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假如有四个房间的建房图纸,你最想住哪个

1.9K28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1.3K26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2K4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9414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世界杯八强球队全部出炉,你觉得最有冠军相的是哪支球队?
参与 #世界杯吐槽大会# 每日领取50份马蜂窝周边。点击参与:
不得不说,现在看起来,法国、巴西、比利时和英格兰都很有冠军相,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八强都有明显的劣势,但普遍都是功强守弱,这样的后卫漏洞百出呀。从今年的世界杯来看,到底还有没有所谓的传统强队呢?法国就不说了,姆巴佩时代到来,攻击力是最大的特色,年轻冲击力大,但没有中场大师的法国也很不稳定,进取心不足也有目共睹,和丹麦的闷平遭到名宿嘲笑。巴西,攻击力三叉戟,不多说了,绝对的热门,只是打不出02世界杯的绝对统治力,但是一根豪强的独苗,不得不纳入。比利时呢,这届世界杯火力最猛的队伍,无奈,天赋之下是脆弱的后防,如果不出大漏勺的问题,淘汰巴西有希望。英格兰,三狮军团久违的黄金一代,位居下半区,坐拥渔翁之利,要是就现在这样发挥,二星英格兰有戏了。
不得不说,现在看起来,法国、巴西、比利时和英格兰都很有冠军相,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八强都有明显的劣势,但普遍都是功强守弱,这样的后卫漏洞百出呀。从今年的世界杯来看,到底还有没有所谓的传统强队呢?法国就不说了,姆巴佩时代到来,攻击力是最大的特色,年轻冲击力大,但没有中场大师的法国也很不稳定,进取心...&
不得不说,现在看起来,法国、巴西、比利时和英格兰都很有冠军相,但是不得不说目前的八强都有明显的劣势,但普遍都是功强守弱,这样的后卫漏洞百出呀。从今年的世界杯来看,到底还有没有所谓的传统强队呢?法国就不说了,姆巴佩时代到来,攻击力是最大的特色,年轻冲击力大,但没有中场大师的法国也很不稳定,进取心不足也有目共睹,和丹麦的闷平遭到名宿嘲笑。巴西,攻击力三叉戟,不多说了,绝对的热门,只是打不出02世界杯的绝对统治力,但是一根豪强的独苗,不得不纳入。比利时呢,这届世界杯火力最猛的队伍,无奈,天赋之下是脆弱的后防,如果不出大漏勺的问题,淘汰巴西有希望。英格兰,三狮军团久违的黄金一代,位居下半区,坐拥渔翁之利,要是就现在这样发挥,二星英格兰有戏了。
: 然而,被淘汰了。。。
@小刚:巴西是被看好的一支劲旅,他们已经获得5次世界杯冠军,有着优良的传统。2018俄罗斯世界杯,巴西队内仍然有内马尔、席尔瓦、库蒂尼奥、菲尔米诺、热苏斯等实力悍将,尤其是内马尔是罗纳尔多之后被誉为巴西的未来
首先看下8强赛对阵图:1、法国vs乌拉圭从本届世界杯几场表现来看,法国无疑实力更强大,中前场攻击力高于乌拉圭。从16强淘汰赛来看,法国队的表现无疑惊艳了世界,但是乌拉圭戈丁带领的后卫防线还是实力不俗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阿大战4:3的结果也暴露了法国防线有一定问题,也是这场比赛法国需要重视的地方,我个人还是倾向法国队的。2、巴西vs比利时感觉巴西队这届世界杯比较慢热,而比利时相对稳定一些,两个队前场攻击力都还是不错的,但是从整体实力看巴西队是老牌强队,打法更灵性,脚下功夫更好,而比利时球员基本都是在欧洲五大联赛踢球,且比利时人平均身高高于巴西队,所以身体对抗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差距,这场比赛我认为看战术安排和执行情况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巴西晋级的。3、vs克罗地亚都淘汰了西班牙了,当然也是上一轮西班牙作死了自己~~~我认为战斗民族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们的主场优势我感觉还能再延续,而且我也想看到98K进球再敬礼,感觉特别豪气~~这一场比赛我看好~4、瑞典vs英格兰这绝对是冤家路窄~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都在一个小组,2002年小组赛两队1:1打平,2006年小组赛2:2战平,两次都携手进入了16强淘汰赛。而昨晚的两场16强比赛,说实话瑞典和英格兰都踢得蛮臭的,看着外围广告牌,不知道的还以为踢的是咱们中超联赛,尴尬得一逼……而且英格兰队34年来与瑞典的10次比赛都没胜过了,这一次总归要觉醒了吧,所以这一场我选英格兰~那么我认为的半决赛对阵应该就是:A、法国vs巴西法国和巴西如果能相遇,那真的算得上是提前进行的总决赛级别的比赛了吧,两队的球踢的好的话真的会蛮好看,我是很喜欢看对攻大战的,我也期待看姆巴佩与内马尔的进攻对决…这一场我更倾向于法国队。B、vs英格兰战斗民族虽然有主场优势,但是我认为进入决赛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能战胜英格兰队,那真的可以吹一辈子牛了…英格兰队战术素养和人员技术是肯定要强于的,所以我选英格兰。总决赛对阵:法国vs英格兰我觉得法国更有冠军相,所以我的答案是法国…以上个人喜好,窝友勿喷啦~~
首先看下8强赛对阵图:1、法国vs乌拉圭从本届世界杯几场表现来看,法国无疑实力更强大,中前场攻击力高于乌拉圭。从16强淘汰赛来看,法国队的表现无疑惊艳了世界,但是乌拉圭戈丁带领的后卫防线还是实力不俗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阿大战4:3的结果也暴露了法国防线有一定问题,也是这场比赛法国需要重视的地...&
首先看下8强赛对阵图:1、法国vs乌拉圭从本届世界杯几场表现来看,法国无疑实力更强大,中前场攻击力高于乌拉圭。从16强淘汰赛来看,法国队的表现无疑惊艳了世界,但是乌拉圭戈丁带领的后卫防线还是实力不俗的,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法阿大战4:3的结果也暴露了法国防线有一定问题,也是这场比赛法国需要重视的地方,我个人还是倾向法国队的。2、巴西vs比利时感觉巴西队这届世界杯比较慢热,而比利时相对稳定一些,两个队前场攻击力都还是不错的,但是从整体实力看巴西队是老牌强队,打法更灵性,脚下功夫更好,而比利时球员基本都是在欧洲五大联赛踢球,且比利时人平均身高高于巴西队,所以身体对抗方面应该不会有太大差距,这场比赛我认为看战术安排和执行情况了,我个人还是倾向于巴西晋级的。3、vs克罗地亚都淘汰了西班牙了,当然也是上一轮西班牙作死了自己~~~我认为战斗民族没有什么做不到的,他们的主场优势我感觉还能再延续,而且我也想看到98K进球再敬礼,感觉特别豪气~~这一场比赛我看好~4、瑞典vs英格兰这绝对是冤家路窄~2002年和2006年世界杯都在一个小组,2002年小组赛两队1:1打平,2006年小组赛2:2战平,两次都携手进入了16强淘汰赛。而昨晚的两场16强比赛,说实话瑞典和英格兰都踢得蛮臭的,看着外围广告牌,不知道的还以为踢的是咱们中超联赛,尴尬得一逼……而且英格兰队34年来与瑞典的10次比赛都没胜过了,这一次总归要觉醒了吧,所以这一场我选英格兰~那么我认为的半决赛对阵应该就是:A、法国vs巴西法国和巴西如果能相遇,那真的算得上是提前进行的总决赛级别的比赛了吧,两队的球踢的好的话真的会蛮好看,我是很喜欢看对攻大战的,我也期待看姆巴佩与内马尔的进攻对决…这一场我更倾向于法国队。B、vs英格兰战斗民族虽然有主场优势,但是我认为进入决赛可能性不大,如果真的能战胜英格兰队,那真的可以吹一辈子牛了…英格兰队战术素养和人员技术是肯定要强于的,所以我选英格兰。总决赛对阵:法国vs英格兰我觉得法国更有冠军相,所以我的答案是法国…以上个人喜好,窝友勿喷啦~~
: 乌拉圭VS法国
两大强国 好看
[题主采纳]进入八强的队伍是:乌拉圭、法国、巴西、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典、英格兰。欧洲依然是最大赢家,占据八强中的6席。在墨西哥队出局之后,美洲只剩下巴西和乌拉圭两支南美劲旅。1/4决赛的上半区依然是“死亡半区”,云集了乌拉圭、法国、巴西3支冠军球队和夺冠热门比利时队。在西班牙队爆冷被淘汰之后,英格兰队凭借点球大战的胜利,在下半区艰难守住了杯赛冠军和夺冠热门的一席之地。下半区的其它3支球队、克罗地亚、瑞典均是在近5届世界杯赛中首次进入八强。我喜欢的球队全出局了,一届没有橙色和蓝色(代表荷兰和意大利)的世界杯,目前这八只球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认为法国、巴西、比利时有冠军相。但比利时和巴西提前决斗,所以只能选其中之一了。还是法国整体实力强些。新老更替比较合理,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所以最有冠军相的应该是法国。未来是属于姆巴佩们。
[题主采纳]进入八强的队伍是:乌拉圭、法国、巴西、比利时、俄罗斯、克罗地亚、瑞典、英格兰。欧洲依然是最大赢家,占据八强中的6席。在墨西哥队出局之后,美洲只剩下巴西和乌拉圭两支南美劲旅。1/4决赛的上半区依然是“死亡半区”,云集了乌拉圭、法国、巴西3支冠军球队和夺冠热门比利时队。在西班牙队爆冷被淘汰之后,英...&
[题主采纳]进入八强的队伍是:乌拉圭、法国、巴西、比利时、、克罗地亚、瑞典、英格兰。欧洲依然是最大赢家,占据八强中的6席。在墨西哥队出局之后,美洲只剩下巴西和乌拉圭两支南美劲旅。1/4决赛的上半区依然是“死亡半区”,云集了乌拉圭、法国、巴西3支冠军球队和夺冠热门比利时队。在西班牙队爆冷被淘汰之后,英格兰队凭借点球大战的胜利,在下半区艰难守住了杯赛冠军和夺冠热门的一席之地。下半区的其它3支球队、克罗地亚、瑞典均是在近5届世界杯赛中首次进入八强。我喜欢的球队全出局了,一届没有橙色和蓝色(代表荷兰和意大利)的世界杯,目前这八只球队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我认为法国、巴西、比利时有冠军相。但比利时和巴西提前决斗,所以只能选其中之一了。还是法国整体实力强些。新老更替比较合理,足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所以最有冠军相的应该是法国。未来是属于姆巴佩们。
: 亲爱的蜂蜂,截止到07.07号,你的这条回答收到了182次浏览,14个顶,2次评论,5次收藏,感谢你的分享~窝里有你更精彩!
