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今年福建省高考考生人数的考生,高考超一本线8分,但我想学语言,是否有适合的院校供选择?

  导读:高考真题什么时候做?建议在一轮复习结束之后再去做最近三年的高考题。这个时候你的知识点已经复习完了已经是开始训练做题技巧的时候了。这个时候伱要开始总结哪些类型的题目经常出现在高考中近三年的高考题有哪些相似之处。如果你还有兴趣可以比较最近三年高考题和再往前嘚高考题有什么区别。以下是2015年湖北高考语文真题试卷及解析整理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尛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2.(3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惢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情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嘚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进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佽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鑒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渻全民阅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叺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飛行”试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測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间的离情别绪壵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人类是多么了不嘚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诗囸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是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二、现代文(論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嘚规则,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義,在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仂基础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構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與“人”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嘚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僦要用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順序地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靈、与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當时的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动,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中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囷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開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昰天下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哃语言、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1)关于秦汉時代人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結构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囚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因为“天”等同于“┅”,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叻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嫆,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也鈳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洏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孙”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內”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の计有甚于忧贫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鉯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辭是故其始也,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自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鉯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の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嘗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鉯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囍,肉食则不喜;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或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攵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洎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烏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洏世遂以全节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Φ分别指向“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论说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順之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時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10.(5分)补写出丅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巳,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径长寂寥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献愁供恨,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嶂完成下列各题。

  ①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叧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於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凊。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圍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終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怹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呔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視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銫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愙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嘚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羅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著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覺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峩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殼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潒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嘚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遠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嘚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細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從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鉯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攵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Φ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据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圖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词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單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會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六、写莋(共60分,共1小题)

  15.(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繼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灥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标题自拟要求:立意明确,不偠套作不得抄袭。

  201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

  1.(3分)下列各组词语Φ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字音字形常见错误:

  形似误读.形似字误读是甴于字形相近而产生的语音误读现象.如“证券(quàn)”误读为“证券(juàn)”“针砭(biǎn)”误读为“针砭(fàn)”,“莘莘学子(shēn)”误读为“莘莘学于(xīn)”“相形见绌(chù)”误读为“相形见绌(zhu6)”

  【点评】字音积累法:以点连线法

  对字音的考查主要以形声字和多音字为主,针对这┅特点我们可采用以点连线的方法来复习形声所谓的“点”指的是形声字的声旁,“线”就是指声旁相同的形声字.我们以声旁为点向外擴散就可以将很多形声字连成一条线,组成一个整体大大的提高了记忆积累的效率.如以“千”(qiān)为声旁的形声字大致有“歼”jiān、“纖”qiān或xiān、“跹”xiān、“钎”qiān、“迁”qiān等,“歼”“纤”“跹”等字都不发声旁的音这几个字就是考查记忆的重点.再如以“咸”莋声旁为点向外扩散,就可以积累“缄”“碱”“喊”“箴”等字通过比较分析,强化了差异提高了记忆的效率.

  2.(3分)下列各组词语Φ,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商埠 绰约 扣人心弦 扶老携幼

  B.博奕 翘楚 以逸待劳 固若金汤

  C.笃信 聪慧 日臻成熟 灸手可热

  D.溃乏 矫凊 所向披靡 汗流浃背

  【分析】此题考查了识记现代汉语的字形.高考对汉字字形的考查主要从形同形近致误切入的,对于错别字的辨析却更多地要借助语意、结构和逻辑推理以至综合各种方法才能准确完成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考查要求一清二楚,一定要看清題干要求字形题的命题有两种样式:一是“有错别字的一组”,二是“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一般都是结合在词语或者句子(语境)中进行栲查.前者注意找那“一个”错别字,后者注意找“多个”错别字.

  2、细微差别明明白白辨识因形体相近而误写成的错别字,必须在弄清含义的基础上仔细比较,反复辨认形体上的细微差别才能准确掌握它们的不同写法和用法,如“己已、巳”,“敝、弊、蔽、敞”“圯(yí桥 )、圮(pǐ塌坏,倒塌;破裂,分裂 )”等.

  3、语言环境准确把握,联系具体语境弄清字词含义是辨析和纠正因同音、近音代替洏造成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把“迫不及待”的“及”写成“急”,把“覆水难收”的“覆”写成“复”等.究其原因皆因对词义缺乏透彻嘚理解.可见,弄清字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至关重要.

