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吃亏的一段话

  贪婪:饱暖思淫欲  人性的弱点之一,饱暖思淫欲。人们经常说的,女人的衣柜永远少一件衣服。也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贪念,使得人永远不知道满足。有了豆腐吃,就想吃到肉;有了猪肉吃,又想着吃鲍鱼。贪念是人的天性,但是如果过分贪婪,对任何好东西都睁着一双贪婪的眼睛,为了得到,就会不择手段,由此坏人也诞生了。  小鹰问父亲:“世上最高级的生灵是什么?是我们鸟类吗?”  老鹰答道:“不,是人类。”  小鹰又问:“人类是什么样的生灵?”  老鹰说:“人类就是那些常向我们巢中投掷石块的生灵。”  小鹰恍然大悟:“可是,人类优于我们吗?他们比我们生活得幸福吗?”  “他们或许优于我们,却远不如我们生活得幸福。”  “为什么?”小鹰不解地问父亲。  老鹰答道:“因为在人类心中生长着一根刺,这根刺无时不在刺痛和折磨着他们。他们自己为这根刺起了个名字,叫做贪婪。”  小鹰又问:“贪婪?贪婪是什么意思?”  “不错,我了解人类,也见识过他们内心那根贪婪之刺。你也想亲眼见识吗,孩子?”  “是的,爸爸,我想亲眼见识见识。”  “这很容易。若看见有人走过来,赶快告诉我,我让你见识一下人类心中那根贪婪之刺。”  少顷,小鹰便叫了起来:“爸爸,有人走过来啦。”  老鹰对小鹰说:“听我说孩子,一会我要自投罗网,主动落到他手中,你可以看到一场好戏。”  小鹰不由得十分担心,说:“如果你受到什么伤害……”  老鹰安慰它说:“别担心,孩子,我了解人类的贪婪,我晓得怎样从他们手中逃脱。”说完,老鹰飞离小鹰,落到来人身边。那人伸手便抓住了它,高兴地叫道:“我要把你宰掉,吃你的肉。”  老鹰说道:“我的肉这么少,够填饱你的肚子吗?”  那人说:“肉虽然少,却美味可口。”  老鹰说:“只要你不杀我,我可以送给你一件非常好的东西。那是三句至理名言,假如你学到手,便会发大财。”  那人急不可耐:“快告诉我,这三句名言是什么?”  老鹰眼中闪过一丝狡黠,款款地说道:“我可以告诉你,但是有个条件:我在你手中先告诉你第一句名言;待你放开我,便告诉你第二句名言;等我飞到树上后,才会告诉你第三名句言。”  那人一心想尽快得到三句名言,好去发大财,便马上答道:“我答应你的条件,快告诉我第一句名言吧。”  老鹰说道:“这第一句名言便是: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根据我们的条件,现在请你放开我。”那人放开了老鹰。  “这第二句名言便是: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说完,它边叫着边振翅飞上了树梢,“你真是个大傻瓜,如果刚才把我宰掉,你便会从我腹中取出一颗重量达1000克、价值连城的大宝石。”  那人听了,懊悔不已,把嘴唇都咬出了血。他望着树上的鹰,仍惦记着他们刚才谈妥的条件,便又说道:“请你快把第三句名言告诉我!”  狡猾的老鹰讥笑他说:“贪婪的人啊,你的贪婪之心遮住了你的双眼。既然你忘记了前两句名言,告诉你第三句又有何益?难道我没有告诉你‘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吗?你想想看,我浑身的骨肉羽翅加起来不足500克,腹中怎会有一颗超过1000克的大宝石呢?”  那人闻听此言,顿时目瞪口呆,好不尴尬,脸上的表情煞是可笑……  一只鹰就这样耍弄了一个人。  老鹰回望着小鹰说:“孩子,你现在可亲眼见识过了?”  小鹰答道:“是的,我真的见识过了。可这个人怎会相信在你的腹中有一颗超过你体重的宝石,怎会相信这种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事情呢?”  老鹰回答说:“贪婪所致,孩子,这就是人类的贪婪本性!”  仅仅一个寓言而已,也是一个冷笑话。人类的贪婪,源自难以填满的欲望。听从老鹰的忠告吧:莫惋惜已经失去的东西,莫相信不可能存在的事情。贪婪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有个老太婆得了眼病,请了一位医生给她治疗。“求你帮我治治吧,我会给你报酬的。”  “好吧,”医生说:“留下您的住址,我会每天去给您上药的。”  从那以后,医生每次来给她上药,都趁她闭上眼睛的时候,偷走她家的一件东西。  东西全被偷走了,老太婆的眼睛也治好了。  医生说:“现在,你可以给我报酬了吧?”老太婆说:“不行,我不能付给你报酬。”  医生气极了,把老太婆带到了法官那里。  “医生说的是实话吗?”法官问老太婆。老太婆说:“是的。只要他把我的眼睛治好我就付报酬。可是,我的眼睛没有治好!”  “这不可能的,”医生大喊起来,“我保证她的眼睛已经全好了!”  老太婆平静地说:“可是,以前我还能看见家里的全部东西,现在却全部看不见了。”  可怜的是这个医生,明明可以收到老太婆的医药费,可他却还不觉得满足,偷走了老太婆的东西。这样的人,因为贪婪把自己按常理可以得到的东西也赔了进去,也就是所谓的“偷鸡不成蚀把米”。毫无疑问,这个故事的结局,这位医生不但收不到医药费,很可能还会去坐牢或罚款!!  人是种贪婪的东西,特别是当今世界,贪婪更是很多人的所为,不管这人的地位高低,职位大小,财富多少,都具有贪婪的特性。因为贪,为官者不顾人民疾苦;因为贪,为商者见利忘义;因为贪,夫妻可以反目成仇。这个和谐的社会,也就这样混乱了!  如同欲望一样,常人也是不可避免有贪念的,“世上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但是,我们要知道,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就算你抢过来,最终还是会失去。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房里有蜜漏流出来,许多苍蝇便飞去饱餐起来。蜂蜜太甜美了,他们舍不得走。然而,就在这时他们的脚被蜜粘住,再也飞不起来了。他们后悔不已,嗡嗡乱叫:“我们真不幸,因贪图一时的享受而丧了命。   贪婪是很多灾祸的根源。不要总是盯着碗里看着锅里,你想要,并没有错,但是不能用不正当手段取得。所谓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这个道理。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享自己的福,不去狂想,不去妄想,不去瞎想。否则,贪婪成性,违犯了法律,等着你的就是牢狱之灾!
楼主发言:29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为社么好人总吃亏 为什么坏人常得逞  做坏事的人,我们统称为坏人。这里所指的坏人,是广义上的“坏”,包括法律意义上的“坏人”,也就是那些违犯法律的人。还包括道德意义上的“坏”,也就是小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常常不择手段。所以,人们害怕坏人,讨厌小人。然而他们无处不在,出其不意地让好人上当,让好人吃亏。  自古以来,我们听的最多的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多行不义必自毙等说法,但是令人们疑惑的是,为什么坏人做很多坏事,依旧能得逞,而好人却总是吃亏?“为善的贫穷又命短,作恶的富贵又寿延”!社会真的如此不公平吗?表面上看,确实如此,就像杨白劳善良,辛辛苦苦却一无所获。相反,像黄世仁,为富不仁,却安心享受。自古以来,这样的例子非常多,但是并不能说明坏人就能长久地存在下去,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坏人的得逞,是否与好人有关?好人的吃亏,是否与自身有关?本书与您简单探讨一下这些问题。  没有人天生就是坏人,没有哪个刚刚会使刀的孩子就去杀人吧,没有哪个刚会走路的孩子就去抢劫吧,也没有哪个孩子身在幼儿园去就跟别人勾心斗角、争名逐利吧!坏人其实几乎都是后天形成的,但是又与人类的本性息息相关。比如欲望,有个成语叫做欲壑难填。有些人的欲望就像无底洞,为了满足自己无尽的欲望,他们就去觊觎别人的东西,用各种非道德、反法律的手段去算计别人。比如贪婪,有个俗语叫做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婪是欲望的延伸,欲望太强,不满足自己眼前的东西,有了还想再有,多了还想更多。比如,所谓的饥寒起盗心,饱暖思淫欲。因为贫穷,很多人被逼上犯罪的道路。比如虚荣心、嫉妒心,看到别人的东西好,自己也想要。还比如抵制不了诱惑,这个物质世界,到处都充满了诱惑,自制力太差,就会让自己陷进深渊。还比如家庭教育的失败,社会风气的败坏,使得坏人有了生存的土壤等等。  怎么辨别我们身边的坏人?他们并不是额头上写个“坏人”的字样,而是潜藏在我们周围。坏人有很多特点。比如唯利是图之人,眼中只有利益没有感情;觊觎权位之人,他们野心很大,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他们奔走于权贵之门,依附巴结权贵,请客送礼,阿谀逢迎,摇尾邀宠,乞讨权势者的欢心。他们两面三刀,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面子工程做得好,背地里却给别人使绊子;他们欺上瞒下,对上级摇尾乞怜、卑躬屈膝、溜须拍马,对下属吆三喝四,耍起威风;他们善于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他们推脱责任,美化自己,诬陷别人;他们不顾及感情,为了利益六亲不认,背信弃义,恩将仇报;他们心狠手辣,谁挡住他的路就一律遭殃倒霉……  在坏人做坏事的过程中,很多好人就遭殃倒霉。好人遭殃也是有原因的,一方面是坏人做坏事手段高明;另一方面是好人不懂得保护自己,让坏人利用了自己的各种弱点,给他们以可趁之机。现在很多骗子行骗,很多好人上当,很大原因并不是他们骗术高明,而是好人们识人不清,把骗子当做好人。好人心底单纯,很少对人设防,容易同情别人,容易相信别人,坏人就利用这些弱点,制造假象骗取好人的信任和同情,方便行骗。坏人利用好人的虚荣心、爱贪小便宜心理,前面我们说这是人之本性,就像钓鱼一样,坏人给了鱼饵,很多人就会上钩。因此,只要好人擦亮眼睛,认清身边那些居心叵测的坏人,不虚荣、不贪小便宜就会免受其害。特别要明白的是,这个世界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付出才有回报,那些看似诱人的蛋糕有可能是有毒的。  好人身上弱点很多,比如心直口快,口无遮拦,可能会常常是出言不逊,得罪了君子还好说,得罪小人日后就要倒霉;好人缺乏心计,说话很少考虑后果,显得锋芒毕露;好人往往是眼空一切,自高自大。好人因为心胸坦荡,因为问心无愧,所以常常会无所顾忌,所以原则性很强、自尊心很强,所以显得格外固执,给人以不善于变通的感觉,很不招人喜欢;好人脸皮薄,不愿意求人办事,往往落后于人;好人重视气节甚于生命,宁愿饿死都不愿意屈服权势……就是这些弱点,让好人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败下阵,而使得那些坏人、小人们居于前列。  动物界弱肉强食,人类也是一样,人善被人欺。善良是必须的,但是好人也要学会耍一些做人的手腕。跟坏人学习一些品质,才能在人流中不被挤压。比如,坏人金钱欲望高,好人就不能清高;坏人善于玩嘴皮子功夫,好人应该学习怎么说好听的话,与人打好合作关系;坏人喜怒不形于色,把自己掩藏得滴水不漏,好人应该学习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不要鄙视坏人这些技巧,现在好人最需要这些东西,要明白“坏人”“小人”比好人更会做人。向“坏人”“小人”学习为人处世的艺术,学习与朋友交流的艺术,学习察颜观色的艺术等。  生活中坏人是肯定存在的,但是一定不是长久的。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真理。做坏事的人,最终会受到惩罚。我们做好人的,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在法律和道德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力,针对坏人的思考方式积极防御,做一个不吃亏的聪明的好人!
