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美国俄罗斯 欧盟中国以外,欧盟日本古巴有没有类似白杨和平卫士一类的武器,一颗能让美国一个城市毁灭

最先进的洲际导弹是俄罗斯的白杨还是美国的和平卫士?_百度知道
最先进的洲际导弹是俄罗斯的白杨还是美国的和平卫士?
如果不是这两种中的任何一种,那又是哪种呢?或是有旗鼓相当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差不多。首先两种导弹确实都是非常先进的。白杨M有TEL发射车机动部署和地下井固定部署;和平卫士MX有地下井固定部署和铁路机动部署。灵活性都很高。其次,白杨M是目前突防能力最厉害的洲际导弹,美国花巨资研制的导弹防御系统对其无效;而和平卫士MX拥有10个分导弹头,并且攻击精度高达90米!终究来说和平卫士MX还是太贵,所以美国将其退役,采用成熟型号改进而成的民兵3来做陆基洲际的骨干。而美国的洲际打击力量主要靠的是海基的三叉戟IID-5洲际导弹。所以总的来说,还是白杨M更好,更便宜,威力一点也不差,最符合武器的高效能的要求。不过最最牛的还是海基的三叉戟IID-5了,携带8枚W-76弹头,射程11000公里;紧急情况下可携带14枚W-88弹头,射程仍有8000公里,总爆炸当量高达665万吨!精度高达90米!最最吓人的是该导弹连续135次发射成功,可靠性比俄罗斯联盟号飞船还高!可谓是美帝国主义手中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采纳率:60%
白杨算的上 新型号!而且有机动版本的!和平卫士主要是在地下井里面的!现在美国只是在改装!其实美国最先进的是 侏儒 弹道导弹!这2个型号算的上旗鼓相当!因为都有诱饵弹头
每个弹头都能自动多次变轨!所以 进攻能力都很强!但是和平卫士更有威力 因为数量比白杨多很多!要是深说下去 就要说很多!
其实最强的型号 应该是
美国 侏儒 弹道导弹!但是由于冷战结束 苏联解体
现有的就能毁灭对方 所以美国现在就维持!
中国的东风51隐形导弹
最先进的武器所在国家是不会透露的,大家知道的都不是最先进的。
是美国的和平卫士。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和平卫士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页面已拦截
无锡网警提示您:
该网站已被大量用户举报,且存在未经证实的信息,可能会通过各种手段来盗取您的账号或骗取您的财产。有喜欢和平卫士MX的吗?-第2页-航天及新概念武器-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 -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有喜欢和平卫士MX的吗?
MX这种东西,TG应该不会发展,TG由于地理条件制约, 弹道导弹射程要求很高,至少13000公里才能覆盖美国本土并提供一定部署的灵活性, 而且TG一向强调核弹的生存能力, 因此肯定是机动发射平台,不玩发射井了。
这种约束,就决定了,为了TG的路基ICBM,肯定应为2-3个弹头+突防诱饵的较轻的机动发射ICBM,而不可能是MX这种类型的东西。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南极冰 于
12:20 编辑
F-35韩式整容版
你在发帖之前要检查你的论据,和平卫士MX和SS-24的最大射程都是将近11000km,和平卫士只有88吨重,SS-24重量已经超过了100吨了,达到104吨之巨,它们都是10个核弹头,威力也差不多。而且由于美俄之间固体发动机的差距,和平卫士MX在许多其他性能上也高于手术刀。至于和平卫士没有机动发射不是技术原因,而是资金问题,如果冷战未结束它也会最终部署到列车上的。况且美国后来有了三叉戟,机动空间足够大了吧!!!!!你只要看看俄罗斯“圆锤”导弹现在的惨象,你就能明白MX毫无必要移动发射了。
至于侏儒导弹它携带一枚W-87-1核弹头,爆炸威力475 kT,ss-25携带一枚威力 550 kT的核弹头,在威力差不多的情况下侏儒只有13.6吨重,射程11000公里。白杨重达45.1吨,射程10500公里。载荷小一些也没关系,人家核弹头小型化水平高。你说侏儒和白杨的最终水平那个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这玩意美国要它退役主要是技术问题, 因为这玩意射程不能满足要求
MX比SS-24差远了, SS-24射程比它远, ...
F-35韩式整容版 发表于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MX并不是不能机动,而是冷战形势好转不必要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F-35韩式整容版
不要把无知当乐趣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F-35韩式整容版
你在发帖之前要检查你的论据,和平卫士MX和SS-24的最大射程都是将近11000km,和平卫 ...
南极冰 发表于
白杨那单弹头是带了大量诱饵的, 而且人家之所以带单弹头是因为条约限制,何况后来人家带能机动的1吨多的单弹头(美国当年三茶几D5如果装能机动的弹头,也只能装1个)。
美国那猪如,PAYLOAD仅仅200-300公斤, 除了一个无法机动的普通单弹头(一个弹头200-300公斤就是美国和苏联当年的标准技术水平), 什么都装不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南极冰 于
11:42 编辑
F-35韩式整容版
侏儒的超高精度是用来砸苏联的固定导弹发射井的,它是上世纪1990年左右研制的,以苏联当时的拦截技术,侏儒要带什么机动弹头和诱饵弹头啊!!!!!!!难不成是怕苏联在导弹发射井附近部署A-135那个核战斗部的反导系统吗?????????那纯属杀敌1000,自损800的行为,敌方导弹是拦下来了,可惜自己的发射设施也毁了。倒是美国1984年由洛克希德公司做的HOE实验,也就是历史上第一次动能拦截试验,对苏联形成明显压力了,那次试验美国是用民兵导弹做的靶弹,事后老毛子才会开发所谓的机动弹头。
说到这里顺便提一句,美国国防部前些日子出台一份报告,指出自ss-25白杨1988年服役以来,美国的导弹预警卫星和在格陵兰岛的“丹麦眼镜蛇”预警雷达跟踪了所有的发射,从来没有观测到所谓的弹头机动行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机动多弹头被夸大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F-35韩式整容版
你在发帖之前要检查你的论据,和平卫士MX和SS-24的最大射程都是将近11000km,和平卫 ...
南极冰 发表于
& & 毛子的大推力固发和燃料确实都不及美帝,不过侏儒和白杨没有什么可比性,袖珍弹当年苏联也有固体的信使和液体的矛-R,另外白杨稍微改改成RS-24就能带3个轻质弹头(据毛人说极限是5个),不是同等级的在一起比没啥意思...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F-35韩式整容版
你在发帖之前要检查你的论据,和平卫士MX和SS-24的最大射程都是将近11000km,和平卫 ...
南极冰 发表于
有些资料显示MX带10个弹头的时候射程是9600公里
弹头威力是SS-24稍微大点
不过算投掷系数的话还是MX高点,SS-24的可收缩头锥占用了不少重量
SS-25对应的不是侏儒,苏联有对应侏儒的小型导弹,比侏儒还轻,不过解体后这个事情就放弃了
侏儒是16.8吨
SS-25如果需要的话,3弹头完全没问题,但有条约限制,只能装单弹头
SS-24的弹头和W-87的小型化水平相当了,不过SS-25用的可能是老式的弹头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MX的机动发射模式和SS-24是不太一样的
MX的机动发射是设定专用的发射阵地,走专用的轨道,这个成本太高,美国也觉得承受不起。哪个全地下轨道的部署方案预算是3000亿,而100枚MX也不过100亿左右。
SS-24是用普通轨道,发射位置也是普通的地域,而且因为有星光修正,发射地点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机动选择。部署成本能低很多,但隐蔽性和抗打击性差一些。
SS-24因为既能机动发射,精度又高,当年美国对这个是相当头疼的。而SS-25只是RT-12系列的发展而已,技术水平和性能都不是很好,优点可以利用现有的设备生产。
陆基机动确实是不如海基机动,毕竟大海的面积大多了。不过如果没有强大的海军,海基机动的生存能力没准还不如陆基……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南极冰 于
13:31 编辑
纸飞机兄:
现在关于MGM-134的重量的确有16.8吨和13.4吨两种说法,不过13.4吨的数据更多,我觉得MGM-134项目的开发半途而废了,导致数据有变化空间。
还有你怎么看美军战略核武器的海空之争,你觉得美国会最终放弃路基核导弹吗,全部海基化?
我觉得这不太可能,在核轰炸机衰落的大背景下,再放弃战略导弹,那样的话USAF完全会沦落为一支战术力量,而民兵III就快要到老化极限了。
如果美国再开发路基战略导弹,你是否同意我前面说的不走MX而走侏儒技术路线的说法????
请将你的想法说出来大家参考一下,十分感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说到发射方式不知你是否看过SS-24和MX的发射视频,我看过以后偶然发现美苏的冷发射方式存在较大差别。MX的发射是被猛然弹出来的,有一声巨响。而SS-24被慢慢弹出来的,中间夹杂着一些小的爆破。ss-27貌似沿用了ss-24的发射方式。你是否懂这方面的知识,请为小弟解惑。再次感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目前,侏儒+高铁是最优选择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纸飞机
纸飞机兄:
现在关于MGM-134的重量的确有16.8吨和13.4吨两种说法,不过13.4吨的数据更多, ...
南极冰 发表于
& & 13.4吨是一开始的计划,后来为了提高投掷重量增加到16.8吨,中间还吵了很久……
海基核力量的建设成本要高很多。而且海基导弹因为潜艇的原因不像陆基那样全部都在值班,这样一折算成本就高得更多了。虽然海基有很多优势,但考虑到巨大的开支,估计MD还是会保留相当数量的陆基导弹的,毕竟MD需要打击的目标很多。
现在听到的说法是MD也许会在GBI的基础上开发新一代弹道导弹,看起来是民兵路线: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南极冰 于
13:52 编辑
兄台这么一说我猛然发现MD的五大军火商里竟然有四个有能力开发先进的弹道导弹,洛马,诺格,雷神,波音。只有GD貌似没有能力。
PS:ATK也有可能啊!!!!!它那个KEI的一级速燃发动机着实强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纸飞机
说到发射方式不知你是否看过SS-24和MX的发射视频,我看过以后偶然发现美苏的冷发射方式存在 ...
南极冰 发表于
我也不是太清楚了,情况好像是这个样子
MX导弹冷发射的时候下面是没有一个底座的,加上又是在发射井发射,所以导弹点火比较早,所以看起来比较快
包括SS-24在内的所有苏联导弹冷发射的时候下面都是有个底座的,要先把底座抛掉才能点火。而且SS-24是用列车发射,发射后会有个横向工作的小发动机先把导弹倾斜一下,以保护列车不被火焰直接烧到,然后主发动机才点火。因为点火时间比较晚,所以看起来慢一点。
多年前有本航空知识上有篇文章比较详细的介绍了各种发射方式,你可以去找找看: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我也不是太清楚了,情况好像是这个样子
MX导弹冷发射的时候下面是没有一个底座的,加上又是在发射井发 ...
纸飞机 发表于
在最早还在公路机动时期
MX冷发射曾经使用压缩空气弹出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MX的发射是被猛然弹出来的,有一声巨响。而SS-24被慢慢弹出来的,中间夹杂着一些小的爆破
主要是动力来源不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纸飞机
兄台这么一说我猛然发现MD的五大军火商里竟然有四个有能力开发先进的弹道导弹,洛马,诺格, ...