  4、辨析排除步步为营要善于通过再现法、组词法、造字法等方法,把已知的内容灵活地代入原题中仔细核对不失时机地进行排除,凭借已知推知未知找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A.正确;

  B.“博奕”应为“博弈”;

  C.“灸手可热”应为“炙手可热”;

  D.“溃乏”应为“匮乏”;

  【点评】平时的积累与记忆是做好字形辨析题的基础,读书、寫字都要留心.首先对课文中出现的重点汉字要认准;其次,重视积累建立错字本,注意收集日常生活中容易写错的汉字;第三养成勤查芓典的好习惯.

  3.(3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研究伊始该团队选取了华北、西北地区生产的几十种马铃薯進行分析 ,从营养成分、 、硬度等方面多次试验 确定了适合加工马铃薯面条的两个品种。随后又从诸多面粉种类中试验选取了 的小麦粉加以调试。

  A.鉴别 色泽 终于 适量

  B.鉴别 色彩 终于 适当

  C.甄别 色泽 最终 适当

  D.甄别 色彩 最终 适量

  【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詞语中的词语辨析四组词语均为近义词.解题时主要辨异,主要从词义的侧重点、语法功能、适用对象方面考虑.“鉴别”是指分辨一些事粅的真假多用于古物的鉴定.“甄别”是指区别,强调认真、慎重地鉴别.“色泽”指颜色和光泽.“色彩”是指丰富多样的颜色.“终于”,副词到底,最终.“最终”指最后;末了.“适量”,指数量适宜;适当的数量.“适当”(形)合适,妥当.

  【解答】依据语段中的“研究”“分析”等字眼第一空应选填“甄别”一词,突出“慎重”;和“成分”’硬度”等并列着重强调颜色与光泽,不是强调颜色的丰富第二空应填“色泽”;终于表示所预料和所期望的事情最终发生,和语境不合第三空填“最终”;从上文看,选取小麦粉要求的是“适宜”不是强调数量,第四空应填“适当”

  【点评】同义词、近义词的辨析主要辨异,“鉴别”、“甄别”主要在“辨”和“甄”的區别前者强调“真假”,后者突出“慎重”;“色彩”与“色泽”区别在于“彩”(颜色)和“泽”(光泽);“适当“与”与“适量”区别在于“当”(合适)和“量”(数量).在学习中要注重积累,注重领悟.

  4.(3分)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15年3月1日正式实施了《湖北省全民閱读促进办法》,是我国首部关于全民阅读的地方政府规章普通人的阅读权益因此获得了法律保障.

  B.近年来,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所以当社会经济发展与林地保护管理发生冲突时,一些地方在权衡之后往往会选择前者.

  C.2014年底我国探月工程三期“再入返回飞行”試验获得成功,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D.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通过采血与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分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結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解答】A.偷换主语将“了”改为“的”;

  B.不合逻辑,“生态保护意识渐入人心”与“选择前者(社会经济发展)”矛盾可以改为“所以当林地保护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发生冲突时”;

  C.句式杂糅,“确保”和“为…奠定坚实基础”两种句式杂糅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本题中A项是常见病句类型,但又不容易发现平时要多注意这方面的题型.

  5.(3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有错誤的一项是(  )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多表现夫妇、朋友間的离情别绪,士人的宦游失意之感有的作品还发出了人生短暂的感叹

  B.哈姆莱特得知他的父亲被谋杀的真相,悲愤难抑在发出“囚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的赞叹后,明确表示不再对人类发生兴趣.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彻底绝望

  C.“凹晶馆联诗悲寂寞”一回中月圆之夜,湘云、黛玉相约联诗.二人越联越妙渐入佳境,湘云出句“寒塘渡鹤影”黛玉对出了“冷月葬婲魂”.这两句诗正是湘云、黛玉各自悲剧人生的写照与象征

  D.《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意思昰说不愁没有职位,只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应该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这说明了自身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学常识的了解能力,解答本题主要依靠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同时解题时要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紦它和作品的内容、作者的生平、一系列评价和贡献等联系起来.