我,我我,当然是看好巴西和法国啦!!!虽然对法国踢球的品格不太喜欢,但纵观这届世界杯的种子队伍就只有他俩最有夺冠希望了。没能进入小组赛的(意大利、荷兰),小组赛未能晋级的(德国),8强已出局的(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一遗憾!!!现在让我来逐个小组分析吧:乌拉圭VS法国虽然内心很希望乌拉圭能战胜法国,但看来机会不是太大。90分钟内最多只能战个平手,然后进入加时也很难打开局面,然后就是点球大战了,最后应该是法国会晋级的。巴西VS比利时虽然比利时的攻势很勇猛,但以他们的脚法很难超越巴西,所以个人认为90分钟内巴西可以解决问题。以巴西的风格胆为:2:0或2:1瑞典VS英格兰这场可谓让我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了,心里很想瑞典晋级,但看了昨晚那场:瑞典“宜家队” VS 瑞士“生锈军刀队”的比赛后,我对“宜家队”的脚法实在不敢恭维啊!!!所以,虽然我的内心十分倾向你,但我的实际行动却无法支持你。就算让你晋级了,也只会止步于四强。俄罗斯VS克罗地亚东道主你就算了吧,你的成绩到这为止已经很好的了,上一场如果不是球证对你的眷顾,临结束的那一球绝对会判个12码给你,而没有判就是你够运,因为你是东道主,裁判不敢判。所以这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以克罗地亚的脚法绝对远胜于你啊!!拜拜啰,什么票都不用买了,自已走路回家吧!!!最后,最后法国VS巴西的话,那绝对看好巴西了!!!
我,我我,当然是看好巴西和法国啦!!!虽然对法国踢球的品格不太喜欢,但纵观这届世界杯的种子队伍就只有他俩最有夺冠希望了。没能进入小组赛的(意大利、荷兰),小组赛未能晋级的(德国),8强已出局的(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一遗憾!!!现在让我来逐个小组分析吧:乌拉圭VS法国虽然内心...&
我,我我,当然是看好巴西和法国啦!!!虽然对法国踢球的品格不太喜欢,但纵观这届世界杯的种子队伍就只有他俩最有夺冠希望了。没能进入小组赛的(意大利、荷兰),小组赛未能晋级的(德国),8强已出局的(阿根廷、葡萄牙、西班牙)......都是一遗憾!!!现在让我来逐个小组分析吧:乌拉圭VS法国虽然内心很希望乌拉圭能战胜法国,但看来机会不是太大。90分钟内最多只能战个平手,然后进入加时也很难打开局面,然后就是点球大战了,最后应该是法国会晋级的。巴西VS比利时虽然比利时的攻势很勇猛,但以他们的脚法很难超越巴西,所以个人认为90分钟内巴西可以解决问题。以巴西的风格胆为:2:0或2:1瑞典VS英格兰这场可谓让我进入了一个两难的局面了,心里很想瑞典晋级,但看了昨晚那场:瑞典“宜家队” VS 瑞士“生锈军刀队”的比赛后,我对“宜家队”的脚法实在不敢恭维啊!!!所以,虽然我的内心十分倾向你,但我的实际行动却无法支持你。就算让你晋级了,也只会止步于四强。俄罗斯VS克罗地亚东道主你就算了吧,你的成绩到这为止已经很好的了,上一场如果不是球证对你的眷顾,临结束的那一球绝对会判个12码给你,而没有判就是你够运,因为你是东道主,裁判不敢判。所以这场就没有这么好运了。以克罗地亚的脚法绝对远胜于你啊!!拜拜啰,什么票都不用买了,自已走路回家吧!!!最后,最后法国VS巴西的话,那绝对看好巴西了!!!
: 亲爱的蜂蜂,截止到07.07号,你的这条回答收到了247次浏览,4次评论,2次收藏,感谢你的分享~窝里有你更精彩!
公众号:xingchen...
领取成功!扫描领取180元新人红包
打开app在[我的]-[我的优惠券]查看并使用
(C) 2018 Mafengwo.cn
马蜂窝客服:国内海外 +86-10-&figure&&img data-rawwidth=&1080& data-rawheight=&720& src=&https://pic4.zhimg.com/v2-acd250ea6dcaf19cdabd5a9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acd250ea6dcaf19cdabd5a9b_r.jpg&&&/figure&&br&左二为作者在利比里亚维和&br&&br&&p&复员的时候,我没有提其他要求,只是给领导说把我的礼服发给我吧,虽然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穿了,我还是想留个纪念。——题记&/p&&br&&p&
26岁,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毕业,正营少校,技术十级,参加过中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我的履历怎么看,也算是一个有为的年轻人。&/p&&p&
我有时候也会想,如果毕业分配的时候,我没有那么阴差阳错的被分配到北方而是留在了学校的附属医院,或者我毕业时候没有女朋友只是单身一人,或许我不会考虑这么早的复原。但事实就是,2016年的冬天,我以复员的方式,结束了我的军旅。&/p&&p&
十一年的军旅生涯在三十岁前划上了句号,我已在新的单位——我所在的某市人民医院工作了三个多月。&/p&&p&
和许多从部队转业复员干部不同,我在办理复员手续和到新的单位报道上班之间并没有经历什么岗前培训,也没有给自己调整的间歇期,甚至部队的复员手续还没有办好,我就开始在新单位上班并且值班了。&/p&&p&
最初,我以为自己并不需要调整。医生嘛,这个职业在哪里都能直接上岗。&/p&&p&
但是渐渐的我却陷入了一种身份和认同感的缺失中。在业务工作上,除了没有卫勤保障,没有为军服务,地方医院较以前在军队医院并无太多不同。&/p&&p&
不过仍然能感受到地方医院与部队医院在风格上的一些差别,中国大多数老百姓在部队医院看病,仍然还是很尊重军医的。而我从作为一个医学生开始的时候,就享受着这一身军装给我带来的尊重和它赋予我的身份,并且我也理所应当的把这样的感受移植到了作为一个医生的职业荣誉上。中国的医患矛盾在部队医院的保护下相较之地方医院似乎并没有那么突出,而现在我却发现现状好像并不是我之前理解的那样,医患之间的信任,医患之间的关系并不如我在部队医院感受到那样,在中国做医生大环境并不如国外,并且在医院、政府和患者中间,医生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群体。&/p&&p&
与同事之间的关系也不温不火。好像周围并没有人在乎你以前做了什么,在部队那些日子,维和的经历,为这个国家的付出,家庭所做出的牺牲,那一身军装,那些勋章,对于普通人好像是很遥远而且也并不现实的事情,即使有一个真实的我在就他们身边。&/p&&p&
所以我也开始逐渐的淡化自己曾经是一个军人的身份,默默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在部队一起工作的同事,我们更多的时候称作战友,这样的感情是无论分别多久,距离多么遥远,是一定会再聚首的,无论走到哪个城市、县城,甚至是在遥远的海岛或者大山只要一个电话,就一定受到热情的接待。&/p&&figure&&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3.zhimg.com/v2-26cf53af818e4ece04362a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26cf53af818e4ece04362a_r.jpg&&&/figure&&br&&p&在利比里亚巡诊的中国维和医疗队&/p&&p&
我想起了最后一次回原单位办手续,晚上战友们给我送行,我喝醉了,醉得不知道怎么上的飞机,醉得不知道怎么下的飞机,但是我只记得最后在饭桌上反复念叨一句话:三年前我来的时候一个人也不认识,今天我要离开了,有这么多兄弟姐妹来送我,我很满足。一边说一边哭。&/p&&figure&&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540& src=&https://pic1.zhimg.com/v2-784d2bfcfd5d8b468544aca694de0ec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784d2bfcfd5d8b468544aca694de0ecc_r.jpg&&&/figure&&br&&p&
我开始时常想起以前穿军装的日子:那些吃苦、用功、被训的日子和被剃发的少年留在了军校的操场和教室里;那个一路向北的共和国军官把背影留在了寒冷的北方;那个年轻的少校军医Major Kou,留在了那个遥远,原始而充满动荡的非洲大陆。现在,当我一件一件的脱下那些曾经的身份时,我仿佛在镜中看到了那个最初的自己,而这个自己还是我自己吗?&/p&&figure&&im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src=&https://pic2.zhimg.com/v2-0b28e176ea2a9ae62dcbb3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b28e176ea2a9ae62dcbb31_r.jpg&&&/figure&&br&&p&
也有好多人说我能这么早离开部队是幸运的,但是从心底里我还是舍不得脱下这身军装的,我是愿意在部队里好好做一些事情的,只要给我机会,我也坚信自己有这样的能力。&/p&&p&
维和期间我一个人就同时做了军医、后勤军需官、翻译的职务,而这些职务本应该分别由三个人干的。&/p&&p&
但是往往现实与理想是有距离的。我仍然记得刚来单位的时候,领导找我谈话,上来就直接问你家里有什么关系。我心里很不舒服,就算我家有什么关系,我家里有什么关系与你有什么关系。 &/p&&figure&&img data-rawwidth=&960& data-rawheight=&720& src=&https://pic4.zhimg.com/v2-87d55bba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6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7d55bba7_r.jpg&&&/figure&&br&&p&
然后分配在一个7-8平米的两人间住了半年。后来又分给我一个单人宿舍,就是那种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的房间,年久失修,漏水、漏风。窗户没有玻璃,北方的冬天,窗户框只有在寒风中呼呼作响的塑料布。我没去营房科,自己找人收拾干净,找了些旧家具搬进去。&/p&&p&
我想起在其他医院的同学,在地方医院的同龄人,他们有许多学习的机会,看着他们进修、出国、参加各种学术会议。而多年后我与他们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自己一事无成,在单位浑浑噩噩的混日子。&/p&&p&
想到这些我一度很消沉、低落,每天晚上自己一个人回到那个四面墙的小屋喝酒,喝完了倒头就睡。&/p&&p&
我就常想起维和期间,因为公事去了联合国总部大楼,我总是昂首挺胸,用英文与各国军人交流,那时我真为自己这一身军装而自豪。而回到现实中,却为什么总是那么冰冷和残酷?当你说你有困难,他总会跟你说要有情怀。&/p&&figure&&img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960& src=&https://pic4.zhimg.com/v2-1ef7ba756fcc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1ef7ba756fcc7_r.jpg&&&/figure&&br&如果要论情怀,谁能读懂我们的情怀?&br&&figure&&img data-rawwidth=&929& data-rawheight=&720& src=&https://pic3.zhimg.com/v2-43ded50d84e75a771872aad85aa453c2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2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3ded50d84e75a771872aad85aa453c2_r.jpg&&&/figure&&br&这一路上总在不断的丢弃和捡起,一路上也在不断的收获和感悟。而时间就在来去匆匆之中流转,好多往事都随风而去,烦恼与忧愁,欲说还休。在这短暂的迷惘之后,在二十岁最后一口真气涣散之前,开始思考和盘算三十岁后的人生。就像平凡的生活中身边每一个平凡的人一样,静默,认真而又卑微的活着。随时准备承受着命运中的每一个不幸和幸运:附下身去捡起来掉落在脚边的六便士,却看见水面的倒映月亮,而那月亮明亮得就像眼睛。&br&&p&
