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有拜占庭容错哪些历史文物

修道院(中)
圣凯瑟琳修道院
圣凯瑟琳修道院距阿布·祖内玛约130公里,6世纪时为亚历山大一位法官的女儿修建。此人转变成了一位基督徒,并遭受了很大的磨难。
  修道院的墙长85米,宽75米,高11米,周围有许多小教堂。东墙上有一个古老的篮子和一个滑轮,用来代替开门。附近就是阿勒·拉哈谷。
托马尔的克赖斯特女修道院&
托马尔的克赖斯特女修道院
Convent of Christ in
<font COLOR="#2-004
<font COLOR="#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这座托马尔的十字军救护团骑士修女院,最初是作为征服的象征而设计的,进而于1344年改变最初的设计模式,成为一座基督教修女院,用以象征曼纽尔时期葡萄牙向其他各类文化开放的另一面。
  托马尔的克赖斯特女修道院位于埃斯特类马杜拉·里巴特茹省桑塔伦姆地区的托马尔市,距离里斯本东北部143公里处。
  12世纪中叶,一些十字军救护骑士团的信徒开始了对托马尔城的兴建,于12世纪末期修建了小祈祷室。由于骑士团作战勇猛,曾经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不少失地,因此深得恩利克王子和马努埃尔王子的器重,在他们的竭力支持下,以祈祷室为核心而扩建的修道院,曾经显赫一时。修道院的设计风格最初是象征着骑士团的征服历程,1344年,最初的设计模式加以改变,设计成为基督教女修道院。
  修道院的内部结构错综复杂,主要是为双层多边形建筑模式。祈祷室的东北部有恩利克王子时期建造的二道回廊,一个是"公墓回廊",用穆哈德尔风格瓷砖砌成,被认为是葡萄牙哥特式建筑中的精品;另一个则是"洗濯房回廊",是葡萄牙建筑中最早出现的双层式回廊。马努埃尔一世时,建筑师迭戈·德阿鲁达将祈祷室的一半改建成教堂的宽敞前厅;另外一位著名的建筑师若昂·德卡斯蒂利奥设计并建造了修道院房屋居室、餐厅、酒窑等设施,整个教堂仅有一个多窗的大厅,因为位于祈祷室西墙,故称为"西窗"。圣器室和门廊也是独巨匠心,别出心裁。修道院的建筑被认为内有罗马----拜占庭的风格,外有罗马军事堡垒特色。胡安二世国王期间,修道院开始衰落。1834年,教会骑士被逐出葡萄牙,从此,修道院一度受到了冷落。但是它在历史上曾经有过辉煌的时期,是早期基督教徒胜利的象征,以后又象征着葡萄牙对外来文明的开放,因此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
中文名称: 德菲尼、丘奥斯尼墨尼和荷修卢卡斯修道院
&&& 英文名称:
Monasteries of Daphni, Hossios Luckas, and Nea Moni of Chois
&&& 国家: 希腊
&&& 所属洲:
&&& 批准时间:
1990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V)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德菲尼修道院、丘奥斯尼墨尼修道院和荷修卢卡斯修道院的经纬度分别是:北纬38度零1分,东经23度38分;北纬38度,东经26度;北纬38度24分,东经22度45分。
这处世界文化遗产包括三座拜占庭式修道院,这三座修道院建筑风格类似,都包含一座八角型的教堂、一条从正面贯穿修道院的长廊以及圆形屋顶。并且在这三座修道院的墙壁上都绘有精美的绘画及用马赛克装饰成的图案画。
现在这些修道院都被很好的保存了下来,它们代表了拜占庭时代文化与建筑艺术的巅峰,其中保存下来的壁画及马赛克画是研究拜占庭时代文化的无价珍宝。
达夫尼修道院建在古代阿波罗神庙的遗址之上。神庙在395年被入侵的哥特人所毁。现在只有一根爱奥尼柱立在原先的柱廊里,剩余的都被埃尔金伯爵带回伦敦。修道院最初建于6世纪,献给圣母之死。由于它的财富和名声,它在11世纪被十字军洗劫。在11世纪末,一个不知名的捐助人出钱重建了修道院。这片地区于1204年被赐给雅典领主,在1207年被西多会修士接管,并作了改建。当雅典于1458年被土耳其人攻占,修道院被交还给东正教会。东正教修士再次作了改建。在希腊革命时期被用作军队驻地。1838到39年间,巴伐利亚军队在此驻扎。1883到85间用作疯人院。在1889年和1897年的地震中遭到严重损坏。教堂内部装饰有精美的镶嵌画,大约完成于11世纪末。是拜占庭中期艺术的典范。丰富的场景讲述了耶稣基督和圣母玛丽亚的故事。其他的人物有大天使、先知、圣徒、殉教者以及主教等。这些装饰在穹顶、十字架、圣殿和外前厅等处的位置安排都表现了一个理念,中殿表示世界、穹顶表示天堂,地板表示大地。所有的镶嵌画都使用了金箔为底。墙的下端装饰着美丽的大理石板,在1650年左右,大理石板代替了原来平庸的壁画。在教堂的北面有一座带后殿的圆角矩形建筑被用作食堂,墙上有丰富的壁画。&
&&& 评价:
这三个修道院,虽然从地理位置上有一定的距离(第一个在阿提卡,靠近雅典;第二个在福基斯州,靠近德尔菲;第三个在爱琴海上的一个岛上,靠近小亚细亚半岛),但属于相同类型系列,享有相同的美学特征。教堂建在广场中心,有圆屋顶,由突角拱支撑。在十一和十二世纪这些教堂用华丽的大理石装饰,马赛克镶嵌在金色的背景上,是“拜占廷艺术的第二个黄金时代”。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
Durmitor National
前南斯拉夫
<font COLOR="#3-005
"1986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标准C(i)(ii)(iv)(vi)被列入《世界遗产目录》