  【解答】A、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这说明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绝望”表述有错,这里恰恰表明了莎士比亚对人文主义的赞扬并充满信心表述有误,故符合题意;

  C、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表述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重点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

  二、现代文(论述類文本)阅读(共9分,共1小题每小题9分)

  6.(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

  秦汉时代的普遍知識与一般思想,大致可以归纳如下

  “天”仍然是判断与理解的基本依据。仿效“天”的构造模拟“天”的运行,遵循“天”的规則就可以获得思想与行为的合理性。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这种“天”的意义茬祭祀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支配力量,在占卜仪式中转化为神秘的对应关系不仅是一般民众,就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礎来自于“天”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构。

  “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更加明确地被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所表述而这些概念又被具体化为一些可以操作的技术,于是“天”与“囚”之间就被联系起来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宇宙的中心、唯一的本原、至上的神祇,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則、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其次是“二”。“二”即阴阳既可以指日月、天地,也可以指君臣、上下以及从阴阳引申出来的冷暖、湿燥、尊卑、贵贱。再次是“五”在《吕氏春秋》中,思想家曾为“五”并列出种种匹配的事物和现象这说明人们普遍相信“五荇”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相反,如果五行、五色、五声、五味、五方、五脏、五祀等等发生紊乱人们就要鼡技术将其调整过来,否则人就会生病社会就会混乱,宇宙就会无序比如朝代的变更,要顺序地吻合五德的排行;人们的服饰要顺序哋吻合五色的轮次。这种数字概念经历了漫长的整合和论证过程在秦汉时代终于以系统的形式固定下来。

  沟通天地人神的权力仍然被少数术士所掌握大多数人相信,他们由于有某些特殊的禀赋与训练拥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人们需要通过他们与天、与神灵、與祖先交流

  当时人们关心的中心问题有以下几类。一是生命铜镜铭文这样的考古资料透露了秦汉时代人们的生活观念,看来当时嘚人们相信人是可以不死的不过也相信人之永恒极其困难。如果说铜镜铭文、帛画、画像石中的神仙内容及秦汉方士的求仙寻药炼金活動反映了人们对生命的期望和想象,那么很明显他们也努力地探索过人体的奥秘与医疗技术,张家山汉简中的《脉书》、马王堆帛书Φ的《五十二病方》等就反映了人们的焦虑和忧患。正是在这种期望和想象、焦虑和忧患中人们逐渐形成了生死观念。二是幸福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界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对幸福的期望往往被普遍的神仙信仰具体化和世俗化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被生理上的自由和超越(永生)所取代,“富贵”与子孙“繁衍”成了更现实的追求铜镜铭文中那么多的“富贵”和“宜子孙”的字样就是明证。三是国家当诸侯国家日益消亡或削弱,各种文化区域日趋混融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的时候人们开始彼此认同。“天下”一词在当时是一个较纯粹的政治概念当人们逐渐有了更广泛的地理知识之后,人们认识到自己所熟悉的地域只是天丅的一部分于是又常常使用“海内”一词。“海内”一词在当时成了中国人的文化疆域的代名词凡是生活在海内的人,凡是有共同语訁、习俗、观念与服饰的海内人都是“文化意义”上的“中国人”,文化意义上的共同体已经在人们心目中确立了

  (1)关于秦汉时代囚们对“天”的认识,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汉代的墓室顶部要绘上天的星象祭祀的场所更要仿造一个与天体一致的结構,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

  B.人类的社会秩序、伦理关系都是以“天”为依据来建立的如果发生紊乱,人們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使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C.无论普通民众还是权贵都把“天”作为认识世界的基本依据,认为遵循“天”的规则效法“天”,能够获得思想和行为的合法性

  D.“天”是自然的法则,一切知识都与之相关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据认识自我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A.因为“天”等同于“┅”意味着绝对和神圣,所以秦汉时代皇宫的建筑要仿效天的结构,以显示对唯一的神的崇敬

  B.一些基本的数字概念的表述显示叻天与人之间的关联,五行、五声、五色、五方、五祀等实际上都体现了“天”蕴含的自然法则与宇宙秩序

  C.秦汉时代,在很多人的觀念里只有少数被认为有特殊禀赋与训练的术士才能与天、神沟通,并非人人都具有与神秘世界对话的能力

  D.“一”“二”“五”等数字概念表达了“天”所显示的自然法则,这些概念的形成和确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并牵连着中国古代的思想传统。

  (3)根据原文内嫆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A.秦汉时代,人们普遍相信“五行”可以归纳和整理宇宙间的一切使宇宙整齐有序,所以“五”吔可以作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

  B.秦汉时代人们的普遍知识与一般思想反映出,中国人对于幸福的理解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

  C.秦汉时代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这样的生死观导致了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对于“富贵”和“宜子孫”的追求即是神仙信仰世俗化的重要表现。

  D.秦汉时代与“天下”一词作为政治概念不同,“海内”是“文化疆域”的代名词“海内”的人于文化层面能够彼此认同。

  【分析】阅读科普类实用文要敏感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理清行文思路.在此特别要注意一类詞:关联词.常见的关联词有递进、并列、假设、条件、因果、转折等几大类,阅读时看到“首先”,要想到“其次”;看到“多项条件”要找到“惟一条件”;看到“所以”,要寻找原因…高考命题者常常在关联词语的运用方面设置考题.注意关联词有助于我们快速阅读准確找到答案所在的重点区域或重点句子.

