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出现人这种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式

人为什么会心理变态?内心需要与欲望满足没有平衡
我的图书馆
人为什么会心理变态?内心需要与欲望满足没有平衡
人为什么会心理变态?内心需要与欲望满足没有平衡人为什么会心理变态?内心需要与欲望满足没有平衡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另外,心理变态不光包括这些外显的、可以由他人明显观察到的异常,也包括那些内隐的异常,即思想、情绪、态度、能力、人格特征等的病态畸变。简史  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  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心理变态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  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 &分类  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  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  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  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行为主义模式  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社会学模式  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表现形式  心理变态的表现形式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5/5c/4cd.jpg': @ error/blob.c/OpenBlob/2587.convert: missing an image filename `/tmp/transform_65b2c7c511f6-1.jp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011.心理变态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  一、同性别之间有超乎寻常的爱慕接触与肉体亲昵。  男女各自都会发生这种行为。有这类表现的通常被称为同性恋者。同性恋者是当前艾滋病传染发病的高危人群。同性恋表现多种多样,如有的是单一同性恋,即同一性别之间长期发生行为的;有的是精神性同性恋,即同性之间只有性爱的欲望,而没有具体的性行为;有的是两类同性恋同时并存的。  二、以搜集珍藏异性的衣物,尤其是女性的乳罩、内衣、短裤等,并通过对这些物品的亲吻、玩弄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畸形的兴趣和性欲望。三、以向异性显示、暴露自己的生殖器来获得性快感和性满足的行为,但并不追求与异性发生真实的性关系。  四、当事人用虐待或加害他人等行为,向性对象施加肉体或精神折磨,从而获得性  五、想方设法偷看女性小便、洗澡、更衣等活动,但并不谋求与对方发生性关系,只是用窥视的行为来满足自己的性欲望。  六、心甘情愿地让对方向自己鞭挞,从施虐待的一方的性虐待和加害中,以及自己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中得到性快感和性满足的。如要求对方抽打、咬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受虐和施虐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人身上。  七、穿着异性的服装,自己打扮成异性。模仿异性态行为并以异性自居,从而获取性满足和性快感。  有关专家认为异常性行为与基因、染色体和性激素无关;他们除了在性欲、性欲对象和性欲满足方式上表现与众不同外,其它人格特征与正常人没有显著表象差别。但性变态同疾病一样,对这些人应及时采用心理治疗,来解救这些人。诊断标准  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生成缩略图错误:convert: unable to open image `/data0/www/dangzhi/baike/images/0/05/4c.jpg': @ error/blob.c/OpenBlob/2587.convert: missing an image filename `/tmp/transform_3a75e0d913a6-1.jpg' @ error/convert.c/ConvertImageCommand/3011.心理变态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  目前,心理变态的定义或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标准,异常程度标准,不适程度标准,精神疾病标准以及适应不良程度标准。  文化相对主义标准的核心观点是没有普遍的标准或原则可以用来界定异常行为。相反,异常行为只能相对于特定的文化标准而存在。心理诊断只能以个体所在的群体文化规范为正常的标准,根据行为对社会规范的偏离来定义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这个标准强调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忽视了文化本身在历时态上的变化性。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奇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这一原则,不仅适应于大群体的文化之间,也应适应于小群体以及个体之间。  异常程度标准与文化相对主义标准密切相关,认为心理障碍或变态行为属于少见或出现频率低的行为。这只是说明了大多数变态行为的一个表面特征,即行为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但并不是所有少数行为都是变态行为,譬如同性恋行为本身(美国心理学会于1973年从公认的心理障碍列表中删除了同性恋(Spitzer,1981)。中国也在新版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同性恋行为本身不一定是心理障碍。);也不是任何多数行为一定是正常的,譬如群体癔症现象——对于这个特定的群体而言是大多数,但却是不正常的。许多罕见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反而具有积极意义。譬如我们不会认为钢琴大师的演奏属于变态行为。很多人的一些爱好或行为也属于少数,但却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也不会伤害他人,更不是心理障碍或变态行为。  不适程度标准认为只有让人们遭受痛苦并想要摆脱的行为才属于变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给行为者造成了不适,并且行为者企望获得解脱时,这种行为才能被定义为变态行为。如果一种行为违背了社会规范却没有给行为者造成不适,那么就不属于变态。这一标准充分尊重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权利,强调主体内心冲突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在尊重来访者的心理咨询中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明显不适合自知力丧失的精神病人以及肆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变态行为,如摩擦症。同时,这一标准也应该与来访者由于思维逻辑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对正常行为的错误认知所带来的不良痛苦体验相区别。  精神疾病标准认为只有由于心理疾病而诱发的行为才属于变态行为。该标准暗示存在一个清晰可辨的生理过程,但是迄今为止,类似强迫症的变态行为尚无任何生理医学上的发现能够解释其是否存在生理病变。  适应不良程度标准认为给人造成肉体或情感伤害,妨碍人们日常生活,并/或表明他们已经脱离现实或不能控制其思想的行为才属于变态。适应不良的行为应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给行为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如自残;给行为者带来情感上的痛苦或伤害,如强迫症者的欲罢不能;严重妨碍了行为者基本的日常生活,如极端恐怖症者闭门不出;表明行为者脱离了现实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或行为,如强迫思维。  适应不良的程度在某些情况下依然要依赖咨询师对偏离社会规范的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他人或行为者对自己的感受的主观描述。因此尽管适应不良程度标准获得了来自心理健康领域的最广泛的支持,但是我们始终不应忘记其主观性和模糊性。心理咨询师在诊断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价值中立,并谨慎为之,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的鉴定影响研究指出了异常行为以及异常人鉴定存在的危险性。[1]矫治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目前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  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  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  一般心理变态者在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心理变态通常是因为心理扭曲而形成的(或精神分裂)。最明显一个案列,2006年一群不良少年敲诈勒索一名少年。