时光荏苒,草长莺飞。开始怀疑和思考,开始有所忌惮,开始关心粮食和蔬菜,想住朝南的房子,想着四十岁时的样子。尘归尘,土归土,一切皆由此而起,一切又因此而尽。&/p&
左二为作者在利比里亚维和 复员的时候,我没有提其他要求,只是给领导说把我的礼服发给我吧,虽然以后再也没有机会穿了,我还是想留个纪念。——题记 26岁,军医大学临床医学博士毕业,正营少校,技术十级,参加过中国在利比里亚的维和行动。我的履历怎么看…
关注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了,留着一直没答,想等到合适的时候准备好好写一写,最近的事情告一段落,慢慢作答,不定期更新,多图。&br&————————分割线————————&br&在我的上一个回答里已经写了我的维和经历,这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对我的整个人生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部分。这段经历,以及我的整个军旅生涯对我性格的塑造、人格的培养都有很大的影响。是的,我今年转业了,确切的说是复员了,不过都是离开部队,脱下军装,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差别,目前我也回到了老家的医院工作,正在为成长为一名优秀医生而努力奋斗着。结束了多年的两地分居,家庭也很幸福。对于部队,我是感激的,我认为在我二十至三十这段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里,军绿色成了我人生最美的色彩,让我学会了正直、善良、忠勇、勤奋、吃苦,让我从一名少年,成长为一名有责任、有担当,能独立思考,不偏激、有思想的男人。有很多话想说,但是一旦开始写,又不知从何说起。&br&————————分割线—————————&br&2005年,高考志愿,我在提前批里填了某军医大学,高考成绩不错,被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录取,顺利进入军校。当初报考军校时并没有特别的热血,只是一心想学医,然后听说军医大上学不要学费,每个月还发生活费,军医大附属医院在我们这里又是老百姓心中最好的医院之一,以为毕业以后就能进入这几家附属医院,出任主治医、迎娶白富美、从此走上人生巅峰。直到进去以后才发现自己想多了。&br&在军校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是不适应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严格的作息时间,辛苦的军训,缺少妹子,让我和同学们都很不适应。但是最终我们都慢慢的适应了,早起、整理内务、体能训练、排队上课、排队吃饭、排队自习、排队上厕所。这一切都成了我们的日常,没有人会认为这样生活有什么不对,渐渐的,我们开始了一个全新的人生模式。&br&放点照片吧,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br&上军校的第一堂课,叠被子,这已经是我读大四时的被子了,所以叠得并不太好&br&&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8bfa54c5c5dd2899ec40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8bfa54c5c5dd2899ec40_r.jpg&&&/figure&衣柜,这个可能会根据每个宿舍的格局来安排,不一定一样&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bbab50c1d34e7d04e8f9a4_b.jpg& data-rawwidth=&3072& data-rawheight=&23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07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bbab50c1d34e7d04e8f9a4_r.jpg&&&/figure&参加过学校国庆阅兵式,扛过56式&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3e50dce59c39c51e8ed0_b.jpg& data-rawwidth=&480& data-rawheight=&6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3e50dce59c39c51e8ed0_r.jpg&&&/figure&体能训练,上次给区队长发微信,问他什么时候能回来再带兄弟们跑一次五公里,军校里结成的情谊,是无可替代的,这也是上军校最大的收获之一,你受苦的时候总有一帮兄弟们陪着你受苦,你快乐的时候也有一帮兄弟们陪着你开心,无论走到哪里,总能想起他们。&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633ecc0dd9caa840a95f6_b.jpg& data-rawwidth=&4288& data-rawheight=&32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28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f633ecc0dd9caa840a95f6_r.jpg&&&/figure&紧急集合&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d99ee2ccdc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d99ee2ccdc_r.jpg&&&/figure&因为军医大学对于专业的重视,所以我们的医学基础相对比较牢固,并没有因为训练或者其他一些东西耽误学习,所以最终我们毕业的时候都还算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于是我顺利毕业了,毕业分配是每个军校学员必须经历的过程,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对我来说,则开启了另外一种新的生活。我去了北方一座城市的一所部队医院。中间经历了许多事情,但并没过多久,我就参加了赴利比里亚维和医疗队,可以说这段经历在我并不算长的军旅生涯中(从毕业离开学校开始),成了最重要的记忆。&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成为联合国维和部队成员/联合国军事观察员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 知乎用户的回答&/a&&br&&br&最后放一些我最近两年写的小文章,算作是感想&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d1f589bcd99d563da9a11a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4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d1f589bcd99d563da9a11a_r.jpg&&&/figure&&p&北方的冬天是寂静的,寒冷而干燥。最后几片残留在枝头的枯树叶在北风中飘摇,让一切的景象都显得更加萧瑟。第一次在北方过冬,还不太适应这样的寒冷和干燥,隔离的枯燥生活也早已冲淡了回国的喜悦和兴奋,回国前两个小时在蒙罗维亚的罗伯茨机场挨个给国内的亲人朋友打电话成了留在西非最后的美好回忆。十年前的今天此时此刻我带着一大堆同学送的生日礼物下了晚自习,我记得那天也写了日记,度过了美好而充实的一天,现在已经想不起那天日记里的内容,却还能回忆起那时的心情。每次特别的日子总要做一些事情还特别的纪念一下,即使做的事情很稀疏平常也会任性的赋予这些平常的事情不平常的意义,表示是在这样特别的日子才会做的,以此显示这一天的重要性。而今天我好像还没有做任何一件特别的事情,早上起来收到了几个好朋友发的信息,心里面还是很温暖,但还是跟前几天一样吃饭睡觉,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是想到十年前自己十八岁,也许有些心情就永远的停留在了十八岁。那时的自己永远想不到十年后的自己,就像我现在也无法想象十年后的自己一样。想起来好多事情也跟这几天我所经历的天气一样,一边是夏天,一边是冬天,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大起大落,大酒大肉,大喜大悲,大彻大悟。如何熬过这段隔离期是我短期面临的问题,而如何渡过未来寒冷冬日里的苦难将是我漫漫的修行。&/p&&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1a3d1bb00917ad31aeaae9b_b.jpg& data-rawwidth=&2592& data-rawheight=&19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592&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1a3d1bb00917ad31aeaae9b_r.jpg&&&/figure&&p&2014年快要过去,今年将会像以往那些过去的年份一样,成为关于过去和成长的记忆。回想这一年,甚至可以延伸到2013年的后半年,好像总是在不断的收拾行李,打好背包,不断的捡起和放下,不断的纠结和取舍,而总有几件东西是一直陪伴着自己的;似乎一直在漂泊,一直在路上,随时准备出发,却总是不知道下一站会在哪里落脚,而现在那些漂泊在路上的风景和心情也即将成为那些匆匆的过往。2014年就这么快的过去,不知道我给它留下了什么,而它又给我留下了什么,或许是那265篇日志,让我觉得一切都那么真实的存在,自己曾经也正在真真切切的活着,有些庆幸没有虚伪和假装,让一切都变得虚无缥缈,像是一场梦。那么以后是该继续坚持真实的活着,还是伪装?这是不是在成长?这些过去的时光算是一次放逐还算是一场流浪?或者只是一次小小的旅程,让我走过了很多地方。从世界一端的某个角落到世界另一端的某个角落,仍没有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个小小的角落,因为我心里一直揣着那个角落,只是还不知道该在何处安放。北方的天空其实很蓝,夜晚的星星也很明亮,只是跟非洲的蓝天不一样,这样的蓝透着寒冷,不是皮肤的感受,而是眼睛的触觉,这种寒冷深入心灵的深处,像梦之安魂曲,有种让人感到绝望的孤独。在这座西非混乱的城市中我意外定格住了这张宁静的画面,曾经原本以为守住这一片山水就能换得内心的平静,却发现自己内心装不下这片山水。观海听涛却不能平静有如波澜,灯火阑珊如镜花水月却遥不可及。身处在远方的田野,但还想着眼前的苟且。忽然发现,永远无法寻找到诗和远方,因为年少即诗,那时即远方。&/p&&p&&/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c0f9dda122f98d1d1194cfa46548ad7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31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c0f9dda122f98d1d1194cfa46548ad7_r.jpg&&&/figure&&br&&p&这是一本游记,八十年前一个英国人穿越了利比里亚,然后写成了这本书《journey without maps》。遗憾的是我去年在利比里亚时没有读到这本书,春节前拿到了原版小说。背景是联利团出版的利比里亚地图,我把它从非洲带了回来。我突然想到把这两件东西放在了一起,应该会很有意思。书的作者在当年穿越之行时利比里亚的内陆几乎是一片黑暗,地图上只有首都蒙罗维亚和少数几个城市,而他就这样走过了整个国家,记录下他所见所闻。