  评为遗产的报告:世界遗产委员会第10届会议报告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创建于12世纪晚期,也就是由中世纪塞尔维亚共和国的创建者——斯特凡·纳曼亚大公在退位之后不久创建的,这个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地区最大、最富有的传统修道院。修道院中的两座主要纪念碑、圣母大教堂及国王大教堂都是由白色的大理石建造成的,同时这些建筑物中还真实的收藏了13世纪和14世纪时期的拜占廷艺术绘画。
  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位于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南部,距离兰科维切沃市西南约27公里处,地处一座小山上,站在修道院上,正好可以俯瞰斯图德尼察河流由此地穿流而过。
  修道院的主教堂是圣母大教堂及其后来增建的拉多斯拉夫国王的教堂前厅部分。其它的教堂包括:一向以"国王教堂"著称的圣乔基姆和圣安妮教堂,圣尼古拉斯,圣约翰,圣乔治和圣德梅特尔等教堂的遗迹。中世纪的餐厅中安放着11张大理石制成的圆桌。在城墙的外面,林立着一些于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修建的较小的教堂。
  修道院是塞尔维亚大公(后来成为一个僧侣)斯特凡·纳曼亚于1183年创建的,这些由石头和大理石建造而成的建筑群的周围是几座城堡围起来的城墙。后来斯特凡·纳曼亚的儿子对这个修道院进行了扩建,使其成为纳曼亚王朝的墓地。在修道院的围墙内,除了原有的教堂外,又修建了一些内部教堂。斯特凡·纳曼亚的儿子还请来了希腊最好的艺术家,将圣母教堂全部用精美绚丽的壁画装饰起来,国王教堂的内部也全部都是用壁画装饰着。除此,几乎所有的殿堂内都装饰着漂亮的大理石雕刻和精致的壁画,而其中最著名的是取自1314年完成的著名的圣安娜和圣约阿西姆壁画以及"国王教堂"中的《圣母玛丽亚的分娩》壁画。圣母玛丽亚教堂的壁画(年)显示了描绘人物表情和空间的新方法,是西方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3世纪末期,意大利画家契马布埃、杜乔和乔托的作品就是起源于这种绘画的新意识。
  几个世纪以来,斯图德尼察修道院一直作为塞尔维亚最重要的历史文物保护中心。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为世界遗产目录。
圣玛利亚修道院
绘有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的圣玛利亚修道院位于意大利米兰市的圣玛利亚广场上。1463年,在多明尼哥教会的委托之下,米兰的建筑索拉里兄弟开始建造圣玛利亚感恩教堂,并于1490年完成。后来,米兰公爵路德维克又将其改建,把教堂后部的半圆顶穹隆,改建为一个高大的圣坛,另外又增建了餐厅、花室和方形回廊。圣玛利亚修道院的文化价值,很大程度上缘于其餐厅北墙上由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绘制的《最后的晚餐》这幅旷世巨作。在这样一座艺术收藏和罗马、威尼斯、佛罗伦萨相比略逊一筹的城市,《最后的晚餐》始终是这里最吸引游客目光的原因所在。
拉图雷特圣玛丽修道院
希腊圣山:男人圣地女人禁地
来源:巧巧&
圣山阿陀斯位于希腊海岸的哈尔基季基州,雅典以北249公里。占据着一个长40英里、宽4英里的险峻难达的半岛,其一端伸进爱琴海,距萨洛尼卡150英里,海拔6350英尺。因传说圣母玛利亚在阿陀斯山庭园休息,其他女性被禁止进入,因此,自古以来阿陀斯山就是女性的禁地。
&&&&阿陀斯山修道院是东正教最早的修道院之一。1080年由来自罗斯的修道士兴建,长期与俄罗斯东正教会有密切接触。在拜占庭时期修道院依靠帝国皇帝的保护和特恩得到很大发展,于公元10世纪出现了僧侣村。15世纪后进入鼎盛时期,最多时有修士2万余人。
&&&&阿陀斯山上有教堂25座,隐修区70个,其中建于10世纪的瓦妥佩迪修道院最为著名。修道院图书馆珍藏着大量13-16世纪斯拉夫人的珍本手稿和卷轴,以及13世纪的地图。目前修道院属于君士坦丁堡东正教会管辖。(希腊东正教会在1833年独立,成为自主教会,但阿陀斯山修道院似乎是例外。此外,这个阿陀斯,不知是否就是希腊神话中提到的阿喀琉斯屯兵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有这个可能。阿陀斯山虽地处希腊,但却不受希腊法律的约束,而直接听命于东正教的修道院。这里有11个“城镇”,20所修道院。他们没有收音机、电视机,没有电话,电报,也没有报纸,而仅有一辆汽车。另外,他们也有严格的法律,禁绝所有的乐器,还不准吸烟、骑马和唱歌。修道院的高墙禁锢了这些单身汉,他们在这里生活、劳动、祈祷,在平静安宁、冥想默褥之中消时度日。阿陀斯是人类历史的一个古玩,也是男子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壁垒。
&&&&阿陀斯的隐修士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这里的大多数人是一出生就被送来的,所以平生没有见过女人。然而,他们为什么心甘情愿地同文明世界隔绝,在这个仅有150平方英里的半岛上打发时光呢?修道院探秘如果你步行或骑着骡子进山观光,沿途便呈现出一座又一座修道院。人们在这里看到的是圣洁的卧室、真正的素食、充足的淡水或果子酒,以及使用方便的抽水马桶。进斋时悄然无声,餐桌上有扁豆汤、鱼、色拉和自己烘烤的面包,外加酒水。当你离开时,如果愿意多少捐献一些钱财的话,这种慷慨是不会被拒绝的。
要进入阿陀斯,男性旅游者可以通过设在雅典的希腊外交部,或设在萨洛尼卡的希腊北方部得到特许;再花上不到5美元的“入境费”,从阿陀斯政府有关部门得到一张可享受免费食宿的通行卡;然后乘坐一艘上午7点30分开的近海游船离”“开欧那诺波里斯城,通过代夫尼港湾便可抵达阿陀斯。
&&&&绅士们心目中的乌托邦——阿陀斯山像一座盖满植被的金字塔出现在懒洋洋的爱琴海上。沿着山的一侧是修道院的群体建筑,最早的一座建于公元274年。每座修道院都筑有高大的石墙、望塔以及狭长的窗户,其结实的程度,足以经受得住猛烈的空中轰炸。
