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怎么关注QQ车时速表波动是什么原因星球服务号?

首部《星战》,竟被这样吐槽
[摘要]《星球大战7》正在中国热映,舆论吐槽集中在特效古老、主演颜值不够等问题。回想近四十年前,第一部《星战》(1977年)出炉时,国内舆论的吐槽角度,可就大不相同了。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腾讯历史频道”,公众号:tengxun_lishi针对内容吐槽:没科学价值,应该拍2000年中国农民的幸福生活当年的国内舆论,主要存在两种吐槽角度。第一种角度,针对的是内容。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科幻界长期模仿苏联,旨在向“接班人”描绘美好的“未来世界”,激发其对未来的憧憬。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1956年发表的《割掉鼻子的大象》。这篇科幻小说刊登在《中学生》杂志上,作者幻想了1975年的美好中国:这一年,中国人开发出了一种新技术,培养出了跟大象一般大的猪,重达十二吨半。小说获得了中国儿童文学奖。①“文革”结束后,关于“科幻该描写什么”,科幻界内部出现了巨大分歧。部分科幻作家认为,“科幻”属于文学,不负担对儿童的科普义务,更不是为了预见美好未来;也不只是“儿童文学”,还可以借未来批判现实。1980年发表的《月光岛》,就是这种类型的“科幻小说”——主人公因政治问题被下放到荒凉的月光岛,用“生命复原素”复活了自己的恋人,并在这里碰到了外星人。最后,恋人选择了与外星人一起离开地球,永远不再回来,因为“地球人还未脱离动物的状态,野蛮!愚昧!自私!偏狭!虚伪!怯懦!残暴!粗野!……”②但主流科幻界仍坚持认为,“科幻”首先必须是“科学”,其次必须是“童话”。按这个框框,号称“中国科幻文学之父”的郑文光,当年曾猛烈吐槽:“世界上最卖座的电影,前七部里就有五部是科幻电影。卖座率最高的是《星球大战》,第二个是它的续集《帝国反击战》。……这些科幻电影基本上是武力打的。《星球大战》象我们拍摄的功夫片,就是打斗,但它用的武器是激光剑。影片很热闹,但这没有多少科学意义,也不能说明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现在世界上大部分科幻小说是这样,没有什么科学价值,也没有什么文学价值。它有的是商业价值,这是西方所追求的东西。在我们中国,不应该只去追求这种商业价值,……应该突出革命理想主义。……科幻小说是写给少年儿童看的,……要想到对孩子们的教育意义,教育他们勇敢,不屈不挠,教育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劳动。”③科学家钱学森对《星球大战》这类影片也很反感,吐槽说:“科学幻想这一类影片可以搞,但它应该是科学家头脑里的那种幻想。……应该搞那些虽然现在还没有搞出来,但能看得出苗头,肯定能够实现的东西。……现在搞科学幻想片,太长远的东西是次要的,主要应配合四化,搞2000年的嘛。文艺界的朋友对太空的东西很感兴趣,但这不是我们的重点,……这不是好题目。什么是农业现代化,到了2000年是个什么情况,要给农民一个远大的理想,这是个好题目。”④“文革”前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科幻作品《割掉鼻子的大象》按钱的看法,《星球大战》不是好的科幻影片;好的科幻影片,应该展望一下2000年时,中国农民将过上怎样的幸福生活(此外,钱也支持拍摄气功类的“科幻影片”)。这场吐槽,刊登在日的《人民日报》上。针对观众吐槽:他们对现实失掉了信心,所以逃进电影里寻求安慰第二种吐槽角度,针对的是美国观众的疯狂观影现象。《人民日报》最先开吐,日刊文称:“这部耗资近千万美元的影片,仅仅映出五个多月,就获得了近两亿美元的票房收入,成为‘美国电影有史以来卖座率最高的一部影片’。……这样一部影片如此‘卖座’,反映了美国广大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他们希望从虚无缥缈的幻境中寻求慰藉。”⑤这段内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成为了针对《星球大战》的“标准吐槽”。1980年,电影同名小说在国内翻译出版,译者在《后记》里特别说道:“千百万美国观众涌进影院,沉醉在这部充满了复杂的特技表演和纯洁高尚的感情的影片的声光色彩之中。他们在逃避什么,难道还不发人深思么?”