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布坎南巴恩斯的观点对行政学的影响是什么

西方行政学说之十六: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一、布坎南生平与著述
当代美国著名经济学家,1986年诺贝尔经经济学奖获得者,大学教授;
主要贡献在于对政治决策与公共经济理论的贡献;
代表性著作:
《财政理论与政治经济学》,1960;
〈对赞同的计算〉(又译为〈同意的计算〉),1962,与塔洛克合
〈成本与选择〉,1969;
〈公共选择论:经济学的政治运用〉,1972,与R·托里森合著;
〈自由的限度:在无政府主义状态和极权主义国家之间〉,1975;
〈民主过程中的公共财政〉,1976;
〈民主政治的赤字财政:凯恩斯爵士的政治遗产〉,1977;
〈政治活动的经济学〉,1978;
〈俱乐经济理论〉,论文,1965;
〈自由、市场与国家〉,1986;
二、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一)公共选择理论界定
1、广义的解释:
(1)、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公共选择可以界定为“
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 (丹尼斯· 穆勒)。
(2)公共选择的主题:是政治科学的主题:
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学等
(3)公共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
把政治过程看成交易过程。
布坎南:“
公共选择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是在把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的过程中产生的” 。
被认为是最名符其实的“ 政治经济学”
2、狭义的解释:
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流派,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分析政治家、官僚和投票人的行为。
其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由于公共选择学派将各级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公共选择理论也被称为“ 官僚经济学” 。
(二)公共选择方法论(研究政治的经济学方法)
1、方法上的个人主义
A、以个人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不把“社会”、“国家”、“企业”、“政党”、“法院”等等当作集合性的整体来加以研究,而是力图打开这些“黑箱”,直接分析其中的个人行为。
B、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
&个人选择行为的依据或标准:要求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公共选择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一个政府机构的代理人在某一事项上增加(或减少)投入所带来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与同样投入在其他事项上所可能带来的净收益(净损失)相比,是多还是少。
C、与经济学上个人主义方法的区别:
&个人在选择或决策时不是孤立的,会受制度环境的影响;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并不限定个人选择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既可以是利已主义的,也可以是利他主义的;
&个人选择方案与选择的结果是有区别的,个人只能作出方案选择,但不能选择总体结果,总体结果是个人选择不经意的结果。
2、经济理性人原则与利已主义本性
A、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理性人假定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性人假定:“人是一个自私的、理性的功利最大化者”。
&公共选择理论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性人假定扩展到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从而填平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与政治、法律理论之间的鸿沟。
&“个人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者”。无论这个人是政府官员、法官,还是生产厂商或消费者。
&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满足的利已主义是个人行为的首要因素:
B、理性受限
&理性个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有限理性),个人受其理性与正交易费用的限制,其行为与最大化目标并不总是保持一致;
&政治活动较之经济活动更具不确定性,有时难以做到行为理性;
&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对活动结果承担的责任相对要轻,这导致共个人往往不太进行理性的比较计算;
C、“新经济人”观:经济理性人假设并不总意味着人是利已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政治活动中人们所追求的最大效用,可以是商品、收入、财富、社会地位、权利等利已主义因素,也可以是慈善、友谊、和平、社会进步等精神因素和利他主义因素。
即:理性假设只是说利已主义因素或个人物质利益是值得追求的,但并不完全否定利他主义的存在。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两个因素都有可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中的“ 经济人”
是“ 新经济人” ,并非美国学者凡布伦所指责的那种追求个人最大经济利益的“ 洁白无暇的经济人”
3、政治的交换过程性质:交易经济学方法
(1)、政治是一种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交易而达到协议的过程:
A、市场制度中的两人交易为简单交易,两人以上的交易为复杂交易:
一旦市场交易中出现第三方或交易使第三方受益或受损,交易各方要么难以达成一致同意,要么带来较高交易成本,因此人们通过市场进行的活动就只能满足其一部分的目标,而另一部分目的必须通过政治活动而达成;
B、政治的功能就在于建立起人们都能遵守的规则以协调冲突。
民主政治活动中的个人活动也具有交换的性质,人们在自愿交换的基础上,在政治活动中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
C、政治交易过程也存在着权力与强制,但它们以自愿交换为前提,是人们在立宪阶段一致同意赋予政治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自愿交换。
(2)政治交易过程:
&公民投票者:需要:政治家与官僚的服务;给出:选票;
&政治家:需要:权力、地位、薪俸;提供:政策制定、监督;
&官僚:需要:权力、地位、授权、薪俸;提供:公共服务;
(三)、将公共选择方法应用于政治过程的分析
1、公共选择学派的投票理论
2、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理论——政府失败说
(1)官僚是经济人,与民众间是交易关系
&官僚是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其目标不是公共利益或机构效率,而是个人效用。
作为政治家或官员的个体,他们在政治市场上追求着自己的最大效用:权力、地位、待遇、名誉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
&官僚与民众之间实质上交易关系:
