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练习本有200页,( )本是一千页,( )本是一万页。

(仙人知路)
(仙人知路)
(仙人知路)
(仙人知路)
(仙人知路)
第三方登录:谁是中共史上第一悍将?并非林彪粟裕彭德怀!(3)
谁是中共史上第一悍将?并非林彪粟裕彭德怀!(3)时间: 17:08:42来源:西陆网
徐向前在红军时期曾经指挥8万余人的红四方面军,成为同期直接指挥最多兵员作战的将领,但解放战争中的指挥规模则远远低于其他四人。在五人中,粟裕被军委评价为&尤其善于组织大兵团作战&。显然,指挥中小部队作战与指挥50万以上的大兵团作战是截然不同的,在作战形式、指挥、通讯、后勤、运输、情报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区别。指挥大兵团作战经验越丰富,打起仗来才越得心应手。众所周知,让一个优秀的县长直接担任省长,就很难当好,因为经验的积累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历史上的先例看,林彪1938年6月因伤到苏联治疗后,有近6年的时间离开一线部队。1945年10月直接去东北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从原来指挥八路军115师1.5万人,突然指挥11万余人(到12月底,部队扩大为27万人),因此战争初期林彪的战役指挥明显生疏。《第四野战军征战纪实》说:&后来有人抱怨:林总吃了几年洋面包,连仗都不会打了。抗日战争时期,林彪只有半年的作战经历,而民主联军大多数将领都有整整8年的实战经验。要想让那些身经百战的名将们折服,林彪还需要走很长一段路。&在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中,据民主联军总部于1947年2月给中共中央及军委的总结报告中说:&我军伤亡总数在八千以上,而且都是一些老骨干。&&四平保卫战,我军受到相当大的元气的损失,许多主力部队失去战斗力,黄克诚部三师之七旅,原为井冈山之老部队,四平撤退后只剩三千余人,失去战斗力;万毅之三师原有一万两千人,经四平战斗伤亡及撤退中被追击溃散逃亡只剩四五千人,失去战斗力;一师梁兴初部剩五千人还保持有战斗力,二师罗华生部还保持有战斗力;邓华部保一旅损失相当重;其次八旅、十旅、杨国夫部七师也都弄得疲惫不堪和不少损失。部队中发生悲观情绪,要求到后方休养,离主力去做地方工作。&到1946年的初夏,东北民主联军自四平、长春失守以后,一路退守到第二松花江以北,力保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北满地区。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罗荣桓描述四平撤退以来的被动局面时说:&这个仗,打得真被动。我们一个劲地撤,敌人在屁股后一个劲地追,像拖了根尾巴。&东北的这一状况,显然与从未离开过一线部队的粟裕同年7至8月在华中七战七捷的战果迥异。此次与美军交战,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毛泽东和军委在条件允许下(粟裕、林彪无病),不大可能让其他现代条件下大兵团作战的生手去朝鲜重新开始熟悉的过程。其次,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精锐的嫡系主力部队,主要是由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和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歼灭的。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47.2万人;华东野战军分别在豫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中歼灭国民党精锐共64.3万人。蒋介石全部美械装备的&五大主力&,粟裕指挥华东野战军歼灭了两个半,即孟良崮战役中歼灭&五大主力&之首整编74师、淮海战役中歼灭第5军,以及淮海战役中派出5个纵队与刘伯承指挥的中原野战军一起歼灭第18军;林彪指挥东北野战军歼灭了其中的两个,即辽沈战役中歼灭新1军、新6军。第三,五人中以粟裕、林彪最年轻,1950年均为43岁。而刘伯承为58岁,彭德怀为52岁,徐向前为49岁。其中刘伯承、徐向前身体状况也不好。1950年6月间,有人向刘伯承透露,中共中央准备调他进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他听了之后,表示自己年纪大了,还是去办学校,搞教育为好。这一件事,中共中央还曾经非正式地征求过他的意见。他明白,这是中共中央领导人想着要为他安排一个合适的职位。但实事求是地考虑,自己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总参谋长这个第一线上的重要职务,最好让年富力强的人去担任。自己应该另谋所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徐向前在1949年3月的太原前线中,即肋膜炎严重复发,连续高烧不退,不得不向中央请求,辞去18兵团的领导职务,作较长时间的休养。1949年6月,徐向前去青岛休养,因病没有出席9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一次会议。在青岛经多方治疗,身体未见好转。头疼病发作时,疼得在床上打滚,脑盖骨似乎要炸开一般。并发的呕吐,使他无法进食。五人中只有彭德怀身体状况良好,这也是最后决定让他挂帅的原因之一。&&&&&&3&&&&
1。谁是中共史上第一悍将?并非林彪粟裕彭德怀!为转载,所有素材、文字、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仅供大家参考或欣赏,切勿做为商业目的使用。
2。我们是互联网的粉丝,注重交流、分享、进步,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联系我们更改或删除相关内容!