⑥剧作家羽山1981年出版专著《惊险电影初探》,谈到《星球大战》卖座的原因,也吐槽说:“我认为这主要反映了西方国家人民对他们所处的社会失掉信心,看不到前途,西方科幻片投合了这种逃避现实的思潮。”⑦到1983年,因为“清除精神污染运动”的缘故,对《星球大战》的吐槽陡然升级。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的吐槽最具“脑洞”:“西方科幻小说很多是写未来社会的。它们按照资产阶级利益、资本主义制度的利益来推测未来世界……他们写的未来世界包括星球大战,这个星球大战完全没有科学根据。星球大战是一个星球的生物在侵略和压迫另一个星球;即使人类开展了星际航行,甚至跑出了太阳系,他还是要到那里去进行剥削、压迫,去和其他有智慧的生物互相残杀。这样说来,剥削制度是永存的、宇宙性的。他们所描绘的未来世界就是星球大战,或由一个星际帝国好像封建皇帝一样统治其他星球。……但对我们来讲,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信心,看到自己的光明前途。因此这类作品对我们有什么用呢?”⑧值得注意的是,《星球大战》前三部并没有在中国上映。当时能直接在大荧幕上看到《星战》电影的人很少,主要是出国访问人士。如1978年10月份,“中国新闻代表团”在美国休斯敦看了《星球大战》,但“我们代表团的同志对这部片子的评价都不那么高”。⑨1980年国防部长耿飚访美,应卡特总统夫妇之邀,在白宫观看了《星球大战》的续集《帝国大反击》,当时正值中苏交恶,耿飚此行,也与美方讨论了共同遏制苏联的问题,但据说美方“因怕过分刺激苏联,不愿将看电影的情况对外公布。”⑩直到90年代,才有一些国内台开始译制播放《星战》;1999年,《星战》第四部才正式进入中国电影院。电影未引入中国,而吐槽已然如此,也是引人深思的一件事情。1980年,国防部长耿飚率团访美,观看美军飞行表演。此次访美,耿飚还受邀在白宫观看了《星战》第二部注释①迟叔昌、于止,《割掉鼻子的大象》,收录于《儿童文学选·1956》,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P512-524。②金涛,《月光岛》,《科学时代》期。③郑文光,《谈儿童科学文艺》,收录于《作家谈儿童文学》,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P40-49。④霍有光/编,《钱学森年谱 初编》,日,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P376。⑤《〈星球大战〉为什么轰动美国?》,人民日报,日。⑥(美)卢卡斯/著、胡捷等/译,《星球大战》,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0,P245。⑦羽山,《惊险电影初探》,群众出版社,1981,P104。⑧钱钟韩,《关于科技刊物清除精神污染的问题》,日在江苏省自然学科学术期刊编辑业务研讨会上的发言,收录于《钱钟韩教授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P213-214。⑨王若水,《美国一瞥(三)》,人民日报,日。⑩孔祥琇,《耿飚传(下)》,解放军出版社,2009,P458。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haichuanlei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看十五位大咖如何诠释“媒体新星球” | 2017腾讯媒体+峰会
日,由腾讯主办的“2017腾讯媒体+峰会”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这次峰会以“媒体新星球”为主题,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十五位媒体前沿的实践者和创新者,深入探讨了全球媒体产业的生态变革之道。
“2017腾讯媒体+峰会”现场
本次大会分为开场致辞、趋势报告、主题演讲和大会总结四个部分。其中主题演讲分为媒体竞合、技术赋能、商业渗透和用户连接四个部分,由十位嘉宾分主题演讲,从新森林、新陆地、新水源、新居民等多个层次共同解锁了这个代号为“媒体+”的新星。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峰会引入了人工智能技术,腾讯微信智聆、腾讯翻译君和已经在腾讯上岗数年的机器人写作工具Dreamwriter三个AI产品通力合作,在嘉宾演讲时向现场其他所有中外嘉宾输出精彩的内容和报道,并实时推送给在线的所有观众。
