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栓后遗症能好吗治吗?

一组治疗脑血栓及后遗症验方,偏方(一)
我的图书馆
一组治疗脑血栓及后遗症验方,偏方(一)
一组治疗脑血栓及后遗症验方,偏方(一)发表于 已阅读3117次 脑血栓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基础上,在血流缓慢、血压偏低的条件下,血液的有形成分附着在动脉的内膜形成血栓,称之为脑血栓。临床上以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多发生于50岁以后,男性略多于女性。 疾病简介  患者发病前曾有肢体发麻,运动不灵、言语不清、眩晕、视物模糊等征象。常于睡眠中或晨起发病,患肢活动无力或不能活动,说话含混不清或失语,喝水发呛。多数病人意识消除或轻度障碍。面神经及舌下神经麻痹,眼球震颤,肌张力和腹反射减弱或增强,病理反射阳性,腹壁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  脑血栓轻微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感觉迟钝、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大小便失禁甚至死亡。但由于发生的部位不一样,脑血栓的症状也不一样。 发病前兆  1.突然发生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2.突然发生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如有上述脑血栓的前兆情况之一,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  3.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信号。  4.哈欠不断。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5.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6.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形成脑血栓的前兆。  7.其他先兆症状。除上述脑血栓的前兆症状外,呛咳、吞咽困难、突然出现半身麻木、疲倦、嗜睡、耳鸣等也是脑血栓的前兆表现。 脑血栓、脑溢血发生的前兆 (1)口吃:流涎症状是说话不利索、流口水,有中风迹象,可能会突然发病。 (2)突发性眩晕。眩晕是脑血栓的前兆中极为常见的症状,可发生在脑血管病前的任何时段,尤以清晨起床时发生得最多。此外,在疲劳、洗澡后也易发生。特别是高血压患者,若1~2天反复出现5次以上眩晕,发生脑出血或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 (3)突发性剧烈头痛。任何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伴有抽搐发作;近期有头部外伤史;伴有昏迷、嗜睡;头痛的性质、部位、分布等发生了突然的变化;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头痛;疼痛剧烈,可在夜间痛醒。 一过黑蒙:即突然出现眼前发黑,看不见东西,数秒钟或数分钟即恢复,还伴有恶心、呕吐、头晕及意识障碍。最近,挪威医生科蒂在18例一过性黑蒙的病人中,发现11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4)哈欠连绵。患缺血性脑血栓病者,80%发病前5~10天会出现哈欠连连的现象。 (5)步态异常。步履蹒跚,走路腿无力是偏瘫的先兆症状之一。如果老年人的步态突然变化,并伴肢体麻木无力时,则是发生脑血管病的先兆信号。 (6)视物模糊:即表现为短暂性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多在1小时内自行恢复。科蒂对出现短暂视力障碍的10例病人进行了眼底检查和脑血流量测定,发现其中有3例视网膜中心动脉闭塞,7例为视网膜分支动脉闭塞。 (7)剃刀落地:是指自己持刀刮胡子时,头转向一侧,突然感觉手臂无力,剃刀落地,1至2分钟后完全恢复。这是由于转头扭颈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导致了颅脑供血不足所致。(8)血压异常。血压突然持续升高到200/120mmHg以上时,是发生脑血栓的前兆;血压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时,是脑血栓形成的先兆。 (9)高血压病人的鼻出血。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种危险信号。数次大量鼻出血,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这种人可能在半年之内会发生脑血栓. (10)偏侧麻瘫:即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严格说来,这已是最轻型中风。据追访观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3至5年,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发生缺血性中风。 凡出现以上征兆之一者,都应及早检查,明确诊断后,进行系统治疗,才有可能避免中风的发生。
中风—急救如神 日前,在接触的客户之中,偶遇一老人。聊天得知,曾经在其家乡行医多年。幸得治疗血栓一法。据老人讲。此法百试百灵,无不神效。特在此与有缘人共享。并希望越多人知道越好。病人如果出现口眼歪斜,不能言则为中风和栓塞之症,应马上检查患者口腔两齿间定有两白色如带状物,并用割刀竖切断之。病人马上恢复常态。另检查舌下,如有如疣状物,应以镊子钳之出血,定有回天神力。我辈当牢记此法。救人于顷刻之间。还人健康,快乐自己。望看到此法之人广为流传,不枉老人家一番好心。
脑血栓治疗方 脑血栓或脑出血的患者,经常规急性期治疗后1周左右,即可应用中药治疗。早期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恢复,配合康复治疗,可使半身不遂、偏瘫等症状得以迅速改善和好转。 治疗方法: 口服中药: ①上午服:川芎30g,三棱20g,莪术20g,丹参25g,赤芍20g,红花20g,黄芪50g,三七粉(兑冲)5g。 ②下午服:红花15g,丹参20g,黄芪20g,莪术15g,当归15g,川芎20g,甘草10g,三棱15g。 由于该方活血力量较大,对脑出血的患者,开始时要适当减量。 对脑出血患者用活血化瘀药,有再次引发出血的问题。脑出血的病因,一般是患者有原发性高血压病史,或有脑血管畸形、脑血管瘤,脑血管动脉硬化导致的脑血管内压升高和脑血管壁组织脆性增加等因素而引发该病的发生。故方中除了用活血化瘀的中药,同时也用益气补血,活血止血之类的药,实践证明,通过辨证组方,合理搭配,即达到活血化瘀,通络除痹的作用,又可补益扶正,加速患者的康复。 中医治疗脑血栓急性期验方
【药物组成】:钩藤 30g、草决明30g、牛膝15克、瓜蒌30g 石决明30g、石膏30克、生军10g 、川芎15g 、土虫10g 、桃仁10g、红花15g 【适应症】: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160/100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 【随症加减】: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可用水牛角粉代替)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 中医治疗脑血栓恢复期验方 【药物组成】:黄芪15g~30g、红花10g~15g、川芎10g~15g、赤芍10g、当归15g、桃仁10g、土虫10g 【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 【随证加减】: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水蛭6g冲服。 中医治疗脑血栓后遗症验方 【药物组成】:生地25g 山萸肉10g 山药10g 麦冬10g 石斛12g 牛夕10g 巴戟天15g 肉丛蓉15g 石菖卜10g 远志肉10g 肉桂3g 黄芪30g 川芎6g 全蝎3g~6g【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脑血栓辩证治疗方剂 脑血栓一号组方:一、药物组成:钩藤15g~30g、石决明(先煎)30g、生石膏(先煎)30g、瓜娄30g、生军(后下)10g、川芎15g、红花15g、土虫10g、桃仁10g;二、适应证:脑血栓急性期,中风初起。血压偏高(超过160/100毫米汞柱)。半身不遂、口渴、舌强、语蹇、头晕、头痛、烦燥或嗜睡、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有力。三、随证加减:1.有意识障碍者,加羚羊角粉1.5~5g(冲)并服安宫牛黄丸或至宝丹,每次一丸,日二次。2.舌红苔少干者,去石膏、瓜娄、生军,加生地20g玄参15g白芍10g。3.大便秘结用番泻叶10g泡水饮。4.痰多、失语、苔腻者,加菖莆10g、郁金10g、竹沥30g(冲)、天竺黄10g。脑血栓二号组方:一、药物组成: 黄芪15g~30g、红花10g~15g、川芎10g~15g、赤芍10g、当归15g、挑仁10g、土虫10g;二、适应证:脑血栓恢复期,血压和颅内压不高,偏瘫,肢体稍有动意或肌张力较前增强,舌质紫暗,或有瘀斑,或舌质胖嫩,脉弦缓无力,腑行通畅。三、随证加减:1.大便干者,加瓜娄与生军10g。2.舌强语蹇,加菖莆10g郁金10g。3.舌胖嫩加仙灵脾15g巴戟15g。4.偏瘫,肢体久不恢复,酌加山甲9g 水蛭6g&冲服&。脑血栓三号方:一、药物组成:生地25g、山萸肉10g、山药10g、麦冬10g、石斛12g、牛夕10g、巴戟天15g、肉丛蓉15g、石菖莆10g、远志肉10g、肉桂3g、黄芪30g、川芎6g、全蝎3g~6g;二、适应证:脑血栓后遗症,或伴脑软化患者,症见意识朦胧,或痴呆健忘,舌强语蹇,肢体不遂,眩晕,大小便失禁,舌红干或胖嫩,苔白或黑润,脉况细弱,或虚大无力。 