南极冰 发表于
不要忘了轨道科学,GBI的弹体就是它的杰作, KEI最后一级的推力矢量激励器也是它研制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MX的发射是被猛然弹出来的,有一声巨响。而SS-24被慢慢弹出来的,中间夹杂着一些小的爆破
主要是动力来源 ...
bbzhuanyong 发表于
动力来源应该是一样的吧,都是火药气体
可能用的火药有区别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本帖最后由 bbzhuanyong 于
14:42 编辑
潜射不就是有压缩空气的冷发射吗
我在1984年航空知识上看到公路机动研究中的MX曾是压缩蒸汽(有专门装置)冷发射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小小大星球
我觉得ATK和轨道科学这些厂商子系统做的极好,但真正开发可用产品与五大厂商有差距,但凭绝活作为子承包商分一杯羹绝对没有问题。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bbzhuanyong
你可找来没有背景音乐而是原始声音的MX和SS-24发射录像。貌似MX更像是火药气体,因为有一声巨响。而ss-24被弹出之前有明显的充气声音。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我措辞严谨:D
早期公路机动使用蒸汽,但在铁路机动以前就改为火药热发射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我看的说法大概是这样
潜射导弹有用燃气-蒸汽混合弹射法的,也就是说弹射前还给筒里加了水
陆基导弹中只有SS-18是压缩气体弹射,发射井里有个巨大的压缩空气罐,用来弹射导弹
其他陆基导弹都是利用火药气体来直接弹射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回复&&小小大星球
我觉得ATK和轨道科学这些厂商子系统做的极好,但真正开发可用产品与五大厂商有差距,但 ...
南极冰 发表于
& & D-5就是ATK设计的,骡马只是主承包商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说到ATK,问个问题,KEI的一级可否代表现在实际开发出来的固体发动机和燃料的最高水平。感谢!!!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 & 这个真不知道……
对KEI不怎么了解:L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第一次知道MX是小学时候,买的一套导弹扑克牌...我记得写的是50万吨×10,10500公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头像被屏蔽
ls:就是说苏联抢先试验洲际导弹,但其实50年代前半段美国中程远程都不差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毫无疑问,从技术当然是SS-24领先于MX,事实上,SS-24比较接近MX最开始的设计目标,但是美国技术水平不足,无法达到设计要求
MX根本就不是一种合格的第三代ICBM,原因是这玩意的射程太近,根本无法胜任覆盖苏联的战略打击要求,而且固定发射,在苏联第三代陆基ICBM全部实现移动发射的情况下,完全是落伍的设计。
MX以上巨大缺陷, 特别是射程不足的严重设计缺陷, 决定了这种导弹早早退役的结局。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MX的技术当然要比SS-24更先进
MX的壳体材料比SS-24的更好,第三级发动机用的NEPE燃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
所以MX的载荷系数比SS-24还是高了一点的
而MX浮球陀螺的水平也高过SS-24很多
SS-24井射版的CEP也不如MX
MX射程哪里不够了?
SS-24的优势在于有天文制导,发射阵地有一定弹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F-35韩式整容版 于
18:45 编辑
MX的技术当然要比SS-24更先进
MX的壳体材料比SS-24的更好,第三级发动机用的NEPE燃料也是当时最先进的
纸飞机 发表于
哪高了?SS-24带4吨PAYLOAD时候比MX射程远1000公里呢
你不会拿射程500公里的跟射程15000公里的比载荷系数吧?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SS-24是冷战时代ICBM的登峰造极的产物,美国没有一种SLBM/ICBM在技术上能跟SS-24相提并论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人在冷战结束后,千方百计地要毛子把SS-24裁掉的原因。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美国的军事力量在冷战时代,特别是60年代末到80年代中之前的冷战高峰期,对苏联处于绝对劣势地位
苏联不但在常规军力上对美国占据压倒优势, 即便是核武器,也占有很大优势, 仅仅是由于核武器的巨大毁灭性,NATO才勉强跟苏联对垒而已,这还得千方百计拉上中国,搞”联合反霸“,而苏联当时则依托具备压倒优势的军事力量,搞”全球进攻&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空基核力量会裁光么?
我怎么觉得空基核力量更适合和海基互补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毛粉就像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割了一茬又一茬,现在韭菜太便宜,让人都没有兴趣去割了。;P
毛粉的法宝就是百度这样的东西,由于早年毛粉们太勤奋,写的太多,所以非常容易搜得到,至于真实性可靠性,百度可是不会给你把关的。;P
建议某些人做足功课再来喷,买个地球仪量一量,另外免费告诉你一个知识:弹道导弹的最大射程与最大荷载是不可同时出现的。
毛子的东西的问题就是在于,所谓的数据是不全面的,在别的论坛,就有人拿着百度来的图-4的航程、荷载“数据”硬要论证图-4比它的克隆母体:B29要好。他不懂得,不同作战模式下的航程、载荷是不能拿到一起来说事的,在B29手册中,一种作战模式下,起飞重量、着陆重量、作战荷载、航程、飞行剖面、巡航速度、作战速度都是一环套一环的。你不能拿“重载轰炸”模式下的荷载与“转场”模式下航程放在一起,可惜,毛子就是喜欢这么做,毛粉也跟着上当。拿到毛子装备的手册后,往往会令人大吃一惊。:D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话说G6你哪里有TU-4的手册?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本帖最后由 G6-52L 于
21:01 编辑
美国的手册,从SR-71到波音737,从阿波罗到阿帕奇,都有的下有的看。毛子的手册,除非你买它的货,才能拿得到(这是没法掩盖的)。所以呀,我们也只能在业内人士的谈论中,听个一鳞半爪。反正我是收集到不少例子:譬如搞苏27国产化的601所的科技资料里面,关于R-27空空导弹的实际性能,比起百度来的就是天壤之别;再比如,我国引进AK176舰炮后才发现,能按照最大射速打完152发存弹是假的,必须分2次:D
以此类推,可知毛子的神器的分量。图4的手册,我当然拿不到,但是同期两国在发动机、结构材料、电子电器方面的差距,是不难获得的,而且我还知道防治过程中的一些事情,譬如B29上的1/16英寸规格的铝合金构件,毛子就做不出来,只好用更笨重的东西代用。所以,图4比B29还先进优越,就是彻头彻尾的胡说。
至于战略核武器,这是毛子现在唯一的救命稻草了,自然是遮的严严实实的,第一手资料就更难搞了。但是,举凡燃料、壳体、制导、弹头等等,毛子哪一个能跟MD比?
最具影响力军事论坛-超级大本营军事论坛欢迎你!超然物外,有容乃大。
声明:论坛言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立场
Powered by Discuz &
超级大本营军事网站
(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最具影响力中文军事论坛 - Most Influential Chinese Military Forum俄罗斯的白杨midas真的那么厉害吗?在游戏中苏联的白杨能从本土发射,然后一颗让整个芝加哥完蛋_百度知道
俄罗斯的白杨midas真的那么厉害吗?在游戏中苏联的白杨能从本土发射,然后一颗让整个芝加哥完蛋
俄罗斯的白杨midas真的那么厉害吗?在游戏中苏联的白杨能从本土发射,然后一颗让整个芝加哥完蛋如果俄罗斯有这么厉害的武器,干啥美国打叙利亚的时候俄罗斯不向华盛顿和芝加哥投下白杨?而红警中美国有超时空传送可以打击莫斯科,但是没有类似白杨的武器,现实...
我有更好的答案
照你这么说俄国真扔个白杨到美国这不就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了吗!再说了MIDAS弹头是三轮yy出来的,现实中可不存在。美国确实有像样的导弹,想什么和平卫士,民兵什么的都挺厉害的(东风:什么你说什么😂)
游戏中中国也没有midas,其实现实中中国也能给芝加哥来一发?
游戏中中国也有MIDAS只不过没研发出来被美国搞了。现实中东风系列确实可以给美国抽口劲儿大的,不过中国不会动用的,中国曾表示如果和他国爆发战争不会率先使用核武劝退。再说了咱们中国是什么国家?不会去挑起战争的(成吉思汗除外😂)
英国和法国一起打的叙利亚,俄罗斯可以给英法来一颗白杨,假设美国给莫斯科来一颗和平卫士,那俄罗斯肯定还有白杨,扔到华盛顿就好了,感觉美国是不会为了英法赔上华盛顿德