3。联系邮箱:zgr pk 123@ gmail.com (请注明具体链接地址(http://www.laxyy.com/2/29395_0.shtml)及相关说明)!国土资源局职工:长沙看房8月,最后选定一只潜力股!附长沙落户买房攻略_购物攻略_什么值得买
国土资源局职工:长沙看房8月,最后选定一只潜力股!附长沙落户买房攻略
小编注:文章来自#全民分享季#征稿活动,周周都有新的玩法,无论是晒物、评测还是经验,统统都可以写,最高瓜分2万元大奖!,详情戳~长沙买房8个月,也是看房到心力交瘁,也曾被中介费吓得心惊肉跳,也因焦心而彻夜无眠。最后选定了一支潜力股,由湖南广电集团领头、省市区三级支持的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马栏山文创园,感受一下效果图)(城市控制性规划了解一下,万里江山一片红——商业用地,绿色为公园用地)虽然长沙限购政策一波接一波,不过作为在国土资源局工作的跑腿临时工坚定地认为,在土地财政下的地方政府,是难以抑制抬高地价赚高额出让金的冲动——之前参加一个论坛,专家分析说中国房地产终端价格中有60%-80%是土地成本,而这是可以转化为政府财政资金。所以刚需要坚定信心,即便再严格限购政策,也会有上车的机会。先列目录。重点推荐第二章,这部分是根据我工作经验,结合土地利用总规和城市控规得出的全国通用干货,帮助大家选择潜力超值地段的房子。另外还有关于贷款利率(等额本金和等额本息)相关看法。目录——1.长沙限购政策简介及落户全纪录2.以土地利用总规及城市规划参考选房(全国通用干货)3.无中介DIY赎楼交易攻略3.公积金贷款教程及贷款利率建议一、限购政策简介长沙作为省会城市中,总体竞争力并不强,即便拥有娱乐之都的称号。所以长沙在向朋友介绍的时候,总会没底气地说一声,“我们房价低啊!”然而事实上,长沙房价在全国层面来说确实排名靠后。(数据来源: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国内各直辖市、省会、首府的小区在当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价的算术平均值(元/㎡)。)根据非权威渠道,全国省会城市中仅8个没有均价过万,长沙一万出头的价格估计也就排名倒数第9了。然而过去两年中,长沙房价在炒房团的围攻下也一路飙升,“后知后觉”的政府部门(被迫)出台限购限售,从“9·23”到“5·20”,到“3·18”政策。(国家统计局5月16日“刚刚”发布的全国70个城市二手住宅销售指数,长沙相比2015年上涨了28%,新房数值为27%)1.“3·18”政策·非长沙户口家庭限购一套。2.“5·20”政策·长沙户口限购区内拥有两套房的不得再购入;·外地户口限购区内拥有一套房的不得再购入;·无房且外地户口,凭12个月个税或社保限购一套;·不动产证满2年方可交易。3.“9·23”政策·契税/不动产证满3年方可交易;·长沙(集体,此处伏线千里)户口无房可买一套;首套满3年后可购第二套;·非长沙户口且无房,凭24个月个税或社保可购一套。4.限购区域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长沙县总结一条:购房需要本地户口(以家庭为单位,有一人为长沙户口即可)。诚如开篇所述,地方政府离不开土地财政,所以必然是有上车机会的。果不其然,日,长沙市政府发布《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即 “长沙人才新政22条”,以“抢人才”的名义开了落户的口子。能落户就能买房,心照不宣,闷声发财。&&二、落户对策先简要介绍某跑腿临时工家庭情况:本人现居长沙隔壁某市,妻子在长沙工作,往返辛苦(鞠躬.gif)。都是本科学历,都有公积金。目前在本地有一套房,希望趁长沙房价偏低的情况下购入一套,兼顾居住和投资。