加减同前,均为水煎服。 国医大师邓铁涛治愈脑血栓形成医案两则 1、黄某,男,67岁,中医教师。初诊:日。病史:因左侧半身不遂7天入院。患者素有高血压及肺气肿病史,7天前,早上4时许起床小便,突然觉左下肢无力倒地,当时自己还能爬回床上,顿觉气促,并发现左侧上、下肢活动不灵,当日晚上时或说糊话,连日来神情烦躁激动,服自处之方药数日,5天前结合针灸,症状改善不大而入院。入院时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并请会诊。诊查:症见烦躁多言,对外界反应冷漠,口角向右歪斜,卧床不起,左上、下肢不完全性瘫痪,感觉迟钝,咳嗽有痰,色黄白而稠,7天来仅1次排少量大便,舌质红,苔白润,脉稍弦滑。体查:血压28/13.3kPa,左眼睑稍下垂,口角微向右歪,左鼻唇沟稍浅,肺气肿征,两肺满布干湿罗音,左侧上下肢肌力减退,余无其它明显病理体征。辨证:中风(中腑),肝风内动挟痰。治法:平肝熄风,除痰醒窍。处方:羚羊角骨30克(先煎),秦艽25克,枳实10克,郁李仁10克,地龙12克,牛膝18克,钩藤15克,天竺黄10克,法夏15克,丹参15克,丹皮10克。每日1剂,另蛇胆川贝末2支1次服,日服2次(同时服用益寿宁,日服3次,50%葡萄糖40毫升静注,每日1次)。治疗5天后,口眼歪斜消失,大便通调,唯仍觉乏力,诉述病情喋喋不休,夜晚觉畏寒,舌质暗红,苔白润,脉弦滑。上方去秦艽、郁李仁、枳实,以党参15克,白术10克,云苓12克,黄芪30克,杜仲12克等药加减选用。第11天精神状态正常,血压23.2/13.6kPa,唯左上下肢感觉尚未完全恢复,要求出院,出院时已能步行返家。2、林某,女,64岁,港澳同胞。初诊:1978年1月。病史:患者3个月前因患脑血栓形成,左侧上下肢完全瘫痪而入香港某医院治疗,经西医治疗3个月稍效而出院返穗治疗。诊查:症见左上肢全瘫,左下肢稍能提高20~30厘米,需人家扶持方能坐稳,生活无法自理。面色潮红,烦躁易激动,口咽干燥,消瘦,大便结,舌质嫩红少苔,脉浮弦。体查:左上肢肌力Ⅰ°,左下肢肌力Ⅲ°,左上下肢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血压基本正常。辨证:中风(中腑),气阴虚兼血瘀。治法:补气祛瘀,佐以养肝肾。处方:黄芪60克,当归12克,川芎6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红花4.5克,地龙12克,豨签草15克,牛膝15克,桑寄生30克,每日1剂,留渣复煎当日服。并嘱其家人每日按摩及被动活动患肢3次,每次20~30分钟。一方到底,仅黄芪逐步增加至150克1剂。治疗75天后,已不需扶持,自行站立,借助手杖在户外步行20分钟左右,左上肢有所恢复而返香港。返港后继续服上方治疗,2个月后来信言下肢功能基本恢复,上肢亦大有好转,但欠灵活,尤其是手指,走路已不用手杖,煮饭、洗衣等一些日常家务基本能自理,去信嘱其黄芪量减半,隔日服1剂,再服药1个月以巩固疗效。按语:脑血栓形成属中医中风病范围,西医对其病理生理改变认识比较具体,故其辨病更为清楚,而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有丰富的经验,故进行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论治结合,疗效自应比较理想。对于中风病的辨证分型,根据前人的认识与个人的临床体会,我认为可分为:
①中脏:阳闭证、阴闭证、脱证;
②中腑:肝阳亢盛、气虚血瘀、阴亏血瘀;
③中经络:风痰阻络、阴亏阳亢等证型。我曾治疗本病数十例,并于1956年于某医院搞协作时治疗20多例,疗效均较满意,特别偏气虚血瘀的病人疗效更明显。在中医方药使用方面,我是比较重视张山雷之《中风诠》和王清任之《医林改错》中所提供的经验的。张山雷重视肝阳夹痰夹火,治用降气化痰,潜镇摄纳诸法,乃治闭证脱证通用法则,但是要根据病情,分缓急主次施用。张氏对中风的治疗是在尤在泾《金匮翼》卒中八法的基础上又前进一大步,值得学习。但张氏略于治瘀,反对补气法,诋毁王清任用四两黄芪治疗半身不遂,故其对瘫废不用之症,认为病延已久,“皆无痊愈之望”。其实补阳还五汤及通窍活血汤加减,对于脑血管意外后遗症(中腑),疗效比前人方法有其独到之处;补阳还五汤取效的主要关键,在于重用黄芪60~120克,甚至120克以上(此时煎药用水量及煎药时间,必须相应增加,否则便不能获得应有的疗效)。通窍活血汤加减宜用于脑血栓形成,不可用于脑出血,应加注意,上述2方曾用于各种脑血管以外后遗症,用之得当,多获良效。 生姜黑木耳治脑血栓后遗症 生姜、黑木耳都是常用食品。全国名老中医、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病医院院长王新志说,这两样药食同源的材料代茶常饮,不但能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还可以治疗脑血栓后遗症。 生姜味辛、性温,具有发表散寒、和胃止呕、温肺止咳等作用;黑木耳味甘、性平,具有补气血、润肺、止血等作用。将两者配合代茶常饮,可起到润肠通便、益气宣肺、升清降浊之效,对于血脂异常、高血压、动脉硬化、便秘、气虚、咳嗽等均有一定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脑血栓后遗症可引起各种脑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语言不清或失语。王新志说,除使用药物治疗外,黑木耳茶治疗脑血栓后遗症也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是,取黑木耳7克、生姜10片,每天早晨先用冷水将黑木耳浸泡10分钟,洗去杂质,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放在较大的茶杯里用开水沏,待稍凉后饮用。 王新志说,杯里的水喝完后,继续倒入开水沏泡,随时饮用。每天做晚饭时,将当天用的黑木耳炒菜或做汤吃掉,坚持数月可见效果。 中药巧治脑血栓后遗症
近年采用中医中药治疗脑血栓后遗症患者3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治疗30例,其中男22例,女8 例。41~50岁者3例,50~60岁者5例, 60—70岁者13例,70岁以上者9例。诊断标准人院均做cT检查确诊。均见不同程度的精神呆滞,肢体一侧活动障碍,伴有头痛,头晕,口角歪斜,肢体麻木,唇紫暗,舌有瘀斑,脉涩。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中医诊断为中风,辨证属血瘀型。以活血通络为基本组方原则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处方:丹参20克,川芎10克,红花、桃仁各6克,赤芍、降香各12克。加减:如急躁易怒,面红目赤者,加钩藤、夏枯草、丹皮、川牛膝各12 克,地龙9克;如头身困重,痰多,舌淡胖者,加天麻、半夏各9克,胆南星各6克;如痰多色黄,腹胀便秘者,加大黄3克,瓜蒌、天竺黄各7克;如神疲乏力,口干,脉细者,加黄芪30克,当归、地龙各9克,生地、白芍各12 克。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治疗效果。治疗效果疗效标准:治愈:语言清晰、偏瘫消失和基本消失,上下肢肌力功能恢复正常,生活自理。显效:语言稍有不利,偏瘫肢体功能明显有一定恢复,能独立行走和生活基本自理。疗效:30例中基本治愈21例,显效9例。典型病例患者,75岁,农民,于2010年8 月16日来诊。家属代诉其左侧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 天,经CT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形成。检查:神志清,语言不利,面色苍白,左眼不能闭合,左口角下垂,脉弦数,右侧手脚均不能动。诊断为中风。予基本方加黄芪30克,当归9克治疗2周后,各项指标恢复正常,生活自理。随访病情无复发,身体健康。按:脑血栓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中医学认为离经之血谓之瘀血,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改善血液循环,祛除瘀血为治疗关键。临床上有风、火、痰、虚、瘀之辨。方中以养血活血、祛风通络、活血通络之药为主,共奏养心祛风、疏通经络之功。 【龙蝎穿芪散】治疗中风后遗症 【组成 】 地龙60克,全蝎60克,炮山甲60克,黄芪90克,水蛭60克,土鳖虫30克,蜈蚣30克,蝉蜕30克,白花蛇30克,川红花30克,丹参90克,赤芍60克,三七粉60克,葛根90克,益母草60克,沙参60克,黄精60克,川芎30克,钩藤90克,天麻60克,茯苓30克,白芍90克,桂枝15克,石菖蒲15克,郁金30克,全当归60克,龙骨60克,牡蛎60克,炙甘草15克。 【功能】 补益肝肾,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主治】 中风后遗症,证属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筋脉失养,痰瘀内阻,风阳时扰者,症见中风(脑溢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病急性发作半月或一月后,病情稳定,但却遗留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半身不遂,或肢体疲软无力,或僵硬痉挛,或麻木不仁,或抬举受限,或头时眩晕,甚或二便失禁,神识时清时昧等。【用法】 精选上药,各自烘干,研极细末,全部和匀,装瓶备用。每日3次,每次10克,熬水或加入米粉煮糊内服;亦可炼蜂蜜或白糖或黄糖等为丸,每次1丸(每丸内含原生药材10克),日服3次,用白开水送下。若病情较重者,药量可在此基础上每次增加30%~50%。1月为一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3天,一般服2~3个疗【方解】 中风一证,其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表明它是本虚标实之证。在本为肝肾不足,气血衰少,在标为风火相煽,痰湿壅盛,气逆血瘀。故针对此病机特点,以平肝潜阳,养血熄风,化瘀祛痰,解痉除挛为主要治则。方中以天麻、钩藤、龙骨、牡蛎平肝潜阳;沙参、白芍、黄精、地龙、炙草养血熄风;黄芪、当归、丹参、川芎、红花、益母草扶正化瘀;穿山甲、土鳖虫、水蛭、赤芍、三七活血破瘀;白花蛇、蜈蚣、全蝎、蝉蜕、葛根解痉除挛;桂枝、茯苓温阳除湿;菖蒲、郁金化痰开窍。【加减 】 若气虚偏重者,可重用黄芪,再加入党参补益肺脾;肝阳偏亢者,加入磁石、赭石平肝镇逆;语言不利者重用石菖蒲,加入炙远志以祛痰利窍;口眼歪斜者重用蜈蚣,加入僵虫解痉化痰;津枯肠燥者加入玄参、麦冬、火麻仁以增水行舟。 小便失禁者加益智仁、桑螵蛸补肾缩泉;头晕头痛,脉弦数而口苦,风阳复动者,选加菊花、栀子、珍珠母平肝熄风;兼有痰热者,加浙贝、竹茹清热化痰;肢体麻木、屈伸不利者,重用当归,加入乌梢蛇活络祛风;肢体肿胀、心肾阳衰或脾虚湿阻(多见于兼有风湿痹证或心痹)者,选加熟附片、泽泻、薏苡仁或瓜萎、薤白温阳除湿化痰。 若再兼关节疼痛而脉绌急者,重用地龙、川红花、当归,选加降香、姜黄、延胡索、制乳香、制没药养血化瘀活络,祛风除湿止痛;对肢体弛缓缓无力者,应重用当归、黄芪、川芎、白芍、肉桂等大补气血,温通血脉之品,而对挛缩拘急者,在此基础上应加入桑寄生、鸡血藤,并合参麦饮,重用止痉散(全蝎、蜈蚣)以滋阴潜阳,熄风止痉。
