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数的和是343.4数定六当赢,猜一数字1一49?

读者——知识之窗(1)
我的图书馆
读者——知识之窗(1)
&&&读者——知识之窗(1)
&地球撑不住人类的胃
 “西方国家摄取食物的方式,是导致其他地区饥饿的主要原因。”这是前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西方人的生活方式提出的警告。
  据统计,30年前一个美国人平均每年要吃掉50磅的肉,而近年来,光牛肉每人就要吃掉100磅,大多数人每年吃下去的蛋白质是身体需要量的两倍。有人计算过,美国人每年吃下的肉若换算成谷类,平均每人的用量将超过1吨,而世界其他地区的人均谷物消耗,只有不足400磅。一项不可否认的事实就是,美国的谷类有80%到90%都是拿来喂动物的。
  而中国的情况更不容乐观,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在个人生活中的直观指标,就是“肉欲”的不断增长。年间,肉食的消费量整整增长了一倍,达到了人均46公斤,是发展中国家平均值的近两倍,超过了韩国和日本等高收入的亚洲国家,成为亚洲保持东方饮食习惯的国家中肉食消费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猪肉消费则名列世界第一。以短视的眼光看来,这似乎正是生活质量提高、国泰民安的一种象征,然而从生态学的角度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眼光来看,这对人口超过12亿的中国来说,不啻是一场灭顶之灾,尽管我们非常自豪地宣称中国只用了不到全球7%的土地养活了占全球22%的人口,但是这种成就的相当部分是靠压榨资源和牺牲环境利益来换取的。
  一组官方的数字是:中国过去30年中,1500万公顷的耕地转为他用;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给12多亿人口提供粮食已使我们的土地不堪重负,对肉食和乳制品需求的激增则更是雪上加霜。由于牧草的供应有限,因此必须用粮食喂养牲畜,这使谷物需求量大幅度上升。在1990年,饲养用谷物占谷物总量的20%,而到1999年已占到40%。而养殖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决不亚于工业污染。大量肉食品的消费令中国无法承受,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减少肉食的需求量。
  肉食可以说是人类食物中最不经济且最低效的一类。通过精确的计算,一磅肉类蛋白质是同等重量的植物蛋白质价格的十几倍,而肉类蛋白质很不容易被人体所吸收,我们吃下去的肉,其中只有少部分的蛋白质被吸收,其余大部分都被排泄出去了。
  在食物生产上,种植植物比生产肉类相对而言就经济实惠多了。比如一块田用以养牛吃肉,只能生产1磅蛋白质;若同样面积的土地用于种植黄豆,将可以生产16磅多的高质量植物蛋白质。换言之,我们吃肉要比食豆类需要的土地多出16倍以上。而且,饲养动物还极其浪费水源,据计算,饲养动物所用的水是种植蔬菜谷类所用的8倍。
  因此,许多令各国首脑们感到束手无策的全球性问题,如人口问题、饥饿问题、环境问题、能源问题,并非人们以为的那样,是地球上的资源已养不活这么多的人口,而是地球实在满足不了人们无底洞似的贪欲,更喂不饱“饕餮”们那穷奢极欲的胃。
  营养学家珍·梅耶认为,只要人们把肉类生产减少10%,节省的谷类就可以供6000万人食用。如果全人类减少一半肉食,则可以解救全球的饥饿人口。而且,儿童教育及人类健康、医疗条件等都会大为改善。现在,许多西方科学家认为,未来食物的需求依靠植物蛋白质才能解决,所以目前许多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开始投入经费,开发用黄豆面粉制成的植物蛋白食品。&  原载于《作家文摘》第733期&
阿拉斯加的慈悲鸟
 &在北美洲西北角,有一个地方,东面是加拿大,西面是白令海峡,南北是浩瀚的太平洋和寒冷的北冰洋。因为这个地方布满了森林,所以吸引了大量的鸟类来此居住,其中被土著人称为“慈悲鸟”的鸟类数量最多。之所以称它们为慈悲鸟,是因为它们在抚养幼鸟时,只要听到发出和幼鸟相同的“饿啊饿啊”的叫声,鸟儿便会将口里的食物向叫声方向投去。叫得越凶,它们捕食便越勤。慈悲鸟不停工作的原因,是因为它们拥有一颗慈悲的心。
  生活在那里的土著人,一部分人利用慈悲鸟的慈悲心,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他们学着幼鸟的叫声,整天坐在一块地毡旁边,不停地叫着“饿啊饿啊”,于是便有无数的慈悲鸟飞来投掷食物。等地毡上堆满了鱼虾和蛤蜊,他们便满意地打包回家了。这些人将一部分食物拿去换钱,一部分留下自己吃,很快便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但是,并非所有的人都会坐在那里等待慈悲鸟投掷食物,绝大部分人不屑于那样做,而是坚持亲自下海捕鱼来养活家人。他们认为哪怕是辛苦些,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生活,日子过得会很坦然。还有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学幼鸟的叫声来欺骗慈悲鸟是不道德的,而且慈悲鸟因为整天要“照顾”喊“饿”的人,来不及照顾幼鸟,致使许多幼鸟饿死了。为了不让慈悲鸟灭绝,他们便将自己捕来的食物喂养幼鸟。
  岛上渐渐形成了三类人:第一类人专靠慈悲鸟施舍生活;第二类人为自给自足型;第三类人不但自给自足,还要喂鸟食物,担当起保护慈悲鸟的重任。
  突然有一天,一场大火毁掉了岛上的森林,慈悲鸟被迫迁走了,从此很多人的生活便乱了套。第一类人因为习惯了慈悲鸟的施舍,他们除了会喊饿外,再也不会干别的事情,于是便跑到大街上继续喊饿;第三类人因为习惯了给幼鸟提供食物,而岛上的慈悲鸟已迁走,没有幼鸟喂养,于是他们便将慈悲心给了那些在大街上喊饿的人;第二类人依然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这个岛屿便是今天美国的阿拉斯加州。
  阿拉斯加州有1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相当于3个法国或7个英国那么大。阿拉斯加州如今已成为一个世界级的发达城市,当地居民除了大部分自给自足的人外,还生活着另外两部分人,一部分为慈善家,还有一部分为乞讨者&
源自赌博的概率论
  概率论起源于17世纪中叶,是研究随机现象规律的一个数学分支。当时在人口统计、人寿保险等工作中,要整理和研究大量的随机数据资料,这就需要一种专门研究大量随机现象的规律性的数学。但当时促使数学家们开始研究概率论的却是一些赌徒。
  三四百年前的欧洲许多国家,贵族之间盛行赌博之风,掷骰子是他们常用的一种赌博方式。因骰子的形状为正方体,当它被掷到桌面上时,每个面向上的可能性是相等的,即出现1-6点中任何一个点数的可能性是相等的。有的参赌者就想:如果同时掷两颗骰子,则点数之和为9与点数之和为10,哪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较大?
  17世纪中叶,法国有一位热衷于掷骰子游戏的贵族德·梅耳,发现了这样的事实:将一枚骰子连掷四次至少出现一个六点的机会比较多,而同时将两枚骰子掷24次,至少出现一次双六的机会却很少。
  这是什么原因呢?后人称此问题为德·梅耳问题。又有人提出了"分赌注问题":两个人决定赌若干局,事先约定谁先赢得6局便算赢家。如果在一个人赢3局,另一人赢4局时因故终止赌博,应如何分赌注?&诸如此类的需要计算可能性大小的赌博问题提出了不少,但他们自已无法给出答案。
  数学家们参与“赌博”
  参赌者拿他们遇到的上述问题请教当时的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帕斯卡接受了这些问题,他没有立即回答,而把它交给了另一位数学家费马。他们频频通信,互相交流,围绕着赌博中的数学问题开始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这些问题后来被来到巴黎的荷兰科学家惠更斯获悉,回荷兰后,他独自进行了研究。
  帕斯卡和费马一边亲自做赌博实验,一边仔细分析计算赌博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终于完整地解决了"分赌注问题",并把该题的解法做了进一步验证,从而建立了概率论的一个基本概念--数学期望,这是描述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的一个量。而惠更斯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解决了掷骰子中的一些数学问题。1657年,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了专著《论掷骰子游戏中的计算》。这本书被认为是关于概率论的最早的论著。因此可以说概率论的真正创立者是帕斯卡、费马和惠更斯。这一时期被称为组合概率时期,可以计算各种古典概率。  
  在他们之后,对概率论这一学科做出贡献的是瑞士数学家族--贝努利家族的几位成员。这个家族中最著名的数学家雅可布·贝努利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继续分析赌博中的其他问题,给出了"赌徒输光问题"的详尽解法,并证明了被称为"大数定律"的一个定理,其内容是:在随机事件的大量重复出现中,往往呈现出几乎必然的规律。通俗地说,在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复试验多次,随机事件出现的频率近似于它的概率。&
  我们用掷骰子来说明"大数定律"。大家都知道骰子掷出l、2、3、4、5、6点的几率各是六分之一,可是实际上掷六次却很难得到1、2、3、4、5、6点各一次,那这个几率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以前有位西方数学家,掷了一万次,得出来各点的几率不是等于六分之一,他又继续掷,掷了五万次……六万次……十万次,发现得到1、2、3、4、5、6点的几率愈来愈平均,也就是六分之一。
  "大数定律"的发现和证明是极其困难的,雅可布·贝努利做了大量的实验,首先猜想到这一事实,然后为了证明这一猜想,他花费了20年的时光。雅可布将他的全部心血倾注到这一研究之中,从中找到了不少新方法,取得了许多新成果,终于将此定理证实。.
  雅可布的侄子尼古拉·贝努利也真正地参与了"赌博"。他提出了著名的"圣彼得堡问题":甲乙两人赌博,甲掷一枚硬币到掷出正面为一局。若甲掷一次出现正面,则乙付给甲一个卢布;若甲第一次掷得反面,第二次掷得正面,乙付给甲3个卢布;若甲前两次掷得反面,第三次得到正面,乙付给甲5个卢布。一般地,若甲第n-1次掷得反面,第n次掷得正面,则乙需付给甲2n-1个卢布。问在赌博开始前甲应付给乙多少卢布才有权参加赌博而不使乙赔钱?
