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古时候是念庞吗

逢简村:一场“活化”古村落的新探索(图)_网易新闻
逢简村:一场“活化”古村落的新探索(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逢简村:一场“活化”古村落的新探索(图))
逢简水乡之美每年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戴嘉信 摄  绿树、红花、清清的河水,走在路上的村民脸上满载着对未来的憧憬……今天(3月4日),顺德区特色古村落文化活化工作会议在中国最美村镇逢简举行。今年,顺德仍将全力推进区内古村落进行活化,而来自区内十镇街的政府官员纷纷汇集到逢简,希望从中获得经验,为各自镇街的古村落活化吸取经验。
  事实上,就在3年多以前,千年水乡逢简还被污水“围村”,环境并没有现在如此之好。“来这里旅行的人,来了第一次不想来第二次。”村民刘鑫说。
  而在3年多以后,逢简已成为珠三角市民假期旅行的首选之地之一。到底是什么让这座曾一度陷于困顿的古村焕发了新光彩? ●南方日报记者 刘嘉麟
  1.等待拯救的古村
  逢简村地处顺德杏坛镇北端,古村四面环水,以水道为界,河涌呈“井”字形,自南往北流过古村,汇入西江支流,把村落切割成若干小沙岛。自西汉起就有人在此生息,后来发展成一方集市,到了唐朝就已成村。
  近年来,逢简村旅游事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入村观光。另外,工业区的建设规模也日益扩大,这些都给逢简村带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机遇。
  但是,随着逢简村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逢简村分为居住区、工业区和旅游区,对水道易造成污染的主要是居住区产生的生活污水与工业区产生的污水。
  现在,逢简居住区约有1500户人家,约5300人,每天排放的生活污水约1300立方米。“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餐饮废水、厕所排放的洗浴废水和粪便污水等。”杏坛镇有关负责人说。
  逢简工业区有塑料厂、塑胶厂、粘胶厂、钢管厂、铜管厂、印刷厂、化工厂以及卫浴、小家电厂等,这些厂都会向外排放大量的污水,每天的污水排放量约为1000立方米。
  “工业污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及无机杂质,色度比较高,可生化性较差。”该负责人说,以上两部分污水如果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将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溶解氧,导致接纳水体水质恶化,造成环境严重污染,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造成危害。
  作为知名的旅游景点,逢简一直以来都为省港澳旅游者所青睐,日益变差的水质,让旅游者到来后很失望。“逢简远离杏坛中心城区,地形复杂,要接上城区的污水管网非常困难。”该负责人说。
  看着水质一天天变差,逢简人都非常着急,到底该怎么拯救水乡古村?既要保证工业发展与居民正常生活,又要保护旅游景点不被污染,这让逢简人很头痛。“逢简村急需建设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来改善该区域的水环境,此前想采取从水下走管网,但费用巨大,而且部分管网会露出水面,将影响逢简水乡的自然风光。”该负责人说。
  2.失去活力的村庄
  最终,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逢简决定建设4个小型的污水处理站,将生活污水及工业污水收集后集中处理。
  日前,记者前往逢简探访这4座污水处理站。在杏坛镇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位于逢简幼儿园附近的其中一个污水处理站。但到了地头,在记者眼前的,除了一座休闲公园和几栋民居外就没有任何物体。
  据工作人员说,眼前这座公园正是污水处理站所在地。整个污水处理系统被放在了地下,地面则是村民健身场所。