腰膝无力,肝肾不足者,应重用黄精,加入杜仲、熟地、怀山药、枣皮、续断、怀牛膝补益肝肾;肌肉萎缩者可选加猪蹄筋、鹿角胶、阿胶、紫河车等血肉有情之品峻补精血;若偏瘫日久,虽加重活血药物而疗效不显者,应重用穿山甲、水蛭、土鳖虫,加入虻虫以增强破瘀通络之力。  【临床运用】 该方可与其他内服汤药、针灸、按摩、功能锻炼等治法较长时间地配合、贯穿运用于该病治疗及预防中风初期至后期恢复中的多个时期。 中医名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血管病后遗症验案 【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一书。由黄芪、赤芍、川芎、当归、地龙、桃仁、红花七药组成。方中重用黄芪补气,与活血化瘀药配伍,功在益气活血,主治气虚血瘀之中风。笔者根据其益气活血通络功效,广泛用于临床难治之症,常获良效,举隅如下。  【案例追踪】【脑血管病后遗症】石某,男,55岁。  患者因脑血栓住院抢救治疗后,右侧肢体瘫痪不用。语言謇涩,胸闷不适,喉间痰声漉漉,伴关节肿痛,舌苔薄腻边有紫斑,脉弦滑。此乃气虚不能运行血液,痰瘀阻于脉络, 【补阳还五汤】合开窍化痰。  黄芪60g,当归5g,赤芍10g,红花5g,桃仁6g,川芎8g,地龙10g,牛膝10g,川菖6g,胆星10g,丹参15g。  经上药加减进治30剂,下肢已恢复功能,能亲自步行至门诊治疗。上肢虽能活动,但持物仍欠自如,言语也已正常。  【评按】:中风后遗,有虚有实,本例患者形体较丰腴,胸闷生痰,但因病情危重抢救,元气已损,因而辨证气虚痰瘀阻络成立,故在益气活血之中配以化痰开窍通络,改善局部循环,恢复血液流动及血管壁弹性,使偏废之肢体恢复较快。本方运用时应注意黄芪之用量大而当归轻。 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中风的浅谈 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再发率高,必须彩用多元化治疗,鸡尾酒疗法,最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常选名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死、TIA发作和脑出血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浅谈三个问题,供同道者参考。1.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1.1组成及用法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30-60)  归尾二钱(10)   赤芍一钱半(10)  地龙一钱(去土)(10)   川芎一钱(10)  桃仁一钱(10)   红花一钱(10)  水煎服。 1.2 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四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通常用量,单位为克。“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1.3方解该方特点为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周流全身;川芎、赤芍、归尾为臣,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为佐,破结散瘀;地龙为使,通利经络。黄芪量四两,而其它活血祛瘀药物大都为一钱,仅归尾、赤芍稍多,亦不过二钱,合计为八钱,其黄芪用量是其它活血药总和的五倍。本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等症,治验频多。2.补阳还五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补阳还五汤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2.1 扩张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2.2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氧的能力。2.3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性质,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2.4调节血流分布,改善心脏功能。2.5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2.6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2.7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2.8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抗组织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2.9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2.10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2.11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2.12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3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3.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3.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3.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蝎。3.5 兼有偏头痛者加茺蔚子、钩藤。3.6 兼有眩晕者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元胡。3.7 兼口禁或唇缓涎出者加钩藤、僵蚕。3.8 兼失眠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3.9 兼血压高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牛膝,黄芪用量宜少;若血脂高者加山楂、大黄。3.10 兼血压偏低者黄芪宜加量,若其体温升高,可加知母、花粉凉润之品以制之。3.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虫药,以破瘀通络。3.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地黄、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3.13 弱智体萎软较重者加虎骨、熟地、石决明、龙骨、牡蛎。3.14 若肢体寒冷者加肉桂、附子。3.15 若肌肉痿缩者加鹿角胶、阿胶、鱼鳔。3.16 若痰盛者加天竺黄、胆南星、桔红。3.17 若大便秘结者加麻仁、杏仁、枳实、菜菔子、酒大黄或蕃泻叶冲茶。 3.18 兼大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萸肉、肉桂、五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3.19 兼有自汗而气短、脉虚弱缓或先天不足者加倍黄芪或人参、鹿茸、熟地。3.20 兼关节痛而脉促者加乳香、没药。3.21 若肝火盛而脉弦数口苦者加龙胆草、山栀、黄芩。3.22 若伤阴者(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加白薇、麦冬、玉竹。3.23 若痰湿重者(苔腻、脉滑)加菖蒲、天竺黄、霍香、青皮。3.24 若心下痞(自觉胃脘部痞闷不适)而气不利者加台乌、青皮。3.25 若纳少胸闷者枳壳、陈皮、白术。3.26 若心下痞而善太息者加人参。3.27 若脉浮弦数而心烦失眠者加山栀、炒枣仁。3.28 若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加党参、白术、云苓、半夏、陈皮、甘草。3.29 口干,口内常有甜味,饮白水也甜系脾蕴湿热,加霍香、山栀、石膏、防风、甘草。3.30 如果原方剂中加上蜈蚣、全蝎、白附子则疗效更佳。3.31 呃逆,用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3.32 深静脉血栓症,加乳香、没药、蒲公英、连翘、党参、牛膝等。3.33 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郁金、龟板。3.34 “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平衡气血,科学地调节被破坏了的身体阴阳平衡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补阳还五汤,来重建人体的内环境,年过半百之人,在秋、春季服该方药10-15剂,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腿关节病。总之,补阳还五汤是被推崇的名方,临床应用甚广,笔者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包括TIA)及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外伤、脑炎、植物状态、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脊髓炎、脊髓血管疾病、间歇跛行、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症、脉管炎、多发性神经病、肿瘤术后或化疗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等,亦取得满意之疗效。笔者更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渗透,对该方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前景更加广阔。
