为什么电晕可削弱现代建筑及高压输电线如何防雷电上雷电冲击或操作冲击波的幅值或陡度

【摘要】:架空输电线路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雷击是造成输电线路故障的主要原因,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威胁。雷电过电压可能造成绝缘子闪络、跳闸等线路故障,尤其在路途险恶的山区,给线路巡查和检修工作带来极大困难;雷电侵入波还可能损坏变电站内的电气设备,带来更严重的设备事故。雷电波沿线路传播时将出现衰减和变形现象,而冲击电晕是导致其波形畸变的主要原因。在进行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设计时,若不考虑冲击电晕的畸变作用,将因绝缘水平要求过高而提高设备成本。因此,研究雷电波的传播特性对于绝缘水平的设定与绝缘配合的改善十分必要。本文从电晕放电的发展过程着手,考虑空间电荷的电离、迁移、复合、附着、扩散等物理过程,改进了雷电波作用下电晕放电的二维混合数值计算模型,采用由优化模拟电荷法求解人工边界标称电场,由有限元法求解泊松方程和由有限体积法求解电子、正负离子连续性方程的计算方式,分析电晕放电过程中空间电荷对导线周围空间电场的畸变作用、导线表面的电晕电流特性,以及空间电荷对雷电波电荷损失的影响。基于对模型计算结果与电晕放电过程中电荷的产生与迁移过程的分析,本文建立了由若干电容、电阻支路与非线性电导支路并联组成的冲击电晕等值电路模型,并结合伏库特性,计算得出了模型参数。通过对雷电波传播过程中电荷产生与耗散的分析,结合电晕等值电路模型,本文建立了雷电波作用下输电线路的集中参数电路模型,并基于该线路模型提出了一种架空输电线路雷电波传播特性的分析方法,即将雷电波的传播过程等效为空间上电压瞬时值的衰减与时间上波形的延迟两部分的叠加,运用该方法分析了雷电波传播过程中的畸变规律,以及雷电波极性、波头时间和导线参数等对雷电波传播过程的影响。同时,该分析方法的有效性通过与文献中的试验波形对比得到了证实。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863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左莉,侯立安;[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3年03期
胡小锋;魏明;刘卫东;王雷;;[J];四川兵工学报;2009年10期
葛自良,马宁生,章昌奕;[J];高电压技术;2000年06期
孙岩洲,邱毓昌,袁兴成;[J];高压电器;2004年04期
李利新,黄海涛,王宁会,陈勇;[J];高电压技术;2005年09期
朱益民;孔祥鹏;张曼霞;孙培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得力;杨学昌;周飞;庄池杰;陈波;;[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孙明;孙可平;;[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孙英浩;米俊峰;赵子桀;许德玄;;[A];中国物理学会静电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朱俊儒;谭涌波;李祥超;梁忠武;郭秀峰;;[A];创新驱动发展 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S11第十一届防雷减灾论坛[C];2013年
王丽萍;;[A];第十三届全国光学测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赵君科;任先文;朱祖良;王保健;;[A];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2000)[C];2000年
罗来龙;;[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刘兴华;罗叶;伍飞飞;廖瑞金;杨丽君;;[A];2013年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逯曦;李如剑;轩京平;张宇龙;;[A];S13 第十届防雷减灾论坛——雷电灾害与风险评估[C];2012年
罗来龙;仲炽维;;[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主持 梁枫 嘉宾 武汉纺织大学副校长 徐卫林 教授;[N];中国纺织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董丽敏;[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逮曦;[D];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0年
蒋沛;[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王荣珠;[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5年
殷跃;[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

特高压输电线路雷电屏蔽分析模型研究

绕击是引起超高压、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我国正在大规模建设特高压骨干电网,将低电压等级输电线路绕击防护经验直接外推至更高电压等级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新建线路的绕击耐雷性能显著低于预期值.基于先导发展的绕击分析模型细致地考虑了影响雷击发展物理过程各种因素的影响,较传统工程化分析方法更适用于新建电压等级线路的绕击性能评估,但由于对需击物理过程...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电压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