采纳率:84%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解剖 774(详解美国弗吉尼亚级新型攻击核潜艇)服役仪式上的 SSN774 弗吉尼亚号网易新闻 3 月 23 日源引中国国防科技信息网来自 《海军内情》 的消息报道: 美国国防部最近做出决定,不论财政压力有多大,每年购买两艘“弗吉尼亚”级 潜艇。这意味着美国防部将年购两艘弗吉尼亚级的计划,提前到了 2011 年度执 行。而第三批次弗吉尼亚的采购数量,也将比原方案多出两艘达到 10 艘。以此 推算, 2020 年美国海军总计能获得 20 艘 SSN774。 考虑到美国军备采购的传统, 2015 年开始的第四批次采购案,延续第三批次采购规模的可能性很大。那么, 弗吉尼亚级总计 30 艘的装备规划将最终实现,SSN774 也就成了美国近些年来 少有的,能保持项目装备数量不变的幸运儿。 海试中的 SSN-774 弗吉尼亚号 也曾前途未卜 实际上 SSN774 项目也不是进行的一帆风顺,相反它却有可能是美国海军 潜艇发展史上,采购方案最多变的一个型号。早在 2003 年 8 月通用动力电船分 公司和诺.格的纽波特纽斯厂,就曾经获得了 87 亿美元的合同,为美国海军建造 首批 7 艘艇。 但仅仅过了几个月该项计划即遭变故, 合同金额从 87 亿缩小到 84 亿,采购数量从 7 艘被削减为 6 艘。更为不利的是,原本 2007 年开始年购两艘 的计划也被搁置,直接导致 SSN774 的批产数量,产生了较大的缩减。05 年后 随着美国陷入反恐战争的泥潭, 军费开支中作战费用的暴增又加剧了装备采购费 用的日渐拮据。在这种背景下 SSN774 的前景也开始不明朗,05 年美国国会不 但继续推迟了弗吉尼亚级年购两艘的计划,还一度准备将 SSN774 的采购数量 从 30 艘压缩到 10 艘,并将后续批次艇的采购进行延期。这无疑是整个项目面 临重大调整的先兆,SSN774 的项目发展前景开始前途未卜。 施工中的 SSN777 北卡罗来纳号 最终走向明朗 然而在美国爆发金融危机的 2008 年, 在其他项目纷纷被砍的“悲惨岁月”里, 弗吉尼亚级却出人意料的迎来了春天。2008 年第三批次弗吉尼亚级的采购合同 被正式授予电船与诺.格公司,合同总额达到了 140 亿采购数量为 8 艘。美海军 也计划在 2012 年即 FY12 年度里,SSN774 的采购成本达到 20 亿美元的预期 目标后,重启年购两艘的装备规划。但此前已有种种迹象表明,这一计划极有可 能提前到 2011 年度。因为,早在 2008 年美国众议院军事委员会,就已为
年度的先期采购,增加了额外的 4.22 亿美元。2010 年 2 月 1 日提 交的《2011 财年预算》以及《海军内情》近期的报道,最终确认了美国海军和 国防部的这一重大采购决定。至此,SSN774 项目彻底扭转了近几年来的一些不 利传闻,重新走上了前程似锦的康庄大道。 SSN-775 德克萨斯号 优待的背后 与同时代开发但结局悲惨的其他项目相比, 弗吉尼亚级所获得的优待是颇不 寻常的, 细究背后的原因有着一系列的重要因素。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制造业受到 了较大的打击, 康涅狄格州和弗吉尼亚州的一些国会议员,出于改善地方经济和 就业环境的需要,不惜余力的在国会推动弗吉尼亚级的建造,就为 SSN774 维 持住最初的采购规模,起到了重要的政治影响(电船分公司位于康州,纽波特纽 斯位于弗吉尼亚)。而美国海军洛杉矶级核潜艇在 2015 年将迎来退役高潮期, 随之而来的美海军在攻击核潜艇部署数量上的不足, 也不得不引起美国国会和美 国政界高层的重视。最重要的是,SSN774 能很好的满足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的 作战需要,而主承包商又能通过优秀的成本管理,不断削减项目的建造成本,几 者相加让 SSN774 最终成了美国军方和国会的宠儿。 SSN777 北卡罗来纳号 搞懂 SSN774 的必要性 对于这型将在未来 30-50 年内, 承担起实施美国海军新战略, 维护美国全球 利益的新型核潜艇, 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而详细的剖析,因为这有助于我们 更好的了解美海军未来的水下作战能力。 笔者将通过介绍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发 展过程,分析弗吉尼亚级核潜艇的核心作战装备,来系统的剖析 SSN774 的性 能和特点。 笔者也希望通过具体的分析对比, 能够扭转长期以来国内军迷朋友们, 对 SSN774 的一些传统认识误区,以期给大家还原一个最真实的 SSN774。 海狼级攻击核潜艇第三艘 SSN23 吉米.卡特号 在海浪死去的灰烬中,燃起弗吉尼亚新生的火花。 要说清楚 SSN774 的起源,必然要提到早死的 SSN21 海狼,因为 SSN774 新生的火花, 是在 SSN21 死去的灰烬中燃起的。 SSN21 海狼是美国攻击核潜艇 中块头最大(水下
吨)、跑的最快(39 节)、潜的最深(594 米)、 火力最猛(雷、弹 50 枚)的攻击型核潜艇。这样一艘打着众多最字标签的核潜 艇,原本是有着大好前途的。如果前苏联不在 90 年代初轰然崩塌,如果 971 阿 库拉、885 北德文斯克会想饺子一般的从前苏联的船厂中滚下船台。海狼 12 年 ()29 艘的装备计划一定会实现,运气够好的话国会兴许还能同意 多买几条。当然这一切只是如果,前苏联仅仅解体 56 天海狼就因为吓死人的 30 亿美元单价,让迪克.切尼(当时的国防部长)迫不及待的毙掉了。要不是康涅狄 格人民和 NSA(美国国安局)的慷慨支持,以及美国政府出于稳定核潜艇研发 队伍的需要,SSN22 康涅狄格号与 SSN23 吉米.卡特号都难见天日。不管怎么 样,对于迪克.切尼和美国军方来说,毙了海狼虽然痛快,却必须要有一个替代 品来代替。百人队长概念就被抛了出来,这是一个充满了情绪化的概念规划,核 心要素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便宜,这从其规划的一些主要性能指标就能看的出 来。 NSSN 项目的预想图 不要被百人队长迷了眼 水下最高航速 28 节,最大潜深 240 米,这就是百人队长的性能规划。如果 百人队长概念被完全采用,美国人会发现造了 52 年核潜艇后,在一些重要性能 上,又回到了 50 年前的起点。因为最大潜深 240 米,远比不上 1958 年建造的 长尾鲨,水下最高航速 28 节甚至还不如美国第一代攻击核潜艇鲣鱼级。这种极 端的通过性能指标的萎缩, 来大幅削减项目成本的做法, 颇有些削足适履的味道。 美国军方和国防部的一些政客, 或许是受到当时政治气氛的影响,为了讨好纳税 人和安抚国会议员, 不得不抛出了以廉价为标签的百人队长概念。但有一点是需 要明确的, 百人队长概念绝不等同于 NSSN 项目,更不和 SSN774 直接划等号。 百人队长是一个概念性规划,本身充满了随意性。NSSN 则是军方主持的,经过 严谨的论证才被正式立项的新一代攻击核潜艇研发计划。 两者之间存在本质的区 别,并不像一些媒体所描述的那样,是完全的继承关系。 NSSN 首艇 SSN774 的预想图 NSSN 项目只是吸取了百人队长概念中的一些设计方向, 比如注重实用性和 可承受的造价, 强调满足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所需要的多任务弹性、更优秀的频 海作战能力等等。 但百人队长的一些性能规划比如潜深和最大航速,是不可能被 美国海军接受的。240 米的潜深还不如上世纪一些常规潜艇的工作深度大,28 节的航速也难以支撑要服役到 2050 年的 NSSN 的作战需求。所以,百人队长以 廉价为设计取向的标签,是政客们和军方的临时把戏。这一点在 SSN774 的性 能数据逐渐被披露后, 也得到了充分的证实 (最高航速 34 节、 最大潜深 488 米, 首批造价 24 亿)。但由于上世纪 90 年代国内媒体的信息来源较少,所以将百 人队长等同于 NSSN,甚至等同于 SSN774 的现象相当普遍。时至今日百人队 长的戏谑指标,仍然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套用到 SSN774 身上,让国内军迷 朋友长期陷入 SSN774 就是百人队长,SSN774 就是便宜货、廉价货的认识误 区里。 从 NSSN 预想图可以发现,后来的 SSN774 基本没有在线型和外观上做多大的 设计变动。 划时代的 NSSN 项目 1993 年“新型攻击核潜艇”New Attack Submarine Centurion 即 NSSN 项目 确立,作为美国首个冷战后产生的攻击核潜艇项目,在 NSSN 身上有着诸多划 时代的设计革新。 任务规划上的全面转型, NSSN 项目放弃了美国核潜艇在冷战期间单纯追求 大潜深、 高航速, 强调远洋作战能力的设计思想, 转而注重美国海军战略转型后, 所需的频海作战和浅海多任务能力。 以目前的观察来看, NSSN 项目的核心设计 思想是准确到位的, 战术任务规划的转型是充分符合美国新时期作战需求的。引 领全球防务技术的美国, 在新一代攻击核潜艇的战术任务规划上,也同样是走在 时代前面的。 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NSSN是潜艇建造史上,第一个完全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项目。在 NSSN 项目研究期间,电船分公司的设计团队彻 底抛弃了传统的图板作业,也不搭建陆上同比例木制模型,而是完全依 赖 于 由 IBM 和 达 索 研 制 的 计 算 机 辅 助 三 维 交 互 式 数 字 设 计 系 统 (CATIA) ,来进行具体的设计工作。采用 CATIA 设计后,设计团队中 的不同部门人员,可以同时进行各分项专业的设计工作。大大提高了工 作效率, 节省了项目设计时间, 为降低开发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 全面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也有助于提高 NSSN 的分段模块化水平。 NSSN 在服役期间可以通过变更任务模块, 来满足不同批次的改进和任 务扩展。为 NSSN 在较长的服役时间内,保持技术优势和任务覆盖面 打下了良好基础。采用 COTS 商业成熟技术的电子系统,是保障 BSY-3 作战系统的重要基础。 电子系统采用成熟商业技术,上世纪 90 年代后民用计算机和电子元器件的 生产技术日新月异, 传统的按军标设计规范要求生产的军用电子系统,在市场成 熟商业电子技术面前, 日渐表现出成本高昂却性能低下的缺点。 NSSN 是美国军 方较早考虑采用市场成熟商业技术(COTS),来代替军标电子系统的项目。采 用 COTS 后 NSSN 可以在降低电子系统成本的前提下,大幅提高艇上电子系统 的运算性能。可以较好的满足 NSSN 上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精确操纵系统,运算 能力要求较高的声纳、观通、武备对于电子系统平台的较高要求。 雷声公司宣称 NSSN 采用 COTS 技术的 BSY-3 作战系统, 是海浪 BSY-2 系统成本的六分之一,但系统运算和处理能力却是 BSY-2 的 12 倍。不 排除雷声公司有做广告的嫌疑,但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 COTS 技术 的运用,在帮助 NSSN 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电子系统性能上所起到的 显著作用。