广东省中医院缺血性中风病诊疗方案样稿 中风又名卒中,是由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所引起的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西医相当于急性脑血管病范围,包括脑梗死、脑出血等。一、诊断参照第六版《中医内科学》以及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乐沃改希ㄊ孕邪妫?方?姓锒稀?二、中医治疗(一)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1、应急处理(1)急性期出现神志不清,属痰火闭窍者可灌服安宫牛黄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鼻饲;也可灌服安脑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鼻饲。(2)神志不清属痰湿蒙窍者可灌服苏合香丸,每次1丸,每日2-3次,鼻饲。(3)神志不清,口噤不开用开关散(乌梅、冰片、生南星),擦于齿龈。(4)呕血、便血者予云南白药0.5-1.0克或加用大黄粉3克每日3-4次口服或鼻饲。(5)高热者予清开灵口服液30ml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静点清开灵注射液30ml,每日一次;复方麝香注射液10-20ml,每日一次;意识障碍者予醒脑静注射液20ml每日一次。高热痰多者予痰热清注射液20-30ml每日一次静点。高热不退者,予紫雪丹口服或鼻饲,每次1.5-3克,每日2次。(6) 腑气不通、大便秘结急用星蒌承气汤或大承气汤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或鼻饲或麻仁滋脾丸1丸,每日2次口服或鼻饲,番泻叶代茶饮。2、辩证论治中成药:可选用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活血,开窍醒脑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醒脑静注射液20毫升每日一次静点等。(1)中经络①风痰阻络主症:半身不遂,肢体拘急,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肢体麻木。兼症:头晕目眩。 舌象:舌红,苔白腻。 脉象:弦滑。 分析:素体痰湿内盛,或嗜食肥甘厚味,致中焦失运,聚湿生痰,痰郁化热,热极生风,终致风痰搏结而发病。风痰流窜经络,血脉痹阻,气血不通,故见半身不遂,手足拘急,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痰阻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经络不畅,气血不濡经脉,故见肢体麻木;舌红苔白腻,脉弦滑,为痰湿内盛之象。治法:清热化痰,熄风通络。方药:中风ⅰ号。全蝎10克、地龙10克、胆星15克、半夏15克、鸡血藤25克、钩藤2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20克、石决明20克、天麻20克、牛膝20克、丹参30克、当归20克、忍冬藤25克、炙甘草15克方中半夏、茯苓、白术健脾燥湿;胆南星、天竺黄清热化痰;天麻平肝熄风;香附疏肝理气;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腑泄泻。诸药合用有化痰熄风通络之功。若眩晕甚者,可酌加全蝎、钩藤、菊花以平肝熄风;若舌紫暗者,可加桃仁、红花、赤芍以活血化瘀;若烦躁不安,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黄芩、栀子以清热泻火。自制中成药:蝮龙抗栓丸5克日三次口服;通栓宝脑胶囊5粒每日三次口服;通脉胶囊6粒每日三次口服。②痰热腑实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言语不利,口舌?斜。 兼症:腹胀便秘,头晕目眩,口黏痰多,午后面红烦热。 舌象:舌红,苔黄腻或黄燥。 脉象:弦滑大数。 分析:素体气弱痰盛之人,加之饮食不节,更伤中气,致痰浊壅滞,郁而化热,痰热互结而生风,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肢体强痉,言语不利,口舌歪斜;中焦失运,痰湿内停,气不化津,则见口黏痰多;痰热熏灼肠道,大肠燥热,传化失司,腑气不通而腹胀便秘;阳明实热则见午后潮热,心烦面赤等。舌红苔黄腻或黄燥,脉弦滑大数,为痰热壅盛、阳明腑实之征象。 治法:通腑泄热化痰。 方药:中风ⅲ号。地龙15克、大黄10克、芒硝(冲服)5克、瓜蒌20克、胆星15克、玄参15克、麦冬15克、丹参30克方中瓜蒌、胆南星清热化痰;生大黄、芒硝荡涤肠胃,通腑泄热。本方使用大黄、芒硝剂量应视病情及体质而定,以大便通泄,痰热积滞涤除为度,适时减量或停药,以免过量伤正。腑气通后,应治以清热化痰、活血通络。午后热甚者加黄芩、石膏、栀子;痰盛者可加竹沥、天竺黄、川贝母;兼见头晕头痛,目眩耳鸣者,为热动肝风之象,可加天麻、钩藤、菊花、珍珠母、石决明以平肝熄风潜阳;若口干舌燥,苔燥或少苔,便秘,为热盛伤津,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以滋阴液。自制中成药:蝮龙抗栓丸5克日三次口服。③肝阳暴亢 主症: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症:眩晕头胀痛,面红目赤,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尿黄。 舌象:舌质红或绛,苔黄或黄燥。 脉象:弦或弦数。 分析:素体肝旺,或情志不遂,肝郁化火,或过食辛辣酒醪刺激之品,致肝阳骤亢,阳化风动,夹痰横窜经络,致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歪斜,言语不利;风阳上扰清窍,则见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肝经郁热,则见口苦咽干,易怒,便秘尿黄;肝火扰心,则心中烦热;舌红或绛,苔黄或黄燥,脉弦或弦数,均为肝阳上亢、肝经实火之征。 治法:平肝熄风潜阳。 方药:中风ⅱ号。天麻20克、钩藤20克、杜仲10克、丹参30克、菊花30克、茯苓15克、坤草20克、牛膝20克、地龙15克、全蝎5克、远志20克、蜈蚣2条 夏枯草15克、夜交藤20克、石决明20克、山桅子15克、生龙牡各40克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生石决明镇肝潜阳;川牛膝引血下行;黄芩、山栀子清肝泻火;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茯神、夜交藤养血安神;益母草活血利水。全方共奏平肝潜阳,滋补肝,肾之功。肝火偏盛者加龙胆草、夏枯草以清泻肝火;若舌绛苔燥,口干,五心烦热,属热盛伤津,可酌加女贞子、玄参、生地黄、白芍以滋阴柔肝;心中烦热甚者,加生石膏、龙齿以清热安神;痰多,言语不利较重者,为痰阻清窍,可加胆南星、竹沥、石菖蒲等以清热化痰;若舌苔黄燥,大便秘结不通,腹胀满,为热盛腑实,宜加大黄、芒硝、枳实等以通腑泄热。自制中成药:蝮龙抗栓丸5克日三次口服。疗效评估:①以上三种证型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最常见的证候,我院总结近20年临床经验制订出中风ⅰ号—中风ⅴ号,根据患者不同证型、不同的用药时机,掌握的适应证及时的应用相适应的中风ⅰ号—中风ⅴ号,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并连续两年在全院招标课题的临床观察中获得奖励,并证实了在缺血性中风治疗中的疗效。我院2006年专科住院患者为4284人,缺血性中风中医治疗率为59%,平均住院日为15.2天,治愈显效率为96.3%。2007年住院患者为5196人,其治愈显效率为96.5%。②蝮龙抗栓丸是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恢复期乃至后遗症期临床应用的主要药品,于1988年获得国家专利,多次获国内、国际奖项。该药根据痰阻血瘀的发病机理,提出在应用不同证型汤剂的同时辅以该药进而祛痰通络、活血通经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但临床应注意到辩证施治配合各相应的中药汤剂。(2)中脏腑中成药:可选用一种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通络,醒神开窍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清开灵注射液20-40毫升加入氯化钠注射液中日一次静点等。①风火闭窍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口舌?