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能去武昌校区的那个邮电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官网,这两个校区的这个学院都是三本不是吗?是专业不同校区不同还是

待解决问题&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昌校区地址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昌校区地址
更新时间: 14:57
JE中专网猜你喜欢!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是武汉工程大学按照新机制和新模式举办的以实施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的独立学院,是国家教育部首批确认具有办学资格的独立学院,是一所以培养通信、电子、材料、化工、经济和管理等学科领域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导的普通高等院校。  学院注册地址为湖北省武汉市虎泉街366号,武...
大学招生信息
找不到你想要的学校吗?
JE中专网推荐:
更多精彩内容:
从汉口火车站到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昌校区,坐车要多久啊?
全程 约20.8公里/58分钟打车43元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和贵州大学明德学院哪个好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好,因为他属于中部崛起的城市,发展很快,社会脚步走的快,有时尚,有古典。该院正是光谷中心位置,你会爱上他的。比起贵州要好多了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和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哪个更好
三亚学院在旅游城市,消费比武汉要高很多,同学说那的面条一般不低于8快钱一碗的,天气和环境也要好很多,邮电信息学院,在工程大学校本部化院老校区(师资好,环境优美),武汉消费相对低,热干面2块,哈哈,邮电学院地处光谷,距世界最大步行街10分钟步行路程,各有利弊,希望权衡,我同学在三亚一年回不了几次家,本来学费生活费就贵,回湖北路费一去一来接近一千,那里面有钱的主多,去那读书都是去享受的。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般吧,关键还是靠自己学,武昌校区在市区,比较方便,设施不如新校区,新校区都是四人间,邮电与信息学院女生寝室条件不怎么样,是六人间,男生住宿条件好像不错,新造的楼,貌似还有热水器什么的。 邮电与信息学院好像大一住新校区,大二才搬到老校区吧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专业前景?
我就是这个专业的,才上完大一,马上大二了。 大一的化工没有专业课,只有一门基础化学课,额,说着丢人,我也没有仔细想过化工的前景,当初报这个专业只是听说它是这个学校最好的专业,所以就报了。大一上完,感觉稀里糊涂,学到的东西很少,一个暑假基本忘光。 大三学校会安排实习,到时候自然会对化工越来越了解。 哎,这个学校“狠”啊,一本基础化学上下册,一共16章,一年下来,两个学期,一共就上了7章,剩下的也没叫你自己看,估计根本没人会看。真不知道,这样下去有什么出路。我自己本身也很迷茫。。。。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英语专业 ,是商务英语,好吗
不好!这个学校以前叫什么化工学院的,他的老校区那边 化工方面 是他的王牌专业,这类在这好!在新校区,就是邮电院,他的王牌专业是 通信 方面的!商务英语在两个校区都不是王牌专业,想学好,别想着靠老师,只能靠自己咯~
有谁知道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化工专业一般住哪吗?
我就是这个学校的 我是自动化的 住的是全武汉市最差的寝室 你最好去 湖北 工业大学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化工专业一般住哪吗
我就是这个学校的 我是自动化的 住的是全武汉市最差的寝室 你最好去 湖北 工业大学
我报的是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报的专业是:工业设计,请问这学院是在武汉工...
今年武汉工程大学搬到了 流芳那边,武昌校区着边没有二本的了 个人劝你换专业或者换学校 最好换学校 不想换的话劝你来着看下 不要到时候后悔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学院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在哪个校区?
武昌校区,虎泉附近。
全程 约20.8公里/58分钟打车43元...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好,因为他属于中部崛起的城市,发展很快,社会脚步走的快,有时尚,有古典。该院正是...
三亚学院在旅游城市,消费比武汉要高很多,同学说那的面条一般不低于8快钱一碗的,天气和环境也要好很多,邮电信息学...
微信扫一扫咨询技校问题
&本站QQ官方微博:@jixiaoJE &
Copyright &&&www.qyxxpd.com(JE中专网)&&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不确定的因素,有可能原文内容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网友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联系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如何?武昌校区和邮科院校区各有什么优缺点?_百度知道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如何?武昌校区和邮科院校区各有什么优缺点?
我是今年理科应届生,455分。能不能进啊...
我是今年理科应届生,455分。能不能进啊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邮科院校区你还是不要去想了,在这个学校你根本感觉不到你是在读大学。学校还没我高中的学校大,就两栋教学楼,一栋4层,一栋2层,那教学楼破的,上c语言课的时候楼上的在搬桌子,楼下的灯一闪一闪的。吱吱地做响啊。学校每年收的那些学费也不知道用到哪去了,教学设施哪个差,连标准的office都没装齐,上课ppt有些东西都放不出,而且电脑都有毒,上计算机课的时候竟然发现中了熊猫烧香。下雨天在顶楼4楼上课竟然漏水,一楼上厕所要撑着伞去。武昌校区我不是那边的,就不知道啦,不过那是二本以前留下来的。毕毕竟以前是化工学院,化工方面还是蛮好的,可以考虑报这个校区的。你455分要看历年的分数线了。应该比去年高点。祝你好运啊
采纳数:16
获赞数:53
擅长:暂未定制
在我们学校就化药院最好
其次分别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8-3软件开发
8-3HTML5+CSS3提升班
8-3ACCP高薪就业班
8-3C语言、C++、object-c
8-3互联网+云计算
8-3office办公软件
8-3UI高级设计师
8-3网页设计师
8-34G软件开发高级工程师
8-3JAVA软件工程师
8-3.NET工程师
校区规模大&&专业课程全
在校人数多&&就业质量好
北大青鸟全国5强校区
始于2004年
15年办学一路辉煌
湖北省知名IT人才培训基地
华东地区教学设施完善
硬件设备先进的
北大青鸟培训中心
全国5大就业培训基地
终身就业保障
北大青鸟就业质量金奖校区
徐东名师堂“双师型”教员
5年以上项目开发及教学管理经验
注重学员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
华中ACCP软件体验馆
全程模拟企业开发环境
学员毕业无缝对接职场
华中软件项目实训基地
全真企业项目实战演练
累积一到两年实践经验
慧谷人才提供免费猎头服务
推荐一线城市高薪就业
让每一个学员都有好工作
讲座内容:网页开发
活动时间:日
讲座地点:第3机房
主讲讲师:马果
在线报名:
抢座电话:027-
扫一扫,了解更多
武汉北大青鸟徐东校区地址:武汉市武昌区徐东大街7号凯旋门广场A座18楼
武汉千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网站备案号:鄂ICP备号-1
All Rights Reserved.大多数国人对中国至今未能拥有一所世界名校感到遗憾。上至政要显贵,下到黎民百姓,都大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架势。于是,中国由上至下地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名校制造”运动,大学不断扩招,40年来从最初5%的精英教育上升到现在的80%的大众教育。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高校都不约而同的掀起了一股合并热潮的理由。似乎一合并,校园大了,学生多了,师资强了,学校也就跟着上了档次。令人遗憾的是我们几百所“大学”竟然不如人家一所“学院”(麻省理工学院)。
中国人奉行“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讲的是做人要有气节不能乱改名,但在“堂堂大学”看来失节是小事,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校名。寒暑假过后,按照校名索骥已经找不到母校了并不是笑话。现在大学都产业化了,加上扩招,各家都要使出浑身解数争取优秀生源。靠口碑,靠大师,靠教学科研,靠人文环境等是争取生源之道,相信每个高校都明白这个浅显的道理。但是这些资源和优势不是一朝一夕能成的,而一个学校从申报新校名到审批一两年时间就够了。当然不乏多年争取却无成者,比如“浙江林学院”奋斗十几年更换成“浙江农林大学”时,早被昔日的小兄弟浙江丝绸工学院甩在后面了,因为人家先是更名为浙江工程学院,再升格为浙江理工大学,给外地考生一种仅次于浙江大学,盖过浙江工业大学的浙江第二高校。你不得不承认,改名成了当下中国大学发展最快捷的方式,你可以批判这是投机取巧的做法,体现的是学术上的浮躁。
当然高校“更名潮”的出现与政府力量的推动及高校自身的发展诉求不无关系。一方面,政府基于教育整盘棋的统筹规划,对高等院校重新布局;另一方面,不同发展水平的高等院校,其所享受到的政府和社会资源也差异巨大。一些高校期待通过更名实现这些目的:吸引考生、提高录取分数线,提高影响力,学校行政级别上升,争取更多的教育经费与资源。高校改名也是基于现实所迫,其实也不是每所学校都愿意更名的,华中师范大学的校长章开沅曾在《南方周末》上撰文说,上世纪80年代很多学院都改名大学,,认为叫学院未必代表水平低,像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NS)传承几百年。然而,现实给了章校长这种“迂腐的认识”以沉重打击,在教育部门编制的高校名录上,因为华师还是“学院”而排在了很多不知名的“大学”之后,这种看似无关的排名着实影响到了招生,教育部也在催促更名,于是日华中师范学院就改成了华中师范大学。
