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例人体低温冻存的国家保存”进展如何?

中国本土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在济南顺利完成_山东新闻_大众网
  齐鲁晚报8月13日讯(记者 王皇 实习生 周雨彤)死后对遗体进行低温保存,留待未来科技进步后复温复活治愈疾病,这并非是天方夜谭 ,目前济南已经有从事相关研究的科研机构。今年5月,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专家共同完成了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 存。与此前中国首位参与低温保存的重庆女作家杜虹不同,此次人体低温保存在全过程均在国内完成,并保存了整个人体。
  13日,在济南高新区的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实验室玻璃窗外,记者看到了实施过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手术的特制低温手术台、大跨 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以及用于存放冷冻后的人体的圆柱型液氮容器。
  3个多月前,5月8日凌晨4点11分,一辆白色救护车把一位刚刚被宣布临床死亡的病人展女士和几位实施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临床 响应专家送到了这里。车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疾驶而来,路上只花了十分钟。
  当天凌晨4点01分时,49岁的展女士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3月时,她罹患肺癌并多发转移,入住到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 适化病房。丈夫桂先生说,妻子生前就非常有爱心,是泉城义工,多次说过如果对医学有用就把遗体都进行捐献。在舒适化病房治疗期间 ,家人代替她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手续。继重庆女作家杜虹后,她将是在中国本土低温保存的第一位中国人。与杜虹女士不同,展女士的 人体低温保存操作由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联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临床专家共同完成,并不只保存头部,而进行整个人体的低温保存。
  按照人体低温保存技术的实施流程,在展女士生命终点即将来临之前,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临床响应团队已在医院周边待命了四十 多个小时。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临床死亡之后的两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 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呼吸机和Lucas2等心肺支持设备,保障身体供血供氧 ,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13分钟后,展女士被专用救护车快速转运至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准备开始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银丰研究院人体低温 保存专家,曾是全球最大的人体保存机构Alcor临床响应中心主任,两年前对杜虹实施低温保存操作的专家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和山 东大学齐鲁医院心外科医生、麻醉专家和体外循环灌注师密切配合,首次运用微创双通路体外循环灌注技术,在特制低温手术台上通过体 外循环技术将体温降至18℃左右,开始进行血液置换和多个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
  把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是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降温保存时造成的冷冻损伤。血液中的水在降温后,体积会膨胀,对人体器官造成损 害。而把血液置换成冰点更低的冷冻保护剂来解决这个问题,同时根据不同的体温梯度灌注不同的冷冻保护剂,最大程度减少小冰晶。
  运用生命支持系统联合体外循环降温技术和低温手术台,完成血液置换和冷冻保护剂灌注后,展女士的身体被快速转移到大跨度自动 程序降温设备中,开始继续深度降温。
  整个人体程序降温是一个缓慢而精确控制的过程,既要稳步控制降温速度,实现尽可能的快速降温,减少冷冻过程中的冰晶损伤,又 要保持身体内外温度均衡,避免温差过大造成热应力损伤。经过数十小时的程序降温过程,身体内外温度都稳定在-190℃以下。5月10日傍 晚,展女士的身体被顺利转移到一个充满液氮、可稳定维持在零下196℃的特制液氮容器中,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顺利完成。
  与截至目前国外人体低温保存操作不同的是,此次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与Alcor使用的开胸后把灌流管插入心脏不同,是首次运用心 脏移植手术中的微创方式,没有开胸,而从颈动脉和股动静脉进行双通路体外循环灌注。同时,在降温过程中,使用了世界上唯一一台可 连续将整个人体从常温降到零下190℃左右的自动控制设备,不需要在降温的过程中更换降温设备。
初审编辑:魏鹏
责任编辑:姜晖
今年上半年,在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偏少9.3%、较上年偏少17.1%情况下,省控重点河流COD和氨氮平均浓度分别为22.4mg/L和0.69mg/L,较去年同期分别改善7.4%和20.6%。我省组织开展了全省城市(含县城)建成区污水直排环境“随手拍”活动,发动公众力量,解决城市建成区(含县...