斜。兼症:两目斜视或直视,面红目赤,口噤项强,两手握固拘急,甚则抽搐。舌象:舌红或绛,苔黄燥或焦黑。脉象:弦数。 分析:此属阳闭。患者素体肝旺,加之暴怒伤肝,或烦劳过度,肝阳暴亢,阳化风动,气血逆乱,直冲犯脑,清窍闭塞,故见突然昏仆不知,半身不遂,面红目赤,口舌?斜;内风扰动,故两目直视或斜视;肝主筋,风火相扇则筋脉拘急,肢强口噤,两手握固,甚者可见抽搐;舌红绛,苔黄燥,脉弦数,为里热之象,邪热炽盛伤津则可见舌苔焦黑。治法:清热熄风,醒神开窍。方药:天麻钩藤饮配合紫雪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天麻钩藤饮平肝熄风潜阳,紫雪丹、安宫牛黄丸清热凉血,解毒开窍,合而用之有清热熄风、醒神开窍之功。肝火盛者,加龙胆草、黄连、夏枯草以清肝泻火;抽搐者,加僵蚕、全蝎、蜈蚣以熄风止痉;夹痰热者,加竹沥、天竺黄、石菖蒲以清热涤痰;热甚迫血妄行,症见鼻衄、呕血者,加生地黄、丹皮、大黄、水牛角以清热凉血止血;腹胀便秘者,合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②痰火闭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舌?斜。 兼症:鼻鼾痰鸣,面红目赤,或见抽搐,两目直视,项背身热,躁扰不宁,大便秘结。 舌象:舌红或红绛,苔黄腻或黄厚干。 脉象:滑数有力。 分析:此属阳闭。患者素体肥胖,痰湿内盛,日久痰湿郁而化热,复因劳累,饮食偏嗜,情感过极等致心火炽盛,痰随火升,上逆闭阻清窍而发病。痰火闭窍,故见昏倒,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强痉拘急,口舌歪斜,面红目赤,两目直视,甚则抽搐;痰火上扰,气道受阻,故鼻鼾痰鸣;痰火扰心则躁扰不宁;痰火内结阳明,腑气不通,故项背身热,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腻或黄厚干,脉滑数有力,为痰火内盛之象。治法:清热涤痰,醒神开窍。方药:羚羊角汤配合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鼻饲。方中羚羊角为主药,配合菊花、夏枯草、蝉衣以清肝熄风;石决明、龟板、白芍滋阴潜阳;生地黄、丹皮清热凉血;白芍敛阴柔肝;柴胡、薄荷舒肝解郁;至宝丹、安宫牛黄丸有辛凉开窍醒脑之效。合而用之有清热熄风、育阴潜阳、开窍醒神之功。痰热盛者,加鲜竹沥汁、胆南星以清热化痰;火盛者,加黄芩、山栀子、石膏以清热泻火;烦扰不宁者,加石菖蒲、郁金、远志、珍珠母以化痰开窍,镇心安神;大便秘结,口臭,腹胀满,日晡潮热者,合大承气汤以通腑泄热。③痰湿蒙窍 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肢体松懈,口舌?斜。 兼症:痰涎涌盛,面白唇暗,四肢不温,甚则逆冷。 舌象:舌暗淡,苔白腻。 脉象:沉滑或缓。 分析:此属阴闭。患者素体气弱痰盛,或年老体衰,气不化津,致痰湿内生,复因劳累、过食辛辣肥甘及情志不调而引动痰湿,痰湿上犯,蒙蔽清窍,故见昏仆,不省人事;痰湿流窜经络而见半身不遂,口舌?斜;湿性黏滞重着,故见肢体松懈;痰湿之邪易伤阳气,易阻气机,阳气受郁,故见四肢不温,甚则逆冷;卫阳之气不充肌肤,故面白唇暗。舌暗淡,苔白腻,脉沉滑或沉缓,为阳气闭阻,湿痰内盛之征。治法:燥湿化痰,醒神开窍。方药:涤痰汤配合苏合香丸鼻饲。方中半夏、橘红、茯苓、竹茹化痰燥湿;胆星、菖蒲豁痰开窍;枳实降气和中消痰;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杜绝生痰之源。苏合香丸则有辛香解郁开窍之功。合而用之有燥湿化痰、醒神开窍之效。舌暗瘀斑,脉涩者,加桃仁、红花、丹参以活血化瘀;四肢厥冷者,加制附子、桂枝、细辛以温阳散寒。④元气败脱主症:突然昏仆,不省人事,汗出如珠,目合口张,肢体瘫软,手撤肢厥。兼症:气息微弱,面色苍白,瞳神散大,二便失禁。舌象:舌淡紫,或舌体卷缩,苔白腻。脉象:脉微欲绝。分析:久病脏腑精气已衰,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诱因,突致阳浮于上,阴竭于下,阴阳离决。元气已脱,神志失守,故见神昏;五脏精气藏于内而开窍于外,五脏真气脱,四肢百骸皆无真气充养而失用,故见气息微弱,瞳神散大,手撒肢厥,汗出如油,舌卷缩,面色苍白,二便失禁等诸症;舌淡紫为真阳外脱,阴寒凝滞之征;阳气大虚,脉道鼓动乏力,故见脉微欲绝。治法:益气回阳,扶正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方中人参大补元气,制附子温壮元阳,二者合用有益气、回阳、固脱之功。汗出不止者,加黄芪、煅龙骨、煅牡蛎、五味子以敛汗固脱;兼有瘀滞者,加丹参、赤芍;真阴不足,阴不敛阳致虚阳外越,或上证使用参附汤后见面赤足冷,虚烦不安,脉极虚弱或突现脉大无根者,是阳气稍复而真阴不足,此为阴虚阳脱之证,当以地黄饮子以填补真阴,温壮肾阳。3、针灸治疗中风病人,只要病情稳定,应尽早实施针刺治疗。急性期:针对患者神昏、偏瘫、失语、吞咽困难为主症。施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头皮针法或以“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眼针针法(用于开颅术后中风病人)(1)醒脑开窍针刺法:主穴:内关—手厥阴心包经人中—督脉三阴交—足太阴脾经辅穴:极泉—手少阴心经委中—足太阳膀胱经尺泽—手太阴肺经配穴:呛咳吞咽障碍:风池,医风,完骨。语言不利:上廉泉,金津,玉液。手指握固:合谷。足内翻:丘虚透照海肩周炎:局部痛点刺血拨罐便秘:丰隆,左侧水道归来,外水道,处归来尿失禁、尿潴留:中极,曲骨,关元,三阴交,上星透百会,局部施灸,亦可按摩或热敷。睡眠倒错:上星,百会,四神聪,三阴交,神门。血管痴呆: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三阴交,太冲。癫痫:人中、大陵、鸠尾、内关、风池。颅高压、脑膜刺激症状:至阴穴刺络放血。复视:风池、天柱、睛明、球后。共济失调:颈椎夹脊穴,风府,哑门。(2)头皮针法:常用穴位: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颞前线、枕上正中线、枕上旁线、枕下旁线。定穴及主治:①顶颞前斜线:位头部侧面,自前神聪穴起至悬厘穴的连线,治疗对侧身体的运动功能障碍,可将全线分成五等份,上1/5治下肢瘫,中2/5治上肢瘫。下2/5治面瘫及运动性失语。②顶颞后斜线:位头部侧面顶颞前斜线之后约一寸,即起自百会穴至曲鬓穴的连线,主治对侧身体感觉障碍;亦可将全线分成5等分,上1/5治下肢感觉障碍,中2/5治上肢感觉障碍,下2/5治面部感觉障碍。③颞前线:位头颞部,自颔厌穴至悬厘穴的连线,主治运动性失语,一般情况取左侧,左利手患者取右侧。④枕上正中线:位枕外粗隆上方的垂直线,即强间穴至脑户穴的连线,治皮层性视力障碍。⑤枕上旁线:与枕上正中线平行,并与之相距0.5寸的两条直线,治疗皮层性视力障碍。⑥枕下旁线:位枕外粗隆下方两侧2寸长的直线,即玉枕穴至天柱穴,治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失调。操作手法:患者采取坐位或卧位,常规消毒后选0.3-0.35mm,1.5-2寸毫针,与皮肤呈30度角,用夹指进针法,快速刺入帽状腱膜下其后缓缓推进至相应长度,用捻转手法,200次/分。亦可用滞针手法,使患者头部有紧胀感。(3)眼针法:常用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心区、脾区、胃区。配穴方法:中经络:①阴虚风动: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②肝阳暴亢:同阴虚风动。③风痰阻络:脾区、肝区、上焦区、下焦区。④气虚血淤:心区、脾区、上焦区、下焦区。⑤痰热腑实:脾区、胃区、上焦区、下焦区。中脏腑:①风火蔽窍:心区、肝区、上焦区、下焦区。②痰火蔽窍:心区、脾区、上焦区、下焦区。③痰湿蒙窍:脾区、上焦区、下焦区。④元气衰败:肾区、心区、脾区。针具及刺发:要求针身细,针体直,针尖利。以0.25毫米,0.5寸针为直,最好一次性使用。针刺的要求稳、准、轻、快。针刺位置皮下,不使用手法,而依眼针双向调节作用来达到补泻目的。4、护理(1)体位急性期患者头部抬高15~30°,不宜无枕仰卧;有意识障碍的病人采用侧卧位,使呼吸道通畅和避免呕吐时造成窒息;有肢体瘫痪的,注意其良肢位的保持,病情稳定后即可辅助病人被动活动,而后逐渐增加活动量。(2)饮食意思障碍的患者,禁食1-2天,通过静脉输液维持所需营养和热量,如有呕吐或消化道出血的给予胃肠减压,3日后如仍有意思障碍,给予鼻饲流食。发病后有明确吞咽困难,饮水呛咳的给予鼻饲,既保证营养摄入又避免误吸致吸入性肺炎。拔除胃管后注意喂食方法,体位应为45°半卧位,以糊状食物为好,逐渐增加食物品种和性状。如无进食障碍,指导其低盐、低脂肪饮食,有糖尿病的指导其低盐、低脂、低糖饮食。(3)口腔护理对有意思障碍或带有胃管的病人行口腔护理,用镊子夹棉球蘸生理盐水为病人清洗口腔,还可用小纱布蘸湿水后敷盖口腔。有假牙的病人,睡前和饭后将假牙取下清洗,如有意思障碍则取下假牙。(4)会阴护理对带有导尿管或卧床时间长的病人给予会阴护理,用镊子夹棉球蘸生理盐水为病人清洗会阴,每天两次。(5)呼吸道护理对卧床的患者给予勤翻身多扣背,咳嗽困难或痰多的应用雾化吸入,及时清理呕吐物和咽部分泌物。(6)皮肤护理为避免出现褥疮,卧床的患者,每2-3小时翻身一次,翻身后对受压皮肤进行按摩。可用气垫床。发现有皮肤发红现象,应翻身更频繁,增加按摩次数,并使受压区悬空。定期擦洗身体,及时更换床单。5、康复中风病人生命体征(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稳定,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开始康复治疗。早期康复治疗包括早期病室内康复护理和早期治疗两部分。●早期康复护理(1)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 ①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前伸,使肩部向前,手指张开,掌心向上。健侧上肢可放在身上或身后的枕头上。健侧下肢在前置于枕上,患侧下肢在后,即患侧髋关节微后伸,膝关节略屈曲。②健侧卧位:头部枕头不宜过高。