  如今,逢简河涌的水质非常干净。“原来河涌水脏得一天一个样,现在水质都能保持在一个平衡的位置,整体变得更干净。”逢简村委会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环境得到改善的逢简人满心期待新发展。但新的问题再度出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这个古老乡村里的年轻人已经大多数离开家乡,到城市里打拼。
  年轻人们以离开村庄为荣,纷纷到大良、容桂、广州甚至更远的地方做事,只有最“没出息”的人才留在村里。
  年轻人的离开,让村庄失去了昔日的活力,驻守村里的大多是老人和小孩,沉闷得让70岁的逢简老人刘长成“十分难受”。
  2013年8月,社区营造项目即将在逢简这个千年水乡启动的消息,让刘长成看到了一丝希望。“或许是个机会。”刘长成坦言,当时并不抱多大希望。但事态的发展出乎了刘长成的“预料”。“一天一个好的变化。”刘长成笑言,“看走眼”。
  社区营造,顾名思义,便是对社区的“经营”与“创造”。村庄社区可以视为是一个小型社会,其中存在诸多相互关联、错综复杂的问题。如何能找到一个关键点发力,从而撬动整个乡村,这是个巨大的考验。
  在过去的2年多时间里,逢简从社区营造的“脑袋”开始着手,向全社会招揽各类专才,孵化逢简社区营造促进会,逐步培养各类民间组织,动员、组织、支持和推动逢简人积极行动,自己解决相关的发展问题,为社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2013年11月,杏坛在逢简启用“逢简‘心’驿站”,融入了社会服务与社区发展等多种元素,引入公益慈善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提供专业的社区服务工作,为残疾人、困难家庭等弱势群体提供就业及能力发展等服务,成为逢简社区发展公益服务平台。
  3.回流的年轻人
  利用逢简“心”驿站这一平台,逢简也在慢慢鼓励更多人参与进来,成为后续社区营造的中坚力量。经过一段时间,效果开始显现。
  当逢简拉开社区营造大幕时,偶然的一次机会,在容桂工作的阿华也了解到了社区营造的一些信息。
  逢简即将要产生的巨变,让在外工作的阿华“惊呆了”。“身为逢简的一份子,理应为它做点什么。”阿华说,在此之前,他都不愿意告诉其他人,自己是逢简人,因为给人感觉落后。现在自己却是为它自豪。阿华从外面搬回了逢简居住。“尽我一点微薄之力,去帮助逢简的发展。”阿华说。
  如今,在逢简,与阿华一样参与到逢简的社区营造的人比比皆是。为了让更多人参与到村里的事务当中,村委成立“议事监事会”,十几个人,其中不乏村中的一大批德高望重的“能人”。
  站在更高的层面,这种参与也体现了本地居民对于社区和社区事务的主动性,并在参与营造的过程之中训练了民主决策的技能。“村里的年轻人渐渐的都往回搬了。”刘长成满意地说,村里又开始变得“生机勃勃”。
  为了帮助村民更好的参与社区营造,逢简也开设了“公众学堂”,不定期邀请专家为村民授课,让他们学习如何更好地参与到社区营造中去。
  虽然已经70岁,但看到村里的变化,刘长成也跃跃欲试。他是村里的“活字典”,在社工们的力邀之下,他也“重新出山”,为村里的年轻人讲解逢简历史,以更好地推广逢简。
  随着村中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逢简变得更美了。如今,逢简更被评为了中国最美村镇。
  3月2日,逢简水乡,村景清新动人,游客林琳端过小店阿姨热情送上的手磨黑芝麻糊,品尝之后赞不绝口。她说,“美景+美食”让逢简不光好看,还有好吃、好玩的人情味。
  这是逢简的社区经济项目之一。如今,环境越来越好的逢简,让居民尝到了甜头,络绎不绝的游客,让他们又多了一份额外的收入。
  目前,逢简社区经济项目邀请专家团队作指导。此后,逢简还计划在夏季凉茶制作、传统手工销售、民宿联营等方面更多的发展社区经济。
  “古村活化不仅仅是环境的改变,古村自身更要有驱动力,社区营造就是让古村重新产生驱动力的重要外力。”杏坛镇有关负责人说。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简介:本文档为《山东古国与姓氏.逢振镐.山东人民出版社pdf》,可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主题内容包含GeneralInformation书名=狥瓣籔﹎ん作者=页数=SS号=出版日期=封面版权前言第一编夏商时期的山东古国与姓氏第一章东夷概论第一节旧石符等。
侵权或盗版
*若权利人发现爱问平台上用户上传内容侵犯了其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等合法权益时,请按照平台要求书面通知爱问!