08-13 08-08新锐大众
8月10日,发生在西汉高速秦岭隧道的重大交通事故伤亡严重、教训深刻,隧道出行安全问题引起大家强烈关注。有火灾报警器、消火栓箱、灭火器箱、应急通道、紧急停车场;隧道顶部,有情报板、车道指示器、逃生指示标志、通风机等。
08-13 08-08新锐大众
一星期前,天桥法院在淘宝司法平台发布了这套房产的拍卖公告,一周内共有5668人围观,48人设置了拍卖提醒,4人报名参加竞拍。值得注意的是,此房的竞价过程充满戏剧化:就在两名买主“竞价”白热化时,在拍卖延时期间,杀出一位“程咬金”,这第三名竞价者,最终拍...
08-13 08-08生活日报
近日,济南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建设山东泉城绿色现代无轨电车公交示范项目可研报告获省发改委批复,标志着济南首次尝试利用外资推进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正式“落地”。南辛庄西路-南辛庄街-经七路-历山路-解放路-工业南路走廊(二环南路-凤凰路)建设高品质公交示...
08-13 08-08大众网时政微信公众号
为了让小浩然能够享受到同龄人的“待遇”,父亲跟着村里的施工队打工,母亲李桂娟在家照顾老人、孩子,搭理家中的几亩地。小浩然从小常被母亲带着外出卖菜,可谓耳濡目染,又看到家中丰收的洋葱,他决定到城里卖洋葱给母亲筹钱治病。
08-14 07-08齐鲁壹点
近日,2017年中国青少年航天创客奥林匹克大赛决赛暨颁奖仪式在北京理工大学落下帷幕。“中国青少年航天创客奥林匹克大赛”于年4月24日第二个中国航天日正式启动,是中国航天科技教育联盟的重要赛事活动之一,同时也是“中国青少年奥林匹克”挑战赛活动。
08-14 06-08滨州日报?滨州网
Copyright (C)
&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山东省互联网传媒集团主办 Email: &
违法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一年 志愿者保存状态稳定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一年 志愿者保存状态稳定
来源:海外网
日上午,一场小型而又高规格的纪念活动,在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参加这次活动的人员包括了志愿者展女士家属,山东省知名的医疗机构、医学院校专家,法律学者,人体低温保存支持者,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的核心成员和部分媒体工作者等数十人。
一、情景再现:
银丰研究院大厅中播放着展女士最喜欢的音乐——邓丽君的《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军民先生将一束黄色玫瑰花放在展女士的巨幅照片前,饱含深情地凝视着她的照片。透过电控玻璃窗望过去,就是她的栖身之地:一个巨大的液氮保存罐。这是桂先生今年第一次来看望他被低温保存的妻子,与去年来的情景极为相似,只是这一次有更多的专家学者的陪同。
二、情况通报: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廷瑜先生向探望家属、专家和支持者通报了过去一年的保存情况,展女士所在1号罐运行状态良好,除了液氮罐自带的自动记录数据外,他们每天还要巡检并记录温度和液位等数据,确保罐内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m之间。节假日期间,即使液氮罐可以实现自动补液和报警,他们仍坚持人工巡检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过去的一年,他们平均10天补充一次液氮,测算下来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低于原先预测的数据,证明了他们自主研制的液氮保存罐的具有良好的低耗性能。
来自美国的人体低温保存专家Aaron Drake,则代表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介绍了过去一年他们在加强国际交流,改进完善低温保存设备,开发手术监测系统和补充团队力量等做的工作和努力。
三、一年回顾:
日,银丰研究院完成展女士的全部灌流手术和转移保存, 8月13日向媒体公布后,引发国内外众多媒体报道、转载,也引起了大众的广泛热议。银丰研究院后续未进一步披露相关细节。
简朴的纪念仪式结束后,银丰研究院和参加纪念活动的来宾一起回顾了过去一年有关人体低温保存研究诸多进展和最新情况:
去年8月13日新闻公开后,有数十家媒体要求采访并跟踪报道,数百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转载或评论“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事件。作为展女士的丈夫,桂先生2017年12月参加央视节目《越战越勇》,透露了在决定低温保存妻子前后的心路历程,让社会公众对人体低温保存研究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在国内开展人体低温保存,或者说遗体低温保存,除了未来技术可能性讨论之外,最大的质疑声就是法律合规性和伦理可行性。去年8月26日,有媒体刊发《“冷冻人”的法律身份如何界定》,数个法律专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银丰研究院在披露人体低温保存新闻之前,已经考虑良久,并且关注了网上的诸多报道。在这次的纪念活动中,银丰研究院特别披露了他们在法律资质和符合伦理方面所做的工作,比如获得了山东省卫计委批复的遗体接受站资质,向红十字会进行汇报情况寻求支持,并将成立伦理委员会来指导以后的研究计划和方案,伦理委员会中就包含了知名的法学专家。
在随后的生命延续研究计划讨论会中,来自山东省内的各个领域专家,分别对银丰的生命科学研究计划在法律、伦理、医学意义、临床应用和公益宣传等给予了评价和建议。(李彧 梁伟)
责编:王瑞景、张阳
www.haiwainet.cn 京ICP备号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一年 志愿者保存状态稳定,. 14:31:04,.204131,.王瑞景、张阳,.middle登录人民网通行证 &&&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满一年&争议不曾停止
日07:22&&来源:
原标题:“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满一年 “生命延续”有何意义?
