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对青蛙的养殖有何重视品牌建设的重要意义义

养青蛙赚钱吗?青蛙养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发布日期:
来源:林业行政执法大队
浏览次数:
作者:顾正峰
]  青蛙养殖是我市近年来一项新兴的养殖项目,目前对此产业了解的人并不是很多,有的即使有所了解,可能心里也是半信半疑。当前青蛙养殖的真实情况究竟怎样?养青蛙真的能赚钱吗?青蛙市场行情和养殖前景如何?养殖户能否从中获利?等等。带着这些疑问,我们结合我市近年来的养殖情况专门做了一些调查。在此也希望能为广大农民朋友多提供一条可以选择的养殖致富之路。
  一、为什么会开展青蛙养殖
  青蛙是属于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两栖类动物,全球大约有4800 余种,在我市境内常见的蛙类主要为黑斑蛙、金线蛙等,俗称本地青蛙。
  据研究,青蛙是30多种农作物害虫的天敌,一只成蛙每天可捕食害虫100只左右,是名副其实的&农田卫士&。若食用,青蛙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蛙肉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蛙皮含有能对付疾病的化合物,包括抗菌和抗病毒物质等。雌蛙输卵管及卵膜有补虚退热、养肺益肾等功效,是老、弱、病、幼者的滋补强壮剂。在我国早就以法律的形式将野生青蛙列为保护对象加以保护,并禁止一切非法猎捕,以利用其捕食农作物害虫,维护生态平衡。
  过度地非法捕食导致野生青蛙的数量直线下降。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我国的重庆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5吨(约10万只)以上,四川成都地区约6吨以上,武汉地区黑市每天10万斤左右,虽说,我市市民餐桌上对青蛙的需求量不是太大,但每到野生青蛙繁殖生长季节时,还是有不法分子铤而走险非法猎捕野生青蛙销往这类地区的。加上近年来各地由于农业上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及工业污染等一些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野生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令人堪忧,蛙类的天然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天然产量已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而且,自然界中的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极易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发展人工饲养青蛙,既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也将缓和对野生青蛙的滥捕。
  二、目前养殖青蛙的基本情况
  我市养殖的青蛙主要品种为黑斑蛙,由于其具有摄食活饵的特点,传统养殖中均需培育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进行投喂,工作强度大,产量低,养殖成功率不高。但近年来,随着可摄食静态饵料的青蛙品种出现,青蛙养殖可全程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产量一路走高,亩产可达公斤,青蛙养殖产业迅速扩大。目前我市青蛙养殖地主要集中于戴南、沈伦、竹泓、缸顾、临城等乡镇,但有养殖意向的农户日益增多。
  三、青蛙的养殖模式、周期及可出售的规格
  青蛙可在池塘、稻田进行养殖,我市常见的养殖方式以稻田为主,养殖池均需开沟,并保留一定陆地供青蛙栖息、藏身,养殖池四周需设置隔离网,上空架设防鸟网,以防逃逸和防老鼠、蛇、鸟类、黄鼠狼等天敌的侵害。
  青蛙养殖的主要模式有高密度精养、稻蛙、蛙菜、蛙鳅、稻蛙鳅等多种,每种模式各有其特点。由于养殖开展时间不长,青蛙的养殖模式目前尚无一定标准,养殖户均根据自身条件在不断探索最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和方法,目前我市养殖模式多为高密度精养和稻蛙共养。青蛙每年繁殖一季,一般每年的惊蛰前后结束冬眠出洞抱对繁殖,经2个月左右的蝌蚪养殖期变态成幼蛙,再经2个月左右的养殖,规格达40克以上即可上市销售。销售时间可持续至青蛙冬眠,由于春节前后青蛙价格很高,有的养殖户采用人工的方法,在冬天挖掘冬眠的青蛙上市销售,可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
  四、如何提高青蛙的养殖饲料和病害等方面的技术保障