赌博犯罪类
本资料不可下载
热门下载排行
用户评论(1)
在此可输入您对该资料的评论~
添加成功至
资料评分:周末自驾|顺德水乡不止逢简!七百年古朗,隐身岭南的“世外桃源”周末自驾|顺德水乡不止逢简!七百年古朗,隐身岭南的“世外桃源”在远方百家号说起佛山的水乡,想必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素有“小周庄”之称的逢简,但其实在逢简西边几公里处还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世外水乡”。这个典型的珠江三角洲水乡古村,就是位于顺德杏坛的古朗村,开村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七百年历史,她就像是一位在小车站安详静坐的老人,丝毫没有要搭上时代火车的意思。水道纵横,古桥座座;小桥流水,处处祠堂;古庙遍布,古树葱葱……千古水乡情悠悠,古朴而久远。行走在古朗村里,你能看到民国的、晚清的,甚至是明早期的建筑比比皆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岭南画卷之中。▎古桥——“三关六寨五拱桥”说到古朗,人们想到的就是“三关六寨五拱桥”。如今,“三关六寨”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起凤桥、跨鳌桥、引龙桥这三座拱桥还在为村民服务。古朗由于河网错综,自古出门过桥、举步登舟。传说跨鳌桥还有一段故事:以前有一书生家穷,小时候都是他父亲背着跨过河涌去私塾上学,经历过被大水冲走、书籍全湿的心酸。书生考取功名后,便在河涌上建了跨鳌桥。▎古树——见证历史变迁在古朗的乡间小路上,青葱古树见证历史变迁。因为古朗偏于顺德一隅,没有多少人留意,所以当年大炼钢铁的时候,古朗村的树基本没有被砍来炼钢。这也造就了古朗成为顺德当今著名的“古树博物馆”。根据不完全统计,村内有百年以上的古树超过一百棵,其中不少细叶榕树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古树们数百年来,陪伴着古朗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古祠堂——古朗人的精神归宿“顺德祠堂,南海庙”,古朗村内能见到最多的古建筑,就是祠堂了,蜿蜒曲折的村道边,处处都是留存下来的古祠堂。古祠堂是古朗人的精神归宿。古朗在明、清两朝543年间,共建祠堂64间,记录了古朗村宗族的繁衍生息。一座座的古祠堂,生动地向我们述说着古老的故事。现存的祠堂中,最大的是漱南伍公祠。漱南伍公祠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祀奉古朗伍姓二世祖漱南公及其配室胡氏、余氏。三间三进,占地2000多平方米。古朗村民以伍姓为主,每年端午之际,村民都在漱南伍公祠举行伍子胥祭祀大典,以缅怀先祖。▎古寺庙——古朗人的信仰寄托村中星罗棋布的,还有不少的古寺庙,移步村中,几百米便能见到一处。在过去流金岁月里,村民形成了不同的信仰,至今给古朗村留下了十多座庙宇。这些庙宇香火鼎盛,一盘盘的香火连日不绝,寄托着村民最原始的信仰。除了始建于清代“南海神庙”,古朗村各处还分布着天后宫、水月宫、三元宫、康真君庙、财神庙、二圣庙、先锋庙、字祖庙等多个庙宇。▎古牌坊——一个牌坊一段古漫步在古朗村里,除了看古桥古树古祠堂,还能看到多处矗立的牌坊,这显得村子更加古朴。一个牌坊一段古,记录往事弘扬美德。节孝坊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是嘉庆皇帝为表彰广东布政司侍郎伍文光妻子的孝节品行所赐上有“圣旨”字样的龙凤石牌题板书“节孝”二字背后镌刻“奕世流芳”。百岁坊,位于起凤石拱桥旁,建于1752年,乾隆皇帝下圣旨为“百岁伍门梁氏”而建。四柱三间三楼庑殿顶式石牌坊,上盖为红砂砾岩石雕斗拱,枋、柱和抱鼓石为花岗岩。清朝时,有一位老人年过百岁乾隆皇帝当时亲自下圣旨纪念,“百岁坊”就是记载此事的。到了现代,村中长寿老人仍然不少。而更有历史感的,是村子参天的古树下、古老的建筑之间的青石板路。这些石板或是来自拆掉的祠堂,或是来自御赐的石碑,走在上面,似乎就是走在岁月的长河之上。漫步在古朗村的古道当中,说不定踩着的就是某朝皇帝御赐牌匾。古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他远离都市的喧嚣,完整的保留了岭南水乡的味道,古树、古庙、古祠堂......独自就能成景,拼凑起来更是成为了一幅别具韵味的乡间美画。不妨走一走古朗细品它的历史古迹和文化感受古老的宅院风情交通指引:自驾:在南国路与百安路交界,转龙江方向,约6分钟后即可看见古朗村路牌。公交:在顺德客运总站乘坐381到杏坛客运站下车,转乘385公交到古朗村委会站下车。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在远方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世界那么大,到处去玩才浪漫啊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诗词原文/《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登幽州台歌》