  坏人距离你我并不远  人性是复杂的,我们身处这样一个人际关系中,并不是童话故事里那样的单纯。坏人善于伪装,善于掩饰自己。其实,在我们身边,隐藏了很多坏人——当然不局限于犯罪分子,还有那些心术不正的小人。但是他们既然与好人有区别,肯定是有特征的。比如唯利是图的、两面三刀的、搬弄是非的、见风使舵的、心狠手辣的等等,这类人,就是所谓的“坏人”。  唯利是图者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人本性是自私的,为了自己过上好生活,这才努力去做事,努力赚钱的。可是,唯利是图,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别人的利益,甚至国家和社会利益至上,用各种卑劣的手段,导致产生一系列坏的社会影响的人,那么他就是一个坏人了!  这是一则真实的新闻:  2004年4月底,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原副主任姜建初(副厅级)因涉嫌受贿被省纪委立案审查。消息传到他曾工作多年的宜兴市,很多人都感到震惊,感到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眼里,姜建初是个“好人”。  怎么个好法呢?首先他面善,方面大耳,慈眉善目,和蔼可亲。其次,他确实很关心职工,把职工当自己人,对于职工的难题他几乎从来不说“不”字。那么这样一个好人怎么坏的呢?  1.“助学”一次捞回一万  1997年11月,时任宜兴市副市长的姜建初,调省供销合作总社工作。上任之前,姜建初带妻子去四川万县玩,顺带花了一笔小钱“助学”了两个学生,之后收下了宜兴市第二物资公司经理给他贿赂的一万元。在这之前受贿的就先不说了,据统计有人民币4万元。  2.揩油揩到亲人头上  姜建初来自于农村,当了官之后他的腰包越来越鼓,却几乎很少照顾到自己贫穷的兄弟姐妹。在一次帮亲姐姐买房子的过程中,竟然多要了姐姐3万元人民币。  3.“铁哥们”成了摇钱树  姜建初结交的“铁哥们”很多,这些铁哥们不是他心里的知己,而是他财运上的摇钱树。这其中有宜兴市供销社原副主任沈建荣,沈建荣原来是农民,偶然之间涉足期货,狠赚了几笔钱,被称为“期货天才”。姜建初觉得这个人可以结交,便帮助他做上了宜兴市供销社期货业务部副经理。为了感激姜建初的知遇之恩,沈建荣帮助姜建初炒期货,并且为他“赚”了不少钱。他还曾花一万多人民币买了一块手表送给姜建初的妻子。姜建初也懂得相互提携,帮助沈建荣由一个农民到期货业务部的副经理再升任燃料公司经理、供销集团公司副董事长,29岁便当上了宜兴市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真可谓一步登天。还有其他的,如宜兴市供销社原副主任曹晓虎,送给姜建初3~4万元人民币;宜兴市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经理吴某,结识一段时间之后两人成为“铁哥们”,仅一年时间,吴某就送给姜建初人民币20万元,还有价值2万元人民币的物品。  姜建初贪口大开,“铁哥们”、朋友送的钱他收,素不相识的人送的钱也笑纳。一时间财源滚滚,很快成了富豪。据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定:1993年春节至2000年春节期间,姜建初利用职务之便,先后70次收受贿赂的款物计人民币868795元,美元12100元,还有元人民币不能说明其合法来源。  如此大贪官,他的后果怎样呢?2002年2月4日,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犯受贿罪判处其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全部个人财产。最后,姜建初的犯罪所得、非法所得予以追缴,上缴国库。  果然,多行不义必自毙!  唯利是图,不顾道义,藐视法律的人,他们最终还是要受到相应的惩罚!
  人前人话,人后鬼话者  很多人喜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这就是俗话说的“玩阴的”,也就是所谓的“阴奉阳违”。 心口皆是是君子,心口皆非即小人。小人当人的面说好听的话,或许能把一些人哄得团团转。他们表面甜言蜜语,背后却使绊子,捅人一刀子。或者对上级拍马屁,对下级极力打压。这种小人,随时潜伏在我们身边,我们千万不要为他们的表面所迷惑,以防被他们算计。  小王是某科室的干事,特别爱笑,尤其是对科长。他的科长是个女士,平时为人和善,和科室的人相处都不错。  这天上午,科长刚进科室,小王笑呵呵的迎接:“姐啊,你来了,我有事要跟你商量。”于是当着全科室的人面,小王把科长拉到一边叽里咕噜。科长满意的点点头。然后,小王跟着进了科长办公室,辛勤拖地,又整理桌台上的文件,堆放整齐。那期间,小王简直忙得不亦乐乎。  等科长走了之后,小王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了。他长嘘了一口气,好像筋疲力尽似的,往椅子上一坐。掏出香烟来,开始吩咐其他刚刚来科室上班的新人,让他们工作认真点……  这种人在领导面前大献殷勤,只不过是为了得到领导的厚爱为他加薪升职而已,其实他并不是乐意这样,说不定哪天领导下马,他还会落井下石呢!  三国时期的吕布,原为一普通军士,后来得到刺史丁原的信任。丁原特意培养吕布,让他练得一身“十万军中如入无人之境”的好本领,成为丁原得力的助手。后来丁原领兵进军洛阳,董卓率另一路大军随后而到,包围了京城。董卓野心勃勃,他想灭掉丁原独自坐大,却惧着武功高强的吕布,不知如何是好。经过日夜苦思冥想,终于让他悟出一条妙计。他首先派人送些小礼物试探吕布,见吕布来者不拒尽收囊中。于是开始大胆进攻,用了重金收买了吕布。这个吕布不但没有感激丁原的知遇之恩,反而把董卓当做明主,在主人丁原被围之际,毫不留情地反戈一击杀死丁原,并提着丁原的头颅反拜董卓为义父。  在自己主人面前表现的鞠躬尽瘁,用甜言蜜语博得主人信任,暗地里却倒打一耙。这种虚伪的小人,做尽坏事,还想不让人知道。他们表面上一团和气,把身边的人哄得团团转,心底却毒似蛇蝎。  红楼梦里的凤姐听说贾琏在外面包了个二奶尤二姐,长得比自己漂亮,人又年轻,而且还怀上了贾家的种,但是她不能阻止贾琏对尤二姐的迷恋。王熙凤心中愤恨,恨不得把尤二姐抽筋扒皮。不过王熙凤没那么傻,作为大观园的管家主人,她明的还是要来一套的,不能让别人说她凤姐的不好。于是,她用大轿子把尤二姐请进大观园。之后,她只有在众人面前都一口一个妹妹的,大家都觉得王熙凤心胸开阔。但是她暗地里唆使丫鬟下人使劲地虐待尤二姐。最终尤二姐抵不过王熙凤的虐待,还是香消玉损了。  王熙凤的奸诈就在这方面,要保存自己的面子,还要把自己的敌人置于死地。在人前说人话,人后说鬼话,两面三刀,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最终把自己的敌人整垮。  对于这种小人,我们一定要头脑清晰,眼睛雪亮,识破他们的阴谋诡计。
  坏人得逞靠什么?  坏人做坏事也有自己的原则,他们的原则就是不顾一切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使出的手段也是花样百出,他们并不是聪明,办法多,而是心理阴暗,他们没有什么道义,没有什么感情,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们无所不为。  见风使舵  坏人做事最大的原则,就是看事情是否对自己有利,哪边对自己有利就倒向哪边。这就是见风使舵,这样的人叫墙头草,也叫变色龙。就像没有目标没有风帆的船,随风漂流。坏人们就是使用见风使舵这种技巧,谋取私利。  蝙蝠之所以在夜间行动,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鸟类和走兽,因为发生一点争执,就爆发了战争。并且,双方僵持,各不相让。蝙蝠长有鸟的翅膀,又长有走兽的脚,它在一旁观望。  有一次交战,鸟类战胜了。蝙蝠飞到鸟类这边,告诉鸟类自己长了翅膀能飞,希望鸟类接纳自己。这时,鸟类非常需要新伙伴的加入,以增强实力,所以很欢迎蝙蝠的加入。  然而,蝙蝠非常胆小。等到鸟类与走兽再次交战,它都不敢去迎战。这次,走兽战胜了鸟类。蝙蝠便走到走兽的营区,告诉走兽自己与老鼠是同类,希望走兽接受自己。这时,走兽们也很乐意的将蝙蝠纳入自己的同伴群中。  双方不断交战,输赢交替,蝙蝠就忙活了:每当走兽们胜利,蝙蝠就加入走兽;每当鸟类们打赢,却又成为鸟类们的伙伴。    最后,鸟类和走兽打了平局,言归于好,双方都知道了蝙蝠的行为,都很反感蝙蝠,都不承认它是自己的同类。最后,蝙蝠只能在黑夜,偷偷地飞着。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见风使舵,自私自利的人,最终会被大家看清楚真面目。  见风使舵的人就是没有头脑、没有立场、没有骨气,谁给他好处,他就会为谁卖命效劳。历史上有一个官场不倒翁——冯道,把见风使舵这个伎俩发挥到极点。冯道生活在乱糟糟的五代十国时期,身历四朝,侍奉了九个皇帝,前朝是宰相,新朝仍然是宰相。虽然后人对他争议颇多,但他见风使舵、左右逢源之术堪称一绝。  唐朝末年时,冯道为幽州刘守光的参军幕僚。刘守光败后,他又转事大宦官、监河东军张承业。张承业用他为巡官,因其颇通文学推荐给晋王,任河东节度使掌书记。后唐建立时,拜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明宗时,拜端明殿学士,后来又做了宰相。  后来,明宗死了,他再相闵帝。不久,潞王李从珂在凤翔反叛,闵帝逃走,冯道打开城门迎入李从珂。李从珂称帝之后,不喜欢有些圆滑的冯道,让他到京城以外去做官。  公元936年,石敬塘灭了后唐,建立后晋。冯道毫不畏惧,打了个包又投奔了后晋。石敬塘死了以后,石重贵继位,是为出帝。冯道仍然为相,并且加太尉、封燕国公。  后晋仅仅存在了十一年,不久契丹大军侵入开封,出帝被擒。作为亡国之臣的冯道再一次方寸不乱地来朝见契丹主耶律德光。  耶律德光早就听说冯道的事迹,对他这种不忠不孝之臣很是反感,大骂了一通。冯道却心平气和在一旁倾听。耶律德光训完之后,见冯道也不辩解,更无羞愧之意。便又问:“你为什么来朝?”  冯道大言不惭地说:“无城无兵,安敢不来?”  耶律德光又讽刺他:你是何等的老儿?”  冯道装疯卖傻地说:“我是无才无德的痴顽老儿。”  耶律德光听罢哈哈大笑:“倒也乖巧。我再问你,天下百姓如何救得?”  冯道答道:“此时佛出救不得,惟皇帝救得。”  耶律德光大喜,遂封冯道为太傅。  后来,沙陀部人刘知远建立后汉政权后,冯道仍被授予太师之位。郭威起兵灭后汉建后周,又重用了冯道,让他做太师兼中书令。  郭威死后,柴荣即位,是为后周世宗,冯道仍为太师。但却因得罪柴荣而被罢了太师职务。冯道这些年闯过了大风大浪,而今在小小的柴荣这儿翻了船,又羞又恼,不久就忧郁而死。  冯道最为人诟病的是他的政治道德,尤其是辅佐契丹人的儿皇帝卖地求荣的石敬瑭,欧阳修说他“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司马光斥之为“奸臣之尤”,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轻蔑地称冯道是“奴才的奴才”。不管他官位如何居高不下,他始终是一副奴才相。看见主子点头,就赶快随声附和;看见主子出门,就连滚带爬车前马后;看见主子愁眉苦脸,就赶紧出谋划策;看见主子眉飞色舞,就赶紧低头哈腰;看见主子拉屎尿尿,就赶紧吃屎喝尿。就像冯道与耶律德光那段精彩的对话,旁人听来都替他脸红,他却恬不知耻。  在现代,这样的人也很多。看哪个势力强,就跟着哪个。如果以前效忠的领导失势了,就立马倒向另一个势力强的。墙头草一样的小人,最终被人们唾弃!