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我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液氨罐运行状态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曾引起医学、生物、法律、伦理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生命延续”到底有何意义?
“首例人体低温保存”进展如何?
13日,一场小型而又特殊的纪念活动,在位于济南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展文莲。
在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大厅,播放着展文莲女士最喜欢的音乐--《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军民将一束黄色玫瑰花放在妻子的巨幅照片前,饱含深情地凝视着她的照片。透过电控玻璃窗望过去,就是展文莲的栖身之地:一个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她已在零下196℃的低温环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时间。
2017年5月8日凌晨4点0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的医疗病房中,49岁身患肺癌的展文莲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展文莲临床死亡之后的2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紧接着,展文莲被救护车快速转运至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将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
在特制低温手术台上,医生们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展文莲的体温降至18℃左右,进行血液置换和多个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此后,展文莲的身体被快速转移到大跨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中,继续深度降温。
5月10日,经过数十小时的程序降温过程后,展文莲的身体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她由此成为国内实施的首个人体全身冷冻者。展文莲也是继重庆女作家杜虹遗体头部冷冻后,又一例人体冷冻者。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廷瑜介绍,过去一年,展女士所在1号罐运行状态良好,除了液氮罐自带的自动记录数据外,他们每天还要巡检并记录温度和液位等数据,确保罐内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米之间。节假日期间,即使液氮罐可以实现自动补液和报警,他们仍坚持人工巡检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
“过去一年,我们平均10天补充一次液氮,测算下来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低于原先预测的数据,证明了我们自主研制的液氮保存罐具有良好的低耗性能。”曲廷瑜说。
从妻子被冷冻至今,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始终坚定着自己的决定。“我不期望未来妻子一定能复活,但现在冷冻起来就保留了一个希望。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生前就想捐献遗体用于科学研究,这也满足了她的心愿。”桂军民对记者说。
争议未止,“志愿者”咨询不断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手术完成的消息一经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年来,关于人体低温保存的伦理和法律争议不曾停止,但仍旧不能阻止新的人体低温冷冻志愿者想要加入其中。
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教授胥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体冷冻在国际上讨论了几十年。从科学界的认识来说,目前实现冷冻人体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但从促进科学发展来说,银丰的手术还是有意义的探索。”
开展人体低温保存,除了未来技术可能性之外,最大的质疑声还是法律合规性和伦理可行性。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戴昕认为,在不涉及人体复苏的前提下,人体低温保存未来主要涉及器官捐献等一些程序性的法律问题。但一旦涉及复苏,相关法律问题就非常复杂,比如人的身份如何确定、人的实体是否必须存在,现有法律都需要重新设计。
据了解,世界上还有美国人体冷冻机构、欧洲人体冷冻组织、俄罗斯奥鲁斯公司等几大从事人体冷冻的机构。据悉,全球约有两三百人接受人类冷冻手术。
“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实现科学的进步。”对于外界的各种不同声音,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春生坦言,人体低温保存仅仅是一项研究计划,目前无法保证低温保存的人体未来一定能够复活,但这是生命科学的勇敢探索,也是低温生物医学领域的终极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勇于开展科学尝试,是实现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
银丰研究院由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资成立,是一家以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开发,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转化的研究机构。
过去近一年里,银丰研究院接待了2000多人次参观,有201人专门咨询如何成为人体冷冻志愿者,其中40人到银丰研究院来访参观,30人进行了病情评估,可见人体低温保存的吸引力。
“生命延续”有何意义?