  尼古拉同时代的许多数学家研究了这个问题,并给出了一些不同的解法。但其结果是很奇特的,所付的款数竟为无限大。即不管甲事先拿出多少钱给乙,只要赌博不断地进行,乙肯定是要赔钱的。
  走出赌博成为严谨的学科
  随着18-亚9世纪科学的发展,人们汪意到某些生物、物理和社会现象与机会游戏相似,从机会游&戏起源的概率论自然被应用到这些领域中,同时也大大推动了概率论的发展,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将古典概率论向近代概率论推进,他首先明确给出了古典概率论的定义,并在概率论中引入了更有力的数学分析工具,将概率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概率论在20世纪迅速地发展起来,现在,概率论与以它作为基础的数理统计学一起,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军事科学及工农业生产等诸多领域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卫星上天、导弹巡航、飞机制造、宇宙飞船遨游太空等都有概率论的功劳;及时准确的天气预报、海洋探险、考古研究更离不开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在社会服务领域,概率论的应用更为明显,:比如应用排队过程模型来描述和研究电话通信、机器损修、水库调度、病人候诊等一系列服务的系统。
  概率论作为理论严谨、应用广泛的数学分支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得到发展。&
生存其实很简单
作者:未知
  生活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大峡谷中的雕用一种特殊的树枝筑巢。为了寻找这种被称为“铁树”的树枝,一只雌雕一天中有时要飞行200英里。“铁树”的树枝上还生着许多刺,使得雕巢能够牢固地建在峡谷的悬崖上。巢建好后,雌雕还要在上面铺上树叶、羽毛、杂草,防止幼雕被刺扎伤。&
 &&随着幼雕渐渐长大,它们开始在窝内争夺生存空间。它们对食物的需求量迅猛增加,以至于雌雕再也满足不了它们的需求。雌雕本能地感到,为了让这窝幼雕生存下来,就必须让它们离巢。
  为了激发幼雕的独立生存能力,雌雕开始撤去巢内的树叶、羽毛等物,让树枝的尖刺显露出来。巢变得没有从前那么舒适了,幼雕纷纷躲到巢的边缘上。这时,雌雕就逗引它们离开巢穴。一旦幼雕离巢后向下坠落时,它们就拼命地扑打着翅膀阻止坠落,接下来的事情对于雕来说再自然不过了——它们开始飞行。&
  生存其实很简单,拒绝坠落就行了。
  不知捕捉黄鳝的人将他手中的那个小小的竹笼子申报了国家专利没有,我觉得那东西完全可以得到一个专利号,.因为它十分巧妙,做起来也不费事,却实用得很。一束细篾编织成拳头粗细的笼子,笼子尾部是进口处,一圈轻而簿的篾瓣朝里形成一个漩涡状茬口。黄鳝被笼里的诱饵吸引了,就从那篾缝里钻进去,但是它在笼子里面没法转身,于是被收笼子的人提起来,没有一条能够逃脱的。其实这笼子什么机关也没有,只有进口处那一圈篾瓣。它是利用了黄鳝的尾部特别敏感,只要一触到硬物整个身体就向前游动这一特性,断了黄鳝的后路。假使黄鳝敢于朝后退一步,那么就没有哪一条黄鳝能被关进笼子而束手待毙的。&
  当初黄鳝是怎么进来的呢?当然是顶着篾瓣钻进来的,因为那时诱饵在前,就什么也顾不上了,硬着头皮往前钻。等到后退的时候,篾瓣的尖梢一根根扎在尾上,它不知道后面那坚硬的是什么东西,退下去会有什么结果,所以一触即缩,怎么也鼓不起勇气朝后退,就只好在笼里一直呆下去。置身险境而不敢后退一步,这类现象在动物界并不鲜见。然而作为高等动物的人也常犯这类错误,甚至于将自己推上了绝路,这就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有勇气后退就行了。
  在美国西部人烟稀少的沼泽地带,有一种鱼,叫肺鱼,它不但可以像其他鱼类那样用鳃呼吸,还有一种特殊的本领,那就是靠肺在空气中直接进行呼吸,因此被称为肺鱼。
  每当旱季到来、水源枯竭的叶候,肺鱼就将自己藏匿于淤泥之中,仅在相应的地方开一个呼吸孔。它们这样使身体始终保持湿润,在泥屋中养精蓄锐。数月后,雨季来临,泥屋便会在雨水的浸润冲刷下土崩瓦解,肺鱼又重新回到有水的天地。&
  土著人居然拿肺鱼当美食。他们在旱季出发,来到肺鱼生活的沼泽地。这时,沼泽地里到处布满了泥屋,几乎每间泥屋都藏着一条肺鱼。土著人就这样轻而易举地将肺鱼捉住了,但他们并不立即将肺鱼煮着吃,而是先用一盆清水将肺鱼荞几天,章肺鱼体内的脏东西都吐出末了,再将肺鱼放在早就用白水以及各种调料和好的面糊里,肺鱼以为旱季到了,便将面糊做成面屋把自己包裹起来。这时,土著人便可以将肺鱼连同它的“泥屋”一起烤熟后再吃。据说,肺鱼自己构筑的面屋因为充分渗入了肺鱼的黏液而味道十分鲜美。&
  生存其实很简单,不要被成功模式束缚就行了。
沙丁鱼是青年鲸鱼爱吃的鱼。沙丁鱼常常被它成群结队地吞进腹中,青年鲸鱼已严重威胁着沙丁鱼的生存。沙丁鱼中的一位智者决定除掉这条可恨的鲸鱼。可是,沙丁鱼要杀死鲸鱼,那不是白日做梦吗?但这个沙丁鱼中的智者自有它的想法。
  于是,它组织一群群沙丁鱼向这条青年鲸鱼冲去。青年鲸鱼感到很好笑,这同送食物有什么两样?于是,面对纷纷冲上来的沙丁鱼,它不紧不慢地张开大嘴,将一群群沙丁鱼尽收口中。事情显而易见,胜利者百分之百是鲸鱼。一天又一天过去了,沙丁鱼总是以失败而告终,而青年鲸鱼总是以胜利结束战斗。每次取得胜利,青年鲸鱼都十分兴奋,它总是兴致勃勃地追逐沙丁鱼的残兵败将,将它们一一收入口中。在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中,它体味着胜利者的喜悦和自豪。
  有时,青年鲸鱼想,沙丁鱼这样同自己决战,实在是太愚蠢了,如果要从海洋中选世界上最愚蠢的鱼,那么非沙丁鱼莫属了。
  一天,又一大批沙丁鱼向青年鲸鱼发起了挑战,青年鲸鱼一张口就将它们消灭了大半,剩下的一小部分狼狈逃窜。青年鲸鱼来了兴致,心想,你们哪有我跑得快,一个也别想逃命。于是,它尾随在后,一口一口地吃掉沙丁鱼。沙丁鱼越来越少,但仍然有一些沙丁鱼试图逃过青年鲸鱼的追杀。青年鲸鱼决定乘胜追击到底,将它们彻底消灭干净。
  青年鲸鱼忘了追出了有多远,正当它要张口吞下最后一群沙丁鱼时,忽然发觉自己的肚皮已经触到了浅水滩的沙子。它知道这很危险,可是,由于用力过猛,它此时已经无力控制自己的身体。只见它的巨大身躯一下子冲上了沙滩,再想抽身返回,可是来不及了。它搁浅了,它挣扎着,不久就无奈地死去。
 &&生存其实很简单,胜利时,保持冷静就行了。
  生活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附近的深海中的水母却与众不同,它们的触须有人的手臂粗,每只水母重达60公斤,不但体型大,肌肉也比其他地方的水母强健有力。同是水母,为什么生活在这里的如此强壮呢?
  美国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的凯文·拉斯科夫,是一位研究水母的专家。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他对这种巨型水母进行长期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与这些水母为邻的居然都是海洋中最凶猛的动物,如虎鲸、鲨鱼等。
  为了躲避这些凶猛的动物,水母不得不快速逃命,每天的快速游动把它们的身体锻炼得十分强壮。可是,就算水母逃命的速度再快,也还是经常被那些凶猛的动物咬伤,轻则触须断裂,重则皮开肉绽。令凯文·拉斯科夫惊讶的是,这些被咬得遍体鳞伤的水母不但不会死,而且很快会从折断触须的根部长出新触须,伤口也会迅速愈合,因为伤痛刺激了新陈代谢。水母就是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在性命攸关的危机中,在肉体剧烈的伤痛里将自己一点点变得强大起来的。
  生存其实很简单,在艰苦的环境中选择坚强就行了。
  上帝造了一群鱼,又给了它们一个法宝,就是鱼鳔。鱼鳔是一个鱼可以自己控制的气囊,鱼要以用增大,缩小气囊的办法,来调节沉浮。这样,鱼在海里生活就轻松多了,有了气囊,它们不但可以随意沉浮,还可以停在某地休息。鱼鳔对鱼来讲,实在是太有用,太需要了。
  上帝没意料到的是,鲨鱼没有前来,就没有给鲨鱼鱼鳔。鲨鱼是个活泼,调皮的家伙,它入海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上帝找了很长时间,费了好大的劲也没有找到它们。上帝想,这也许是天意吧。既然找不到鲨鱼,那么只好由它去吧。这对鲨鱼来讲实在是太不公平了,它会由于没有鱼鳔而很快会被海洋吞没,淘汰。上帝为此感到很不安,很伤感。
  亿万年后,上帝想起他放到海中的鱼来了,他忽然想看看鱼们现在到底生活的怎么样了?他特别想知道,当初没有鱼鳔的鲨鱼如今到底怎么样了,还活着吗?是不是已经被别的鱼淘汰,吃掉了。
  上帝将海里的鱼家族都找来的时候,面对千姿百态、大大小小的各种鱼,上帝问:“谁是当初的鲨鱼?”这时,一群威猛、强壮神气飞扬的鱼游上前来,它们就是海中的霸王——鲨鱼。上帝十分惊讶,心想,这怎么可能呢?当初,只有鲨鱼没有鱼鳔,它要比别的鱼多负担多少压力和风险啊,可现在看来,鲨鱼无疑是鱼类中的佼佼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鲨鱼说:“上帝,我们没有鱼鳔,就无时无刻面对压力,因为没有鱼鳔,我们就一刻也不能停止游动,否则的话,我们就会沉入海底,海底的压力会叫我们死无葬身之地。所以,亿万年来,我们从未停止过游动,没有停止过抗争,游动与抗争成了我们的生存方式。”
  生存其实很简单,把缺陷转化成动力就行了。
  我们都知道,蜜蜂对不请自来的入侵者是毫不留情的。它们屁股上的针刺令任何垂涎蜂蜜的家伙都忌惮三分。不过当蜜蜂预见它们的死敌——黄蜂的时候,却往往在劫难逃。&
  我国有一种凶猛可怕的大黄蜂。这种大黄蜂体形巨大,工蜂翼展可达5厘米,是世界上所有黄蜂中最庞大的一种。它们专门侵入其他种类的蜂巢,掠夺别人的幼虫供自己的幼虫食用。有些种类的蜜蜂对这种强盗束手无策,只能任人宰割。
  生物学家甚至观察到一只大黄蜂在6000只普通蜜蜂面前为所欲为的惨状。当时,大黄蜂就站在蜂巢边上。无辜的蜜蜂一只又一只的站出来保卫他们的家园,但是却被那个强盗一只又一只的撕碎。当所有的卫士都牺牲了之后,大黄蜂就轻轻松松的进入蜂巢,把幼虫都挖出来。
  但是我国有一种蜜蜂在与大黄蜂的长期战斗中,却发展出了一种特殊的防卫方法,让入侵者有来无回。另外一种50年前才从欧洲引入到我国的蜜蜂,也在短时间内学会了这种自卫方法。但某一只打算不劳而获的大黄蜂飞扬跋扈的闯进蜂巢时,几十只蜜蜂立即集结,把大黄蜂包围起来。它们并不打算用蜂针进攻,而是抱成一团把大黄蜂卷了进去。过了一会儿再散开的时候,那个入侵者已经很难看得死了,被工蜂拖走,像扔垃圾一样抛出蜂巢。
  这是怎么回事呢?生物学家没有在大黄蜂身上找到搏斗留下的痕迹,但是热成像照相机却记录下了一种温度的变化:当大黄蜂被蜜蜂包围起来以后,5分钟之内,包围圈的中心温度就达到了45摄氏度。莫非这就是蜜蜂战胜恶魔的关键?&