这名少年被敲诈之后心理很不平衡。心理严重的扭曲后,这名少年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人为什么会心理变态?内心需要与欲望满足没有平衡“嗜欲不能劳其目”,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因为太过放纵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眼勾勾的看着一个东西,然后“劳其目”“伤其神”。它下面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淫邪不能惑其心”,何谓“淫邪”,为什么“淫邪”又不能“惑其心”呢?为什么人会心理变态大家看看这个“欲”字怎么写。它左边是“谷”,山谷是凹下去的,而“欠”是表示需要被填满、填平的意思。人的欲望就是渴望被充实、满足。所以,很多人考验自己的男朋友或者老公,是只对自己的肉体有欲望,还是真的对自己动了情,有一个很简单的判别方法,就是在有了性爱以后,男友或者老公是倒头呼呼大睡,还是跟她有缠绵、有说话或者有交流。如果他转身倒头就睡,意思是他生理功能满足了,他这种“欲”就没了。欲望的满足和内心的需要是两个概念。我们说不要放纵它,也不要压抑它。很多人压抑欲望的结果就导致自己的生理出现变态。因为“欲”不会被你压住,它会通过另外一种渠道表现出来。比如说吃饭,一个人被饿了好些天以后,他会出现两种极端的反应,一个是“饥不择食”,饿疯了,什么都吃。当年在中缅战场上的那些将士们,逃到野人山后,没有吃的。回国以后,突然有饭吃了,好多人就吃得撑死了。为什么呢?就是原来这种欲望被压制以后出现了变态反应。以前遭遇自然灾害的时候,老百姓连观音土都吃。吃观音土能满足人们什么“欲”呢?无非就是充饥,把肚子添满了、添饱了。但是,这样吃没有吃到人们生理上真正需要的东西,结果大家还是饿。另外,很多小孩子有“异食癖”,比如抠墙土吃,挖泥吃,还有的孩子抠自己的鼻涕吃。这都是一种被压抑,没被满足的欲望从另外一种变态的角度表现出来了。还有一种是我们常见的,就是被压制的性欲,它最后会反射到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上。比如说,有人有“恋物癖”。本来男女之间产生生理欲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当性欲被压抑以后就变态了,变态到男人对女人没有感觉,倒是对女人穿的衣服有感觉了。于是他就开始疯狂的偷人家的内衣,然后收藏起来,这就是“恋物癖”。还有人会发生“恋兽癖”、偷窥癖等等。这种欲就是我们说的被过分压制以后出现的变态反应,叫“嗜欲”。“嗜”是指过分的、特殊的喜好。比如嗜烟,嗜酒。还有人上升到一种更加变态的地步,叫“嗜血”。这种人只有在杀人、虐待别人的时候才有快感。古代有个故事叫“嗜痂成癖”,这个人变态到吃什么呀,就是身上有疮化脓,结了个痂,然后他把这个肉嘎吧揭下来吃,他爱吃这个东西。这都是被压制或者是被扭曲的欲望通过病态的行为或者心理表现出来。“嗜欲不能劳”这是一个意思,那后边为什么要加一个'其目'呢?本来“欲”是不动心的,但是,当它变成一种特殊的喜好以后就开始动心、动神了。我们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当一个人看到一样特别喜欢的东西时,他会兴奋,瞳孔会散大,那个状态就叫“出神”。所以,过分地放纵自己的欲望以后,眼睛会开始疲劳,然后会“出神”。我们说养神怎么养,就是通过闭目来养。但是,现在的人都在看电视、打游戏、看电脑、上网。盯着电视屏幕处于一种半疯的状态,这就是在“劳其目”。带来的结果就是耗费你的心神,让你整个人都无精打采的,提不起精神来。在什么样的诱惑面前要站稳脚跟--“淫邪不能惑其心”“嗜欲不能劳其目”,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不能因为太过放纵自己的欲望,让自己眼勾勾的看着一个东西,然后“劳其目”“伤其神”。它下面这句话就很有意思了,“淫邪不能惑其心”,何谓“淫邪”,为什么“淫邪”又不能“惑其心”呢?当“六淫”超过人体的承受范围,人才会得病我先来讲一讲这个“淫”字,“淫”它本来是过分的意思。《岳阳楼记》说“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江南的梅雨下个没完。在这里“淫”就是过分了,过多了的意思。中医把外界的这种过度的气候变化统称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本身并不存在什么危害。只有当它们超过了一个范围才叫“六淫”。因此,不是说刮风下雨就会导致人体发病,这是相对的。当外界气侯变化太剧烈,而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太差,也就是说只有气候的变化超出了人体的承受范围,人体才会得病。而现在这个“淫”有了一种特殊的含义,专指性生活过度。别让“惑”坏了你的身心我再来和大家解释一下什么是“惑”。“惑”上面是一个“或”字,下面是个“心”字。事事不惑,就是说可以是这个,也可以是那个,但就是定不下来。我们讲孔子40不惑,就是说40岁以前他心不定,对自己没有一个准确的认知。我是个什么样的人,将来要做什么事,天赋予我的使命是什么,我更适合做什么,他都不知道。或者娶谁,跟谁过一辈子,他也不确定。看这个女人不错,那个女人也不错,最后说娶哪个,没定。所以,“惑其心”用一句话来解释,就是老百姓的大俗话叫“挑花眼了”。再挑挑吧,再看看吧,这叫“惑”。过了40以后,孔圣人基本上就是“40不惑”了,我是个什么人,我能吃几碗干饭,我吃哪碗饭,他都定下来了。然后该找什么样的女人,他也定了,“弱水三千,独取一瓢饮”,别人他都连看都不看一眼。“惑”的反义词是定,这人定下来了。尽管同样有这个精神、气血、能量,但是我不是撒花露水了,我只钟情于一个人。这其实是一个人的身心健康达到一定程度的表现。古代有句话叫“泰山崩于后,麋鹿嬉于前”。我不动心,所有的这些乱七八糟的引诱或者不确定的东西,都不会让我动心。“泰山崩于后”,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能理解,但是后面这句“麋鹿嬉于前”估计有很多人不知所云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那种特别漂亮的梅花鹿,在我面前欢蹦乱跳、打闹嬉戏,我对它都不扫一眼,我不动心。我们经常说疑惑、诱惑,“疑”是不大相信或者倾向于相信事情的负面影响的意思,而“诱”是一种吸引力。有这种强迫症的人,他的表现就是前思后想、左思右想、反复的思考,最后还是不确定。他在很多行为上都表现出这种“惑”,定不下来。比如“患得患失”“瞻前顾后”,这都是“惑”的症状,是身心都不健康的表现。不过,在一个人不动心之前,他还得见过不同的东西,这样他才能做到不惑。“曾经沧海难为水”,见过还能达到“定”的人才是真“定”。吃也没吃过,女朋友也没交过,最后却说对女人没兴趣,那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这个人真的是天生就有这样的能力,但那是极少数极少数的;另外一种就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淫邪不能惑其心”是在“欲”的层次上谈精神、心理的问题。达到这个层次的人,过分的、花样百出的东西,或者是性方面的诱惑,都已经不足以让他动心了。这是一种大彻大悟,是人的身心达到一个更高层次的表现。大多数人都可以分成“愚、智、贤”离不开物质,不代表你要拴死在物质上--“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愚智贤”就是说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素质都不一样。先说一下愚,我们以前学过《愚公移山》这篇课。文章说的是愚公要用家人的力量,努力把太行、王屋两座山给移走。这个愚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听说过一个成语叫向隅而泣,意思就是一个人偷偷的躲在墙角里,背对着他人,面朝那个墙角在那儿哭。所以,愚就是指心思或者心情、想法陷到一个角落里出不来,没出路。我们说这种人是想不通、想不开、钻牛角尖,这叫愚。智我以前介绍过,它是指是比较聪明、比较通达的人,这样的人知道有形的物质的变化,比愚人要开放、通达一些。《黄帝内经》在后面章节里也会说到,当人的肾精和元气能够通达到我们的七窍或者九窍的时候,我们说这个人很聪明。所谓聪是指耳朵听得很清楚,明是眼睛很明亮,看得清楚的意思,这叫智。聪明眼亮。所以,在《愚公移山》里面,愚公的对立面叫智叟,是个聪明的老头。他劝愚公说你别挖这个山了,但是,这个愚公是一个著名的一根筋。他坚持两个观点:他说我的子子孙孙是无穷溃的,而山不加高,所以移这个山没问题。但是,你想没想过,愚公没考虑到这几个问题:一个人会断子绝孙的,你怎么保证你就子子孙孙无穷溃了呢?张仲景那么大的名医,他的家族就因为一场伤寒,十分之几的人都死掉了;第二,我们都知道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都是在印度板块的冲击下不断隆起的,你怎么保证山不加高?所以,愚的人就是这种一根筋思维。愚人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就是说这个墙太硬,我的头还不够硬,还要撞,这是愚的人;智的人就比较开通,也不钻牛角尖,知道还有其它路可以走;贤的人呢,比这个智层次又高一点儿,就是我们讲的开了慧的人。我们经常说有些人有智无慧,比如说他只能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这叫智。就好像现在一些科学家讨论中医时,说要拿证据、拿实证来,否则他就认为中医是假的。他没有这种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开慧的人是有抽象思维能力的。就好像我们下棋,摸得着棋子,看得见棋盘,咱们俩才能下;贤人,开了慧的人,他们怎么下棋?下盲棋。没有棋子、没有棋盘,他们照样下而且还一步不差;更高级别的那些大师,一人对几百个人,下得也一步不落,这就叫贤人。在这儿,它列出了愚人、智人、贤人三种,以后还会讲到四种类型,叫真至圣贤,有圣人,有至人,有真人,那就是更开慧的人。在这儿我暂且不论。而大多数人是分成愚、智、贤这三种的。不管我是愚人、智人,还是贤人,我“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我这么养生,最后能达到一个什么状态呢?“不肖不惧于物”。这句话要分开来说,第一是不肖于物。第二是不惧于物。“累”就是把物质的东西看得很重--“不肖、不惧于物”什么叫“肖”呢?肖上边一个“小”字,底下一个月亮的“月”字。它的意思就是相像,很像。比如我们经常说这幅肖像画的这个人很像谁谁谁。惟妙惟肖我们也经常用,比如说这个人跟谁形似,我们叫惟肖。