幽州台:即,又名、,亦即传说中为求贤而筑的。幽州,唐时幽州州治蓟,是古代的,在今市西南。古人:指古代的明君贤士,如燕昭王、乐毅等。这句表现了诗人对历史上君臣遇合,风云聚会成就一番事业的无限向往之情。来者:指后世的明君。这句表现了苦于人生有限而不及见“来者”的无限伤感之意。悠悠:长远得无穷无尽的样子。怆(chuàng创)然:伤感的样子。涕:。
译文/《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先代的,我见也没见到,后代的明主,要等到什么时候?想到宇宙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短暂,独自凭吊,我涕泪纵横凄恻悲愁!追忆历史,我无缘拜会那些求贤若渴的古代坚主;向往未来,我更为不能生逢旷世明君而万分担忧。一想天天地的广阔无边与永恒不息,就浩叹的短暂与渺小。吊古伤今,我怎能不忧从中来,潸然泪下呢! 韵译:见不到往昔招贤的英王,看不到后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历史上的那些事无限渺远,我深感人生无奈,独自凭吊,我眼泪纵横凄恻悲愁!今译:放眼望去哪有古贤人的踪影,回头看看也不见一个效法古贤的今人。想到那天悠悠而高远、地悠悠而广袤的天地之间,唯独我一人登台感怀,更觉得凄怆心酸,禁不住泪流满面沾湿了衣襟!
作者介绍/《登幽州台歌》
(公元661~公元702年),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传世。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时举进士,官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时武则天当政,任用酷吏,滥杀无辜。他不害,屡次上书谏诤。武则天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攻击生羌族,他又上书反对,主张与民休息。他的言论切直,常不被采纳,并一度因“逆党”,反对的株连政策而下狱。垂拱二年(686年),曾随左补阙乔知之军队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河一带。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孙万荣叛乱,又随建安王武攸宜大军出征。两次从军,使他对边塞形势和当地人民生活获得较为深刻的认识。圣历元年(698年),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上九江郑使君书》)。
诗文格律/《登幽州台歌》
○平声●仄声⊙可平可仄△平韵▲仄韵
本作的韵脚是:二十一马;可"二十一马/十卦(半)二十二驾"通押。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创作背景/《登幽州台歌》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李尽忠、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黄金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等诗篇。
作品简析/《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深受《楚辞》特别是其中《远游》篇的影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 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诵读本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念天地之悠悠”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独怆然而涕下”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
诗文赏析/《登幽州台歌》
《登幽州台歌》唐代是诗坛上最热闹的一个时代,要说还有孤独的诗人,人们大概都会想到贾岛和孟郊。“郊寒岛瘦”,留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踽踽独步,苦苦行吟。然而千秋中华,历代文人雅士们各有其群落,贾岛孟郊亦不例外。孟郊不过是日子过得寒酸些,文朋诗友间唱和不绝,谈不上孤独。而若说贾岛孤单,便不会有“骑驴冲大尹,夺卷忤宣宗”的神奇经历。他偶得一句“落叶满长安”,正骑在驴背上苦思下一联,不意冲撞了京兆尹刘栖楚的队伍。如果说刘栖楚算不得好诗人的话,那么他为了思考“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那个“敲”字是用“推”还是用“敲”更合适,因此冲撞的吏部侍郎,则是唐宋八大家之首,是名贯古今的大文人和大诗人。