大学的品牌是和校名联系在一起的,更名并不意味着都是利好,对于有些大学来说更换一次名字,元气还会大伤一次,因此不到万不得已大学不要改校名。好大学,知名大学是不会轻易改名字的,事实表明“”稳定性最高,“”其次,经常改名字的是一般院校。985,211院校除了已经形成良好的品牌知名度外,已经进入平稳期,不会随便改名,况且几乎都升格到顶了,没法再提升了。而普通院校还处在从高职/专科升格为本科,从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打怪阶段:一类是高职的职业技术学院升格为本科的学院,学院再改为大学;二类是地名扩大,城市开头的改为省字头,省字头扩大为大区;三类是换行业,冷门变热门,比如地质改为经济;第四类是合理的变更,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脱钩独立。
对于校名,老师、学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换校名容易伤害他们。大学校名的频繁更换,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有时不太尊重教育规律,行政主导的力量过强。如果只把改名当作学校发展的一个策略,对于学校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如考虑学校办学的方向存在问题,校名一改,相应的办学方针、专业设置等方面都随之变更,这也就无可厚非。其实对于那些本身硬实力出众的高校来说,校名改成啥样都无所谓。,仍然会是全国学子趋之若鹜的头牌;山东大学变成“章威即(章丘威海即墨)联合大学”,也没法改变学科实力暴打省内其他所有高校的现实。但对于像了,学生家长教师发声保卫校名争的不是一口气,而是为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现在很多高校改名,都抢着冠名诸如“科技”、“理工”、“财经”、“商业”等热门名词,使之看起来像综合性院校。。一些大学改名则是为了生存,为了广招生源,为了获得更多的拨款,说白了,就是追名逐利。 有些则纯粹是攀比心和虚荣心在作祟。如果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办学仍然缺乏内功和实力,只是换了个时髦好听的校名,那样只会给人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感觉,离开大学应有的精神就更远了。更有人认为,大学改名“变脸”是缺乏办学信心,缺乏务实意识的表现。另外众多大学改名往往将其历史、专长、口碑都丢了,所以绝大多数大学改名都是失败的。当然大学的校名不是不可以改的,比如独立学院与母体学校分离,独立授予文凭,校名中应不再有母体学校的因素,当然可以更改校名。不过像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转设为武汉长江工商学院后3年又更名为武汉工商学院。
其实,对一所高校的评价并不是看它的校名是否显赫、有气派,而是看它能否出大师、出成果、出思想。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早就说过:“大学者非谓有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不影响它作为世界知名大学的地位,仅仅从这里走出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10多位。盛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就更不用说了,至今未听说他们想把学院改为大学。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如今已成名校,但始终不把“农工”二字去掉,因为这个校名已经成了响亮的名字。缺少“大学”以及冷门关键词,既非“理工大学”也非“美国大学”或“法兰西大学”,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世界闻名的优秀大学。这些学校规模都不大,但其辉煌的历史和毕业生的成就,吸引着全世界最优秀学子的目光。
但是现行中国的教育政策,对于学院和大学的区别在规模、学科设置、专任教师等各个方面均有体现,大学高学院一个档次。从某种意义上讲,学院更名大学,相当于“升格”,意味着教育部以及社会各界对其办学水平的认可,学校在其学科、专业设置、师资聘用中,也将拥有更大空间。对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都能起到带动作用。专科学校升格本科更名后,除了以上优势之外,其招生优势更显而易见,“在专科生源严重不足的今天,升本就意味着能在招生环节占得先机。”有学校乐观分析。在唯学历人盛行的职场上,用人单位对于应聘者的简历,第一眼关注的必定是简历封皮上的校名。看到名校学生,顿时倍加慈祥详细加以询问,看到不入流的校名,常常就是直接拒绝。某些用人单位一听“师范”就会问你怎么不当老师,听“大学”就觉得比“学院”好,非常地没文化。这种状况也是众多冷门院校,不知名院校煞费苦心要改名的原因:方便本校毕业生就业。阅读延伸:
再则一个不可否认的外在推手就是学生的期许。填报志愿,考大学,选专业时,家长和孩子普遍的名校心理、面子观念,认为好大学必有好名字,对“大学”和“学院”的鲜明的分级意识导致了很多人误以为专科生才读学院。同时,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高校为了迎合这种心理,稍微换一个花哨好听、时尚流行的名头也确实可以唬到不少学子。社会上还存在“以名识校”现象,从学院更名大学,即便是办学质量没有提高,招生时的录取分数也会提高十几分。
因此,收到“立竿见影”效果的就是招生。原武汉纺织工学院1999年在鄂招理科生352人,第一志愿填报的仅148人,其中达到分数线的才37人。该校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生源逐年走高。该校自2003年起,在鲁、豫等生源大省的录取线大都保持在当地批次线30分以上。2006年重庆邮电学院、重庆交通学院把最后两个字改成“大学”后,次年招生同样“全线飘红”。再譬如,2010年,河南财经学院与成人高校河南省政法干部学院合并,升格更名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当年即有部分专业纳入本科一批招生层次,二本招生专业的录取分数线也开始逐年提高,大幅攀升,优势专业在河南高校中的录取分数仅次于甚至赶超郑大、河大。2013年,江苏教育学院更名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后,学校每年招收的普通本科生也由更名前的800人左右增长到近2000人,每年高考分数线也提高不少,2017年有些专业的平均分数线接近一本。
,且不论要题词的艰辛,也不论这些题词有无艺术价值,光以政要题词彰显本校的实力,展示着学校与政治人物的渊源,将其作为"金字招牌",也体现着学校的商业投机和风骨的荡然无存。然而经过考究,即便是,等重点大学校名的政要"手迹"中,。此外,,千奇百怪,但是也是有规律可循。
然而在目前浮躁的氛围下,要让高校办学注重内涵发展,安于定位,不在更名上做文章,非常难。因为高等教育管理和评价模式早把学校按校名分为三六九等,不强调对高等教育的专业评价,在校人数多,规模大,综合性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所有高校都朝巨无霸的方向发展。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兴起,西学渐入,出现了许多新式学堂。这一时期创办的新式学堂,以外语学堂和军事学堂为主,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马尾福建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武汉湖北武备学堂、南京江南水师学堂等等。与民国时期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和黄埔军校两大军校从政治战术入手不同,早期的军事学堂主要从工程技术入手。此外,也出现了其他类型的学堂,如上海电报学堂、南京路矿学堂、湖北自强学堂、天津中西学堂、唐山路矿学堂、上海南洋公学、四川中西学堂、湖南时务学堂、南京江南高等学堂等等。此外,西方教会也在中国创办学堂,这一时期为主要教授外语和宗教及其他西学的书院,如山东的广文书院、武汉的文华书院、上海的圣约翰书院、苏州的中西书院、广州的格致书院、北京和南京的汇文书院等等。同时,中国的近代书院也开始创教西学。
1895年,中国在甲午海战中惨败日本后,变法之声顿起。当年,天津中西学堂改办为北洋大学堂,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诞生,标志着其为中国高校改名最早的高校。
先是在20世纪初,因为洋务运动,各地纷纷办学,一些旧式学堂变为高等学府,比如上海圣约翰书院改名圣约翰大学,成为中国第一所现代大学,而京师大学堂也在那时改名北京大学。
到了民国初年,各地又纷纷掀起了高等师范学院更名为某某大学的运动,武昌师范学院改名武汉大学,成都师范学院改名四川大学,只有北京高等师范学院坚持传统,改名北京师范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各地大学内迁,不少学校在战争中合并而改名,。
1949年后,中共开始接受和改造旧的国立大学,私立大学也改造为公立大学,导致中国高校就经历过一次集体改名。国内较好的大学包括国立中央大学、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浙大、国立武汉大学等国立大学取消“国立”二字,北洋大学更名天津大学,。
1952年全国大学进行院系大调整,摒弃原有欧美大学模式,转而学习苏联单科大学模式,编译苏联教材,中国几所名校的一些院系被拆出来单独成立大学,最著名的就是北京的“八大学院”,这也开启“地名+学科”命名大学的模式。院系调整给中国的高等教育带来的伤害是惨痛的。
1958年起,部分大学开始取消讲师、助教、副教授、教授职衔,统称教员。1966年起,毕业生考核制度被认为是旧社会的产物,高等学校毕业生不搞毕业设计,不写毕业论文。
1949年后到改革前这一时期,学科交融和良好的人文教育被变相摈弃。教学和科研没有很好地交融,没有赋予学生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这些问题一直到今天还在不同程度延续。
几十年光阴过去,回过头看,这次大学更名,留给历史的更多是教训――大学在政治变迁的大潮中强硬地与“旧大学”决断,同时,大学的历史血脉和学术传统也被拒于门外。
包括中央大学、西南联大、辅仁大学这些历史名校随着名字的更换,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它们的“后身”有些由于名字上的差异,而与之前的历史断裂开来。为此,它们只能站在新的起点上,从头再来。
今天,当我们谈起一所大学的名字,就会想起与之相关的人和名字。例如,听到浙江大学,我们会想起竺可桢,北京大学会让人想起蔡元培、钱玄同,而清华大学则会让人回忆起王国维和陈寅恪。
30年之后,中国高校再一次大规模改名,这次改名基本都是由“学院”升格为“大学”,典型的就是当年“八大学院”的更名模式:北京政法学院更名为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农业学院更名为中国农业大学等等。
现如今的大学改名热潮始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时候已经掀起过一轮小高潮。。相比时下,那个时期大学的改名还厚道得很。那时,大多数改名高校只是从某某学院变成了某某大学,其中比较著名的包括:1993年,中央民族学院更名为中央民族大学;1994年,北京外国语学院更名为北京外国语大学。
1999年,,高校花名册的变化一年比一年多。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明白,扩招的目的不是提高国民素质,而是像商人样以营利为目的。