民众以纳税的方式赋予官僚尊严和体面的生活;
官僚利用自身的资源为民众公共利益服务;
官僚是民众雇佣来为民众服务的。
(2)政府会失败:
A、“政府的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B、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政策与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
政府政策低效率:即所招待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并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3)政府失败—政府政策低效率的原因
A、主观原因:
&政策部门的政治家们有意无意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有偏差;
&由于自利动机的存在,政治家们也不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时共同利益而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
B、外部原因:
&缺乏一种“确保任何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牟取私利”的约束机制来制约政府行为方式。
(4)政府失败—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
A、缺乏竞争机制;
B、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C、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D、监督信息不完备;
E、政府的寻租行为;
(5)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寻找对策,重建基本的宪法规则,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
A、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B、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C、改革税赋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三、简评:
1、巨大的贡献性与意义:一场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革命:
&将传统经济学的微观理论扩展和应用到对政治制度、行政和利益组织的研究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关于“政治系统中不同成员实际上如何运作的内部逻辑一致的实证性理论”;
&改变了经济学家们关对经济政策诸要件的认识,使许多政治现象很容易得到解释;
&为揭示“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2、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与喻意
“经济人”倾向,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来取代对“好人”政治的期求;
&引入竞争机制;
&政府行为法制化;
&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2),承认“经济人”倾向,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与引导;
(3)承认政府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有限,谨慎界定我国政府的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范围以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
&四大领域容易发生寻租行为(政府定价,政府特许权,关税与进口配额,政府采购)
转自谦牧居士博客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2018年西方行政学说本科期末复习考试完整版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8年西方行政学说本科期末复习考试完整版
&&2018年西方行政学说本科期末复习考试完整版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4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下载费用:40 皮币 &
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课件(1.29M)适用专业:财政学.ppt ,,Public Finance,主讲王国清 教授,,,,,,西南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财政学,SWUFE,财政学,目 录,导论第一章 国家、经济与财政第二章 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理论依据第四章 财政支出构成第五章 购买支出(上)第六章 购买支出(下)第七章 转移支出第八章 公共支出效果评价第九章 财政收入概述,第 十 章 税收第十一章 国有经济及国有资源收入第十二章 政府收费收入第十三章 公债第十四章 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第十五章 财政体制第十六章 财政宏观调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第十七章 财政宏观调控的运行,,导 论,,本章主要讲授内容,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本章小结,,第一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一、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第一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二、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范围有别,理论界关于财政学研究对象的5种不同论点: 财政政策和制度是否属财政学的研究对象财政学的研究范围与对象范围的关系 研究范围比对象范围要宽泛得多,除包含对象范围外,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史、财务、金融、投资、会计等学科,也是财政学必然涉及的从属性领域。,第一节财政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三、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根本:唯物辩证法具体:规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历史的方法统计的方法……,,,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学派和庸俗学派的观点 德国官房学派(Kamera) 重农学派——地租税 亚当·斯密——《国富论》——首创财政学 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 阿·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学派和庸俗学派的观点 埃奇沃思——租税学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人类形成社会团体之后,就必须管理由自己的财富产生的共同利益。社会形成的初期,就有一部分公共财产必须用于满足公共的需要。如何征收和管理这种不属于个人而属于公共所有的国民收入,就成为政治家的一门重要的科学知识,我们把这部分知识叫做财政。