  跟坏人学“坏”  坏人的行动是可恶的,但是在坏人的思考模式中,有一些东西我们也可以借鉴。坏人既然能够在社会中长期存在,肯定有他们存在的优势。为什么好人心胸开阔、做事坦荡,却斗不过心理阴暗、做事猥琐的坏人?并不是好人得不到好报,而是好人总是自以为清高,认为坏人一切都不可取。殊不知,坏人总是得逞,也是由于坏人某些思维方式比较缜密。因此学会坏人的思考,然后运用到我们的人际关系中,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更让我们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一定不能没有欲望  欲望,是人类的本能。俗话说,欲壑难填。坏人因为过度的欲望,而走向犯罪的深渊,那是因为他们满足欲望的方式是错误的。一个有欲望的人,才能去努力拼搏;一个没有欲望的人,就是消极避世的。强烈的欲望是成功的原动力,也只有那些能够产生热烈愿望以达到目标的人,才能走向伟大。  有一位年轻人,想向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求学。  有一天,苏格拉底将他带到一条小河边,“扑通”一下,苏格拉底就跳到河里去了。年轻人一脸迷茫,自己是来求学的,大师怎么游起泳来了。  这时候,他看到苏格拉底在向自己招手,他只好也跳进了河里。没想到,当他一跳下来,苏格拉底立即用力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人用力挣扎,刚一出水面,苏格拉底再次用更大的力将他的脑袋有按进水里。年轻人拼命挣扎,刚一出水面,还来不及喘气,没想到苏格拉底第三次死死地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  最后,年轻人用尽全身力气再次拼命挣扎出来,然后拼命往岸上跑。终于爬上岸,他惊魂未定,看着还在水里的苏格拉底,气愤地说:“大,大师,你到底想干什么?”  苏格拉底并没有理他,自己爬上岸之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走了。年轻人想了想,大师肯定不是想要我的命,他为什么这样做呢?年轻人心绪平静下来之后,立马追上苏格拉底:“大师,恕我愚昧,刚才的一切我还未明白,请指点一二。”  听到年轻人如此诚恳的话,苏格拉底感觉孺子可教,于是站定下来,对他讲了一句著名的话:“年轻人,如果你想向我学知识的话,你就必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你对什么东西的要求越是强烈,它就越有可能实现!上述年轻人之所以挣扎好几次从水里出来,就是因为他有强烈的求生欲望。  人生也是一样,如果没有欲望,没有上进心,就会平庸一辈子。关于人的欲望,地产商冯仑有一段很精辟的论述。他说:“地主的生活最愉快,企业家的生活最有成就感,奴隶主的生活最有权威。地主地里能打多少粮食,预期很清楚,一旦预期清楚,欲望就会被自然约束,也就用不着再努力。所以,会过得很愉快。企业家不同,企业家的预期和他的努力相互作用,预期越高努力越大,努力越大预期越高,这两个作用力交替起作用,逼着企业家往前冲。”从一个普通的打工者,成为一个企业家,最关键的两个字就是“欲望”。他们想拥有财富,想出人头地,想获得社会地位,想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他们拼命努力,他们就在事业上走向成功了。  现在有很多人,在自己现在的岗位上混日子,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看到别人成功了,可能会说人家运气好。其实不是运气,而是这些混日子的人,他们满足于现状,没有走向事业成功的强烈欲望。因为成功创业者在回顾自己当初创业的经历时,曾感慨说:“我自己就是在不断地否地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中取得成绩的。当初创立公司的目标并不高,想着只要能够赚个几十万元就收手不干了。没想到,我很快实现了这个目标。如果我满足于第一次实现的目标,公司也就不会发展到现在这种规模了。”  没有欲望的人,就像大街上穿着破烂的衣服,拿着碗跪在地上乞讨的乞丐,没有想过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或许他们想过,但是仅仅是想想而已,甚至连想都不敢想。不敢想,怎么可能有呢!小轿车,别墅洋楼,五星级宾馆,人流如梭,现在没有拥有并不悲哀,悲哀的是不敢向往拥有,不敢憧憬享受。  一个有欲望的人,他们不满足自己的现状,不甘心落后于人。虽然过度的欲望导致很多人走向犯罪的道路,但那是因为他们的强烈欲望,扭曲了他们的心灵,他们用极端的、犯法的方式去达到自己的目标。一个真正的成功人士,他拥有“一定要”的欲望,和坚定的决心,通过正当的方式,踏踏实实,一步步走向事业的高峰!