“RUC新闻坊”应邀参与此次峰会,会后编辑整理了此次峰会的嘉宾发言,将四个半小时的峰会精华呈现给读者。
任宇昕《走向媒体新星球,一场并肩前行的迁徙》
腾讯集团COO任宇昕从媒体读者和从业者两个角度发表了对媒体行业变化的看法。
首先他从一个媒体用户的角度,回顾了媒体行业近年的巨大变迁。在门户网站时代,内容产出相对较少,读者在自己熟悉的媒体上,甚至能从一篇报道猜出文章的作者。而在人人都是内容创造者的今天,海量资讯在满足了用户多维度兴趣需求的同时,也提高了用户找到优质、可信内容的难度。
作为媒体从业者,任宇昕从内容价值的回归、对待原创内容的态度和运用更多科技力量三个方面提出了对媒体价值观的看法。他以腾讯新闻举例,指出内容价值回归是他们一直坚守的理念。在这里,每一条新闻资讯都经过多个信源的核查,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绝不为了流量而发布低俗内容;腾讯新闻也鼓励媒体同行、用户在自己的平台上呈现多方观点,为用户提供观察事实的全方位视角,从中发现事实真相。在平台维度上,腾讯新闻积极扶持内容生态,微信公众号、企鹅媒体号等内容平台带给了用户丰富的优质内容。在技术维度上,兴趣分发和AI写作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创新空间,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将更好地服务媒体。
陈菊红《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
腾讯公司副总裁陈菊红的演讲主要是解读了《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完整报告H5版请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该报告样本取自31个省级行政区的超过9万的受访者。她认为,用户、内容、技术、商业,这四个领域是构成“媒体新星球”的核心要素。
在用户领域,一是低幼和白发用户进入媒体生态,全年龄段用户的非移动场景均被手机占领。二是,用户在消费资讯时,节省时间和打发时间的需求都比较强烈,他们有可能在资讯产品里进行场景融合。三是,用户拥抱视频内容,智能电视资讯消费崛起,占领客厅的战争将在资讯领域打响。四是,用户群化正在加速,人们对于网络中有共同兴趣,共同身份标签的人,身份认同感已超过现实关系。
在内容领域,一是内容价值的回归。它体现在优质的内容创造者,放在被激励的大生态环境,这个生态才可以持续发展。二是,内容边界被进一步扩大了,资讯、泛资讯、知识订阅将成为内容的新三极。三是,持续性迭代报道将超越一锤定音式报道,成为未来新闻操作的主要模式。四是,谁在现场,谁就是新闻出发点,因此要鼓励这样的内容创作者,而不希望他们只是“在帽子里头变戏法”。
在技术领域,第一是算法分发等技术长远看更容易命中用户需求,但仍然未能获得用户整体满意,因此人机融合还有大量提升空间。第二,机器写作已经能比较好地处理标准化结构化内容,这将更大程度上释放这部分的编辑生产力,投入到更有创造力的工作任务。第三,在资讯边界被扩大之后,兴趣识别的准确度变得更加重要。第四,数据挖掘和使用能力是打通技术,内容,用户的核心能力。
在商业领域,第一是广告和内容的个性化分发是不可逆趋势。第二,知识付费是一个长期利好、缓步扩容的市场。被彻底解放的是知识拥有者和知识市场化定价,稀缺性和适用范围是能否成为爆款的关键。第三,付费订阅的首批爆点将在专业集成度高的领域,以及有垂直影响力的个体IP。
最后,对于“媒体新星球”未来的发展,陈菊红认为主要集中在八个核心趋势中:
1、内容价值回归。量变到质变,优质内容是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2、人机融合创新进入关键阶段。
3、深度了解用户。表现为从了解年轻主流用户到全年龄段用户,从了解用户行为到了解用户心理。
4、以AI为代表的新技术,一个特征是对大数据的极度依赖。未来,大平台大数据培训出的AI等技术产品,可以将产品和能力,开放分享给小数据,小平台,甚至个人。未来没有技术歧视,有的只是技术协同和共赢。
5、全网协同性报道。让真相尽量没有死角。
6、资讯边界扩展。这对未来的市场边界影响很大,从新闻资讯,到求知求真欲望的满足,再到知识付费,整个生态的边界和创新的机会将会扩大。
7、用户群化加速。对于资讯来说,识别族群和服务族群,就成为了新的商业模式。
8、节约时间和打发时间的内容消费场景,正在融合。
Dr. David A L Levy《全球变迁:2017环球新媒体趋势报告》
路透(牛津)新闻研究院主任Dr. David A L Levy主要针对《2017环球新媒体趋势报告》的亚太地区部分,他坦言,目前比较遗憾的是该报告中没有针对中国的报告。