,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古典学派和庸俗学派的观点 阿·瓦格纳——财政学专著:以国家为主体的公共经济的科学。 巴斯塔布尔——《财政学》 多尔顿——《财政学》,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现代西方学者的观点 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问题 个人主义国家财政学说 全体主义国家财政学说 凯恩斯主义关于财政学的主题 “财政学原理、制度和政策”,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一、西方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新近的经典定义 岸田俊辅《图说日本财政》的财政定义 R·马斯格雷夫《财政学理论与实践》的财政定义,第二节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二、中国财政学的形成与发展,1949年以前→秉承英美财政学体系→何廉、李锐《财政学》 新中国初期→前苏联“货币关系体系”财政学 五十年代后期→“国家分配论”财政学→多种流派的财政学 1994年以后→市场经济“财政学”→“公共财政学”,,,本 章 小 结,1、财政学的研究对象,是国家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人分配与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中存在的分配关系及其发展规律。2、财政学的研究范围比对象范围宽,除包含对象范围外,财政政策、财政制度、财政史、财务、金融、投资、会计等学科,也是财政学所必然涉及的从属性领域。3、财政学的研究的根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具体的方法,主要是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及其统一。4、亚当·斯密首创了财政学,但财政学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现代财政学已不限于财政收支管理,更不局限于货币资金管理,而要结合到资源的配置、收入的分配、经济的稳定,从政府与市场的相互作用,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进行研究,甚至于有人用“公共经济学”、“政府经济学”、“财政经济学”、“公共财政学”代替“《财政学》”。,关 键 词,财政分配关系 财政政策 财政制度 实证分析法 规范分析法,复 习 思 考 题,1、财政学的对象范围和研究范围的联系与区别。2、财政政策与财政制度是否属于财政学的研究对象?3、财政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4、现代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主差异表现在何处?,参 考 文 献,《财政学》导论,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英)亚当·斯密,商务印书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英)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商务印书馆,,,第一章 国家、经济与财政,,本章主要讲授内容,财政的特征 国家与财政 经济与财政 本章小结,,第一节 财政的特征,“财政”一词的由来,,一、财政的一般概念,国计、国用、度支 → Finance→ 财政(Public Finance),第一节 财政的特征,财政概念的一般表述 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收入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包括组织收支、调节控制、监督管理活动等。,,一、财政的一般概念,第一节 财政的特征,,一、财政的一般概念,对其他论点的简要评析 价值分配论 国家资金运动论 剩余产品分配论 社会共同(公共)需要论,第一节 财政的特征,,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一般特征 主体性 无偿性 强制性,第一节 财政的特征,,二、财政的特征,财政的社会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资本主义条件下 取之于民,用之于己,,,第二节国家与财政,经济条件→剩余产品→首要条件 政治条件→国家→必要条件,,一、财政产生的条件,第二节国家与财政,奴隶制国家财政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奴隶制国家的职能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内容奴隶制国家财政的形式,,二、国家的社会形态与财政的发展,第二节国家与财政,封建制国家财政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封建制国家的职能封建制国家财政的内容封建制国家财政的形式,,二、国家的社会形态与财政的发展,第二节国家与财政,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资本主义国家的职能基本职能→对内、对外扩展职能→“增进社会福利和调节国民经济”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内容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的形式,,二、国家的社会形态与财政的发展,,,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经济: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交换、消费对财政分配起着重要作用财政分配对生产、交换、消费也产生重要影响,,一、财政分配与经济关系的一般原理,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生产决定财政分配提供分配对象决定分配结构决定分配性质决定分配形式,,二、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分配制约生产制约生产规模和速度制约生产结构制约生产关系,,二、财政分配与生产的关系,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关系工资分配影响财政分配:增薪减收、减薪增收;增薪扩支财政分配制约工资分配:积累与消费比例→工资;税收、公债→工资,,三、财政分配与其他社会产品分配形式的关系,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关系价格分配影响财政分配:税收、财政补贴、投资支出财政分配制约价格分配:财政承受力、控制补贴或收入核减等,,三、财政分配与其他社会产品分配形式的关系,第三节经济与财政的关系,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关系信贷分配与财政分配相比的特点:自愿性、有偿性、周转性信贷分配影响财政分配:财政负担、财政平衡财政分配制约信贷分配:信贷资金的重要来源、信贷收支平衡,,三、财政分配与其他社会产品分配形式的关系,,,本 章 小 结,1.财政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政治权力及财产权力,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所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2.财政的一般特征包括国家主体性、无偿性和强制性,即是财政本质的共性特征。财政的社会特征是指不同社会制度下的财政本质特征。3.经济条件是财政产生的首要条件,政治条件是财政产生的必要条件,随国家制度的更替和生产力的发展,财政的性质、内容和形式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4.在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中,财政处于分配环节,与再生产其他环节相互影响。