  偷梁换柱  偷梁换日,也就是掉包计,就是用偷换的办法,暗中改换事物的本质和内容,以到达蒙混欺骗的目的。这是小人做坏事常用的伎俩。  宋朝有“狸猫换太子”,在明朝也有类似的故事。  明朝宣宗朱瞻基的皇后,姓胡,举止得体,贤良温淑,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好皇后。宣宗还有一位贵妃,姓孙,深得宠爱。这个孙贵妃对自己没有坐皇后这个位置而一直耿耿于怀,仗着宣宗的宠爱,她想方设法挤掉胡皇后而自立。在此之前,宣宗一直没有皇子,那么只要孙贵妃能为宣宗生下一个皇子,就能名正言顺当皇后了。  于是,孙贵妃便想出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来。当时有一位宫女被皇帝临幸后怀有了身孕,孙贵妃把这个宫女藏在密室之中,与外界隔绝,派专人送饭、照看。然后买通御医,对外号称怀孕,并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宣宗丝毫没有怀疑,更加宠爱孙贵妃。  十个月之后,在其他人眼中,孙贵妃终于十月怀胎产下一个儿子。私底下,孙贵妃已经派人处死了这个宫女,把那个孩子据为己有。就这样,这个孩子成了孙贵妃的“亲生”儿子,就是后来的大明英宗朱祁镇。孙贵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宫,胡皇后被迫让位。  小人不仅狡猾,做出的坏事,其手段也是相当毒辣。孙贵妃用了一个无辜宫女的生命,换来了皇后的宝座,蒙混了多少人的眼睛。  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宫中有两个实力强大的政治集团。一个是长子扶苏、蒙恬集团,—个是幼子胡亥、赵高集团。扶苏为人宽厚,深得民心;而胡亥吃喝玩乐,不务正业。虽然秦始皇有意让扶苏做太子,但是他觉得自己身体一直不错,也就没有立太子,所以两个集团一直在争斗。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重。他要丞相李斯传达秘诏,立扶苏为太子。当时掌管玉玺和起草诏书的是宦官头儿赵高。赵高早有野心,看准了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故意扣压秘诏,等待时机。  几天后,始皇驾崩。在还没发丧之前,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赐给扶苏的信,还放在我这里。皇上的旨意,现在就我们两人知道,现在,立谁为太子,我和你就可以决定。”然后,赵高又说了:“您现在是丞相,扶苏宠爱的是蒙恬,到时候扶苏做太子了,一定会重用蒙恬,你的位子能做得稳吗?如果胡亥做了太子……”李斯脑子突然发热,也就答应让胡亥做太子。于是,赵高制造假诏书,赐死扶苏,杀了蒙恬。  又是一个偷梁换柱的诡计。小人总是不择手段的,自私心太重,所以把自己的利益凌驾其他一切利益至上,由此做出的坏事令人胆寒,他们的下场也是人人诛之。
  好人为什么会上当?  这是个弱肉强食的社会,坏人使用的手段呈现多样化、复杂化,占据相对的强势地位,他们玩心计、玩手段,欺负好人。当然,好人上当更多是自身的原因。好人一般没有戒备心,对身边的人不加辨别;好人不对别人设防,随时随地暴露自己的弱点;好人总是拿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比如诚信;好人还有自身致命的弱点,容易被坏人利用,比如虚荣心,比如贪小便宜的心理。既然无法杜绝坏人做坏事,我们唯一能做,且有效的方法只能给自己穿上盔甲。  稀里糊涂,识人不清  辨别能力非常重要,如果稀里糊涂识人不清,与坏人为伍,或者轻信坏人,就会被他们所陷害。一般上当受骗的人都是那些稀里糊涂,把奸人当挚友的人。  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  一只狐狸失足掉到了井里,不论他如何挣扎仍没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里。  这时候,井边来了一只公山羊,见狐狸在井下,以为狐狸在井下喝水,毫无迟疑的便问狐狸井水好不好喝?  狐狸觉得机会来了,心中暗喜,马上镇静下来,用它美丽的嗓音说:“井水好喝极了,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哇,你渴了就赶紧下来喝吧,我们一起喝个够。”  公山羊非常口渴,听到狐狸这样说,它更觉得口渴,也就把狐狸当做给它指路的好人了。于是,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井下的水果然甘甜,山羊咕咚咕咚喝个痛快。等它喝完,它这才发现上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不得不与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办法。  狐狸早有准备,他狡猾地说:“我倒有一个方法。你用前脚扒在井墙上,再把角竖直了,我从你后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来,我们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议,狐狸踩着他的后脚,跳到他背上,然后再从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后,准备独自逃离。  公山羊指责狐狸不信守诺言。狐狸回过头对公山羊说:“喂,朋友,你的头脑如果像你的胡须那样完美,你就不至于在没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好人,相信一个人之前要斟酌一下这个人,看他是否别有用心。公山羊之所以上当,就在于他稀里糊涂把奸诈的狐狸当做同甘的朋友。  关于识人,诸葛亮曾说过:“夫知人之性,莫难察焉。”究其原因,是因为“美恶既殊,情貌不一。有温良而伪诈者,有外恭而内欺者,有外勇而内怯者,有尽力而不忠者”。换句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是很复杂的动物,表里不一的人很多:有外表温良实质虚伪狡诈的人,有外表恭敬背地里欺骗的人,有外表勇敢内心怯懦的人,有看起来尽心尽力实际上心不忠诚的人等等。  所以,擦亮我们的眼睛。关于识人,诸葛亮提出七种方法,如下:“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不管这个人如何会伪装,总会露出一点痕迹。  中国古代识人不清而导致严重后果,这样的“笨人”很多,尤其是那些封建统治者因识人不清宠信小人而导致乱政国亡。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因宠信易牙、竖刁等人,导致小人专政,国家大乱;楚平王听信小人费无忌谗言,强娶未过门的儿媳,并屡次陷害太子,引起连年战争,从此国势衰退;唐玄宗因宠信安禄山等一伙小人,酿成“安史之乱”,使大唐帝国大伤元气。  识人不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损害我们自己的利益。  有一天,小军与父亲一起逛街。看到路边上有一个小孩子,双腿跪在地上,头低着,面前放一张大纸,上面写着:请帮帮我吧,我的名字叫×××,家住××××。父母刚刚出车祸去世,没有了上学的钱……后面一串话,就是说他如何的需要帮助。小军心软了,这小孩子多可怜啊,年纪跟自己差不多,没有了父母,连学都上不起。于是他央求父亲帮一下这小孩子。父亲想说什么,但还是没有说,就拿了一张50元的人民币给了小孩子。  过了一会,小军说肚子饿了,父亲带他去吃肯德基。刚坐下,父亲就对小军说:“你看那是谁?”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小军很吃惊,他看到刚才乞讨的那个小孩子满面笑容,啃着鸡腿,旁边有一个大人,穿着丝毫不差。原来,这是个骗子啊!  俗话说,人心隔肚皮。骗子利用我们的同情心,骗取钱财。现在的社会,骗子很多,我们一定多加注意。只要我们保持一个机警、冷静的头脑,面对身边的人,将会“知人知面更知心”。
  轻易暴露自己的弱点  常常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的人其实是愚蠢的人。你的弱点,最能让你走向失败。不要轻易暴露你的弱点和你失败的一面,更不可喋喋不休地向别人述说你的不幸。通常情况是,别人在最初的对你表示同情后会与你保持一段距离,更何况落井下石者很多。那些心怀不轨的人,如果与你有利益冲突,便会攻击你的弱点,让你一败涂地。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一只刺猬。它浑身长满了刺,很多肉食动物都没有办法吃到它。但是狡猾的狐狸一直对刺猬垂涎三尺,但是,每次只要狐狸它一靠近,刺猬便蜷成一个大刺球,让狐狸一点办法都没有。  乌鸦是刺猬最好的朋友,一天,他们在聊天的时候,乌鸦很羡慕刺猬有这么好的铠甲,便说:“朋友,你的这一身铠甲真好啊,就连狐狸都没办法。”洋洋自得的刺猬,忍不住对乌鸦说:“其实,我的铠甲也有弱点。当我全身蜷起时,腹部还有一个小眼不能完全蜷起。如果朝那个小眼吹气,我受不了痒,就会打开身体。”乌鸦听了十分惊讶。刺猬说完后,对乌鸦说:“你可千万要替我保密,要传出去被狐狸知道了,那我就死定了。”乌鸦信誓旦旦地说:“放心好了,你是我的好朋友,我怎么会出卖你呢?”  不久后,狐狸抓到了刺猬的好朋友乌鸦。就在狐狸要吃掉乌鸦的时候,乌鸦突然想到了刺猬的秘密,便对狐狸说:“狐狸大哥,如果你放了我,我就告诉你刺猬的死穴。”狐狸眼珠子一转,便放了乌鸦,乌鸦便对狐狸说了刺猬的秘密。  狐狸欣喜若狂,立马出动去找刺猬。当刺猬看到狐狸,赶紧蜷起身体。狐狸按照乌鸦说的,对着刺猬腹部的小眼吹气,刺猬受不了痒痒,就打开了身体,结果就被狐狸捕获了。  在刺猬被狐狸咬住柔软的腹部时,它绝望地说:“乌鸦,你答应替我保守秘密的,为什么出卖我?”  最可恶的就是乌鸦竟然出卖最好的朋友;最可怜的是刺猬,明明有致命的弱点,却轻易暴露给别人,造成了身亡的悲剧。  所谓的弱点,像懒惰,疾病,贪婪,欲望等等都是。而在这些弱点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是人性中最大的弱点。在自然世界中,强悍的动物通常能在生存的游戏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是因为强悍的身体与外表让这些凶悍的动物具有强大的生存能力,人类社会其实也一样,懂得如何包装自己,伪装自己,把自己的弱点深深的掩藏起来的人,常常就是具备成功特质的人。掩饰自身的弱点,把自己的优势展示在别人的面前,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一个强者,也就不敢对你耍小聪明。而那些轻易把自己弱点就暴露给别人的人,有些心怀叵测的人,就会抓住你的弱点进行攻击。  现在很多玩网络游戏的人都知道,游戏中每个角色都有很多武器,每种武器有各自不同的属性,但是抓住敌人的弱点才是取胜的关键。所以,当你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对方,你的胜算机率就会减小。黑客的存在也是有他们生存的土壤,他们攻击电脑就是利用电脑系统中的漏洞。  人际社会比较复杂,什么人都有。不要轻易相信别人,在聊天中无意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给别人。很多人可能会这样认为,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就能得到别人的同情。当然,遇到好人他会同情你,可是如果遇到坏人呢?比如,有些女孩子跟不怎么熟悉的男人说自己一个人住在远郊区等等,结果会怎样呢?  当今社会,为什么有那么多骗子能够得逞呢?著名学者、北大教授张颐武曾经指出,骗子横行只因吃透了两大基本的人性弱点:  一是过于天真和乐观,难以抑制对于天上掉馅饼的奇迹的幻想。比如骗子用极其逼真的方式让你觉得获了大奖,但是获得这个大奖需要付出一点点小费用。跟大奖比起来,这点小费用不算什么,于是心甘情愿地给骗子汇钱。  二是过于忧虑和不安,对自己和周围事情过度担心,害怕出现意外事故导致危机。骗子就要利用这个弱点,诸如电话欠费、银行账号被盗、家人遇到危险等等,就成了他们行骗的由头。  而且,人们还发现,这些骗子通常对我们都非常熟悉,包括我们害怕什么,喜欢什么,他们都了如指掌。也就是因为我们在平时,无意中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出去,就为他们行骗提供了条件。  小娟有一次回到老家看母亲,她惊奇地发现家里突然多出很多奇怪的东西——到处是据说能包医百病的灵药和能使人返老还童的补品。而且母亲还说要去购买一台神奇的机器——据说这种机器,将通过某种奇妙的转换过程,达到预防感冒的奇特效果。经过小娟的追问,母亲讲了这种预防感冒机的价格高达万元。而到目前为止,老太太此类消费的的费用,已经将近10万元。她的母亲是一位具有典型勤俭持家美德的中国老太太,现在却以一掷千金的气概,进行所谓的“健康投资”。  很显然,这位老太太遇到了骗子。这不过是中国庞大的地下保健品产业的一个小小的例证。他们通常以人对人的方式,向那些孤独而封闭的老人直接推销。这些具有行骗性质的直销员,他们走的是“情感抚慰”路线。他们一般是年轻小伙子,看起来诚恳老实,嘴巴甜如蜜糖。他们给这些孤独老人打电话聊天,嘘寒问暖,经常一打就是一个多小时。老人们在聊天当中,经常说起自己的孤单、无助。孤独使得空巢老人变得脆弱、偏执和易感。骗子利用了人性的弱点,发现并发掘了中国老人的商业价值。  因此,对于陌生人,或者不必要深交的人,一定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不能随便向他们暴露自己的弱点。  有这样一则新闻报道:  2005年3月,一个自称港商的木匠,欲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商业繁华区盖“西北第一高楼”,总投资53亿。为此当地政府非常支持,并采取了系列非常动作,许多大楼被相继炸掉。没过多久,“西北第一高楼”却成了烂摊子,甚至还非法集资,一个巨大骗局随即浮出水面。这个木匠在在宁、呼两地共骗17亿。  这个骗子王木匠仅仅有小学五年级的文化,他如何有这么大的本事?无妨看看他的名言:抱大领导打大旗号发大财。阿基米德说过,如果给他一个支点,他能撬动地球。他的定律是:抓住一个政府领导的弱点,我就能搅动一座城市。  事实的确如此,“王木匠”如果没有当地政府领导的“大力支持”,他无论如何是骗不到这么多钱的。那么他到底抓住政府领导哪些弱点呢?据说,他的法宝是“投其所好”,即投领导所好。领导爱“攀富结贵”,“王木匠”就进行奢华表演;领导喜好“大手笔”,“王木匠”就在“大”字上做文章;领导喜欢商业名人,“王木匠”就给自己罩了一身光环等等,一切以领导的喜好为准。而这些“喜好”其实就是领导的弱点,骗子抓住了领导的弱点,也就能够成功了。  通过这件事,我们只能感叹当今政府官员自我监督能力太差了。有弱点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暴露给那些心术不正的人!