这一点从洛杉矶级电子系统的改进中,同样采用了 COTS 技术可以得到证实。 而海狼和 SSGN 在计划改进中, 选择了采用 COTS 技术的 BYG-1 作战系统也是很好的佐证。COTS 技术的运用,还为 NSSN 项目中长期的技术升级打好了基础。开放性设计的 COTS,具备 民用成熟商业电子技术即插即用的技术特点, 可以方便的进行硬软件的 技术升级。便于服役期较长的 NSSN,在服役期间通过升级电子系统, 不断提高整艇的作战性能。在 NSSN 采用 COTS 后各潜艇建造国也纷 纷效仿,可见在艇用电子系统军转民的潮流中,NSSN 项目也是个引领 者。 建造中的 SSN779 新墨西哥号 优秀的项目成本管理,作为项目主要承办单位, 电船在 NSSN 的开发成本上, 一直承受着非常大的压力。为了达到美国海军批量生产成本控制在 20 亿美元的 要求, 电船公司利用技术优势和先进的项目成本管理经验, 进行了多方面的工作。 在设计阶段电船公司完全采用了计算机辅助设计, 就有效的减少了设计周期降低 了设计成本。 在批次生产中电船凭借西方发达的电子生产技术,用体积紧凑功能 多样的电气单元,大量代替传统的液压机械单元,大大减少了一些功能模块,如 鱼雷发射系统的建造成本。利用美国在声纳研发上的技术优势,SSN774 后续批 次中改用了性能和球型阵相同的宽孔径共型基阵 LBA(保角阵)。改用 LBA 后, 不仅声纳的采购成本得到控制, 球型阵安装上带来的一些结构成本,比如球型阵 后厚重的声障板、 连接通道等固定结构部件也被削减。同时新研发的共型阵在全 寿命使用费用和安装工时工费上都有较大优势, 几者相加首部综合声纳的总体成 本也显著下降。电船公司还利用进行 SSGN 改造项目的便利,在 NSSN 上用 SSGN 的大桶多管垂直发射技术,代替了原先的 12 管战斧垂直发射管,直接降 低了首部发射单元的建造成本。 不同的分段各由两个厂家建造,然后被运到一起进行总段集成。 电船公司还审时度势和本来水火不容的行业竞争对手格鲁曼, 达成了联合建 造的合同。 NSSN 的各分段在两个厂同时建造, 再在电船的格罗顿厂或者格鲁曼 的纽波特纽斯厂进行合拢, 利用两个厂的生产能力有效提高了建造效率,削减了 项目建造时间,显著的降低了建造成本。NSSN 能从首艇 24 亿美元 84 个月的 建造工时, 逐步削减到到第二批次艇 20.5 亿美元 60 个月的建造工时, 和电船公 司破天荒的选择与格鲁曼进行战略合作是分不开的。最重要的是 NSSN 的主承 包商电船和格鲁曼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 在项目开发中完全可以利用技术优势和 科学的项目成本管理, 在不降低项目性能的前提下,达到削减项目开发成本的目 的。这就为全世界的潜艇工业,在解决性能与成本难以兼顾这一传统难题上,提 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实际案例,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静泊码头的 SSN774 弗吉尼亚号 还原一个真实的 SSN774 1998 年 9 月 30 日 NSSN 开工建造,首艇被正式命名为 SSN774 弗吉尼亚 号。 按美海军惯例首艇艇名即为级别名,新一代攻击核潜艇也就正式定为弗吉尼 亚级。 根据美国海军官方网站 http://www.navy.mil 上的公开数据, SSN774 的主 尺度为长 114.8 米,宽 10.4 米,水下排水量 7925 吨(7800 吨英制),与早先简 式舰船年鉴上公布的主尺度数据基本相同。艇上服役人数为 134 名,其中军官 人数 14 名。装备四具鱼雷发射管,可以发射 MK48 系列鱼雷。艇首有 12 个垂 直管,用以发射战术战斧导弹。航速 25 节以上(25+),装备一个核反应堆, 采用单轴单桨推进。当然,一如美国海军官方数据的特点,SSN774 的介绍非常 简单。航速指标就和 688、21 等型号一样,都笼统的标示为 25+,在武备性能 和其他装备数据上的说明则更少。要了解 SSN774 的真实性能,光有美国海军 官方公布的数据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从多渠道获得更为详细的信息,结合具体的 分析方有可能将 SSN774 的真实性能剖析出来。 乘风破浪的 SSN779 新墨西哥号 能跑多快 厘清 SSN774 的水下最高航速指标,对于帮助我们扭转认识误区,鉴定 SSN774 的真实作战性能将有很大帮助。2006 年 10 月在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 汪玉、姚耀中主编曹志荣主审的《世界海军潜艇》一书中,SSN774 的水下航速 标为 34 节。国内著名的军事期刊,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主办的《舰船知识》在 《二战后美国潜艇全纪录》增刊中,也将弗吉尼亚级的水下航速标为 34 节。前 者是国防工业出版社的专业刊物,所具备的严肃性自然毋庸置疑。后者则是目前 国内军事期刊中作风最为严谨的出版单位,在文章质量上也较为可信。同样被各 国研究单位和媒体作为重要数据来源的简式防务《世界舰船年鉴》中,关于 SSN774 的水下最高航速也明确为 34 节,并解释为试验航速,即试航中产生数 据。综合三个较为权威的出版资料,将 SSN774 的水下最高航速判定为 34 节, 是有一定的可信度的。当然,仅仅简单的引用一些权威刊物上的数据,还是缺乏 一些说服力。我们还需要一些演算,来甄别这个数据的可信性。参数 长宽比 比功 率 4.08 4.29 4.64 4.32 5.05 4.85 5.05 大青花鱼 7.72 鲣鱼 7.87 长尾鲨 8.84 鲟鱼 9.18 洛杉矶 10.86 海狼 8.82 弗吉尼亚 11.04 C 系数 航速718.69 33 节347.93 28.3 节349.49 31 节253.97 26 节340.21 32 节582.29 39 节390.58 34 节潜艇水下快速性受到潜艇吨位、线型、功率匹配、推进效率乃至壳体结构类 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碍于文章的篇幅,难以从这些方面对 SSN774 的快速性进 行具体分析。但我们有一个较为简便的方法,即用海军部系数 C 来对 SSN774 的 航速指标进行一些判断。海军部系数 C 的公式为:,D 为吨位、S 为航速(也作 V)、HP 为功率(也作 P)。C 数越大则潜艇的快速性越好,SSN774 的水下吨位 7925 吨,配备一座 S9G 自然循 环压水堆,输出功率 4 万马力。我们取 34 节的航速代入公式可得 C 数 390.58, 如以 28 节的航速代入公式,则 SSN774 的 C 数将锐减为 218.15。两个 C 数中前 者即 34 节航速演算而得的 390.58,显然是比较符合常理的。因为 SSN774 的功 率输出较为可观, 比功率与洛杉矶级一样, 达到了美国攻击核潜艇中最高的 5.05 水平。在线型设计上 SSN774 采用了美国攻击核潜艇传统的拉长水滴线型,总体 布局也和海狼一致, 都为可伸缩的艏舵和十字尾舵配木字型稳定端面的形式。但 774 的的长宽比较大,对快速性肯定是有一定影响的。 用 LSV-2 这类超大模型艇进行大量水动力实验而获得的数据,不是普通水池拖 个船模就能得来的。LSV-2 卡特斯罗特号模型艇, 长达 33 米重 205 吨以 1/3.4 比例建造, 为 SSN774 的性能提升起到了关键作用。 不过,SSN774 可以获得海狼级大量成熟的线型研发成果,而且美海军为 了提升其水下航行性能,又出巨资建造了一艘 1/3.4 的超大模型潜艇 LSV-2,在 爱达荷庞多雷湖耗费大量资金进行了长期实验。综合考虑,SSN774 虽然有长宽 比较大的不利因素,但考虑到较高的比功率,和研发中投入很大的水动力实验, 弗吉尼亚级纵然达不到海狼的航速指标, 但在洛杉矶级的基础上提高一些却是完 全可能的。在笔者列出的美国核潜艇 C 数表中,可以发现 SSN774 如取 390.58 的 C 数, 与鲣鱼、 长尾鲨和洛杉矶相比只提高了 50, 其提高幅度比较符合 SSN774 的综合情况。相反以 28 节航速演算而得 C 数 218.15,与美国攻击核潜艇的 C 数 平均水平相差很大,甚至与美国一些早期潜艇都存在着巨大差距。这显然是与 SSN774 的研发年代、研发水平所不相符合的。综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 个结论:SSN774 的 34 节航速确实是一个较为可信的数据,而根据百人队长而来 的 28 节指标,则完全不符合常理,更没有任何可信度。夜色中的 SSN778 新罕布什尔号 能潜多深 SSN774 的潜深在简式舰船年鉴上的数据为 488 米,和国防工业出版社 的《世界海军潜艇》,舰船知识的《二战后美国潜艇全纪录》的报道相一致,和 媒体早期引用自百人队长计划的 240 米相差较大。SSN774 的最大潜深是否能达 到这个水平,我们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进行验证。第一种从 SSN774 的战术任务需 要来求证,SSN774 的服役期限大致为 2004 年到 2050 年,在这段时间内俄罗斯海 军除了即将服役的 885 外, 也有发展新项目的可能。中国海军在秉持小步快跑的 前提下,2050 年前完成三、四代核潜研发的可能性较大。以百人队长规划的 240 米潜深, 不要说应付将来 40 年内俄、 中新造的核潜艇, 就是应付即将服役的 885 型和我国的二代核潜都是非常困难的。 实际上 240 米的潜深已经远不如目前一些 常规潜艇的工作深度,SSN774 采用这样的指标,将来美海军都无法应付来自伊 朗等传统敌对国家购买的常规潜艇的威胁。因而,我们可以确定 SSN774 绝对不 会采用百人队长的指标。 相对来看 488 米则是较为合理的潜深,这个数值从海狼 的 594 米上削减了 106 米,可以节约较大的设计、建造成本,符合 NSSN 项目的 要求。另一方面,488 米的潜深也可以应付俄罗斯 885 型的威胁(885 工作深度 450 米),并继续维持对中国核潜艇的深度优势。再考虑到俄罗斯的颓势和中国 核潜艇的较大差距,SSN774 的 488 米深度在将来一定时间内也是能满足美海军 作战需求的,所以 SSN774 采用 488 米的深度指标值是比较合理的。 参数 狼 耐压艇体用 钢 00 钢材屈服度 耐压艇体直径 米 潜深 米 488 米 潜艇的潜深和诸多因素有关,比如耐压艇体的设计强度、耐压艇体用材 的性能,维持耐压艇体稳性的肋骨、支骨的设计建造水平等。要从这些方面来对 公开资料有限的 SSN774,进行深度分析显然是不太现实的。不过我们可以用第 二种方法, 即从美各型核潜艇耐压艇体用材的性能和潜深指标的联系上,来进行 一些相关的判断。