人才新政:·全日制本科学历35岁以下直接落户(等于可购房);·大专学历或技师(是国家认证的职业资格技师!不是会所嫩模!)以上职业资格,长沙工作,首套可不受户籍限制(大专这条被“9·23”部分限制,要求30个月内有24个月个税或社保)。&经过分析我和妻子都可以通过本科落户再购房,妻子可通过在长工作购房。但是考虑到妻子户口在外省,需要先取得外省户籍地《准予迁出证明》再迁移户口再落户再购房&,所以采用第一种方法。还好做足了功课: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学历办理落户所需材料·户口簿本人页(外省户口还需户主页,非索引页!)·本人身份证·毕业证(无需学位证)·一寸照片(多带几张)·学信网学历证明(是学历!不是学籍!支付宝2块钱下载PDF并打印)(学历!不是学籍!不然重新跑一趟才是最麻烦的)以上均需原件及复印件(多复印几张,你永远不知道窗口需要几张身份证复印件存档,万一小姐姐看上你了呢)&办理地点:各人才服务窗口及当地派出所户籍室,所有不清楚的都可以打电话咨询。不要害怕和政府部门打交道,你交了税就可以行使自己的权利,每个投诉和咨询他们都必须认真对待,否则问责起来真的很麻烦。首先打电话给长沙市人才服务窗口,咨询自己在网上查到的所需资料是否齐全,对方确认并建议我去雨花区圭塘派出所,“市人才窗口和芙蓉、天心已经排到下个月了”。确认派出所地点,规划路线,高铁争取半天搞定回家。结果到了派出所,户籍室小姐姐一听是人才落户,头都没抬,“交材料也可以,但是要排到一个月之后。”并充满希望地为我指了一条明路,“去雨花区政务服务大厅”。&此时已是距离下班不久的下午4点多,本着中国特色“来都来了”的心态,就跑一趟吧。就20分钟。来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的民警小姐姐已经声嘶力竭说不出话了,此时距离下班只有半小时。既然来都来了……&可是小姐姐说已经来不及了,我好言相求,连“小姐姐天神下凡花开富贵长生不老地球和平……”都说出来了,最后套近乎说其实我也是窗口可怜弱小无助小,请假跑一趟很不容易,小姐姐这才眼角一挑同意给我办。荡开一笔,窗口确实辛苦,不能玩,每人背后都有个看着,一不小心被无聊的人投诉,还要回家写说明,弄不好就要被扣奖金。所以请大家善待窗口工作人员。办理起来很容易的,15分钟搞定,期间就是查验原件,拍照存档,需要自己做的就是填表,手机扫描一下学信网二维码给她验证。本次办理主要耗时是在长沙市公安户籍内网登陆界面……&最后小姐姐递给我一张单薄的上车房票,长沙市集体户口。(网络图片,仅作示意)其他上车方式没有亲身办理过,仅做简要介绍。1.大专及技师申请人才购房(不落户):·提交资料:身份证、全家户口本、毕业证、学历认证报告/技师资格证、在长公司开具的在职证明、该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盖公章、该公司给员工缴纳的社保明细、24个月在长沙工作收入流水、24个月居住证;·需要凭相关资料去住建委办理《购房资格确认书》2. 在长沙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无年龄限制(落户):·提交资料:准备好以户口页、身份证、毕业证、报到证或合法稳定就业凭证(劳务或用工合同)、缴纳社保证明(长沙12333公共服务平台验证并打印)、用工单位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寸照2张;·到单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办理落户。3.万恶资本主义的BUG有需求就会有供给,心思活络的中介已经想好了办法,前提就是中介收钱收到满意。·此次限购针对的是住宅,所以可以通过先买商铺再落户再买住宅的曲线救国方式。·浏阳市(长沙县级市)等地有一种面积很小的格子铺,5万元购买后可以落户……不失为一种方法。好了,落户篇到此结束,请期待下一篇的干货选房教程。