&&&&圣·丹尼斯修道院收藏着稀有的拜占庭时期的文献、珍贵的圣像,还保存着施洗礼者约翰的手,以及耶稣基督十字架上的一块残片,这些都是修道院珍爱的圣物。
&&&&另一所值得一看的修道院叫圣·潘塔雷米诺斯,其房屋和密室足以容纳大约1500名修士。修士拉斯浦丁把这里变成了一个军事要塞,地下洞穴里储藏着步枪、机枪和轻型火炮。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以后,有人说罗曼诺夫统治家庭成员逃到了拉斯浦丁那温暖静谧的“避风港”。
&&&&不过关于这所修道院确有不少流言,说它曾经一年从莫斯科得到7.5万美元的津贴。传闻无论真假,今天,这所修道院以它那许多弓箭手的窗口,欢迎着络绎不绝的参观者,并以无与伦比的圣像珍品而引为自豪。
由于阿陀斯山上的修士们都很有学问,不少人喜欢用书面语言文绉绉地讲话。“我为何不该留在此地?”一位修士说,“在这里生活很值得。这里悠然而宁静,没有烦恼,没有麻烦,不必为任何事情担心,我们在阿陀斯山上生活在一起,比世上任何其它地方的人都长寿,在这里我们为什么需要女人呢?”当问及不许女人进山的律时,一位长胡须的修士这样解释:“当初一个女人就破坏了伊甸园,只要一个女人也足以毁掉阿陀斯。”
&&&&近年来,一些青年女子试用采取这样或那样的计谋女扮男装潜入阿陀斯,大多是出于闹着玩。对此修士们加强了防范,现在任何人要想通过阿陀斯,首先得接受性别检查,这是当地法律认可的。所有要求入境的人必须撩开衬裤,好让检查者确认其性别。以身试“法”这里已经发生过一些“边境事件”:不久前,美国交流学者科拉·米勒在萨洛尼卡附近的一所学校担任政学教师。一天清晨,米勒驾驶一艘划艇来到阿陀斯山脚下,上岸后,她身穿泳装漫步于海滩上,正当她纵情欣赏大的杰作时,她被发现了。阿陀斯宗教法庭推事被这种严重的违法行为所激怒,尽管米勒装腔作势表示“蔑视”,她还是被捆起来痛打16下,不给食物水,在黑暗的地牢里整整了一夜。
&&&&推事们余怒未消,又制定了一条特别法令:可能的话,对任何这样不受欢迎的外国人,都将判处囚禁3个月。甚至连皇家贵族的家眷也跃跃欲试,一心想窥探那帷幕后面的秘密。前罗马尼亚王后玛丽曾乔装打扮成一个男孩,几乎骗过警卫。她被捉住后立即被送回家。在那样的场合,阿陀斯的主人显示了一些外交上的才干,避免了一场相当复杂的国际“纠纷”。阿陀斯的居民们说,甚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队占领该地时,纳粹们对禁止妇女进山的奇怪法律也表赞同。以铁腕控制着整个圣山的高级指挥官们从未带进过夫人或情妇。后来,纳粹们也有了转变,允许在优美的寺院喂养一定数额的母鸡。德国人撤退后,这里紧跟着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议会讨论了关于母鸡的问题,最后决定准许喂养母鸡。
&&&&“毕竟,”巴斯利多斯修道院院长解释道,“母鸡们每天都为我们的早餐提供鸡蛋。”
来源:21CN
特拉比斯奇奴修道院
这是日本最早的修道院,在北海道。1898年由法国派遣来日本的8名修女创建。
主题:葡萄迷乱入——我的生日,我行葡萄牙。我的游戏7国游记之葡萄篇
信息来源:克隆人1号
放在电脑里一年的文章了,突然被我翻了出来,好像还没有发表过,于是拿来秀秀。我的游戏7国游记呦,什么时候才能写完。言归正传:
出行葡萄牙其实是一种偶然。原本计划是和西班牙一起游览,因为都地处伊比利亚半岛,可是由于出游西班牙的时间紧促以及行程上的意外耽误,使得葡萄牙的行程未果。随着生日将近,觉得应该做点特殊的事情来纪念,于是决定,生日期间出行葡萄牙,生日这天抵达罗卡角。作为去埃及前的热身,这次行程我并没有安排很久,只安排了4个晚上,把里斯本作为了行程的中心和重点,而行程的目的,就是罗卡角——欧亚大陆最西端。
葡萄牙位于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南端,国土面积无论在欧洲还是世界,都可以算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国。作为欧洲共同体的成员国之一,葡萄牙与其它同盟国相比还是有较大的差距。但是她在欧洲历史甚或世界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和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在这样狭小的空间能拥有如此天造地设、变化多端的自然风光也是其它欧洲国家所不可相比的。然而最显著的历史成就或许莫过于她在世界航海史上的贡献了。对于大航海时代英雄的向往,同样也是我来葡萄牙原因之一。
1498年葡萄牙的著名航海家达.伽马率领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使葡萄牙揭开的大国崛起的序幕,随着来自亚洲源源不断的丝绸香料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和麦哲伦等航海家多条新航线的不断开拓,葡萄牙开始了近百年的航海辉煌,黄金时代的到来,里斯本也随之成为欧洲最繁华的都市之一。直到1580年以后,在西班牙的统治下她的政治和经济地位才不断丧失。
“里斯本就是葡萄牙”,葡萄牙人这样说,不仅是因为里斯本拥有葡萄牙三分之一的人口,更多的大概还是因为她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葡萄牙的过去和现在所产生的影响。
作为游戏中我的出生国,一踏入里斯本就有一种扑面而来的亲切感。到了里斯本必定要去贝伦堡和圣哲罗姆派修道院修道院。座落在泰约河北岸的贝伦堡是里斯本城市的象征,和附近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一起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文物。贝伦堡建于十六世纪初,曾被用作守护里斯本的堡垒和要塞,随后它的军事作用慢慢消失,被用作监狱,海关,电报站,甚至是灯塔。
看看,是不是和游戏中里斯本海边广场矗立的高塔很象?