199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并入北京大学,这随即成为高校合并改名的两起标志性事件。
2000年左右,受全国高校合并影响,有一部分高校批量更名。以湖北省为例,近十年间没有更改过校名的高校屈指可数。
2000年以来,中国众多二三线城市的高校纷纷改名,有的甚至短时间内就实现三级跳:中高职合并――高职摇身一变成为学院――学院一跃成了大学,而这当中,不少高校“浑水摸鱼”、“新瓶装旧酒”,除了头衔更换,师资力量、硬件设施、校园环境均没有任何改进。例如郑州粮食学院先变身郑州工程学院,后觉得不够响亮,继续变身为河南工业大学。
日,18所高等学校的设置获得通过,其中新设置的民办本科高校13所、筹建民办高等专科学校2所、新设公办本科高校1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2所。
2009年,。
2010年,43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通过,其中新设置高等学校42所(专科4所,本科22所,更名为“大学”16所)、筹建到期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所。
2012年,30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通过,其中西部地区新设置高等学校20所,经过筹建正式“去筹”批准设立高等学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
2013年,51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通过,其中中东部地区高等学校37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4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10所。
根据《》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3年5年间,全国共有257所高等院校获得教育部批准顺利更名,占到目前全国具有高招资格高校总数的10.35%。这些学校的更名往往规律明显。一是更名大学较多的省份,大多为高考大省。二是大部分教育学院已改制为师范学院,并逐步转型为本科教育;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医学院变成医科大学,财经学院改为财经大学,科技学院更名为科技大学。三是以地市命名的高校上升为以省级或区域命名。加上最近一年更名的123所大学,近6年共有380所大学集中更名,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世纪初至今的第七次更名潮。
2014年,36所高等学校的设置申请通过,其中:民办高等职业学校升格本科学校24所,新建民办本科学校1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3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8所。
。必须要说明的是教育部从未发布“”。
,其中:中东部地区高等学校29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9所,经过筹建“去筹”正式设立高等学校1所。
,其中包括新设本科学校(21所)、更名大学(16所)、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民办本科学校(6所)和同层次更名(3所)。最终,在。
在此期间,大量民办高职升格为本科,“独立学院”即“公办大学的二级普通本科学院”(三本)独立成为民办本科院校,或原来的学院升格为大学,因此都要更名,当然也有合并组建,新建。
尽管,但就在这不长的历史中,从未停止过更名。据嘻嘻网专题组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近2000所公办高校中,过去20年,有将近一半改过名字。目前,高校更名大战还在继续,新面孔频出不穷。有网友调侃中国的大学名称就好像注册域名,赶快抢,不然就米有了。
教育产业化,高校市场化,扩招、圈地、兼并,高校也纷纷出招,打造自己的航空母舰,提升硬件加强师资不是一朝一夕的,而改名是拉升名气,抬高身价,促进招生,利于招聘最简单的方法,也是高校产业化是最显著的一个环节,而且大学改名游戏也是完全是遵照国人的认知:
先是换后缀:“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要升本成为“学院”,“学院”要升格为“大学” ,学校层次不断攀升。如果是商学院,那就一定要改为工商大学(商业大学);如果是外国语学院,那一定要变成外国语大学才罢休;于是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大学、理工大学、交通大学之类的校名满天飞,明明是个专业院校,却为了吸引考生的需要来一个像是综合性大学的校名。从感觉上就上了一个档次,搞不好能被哪个名校看上合并,能傍上名校真是再好不过了。
许多地方院校不再“偏居一隅”,尤其是处在名不经传的小城市的,想方设法“去地方”色彩,于是名号从市名到省名,从省名到大区名比如华东、华北、华中、华南等;
再是改核心ID,由于受到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影响,“科技”、“理工”、“财经”等ID使用最为火爆。
试想现在哪个大学没外语系,计算机系?好,现在文科、理科都有了,冒充综合大学也就没障碍了。要是还叫重型机械学院、光学精密机械学、地质学院,那就太不符合21世纪的发展潮流了,总之要让学校看起来像综合大学。而且一旦升格为大学后,院长就成为校长,原先的系就可以跟着升格为学院,系主任就改称院长,显得多派,所以现在中国的大学都没戏(系)了。大学官场,
包括“矿业”、“地质”、“气象”、“农林”、“石油”、“煤炭”、“钢铁”、“纺织”、“师范”等都是冷门的,其中某些专业几乎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不仅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师资引进也难,必须改地高大上。
电子工业――〉电子科技;例如: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电讯工程――〉电子科技;例如: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
矿业――〉工业,理工,科技;例如: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工学,工业,工程――〉理工,科技;例如:华东工学院――〉南京理工大学;沈阳工业学院――〉沈阳理工大学;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焦作工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地质――〉工程,理工;例如:西安地质学院――〉西安工程学院;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学院――〉成都理工大学
机械――〉理工;例如:陕西机械学院――〉西安理工大学
煤炭――〉工商/能源;例如: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山东工商学院;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山西能源学院
钢铁――〉科技;例如: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武汉钢铁学院――〉武汉科技大学;鞍山钢铁学院――〉辽宁科技大学
纺织――〉工业/工程;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北工程科技学院 ――〉西安工程大学
水产――〉海洋;例如:大连水产学院――〉大连海洋大学、上海水产学院――〉上海海洋大学
经济――〉财经;例如:南京经济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湖北财经大学
铁道――〉交通;例如:兰州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交通大学
气象――〉信息工程;例如:成都气象学院――〉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南京气象学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商学院――〉工商大学;例如:北京商学院――〉北京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渝州大学、重庆商学院合并――〉重庆工商大学;
建筑科技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财经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大学(浙江工商大学)这些新大学名称都已经被启用了,后继的有温州医学院曾经申报过的“浙江健康科技大学”,浙江林学院曾经申报过的“浙江环境科技大学”都是相当有创新的名词。在“理工大学”、“财经大学”、“交通大学”满天飞的今天,给我们的大学名称带来了些新意。
电子电工的就做电工?食品科学的就会做饭?工商管理的可以去工商局工作?城市管理做城管?木材加工会做家具?。
模仿着名校改个相似的名,傍个品牌成为了众多大学的捷径,却没看到失败的教训。有些时候改名反而越糟糕,比如,但是除了她,以后再叫联合大学的就没个好:北京联合大学,四川联合大学,河北联合大学都是前车之鉴。所以四川联合大学,河北联合大学都再次去掉”联合“了――乌合之众合在一起也成不了气候。
地质冷地不行了,相比下经济比较热门,所以河北地质学院宁可把省名降级为地方名,也要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到经济,好一个跨界,结果好生源招不到,也失去了资深特色,加上又想升格为大学,只好又戴回“地质”的帽子――河北地质大学。情况类似的还有像武汉纺织工学院在更名为武汉科技学院后,因为已经有了武汉科技大学,无法直接升级,。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而本文是犯了大忌了,把中国各大高校的底子都给揭露出来了。但是对于考生来说,他们难道没有知情权吗?让他们在填报志愿前,弄清目标院校的前世今生,不仅仅跟着名字走,才不会选错学校。毕竟合并更名前的底子不一样,了解学校的历史,更容易找出专业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大学和专业。笔者Siwer相信,嘻嘻网的会改变很多人的一生,欢迎各大高中邀请本文作者作大学改名报告会。
大学改名原则上向更大的地名靠拢,尽量使用大地名,省名、行政区域名、国名,一个个地上,让新校名显得“高端、大气、上档次”。江湖好汉崇尚“行不改名,坐不更姓”在中国高校界是行不通了,因为在这个改名浪潮中,谁不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及时改名换姓,很可能一辈子寂寂无闻、做小伏低,压根儿成不了江湖好汉呢。鲁迅原名周樟寿,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韦唯原名张菊霞,成龙原名陈港生,刘德华原名刘福荣,关之琳原名关家慧,孙悦原名孙洪娟,李玟原名李美琳……这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光鲜人物,当然和各自的才华、勤奋、机遇有莫大关系,可是我们大胆假设一下:如果他们还守着起先的名字不变,大家如今会是什么感觉?