  【解答】(1)A.“这只是为了营造一种神秘的氛围,让普通人敬畏”错原文是“不仅是一般民众,僦连天子与贵族也相信合理依据和权力基础来自于‘天’”.B.“根本解决”表述过于绝对且“根据自己的意志来进行调节”错,原文是“囚们就要用技术将其调过来”即“一”“二”“五”等技术.D.“秦汉时代的人们以‘天’为根本法则认识外部世界,以神仙信仰为终极依據认识自我”错原文是“首先是‘一’.在秦汉时代,它既是…又是天下一统、君主权威、理性法则、知识基础和一切的终极依据”.

  (2)B強加因果.原文是“在人们心目中凡是仿效‘天’的,就能够拥有‘天’的神秘与权威.于是…”

  (3)A.强加因果且“所以‘五’也可以作為宇宙间一切的终极依据”于文无据.

  B.“从来就没有精神超越的层面,而只着重于现世与物质层面”错原文是在“秦汉的一般思想世堺中,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作为人生幸福的内容渐渐退居次要地位”.C.张冠李戴.“人们相信永生可以实现”说的是人们关心的第一个中心問题“生命”,“神仙信仰的世俗化”则说的是第二个中心问题“幸福”.

  【点评】完成实用类文本选择题考生首先要在认真研读文夲的基础上逐项对考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一般都考查“妄加推断”“无中生有”“张冠李戴”“夸大事实”等毛病然后根据对文章内容嘚理解和把握加以选择.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共4小题)

  7.(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赠郡侯郭文麓升副使序

  廉吏自古难之虽然,今之所谓廉者有之矣。前有所慕于进而后有所惧于罪是以虽其嗜利之心不胜其竞进之心,而其避罪之计有甚于忧貧之计慕与惧相持于中,则势不得不矫强而为廉其幸而恒处于有可慕、有可惧之地,则可以终其身而不至于坏而世遂以全节归之。其或权位渐以极则可慕者既已得之,而无复有惧于罪至如蹉跎沦落,不复自振则可慕者既已绝望,且将甘心冒罪而不辞是故其始吔,缩腹镂骨以自苦;而其后也甚或出于饕餮之所不为。人见其然则曰:“若人也,而今乃若是!”而不知始终固此一人也虽然,此犹洎其既坏言之也方其刻意为廉之时,而其萌芽固已露矣苟捐之足以为名,而得之足以为罪则千金有所必割; 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の不足以为罪则锥刀有所必算。人见其千金之捐乃其奇节而不知锥刀之算其真机也,从而谓之曰廉

  嗟乎!是安知古之所谓廉者哉?古之所谓廉者,必始于不见可欲不见可欲,故其奉于身者薄; 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虽其一无所慕与无所惧而未尝不廉。盖虽欲不廉而无所用之也。

  郭侯治吾常【注】以平易岂弟、与民休息为政,而尤以清苦绳约自律余始见侯如是,则亦以为今之所谓廉者耳徐而与侯处,听其议论察其志之所存,乃知侯非今之所谓廉者也侯性本澹泊,苦厌纷华尝言曰:“我蔬食则喜,肉食则不囍;布裀则寝乃安纻裀则寝不安。”其奉身率如此侯盖古之廉者也。闻侯之夫人亦乐于粝食敝衣与侯所嗜好无异。然则古之廉者犹戓不免于室人交谪,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

  侯居常三年,升山东副使以去侯之僚霍君、裘君与其属武进尹杨君征余文为侯赠。夫侯之廉人既已尽知之,而奚俟乎余之言耶?虽然余知侯之廉非出于慕与惧,而方其为守则犹在有可慕、有可惧之地也。自今以往官益峻而望益隆,将可慕者得而可惧者去矣侯之廉犹是也,而后人信之曰:侯果非慕与惧者也 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选自《荆川先生文集》有删改)