神似惟妙,妙不可言嘛。“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那是惟妙。但肖在这儿不当“肖”来解,它是通假字,通不屑一顾的“屑”。所以,它的本意是不屑于物。就是对物质,物欲的追求不是很强烈,不把它看得很重,这叫不肖于物。下面一句叫不惧于物。什么叫惧?可能很多人会认为“惧”就是怕的意思。其实不是,它的意思更宽泛。有恐惧、有惊惧、也有惧怕,但你不能说它就是怕、就是恐、就是惊。恐、惧、怕的区别惧和怕有什么区别?惧是竖心旁,如果你惧了,证明它肯定扰了你的神了。惧的右边我们现在写的是一个具有的“具”。繁体字它不这么写,是竖心旁右边一个瞿秋白的“瞿”。它的本意是这样的:你看鸟、观察鸟,它在那儿一停下来,头就在来回地看,眼睛瞪得大大的,那种状态就叫惧。也就是说你受到了刺激,比方说惊、吓、恐以后表现出的那种目瞪口呆或者是双目圆睁的状态。反正就是触动你了,让你又开始眼神迷离了。你受到惊喜可能会惧,受到惊吓也可能会惧,你害怕了也可能惧。我额外再说一句,我们经常说恐惧,恐和惧完全不一样。恐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现在老说反恐,恐怖分子。恐的是心。它上面一个“巩”字,是指拿绳子捆东西,以前特指拿那种牛皮绳捆。孔子读《易经》,来来回回的翻着看,最后把拴《易经》的那个牛皮绳都翻断了三回,所以叫“韦编三绝”。以前有个少数民族,他们执行死刑的一个方式是什么呀?先拿牛皮绳用水浸湿了,然后勒在人的脖子上。牛皮绳干了以后,它就开始抽紧,然后活活把人给勒死。所以,恐是啥感觉?恐就是你的心好像被一条绳子给勒紧了,提溜起来的那个状态。我们经常说“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了”说的就是这感觉。或者,有人感觉心里边给人抓了一下,心抽紧了的那种感觉,比如失恋了。还有人就是心肌梗发作时产生的一种濒死感,突然一下就觉得自己要死了,不行了。这些状况都叫恐。我们生活在这个物的社会里,我们需要物,但是你的内心不要过分地纠缠于它。我们现在都离不开物。住什么房、开什么车、穿什么衣、吃什么饭,这些都离不开物,但不见得你非要把你的心拴在这东西上。很多人丢了手机好几天都吃不下饭,这叫“屑于物”。很多人就是因为物的层次上的问题深深地影响到了自己的内心,这也需要一个历练的过程。比如年轻人谈恋爱,也要把握一个度:不谈不对,谈得没把握又失魂落魄,这样也不行,其实谈恋爱就是把心神寄托在一个物上,因为人也是物。结果失去对方以后,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瘦得跟“杆”似的,失魂落魄的,然后学习也进行不下去。这就是过“肖于物”,最后就发展成“惧”于物,死在物上。精神变态职业 我们每天都和变态者打交道【精神变态职业】心理学专家杜顿提出十大具有精神变态特质者的职业,以企业主管高居榜首。这么说有很多人每天都要和变态者打交道?精神变态者是指情感冷漠、不认错的人,特点是冷酷无情和不负责任。精神变态职业都是需要工作的,在工作中我们会与不同职业的人打交道,原来职业也可以影响性格。杜顿说,精神变态者并不必然是害人性命的杀人犯,对精神变态的临床诊断定义,是指那些情感冷漠、不理解和不同情他人,以及不认错的人,他们的特点往往是冷酷无情、浅尝辄止、控制欲强、浮躁轻佻和不负责任。研究成功人士与心理健康关系的学者杜顿提出了十大具有精神变态特质者的职业,其中以企业主管高居榜首。排在其后的是:律师、电视台和电台从业者、营销人员、外科医生、记者、警察、神职人员、厨师和公务员。貌似很有根据,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主管大多是以利益为标准,却很少会考虑到员工的感受,只看业绩很少关心过程,有些甚至拖欠工资这就是为什么会有人说无奸不商。杜顿指出,在世人眼里看来,上述职业的从业人员或是地位显赫,或是有机会获得权力与控制力,其中的部分职业还需做出临床诊断,以及做出不带感情色彩的决定,可展示精神变态者的自然判断力。最不适合精神变态者的十大职业,分别是护理助手、护士、治疗师、工匠、美容师与时尚师、慈善人员、教师、创新艺术家、医生和会计师,因为这些职业都需具备一定的能力,可与人沟通和处理感情问题。当别人在很多事情上按照自己的意图和愿望控制你很多事情的时候,你内心情绪体验主要有以下那几种?并且每种的情绪体验到什么程度呢?比如愤怒的话,最愤怒到什么程度呢,恐惧害怕吗?有没有委屈羞愧感呢?还有没有爱意的感受呢,有时候?一个人的情绪是心灵的浮标,它直接反映了心灵对外界事件的响应模式,响应强度。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先通过合理的情绪调整,把消极的情绪宣泄掉,鼓励积极情绪,可以先让心情尽快调整过来。调整情绪和心态只是让一个人更容易接纳和协调与现实的关系模式,但你的独立性不强、自我分化能力不高的根源性问题还未解决,你必须尽快提高自我分化能力,提高独立性,包括独立的生活环境,独立的处理问题的方式等等。也许你应该认识到,你自己才是自己人生的主人,那么为何这么多年,总消极的失去对自己命运的合理把握呢?除了别人的控制强权,你呢,你去那里了呢?你认为问题在哪里?如何去改善这种消极的关系模式呢?我希望你能够深思再深思。很简单,我在别人的控制强权下没有了自我,我正是因为没有了自我,才苦恼,因为内心是有我的,但因为被人的控制,他们不让我发芽,我一次次的试图突破他们,却发现他们会很受伤的,很气愤,很伤心的样子回应我,而面对这些,我只有委屈,我不是怕什么,只是不想让他们受过。比如我的工作,其实我愿意吃苦,我知道也许我走出去会很难,但我相信通过我的努力得到的那是多么的甜。可是父母不同意,我现在的单位是一个饿不死吃不饱的单位,想象不出如果我要辞了这个工作,自己发展,父母会怎样,一定会把天都翻了。父母也说过,你要真的想改变,你现在可以学习呀,可以考试呀,而我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我就是认为他们是用爱来控制我的,不是说他们不爱我,我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爱我,可我想飞,要说气愤,我完全是因为他们的这些想法。我最多的是委屈。心理变态又称“心理异常”、“心理障碍”。指人的知觉、思维、情感、智力、意念及人格等心理因素的异常表现。变态或接近变态的心理有很多种,如幻觉、催眠状态、梦游、性变态以及各种精神病和神经病等。变态心理学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又称病理心理学。它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发生原因和机制及其发展规律,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矫治与预防的措施。另外,心理变态不光包括这些外显的、可以由他人明显观察到的异常,也包括那些内隐的异常,即思想,情绪,态度,能力,人格特征等的病态畸变。变态的标准取决于社会,也就是说变态指的是行为和偏离了社会普遍认可的准则。这是心理学上对变态的解释。一般来说,变态在任何一种文化中,在世界上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能找到。对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有多种探索途径。由于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不同,对变态心理的认识也不尽一致。在变态心理学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不少试图解释各种病态心理或行为的变态心理模式。这些模式都较注意根据统计结果区分病态和常态,考虑到变态心理和常态心理之间存在连续的量的改变。早在公元前4、5世纪,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已经开始对人的变态心理进行过一些描述和研究,并试图用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心理异常现象。他反对以求神诅咒等方法对待患者,认为应从患者的身体和大脑中寻找致病原因。约在公元前一世纪,另一位古希腊医生阿斯克列皮阿德斯首先使用了“心理障碍”与“心理不健全”的术语。此后,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变态心理学逐渐成为心理学的一个领域,使有关变态心理的研究从思辨转向实验,从患者的外部表现进入其内心活动。在中国公元前11世纪的殷代末期,就已有“狂”这一病名载于文献。成书于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最早列出“癫狂篇”,对变态心理作了医学描述,并且存录了有关治疗的资料。以后历代医家和学者在探讨医药或哲理的过程中,对于变态心理的表现、成因和矫治等屡有论述,至明清时期,更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许多重要的进展。二十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各国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陆续介绍到中国。中国学者朱光潜等较系统地评价变态心理学的各种学派,论述了这一学科的任务和研究方法,推动了当时中国变态心理学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应用。其后,不少学者相继撰写有关变态心理学的著作,并开展了实验与临床的研究。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医学心理学在中国的迅速发展,变态心理学受到重视,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按躯体疾病的模式来理解变态心理,称为生物医学模式又称疾病模式。希波克拉底曾以四种体液不平衡来解释变态心理。中医沿用躯体疾病的理论对癫狂进行辨证论治,即属于这一模式的代表。19世纪菲尔肖提出细胞病理学说之后,从人脑的组织结构改变中找寻变态心理的原因曾风行一时。最成功的例子是麻痹性痴呆,病理学家不仅发现了患者脑结构的典型改变,而且还从死者的脑组织中找到了苍白螺旋体。此外,各种急性和慢性器质性脑病综合征以及症状性精神病都显示了变态心理与躯体疾病、特别是脑病的因果关系。于是,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式获得了大量的论据。精神异常被看作是一种疾病状态,躯体和行为的异常改变组成其症状,根据特别的症状组合即可作出疾病诊断。克雷佩林根据大量临床观察经验,按照医学模式对形形色色的变态心理加以分类,建立了精神疾病现代分类系统的雏型。