推荐关注:
鼠标移到标签上方,
尝试关注标签~
相关热门原创
Under Armour 安德玛 多款运动内衣
【轻众测】素士负离子速干电吹风 H3
莱克魔洁 立式手持无线吸尘器M85 Plus
【轻众测】京造 JZYZL-32C002 32CM轻量不粘无烟炒锅
【轻众测】京造JZLITE声波电动牙刷
一加手机 6
Oral B/欧乐B iBrush 9000 Plus 3D声波蓝牙智能电动牙刷
阿思翠 Lyra classic经典版高解析平头耳塞
ICOMON沃莱 i90 蓝牙智能体脂秤
坚果 R1 次世代旗舰手机
Erno Laszlo奥伦纳素水滢清爽面膜4组
PRiSMA普利索 LiTE镜片 防蓝光护目镜
【轻众测】KACO BALANCE博雅钢笔+ PURE书源 中性笔 套装
华为平板M5 Pro
惠普 星系列14微边框轻薄本
德施曼小嘀T86云智能锁
明基BenQ i705 智能家用投影机
赞250评论131
赞72评论103
赞66评论50
赞797评论290
赞827评论416
赞1139评论787
赞354评论196
赞1364评论1145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
用户名/邮箱
两周内免登录拥有数千上万本书的人,都有故事可讲拥有数千上万本书的人,都有故事可讲新京报书评周刊百家号一千本书能摆满多大的书架?一万本书又要装满多大的房间?你心中有概念吗?爱读书的人,大都幻想过自己“坐拥书城”,就是在家里被好书围绕,想读的书自己全都有的感觉;又或者是流连于图书馆或书店,设想“这些全是我的”。要实现这一梦想,涉及到阅读的效率与经济上的考虑。人生匆匆,每一万天要二十七年,一辈子能读多少书?买书的钱,放书架的空间的钱,也无不需要精打细算。但生活中,的确有读书人,将博尔赫斯所形容的“天堂”搬回了家,他们的家,仿佛就是一个小型图书馆,藏书少则数千,多则上万。不知你是否会好奇,藏书这么多,他们都读过吗?这些书,他们一共收藏了多少年?他们对书的喜爱,又是怎样的程度?书评君采访了四位家中藏书成千上万的人——既有知名的文化人,也有默默耕耘的“普通读者”,听他们讲述自己与书的故事。采写
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一姓名:止庵坐标:北京职业:作家止庵在他的书房。娄歌/摄- Q&A -Q:现在大概有多少藏书?A:我们家是个两室一厅的房子,其中的一室一厅都装了书,共有近30个书柜,我觉得大概有两三万册吧。本来是按照类型分的,但现在书柜里都搁不下,好多就在地上堆着,所以家里很乱,也许要再做一个书柜吧。Q:什么类型的书比较多呢?A:中国重新出版的古籍,外国文学,关于电影、戏剧的书,一些诗及文学理论的书,然后就是思想、哲学、历史类的书。Q:最得意的一本藏书是?A:我最得意的应该是细江英公的摄影集,他拍的三岛由纪夫的《蔷薇刑》,细江英公是日本一个摄影家,《蔷薇刑》以三岛由纪夫为被拍对象,我的这本书有他们两人的双签名。Q 买书有什么标准?A:是有读的可能性,我对 “看看热闹”式的读书已经没有好奇心了。我觉得读书这事可以概括三个词,第一个是不从众,别人读什么跟我无关;第二是不趋时,不赶时髦;第三是不受惑,不盲听别人的推荐。当读书读多了,才能知道这书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就跟上哪儿旅行一样,脑袋里边有个地图,读书也是。止庵的书房。娄歌/摄- 讲述 -收藏的书自己不大舍得看所谓藏书它是有标准的,有下限,不是什么书,买了回家就叫藏书。凡是藏书,书本身肯定有价值,而不在于你读了后它才有价值。打比方,如果你不买它,这书搁店里边就打折降价了,那根本不能叫藏书,用来读的书和用来藏的书是有区别的:在我,收藏的书自己不大舍得看,或者干脆看不了(譬如日文书),而我看的都不是收藏的书。