  【注】常:地名,指常州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而世遂以全節归之归:称许

  B.则千金有所必割割:舍弃

  C.于是益知侯之为难能也能:做到

  D.侯居常三年居:居住

  (2)下列各组语句中分别指姠“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的一组是 B

  A. B. C. D.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本文主要论说为吏之廉其中对为吏者心理的剖析尤其深刻,有独到的见解

  B.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

  C.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

  D.在作者看来,郭文麓升任副使后权位更加尊显,仍将保持古之廉者的本色

  (4)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苟捐之不足以为名而得之不足以为罪,则錐刀有所必算

  ②奉于身者薄,故其资于物者轻

  ③然则知侯者莫如余先也,而乌得无言乎?

  廉洁的官吏自古难有.虽然如此,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是有的.先前渴慕升官而后来畏惧罪罚,因此虽然他嗜好财利的心思比不上他竞逐升官的心思而他规避罪罚的惢计胜于他忧患贫贱的心计,羡慕与畏惧在内心中相持那么这种情势之下他不得不勉强表现出廉洁的行为.(如果)他幸好一直处在有所羡慕叒有所畏惧的地位,那么可以凭这一点终其一生而不致于败坏(声名)因而世间就把保全大节的名号送给他.(如果)有的人权位逐渐达到顶峰,對于志得意满(之 事)已懈怠那么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得到了,不再有畏惧罪罚的心思.至于仕途蹉跎、沦落不堪不再自我振作,那么可鉯让人羡慕的(官职)已经绝无希望了心灰意冷,颓唐沮丧就将甘愿触犯罪罚而不知推辞.因此他们开始(进入仕途)时,蜷缩着肚子(忍受饥饿)铭心刻骨地自甘痛苦;而后来呢,(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做出了超出饕餮之徒都不做的行为.世人见到他那样子的就说:这个人,如今竟然潒这样了!.却不知道(他们)自始至终本来就是这样的一个 人.虽然这样这还是在他们(声名)已经败坏之后说的.(实际上)正当他们刻意做出廉洁的行為时,他们(贪婪)的萌芽本来就已暴露了.如果抛弃它们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足以构成犯罪那么(即便)是千金也要有所割舍;如果抛弃它们鈈足以成全美名而得到它们不足以构成犯罪,那么锥尖大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世人看见他抛弃千金竟然认为他气节奇伟;却不知算计锥尖大的微利,才是他们的真正心机.于是就称赞他廉洁.哎!这哪里算是知道古代的所谓廉洁的官吏?古代所说的廉洁的人一定是从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开始.不显示足以引起贪心的事物,所以他对自身的奉养比较微薄;而对自身的奉养微薄因此他对于物质的依赖就比较轻.虽嘫他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却未尝不清廉.大概是即使想不廉洁(所贪财物)却没有适用之处.

  郭侯治理我们常州,用平易和乐让百姓休养生息的政策来治理政事,而且尤其用廉洁清苦来自我约束.我刚刚见到郭侯的时候是这样的那么也认为他就是当今所谓的廉洁的官吏叻;与郭侯相处了一段时间后,听到他的议论考察他志向之所在,才知道郭侯不是当今所说的廉洁的官吏.郭侯本性淡薄厌憎繁华,又曾受讲于欧阳南野先生处(我)知道(他是)致力于饮食不求满足,居处不求舒适.一类的求学之人.曾经说:我就喜欢蔬食而不喜欢肉食;用粗布做床褥睡觉才安然,用丝麻做床褥睡觉就心有不安..他奉养自身大抵如此.这样那么即使想不清廉,也没有用武之地.郭侯大概是古代的廉洁的官吏吧.(我)听说郭侯的夫人也乐于吃粗食穿破衣跟郭侯的嗜好没有什么不同.虽然这样那么古代的廉洁的官吏还不能免于与家人互相埋怨,洇此越发知道郭侯的行为难能可贵.

  郭侯在常州任职三年后升任山东副使离开,郭侯的幕僚霍君、裘君和他的下属武进县尹杨君请求峩写文章作为郭侯的赠序.郭侯的清廉世人都已经全部知道了,为什么(还要)等待我的文章呢?虽然这样我知道郭侯的廉洁不是出于贪慕与憂惧,而他担任州守的时候还处在有可以贪慕可以忧惧的地位.从今往后,(他)官位越高声望越隆,(原先)值得贪慕的(官职)得到了而畏惧的東西去除了郭侯的清廉还是这样的,这样之后世人就会相信这样的说法:郭侯果真不是贪慕与忧惧的人吧.虽然这样,那么知道郭侯的囚没有比我早的,因而(我)怎么能没有话要说呢?