【摘要】:随着超/特高压电网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的高度、传输容量及传输距离都在不断的提高。输电线路经常遭受各种雷电过电压的侵袭,引发停电事故,雷击故障已经成为影响输电线路安全运行的第一因素,为了更经济合理地制定防雷措施以防止雷害事故发生,深入研究输电线路雷击事故的性质,准确评价输电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性能就显得极为重要。通过模拟雷电过电压波在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中的传播过程,找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因素,探索其特性规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根据雷电过电压的发生机理和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实际情况,利用电磁暂态仿真程序PSCAD/EMTDC搭建了包括雷电流模型、线路杆塔模型、绝缘子闪络模型以及输电线路模型等在内的输电线路雷击模型,模型考虑了冲击电晕和工频电压等因素带来的影响,更能真实地模拟输电线路上的雷电过电压情况。基于搭建的仿真模型对输电线路反击、绕击和雷击未造成故障时产生的雷电过电压暂态特征进行了仿真分析,发现了雷击塔顶和导线时绝缘子两端过电压波形的主要物理特征以及塔顶和三相导线、避雷线上的过电压特征,并确定了雷电过电压波及输电线路的范围,对比了考虑冲击电晕前后雷电过电压的变化。 利用PSCAD/EMTDC软件仿真研究了雷电流波形与幅值、避雷线布置方式、杆塔塔型、导线布置方式(包括导线排列方式、导线分裂数)、接地电阻等因素变化时,塔顶或导线上雷电过电压的特点及其参数关系,找到了影响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反击和绕击过电压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雷电流幅值与波形、杆塔塔型、接地电阻对输电线路的反击过电压有着较大的影响;而雷电流幅值与波形、避雷线布置方式、导线分裂根数对输电线路的绕击过电压有较大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结果为输电线路雷电过电压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对现有输电线路雷电防护水平的提高和新建线路的防雷设计提供了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863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张小青;杨大晟;;[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年02期
莫付江,陈允平,阮江军;[J];电网技术;2005年06期
王东举;周浩;陈稼苗;劳建明;朱天浩;包建强;张利庭;王坚敏;;[J];电网技术;2007年23期
汪泉弟;张西鹏;朱蕾蕾;;[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9期
张永记;司马文霞;张志劲;;[J];高电压技术;2006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义纯;[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陈山;[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梅鹏飞;;[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徐祥华;王晓立;夏金鼎;;[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7期
李阳斌;李国毅;杨伟民;李翠华;;[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邓军;肖遥;楚金伟;赵宇明;张斌;倪园;夏辉;张建功;;[J];安全与电磁兼容;2012年02期
李延军;[J];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王晓侃;贾利军;;[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伟;;[A];2010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文摘部分)[C];2010年
戴斌;;[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张毅诚;;[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刘佼;徐彬彬;孙大雨;;[A];第八届长三角气象科技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吴义纯;;[A];第三届安徽自然科学学术年会安徽省电机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杜永平;曹新义;李友忠;王海冰;;[A];第十五届华东六省一市电机工程(电力)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任果;贾宏杰;;[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董烨;陈钢杰;;[A];2007中国继电保护及自动化行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宁健;;[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高伟;;[A];水电站梯级调度及自动控制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颜湘莲;[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09年
朱少敏;[D];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2010年
曾庆虎;[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罗兆楠;[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刘士利;[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何正友;罗国敏;杨建维;;[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7年03期
苏胜新,何金良,咸日常,孙为民;[J];电瓷避雷器;2000年04期
邓军波,邓秋荃,施围;[J];电瓷避雷器;2002年02期
任晓娜,吴广宁,付龙海,李增;[J];电瓷避雷器;2005年05期
樊春雷;黄震;吴光灿;李瑞芳;曹晓斌;吴广宁;;[J];电瓷避雷器;2007年05期
谢辉春;文习山;邓维;朱昌成;;[J];电气应用;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杜林;常阿飞;王世寿;李苹;;[A];重庆市电机工程学会2010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何涛;;[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雷电物理、监测预警和防护[C];2011年
刘吉克;;[A];中国物理学会第九届静电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何亨文;;[A];第十二届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黄志秋;;[A];广东省电机工程学会年度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王艳;;[A];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信息化专委会2009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蒋伟;陈俊武;;[A];中南七省(区)电力系统专业委员会第二十二届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孙立满;;[A];第十六届(2008年)华东六省一市电机(电力)工程学会输配电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杨培娜;张润巧;;[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王锡中;叶玉珍;朱明刚;王方海;曹振;;[A];第四届长三角科技论坛论文集(下册)[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马明刚 卫代元 王轩麟;[N];人民日报;2004年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张晓闽;[N];工人日报;2010年
记者 苏伟 见习记者 赵博;[N];中国电力报;2011年
本报记者 冉永平;[N];人民日报;2008年
本报记者 李瞧;[N];中国工业报;2009年
记者 陈也清 曹琰 通讯员 甘凌;[N];中国电力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海峰;[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陈建;[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代建筑及高压输电线如何防雷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