  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们把蜜蜂和黄蜂分别放进恒温箱里,有步骤地提高温度。结果大黄蜂在45.7摄氏度的时候死亡,而中国蜜蜂坚持到了50.7摄氏度,欧洲蜜蜂则坚持到了51.8摄氏度。
  原来,蜜蜂们正是靠着对温度忍耐力,战胜了入侵者,将大黄蜂活活烤死。蜂群是通过震动他们那强有力的飞行肌肉而产生热量的。
  生存其实很简单,团结就行了。&
水:数据说话
作者:未知
  地球之所以是蓝色的,是因为它70%的面积都被水覆盖。但是这一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只有2.5%的水是淡水,其余的都是海洋中的水。在淡水中只有0.3%的水是可利用的河水和湖水,而且在地球上分布十分不均匀。现在有些缺水的地区每年人均可支配的水量不到1700立方米。去年3月举行的世界淡水大会上,联合国警告说,由于人口大幅增长,到本世纪中期,将有60个国家的70亿人口面临没有可靠饮用水的威胁。
  没有人能命令老天爷下雨,我们大家都清楚,没有雨水地球上什么也生长不出来,而人类3天不喝水就无法生存。在刚刚过去的国际淡水年中,大家提出必须保护和学会利用水资源。我们现在就来了解一下有关水的数据:
  —智利北部地区年降雨量仅为0.1毫米,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
  —世界医院1/2的病床上躺着的病人与缺少饮用水有关系。
  —世界上每年有500万人死于与水有关的疾病。
  —一滴水在大气环境中的生存周期是10天;在冰川中是40天;在湖泊中是100天;而在地下土壤中甚至可达1万年。
  —科威特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少的国家,每个居民每日可支配水量仅为27升。
  —格陵兰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多的国家,每个居民每天可支配的水资源为2900万升。
  —世界上已经有54%的饮用水被利用。
  —世界上用于农业的水资源占69%。
  —到2025年世界上将有70%的水资源被利用。
  —由于缺少安全的饮用水,有23亿人患有各种疾病。
  —由于缺少饮水卫生保障,世界上每天6000人因此死亡,其中大部分是儿童。
  —亚马孙河流入大海的水每秒为12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分钟清空4608个奥运会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尽管有些淋浴器可以节水,但是每次淋浴至少要消耗20升水。
  —充满一个长50米、宽22米、高2&.7米的奥运会标准游泳池需要300万升水。
  —在一个标准洗澡盆中洗澡,每次可消耗150升水。
  —家中手工洗刷碗筷只需要7升水,而用洗碗机洗则需要20升水。
  -—刷一次牙齿尽管时间很短,但是需要消耗2升水&
牛津剑桥面试探秘——往死里折磨你
 &作为世界顶级学府,牛津和剑桥一直保持着严格的面试制度,而面试考官出的题目却一直以冷僻怪异著称,参加过的学生都把面试描述成一场噩梦。&
 &为什么植物没有脑袋
  2003年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面试题依然令人摸不着头脑。据英国《独立报》报道,考官的问题覆盖面很广,但几乎都是偏门冷门的话题,比如牛津法律系的问题是:“如果有人撞向灯柱,会对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剑桥兽医系的试题是:“为什么植物没有脑袋?”这个问题与牛津兽医系的问题同样古怪:“月亮是奶酪做的吗?”
  牛津古典文学系的试题是:“如果恐惧是会给我们造成伤害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怕蜘蛛呢?”剑桥古典文学系的问题则是:“诗人奥维德的谈话式诗词能起作用吗?”剑桥对政治学经济学系考生的问题是:“流浪歌手那么能唱还流浪街头,他们是不是疯了?”
  牛津哲学系的试题是:“古时候的人是怎么知道2+2=4的?”剑桥神学院的问题是:“人类消失后,还会第二次出现吗?”经济学院则问:“《圣经》上说,约瑟夫首次执行了‘调节性库存储备’,同样的情形,为什么他今天就不能做?”
  牛津大学一名教师坦言,在面试一名想上历史系的考生时,他多么希望能对最近发生的一件让人心灰意冷的事提个问题——在上个月的欧洲电视歌曲大赛中,英国歌手为何“全军覆没”。去年面试时,一名教授就曾提问:“欧洲电视歌曲大赛是民族主义活生生的例子吗?”该教授提这个问题时,英国参赛歌手还没有吃“零蛋”呢!
你有很多荷尔蒙吗?
  牛津、剑桥面试与录取的比例是15∶1左右。虽然牛津、剑桥面试题过于古怪,但没有人会因此放弃进入牛津、剑桥学习的机会,另有一些人因此找到了生财之道。有一家叫做“牛剑申请”的公司,号称“不成功不收费”,培训费高达每人500英镑以上。
  该公司高级顾问詹姆士·尤芬戴尔说,外人看这两所大学的招生过程依然神秘,不过大多数老师还是提一些能够评估考生潜力的好问题,而有些考官老是问同样的问题,有时还会令人难堪。比如2003年牛津的一名女数学老师问女考生:“你有很多荷尔蒙吗?”
  参加过牛津、剑桥面试的学生都把面试经历描述成“下地狱”。比如《经济学家》杂志一名记者回忆当年的牛津面试时说,他被问到“绝对和相对的差异,与主观和客观的差异,两者有什么不同?”
没有比面试更好的办法
  日前英国多所公立中学抱怨说,牛津、剑桥的主考官在新生面试时对他们的考生态度非常粗鲁、自负。这是校长协会和女子中学联合会共同对温彻斯特、罗丁、伊顿等地460所公立中学的一万名考生面试情况展开调查后发现的。
  据报,两所高校的考官采取了恐吓、蔑视的态度,目的是吓退考生。一些考官则用其他方法来动摇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一名考官面试还未结束,就躺在沙发上假装睡着了。有的考生被迫等上数小时甚至一天才能轮上面试,其间没人通知他们要等多久。
  牛津大学则认为,他们录取新生一向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无论学生在什么样的中学读书,家庭背景如何,口音怎样,都一视同仁。他们甚至还在不遗余力地说服公立中学学生报考他们的大学。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报考英国名牌大学的学生几乎都拥有优异的成绩,为了优中选优,大学只能用面试的办法进一步筛选。在面试中,来自私立中学的学生,由于富有的家庭背景,一般都表现得举止得体,谈吐自如,颇为自信。而公立中学学生则缺少这方面的“训练”。
  牛津、剑桥一直否认他们的招生制度有问题。他们认为全国统考成绩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的潜质,只有特别的问题才能使真正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而且目前尚无其他方法比现有的招生系统更好,他们也正尽力改善招生程序,现在每招一个学生平均要花2000英镑。&
也说马路倒药渣
  读一篇文章:“少时,于街头巷尾常见中药渣摊于地上,不解。老人告我,这是患者为己早愈,盼望众路人踩药将病带走。”殊不知,见之史料的还有另一种说法。
  清康雍年间,有人患重病,延医久治不愈,家人忧心忡忡。一日将病人所服药渣,随手倒在门外路上。恰巧有名医叶天士由此经过,不由得驻步蹲身,用棍棒翻拨药渣检查。经一一辨明所用之药后,心中一惊,便敲门入户,告诉主人,病人用药不对,君臣佐使配伍不当,病人服后于病不利,当会出现何等何等症状。其所言症状,果与病人一一悉同。主人惊服,拜倒求医。病人后经叶天士诊治,不久即完全康复。此事很快传播开来,民间纷纷效仿,沿袭成风。记得文史专家徐柏容先生曾为此专门写过文章。
  也许是年代久远,有关叶天士的传奇经历人们渐渐遗忘了,企盼路人踩药将病带走倒成了许多人的普遍想法,及至今日依然。其实这是一种阴暗的心理,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表现。在倡导“八荣八耻”的今天,此种思想和陋习不应再存在下去了。&
野鸭子定律
有一则日本民间故事是这样说的:
  &一个猎人出门打猎时碰碎了瓦罐,大家认为这代表了坏运气,劝他不要出去。猎人不信,结果他打中了一只野鸭子;野鸭子挣扎的时候,将一条大鲤鱼拍打到岸上;猎人去抓鲤鱼,抓住了躲在草丛中的野兔的后腿;野兔拼命挣扎,掘出了25个芋头;猎人去捡芋头,捡着了一只野鸡;猎人捡起野鸡,下面是13个鸡蛋;猎人捡起鸡蛋,下面有好多蘑菇;猎人回到家,脱下他的肥裤子,里面蹦出了一大群湖虾。幸运的猎人最后满载而归。
  猎人的好运气是从哪里来的?是从一只野鸭子开始的。
  每一个成功的人,别光听他说汗水加智慧什么的,只要去比较一下他们的发迹史,就会发现:成功,无不和好运气有关。
  也就是说,成功的人都曾被天上掉馅饼砸着。
  8848网站的总裁王竣涛(老榕),算是一个传奇。因为一个帖子《大连金州不相信眼泪》在BBS上被到处转帖,一夜成名,做了8848的总裁。有因为抓住“网络生存72小时”的机会,成就了闻名的电子商务网站。以后的事情就变得顺理成章。第一笔种子基金200万,是在洗手间里顺口谈成的。拨开冗杂的琐事不说,从普通网民到网站总裁,毕竟是个人经历的跨越。好运气是从一张帖子开始的,帖子就是带来好运气的野鸭子。&
  好运气定律
  未知定律  猎人扛枪出门的时候,显然不是去靶场玩,而是不相信大家的预言,出去撞大运而已。大家没有好运气,是因为在家坐着。撞运气,有时是下注,没有下注习惯的人,只有一条路——不停顿地做事。
  遇人定律  好运气是怎么来的?归根到底是遇到某个人。运气无不是某个人带来的。对于我来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那么喜欢躲在屏幕后面,放冷枪射暗箭。网上,每天都在遭遇陌生人——善待每一个你刚刚遇到的人。
  连环定律  一步登天不是没有,但大多时候,运气好象连环套,小的事情敷衍,就可能中途掉链子——尽力做好每件小事,哪怕一时看不到利益。
关于运气,我的理解时:每一个运气中都包括着下一个运气。
  &祝你好运!&
猴子敲不出莎士比亚全集
 &长期以来,科学界都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让没有思想的猴子坐在打字机前乱敲字键,猴子下代的子子孙孙也照样敲,给它们亿万年的时间,最终它们会意外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来。这也许是真的——从理论上来说。最新试验证实,如果让6只猴子在1台电脑前敲上1个月的时间,他们只会把事情弄得一团糟,连一个像样的单词都敲不出,更别提莎士比亚全集了!