一、:“国”字号、“央”字号开头的大学基本上都是大名鼎鼎的牛校,只有在某些学科领域真正执牛耳者才能够冠以“中国”“中央”这样的字眼。原本“国”字号大学还有一所中国纺织大学,但学校为了更好地“发展”,忍痛去掉“国”字号,于1999年改名东华大学。不料,这一直被评论为国内高校最失败的更名案例之一。而中国计量学院希望升格为大学同时还要保持“国”字号一直不被批准,以至于别的兄弟院校都升格完了,她死撑到2016年才如愿以偿。
曾经的“中国大学”,中国大学创办于日,初名国民大学,1917年改名为中国大学,是孙中山等人为培养民主革命人才而创办。1949年停办因为缺乏生源和经费被迫停办,历时36年。部分老师和学生并入华北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山西大学,附属中学是后来的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现为中山中学。而中国大学校舍遗址后来成为了现在教育部的办公场所。
不过,未来“国”字号、“央”字号的大学极有可能不再增加。:校名不冠以“中国”、“中华”、“国家”等字样。正因如此,自2004年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中国传媒大学之后,中国再也没有新增一所“国”字号大学。
能用中国就不用华东,叫“中国计量大学”就比叫“华东计量学院”好;叫“石油大学”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加上中国,变成“中国石油大学”就显得霸气了。就阅读习惯来看,“青岛海洋大学”像是青岛的地方高校,叫“中国海洋大学”无疑表明是全国性高校,并昭示着面向全国招生。
二、:能用西南就不用四川,叫西南科技大学就比叫四川科技大学响亮,叫华北理工大学就比河北联合大学霸气;中国分为七大地理地区: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资源丰富,使劲往上蹭,其中华东,华南,华中最热(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西北有点无人问津,太荒凉了,有也得改掉(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科技学院→西安工程大学;)。
中国七大区:华东地区(包括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上海);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海南);华中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西北地区(包括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西南地区(包括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
备注:原中南地区拆分为华中地区和华南地区。把中南地区中的中部省份河南、湖北、湖南、江西称为华中,把广东、广西、海南、台湾、澳门和香港称为华南,这种提法是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气象地理区划的普遍划分。
1、东南大学,简称“东大”(SEU),坐落于江苏省省会南京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著名的建筑老八校及原四大工学院之一,入选“211工程”、“985工程”,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东北大学,也简称东大(NEU),坐落于东北中心城市沈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设有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是教育部直属的理工类研究型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由教育部、辽宁省、沈阳市三方重点共建
3、西北大学,简称“西大”,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教育部与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211工程”、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4、西南大学,也简称“西大”,主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坐落于缙云山麓、嘉陵江畔,“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位列国家“211工程” 、“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5、中南大学,简称“中南”,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大学,全国重点大学,国家首批“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建设高校。
暂无华东大学、华北大学。
国字号很稀缺,以大区名命名需要实力,比如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在浪潮中,也有一些大学用不了大区位名称,但中国文字博大精深,便采取了倒过来用的变体方式,比如华东变东华,华北变北华,华西变西华。因此就有了一批名称里含有东南西北华的大学,好处是英文还是大区的意思――东华(East China)、西华(China West)、北华(North China)、南华(South China),多么霸气,而且“国际影响力”不减(虽然学术基本出不了国门)。不过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中北在民众眼里看起来活脱脱像民办高校。
1、北华大学(Beihua University):1999年由原吉林师范学院、吉林医学院、吉林林学院、吉林电气化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更名为“北华大学”,应该是第一个用东南西北华名称的大学,当时正处于高校合并之风的兴盛之时。北华,乍一听以为北大和清华合并了呢,当然还可以叫北清,清北……那为啥北大清华合并为何不叫大清大学?大清?大清亡了啊……
2、北华航天工业学院(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学校创建于1978年,位于河北廊坊,时名廊坊精密机械中等专业学校;1985年11月,学校改办普通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定名为“华北航天工业学院”,为了升本,日被迫改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说地直白点,就是实力太差不让用“华北”。当然吹牛说再合并廊坊其他的几所学校,将来要改名“华北航天科技大学”。虽然也都以“北华”打头,然而“北华大学”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却相去甚远,北华大学地处吉林省吉林市,而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地处河北省廊坊市,相距千里之遥。
3、东华大学(Donghua University):学校始建于1951年,位于上海,时名华东纺织工学院,由交通大学纺织系等华东、中南、西南高校的纺织院系合并而成,1985年更名为中国纺织大学,1999年更名为东华大学。东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全国重点大学。由于90年代纺织业变得冷门了,宁可放弃国字号,也好甩掉,结果变得像民办大学了,自身的纺织特色也无法体现,属于中国大学改名之傻逼篇之首。
4、东华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首先面对这个校名,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为什么不是“华东理工大学”?还是把“华东理工大学”写错了?毕竟从学校英文校名看确实是华东理工大学呀。至于学校为何弃“华东”而选择“东华”,原因也非常简单,2002年4月学校更名的时候,上海已经有一所“华东理工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了。加上和校名极其相似的华东理工大学实力相距悬殊,导致东华理工大学的校名时不时成为了网友戏谑的对象。看,从英文校名看,东华理工大学比华东理工大学少了“Science”(科技含量)。东华理工大学前身华东地质学院,位于江西南昌、抚州,绝大多数专业也是和地球科学有关,学院升格大学的时候,为何不遵循传统,更名为“华东地质大学”呢?一身叹息,这个更名属于极度失败的典型。
4、南华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学校始建于1958年,位于湖南衡阳,2000年原隶属国家核工业部的中南工学院、核工业第六研究所与原隶属湖南省政府的衡阳医学院合并组建成南华大学。在1949年至1953年广东梅州也有一所“南华大学”,终结于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各科系并入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学院等校。
5、中北大学(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学校始建于1941年5月,位于山西太原,时名太行工业学校,是第一所军工院校,有人民兵工第一校的美誉。后历经华北兵工工业学校,太原机械制造工业学校。1958年,升格为太原机械学院,学校也迎来了它最为辉煌的时候。当时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南拳北腿,都打不过太机。南拳指的是南理工,北腿指的是北理工,太机就是太原机械学院了,足以见得学校当时的社会地位之高。1993年,更名为华北工学院;2003年,学校为了升格为“大学”向教育部提出了更名申请,三个备选方案:华北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北华理工大学。。虽然意味着南有中南大学,北有中北大学,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但这些经历应该把有些还冠名“华北”但是实力略逊的院校吓得不敢动更名的念头了,能保住“华北”头衔已经是大幸了。日,“华北理工大学”这个ID被河北理工大学(原名唐山矿冶学院)和华北煤炭医学院合并组建后的河北联合大学获得。
6、西华大学(Xihua University):学校始建于1960年,位于四川成都,时名四川农业机械学院,1983年更名为四川工业学院。2003年,四川工业学院与成都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西华大学。2008年,四川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并入。
7、西华师范大学(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学校始建于1946年,时名私立川北农工学院,历经私立川北大学、公立川北大学、川北大学、四川师范学院、南充师范专科学校、南充师范学院等阶段。日,校名恢复为四川师范学院。2003年4月,更名为西华师范大学。按说四川师范学院升格为大学的最佳选择肯定是“四川师范大学”,可是已经有了还能怎样?
郑州纺织工学院更名为中原工学院,其实“中原”已经没落,本身也没太大感召力,有意思的是该校当时的校本部恰好在郑州市中原区中原路,这分明是“中原区工学院”,刻薄一点原来是“中原路工学院”,所以学校实力跟校名不相符,被打脸是必然的。
四、小地方出身更要用省名:能用山东就不用淄博,叫山东理工大学就比叫淄博理工大学好听;全国很多地方高校改名后都急欲冠上省名,尤其是不在省会首府,在某个偏远城市的,说白了是典型的出身自卑;二则是冠省名会给人一种省属高校的感觉。比如四川文理学院你会想得到它坐落于达州吗?山东科技大学你知道在泰安吗?前身是泰安矿业学院。阅读延伸:
五、用半个省名也凑合:资格不够,不让使用省名?那用半个省名,叫鲁东大学就比叫烟台师范学院霸气;不让叫山东经贸学院,就叫鲁南经贸学院 (原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郴州X专”知名度没法打响,叫“湘南学院”就有底气多了。漳州师范学院太小啦,闽南师范大学多大气。 
六、热门省会城市是首选:当然“向更大的地名靠拢”原则在特殊情况下例外,有时建议使用城市名:比如城市本身很有吸引力话,选用城市名可起到突出地域性优势的作用,北京是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是城市名中最珍贵的,所以叫北京交通大学,就比叫北方交通大学或华北交通大学要好的多。叫南昌大学比叫江西大学响亮的多,毕竟江西穷呀。其他的城市名如天津、上海、南京、西安、哈尔滨、青岛这些大城市名称欢迎程度也很高。所以放弃黑龙江商学院的省名,叫哈尔滨商业大学高大上吧?莱阳农学院是那旮旯的?该叫青岛农业大学招生就上来了。
当然山东省的济南是例外,尽管是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尽管全市拥有25所本科院校,但是(齐鲁工业大学、齐鲁理工学院、齐鲁师范学院、齐鲁医药学院、齐鲁医科大学),也不愿意使用济南。而同省的另一个副省级城市青岛则冠名众多高校,甚至烟台,潍坊都比济南要多。这和济南在全国的知名度影响力匹配。
当然但凡沾“江苏”两字的大学不在南京,这是有历史缘故的。南京作为民国首都,自然与江苏无关。国立中央大学曾改名国立江苏大学,遭到普遍反对,原因就是江苏大学不能代表中大的中央性。因此,中大随后改名为国立南京大学。中共建政后,沿用了南京大学这一名称,包括拆分后的几所大学。 后来,真有了所“江苏大学”,是江苏理工大学合并了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改名而来的,位于镇江。
比如徐州师范大学更名为江苏师范大学,对于不了解办学历史、现状和实力的人来说,显然这一更名一下子就将百年名校南京师范大学给比下去了。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按照计划,牡丹江师范学院计划申请更名黑龙江师范大学,这让哈尔滨师范大学怎么办。还有泸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引发轩然大波,。透过现象看本质,类似的高校更名,虽然目的之一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更有吸引力,以便在方方面面获得更好的资源来发展,但本质上折射出的是一种急功近利的办学急躁和追逐业绩的内在冲动。
很多由师专升起来的学院竟然不一而同的去掉师范二字,尽管校名更改了,专业变多了,但是师范类依旧是这些学校的重点学科,可生怕师范二字会影响学院的发展一样,实际上这就是学院的定位不准了。有这么个规律:一般各地方的xx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一般申格后都称呼:xx学院。现在在湖南竟然只有衡阳师范学院这一所本科院校仍旧在使用师范学院这个名字,看来湖南的“师范学院”全军覆没指日可待了。2017年年初教育部新政:。可为时已晚。另外,农林、理工、师范类院校都是专门类的院校,为啥教育部指名师范类院校不得更名?反倒是对师范院校的不公平。
以湖南省为例:
湖南众多地方性专科(师专为主)升级模式,去掉师范→湖南××学院(大学)
岳阳师范学院→湖南理工学院 (岳阳市)
常德师范学院→ 湖南文理学院 (常德市)
郴州师专、郴州医专、郴州教育学院、郴州师范四校合并→湘南学院(郴州市)
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合并→ 湖南科技大学 (湘潭市)
零陵师范专科学校→零陵学院→ 湖南科技学院 (永州市)
娄底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娄底市)
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南城市学院(益阳市)
湖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省商业管理干部学院合并→湖南商学院(长沙市)
湖南建材高等专科学校、湖南大学衡阳分校合并→ 湖南工学院(衡阳市)
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南工程学院(湘潭市)
湖南××学院,“文理”、“理工”、“科技”、“工程”……,没有相当的区分和记忆能力,你能搞清楚上述院校的关系?