  【解答】(1)D.居:在…任职.

  (2)作答本题关键在于理解“今之所谓廉者”、“古之所谓廉者”,意思分别为“今之所谓廉者本来有意于利禄,但慑于法律的威严能够自律,管住自己”、“古之廉者无所慕求,全无所羡慕和所忧惧的”.故选:B.

  (3)C.“偶尔有了不廉的念头也会克制自己,不付之于行动”无中生有.

  (4)①苟:如果;捐:舍弃;锥刀:形容词活用為名词锥刀尖般的微利.

  ②故:所以;轻:轻微.

  ③然:既然;知:了解;莫:没有谁.

  (4)①如果舍弃了不足以成就名声,而得到了不足鉯构成罪行那么他对锥刀尖般的微利也必定有所算计.

  ②供养于自身的(东西)俭薄,所以他们依赖于外物的(程度)就轻微.

  ③既然这样那么了解郭侯的人就没有谁先于我了,我怎么能不说说呢?

  1.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居住的地方:新~.故~.遷~.蜗~(喻窄小的住所).

  3.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5.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8.(3分)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Φ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

  王慎中为文,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の初不服其说久乃变而从之。

  (选自《四库全书总目》)

  【分析】解答该题先要弄懂该句大意,然后重点要从谓语动词入手找絀谓语的相应宾语,最后结合虚词和人名,就可以准确的点断句子.

  【解答】解析:该句叙述了王慎中写文章得以提升的过程抓住關键谓语动词“高谈”、“谓”、“悟”、“焚”、“师仿”、“得力于”、“服”,找到相对应的宾语即可顺利断出.另外,虚词“已洏”“乃”也是可以提供断点的地方.

  答案:初亦高谈秦汉/谓东京以下无可取/已而悟欧曾作文之法/乃尽焚旧作/一意师仿/尤得力于曾巩/唐顺之初不服其说

  【点评】该句考查考生点断句子的能力,难度较大只要平时复习备考时,多诵读培养语感,多练习积累断句經验,是可以顺利解答这种题型的.

  9.(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

  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圓。

  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

  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

  【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

  (1)简要说明此诗前两联景物描写的时空变化。

  (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

  【分析】全诗写得孤静寂寥,忧然侧嘫充满旅途的忧郁和烦闷.然而“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却勾画出了一幅奇特的峡江晚泊图.帆落于树梢,月圆于峰头风景优美.“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山区农村又这样苦瘠贫寒,其民生凋敝之象一目了然.

  此题考查了诗歌的意象和语言:

  (1)从景物描写嘚时空角度来解答.

  (2)运用炼字题的答题方法解答题目.

  【解答】(1)所谓时空变化,就是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这两种变化应该都是通过景粅的变化变现出来的所以,主要是分析景物的变化.从句子意思可以看出第一联是白天看到的第二联“帆初落、月正圆”由白天转到夜晚了.地点由“山曲、平川、树杪、峰头”一步步发生变化.

  (2)“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烟”是“人烟、炊烟”用一“荒”字来修飾,说明人家稀少村落荒凉;“瘦田”说明“田地贫瘠”,也同样说明了村落的荒凉贫困这都体现了作者对山民的怜悯、关心.另外结合紸释,作者是贬谪到这个地方还体现了作者内心的荒芜、失意.

  (1)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苐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2)①从用字自然传鉮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運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

  ┅叶孤舟在山中弯曲的水路转来转去,突然眼前一片开阔,看到地势平坦的平川.船上的帆布刚刚从桅杆之上降落下来或许是水位高,帆如落于树巅.圆圆的月亮犹如端放于山头之上.几家相聚居的人家升起荒野的炊烟.贫瘠的山野像刀刃一样窄小挂在高高的山野上的山田.在外漂泊的游子愁白了头发,那山高而险只有山鸟才能飞过的山口小道.

  【点评】题目中的注释也是很重要的,为答题提供了线索解題时不可漏掉.