同时,财政分配与社会产品分配各环节也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关 键 词,财政社会总产品国民收入财政本质社会主义财政本质经济价格分配信贷分配,复 习 思 考 题,1、简述财政是如何产生的。2、如何认识社会主义财政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一社会特征?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财政分配与生产的相互关系。4、简述财政分配与工资分配的相互关系。5、简述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的相互关系。6、简述财政分配与信贷分配的相互关系。,参 考 文 献,《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二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卷),马克思《财政学》第三章,刘邦驰、汪叔九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二章市场经济与财政职能,,本章主要讲授内容,市场经济与财政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原则 市场经济财政即公共财政 市场经济下的财政职能 本章小结,,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内在联系,直接生产者→国内外市场参与者 生产领域与上层建筑→国内外市场及市场作用不到的范围,,一、拓展和规范了财政关系涉及的 经济主体与分配范围,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内在联系,生产—消费→生产—流通—消费—再生产过程 经费供给→经营管理—市场性分配和非市场性再分配,,二、改变了财政分配的运行过程,第一节 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内在联系,组织收入,,三、扩大了财政的职能,保障供给,调控社会经济,,,,,,稳定经济,收入分配,资源配置,如果仍然用原有的某些财政思想来看待市场经济中的财政关系,必然要产生严重的失误。,,,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原则,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不同情况,不同对待,,一、公平原则,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原则,促使资源合理配置,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二、效益原则,第二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原则,调节社会供需关系,促使经济稳定、均衡发展。,,三、稳定原则,,,第三节公共财政: 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发展,从中、西文关于财政这一词汇的发展与变化,是可以窥视到财政的公共性是发展的、规范的、是与金融、商业理财、公司理财相区别的。,,一、从“财政”语汇的发展看财政的公共性,第三节公共财政: 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发展,奴隶制国家: 国王私人收支和国家公共收支不能完全分清,甚或合为一体。封建制国家: 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私人收支不可分割→形式上分别管理→完全分开资本主义国家: 王室收支与国家政府收支分离。,,二、从财政收支的特点变化看财政的公共性,第三节公共财政: 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发展,政府收支管理→对经济的影响。,,三、从财政或财政学研究范围 的拓展看财政的公共性,第三节公共财政: 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发展,计划经济: 财政的公共性的范围和口径是别扭的、扭曲的;市场经济: 财政的公共性的范围和口径是法制的、规范的。,,四、从经济条件的转换看财政的公共性,第三节公共财政: 财政的公共性及其发展,财政即国家财政或政府财政。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但其公共性有一个发展过程,如果说奴隶、封建制条件下,君主(国王或皇帝)个人收支和国家公共收支不可分离,财政的公共性尚未彻底独立和成熟,而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又无序扩张,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则取得了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即市场经济财政。,,四、从经济条件的转换看财政的公共性,,,第四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职能涵义 职能目标 职能原因 职能实现(手段),,一、维护国家的职能 ——与国家政治职能相适应,第四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职能涵义 职能目标 职能原因 职能实现(手段),,二、配置资源职能 ——与国家经济职能相适应,第四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职能涵义 职能目标 职能原因 职能实现(手段),,三、分配收入的职能 ——与国家经济职能相适应,第四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职能涵义 职能目标 职能原因 职能实现(手段),,四、稳定经济的职能 ——与国家经济职能相适应,,,本 章 小 结,1.市场经济拓展和规范了财政关系涉及的经济主体与分配范围;改变了财政分配的运行过程并扩大了财政的功能。2.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益原则和稳定原则。3.财政本来就是公共的,但其公共性有一个发展过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公共性则取得了独立、成熟、规范、完全的存在形式——公共财政,亦即市场经济财政。因此,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的基本框架体系,是势所必然的。4.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具有维护国家机器的存在和发展、配置资源、调整收入及稳定经济并使之有适度增长的功能。前者归属于政治方面的职能,后三者则归属于经济方面的职能,而这和国家具有政治职能和经济职能是相一致的。,关 键 词,公平原则效益原则稳定原则公共财政,配置资源分配收入稳定经济市场缺陷,复 习 思 考 题,1、简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原则。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财政的关系何在?3、如何理解公共财政?4、市场经济制度下为什么需要政府来实现部分资源的配置?5、财政怎样对经济稳定发挥作用?6、论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职能。,参 考 文 献,《哥达纲领批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三卷),马克思,人民出版社《财政学》第一章,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二章,刘邦驰、汪叔九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公共财政》, JM布坎南著,中国财经出版社,,,第三章 财政支出的理论依据,,本章主要讲授内容,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 公共支出增长的一般趋势 影响政府公共支出的主要因素 公共支出增长的合理控制 财政支出的基本原则 本章小结,,,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基本定义: 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这些产品在每一社会成员消费时不会导致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一、什么是公共产品?,公共产品的特征: 非排他性 非竞争性萨缪尔森对公共产品消费的经典描述:X=Xi 其含义是指对任何一个消费者而言,他消费的公共产品数量(Xi)也就是该公共产品的总量(X)。