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题,21题怎么去回答?

会考试题及答案网站免费提供会考试题及答案,会考真题及答案等最新信息,欢迎访问

栏目获取更多会考试题及答案信息。会考试题及答案更新时间:

}

原标题:【地理】拿走不谢!专家解读2017年中考地理试题及教学启示,至少值得收藏一整年!

  试卷从内容、结构、核心素养考查方面可以概括为“一个亮点”、“两个关注”、“三个加强”、“四个遵循”等特点。

  (一)突出主题式探究,是本套试题一大亮点

  近年来,中学地理追求在同一主题问题下的大综合,侧重对真实地理问题的完整分析和对学生地理思维的深度考查。主题式探究是围绕一个主题,创设情境,并设计主线,解决一类问题,渗透地理知识与能力,构建基本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卷综合题七个小题,每题均凸显一个主题,如第21题“地理研学重在实践”,第22题“要素联系综合思维”、 第23题“一带一路”互联互通、 第24题“走近国家区域认知”、 第25题“区域开发因地制宜”、 第26题“区域联系协同发展”、 第27题“熟知乡土热爱家乡”。每题围绕主题创设情境,设置问题,知识跨度大,如第22题“要素联系综合思维” 和26题“区域联系协同发展”,分别以自然地理要素和“雄安新区”为背景,考查知识均涉及到区域各要素及其联系。

  试卷突出主题式探究,各主观题均围绕一个探究主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将地理知识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理论到实际的转变,最终实现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型升级。

  (二)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传统文化

  1.关注社会热点,赋有时代气息

  地理学科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关注社会热点,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本套试卷涉及的国际国内社会热点问题有:G20杭州峰会(第1题)、“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第2~3题)、共享单车(第8题)、微信分享(第12题、第15~16题)、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纪念(第17题)、可燃冰试采成功(第18题)、宁乡撤县设市(第19题)、“一带一路”(第23题)、精准扶贫(第25题)、雄安新区(第26题)、长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第27题)等等。

  2.关注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经典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经典文化。地理学科在传承民族文化、发扬民族精神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历史感,帮助学生感悟地理知识的科学价值与社会价值,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本套试卷涉及的中华传统文化问题有: “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第2~3题)、湖湘文化(第20题)等等。

  (三)试题加强对读图分析、主题探究、学习方式和资源、环境、人口等情感价值观等能力的考查

  1.加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

  通过对图表文字进行分析,获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运用地理信息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项基本的能力,也是当今高考所注重考查的能力,理所应当成为我们初中需要关注的重点。

  2.加强对生活地理和有用地理的考查

  “学习生活地理,有用地理”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之一。怎样使这一理念得到落实,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试评价过程中通过试题设计加以引导,因此,试卷加强了对生活地理和有用地理的试题设计。本套试卷涉及的生活实际和社会生产的事例有:日常生活知识(第1、2、3题、第12题、第15题、第22题第3小题、第25题第2小题、第27题第2小题)、民居与环境(第7题、第26题第4小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第18题)、交通运输(第8题、第26题第3小题、第27题第3小题)、农业生产(第21题第3小题、第22题第3小题)、工业生产(第22题第3小题)、旅游开发(第20题)等。

  3.试题加强对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考察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维度的评价检测,引导学生关注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观和发展观。

  地理学科注重人地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树立科学发展观,提高公民素质。试题设计涉及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的评价检测。

  (四)试卷命题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目标、学业质量评价要求、知识板块发展顺序以及试题原创性的原则。

  1.试卷遵循初中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设计和考查。

  整套试卷基础性很强,以考查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所考查的知识点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试卷中基础知识的考查点,占到70%的比重。在注重基础的同时更重视过程与方法的考查,特别强调地理思维过程的考查。试卷中很多题目都需要学生通过简单的特有的地理思维活动后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例如选择题第1、2、3、4、5、6、7、8、10、12、13、14、15、16、18、19题;综合题第21、22、23、24、25、26、27题。这些题目的命制旨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地理思维习惯。

  突出地理学习方法的考查是本试卷的一大特点。试卷使用的图形有18幅,试卷通过读图、分析材料等题型的设计,不但考查学生认图、读图、析图的能力和方法,而且更重要的是考查和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有效信息来解答问题的方法和能力。

  正确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是地理学科立德树人的核心任务之一,也是地理智能开发的根源和原动力。因此,试卷中较大程度地进行了地理情感和价值观的渗透,从人口问题(第5~6题)、环境问题(第7题、8题、12题、25题第3小题、26题第4小题)、能源与资源问题(第18题、23题第2小题、25题第1小题)的渗透和展现来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学生对未来建设的高度责任感;考查乡土知识(第19、20、27题)来激发学生对建设好家乡的强烈使命感。

  关注学生应试体验,让考试成为一种快乐学习。试卷通过情境设计,充分关注学生的评价过程体验,试卷第8题“共享单车 ”,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既关注到了学生应试体验和人文关怀,也有益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

  2.试卷严格遵循学业质量评价标准。

  试卷严格按照学业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命题。试题涉及的知识内容严格控制在评价范围之内。试卷涉及知识点有100多个,知识点覆盖率达87%,覆盖了教材的大部分章节。