  最近,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这一多少令人有些失望的试验结果。“他们敲了一大串S,”5月9日,参与试验的科学家迈克·菲力普不无调侃地说,“很显然,英语并非它们的母语!”
  菲力普是普利茅斯大学数字艺术和技术协会会长,这次别开生面的试验就是由他带领该校媒体项目的师生共同完成的。不久前,他们在英国西南佩顿动物园的猴笼里放进一台电脑,然后观察笼中6只苏拉威西短尾猴对这一新奇事物有何反应。
  菲力普说:“刚放进去一会儿的工夫,领头的那只雄性猴王就操起一块大石头,照着电脑劈里啪啦一顿猛砸。而另一只小猴子的态度则友善得多——它不声不响地坐到键盘上,似乎是在思考什么问题。但结果我们发现它只是在那上面撒了一泡尿,八成这小家伙是把电脑当成新式高科技马桶了。”
  不过,最终这6只猴子——艾默、岗姆、海泽、霍丽、米斯特莱顿和诺万,还是打出了长达5页纸的文字交差,算是没有辜负研究人员的一番良苦用心。这段“猴文”中出现得最多的字母是S,此外还有少量字母A、J、L和M穿插其间。
  菲力普说,这次试验是由英国艺术委员会提供资助的,因而整个试验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表演,科学研究的成分较少。同时,这次试验也是普利茅斯大学“动物园计划”的一部分。按照该计划构想,研究人员将在全欧洲的动物园中都安放电脑,以便研究其他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区别。
  “猴子可以敲出莎士比亚全集”的理论最早是在18世纪由生物学家赫胥黎所提出。赫胥黎对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推崇备至,以此理论来形象说明生命的进化纯属偶然,而数学家也经常用这个理论阐述概率等深奥的数学问题。
菲力普最后说:“试验表明,猴子的行为比想象中的要复杂许多。它们对电脑屏幕非常感兴趣,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它们发现每当键入一个字母,屏幕上也会出现相应变化,于是渐渐地意识到两者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
蚂蚁的智慧
  2000年,美国西南航空公司的货运业务遇到了麻烦。尽管飞机平均只用了7%的货舱空间,但有些机场却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计划装载的货物,这成了西南航空公司货运航线和搬运系统的瓶颈。当时,员工们尽力把货物装到开往目标方向的第一架飞机上,表面看来这是一种合理的策略。不过,正是由于这种策略,工人们白白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把货物搬来搬去,有时候还在目的地机场已不能容纳更多货物的情况下,不必要地把货物塞进飞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南航空公司拜蚂蚁为师。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议。具体地说,研究人员观察了蚂蚁觅食的方法,发现蚂蚁凭借一些简单的规则,总能找到更高的食物搬运路线。研究人员把这一发现应用于西南航空公司,结果得出了令人惊讶的结论:把货物留在起初并不开往目标方向的飞机上效率可能更好。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要把一批货物从芝加哥运往波士顿,实际上可以把这批货物留在先开往亚特兰大然后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这要比把货物从飞机上卸下来再装到下一班飞往波士顿的飞机上效率更高。
  采用这种思路之后,在最繁忙的货运站,货物转运率降低了80%之多,搬运工人的工作量减少了20%,并且连夜搬运的数量也大大减少。这样做使西南航空公司得以减少货物储存设施,降低工资开支。此外,满载飞行的飞机也减少了,从而使公司有机会开展新的业务。由于这项改进,西南航空公司估计每年能从中获利一千多万美元。
  对群居昆虫的行为进行的类似研究已经帮助包括联合利华消费品公司和第一资本金融公司在内的好几家公司开发出了更有效率的方法来合理调配工厂设备,发分工人的工作任务,组织员工制订战略。
  蚂蚁。蜜蜂和其它群居昆虫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宝贵启示呢?来看一看白蚁的例子。单个白蚁的智力水平很低,工作也不受监管。可是,一旦形成群体,它们建造的蚁巢就是建筑学上的奇观,即使蚁巢不断扩大,它也能够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和适当的氧气及二氧化碳含量。实际上,对群居昆虫来说,团队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自发组织的,主要通过群居成员之间个体的互动进行协调。尽管每一次互动可能非常简单(一只蚂蚁只是跟踪另一只蚂蚁留下的痕迹),但整个群体却能解决复杂的问题。例如从无数条可能的路线中找出接近食物源的最短路线。人们把群居昆虫的集体行为称做“群集智能”。 
  固然,许多企业界泰斗已经在滥用生物比喻,他们利用生物科学的类似情况编织巧妙的故事来解释公司过去的不幸遭遇或成功经历。但是,群集智能这一新兴领域的研究走得更远,更深。过去20年来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严密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群居昆虫的行为,现在他们又把这些技术运于与解决企业问题。正如西南航空公司和其他早期运营者所证明的那样,初步结果显示该领域大有发展前景。
  从本质上说,群居昆虫之所以如此成功————它们几乎遍布整个生物圈,是因为它们具备以下几个特性:
  灵活性:群体可以适应随时变化的环境;
  稳健性:即使个体失败,整个群体仍然能完成任务;
  自我组织:活动即不受中央控制,也不受局部监管;&
  企业管理人员已经欣然认同了前两个特性,但在面对第三个特性,可能也是最有意思的特性时却犹豫,畏缩了。事实上,正是通过自我组织,所有个体的互动才形成了群体行为。群体智能(以及整个复杂性科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个重要主题事:即使个体遵循的不过是一些简单的规则,最后的群体行为也可能出奇的复杂,而且格外有效。可以说,前面两个特性——灵活性和稳健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第三个特性。
  为了理解自我组织的力量,请看某些种群的蚂蚁,它们仅依靠设置并跟踪化学物质的痕迹就能发现通往食物源的最短途径。蚂蚁会释放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用它来吸引其它蚂蚁。比如两只蚂蚁同时离巢走不同的路线到达食物源,它们都用信息素留下了踪迹。那只走较短路线的蚂蚁先回到蚁巢,只是另外一只蚂蚁正准备回巢,由于第一只蚂蚁在走过的路线上来回都留下了信息素,所以它留下的信息素比第二只蚂蚁留下的要多很多,同巢的蚂蚁将被吸引到那条较短的路下,因为其信息浓度比较高。随着越来越多的蚂蚁走这条路线,这条路线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大。蚁群的高效行为来源于蚂蚁个体遵循两条规则约束下的群体活动。这两条基本规则就是:释放信息素,跟踪其它蚂蚁留下的痕迹。
  许多象这样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能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惠普公司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根据蚂蚁觅食原则开发出了一个计算机程序,可以有效地解决电话的路径选择问题。法国电信,英国电信和美国微波通讯公司在设计这种仿蚁群的路径选择方法方面拨的头筹。但是,最终的应用可能在互联网上,因为因特网的数据流量是完全无法预测的。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马尔科。多里戈及其同事们已经利用仿蚁群的路径选择方法来处理因特网通信。模拟结果表明,他们的技术优于目前所有的路径选择方法,包括因特网现在正在使用的协议&
赋的递减法则
  那么,早期教育为什么能够造就天才呢?要阐明其中的原因,必须从儿童的潜能说起。&什么是潜能?比方说,有一棵橡树,假如它能够充分地生长,可以长到30米高的话,那么这&棵橡树就具有长到30米高的潜能。同样,一个孩子,假如他的天资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最终&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那么这100分就是这个孩子的潜能。&
  然而,事情往往不按我们的理想发生。有可能长到30米高的橡树,实际上很少有长到30米的,一般只能长到12米至15米。要是生长环境不理想,就只能长到6至9米。但如果肥料充&足,再加上精心培育,就可以长到18米至21米,甚至是24米至26米。同样,具有100分潜能&儿童,如果放任不管,就只能成为具有30分能力的人。也就是说,他的潜能只发挥出了一小&部分。但如果对他进行适当的教育,他的能力就可以达到60分、70分,甚至是80分。教育的&理想目标,就是要把儿童的潜能百分之百地发挥出来。&
  但是,儿童的潜能遵循着一种规律,那就是递减规律。比方说吧,生下来具有100分潜&能的孩子,如果一出生就受到恰当的教育,将来就可以具有100分的能力;如果从5岁开始教&育,即使是非常理想的教育,将来也只能具有80分的能力;如果从10岁开始教育,就只能具&有60分的能力了。这就是说,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这就是儿童&潜能递减规律。
  产生儿童能力递减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动物的各种能力有着不同的发展期,而&且各个发展期是基本不变的。当然,某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可能很长,而另一些能力的发展期&则很短。如果一切能力不在发展期内得到发展,就永远不会再有发展。比如,小鸡"追随母&鸡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孵出后4天左右,如果不在这段时间内发展这种能力,它就永远不会&具有这种能力了。所以,假如在小鸡孵出后4天左右这段时间里,把它和母鸡隔离开,它将&永远不再追随母鸡。再比如说,雏鸡"辨别母鸡声音的能力"的发展期是在孵出后8天左右&,假如在这段时间里不让它听到母鸡的叫声,它就会永远丧失这种能力。小狗"把剩余的食&物埋起来的能力"的发展期也是固定的,如果让小狗在发展期内呆在不能埋藏食物的地方,&这种能力就再也不会发展起来了。同样,人类的能力也有固定的发展期。