患侧上肢下垫一个枕头上,使患侧肩部前伸,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患侧骨盆旋前,髋、膝关节呈自然半屈曲位,置于枕上。患足与小腿尽量保持垂直位,注意足不能内翻悬在枕头边缘。健侧下肢平放在床上,轻度伸髋、稍屈膝。身后可放置一枕头支撑,有利于身体放松。③仰卧位:头下置一枕头,但不宜过高,面部朝向患侧。患侧肩后部垫一个比躯干略高的枕头,将伸展的上肢置于枕上,防止肩胛骨后缩。前臂旋后,手掌心向上,手指伸展张开。在患侧臂部及大腿下垫枕,以防止骨盆后缩。枕头外缘卷起,可防止髋关节外展,外旋,枕头下缘可使膝关节呈轻度屈曲位。(2)早期康复知识宣教:用我院编写的《我帮你 你自立 偏瘫患者肢体康复方法》一书进行康复知识宣教。●早期治疗(1)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训练 (2)体位变化的适应性训练翻身动作训练被动翻身动作(包括向健侧翻身和向侧患侧翻身)和主动翻身动作(3)下肢的控制训练“桥式”运动和下肢屈曲动作的训练 (4)上肢的训练肩关节活动训练、上肢主动辅助运动、上肢分离运动及控制能力训练等 (5)床边坐起训练(6)坐位平衡的训练 躯干伸展训练、身体重心向患侧转移训练及身体重心前后移动训练等●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更衣、进食、洗漱、转移等日常活动的训练(二)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1、辨证论治中成药可选用一种具有活血化淤功效的中药注射液:如生脉注射液40毫升加5%葡萄糖注射液中静点等。①阴虚风动主症: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 兼症:手足心热,肢体麻木,五心烦热,失眠,眩晕耳鸣。 舌象:舌红或暗红,苔少或光剥无苔。 脉象:弦细或弦细数。 分析:肝为刚脏,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赖肾水以濡养。若房劳过度,精血暗耗,或久病失养,耗伤真阴,皆令阴不足而阳有余,阴不制阳,相火妄动,虚风内生。虚风上扰横窜经络,故见半身不遂,口舌?斜,言语不利;阴血不足,经脉失养,则肢体麻木;阴虚则生内热,虚热内扰,则心烦不寐,五心烦热;肾精不足,脑髓不充,则头晕耳鸣。舌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舌暗为夹瘀血之征。治法:滋阴潜阳,镇肝熄风。方药:中风ⅳ号白芍20克、玄参20克、麦冬15克、龟板15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丹参30克、牛膝20克、地龙15克、黄精10克、生龙牡各40克、山萸肉15克、炙甘草15克、知母10克、天花粉10克、五味子15克。方中龙骨、牡蛎、代赭石镇肝潜阳;白芍、天冬、玄参、龟板滋阴潜阳;重用牛膝并辅以川楝子以引血下行,折其亢盛之风阳;茵陈、麦芽清肝舒郁;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有镇肝熄风、滋阴潜阳之功。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者,加黄柏、知母、地骨皮以清相火;腰膝酸软者,加女贞子、旱莲草、枸杞子、杜仲、何首乌等以补益肝肾;兼痰热者,加天竺黄、瓜蒌、胆南星以清热化痰;心烦失眠者,可加珍珠母、夜交藤以镇心安神。自制中成药:蝮龙抗栓丸5克日三次口服。②气虚血瘀主症:半身不遂,肢体瘫软,言语不利,口舌歪斜。 兼症:面色胱白,气短乏力,偏身麻木,心悸自汗。 舌象:舌暗淡或瘀斑,苔薄白或白腻。 脉象:细缓,或细涩。 分析:年老体衰,元气已虚,或久病久卧伤气,致气虚不能鼓动血脉运行,血行乏力,脉络不畅而成气虚血瘀之证。瘀阻脑脉,则见半身不遂,肢体瘫软,口舌?斜,言语不利;血行不畅,经脉失养,故见肢体麻木;瘀血内停,气虚血不上荣故面色胱白,心脉失养故心自悸动,气虚不摄则自汗,短气乏力。舌暗或瘀斑,脉细缓或细涩,为气虚瘀血之象。治法:益气活血通络。 方药:中风ⅴ号黄花50克、地龙20克、当归20克、川芎15克、桃仁20克、红花15克、赤芍20克、党参20克、牛膝25克、水蛭15克、全虫5克。方中重用黄芪补气;桃仁、红花、川芎、归尾、赤芍、地龙等养血活血化瘀。本方亦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及后遗症期的治疗。气虚明显者,加党参或人参;口角流涎,言语不利者,加石菖蒲、远志以化痰宣窍;心悸,喘息,失眠者,为心气不足,加炙甘草、桂枝、酸枣仁、龙眼肉以温经通阳,养心安神;小便频数或失禁者,为气虚不摄,加桑螵蛸、金樱子、益智仁以温肾固摄;肢软无力,麻木者,可加桑寄生、杜仲、牛膝、稀莶草以补肝肾,强筋骨。自制中成药:蝮龙抗栓丸5克日三次口服。2、并发症治疗(1)口眼歪斜者可口服牵正散。(2)假性球麻痹者可予饮通康滴液。滴舌根,每日3-4次,每次3滴。(3)吞咽障碍的治疗包括有①改善口面部肌群运动训练②增强舌运动的训练③增强吞咽反射的训练④声带内收训练⑤增强喉上抬能力⑥咽收缩训练⑦吸吮及喉抬高训练⑧摄食训练⑨中药治疗:自制中药饮通康滴液。滴舌根,每日3-4次,每次3滴⑩电刺激治疗:选用吞咽治疗仪治疗。每日1-2次等。(4)言语障碍的治疗: 失语症的治疗包括①教会言语表达技能②自动性言语③命名训练④看图说话⑤描述训练构音障碍的治疗包括①松弛疗法②呼吸训练③发音训练④发音器官运动训练⑤言语清晰度的训练⑥节奏(5)肩关节半脱位的治疗 采用①局部中频脉冲电治疗②佩带肩关节半脱位复位带治疗(此带已申请国家专利)(6)踝关节趾曲内翻的治疗佩带踝关节矫形器治疗。3、针灸治疗恢复期:病久正气耗伤益甚,依患者具体证候加用中脘、上脘、天枢、气海、关元、足三里、肾关、地黄、人黄以调中焦,补下焦。使脾胃运化正常,气血得补。肝肾功能正常,阴精得养。进而正气得充,邪气易解。4、康复训练此阶段以康复训练为主,配合针灸等治疗5、外治法在恢复期或后遗症期,末梢神经性血肿可予川军散外敷等。(三)后遗症期(发病六个月以上)1、半身不遂主症:偏身瘫软不用,伴肢体麻木,甚则感觉完全丧失,口舌歪斜。兼症:少气懒言,纳差,自汗,面色萎黄,或偏侧肢体强痉而屈伸不利,或见患侧肢体浮肿。舌象:舌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或白腻。脉象:弦涩或脉细无力。分析:中风后期,气血已伤,气虚尤甚。气虚血行乏力,血脉痹阻而致半身不遂,日久难复。因气虚气不能行,血瘀血不濡筋,故见偏身瘫软、麻木;若阴亏血少,风阳内动,则见肢体强痉,屈伸不利;络道空虚,痰瘀内阻,故见口舌歪斜;气虚则少气懒言,纳差,自汗;气血不能上荣则面色萎黄;舌淡紫或紫暗或有瘀斑,脉弦涩,为血瘀之象,脉细无力为气虚之征。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中风ⅴ号”合 “补阳还五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配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芎、地龙等养血活血、化瘀通络,诸药合用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之功。若口舌歪斜明显,加白附子、全蝎、僵蚕以祛风通络;患侧肢体浮肿者,可加茯苓、泽泻、防己等淡渗利湿;上肢偏废甚者,加桂枝、桑枝以通络;若下肢瘫软无力甚,兼见筋脉拘急,腰膝酸软者,为肝肾亏虚,可加桑寄生、川牛膝、川续断、鹿筋、杜仲等补益肝肾;若患侧肢体强痉拘挛,屈伸不利,兼见头晕头痛,目赤耳鸣,舌红绛苔薄黄,脉弦者,为肝阳上亢,当用镇肝熄风汤加减以平肝潜阳,熄风通络。2、言语不利主症:言语謇涩或失语。兼症:舌强,口舌歪斜,口角流涎,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象:舌暗,苔腻。脉象:滑。分析:中风后期,风痰瘀血阻滞舌本、脉络而遗留本症。舌脉受阻,故舌强,言语不利,甚则失语;痰瘀阻络,气血运行不畅,故偏身麻木,半身不遂;舌暗苔腻,脉滑,为痰瘀之征。治法:祛风化痰,宣窍通络。方药:解语丹。方中天麻、白附子、南星祛风化痰;全蝎、羌活搜风通络;远志、石菖蒲、木香行气化痰宣窍。可加丹参、红花、鸡血藤等活血通络。若言语不利兼见心悸气短,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者,为肾虚精气不能上承,可用地黄饮子加减。三、中医治疗难点分析 中风是中医四大难证之一,起病急骤,变化迅速,其转归预后常发生在一瞬之间。中经络患者如失治误治,或虽经治疗病情未能控制向中脏腑转化,预后较差;中脏腑患者向中经络转变,预后多较好。中脏腑者若出现呃逆频频,呕血,壮热,喘促,瞳仁大小不一,或出现脱证证候者,病情危笃,预后不良。多次中风者预后亦较差。无论中经络或中脏腑,虽经救治,均终因脑髓受损,致病程迁延而成为中风后遗症。总之,中风患者的预后转归不尽相同,主要取决于体质的强弱,正气的盛衰,邪气的浅深,病情的轻重,诊治及时正确与否及调养是否得当等多种因素。应用现代技术彩超、tcd、ct灌注成像、cta等检查作为溶栓治疗的新标志,有可能拓宽脑梗死3小时的治疗时间窗。但是,有条件接受溶栓治疗的患者很少。因此,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可以接受中医药治疗。中风病的研究已经从一方一药的研究发展到综合治疗方案的研究;其研究模式和研究成果与临床实际结合得更加紧密。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脑梗死上具有一定优势,主要体现在降低病死率、减轻病残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但临床中在脑梗死病程的某些时段采用单一中医药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问题如下:1、气道管理,当患者因为球麻痹痰液不能自行咳出,出现肺内感染,甚至因痰液阻塞气道引起呼吸骤停,因为没有条件进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针对气道的治疗,这些患者往往会有生命危险。