美国早期采用 355MPa(36kgf/mm2)级 HTS 钢的核潜艇潜深 213 米,长尾鲨使用了屈服强度 550MP(56kgf/mm2)级的 HY80 钢后,潜深指标就有了 大幅度的增长达到了 396 米,洛杉矶在这一基础上增加到了 450 米。海狼采 用 690MPa(70kgf/mm2)级 HY100 钢后,潜深进一步扩大到 600 米级。从耐压艇 体用材看, SSN774 的耐压艇体材料和海狼级一样, 都为屈服强度 690MPa 的 HY100 钢。从 SSN774 的耐压艇体直径看,SSN774 的耐压艇体与洛杉矶相差不大。综合 考虑,SSN774 的耐压艇体强度应该要高于洛杉矶级,因而潜深在洛杉矶的基础 上提高一些达到 488 米是不存在什么问题的。相反,如果 SSN774 的潜深指标掉 到了 240 米,那显然是违反科学规律的。所以,综合判断弗吉尼亚级 488 米的潜 深指标,也是较为合理可信的。 550MPa(56kgf/mm2) 9.6 米 10.4 米 396 米 450 米 594 10.1 米 690MPa(70kgf/mm2) 10.9 HY80 HY80 HY100 HY1 弗吉尼亚 长尾鲨 洛杉矶 海 战术战斧 武器配备 SSN774 在艇首部有 12 具垂直发射管,可以发射最新型的 UGM-109E 战 术战斧导弹。 战术战斧选用了威廉姆斯 F415-WR-400/402 涡扇发动机,弹体采用 了大量的复合材料, 有效降低了弹体重量,潜射型的最大射程达到了 1600 公里。 为了提高战术战斧的突防率,雷声公司对 UGM-109E 进行了隐身修型。将弹头设 计成低可截获形, 并放弃了伸缩式进气道改用隐身性能更好的隐藏式进气道。尾 翼从原本的十字型控制面, 改成雷达反射信号更小的三片式。战术战斧的任务准 备时间较短, 任务规划时间被降低到 4 分钟左右,使战术战斧具备了对时间敏感 性目标的打击能力。战术战斧的装备,使 SSN774 对陆上战略战役目标和频海港 口重要区域的快速打击能力, 都获得了较大提升。因为战术战斧具备对时间敏感 性目标进行打击的能力,所以 SSN774 也拥有了对艇上特战队员上陆作战,提供 应招火力支援的能力。 战术战斧使 SSN774 具备了优秀的频海战略战役打击能力, 是美国维护全球利益应付突发事件的关键性武器配备。 MK48-ADCAB-modl6 重型鱼雷 SSN774 装备了四具肩部发射的 533.4 毫米鱼雷管, 可以发射 MK48-ADCAB modl6/7 系列线导鱼雷,也可布放 MK60/67 自航水雷,武备总携带量为 38 具。 MK48-mdol6 型鱼雷的制导控制系统,由雷声公司进行了全面改进,采用了新型 微型处理器, 扩大了控制系统的数据储存能力,改善了 modl6 鱼雷的信息处理和 计算能力。同时改进了雷体外型,对雷体动力系统进行了降噪处理,降低了鱼雷 的自噪声,提高了鱼雷的攻击隐蔽性,扩大了自导头的搜索距离。modl6 还采用 了捷联式惯导系统和新的作战软件包,经过技术提升后 modl6 全面提升了 MK48 系列鱼雷, 在高噪音背景下对目标的搜索和打击精度。在 modl6 的基础上美国海 军又继续和澳大利亚合作, 进行了 mdol7 型的研发工作。雷声公司在 modl7 上采 用了全新研发的 CBASS (先进通用宽频带声自导) 系统, 运用商业成熟电子技术, 提高了自导头对目标数据处理的自适应能力。将自导导引距离提升到了惊人的 3658 米, 在采用新的宽带处理技术后,modl7 型雷可以根据目标特征数据库的信 息, 自动排比目标连续回波信号,将真实目标从干扰物和复杂背景噪音中分离出 来,保证鱼雷对真实目标进行打击。modl6/7 型鱼雷的装备,对于保持美国攻击 核潜艇的传统作战优势,提高在浅海高背景噪音下打击小型低噪常规潜艇的能 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对于 SSN774 完成频海作战,达到美攻击核潜艇浅海优势 的目标,是最重要的装备保障。 红色箭头处为容纳 TB-16D 拖曳线列阵的贮存容器,绿色色箭头处为 BQG-5A 宽孔径舷侧三元子阵, 黄色箭头处为艇首鄂部的 CHIN 高频声纳。 箭头处为艇尾 TB29A 与 TB16D 拖曳线列阵的布放口声呐与光桅 与部分军迷朋友认为 SSN774 为廉价货的印象相反,SSN774 在声呐系统 上的配备比昂贵的海狼更为奢侈。SSN774 与海狼一样配备了两种拖曳线列阵声 呐,粗线 TB-16D 和细线的 TB-29A,都是在海狼的 TB-16\29 上改进而来。粗线 的 TB-16D 因为声阵较短声阵直径较粗,所以收放时间更为紧凑拖曳航速更高。 细线的 TB-29A 声阵长度长声阵孔径大,接受频率低探测范围大,但细线阵的布 放时间较长,声传感器受流噪的影响较大,拖曳航速要低一些,拖曳机动性也更 受局促。 通过两种特性不同的拖曳线列阵,美国攻击核潜艇可以获得更为优秀的 战术作战能力和更多种的战术作战方案。有这样先进的声呐还不够,美国海军又 委托切萨皮克进行了光纤细线拖曳线列阵 TB33 的研制,与采用传统压电陶瓷类 水听器的拖曳线列阵声纳相比,因为光纤水听器的灵敏度更高、自噪声更低、体 积更小、重量更轻、抗干扰性更强,所以在综合性能上的提升较大。2006 年美 国海军已经订购了两套 TB33,按照研发时间推算项目已经接近实状阶段,这意 味着 SSN774 的拖曳线列阵声呐又将迎来一次豪华的升级。 BQQ10 巨大的首部球型基阵指挥舱左侧的声纳显控台 SSN774 的艏部综合声呐同样采用了大型球艏基阵, BQQ10 的球首基阵是 在洛杉矶的 BQS-13DNA 和海狼 6 米直径的 BQQ6 基础上发展而来,具体性能数据 尚无处可查。不过 30 余年前 BQS-13DAN 的数据已经非常惊艳,想来采用了 COTS 技术,运算能力上有了大幅提高的 BQQ10,在性能上将会更进一步。在 SSN774 的两侧艇体上,分布着 BQG-5A 三元子阵式舷侧宽孔径被动测距声呐。从 SSN778 开始 BQG-5A 的换能器,由洛克希特进行了轻型宽孔径阵 LWWAA 的改进。美国海 军研究实验室(NRL)曾在一篇关于研究干涉型光纤声传感器的论文中,提到了 在 SSN774 艇上应用光纤声传感器的实例。以此判断针对弗吉尼亚级 BQG-5A 的 LWWAA 改进,很有可能和 TB33 一样采用了先进的光纤声传感器。可以确定经过 LWWAA 项目改进后,弗吉尼亚级舷侧测距声纳的性能提升会较为可观。SSN774 在艇艏布置了用以满足浅海航行的 CHIN 声纳,在一些描述 CHIN 声纳的消息中, CHIN 的功能被描绘的神乎其神,不仅能满足探雷避碰等传统功能,还具备了测 绘海底地貌进行水下隐蔽导航的新手段。更有甚者认为 CHIN 高频声纳极好的浅 海探测性能,让 SSN774 在不适用被动声纳的浅海区域,猎捕低速静音的常规潜 艇,形成了声学优势。当然,这些信息真实度如何,不是笔者能够证实的,接受 或者鄙夷还是需要读者自己独立的思考后做个判断。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SSN774 不仅配置了以往美国核潜艇所没有的执行浅海任务的 CHIN 等声学系统, 还花大力气提高了传统深海攻击所需要的拖曳线列阵、舷侧阵、球型阵的性能水 平。简单的来说海狼有的 774 更好,海狼没有的 774 都有!SSN774 用两具 BVS-1 光电桅杆代替了传统的光学潜望镜 BVS-1 的视频截图,上部的为光学摄像机和激光测距仪,右侧的是紧急任务摄 像机,下面是红外摄像机。 SSN774 划时代的用光电桅杆,取代了传统的光学、光电潜望镜。光电 桅杆早有在美国核潜艇上装备的先例,如海狼就装备了 86 型光电桅杆,但海狼 同时保留了 Type8-modl3 和 Type18 型光学潜望镜。SSN774 装备两具科尔摩根 BVS-1 型光电桅杆, 一具执行任务时一具作为备份。BVS-1 为不穿透式光电桅杆, 电缆系统由一个口径较小的耐压壳体穿透器,来完成耐压艇体的内外穿接工作。 这可以避免在耐压艇体上开立连续的大口径开口,对于保证 SSN774 的耐压艇体 强度,节省艇体设计、建造成本都有很大好处。采用了 BVS-1 之后,因为光电桅 杆的升降系统仅布置在围壳内, 指挥舱部位不再限定在固定甲板上,指挥舱内部 的操舵部位和指挥台布置更为自由,指挥舱内部的空间也更为宽裕。 BVS-1 的图像可显示到指挥台的 CWS 上BVS-1 的图像也可以显示到指挥舱右侧 30 寸的巨大显示器上供所有指挥舱人员 观察BVS-1 的操控台位于指挥舱后部,拥有上下两个 23 寸平板显示器。 更重要的是 BVS-1 光电桅杆在战术性能上带来的巨大优势,是普通光学潜 望镜和穿透式光电潜望镜所无法比拟的。 光学潜望镜需要操镜人员通过口径很小 的目镜进行目视观察,在昏暗的指挥舱内用极短的时间(为了保持隐蔽性)进行 目力观察,所获得信息数量信息质量都较差。采用 BVS-1 型光电桅杆后,可以实 现编程快速自动操控和观察。光电桅杆搜索到的图像,通过光纤传输到有两个 23 寸平板显示的 CWS 显控台和指挥工作台上的 CWS 上,并共享到指挥舱内一个 大达 30 寸大屏幕显示器上,实现了指挥舱人员的集体共享,便于指挥人员利用 集体智慧进行更合理的战术安排。获取的图像也可以用计算机进行反复分析,不 再像普通潜望镜那样,需要多次观察容易暴露。潜望镜头部可采用低 RCS 外型, 有利于提高潜望镜的隐蔽性。在潜望镜头部集成了电子视频六分仪、ESM、GPS 等天线组建包,可以同时完成多项任务。重要的是,BVS-1 所获取的数字图像可 以通过计算机处理, 进行目标自动分析, 辅助艇上人员进行目标搜索和性质判别, 做出更准确的判断,这就为 SSN774 的作战观察提供了有力的支持。SSN774 豪华无比的两人操舵台 这样开潜艇是种什么感觉还是触摸屏频海作战 SSN774 的操控系统进行了大幅度的革新,洛杉矶和海狼级上大量分散 的传统显示手段, 被舵信部位大面积的触摸式显示屏取代。利用高度自动化的电 传操纵系统, 代替了以往传统的模拟液压操纵系统。凭借快速实时显示的艇位详 细数据, 两名舵信人员用两个操纵杆,在触摸屏幕上点击一番即可完成以往洛杉 矶和海狼需要三名操纵人员完成的航行、潜浮和均衡等工作。SSN774 高自动化 的操纵系统,可以对水下深度和艇体运动加速度,做出连续的计算判断,并在计 算机自控下做出自动补偿, 使美国攻击核潜艇的操纵品质获得了很大的提升。这 对保证 SSN774 在传统作战任务中,保持机动性优势极为有利。对于 SSN774 在深 度较浅、机动空间有限、洋流影响复杂的浅海海域,保持艇体位置稳定,进行频 海作战也是有力保障。 尤其是为艇上特战人员, 出舱提取储备武器操纵特战用艇, 提供了良好稳定的环境。 SSN774 有一个可供 9 人同时舱的综合任务区,该任务舱的出入口可与先进海 豹潜航运输具进行干式对接。 SSN774 在围壳后的舯部位置,设置了一个多任务舱,可供特战用艇进 行对接工作。 也可以同时提供 9 名特战人员离艇执行任务,洛杉矶和海狼的设闸 室一般只能提供两人同时离艇。在低温海域中先期出舱人员在等待其余队员时, 受到长时低温海水的影响,不易维持特战人员体力。同时,过长的离艇时间也对 潜艇隐蔽和特战人员的部署效率不利。