教训:号称湖南的并不一定在长沙,有些甚至是在名不经传的小城市(比如:永州市、益阳市)。再比如叫华东的并不一定都在上海,比如:华东交通大学就在江西南昌。
教育部为严格管理高校设置工作,于,规定“新设立的高校校名不冠以“中国”、“国家”等字样,不以个人姓名命名,不使用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学校所在城市以外的地域名。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教育部这纸不过是规定,又不是法规,所以直接弃如敝履。因此2007年以来,又有一大批的地方高校名称超越了所在城市的地域名。以2014年为例:
南海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广东东软学院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学院
石家庄法商职业学院→石家庄城市职业学院→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2013年,河南省照样有信阳师范学院等7所高校拟更名,新校名中没了“地方”特色,全都以“河南”开头――小地方用省名充大头。一堆原本不知名的地方院校,一下子变成河南某某学院和河南某某大学,从小地方改到大地方,顺带与科技、工商等热词挂钩,不明觉厉。让广大学子傻傻分不清,其实没有一所在省会郑州。
1、信阳师范学院→河南师范学院;
2、新乡医学院→河南医药学院;
3、安阳师范学院→河南人文科技学院;
4、南阳师范学院→河南文理学院;
5、许昌学院→河南工业学院;
6、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工商学院;
7、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煤炭职业学院。
当然上述7所院校更名均未通过教育部审批。
纺织高校的名字就象时装一样,频频变脸。叫人难以产生悠远的历史感,由于文化积淀而产生的自豪感也荡涤一空。倒是应了那句古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象笔者这样有怀旧情绪的的人是不是也要象九斤老太那样叹息:如今的豆子也比从前硬多了。曾经隶属于原纺织工业部(1993年后改为中国纺织总会,没有了纺织部,中国人不愁没布料穿了,还穿地更光鲜了)的高校有8所,也被业界称为“八大纺院”。
1.华东纺织工学院――〉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1999年,中国纺织大学与上海纺织专科学校合并更名);
2.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2000年改名);
3.北京纺织工学院――〉北京化学纤维工学院――〉北京服装学院(1987年改名);
4.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大学(1997年4校合并);
5.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北工程科技学院(2001年改名) ――〉西安工程大学(2006年2月)
6.浙江丝绸工学院――〉浙江理工大学(2000年改名);
7.武汉纺织工学院――〉武汉科技学院(2000年改名) ――〉武汉纺织大学(因为已经有武汉科技大学,故无法直接升级为“大学”,)
8.郑州纺织工学院――〉中原工学院(2000年改名)。
在纺织风光的时候,纺织工业部直属高校有三个:中国纺织大学(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天津工业大学),西北纺织工学院(西安工程大学)。1998年随着政府机构的调整,这些院校分别划归教育部或地方。与此同时,原纺织系统的高校纷纷更名。全国纺织院校及有纺织系科的学校有二十几所,而今仅剩下一所独立的“纺织大学”――“武汉纺织大学”,而且还是无法升格为大学无奈改回带纺织ID的。其他一些纺织院校“变脸”如下:
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大学(1993年4校合并)
沈阳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不断并入纺织业中专学校,辽宁纺织专科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辽宁纺织工业学校中日服装艺术分校等)
南通纺织工学院――〉南通工学院(1995年改名)
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工程学院(2007年3月合并改名)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湘潭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合并――〉湖南工程学院(2000年改名)
以下两所纺织院校未更名
北京服装学院(全国第一所以服装命名)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但是英文名已经叫Chengdu Textile College,改名为成都服装学院应该是下一步目标)
1952年院系调整后,诞生了“七大行政区,八大工学院”,分别是:东北区2所:东北工学院,大连工学院;华北区1所:北京工业学院;华东区1所:南京工学院;华中区1所:华中工学院;西北区1所:西北工学院;西南区1所:成都工学院;华南区1所:华南工学院。
1、北京工业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4月)
2、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3月)
3、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5月)
4、成都工学院――〉成都科学技术大学――〉四川大学(1994年4月与四川大学合并)
5、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更名时间:1993年,其实算是复名)
6、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日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
7、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更名时间:1988年1月)
8、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1957年10月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
其中,成都工学院在1978年改名为成都科学技术大学,1994年与同根同源的四川大学合并更名为四川联合大学,影响招生后再次改回四川大学。华中工学院在1988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日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为华中科技大学。其余六所工学院,都是独立发展,成为各地区的代表性工科大学。
矿业类院校原来大多属于煤炭工业部管理。1998年该部撤销后,行业院校纷纷改名弃煤,大多更名为科技、工程、理工,是典型由冷门变热门。
1、中国矿业大学 校名更改史: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分为徐州校区与北京校区
2、华北科技学院 校名更改史:北京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分院→华北矿业高等专科学校→华北科技学院
3、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校名更改史:阜新煤矿学院→阜新矿业学院→辽宁工程科技大学
4、山东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山东煤炭工业专科学校→山东煤矿学院→山东矿业学院→山东科技大学
5、西安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西安矿业学院→西安科技学院→西安科技大学
6、河南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焦作工学院→焦作矿业学院→河南理工大学
7、安徽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淮南煤炭学院→淮南矿业学院→淮南工业学院→安徽理工大学
8、湖南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湘潭煤炭学院→湘潭矿业学院→湘潭工学院(湘潭师范学院并入)→湖南科技大学
9、黑龙江科技大学 校名更改史:鸡西矿业学院→黑龙江矿业学院→黑龙江科技学院→黑龙江科技大学
10、太原理工大学 校名更改史:太原工学院→太原工业大学(山西矿业学院并入)→太原理工大学
11、河北工程大学 校名更改史:河北煤矿学院→河北矿业学院→河北煤炭建筑工程学院→河北建筑科技学院→河北工程大学
12、华北理工大学 唐山煤矿医学院→华北煤炭医学院+河北理工大学合并→河北联合大学→华北理工大学
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武汉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校独立办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长春地质学院――〉合并到吉林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西安地质学院――〉长安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公路交通在国内牛气冲天
成都地质学院――〉成都理工大学,省部共建高校(由国土资源部和四川省共建)
河北地质学院――〉石家庄经济学院――河北地质大学
以上五所是原隶属于地质部的学校,下面还有一所原隶属于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学校:
华东地质学院――东华理工大学,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防科工委共建
1952年院系调整,中央有关部门选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设“学院区”,统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高等学府,“八大学院”之名就此产生。分别是北京林学院、北京矿业学院、北京地质学院、北京航空学院、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北京石油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医学院。
又经历了纪60年代末荒谬的大转移,学院路“八大学院”中的矿院、地院、林院、油院积极响应,马上搬迁被忽悠到了外地,而其它学校则继续观望。最惨的油院(旧址已经完全被家属院和石勘院占去,以至于无地复校。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八大学院”陆续更名为大学,而且无一不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是,而且北航领先些已经逐渐发展为综合性院校。而且各院校在各自专业领域独树一帜,且还是引领者。比如北航的航空航天,矿大的采矿、安全等,北科的材料,地大的测绘、地质,以及提到医、农、林,谁有能不想起北医、中农大和北林呢?在各行业领域八大院校不仅仅有竞争力,而且一直是引领者。不过现在的的发展趋势是综合性院校,各种所谓的学校排名都是看综合能力,所以排名都不高,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学校的发展。
马路东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1、北京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2000年合并到北京大学医学部;
2、北京钢铁工业学院――〉北京钢铁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八大学院中更名最彻底的)
3、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中国农业大学;
马路西侧(4所)从南到北依次是
5、北京航空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6、北京地质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7、北京矿业学院――〉中国矿业大学;
8、北京林学院――〉北京林业大学;
随着“八大学院”的兴建,在学院区从南到北修建了一条南北走向的路,南起蓟门桥,北至清华东路,全长5.59公里。1954年年底建成通车。因路两旁拥有众多学院而得名“学院路”。50年代学院路上“八大学院”的辉煌时过境迁,他们纷纷与国际接轨,变“学院”的牌子为“大学”,有人戏称,学院路上无“学院”。当时通过学院路的公交车为31路汽车,该路车首发站开始是西安门至颐和园,后改为平安里至中关村的331路。
九大石油院校今安在?