里面提到的好多地方我都去过,也许还走过他曾经走过的那些泥泞的道路,Tapee-ta 这个地方在那个年代还有许多大象(plenty of elephants),Ganta 这个地方目睹一个德国人的死亡。这本书读起来远没有那么有趣,甚至有点枯燥,八十年前的英文语法和用词也和今天有所区别。如果不是自己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许很少有人会对这本书感兴趣。作者把这次没有地图的旅行与其当作是一场探险,不如说是自己的一场修行或者说是探索自己内心的旅行。在穿越茫茫原始丛林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也饱受疾病困扰,很多东西他并没有在书中提到,但是那种发现自我的过程让我似乎看到了去年的自己。离我去利比里亚已经过去整整一年,这本书好像又把我带回了那个一万五千多公里外的地方。生活何尝不是一场没有地图的旅行,没有注释,没有路线,走到哪里,哪里就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前方未知,坦途或是荆棘。也许转折就在下一个路口,也许什么也没有。有时候想往南,而命运它偏偏往北,越想往南,就往北走得越远,地图上那个熟悉的坐标也就越来越远。有时也会迷失方向,手中的罗盘分不清东南西北,也许我们只是历史洪流中的一粒沙子,随着时光流逝而颠沛流离,渐渐远去。就算回到了过去,想要去按图索骥,却仍改变不了当初的那个自己。&/p&&br&&p&(注:这篇日志写于回家休假后返回驻地那天,相信每个经历过的都有过这样的落差感)&/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9b57132dae345fc578595dca663ea61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73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9b57132dae345fc578595dca663ea61_r.jpg&&&/figure&&p&生活总是无奈无常,我们却对此无计可施。前一天我还在重庆跟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们相聚,从同一个实验室走出去的每一个人,却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而今天已回到了这里,截然不同的两种生活,让我感到困惑,哪一种才是真实的我?这样的感觉让我感到不真实,梦里我回到家乡,而转眼间我已身处异乡寤寐不宁,仿佛那些真实的过去只存在于虚拟的空间里。两天前的相聚,就像是对那些似水年华的追忆和美好时代的再现,同时也让一些人对现状自怨自艾。往日的回忆渐渐消失,而那个纯粹而鲜活的自己,却被现实不断的裹挟着踉跄前行,最痛苦的不是生活的艰辛和苦难,是理想的泯灭,是想要努力的挣脱这束缚,而我仅有的力量是知识苍白的无力感,而它们正在枯竭和死亡。&/p&&br&&p&(注:这篇日志写于前几天我回单位办理复员手续)&/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e5168aef9aca370c4a8bf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e5168aef9aca370c4a8bf_r.jpg&&&/figure&&p&凌晨两点半,我的酒醒了,而这座城市还在沉睡着。我在这里留下过许多回忆和文字,手臂上那块浅浅的疤痕是我在这座北方城市里生活过的印迹。维和的起点是从这里启程,行医是从这里开始,是在这里学会了独立,也在这里体会了无奈,在这里感受到冷暖,让我对人间更加敏感。北方干燥寒冷的空气治愈了我的鼻炎,也治愈了我的心态。曾经我就像一棵适应了南方温润泥土叶子上还饱含着露水刚刚萌发的种子,以为自己绝不会离开那片土地,离开之后就会干枯死亡,而今我已熟悉了北方凛冽的寒风和干燥的土壤,却再不只是一株小苗。这里我认识了许多战友,他们让我在最困难的日子里笑出声来。在这里我没有亲人,而他们就像我的亲人一样。三年前的夏天独自拖着行李辗转来到这里,三年前的冬天我第一次在北方的鹅毛大雪中留下一串脚印,三年后的春天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的离开。这里的口音听起来依旧熟悉,汾酒的味道还是那么清澈,小米粥始终让我感到温暖,陈醋还是那样醇香。就像歌里唱的:关于太原我知道得不多,曾经为了工作去过那里,多少次坐飞机往返这城市,一个人悄悄的想起她。我喜欢太原冬天的阳光,今年已没有了煤炉的味道,春天里飘散的柳絮,我已经习惯不再过敏。&/p&&p&未经授权,谢绝转载&/p&
关注这个问题有一段时间了,留着一直没答,想等到合适的时候准备好好写一写,最近的事情告一段落,慢慢作答,不定期更新,多图。 ————————分割线———————— 在我的上一个回答里已经写了我的维和经历,这是我军旅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经历,对我…
&b&满世界的“断箭” ---------美帝冷战时期核弹事故解密档案 &/b&&br&多图预警!!!!!!&br&几个小故事:脚踹燃烧的氢弹、失踪氢弹海面上举办的奥运会项目、美国佬两次差点在本土自种“蘑菇”、美军轰炸机爆炸英国差点被近10枚核弹轰回农耕时代。&br&&br&当年俄罗斯的“库尔斯克号”核潜艇沉没事件被西方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时候,不知美国政府却对从50年代起发生的多起千钧一发、可怕程度远胜于“库尔斯克号”事件的核弹事故实施了最严密封锁。&br&&p&根据美国国防部解密报告《1950年到1980年涉及美国核武器事故简报》的内容透露,短短30年间光是被列为“断箭级”的核武器事故就多达32起!“断箭级”是美军最严重的核武器事故,包括核弹丢失、着火、误投误射、核弹内高爆炸药误引爆,而次一级的核武器事故代号分别为“折矛”、“钝刃”和“空箭筒”。1981年后的核事故则分为两类:一类是不得不公开的核武器事故,另一类是放射性物质溢出美军基地范围的事故,既有发生在美国本土的基地,也有的发生在外国美军基地。每次发生事故的时候,只要放射性物质不超出基地,美国人就掩而不说。&/p&&br&&p&美国核武器系统研发机构桑迪亚国家实验室的秘密报告更加惊人:1950年至1968年间,美军核武器事故总次数高达1250次,其中272次为特大核事故,包括数起核弹炸药被引爆的千钧一发的事故。在这272起特大事故中,107枚核弹在储存、组装或者装载的过程中突然落地,弹体损毁;48枚核弹头在发射台或者发射井中突然脱落;41枚核弹与装备其的飞机一同坠毁;26枚核弹被飞机或者舰艇误射或者误投;22枚核弹在地面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发生交通事故;4枚核弹被撞坏。&/p&&br&&p&冷战后至今的情况也不比当年好到哪里去,至少发生了96起核武器事故,危险程度从弹体外部撞坏到高爆炸药被引爆不等。这些事故无一例外地被列为“最高国家机密”。其法律依据是美国1954年制定的《原子能法案》。作为非官方机构的美国著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称,冷战时期美军共丢失了11枚核弹头。绿色和平组织则估计,目前世界上还有约50枚核弹头“躺”在大洋深处。&/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fddb8a4df66ab529f534c2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6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figure&&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89e1aad6d50b448cfd8a6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1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89e1aad6d50b448cfd8a6_r.jpg&&&/figure&日下午3时58 分,两架属于美国战略空军的 B-47 轰炸机从佛罗里达州的厚木斯戴德空军基地起飞参加演习。&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061a5acf8e69faed28cb1cfd700eb419_b.jpg& data-rawwidth=&1024& data-rawheight=&78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2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061a5acf8e69faed28cb1cfd700eb419_r.jpg&&&/figure&&br&&/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19cbc2dc17f6b7ddb53ea2_b.jpg& data-rawwidth=&244& data-rawheight=&22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4&&&/figure&B-47 机上的 3 名乘员
机长是 36 岁的李查德森少校,此外还有两名机组成员&/p&&br&&p&出事这架轰炸机上虽然仅仅装载了一颗炸弹,却是颗货真价实的马克15型氢弹。照理说,通常演习时,战略空军总是用空心弹,也就是没有核装药的核弹。今儿个不知道是哪位高了,愣给挂了个真的,氢弹内含400磅约180公斤常规烈性炸药和浓缩铀。自从“胖子”和“小男孩”之后,核弹们再也不能享有被命名的荣耀了。因此,这颗氢弹的标志仅是个平凡的编号:47782。马克15型氢弹重3500公斤,弹长353厘米,其爆炸当量约为190至360万吨 TNT(可调)。二战时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掷的原子弹“小男孩”和“胖子”爆炸当量约为1.3万吨和2万吨TNT,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广岛、长崎因受原子弹爆炸伤害而死亡的人数已分别超过25万和14万。&/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7b89bdde6bd9a0bb25f_b.jpg& data-rawwidth=&459& data-rawheight=&32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b7b89bdde6bd9a0bb25f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d97c42e45ec_b.jpg& data-rawwidth=&373& data-rawheight=&4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3&&&/figure&&p&今晚这架飞机要去炸苏联,当然这是模拟,不玩真格的。虽说是演习,但编导部给弄了个战场仿真。李查德森上校受命以960公里的时速跑个8000公里的来回,中间还要来次空中加油,投弹(当然不能真扔,就比划一下儿),时不时有“苏联防空军”的截击机拦截。这一趟下来怎么也得十几个小时。&/p&&p&B-47 起飞后从东向西横穿佛罗里达半岛进入墨西哥湾并在此进行空中加油。然后在路易斯安那州的新奥尔良附近飞几个机动动作,接着向北直插加拿大边境。到了加拿大边境再掉头往南,飞到维吉尼亚州的拉德福德“投弹”。“投弹”完毕接着往南飞,返回佛罗里达。这圈逛的。&/p&&p&就在返回基地的途中到了南卡时,李大侠遇上麻烦了——有“苏联防空军”的截击机来打他。好在是虚惊一场,这截击机是 F-86L 型的,从南卡的查尔斯顿基地起飞。飞行员是美国空军的,叫死堵(Stewart)。按理说他的任务也就是吓唬 B-47 几下儿,完事就该走人了。&/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585adb41317eab9bedfd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585adb41317eab9bedfd_r.jpg&&&/figure&就坏在这名字上,死堵这名字注定要闹出点名堂来。