所以藏书,第一是物以稀为贵,首先这书不好找,数量少;第二点是这书有别人想要,你不买他买;第三点是不能再生产。藏书这件事是有价值判断,喜欢书而买书,那是个人的事,藏书得别人也认可。我们家以前我爸爸就是藏书人,但是“文革”时书都被抄走了,一本不剩。因为小时候有过这么一个经历,所以我后来买书呢,就是为了自己读的,你如果不阅读,它就没有价值。我呢,没有看过电子书,买书的方式也没有变化,还是上书店去买,频率没有那么高,大概是一个月左右去一次吧,我常去万圣、三联、涵芬楼,就这几个书店。从来没有做过书账,就记脑袋里。我的书从来不卖,也不跟人换,不借人,也不送人,藏着的都是自己喜欢。看书不会做笔记,也不折角,我过去什么都不弄,现在也只加个纸条,习惯了这样。止庵的书架一角。娄歌/摄我只有极个别的书是藏书,偶尔涉猎,家里边能叫藏书的,可能就个二三百本,就是1%。这几年我买了一些不读的书,比如我到日本买的,后来又跟史航一块对签名本产生了兴趣。这些书的收藏确实是有些不容易,因为确实少有那种书,比如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谷崎润一郎的签名本,这种是有点价值、有点意思的。平常也会聊聊天吧,但我觉得这东西也没法跟人聊,买书是这样的,你喜欢的东西可能要跟人炫耀,可是呢你没买之前不会跟人说,这是个秘密,都是买到之后才跟人说的。藏书过程其实没有什么不便,书搁哪记住就行,但现在有个问题是年龄大了之后,买书会重,尤其是如果这书没看过,很容易买重,这是个比较悲惨的事,我有本书买了两三本。当然还有一个最大的麻烦,是这书你之前买了但现在不喜欢了,在我不太多见,因为买一本书我都是认真考虑的,一般来讲我读书和买书都不干试验的事,我宁可没看也是宁缺毋滥,这书你没看不是什么损失,你买了本烂书那是损失。二姓名:杨葵坐标:北京职业:作家、出版人杨葵工作室中的书架之一。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摄- Q&A -Q:现在大概有多少藏书?A:大几千本吧,一部分书在父母那,一部分在自己家,还有一部分挪在工作室。书主要是文史哲大类,然后画册、字帖。但现在经常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找一本书找不着,后来想算了,干脆再买一本。所以我现在实际上是在减,经常送人书,把一些肯定不会看及不常用的,或者网上有比较可信的版本的全送给人。Q:觉得最得意的一本藏书是?A:得意的太多了,像《伙计》就是,得到了特别开心。这本书还有编码,它原来是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的书。我当时到处买它买不到,但又特别喜欢,只好到图书馆去借,借完了逾期不还按照书价的三倍赔偿,这是大一大二时的事。Q:平时看书有什么习惯?A:我的书都保存得很好,至少八九成新,看了几遍还很干净,当时都包书皮儿,对书特别爱惜,从来不折角,也不做批注,会另外找纸写。但我也愿意借书,记得初中时我的第一个版本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被一同学借走,结果他在家看被他妈妈发现,书被家长生气地撕了,后来他用胶条一页页粘好了还给我,还是很可惜。杨葵工作室中的书架之二。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摄- 讲述 -读书是读闲书,买书纯粹为了用我买的第一本书是本儿童文学,叫《湖边小暗哨》,应该是在1978年,我十岁。真正开始买书是我上初中的时候,契机是我住得离当时的北京琉璃厂很近,那时我开始学写字,在家临帖,而买字帖到琉璃厂是最好的。后来就开始逛书店,每天放学时就把自行车往琉璃厂街边一放,一直逛到吃晚饭时再回家。