,,一、什么是公共产品?,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典型的公共产品有哪些? 国防?治安?电影院?公园?有线电视转播?灯塔?(请分析),,一、什么是公共产品?,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理解效率与公平 帕累托效率与公共产品的分配 帕累托效率(Pareto Optimum)的含义: 当经济运行到高效率时,一些人改善处境必须以另一些人的处境恶化为代价。 帕累托效率与公共产品的合理供给,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二、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公平的衡量 怎样定义公平?经济公平,社会公平 吉尼系数对社会公平的描述,左图中,曲线OB与直线OB围成的阴影部分面积占△OAB面积的比例即称为吉尼系数。 该系数越接近0,社会财富的分配越趋公平,该系数越接近1,社会财富分配越不公平。,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二、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实现社会公平是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基本目标,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机制 公共产品消费中的“免费搭车”问题 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公共产品的供给和适度征税的关系,林达尔均衡模型对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理论描述(右图) 与AA和BB的交点E对应的h* 为A、B两人愿意为G* 代表的公共支出规模承担税负的均衡点,,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二、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混合产品的含义:混合产品是介于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的一个范畴 哪些产品具有混合产品的属性? 混合产品由谁提供? 较为典型的混合产品有(请分析): 义务教育、高速公路、卫生防疫、社会救济、社会治安、社区服务,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三、混合产品及其供给,,公共支出的内涵:公共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政治经济目标而安排的各种费用的总称,是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对部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公共支出的效应,第一节 公共产品与公共支出,,四、公共支出,,,第二节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瓦格纳法则:提出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指出公共支出呈现出一种不断上升的长期趋势。(德国社会政策财政论代表瓦格纳提出)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提出外在因素是影响政府公共支出增长的重要方面,这导致公共支出呈现出阶梯形上升的状态。(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怀斯曼提出) 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该理论分析了公共支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中期、成熟期的一般增长趋势,并研究了政府公共支出在不同时期的结构性变化。,,一、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理论的借鉴,第二节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国家职能的扩张和社会活动规模的扩大与复杂化 国家干预经济的需要 人口增长 社会福利的改善 物价影响 国际关系的复杂化。,,二、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第二节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为什么要控制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 政府公共开支过度与个人的预防动机 公共支出过度增长的“挤出效应” 过度的公共支出与通货膨胀 公共支出过度增长与国际收支的稳定,,三、公共支出增长的控制,第二节 公共支出增长理论,怎样合理控制公共支出的增长 明确政府的职能范围 公共支出增长总量的控制 公共支出增长结构的控制 制度建设与创新,,三、公共支出增长的控制,,,第三节 财政支出原则,量入为出原则 量入为出原则的含义: 指政府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的财政收入总量来安排财政支出,要力争做到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量入为出原则形成的历史因素分析 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对财政量入为出原则的理解,,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第三节 财政支出原则,量出为入原则 量出为入原则的含义 指应考虑国家最基本的财政支出需要来确定收入规模,这一原则肯定了政府公共支出保持必要数量的重要作用。 量出为入的实现条件,,一、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第三节 财政支出原则,财政支出效益与一般经济效益的区别 财政支出效益原则的基本目标 财政支出效益原则的实现,,二、效益原则,第三节 财政支出原则,公平原则的含义 财政支出所强调的公平原则是指实现社会公平,具体表现为促进社会财富分配的相对合理。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对象促使相对的社会公平的实现 建立政府的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社会稳定与公平,,三、公平原则,,,本 章 小 结,1.公共产品是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这类产品只能通过政府的公共支出来保障,但要实现公共产品的有效配置,有必要研究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及有效供给的机制。同时,对公共产品的研究也是界定混合产品、私人产品以及政府公共支出的内涵的理论前提。 ,2.公共支出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和政治经济目标而安排的各种支出的总称。公共支出对社会经济能产生广泛的经济效应。公共支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但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将不利于国家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有必要对其增长进行合理的控制。