  曾经在一个夏天问过各种手工艺人,为什么在国民教育普及的今天,杰出的手工艺人反&而少了。在一个渔村里,一位老渔夫告诉我,如今没有像过去那样善于游泳、摇橹、撒网的&人了,因为孩子们在十一二岁期间都在上学校,而水上功夫必须从十岁左右练起。
  外语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从10岁以前开始,就很难掌握地道的外国口音,腔调总会有&点“怪”。不少专家认为,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练,小提琴如果不从3岁开始练,就不可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儿童的能力,如果不在发展期内进行培养,就会出现儿童潜能递减的现象&。这就是早期教育造就天才的根本原因。
  也许很多人会认为早期教育不利于儿童的健康。对早期教育的指责不仅现在有,事实上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老威特受到过这种指责,汤姆森兄弟的父亲受到过这种指责,穆勒的父亲&也受到过这种指责。但事实上,童年时代的威特是个非常活泼健康的孩子,汤姆森兄弟、歌&德也是如此。穆勒的体质虽然比较弱,但并没有什么病,而且,他的身体不好是否是早期教&育造成的,还有待商榷。皮特的体质也不好,但他生下来就是如此,和早期教育无关。塞德&尔兹博士、伯利博士和威纳博士的孩子都是健康又活泼。而且,从他们的寿命来看,威特、&威廉勋爵、歌德都活到了83岁,詹姆士活到了70岁,韦斯特伯里勋爵是73岁,都称得上是高&寿之年。&
植物的数学奇趣
作者:未知
  人类很早就从植物中看到了数学特征:花瓣对称地排列在花托边缘,整个花朵几乎完美无缺地呈现出辐射对称形状,叶子沿着植物茎秆相互叠起,有些植物的种子是圆的,有些是刺状,有些则是轻巧的伞状……所有这一切向我们展示了许多美丽的数学模式。
  创立坐标法的著名数学家笛卡尔,根据他所研究的一簇花瓣和叶形曲线特征,列出X3+Y3-3axy=0的方程式,这就是现代数学中有名的“笛卡尔叶线”(或者叫“叶形线”),数学家还为它取了一个诗意的名字——茉莉花瓣曲线。
  后来,科学家又发现,植物的花瓣、萼片、果实的数目以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非常吻合于一个奇特的数列——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1、2、3、5、8、13、21、34、55、89……其中,从3开始,每一个数字都是前二项之和。
  向日葵种子的排列方式,就是一种典型的数学模式。仔细观察向日葵花盘,你会发现两组螺旋线,一组顺时针方向盘绕,另一组则逆时针方向盘绕,并且彼此相嵌。虽然不同的向日葵品种中,种子顺、逆时针方向和螺旋线的数量有所不同,但往往不会超出34和55、55和89或者89和144这三组数字,这每组数字都是斐波那契数列中相邻的两个数。前一个数字是顺时针盘绕的线数,后一个数字是逆时针盘绕的线数。
  雏菊的花盘也有类似的数学模式,只不过数字略小一些。菠萝果实上的菱形鳞片,一行行排列起来,8行向左倾斜,13行向右倾斜。挪威云杉的球果在一个方向上有3行鳞片,在另一个方向上有5行鳞片。常见的落叶松是一种针叶树,其松果上的鳞片在两个方向上各排成5行和8行,美国松的松果鳞片则在两个方向上各排成3行和5行……
  如果是遗传决定了花朵的花瓣数和松果的鳞片数,那么为什么斐波那契数列会与此如此的巧合?这也是植物在大自然中长期适应和进化的结果。因为植物所显示的数学特征是植物生长在动态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结果,它受到数学规律的严格约束,换句话说,植物离不开斐波那契数列,就像盐的晶体必然具有立方体的形状一样。由于该数列中的数值越靠后越大,因此两个相邻的数字之商将越来越接近0.618034这个值。例如34/55=0.6182,已经与之接近,这个比值的准确极限是“黄金数”。
  数学中,还有一个称为黄金角的数值是137.5o,这是圆的黄金分割的张角,更精确的值应该是137.50776o与黄金数一样,黄金角同样受到植物的青睐。
  车前草是西安地区常见的一种小草,它那轮生的叶片间的夹角正好是137.5o,按照这一角度排列的叶片,能很好地镶嵌而又互不重叠,这是植物采光面积最大的排列方式,每片叶子都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阳光,从而有效地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效率。建筑师们参照车前草叶片排列的数学模型,设计出了新颖的螺旋式高楼,最佳的采光效果使得高楼的每个房间都很明亮。1979年,英国科学家沃格尔用大小相同的许多圆点代表向日葵花盘中的种子,根据斐波那契数列的规则,尽可能紧密地将这些圆点挤压在一起,他用计算机模拟向日葵的结果显示,若发散角小于137.5o,那么花盘上就会出现间隙,且只能看到一组螺旋线;若发散角大于137.5o,花盘上也会出现间隙,而此时又会看到另一组螺旋线,只有当发散角等于黄金角时,花盘上才呈现彼此紧密镶合的两组螺旋线。
  所以,向日葵等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只有选择这种数学模式,花盘上种子的分布才最为有效,花盘也变得最坚固壮实,产生后代的几率也最高。&
奇妙的警戒点
作者:未知
  有一位医生,在战争中为了抢救伤病员,一连紧张地奋战了几天几夜。好不容易安排他睡觉之后,突然从前线又运未了一批伤病员,需要立即叫醒这个医生。可是,不管人们是用手推他,还是往他脸上喷水,都难以叫醒他。这时一个卫生员在医生的斗边轻轻叫唤道:“医生,伤员到了,快醒来吧。”医生便立刻醒来了,又去抢救伤病员。&
  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人在酣睡期间,抑制便扩散到整个大脑皮质,但其中有某个不受抑制并处于兴奋的部位称为“警戒点”。通过这个警戒点,睡着的人就可以保持与外面的联系。&
  下面这些有趣的现象更能使你理解警戒点。在一天晚上,有家人家的妻子和小孩都已进入了梦乡,丈夫下班回来因无钥匙无法进屋,但他爬在窗户上无论怎样喊叫也不能叫醒妻子。忽然,丈夫灵机一动,嘴贴在窗玻璃上叫了声:“妈妈,我要尿了。”果不其然,妻子惊醒了,从床上爬起,为丈夫开了门。除此之外,对于熟睡的母亲来说,睡在她身边孩子的低声啼哭,总能使她立即醒未。有的工人能在机器轰鸣中熟睡,但机器声突然停止时,他会马上醒来。这些都与“警戒点”有关。 
  警戒点的神经细胞没有被抑制,对外界保持有一定程度的警觉能力,这种能力与外界信息的意义有密切关系。有一个有趣的实验,给睡眠者反覆播放有许多人名的磁带,睡者唯有听到正与他热恋的少女的名字时,脑电图才发生变化,皮肤电也有变化。真可谓心有所系,睡眠难忘,警觉灵敏。如果平日里六点钟起床,可是某日要乘早晨的火车需要四点钟起床,则这一天不用闹钟一般人也会按时起床,甚至在两点、三点钟时起来看表。 
  睡眠的警戒点是人类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自我保护能力。在古代,人们常受到群兽的威胁,即使睡觉时也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久而久之,人的大脑中便保留有一个奇妙的警戒点;这个部位甚至在人酣睡时也是清醒的。所以有的人形象地称之为“值勤哨”。&
十大健康食品
作者:未知
  想维持健康的生活吗,摄取适当的营养就能办得到。蕃茄、菠菜等十项食物被现代人认为是最佳的营养食品。
  蕃茄  蕃茄内含的西红柿红素,能够大幅减少罹患摄护腺癌等癌症的机率。蕃茄也是最佳的维他命C来源。
  菠菜  菠菜含丰实的铁及维他命B,能够有效防治罹患血管方面疾病,并能预防盲眼症。
  坚果  坚果不仅可以提高好的胆固醇,并能降低血液中的三酸甘油脂,是预防心脏病的最佳配方。
  花椰菜  花椰菜富含胡萝卜素及维他命C,长期食用花椰菜可以减少罹镇患乳癌、直肠癌及胃癌的机率。
  燕麦  每天食用燕麦可以减低胆固醇,降低血压。
  鲑鱼  经常食用鲑鱼可防止血管阻塞,甚至有研究发现,鲑鱼含的Omega-3s成份可以保护脑部老化,罹患老人痴呆等疾病。
  大蒜  大蒜有防治心脏疾病的功能,不仅可以降低胆固醇,并有杀菌、清血的功能
  蓝莓  蓝莓在所有蔬果中拥有极高的抗氧化剂,除了可以预防心脏病和癌症,并能增进脑力。
  绿茶  经常饮用绿茶可以预防癌症,每天食用绿茶患胃癌、食道癌及肝癌的机率较低。
  红酒  酿酒用的葡萄皮有丰富的抗氧化剂,能够增加好的胆固醇,减少血管硬化,但要注意饮红酒不能过量。
石头、剪刀、布的博弈技巧
马海峰&林燕
  博弈论又称对策论,是从棋、扑克和战争等带有竞赛、对抗和决策性质的问题中借用的术语。下面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生活中常见的游戏石头、剪刀、布的博弈技巧。
  首先石头、剪刀、布游戏的规则是: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在游戏开始以前,我们要先分析一下对手的出招偏好,如果对手是倔强类型的人,那么他连出同一招比如连出石头的概率就大,游戏中就抓他这个弱点,决策是出布,我们赢的概率就大了。但是,我们可以观察到实际生活中连出同一招的人是很少的,也就是游戏中倔强类型的人是少的,这时我们的博弈技巧就发挥作用了。可事实上,我们还是无法猜出对手第一招出什么,否则就不是游戏了,因为这种情况下我们总会赢,所以第一招只有靠运气了。但是大多数人在游戏中都有出招的偏好,我们只要留心观察并记住对手爱出的招比如石头,第一招我们就出对手偏好的克星比如布,我们赢的概率仍然会大于1/2。如果第一招双方出现了和局,游戏得以继续,我们的博弈技巧在于第二招。和局的情况下双方第一招肯定是同样的比如双方都出石头,按照大多数人不连出同一招的假定,留给对手可出的第二招只有布和剪刀,那么我们只要出&剪刀便可保证不败,如果对手第二招也出剪刀,按照大多数人不连出同一招的假定,则留给对手第三招可出的只有石头和布,只要第三招我们&出布便可保证不败。如此循环下去,我们赢的概率将非常大。
  同样的博弈技巧也可以用在另一个生活中非常普及的游戏——杠子、老虎、鸡、虫。所不同的是第一招变成了4个,第一招和局的可能性也不仅局限于双方同出一招,双方出不同的招也可能和局。比如出老虎和虫或者鸡和杠子。第一招和局的概率越大越利于我们技巧的发挥,因为我们的优势在第二招及其后面。假如第一招和局,双方同出老虎和老虎或者老虎和虫,按照对手不连出同一招的假定,留给对手可出的招为杠子、虫、鸡中的之一,则第二招我们出鸡(老虎的被克之招)赢的概率最大。假如第二招仍然是和局,则第三招我们仍出对手第二招的被克之招。如此循环下去,我们赢的&概率将越大。
  综上所述,我们的博弈技巧是:出第一招时要看对手的偏好,比如对手爱出石头,我们出招专克对手的偏好比如布。如果第一招和局,第二招我们就出对手第一招的被克之招即剪刀;如果第二招仍然和局,第三招我们就出第二招的被克之招即布。如此循环,我们离胜利就很近了。&
载人飞船有啥用
作者:未知
一、研究对人体影响