琉璃厂是当时旧书商的集散地,常出线装古籍,我的一套《史记》,就是在那好几年才配齐的。杨葵早些年收齐的《史记》。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摄高中时因为西学东渐,我也开始关注,常去中华书局和商务印书馆的读者服务部。1983年,我在商务印书馆那儿买过一本我觉得对我影响至今的书,叫《理想的冲突》。它当时印了8000多册,书价是1块7毛。我还写过几年书账,当时是学鲁迅,会记下书名、在哪买的以及多少钱,每个月做个小结。那时每月买书大概一百块钱左右,能买个将近20本。但因为我已经开始有稿费,每个月能拿百八十块钱,加上家人每个月给我的40块钱零花钱和学校的助学金,买书的自由度很高,虽然每月会花得一分不剩。我觉得读书是读闲书,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就是为了阅读。读书更多的意义在于你的一个生活方式,你必须在居所备上书,才觉得心里踏实,觉得顺手可选择的余地多一些。如果谈到阅读的乐趣,那这不是藏书所能体会到的。所以书对我来说是实用,我的大部分书不敢说都看过,但大部分全翻过。其他东西实际上是纯收藏而收藏,比如字画、筷子架,书我从来不买来收藏,买书纯粹为了用,我有好多很珍贵的版本,别人如果也特别喜欢,我就送了别人,没有那么大的收藏癖。有意思的是我这样买下来,其实稀缺性比其他人要高。有天史航来都乐疯了,不停地把书从书架中拿出拍照,他说在我这看到很多从未见过的版本。关于这本书,杨葵说:”顾炎武的《京东考古录》,我花一毛钱买的。1988年1月,在首师大的水房门口卖旧书处买的。“也可能因为从小家里边书就很多,书堆得到处都是,所以说以前就体会到那种坐拥书城的感觉,而且实际上体会到的更多是书太多的不便,它占地、落灰,经常找不到,不是坐拥书城,是“坐拥灰尘”。对我来说,逛书店、买书回来、看完后写点什么,这个过程完成了就特别好。说藏书,我现在就发愁,经常想把这些书捐给谁。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平台叫“多抓鱼”,我就挑了些绝不可能再打开的书,一口气卖了大概有二三十种。三姓名:杨兆坐标:南昌职业:书店从业者杨兆的书房一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Q&A -Q:现在大概有多少藏书?A:数量约有5000多种,家中有带门书橱2组(放在客厅)、阁楼靠墙书柜4排、散落的小书架3组。书大多是来自旧书摊,这是个很特殊的购买习性,当时作为一个穷学生,我大部分的购书款项来自对生活费的挤压,这让我的选择变得很狭窄,无非文史哲里的常见图书,甚至有些是断片不成套的书。但买旧书确实花费低廉,于是上瘾,不愿意用更多的钱买新书。Q:一月在买书上大概会花费多少?A:买书的款项每月不足千元,现在会买点特价书,很多再版的新书确实做的漂亮,但是接触甚少。Q:最得意的一本藏书是?A:我曾经寻觅过一些书,比如港台的一些文化人物,如胡金铨的作品,后来复旦大学社引进了,时隔几年却没有刻意买齐。最得意的一本这个有点难,人民文学版精装的《小银和我》是我珍爱有加的一本小书,那是西班牙人翻译成汉语的,竟然译的那么传神!杨兆珍爱有加的《小银和我》。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讲述 -世间的书不是为你一人准备的藏书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通常意义上藏书必须有一个量和质的要求,但是我觉得只要是自己珍视、喜爱的书,哪怕一小部分、一本书,也可以称之为“藏书”。在藏书间,或者拥书而立,感觉就像和很多先贤智者共存一般,那时就觉得自己只是个有很多纸张的空虚人,因为在丰沛的思想文化中,个人显得是那么渺茫。我是一个多年的书店从业者,2010年开办了一家主营库存图书的“拾得书店”。