  3.试卷遵循知识板块发展顺序。

  试题基本上按照地球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乡土地理编排,切合教材编写的顺序,以减少学生查阅资料和教材的跳跃性,保证了考试的时效性。

  4.试卷遵循试题原创性的原则。

  原创试题为主体是学业水平测试的基本要求。为了体现“公平、公正”,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为高一级学校选拔学生提供重要依据,本套试卷原创试题的比例高达95%,只有个别试题属改编。

  (五)地理核心素养主线贯穿始终

  地理核心素养的考查,是本试卷添加的课改新元素。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这些素养的考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基本能力起到了指引作用,也为学生高中地理的学习打好铺垫。

  对于地理核心素养四个基本维度的考查,试题各有侧重。例如,第7题、8题、18题、25题第3小题、26题第4小题侧重引导学生树立人地协调观。第5~6题、22题第2和第3小题、24题侧重引导学生养成综合思维能力 。第9~10题、11题、13~14题、15~16题、17题、19~20题、23题第1小题、25题第1和第2小题、26题第2小题、27题则侧重对学生区域认知能力的考查。地理实践力的考查主要体现在第2~3题、21题第3小题、23题第2小题。本卷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以研究的视野来认识学科价值,帮助学生运用主题情境活动中生成的学科核心素养解决更宽广情境中的相关地理问题,满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目标。

  另外,命题注重试题的可读性、趣味性和人文关怀,以及试卷的美观性。试题注重情境的创设,贴近学生生活。试卷所使用的语言基本上是带有问题性和思维性的语言,使学生在考试时就像在依次探索一个个的地理问题。试题在设计上注意了学生形象思维的开启和地理人文素养的渗透。由于是开卷考试和受时间的控制,试卷命题时有意识地减少学生回答问题的文字量,腾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阅读试卷、查阅资料、分析材料、进行地理思维。试题在编排上注意了美观性,所有试题中图片均由命题组设计绘制,保证版面试题的完整性,文字简练、图形简洁。

  教学启示 本测试主要是对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进行水平测试,同时具有一定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因此试题的命制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科价值的重新认识,明确地理学科对人的发展作用;对日常教学模式转型升级的启示,促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备考复习的指导,关注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地理知识与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对学科育人价值的再认识

  传统的地理教学过于注重缺失真实情境的孤立知识灌输,往往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生存于现实生活独立个体应更多地掌握好与地理相关的生活和生存技能。俞立中先生就曾提出要从教育本质角度来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地理学科对人的发展起到什么熏陶作用,并以此来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地理学科的价值在于育人,在于引导学生掌握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知识,在地理学习过程中,无论是课堂还是野外实践,都是实现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主要阵地。而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线,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地理学科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例如,本卷中“悬崖上的村庄”如何脱贫和北京如何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都是对学生运用人地协调观念解决现实问题的考查。

  新课标中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与“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这就需要我们摒弃原有的抽象、空洞的地理知识的灌输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身边所能感知、感悟的地理事物,从而实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零对接。例如,本卷中服装厂的选址和生活中的天气现象等,都是与日常生产生活密切联系的,并将对学生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地理知识。

  (二)对教学转型升级的助推力

  地理课堂教学是实现课程育人价值的重要载体,它体现为培养既满足自我发展需要,也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人。要实现课程的育人价值,就要探寻课程教学与学生发展的关系,而学科核心素养则是探寻这一关系的重要桥梁。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为课程教学指明了方向,它引导课堂教学在奔向目标的过程中实现变革发展,不再以“知识中心”和“教师中心”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而应以“素养”和“学生” 为中心。

  教师可根据修订后的地理课程标准和历年地理试题,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来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对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可采取主题情境策略来实施,即以故事、游记、展览、辩论、游戏、角色扮演、歌曲等形式,引导学生发现情境中的地理问题,学生利用综合思维对图文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推理和空间想象,获得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与观点;运用记忆、组织和加工等方式将获得的知识、能力和观点内化为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并运用其解决不同情境中的地理问题。

  试题引领执教者由传统的地理八股式教学模式转型为地理教学顶层设计及课堂教学策略优化的“五有”即创设地理情境使教学有趣、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有用、注重问题探究使教学有理、渗透学科思想使教学有魂、突出主体作用使教学有效,“四化”即知识结构化、结构问题化、问题情境化、情境生活化。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五有四化”主题式探究地理教学成为新课改环境下地理课程改革的主旋律。

  (三)对复习备考指导的新启示

  命题注重考查学生独立获取地理信息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启示训练试题设计方面需要通过精心选择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素材,设置出新的情景,引导学生独立获取和处理信息,分析、解决问题。例如,联系某一社会事件时,能否首先首先呈现一张地图,说明它在哪里?它为什么会在那里?假设发生在另一区域(自己家乡)会有什么不同?它会产生哪方面的影响?逐步培养学生对不同区域认知能力和对所在区域的认同感。学生通过在各类情境中进行实操,掌握好地理学习的基本方法后,在考试中无论遇到哪一类新颖的情境,都可以运用已有的基本地理学科思想解决问题,真正实现在考试和生活中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校 对丨肖碧芳 王小茜


}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深峰路3号启航商务大厦5楼 邮编:518000 电话:

版权所有?深圳市二一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粤教信息(2013)2号

本网站大部分作品来源于会员上传,除本网站组织编撰的作品外,版权归上传者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中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