  没有钱万万不行  在有些坏人的世界里,金钱是他们唯一追求的东西,为了得到金钱,他们不择手段,用各种小人伎俩,超越于法律、道德之上。但是为了金钱,他们失去亲情、友情、爱情,甚至自己的生命。当我们得到告诫,说金钱不是万能的,这时候,我们同样要知道,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行的。  每个人都拥有梦想,为什么到后来有些人不仅没有实现梦想,反而锒铛入狱呢?很多犯罪资料显示,很多犯罪分子都是因为金钱缺乏,而导致慢慢地远离自己曾经美好的梦想,走到黑暗的牢狱之中。  在现代社会,拜金主义盛行,没有金钱,饭都吃不了,更何况做大事呢!不要过于清高,谈起金钱就说“一股铜臭味儿”。其实没有金钱,你什么事情都做不了。如果你想去一个地方,有钱就可以坐飞机,不仅舒坦,而且节省了很多时间。没钱,你只能坐火车,坐硬座,又累,又费时。那如果你正赶着要去见一个大客户呢,说不定这个大客户就是你生命中的贵人,能帮你把工作业绩翻倍。但是恰恰你没有钱,坐火车,误了时间——多么惨痛啊!  很多人可能认为,作家或者研究者,是非常高尚的职业,不能用金钱来亵渎。是的,确实非常高尚,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了,没有物质基础,哪里来的上层建筑!如果连填饱肚子都是问题,又怎么继续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名著《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她经历过没有金钱的折磨。她5岁时,母亲便患癌症去世。父亲收入很少,全家生活既艰苦又凄凉。她们住在一个穷乡僻壤的山区,年幼的夏洛蒂和弟妹们只能在沼泽地里玩。  夏洛蒂和姐妹们上学的地方是离家不远的一所寄宿学校,当时,只有穷人的子女才进这种学校。那里的条件极差,教规却非常严厉,孩子们终年无饱食之日,动辄还要受体罚。每逢星期天,还得冒着严寒或者酷暑步行几英里去教堂做礼拜。由于条件恶劣,第二年学校里就流行伤寒,夏洛蒂的两个姐姐都染上此病,被送回家后没几天都痛苦地死了。这之后,父亲不再让夏洛蒂和艾米莉去那所学校,但那里的一切已在夏洛蒂的心灵深处留下了可怕的印象。  为了维持家用,夏洛蒂到有钱人家里担任家庭教师。这一职业在当时是受歧视的,而夏洛蒂更是亲身体验了作为一名家庭女教师的辛苦与屈辱。她在当时给妹妹艾米莉的一封信中这样写道:“私人教师……是没有存在意义的,根本不被当作活的、有理性的人看待。”所以,她很快就讨厌甚至憎恶家庭教师这一行当了。  她们姐妹从小就对文学有天赋,但是如此的家境,她们没有接受到系统的教育。还好,她们一直在坚持文学创作,终于有了成绩。  当初的夏洛蒂·勃朗特肯定会想,当初如果家里条件好一点,她们就不用去条件艰苦的寄宿学校读书,她的两个姐姐也不会早早死去。因为金钱,很多人丧失了自我发展的机会。类似的还有我们熟知的恩格斯,为了保障马克思写作《资本论》,他不得不放下自己的研究去做生意。因为缺乏金钱,多少天才都被埋没了。所以,金钱是实现自我价值的物质基础。  金钱是做一切事情的物质基础,没有金钱,很多东西都无从谈起。俗话说,一分钱能憋倒英雄好汉。可见,没钱,英雄也得倒下。还有一句就是: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些寓意深刻的话都说明有钱就是好办事,而且还能办到没钱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情。
  唐朝有一清官,公正无私,从不受贿。一次有人托他办事,送一万金,他拒不见客,把钱退了回去。那人不甘心,再送来五万金,结果又被他怒斥一通。后来那人送来十万金,他收下了,有人批评他坏了自己的名声,他感慨的说:“十万金可不是小数目,它可以通神,不收,就会得罪神的!”  现代社会,在很多地方,金钱就是通行证。当然上面这个故事并不是要我们去行贿受贿,只是做人做事可以稍微变通一下。比如过年过节可以请一下领导吃个饭,拉近一下感情,偶尔送几包烟什么的。还比如,生病住院,没钱就没门儿!挂急诊,不多交点钱,只能排老长的队。社会风气就是这样,没有钱,只能靠边站!  现在的物质社会,每个人都有一个发财梦。对于成大事的人来说,敏锐的致富头脑,是成功的动力。有向“钱”心,才有向“前”心。在他们的意识中,足够多的钱,才是实现其他梦想的基础。  提到红顶商人胡雪岩,不得不提一句他的名言:“要想做善事,手中先有钱。”看到路边的残疾人,你想表示一下同情心,如果你自己囊中羞涩,怎么表示同情心!如果你是一个大企业家,像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留下那么多孤儿,随便拿出一点钱就可以帮助他们。反之,只能默默祈祷,帮不上实际的忙。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其实就是一把双刃剑。君子爱财,取之以道。金钱使用得当,便可以帮助人解决大部分的生活难题,但是如果在心中将金钱的作用高举,便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这也就是前面提到的金钱犯罪了。  现今这个社会越来越实际,人越来越现实,注重金钱、追逐物质享受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我们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要成为金钱的主人,而不能为金钱所奴役,做出违法乱纪之事!
  教你做一个不吃亏的好人  坏人手腕高明,但是他们不会一直得势,终究受到法律的制裁,以及道德的唾弃,必定没有好下场。至于我们自己,还是坚持做好人,只是在坏人藏匿的各个角落,我们怎样不被坏人欺负,怎么不总是扮演吃亏的角色呢?该忍的时候要忍,该糊涂的时候要糊涂,该聪明的时候聪明,该笨的时候笨。要做一个真正“聪明”的好人,才能做一个不吃亏的好人!  圆滑是一种智慧  坏人的特征就是两面三刀、左右逢源、阴奉阳违等,这些虚伪的行为被称为圆滑。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圆滑并非代表虚伪,为人适当圆滑,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团体,能够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出最该做的事情,从而减少自己和别人的不必要损失,也不失为一件好事。  乾隆年间,纪晓岚曾对圆滑做了这样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这个意思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该坚持的事,你就应该坚定地做下去。可以妥协的事,应该更能设身处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做出适当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不但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好斗的公鸡,也觉得你情商偏低;但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只会点头奉承,那不但会被认为生性圆滑,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因此,我们所说的圆滑就是变通,就是不能认死理,不能固执己见。古代的铜钱,一枚圆圆的小钱,中间透着棱角分明的小方孔。前辈们都告诫后人,做人要内方外圆。方,就是做人的正气,具备优秀的品质;圆,就是处世老练、圆通,善用技巧,就是要懂得变通。正如人走路,直走不行,就可以想办法绕过去。  做人要内方,人与人之间还是需要心与心之间的交流的。做人要有一个根本:为人诚实,诚信为本。跟别人讲诚信,真心实意与对方交往,才能得到对方的真心实意。但是讲诚信也要看对象,那些小人就不必要诚信对他们了。内方,还包括对自己理想、原则和信念的坚持。处世要外圆,并不是要深谙、老谋深算,是要我们为人处事要圆融一些、方便别人也方便自己。  一个人如果过分方方正正,就像生铁一样,一拗就容易断;但一个人圆滑透顶,总想让别人吃亏,自己占便宜,久而久之,谁还愿和他交往呢?可见做人必须方外有圆,圆中有方,外圆而内方。  美国著名人际关系专家戴尔·卡耐基曾这样说:一个人的成功只有百分之十五是依靠专业技术,而百分之八十五却要依靠人际交往、有效说话等软科学本领。去过庙堂的人都知晓,进了庙门,迎面而见的是弥勒佛,满面慈祥,笑容可掬。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相传在很久以前,弥勒佛与韦陀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堂。弥勒佛热情快乐周到,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不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佛祖在检查工作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让弥勒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来客,于是香火旺盛;让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寺庙显现出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有方正道德的人在与他人相处当中,同时还要懂得“外圆”,讲灵活性、策略性、艺术性。否则会处处树敌,事事碰壁,步步荆棘。与人相处的“外圆”是人际关系中的润滑剂。现在很多成功人士,他们智商并不比别人高多少,他们的制胜秘诀就在于“圆滑”处理自己的人际关系。因为21世纪,人际就是财富。掌握了人际关系,也就掌握了财富。  香港著名歌星邝美云,曾参加香港小姐竞选,获得第三名。在竞选期间,记者提了一个刁钻的问题,“你读书时成绩不是很好,你是否很笨?”这个问题很棘手,一般人可能一时都很难有一个好的答复,可邝美云的回答却发人深思。邝美云说:“你们注意到没有,读书时成绩一流的人毕业后干什么?可能当工程师、律师、医生;而成绩二流的干什么呢?他们中很多人却当了那些工程师、律师、医生的老板。”  这段话发人深省,你的人际关系处理的如何,直接关系到日后事业的大小。1924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团在芝加哥某厂做“如何提高生产率”的实验时,首次发现人际关系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所在,由此提出“人际关系”一词。自此以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个人的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生活快乐都与人际关系有着密切联系。而人际关系技巧则正能使你在与人交往中如鱼得水,是你在现实世界中拚搏、奋争的有力武器。  “圆”是处世之道
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人,都需要同各种各样的人进行交流、沟通、合作,这是“处世”。但,如果处世之中,若缺乏“圆”的艺术,就会郁郁不得志,很难获得成功。因此,要想与人保持良好的沟通、进行愉快的合作,以及建立广泛的人脉、赢得积极的支持与声誉,就要“智圆”。固然,践行“智圆”,就要常怀感恩,和谐相处,广结善缘。  邓小平就是内方外圆的典范人物。毛主席曾评价邓小平是“绵里藏针”,也就是说,毛主席心里一直都很清楚,邓小平做人是十分有原则的。但在文革险恶的政治斗争中,邓小平凭借他内方外圆的处事哲学,避免了刘少奇那样的结局,从而让自己为国家效力的同时,也很好地保全了自己。在处理香港问题上,邓小平提出了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一国两制”方针,表现出了高度的灵活性,也就是所说的“圆”为香港的回归奠定了基础。但在香港驻军问题上,邓小平绝不放弃原则,香港是中国领土,驻军是绝不商量的。应当说,邓小平把内圆和外方发挥到了极致。  做个圆滑的人,并不是要你做一个阿谀奉承、虚伪奸诈的小人,而是要做个处事灵活而心态成熟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要保持适度的弹性,把握说话的分寸,学会婉转和含糊,以保持平衡的人际关系;重视生活中的应酬,通过一些生活和工作的细节树立好的人缘;同时要与朋友进行真正有价值的交往,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深厚的友情。面对想要干的事,则既要执著,又要会变通,要学会保护自己的利益,明智地推脱掉与自己不相干的事。而且一定要为人善良,避免伤害到别人。  因此,当你在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的时候,可以反省一下你自己,你是否由于自己过于“方正”,过于“固执”而导致你的人际关系紧张,是否由于自己缺乏变通而导致的自己屡屡失败呢?好人是要做的,但是做好人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圆滑处世可以让你做一个不吃亏的好人。