八年间,我在书店做掌柜的有四年,其余时间我在外地谋职、采购。在书店接触的也是百态红尘中的人,各个不同,但是进书店的人往往会变得“干净”起来,这是我多年来的一个观感。说明人到书店,肃立在书的面前,还是敬畏文明的。库存特价图书价廉物美,但是往往售罄便绝版下市,所以看起来很多稀松平常的书过几年就变得珍贵起来,连开店的人自己也觉得没有留住好书甚感惋惜,而很多淘到宝的读者会引以为傲,这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我每到一地会去旧书集散地,近两年多去潘家园买点平常的新旧书(指近30年来出版的书),因为是买卖人,购置旧书的余地较大,称心的自己可留下,同时为读者选书。旧书市购买的节奏要快一点,因为淘书客很多,眼快手快往往收获会多,初踏潘家园会急匆匆左顾右盼,但是世间的书不是为你一人准备的,总会来去得失不由人,为此后来我的心态变得平和,其实按规律逐家浏览也会有书等待你的,并不是中意的书都被高人抢走。在旧书里面,书的“好歹”不一而足,用“中意”二字也许更为妥帖。旧书摊里很多仅见于文字介绍传说中的书会跃入眼帘,这时候你会觉得书缘厚道。我喜欢小薄册书,三联的文化生活译丛、读书文丛、“猫头鹰丛书”等等都是我所喜欢收的品种,还有一些生僻的人文思想和自然科学类的书,都值得收集。杨兆常去淘书的北京潘家园。图片由受访者提供。目前我基本没有处理过自己的书,但是我会在未来的什么时候肯定要散掉自己的一部分书,吕叔湘先生移译了一篇《书太多了》刊在1988年《读书》杂志上,说出了古往今来嗜书人关于书来如山倒的疑惑,我觉得家里的书如果完全摆设在那里不动,是应该散播到“有用者”或“喜爱者”那里去。目前我家里的书被我的孩子视为空气一样,多而受其害,他并不觉得“好”,也许是他年纪未到,但是很多读书人家的读书习惯也是传不过二三代的,这是我们应该理解并且尊重后来者的选择的,他们有他们的世界。而且我觉得当下的藏书家不一定是个好词,学问家、读书家都比藏书家有更高的含义或者更加平实的意义,古代的藏书家同时一般都是治学大家,而现在很多的藏书家甚至不如藏酒的酒鬼,酒鬼肯定尝遍了他的酒,而有些藏书家把天下的书藏之书架即使一一浏览,也只是把思想文明智慧寄存在一地。现在如有足够的藏书应该开办图书馆,次之是开书店,书是公共的,才能体现它的价值。我的书也许会送一些,也许会卖一些,买卖并不是坏事。四号:未堂坐标:成都职业:硕士生- Q&A -Q:现在大概有多少藏书?A:没有详细统计过,从大学到现在买的书过五千册应该没问题,但可能还到不了一万。研究生毕业后就没宿舍可住,借住在朋友租的地方,还要继续考博,有些书也要用,没法一次性寄回家,寄的话费用也太贵,只好分散在各处放置,朋友的寝室或家里,共分了四处,每处大约有十箱左右的书。老家还放着大约三四十箱的书。Q:哪些类型的书比较多?A:我的专业是古典文献学,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和近代以来学者的著作最多,另外西方哲学、文学类的也有一些。Q :看书有什么习惯?A:最大的可能有两点:一是不肯在书上写画或做笔记,二是几本书甚至十几本书一起看。当然也不全是如此,高中时读《史记》,从头到尾划了一遍,也是逼自己通读一遍。保持书的清洁,一是自己看着悦目,二是后人得到可以继续利用,朋友要是借书,一般是叮嘱再三,不能写划,不能折角,不能沾水,不能硬压。虽然是几本书一起看,但往往是有重心的,着重看一两种,其余的多是翻阅着玩的。Q:坐在藏书间是什么感受呢?A:住处必有书,出门必带书。古人有句话已经说得很好了,“丈夫拥书万卷,何假南面百城”。还有一句形容得也不错,“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未堂同学寄存在朋友家的书之一角。