石油工业部曾作为是中国政府机构统管全国石油工业。石油院校指行业管理时期隶属于石油系统的专业性中高等院校的统称。包括直接隶属于石油部的九所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学院→华东石油学院→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东北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东北石油学院→大庆石油学院→东北石油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四川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学院→西南石油大学
长江大学;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工业专科学校→北京石油地质学校→大庆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地质学校→江汉石油学院→长江大学
西安石油大学;校名更改史:西北石油工业专科学校→西安石油学院→西安石油大学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校名更改史:大连石油工业学校→抚顺石油学院→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校名更改史: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校名更改史:湖北化工石油学院→武汉化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常州大学;校名更改史:南京化工学院→江苏化工学院→江苏石油化工学院→江苏工业学院→常州大学
日,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出炉,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西南石油大学三大石油院校入选“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名单。 
六所老牌轻工业本科院校,只有一所名称保留至今
无锡轻工业学院――〉江南大学
北京轻工业学院――〉西北轻工业学院――〉陕西科技大学
天津轻工业学院――〉天津科技大学
沈阳轻工业学院――〉大连轻工业学院――〉大连工业大学
山东轻工业学院――〉齐鲁工业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郑州轻工业大学(2018年更名)六所老牌轻工业本科院校里是唯一保留“轻工业”名称的大学。
至于武汉轻工大学,是“武汉工业学院”无法升格为武汉工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的无奈选择罢了。
“五院四系”都不见了
北京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学院、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学院,这五所1949后创立的五所政法学院(以下简称“五院”)现在已经全部晋升大学之列。它们曾与北大、人大、吉大、武大法律系并称中国法学的“五院四系”,很长时间内代表中国法学教育较高水平。
北京政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更名时间:1983)
西南政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更名时间:1995)
中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学院合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更名时间:1999)
西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大学(更名时间:2006-11)
华东政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更名时间:2007-03)
相比“五院”,“四系”消失得更早。上世纪末,综合性大学的法律系、政法系,大都改成了法学院。
“五院四系”不见了,开设法学专业的高等院校却随处可见。截至06年4月,全国有法学专业的高校达620所,在校生30万人。而在1977年恢复法学教育时,全国只有三所大学有法律系,仅招200多人。也就是说三十年间,开设法律专业的院校翻了两百倍。相比如潮的法学招生,法学就业的情况就不容乐观了,甚至可以说“相当严峻”。以中国政法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毕业生为例,毕业后从事本行的只有13%,北京交通大学2006级法学专业104名毕业生中,只有3人从事政法工作。
北京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大学(更名时间:1993年)
南京邮电学院――〉南京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05年4月)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06年)
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大学(更名时间:2012年3月)
长春邮电学院――〉吉林大学(1999年并入)
邮电还守着自己的牌子,托信息时代的福啊,设若另一种环境下,也有可能象纺织院校一样集体“叛变”了。
原邮电部直属的“五大邮电学院”:北京邮电学院(今北京邮电大学),南京邮电学院(今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学院(今重庆邮电大学),西安邮电学院(今西安邮电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并入吉林大学)。相比上面4所邮电学院的步步高升(从学校到学院再到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在1999年部属高校第二轮调整时,并入吉林大学。
八大美院 容颜依旧
八大美院是指中国大陆地区最具知名度、专业度和地域代表性的八所美术高等院校,包括中央美术学院(中国北京)、中国美术学院(浙江杭州)、湖北美术学院(湖北武汉)、天津美术学院(中国天津)、鲁迅美术学院(辽宁沈阳)、广州美术学院(广东广州)、四川美术学院(中国重庆)、西安美术学院(陕西西安)。没有一所改名为大学的,一直保持学院头衔。
中央美术学院:一个艺术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两个博士学位授予点(美术学、设计艺术学) 。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博士生。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博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的教学单位招收博士后 。
西安美术学院: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均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学、艺术设计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艺术学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学科。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学和设计艺术学2个硕士点,2个市级重点学科(美术学和艺术设计学)。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个专业学位点(艺术硕士)。
四川美术学院:一级学科4个(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戏剧与影视学)。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学、设计学、艺术学理论为一级学科。
另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具有艺术学一级学科和设计艺术学、美术学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清华美院虽然不是八大美院,但一般被称为“三大美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院)。
中医学院集体变脸中医药大学
各中医院校建校之初,均名中医学院,从90年代以来,一批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十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协助教育部开展了中医药院校更名为大学的工作,促成了5所中医学院更名为中医药大学,6所中医药学校升格为中医药高等专科(高职)学校。截止2016年8月,中国有20所中医药大学,除云南中医学院、安徽中医学院、贵阳中医学院、山西中医学院4所尚未更名。
北京中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1993)
上海中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1993)
成都中医学院――〉成都中医药大学(1995)
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1995)
广州中医学院――〉广州中医药大学(1995.02)
山东中医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1996)
黑龙江中医学院――〉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999)
浙江中医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2006.02)
天津中医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2006.02)
湖南中医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2006.02)
辽宁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03)
长春中医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2006.03)
福建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2010.03)
湖北中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2010.04)
广西中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2012.03)
安徽中医学院――〉安徽中医药大学(2013.04)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中医药大学(2013.04)
陕西中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2015.04)
甘肃中医学院――〉甘肃中医药大学(2015.05)
河南中医学院――〉河南中医药大学(2016.03)
暂无以中国六大行政区命名的中医药大学
“民院”变“民大”
民族学院始于1941年9月的延安时期,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60次政务会议批准了《培养少数民族干部试行方案》和《筹办中央民族学院试行方案》,决定在北京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并在西北、西南、中南各设立中央民族学院分院。从1950年到1958年,先后建立了西北、西南、贵州、中央、云南、中南、广东、广西、青海、西藏等10所民族学院。“文革”中,大部分民族学院被撤销或停办。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学院得到全面恢复并有新的发展。1984年,我国决定筹建东北民族学院和西北第二民族学院。1989年,又决定将筹建中的鄂西大学改建为湖北民族学院。
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该校也“创新”出了“Minzu University”这样的翻译,下面地方小弟弟们争相模仿。()
中南民族学院――〉中南民族大学(2002-03)
云南民族学院――〉云南民族大学(2003-04)
广西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大学(2006-02)
西北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大学(2006-04)
西南民族学院――〉西南民族大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北方民族大学(2008-05)
青海民族学院――〉青海民族大学()
贵州民族学院――〉贵州民族大学(2012-04)
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民族大学(2015-03)
西藏民族学院――〉西藏民族大学(陕西咸阳)(2015-04)
自原来的中央民族学院改为大学之后,从2000年起,中南民族学院、广西民族学院、西北民族学院,纷纷升格,“民院”也许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历史名词。
还存在的“民院”
湖北民族学院
四川民族学院(由“康定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
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由”内蒙古民族高等专科学校“升格,2009年3月)
消失的“民院”
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02年更名)――〉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8年更名)
中国“文理学院” 基本不得要领
“文理学院”并不是热门的ID,而且往往会让人造成误解,以为是文科和理科的意思,事实上文理学院原意是艺术和科技,这一点从各文理学院的英文名“Arts and Science”中可以看出,不过中国标榜文理学院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综合性”,更是无法直接叫XX学院的无奈选择而已。且他们的前身往往是师范高专,截至2018年6月,中国共有8所冠名“文理学院”的高校,分别为:宝鸡文理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湖南文理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重庆文理学院、四川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南昌文理学院。目前,“文理学院”还没有升级版本“文理大学”,这个有别于其他类似于“科技”、“理工”等ID。
宝鸡文理学院 1992年,宝鸡师范学院、宝鸡大学合并组建。中国第一所文理学院。   