  在失重的状态下,人体有不断下坠的感觉,甚至恶心,头晕,识别方向能力降低,肌肉动作不灵活,产生感觉和运动障碍。载人飞船绕地球飞行并安全返回,可以研究人在空间飞行过程中的反应能力,研究人如何才能经受住飞船起飞、轨道飞行以及返回大气层时重力变化的影响,研究人在太空环境中长期生存所必须的条件与设备。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太空环境对人体的影响,为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实现太空航行,以至为实现外星移民积累经验。
二、进行微重力试验
  载人航天使人类对太空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利用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和强宇宙粒子副射等太空资源,进行微重力条件下的科学试验,生产地面所不能生产的材料,是人类实现载人航天以来一直所梦寐以求的。几十年以来,航天员在“太空工厂”里所取得的成果,给人类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带来了曙光。
三、做生物技术试验
  在载人航天的实验中,美国科研人员认为,在空间能够制备出体积更大、质量更好的蛋白质晶体。到1994年,美国利用航天飞机在太空中进行了170项蛋白质晶体生长试验,曾多次以比地面高500倍速率成功地分离了老鼠蛋白和鸡蛋蛋白。比如,美国航天飞机在日的飞行中,获得了可用于抗癌药物新型干扰素D,可用于研究治疗肺气肿药物的猪弹性蛋白酶,异柠檬酸裂合酶等晶体。
四、观测地球和天体
  由于克服了大气层的干扰,在太空中对地球和天体的观测效果远优于地面,特别是在地面无法进行的X射线探测和紫外线探测,在空间却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更为重要的是载人空间飞行,可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较之卫星观测,能变被动观测为主动观测,因此,能获得比卫星观测更好的效果。近年来,美国、俄罗斯对天文物理的投入越来越大,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上,航天员对太阳、太阳系行星、X射线以及空间粒子进行了大量研究。而且还将在未来的国际空间站继续研究。这些研究将为人类探索太阳系、建立月球基地、载人火星飞行等提供大量基础数据。
五、为军事行动服务
  航天技术首先是为军事应用而出现和发展的,载人航天也不例外。
  载人航天的军事活动主要实施军事侦察、地面目标识别、定标、拍摄,利用空间站或航天飞机充当太空指挥所;必要情况下,安装武器系统的空间站或航天飞机还可以对敌方目标进行攻击。
  苏联的航天活动一向以军事目的为主。据报道,从“和平”号上拍摄的照片十分清晰,其地面分辩率已达6米。海湾战争期间,“和平”号空间站内的两名宇航员拍摄了伊拉克侵占科威特以及多国部队兵力部署情况的照片,照片上机场、建筑物等清晰可见。
  在1982年6月的飞行中,美国航天飞机专门飞越苏联和蒙古国土,拍摄了大量的苏联空军飞行实验中心、导弹基地和苏驻蒙古乔巴山基地的高分辩率照片。
六、为天地往返搭桥
  载人飞船的重要用途是作为天地往返运输工具,为空间站接送航天员。俄罗斯的“礼炮”号空间站及“和平”号空间站上的航天员都是由联盟号载人飞船接送的。目前正在建造的“国际空间站”,其主要运载工具也是飞船。&
被媒体“妖魔化”的沙尘暴
在朋友家的客厅里,我被一幅画深深地吸引了。画面上是一个市场,有一些在漫天的黄色沙尘中做生意的人:戴着鲜红头巾的妇女,牵着母亲衣角的孩子,还有称东西和交钱的男人……。&
  然而朋友告诉我,这不是画,而是用他拍摄的一幅照片放大的,地点是在新疆和田县的巴扎(市场),当时,正刮着沙尘暴。&
  这幅照片色彩和谐,人物生动,然而吸引我的是画面中呈现的那种气氛:人们在沙尘暴中那种安之若素的神态。这让我感到有些惊讶。&
  惊讶的是,这与我见到的传媒对待沙尘暴的态度,完全两样。我接触了许多“沙尘暴”的作品,有书,有报告文学,有新闻报道等。总的感觉是,传媒对沙尘暴有一种“妖魔化”的倾向。概括起来,媒体对“沙尘暴”的描述是这样的。&
  一是“沙尘暴”是人类破坏环境所遭受的处罚。&
  二是“沙尘暴”近些年来越演越烈。&
  三“沙尘暴”极具侵略性和进攻性,正在一步步地通过制造荒漠来天噬人类的家园。&
  四是描写了大量沙尘暴毁地理城、残害生灵的恐慌场面,沙尘起处,仿佛人类的末日。&
  作为媒体报道“沙尘暴”,我想首先应该掌握一些关于自然和生态的知识,对于沙尘暴的描述,至少应该建立在这样几个知识背景上,一个是关于自然区划,一个是沙尘暴的历史。&
  首先是区划的概念,地球表面是由不同尺度的自然带控制的,大尺度的是全球气候带,气候带决定一个地区最基本的状态:如热带、温带、寒带等。小尺度的是按地貌、植被、气温、降水等划分的自然区划,比如按不同的降水量我国可以分成湿润区,干旱区,半干旱区等。&
  一个地区是否成为干旱区和沙漠,最根本的是由这一区域的降水量决定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如果大的气候条件不变,沙尘暴或者沙漠,是不具有侵略性的,因为自然已经为其划定了界限,用不着担心沙漠会逼近北京城。&
  从环境史的角度看,现在人们已经能搞清楚过去几千年来中国气候的变化,以及历史上沙尘暴的情况,我从许多研究著作中,都看到了科学家已经能够列出一个历史沙尘暴的发生状况年表。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沙尘暴是古已有之,是有周期性的。而且今天的沙尘暴并不比过去更猛烈。&
  沙尘暴之所以古已有之,是因为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就已隆起,它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造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要素,而这些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人类的活动如果正逢气候变干的周期确定可以加剧沙尘暴的强度,因为人类的活动将覆盖植被的地方变成了裸露的土地,有一个事实可以说明这一点,就是中国“农牧交错带”的北移西进,从黑龙江大兴安岭南端到青海湟水谷地,长逾2000公里、宽200—300公里、年均降水400毫米以下的一条狭长地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北方的“农牧交错带”。这一地带是有森林的草原向典型的草原的过渡带,但由于人类的活动加剧,使这一狭长的农牧交错带北移了大约400—500公里,西进了大约1000公里。这使农牧过渡带完全进入了只适合进行牧业生产的草原带,当农业的铁犁犁开草根盘结的土地,就为沙尘暴提供武器,仅仅在这个意义上才能说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沙尘暴。在北移西进的农牧交错带上发生的沙漠化和沙尘暴埋城毁地的情况,只能怪人类自己。&
  怎样防止沙漠化,抵抗沙尘暴,许多媒体都鼓吹“造林万能论”,在媒体的片面宣传下,社会中仿佛患上了一种“树林崇拜”症,过分夸大了树木的功能和作用,长江发洪水,人们的结论是种树才能制止,北京来了沙尘暴,人们想到的也是种树,于是有了“三北防护林”等宠大的造林工程,这种态度甚至影响到了外国人,比如一位日本老人远山正瑛每年都要在日本募捐,然后带着钱和志愿者,来到内蒙古的库布其沙漠种树。&
  按照地理学的自然带和地域分异规律,处在什么自然带上,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既然北移西进的农牧交错带已经完全进入了典型的草原自然带,“三北防护林”还能是防护林吗?似乎改称“三北防护草原带”更为妥当,其实,人们应该做的也就是从北移西进的农牧交错带退回来。&
  沙尘暴既不是天使,也不是魔鬼,它只是自然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如今,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了这一点,如,科学家发现沙尘暴能为海洋生物带来丰富的饵料,来自美国的科学研究表明,沙尘暴加入了全球碳循环的过程,它为海洋浮游植物带来了生长必不可少的元素铁,而海洋浮游植物在吸收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方面竟与陆上的森林等平分秋色,因此,可以说沙尘暴是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
  当然,我们不是要美化沙尘暴,我们只是希望客观地看待自然界的每一个现象&
转基因食品是“友”是“敌”?
龚浩&李衣凡
  198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植物———抗除草剂转基因烟草在美国问世。从此,转基因技术在农业领域崭露头角,近乎以星火燎原之势得以广泛应用与推广。截至2004年,全世界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已经达到创纪录的8100万公顷,遍布世界五大洲。然而,转基因食品在欧美等先进国家,却没有受到消费者的普遍青睐。其主要原因,是人们对这类高技术食品的安全性还心存疑虑。
  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推广应用时机有些不好和“不幸”。近些年,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环保问题,而随着欧美为主的疯牛病、口蹄疫、“二恶英”污染、禽流感等一连串事件的出现,各国对食品安全的可靠性格外重视。由于科技进步,人们环保和健康意识增强,导致部分消费者因为对“天上掉下来的大好事”一样的转基因食品过分敏感,在无法证明其对人体健康有害、也未证实其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对其产生了一定偏见甚至排斥心理。不过,从科学的角度看,对转基因食品“谈虎色变”,高度戒备,确实有小题大做、杞人忧天之嫌。
  转基因食品是一种通过基因技术加入了外来的诸如防病、抗旱、除草、快速生长等优秀基因成分,或去除原有生物劣势的基因成分的动植物食品。比如,北极鱼类体内的某个基因有防冻作用,科学家将它抽出,植入到西红柿里,于是就培植出耐寒西红柿。1993年,世界上第一种转基因食物出现在美国。13年来,美国2亿多消费者食用的转基因食品达到4000种,至今没有出现转基因食品不安全的问题。
人们对传统作物宽容度高对转基因食品误解太多
  当然,从科学的观点和逻辑的角度看,还不能证实转基因食品已经绝对安全。还需要假以时日再加以研究证实。反观一些非转基因食品,其安全记录甚至令人心惊胆战。如某些添加剂、尤其速长与增肥物质的补充,过度地使用除草杀虫农药与化肥的结果,已经使许多传统作物生产的食品成为潜在的健康杀手。