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讲述 -将来想在老家,整一个小的图书室可能非藏书界的人认为买的书多就算是藏书了,但藏书界所指的藏书一般是指要有珍善之本,或是在某一领域的书搜罗较为完备,才算得上是藏书。像我这样的恐怕只能是买书吧,本来也没有藏书的意思,就是搜罗自己喜欢的书而已。每个人的经济能力不一样,所攻的领域不一样,所藏的书自然也千差万别,所以我觉得只要是买自己喜欢的书就算是理想的藏书吧。之前淘书尽量买品相好的,看着舒服,后来发现有些笔记或收藏印也还是挺有意思的,有些书里的批注可能还是有些价值的,也就不太计较品相了。没什么特殊的偏好,只要遇到喜欢的,价格又合适,那就买,当然也有几类书比较偏爱,像近现代人的古诗词集、博物类、中医类、宗教类、碑帖类、书话类、神话童话类、天文类、戏曲电影类、外文书、签名本等等,还有我喜欢楚辞和杜诗,遇到与这相关的书一般也不会放过,《圣经》类的书也攒了有一两箱子。“2014年商务印书馆出了沙湄译的齐奥朗的《眼泪与圣徒》,装帧印刷俱精,十分可人,文字也很不错,便想找英文本来看一下,沙湄也是从英文本转译的,原作是罗马尼亚语,即便能找来我也看不懂。之前在同学的婚礼上认识了一位朋友,正在加拿大留学,就托她帮我买了本带了回来,护封上是一幅流泪的圣女油画,看着就让人有心碎之感。”(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至于心得,没有总结过,有些经验不好表达,可意会不可言传,不过断定一本书还是有要看的一些东西,比如说先看装帧如何,是精装还是平装,平装的话是锁线还是胶装,纸张印刷如何,书里是不是有笔记或签名,是几版几印,印数是多少,是否有过修订,再翻一翻序跋和目录,在心里对这本书就有了一个大致的定位,问一下价格,合适的话,该出手就要出手了。最好是对各类书的行情要有所了解,对各界的人物也要有所认识,相关的知识知道得越多,对书的定位就越准,“捡漏”的机会就越大些,不过现在淘书越来越不好淘了,一是书店少了,二是懂的人也多了。从大学时开始,买的日子和价格都记在一个小笔记本上,从2014年7月才开始记的详细一些,专门建了一个Excel文档,买书来后就会记下书名、作者、译者、点校者、校注者、出版社、版次、购买价格、定价、购买地点、购买时间,还有一栏备注,记一下书的装帧印刷或其他特殊之处等等。“买来《音韵学纲要》,请赵振铎先生签了名,《音韵学纲要》才印了990本。”(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每月花多少钱买书没有统计过,估计很不均衡。每月除了留下500左右的生活费以外,其余的几乎全都花在书上了,身上实在没钱了,也就忍着不去旧书摊,或者顶多买个两三本。借钱对我来说是常态,京东又搞活动了,或者是遇到贵一点儿的好书了,经常会向同学朋友借贷。不过现在也是尽量克制自己,努力控制买书的力度。父母的意见是,可以买,但别买太多,不能影响生活的开支。我的导师曾跟我半开玩笑地说,书可以少买些,省下钱交一交女朋友,到社会上看看耍耍,以后工作了再买也不迟。虽是玩笑话,也是一番好意。我现在还是漂泊的状态,但无论到哪儿,身边肯定要留下一些自己喜欢的书,还有一些要寄回老家,将来想在老家腾个房间整一个小的图书室,附近的孩子可以来借书看。淘书的时候遇到特喜欢的价格又便宜的书也会多买一本,也有一些书买来就装在箱子里了,或许一辈子都不会从头到尾翻一遍了,是给将来的小图书室留的。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作者:新京报记者 张舒婷。编辑:小盐。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新京报书评周刊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阅读需要主张,阅读需要分享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