3.为通过保证公共支出实现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必须合理有效地分配财政支出,但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研究财政支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关 键 词,公共产品混合产品帕累托效率林达尔均衡公共支出公共支出的挤出效应公共支出的替代效应瓦格纳法则,复 习 思 考 题,1.怎样理解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2.分析公共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3.影响公共支出增长的因素有那些?4.公共支出的过度增长有何问题?怎样进行必要的控制?5.怎样理解财政支出的量入为出与量出为入原则? 6.阐述财政支出的效益原则与公平原则?,参 考 文 献,《财政学》第二章,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现代财政制度通论》第二、三、四章, 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财政学》,(美)哈维·罗森著,中国财经出版社,,,第四章 财政支出构成,,本章主要讲授内容,财政支出结构 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主要分类的效应财政支出形式本章小结,,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确定与调整,,一、财政支出结构的含义,财政支出结构一般是指财政资金再分配的构成,或财政资金再分配于哪些支出项目。在实践中,财政支出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财政支出分类来表现。,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确定与调整,财政收入总量 国民收入总量 国家社会的基本需要支出和发展性支出 经济发展规律与社会经济制度,,二、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确定与调整的主要因素,第一节 财政支出结构的确定与调整,,我国各类财政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的比重(%),,,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效应分析,按国家职能分类按财政支出是否取得等价补偿分类按财政支出的使用部门分类按财政支出的最终使用结果分类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按财政管理体制的要求分类,财政支出分类,,,,分析各种分类的效应,,一、财政支出分类,,第二节 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效应分析,二、财政支出的形式,财政支出形式的确定,,,,无偿性财政支出形式,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财政支出形式的内容,,,本 章 小 结,1、合理的财政支出结构反映了政府对资源的有效配置。如何达到财政支出结构的合理化,必须明确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2、财政各种支出的性质不同,为了对不同的财政支出进行专门的研究与有效的管理,有必要将财政支出进行科学的分类,并讨论各种分类的特殊作用与效应。3、财政支出以无偿性支出为最典型的形式特征。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国家中开始出现有偿性的财政支出,有偿性财政支出形式的产生与政府公共支出压力的日益增大、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及一国的所有制状况有直接的关系。,关 键 词,财政支出结构国防行政支出经济建设投资支出购买支出转移支出积累性财政支出消费性财政支出中央财政支出地方财政支出,复 习 思 考 题,1、影响财政支出结构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怎样理解购买支出与转移支出的社会经济影响?3、简述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的内容及作用4、简述财政支出按使用部门分类的内容及其作用?5、简述财政支出按最终使用结果分类的基本内容?6、为什么有必要将财政支出分为有偿性支出与无偿性支出?,参 考 文 献,《财政学》第三章,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四章,刘邦驰、汪叔九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现代财政制度通论》第四章,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五章 购买支出(上),,本章主要讲授内容,政府投资概述 基础产业支出 发展农业投资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 本章小结,,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投资是经济主体(企业或个人)以获得未来收益为目的,预先垫付一定量的货币或实物,以经营某项事业的行为。,,一、什么是投资(Investment),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推动经济增长调节总供需,增加就业,刺激经济增长投资规模过大对经济的影响,,二、投资对经济的影响,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政府投资是社会总投资的一个特殊的组成部分 政府投资占社会总投资比重的一般趋势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阶段影响这一比重 发展中国家的比重较大,发达国家的比重较小 实行计划经济的国家比重较大,市场经济国家比重较小 国家出于干预经济的需要,政府投资的比重可能有较大的上升,,三、社会总投资与政府投资,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政府投资的含义 政府作为特殊的投资主体,为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利用财政支出对一些特定的社会经济部门和需要进行的投资活动。政府投资的特征——与非政府投资的区别,,四、政府投资的含义与特征,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投资存在的客观基础 国家经济制度 ——政府投资的制度基础 投资结构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 ——影响政府投资的动态因素,,五、影响政府投资的基本因素分析,第一节 政府投资概述,基础产业、农业、国家战略物资储备 ——主要的政府投资 重要的新兴产业部门的创建进行投资 ——特殊的政府投资 科学研究和教育的投资 ——广义的政府投资 社会事业及国防安全 ——外延的政府投资,,六、政府投资的范围,,,第二节 基础产业支出,基础产业的内涵 基础产业一般是指能为国民经济实现正常运行和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的特定经济部门的总称。 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关系,,一、基础产业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节 基础产业支出,,二、均衡增长和非均衡增长理论 与基础产业的发展,均衡增长理论对基础产业发展的分析 非均衡增长理论对基础产业发展的分析,第二节 基础产业支出,基础设施建设实例: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基本数据投资额:按照国家批准的三峡工程概算,三峡工程的静态投资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投资的分配: 修建三峡主体枢纽工程: 500.9 亿元 三峡移民: 400 亿元 17年建设期间的因物价上涨使投资增加:749 亿元 贷款利息: 389 亿元 预测三峡工程最终投资额 2039 亿元。 