至于唐宣宗微服出游法乾寺,偶然翻看了他的诗稿,被他一把夺过,还加上句“你也懂这个?”气得这个爱写诗的皇帝一辈子都没给他个象样的官做。贾岛孟郊在那个时代有的是良师益友,绝不会真正孤独。而孤独的诗人也确曾有过,那就是唐宋盛世的先驱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这首流传千古的《登幽州台歌》,人们当可以看出诗人孤独遗世、独立苍茫的落寞情怀。陈子昂二十岁进士及第,在政治上拥护武则天。他在二十九岁时曾向武则天上书,主张轻刑罚、用贤才、纳、赏功勇、减徭役,提出了许多符合愿望的主张。但武则天当时忙于称帝改制,有自己一套施政方针,不但没有重视陈子昂这个文学小臣的意见,反嫌他上疏议政太过多事,罢了他的职。几年之后陈子昂重新出仕,又因曾随左仆射乔知之北征并结为密友,牵连进乔知之一案,陷于狱中。出狱后在洛阳任右拾遗。当时东北边境上住着契丹人,虽然势力并不强大,却是潜在威胁。武则天时,镇守东北的松藩总督李尽忠背叛朝廷,企图割据,契丹人便乘机举兵南侵,连陷幽、冀、营三州。通天元年,武则天选派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草包军事统帅武攸宜领兵北伐,陈子昂也随军北上,任参知军事。武攸宜根本就不懂军事,才一接敌,便大败亏输,先锋全军覆灭。陈子昂屡献破敌策,武攸宜概不理睬。而敌人来势汹汹,不容坐视;陈子昂便请分军万人为前锋,以阻敌势。武攸宜这次不但不采纳他的意见,还将他降职处分。在这样的背景下,陈子昂偶尔登上了幽州台,放眼河山,极目苍莽,便有了纵临千载、旷视四海的无穷感慨。诗人孤独于幽州台上,放眼山河,思绪万千。他心中到底是忧虑大唐社稷还是感伤文化的萧条呢?在这蓟北幽州台上,他或许想到了大破齐军的上将军乐毅,或许想到了北征乌桓临石观海的三国豪雄曹操,而他在武攸宜帐下,竟无用武之地,英雄已远而前途渺茫,那份旷世的孤独,自然就凝成了震撼千古的力作名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免不了有对时世的感伤,但也有诗人对诗坛污浊的憎恶。诗人看不见前古贤人,古人也没来得及看见诗人;诗人看不见未来英杰,未来英杰同样看不见诗人,诗人所能看见以及能看见诗人的,只有眼前这个时代。这是一个沉迷惨淡、生气寂然的时代,在诗坛上吵闹了一阵,什么也没留下就悄然离去;与他同代的张若虚留下一篇后也悄无声息,没有在理论上对诗歌创作进行任何的探讨;盛唐群星璀璨的诗国胜景他又无法看见,李杜元白以及王维、高适、岑参等诗坛梁柱那时还一个都未曾出生。而眼下宋之问与沈佺期之流都干了些什么?都写了些什么诗?不过是些吟风弄月邀媚取宠的应景之作。
在盛唐与初唐之间,只有他陈子昂一人为改变萎靡诗风冲冲杀杀,只有他一人在单枪匹马地鏖战,“两间,荷戟独彷徨。”诗人只有雄心和宏愿,没有盖世神功,他不是独孤求败,也不是金蛇郎君夏雪宜,他在与堕落的宫廷诗的斗争中多少有点显得力不从心。“天地悠悠”,人生短促,每念及此,怎不“怆然涕下”?短短四句,有如阵云深拥、万幕不哗,是何等的深沉抑郁!复如千林振响、万马奔腾,又是何等的悲愤激烈!在这里人们看到了一个孤高一世、上下求索的独行者,也看到了一个百感交集、心事茫茫的感伤者。毫无疑问,陈子昂是诗坛上的,他一人一剑,在初唐与盛唐之间继往开来,依靠挚著的追求、依靠高昂的战斗激情,终于用理论和实践清除了宫体诗的浑浊污垢,开辟了通往盛唐的路。诗写登上的远望,悲从中来,并以“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陈子昂是一个具有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遭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象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后来的贤明之主也来不及见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本篇以慷慨悲凉的调子,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背景中,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念这首诗,人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登幽州台歌》在用辞造语方面,此诗深受特别是其中篇的影响。《远游》有云:“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本篇语句即从此化出,然而意境却更苍茫遒劲。