贝伦堡旁有一座高大的航海者纪念碑,外形是一艘鼓足了风帆即将出征的海船,风帆下是恩里克王子手捧3桅帆船出航和一群航海追随者们的塑像。这座纪念碑是葡萄牙政府在1960年为纪念葡萄牙航海奠基人恩里克王子逝世500周年而建立的,纪念碑上写着:“献给恩里克王子以及所有发现航海之路的人们”。
纪念碑前是用彩色大理石镶嵌出世界航海图的广场。如今它使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们想像着昨天的探险故事,从而引发起对明天的发展思考。
当年为了祈求圣母保佑远航的海员平安回港,在不远处修建了气势宏伟的圣哲罗姆派修道院。它是在里斯本最为突出的古迹,在曼努埃尔式建筑中最为成功的一例。这里安葬着著名航海探险家法斯科.达伽玛和葡萄牙著名诗人路易斯。
登上航海纪念碑,可以鸟瞰修道院全景。
修道院的一部分被开辟成为葡萄牙国家航海博物馆,作为曾经的航海大国,航海史是葡萄牙国家史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展示着从古至今的航海器具、大炮、航船模型和航海地图,甚至还有从中国传来的罗盘等航海珍贵文物。尤其是展示的数百只各种仿真精美舰船模型,从单桅轻木帆船到现代化巡洋舰,无一不有,最吸引我的则是蒸汽机出现前的风帆船时代,仿佛一下又回到了那个达伽马、麦哲伦等英雄辈出的大航海时代。
商业广场,16世纪的时候这里曾经有皇宫,1755年的大地震使宫殿夷为平地。广场的中间是约瑟一世的骑像,雕像后面是凯旋门,两边的建筑是政府的办公机构。广场依海而建,是里斯本地势最低,视野最开阔的地方,漫步在广场,感受海风的吹袭,观看海鸟的飞舞,欣赏夕阳的余晖,相当惬意。
罗西奥广场,又名佩德罗四世广场,是里斯本的心脏,几乎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可以到达这里,连接着里斯本市内最漂亮的道路“自由大道”和里斯本最主要的商业购物区“低地区”。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青铜像,为巴西第一任总督佩德罗四世的人像。四周多为十八、十九世纪的建筑物,整个广场显得古朴而典雅。
圣乔治城堡,位于罗西奥广场的东侧的山丘上,为城中最高点,罗马时代就存在这里了,保存了古雅的城堡和城墙,数10尊制造于1842年的铜炮朝向海面,颇具气势。城顶高矗着圣乔治王子的塑像。这里是远眺大西洋和里斯本著名“4.25”大桥的最佳景点。
“4.25”大桥,是里斯本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欧洲第一大桥,世界第三长斜拉桥。它横跨特茹河,因它的造型和长度与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相似,被称之为金门大桥的姊妹桥。这座桥为纪念一九七四年四月二十五日葡萄牙人民在“丁香革命”中推翻军政府,建立民主而更名。无论从桥山上还是海面眺望大桥,都是那么气势磅礴,宛如一道美丽的彩虹。
大桥对岸的高地上有座110米高的耶稣像,是里斯本人为感谢神的庇护躲过二战浩劫而建。圣像造型同里约热内卢山顶著名耶稣像完全一直,他面对大西洋张开着双手,默默守护着里斯本,也默默看着血与火、财富与荣耀的纷沓交迭。
1998年里斯本成功承办了20世纪最后的一次大型世博会。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留给未来的财富。博览会后,世博会园区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公园:万国公园,也成为里斯本最现代化的一个新兴城区。中心火车站是这里的标志性建筑,象一只欲展翅高飞的雄鹰,预示着里斯本美好的未来。
从里斯本驱车往西,一路会经过卡斯卡伊斯—罗卡角—辛特拉。卡斯卡伊斯,是葡萄牙最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时而惊涛拍岸时而柔波荡漾,被称作“太阳海岸”,也是007詹姆斯.邦德的“诞生”地。你或许不知道伊恩.弗莱明,但007的故事一定曾让你为之激动。詹姆斯.邦德就是伊恩.弗莱明创造的小说主角,007系列小说的开篇之作《皇家赌场》就是在卡斯卡伊斯的“太阳酒店”里完成。这家酒店依山傍海,时至今日,当你坐在酒店阳台上领略大西洋的万千风情时,仍不难体会伊恩.弗莱明当时记忆风起云涌的心境。
辛特拉小镇,位于里斯本西部30多公里,是葡萄牙历史上最古老而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之一。这里最重要的古迹则是位于山顶的佩纳城堡,位列欧洲十大城堡第八位。它是葡萄牙国王的离宫,耀眼、奇特、矫饰的身姿看上去像一座乐园式的城堡。宫殿各种建筑风格融汇一处,兼具摩尔式、哥特式、穆迪扎尔式、曼纽尔式、巴洛克式和意大利式风格,它的文化景观代表了一种新颖浪漫的风景设计手法,对后世影响力极强,也因此在1995年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这张空中鸟瞰图,一点不逊色于十大城堡之首的德国新天鹅堡。