  首先青蛙养殖不能急功近利。青蛙一年只产一次卵,每次产卵数量为个。青蛙从卵孵化出来到出售,养殖时间为6个月。青蛙为动物性食性,投喂的饲料一般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蝌蚪刚从卵孵化出来后的前两天不需要喂食,之后可以投喂豆浆、鸡蛋、煮烂的菠菜以及进口鱼粉、牛蛙饲料等,一般一天喂食两次就行,分别是早上七八点和傍晚的五六点。下雨天青蛙不爱进食。也可在养殖场装上电灯,晚上开灯吸引虫子,青蛙会自己捕食。
  在高密度养殖中,青蛙常见的病害有歪头病、腐皮病、红腿病等。对于青蛙病害,应以预防为主,这一点尤为重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才能减少或避免病害的发生。蝌蚪养殖阶段主要做好水质调控,给蝌蚪提供一个良好的水体生态环境,成蛙养殖阶段则要提供良好饵料,做好工具、场地消毒,发现疾病针对治疗。在夏季,水沟上面要盖遮阳网,以防高温下水质变坏。同时,还要注意勤换水。
  五、当前青蛙的市场行情、发展前景
  青蛙集食品、保健品、药用于一身,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一直是我国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味佳品,开展青蛙养殖,既可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天然野生资源的恢复,因此青蛙养殖具备一定的市场和产业前景。
  如果按一亩地可以养殖1000公斤青蛙,以每公斤30元的批发价计算,一亩有3万元的产值,再加上还可同时生产些无农药、化肥的水稻、绿色蔬菜和绿色水产品,一亩产值可达3.5万元,属于高效生态农业。据测算,露天养殖建蛙场和青蛙饲料(从蝌蚪到成蛙)第一年(包括基础实施的建设和种苗)每亩投入约需1.5万~2万元,而在第二年由于种苗可以自已孵化出来,所以养殖成本就相应减少了,只有饲料成本了。
  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迅速扩大,青蛙的价格随季节和市场行情变化剧烈。据有关单位调查,2016年大规格的青蛙塘边价达到了40 元/公斤,2017年7月亦保持在此价位,但随着近两年养殖青蛙的大量上市,2017年下半年价格一路走低,塘边价降至25~30元/公斤。要维持青蛙市场价格的稳定,一方面要保证青蛙的规格大,另一方面需要延长青蛙的销售时间,再有就是开展青蛙产品的深加工,比如开发蛙油、熟食产品等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增加效益。
  六、养殖和出售青蛙必须取得合法手续
  我市养殖的青蛙(黑斑蛙)为&三有&动物(国家保护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开展黑斑蛙的养殖和销售必须到林牧业局申请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批准文号&,待得到行政许可批准后,方才能驯养和销售。
  青蛙养殖为新兴产业,养殖户欲进入此行业,需具备一定的技术、资金基础,最好能有一定的市场销售渠道,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量力而行,不要盲目的投资和扩大养殖规模。相信随着青蛙养殖产业的发展,美味的青蛙肉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已经为期不远了。不能读取工具条配置
不能读取工具条
不能读取语音阅读器
当前位置:
青蛙人工养殖技术
重庆地处山区、丘陵地带,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江河纵横,雨量丰富,空气潮湿,特别适合水稻种植;由于稻田、溪沟、河流、水库等水域形成的湿地较多,有利于蛙类等两栖动物的生长;曾经在农村大地普遍存在的青蛙由于人类过度捕捞、保护不力和生存环境的恶化,已出现令人担忧的绝迹景象。在当地农业政策的引领下,一些有识之士,特别是水产专家和热爱水产养殖的实干家经过多年的实践,不断探索和创新,成功总结出了青蛙人工繁殖和驯养技术,它将促进蛙类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青蛙是重要的经济两栖动物,分布广,主要生活于农田耕作区,素有“水鸡”“田鸡”的美称。青蛙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据《东北动物药》记载:“青蛙鲜用咸阴干行用,可全体入药”“有利于消肿,解毒止咳”之功效,能“治水肿喘咳、麻疹、月经过多”等,其成体的胆、肝、脑、皮均可供药用。幼体蝌蚪有延寿之作用,俨然是“随街跳着的药房”。青蛙具有性情温顺,人工养殖具有投资少、生长快(当年养殖,当年见效益)、繁殖多、食性广、易饲养、病害少等特点,其市场需求量大,养殖前景良好。青蛙肉白、鲜、香、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健康食品和滋补食品,一直是备受人们青睐的美味佳肴;青蛙又是农田害虫的天敌,如一只黑斑蛙每天能捕食害虫7O多只,故称为“农田卫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青蛙因为其较高的食用价值,市场需求迅速上升。有人做过粗略调查,在青蛙活动旺季(5—8月),仅重庆主城地区青蛙每天“地下消费”量在20t(约48万只)以上,现在主要以外地(山东等地)青蛙为主。