但由于物价和利率水平都比预测的要低,如果国家宏观经济状况不发生大的波动,到2009年三峡完工时,大约需要1800亿元 移民投入:113万元,第二节 基础产业支出,要保证基础产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政府的直接投资,或需要政府通过相关政策的扶持,引导社会投资进入基础产业部门。,,三、基础产业投资来源的规定性,第二节 基础产业支出,基础产业投资规模的确定 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的关系 基础产业社会公共部门和事业部门发展的关系 基础产业投资结构的确定 基础工业投资 基础设施投资,,四、基础产业投资规模与结构的确定,,,第三节 发展农业支出,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的重要条件。,,一、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三节 发展农业支出,政府投资中农业投资比重不大 影响农业投资增长的原因分析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农业投资增长 农业人口增长制约农业投资增长 工业化压力影响农业投资增长 各经济部门的比较效益影响农业投资增长 农业生产风险大影响社会投资流向农业,,二、农业投资的一般状况,第三节 发展农业支出,政府促进农业发展的主要途径 政策扶持 科技扶持 直接投资,,三、农业投资的一般状况,,,第四节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是国家为防备因各种难以预见因素的产生所造成的重大意外事故和国民经济的重大脱节而形成的物资缺口,有计划地建立国家物资后备所安排的财政支出。,,一、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的定义,第四节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抵御自然灾害和重大意外事故的物质基础克服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的重要条件在对外开放中保护本国经济利益和进出口贸易的相对稳定,,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的社会经济效应,第四节 国家物资储备支出,国家物资储备由国家储备和地方储备构成财政后备国家物资储备支出预算预备费预算周转金预算结余,,三、我国的国家物资储备,,,本 章 小 结,1、政府投资是公共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投资范围。政府投资规模与结构的形成受国家社会经济制度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政府投资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基础产业支出、扶持农业支出和国家物资储备支出等。2、基础产业部门的突出特征是具有明显的外部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这使基础产业投资在相当程度上要依靠政府来保证,但基础产业投资应以产业发展理论为基础,合理确定其规模与结构。3、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农业生产有其自身特点,这使政府有必要通过特殊的政策、促进农业科技发展和直接的政投资来扶持农业。4、拥有必要的国家物资储备,是国家应付重大不测和调节社会产品供求不平衡及国家经济利益的重要物资保证。,关 键 词,政府投资基础产业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均衡增长非均衡增长国家物资储备支出财政后备,复 习 思 考 题,1、怎样合理确定基础产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2、分析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3、怎样处理好基础产业与主导产业发展的关系?4、怎样合理确定基础产业投资的规模与结构?5、影响农业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何在?6、阐述政府应怎样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7、简述建立国家物资储备的重要意义?,参 考 文 献,《财政学》第四章,陈共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财政学》第五章,刘邦驰、汪叔九主编,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政府投资概论》,张溯主编,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第六章 购买支出(下),,本章主要讲授内容,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构成 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 本章小结,,第一节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含义与性质 影响行政管理支出的主要因素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内容,,一、行政管理支出,,财政支出中的行政支出是指为保证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管理机关的正常运行而必须安排的经费开支。 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性支出。,,,第一节 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二、国防支出,国防支出的含义与性质 国防支出是指国家用于陆、海、空军及国防建设的各种费用。 国防支出人总体上看具有纯粹的社会消费性质。 确定国防支出的特殊性 影响国防支出的主要因素,,,第二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含义: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是财政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及广播电台电影电视等各种社会事业支出的总称。 性质:怎样理解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的性质?,,,一、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的含义与性质,第二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二、科学、教育、文化、卫生 支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互为条件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文化、卫生事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第二节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支出,,,三、财政应如何合理安排科学、 教育、文化、卫生支出?,正确区分各类科教文卫事业所提供的服务的属性 确定政府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的重点,,,本 章 小 结,1、行政管理支出的数量和比重的变化,直接受国家政权组织结构和职能范围的影响,在控制行政管理支出时,既要认识其增长的合理性,也应防止其增长过快及不合理的增长。