而葡萄牙之行的最重要目的,就是生日这天,抵达罗卡角,我做到了。因此在整整一年之后的今天,以这篇帖子纪念和庆祝今年的生日。
在距卡斯卡伊斯以西十几公里的地方,就是欧亚大陆的最西端——罗卡角。在罗卡角上,竖立着一座十字架,上面刻写着葡萄牙著名诗人卡蒙斯的著名语句:“陆止于此,海始于斯”。
与别处的海岸相比,罗卡角确实有不同之处。它险峻得让人站在山崖边会觉得随时可能遭到谋害,无遮无挡的风就是最令人生疑的杀手。陡峭的悬崖如同孤独的臂膀伸向海洋,让人有一种走到天尽头的错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苏轼的词竟也对大西洋的海水作了绝妙的演绎。
罗卡角北面日落时的海景。
千里迢迢跑到罗卡角欣赏大西洋的日落,这不免显得有些夸张,但仍有许多游客乐此不疲,包括我,并将这看作极致浪漫的体现。每位到此一游的旅客还可以在这里买到一件特殊的纪念品,这是由当地旅游机构颁发的一份证书,证书上不仅有罗卡角的地理位置图和葡萄牙国徽,还赫然印着这样一句话:某某先生于何年何月何日驾临欧洲大陆的最西端。这份由官方出具的权威证书,足够让每一位旅游者带回家乡炫耀一番。而我,就是怀着这样一种特殊心情,不远万里来到这儿,挑了一份最精美的最大号的足有2个A3纸张大小的贺卡,再这特殊的日子,赫然写下我的大名,被刻有葡萄牙国徽的蜡印永久封藏。
帕特莫斯,希腊 & 圣约翰修道院
帕特莫斯,希腊 & 圣约翰修道院
从圣约翰修道院可以俯瞰整个帕特莫斯岛的轮廓,对很多人来说,这里是他们整个行程中最感兴趣的地方。我们的行程将会带您参观这座著名的修道院,以及圣约翰写下启示录一书的石窟。或者您可以选择乘坐观光巴士,沿着悠闲的道路感受这座岛屿的美丽与宁静。
(PAT-01)圣约翰修道院及石窟
交通:空调巴士往返/步行   
用时:2小时,至少20人成行
从斯卡拉港口出发,经过短途旅程很快就能抵达Chora小镇,圣约翰修道院就座落在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围墙里面。当您步行上山到达修道院的入口,您一定会惊讶于这座建于900年前的华丽建筑。从庭院看过去是僧侣们的餐厅和古老的面包房,以及拥有大量壁画和内饰的主教堂。小而精美的博物馆藏有全希腊公认的珍宝,藏书,手稿,精美的纺织品等。回到车上,我们继续前往附近的天启石窟。石窟是整个修道院的一部分,走下台阶进入石窟,在这里您会发现墙壁上的银色壁龛,标记着启示录作者的枕头和用作书桌的架子,还有three-fold
crack—上帝发出来的声音,以强调三位一体的荣耀。之后我们乘车返回斯卡拉港口,您还可以在这个古雅如画的海港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修道院区域需要穿着正式服装,露肩的上衣和短裙是不允许的。
·参观天启石窟时请小心台阶。
·到达景点需要走较多的上坡路,行走不方便的客人请多加留意。
(PAT-02)帕特莫斯环岛游
交通:空调巴士往返
用时:2.5小时,至少20人成行
我们特意为那些更喜欢欣赏帕特莫斯秀丽风光的客人设计了愉快的的环岛游。搭乘舒适的空调巴士,从斯卡拉港口出发前往“Chora”岛的中心地带-建于1088年的圣约翰拜占庭修道院。您首先看到的是曾经是所有爱琴海岛屿的标志-Chora的风车。欣赏风景,拍一些照片,我们接着参观位于海岛南部的女修道院,在这里有着很多积极传道福音的修女,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惯。之后我们继续我们的环岛游,欣赏秀丽的自然风光,您会看到很多伸入大海的半岛,宁静的海滩和美丽如画的港湾。我们会在海岛北部的Kambos村短暂停留,在那里享用一些当地的传统甜点。在斯卡拉港口结束游览之前,您还可以在这个古雅独特的海港享受一段悠闲时光。
&灵魂守护者:蒙瑟莱特修道院
&&&&蒙瑟莱特修道院距离巴塞罗那市区有60公里,这里是加泰隆尼亚人精神和灵魂的守护者。它位于群山的怀抱之中,显得宁静和崇高。
&&&&可以从巴塞罗那—曼雷沙(Barcelona-Manresa)高速公路驱车前往该地,也可以从曼尼斯图尔(Monistrol)搭火车或公交车前往。
&&&&咨询电话:93-835-0251
来源:携程旅行网
埃斯特雷马杜拉 在静谧的古城瞥见中世纪
15:03:27 来源:都市客
  中世纪的城市,神秘的山岳,密林深处隐藏着的僻静的古老修道院,这便是昔日不为外界所知的西班牙。
  瓜达卢佩皇家修道院,堪称哥特式建筑瑰宝,镶嵌在维吕埃加斯山这个天然珠宝匣内
  名字和四周景色一样粗犷的村落
  佛朗西斯科·皮萨罗来自特鲁希略,巴斯科努·德·巴尔沃的故乡是黑雷斯地亚哥,埃尔拿·科尔特斯在麦德林长大。从埃斯特雷马杜拉走出来投身新世界的征服者很多很多。人们说得不错:“坚硬的土地,出硬汉!”卡塞雷斯中世纪老城狭窄而寂静的小巷,昔日尊贵宅第的高墙,让人幻想往昔战争的喧嚣和惨烈。古老宫殿上家族纹章表明了当年居住在这里的尊贵家族,也令人体会到埃斯特雷马杜拉是个难以接近的地方。