心里动力学模式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说明变态心理发生的原因和机制,认为变态心理不符合一般疾病的概念,而是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冲突,即内驱力和欲望引起的内在冲突,以致产生固恋及倒退行为等,这均可引起情绪障碍甚至导致心理变态。处于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经常要求获得满足,但又因社会的制约而不得不被意识压制下去,于是形成内心冲突,因而往往引起焦虑。为了减轻或消除焦虑时的紧张不安,以保障内心的安宁,在人的心理活动中存在着一系列心理防御机制,各种变态心理就是各种防御机制单个的或多个组合起来发生作用的外部表现。心理防御机制(如压抑)的过度运用,常引起明显的精神异常和人格缺陷。1、行为主义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以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和斯金纳的学习理论来说明病态行为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即所谓心理冲突之类概念不过是主观臆测,不可能进行客观的测量和评定,对变态心理的研究应注重于可观察的行为表现;病态行为和正常行为一样,是通过学习获得的,因而也可以经过再学习,通过对抗性条件作用加以矫正。行为疗法应用于临床,在矫正恐怖症性变态等病态行为方面取得的成效,使这一模式经受了实践检验,获得支持,并对行为医学的兴起产生一定的影响。2、社会学模式社会学模式强调社会因素对发生变态心理的作用,认为经济贫困、种族歧视、生活变更、社会压力等,都可能引起变态心理,而变态心理乃是社会病理学的反映。跨文化精神病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对变态心理的判断标准、患病率的统计分析、症状的表现形式以及预后的估计等,都可能存在差别。例如,从社会利益的角度来看,人格障碍、性变态,瘾癖之类问题,都是破坏性的、属于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为社会所不容。从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这类人存在着心理变态,致于不能恰当地适应社会生活。表现形式心理变态的表现形式变态心理有多种表现形式,可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分类。 按心理过程或症状,可分为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思维障碍、心理变态心理变态情感障碍、意志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智力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症状在患者身上往往并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由多种针状伴随出现并形成一定的综合征和症状群。一 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觉和妄想伴随出现构成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二 精神自动综合征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假性幻觉、被动体验和各种妄想组成的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症。三 疑病综合症对自身健康过分的关注,患者相信自己患了某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并对一些微不足道的针状和体征过分的夸张,而终日焦虑紧张。四 紧张综合征由木僵、蜡样卷曲、违拗、被动服从、刻板动作、刻板言语、模仿动作、模仿言语、作态和紧张兴奋等症状组成的一种综合征。五 情感综合症以情感增强或减弱主要表现。分狂躁综合征和抑郁综合征。六 强迫状态由强迫观念、强迫情绪、和强迫动作构成的强迫症状群。以上内容出自安徽大学出版社《变态心理学》刘新民主编的第四章。5诊断标准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有赖于制定明确的客观标准。然而,心理的正常与异常之间的界限往往只是相对而言,不一定十分清楚,有时又可互相重叠。一般说来,所谓异常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首先从统计学方面考察:处于群体中常态曲线两个极端的个体处于异常;其次从个人生活史考察:常把个体当前的心理活动与以往的加以对比,看是否有异于寻常的改变,临床病史往往会反映出这类变化;最后从社会适应状况考察:可根据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缺陷的程度,分析其是否属于异常,患者的家属常常是以此为标准而要求治疗。此外,在评定心理现象是否异常时,不可忽略参考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的资料。心理变态的定义或的诊断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文化相对主义的标准,异常程度标准,不适程度标准,精神疾病标准以及适应不良程度标准。文化相对主义标准的核心观点是没有普遍的标准或原则可以用来界定异常行为。相反,异常行为只能相对于特定的文化标准而存在。心理诊断只能以个体所在的群体文化规范为正常的标准,根据行为对社会规范的偏离来定义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这个标准强调了不同群体之间的文化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忽视了文化本身在历时态上的变化性。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梅尔维尔·赫斯科维奇认为文化相对主义的核心是承认并尊重不同的文化,并在平等的基础上交流。这一原则,不仅适应于大群体的文化之间,也应适应于小群体以及个体之间。异常程度标准与文化相对主义标准密切相关,认为心理障碍或变态行为属于少见或出现频率低的行为。这只是说明了大多数变态行为的一个表面特征,即行为存在于少数人身上。但并不是所有少数行为都是变态行为,譬如同性恋行为本身(美国心理学会于1973年从公认的心理障碍列表中删除了同性恋(Spitzer,1981)。中国也在新版的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同性恋行为本身不一定是心理障碍。);也不是任何多数行为一定是正常的,譬如群体癔症现象——对于这个特定的群体而言是大多数,但却是不正常的。许多罕见的行为对个人和社会反而具有积极意义。譬如我们不会认为钢琴大师的演奏属于变态行为。很多人的一些爱好或行为也属于少数,但却是他们幸福的源泉,也不会伤害他人,更不是心理障碍或变态行为。不适程度标准认为只有让人们遭受痛苦并想要摆脱的行为才属于变态。也就是说,只有当行为给行为者造成了不适,并且行为者企望获得解脱时,这种行为才能被定义为变态行为。如果一种行为违背了社会规范却没有给行为者造成不适,那么就不属于变态。这一标准充分尊重了个体的自由意志和权利,强调主体内心冲突在诊断中的重要性,在尊重来访者的心理咨询中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但是明显不适合自知力丧失的精神病人以及肆意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变态行为,如摩擦症。同时,这一标准也应该与来访者由于思维逻辑上的错误所造成的对正常行为的错误认知所带来的不良痛苦体验相区别。精神疾病标准认为只有由于心理疾病而诱发的行为才属于变态行为。该标准暗示存在一个清晰可辨的生理过程,但是迄今为止,类似强迫症的变态行为尚无任何生理医学上的发现能够解释其是否存在生理病变。适应不良程度标准认为给人造成肉体或情感伤害,妨碍人们日常生活,并/或表明他们已经脱离现实或不能控制其思想的行为才属于变态。适应不良的行为应具有如下特征之一:给行为者造成生理上的伤害,如自残;给行为者带来情感上的痛苦或伤害,如强迫症者的欲罢不能;严重妨碍了行为者基本的日常生活,如极端恐怖症者闭门不出;表明行为者脱离了现实并无法控制自己的思想或行为,如强迫思维。适应不良的程度在某些情况下依然要依赖咨询师对偏离社会规范的程度的主观判断以及他人或行为者对自己的感受的主观描述。因此尽管适应不良程度标准获得了来自心理健康领域的最广泛的支持,但是我们始终不应忘记其主观性和模糊性。心理咨询师在诊断过程中应尽量保持价值中立,并谨慎为之,心理学家大卫·罗森汉的鉴定影响研究指出了异常行为以及异常人鉴定存在的危险性。6矫治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矫正变态心理的基本方法。由于各学派的理论观点心理变态心理变态不同,施治方法也各有所异。言语和非言语的心理疗法均已被广泛用于各类变态心理患者;催眠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等则各有其相应的适应症,只有选择恰当,才能获得显著的疗效。躯体治疗躯体治疗包括精神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生理治疗和外科治疗。20世纪50年代初,精神药物问世之后,改变了以往对严重的行为碍障束手无策的状态。精神药物对幻觉、妄想等表现的精神病性障碍以及躁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情感障碍,都有显著治疗效果。30年代开始使用的胰岛素治疗,已为精神药物所取代,电休克治疗几乎极少应用;对一些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变态心理,也很少使用对症性精神外科治疗。此外,包括心理治疗、躯体治疗、工作治疗、文娱治疗的综合性疗法,效果显著,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和采用。预防变态心理预防变态心理的产生是变态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这就要求各个方面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另外,还应当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工作,及时干预各种心理危机,这对于预防对紧张刺激产生不良适应甚至引起自杀,以及预防婚姻和家庭的破裂,减少心理社会因素的有害作用等,都是十分有益的。