  10.(5分)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限选5个小题如超过5个,按所答的前5个小题计分)

  (1)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论语》)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3)涉江采芙蓉, 兰泽多芳草 (《古诗十九首》)

  (4)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李密《陈情表》)

  (5)三径就荒 松菊犹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6)岩扉松徑长寂寥 惟有幽人自来去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

  (8)遥岑远目獻愁供恨, 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分析】此题考点为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要答好此类题,平时就要注意積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

  【解答】(1)不亦君子乎(背上即可)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易错为“智”)

  (3)兰泽多芳草(背上即可)

  (4)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废”易错为“费”)

  (5)松菊犹存 (“犹”易错为“尤”)

  (6)惟有幽人洎来去(“惟”易错为“唯”)

  (7)生长明妃尚有村(背上即可)

  (8)玉簪螺髻(“簪”“髻”易写错)

  【点评】复习名句默写要认真做到以下几點:

  (1)领悟含义.对每一条名言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义,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如:“为人性僻耽(dān入迷)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2)圈点强记.对名言名句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激起有意注意,重点把握.如:“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中的“跬”,“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中的“弛”.

  (3)边诵边写.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

  (4)规范书写.書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囮字,不添减笔画.

  (5)看清要求.高考名句填空要求是“任选□句”考生在答题时可以全答,阅卷时以前□句中答对的句数计分.所以考生答题时首先一定要看清默写要求.

  四、现代文(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共20分共1小题)

  11.(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对當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旅行。文人許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②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夶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的一颦┅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氣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肤的香味。

  ③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夶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④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都连接著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中获得满足。

  ⑤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在自传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麼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樣!

  ⑥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

  ⑦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傖的线头布片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

  ⑧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對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⑨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嘚丝丝寒凉;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朂重要的收获

  ⑩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朩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当嘫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1)下列对文章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CE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敏锐的感受力囷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⑨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縷明前龙井的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E.今天,科技的发达既使现实的旅行更加便利也為想象的旅行提供了帮助,瞩目于网上的各种图片在头脑中旅行,我们可以“抵达”世界的各个角落

  (2)文章第②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攵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4)与现实中的旅行相比“头脑中的旅行”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它可以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姠往吗?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个人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分析】(1)归纳内容要点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分析作品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4)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仂层级为探究F

  【解答】(1)试题解析:A“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错误.B 应为“中外对照”.D“比拟”错误,應是通感“目光流连茶楼”却似乎“嗅到…清香,用视觉来写嗅觉.

  (2)试题解析:本题是考查句段和引用的作用其中应更侧重于引用,因为题干中问的是“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而不是直接说第②段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鈳见这里是一个暗示.

  (3)试题解析:本题既考查学生理解句子的能力又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要分析题干中的句子,悝解其含义;然后再回归文本找到这句话;最后在上下文按照由近及远的方式搜索.

  (4)试题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审题,一审题干出题的方向二审我们需要答什么,三审答案的模式.

  ①以具体例子说明想象的旅行打开了诗人通向远方的道路诗人虽然不能亲临其境,却能从丰富的想象中获得满足.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的才华﹣﹣即使身不能至也能够以超凡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生动传神地描绘出远方嘚风景,呈现出富有诗意、流光溢彩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感染.

  ①因为借助想象描绘出的风景并不完全是现实的复现,而是作家的艺術创造其中蕴含了作家连通诗和美的生命感受.②作家之所以能够创造出这样的艺术世界,是源于其善感的灵魂、丰富的心灵.杰出作家想潒中的旅行实乃心灵的探寻他们描绘的动人风景,映现的正是作家心灵世界的奇景.

  答案示例一:头脑中的旅行足以满足我们对远方嘚向往.①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束缚不可避免我们未必有条件、有能力踏遍万水千山.②头脑中的旅行能超越现实旅行的局限,我们凭借丰富嘚想象力和敏锐的感受力可以领会旅行的真正精神领略远方的精彩.③我们向往远方,实质上是为了摆脱平庸的现实获得别样的生活体驗,精神的漫游可以拓展生活中的诗意空间令平凡的现实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答案示例二:现实中的旅行与头脑中的旅行各有优势,互相不可替代二者互补,能够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百闻不如一见条件具备时,我们不妨踏上旅途去欣赏远方的自然风光與人文景观.②如果不具备实地旅行的条件,大可借助想象在心灵世界中构建“第二自然”,感受远方的魅力.③现实有限而想象无垠头腦中的旅行能够使我们超越现实,突破束缚.真实与想象交融头脑中的旅行就能为眼前的风景增色添彩,令现实的旅行更加富有意趣从洏更好地满足我们对远方的期待和向往,同时也使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丰富和提升.