  动身去这儿旅游之前,旅客必须有所准备,掌握一点历史知识,爱上古老的石头建筑、雄伟的城堡和粗犷的景色。埃斯特雷马杜拉位于马德里和葡萄牙之间,就在不久之前还是西班牙最偏僻的地方,没有国际机场,没有交通要道,是欧洲最为闭塞的边境。在距今并不遥远的佛朗哥时期,北部赫德斯山区曾经是落后地区。
  如今,这一切已经成为过去,埃斯特雷马杜拉成了欧洲人的旅游胜地。它不仅拥有高标准的旅游设施,还保留了别具一格的特色。罗伯莱迪约德加塔就是一个范例。谁能想到,从萨拉曼普公路驱车不到1个小时,仅仅比托莱多或马德里稍远些,居然能看到宛如旧时小说描述的村庄?干石头房屋,覆盖着板岩的坡屋面,湍流经过的小巷边上的木阳台……
  18世纪大教堂俯视着特鲁希略的街道
  小村子的四周是粗犷的塞拉山,不太悦耳的村名让人想到埃斯特雷马杜拉北部,塞拉德加塔和泽特山谷之间广阔的橡树林(西班牙语是roble),Robledo、Robledillo
deGata、Robledollano等一大串名字都与此相关。在西部,位于哈兰迪雅德拉里亚的犹斯地修道院大名远扬,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就是在这里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岁月。
  在荒无人烟的塞拉山,修道院古旧围墙后的花园内,月桂树、桉树和柑树生机盎然。日,在一间至今仍然张挂着黑色天鹅绒帷幔的屋子里,人称日不落帝国的年老国王永远闭上了双眼。从有天盖的床上,他最后一眼看到的是毗邻的小教堂。如今,床边挤满了游客。
经历了1755年地震的科利亚罗马桥,地震使得河流改道,教堂的钟楼开裂
  时间,在这里停留在中世纪
  微蓝的罗伯莱多拉诺山和山丘消失在远方,色彩幽深的橡树种植地在被太阳和山风肆虐的土地上清晰地勾勒出来。大堆大堆石子的怪异景观是山风造就的,还是岬角上昔日城堡的断垣残壁?塞拉维德拉斯维吕埃加斯山洼地的巨大阴影,宛如珠宝匣,珍藏着堪称哥特式建筑瑰宝的瓜达卢佩皇家修道院。
  据说,14世纪时牧羊人在这儿发现圣物,于是修建了这座修道院。在整个中世纪,这里是西班牙历代国王的心仪之地,特别是别名天主教的伊莎贝拉,甚至希望死后埋葬在这里。不过,相形之下,人们更加偏爱格林纳达。这座小镇遍布城楼和筑有雉堞的城墙,小巷藏身在阴影之下,巷子两边是连拱廊和深藏在天竺葵下的房屋,小镇的日子分外平静。对比以前所见的西班牙,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在这里,小广场中央的喷泉伴随着周围喧哗声低吟,夜间蝙蝠在15世纪古老饭店Parador的长廊出入。游客可以想象昔日贵妇歇斯底里的尖叫声,她们将缠人的女管家拒之门外的砰然关门声。修道院是不可错过的景点,游客可以借机欣赏藏于圣器室的苏巴朗名作《圣杰罗姆的生活》。
  画作《普拉森西亚》描绘了与摩尔人的长期斗争。油画别名“白人的科里亚”,表现了他被银匠式建筑风格的大教堂压死的情形,这是一块白色珊瑚礁石加工成的石块,上面有雕刻师雕刻的摩尔人宫殿的绠带饰。特鲁希略有古老的贵族宫殿,宫殿的肖像画和屋角的阳台都很有特色。13世纪大教堂格外美丽,教堂前广场的石楼梯栏杆上,依稀可见骑士在等待弥撒结束时磨剑留下的痕迹。
  卡塞雷斯这个历史中心建于16至18世纪,有1500米的城墙,是世界唯一完整无损的古城。由此可见,贫穷往往能很好地保护遗产。罗马奥古斯特之城梅里达,原名古斯塔埃梅里塔,藏有伊比利亚半岛最美的古迹,以及一座无与伦比的古罗马文化博物馆。古代遗址多达40处,其中有凯旋门、罗马桥、普洛塞尔皮娜水坝、广场、温泉以及保存完好的剧院。夏季,在埃斯特雷马杜拉平静如初的天空下,这里上演一些古典剧作。
普罗旺斯(11)
阅读3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吕贝隆最美的薰衣草,在戈尔德附近六公里。所有向往塞南克修道院的人,几乎都会先到达戈尔德。
  戈尔德经历丰富:11世纪是罗马人的囤兵重镇;中世纪在宗教战争中饱受煎熬;17世纪成为法国最著名的羊毛和皮革产地;19世纪末在大地震后失去皮毛工业中心的地位;二战时遭受到了不算太严重的破坏。
  尽管如此,戈尔德还是令人惊讶的保存了大部分中世纪甚至更早时期建造起来的石头建筑。复杂的历史给戈尔德带来过深刻的伤害,但同时也赋予了戈尔德厚重的质感。如果说被称作“彩石村”的鲁西永代表了女人的单纯挚烈,那么被称作“白石村”的戈尔德就代表了男人的成熟深沉。
&戈尔德以石屋闻名。这里房屋取材于当地经过多年风化的页岩,人们从田间清理出自然剥落后掉落的石片,然后建造成百年不倒的坚固石屋,见证一代又一代戈尔德人的风雨人生。
  戈尔德村最高处有一座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浅褐色岩石古堡,古堡中带有射击孔的角塔高大气派,是戈尔德非常醒目的标志。这里现在已经成为艺术馆,其中五个房间里展示着欧普大师瓦萨雷利的作品。瓦萨雷利曾经在戈尔德居住过很长时间,把自己的很多画作、雕塑和木雕作品都留在了这里,据说其中还有一件是专门为这个艺术馆而创作的