尽管备受争议,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还是公布了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贾春生介绍,这是一个生命科学综合研究计划,包括基因科技计划、细胞银行及临床转化计划、组织器官银行计划、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计划。
贾春生告诉记者,银丰从事人体低温保存研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组织器官的保存和复活技术,将来应用于临床,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推动中国当前临床急需的遗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等生命资源的捐献事业进步。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刘树伟非常关注人体器官组织甚至是人体低温保存。刘树伟说:“最初,我对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持怀疑态度,但现在看来,这项研究很值得开展。”比如,什么温度下能够把组织活性保存得更好,将来才能恢复得更好,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试验来进行验证。
齐鲁医院心外科(青岛院区)主任孙文宇也认为,从技术层面看,组织器官的低温保存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皮肤的低温保存对烧伤病人的救治就是很好的保障,对心脏、肝脏等器官的低温保存研究更是需要,这些对于延续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山东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王永君说,山东省红十字会很支持银丰研究院开展的低温保存研究,希望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推动医学技术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桑本谦认为,目前我国对人体低温保存还没有立法,但这项探索本身还是具有开拓性,建议加快相关立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法律保障。(王志)
(责编:马晓波、张鑫)
24小时排行榜揭秘首例国内人体低温保存:给未来复活留下希望_凤凰资讯
揭秘首例国内人体低温保存:给未来复活留下希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揭秘首例国内人体低温保存 穿越伦理与法律空白 给未来复活留下希望日晚,山东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桂军民和刚刚做完人体低温保存手术的妻子展文莲进行最后的告别
原标题:揭秘首例国内人体低温保存 穿越伦理与法律空白 给未来复活留下希望日晚,山东济南,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桂军民和刚刚做完人体低温保存手术的妻子展文莲进行最后的告别。随后,展文莲的身体被转移至摄氏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两天前,展文莲因肺癌去世。去世前,她和家人签署相关文件,成为第一个由国内机构实施人体低温保存的志愿者。▲展女士最终被转移进液氮罐银丰低温医疗中心供图近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济南采访了当事人和这家实施手术的机构,揭秘这项此前面临诸多争议的人体低温保存手术。这是首次由中国机构进行的人体低温保存手术。红星新闻记者在银丰生命科学院官网上看到,该机构在2015年由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投资成立,致力于开展组织、器官和人体低温保存、复苏和器官功能维持等低温医学领域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新闻回顾临床死亡后迅速手术持续降温至零下190度深蓝色屋顶点缀着点点灯光,两边是一扇扇可以调节透光率的窗户,太空舱一般的房屋造型。8月7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给展女士手术的场所&&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如同项目本身一样,这里充满了一种未来感。▲低温医疗中心内部,每面玻璃可调透明度根据手术记录,5月8日凌晨4时0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区舒适医疗病房中,展女士被宣布临床死亡,结束了49岁的生命,在病房外待命了四十多个小时的临床响应团队迅速介入。10分钟后,经过注射抗凝血药物,启动呼吸机和心肺维持设备等处理,展女士被等候在旁的救护车转移至这里,进行灌流和血液置换操作。