过度地非法捕食导致野生青蛙的数量直线下降,加之环境和滥施农药等因素,青蛙种群的生存状况十分令人堪忧。同时,自然界中的野生蛙体内寄生着一种曼氏裂头绦虫,极易危害人体健康。为了合理利用这一经济两栖动物资源,人工养殖青蛙势在必行。
二、蛙类养殖基本情况
近年来,由于蛙类人工养殖技术的突破,重庆地区适合青蛙养殖的稻田等水域极多,人工养殖发展迅猛,目前养殖青蛙塘口价格在30~50元/kg。2016年,重庆市养蛙产量2000t左右,其中铜梁区700t、江津区400t、巴南区350t、合川区200t、武隆区150t、石柱县100t、秀山县100t,其他区县养殖相对较小或者暂时没有蛙类养殖。随着蛙类驯养技术逐渐成熟,青蛙养殖呈快速上升趋势,由于重庆蛙类养殖起步较晚,发展空间巨大,现平均每667m2产1000kg左右,最高每667m2产2000kg以上,每667m2纯收益10000元以上,综合效益突出。
三、主要模式及创新点
(一)养殖基本模式
重庆青蛙养殖主要是以取得虎纹蛙《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和《重庆市陆生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经营许可证》的专业养殖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形式。养殖模式主要采用稻蛙、菜蛙、草蛙等模式,蛙池内栽种水稻或蔬菜等,蛙能吃害虫,产生的粪便还能为植物生长提供有机肥,实现水稻和蔬菜种植绿色、环保、无污染,保证了稻、菜长势良好的同时,大密度的虎纹蛙养殖能确保当年应有的收成。规模化专业养蛙场年产商品蛙1500kg/667m2以上,有机大米1000kg/667m2以上,纯收入20000元/677m2以上;稻蛙养殖年产水稻400kg/667m2左右,商品蛙100kg/667m2以上,纯收入2000元/667m2以上,综合效益的增加,大大提高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减少了良田的撂荒发生。
(二)技术创新点
自2006年以来,经过试验、摸索、总结和提炼出了适合重庆地区虎纹蛙人工繁殖驯养技术,包括虎纹蛙常见病症(红头病、水泡病、脑膜炎等)的预防方法、蛙池的动态管理法、优化幼蛙饲料、诱食驯化措施等;由于一系列关键技术的突破和掌握,使得虎纹蛙人工孵化繁殖养殖的成活率达到80%以上,成品蛙在品质保证的前提下最高突破2000kg/667m2。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武隆区火炉镇吉弘青蛙养殖场,经过七代以上种蛙的驯养繁殖,幼蛙不再诱食驯化就可以直接吃饲料,吃饲的习性已进化到了物种的遗传基因,同时蝌蚪和幼蛙的抗病能力大大增强;另外该养殖场总结出的蛙病中草药预防措施非常有效,养殖出的商品蛙产量高,个体大,规格整齐,无病无伤,活动力强;经解剖、检测,与野外青蛙对比除肠胃略小外,肝、胆、脾、肾正常,性腺发育良好,无药残,无对人体有害的寄生虫。青蛙的人工养殖解决了一年四季都有鲜活的青蛙上市,现在青蛙的销售正在与电商合作,走向体验店+配送的新模式,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力争创造出更大的综合效益。
四、技术要点
(一)生活习性
青蛙栖息池塘、水沟、小河的岸边草丛及稻田中,捕食昆虫,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白天一般隐匿在草丛或水稻田内,晚上和清晨出来活动。蛙在气温下降到10℃以下时钻入水边泥土中进行冬眠,翌年春季(长江流域3月上旬)出来活动,一般4—7月份进行繁殖。雌蛙一次可产卵1000粒左右,蛙的受精卵12d可孵出蝌蚪。蝌蚪生长到了一定程度开始进入变态期。
(二)养殖池的建造
青蛙养殖池分为产卵池、蝌蚪池和成蛙池。一般宜选择既潮湿又温暖避阳的地方,以长形水泥池或土池为宜。野外大池4m×6m为一单池,池壁最好抹上水泥,池底仍留泥土;庭院小池一般1m×1.5~2m为宜,池深一般1m,设有灌水孔和排水道,水深20~50cm。池面必须设有遮阴板和防护网。一般每平方米可饲养40只成蛙。青蛙养殖池采用土池、砖池、稻田均可,关键在于防逃。有条件者可砌砖围墙,亦可用网围,一般1~1.2m高。池中水深30~60cm,水中央或向阳的一边堆成土堆供青蛙陆上栖息地,而且约占全池的1/3。土堆上种植青草或农作物。池水中投入少量漂浮性水草。用作培育蝌蚪的池塘,只留少量陆地面积,供变态后的幼蛙登陆。蝌蚪池以水泥池为好,池壁坡度宜缓,以供蝌蚪栖息。
(三)繁殖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种蛙池以每平米20对雌雄蛙为宜,选种蛙以颜色鲜艳、个体较大、弹跳力较强、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3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稳定在22℃左右时即做好产卵孵化的准备(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g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较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