首先,今年的主要关注点之一就是信任问题和假新闻。他提出一个调查结论:尽管公众认为新闻公信力低,但在去伪存真方面,民众对新闻媒体的信任度远高于社交媒体。他认为,新闻机构有机会借此创造有价值的体验,让用户成为回头客。
其次,社交媒体仍是重要新闻来源。但是David在演讲中提到一种正在向更加“私人化”的消息应用程序转移的趋势。社交和搜索使人们有了更多的新闻来源,在用户偶然获取新闻方面,平台起到了有价值的作用,但如何提高品牌记忆并与新闻发布方建立更广泛关系这一问题仍待解决。
再次,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大多数国家当中,消费者的新闻消费行为都将进入移动为先的模式,除非还有一些特别的理由,比如移动通信覆盖情况或者是成本等约束了他们的手脚。就新设备而言,目前依然在很早期的阶段,但是目睹着语音激活的扬声器焕发出比存在时间长得多的智能手表更大的活力,确实让人感觉非常有趣。不过他认为,语音是否能够扮演一个更加重要的角色,仍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最后,付费新闻发展喜忧参半,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大。但David也提出了,这可以基于数字化的数据分析来进行。而且在未来,新闻媒体的付费用户销售不仅局限于一家平台新闻。
Dr. David A L Levy
Andrew Lippman《新星球诞生:从实验室出发,看未来媒体的形态演变和规则重塑》
MIT Media Lab 联合创办人、MIT未来传播项目主任Andrew Lippman开篇先列出了自己的三个观点,再分别进行论述。首先,没有所谓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实际上就是人类在新平台上的智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还没有理解这个智能到底是什么,当我们每次对着电脑进行编程的时候,我们都在说,这并不是非常智能,这只是一个简单机器。
其次,深度学习主要包括我们去制造一些机器,模拟人类所做的一些行为,研究者通过不同的数据去训练、模仿人类,让它可以自己去分析不同的数据和信息,然后模拟进行一定的输出,虽然目前还没到人类所达到的程度。更重要的是,现在这种深度学习也被放到媒体运用当中,去理解媒体及合成媒体。
最后,Andrew Lippman不只将视野放在技术本身,还延伸到了社会及每个个体当中。他提到,讨论媒体的时候,不可能只谈技术,还要去思考如何运用技术让社会变得更好。技术可以降低大家参与的门槛,但最终目的是要让社会能够更好地连接在一起。他也提到,在技术层面上,今天的深度学习,已经可以被用来理解新闻。他认为,在整个技术发展的闭环当中社会应该参与进来。
Andrew Lippman
Session 1:内容竞和
邱兵《新森林:探索人、内容、商业新连接》
一般认为,在互联网时代,个体、组织都被高度节点化了,我们传统认为的媒体机构,自媒体,包括普通人,在互联网平台上都是一个平等的节点。要构建新的媒体生态,梨视频创始人、总裁邱兵认为最关键的任务是要构建和重新梳理并维系新的节点以及节点集群。短视频这样一种播放方式到底是不是风口,邱兵觉得也很难下这个结论,但它最重要是颠覆了内容提供的方式。
对于传统的报社而言,有着两三百个专业的记者编辑,但是它要生产强大的内容提供给几十万、上百万的读者,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尤其在社交平台上,每个人都是信息的提供者,也是消费者。所以,传统媒体的衰落,有内容生产方式上的问题。但同时,邱兵认为,专业编辑团队对于内容的真伪识别、质量控制、专业加工和价值观把握具有关键作用,专业编辑团队对于内容生产创新仍不可或缺。
姬十三《新草原:知识的再造与学习的巨变》
果壳网首席执行官、分答创始人姬十三首先提到了知识生态链正在发生变化,主要体现在知识的浅化和简化、知识的超载与爆炸、专家的变迁与网络深知识以及知识付费将成为一种信息筛选机制四个方面。整体的逻辑是,知识浅化背后是知识爆炸,从而带来知识超载,使得每个人内心可能产生焦灼。至于专家的变迁,例如,我们往往发现,一个获得高票的答案,并不是科学专业领域的人写的,专家的答案并不受民众的普遍喜欢。
同时他认为,付费成为人们获取靠谱信息的方式,也是内容供给者不打广告、认真产出内容的承诺。在以前,可能很难想象知识可以通过更多的形式收费。今天当我们习惯了,在有些领域会发现,编辑光靠社交、算法推荐不一定有效,有时候只有通过付费才能跟作者建立更靠谱、更有信任感的信息筛选机制。最后,他也提到了这样一个公众获取资讯时的矛盾:我们又想要获得更多,又想不劳而获。