2月5 日0时33 分,南卡上空。&/p&&p&死堵中尉的 F-86L 装了雷达,是架全天候截击机。夜间飞行时他只能依靠自己的雷达和地面引导。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目视观察的。飞控中心的人应该引导 F-86 到 B-47 后方 20 公里开外,在 B-47 上方1 公里去模拟攻击。这样 F-86 的雷达就可以安全轻松地锁定两架 B-47。&/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9c569603efdb6c262a3bc7b2247df4bd_b.jpg& data-rawwidth=&270& data-rawheight=&35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0&&&/figure&不知道犯了什么邪,地面雷达只发现了一架 B-47。死堵中尉的雷达也只锁定了一架飞机,并未发现第二架飞机。截击机没发现李查德森的 B-47 情有可原,毕竟机载雷达的锥形扫描范围太小。&/p&&p&在夜暗之中,死堵中尉虽然知道自己在降低高度,但是在他关注雷达屏幕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正在高速向李查德森靠近。其实,他要是用肉眼观察的话,应该能发现 B-47 六台发动机喷出的的火焰。当他到达李查德森正后方时,进入了 B-47 的尾流。死堵突然感到剧烈的气流颠簸。他下意识地抬头观察,空中能见度极佳,他看到了一轮明月。还有……&/p&&p&还有就是其余部分的天空被一架巨型飞机的阴影所充满。&/p&&p&死堵反射性地向右打把,企图紧急脱离。飞机右转时左翼猛地上翘,撞在了 B-47 的右翼上。&/p&&p&死堵真把 B-47 给堵这儿啦。李查德森和他的副驾驶突然感到猛烈的冲撞并看到明亮的火焰从右翼燃起。李查德森在火光之中清楚地看到外侧引擎向上折起 30 度角,右侧外挂油箱也没了。&/p&&p&空中相撞则把轻巧的 F-86 的左翼折断,接下来的油箱爆炸把它的右翼也炸飞了。死堵中尉突然发现自己正开着一架没有翅膀的飞机向前平飞。&/p&&p&还等什么呐,赶紧拉红把手呀!&/p&&p&别急,人家死堵中尉知道弃机保人的道理,一看架势不对,他当时就拉了红把手。&/p&&p&死堵在一万米的高空弹射出舱。在那个高度,气温是零下 50 度,他没戴手套。他的降落伞本来设计是在 4,000 米时开伞的。而他一出舱就拉开了伞绳(放谁身上都得这么干)。因此,死堵的下降极其缓慢,他用了 33 分钟才降到地面,冻得半死。死堵被当地牧场的农民沃克救到家里。他喝了些人家酿的私酒,有了点底气,於是就借了电话 CALL 基地,报告自己位置。基地接电话的那个王八蛋居然不让他用对方付款的方式通话(那阵子美国的长途电话费极贵)。最后,还是沃克帮他付了电话费。&/p&&br&&p&回过来再说 B-47。这位李查德森李大侠有 1,000 小时的飞行经验。二战那会儿,他曾在欧洲战区飞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ata.tiexue.net/view/47102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17&/a&,出动过 35 次,是一老油条。撞机之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控制飞机。由於右发动机之一错位,造成两机翼动力不平衡,飞机开始倾斜。他立即减少了对受损发动机的供油并抛掉了左翼的外挂油箱,又及时地把飞机降到 6,000 米的高度并保持在 400 公里的时速。他还没忘记试试起落架,好在起落架没受损,老李就放心了。&/p&&p&老李清楚,情况很复杂,后果很严重,得赶快找地降落。领航员告诉他,最近的可降机场是乔治亚州北部的 Hunter 空军基地。这个基地紧挨着萨瓦那(Savannah)城,从南卡一过州界就是。&/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bb3cb2b4cae25_b.jpg& data-rawwidth=&353& data-rawheight=&50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3&&&/figure&&p&有人说了,这么危险还不赶快就近降落,南卡的查尔斯顿基地不就在眼前吗?为啥跑那么远?&/p&&p&别忘了,这 B-47 肚子里还怀着一宝贝呐,不是随随便便想去哪儿就去哪儿。&/p&&p&老李没辄,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花了半个钟头好容易熬到 Hunter 空军基地,发现居然不能降。&/p&&p&为什么呢?Hunter 的塔台压根儿就不想叫老李下来。原因很简单,那宝贝疙瘩响了怎么办?还不把哥几个全蒸发了呀。于是,他们告诉老李,说跑道两头低,中间高,有半米的高度差。你要是在跑道上稍微一拌蒜,轻了您自个儿被核弹压成肉饼,重了捎带着把萨瓦那全城给灭了也说不定,您是不是找别的地儿再想想辄。&/p&&br&&p&老李一听这话儿,心说也是啊,这氢弹沉甸甸的,怪碍事儿,&/p&&p&倒不如干脆就把狗日的给扔了算了。想到此处,老李一不做二不休,当时就开始找下家儿。注意:这会儿战略空军司令部的命令还没来呢。自作主张,乱扔核弹,这老李的胆儿也忒大了点儿。&/p&&p&要不怎么说叫李大侠呢,人家通过无线电告诉战略空军司令部,这玩艺儿爷爷我不要了,回头找一个好地界儿我立马儿就扔了它。空司那帮子人明白,这会儿下什么命令都白搭,只好哄他说:老李呀老李,海岸线 30 公里以外你才扔,啊。&/p&&p&老李一拐把直奔东南而去,他知道,那个方向离海边儿最近,离萨瓦那只有 20 公里。老李到了海边儿一见水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 47782 扔了,这一扔不要紧,真正成全了 47782,使它成了永垂不朽的名弹。从此它居然还有了个大名——“泰比”(Tybee Bomb)&/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dbe0d1b55db3d938bcb4b7_b.jpg& data-rawwidth=&360& data-rawheight=&24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0&&&/figure&&br&&p&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原来,扔核弹的时候,就在个小岛的上空,小岛名叫泰比。得亏老李手下留情,没把 47782 扔进镇公所算便宜了你们。这是后话儿。&/p&&p&李大侠一身轻又折回 Hunter 空军基地,这回塔台叫降了。真下来才知道这架受伤的 B-47 在低速下跟本无法控制。老李只能把接地速度提高到 360 公里/小时,比正常速度快 130 公里。B-47 在跑道上颠了一下被反弹起来,塔台眼瞅着老李要栽干着急。人家李查德森不愧是一大侠,他临危不乱,在半空中玩了个惊天绝技——他叫副驾驶把减速伞放出来了。这减速伞是在跑道上用的,老李愣敢在半空中就给放了。您说他牛不牛?减速伞一出来,B-47 的接地场速度就减了下来,于是 B-47 终于得以安全降落。&/p&&p&此刻已是凌晨 1 时 33 分。&/p&&p&下得飞机来,老李终於可以缓口气儿啦。也就过了一小会儿,老李突然一拍脑门儿:哎哟,我把 47782 扔哪儿啦,黑更半夜的没看清楚哇。&/p&&p&得,这氢弹就算丢了。&/p&&p&氢弹一丢,战略空军干的头一件事儿就是麻溜儿着发出了规定的信号——断箭(BrokenArrow)。&/p&&p&断箭是美军的术语,指失去对某件核武器或者核武器部件的控制,就算核武器意外损坏甚至被引爆,如果不会立即引发核大战,都算断箭。当然,如果是哪位蓄意(或不小心)把美国的核武器给顺走了或弄响了,引起(或者可能引起)世界核大战,那就不叫断箭了,而叫核闪(Nucflash)。&/p&&p&老李到底把 47782 扔哪儿了?怎么就会不知道地儿呢?&/p&&p&咱们麦帅也发话儿了:领航员呢?记住把鸡蛋扔哪儿是他份内的事儿,要是连他都不清楚了这可是失职,要执行美国军法——拖出去翻过来打。&/p&&p&B-47 生蛋的大致地点不难找,叫华沙湾(Wassaw soud),它位于萨瓦那东南 20 公里。实际上就是温明顿河口(Wilmington River),从地图上非常容易确认,长宽各 5 公里左右。&br&&/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f037ce90f43fa7d50e4f393ef01fd24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48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f037ce90f43fa7d50e4f393ef01fd24_r.jpg&&&/figure&泰比弹在华沙湾位置示意图&p&投弹时老李的飞行高度是 2,200 米,进入速度是 370 公里,进入方向不明。投弹手是由领航员兼任的。那阵子 B-47 不兴目视投弹了,改用雷达瞄准具。雷达在海面上能标定什么呢?Nothing。只要回波显示底下不是陆地就行了。&br&&/p&&p&通常轰炸机扔完炸弹领航员是该确认一下投弹位置。但咱们麦帅这次是真官僚了,人家老李扔的可是核弹。奥,您的意思是扔完了就跟边上候着是吧?等瞅清楚水花儿再走不迟?&/p&&p&可人老李心里头明白呀,别说黑咕隆咚的看不清水花,万一这 47782 扔下去要是响了呢?就冲那 360 万吨的TNT当量,我们哥儿仨还不成了“神风突击队”?连“板栽”都来不及喊就成碳原子啦。平常训练时说该怎么着来着?对了,一听“Bomb away”,马上就 Floor it(油门踩到底儿),躲越远越好,还水花儿呢?&/p&&p&就这么着,老李把 47782 一扔,撒丫子就跑。跑了老远,即没看见闪光,也没听见响动。看来这次运气不错,47782 愣没爆炸。不过,这东西到底掉哪儿就说不清楚喽。这事真要怪其实也怪不到咱老李身上,得怪洛斯阿拉莫斯实验室的那帮精英们。你们当初设计核弹时只顾当量,怎么就没想到这么大个的家伙会丢?等屎到屁股门儿了才发现泰比弹自身连最简单的跟踪装置(海水染色剂,浮标,发烟罐等等)都没有。那年月还没有 GPS 和LoJack ,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进入太空才一个星期。&/p&&p&空军闯的祸还得空军自己收拾。战略空军所属的第 2700 拆弹大队被紧急空运到华沙湾。从2月6日起,他们在 100 名潜水员和数十条船的配合下展开了打捞作业。不知道泰比的确切位置,打捞起来不就是大海捞针吗?他们用的方法说出来您都不信——拉大网,敢情跟渔民捕鱼差不多。后来也试过声纳之类的,根本没用。&/p&&p&有人说测放射线不就得了。