2、脑梗死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时,如:脑水肿、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消化道出血、癫痫持续状态、肺水肿等需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3、由于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中医药防治中风的研究成果,目前多遵循西医的脑卒中防治指南,使用阿斯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进行脑梗死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在此基础上服用中成药的患者居多,而这种治疗方案的效果尚缺乏科学的评价。4、针对脑梗死造成的偏瘫、言语障碍、吞咽障碍,采用单一的中药治疗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采用康复训练与中药、针灸结合的方法,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解决措施:1.运用中医药方法积极预防卒中。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使用中药的脑卒中一级、二级预防方案、开展中药益气化痰逐瘀方法防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疾病的研究。对已发现的高危人群采用中医药进行干预,如对慢性脑供血不足、高脂血症、颈动脉硬化斑块病人,选用中药辨证治疗,以减轻症状,预防斑块增大、脱落而逆转病程,达到“治未病”的目的。并建立一种科学评价体系,以使结果具有循证医学证据。2.优化中医诊疗方案对于重症脑梗死出现气道阻塞及脑梗死的并发症,重视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及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早期介入,重视中西医结合治疗,不断优化诊疗方案。在综合治疗方案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中风患者或群体,进一步深化辨证论治,采用个体化的诊疗方案,制定每个患者个体化的药物、针灸、推拿康复方案。 中药方【涤栓散】治疗偏瘫偏瘫是脑血管意外所致的后遗症,又名半身不遂。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在治疗上中医疗法比较优秀,不外乎汤药,针灸等治疗方法。我在学习《黄河医话》时,见姜得喜医生介绍自拟的效方涤栓散,方简效宏,便收藏备用。经多年临床化载应用,虽为达到百分之百的疗效,但经得起临床重复,可以推广使用。
【原方】地龙30克,蜈蚣1条,白芷10克组成。适用于脑血管病引起的半身不遂。 我应用此方是常常略微临证加味,疗效优于原方。如脑出血类疾病,加三七10克,止血活血两兼长,无复发出血之忧虑;如栓塞类则加生水蛭10克,化瘀通络,加速病灶恢复;如果病人血压高,则重用地龙50克,收降压之效。此方单用和配合复方应用均可。 但必须指出的是,治疗脑血管病,中医药应用的越早效果越好,否则瘀血凝结,偏瘫固定成型,虽华佗再世,亦难疗矣!好多病人都失去了宝贵的治疗时机。 治疗的病例简介两例如下: 1.姚某,60多岁,早上起来感觉左半身麻木不仁,手足酸软无力,不能独立行走,口眼略歪,,儿女们急送到医院检查,诊断为脑血栓。医院要求留院治疗。病人是来自山东的打工人员,经济条件不算富裕,于是回家治疗。托人找我出诊针灸治疗,并且要求喝中药治疗,不输液,这样能节省一些医疗费用。遂开涤栓散加生水蛭如下:地龙150克,生水蛭50克,蜈蚣5条,白芷50克。打粉,每次服8克,每日服3次,10天为一个疗程,连服3个疗程而愈。 2.张某,脑出血患者,住院半个多月,遗留右半身肢体偏瘫,言语不清,生活不能自理,血压高,但具体数值忘了。处方如下:地龙150克,三七50克,蜈蚣5条,白芷50克,打粉,每次服8克,每日3次,配合针灸治疗月余,言语好转,能够挺清楚,表达的意思。下肢恢复的可以行走,唯上肢还不理想。于是减上方口服剂量为5克,每日两次巩固治疗。 家父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经验
长期以来,随家父 侍诊之余,看到因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而引起的诸般疾病,特别是中风后遗症,常用“柴牡三角汤”,颇有应验。近年来,本人反复酌用此方,亦收到同样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 “柴牡三角汤”的组成 北柴胡9-12g,生牡蛎30~40g,山羊角15~24g,水牛角15~24g,生鹿角6~9g。根据不同需要,父亲常伴用香附、乌药以调气活血;苍术、川厚朴以健胃宽肠;郁金散瘀;菖蒲开窍;夜交藤通络安神;合欢皮和血缓痛,以为常法。其加减法: 当脑溢血尚未完全停止前,除遵守医嘱保持安静外,如见头面潮红,意识模糊者,可加用代赭石15g 干生地15g 苎麻根9g,病重者可酌用广犀角6g磨汁冲服。口噤不能服药者,可用鼻饲。至宝丹亦可用(不排除现代医学抢救措施)。当脑溢血已经停止,仍须防其络创复裂,加用女贞子9g,旱莲草9g,仙鹤草15g(云南白药亦可用)。中风后,血压仍偏高,头痛头晕,泛恶,拘急者,可加用石决明30g 代赭石15g 干地龙9g 生牛膝9g。中风后,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半身不遂者,可加用明天麻9g 僵蚕9g 决明子9g 茺蔚子9g 郁金9g 菖蒲9g 钩藤12g 全蝎4.5g。中风后,痰涎壅滞,时时搐搦,咳利不爽者,可加用陈胆星6g,天竺黄9g,郁李仁9g 瓜蒌9g 淡竹沥1支(冲);大便闭结不下者,可加用生川大黄9g(后下),以得下为度。中风后,余热不退,或有感染,汗出热不解,口干舌绛者,可加用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丹皮9g 山栀子9g 合欢皮24~30g。 二、柴牡三角汤方解北柴胡,宜畅气血、推陈致新。生牡蛎,潜阳软坚、消痰行水。柴、牡同用,无升阳气逆之患,有降泄疏导之功。它不仅通血道,亦走水道,故以为君。山羊角代羚羊角,能平肝熄风,善解脑血管神经之痉挛。水牛角代犀角,能清心止血,治神志昏沉,起醒脑毒之用。生鹿角不同于鹿茸和鹿角胶,它能消血肿。古人用一味生鹿角研末,醋调敷,乳痈立消,故可移治脑部凝血留瘀,起潜移默消之效。五味药合而为方,对脑部气血郁滞、水液潴留、有积极疏导作用。 三、病例介绍3
今就本人切身体会较深者,举三例加以印证。 (一)日,友人父亲因操劳过度,一度血压升高,但仍坚持上课、咨询门诊,后突发右侧偏瘫,语言蹇涩。因向有冠心病房颤症,起先西医认为是脑血栓,予大量丹参静滴,傍晚又出现神志昏迷,嗜寐不语。某主任医师认为此是轻度脑溢血,嘱停用丹参,改用甘露醇静滴,肾上腺色腙片、氨苯喋啶、维生素K常规口服,禁止摇动头部,另服安定以宁神。次日神清,偏瘫语涩如故,立即自服柴牡三角汤加味:柴胡9g 生牡蛎30g(先煎) 山羊角24g(先煎) 水牛角24g(先煎) 生鹿角6g(先煎) 茺蔚子9g 决明子9g 女贞子9g 苍术9g 川厚朴6g 郁金9g 菖蒲9g 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 白芍9g 生甘草4.5g。连服1月,已可下床行动,语言蹇涩有所改善,但多讲话即不自主发笑。连服2月,前症下去七八,精力转佳,面色红润,唇紫全退,每天可以下楼散步。续服前方隔天1帖,连续二月基本痊愈。 (二)日,由我陪同父亲去某病房会诊。病人姚某,男,48岁,向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闭锁不全,经常出现房颤。上月突然出现左侧瘫痪,神志昏迷不醒,呼吸迫促,痰涎壅盛,声如曳锯,经手术切开气管,吸出顽痰,大量应用抗生素及强心药,仍然神昏不语,木僵无所知觉,余热始终不退,口噤,舌质胖滑,脉沉细而微,二便闭结,又做了透泄疗法,小溲已稍有,但汗出如洗,上身为甚,身热不因汗衰。特邀父亲会诊,认为此乃“心脑俱病,肺肾交困”,而关键在于脑功能之失调,应先予醒脑开窍、消瘀涤痰、解毒存阴、标本兼顾之法,以柴牡三角汤加味:柴牡三角汤药量同上,加入土茯苓30g 忍冬藤24g 连翘9g 白薇9g 郁金9g 菖蒲9g 泽兰9g 茺蔚子9g 陈胆星9g 天竺黄9g 夜交藤15g 合欢皮24g,浓煎汁鼻饲4帖;另用西洋参、麦冬煎汤代茶。经中西医协作,4帖热退,汗仍多,神识略有清醒时,偏瘫依然,复增呃逆,方中加刀豆子、玉蝴蝶、竹茹4帖后,呃逆止;大便五日未解,又加枳实、瓜蒌大便行;神识稍清,气管切口处痰涎仍多,原方去枳实、川厚朴,加桃仁杏仁各9g。半月后,气管切口管抽去,逐渐愈合,病情大安,前后复诊15次,服柴牡三角汤62剂,神识完全清朗,语言亦恢复正常。治疗2个半月后,偏瘫亦恢复十之五六,可以扶床下地行动,遂嘱针灸调理而愈。 (三)徐×,男,62岁,曾二次中风,脑CT提示为:多发性脑梗塞。患者体丰,向有高血压史,于1989年第二次中风时,神志昏迷,四肢活动不利,以左半肢为甚,纳呆嗜寐,大便艰,口干欲饮,舌红绛中裂,脉弦细而数,风痱病灶深邃,残瘀凝滞,不易速解,转邀本人前往诊治。与柴牡三角汤加味:柴牡三角汤药量同上,加上土茯苓30g,忍冬藤24g,连翘9g,白薇9g,茺蔚子9g,决明子9g,女贞子9g,郁金9g,菖蒲9g,夜交藤15g,枳实9g,生大黄9g(后下)。三天后便通,神昏渐清,原方去枳实、生大黄,加苍术、川厚朴、知母,服后纳食渐增,便亦畅,寐亦安,口干,舌绛中裂均有明显好转,前后诊治五月余,肢体活动日趋好转,病情稳定。 【经过多次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柴牡三角汤对于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或脑部血循环障碍所引起的各种脑病,都有较好的疗效。特别是上盛下虚之人,运用宣畅气血,清除脑内积瘀与潴液,从而调整脑部血行障碍,对逐步恢复脑功能,改善后遗症效果显著。】 推荐一个降脂、降压、降血稠的验方