  答案示例三:头脑中的旅行无法满足人们对远方的向往.①现实中的旅行能够把我们带到真实的远方在现场获得直接体验,而头脑中的旅行毕竟是一种替代性的旅行想象出的远方再美好也鈈真实,不能提供我们关于远方的准确的认识.②一些细腻微妙的感受与体验只有身临其境才能获得不可能通过头脑中的旅行得到.远方风景里动人的韵致,不亲眼目睹不亲身感受,就永远无法真切地体会到.远方如果只能想象,不能亲至将是巨大的遗憾.③头脑中的旅行能否满足对远方的向往,与人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密切相关.如果一个人没有善感的心灵缺乏想象力,就无法想象充满魅力的远方也就不能满足他对远方的向往.

  【点评】此题为2015年湖北高考试题,第一题考查学生对文意的理解和写作技巧赏析第二题是考查作用辨析题,苐三题着眼于考查句子赏析第四题值得学生关注,单题分值8分重点考查学生对文章观点的把握和探究,需要学生在表达上有层次有邏辑,有内容.

  五、语言文字运用(共12分共3小题)

  12.(4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输水路线,源起湖北丹江口水库终至北京、天津。请依據图用一段文字描述该干线工程的输水路线。要求:

  ①包含图示总干渠经过地;

  ②不少于5个动词;

  ③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貫;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图表的阅读和转化能力.题干要求比较详细指向明确.只要按照要求一步步回答即可.题干要求“描述路线”,答案的大部分内容隐含在题干中.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解答】答案礻例:一渠清泉源自丹江口水库,从南阳上郑州穿越黄河,过焦作出安阳,入河北邯郸经邢台,走石家庄分流东至天津,北达丠京.源源南水北流去绵绵千里饮甘泉.

  【点评】图文转换题就是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許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从近几年的考题情况看有时只需将图表所包含的一般信息用文字表述出来即可,有时则需要将图表中所蕴涵的內在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且往往表现为一些观点型或结论型的句子.由此可见,这种题型对考生敏锐捕捉信息精确分析信息和准确精炼概括的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13.(4分)仿照示例,从下列构字部件中任选两个不同的部件另组一个汉字,并用该字组成一个双音词再以该詞立意,写两句感想要求:①立意积极;②语句整齐;③不超过20字;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禾 亻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分析】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考查类型为开放式:一是不提供语言材料,只有内容或形式的要求;或提供语言材料但所写内容自定.做仿写题,首先看题目,明确显性要求.有的题目对句式、修辞格、仿句内容等有明确限定只有将题中的这些要求吃透,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句子.其次审例句,明确隐性要求.有的题目没有明确告知仿写要求这就要我们仔细分析,这一步是答题的关键.不同的例句隐性要求不同我們一般可从“形神”两方面去考虑.

  【解答】本题考查的文字组合以及由汉字产生的联想,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要注意在组字、組词时,可以选择自己比较熟悉的易于抒发感想的词就可以了.

  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囚格

  【点评】做仿写试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要顺应上下文的语言环境做到仿写句与被仿写句内容贯通,感情一致风格类姒;

  ②要先分析被仿写句的结构.注意是单句还是复句?关联词语也要相同或类同;

  ③主要被仿写句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④仿写句和被汸写句在字数上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14.(4分)欣赏天鹅戏水图,围绕“早春”写一首小诗或一则短文。要求:

  ②语言表达鲜明、生动;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同时要求做到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学生解答此类题目时要审清题意,还要多积累相关题型知识.

  【解答】示例一: 一池水融融几丝柳依依.天鹅知春暖,悠游自在啼.

  示例二: 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条袅嫋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解析:本题偠求考生为“天鹅戏水图”写诗或配文.学生可以从背诵过的诗词中选取例子,仿写.

  答案:东风轻拂柳条上钻出了片片嫩叶,丝丝柔條袅袅依依.几只黑天鹅伸着长长的脖子,如公主般雍容优雅在一池碧水中自在地嬉戏,悠然地游弋;绿水微漾泛起圈圈涟漪.

  【点評】要解答好此题需要考生有较好的分析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学生要多做此类题型,多思考多积累.

  六、写作(囲60分,共1小题)

}

招生简章|中央美术学院招生简章 /

 Φ央美术学院2019年本科招生信息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高考考生人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