  好汉要吃眼前亏  有很多人,也就是所谓的“好汉”,他们太讲究面子、尊严,如果有伤他面子或尊严的事,他就按捺不住了,为此而斤斤计较,甚至大打出手。这样不见得能挣回自己的面子或者尊严,反而让自己元气大伤。所以,要把“好汉不吃眼前亏”改成“好汉要吃眼前亏”。  中国人向来提倡“以忍为上” “吃亏是福”,这是一科玄妙的处世哲学。古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有很多时候,你面对比你强大的对手时,逞一时匹夫之勇,只会让你处境更加不利。  隋炀帝是有名的暴君。隋朝末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农民起义军。眼看自己的皇位不保,隋炀帝的疑心就非常重。尤其是外藩重臣,就更容易犯疑心病了。  唐国公李渊(即后来的唐高祖)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他性情豪爽,每到之处,都会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所以他的声望很高,有很多人都来归附他。这样一个有声望的人,隋炀帝免不了猜忌他。  有一次,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参见。李渊因病没有去,隋炀帝很不高兴,就开始对他有了一些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会死吗?”隋炀帝接着问道。  王氏把这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感到事态严重,所以就更加谨慎了。他也恨这个暴君,替天下百姓心痛。自己现在这种情况,最为隋炀帝所不容。但是现在起事反隋时机还不成熟,只能缩头隐忍,等待机会。于是,他故意广收贿赂,使自己的名声败坏,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知道后,对他的警惕果然放松了不少。  李渊的聪明在于,他知道“好汉要吃眼前亏”。 试想,如果当初李渊不低头,或者头低得稍微有些勉强,很可能就被正猜疑他的隋炀帝所杀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又从何说起?  所以,当你在现实社会的人生丛林里行走时,碰到对你不利的环境时,千万别逞血气之勇,也不要认为“士可杀,不可辱”“吃得眼前亏,可保百年身”,万事不可意气用事,不可莽撞。   王虎是一个面包车司机,经常在市里和郊区之间拉客人。  有一天,他把客人送到郊区,在返回的路上,他在路边的公共厕所上了个厕所。刚回到车上,还没发动车子,后面就来了一辆大卡车。估计刹车不太灵,轻轻碰到王虎的车屁股。  王虎向来开车比较谨慎,从没有发生这样的事故。他赶紧下车去看,看到车子后灯撞坏了。而那个大卡车毫发无损。他不想吃亏,就打算和对方理论。这时候,车上下来四个彪形大汉,个个横眉指目,不仅不承认自己的错误,还骂王虎瞎了眼睛,把车停错了地方,让王虎赔偿。王虎满肚子的火,明明是自己吃亏了,对方还反咬一口。他准备说话,但想了一下,又忍住了。这荒郊野岭的,附近没有什么人,对方四个呢!算了吧。  王虎咽了咽唾沫,把一肚子的火气咽下去。赶紧把身上的烟掏出来,给他们一一点上,点头哈腰赔不是。  要说好汉不吃眼前亏,遇到这样的事,硬碰硬只会把自己碰死。眼前亏,该吃的时候还是吃了,吃的目的就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损失。如果因为不吃眼前亏而蒙受巨大的损失,甚至把命都丢了,哪还谈得上未来和理想?大丈夫要能屈能伸,人在矮檐下,一定要低头。  但在如今的生活中,常常有不少人一碰到眼前亏,就会为了所谓的“面子”和“尊严”,甚至为了所谓的“正义”与“公理”,与对方搏斗。最终的结果无非是一方因此而一败涂地,而另一方虽然获得“惨胜”,却也元气大伤!  好汉要吃眼前亏,并不是要逆来顺受,不是甘受屈辱和压迫,而是对世态炎凉的感知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生存策略。现实生活是残酷的,很多人都会碰到不尽人意的事情。敢于碰硬,不失为一种壮举。可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如果你硬要拿着鸡蛋去与石头斗狠,只能算作是无谓的牺牲。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能舍弃某些蝇头微利,也将有助于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获得他人的好感,为自己赢得友谊和影响力。这是做人的一种权变,更是最高明的生存智慧。
  将好人进行到底  坏人受到唾弃,好人受到尊重和爱戴。坏人能逞强一时,但不能得意一世。坚持做好人,这才是长久之计。该如何把这个好人做到底呢?这就是做人的艺术,把握好四个字“难得糊涂”。人际关系是复杂的,能做到游刃有余,不得罪小人,又能被大家公认为好人,就要懂得糊涂的智慧。  大智若愚,难得糊涂  什么叫难得糊涂?小事不计较,遇到问题心中几分清醒,言行少许糊涂,进退自如、伸屈悠然。生活中有些事情不必过分认真,过分计较,还需要点糊涂的态度,这其实更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  难得糊涂,这个经典的为人处世之法,就是“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所提出的。郑板桥一生为官清廉,“难得糊涂”实际上是最清楚不过了。正因为他看得太明白、太清楚、太透彻,却又对个中缘由无法解释,倘若解释了,更生烦恼,于是便装起糊涂,或说寻求逃遁之术。难得糊涂表面上看似是一种傻子的行为,甚至会引人嘲笑,实际上难得糊涂是一种做人的境界,不仅不傻实乃聪明之至!  唐高宗时代,高宗想废掉王皇后立武则天,问群臣可否。老臣长孙无忌等坚决反对,但许敬宗支持,他说:“田舍翁多收十石麦,尚欲更故妇,况天子呢?”高宗又问李责。李责是三朝元老,功高望重,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无论赞同哪一方,都会得罪另一方。于是聪明的他既不明确表示赞成,也不表示反对,只是说:“此乃陛下的家务事,何必问外人?”高宗听后,心中有底,便堂而皇之地把武则天立为皇后了。  皇帝要做的事情,一旦决定了,肯定是要做的,这是王权的威严。一个聪明的大臣深知这个道理,虽然明知皇帝那样做不妥,却不能公然对抗,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刘备足智多谋的谋士,他运筹帷幄,满腹经纶,为刘备打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刘备死之前,当着群臣的面说:“如果这小子可以辅助,就好好扶助他;如果他不是当君主的材料,你就自立为君算了。”诸葛亮顿时冒了虚汗,手足无措,哭着跪拜于地说:“臣怎么能不竭尽全力,尽忠贞之节,一直到死而不松懈呢?”说完,以头叩地,头鲜血直流。  刘备死后,阿斗继位,诸葛亮好像消沉了很多。并没有按照刘备的遗言好好辅助阿斗,阿斗确实不是当君主的材料,诸葛亮并没有为此发表意见,而是向众人宣告:我老了,不中用了,什么都做不了呢!因此,诸葛亮一方面行事谨慎,鞠躬尽瘁,一方面则常年征战在外,以防授人“挟天尹”的把柄。  诸葛亮是真的糊涂吗?非也,他太明白了,刘备是一个明君,帮他打天下,他可以尽力发挥自己的才华,不用担心受猜忌,并且刘备也离不开他。然而,阿斗毕竟不是明君,他身边聚集的也不是那些能臣,他信任的也是那些供他吃喝玩乐的臣子们。虽然刘备死前说那些话,但是刘备再仁义,也不至于把国家让给诸葛亮。他说让诸葛亮为君,怎么知道没有杀诸葛亮的心思呢?所以,诸葛亮索性就糊涂起来。  “难得糊涂”是一种难得的品德,是一种大丈夫的气度,是一种放眼未来的襟怀,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智大勇。郑板桥所言的糊涂,并非是懵懂中的一塌糊涂,不分青红皂白地得过且过。诸葛亮他不是隐居山林,不管国事,而是远离昏庸的君主,却依然尽一个臣子之道。  现在的社会,充满了各种矛盾,并不是那么容易能分得清是非曲直的。倘若我们整天都纠缠在一些细枝末节上,纵使弄出了头绪,也于社会、于事、于人无补益。难得糊涂,我们便能在当今的纷争世界里,闲看庭前花飞落,漫随天外云卷舒;才能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以豁达之情笑看风云变幻、潮起潮落。  而今的社会,很多人感叹做人难。比如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事:多年的同事,一直相处得不错,却突然有一天反目成仇;在单位里,刚刚犯了一点小错误,后来竟然因此差点被解雇;家里的老婆,自己在外面辛辛苦苦赚钱,她竟然说自己不顾家庭……有原因吗?原因很多,但是谁又听你去细细诉说这些原因呢?有些时候,做人该糊涂就糊涂,不要太计较一些小事,否则会感觉更累。  另外,这个世上人情多变,人性多样,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入我们的眼。面对有些人的小聪明、小把戏,如果伤害不了我们的利益,就不要随便揭短。人,活一张脸;树,要一张皮。不管对与错,一旦人被外在否定、排斥,内在的羞耻之心,会让人觉得没面子,无地自容。揭了这些人的短,你日后走起路来都要小心。生活中,不要因一件事情,就刀刃相见,随便得罪他人,弄得关系像深仇大恨一般。很多时候,不至于,也没有必要。尤其自己处于弱势,更要懂得给他人留颜面,避免对方心怀芥蒂,怀恨在心。如果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就不要过于激动地咄咄逼人,而应采取温和的方式。处理事情,点到为止即可,或干脆装装糊涂,不失为一种大智慧。  世间的万物,并非如溪水般清澈见底,人的见地亦不可能完全统一,待人、遇事有些时间不得不糊涂度过。“水至清无鱼,人至察无友”,要“难得糊涂”,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而是大智若愚。
  交友一定要慎重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个道理古今贯通。交朋友于一个人的一生非常重要,交上好的朋友,是一大幸事,不仅可以得到情感的慰籍,还可以互相扶持,相互砥砺。反之,由于你识人不清,与坏人交上了朋友,不仅会影响你跟他们变得一样,更不幸的是他们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背叛你。  关于交朋友,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管鲍之交”,一直流传到现在。  管仲和鲍叔牙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是他们之间彼此了解、相互信任。早年,他们俩合伙做生意,管仲家里穷,拿不出多少本钱来,鲍叔牙也不在乎。如果买卖赚了钱,管仲要多分一些,鲍叔牙也心甘情愿。因为他知道管仲不是贪财,而是穷得急等钱用。他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  管仲和鲍叔牙一起当过士卒,打起仗来,冲锋时,管仲在后,鲍叔牙在前;败退时,管仲在前,鲍叔牙在后。别人都说管仲是胆小鬼,但鲍叔牙却替他辩护说:管仲在家中是个独生子,家里还有一个老母亲,需要他奉养。他可不是胆小,他是个做大事的材料。看到朋友如此理解自己,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王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王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国家没有了君主。王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历史上称为“齐桓公”。  齐桓公记恨管仲的一箭之仇,把他囚禁起来。鲍叔牙极力说服齐桓公,并推荐管仲当了齐国宰相。  到了管仲病重,临死时,齐桓公到病榻前询问谁可继任为宰相,管仲并没有推荐鲍叔牙,而且说:“鲍叔牙为人贤良,但过于嫉恶如仇,不是当宰相的材料。”后来,一些小人把这些话传给鲍叔牙,本来是要挑拨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关系,没想到鲍叔牙却说:“管仲说得对,如果让我当宰相,我首先把你们这些小人杀干净。”  好朋友之间,就应该像管仲和鲍叔牙那样,互相包容、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朋友之间是不存在利益关系的,是真正的一种心灵上的沟通和贴近。依靠利益关系而建立的友谊,当利益关系结束的时候,互相结交的基础也就丧失,朋友的情谊也会断绝。  所以,交朋友一定要慎重选择,千万不要交到那些因利益关系而靠近你的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就是你自己。古今中外因为交友不慎而深受其害的事例数不胜数。在西方基督教故事中,犹大是耶稣的第十三个******,教规上两个人是师徒关系,但生活中又是亲密的朋友关系。不过谁也没想到耶稣却由于犹大的出卖而被钉在了十字架上,命运悲惨。而据圣经上说,犹大仅仅是为了30个银元,也就是因为利益背叛了自己的父兄般的师傅。