SSN774 的多任务舱能够携带 SDV(海豹突 击队运载器)和将来的 ASDS(先进海豹突击运输艇),还提供了干式对接能力, 这对于特战人员保持体力,提高作战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围壳上有供海豹队员储存武器的储存仓库 鱼雷舱中心有一个可快速搭建并供 40 名特战队员居住的功能模块区 SSN774 还在围壳部位设置了武器装备仓库,利用围壳上的空间为特战队 员的提供装备贮存。SSN774 在鱼雷发射舱中部还规划了一个模块化的可布置空 间, 几名艇员即可快速搭建一个供 40 名特战队员使用的居住区。为 SSN774 执行 频海作战,部署较大规模的特种部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SSN774 可用鱼雷管进行 AUV 的回收和储存,每艇可贮存两艘多功能 AUV。 SSN774 可以用鱼雷管发射、回收无人侦察机,对岸上重要目标和作战区 域进行实时侦察。并通过数据链传回到艇上,为 SSN774 搜集战区情报。SSN774 也将装备 LMRS 系统,LMRS 远期水雷侦察系统已经在洛杉矶级核潜艇上装备。该 系统有两具 533 毫米的 UUV,搜索速度 4 节可在 12.2 米的浅水区完成探雷工作。 距母艇 75 海里处日均探测面积达 35 平方海里, 最大作业深度达到了 305 米。 LMRS 的前视声纳系统 ALSS 探测精度达到了 0.05-0.005 度, 可在沿海海底地形中搜寻 探测布放的水雷。SSN774 装备的远期 LMRS 性能更为先进,用最新的 AUV(自主 式水下航行器)代替 UUV,可在距母艇 120 海里处完成日探测 50 平方海里的任 务, 深度有可能提高到 457 米, 声纳系统将引入 SAS 以提供更高分辨率的成像能 力。LMRS 系统的配备,意味着 SSN774 能够真正在水雷部署较多的浅海区域进行 作战。而从远期发展前景看,配备高性能声纳的 AUV 也将为 SSN774 在浅海,进 行隐蔽性更高的反潜作战提供有力手段。利用 AUV 的高性能声纳,SSN774 可以 加大反潜搜索范围,并有效降低自身的暴露率,具有很高的战术利用价值。SSN688 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的消声瓦为玻璃纤维薄板型, 采用薄膜加压工艺粘 合。静音水平 据国外有些媒体报道 SSN774 的噪音水平在 100DB 左右,但实际上任何 一个国家潜艇的静音性能都是最高机密,因此对于 SSN774 的实际静音水平,我 们只能凭借有限的信息, 进行一定程度的猜想。美国攻击核潜艇自 688 型洛杉矶 级开始敷设消声瓦, 洛杉矶的消声瓦采用薄板型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用薄膜加压 工艺粘合。 海狼级和弗吉尼亚可能都采用了以聚氨酯为基材的消声瓦,在粘合工 艺上据传为整体浇注。据说海狼和弗吉尼亚都采用了聚氨酯整体浇注式消声瓦 但是目前关于海狼和弗吉尼亚采用的消声材料以及粘合工艺,都显见可 靠的数据与资料。 如果海狼与弗吉尼亚确实使用了整体浇注的聚氨酯消声瓦,有 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就是在消声瓦的基材性能上会有较大的提高。 传统的以丁基、 丁苯橡胶为基材或者 688 型所使用的以玻璃纤维为基材的消声瓦, 在衰减声波频 率上因为受到基材本身的限制, 存在有效衰减频率范围较小的固有弊端。这类复 合消声瓦最大衰减声波频率集中在中低频有限的范围内, 特别是在低频段一般低 于 2KHZ 以下, 消声瓦对声波的衰减性能就将极具下降,低于 1.4KHZ 达到衰减临 界值即丧失工作性能。而现代声纳为了提高探测距离,工作频率都向低频发展, 工作频率低于 2KHZ 的型号比比皆是。在这种情况下,采用传统基材的消声瓦的 工作性能就为比较有限。 但是以聚氨酯为基材的消声瓦能吸收衰减较低频率的声 波, 有资料表明衰减临界值可以降低到 500HZ 左右,有的国外研究机构甚至认为 能达到 200HZ。如果 SSN774 采用了聚氨酯整体浇注消声瓦,显然在面对现代低 频声纳的探测上,就显著的提高了静音水平,这点是值得重视的。SSN774 的模块化为采用整体式舱筏减震系统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图为 SSN774 的模块进舱。 有的专家认为 SSN774 因为舱段模块化程度较高, 所以 SSN774 在动力推 进系统上, 采用大型的一体化舱段式减震浮筏的可能性较高。与美国以往攻击核 潜艇上采用的大型减震浮筏相比, 整体式舱筏可以更好的实现对动力系统震动噪 音的有效集中和隔离。根据国内相关研究表明,舱筏的减震降噪效果可以达到 35DB 左右,SSN774 采用舱阀后在核潜艇最重要的机械震动噪音上,将得到显著 的改善。 SSN774 的泵喷推进器从结构上看采用了静音性能更好的前置定子式(前旋) SSN774 利用 LVS-2 对泵喷推进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进一步提高了泵喷 推进器的静音性能。 SSN774 和海狼一样都采用了泵喷推进器,根据国内研究表明,泵喷推进 器相对于 7 叶大侧斜桨, 在 6 节航速时进一步降低 7DB, 11 节航速时降低幅度达 10-12DB。 而且 SN774 利用 LSV-2 模拟艇,在泵喷装置上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工作, 推进器整体降噪效能有了进一步的提升,所以 SSN774 的泵喷降噪效能有可能将 比海狼更为出色。SSN774 的 S9G 自然循环反应堆是在 S8G 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但考虑 SSN774 较小的耐压艇体直径,S9G 可能难以达到海狼采用的 S6W 那么大 的自然循环功率。低噪战术航速或许不及海狼惊人的 20 节,但相对于洛杉矶的 8-14 节的战术航速应该会有较大提升。根据 SSN774 的发展计划, SSN774 后续批 次艇上将采用汽轮机-推进电机动力模式,美国这些年也一直在发展大功率船用 艇用推进电机, 如果这个规划目标得以实现,后续批次弗吉尼亚艇的整体静音水 平,将获得很大幅度的提高。取消了减速齿轮这一重要噪音源后,弗吉尼亚艇的 静音水平会比海狼更优秀。 从 SSN784 开始,艇首球型基阵将被大孔径共型基阵代替(LBA),12 具垂直 发射管被大桶多管技术代替,并形成一个多功能的 PIM 任务模块。批次改进 SSN774 第三批次艇的艏部综合声纳将被大孔径共型阵 LBA 代替,全新 研发的 LBA 在保持传统球型阵性能的基础上,还将大幅度提高使用寿命,并有效 降低全寿命使用费用。 采用 LBA 后因为球首阵与耐压艇体之间的连接通道等结构 件被取消, SSN774 的首部模块被重新设计。 原本 12 个单独的垂直发射单元被 SSGN 上的大桶多用垂直发射单元代替,首部将形成一个 PIM 任务模块。该模块可以用 重量相同的功能模块进行替换,比如在远期计划中携带 LDUUV 大直径无人潜航 器,或者 SEAL 海豹的新型航行器等。这对于 SSN774 提高任务灵活性,扩大任务 覆盖面更好的满足美国海军不同时期的作战需要非常有利。 SSN774 的后续批次艇将采用“用先进低阻力”复合材料围壳 SSN774 原本规划在第二批次艇上就采用先进低阻力复合材料围壳,但是 因为研发进度落后该计划被推迟。该围壳将一改美国核潜艇传统的机翼剖面造 型,采用类似俄罗斯三元流线体围壳的外型。据估计在降低潜艇附体阻力(围壳 为最大附体),改善因围壳扰动而导致的马蹄涡、翼稍涡,提高 SSN774 的水动 力性能上会起到显著作用。 与现在风靡一时的海狼式围壳前缘填角结构相比,先 进低阻力围壳在线型上的改动幅度更大效果也会更显著。 另外传统围壳上采用的 钢材,也将被大量复合材料代替,围壳整体的重量将有大幅度降低,围壳的电磁 隐身性能将被提高。 同时因为围壳结构设计的改变,围壳内的有效载荷空间也将 大幅度提高, 除了在围壳内继续存放海豹部队的武器装备外,美国甚至计划在该 围壳内装载海豹部队的潜航运载具。届时,SSN774 对于海豹特战部队的支持也 会更有力。服役期间不用换料的 S9G 也将被更寿命更长先进的 TTC 堆代替 SSN774 将来可插入多种功能任务模块, 比如更多的大桶多管垂直发射装置, 或 者模块化的任务功能舱。 美国最近公布的《四年防务审查报告》计划在 SSN774 的批次改进中, 采用转型技术反应堆即 TTC 替代 S9G。TTC 将在 S9G 的基础上将使用寿命再提高 30%,这将进一步延长 SSN774 将来的服役周期(S9G 已与艇体同寿为 30 年)。 美海军也计划利用 SSN774 高度模块化的特点,引入新核潜艇开发项目比如 SSBN (X)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新技术,并将之不断植入 SSN774 的后续批次艇上。以 期让 SSN774 的技术更新将获得不断的支持,而较早生产的批次艇也可以利用中 期改进或者大修期间进行技术更新,保证 SSN774 在较长服役期间内较高的技术 水平和作战性能。同时,美国海军也打算在 SSN774 的艇体模块中增加垂直发射 单元,以提高 SSN774 携带战术战斧或者新型导弹的能力。这也将进一步提高 SSN774 的火力打击水平,提升 SSN774 的多任务能力。 SSN774 可不便宜“可承受造价”也只是相对于美国人而言的!解剖报告 解剖完 SSN774 后, 就可以给 SSN774 做一个总结性的解剖报告了。 首先, SSN774 绝对不是便宜货。因为它的成本削减是通过合理的性能规划、承包商优 秀的项目成本管理和批次生产中通过技术植入更新而获得的。 绝不是像“百人队 长”那样,通过简单的性能缩水得来的。况且,SSN774 的便宜也只是相对的, 第三批次艇的建造成本虽然控制到 20.5 亿美元,但实际上这只是个不变价格, 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建造成本将达 25.6 亿。海狼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建造成 本也难保不能接近这个水平。 所以,将 SSN774 列入便宜货是个非常荒唐的观点。 其次,SSN774 也绝对不是海狼的廉价版。部分性能指标的调整,是应美国海军 新时期作战需求而作的转变。冷战结束,前苏联崩溃俄罗斯一蹶不振,美海军不 再面临苏俄核潜艇的严重威胁。 放弃海狼冷战特色的性能指标,不仅可以节省不 必要的成本,也为 SSN774 转移设计重心,改善频海作战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 从美国冷战后打的一系列非对称性作战来看,美海军的战略转型和 SSN774 的性 能规划都是非常有预见性的。 