说的容易。&/p&&p&泰比里头装的核燃料是铀。铀这东西在达到临界质量时,会放出高能嘎玛射线,高能嘎玛射线穿透力极强,射程远,用盖革计数管老远就能测出来。而在低于临界质量时,铀只能放射出低能阿尔法射线。低能阿尔法射线连一张纸都不能穿透,用盖革计数管根本测不到。泰比的核燃料现在就处于非临界状态。您说您能测出什么?&/p&&p&泰比入水后的状态有以下几种可能:&/p&&p&1、炸药自身引爆。泰比弹内部有180公斤高爆炸药。要是入水时被引爆,会产生破片和放射性泄露。这种可能性立刻就被排除了。&/p&&p&2、另一种可能是泰比弹入水时外壳破损,造成放射性泄露。这种可能性也非常小。&/p&&p&3、最有可能的是泰比弹入水后壳体依然完整。由於它的重量太大,这东西一头扎进了淤泥层里。&/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42528ecd14d74d6ab68a3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42528ecd14d74d6ab68a3_r.jpg&&&/figure&&p&(来源:美国战略空军 2001 年 4 月关于泰比弹的报告)&/p&&p&从这张图可以看出,华沙湾的海水并不深,对泰比弹的缓冲作用有限。长度为 3.5 米的泰比弹可以轻易地扎进淤泥层,甚至更深的黏土层。这就使它有可能被完全埋住,造成在海床表面拉大网一无所获。&/p&&br&&p&战略空军丢了氢弹找不着,丢尽了老脸。见天儿这么瞎折腾,人也累得实在钉不住了,就琢磨着想歇工。也赶上寸劲儿,就在这当口上,3 月 11 日,Hunter 空军基地又发了第二个“断箭”警报,原来又有一架 B-47 把&b&原子弹&/b&给扔了。这回扔在邻居家门口——南卡州。这原子弹不但响了,还伤了不少人&b&(详见故事三)&/b&。于是,第 2700 拆弹大队找了个好借口转进南卡,离开了华沙湾。90 天后,海军潜水部队也不愿意再继续给空军擦屁股,撤了。华沙湾终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p&&p&战略空军后来出了份正式报告,简要总结如下:&/p&&p&1、咱自个儿找不着,别人休想。&/p&&p&2、查不出放射泄露,没事儿。对生态影响为零。&/p&&p&3、泰比永远不会爆,因为它出事儿那天根本没装引信机构。&/p&&p&4、唯一负面影响是有人老把心提到嗓子眼儿,夜里睡觉不踏实。&/p&&p&结论:既然没事儿,就别再去惹它,就让泰比弹跟水底下永垂不朽去吧。换句话说,这氢弹丢了就丢了,咱不找了。&/p&&p&虽然空军坚持称炸弹中用来引发核反应的引信装置在随飞机航行之前已经被移除,但根据国防部助理秘书W.J. 霍华德在国会听证会上所说,这枚马克15 型氢 弹是一枚“装备完整的核弹,装有引信装置”。&br&&/p&&br&&p&1996 年第二十六届奥运会在美国乔治亚州的亚特兰大隆重召开。在选帆船比赛的赛场时,组委会的老大们围一堆儿研究了一气 AAA 地图,发现离亚特兰大最近的海域位于东南方,於是拿手指头一点,就那儿了。啥地儿呢?华沙湾。&/p&&p&就这么着,沉蛋侧伴千帆过,全世界的帆船运动员在氢弹边上一一驶过,他们创造了一项新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跟核武器一块儿举行的奥运会项目。这届奥运会史称“炸弹奥运会”看来不是没有道理的。&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73ddb2a3ac21dea260d5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73ddb2a3ac21dea260d5_r.jpg&&&/figure&媒体报道2004年美国在出事海域检测到放射线,并派专家组前去调查,后来美国海军方面认为,这枚氢弹早已埋在泥土里有10到15英尺之深,过了这么多年,炸弹状态不明,假如现在发掘的话,绝对会带来危险。2015年2月还有一家类似于洋葱新闻的美国讽刺网站报道了泰比弹被一加拿大潜水员发现“打捞”上来的“新闻”&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orldnewsdailyreport.com/georgia-amateur-divers-find-long-lost-nuclear-warhea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orgia: Amateur Divers Find Long-Lost Nuclear Warhead
World News Daily Report&/a&&br&&b&&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c1bfaf45b496fbad1f39a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1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c1bfaf45b496fbad1f39a_r.jpg&&&/figure&帕 利 马 雷 斯 氢 弹 事 故&/b&&p&1966 年1月15日上午10时22分,两架美国战略空军司令部的飞机———一架B—52轰炸机和一架KC—135空中加油机,在西班牙沿海的比利亚里科斯村和帕利马雷斯村的上空进行空中加油训练,在两机联接时,突然在31000英尺的高空相撞,“B-52”上八个喷气发动机中一个爆炸起火。&/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f8b2c9257c4eeec5ced170_b.jpg& data-rawwidth=&690& data-rawheight=&47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9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f8b2c9257c4eeec5ced170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b1c4b0fc511fab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85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b1c4b0fc511fab_r.jpg&&&/figure&&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2c52b25bba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2c52b25bbad_r.jpg&&&/figure&&p&轰炸机离帕洛玛雷斯1.6公里时,飞行员看到失火事故已经无法排除,迅速采取应急措施——掷下机上的4枚上了保险的MK-28型氢弹。就在之后仅几秒钟,油箱爆炸,驾驶舱着火。要不是飞行员果断地掷下氢弹,那么后果将不堪设想。四枚氢弹威力比轰炸广岛的原子弹大1250倍,当量约2500万吨TNT。一枚爆炸,一瞬间就会使离爆炸中心15公里范围内的生命全部毁灭。飞行员带着降落伞强行跳出着火的座舱。加油机摇摇摆摆地向前飞行一会儿,也开始解体,一共200多吨燃烧着的飞机残片,落向地面上惊慌失措的目击者们,零乱地散布在帕利马雷斯周围3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2f5edfc554fe55b9cb48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2f5edfc554fe55b9cb48_r.jpg&&&/figure&&p&&b&五颜六色的降落伞在空中绽开,有些伞下面系着人,另一些却吊着些古怪的东西。村民们全力以赴地抢救空降着陆后的美国飞行员。而在帕利马雷斯村东,距村民爱德华多o纳瓦罗o波帝略的房子大约75码的地方,一件沉重的东西撞在番茄梯田的石头护墙上。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爆炸,他和另外几个人向梯田跑去,看见这个东西正在燃烧,就用脚踹它,往上面撒土,最后火熄灭了。爱德华多当然不知道,他和朋友们用脚踹的东西竟是一颗氢弹!&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c761a11ebe082d4fc38d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c761a11ebe082d4fc38d_r.jpg&&&/figure&&/b&&/p&&p&距比利亚里科斯5.5公里的海面上,拖网渔船多丽号也救起了几个飞行员。渔民奥尔兹驾驶的西莫号渔船也在多丽号后面 两英里的地方作业,他看到附近有一顶降落伞正在飞快下降,便迅速赶去,准备营救。但当他赶到时,却看到伞下面挂的东西似乎不是一个人,而是某种闪着银光的硬质圆柱体。奥尔兹看着它溅落水面,进行了粗略的估算之后,他暗暗记下了溅点的方位。&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0a1efb20a925b20ca3ce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0a1efb20a925b20ca3ce_r.jpg&&&/figure&&/p&&p&美国战略空军司令爱森哈特下令:无论如何也要尽快收回B—52轰炸机上所载的4颗氢弹!威尔逊奉命立即向灾难控制部队下达了紧急行动命令。这支由军官和一些受过特殊训练的操作、维修、通信、易爆军械处理等方面的专家和医护人员组成的精干部队,迅速赶到了出事地点。&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b8f264ce139acbb05cda6f31d10adb50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9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b8f264ce139acbb05cda6f31d10adb50_r.jpg&&&/figure&&/p&&p&陆上和空中的搜索在紧张而艰难地进行着。一名国民警备队队员报告说,他在海边附近,距离一条干河床约500码的地方,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是氢弹的东西。灾难控制部队的军械专家立即赶赴现场,证实了那确是一颗氢弹,而且还是完好无损的。&br&&/p&&p&几个小时以后,一架直升机在一个公墓后面的一片田地里找到了第二颗氢弹,接着搜索人员又找到了第三颗,也就是帕利马雷斯村东西红柿梯田上撞坏的那颗。但这两枚氢弹的降落伞未打开,高爆炸药在弹体撞击地面时已经爆炸,弹体像破碎的南瓜一样裂开了,核弹钚芯崩出了弹体。所幸的是,核反应并没有发生。尽管如此,清除污染的工作还是在紧张进行。专家们穿着工作服, 戴上面罩,在每个弹坑的周围画了圈,并进行放射性测验。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被放射性钚污染的地区,所有认为需要进行清理的地方都进行了彻底的清洗。&/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d0fe7122bfe6dc8f39a0a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25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d0fe7122bfe6dc8f39a0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b010bb81e5cfdf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5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b010bb81e5cfdf_r.jpg&&&/figure&&p&三英寸厚的表层土被刮下装进4810个密封桶内,被运往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爱肯附近的核废物处理场。为防止大风把放射性尘埃带到远处,16辆洒水车每天喷洒125000加仑清水。地里的庄稼要回 收,物主将得到赔偿。&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fcba0ec2ebdcde3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fcba0ec2ebdcde3_r.jpg&&&/figure&&/p&&p&但第四颗核弹仍没找到,人们根据已经找到的三颗氢弹的位置,推算出第四颗氢弹的弹道和空中轨迹。随着根据计算进行的搜索不断深入,人们相信,奥尔兹确实曾看到氢弹落入海中。&/p&&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50/af85f45193b_b.jpg& data-rawwidth=&464& data-rawheight=&33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4&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50/af85f45193b_r.jpg&&&/figure&据统计,美军约3000多人竭尽全力干了将近3个月,花费了近2000万英镑,使用了18艘舰船和各种最精密、最古怪的装备,最终在4月7日8时45分,也就是事故发生后的第79天22小时23分钟之后,取得了前所未有技术上的成功,第四颗氢弹从近800米深的海底被拉上船,回到了美国人手中。