  有一个人喜爱旅行,有一天,他在山上行走,看到了路边一只幼小的狼。幼狼可能失去了母亲,饿的有气无力。这人心生怜悯,便把它带回了家。  回到家之后,他给幼狼弄很多好吃的,还替它梳毛和给它洗澡。小狼对他也亲密无间,扒他的肩膀,舔他的手脚,陪他散步,和他玩耍。狼在他的怀中渐渐长大,长成一只威猛的大狼,但温顺得如一条家狗。人和狼就像亲密无间的朋友一样,相处的非常愉快。  有一天,这个人又想出去旅游了,但他不忍心让狼单独留在家里,怕它孤单,于是他就带着狼一起出门了。一路上,狼驮着他,非常听话。所到之处,人们为他夹道喝彩,有狼做朋友陪在自己的身边,他更神气了。  路上有人问他:“狼不会吃你吗?”  他回答说:“那怎么可能呢!”  路上有只猴子问狼:“你怎么不吃他?”  狼说:“那怎么可能呢!”  终于有一天,他们要穿过一片沙漠,但路上遇到了大风暴,水和食物都被卷走了。人眼看着自己陷入了灾难,但他还安慰狼:“朋友忍着点,等过了沙漠,我让你饱餐一顿。”  一天过去了,狼饿得围着他打转;两天过去了,狼饿得舔他的手脚;三天过去了,狼对他进行了轻轻的撕咬;四天过去了,狼向他龇起了牙齿;到了第五天,饥饿的狼向他瞪起了血红的眼睛,在他正要上前去抚摸它时,狼奋力一纵将他扑倒,瞬间把他撕成了碎片。  这个人把狼当做至亲至信的朋友,他却忘记了狼的本性。有些人本身就是小人,他们没有真正的友情,就算和你暂时保持朋友关系,在利益面前还是会背叛你,甚至陷害你。  厦门远大特大走私案主犯赖昌星,他有一个朋友是建省公安厅副厅长兼福州市公安局局长——庄如顺。1999年8月,在公安部密令缉捕赖昌星的关键时刻,庄如顺向赖昌星通风报信。后来,庄如顺被抓获,他坦陈:“说实话,我从来就没有把赖昌星当成朋友。我理解的所谓朋友不要说志同起码要道合,我跟赖昌星谈什么?跟他谈哲学?哲学两个字是什么他都不懂。跟他谈体制?他懂得什么?我觉得我跟赖昌星只能谈很实在的问题:我要你办什么,你能给我哪些帮助。”  在庄如顺这伙人的眼中,什么是朋友?今天你有钱有势,我就是你最忠实的朋友,维护你、巴结你、利用你;明天你没钱没势,我就是你的陌路人,远离你、忘记你、抛弃你。“君子之交淡如水”,变成了“朋友之交重如利”。因此,交朋友,一定要看清对方的本质。  小王是做业务的,在一次拜访客户的时候,认识了客户那里的员工小赵。两人是同龄人,很谈得来。小王业务结束之后,就经常约小赵一起玩,请他唱歌喝酒,把小赵当成自己的好朋友。小王公司经常做活动,会送很多精美礼品,小王也会把这些礼品送给小赵。半年来,小赵和他女朋友的家里堆满了小王送给他们的礼品。有认识的朋友劝小王:“小赵怎么从来没请你出去吃一次饭呢?”小王总是笑笑:“朋友嘛,这些不用计较。”他认为只要他真心对待小赵,小赵也会真心对待他的。  有一天,小王想买块玉,刚好小赵的父亲是做古玩生意的,小赵很慷慨地说只要小王要,他直接从他老爸那里拿就是了。小赵拿给小王一块玉,小王也不好意思不给钱,就问他多少钱。他毫不犹豫就说300块,小王也就给了。没过几天,小王一个朋友说那玉是假的,并且让人做了鉴定。小王很生气,但当时想,朋友嘛,不能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和气。  小赵的姑姑是开手机店的。有一次,小王打算给他老爸买部手机。小赵知道后,很慷慨地说:“直接从我姑姑那里拿嘛,熟人的东西实在。”小王想起玉的事情,本不想再找小赵,但是看小赵很热心,他又怕伤和气,也就答应了。第二天,小赵拿来一部手机,说只挣我5元,780块给小王。等小王去手机店买卡的时候,那里的老板说那手机就值600块。  现实生活中,像小赵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把朋友都当成赚钱的对象,而且还赚黑心钱。这样的朋友最好远离他。  患难见知交,朋友只有在磨难面前依然携手共勉的才是真朋友。有的朋友平日里嘘寒问暖,好话说个没完,好像这个世上唯有他最关心你,但大难当头最先离你而去的也是他,这样的人不是你的朋友,交这样的朋友也算人生一大败笔。  交友要慎重,还有一个原因是交到坏习气的朋友,他做坏事容易把你也拉下水。现实生活中,因选错朋友而摔跟头,甚至掉脑袋的人特别多。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跟有坏习气坏心眼的朋友在一起,很快你就会同他们一样。特别是现在很多青少年,涉世不深,很容易交上坏朋友,被带坏,去迪厅、歌厅等娱乐场所。久而久之,染上坏习气,甚至走上吸毒、抢劫等犯罪之路。  因此,交友要慎重,要有所选择。交友就像选择邻居,选择好的邻居就是选择好的生活环境,有了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美好的生活方式,相反,如果和坏邻居在一起,你将不得安宁,更谈不上自己对于安静祥和的生活的追求。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与正直的人交朋友有益。正直的人,不取巧,踏踏实实做事;不说假话,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正直的人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帮助自己发现身上的缺点,并督促自己改正。讲信义的人,不会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不会说一套做一套,不会面上笑嘻嘻,心里恶狠狠。交这样的朋友,不会上当,不会学着搞阴谋、算计人。与知识广博的人交朋友你会从中受益,一个人,学问见识总有所限,交知识广博的朋友,可以扩大眼界,提高自己,补充自身见闻的不足。
  同享美好生活
共沐温暖阳光  我曾经在2004年依法代理河南省邓州市第一化肥厂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此维权案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立案,同年4月28日裁决,官司胜诉后我又及时向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虽然,我依法代理国企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官司胜诉了。我们的维权案曾经得到河南省《南阳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等新闻媒体的多次特别关注。但是,至今未果。     为什么替中国的弱势群体依法维权如此之难?!为什么官司胜诉10年至今未果?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都不愿打官司;都不敢打官司;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很无奈地选择上访告状?官司胜诉,却又遭遇执行难。只能再次选择上访告状。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为了依法维权只能选择上访告状。也可能永远也不能看见希望。因为,中国现在的信访是踢皮球式处理,尤其是已经通过诉讼或者稍微复杂一些的信访单位是不予接待,不予处理的。例如:下面是《河南工人日报》本报记者采访我的新闻  电子版 & 河南工人日报   该给的丧葬费为啥不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hnby.com.cn 河南工人日报 03 劳动 日   本报讯 (记者冯志浩)职工死亡,按规定单位应该支付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而邓州市第一化肥厂却无视这一规定,该厂职工陈勇死亡后,拒不支付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结果造成其家属多次上访直到通过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该厂依然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据了解,陈勇原是邓州市第一化肥厂职工,由于长年在高温、灰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患上了职业病,造成过敏性体质,1998年下岗后因没有工资来源,无钱治病,在日外出打工途中因病去世。其家属告诉记者,陈勇死亡后,厂里既没来人处理又不按规定支付丧葬费,过后他们多次向厂里反映,但一直得不到解决,后来又向市里有关部门反映仍然未果,今年3月,陈勇的家属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   陈勇的家属说,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邓州市第一化肥厂应支付丧葬费1731元,一次性抚恤金5770元,并按月支付陈勇的妻子、女儿两人的生活补助费等。然而,该裁决生效后,厂里到现在并没按裁决履行责任和义务。陈勇的家属认为,如果企业都这样不按规矩办事,怎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李胜利   通过《河南工人日报》10年前至今仍然没有妥善处理,至今未果的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新闻可以看出河南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还没有认真落实党的惠民政策。同时,也可以看出人民群众提出的诉求和意见,大多数是合情,合理,又合法的。要学会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看问题,看事情。去积极主动地想方设法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践行群众路线,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应当始终维护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并且要转变“治民思维”,克服“防民思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才能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通过在基层近30年的锻炼生活,我认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越是到基层,越要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多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处理问题。急人民群众所急,想人民群众所想,多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依法依政策处理问题。  通过依法代理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并且,体验到依法维权的艰辛与不易。甚至出现律师和法官上访告状的事情。虽然,这些只是个案,但是,还是可以反映出一些问题。我认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大的危险是走过场,以形式主义的方法解决形式主义的问题,因此,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必须更加严格要求,重在解决实际问题,坐而论道,不如立而行之。如果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辜负了人民群众的期盼,势必导致人民群众的反感。  