产卵管理: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种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m2的产卵池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cm,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没有条件的也可以简化建孵化池,池中铺设薄膜保温,水深10~20cm,池中可放入少量的浮藻类植物,便于固定和分离蛙卵。
(四)饲养管理
1.& 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d开始人工投饵,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对水泼喂1~2次/d。第5d后,改用鱼粉、豆浆、麦麸、米糠、豆腐渣、蛋黄、水蚤、空心菜、番茄配合饲料,每天投喂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黏稠状再泼洒喂食及水中浮游生物。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d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
蝌蚪的管理:水域面积应较大,水深50~60cm,水草不宜过多;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d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d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d左右变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靠吸收尾部供给,靠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2.& 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幼蛙期,该时期是幼蛙驯化的最佳时机,应采取必要措施迫使幼蛙上岸进食,如:适当减少水域面积,保持水深40~50cm为宜,除尽池中水草及岸边杂草。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幼蛙,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m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cm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d,第3d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湿润的高蛋白质小颗粒饲料较佳,增加适口性,避免吃饲后吐出),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d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可以用专用振动棒活化“死饵”诱食,最后过渡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h左右幼蛙吃完即可。体重5g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g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d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养殖,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3.& 成蛙的饲养管理
中蛙及成蛙时期,水深20~30cm,中蛙后期受日照强度影响,池中可放入遮阴类浮藻类植物,供蛙遮阴保持青蛙皮肤湿润。幼蛙转入中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g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5~2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喂食时间以中午或下午为宜,每日喂食应均衡投放饵料,投放方式以泼洒为宜,每日可观察成蛙的上食台时间及数量,动态调整投放饵料的时间及数量。
(五)病虫害防治
1.& 蛙池每周消毒2~3次,药物可选择安全有效常用类氯制剂杀菌消毒药物。