在特制的低温手术台上,通过开放颈部和股部两条血管通路建立体外循环,展女士的体温被逐渐降至18度,随后血液逐渐被不同浓度梯度和成分的冷冻保护剂替代。主刀医生阿伦.德雷克(Aaron Drake)告诉红星新闻记者,使用冷冻保护剂替换掉血液是因为血液中含有的大量水分在冷冻时会产生冰晶,破坏组织形态;而在不同温度选择不同成分的冷冻保护剂,则是为了降低在降温过程中冷冻保护剂可能产生的渗透压损伤。▲手术时的情景银丰低温医疗中心供图最终,展女士在一台由电脑控制的深度降温设备上,逐渐降温到零下190度,在与亲属最后告别后,被转移至零下196度的液氮罐中长期保存。专访家属即使没有&冷冻&项目夫妻俩也商量好捐献遗体桂军民今年49岁,黝黑的皮肤、略微木讷的表情、打招呼时礼貌而克制的笑容,呈现出来的是典型的北方汉子形象,怎么看都不像是能够轻易做出将妻子&冷冻&起来决定的人。&其实当初我自己也没想到。&8月8日,在济南市历下区一所体校中,记者见到了桂军民。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选择人体低温保存,既有缘分,又有必然。▲桂军民在对待绝症的态度上,桂军民一家有些与众不同。比如在去世前最后两个多月,展文莲入住的是齐鲁医院东院区舒适医疗病房。所谓舒适医疗,就是当患者患有不可治愈的绝症时,不再进行主动治疗、特别是有创治疗,而是通过镇痛等方式减轻患者痛苦,尽量轻松地度过生命最后的时光。这也是济南唯一一家开设临终关怀的医院。&人活着还是要有一些尊严。&在医院,桂军民见到了很多患者在去世前经历了痛苦的抢救过程,病人没有任何求生意愿而亲属还不愿放弃。他认为,这实际上是病人和家属都痛苦的选择。&中国人这些事由不得自己,哪怕你留有遗嘱、清醒时和家人讨论,你一病危、去世,这些很可能都不作数了。&他也不认可传统的殡葬方式,认为缺乏人情味。桂军民说,即使没有遇到这个项目,他和妻子也已经商量好要把遗体捐了,&还能给社会做点贡献&。给家人留一份希望&好像病人并没有死,只是生命暂停&直到今年二月,舒适医疗病房主任类维富告诉他们,有这样一个项目可以参与。类维富还记得第一次告诉桂军民一家这个消息时他们的反应:桂军民流露出几个月难得一见的充满希望的眼神;展女士当时已经不能说话了,&但她的眼神,她的手势在告诉我,她也很希望这样做。&▲展女士家属供图作为一名长期关注临终关怀的医生,类维富对于这种希望尤其重视。&我们做这行的,往往要让病人和家属接受死亡,但这中间常常伴随的是绝望。& 在他看来,人体低温保存是目前唯一能够带给身患绝症的病人和家属希望的项目,因为它能解决生死这个终极考验,&好像病人并没有死,只是生命处于暂停状态&。在妻子去世前的两个月,桂军民和银丰的团队沟通了不下20次,单单是和主刀医生Aaron就沟通了六七次。Aaron回忆桂军民首次和自己见面时,首先问的是针对太太的病情,美国是否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真是个令人心碎的问题&。最终桂军民表示愿意让妻子成为第一个尝试者,因为Aaron对待生命的态度打动了他。&就算是给家人留一份希望在吧。&他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手术中的风险、未来可能的失败他都做了准备。5月8日展女士去世当天,桂军民和家人在病房内告别完就离开了,之后转移至银丰低温医疗中心也没有跟过去,直到最后告别的那一刻。&不能去看,人在那种状态下是不理智的,情感上也接受不了。&这是妻子&最好的归宿&丈夫桂军民自己也希望参与此项目5月10日是最后的告别时刻,桂军民看到妻子很安详地躺在那里,生病期间一直歪着的脖子也正了过来。&可以说除了我们至亲,别人根本看不出来有区别。&他感到很满足,称这是妻子&最好的归宿&。事后,桂军民也没有把这件事公开,他还是担心朋友们会接受不了。毕竟大多数人还是认为人死后一定要入土为安。为此,他甚至还选了一块墓地,后续的祭奠都是在那里举行。在记者面前,他不愿意透露最后和妻子告别时说了什么。他说,即使回忆,最终呈现出来的东西也只是一种情绪,没必要把这部分内容呈现出来。但之前,在接受中国海洋大学一位学生访谈时,他曾经袒露过自己对于死亡的理解:&人生就跟走迷宫一样,迷宫的出口就是死亡。有的人在迷宫绕了很多路,转悠了很久才找到出口,有的人就顺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直接奔着这个出口去了。但所有人都是奔着同一个出口,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避免最后的告别。&这段话被作者写进了自己的毕业作品,名字就叫做《告别地》。&说到底,就是你如何看待生命和死亡。&桂军民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当初做出这个决定时挺冷静,现在也还是如此。他还提到,将来如果有机会,自己也希望能够参与这个项目。存在争议伦理法律尚无界定银丰方面称无商业推广计划桂军民常常感慨自己和妻子是幸运的。在国外,人体低温保存研究极为昂贵。据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团队介绍,展女士手术和保存的费用超过一百万,这还不算后期保存中可能产生的维护等其他费用。因为是第一例,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的支出费用由银丰生命科学基金会承担。