Sharb Farjami《新丛林:事实核查重塑内容生态法则》
Storyful首席执行官Sharb Farjami先提到,假新闻已经成为了一个严峻问题,且这是内容生态被感染。这包括误导内容、伪造关系、伪造情景、捏造内容、操纵下的内容、冒名内容。这类事件在媒体生态上的传播类似于病毒的传播,有传染源(即首个传播假新闻的“零号病人”)、首个接触点(Sharb认为他们不是随机的,是那些最可能接受假新闻的人群)、小范围群体感染、全州告急,最终到全国蔓延,他举了法国大选和西藏的自然灾害作为例子。
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媒体应该利用多元语境,还原事实真相。通过求证社交内容和满足情境新闻源需求进行去伪存真,从而快速、准确地澄清新闻。去检查这个新闻里所提到的事情,用它跟其它新闻来源进行比对以确保它报道的是不是真实的,到底谁提供的信息,到底是不是可信。
Sharb Farjami
Session 2:技术赋能
刘威《新陆地:AI正在重构资讯星球新版图》
腾讯公司AI Lab视觉首席科学家刘威表示,利用AI技术需要借助多媒体AI技术去深度理解多媒体数据(社交媒体上产生的大数据),使得计算机可以是任何一种计算形式,例如智能手机、个人电脑或者Pad,甚至可以是云端运算设施,总之,多媒体AI赋予计算机处理、识别、理解多媒体内容的综合能力。
他认为原创深度学习非常重要的要素是更加科学的网络结构、通用的损失函数以及有效率的优化技巧。进一步,刘威展示了处理、识别、理解与视频、图像的技术矩阵,并选取了光学字符识别、人脸识别(尤其是跨年龄识别)、图像描述生成等六项技术进行说明了目前的原创性技术研究。最后,他总结道,多媒体AI技术是内容AI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是基于现在大量社交应用的现实环境所做出的论断。
John Ciancutti《新风声:人工智能解锁音频世界的未知》
60dB(谷歌)创始人John Ciancutti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使视频、音乐等使用场景及模式发生改变。我们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听音乐,但是,音频内容依然是落后的。播客是广播的一种形式,但只有13%到15%的成年人会坚持每个星期听播客。大部分播客都是超过40分钟的长音频,大部分人听播客的时间却只有30分钟。因此,他认为,要做短的且具有时效性的广播内容,同时他也发现,有一些视频确实不需要看,只要听就可以了,因此,他们选择批量处理那些不需要去看的视频,把它转换成音频的内容。
总体来说,他预测未来人工智能化的音频内容将会在聚合、个性化、相关性/时效性、测试、听众数据推动决策、整体体验等方面发力,推助音频内容消费。
John Ciancutti
Zach Seward《新山峦:新技术如何让原创报道重回顶峰》
Quartz 产品高级副总裁、执行总编Zach Seward认为,未来数字媒体的主要趋势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移动设备保有量不断扩大;二是通讯的崛起;三是人工智能。而对于Quartz来说,其核心原则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深入用户场景;二是设计之道,移动优先;三是保持理性。
另外他认为,在线新闻使很多新闻编辑面临挑战,数字思维模式将成为新闻编辑的新趋势。现在越来越多的新闻编辑意识到不光要生产内容,还要进行设计以提升用户体验。首先,由于移动设备的增长,新闻源越来越多元;然后,通讯崛起,新闻编辑室该如何通过各类通讯方式和读者进行交流变得非常重要;再有,就是人工智能,统一分发编辑写新闻稿的时代已经过去。
Zach Seward
Session 3:商业渗透
丁丰《新河道:专业内容机构正在成为新价值网络中的超级节点》
二更创始人、董事长丁丰认为,深耕短视频内容行业是因为,第一,根据媒体界的经验,当用户的注意力在手机屏的时候,广告也会来;第二碎片化时间,3到5分钟时间适合阅读,符合年轻人的喜好;第三生产有价值的视频获取用户和流量,这样的商业广告的变现模式是成立的。
另外,他提出赋能企业媒体化,主要是指在企业构建并强化自身媒体能力的进程中,专业内容机构协助企业、个人成长。他还指出,应该用视频连接一切,而专业内容机构正在成为新价值网络中的超级节点。