2、国家应根据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趋势,并采用必要的制度和方法来合理确定政府的国防支出。3、科教文卫支出对一国社会经济的长期发展、国民素质和国民福利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对科教文卫支出的安排并确定政府支持的重点。,关 键 词,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继续教育 全民卫生防疫系统,复 习 思 考 题,1、财政支出应怎样正确安排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2、分析影响行政管理经费确定的因素?3、分析影响国防支出确定的因素?4、怎样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关系?5、为什么说教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6、财政应怎样实现对科教文卫事业发展的支持?7、怎样理解建立全民卫生防疫系统的重要意义?,参 考 文 献,《现代财政制度通论》第五、六章,魏杰、于同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公共财政学》第七章,刘玲玲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七章 转移支出,,本章主要讲授内容,社会保障支出 财政补贴 本章小结,,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的概念,,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国家依照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的各种物质帮助和社会服务,是一种非市场化的再分配方式和社会机制。,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 福利性 强制性 互济性,,一、社会保障的概念、特征,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 是由法律规定的,并按照确定的规则,通过国家规范的推行与经常实施的社会保障计划和政策体系。,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 社会优抚,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二、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模式 社会保险型 国家福利型 个人储蓄型 国家保险型,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三、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的资金筹措 资金直接来源于政府的一般税收收入,而支出项目则列入政府的一般经费预算,并通过政府的有关管理部门将补助金转移到受助人手中。,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三、社会保障资金的筹措,社会保险的资金筹措 基金制 社会保险税 混合制,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四、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意义,社会保障支出的内容 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第一节 社会保障支出,,四、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意义,社会保障支出的社会经济意义 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是社会经济运行的“安全网”和“减震器”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筹建建设资金,增强宏观调控能力,,,第二节 财政补贴,,一、财政补贴的特征,政策性 价格的相关性 灵活性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的兼并性,第二节 财政补贴,,二、财政补贴的构成,价格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 财政贴息 税收补贴 进出口补贴,第二节 财政补贴,财政补贴的功能 稳定物价,保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定 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对外贸易增长,增进技术交流与合作,,三、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第二节 财政补贴,,三、财政补贴的社会经济意义,财政补贴的负面效应: 扭曲价格体系,影响价格调节作用的发挥 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加重财政负担,,,本 章 小 结,1、社会保障具有普遍性、福利性、强制性、互济性4个特征,主要有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构成。各国虽然实施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资金筹集方式上均普遍借助法律手段,强制性地征收社会保险税(费)。2、财政补贴具有政策性、价格相关性、灵活性、收入和替代效应兼并的特点,实现了国家特定的政治经济任务和社会目标,但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财政补贴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关 键 词,转移支出社会保障社会保险财政补贴财政贴息税式支出,复 习 思 考 题,1、分析社会保障的特征?2、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3、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模式应该如何选择?4、社会保障制度的类型有哪些?5、财政视同有何基本特征?6、掌握财政补贴的功能与内容。,
下载提示(请认真阅读)1.请仔细阅读文档,确保文档完整性,对于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带来的问题本站不予受理。2.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文档加载中……请稍候!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40 皮币 &&1人已下载
还剩页未读,继续阅读
<a href="UserManage/CopyrightAppeal.aspx?bid=52850" title="版权申诉" class="fLeft works-manage-item works-manage-report" target="_blank"
关&键&词: 西南财经大学 财政学 课件 129 适用 专业
& 皮皮文库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本文标题:西南财经大学:财政学课件(1.29M)适用专业:财政学.ppt 链接地址:
当前资源信息
编号: 38484
类型: 共享资源
格式: PPT
大小: 4.62MB
上传时间:
&& 广告或垃圾信息
&& 译文浏览
&& 专家导读
&& 色情、淫秽、低俗信息
&& 反政府、反人类、反社会等反动信息
&& 科技资讯
&& 平台技术
&& 散布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等信息
&& 侮辱、诽谤等人身攻击信息
&& 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等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尼尔布坎南2016的样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