SSN774 其实有着比海狼更多的闪光点 况且, 弗吉尼亚级 34 节的航速和 488 米的潜深,在世界攻击核潜艇中也 依然突出, 这样的性能指标完全能支持美海军在大洋深海上的传统作战。我们更 要看到在一些关键性能上,美国人对 SSN774 是从不含糊的,也很舍得花钱。比 如全新的光电桅杆、 一体化的舱筏减震系统, 浅水作战能力更优秀的武器配备等。 而在很多领域 SSN774 比海狼更全面,更先进也更有时代优势,比如性能更为优 异的新型声纳、 运算能力更强的 BSY-3 作战系统,模块化水平非常高的的舱段设 计,还有高度自动化的电传操纵系统,以及非常优秀的频海作战能力等。因而, 认为 SSN774 是海狼的缩水版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如果要对 SSN774 做一个较为客 观的评价,可以这样总结:SSN774 是在继续保持了美海军攻击核潜艇传统作战 性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浅海多任务能力的跨时代新型多功能核潜艇。夸 张点说 SSN774 和很多美国新设计的武器一样, 在很长时间内都没可超越的目标, 将来他们要做的也只是超越自己罢了! zeratel3000精彩!!!回复 08:54 伍德看了博主的好文真是是以非浅啊!不过有些东东还是不甚清楚,比如 S9G 将被更寿命更长 先进的 TTC 堆代替,TTC 堆是什么?在网上也查不到,能简单说明下么!?还有就是希望博 主有空多写些西方先进核潜艇的文章。比如老美的新一代战略核潜艇的展望,英国新出的 机敏级核潜艇等。期待博主的好文啊!不要偷懒哦!!呵呵回复 16:09 凌 回复 伍德TTC 堆是美计划下一代核潜艇使用的主力堆型还在研发推进中,主要的技术性能改进是以 继续提高可维护性和换料周期为主的, 具体的技术指标还要待美官方进一步公开相关数据资 料。博主目前疲于生计,确实是没有时间撰写新博文,望大家谅解。回复 23:59 叶公好龙 回复 凌疲于生计? 这么优秀的人才,俺捐款,看过文章的人也得付费表示一下,行不行!回复 22:29 sjh2100第一次看到原帖和回复都精彩的博客。好!回复 15:53 yx小马哥,能否写一篇详解台风级弹道导弹核潜艇的文章以供我等拜读? 回复 10:57 抽不起疯终于更新啦回复小马哥,土鳖连 400 多米的潜深都达不到吗? 22:42 小马 回复 抽不起疯呵呵,差距是实实在在的,但是有差距也代表着有很大的改进潜力,如果从乐观的角度看, 土共这几年毕竟是在实实在在的发展,保持势头就行。回复 20:46 free123com 回复 抽不起疯很遗憾的告诉你我们的只能达到 300――350 米!呵呵!和人家差距可不是一点半点! 原因,人才都去当官了,没人搞基础研究,我们要是采用钢的话,恐怕 300 米都是一关, 目前都采用钛合金,也就是我们钛合金多,否则,不说了。回复 20:56 凌 回复 free123com很遗憾的告诉你,国产潜艇耐压艇体用材还是高强度钢。回复 19:38 free123com 回复 凌你泄密了!不过真为国产潜艇悲哀。要是高强度钢,估计只能潜水 250 米左右吧!美国能 潜水 500,连毛子都能下 400,特殊型号也能下 500.回复
23:04 hot 回复 free123com拉倒吧,就是高强度钢,我一个朋友供的……嗯,还是不说好。不比毛子差回复 11:05 暴风雨请教博主,现在潜艇的噪音越来越小,也越来越难被发现,在敌我识别方面会不会出现困难 呢?例如我方一艘潜艇或反潜机发现一艘潜艇, 如何判断这是敌方还是我方的潜艇呢?潜艇 长时间在海下潜行, 不与外界联系, 即使是己方都不知道它的位置, 在战时, 发现一艘潜艇, 如何判断它是敌方还是我方的呢?回复 14:11 伍德文章很好啊!!不过我觉得弗吉尼亚级可能分两种,一种深海型相当于 洛杉矶级的升级版负责深海猎杀,一种就是浅海型的多任务版本。 很难想象带着 AUV 和战斧的弗吉尼亚级去深海猎杀。回复 12:15 凌 回复 伍德SSN774 在批次生产中会有一些任务属性的调整, 但是不存在两种完全执行不同战术方向的 型号,因为 SSN774 已经很好的证明,在保持美海军攻击核潜艇旧有的深海大洋传统任务 的基础上, 也可以大大提高和改善在浅海频海地区的作战能力, 这对于一个新的型号来说并 不会产生根本性的矛盾。回复 18:10 lxase你好,请问文章里面视频截图的视频叫什么?哪里有下载呢?谢谢回复 11:21 凌 回复 lxaseBBS 和探索频道的相关节目,都为 720P 的,网络上有下载~回复 15:31 水下长鲸写得不错,有技术含量回复 13:49 badagz_0001还有的是课需要回复补。 11:32 幻想未来回复 19:07 暴风雨楼主,拜读你的文章,收获不小,问你一个问题,网上有俄罗斯“210”核潜艇的传闻,俄国 的这款潜艇很神秘,传得很神,性能几乎到了外星人的水平了,遥遥领先当前其他核潜艇, 据你分析,这是真的吗?真的有这款潜艇吗?它的性能真有传说中的那么强大吗?回复 23:23 凌 回复 暴风雨呵呵你觉得那是真的么,我觉得去探讨所谓无敌 210 这个问题,是侮辱自己的只会。回复
23:23 凌 回复 暴风雨不好意思,是智慧。回复 22:10 BF-_-520至于博主关于我的回复中我认为博主误会了我的意思了, 我觉得中国现在国力还不适宜发展 航母,再说现在中国目前的科技,经济实力也是吃不消的,并且中国目前周遍海域都有美国 的势力介入 :东北亚有韩日与美国都是有安全条约和美国的驻军(包括第七舰队)关岛有 美国的远程轰炸机还有 F22 长住,而台湾问题还未解决,至于东南亚虽说中国占有绝对优 势单单也不是不可改变, 如果一旦南海问题激化我想美国肯定回找借口介入东南亚那时对中 国形势更难, 航母我想在近海使用貌似有点物非所用的感觉, 本人认为只有台湾问题解决后 才适合回复 13:10 凌 回复 BF-_-520呵呵搞个航母工程经济实力吃不消是不可能的,印度才多少 GDP?至于其他的一两句说不 清,航母要不要搞,可以写个专门的博文,到时候再供大家一晒吧,呵呵。回复 13:19 星尘海洋 回复 BF-_-520经济实力吃不消? 中国已经快要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了。 弄个高铁就投个一万多亿的中国,钱还是问题? 至于技术,在工程上来说,达到一个指标并不是只有一条道路,只是看你打不打算出这个钱 和对采用不同解决方案的取舍而已。动力不行,我大不了上烧重油的蒸汽轮机。飞机开发能 力不行,我大不了直接仿制 Su-33。弹射器不行,我大不了滑跃起飞。没有固定翼预警机, 我大不了用预警直升机顶着先, 反正暂时也只是在第一岛链活动, 我可以让陆基大型预警机 做大范围的远程预警,直升机预警机做编队的防空引导。如果真的需要,工程技术问题只是 选择方案的问题。 剩下的,其实就是国家战略的问题。 可能有做广告的嫌疑,呵呵 http://www.sbanzu.com/topicdisplay.asp?BoardID=354&Page=1&TopicID=3259566 其实我觉得没有理由非要往东看,我们不妨把眼光往西面看看。 记得有人说过,控制住亚欧大陆的中心,你就控制了世界。回复 14:31 凌 回复 星尘海洋说的好~回复 17:11 123 回复 BF-_-520我个人认为中国一定要做航空母舰 , 因为要在使用过程中验证和学习,不只是航空母舰,其 它设备亦一样,要使中国整体科技进步和发展,就要有针对的立项研究并在使用中改 进!!!!!!!!!!!!!!!!!!!!!!!!!!!!!!!回复 02:52 太空帆学习了,引用了!回复 23:03 老狼美国人研究的橡皮弹性鱼雷发射器有用到了吗?回复 22:57 老狼用电动代替液压传动最先是从航空工业开始,现在连坦克都用上了。回复
22:45 老狼美国制造潜艇大直径单耐压壳的机器是从瑞士造的吧,不对中国进口。回复 22:41 老狼美国人干起活一直是一步一步有条不紊,毕竟是 N 多年的工业大国了。回复 16:52 BF-_-520我想问下中国现阶段博住认为航母与潜艇之间哪个更优先考虑呢, 还有我想问下尾流自导鱼 雷在打击航母方面是否具有很大的威胁, 希望小马能够开篇文章专门介绍下尾流自导鱼雷的 原理及发展动态,谢谢!!!回复 17:07 凌 回复 BF-_-520要航母还是要潜艇,其实从来都是伪命题,因为航母本身就是编队作战,是包括了潜艇在内 的系统作战群, 对于中国来说对于任何一个想要以海洋利益为主要发展途径的国家来说, 均 衡海军都是唯一的选择。 尾流制导鱼雷因为较为独特的制导方式, 对于水面舰船的威胁确实 是较大的, 对于航母这类较大吨位的大型水面舰船威胁更大, 因为这类大型水面舰船的尾流 在海面的滞留时间长,尾流的长度和宽度也更大,至于尾流制导的原理,可以在网络上搜索 到, 如果以后有机会会在一些相关博文中介绍一下尾流制导鱼雷, 因为这一末制导方式也是 国内鱼雷主要的复合制导方式中的一种了,确有必要说一下。回复 22:31 星尘海洋 回复 BF-_-520其实我觉得潜艇反航母是误入歧途。 潜艇就不该成天想着跟敌人的水面编队做对抗。 常规潜艇就老老实实干布雷、断商业航线的活。 而对于攻击核潜艇,应该利用它体积大、设备多、水下隐蔽航行能力强的优势,好好地干远 洋渗透侦察的活。核潜艇使用拖曳线列阵声呐,如果海况好可以监听到 100 海里外的编队。 这样,隐蔽航行的核潜艇可以远远地跟踪敌人海军编队,记录航行数据,等有机会就把情报 通过卫星发回岸上指挥部。 使用鱼雷攻击水面水下目标,制导头的性能是一个,鱼雷自身的性能也是很重要的问题。例 如,核动力航母的航速可以飙到 30 节以上,而鱼雷想追上,起码必须具备 50 节的航速。 在这种情况下,核潜艇使用鱼雷攻击航母就是发射即被发现反击命运。 所以, 与其是冒这种过大的风险, 还不如做好情报搜集, 由岸指决策使用其他手段打击的好。回复 10:00 凌 回复 星尘海洋潜艇反航母并不完全是纸上空谈,前苏联为了应对美国航母编队等大型水面特混编队的威 胁,专门研发配备了一个飞航导弹潜艇种类,从常规的 J 级到核动力的 E1,E2,再到 C1,C 2,最后是 O1,O2,期间又搞了个超速的 P 级,时至今日 885 亚森也可以部分看成是这类 潜艇种类的后继型号, 所以潜艇反航母并不是不可行, 关键是搭载的反舰导弹要具备航母编 队反潜圈外远程打击功能, 导弹要具备能突破航母防空圈的能力, 导弹还要具备航空、 水面、 水下乃至星载平台的联合制导体系,前苏联的这套路子不是不可行,而是是否最可行,但并 不能完全否定前苏联的这反航母编队战术的实施途径,如果能解决好星、空、海联合制导平 台, 如果能研发出突防能力强射程远的反舰导弹, 这类搭载较多数量飞航导弹的核潜艇对于 水面舰船的突击能力还是较强的,威胁也较大,这点无疑。至于你说的其他一些问题,现有 鱼类超过 50 节的多的是,电雷都已经具备超 50 节的航速,至于鱼类发射即被发现的说法 我觉得值得商榷,如果是电动鱼雷还是自航发射,要发射即暴露是不可能的,包括一些压水 式不平衡发射具,发射声响不大,否则潜艇还怎么干活!回复 20:50 星尘海洋 回复 凌首先,我必须说,在我的概念里面,前苏联那种专门发展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属于异类。