&戈尔德如此出名,使得在这里停车都成了一件头痛的事情。尽管村庄周围有三四个无比巨大的停车场,但是距离小村中心的古堡都有些距离。想如在其他村庄那样随时看到美景随时找个车位就停下来,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这样古朴的乡村,有闪亮透明的阳光和纤尘不染的蓝天,两个人牵着手,沿着窄窄的石路,不慌不忙地在充满中世纪风情的石头小镇中漫步,也绝对可以算作人生一段美好的记忆。
  巷子深处有很多别致的景色,来自于一些恬静的画廊。画家们住在这座完整保留了中世纪建筑的小镇,以中世纪的节奏生活,同时也用中世纪的执着绘画。戈尔德的岁月里,无论经历怎样的境遇,从未缺少过艺术。
与众多游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戈尔德不多的纪念品商店。我们对其中的一家记忆深刻。
   小小的商店开在古堡下,正对着气魄逼人的角塔。店的面积不大,形状窄而长,只售卖用普罗旺斯本地产的织布缝制的衣服。
  最初吸引我的是挂在门口的一条明媚的蓝色长裙,裙摆间的黄色花朵图腾仿佛随风而动,标价125欧元。其实在普罗旺斯乡村,这种样式的裙子很常见,在许多店里都可以碰到;但是,我却直觉这条裙子有些特别,似乎显得非常柔软和立体。
  小店里挂满各种各样颜色艳丽的裙子,向日葵黄、地中海蓝、薰衣草紫,图案明朗,裙裾飞扬间璀璨夺目。其中一套红色中世纪式样的舞裙匠心别具,精致的黑色蕾丝在层层叠叠的复杂长裙摆中若隐若现,华美到令人窒息,我们看到价签标着1200欧。
&衣着精致头发花白的店主站在小店深处,他对我们所表现出的流连和关注显然很是受用,走过来用不太流利地英文告诉我们这是完全采用本地传统工艺手工制作的裙子,工艺精湛无可比拟。我们说裙子真得很漂亮但是实在也很昂贵。老先生兴致盎然地表示即使我们不买他也很乐于向我们介绍这种工艺。然后,他取出一个厚厚地资料夹子,英文页已经被人取走,夹子里只剩下用法文、德文、西班牙文和日文的说明,对这种裙子繁复制作过程的详细介绍。
  可惜,这几种文字我们一个也不认识。老先生遗憾的眼神让我忽然想起了一直努力介绍东巴古音乐的宣科老人和始终坚持演奏传统刀郎音乐的刀郎老艺人。这些老人们生活在世界的不同地方,从事着不同的职业,但却都自发地、执着地以保护和推广本地区本民族的古老文化为己任,这应该是一个老人对自己的家乡和民族最深刻的爱恋方式吧。
   石头小城戈尔德,在我们的记忆中,因为这个老人而变得温暖柔软。
&戈尔德附近有一家薰衣草博物馆,也是我们此行所遇到的唯一一个在宣传广告上印有中文介绍的地方。但是,那里的一小片薰衣草,在种植的最初就只是为了提供给参观的人们拍照的,所以并没有自在随风摇曳的灵魂。
  我们其实并不关心薰衣草被提炼成昂贵精油的操作过程,我们只是期待那种恣意绽放的深深紫色所带来的震撼和那种安然若素的浅浅芳香所带来的宁静,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只有大片薰衣草花海的安静地方,可以停下来不被打断地静静欣赏和沉醉,也许这样的氛围才是东方人会认为薰衣草充满着浪漫气息的缘由,也是一看到薰衣草就想起深蓝色小瓶中盛装的安神精油的法国人很难理解的一种感觉。
   我们眼中,吕贝隆最美的薰衣草,生长在古朴的塞南克修道院。
塞南克修道院是著名的西多派修道院,修建在拉韦达田野中,倚山而立,在将要到达前的一段山路上,可以俯瞰整个修道院和修道院前蓝紫色深海般的花田,那种动人心魄的美丽过目难忘。
  直到现在,这座1148年就已修建的朴素建筑中,还有正统的西多教士在修行,如果在开放的时间内到达,还可以进入修道院内部参观年代久远却仍在被使用的修行室和图书室。
   修道院前的空场上种植着一大片金黄色的麦子,而数量巨大的薰衣草则被修士们种植在院墙之外。
其实关于这座修道院和这片花田,始终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困惑。薰衣草的花语是“等待爱”,我理解这个爱不是博爱、仁爱或者智慧之爱,它仅仅代表爱情;但是西多派是非常严肃的传统教派,所有的修士都严格的按照要求过着完全禁欲的生活。法南最美丽的一片“等待爱情”的薰衣草居然是由一群与爱情隔绝的修士们一手培育而成的,每每想到这里,我的脑海里就会迅速闪过《荆棘鸟》中一生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拉尔夫神甫,然后我就会想也许第一个在这里种下薰衣草的修士,也有一段与拉尔夫相似的经历。
  我曾经跟朋友探讨过这个问题,他们几乎都认为是我想复杂了,修士们大面积种植薰衣草也许只是因为它的经济价值比较高而已,事实上大部分的法国人根本就不认为薰衣草能跟爱情和浪漫扯上什么关系。
  但是,我还是希望这片薰衣草的出现是因为一段深埋心中永远等待的凄婉爱情。也许,只是因为在这个年代,这样的爱情真的几乎已经灭绝了。
我们到达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时分,修道院已经不再接受参观者进入。我们并没有把车停在修道院的大停车场,而是跟着几个法国人把车停到了路边一片巨大的空地上,然后顺着被渴望与薰衣草亲近的人们踩出的小路,走进了这片花海。
  法国人对薰衣草的热爱仅仅在选了个不错的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后就迅速熄灭了。他们离开后,偌大的薰衣草田里就只剩下了我们两个。