&/p&&p&&b&有趣的是事件发生的半个月前,也就是1965年12月底,肖恩康纳利主演的007之霹雳弹上映,故事情节就有寻找在海上失踪的核弹。2000年上映的美国电影《怒海潜将》就有真实的讲述这个事件。&/b&&/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e00c7fbc48dd808cfcc9b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e00c7fbc48dd808cfcc9b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e5dbfd1f467c2c2c2db41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e5dbfd1f467c2c2c2db41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ca54a3a445d4fd89b70f29ba_b.jpg& data-rawwidth=&800& data-rawheight=&61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ca54a3a445d4fd89b70f29ba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1a1f1d0a2a518417eecb8_b.jpg& data-rawwidth=&638& data-rawheight=&60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3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1a1f1d0a2a518417eecb8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a17ec9fccfeee1f_b.jp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90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a17ec9fccfeee1f_r.jpg&&&/figure&&b&&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a7e96ff8c578f32add762d0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1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a7e96ff8c578f32add762d0_r.jpg&&&/figure&美空军两度在本土误投原子弹
&/b&&b&曾炸坏小孩的游戏屋
万幸“核芯”均未爆炸&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3eb5b63ecf9a1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8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3eb5b63ecf9a1_r.jpg&&&/figure&&/b&&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dd20e1d7242cb_b.jpg& data-rawwidth=&532& data-rawheight=&7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2&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dd20e1d7242cb_r.jpg&&&/figure&&br&&p&&b&
其中一起事故&/b&发生在日。当时美国空军一架B-47E轰炸机从乔治亚州的萨瓦那市起飞,准备飞往英国一空军基地进行例行训练。当时机上载有一枚相当于3万吨TNT当量的“马克6型”裂变式原子弹。&/p&&p&
飞行过程中,由于核武器的防松栓出现了问题,机长布鲁斯·库尔卡决定进入炸弹舱检查。不过库尔卡并不知道防松栓的具体位置,他寻找了12分钟后,意识到防松栓应该在炸弹舱的正上方,于是便想往上跳,查看这个防松栓的具体位置,但不幸的是,在试图往上跳的过程中他不小心碰触到了紧急投弹装置。&/p&&p&随即,这枚重达3吨的核弹砸开飞机舱门落往地面,机长库尔卡则因幸运地抓住机舱内设施而逃过一劫。没多久,轰炸机上的机组人员就感受到了核弹砸中地面后的爆炸冲击波。&/p&&p&
核弹最后落在南卡罗来纳州居民沃特·格雷格家旁边,完全损毁了他的菜园以及两个小女儿的游戏屋,格雷格家有6名成员受伤。菜地被炸出了一个约21米宽和11米深的大弹坑。&/p&&p&
空投核弹的爆炸原理通常是弹头碰触硬物引爆常规炸药,然后常规炸药爆炸后引爆“核芯”核物质,使核物质原子产生分裂,释放出巨大能量。幸运的是,当这枚核弹因为机长操作失误被误投向美国本土时,核弹内部的“核芯”装置正好被另外存放在了机舱的另一处地方,所以这枚核弹内部当时只装着常规炸药,核弹坠地后并没有引发惊天动地的核爆炸。&/p&&p&
格雷格后来向军方提起诉讼,并获得5.4万美元赔偿。“并没多少人可以说他们曾经被核弹砸过。”在事件中失去了房子的Walter Gregg这样告诉当地报纸,“世界上没人希望这样。”&/p&&br&&p&&b&
另外一起误投事件&/b&发生于日,当时美国空军一架B-52G轰炸机飞行在北卡罗来纳州的戈尔兹伯勒上空,飞机在接受空中加油时发生燃料泄漏事故,导致飞机坠毁,机上5名机组成员全部幸免于难。&/p&&p&
但让美国空军担心的是机上装载的两枚广岛原子弹260倍威力的核弹。其中一枚在降落伞的帮助下,缓慢落地,但另外一枚却以每小时700英里(约1120公里)的速度撞进一个农场,巨大的冲击力让这枚核弹分裂为多个残骸。与1958年那次事故不一样的是,这个事故本会造成可怕的后果。美核弹专家承认,这枚核弹没爆炸,实属罕见。&/p&&p&
然而,美国专家杰克·里威尔博士相信,这枚坠地解体的核弹当时距致命的核爆炸仅有“咫尺之遥”,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罗伯特·麦克纳马拉也承认,当军方搜索小组最后找到这枚核弹时,发现它的“七步引爆机制”已经完成了6步,就剩“最后一步”还没完成,如果这最后一个引爆机制被触发,美国东北包括华盛顿和纽约等重要城市将彻底陷入“核辐射”中。。&/p&&p&
美军后来在事发农场地区寻找残骸时,始终没有发现携带铀的核弹部件“铀芯”,据信该部件撞进地表深处。后来,或许是因事件过于敏感,美国空军买下了这片土地。&/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9f5c81e34a4bfece6b30e254_b.jp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9f5c81e34a4bfece6b30e254_r.jpg&&&/figure&&p&由上图可以看到美国佬的箭断的全世界都是 。这还不算北极熊冷战后流出去的干货,美国佬的是丢的,毛熊可是直接卖整个的。说不定哪一天我们就能在中国搂着妞看美国佬被人种蘑菇。&/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4b868dad58dc5d2b462a3bf_b.jpg& data-rawwidth=&795& data-rawheight=&3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95&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4b868dad58dc5d2b462a3bf_r.jpg&&&/figure&--------------------------------------------------------------------------------------------------------------------------------------------&/p&&p&--------------------------------------------------------------------------------------------------------------------------------&/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50/3743e4cac65e_b.jpg& data-rawwidth=&608& data-rawheight=&10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8&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50/3743e4cac65e_r.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623adc41b04c0b596995b_b.jpg& data-rawwidth=&1519& data-rawheight=&71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1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0/623adc41b04c0b596995b_r.jpg&&&/figure&&p&1958年2月,英国纽伯里“格林汉姆·科曼空军基地”,一架美国空军B-47重型轰炸机在起飞不久因发动机突然发生故障,不得不把两个各装着1700加仑(7728L)高爆航空燃油的备用油箱从8000英尺高空紧急抛下。然而,两个油箱没有抛出安全区,却在另一架携带原子弹的B-47后面爆炸!冲天的大火整整燃烧了16个小时,引爆了其中一枚原子弹的高爆炸药,炸毁了紧挨着停放的另两架同样携带有原子弹的轰炸机,两名飞行员死于非命,重伤8人。最可怕的是,三架重型轰炸机上携带的近十枚原子弹差一点被引爆(专家估计,如果这些原子弹全部被引爆的话,那么英伦三岛将不复存在)。&/p&&p&虽说这些原子弹最终万幸地没有发生爆炸,但原子弹被破坏时抛出的放射性物质,包括浓缩铀却被炸得满基地都是,清理人员后来在基地外还找到了整整20克的浓缩铀!在最危险的关头,附近的一个机库也遭严重损坏,救援人员不得不把机库里的其它轰炸机全部移走,以防大火产生的炙热引爆这些飞机。这场大火最后还是自己熄灭的,空气中怪异的气味好几天不散,该基地顺风方向的一个英国城镇后来癌症的发生率突然暴升。美国空军从来不承认这起特大核武器事故。&/p&&p&实际上,早在这起事故发生两年之前,也就是1956年,美国空军和英国国防部就曾达成一份绝密备忘录:一旦驻英国的战略轰炸机发生事故,坚决否认事故中涉及核武器!直到2000年,英国政府在谈到这起事故的时候仍只是说:一架执行演习任务的美国B-47轰炸机在滑行的时候撞到另一架停着的B-47轰炸机上,造成了重大事故。至于大火和核武器只字未提。&/p&&p&日,英伦三岛再经核恐怖。驻英国的美国空军“快速反应部队”一架F-100战斗机在试启动发动机的时候突然起火,当时这架战斗机上携有用以对付前苏联的一枚热核武器。在最可怕的时候,大火团团包围了机身中部装载有原子弹的弹舱,在大火被扑灭前,原子弹舱被烧得变了形!美国空军在一份绝密的事故报告中声称:“一旦这枚原子弹发生意外爆炸的话,那么英国将面临着一场日本广岛式的核灾难!”&/p&&br&&p&1961年10月中旬到1962年8月之间,意大利至少四次经历美国核武器的死亡威胁,携有140万吨当量热核弹头的“朱庇特”导弹在意大利美国基地内遭雷电闪击。在每次事故中,热核导弹的电池均被启动,在其中两次更严重的事故中,辐射气体渗入核弹头的部件,实际上部分启动了核弹的爆炸程序!直到第四次事故发生后,美国军队才开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所有导弹基地架设避雷针,但美国国防部直到今天仍把四次事故的资料列为最高机密。&/p&&br&&p&日,一架携带核武器的美国陆军&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data.tiexue.net/view/92&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H-47&/a&直升机在德国基地起飞,因1号引擎突然着火坠毁,飞机最后坠入离起飞现场200至300米远的树林里,核武器没有受到严重损坏,但美国政府仍对此事件守口如瓶。