▲银丰生物集团正门,这里同时是山东脐带血干细胞库所在地截至目前,人体低温保存研究在中国还是一件非常超前的科学研究探索,一些操作也面临着伦理上的争议。比如为抓紧时间保持组织器官活性,避免细胞凋亡,相关的灌流以及降温手术是在患者被宣告临床死亡后进行的,也就是呼吸和心跳停止后。此时,人体相关器官仍在进行代谢活动,大脑活动也还在进行。研究人员告诉红星新闻记者,对于人体低温保存,其效果与介入时间早晚有很大关系,&如果单纯从追求保存效果的角度出发,人尚未死亡的时候就展开手术效果更好。只不过目前法律规定必须在临床死亡后才能介入,这和捐献器官必须要在脑死亡后才能进行是一个道理。&对于人体低温保存,我国法律和医疗规范方面目前处于空白。相关研究能够开展,法律立脚点在于&对捐献遗体展开科学研究&。以展女士的手术为例,首先是由桂军民作为亲属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将遗体捐献给拥有遗体研究资质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该医院再以科学研究的名义邀请银丰低温医疗中心对人体保存展开合作研究。▲展女士当时在这个手术室完成相关手术,特制的低温手术台上是一个假人银丰生命科学院负责人贾春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目前人体低温保存的项目属于严格的科学研究范畴,没有将其商业化的想法。他称,目前的技术再先进,也是基于人体保存方面的,至于人体的复苏和医疗水平的进步仍然有限,&要商业化,至少也要这两方面有明显的进步吧&。&对于展女士的情况,应该理解为她是将自己捐献出来用于探索人体低温保存的实验研究,她的家人也深刻明白项目本身的风险以及失败的可能,她献身了科学事业,也因此收获了未来复活的一个希望。&贾春生说。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51902
播放数:149267
播放数:158689
播放数:5808920“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满一年 争议不曾停止_正义网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满一年 争议不曾停止
作者:新闻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济南5月14日电(记者王志)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对外公布:我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的液氨罐运行状态良好,平均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曾引起医学、生物、法律、伦理等各领域专家学者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生命延续”到底有何意义?&
  “首例人体低温保存”进展如何?&
  13日,一场小型而又特殊的纪念活动,在位于济南的山东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举行--纪念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志愿者展文莲。&
  在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大厅,播放着展文莲女士最喜欢的音乐--《我只在乎你》,她的丈夫桂军民将一束黄色玫瑰花放在妻子的巨幅照片前,饱含深情地凝视着她的照片。透过电控玻璃窗望过去,就是展文莲的栖身之地:一个巨大的液氮保存罐,她已在零下196℃的低温环境下保存了整整一年时间。&
  日凌晨4点01分,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东院舒适的医疗病房中,49岁身患肺癌的展文莲在病床上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在主治医生按照法定程序宣布展文莲临床死亡之后的2分钟内,几位临床响应专家迅速向她的体内注射了抗凝、抗氧化和中枢神经营养等药物,并通过循环系统快速输注冰盐水进行物理降温,同时实施气管插管,启动心肺支持设备,以保障身体供血供氧,维持机体生理功能。&
  紧接着,展文莲被救护车快速转运至银丰研究院低温医学研究中心,进行至关重要的灌流置换手术--将血液置换成冷冻保护剂,尽可能减少降温保存造成的冷冻损伤。&
  在特制低温手术台上,医生们通过体外循环技术将展文莲的体温降至18℃左右,进行血液置换和多个梯度的冷冻保护剂灌注。此后,展文莲的身体被快速转移到大跨度自动程序降温设备中,继续深度降温。&
  5月10日,经过数十小时的程序降温过程后,展文莲的身体被放入3米多高的液氮生物容器保存,她由此成为国内实施的首个人体全身冷冻者。展文莲也是继重庆女作家杜虹遗体头部冷冻后,又一例人体冷冻者。&
  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曲廷瑜介绍,过去一年,展女士所在1号罐运行状态良好,除了液氮罐自带的自动记录数据外,他们每天还要巡检并记录温度和液位等数据,确保罐内液氮高度保持在1.8-2.5米之间。节假日期间,即使液氮罐可以实现自动补液和报警,他们仍坚持人工巡检间隔时间不超过48小时。&