  阳光开始柔和起来,山谷里寂静无声,一垄垄美丽的色彩肆意流泻到远方,汇聚成一片浓重的紫色画卷,成千上万只忙碌的蜜蜂挥动翅膀的声音是唯一的音乐,空气中镶嵌着薰衣草沁人心脾的芳香味道。毫不夸张的说,吕贝隆山区的空气中其实都似有若无的带着些许薰衣草的香气,但是只有塞南克的味道中流动着甜蜜,也许是因为只有薰衣草,所以这滋味显得温柔而纯粹。
中世纪建筑:芳汀修道院(Fountains abbey)
所 在 地:英国 -& 约克郡-&
芳汀修道院应该是个远离尘嚣的世外桃源.被密林尘封的断垣残壁,可以追寻和慨叹过往的地方……芳汀修道院是英国最大的修道院遗迹,1132年由13位流亡的本笃会修士所建,传说当年他们受到约克大主教Thurstan的保护,得到了这样一处小河边的容身之地。尽管当时此地被认为是“more
fit for will beasts than men to
inhabit”(相对于人类,更适合野兽栖息的地方),它能提供的自然材料却也足够这些修士在此隐居建造修道院的石材和木材,恶劣天气下提供庇护的密林,当然,还有充足的水源。后来.这些修士成了西多会的成员.这是一个严格的教团,忠于长期的静默.所食也仅够维持生存必须,并且必须穿着本色羊毛的僧衣,绝对有一种苦行僧人的味道。亨利八世最终解散了这个修道院,此处遗迹也辗转变迁,几易其主。而今这残破的废墟.已成了人们追寻历史的所在了。
在正式踏入修道院的地界之前,其实要经过一大片绿地和密林,继而在台阶的尽头.突然豁然开朗地看到了传说中的修道院。仔细端详这令人叹为观止的建筑物不禁为它的气势所震撼。每一扇门,每一根石柱.每一堵墙.都是那么的真实.却又散发着岁月浓重的痕迹。石块的颜色和大小,都有点不规则,尤其是那些倒塌的断墙跟世上任何遗迹一样.透露着一种说不出来的沧桑。曾在埃及的卢克索神庙看过类似的废墟,芳汀与它相比,除了中东和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的确多了一丝凄凉。彩虹混杂着800年前石土和800年后青苔的气息。时而突兀耸起一根石柱,又或放眼只剩一圈残存的墙根,它随时随地都有给人惊喜的力量。当时的景致.非身临其境实在无法感受历史留给我们的真实。行走于这荒芜的废墟之问.残破的门洞,风蚀的廊柱,斑驳的断垣,在此不禁会想当年的隐士们,在这里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呢?那些僧侣和凡人修士每天沐浴于青山绿水之间,朝拜于圣庭,夕宿于陋室.艰苦却简单的生活,正如君子历劫而不改其志。
本帖来自:黄龙骑士团论坛 原文:&
格加尔德修道院
格加尔德修道院,拥有非凡的岩洞教堂和坟墓,是中世纪亚美尼亚修道院迄今整体建筑和装饰艺术保存最好、最完整的代表;其不拘一格,开拓创新的建筑风格对此后这一地区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影响。格加尔德修道院位于首都埃里温东南40公里的峡谷中,在7世纪到10世纪古代记载中,叫做“艾里凡克”,它在亚美尼亚语中的意思是“岩洞教堂”。修道院建筑群坐落在13世纪所建的围墙中,包括一座中心教堂及其门廊、两个岩洞教堂和一座王公寝陵。在出口处有依山势本身的层次修凿的许多礼拜堂和小密室。围墙外以西是在岩石中凿成的礼拜堂,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1164年。修道院的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为止保存完整。门廊建于1225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30至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建于1283年。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坐“井”字型交叉,4个交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
米施泰尔的圣约翰·本尼蒂克特派修道院 The
Benedictine convent of St.John at Mustair
登记名: The Benedictine convent of St.John at Mustair
登记时间:1983年
分类: 文化遗产
圣约翰大修道院位于临近意大利的米施泰尔,由8世纪法兰克王国卡尔大帝下令建造。此处在作为通向意大利,翻越阿尔卑斯山的路线的枢纽而起着重要作用。从12世纪开始使用为女子修道院。
修道院外表看来简洁朴素,但其内部却有许多优秀的壁画,
并描述着旧约,新约圣经中的82个故事场景。其中&&最后的审判&&被视为现存的最古老的作品。到这里,不仅要去看壁画,罗马式建筑也不容错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拜占庭风格建筑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