同时,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其式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其式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前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两句的意思是:象一类的能够礼贤下士,任人唯贤的古代明君,现在再也见不到了;而我心中所渴望出现的后贤,又还没有出现。“前贤已远,后贤”未来,其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愁怅跃然纸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意思是:想到那天地宇宙是这样久远阔大,而一个人的生命又是如此短暂,不能建功立业。我独自悲伤地流下眼泪。一个“念”字,表现了诗人包括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一个“独”字,又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这首诗歌风格明朗刚健,是具有“汉魏风骨”的唐代诗歌的先驱之作,对扫除齐梁浮艳纤弱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拓疆开路之功。在艺术上,其意境雄浑,视野开阔,使得诗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鲜亮感人。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在人们面前展现了一幅境界雄浑,浩瀚空旷的画面:楼台高耸,诗人独立,临风远眺,面对雄伟壮丽的祖国山川,激情满怀,思绪万千。诗的前三句粗笔勾勒,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和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作为深邃、壮美的背景加以衬托。第四句饱蘸感情,凌空一笔,使抒情主人公——诗人慷慨悲壮的自我形象站到了画面的主位元,画面顿时神韵飞动,光彩照人。念这首诗,人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仓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个图景面前,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登幽州台歌》1、据卢藏用,这首诗是在作后,“乃泫然流涕而歌此诗”。幽州台即蓟丘,战国时代为燕国旧都(今北京大兴县内)。《蓟》诗序云:丁酉岁,吾北征。出自蓟门,历览燕之旧都,其城池霸业,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言志,寄终南卢居士,亦有轩辕之遗迹也。七诗题为:《轩辕台》、、《乐生》、《燕太子》、《生》、《邹衍》、《郭隗》。七诗成而意未尽,因又泫然而作《登幽州台歌》。2、唐孟棨载:“宋武帝尝吟谢庆,称叹良久,谓颜延之曰:'希逸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楚辞·远游》:"唯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和郭隗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和贤臣。这两句缅怀古人,感慨自己生不逢时;期待来者,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正如后人所作《陈公旌德碑》云:“道可以济天下,而命不通于天下;才可以致尧舜,而运不合于尧舜”。这种深沉的失意、悲愤和感占据了诗人此时的全部心灵,他驻足于幽州台上,以全部的心神去搜索幽州台悠长的历史和丰富的现实意蕴:悠悠的历史长河啊,你孕育了多少明君和贤臣,成就过多少丰功伟业;你又见证过多少昏君和庸碌,洗刷过多少罪恶和耻辱!悠悠的长河啊,在你的面前,个人的生命何其短暂!无论明暗贤愚,都是匆匆过客。而可悲的是:我竟连这短暂的人生都无法利用,知音难遇,怀才不遇。思之怆然,怎不令人涕下!这首诗用的是辞赋体。体式的古朴、文辞的凝重与情调的慷慨悲愤、的雄浑深远相得益彰,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云:“阮步兵登广武城,叹曰:'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眼界胸襟,令人。陈拾遗会得此意,《登幽州台》曰……。假令陈阮邂逅路岐,不知是哭是笑?”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学报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出国与就业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4次
参与编辑人数:1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4:45:21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逢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