  “过去一年,我们平均10天补充一次液氮,测算下来每天消耗液氮约40升,低于原先预测的数据,证明了我们自主研制的液氮保存罐具有良好的低耗性能。”曲廷瑜说。&
  从妻子被冷冻至今,展文莲的丈夫桂军民始终坚定着自己的决定。“我不期望未来妻子一定能复活,但现在冷冻起来就保留了一个希望。而且,她本身就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她生前就想捐献遗体用于科学研究,这也满足了她的心愿。”桂军民对记者说。&
  争议未止,“志愿者”咨询不断&
  “中国首例人体低温保存”手术完成的消息一经公布,一石激起千层浪,立即引发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热议。记者采访了解到,一年来,关于人体低温保存的伦理和法律争议不曾停止,但仍旧不能阻止新的人体低温冷冻志愿者想要加入其中。&
  上海理工大学生物系统热科学研究所教授胥义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人体冷冻在国际上讨论了几十年。从科学界的认识来说,目前实现冷冻人体的复活是不可能的。但从促进科学发展来说,银丰的手术还是有意义的探索。”&
  开展人体低温保存,除了未来技术可能性之外,最大的质疑声还是法律合规性和伦理可行性。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戴昕认为,在不涉及人体复苏的前提下,人体低温保存未来主要涉及器官捐献等一些程序性的法律问题。但一旦涉及复苏,相关法律问题就非常复杂,比如人的身份如何确定、人的实体是否必须存在,现有法律都需要重新设计。&
  据了解,世界上还有美国人体冷冻机构、欧洲人体冷冻组织、俄罗斯奥鲁斯公司等几大从事人体冷冻的机构。据悉,全球约有两三百人接受人类冷冻手术。&
  “只有不断探索,才能实现科学的进步。”对于外界的各种不同声音,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贾春生坦言,人体低温保存仅仅是一项研究计划,目前无法保证低温保存的人体未来一定能够复活,但这是生命科学的勇敢探索,也是低温生物医学领域的终极梦想。为实现这一梦想勇于开展科学尝试,是实现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
  银丰研究院由银丰生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于2015年出资成立,是一家以基因工程,干细胞技术开发,人体细胞、组织及器官低温保存与复苏,细胞治疗及再生医学转化的研究机构。&
  过去近一年里,银丰研究院接待了2000多人次参观,有201人专门咨询如何成为人体冷冻志愿者,其中40人到银丰研究院来访参观,30人进行了病情评估,可见人体低温保存的吸引力。&
  “生命延续”有何意义?&
  尽管备受争议,但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13日还是公布了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贾春生介绍,这是一个生命科学综合研究计划,包括基因科技计划、细胞银行及临床转化计划、组织器官银行计划、甚至是人工器官研究计划。&
  贾春生告诉记者,银丰从事人体低温保存研究,更多的是希望通过组织器官的保存和复活技术,将来应用于临床,为疾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推动中国当前临床急需的遗体、器官和造血干细胞等生命资源的捐献事业进步。&
  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解剖系教授刘树伟非常关注人体器官组织甚至是人体低温保存。刘树伟说:“最初,我对银丰生命延续研究计划持怀疑态度,但现在看来,这项研究很值得开展。”比如,什么温度下能够把组织活性保存得更好,将来才能恢复得更好,这些都需要通过不断试验来进行验证。&
  齐鲁医院心外科(青岛院区)主任孙文宇也认为,从技术层面看,组织器官的低温保存对于临床医学具有重要意义,比如皮肤的低温保存对烧伤病人的救治就是很好的保障,对心脏、肝脏等器官的低温保存研究更是需要,这些对于延续患者生命至关重要。&
  山东省红十字会事业发展部部长王永君说,山东省红十字会很支持银丰研究院开展的低温保存研究,希望促进这项事业的发展,推动医学技术进步,造福更多患者。&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教授桑本谦认为,目前我国对人体低温保存还没有立法,但这项探索本身还是具有开拓性,建议加快相关立法,为科学研究提供法律保障。
[责任编辑:刘帆]
Copyright & 2016 JCRB.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广电总局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042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超低温保存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