  然而,人们对传统作物生产的食品的宽容度还是很高,而对转基因食品依然疑虑重重。据统计显示,70%的欧洲人不愿意吃转基因食品。加拿大90%的消费者仍对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存在危害表示担忧,担心吃了转基因食品,动植物的基因会转移到人体中。这是一种误解。食品都含有基因,构成基因的遗传物质DNA在进入人体后,都会被酶分解,不会将外来遗传信息带到人的基因组中。而转基因食物在投入市场前还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因而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另外,人们还担心转基因食品会对生态产生破坏。比如说,转基因作物中的外源性基因主要是抗除草剂、抗病和抗虫等基因,可能会随花粉转移到邻近野生作物中,使自然界出现抗逆性较强的杂草;同时,抗虫转基因不仅可能杀灭益虫,还会使害虫的抗药性更强,变得更加难以杀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上述问题的解决不是大问题。
&“农业革命”生产潜力巨大趋利避害将会造福人类
  转基因技术作为一种尖端生物技术,在提高粮食产量、减少农药使用、生产含有更多营养成分的健康食物方面有巨大潜力。至今已见到明显成效。例如,转基因大豆产量之高,成本之低,如果各国不加以限制和自我保护,仅美国的转基因大豆生产,就可以让世界各国一半的豆农下岗。如今,基因工程改良的作物其耐旱、抗寒、耐盐碱、抗病等诸多特性都超过了普通作物,发展潜力巨大。
  正因为如此,各国目前都在抓紧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开发,转基因作物正在全球范围内逐步普及。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200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比上一年又增加了20%,种植面积超过5万公顷的国家有14个,转基因产品约占美国农业食品出口的35%,年出口价值超过120亿美元。可以说,转基因技术正悄然引发一场“农业革命”,那些动手早的国家无疑会处于极为有力的位置。我国在这场世界“农业革命”中也没有闲着,也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和技术推广,收获不小。
  发展转基因技术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科学发展的必然。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忧固然需要正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和对生态的影响等也将进一步研究,但更应该以科学和理性的态度来对待而不是简单说“不”,盲目担忧,以讹传讹。用发展的眼光来回答和解决好该技术领域存在的问题,这项农业“超级技术”将造福于人类。&
它们是你人生中的黄金岁月吗
  何时才是你人生中黄金岁月?我们大家时常会自己提出这个问题,并很可能给出各自的答案。原因似乎如下:人生不同时期关联着不同的成就。本文探讨了取得成就的领域极其它们与人生中具体时期的关系。&
  1、人生的跌宕起伏似乎没有预知的规则。但科学家现在知道人生中肯定存在着大家几乎共享的一些规律。今天,当我们比祖辈们多活了20年,以及当妇女们的寿命神秘地超出男人7年时,这比以往任何时候再清楚不过地表明“人生的游戏”真是一种相互替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用灵巧代替了蛮力,用细心代替了速度,用理智代替了激情。这些替换并非总是公允的,但每个年龄段却有各自的优势。所以,有必要肯定地指出,即使你已过了自己一些“黄金期”,你仍可在未来感受其他的黄金岁月。某些重要的黄金期的高峰出现在人生的晚期。
  2、何时最聪明?智商分数显示是18~25岁;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更聪明,且更富有经验。
  20岁时,你最机敏;30岁左右,记忆力特别是数学运算能力开始衰退。“但你在其他事务上的智商却在攀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家阿瑟.江森说。如:45岁,你的词汇量是你大学毕业时的3倍。60岁,你大脑储存的信息量是你21岁时的几乎4倍。这种敏锐与智慧的换位导致了心理学家伦勃.贝拉克博士指出“熟商:(MQ而不是IQ)已被成年人所接受。
 &3、何时最健康?对于男人,15~25岁;对于女人,15~30岁。
  “一个男人在25岁前的10年,身体处在最佳的状态。”纽约医生唐纳德.托马金斯博士说,“他的肌肉最坚实,对感冒及传染病抵抗力最强,而且他的身体在吸收营养方面最有效。”女人,基于科学家不了解的原因,得到了比男人多5年的奖赏(恩赐)。身体的巅峰期只是在叫做合成代谢(细胞生长)的身体过程中被其相反的过程分解代谢(细胞死亡)所超过时才开始衰退。“细胞诞生之日便是他死亡之时,”托马金说,“但在我们20多岁后期,细胞死亡的速度开始超过了他们被更新的速度。”此外,肌肉也被脂肪所取代。
  4、妇女在人生的晚期也得到一种额外的奖赏:国家卫生学院的数据表明,“老年”疾病诸如关节炎、风湿病和心脏病在男人身上60岁出现,在女人身上65岁出现。很难否认女人总体上比男人更强健:男人寿命现在是68.3岁,妇女寿命75.9岁。美国老龄委的威廉.凯纳说:“低血压的妇女几乎是长命百岁。”然而,心理学家认为由于日益增加的妇女进入到竞争的工作市场,妇女最终会偿失题目数据方面的优势。
  5、何时最可能患上精神疾病?30~35岁。
  这种惊人的短暂的峰值期是千真万确的。国家精神病院(NIMH)的研究报告说精神病医院一多半的病人,男患者和女患者,处在这个年龄组(男人超过妇女约20%)。
  6、如果我们在30~35岁最神经过敏,显而易见我们会很快治愈,因为40岁极其以上至65岁入住精神病院的人锐减。不过,精神病医生说,40~55岁的人报告他们已“感到”处在精神崩溃的边缘,但实际上只有相对较少的个案发生。因为此时“我们已成为对付疾病的老手”。心理学家马文.长林说。
  7、自杀,一种衡量精神问题的手段,在20~24岁达到巅峰,然后70岁左右再次达到峰值。自杀事件在婚姻完美者中最低,在离婚者中最高。
  8、何时最愉快?15~24岁时你拥有最好体能;40~49岁最佳的职业感;悲观期出现在30~39岁。
  圣地亚哥国立大学心理学家马瑞林.包彻和林达.杜顿发现,24岁前,我们相信自己最快乐的岁月即将来临;过了30岁,我们相信它们已在我们身后。一项国家健康调查显示:30岁后,我们“变得更务实,而且不把快乐看作是快乐本身的目标。如果我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情感追随得以实现,那么我们感到,快乐将会降临”。
  9、美国舆论研究院指出,悲观高峰期出现在当我们意识到能力及决心不足以保证成功之时。
  10、此外,青年人健美的身体对于培养快乐显而易见帮助不大。告诉自己十几岁的孩子“这些是你们最快乐的岁月”的父母们是大错特错了。青少年期是非常艰难的。只有当你40岁并回顾往昔时,青少年期才看起来是快乐的。
  11、你的性欲何时是高峰期?男人大约16~18岁;女人35~40岁。
  当男人的性欲正在减弱时,女人却正达到高峰。一些心理学家相信老天爷这种安排目的是为了控制人口。
  12、何时你最具创造力?人体在30~39岁,但高峰期因职业不同而又有所差异。
  莫扎特8岁已写出一首交响乐和4首奏鸣曲,而门德尔松17岁写出了他最著名的《仲夏夜之梦》,但大多数伟大的乐曲是人们在30~39岁之间完成的。在心理学家H.C.莱曼纪念碑式的作品《衰老与成就》里,描述了众多领域的高峰期:大歌剧,35~39;音乐喜剧,40~44岁;化学,26~30岁;数学、物理、电子学,30~34岁;诗歌,24~29岁。各种创作的最早时期:绘画及雕塑,32~39岁;建筑学,40~44岁;发明,30~40岁;经济学,30~39岁。
  13、虽然大多数领域人们的高峰期到来得早——许多诺贝尔奖得主在20多岁末期及30多岁便取得了他们顶尖级的研究成果——创造性的人们整个一生都在持续生产着高质量的作品。心理学家约翰.麦雷什博士在《尤利西斯成人》里解释道,对于“调空很好的大脑”,是没有上限的。71岁,托尔斯泰完成了《复活》,用普通手写创造了20万字。伏尔泰64岁写出他的优秀讽刺作品《老实人》。威尔.杜兰特在69岁时与他妻子艾瑞尔联合开始创作了五卷本的纪念碑式的作品《文明史》,并于89岁完成。
  综观人生的各个高峰期,我们可以轻松获得这种感觉:我们是一个超人型平等交换计划中的一部分。虽然这个计划的统计数据摆在那里,但我们必须牢记每个高峰期都有许多例外。麦雷什说:“人生旅行的轨迹无法被一个简单的曲线所描绘。”&
花果再次创造生命
从前,世界上没有花——稍微精确一点地说,是在2亿年前。当然,后来有了植物,有了蕨类植物和苔藓、有了松类和苏铁类,但是这些植物并不形成真正的花和果。它们中的一些是无性繁殖,以种种手段来克隆它们自己。有性繁殖是一种相对经过发展的事情,通常与花粉被释放到风中或水里有关。由于一些纯粹偶然的机会,花粉找到了到达这一类的其他成员那里的途径,一颗小小的、原始的种子就产生了。
  有花之前的世界比我们的世界更为沉睡,因为缺乏果实和大种子,它不能支撑许多温血的生物。爬虫类动物统治着世界。不管什么时候,只要变得寒冷,生命就会减缓为一种爬行。在夜晚不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当时也是一个看起来更为质朴的世界,比起现在来还要绿,缺乏花果所能带来的色彩和形状模式(更不必提气味了)。美还不存在,也就是说,事情被观看的方式与欲望毫无关系。
  花改变了一切东西。被子植物——植物学家们对那些能够形成花、然后又能形成被包裹住的种子的植物的称呼——在白垩纪出现了,它们以极快的速度在世界上传播。现在,不再要依赖于风或者水到处运送基因了,一个植物已经可以谋取动物的帮助了。这是一个巨大的共同进化的合同:用营养来换取运送。有了花的出现,各种全新水平的复杂性就来到了这个世界上,有了更多的相互依赖、有了更多的信息、有了更多的交流、有了更多的试验。
  植物的进化依据新的动力来进行,这就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吸引。现在,自然选择就更为喜欢那些能够固定住花粉传递者注意力的花、那些能够吸引住采集者的果了。其他生物的种种欲望在植物进化中变得极为重要了。道理很简单:那些成功地满足了这些欲望的植物会有更多的后代。美作为一种生存策略出现了。
  新的规则加快了进化变化的速度。更大、更明亮、更甜、更为芬芳,在新的规则下,所有这些品质都很快地得到了回报。然而,专门化也得到了回报。由于一个植物的花粉是被放置在一个昆虫身上来传递的,这就有可能传递到错误的地方去(比如传到那些没有关系的物种的花上去)。这就是一种浪费。所以,能够尽可能地在看和闻上与其他物种区分开来也成为了一种优势。最好是能够掌握单独一种专心致志、愿意献身的花粉传播者。动物的欲望于是就被解析、细分了,植物们则与之相应而专门化。于是前所未有过的花的多样性就出现了,它们绝大部分有着共同进化和美的标志。
  花变成了果和种子,而这些也在地球上再次创造生命。靠着生产糖分和蛋白质来诱惑动物去扩散它们的种子,被子植物就增加了世界上的食物能量的供应,使得大型的温血哺乳动物有可能出现。没有花的话,在没有果的叶子世界里活得很好的那些爬行动物很可能如今还在统治;没有花的话,我们可能就不存在。  摘自《植物的欲望》[美]迈克尔·波伦著&王毅译&