一般心理变态者在不发作时与常人无异。心理变态通常是因为心理扭曲而形成的(或精神分裂)。最明显一个案例,2006年一群不良少年敲诈勒索一名少年。这名少年被敲诈之后心理很不平衡。心理严重的扭曲后,这名少年最终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7研究意义变态心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从异常与正常的对照中更加清楚地揭示人的心理本质,即揭示心理现象对于大脑的依赖关系,以及对于客观现实的依赖关系。变态心理学以普通心理学、包括实验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技术为基础,它的研究成果又可为普通心理学开辟新的工作领域,提炼新的研究课题,从而充实、丰富普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是医学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医学心理学的其他分支交叉渗透,互为补充。变态心理学与精神病学既有紧密联系,又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课题。精神病学是医学的一个分支,以变态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直接服务于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其临床资料和实践成果又可丰富变态心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心理学的理论和假说。有自恋、控制欲和心理变态特征的人群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非常好&&& warning:如果你看完标题就走,对你的生活产生的悲剧我概不负责! &&& “有自恋、控制欲和心理变态特征的人群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表现的非常好,他们拥有理想的工作和更多性伙伴。琼斯说:“心理病态性格的人往往有两种,其中成功的一种供职于公司高层,掌管整个公司,财富数以百万;而不成功的那些则会最终出现在监狱里。”她的这项研究在去年发表于《个性与个体差异》(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杂志。”&& &&&& 这是从《2014搞笑诺贝尔奖:中国人获神经科学奖》里摘录的内容。这段文字用了很多篇幅说成功的好处,但只用了半句话“而不成功的那些则会最终出现在监狱里”来说失败,这是需要我们警醒的。&&& 永远记住,成功只是少数,是小概率事件。&&& 因为成功是一种状态,而且是脆弱的状态,因为它随时可能变得不成功。&&& 还有就是,人们都在追求成功,所以常常希望和成功者靠近,而这时你就需要清醒认识这个成功者是不是属于这类人群。如果是,你最好远离他——我想一个正常人是很难忍受那些病态特质的——并且将从他身下学到的成功特质也最好忘记了。因为我觉得这种成功人士很可能变魔术般的使成功崩塌,而“最终出现在监狱里”。追随他的,还没死掉的人也将失去安全感,最惨的是失去信念,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 搞笑诺贝尔奖不是像金酸梅奖是出于讽刺目的,只是被选者研究的课题看上去大多不是很严肃,但有些获奖者最后还真的获得了诺贝尔奖。我觉得这个成功与心理问题的研究课题就很可能在某天获得真正的诺贝尔奖。因为它能解释没多少本事的刘邦什么能开创大汉王朝,也能解释前两天说的loser(失败者)Lester到成功者Lester再到冰棍Lester的转变(这里需要你对电视剧《冰血暴》有了解,Lester在逃跑过程中掉到了结了冰的河里)。&&& 英特尔的CEO安迪·格鲁夫写过这样一本书叫《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 ),但他没有说人格上要偏执,而是做事情上要偏执,或者说做事情要认真,要有挑战自己,追求更高标准的要求;在成功的环境中,所有人都看得成功的时候,你应该是偏执的那个,能看到风险的那个。这一点看法和创办两个世界五百强的稻盛和夫是一样的。&&& 摘录的这段话虽然概括得较比夸张,但是《个性与个体差异》——百度文库有一个工商管理1003班 王玲 陈玉霞翻译的材料——看上去这本杂志发表的应该是属于挺严肃认真的研究。&&& 找不到原文我很遗憾,但我还是觉得这个夸张的概括比严肃的报告更好,因为它更容易触动人心。最后,如果包括我说的这些废话能重新帮助你开动你的大脑思考,那我就感谢上天了。&谎言之所以成功,还有一点是他善于利用看得见的美好,隐藏看不见的巨大风险。我想把这一点结合“自信”来讲。信和不信,我们暂时将它们转化为对和错来看。自信可以看成信自己,即相信自己是对的;不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错的。自信的人有时候会自欺欺人。自信的人——相信自己的对的人——会散发一种影响力,这种力量能吸引那些被这种“对的”确认的人,尽管这种“对的”本就是错的。就这样,怀有这样自信的人通过自己也不知道的错误,获得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暂时的成功,而完全不知道这是因为他们以错为对散发出的美好的光辉吸引了那些看不见风险的人。怀有这种自信的人的下场戏往往是比较悲惨的演绎,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哪里出了错;他们根本不相信一直以来是自己在骗自己。怀有这样自信的往往是那些自私邪恶的人——他们永远不会相信自己是错的,他们永远有一万条理由将错归到别人身上,只拿走好处。对于这些人,谎言是他们的武器、同盟、生存的根本。但对和错,真与假,有时候我们很难区分。现在,甚至我自己都不敢确信自己不是那个怀有邪恶自信的自欺欺人的人。只是我能确认一点,长久以来我都是将讲实话作为根本,为此我失掉了很多自信,成功和获取。我相信我怀疑自己换来的是更多的真实的自己,当我向人提供建议的时候,我也有更多的确认它们是真实的。我将以不转弯的态度在怀疑中获取诚实的一直这样走下去。但是“如果你是对的,他们是错的呢?”。这种对和错是对立的,这让我觉得人与人之间根本没办法沟通和调和。这种对立产生了吵架和战争,试想如果希特勒战胜了,现在世界的规则又该写成什么样的呢?谎言利用对与错的对立大行其道,我们在谎言中受伤,也用谎言来伤害自己,现在我只知道一点:要对抗谎言,只有与自己对话。怎样识别出一个心理病态的人?&从布罗德莫精神病院到董事会的会议室,心理病态的人无处不在。——乔恩·龙森(独家新书揭露)&龙森说:“作为一个心理变态识别者,这让我变得疯狂和有一点神精质。”图片:卫报大卫.约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采访的几个小时,病人固定和他们喜欢的朋友坐在一起。他们大部分都长得很胖,穿着宽松、舒适的圆领汗衫和运动裤。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除了吃,他们几乎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做。 我想知道他们之中是否有名人,实际上布罗德莫精神病曾经来过 “荒原杀手”伊恩.布莱迪和“约克郡撕裂狂”彼得 .萨克利夫。一位最多也就二十来岁没有穿宽松运动裤,而穿着细条纹夹克上衣和长裤的男人,张开双臂,向我走来。他看起来就像要在这个世界施展抱负的年轻商人,有些病人就是想让所有人都觉得他是个神智非常健全的人,我们握了握手。“我是托尼”,他说,并坐了下来。我说:“我听说你是冒充精神病人来到这的。 ”。“是的 ”,托尼说。他说话非常正常、友好,像一个渴望帮助别人的人。他说:“我把别人搞成重伤,他们逮捕我并把我关在牢里,我想可能要在牢里呆5-7年。我问别的囚犯怎样才能躲避惩罚。 他们说很简单,告诉他们你是个疯子,他们就会把你关入一所郡立医院,你还可以看天空卫视、玩游戏,还可以玩游戏。还有护士给你批萨吃。”"这是多久前的事? " 我问。托尼说:“十二年前。”托尼说假装自个儿是疯子很容易,尤其17岁的他吸毒看过许多的恐怖电影。你不需要知道真正的疯子是什么样子。你只要仿照丹尼斯.霍珀在电影《蓝色天鹅绒》中的角色。托尼告诉一个来看他的精神病医生,他喜欢给人们写情书,每封情书就像枪里发出的子弹,如果你收到他的情书,你将会下地狱。&他说剽窃抄袭一个众所周知的电影是个冒险,但是很值得,越来越多的精神病医师开始去他的牢房探望他。 他采用了包括《养鬼吃人》 、《发条橙》和大卫·柯南伯格电影里的情节。 托尼告诉精神病医生,他喜欢用车撞墙来获得性快感,他也想杀死女人后研究她们的眼睛,这些都让他感觉很好。我问:“你从哪里知道的那些东西。”托尼说:“我在监狱图书馆看到的特德.邦迪传记。”我点点头,心想监狱图书馆里放上一本特德.邦迪的书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托尼说:“但是他们没有送我到一些普通的医院,而是把我送到了该死的布罗德莫精神病院。”我到了这家医院被送到危险,严重人格失常部门﹝DSPD﹞,他到了这个地方后扫视了四周,明白做了一个很坏的决定,急忙要求见精神病医生。他告诉他们说,“我没有精神病。”一个更可怕的事实是,在这里想证明你是一个正常人比证明你是个疯子更难。我说:“你发现了吗?你穿着细条纹衣服来见我,其实会更让我误解。”托尼说:“是的。但是我想抓住机会。这里有很多令人作呕的懒汉,他们连续几星期不洗澡,不换衣服。我是个喜欢穿干净衣服的人。我在病人的健康中心四处瞧瞧,与狼吞虎咽吃巧克力的孩子们相比,他们的父母穿着非常干净整洁。""托尼继续说道:“我知道人们可以从行为表现上看到我的精神状况,精神病医生喜欢观察病人,他们喜欢分析肢体动作,对托尼来说要保持行为正常非常不容易,你怎么知道你的坐姿是不是正常的标准?你怎样翘二郎腿才能表现你的行为正常。”我忽然有点不自然,我翘着二郎腿像一个记者吗?我问:“当时你认为行为正常,举止有修养,会帮助你从这出去?”他答道:“对!我自愿去清除医院花园的杂草,但是即使他们看见我做得再好,也多半认为我只有在精神病院才能表现得好,因为他们以前就证明了我是个疯子。”我用怀疑地目光注视着托尼,直觉告诉我,我不相信他说的这些事。 这听上去太自相矛盾,太黑暗,太荒谬。但是随后托尼寄给我一份文件,果然上面有对他的诊断,这个诊断报告写道: "托尼在这愉快,平和,让他呆在这里,可避免他的病情恶化。托尼说,他后来开始变得不配合。他大多数时间呆在房间里,在外面时,不想和可耻的精神病邻居浪费时间,那时非常容易理解的。但在这里,只能说明你孤僻,显示你很重要只是一个妄想。