绍兴文理学院 1996年4月,绍兴师范专科学校、绍兴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也曾有呼声要更名为“鲁迅大学”,英文名早就是“Shaoxing University”了。
湖南文理学院 1999年3月,常德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常德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常德师范学院。2003年2月更名为湖南文理学院。
西安文理学院 日,西安联合大学、西安教育学院合并组建。
重庆文理学院 2001年5月,重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渝州教育学院合并――〉渝西学院。2005年4月更名为重庆文理学院。   
四川文理学院 2006年,由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更名。   
湖北文理学院 1998年3月,襄阳师范专科学校、襄樊职业大学、襄樊教育学院合并――〉襄樊学院;2000年,湖北工艺美术学校整体并入;2012年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文理学院。
南昌文理学院 2011年3月,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南昌职业学院。2018年6月更名为南昌文理学院。成为了第一所冠名“文理学院”的民办高校。
武汉文理学院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未批准)
8所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 纷纷避开“职业技术”
职业技术师范院校(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是以培养职业教育师资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等师范院校,区别于普通的师范院校,是为高职高专培养师资的高校。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该校更名时间:2010年3月)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南科技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4年5月)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3年)
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民族学院――〉广东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该校更名时间:2018年)
安徽科技学院: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安徽科技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5年)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技工师范学院――〉吉林职业师范学院――〉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2月)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常州技术师范学院――〉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该校更名时间:2002年)
那么,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更改名称是如何规定的呢?近几年来,国家教育部对高校名称进行了规范限制,按照日教育部发布的《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大学和学院都应当具有较强的教学、科学研究力量,较高的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和相应规模,能够实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学院升格大学,需要哪些条件,这要从两者的区别说起。
办学规模,大学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8000人以上,在校研究生数不低于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5%。学院要求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应在5000人以上。
学科与专业方面,在人文学科(哲学、文学、历史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学科门类中,称为学院的应拥有1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称为大学的应拥有3个以上学科门类作为主要学科。
师资方面,称为学院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应不低于30%;称为大学的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人员比例一般应达到50%以上,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专任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一般应达到20%以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任教师数一般应不低于400人,其中具有正教授职务的专任教师一般应不低于100人。
在教学与科研水平方面,称为大学的学校还应达到这些标准――近5年年均科研经费,以人文、社会学科为主的学校,至少应达到500万元,其他类高校至少应达到3000万元;至少设有省部级以上(含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个和重点学科2个;一般至少应具有10个硕士点,并且有5届以上硕士毕业生等等。
由此可见,“大学”和“学院”虽然都属于高等学校,但在设置学科门类的要求上还是不一样的。
一般来说,“大学”更具有综合性,而“学院”往往专业性更强,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就一定优于“学院”,在一些专业学科上,一些“学院”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许多高于某些“大学”的同一专业。当一所学院达到大学的标准后,可申请升格为大学。
总结下学院升为大学必须具备七个条件:
①100名以上正教授;②8000名本科在校生;③三大学科门类,每门有三个以上专业;④有10个以上硕士研究点;⑤国家基金项目获奖20项以上;⑥教师中硕士博士比例占42%以上; ⑦科研课题经费在600-2000万元。
不仅如此,高等学校的更名在审批和申请程序上也有讲究。
根据教育部《实施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等学校的设立、分立、合并、变更和终止审批服务指南》,高校应依据学校层次、类型、所设学科类别、规模、教学和科学研究水平以及所在地,使用名实相符的学校名称。
申请设立(含更名为“大学”)、分立或合并本科学校的,须在每年第三季度向教育部提出申请,逾期则延至下一年度办理。申请设立(含更名为“大学”)、分立或合并本科学校的,要按照教育部形式审查、专家考察、专家评议、批复做出行政许可决定的基本流程办理。
教育部主管部门把学院和大学的标准化,量化,那自然给需要升格的学校们以奋斗目标,加上中国人弘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在中国高校合并浪潮中,固然有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这种强强联手的,也有强弱结合的,更多的是弱弱搭伙,其实就是乞丐组团欲当土豪。学校暂时无法具备上述硬性要求怎么办?那就再拉几所大专、中专学校、成人进修院一起合并,或者违规招生凑数。比如: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市经济干部管理学院、武汉职工财经学院、武汉市职工大学等四所院校合并――〉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武汉商学院。商学院金子招牌闪亮登场。一合并组团,教育部要求的教师人数,学生人数瞬间达标了。因此了解合并前的各个学校特色和实力,对于专业选择和报考显得非常重要。考生尽量选择专业历史开设悠久,口碑不错的专业。比如:南京财经大学,地处东南,又在南京,由于“财经”ID招生很是喜人。高分考生冲着财经来的,可是该校唯一特色专业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为什么?因为该校合并的前身之一南京经济学院的前身是南京粮食经济学院,就是以粮食为特色的。西部老牌子的财经类院校哪家不比他强?然而在大学改名浪潮中,小舢板绑在一块儿用航空母舰之名滥竽充数的不在少数,敬而远之是最好的办法,毕竟人是无法捧着文凭过一辈子的。
为规范高校更名,引导高校注重内涵发展,教育部也曾多次发文。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十三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明确规定,坚决纠正部分高等学校贪大求全,为了更名、升格盲目向综合性、多科性发展的倾向,严格依据标准审批“学院”更名“大学”,切实引导存量高等学校把精力和资源用于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内涵发展上来。继续坚持中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高等职业学校,也不与高等职业学校合并;高等职业学校原则上不升格为本科学校,不与本科学校合并,也不更名为高等专科学校的基本政策,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同时明确,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学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此外,教育部也曾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现有的181所师范院校一律不更名、不脱帽,聚焦教师培养主业,教育部党组已经通过这个意见。”要强调教师的基本功,强调教师的专业性,吸引更高水平的年轻人从教。
盘点:虽然叫“学院”也很牛的高校
高专升格为学院,学院升格为大学,已经是大学的还要改一个更高大上的名字……其实,叫学院的不一定都是“低端”高校。中国目前仍有很多牛气的高校仍为学院。
外交学院,是外交部唯一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外交部共建的重点院校,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国家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被誉为“中国外交官的摇篮”。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是共青团中央直属、教育部与共青团中央共建的唯一的重点高等院校,它被誉为”卓越青年人才的摇篮”。
国际关系学院,简称国关,由教育部直属,为财政部6所“小规模试点高校“之一,是以外语、国际问题为教学科研的全国重点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的一所“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中央美术学院,是教育部直属的唯一的高等美术学校。
中央戏剧学院,是教育部直属,国家首批“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中国高等戏剧教育联盟总部、亚洲戏剧教育研究中心总部和世界戏剧院校联盟秘书处所在地,它还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戏剧教育席位。
北京电影学院,为省部共建大学,是中国唯一、亚洲最大、世界知名的电影专业院校。
上述院校是专业领域内的标杆,绝对“行不改名,坐不改姓”,社会照样认账。
谁是“华工”?
原本华北工学院、华东工学院、华南工学院、华中工学院四所大学在各地简称“华工”。不过后来华北工学院后更名为中北大学、华东工学院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自动退出了“华工”之争。华南工学院更名为华南理工大学,华中工学院更名为华中理工大学,“华工”成了这两家之争。本来最有资格叫“华工”的应该是华中理工大学,可是为了合并,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硬是把“华工”让给了华南理工大学,自称“华中大”、“华科”。至于华东理工大学呢?倒是很谦虚地说:“我叫华理”,河北联合大学改名的华北理工大学自称“华北理工”。
谁是“华师”?
说到“华师”,很多人会问哪个“华师”?华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这三所师范大学都称呼自己是“华师”。不久的将来,也许还会诞生华北师范大学,华西师范大学来抢这个“华师”。
谁是“东大”?
“东南大学”和“东北大学”都自称“东大”,怎么办?建议各打50大板,都不许“作东”,“东南大学”叫“南大”,“东北大学”叫“北大”。“南京大学”和“北京大学”磨刀霍霍正赶来…… :)
“南大”是“南开大学”?还是“南京大学”?在天津,“南开大学”简称为“南大”或“南开”,离开天津,除了特殊语境,“南大”就是“南京大学”了。2014年12月,经教育部核准的《南京大学章程》在第一章总则中明确简称“南大”。常被媒体称为“南大”的还有南开大学,但教育部核准的《南开大学章程》,明确其简称为“南开”。加上2002年南京大学已经正式取得“南大”第41类,第42类注册商标,因此只有“南京大学”在教育领域拥有“南大”的合法简称。
“南昌大学”原先简称“南大”,在南昌大学合并组建10周年校庆上改称为“昌大”,官方说法是“为防止混淆,打出品牌”。“南昌大学”毕业生出省时,不敢称自己是“南大”毕业生,人们一听到“南大”就联想到“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若有人追问下去了,就会认为你高攀那就很尴尬了。但是南昌大学的老领导、校友和师生“昌大”“江大”等简称认可度也不高,对“南大”这一简称比较认同。于是,。而南昌大学也注册了不少商标,都是以“昌大”的名义注册。
“南通大学”简称“通大”,“南宁学院”简称“南院”,南华大学简称“南华”。
校名简称中的“天南地北”
天大(天津大学,这个学校不管发生什么事,都是天大的事);
南大(南京大学。南昌大学别不要脸可好?);
地大(中国地质大学);
北大(北京大学,钦州学院更名为北部湾大学叫“湾大”,不直);
校名简称中的“东南西北中”
东大(东南大学);
南大(南京大学);
西大(不是西北大学、也不是西南大学,是广西大学);
北大(北京大学);
中大(当然是中山大学,中北大学靠边,既不能中大,更不能北大,叫中学吧)。
校名简称之“天与地”、“天地人和”
天大(天津大学);
地大(中国地质大学);
人大(中国人民大学);
河大(谐音“和”,河南大学 (HENU),河北大学 (HBU),河海大学简称“河海”)
校名简称中的“江河湖海”
江大(该是江苏大学还是江南大学,江汉大学?)
河大(河南大学,河北大学?)
湖大(湖南大学)
海大(大连海事大学)
校名简称中的“山石云川”
山大(山东大学还是山西大学?)