现实中的一些社会矛盾(包括一些群体事件和新闻媒体曝光事件:如《河南工人日报》2005年新闻电子版 & 河南工人日报   该给的丧葬费为啥不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ttp://www.hnby.com.cn 河南工人日报 03 劳动 日   本报讯 (记者冯志浩)职工死亡,按规定单位应该支付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而邓州市第一化肥厂却无视这一规定,该厂职工陈勇死亡后,拒不支付丧葬费及一次性抚恤金,结果造成其家属多次上访直到通过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后,该厂依然没有履行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据了解,陈勇原是邓州市第一化肥厂职工,由于长年在高温、灰尘等恶劣环境下工作,患上了职业病,造成过敏性体质,1998年下岗后因没有工资来源,无钱治病,在日外出打工途中因病去世。其家属告诉记者,陈勇死亡后,厂里既没来人处理又不按规定支付丧葬费,过后他们多次向厂里反映,但一直得不到解决,后来又向市里有关部门反映仍然未果,今年3月,陈勇的家属向市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起诉讼。   陈勇的家属说,经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裁决,邓州市第一化肥厂应支付丧葬费1731元,一次性抚恤金5770元,并按月支付陈勇的妻子、女儿两人的生活补助费等。然而,该裁决生效后,厂里到现在并没按裁决履行责任和义务。陈勇的家属认为,如果企业都这样不按规矩办事,怎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责任编辑:李胜利   我曾经在2004年依法代理河南省邓州市第一化肥厂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此维权案日在河南省邓州市劳动仲裁委员会立案,同年4月28日裁决,官司胜诉后我又及时向河南省邓州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虽然,我代理国企下岗失业工人维权案官司胜诉了。我们的维权案曾经得到河南省《南阳日报》,《河南日报》;《河南工人日报》的新闻媒体的多次特别关注。但是,至今未果。   为什么替中国的弱势群体依法维权如此之难?!为什么官司胜诉10年至今未果?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都不愿打官司;都不敢打官司;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很无奈地选择上访告状?官司胜诉,却又遭遇执行难。只能再次选择上访告状。中国的老百姓已经没有选择的余地。为了依法维权只能选择上访告状。也可能永远也不能看见希望。因为,中国现在的信访是踢皮球式处理,尤其是已经通过诉讼或者稍微复杂一些的信访单位是不予接待,不予处理的。  真切希望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和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领导给予特别关注并且督办河南省邓州市酒厂职工代表陈强依法代理的维权案。希望中国相关政府职能部门能够真正做到为人民服务。    《该给的丧葬费为啥不给》)是由于一些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的一些干部不依法办事,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而引发的。所以我再次建议:(1)坚持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来预防并且化解社会矛盾,是我们坚持走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和最佳方法。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和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法治无疑是最权威,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2)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不断深化司法改革,真正建立起公正和有公信力司法,使其切实担负起最终解决社会矛盾纠纷的重任,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够感受到公平正义,从而真正确立起对法律的信仰。真正体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3)建议全国组建由律师,法律专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等组成的“民间第三方评审团”,让无利害第三方介入评判谁是谁非的方法,化解社会矛盾,让“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的社会公理深入民心,甚至还可以邀请有文化,有经验的老工人代表或者上访人员一起共同研究,探讨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方法。  最后,希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继续在基层如火如荼顺利进行,让人民群众在基层就能够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让党的惠民政策在基层尽快得到落实,让社会更和谐,更美好。让人民群众同享美好生活,共沐温暖阳光。
  4. 以退为进的战术  小人处世,往往喜欢遮遮掩掩,深藏不露,老奸巨猾。他们掩盖自己本来的目的,采取一种以退为进的战术,暂时退却,养精蓄锐,等待更大的时机。  赵昭留学美国好几年,拿了个计算机博士学位,选择在美国找工作。毕竟是博士,找工作的标准肯定不能低。但是没想到,这个社会人才竞争太强烈,他连找了好几家公司都没有得到录用。到底怎么办呢?赵昭采取了以进为退的办法。  怎么以退为进?他收起自己所有的学位证明,打算以其中“最低身份”去求职。  最先他找的是程序输入员的工作。对他来说,这份工作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但是赵昭依然认真工作,一点都没有马虎。他的认真程度,同事们都很认可。不过,老板发现了赵昭的“不一般”之处,赵昭能发现程序中的错误。面对老板的质疑,赵昭拿出了自己的本科毕业证。老板自然不能大材小用,就给他安排了另一个工作,与他的学位相符合的。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发现他时常提出一些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大学生要强,这时他亮出了硕士证书,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这时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这位博士最后的职位,也就是他最初理想的目标。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但是直线可能面临更多的困难。后退一步,曲线再进,终于如愿以偿。而今,以退为进,由低到高,不仅是生存竞争的一种方略,也是人际关系处理的明智方法。  坏人们讲话做事喜欢在背后玩阴的,喜欢绕圈子,让好人们吃亏。但是这一招我们拿来用在好事上,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5. 投其所好是良策  小人在打自己的人际关系中,很善于使用“投其所好”术,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和信任。投其所好,如果用对了地方,用对了对象,不失为人脉关系中一种好的方式。  张女士是某化妆品公司的老总,她的老客户—另一家公司的老总吴总快要过生日了。张女士虽然是一个公司的老总,但她心细,一直记着这件事,有空就琢磨着送他什么礼物。她觉得,礼物不在轻重,关键要花心思去“投其所好”,应该送对方非常喜欢的东西。  吴总年轻帅气,平时特别在乎外表穿着,喜欢在周围人面前炫耀他的衣罚那么,就送他衣服好了!打定主意后,张女士私底下打电话向吴总的秘书打探消息。听说他刚新买了一套浅灰色西装,张女士想,就送他衬衣和领带最好。她又向吴总的秘书询问吴总穿多大型号,并且找来色彩顾问咨询,看浅灰色西装配什么颜色的衬衣和领带更合适。  最后,张女士终于把礼物包好,淡粉色衬衣,一条粉紫色的真丝领带,在吴总生日那天送给了他。看到礼物的那一刻,吴总很感动,张女士真是太有心了!  对于张女士来说,她只是抓住了对方喜欢衣服一个小小的细节,送了价格并不昂贵的礼物。对于吴总来说,却显得十分珍贵。礼轻情意重,简单的举动能看出张女士的诚意。经过送礼物的小细节,张女士与吴总之间的合作将会更加密切。  人际交往中,能抓住对方喜欢的话题去聊,引起对方的热情,那么我们就成功了一半。与人交谈时要“投其所好”、“避人所忌”。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言逢知己千句少。要想打开交际的大门,就要学会对着对方心窝说话,让美好动听的语言走进对方的心田。  在商场,投其所好更显得重要,市场定位的对象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们什么。这是所有商家生产和营销的基本原则。商家要了解消费者购买的心理动机,清楚而具体了解到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从而猾发展和经销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的商品,投其所好,供其所需,吸引众多顾客,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商家投其所好,关键是顾客的“需要”。如果不了解这些,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在高度紧张激烈的竞争中必将败下阵来。  每年的中高考结束,都有一个“暑期经济”热期。最显著的就是一些精明的酒店、饭馆打出条幅,推出了各具特色的“学子宴”。这个“学子宴”非常讲究,颇具创意,他们的菜单可根据学生和家长的要求,设“前程似锦”、“独占鳌头”、“金榜题名”等很好听的菜名和宴席,价格也较合理。不少考生和家长都非常满意,高考结束后很多酒店每天都有几桌的预订。据了解,来定“学子宴”的一部分是来吃“散伙饭”的毕业学生。考上大学了,各分东西,最后在一起吃饭、沟通感情。一部分是家长,孩子考上大学了,请朋友、同事庆祝一下。  投其所好并不是拍马屁,而是人际关系中最基本的一个方法。说别人喜欢听的话,送别人喜欢的东西,卖别人需要的东西。任何竞争,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6. 把你的嘴抹点蜜  坏人口蜜腹剑,嘴上说得好听,背地里陷害人。不过,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都喜欢甜人说恭维话,这是人的天性。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让身边人喜欢我们,嘴上还是抹点蜜糖吧。  有这样一则笑话:  古时有一个说客,当众夸口说:“小人虽不才,但极能奉承。平生有一愿,要将一千顶高帽子戴给我最先遇到的一千个人,现在已送出了999顶,只剩下最后一顶了。”一长者听后摇头说道:“我偏不信,你那最后一顶用什么方法也戴不到我的头上。”说客一听,忙拱手道:“先生说的极是,但像先生这样秉性刚直、不喜奉承的人,不才从南到北,闯了大半辈子,委实没有!”长者顿时手持胡须,洋洋自得地说:“你真算得上是了解我的人啊。”听了这话,那位说客立即哈哈大笑:“恭喜恭喜,我这最后一顶帽子刚刚送给先生你了。”  恭维话,也就是赞美的话。上述笑话说明最大的一个道理就是,无人不喜欢赞美。赞美的话,能给别人带来莫大的鼓励。多说赞美的话可以为你赢得别人的喜爱与尊重。  罗杰?罗尔斯是美国纽约历史上的第一任黑人州长,他出生在纽约一个叫做大沙头的贫民窟。在他小的时候,正是美国嬉皮士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与人之间的安全距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