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没有人想要和精神病凶手呆在一起,那是很愚蠢的行为。一份托尼不配合期间的报告写道:“病人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变得恶化。他不和其他病人交往。”在我和他的两小时,托尼大多数时间风趣,吸引人,不过当谈话快结束时,托尼有点伤感地说:“进布罗德莫精神病院时我才17岁,现在都29岁了,我在病区间来回闲逛中长大成人,斯托克韦尔扼死了我身边的一个人,我从强奸犯旁边踮着脚走过,这本来是你人生中最宝贵的年龄。 我自杀过,我也看见过一个男人挖出另外一个男人的眼睛。托尼刚说到那些足以让人疯狂的事。 一名保安大声喊道:时间到。我和托尼说了再见,托尼和所有病人一样从桌边站起走回去。此时他们的表现如此之好,如此的惊人一致!我不知道想的是什么,与我们周围治疗中的病人病态的眼神不同,汤尼似乎非常清醒,神情平淡,心智健全。 但是我还知道些什么呢?&第二天,我给布罗德莫精神病院托尼部门的主治医师安东尼.马登教授写信,“我给您写信希望您能够弄清托尼的故事有多少是真实的。”一些天以后,托尼给我来了信,“乔恩,这个地方的夜晚太可怕了,让人无法用语言表述。”托尼还寄来一包他文件的复印件。因此我开始读到更详细的情况,在1998 年他让精神病医师相信他有精神病。他真的神经不正常了,他说中央情报局正在跟踪他,他喜欢偷别人的东西,因为他喜欢看他们痛苦的样子,这比做爱更让他有快感。我的心理开始发生转变,突然我有点认同精神病医师的看法, 托尼远不止是个极端恐怖分子。文件也有在1997年对他犯罪的描述, 受害人是一个叫格雷厄姆的无家可归的酒鬼,显然他对托尼朋友的10岁女儿说了“你的裙子真性感”自找苦吃的话,托尼告诉他闭嘴。格雷厄姆挥拳打来, 托尼进行反击。格雷厄姆被打倒在地。托尼后来说当一切结束时,格雷厄姆躺在地上不动,但是他说道:“你就只有这点本事吗?”托尼失去理智 ,他连着踢格雷厄姆的胃和腹股沟7,8下,后来又折返回来再次踢他。 我记得托尼说过他模仿电影《发条橙》的情节来证明他心理有问题。《发条橙》开始时一帮流氓踢一个躺在地上无家可归的男人。&我的电话铃响了,我看出是托尼打的。 我没有接电话。一星期后我等来了马登教授的电子邮件。他写道:"托尼假装有精神病是因为他认为那会比监狱呆着好. "," 哦 "! 我想,又高兴又吃惊。 ”太好了,托尼说的是真的!”但是马登教授后面写道: "很多精神病医师对他精神状况进行过评估,我们这也有很多医生对他进行了观察,经过仔细考虑的结论是他没有精神不正常,但是他有心理变态. "我看着电子邮件," 托尼是一个心理变态"? 我想。我对心理变态没有多少了解,但是我知道一点, 听上去它不是个好事。马登解释,托尼为了逃避监狱生活而假装精神病人,确切地说这是个不诚实和欺骗行为,他就是一个心理变态患者。&一位心理学家朋友Essi Viding也同意这个说法。当我描述托尼的细条纹衣服时,他说:" 典型的心理变态!”托尼再次打来电话。 我作了一次深呼吸接了电话。"乔恩"? 他的声音听上去很小,深远。“是的,你好,托尼。 ” 我以很严肃的声音回答道。“我还没有收到你的信” 他说。“马登教授说你是一个心理变态患者” 我说。马登开始呼着粗气,并暴躁地说道: “我不是一个心理变态。 ” “ 你怎么知道?” 我问。“他们说心理变态不会感觉后悔。”托尼说。 ”我对我的行这感到很后悔,但是当我告诉他们我感觉后悔时,他们说心理变态在假装自责,实际上没有一点悔恨的情感。 尝试证实你不是一名心理变态,比证明你没有心理问题要难。”我问道:“他们怎么对你进行诊断。”“ 他们会给你做一次心理变态测验。 ”托尼说。 “罗勃特.黑尔评估表对你的20 项人格特征进行评估。如外表迷人,没有同情心,不悔恨,夸夸其谈等等。 对于每一项,他们给你打0分, 1分 或 2分. 如果你的总分是 30 或者达到40 ,那意味着你终身将标上心理病态患者的标签 ,他们说你不会有任何改变,没有治愈的可能。对社会来说你是一种威胁,只能呆在这里。”&早在19 世纪初法国精神病医生菲力浦.皮内尔第一个建议,奇怪的行为可能不见得就是躁狂症,抑郁症和精神病。 他称之为:躁狂妄想症(manie sans délire),它给人以一种精神病的错觉,菲力浦.皮内尔说病人在表面上很正常,但是他们缺乏行为控制力且倾向于暴力。1891年前, 德国JLA Koch医生出版的书《Die Psychopathischen Minderwertigkeiten》里,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心理变态。&大多数人认为1%的人类有这种病,但是他们引起的混乱是如此地广大,他们实际在改变这个社会。那么急迫的问题是:心理变态会被治愈吗?在 1960 年代后期,一个年轻的加拿大精神病医师相信他能回答这个问题。 他叫埃利奥特.巴克,而且他对世界各地精神疗法进行研究,包括美国一名叫Paul Bindrim 的精神治疗医师,进行着在他指导下的裸体治疗法。大部分客户是加州自由思想者和电影明星,他们会赤裸着坐进24小时让人精神紧张,神秘的过山车环绕,俯冲,参加者会发出尖叫,叫喊,哭泣,来宣泄他们内心的恐惧。在安大略省的橡树山脊(the Oak Ridge)医院的心理病态科巴克主要治疗有心理疾病的犯人,尽管犯人毫无疑问有心理疾病,但是,他们看上去很平常。巴克推论,他们的心理变态深深地掩盖在正常的假像下,如果以某种方式激发出来,在用某种方法对此进行治疗,可能会让他们成为正常人。他成功地得到加拿大政府的批准,获得一批LSD(迷幻药),选择了一群心理变态患者,让他们进入他命名为 "全封闭胶囊 "的小房间 ,里面都是鲜绿色,他要求他们脱光衣服。这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世界上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心理变态犯人进行长时间,令人难以忍受的裸体 LSD (迷幻药)心理疗法。巴克的实验最后惊人地进行了11天。这间屋没有使人分心的事,没有电视,没有衣服,没有时钟,没有日历,只是不断的谈心(至少每个星期100 小时在谈话)。每个心理变态者最真实的情绪表现被激发,尖叫,抓墙,坦言渴望被禁止性交的想像,他们的表现,在Oak Ridge对此在报告中指出:“ 在这种状况下,心理变态表露无遗 。”&我想看到这,觉得呆在棕榈泉酒店比呆在关心理变态谋杀犯的安全设施里更让人愉快。&巴克在单面镜子后观察全过程,他早期报告让人沮丧,密封室的环境让人神经紧张,心理变态者会愤怒地盯着彼此。 一天天过去,没有人去交谈,但是过了一个月后,料想不到的事开始发生。在放映一个很感人的电影后发生了变化。 和以前相比,这些粗暴的年轻囚犯开始发生转变。 他们正在学着关心密封室里的其他人。我们看见巴克在他的办公室,笑容开始在他悲伤的脸上展现。 他的心理变态病人开始变得和蔼。他们在对假释委员会抱怨对他们的治疗前,一些人甚至告诉假释委员会,他们不想被假释。 主管当局对此很惊讶。回到伦敦,我为托尼感到难过。许多心理变态凶手,幸运的得到巴克彻底指导,被宣布治好并且释放。为什么布罗德莫精神病院不采用一些他的主意? 当然,他们似乎陈旧,没有多少经验,也许过度依赖致幻药治疗,但是他们确实很好地把一些碰巧在人格评分表上得分很差的人永远地关在那里。然后我了解在上世纪90年代早期两名研究员承担对经过巴克治疗的心理变态者回归社会的再犯率进行长期的详细研究。 在一般的情况下,60%回归社会的刑事心理变态者会继续犯罪。现在回归社会的刑事心理变态者再次进行伤害率是多少?答案是:80%。&密封室让心理变态者变得更坏。“他们让心理变态者赤裸着谈心! ”鲍勃.黑尔笑着摇摇头。 那是一个八月晚上,我们正在威尔斯西部彭布鲁克郡乡村的一家酒店的酒吧喝酒 ,黑尔正在这家酒店给精神病医生,护工,犯罪分析员上三天课。我们最后高兴地遇到黑尔。 那时像埃利奥特.巴克已经几乎无人提及,黑尔就是业内权威。全世界的司法部门和假释委员会已经接受心理变态者完全不能治愈的论点,从原来从行为上来发现,到学习使用PCL-R (改进版的心理变态评估表)来对心理变态进行评估,这个表是黑尔一生研究所得。在60年代中期,黑尔在温哥华是一个监狱心理学研究者,他让周围人帮他寻找心理变态者和非心理变态者作为志愿者参加他的试验。他记录他们的脑电图,汗液,血压,试验中也用到电发生器,他对他们解释,当他倒数10,数到一时他们会感到十分痛苦的电击。不同的反应让黑尔大吃一惊。非心理变态者(他们性格都很暴躁,通常出生赤贫,因虐待而犯罪的犯人)的表现很淡定,好像这个让人痛苦的电击只是他们应得的惩罚。黑尔注意到他们的表现,他感到惊慌。我问:“他们是心理变态者吗? ”黑尔指出:“他们没有冒汗 ,什么反应都没有 。这个试验对他们来说好像只是做扁桃体手术那样简单,大脑本应传送恐惧讯号给中央神经系统,但没有发生。这对黑尔来说是一个巨大突破,他的第一条线索就是心理变态者的大脑不同于一般人。”他更惊讶的是他重复做这个试验,心理变态者在完全知道会发生什么痛苦的情况下仍然没有任何反应。 黑尔几年间得到的研究结果:“精神变态者可能再次犯罪,即使以前经受过痛苦他们的大脑仍旧对电击痛苦没有记忆,如果危险的精神变态犯人破坏假释条件就将被监禁,这个条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什么?这个威胁对他们没有任何意义!”他做了另外一个实验,惊吓反应试验,心理变态和非心理变态被邀请看些很倒胃口的图片,像犯罪现场脑袋打得稀烂的图片,当他们关注图片时,黑尔会在他们的耳边发出极大的声音。 非心理变态的人会蹦起来并感到很惊讶。心理变态则会依旧比较平静。黑尔知道当我们坐立不安时,忽然受到惊吓我们会跳的很高, 但是如果我们被某事完全吸引,如做拼字游戏,某人惊吓我们,我们的蹦跳并不明显。从这一点黑尔知道,心理变态见到打得稀烂的脸那样恐怖的图片时,他们没有害怕,他们依然专心致志地看。他对这个发现很兴奋,黑尔把试验结果寄给科学杂志。他说:“把试验报告退回来不予发表 。” 回信中写道:“坦白地说我们发现在你的报告中描述的一些脑波表现非常奇怪,那些脑波图不会来自真实的人。”然后,对黑尔来说更糟的是电击在 70 年代被宣布不合法。 他被迫进行了改变。怎么能够为了根除心理变态患者而不用不相干的酷刑 呢?在 1975 年,他组织了关于此主题的一个会议,专家会共享他们对心理变态者行为,说话,非心理变态患者脸部细节,什么是标准的心理变态?他们说话时是否前言不搭后语? 他们的20个结论,黑尔把它归纳为著名的PCL-R。 它是这样的:1油腔滑调,外表迷人2自我感觉良好3对刺激不敏感,对人生感到厌倦4 病态性地说谎5奸诈,喜欢操纵别人6缺乏自责和内疚7感情迟钝 8冷漠无情,缺乏同情心9寄生生活10身体动作不能控制11 男女性行为混乱12 初期行为异常13缺乏对现实长期目标14冲动15不负责任16 不愿对自个行为造成的失败承担责任17多数婚姻关系时间都很短18青少年罪犯19不接受有条件的释放条件20犯罪手法多样化&黑尔说他如果照表给自个评分,得分可能是0,1 或者 2,如果是40个选项他或许会有4,5. 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的托尼告诉我,他们给他评分三次,他得分大概是29 或30分.