浣熊的夏天
  我正要挥杆击球,妻子雪莉问我:“那是什么叫声?”接着二话没说,跑进一处湿污的矮树丛,再出来时手里抱着个活东西。&
 &“吱,吱,吱……”那小东西尖叫着。&
 &“是个浣熊孤儿。”雪莉边说边轻柔地抚摸着一团粘着泥的灰毛球。&
 &我厉声说:“它妈妈可能就在附近,它也许有狂犬病,随时会咬你。”&
 &“不对,它孤零零的,而且在挨饿。”她吩咐说,“嘿,拿着。我想那边还有一只。”不一会儿,雪莉抱着大声尖叫的另一只小浣熊回来,跟头一只一样一身泥浆硬壳而且瘦弱不堪。&
  我们的女儿拉雷妮、儿子史蒂夫和克里斯托弗住在外边,现在只剩下丹尼尔,他也迫不及待地要住进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宿舍。&
  第二天早上,我和雪莉把它们洗干净,给它们做了个床,还放了个滴答作响的钟,希望它能使它们平静,喂它们喝了温牛奶后总算睡着了。&
  可是雪莉刚出门去上课不久,两个小家伙就活了起来,开始像机关枪似地吟叫。雪莉又回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我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干,在家里处理各种出版事务。&
 &“这是谁的好主意?”丹尼尔用未成年人尖酸刻薄的口吻问道。&
 &“你妈妈认为你需要干更多的事才能得到你的零花钱。”我逗他说,“你给它们热点儿奶好吗?”&
 &“抱歉,我上学都晚了。”他头也没回出了门。我和丹尼尔正经受着窘迫的父子关系阶段。我的权威日益削弱,而他却急于独立生活。&
  “流速”成为喂养小浣熊的主要问题。野生动物工作人员答应寄本小册子给我。他叮嘱说,“照顾好它们,直到它们能够回到树林里去独立生活。”&
  我准备了新的食谱。那幼熊像堵塞的化油器似的,又咳嗽又飞溅吐沫。原来是奶瓶的嘴太大。“也许用玩具奶瓶更好些?”我在一家玩具店发现了小奶瓶。真是奇迹,它们满意地吮奶,然后就睡着了。&
  以后的一个半月里,我忠实地做着邦妮和克莱德的保姆。之所以用著名大盗的名字,因为它们的脸像他们。&
  两个小家伙显然把我看作它们的妈妈。我抱着它们喂奶时,那尖声的吟叫已经变成心满意足的哼哼了。惟一不高兴的是它们爬上我的肩膀,用爪子扒开头发却找不到奶头。&
  没多久两只幼熊可以吃麦片粥和香蕉了。后花园的鸟浴池吸引了它们的注意。性格外向的邦妮尊崇地用爪子舀水,像是牧师主持洗礼仪式。克莱德也玩水,不过是小心翼翼,生怕水会引起燃烧。后来邦妮发现食物和水一起享用的欢乐,从此每吃一口之前先沾沾水。&
  到了7月,小浣熊体重大约3磅了。我做了个带网的笼子,把它们搬到屋外。丹尼尔建议放它们到林子里找吃的。&
  我说,“我不想让它们受到伤害。”听上去我更像只母鸡而不是代理浣熊妈妈。&
  丹尼尔坚持道:“它们应该熟悉如何独立生活。”我们把笼门打开,这样白天它们可以出去逛逛。晚上一敲食碗,小熊就飞快地从林子里蹿出来。&
  一个刮风的下午,我发现邦妮正小心谨慎地在上下晃动的桑树树枝上走钢丝。&
  “留神,孩子!”我大声嚷着朝桑树跑去。“快,丹尼尔,拿梯子!”&
  “甭管她”,他平静地说,“她在尝试冒险的乐趣,别打搅她。”丹尼尔说得一点没错。等我搬了梯子回来,她正安详地躺在桑树干上。&
  可有一天晚上小浣熊们真的遇上了麻烦。半夜两点,我们被一声可怕的尖叫惊醒了。“它们有麻烦了!”我掀开被子,抄起电筒跑了出去。&
  我绕到房子南侧,先是邦妮跳到我肩膀上,接着是她弟弟顺着我的腿往上爬。搂着我脖子,激动得使劲叫。&
  “没事了,没有危险了。”我双臂搂着两只浣熊。原来有只野生浣熊为了保卫自己的地盘,向克莱德发动了进攻。它肩膀上留着血,但不严重。&
  到了9月,白天越来越短,两只浣熊已经是小胖子了。一天晚上,我敲打食碗以后没有任何动静。这让我非常焦急。&
  我出屋再敲了一次,这回,兴奋的邦妮全速奔跑过来,克莱德慢慢追随在后。&
  后来它们有一个星期没露面。我说,“这回可能一去不复返了。”雪莉劝我说,“你要知道,一旦它们不需要你了,还硬要留它们就错了。”我意识到雪莉说对了。&
  &我不情愿地拆了它们的窝,不再去想它们。我自问道,世上有那么多人和物,而为什么只有失去他们的时候才能充分理解他们的重要呢?&
  &10月底的一天,我们正在后花园耙树叶,我发现通往树林的门外有个带圈的尾巴。“邦妮……克莱德……”我轻声叫着,那有着显眼条纹的动物站在那,好奇地瞧着我们。有片刻谁也没动弹。我们楞在那儿盯着它看。我再次叫邦妮的名字,那动物朝我们走来。没错,是邦妮!我往前走,跪下,伸出手,摸她脖子,她舔我的手。邦妮呼噜呼噜发出心满意足的声音。&
  “去给她拿根香蕉来。”我对丹尼尔说。&
  “别了,已经是她独立生活的时候了。”他坚定地说,“她是个大姑娘了。不要替她做她自己能做的事。”我瞧着雪莉,眨了眨眼。肩宽体高的丹尼尔不是在说浣熊,而是在议论父母。&
  是的,到了让孩子自己去闯的时候了。&
  我最后再摸了摸邦妮的脖子,往后退去。她意识到我是让她走开,就高兴地朝来的方向蹦跳而去。我在她身后嚷道:“祝你生活幸福!”邦妮消失了。&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军队的武器装备和战争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被&军事专家认为极具残忍性和欺&骗性的声波武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声波杀人并非空穴来风
  &科学试验证明,人类无法长&期在完全寂静无声的空间中生&存,但强烈的声波或噪声同样也&会置人于死地。实际上,声波杀&人的事例经常发生,其中影响最&大的要算是荷兰货船悬案和马赛&集体死亡疑案。&
  1948年,一艘名叫“乌兰格&梅达奇”号的荷兰货船,在通过&著名的马六甲海峡时遇到强大的&海上风暴。船长命令无线电报务&员发出SOS求救信号,报务员一&边拍发信号一边艰难地报告:&“许多船员已经死去……我也快&要坚持不住了。”等到救生人员&赶到货船现场时,他们惊奇地发&现船上所有的船员都已莫名其妙&地死在自己的岗位上,除了一张&张留着极度痛苦和恐惧表情的&脸,在每个死者的身上竟然找不&到一丁点儿的伤痕。这起神秘的&海难事故在当时的航海界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同时也激起了科&学界探索其原委的浓厚兴趣。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科学实验,专&家们认定,造成这次海难的罪魁&祸首是海上飓风和骇浪相互作用&产生的大功率声波。&
  无独有偶,1986年夏天,法&国马赛市郊一家农户二十多人正&围聚在一起共进午餐,莫名其妙&地在数十秒内全部猝死。与此同&时,正在邻近田间劳作的另一家&十多个人也突然全部死亡。事后&有关部门解剖尸体检查结果表&明,这三十多人全部因脑血管严&重破裂而死亡。最终调查结果&是:这起人间惨剧是由离事故现&场16公里之外的一所次声波武&器研究所因技术故障发生声波泄&漏造成的。为此,法国国防部受&到了公众舆论的谴责。&声波为何能杀人&也可以通过诸如空气、水、钢铁&等媒体进行传播,并形成声波。&声波之所以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甚至于置人于死地,主要是某种&频率的声波会使人体的某些器官&产生机械共振。轻则造成头痛、&恶心、晕眩等不适症状,重则会&产生肌肉痉挛、全身颤抖、呼吸&困难、神经错乱等不良后果,甚&至会发生血管破裂、内脏损坏等&导致死亡的严重后果。&
  最能说明问题的一个例子&是,1906年一队俄国士兵迈着整&齐的步子通过圣彼得堡附近的丰&坦卡大桥时,大桥突然坍塌,桥&上的士兵全部坠落下去,非死即&伤,损失惨重。事后发现,引起&大桥坍塌的原因竟然是士兵列队&齐步走的频率与大桥的固有频率&相同,从而引起大桥发生共振,&剧烈的振荡导致大桥瞬间坍塌。&
形形色色的声波武器&
  军事专家指出,声波武器与&其他新型武器相比是一种起步较&晚但又比较“干净”、&“文明”&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乌贼又叫鱼美、墨鱼、可能称得上是海里的文化人,因为,它们体内直肠末端有一个墨囊,有许多墨汁储备着。
  文人是靠墨水在世间生存,乌贼也是靠墨汁生存。当它们突遇强敌时,就从墨囊中喷出一股股的墨汁来,墨汁在水中就散成烟雾状,仿佛施放的烟幕弹。乌贼喷墨的技巧很高,大部分时候墨团形状都与自己的形状近似,当大鱼碰上时,它才会一下爆炸似的喷出墨汁来。
  乌贼施放墨汁多少总是根据对手的情况,如对手很弱,就点到为止;如对手太多,它们则连续施放,把敌害团团包围,一只大王乌贼喷出的墨汁能把成百平方米范围的海水染黑。  &
  乌贼这套本领好像比文人还强些,古时作伪契者,就有人拿了乌贼墨汁,刚写宛然如新,越来越旧,过半年则荡然无存。原来,假文人坏文人或真商人真还跟乌贼学了不少,不过,他们的名声中却没有一个贼字。
  乌贼并不总是很成功,犹如人间笔墨游戏的结局,往往是吃墨水饭的人自己受害。乌贼遇上海豚就倒了大霉,海豚总是对这种海中文人穷追不舍,乌贼仍只有放烟幕弹,以为可保无忧,哪知海豚并没走远,一直守在旁边,直到乌贼现了原形,这才不慌不忙上去,擒住乌贼,一口一个,只啃脑袋,不一会儿,海面上就漂浮了许多无头的海中文人——乌贼的身子。
  乌鸦本是人类最难得的朋友。可人的天性是听惯了报喜鸟叫声的,从来就不愿意多听噩耗,乌鸦原本是想帮我们校正这种偏颇的。
  现代科学揭示,在垂死这之人身上,有机物的腐败会发出某种特殊气味。这种气味引起乌鸦警觉,特来向主人报信,因此,真正的情形是死亡或腐败引来了乌鸦,而不是乌鸦带来了死亡或衰败。正如地震是真正的原因,警觉出逃的老鼠是结果,但地震从来不是由动物引起的一样。
  我们理当感谢乌鸦才对,不折不扣的愚人不这样看,只因为他们习惯掩耳盗铃,或是讳疾忌医,所以不问情由地迁怒于乌鸦。然而乌鸦并不以为意,它们一直逗留在可能有凶信的家门口,直到病人恢复健康,它们才算完成任务,放心飞去。据说一个城市即将有难,乌鸦也会毕集于城门之上,它们真可算得上是人类社会的忠实的信使和仆人。
  乌鸦对死亡是敏感的,这种敏感还贯穿于它们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一只乌鸦不幸死去,路过者一定会飞过去将它们街在口中。最后还得群集于池塘上空哀鸣呼号,再各自飞去。
  乌鸦是深深知晓追悼会和水葬仪式的。凡是懂得这种仪式的动物,都是能和人类友好相处的,但乌鸦是个例外。
  海豚真是太迷人了,它们中有一些群居性的联盟,在这个复杂而有序的组织中,海豚用它们超于其他动物的复杂而狡猾的行动嬉戏着。一组海豚会联合其他一些雄性海豚组成联合小组以共同对付第三组,这种类似于部落联盟的多层次战争明显需要运用相当多的大脑计算。
  海豚组成战斗小组是为确保战争的胜利,在数量上压倒对手。战斗的结果,是一只两只将处于排卵期的雌海豚被抢了过来,这个小组中通常有担任攻坚任务的海豚,它们像是媒婆,又像是无赖,总之,另一方的雌海豚被诱拐了。
  诱拐成功的雄海豚继续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乙玩报数字游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