2.& 实时处理蛙池中青蛙尸体,并做适当掩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治对蛙池的污染。
3.& 实时观察蛙池水体情况,保持池中产氧类水生植物,及时处理腐烂的水生植物。
五、总结讨论
青蛙人工养殖是水产养殖品种的必要补充,是发展水产名、特、优、土著品种中重要的一环,目前青蛙养殖与鱼类养殖比较,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效益好,对环境要求不高,能提高稻田综合种养的经济效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特别适合利用高山有地下泉水的峡谷、溪沟、盆地、荒山、荒坡、闲置水域等养殖,因为水质条件好,水温恒定,冬暖夏凉,春季繁殖时间提前,成活率高,幼蛙供种早,产量高,正好弥补了山区水产养殖的薄弱环节,是山区脱贫致富的好项目。
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于日至7日对巴南区石龙镇虎纹蛙养殖场进行了拍摄并提供技术咨询,9月23日以“兄弟情养蛙路”为题在中央电视台第七套节目播出,将重庆市土著水产品养蛙情况推介到全国,提升了重庆地区特种水产养殖的影响力。
六、发展建议
一是强化管理、规范操作,注重技术总结和提升,带动周边地区农民共同致富。技术方面要求养殖技术人员注重养殖生产的规范化、标准化:不断强化和完善基础建设工作,合理管理好池塘水位;由于池塘高密度养殖青蛙易导致幼苗缺氧、水质变坏,体质变弱易感染疾病,建议在合理密度内养殖;不断加强成长期间蛇、黄鳝、鸟等天敌的防控。建议养殖技术人员总结经验和技术措施,形成蛙类养殖技术资料或手册,建立养殖档案管理制度,做好“三项”记录,规范化养殖,提升综合效益。呈现地区示范效果,辐射带动周边百姓共同致富。
二是注重稻田米、稻田蛙品牌打造,提升稻蛙品质和效益。打造稻蛙品牌,走高端精品路线,将品牌效应转化为经济效益。通过“物联网”+现代渔业方式助推企业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扩大销售范围,提升在重庆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保证销售渠道畅通。
三是强化三产业融合发展。注重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体验渔业、乡村旅游、特色餐饮,打造观光、休闲、体验农业、娱乐、餐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模式,增加农业附加值。
四是适度扩大规模,增加养殖效益。由于重庆地区青蛙养殖业发展处于起步期,仍然是小规模、传统粗放式养殖,产量不大,不能完全满足市场对蛙类肉质的需求,青蛙市场前景较好,供不应求,建议适度扩大养殖规模,增加综合效益。
五是将青蛙养殖纳入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
体系名特优水产养殖示范点。以稻蛙生态养殖模式,依托体系病防、饲料营养、生态模式等岗位专家,通过现场调研、电话、微信等方式指导养殖场生产经营,指导养殖场构建青蛙生态集成养殖技术模式,探索青蛙养殖标准化养殖技术,为企业提供技术、政策、资金支持,引导科学、合理、有序地养殖青蛙。
六是建议主管部门严格青蛙养殖的审批制度。青蛙是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在尚未大规模人工养殖青蛙的当下,餐桌上的青蛙多是黑市上交易的野生青蛙,属于非法交易,由于黑市交易隐秘、渠道多样、分散,虽相关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但在高利润回报的诱惑及人工养殖青蛙量缺口巨大的情况下,黑市交易屡禁不止,无法杜绝。宽松的审批制度为大量非法捕捉青蛙提供了可乘之机,而不是从事人工养殖,建议主管部门严格审批制度。
蒋明健1,薛洋1,徐永洪2,张孝君3
(1.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2武隆县吉弘青蛙养殖场;3.巴南区石龙镇虎纹蛙养殖场)青蛙养殖技术是如何养殖青蛙_青蛙养殖技术首选四川华宗商贸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 >
网址:http://www.qwyz888.com/
地址:成都市新津县花源镇白云大道北(成都艺术职业学院旁)
青蛙养殖技术是如何养殖青蛙
时间: 13:16 点击:
  青蛙又名田鸡,有的地方称水鸡,是黑斑蛙、虎纹蛙和金钱蛙的统称,在自然界的青蛙一般寿命为五年左右,可以活13年左右(营养条件比野生好)是一种大型的食用蛙,青蛙在分类上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均为我国常见的蛙类。青蛙肉质细嫩、脂肪少,糖分低,蛋白质含量高,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人工养殖青蛙不仅技术简单,而且经济收益快。随着野生的黑斑蛙数量减少,人工养殖已经成为了向市场提供大量黑斑蛙的主要来源之一,那么怎么养殖呢?小编将人工养殖青蛙技术给大家列举如下,供参考:
  (一)蝌蚪的饲养管理
  食用青蛙人工饲养必须从人工采卵后养育孵化,出膜后的蝌蚪在原孵化池或网箱中培育,每平方米水面放养600~800尾。蝌蚪孵出后第4天开始人工投饵,蝌蚪需经一周饲养后移入饲养池。大约20~30天后逐步以红虫、水蚤、蝇蛆为主食,也可以豆浆、豆渣、豆饼粉、小球藻为主食,加喂一定的鱼粉可促其生长。一般每万尾用15个熟鸡蛋揉碎带水泼喂1~2次。第5天后,改用豆浆、麦麸、豆腐渣配合饲料或米糠及鱼粉等饲料,每天投入1~2次,饲料投放在饵料台上,粉末状饵料先用水调成粘稠状再泼喂。
  蝌蚪的管理:当发现池水中有气泡或水质有腐臭味时要立即换新水,一般每3天换一次,天气干旱多日,连续高温时,每2天换一次水。
  变态期管理:蛙卵孵化后70天左右变成为幼蛙。蝌蚪从出现前肢到完全变态的这一阶段时期主要*吸收尾部供给,*肺呼吸空气,并开始跃出水面登陆栖息,当有90%以上蝌蚪变为幼蛙时,即可移入幼蛙池饲养。
  (二)幼蛙的饲养管理
  强化驯养:用高密度集中圈养可按每平方米100~150只的密度,圈养在内壁光滑,高度1米以上的水泥池中,池水深20厘米左右,在水面上放置饵料台,池内不设陆地,迫使幼蛙上台集中采食和栖息。
  诱饵驯食:先用鲜活诱饵料喂1~2天,第3天开始在诱饵中添加20%的人工饲料,以后逐日加大比例,10天后增加到80%&活饵&料,主要有蚯蚓、蝇蛆、小鱼虾、昆虫、蝎牛和泥鳅等;&死饵&是指蚕蛹干、动物内脏及配合饲料等。以动带静,&死饵&活化,最后过度到完全摄食人工饵料。同时要求投料定时、定量、定位。投料时间,春、秋季在中午前后,夏季在傍晚或早上,每天投料1~2次,每次投料要在1小时左右幼蛙吃完。体重50克以下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6~8%;体重100克以上的幼蛙,投饵量应占体重的8~10%。饵料要求新鲜、干净和富有营养。
  筛选分级与分养:幼蛙驯养20~30天时,应放干池水,并将大规格的幼蛙按每平方米60~80只密度转入成蛙池饲养;小规格幼蛙仍留原池驯养。采用饲饵、室内立体、多层箱笼密集,是养殖青蛙的一种新方法。将青蛙养殖在塑料箱和木箱中,进行小型养殖产量极高,每平方米可养殖数百只,一般从孵化到成蛙,只需5个月时间。
  (三)成蛙的饲养管理
  幼蛙转入成蛙池后,青蛙摄食量大,生长速度加快,是形成商品产量的重要时期,除供应充足的饵料,蝌蚪变态成蛙时即需增加动物性饲料的饲喂,主要是人工培养的蝇蛆、蚯蚓、红虫、球藻水蚤等高蛋白、高繁殖率的活饵。在活饵不足的情况下,可搭配混合饲料,如用菜子饼(粉状)60%、米糠(或麦麸)30%、大豆粉5%、鱼粉5%配合均匀效果较好。蝌蚪活跃在水中,5天以后可供给精饲料,为豆浆、蛋黄、水蚤、空心菜、蕃茄及水中浮游生物。此外,在土堆上养蚯蚓,只要每天傍晚分片在土堆上洒上一些浓度为3~5%的石灰水,蚯蚓即会倾巢而出,充当蛙饵。还要适量喂些配合饲料,并要及时分养,调整饲养密度。成蛙饲养1个月后,蛙体重量达100克时,饲养密度每平方米30只,2个月后改为每平方米10~15只。再经短期饲养,即可成为商品蛙上市。
  六、繁殖养殖田鸡技术
  青蛙的饲养技术关键是人工繁殖,因为野生田蛙常有一种双槽蚴的寄生虫寄生在蛙的肌肉中,采用人工产卵隔离成蛙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该病。按每3平方米约1组种蛙密度进行投种(在5月份以前投入较好)。种蛙要求个体肥大,开产1~2年的亲蛙为佳。雌雄混合放养比例为3:1,放养密度相对比肉蛙少。由幼蛙到性成熟大约需时三年。
  种蛙管理:加强蛋白饲料的饲喂,以蚯蚓为主,诱蛾虫为辅。保持池水的正常平衡值,要求肥而活。当水温定在22℃左右时即作好产卵孵化的准备(此时雄蛙鸣叫不停)。50克以上的雌蛙一次可产卵很多。一般雌雄抱对于水草上产卵。蛙卵呈浅黄色,圆形,成片附于胶质卵膜浮在水草上,极易识别。(一)产卵:人造产卵场需要静水区,一般采用笼式产卵法,即将蛙强制在箩筐或笼子里产卵。雌雄蛙以1∶1的比例,20平方米的产卵也可放5个产卵筐或笼,池水深度应保持在10~15厘米,水温应保持在10℃~11℃,为了使孵化率提高,可将卵片用围网护起来,以免亲蛙干扰后下沉。
  (二)孵化:蛙受精卵在孵化期间的温度应保持在20℃~28℃,主要是自然孵化;也可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孵化法和无水孵化法。一般经过3~5天即可全部孵化蝌蚪。初生蝌蚪依赖于卵膜才安全生存,不要随便搅动池水,待所有青蛙产卵后,即将青蛙抓出池,以免干扰孵化及蝌蚪生存环境。卵孵化5天后可供给精饲料,如豆浆、蛋黄、水蚤及水中浮游生物,每天喂给2次,但投饵数量不宜太多,以免水质恶化,引起蝌蚪死亡。蝌蚪经1周饲养后即可移入饲养池饲养
  田鸡人工养殖技术给大家介绍到这里,现在野生田鸡因为过度捕捉以及栖息地破坏,因此数量非常的稀少,也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而发展田鸡人工养殖具有很好的前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蛙卖泥塘(下)编故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