在威尔斯的三天的课程,我的怀疑完全没有了,而且我认为喜爱上了黑尔。 我认为与其他怀疑论者感觉一样。 他非常使人信服。 我像得到了一股新的力量,拥有了一个秘密武器。 我感觉自个成为了另一个人,一个强硬的人,不在像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和托尼呆在一起时那样糊涂或者一窍不通。 相反地,我蔑视那些天真的让油嘴滑舌的心理变态者所欺骗的人。我在想我怎样运用我的新能力。我是诚实的人,从没想过成为一些伟大的反犯罪的斗士,以此献身让社会变得更安全。 相反地,我头脑里列了一个名单,上面有我的历年来与我接触过的人和让我感到疑惑的人,我可能会发现他们的变态人格特征。第一位的是AA Gill,他总是对我的电视记录片非常粗鲁,而且在他写的餐馆文章里他承认在旅行时杀害了一个狒狒。"项目8 冷漠/缺乏同情心",我想着并开始笑起来。&在会议之后,黑尔似乎在沉思。 他几乎是在自言自语:“我对监狱的研究还没有结束,我也将会在股票市场内花点时间。”"但是确实证券市场的心理变态患者不会像连环心理变态凶手一样的坏, " 我说。" 连环凶手毁灭家庭 ",黑尔耸耸肩。 ”企业、政治、宗教心理变态毁灭经济,毁灭社会。”不只是黑尔相信上层社会有很多超出想像的心理变态。 在接下来的几个月,我跟很多的心理学家交谈过,他们和黑尔的意见一样。每个这个领域的人好像注意到心理变态患者的一个共同点: 冷漠,残酷邪恶的力量,不断地伤害社会,但是很难认出他们,除非你训练出敏感的直觉来发现他们,正如我现在一样。我遇到了一个美国首席执行官阿尔.邓拉普,从前在阳光公司工作,他给我重新定义很多"对生意充满信心"的心理变态特征,“自大,自以为高人一等?”, “你必须相信你自己。 ”,他告诉我时,他正站在一幅他自己巨大的油画下。我想道:奸诈,有控制欲?那巨大的油画像征着他能说一不二。”&每次邓拉普通情达理的说话时,我变得极为失望,他已经明确地表示他没有早期行为障碍或青少年犯罪问题: ”我曾经是一个麻烦源,让人感到可怕的的小孩。 在学校,我总是想得到我要的。”他的婚姻维持了41年。 在评分表17和11项上: 许多短期丈夫的关系、和杂乱的性行为,他的得分为0。&成为一个认出心理变态患者专家,这种能力开始让我变得疯狂和有一点神精质。 我开始再次注视这个评估表,这让人兴奋的武器如果放在坏人手里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可怕的危险。而且我开始怀疑我可能会用它来做坏事。&我再次见到黑尔。我说:" 你给人们带来的这个方法真得很给力 , 要是你让世界上的人们都知道谁是心理变态谁不是,这将会怎样? "&他听后沉默片刻&" 我担忧评估表被用在不正当的用途上 " ,黑尔说。&" 谁会滥用它 "? 我问。&"在这儿,有危险,严重人格失常部门﹝DSPD﹞" ,他说。&"我的朋友汤尼就在那 " ,我说。 " 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就有危险,严重人格失常部门﹝DSPD﹞".&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第一次遇见托尼两年后。 我有数个月内没有收到他的信,有一天他忽然他给我打电话。&" 乔恩"!他听上很兴奋。 ”这里要有一个审理委员会。 我想要你来,做我的客人。”&" 啊 ",我说,试着用高兴的语气对他说,托尼总是急切想参加年复一年参加审理委员会对他的评估,他在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的危险,严重人格失常部门﹝DSPD﹞呆了14年,他总是很乐观,但结果总是相同的,没有任何改变。&新闻记者几乎不曾进到危险,严重人格失常部门﹝DSPD﹞,而我也是好奇才进入里面。 依照托尼那个科的主治医生马登所说,他们也是采用黑尔的心理疾病评估表。 托尼之所以呆在这所医院,是因为他和里面的300个病人一样所得分数很高。政府设置这个场所是希望有一天能让这些病人能重归社会。 但是普遍的看法是实际上就是要把他们关一辈子。&窣静松木色的城堡干净、平和、现代。 护士和保安人员过来问我,我是谁。 我说我是一位托尼的朋友。&"哦,托尼, " 一位护士说。 " 我认识托尼 " 。&" 你对托尼有什么看法?" 我问他。&"我对托尼的印像很深, " 他说, "但是我不会告诉你他们的情况. "&" 你对托尼怎么看?他是一个心理变态或不是"? 我问。&他看我着我的眼睛,好像在说, " 我不会告诉你 ".&进行审理的时间到了,我们走进审理委员会的房间。&听证会只开了五分钟,审理委员会的一位法官,告诉我如果我报道了这间房间内的细节,我将会被监禁。 因此我不能说出细节。 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托尼自由了。&他看起来就像被车撞了一样。,他的法庭律师在走廊对他进行祝贺。要么在一个中等关押科室渡过三个月过渡期,或直接让他回到社会上,这当然是毫无疑问地 ,他微笑着蹒跚向我走来,交给我一扎文件。&这是审理委员会邀请的一些精神病医生对托尼进行评定写的独立报告。 里面有一些我所不知道托尼的事: 他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酒鬼,过去经常痛打他,并把他赶出房子; 她的大部分男朋友是吸毒者和罪犯, 他是如何用一把小刀恐吓监管学校用餐的女士而裤学校开除, 因为他想念他的母亲,他如何从特殊学校逃走。&我有时想知道,如果布罗德莫精神病院的一个心理变态和华尔街那些幸运出生于安稳,富裕家庭的心理变态之间有什么不同。&我看见了马登教授,我认为他似乎很失望,但是事实上他看起来高兴, 我感到很诧异。&我说:" 自从我上了黑尔的课程,我原来深信心理变态都是些怪物 。他们就是心理变态,我们是这样定义他们的,也是这样称呼他们的。 " 我停顿一下。 ”但是托尼是那种半个心理变态患者吗?一个灰色地带? 他的故事是不是证明那些处于中间地带的人,不能因他们的疯狂举动就确定为心理变态?”&他回答道:“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 ,就个人而言,我不喜欢黑尔对心理变态患者的看法,我认为他们的情况存在差异。”托尼现在正独自站着注视着墙壁。&" 他的一些心理变态特征不是很高 " ,马登说。 ”他从不愿担负责任,每件事物都认为是别人的错。 但是他不是一个严重、掠夺成性的罪犯。 他可能在某些场合仗势欺人,但是并不做严重伤害他人的事。你永远都不能凭借一个诊断标准来削减一个人的价值。 当你超越那些标准去看,你会发现托尼有许多讨人喜欢的品质。&当我看完文件时,托尼对我说:"乔恩,你从这件事想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一点心理变态, 你也有, 我也有。”他停顿一下: "嗯,显然我是个心理变态。"&我问他:" 你现在想做什么?”&他说:" 也许去比利时,那有个我喜欢的女人,她已结婚,但是我想要得到她。”&我说:" 不错,你知道他们怎样说心理变态的吗? "&托尼说:" 我们是控制欲很强的人 !"&&&&&&&&&&& -摘录乔恩.龙森的新书《心理变态试验》。心理变态者最爱欺负谁?&&&&& 心理变态者,又被称为反社会者,喜欢把别人当成猎物。他们有时还会成为文化中的“名人”,例如他们的冷血使之成为小说、电影和电视里的坏人。专家认为,变态者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其成长的心路历程与家庭环境有关。而且,变态犯罪涉及变态者与受害人双方,陷入变态魔爪的受害者常有自身的特点。  心理变态是怎样炼成的?社会应该关注普通人,因为反社会者以男性居多,常常是从普通人发展而来的,问题出在他们从小长大的原生家庭。按照正常的心理发育,男孩逐渐要从对母亲的依恋转到对父亲的认同,如果这个时期在家庭系统内感受不到爱,见到父亲在家滥施暴力,在潜意识中就会厌恶之。这种不认同感发展下去会逐渐泛化,对外界整个社会都感到厌恶。大多数人的反社会倾向可在成长过程中得以自愈,而有些人因为生活不断受到挫折,则会愈演愈烈,最后爆发严重问题,甚至很变态。  何日辉称,反社会人格障碍在社会人口中的比例并不低,例如今年发生的校园凶杀案就可能与之有关。这些人很少主动就诊,多数是因为酗酒、赌博、抑郁而不得不上医院看的时候被发现。这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医生不能轻易给人扣上这顶“帽子”,年龄上一般要求18岁以上才能谨慎地下诊断,18岁以下者常因为经常打架斗殴而被诊断为品行障碍。这些人平常没有什么异常表现,周围人可能感觉他们脾气不好、不善于与人交往。与精神病患者不同,他们自己在干什么,进行杀人等犯罪行为之前会周密筹划、到现场踩点等,故防不胜防,危害极大,被抓获以后要承担法律责任。  缺乏自信易遭变态袭击  美国有研究发现,一个人心理越变态,就越容易确定下手对象,有时仅凭别人的动作便可决定。在一个研究中,参加实验者先填写一个关于心理变态的问卷,测量与变态有关的人际和情感特点,以及个人内心的不稳定性与反社会特质。然后让他们观看摄像机从后面的角度拍摄的12个人走路的姿势,并对假设抢劫他们的容易程度评分。结果,录像中的一些人真的被抢劫过,而最变态者能够把他们看出来。  那么,什么因素使这些人容易遇害?有研究发现,变态者根据的是一套非语言信号,包括走路的步幅,重心如何移动,走路脚跟抬起的高度。缺乏与人眼神接触,手足无措,在变换身体姿势时避免过大的动作——这些身体语言提示缺乏自信,被变态者解读为任人宰割!  纽约科普作家杰夫·怀斯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人:他表面上是一个风度翩翩、衣着讲究的绅士,天生健谈,仪表堂堂,热爱运动,敏而好学,善于理财,谦恭有礼……但很少有人知道,他糟蹋了很多人,为了满足其扭曲的私欲而虐待女性。这些女性完全符合上述特点。据遭到此人蹂躏的女人自己讲,她们都缺乏社会经验,性格不是很外向。她们的心理软弱,对变态佬的袭击毫无防备,在事情发生之后无法抵抗。后果便是她们严重受创之后,连讲述受侵犯的经历也极其痛苦,使变态者得以继续肆虐。心理变态是优越的心理进化?谁是心理变态?我们理所当然地把他们想象成变态杀手。但专家们说,心理变态的人很可能是成功人士,又或是潜伏在你身边的同事、朋友,甚至配偶。■ 有什么表现?犯罪心理学家罗伯特·哈尔——用于判断患者是否心理变态的病态人格检测表(PCL-R)的制订者,几十年来致力于心理变态的研究。哈尔说:“有些人会有情感不连贯性,能将其他人当物品般随意摆布,甚至漫不经心地摧毁。不管是40年前还是现在,我对此的震惊度分毫未减。”根据哈尔的解释,在PCL-R评测里获得高分的心理变态者看世界的角度与其他人有着很大的区别,“就像色盲患者看红色,只不过在这里‘红色’指的是其他人的情绪”。哈尔的测量表并不复杂,由20个判断标准组成,每个标准评分为0(不符合)、1(部分符合)和2(完全符合),当中包括:有口才和表面魅力、非常自负、狡猾、喜欢控制他人、惯性撒谎、缺少深层情绪波动、冷酷、易感厌烦、易怒、有犯罪倾向、孩童时期有过暴力行为、少年犯罪、滥交等。