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破伤风疫苗24小时后打成肿块导致脓肿,怎么办

原标题:别大意,破伤风预防的这几点误区

在我国,由于我们的临床工作中破伤风疾病发病率低,以及破伤风主、被动免疫分工于不同部门等多方面因素,常常导致患者、甚至医生对此病认识不足,预防及诊治工作中充满误区。

目前我国在破伤风预防主要存在以下 4 大误区。

创伤后一律应用破伤风抗毒素(TIAT)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的被动免疫

在多数医院,当患者就诊时只要是外伤,甚至只是擦伤, 无论其是否进行过主动免疫,一律应用TAT 或 TIG 进行被动免疫。其结果是一方面使有限的医疗资源造成巨大浪费,另一方面是增加了 TAT(马血清)可能造成过敏反应等的医疗风险和不必要的医疗经历。只有未经过基础主动免疫且伤口污染严重者,才注射 TAT 或 TIG 行被动免疫。根据具体情况而采用的不同免疫方式,是我们临床预防工作中的重点,而受伤后不区分具体情况就行被动免疫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多数医务人员会告之患者应该在外伤后 24h 内应用 TAT 或 TIG,否则无效;甚至某些医疗单位对外伤超过 24h 的患者,拒绝再给予抗毒素预防。其实破伤风感染后发病的潜伏期为 6~12d,根据其发病机制,伤后 24h 之内甚至稍晚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能起到 预防作用;即使发病,症状也应该较轻。因此我们不能把 24h 作为一个教条的界限,临床上应强调尽早应用,但只要未发病 2 周内应用破伤风抗毒素都应视为有预防作用。

该应用被动免疫制剂时却不应用

对于某些非外伤性的损伤,如肛周脓肿、结肠穿孔等,临床医生却很少考虑到其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可能。其实,破伤风杆菌大量存在于人的肠道内,并随粪便排出体外,于是肠道破裂所造成的腹腔及手术切口污染机会大大增加。若病史较长、污染重,术后可能发生切 El 的破伤风杆菌感染。因此,此类未行破伤风主动免疫并罹患该类损伤性疾病的患者,应该应用 TAT 或 TIG。

行 TAT 或 TIG 被动免疫后就不会患破伤风

TAT 为直接抗体,能中和破伤风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释放的外毒素,对破伤风杆菌的生长繁殖及释放毒素均无任何影响。TAT 半衰期为 5~7d,最短 10~14h,反复注射消失得更快,最多 2~3d 就失去作用。破伤风的潜伏期通常 7~8d, 一般为 1~2 周,故在潜伏期内 TAT 已失去有效浓度。被动免疫给体内带来的抗体只能持续 2~3 周,此后抗体水平下降,身体不再受到保护。因此,TAT 或TIG 的应用,并不能给人体带来对破伤风杆菌的持久免疫力。持久的免疫力存在,其实依靠破伤风类毒素疫苗在体内产生的主动免疫。保持体内较高的破伤风外毒素抗体滴度水平,是对抗破伤风杆菌感染的最有效的措施。

}

患者,女,2007年3月15日出生.既往接种过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等,前两剂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联合疫苗(DTP)接种后无不良反应.2007年10月6日9:00,接种第3剂DTP,经体检、询问无禁忌证,常规皮肤消毒后于臀部肌内注射0.5ml,使用1次性自毁形无菌注射器.观察30分钟无异常反应后回家.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破伤风疫苗24小时后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