石大(中国石油大学,还有石河子大学)
云大(云南大学)
川大(四川大学)
校名简称中的“上中下”
上大(上海大学)
中大(中山大学)
下大(谐音“下”,厦门大学)
校名简称中的“人名”
西施(谐音“西师”,西南师范大学)
东施(谐音“东师”,东北师范大学,“东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武大(武汉大学,貌似武汉大学的男生都被称为"武大郎")
焦大(焦作大学)
校名简称中的“形容词”
重大(重庆大学)
广大(广州大学)
深大(深圳大学)
长大(长春大学)
大大(大连大学,其实是“连大”)
这大(谐音“浙大”,浙江大学,确实很大,截至2016年6月,浙大设有7个校区,含6个一般校区和1个国际校区,校园占地8609.97亩)
极大(谐音“吉大”,吉林大学,这个也很大,截至2018年3月,学校有6个校区7个校园,校园占地面积9165亩,6校合并,校区分布在长春各处,因此“美丽的长春市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之中”。)
嘻嘻网大学改名专题组认为:“强弱差距较大的还是学校的实力说了算:简称必然属于强校,弱的老老实实说全称。而实力相当的则要看各地的习惯了。”
段子:大学简称之争
南京大学和南昌大学就南大简称一事闹的不可开交。
南宁大学坐不住了:你叫南大,让我叫啥?
建议那就叫宁大吧。
宁夏大学不服:当初为避免和厦门大学冲突,没叫夏大叫宁大,厦门大学总不能叫门大吧,这还要抢?宁大可是我唯一简称。
宁波大学默默流泪:我就俩字,不让我叫宁大,难道叫波大。
大理大学、大连大学都笑了:小样争啥,我的简称叫“大大”!其实大理大学叫理大,大连大学叫连大,还好没连云港大学。
宝鸡大学特别犹豫,是叫“宝大”还是叫“鸡大”,这时太原大学说了:“看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我是太大”。
天津大学也不敢示弱:我叫天大;
中国地质大学:那我就是地大咯。
汕头大学听了:你们都别说了,我都“头大”了,
复旦大学:你听得头大,我旦大!
鉴于南昌大学碰瓷南京大学,简称“南大”出了名,北华大学为进一步提高学校知名度,向国家教育部门申请简称“北大”,北大和清华就合并叫“北华大学”吧。
(仅从字面理解)
学长们给学弟学妹介绍大学尽量少用有重名的简称,情侣要报考同个学校必须要说全名称,还要写出来对照(比如暨南大学和济南大学),不然就造成天各一方,牛郎织女的悲剧了。
华农――华中农业大学VS华南农业大学
华理――华南理工大学VS华东理工大学VS华北理工大学
北工大――北京工业大学VS北方工业大学
湖工大――湖北工业大学VS湖南工业大学
河工大――河南工业大学VS河北工业大学
华师――华中师范大学VS华东师范大学VS华南师范大学
交大――上海交大VS西安交大VS北京交大VS西南交大VS兰州交大VS华东交大
山大――山东大学VS山西大学
东大――东南大学VS东北大学VS东华大学
西大――西北大学VS西南大学VS西华大学VS广西大学
河大――河南大学VS河北大学VS河海大学
南大――南京大学VS南昌大学VS南开大学VS南宁学院VS南通大学VS南华大学
南航――南京航空航天大学VS南昌航空航天大学
华工――华南理工大学VS华东理工大学
中大――中山大学VS中南大学VS中北大学
江大――江苏大学VS江南大学VS江汉大学
湖大――湖南大学VS湖北大学
海大――大连海事大学VS海南大学VS中国海洋大学
石大――中国石油大学VS石河子大学
广大――广西大学VS广州大学
西师――西北师范大学VS西华师范大学
山师――山西师范大学VS山东师范大学
西政――西南政法大学VS西北政法大学
哈工――哈尔滨工业大学VS哈尔滨工程大学VS哈尔滨理工大学
虽然说大学校名简称只是一个符号,重名重姓者可以说如“过江之鲫”。
截至日,(顺序按教育部官网核准书发布先后)
各打高校的章程,其中大多会在第一章节中介绍学校的中英文校名及其简称。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英文缩写RUC
东南大学:简称“东大”,英文缩写SEU
东华大学:英文缩写DHU
上海外国语大学:简称“上外”,英文缩写SISU
武汉理工大学:简称“武汉理工”,英文缩写WUT
华中师范大学:简称“华中师大”,英文缩写CCNU
吉林大学:简称“吉大”,英文缩写JLU
上海交通大学:简称“上海交大”,英文缩写SJTU
同济大学:简称“同济”,英文和德文译名Tongji。
四川大学:简称“川大”,英文缩写SCU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英文缩写NWAFU
东北师范大学:简称“东北师大”,英文缩写NENU
上海财经大学:简称“上海财大”或“上财”,英文缩写SUFE
中国矿业大学:简称“中国矿大”,英文缩写CUMT
西南大学:英文缩写SWU
山东大学:简称“山大”,英文缩写SDU
兰州大学:简称“兰大”,英文缩写LZU
天津大学:简称“天大”,英文缩写TJU
东北大学:英文缩写NEU
华东师范大学:简称“华东师大”,英文缩写ECNU
武汉大学:简称“武大”,英文缩写WHU
重庆大学:简称“重大”,英文缩写CQU
北京外国语大学:简称“北外”,英文缩写BFSU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
清华大学:无
中国农业大学:简称“中国农大”,英文缩写CAU
南开大学:简称“南开”,英文缩写NKU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英文缩写ZJU
中南大学:英文缩写CSU
中山大学:简称“中大”,英文缩写SYSU
电子科技大学:英文缩写UESTC
西安交通大学:简称“西安交大”,英文缩写XJTU
中国海洋大学:简称“中国海大”,英文缩写OUC
北京师范大学:简称“北师大”,英文缩写BNU
大连理工大学:简称“大工”,英文缩写DUT
复旦大学:无
南京大学:简称“南大”,英文缩写NJU
厦门大学:简称“厦大”,英文缩写XMU
华中科技大学:简称“华中大”,英文缩写HUST
湖南大学:简称“湖大”,英文缩写HNU
华南理工大学:简称“华南理工”,英文缩写SCUT
北京理工大学:简称“北理工”,英文缩写BI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北航”,英文缩写BUAA
哈尔滨工业大学:简称“哈工大”,英文缩写HIT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英文缩写NPU
中央民族大学:简称“中央民大”,英文缩写MUC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简称“中国科大”,英文缩写USTC
北京科技大学:简称“北科大”或“北京科大”,英文缩写USTB
中央财经大学 :简称“中央财大”或“中财大”,英文缩写CUFE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简称“对外经贸大学”或“贸大”,英文缩写UIBE
东北林业大学:简称“东北林大”,英文缩写NEFU
华东理工大学:简称“华理”,英文缩写ECUST
河海大学:简称“河海”,英文缩写HHU
江南大学:无
合肥工业大学:简称“合肥工大”或“合工大”,英文缩写HFUT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简称“中石大”或“石大”,英文缩写UPC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简称“地大”,英文缩写CUG
西南财经大学:简称“西南财大”或“西财”,英文缩写SWUFE
西南交通大学:简称“西南交大”,英文缩写SWJTU
陕西师范大学:简称“陕西师大”或“陕师大”,英文缩写SNNU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简称“西电”,英文缩写XDU
北京体育大学:简称“北体大”,英文缩写BSU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简称“中南大”,英文缩写ZUEL
暨南大学:简称“暨大”,英文缩写JNU
北京交通大学:简称为“北京交大”,英文缩写BJTU
大连海事大学:简称“大连海大”或“海大”,英文缩写DMU
长安大学:无
华中农业大学:简称“华中农大”或“华农”,英文缩写HZAU
中国传媒大学:英文缩写CUC
中国政法大学:简称“法大”,英文缩写CUPL
华北电力大学:简称“华电”,英文缩写NCEPU
北京中医药大学:简称“北中医”,英文缩写BUCM
中国药科大学:简称“中国药大”,英文缩写CPU
北京化工大学:简称“北化”,英文缩写BUCT
北京林业大学:英文缩写BFU
南京农业大学:简称“南农”、“南农大”或“南京农大”,英文缩写NJAU或NAU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简称“中国矿大(北京)”,英文缩写CUMTB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称“地大”或“北京地大”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简称“中石大”,英文缩写CUP
中央音乐学院:英文缩写CCOM
北京邮电大学:简称“北邮”,英文缩写BUPT
南京理工大学:简称“南理工”,英文缩写NJUST
哈尔滨工程大学:简称“哈工程”,英文缩写HEU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简称“南航”,英文缩写为NUAA
说明:其中,有的高校规定了不止一个简称,比如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或“西北工大”,而南京农业大学则更是一口气规定了3个中文简称及两个英文简称,分别是:“南农”、“南农大”、“南京农大”及“NJAU”、“NAU”。由于高等教育法并未对高校简称作出规定,所以高校的简称既符合长久的使用习惯,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地域性。
因此,有的部属高校便在章程中对简称更加细化,以便区分。比如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分别规定简称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而华中师范大学与华东师范大学也各自将简称确定为“华中师大”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昌工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怎么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