英国臭名昭著的连环杀手Fred West夫妇若进行PCL-R评测,得分有可能高达40分,而那些得分在30分及以上的,基本上可判断为心理变态了。哈尔认识的一位精神病专家就曾对哈尔说,那些得分越高的人,就是我们看着越像外星人的人,因为他们的行为习惯真的很不一样。■ 10%的金融主管都是?但心理变态真的是种心理机能失调吗?还是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模式?你或许会发现身边就有认识的人有着跟上述测量项目相符的特征。这不奇怪。没有犯罪记录的人在上述测量表的平均得分为5。有的人得分不低,能算得上是“心理变态”,但又不至于会惹出麻烦——有没有人让你感觉相处起来很愉快,但那人又不时会从身边的人身上捞点好处占点小便宜,再巧妙地为自己解围?我们都把心理变态者定义为杀手、罪犯、反社会者,像在2013年杀了3名成年男子的患有人格障碍的英国女性Joanna Dennehy,或是据说至少谋杀了30人还能理所当然地说“我就是最冷血的狗娘养的!我就是喜欢杀人!”的美国连环杀手Ted Bundy。然而,并非所有符合“心理-变态”(psycho-pathy)范畴的心理特征都是可怕的。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变态的心理或许能带来益处。哈尔就在他与人合撰的一本书里提到,他曾对203名企业专业人士进行PCL-R评测,发现4%受测者得分颇高,应被列为心理变态者。虽说10%的金融主管都是心理变态这一说法并不正确,但不可否认,对他人的痛苦无感、缺少良心不安,的确有可能帮你在事业上往上爬。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科学家詹姆斯·法伦举的另一个例,则是关于同理心的。他说,同理心分两种,“认知性同理心是了解他人内心感受的能力,而情绪性同理心则是你感受他人内心感受的能力”。自闭症患者有着非常强烈的情绪性同理心,能感受到他人的痛楚,至于反映对方思绪的一颦一笑,他们就难以理解了。而我们常规理解的可怕的心理变态者在同理心上则往往是与自闭症患者相反的,他们知道你的感受会是什么,但却不会感同身受。这就让这类心理变态者在利用你的时候拥有巨大优势。2008年一项测试的结果显示,PCL-R得分甚高的心理变态者辨别哀伤或不成功的女性的能力近乎完美。■ 是优越的心理进化?单靠常规的大脑核磁共振成像(MRI)扫描是无法判断心理变态者的,最多也只能对人格特征进行猜测。通过MRI扫描,在特定情况下,正常人的海马旁回、杏仁核和其他掌控情绪、冲动控制和同情心的大脑组织会兴奋起来,亮起来,而心理变态者的这些大脑组织在此时则是暗下来的。不过,法伦便是通过这种方法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也属于心理变态者之列。震惊过后,他回想过去的行为,才意识到自己不仅多次置家人性命于危险之中,年轻时犯了事被警察逮到也完全不会有紧张、愧疚等情绪反映。他的妻子也说,她是嫁给了一个“风趣又随性的好男人”,但同时这男人也很自负,还有着“我不喜欢的很黑暗的一面”。哈尔说,心理变态者认为他们比其他人理性。曾经就有罪犯对他说:“按照心理学家说的,我的问题就是用脑子来想多于用心来想。但你想我怎样?难道要我哭吗?”另一名抢劫伤人者对他说,不一刀割断对方喉咙要了他的命,是自己大发慈悲了。但此时,再回到哈尔之前说的,那些PCL-R高得分者,若不是罪犯,就有可能是成功人士,也因此,心理变态很难被归类为病态——你总不能对着那些政界、商界、金融界和学术界的成功人士说,“你们大脑可能先天不足”吧?心理变态或许能说是人类祖先进化过程中发展出来并延用至今的优越的心理进化。能纯熟地控制他人,心理变态者就能“像宗教或文化组织那样融入社会,说,‘我的信仰与你相同’”,但事实上,他们就像是装成老鼠混进鼠群里的猫。■ 可以治疗吗?有人形容,心理变态者或是精神障碍者的心情是最愉快的,因为他们感受不到罪恶感、悔恨感、同情等让人保持良好品格和道德正确性的痛苦感受。法伦对此表示同意,心理变态者一般有着高智商,能快速解决问题,这正是因为他们不被道德感困扰。也因此,心理变态者并不反感自身状况,对他们进行“治疗”也因此变得复杂。哈尔说:“除了在监狱,你见过几个心理变态去找心理医生的?没有!”而在监狱中,对心理变态者的治疗以对话疗法、同理心训练、与受害者家属面谈为主。但鉴于他们缺少同情心,这些“治疗”手段根本不起作用。谁是心理变态?PCL-R能给你个量尺。除此外,哈尔还举过这么个例子:“遇到过那些用放大镜来烧蚂蚁,还觉得这很有趣的孩子吗?换成是成年的心理变态者,他们就是以这种方式来对待一个人了。”想想……心头有种凉飕飕的感觉吗?控制欲强近似“病”日前报道《四川一男子疑女友外遇& 令其穿带锁铁内裤》的新闻一经刊出,顿时引起了社会轩然大波。浏览之后发现,社会总体认识面还是倾向于理性客观的。注意到一家民意调查的当下情势,认为这男子的表现系“心理变态,精神失常”的,已占到表态面的77.4%;而过去认为类似表现(不见得非用锁铁,包括“追踪”、“监控”等)是因为“情至深,害怕失去”的,为数寥寥。而在稳妥处理类似纠纷(或是怀疑)方法的认识上,认为应“挑明问题,交流清楚”或“更多付出,更多关爱”的,分别占到了表态面的62.0%和32.5%。&&& 其实,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或形式出现,类似因“疑”而“(监)锁”的严密控制表现,这些年在社会生活中早已屡见不鲜。男性女性层面的反映都差不多。然另外一种现象恰又与这种“(监)锁”控制表现相辅相成、背道而驰:加速分道扬镳、劳燕分飞、半途而终。&&& 想来,类似现象用哲学原理去进行思考是很能说得通的。那就是“适得其反”、“物极必反”;或者是“正确再向前迈进一步就是谬误”。于是完全可以判定,类似“(监)锁”控制思维行为,无疑容易使人丧失理智,是一种严重缺乏自信、近似于“病”了的竭斯底里发作;与所谓“情至深,怕失去”的托词完全相悖。&&& 偶一向都以为,“控制欲”也就是“占有欲”;这一点毋庸质疑。而拥有较强“占有欲”的人潜藏的极端危险性,也几乎用不着去加以怀疑——现实生活中诸多“感觉‘控制’(占有)不了就将其灭掉”的毁人害人又害己的悲剧,都是由这样的人导演并出演的。&&& 关于“控制(占有)”,有资料介绍,大约在一个世纪前的前苏联学者巴甫洛夫,就曾用类似方法在一些狗的身上做过实验:一开始,他先让狗习惯看到一个圆圈的时候,心理反应是“有吃的”;而看到一个椭圆圈的时候,条件反射是“会受到轻微电击”。当几只狗在对圆圈的正面反射动作及对椭圆的负面反射动作基本形成之后,巴甫洛夫便开始将圆圈的外延与椭圆圈的外延逐渐合一,一直到二者基本上看不出有什么差别……这些可怜的狗,因为无法分辨出两种刺激而变得发狂了!最后经过很多个月才慢慢得到康复。&&& 又譬如,有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种实验:两个看不懂时间的孩童同时发现了一只锃亮的金表。一个会说:“它是我的,我要!”另一个孩子就会叫起来:“不,它是我的!我要!”两个孩子会为争抢这只金表打架;最终就算把金表给完全毁坏,他们也在所不惜。心理学家发现,这种“占为己有”方式的竞争,结果是对企图占有之物的完全毁坏在所不惜。“既然我得不到,那谁也别想得到”的毁灭性思维定势,在“控制(占有)欲”比较强的一类人身上反映十分充分。心理学家们称其为“心力转移”。有研究认为,“通常内心有较强不安全感(不自信)的人控制欲望会强烈一些;那些谨小慎微、追求完美、心里总不踏实的人更希望能去控制别人。但并不是每一个控制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于是很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甚至有些极端的人会做出过激的行为……”&&& 日前家人闲聊时提到了自己的表姐。偶不经意地问了一句:“你那表姐的丈夫,是不是还像原来那样?每次你表姐外出跟朋友吃饭都接连不断地电话‘查岗’?有时回到家还对她大发雷霆、甚至出手打人?真没出息!”家人有点儿尴尬地回答:“他是很反感她去参加‘同学会’……”偶开玩笑地回应:“同学会,同学会,拆散一对是一对?呵呵!”家人并没反驳,而是小声附和道:“你还别说,还真有个老同学很喜欢她……”偶神情淡漠地打招呼:“生活嘛,有人喜欢很正常。莫去管别人这些事儿。你表姐绝对不是那种一时冲动不要家了的人……”&&& 过后寻思,但凡成家了的人,都会同时拥有“家庭人”和“社会人”的双重身份;既会有“从属”的特性,又会有相对“独立”的特性。如果偏废了其中任何一种身份而使另外那个身份显得重心过于突出,人的本质属性是不是就“缺腿儿”了?为什么总有人会强调“爱一个人,就该给他或她一些个人自由的空间”?还是因为,一味“控制(占有)”毕竟很难称得上“爱”——哪怕外在表现似乎有点儿像……更不用说,通常“控制(占有)欲”比较强的人,往往奉行的又都会是“只许周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霸道逻辑的人——自己怎么着都“不会有事儿”;别人没怎么着都“可能有事儿”。&&& 说道“控制(占有)欲”是近似于“病”,实质是说,常常这种心态较为突出的人,成天专注并在意的,多不过是在自欺欺人。长此以往,必然精神会出问题。想啊,每个人都是个独立的个人,由另一个人成天栓在自己的裤腰带儿上,可能吗?真能栓得住?&&& 中国的老话“强扭的瓜不甜”,其实套在偶时常在念叨的“心里有,永远有”上,很是有些类似。其间都隐含着另外一层意思:“如果心都已不在了,即便是从早到晚诅咒发誓、如影随形,真能算‘属于自己’?十分在乎的人成了个根本就没啥真实感觉的‘幽灵’,自己不也等于是变成了个‘幽灵’?”&&& 终归,凡是“身外之物”,最终都不可能完全会“只属于我自己”。如此“控制(占有)欲”的超强表现,何止仅体现在婚姻家庭生活里?放眼看去,屡屡皆是。与人“控制”,与己“控制”。如此生活,太累!不光自己心累,别人也跟着累;太压抑!不光自己压抑,别人也觉得喘不过气儿来。太没意思!不光自己太没意思,别人也会觉得活着太没意思。偶是绝对不会这么去傻冒地难为自己的。&&& “顺其自然”可不是一句玩新潮的口号,而是该实实在在去贯彻于自己的实际生活里去的!曾经赞扬过一位朋友的“无所谓”态度。自然不会去简单地认为,这种“无所谓”就是不用心,不认真,不当回事儿;而是由衷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拿放自如,不予强求”的智慧自然的真实反映。是啊,不论有家没家,人活着,都是个独立的人;为啥非要去完全放弃自我地一味依赖于自身之外的人呢?&&& 那句很经典的话是咋说的来着?“成熟的人不问过去;聪明的人不问现在;豁达的人不问未来。”那么,成熟、聪明、豁达的人会在意什么?大概其最在意的,会是当下自我的轻松、自然、惬意感受? 我毛病比较多,我真心毛病比较多。&&&&&& 生活的太优越,而且自私,控制欲强。其实屁都不是,还自以为是。明明很自私,却假大空的表现的一副大公无私。其实过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