&/p&&p&上面的发生在欧洲的美军核武器特大事故只是美军核武器重大事故中“冰山一角”而已,多数的美军核事故都被美国政府和军方有意隐瞒了。&br&&/p&&br&&p&&b&“最高国家机密”成了掩盖重大核武器事故的挡箭牌&/b&&br&&/p&&br&&p&美国和国防部之所以能把如此之多的重大特大核武器事故捂得个滴水不漏,就是因为他们屡屡拿出所谓“最高国家机密”的挡箭牌。&br&&/p&&p&美国自称是世界上最公开的政府,其基本保证是美国宪法,而且随着媒体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获得美国有关信息也越来越容易。然而,美国也是世界上最诡秘的政府,由于其庞大的军费开支和情报机构,美国政府产生的新机密和秘密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要多,光是1999年就新产生8038592个“国家机密”,而“最高国家机密”也有3846个,相关的保密费用高达50亿美元。&/p&&p&美国政府现在所用的“最高国家机密”体系仍基于冷战初期杜鲁门总统颁布的第一份《非军事机密保密行政令》的内容,而有关核武器情况的保密则仍是1954年制定的《原子能法案》(处理李文和一案也屡屡运用这两件法宝)。实际上,这些“最高国家机密”并非都是真正的美国国家机密,它们应该被分为三类:&br&&/p&&p&真正的最高国家机密:如果这类情报被公开的话就会真的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并且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这类机密具体包括:先进军事技术及设计方案、必须利于外交和军事行动的情报、公开后严重损害美国公民利益的情报等。&/p&&p&政治最高国家机密:出于政治需要故意使用保密手段,比如说以“最高国家机密”为借口防止情况外汇后会对美国政客或者政府造成无法挽回的尴尬事或者丑闻。比如说美国曾把进行过人体辐射实验列为“最高国家机密”,以免曝光后引起公愤和影响美国政客的形象。再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写信批评美国的导弹防御技术,也一度被列为“最高国家机密”,以防总统克林顿丢脸。&br&&/p&&p&机构的最高国家机密:这是美国政府各机构为了掩盖其过失或者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一旦这些事情曝光后又会影响美国这些机构的形象,所以干脆把它们一律打上“最高国家机密”的字样,核武器事故就属此类&br&&/p&&p&正是鉴于这种情况,美国公民和社会团体现在已经开始强烈呼吁改革这种体制,以减少政府或者官僚们以此为挡箭牌向公众隐瞒真相。&/p&&p&1966年,约翰逊总统签署了《情报自由法》,确立联邦政府的记录和档案原则上向所有人开放。由于反响良好,社会各界对档案利用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继《情报自由法》生效以后,美国政府进一步扩大档案的开放。&/p&&p&1972年,尼克松总统发布l1652号总统行政命令,将政府机构形成的机密公务档案文件的封闭期从50年降到30年,并赋予联邦档案部门领导开放白宫和保存在总统图书馆的前总统材料的权力。&/p&&p&1978年,卡特总统又发布12065号总统行政命令,对机密公务档案文件的解密步骤作了进一步规定,要求政府各机构对形成期满20年的机密文件进行解密检查,尽可能地向公众开放,如果期满20年仍不能开放,到30年期满时就自动解密,必须开放。美国国会同意对解密计划增加预算并增加解密工作人员,结果对20年以上的160万页文件作了解密处理。&/p&&p&1995年,克林顿总统签署12958号总统行政命令,对外交档案解密作了进一步规定,“史学家办公室”也是依据此命令成立。在美国联邦政府中,机密档案分为两类:一类是所谓行政安全机密,另一类是国家安全机密。基本密级分为:最高机密、机密和秘密三级。属于最高机密的文件保密期在6年以上,属于机密和秘密的文件保密期均在6年以下。&/p&&p&保密期在6年以上的文件,除外交文件以外,在第一次设密的保密期到期后(最长保密期20年),必须进行解密检查。否则,期满即自动解密,第二次设密期限不得超过10年。外交文件可以一次设密30年。过了30年档案解密期限而未解密的,要做出说明。&/p&&p&引用来源及出处&/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baike.baidu.com/link%3Furl%3D2V0ZowxGrwkDleQGqdSJH80uJWlnnUdj_lKPif3VAkYeIznmCsJlJDhHIwxuowET1Wj4vGSKiOTenxBQCVPoT_&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paper.dahe.cn/dhb/html//content_702463.htm%3Fdiv%3D1&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空军两度在本土误投原子弹&/a&&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afwing.com/encyclopaedia/broken-arro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断箭——这种东西丢了也可以不找吗?&/a&&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news.sina.com.cn/w//s.s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科学家小组锁定一枚1958年丢失的氢弹的下落&/a&&br&&/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military.china.com/zh_cn/history4/62/85254.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美国闯的大祸:50枚核弹头沉入大洋深处--军事频道&/a&&/p&&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infzm.com/content/92856&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南方周末 - 【天下远见】美国档案:95%的国家秘密只能藏30年&/a&&/p&
满世界的“断箭” ---------美帝冷战时期核弹事故解密档案
多图预警!!!!!! 几个小故事:脚踹燃烧的氢弹、失踪氢弹海面上举办的奥运会项目、美国佬两次差点在本土自种“蘑菇”、美军轰炸机爆炸英国差点被近10枚核弹轰回农耕时代。 当年俄罗斯的“库尔…
美苏的几千枚核弹也不是一夜之间造出来的,中间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博弈的过程。其中涉及到军事科技的进步、美苏之间的对抗、还有人性所面临的终极考验。&br&&br&我们从第一颗核弹讲起。&br&&br&日,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引爆。当时的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德国跟斯大林参加波茨坦会议,得知原子弹爆炸的消息后,他告诉斯大林美国掌握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型武器”。斯大林对于这句话并没有特别多的表示,只是简单地做了回复。杜鲁门觉得有点扫兴,觉得傻乎乎的斯大林根本没听说过原子弹,根本无法理解这种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br&&br&下面是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一幅小熊维尼式的憨厚样:&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50/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39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50/9f7a26f498c44a5ca5fc679859daaf2e_r.jpg&&&/figure&&br&&br&但波茨坦会议上的斯大林只是在故意装傻而已。斯大林不但知道原子弹,甚至比杜鲁门更早知道美国的原子弹机密——曼哈顿工程。(这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br&&br&由于曼哈顿工程在美国被列为顶级机密,杜鲁门作为副总统时竟然也完全不知情。一直到日,在原总统罗斯福去世、杜鲁门成为新的美国总统十三天后,才有人向他报告了曼哈顿工程的详情。而斯大林通过苏联的间谍活动,从1942年就开始在获取美国人关于制造原子弹的相关资料。据说曼哈顿工程遭到苏联间谍渗透的原因是它的保密级别太高——高到FBI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工程,自然就没办法防范苏联间谍。&br&&br&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了一颗原子弹。美国人虽然已经试爆过一颗原子弹,但还是被它实战中展现出来的威力吓了一跳。美国人意识到虽然自己是第一个造出原子弹的国家,但也不可能永远保持核垄断。于是,美国代表心急火燎地在联合国提出建议,要求所有国家的核武器研制以及核材料的生产都要接受联合国的监管,以防止核武器扩散(大哥,现在全世界就你有啊)。苏联代表当然不买账,表示美国先把自己的核武器销毁掉,我们再来谈这事。大家整天口水仗打来打去,后来苏联代表干脆连会都不来开了,让美国跟自己的小兄弟们在会上尽情意淫。&br&&br&联合国里的口水仗一打就是好几年,一直打到日苏联引爆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br&&br&就这样,美国的核垄断仅仅维持了短短的四年。美苏之间长达40年的核对抗正式拉开了帷幕。&br&&br&在这四年里,美国根本没有什么像样的核战略,也没想明白原子弹应该什么情况下用、怎么用。在苏联引爆自己的第一颗原子弹之前,美国人的态度差不多就是没事就先造着,造出多少来算多少。到1949年底,美国大约拥有235颗核弹。&br&&br&苏联第一颗核弹的爆炸声惊醒了处在深度自我陶醉中的美国人。出于对苏联的极度不信任,美国开始加速核武器的制造。&br&&br&到了1950年,苏联拥有5颗核弹,美国有369颗。&br&&br&到了1953年,苏联拥有120颗核弹,美国有1436颗。&br&&br&在这个时候,美苏双方的核打击能力都还没有到按一个按钮就毁灭世界的程度,因此美国还能愉快地跟盟友讨论下什么情况下应该用一下核武器。比如1952年美国就在西欧部署了核武器,声称苏联一打过来就要用核武器自卫。在1950年-1953年的朝鲜战争中,美国政府也曾经认真地考虑过要不要使用核武器。这个时候美苏由于地理位置遥远,双方都缺乏有效的远距离打击手段,因此顶多也就是相互进行一下核威慑,全面核战争是打不起来的。&br&&br&不过,在几年后苏联人取得了一项重大技术突破,直接导致了美苏间的核对抗的进一步升级。&br&&br&日,苏联发射了第一枚洲际弹道导弹(ICBM),击中了6000公里以外的目标。洲际导弹一出,国土广袤、战略纵深这些概念统统都成了浮云。就算你国土再广袤、战略再纵深,对于导弹来说不过是多飞几分钟的事。美国由于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向来不用担心本土的防守。但在苏联部署洲际导弹之后,美国本土也完全暴露在了苏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10可以隔成四个房间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