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建筑物之一?

 长城是什么时候开始建造的

大家都知道长城是秦始皇秦朝修建长城,防止匈奴蛮族的侵扰边境。其实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就已经开始修建长城了,主要是防御北方少数民族或其他诸侯国的侵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下令将各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并有了一定程度的加长。所以长城的建造者严格说来并不是秦始皇。现在在河北、山东等地还有赵长城、齐长城的遗址。而现在的像山海关、慕田峪、八达岭等现存的完整长城是明朝时修建的。

 始建于,历史达2000多年,总长度达5千万米以上。我们今天所指的多指明代修建的长城,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宁的边,长635万米。它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越群山,经绝壁,穿,跨沙漠,起伏在从山峻岭之巅,黄彼岸和之滨。古今中外,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气势,宏伟规模和艰巨工程。长城是一座稀世珍宝和艺术非凡的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 文物古迹是具有历史价值、科学价值、艺术价值、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历史文化遗物和遗迹。
      长城修筑的历史悠久,工程雄伟浩大,是新七大奇迹之一,并在“世界新七大奇迹”评选活动中名列第一。长城东西南北交错,绵延起伏于我们伟大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它像一条巨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跨过浩瀚的沙漠,奔向苍茫的大海。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有20多个诸侯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大约有10万里以上。其中秦、汉、明3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现在我国新疆、 甘肃、 宁夏、 陕西、 内蒙古、 山西、河北、北京、 天津、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南、山东、湖北、湖南等省、市、自治区都有古长城、烽火台的遗迹。其中仅内蒙古自治区的长城就达3万多里。 明朝在“外边”长城之外,还修筑了“内边”长城和“内三关”长城。“内关”长城以北齐所筑为基础,起自内蒙古与山西交界处的偏关以西,东行经雁门关、平型诸关入河北,然后折向东北,经来源、房山、昌平诸县,直达居庸关,然后又由北而东,至怀柔的四海关、与“外边”长城相接,以紫荆关为中心,大致成南北走向。“内三关”长城在很多地方和“内边”长城并行,有些地方两城相隔仅数十里。除此以外,还修筑了大量的“重城”。雁门关一带的“重城”就有24道之多!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奇迹。自秦始皇开始,修筑长城一直是一项大工程。据记载,秦始皇使用了近百万劳动力修筑长城,占全国人口的1/20!当时没有任何机械,全部劳动都得靠人力,而工作环境又是崇山峻岭、峭壁深壑。可以想见,没有大量的人群进行艰苦的劳动,是无法完成这项巨大工程的。

“因地地形,用险制塞”是修筑长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秦始皇的时候已经把它肯定下来,司马迁把它写入《史记》之中。以后每一个朝代修筑长城都是按照这一原则进行的。凡是修筑关城隘口都是非曲直选择在两山峡谷之间,或是河流转折之处。或是平川往来必经之地,这样既能控制险要,又可节约人力和材料,以达“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效果。修筑城堡或烽火台也是选择在“四顾要之处”至于修筑城墙,更是充分地利用地地形,如像居庸关、八达岭的长城都有是沿着山岭的脊背修筑,有的地段从城墙外侧看去非常险峻,内侧则甚是平缓,收“易守难攻”之效。在辽宁境内,明代辽东镇的长城有一种叫山险墙、劈山墙的,就是利用悬崖陡壁,稍微把崖壁劈削一下就成为长城 了。还有一些地方完全利用危崖绝壁、江河湖泊作为天然屏障,真可以说是巧夺天工了.长城,作为一顶伟大的工程,成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遗产。 2001年06月25日,长城作为春秋至明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秦长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齐国等长城,我国长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历史。即使明代修筑的长城,至今也已600多年。 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民的坚强毅力和高度智慧,体现了我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也显示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公元前七八世纪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0000多千米,被称之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如此浩大的工程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因而在几百年前就与罗马斗兽场、比萨斜塔等列 为中古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八达岭在北京延庆县境内,距北京市60千米。它是关沟的第四道重关,也是居庸关之北口,地势险要。现在岭上尚留有“天险”两字。八达岭为长城经过北京的著名地段,此处交通四通八达,南通北京,北达延庆,西往宣化、大同,故有八达之名。 八达岭山势极为险峻,这段长城是以巨石为基,上层用大型城砖砌成。它依山而筑,随势而曲,高低不一,宽窄不同,其平均高为7.8米,墙基宽约6, 5米,墙顶宽约5.8米,可容五马并骑、十人并进。城墙内每隔不远就有一拱门,作守城兵将上下之用。墙顶迎敌面修有垛口,垛口中,上有望眼,下有射口,为监视和射击来敌之用。垛口作用很大,它既能隐身防敌,又能打击敌人,两个垛口间在危急之时,还可丢滚木、掷擂石、浇开水,以防敌人仗云梯登城。为了有效的防御,在外城墙上每隔70米左右就筑有一个突出墙外的敌台,这种敌台的防御、战斗价值很高,它可以在来犯之敌已悄然临近城下即将登城时,从侧面射击敌人,将来敌置于左、右和正面三方交叉射击点上,使来犯之敌难以登城。这就是所谓“两台相应,左右相救”和“旁敲侧击”的兵法在军事工程上的具体应用。 万里长城的四大特点 历史悠久 秦长城建于公元前三世纪,已有2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果追溯到西周末年及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齐国等长城,我国长城至少已有2700多年历史。即使明代修筑的长城,至今也已600多年。如此古老的伟大建筑,并能保存至今,这在世界上是非常稀有、珍贵与难得的。 长度惊人 我国从春秋战国到明朝,历代对长城都有不同程度的维修与增建。长城遍布于黄河、长江流域的16个省、市、自治区,既有东西走向,也有南北走向,总长度达108000华里(计五万四千公里)。其中超过一万里的就有秦长城、汉长城和明长城。由于计达万里以上,所以称之为万里长城。 工程浩大 据科学家粗略计算,如果把明长城的土、砖、石方用来修筑一条1米宽,5米高的城墙,那么可环绕地球一周;假如用来铺筑一条厚0.3米,宽5米的公路,则可环绕地球三周。据美国登月宇航员报告,他们在月球上不用天文望远镜而仅凭肉眼遥望,只能看到地球上的两个人造建筑物:一是荷兰须德海的围海造田工程--海堤,但短而小,模糊难辩。一是中国的万里长城,横跨在地球的北半部,形似一条彩带,十分壮观,由此可见这一工程之伟大。 建筑高超 万里长城所经之地,或高山深谷,或江海湖岸,或沙漠草原等等,地质地形极其复杂险峻,施工作业尤为艰难。要把长城修筑起来,是必须懂得和应用数学、力学、几何学、测量学、地质学、建筑学以及组织、运输等多种科学技术知识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能将这一巨大而复杂的工程兴建起来,并能千载屹立人间,这表明中华民族的无穷智慧及伟大的创造精神,无不令人折服与讴歌。 百科

加载中,请稍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城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建筑物之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