Jan Riemens《新土壤:当内容变为连接点,MCN如何为商业赋能》
Zoomin.TV首席执行官Jan Riemens开篇引用了将媒体行业比作河流的比喻,谈论“水的生意经”。他认为需要了解用户,并展示了2017全国人口结构图。他主要关注Z世代,即那些全球25岁以下的年轻人。因为他们代表了世界上50%的人口,他们的消费习惯会影响媒体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演讲者洞察到Z世代的特征是,他们认为世界应该有意义而非只是追求利润、有追求自己的事业的雄心,且他们关心地球,分享意愿强。
Jan Riemens最后总结道,需要用“3秒-12秒-永久”法则来触达Z世代,即吸引他们,融入他们或者失去他们。关注移动视频、户外和直播活动的最新金三角,让资金投入更有效。广告需要会讲故事,告诉Z世代你们是谁、你们从哪里来、你们可以对世界做出什么贡献。品牌成为最新的达人,内容已成为用户和品牌的连接点,作为生产方应立命于内容,通过平台技术实现分发,连接Z世代用户,并且激发品牌在传播和营销售卖的创意实现。
Jan Riemens
Session 4:用户连接
林航《新社区:需求驱动,连接人与兴趣信息》
即刻app首席运营官林航从低头族和幻觉震动综合症两个日常现象引入,指出现在我们处于想要去获取信息,但又处于信息焦虑的状态。因此,他认为应该用细分的兴趣主题更能够满足用户多样化的精选信息需求,而搜索行为则能深刻地反映人的真实信息需求。
他认为,要对用户做到“按需分配”,他们目前的实践是聚焦于个性化、搜索化和社交化。对于个性化,他总结为用户觉得他需要他认为准确的而且是基于他个人的个性化的推荐。对于搜索化,他认为现在的90后用户的资讯获取行为已经变得越来越主动,因此需要让搜索这个事情成本更低,让其更自动化。对于社交化,他总结为用户非常依赖他们不信任的、偶发的、参与意愿低的社交资讯获取。
阳陆育《新住民:工具普及,延伸社区的长尾力量》
musical.ly/muse联合创始人阳陆育称,移动短视频的机会关键因素在于我们看到由于工具普及,使得内容生产,在过去专业传播方式转化为一种社区生产方式成为可能,而社区式内容生态将从分发模式、内容主题和内容形式三个方面发生新的裂变。
同时他认为,内容式社区内容生产与传统的模式很不一样,过去因为需要分发的只是精品内容,所以只需要做好订阅这件事情,但在社交时代,需要分发的是有影响力的内容,而在一个社区内容生态里面,我们需要分发所有内容,否则社区无法维持。在这样的内容生态中,个性化的推荐就是一个最基本的功能。
在大会的最后,腾讯网媒体拓展总经理王永治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给此次峰会“划重点”。他认为峰会中主要可以归结为四个词:进化、融合、拓展和共生。
进化体现在用户需求与消费升级、内容生产的专业化升级和内容生产的价值回归,融合体现在大技术落地的媒体模式创新以及新技术集合群与新专业主义的磨合,拓展主要是资讯边界的扩张与延展,引发新资讯生态下供给与需求的对接,而共生主要是技术开放带来的数据和工具能力、平台与商业赋能形成的生态跃迁。
本期编辑:林俊鹏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未来地图:2017中国新媒体趋势报告》H5完整版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2次元居民请注意:腾讯公布QQ动漫升级为波洞星球
  【PConline资讯】8月15日消息&今天下午,腾讯官方宣布,QQ动漫正式升级为&波洞星球&。  腾讯刚刚在北京举办波洞星球APP(boodo)上线发布会,宣布将QQ动漫升级为波洞星球。  &波洞星球&是一个内容社区平台,专门为二次元居民提供一站式沉浸体验。  今后,波洞星球将从上游文学、动漫、漫画内容,到中游的二次元直播、视频平台,再到下游的鹅漫U品、QQJOY,建立泛二次元内容矩阵。  关于&波洞星球&名称的意思,腾讯官方解释,是指二次元用户能找到与自己波段相同的人和内容,用相同的波段连接彼此,发现更多次元乐趣。  &相关阅读:腾讯周二一度跌5% 分析师称短期游戏表现疲软腾讯发布2018上半年APT研究报告 漏洞攻击占比60%腾讯公司与湖南教育出版社签署战略协议!&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大小:48.1M
授权:免费
大小:48.5M
授权:免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QQ波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