必须 承认, 在我前面的那篇评论里是潜意识地将这种专门的巡航导弹核潜艇排除出去了。 一般情 况下,我个人所说的攻击核潜艇是洛杉矶一类的。 其次,即便是前苏联最为成熟强大的奥斯卡 2,到最后,它也只是发展成为整个海空联合打 击航母系统的其中一个子平台。它的专业性过强,作战使用弹性过弱。除非中国是下定决心 要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与美国摊牌, 而决定发展这种专门针对性的武器系统, 否则我认为中国 在这种只能用来打击大型水面编队的东东身上大量投钱是不智的。 这个当然同时也牵涉到整 个国家战略是否可能最终导致总摊牌的问题,不是这里能够讨论清楚的。就此打住。 再次,如果真的是要发展专用的潜射远程巡航导弹发射平台。我更希望 1,模块化。只在必 要的时候在通用潜艇的艇身加装发射模块。2,巡航导弹的远程化、小型化、自主智能化。 我希望这样一个发射平台需要做的事情只是部署在己方兵力掩护下的纵深海区, 根据数据链 的数据发射极大量的小型巡航导弹,这种巡航导弹还要具备发射后的全程双向数据链+末段 多种复合制导方式能力,也就是完全不依赖发射平台的目标指引。说到底,如果真的需要, 那就搞成一种低成本低造价易生产大批量的潜航武库舰。航速超过 50 节的鱼雷电雷当然有。问题在于高航速下鱼雷的航程有多少? 如果潜艇只是在灭只有几艘护卫舰的商船队,那点鱼雷发射噪声当然不是问题。问题是,当 你面对一支强大的水面编队时,就完全不同了。 “如果是电动鱼雷还是自航发射,要发射即暴露是不可能的”求详细说明。电动鱼雷是比热动 力的安静,但到底安静到什么程度呢?我是不太了解,请指教。 自航发射是安静, 但是你鱼雷管发射前也得注水吧?开盖呢?英国人貌似在开发新的潜艇武 器发射方式,是把鱼雷管改成在艇身中部横置,不知道是否可以更好消除发射噪声问题。回复 13:16 凌 回复 星尘海洋前苏联式的专属对抗航母的飞航导弹潜艇的诞生与前苏联的海军战略关系有关, 当然从其自 身特点看是比较符合前苏联的自己的战略规划的。 我想你后面所提的搞一种比较模块化的飞 航导弹核潜艇的概念是比较有新意的,特别是强调模块化搭载能力确实是非常好的一个概 念,我也深表赞同。 考虑到海军将来很长时间内无法以对等平台获得理想的海域制空制海权, 因而有必要在对等 平台建设完毕前, 适当的做一些非对等平台即非对称作战的探索。 我想在攻击核潜艇的基础 上,如果适当的搭载一些能大射程、超音速、末机动能力强、隐身性不错,突防能力优秀的 反舰导弹,并能提供上核动力攻击艇所用,是值得考虑的。关于联合制导方式,我国这些年 以及将来在星载制导平台上的建设比较可以期待,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满足联合制导的 要求。 一般鱼雷是变速制的, 最高航速当然是达不到最远射程的。 潜艇反航母当然从平台对抗属性 看是非常不对称的,我也不强调单纯的用不对称平台去作战,这本身就是下策,但是很多情 况存在不确定性突发性以及无奈性, 你在没有对等平台的情况下, 当然也不能放弃依靠现有 装备进行一些非对称作战的探索, 否则要去举白旗么呵呵。 核潜艇的反航母作战可以依托一 些战略要道比如海峡、 航道, 或者直接进行前沿部署在敌基地出航要道以及敌毕竟海域进行 隐蔽设伏作战,也不是完全不存在攻击成功的可能性,事物不是绝对的,往往因较多的突然 性而导致较大的变量。 当然我一直强调要发展均衡海军, 以潜艇对抗航母这种设想我从来没 有多大的支持过。这点也要明确。回复
13:16 凌 回复 星尘海洋鱼雷的自噪和潜艇比较相似, 一般最大噪源来自自动力机械震动噪声, 在这点上因为动力属 性的关系,热动力鱼雷要比点动力鱼雷大些,当然现在先进的热动力鱼雷比如 MK48ACDA P 系列通过减震降噪,自噪也很低了,但是电动力鱼雷在降低自噪上拥有先天优势。鱼雷不 是发射了就能被发现的,这个概念是极端错误的。实际上在应对鱼雷来袭报警,和对鱼雷来 袭预报的工作上一直是很难的,你可能没有接触过这类专业资料,所以没有直接的认识。国 外能提供较好的鱼雷来袭报警的声呐一般都是潜用声呐,因为潜艇的壳体声呐布置条件好, 自噪低,素以可以达成来袭鱼雷报警较好的性能。水面舰船受到换能器布置条件的限制,要 做到较好的来袭鱼雷报警功能, 国外是在发展专用的拖线阵, 而且是爽线阵以求取得快速来 袭鱼雷实时分辨左右舷目标的能力。 具体的我不多谈了, 只是可以说远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呵呵。 鱼雷发射管注水当然有声音, 但是这类谱级强度不高的噪声你要在多大距离上发现本身就是 个问题,要在鱼雷射程内发现是比较难的。哪有那么简单呵呵~回复 17:21 星尘海洋 回复 凌哦。原来是这样。 偶是非常业余的,谢谢指教。呵呵回复 17:35 星尘海洋 回复 凌其实我觉得,如果是要追求某种大型的潜基反舰导弹发射平台,核潜艇未必是必要的。 鉴于我国 AIP 技术的实用化以及主要立足第一岛链内作战的要求,其实应该可以在元级的 基础上通过模块化的方式在艇体上安装一个垂直发射舱段。估计搭载 12~16 枚反舰导弹是 可行的。使用的导弹射程是第一要求,第二是数据链和复合制导,第三是低可探测性。 可以集中在我国近海展开,在我其他军兵种的掩护下待机。 可以避开我国核潜艇技术尚未达到大规模应用的缺陷和成本的限制, 又能提供不亚于前苏联 奥斯卡 2 的巡航导弹发射能力。 主要目的是提供某种程度上的隐蔽突然的饱和打击能力。 我觉得, 既然是要以潜制舰, 与其用鱼雷玩近战肉搏, 还是玩这种突然冒出的深渊之火更好。回复
19:53 星尘海洋接下来是踩人的 看了部分评论,我觉得很可笑。 首先, 认为要压制对方的先进潜艇只能是己方的同样先进潜艇才行这种想法非常无厘头。 这 种逻辑就像是说要击落敌人的飞机只能用飞机,而不能用高射炮一样。 弗吉尼亚是美国海军由海向陆的思想产物, 是在原有的深海作战能力基础上强化近岸行动能 力的东东。这一点从它搭载 UUV 以及 SEAL 投送能力可以看到。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弗 吉尼亚级必须接近敌方海岸行动才能完成给它的使命。 是造物主还是太上老君规定了中国海 军在近岸浅水只能用核潜艇对付弗吉尼亚级潜艇?我用轻型反潜艇排排坐开着主动声呐犁 一遍不行吗?性能太差探不到也要吵死你吓死你。我用岸基反潜机到处扔声呐浮标找不行 吗?反正你弗吉尼亚短期内又不会配备防空导弹, 你咬我啊?就算你配了, 你反击刚好暴露 自己的位置,等着成群的反潜兵力赶过来围观吧。 其次,弗吉尼亚的最大先进之处在于它保留了美国海军核潜艇的传统优势项目--深海作战同 时增加了一个兼职--近岸作战能力。有人规定了中国海军如果要开发遏制它的潜艇必须同样 深海近岸兼备吗? 单件武器其实不过是整个庞大的防务系统的一个末节, 它是根据防务的实际需要根据自身具 备的技术实力将本国的工业产品整合出来的。 防务系统需要这个东西是什么样, 达到它所需 要的产品就是成功的。 从来没有人说过甲国有了什么武器, 乙国要对抗一定要开发同样的武 器才行。回复 09:52 凌 回复 星尘海洋实事求是的说考虑到中国的海洋环境以及周边地域环境,面对周边的 AIP 安静型潜艇以及 弗吉尼亚级这样超安静型核潜艇, 我国的战略反潜体系中可以选择的, 或者将来发展前景较 好的就是潜反潜,具体的以后可以写篇专文分析。774 当然有良好的频海和多用途能力,为 海豹提供了较好的作战支持,但是并不意味着 774 在面对所有的作战对象时,都必须要进 入海岸线,这也是比较偏颇的。对于我国,774 目前最大的威胁时射程 1600 公里的战术战 斧,774 利用战术战斧的射程,可以依靠第一岛链周边日美韩台同盟的海空联合力量保护, 进行远距离打击,如果你有空可以在谷歌地球上看看顺着第一岛链的距离,用 1600 公里在 我们的版图上画一条射程圈, 你可以发现包括北京上海等等重要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城市区域 都在该射程范围内。所以 774 的威胁并不是必须要进入到海岸线才能产生的,当然 774 完 全可以依靠良好的频海性能进入到济州岛等收到美日韩海空力量保护范围, 这样战术战斧的 射程圈甚至能扩大到内陆诸多重要的军事基地区域。要应对 774 的威胁,潜反潜是一个最 有前景也最合适的反潜平台。 潜反潜的效率问题往往被很多人忽视, 这还是由于对潜艇的战 术特性理解不够造成的,有机会也会写专文介绍。回复 20:26 星尘海洋 回复 凌潜射巡航导弹, 还不如担心那四艘改造的俄亥俄呢。 在越来越获得重视的巡航导弹预警防御 系统面前,数量不多的远程巡航导弹突防是个不小的问题。你要么是隐身技术高到 BT 无视 对方的预警防御系统,要么数量多到对方防不过来。 潜反潜, 其实也跟当年美国人对付苏联核潜艇一样, 核潜艇反潜的意义只是在缺乏其他兵种 配合的情况下进入威胁较大的敌方控制力较强的区域进行隐蔽猎杀敌方核潜艇。 虽说是废话,还是得说,在我方其他军兵种实力占优势的区域,潜反潜效率并不高。回复 12:54 凌 回复 星尘海洋SSGN 当然是威胁性很高的,但是如果考虑到 774 的频海作战能力,那么弗吉尼亚的威胁 更大。因为 774 完全可以突入我不分大陆架海域,扩大战术战斧的射程。当然,774 将来 的数量也要比 SSGN 的要大。如果按 774 的批次改进计划来实施,774 将来的载弹量的扩 充也是较大的。SSGN 目前四艘,按射程圈划分,一般在依靠第一岛链的掩护下进行较远 距离的发射,考虑到数量不多,如果将来有条件可以实施重点的潜反潜作战,以将其隔离或 者折断与台海和第一岛链战术战斧射程圈外。但是 774 的数量多,且攻击性能强,要对 77 4 进行类似的重点潜反潜作战要难的多。如果排除潜反潜作战,我不知道我们国家在将来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靠什么进行这类重点反潜作战呵呵。 虽说是废话,还是得说,面对美国的安静型核潜艇,除了核潜艇意外,要提高反潜效率是较 难的。水面编队的反潜效率在于重点海域、战略要冲、护航驱潜,还有一点效率和效能是不 同的概念。 潜艇再进入核潜艇和安静型潜艇时代后, 传统的水面舰船与航空平台的对抗效能 再极具下降, 而潜反潜的效率只是要看已方潜艇平台的总体作战效能够不够, 如果已方潜艇 平台足可与敌方潜艇相匹敌或者接近,那么潜反潜的效率要远高于其他反潜平台。回复 12:59 凌 回复 星尘海洋说白了从平台作战特性看, 潜反潜的效率是很高的, 只是要看已方潜艇有没有这个执行能力 罢了。 因为潜艇反潜具备同等的声学优势、隐蔽性优势、作战战术优势,且作战人员对于对抗方作 战特点的熟悉程度也远不是别的平台能比拟的。以上几点其他反潜平台远不能与潜艇想比。 说到平台的对抗,如果只涉及到单纯的平台对抗,某种意义上说,同类平台对抗在效能上本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俄罗斯古巴雪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