西洋参10克、丹参30克、天麻20克、田三七20克、山楂20克、瓜娄壳20克、何首乌20克、黄精20克。此方为煎剂用量。 打成粉(散剂)时,以上这八味药的分量都是相同的,20克就全部是20克,40克就全部是40克,100克就全部是100克,患者自主决定用量。然后将这七味药全部放在一起打成粉。 患有血管壁硬化时,也就是已经患了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时,此方可将血管壁清理干净(血管壁清理干净了,血管的管腔就变大了,血流就通畅了,心肌的细胞就能得到血液供应了,也就不会因为心肌缺血得不到血液供应而发生的心绞痛了)。 将打成粉的七味药用一个比较好的可以密闭的防潮的保鲜盒里(防止药物霉变)然后每天早上一小勺,晚上一小勺。经常出差的人也可以将药粉装在“零号”的空胶囊壳里(药店有售),早上吃五颗,晚上吃五颗。 有冠心病的人除了每天服用扩血管的西药以外(扩血管的药物是治疗病的标)。再吃这八味药(八味药是治疗病的本) 能使病情康复。不过要记得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句话。一般半年下来心绞痛的人心前区都不会疼痛中老年人每年都要体检,大多数人体检后发现自己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或血脂稠的毛病,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心脑供血不正常。为什么这些年心脏病、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会如此之高呢?就是前面这些因素造成的,它们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开路先锋”。 说到这里有人会说,我检查身体时也有这种情况,不过家里备有阿司匹林肠溶片,它可以帮我解决这些问题。虽然阿司匹林肠溶片确实有用,但它对胃的刺激很大,因此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我周围很多病友,就有因为吃阿司匹林肠溶片而引发胃出血的例子。所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既不能作家庭常备药,也不能当成保健药服用。如果滥服这种药,就会导致像胃出血这样的出血性疾病。那么,患心脑血管病的中老年朋友该怎么办呢? 中医认为,心脑血管疾病是气无力推动,而使血滞于脉中所致。人到中老年,气虚那是一定的,血瘀也是必然的,所以很容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在此,我向您推荐一种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家庭常备药——丹参山楂粉。  说到丹参,好多心脑血管患者都知道,这是一味活血化瘀、输通血管的药。的确,丹参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有人说,我得脑血栓的时候输液就用过丹参注射液;也有人说,我患心脏病的时候经常服用丹参滴丸等。 《本草经疏》有言:“丹参苦能泄,温能散,久服利人益气,专入血分,其功在于活血行血。”意思是说,丹参可以久服,味苦能泄。“泄”意为“下行为顺”,丹参能引血下行,但不会像当归等其他活血药一样,会引血上行到大脑,从而血冲头,引发脑出血。服用丹参,气机向下走,跟水向低处流动一样,气机顺畅,肠胃就通畅,所以有“肠鸣幽幽如走水”之说。《别录》也说:“丹参所谓养血,皆言其积滞既去,而正气自伸之意,亦以通为补尔”。换言之,对中老年人来说,丹参行血活血的同时,还可以益气、补气,这是它不同于其他中药的地方。一用丹参,就“能入心包络破瘀,已尽其功效矣,以见病无不除,皆由其瘀去。” 既然丹参有这么大的威力,为什么还要在丹参里再加入山楂呢?这是因为,山楂有降血压、降血脂的作用,可以辅助丹参“化瘀血而不伤新血,开郁气而不伤正气”。也就是说,山楂酸涩之性可以健脾胃,助消化,而且其消食导滞之功还可以行气化瘀,所以和丹参结合防治心脑血管病,真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市面上也有加工和浓缩后的丹参制剂,不过我不主张服用。一来,经过炮制和高温浓缩后,丹参制剂的药效远不如直接加工而成的粉剂。后者冲服时不失中药的性味,直入经络,尽显药效,二来,自己加工的粉剂更廉价。 该怎么服用“丹参山楂粉”呢?在药房里买丹参、山楂各100克,加工成粉,分成10份,用40度左右的温开水冲服,每天冲服一份。
中老年人体检的时候,已经查出血脂稠的,不管中度还是轻度,或伴是有动脉粥样硬化,都可以按上面的用量放心地服用,时间长了就会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果体检的时候没有查出这些病,或者你的身体只存在潜在的威胁,比如有这种病的家族史,或身形较胖的中老年人,那只要服用上面一半的量就可以有效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了。不管哪一种,丹参山楂粉可以吃很长时间,两个月或半年都行。 贵州卫视养生视频和笔记:陈新讲治疗脑中风秘方 陈新,名老中医陈文伯之子,国家级名老中医陈文伯学术继承人,北京易安中医药研究院院长。高血压找肝肾,爱发火、肝血亏虚会引发高血压,降血压要注意养肾。 血压正常不需吃任何药物。陈氏降压方: 用地骨皮、葛根、丹参、牛蒡子、山楂,以上药物各3克,热水冲泡饮用。 山楂有降压、降脂、消炎、去印功效;注意药物副作用不要过度医疗。高血压患者要记住:吃饭莫饱、走路莫跑、以步当车。耳背沟降压,向下捋是降压,向上捋是升压;按摩头顶降压,从头顶百会穴向四个方向向下刮顺。脑中风是“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之首,我国每年发生脑中风病人达200万,发病率达120/10万,致残率高达75%,致死率高达60%。 营养过剩会引发脑中风;血脂高、外界刺激引发脑中风;肾精亏虚会引发脑中风。脑中风的信号:1.中指麻木;2.突然失语;3.舌头偏斜。中风无绝要小心:目合、口开、手张、遗尿、鼾声大作。 每天120克薏仁米加海带汤,可治疗甲状腺结节;老年面部颧骨透出红色有心脑血管问题。脑中风患者或有脑中风征兆的患者可饮牛黄祛风汤;牛黄祛风汤:用葛根10克、地骨皮10克、丹参10克、竹沥水3克、牛黄1克,热水冲泡或煎汤服用。三七可预防心脑血管病、脑中风;核桃有健脑作用;山楂有降脂、降压功效;三七可强心;核桃可治疗泥沙状胆结石。 公开三通活血粉配方 三通是指:通心、通脑、通脊髓 现将恩师胡进江、胡教授的三通活血粉介绍如下: 功能:活血化淤,安神醒脑,消肿,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 主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髓侧索硬化症,肌无力,肌萎缩,脑梗塞,冠心病,骨质增生,黄韧带肥厚椎管狭窄症,老年性痴呆. 调剂方法:将三七粉82.8克.冰片27.6克混合.装入干净无菌厚塑料袋内,封口,在摄氏20度以下室温下,用相互积压紧拉快速的冲击振动方法,促使药粉混合均匀. 等几分钟后,慢慢排出袋内空气.将药粉密封备用.保质期3年. 早晚饭后半小时内凉开水送服.每次2克.病情较严重可连续服用1-2年.较轻者30天一疗程,痊愈后一周停药.健康中老年人和病愈后的患者,也可服用.并可预防上述疾病. 禁忌症:孕妇、肢体脏器大出血发作时,月经期.药粉结块,霉变过期.有三七,冰片过敏史. (注:三七用云南文山生长5-7年.20-60头一公斤的根块.冰片.广州产的.)
开窍醒脑回阳救逆——心脑复苏汤心脑复苏汤是我多年治疗脑病逐渐摸索出的经验方,它药味不多,但含有多个方子,效果卓著,现介绍如下。组成 麻黄15克,附子(久煎)50克,山萸肉60克,龙骨(先煎)50克,牡蛎(先煎)50克,甘草20克,人参15克,辛夷15克。方解麻黄破阴回阳,开利肺气,破癓瘕积聚,消坚化瘀,附子破阴回阳,斩关夺门,回阳救逆,山萸肉为救脱之要药,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固守复阳,龙牡收敛元气,甘草调和诸药,解附子之毒。辛夷通窍达脑。功效使心脑复苏,抢救呼衰,扶正固本,开窍醒脑,回阳救逆。剂量大者,宜复苏,剂量小者,宜慢养。主治闭脱之危重急症,如脑出血、脑干出血、大面积脑梗死,脑昏迷,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脱水酸中毒、休克等,见出冷汗,四肢凉,面白光白或萎黄,鼻尖凉,喘息抬肩,口开目闭,心悸怔仲,二便失禁,神志昏迷,气息奄奄,脉沉迟微弱。用法一日3剂,隔8小时1剂。病缓者,文火煎服,病势重者,武火急煎。服用法:1.口服法;2.药氧法;3.鼻饲灌肠法;4.药液热敷前后胸背法。病情危重者,24小时内频频使用2~3剂也可,病缓者,每日1剂。说明心脑复苏汤来于四逆汤,在四逆汤的基础上,加人参名曰参附汤,其功能益气固脱,回阳救逆,对阴阳俱竭、阳越于表、脉虚浮大者,可大补元气,滋阴和阳,益气固本。而后,我又读到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载有“古今录验大小续命汤”对中风昏迷欲死的奇效妙方,推崇备至,曰:“大良”,曰:“甚良”,曰:“必佳”,曰:“诸风服之皆验”,此方评论如此之高,绝非偶然,方中强调“录验”二字,说明古今医生用此方即应验,而“续命”乃指在生命断续的情况下,可续命而生之意。 古今录验小续命汤(麻黄、附子、人参、甘草、桂枝、防己、黄芩、杏仁、白芍、防风、川芎)从方药组成看,含有人参附子汤(人参、附子)、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还魂汤(麻黄、桂心、杏仁、甘草)。在《千金方》卷二十五,载有诸奄奄气绝、无复觉、口噤不开。麻黄入肺,以通其魄,杏仁入络,以降其逆,甘草入腑,以缓其暴。而人参附子汤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麻黄汤逐邪出表,可宣肺气。肺主一身之气,肺朝百脉,肺气畅通,不仅经脉运行顺利,还可助脾胃升降。还魂汤可治心脏停跳,脑昏迷复苏。此方主药麻黄味辛,一茎直上,能上升又能外散,其生麻黄之地,冬不积雪,其茎能冲破冻地而生,可见其破阴回阳之力,并能发越下焦之阳气,达皮毛之窍。肺合皮毛,故麻黄为开利肺气、通调水道之要药,又善搜肺风,泻肺定喘,又能深入积痰凝血之中,消坚化瘀,不但能走太阴之经,亦能走太阳之腑,因而麻黄有五通的作用,即通血、通窍、通汗、通便、通尿。附子大辛大热,为纯阳之品,有雷霆万钧之力,能斩关夺门,破阴回阳,力挽垂绝之生命,麻黄、附子、人参、甘草相伍治疗心脑衰竭,呼吸不足息,曾挽救了不少危重患者,但对汗出者心脑衰竭力不从心。附子一药,量大者不敢用,量小者不顶用,只能寻找新的方药,后来,我在任继学老师的指点下,通读张锡纯的《衷中医学参西录》,发现张师所创“来复汤”(山萸肉60克,生龙牡各30克,生杭芍18克,野台参12克,甘草6克)对寒温外感,大病瘥后,寒热往来,虚汗淋漓,目睛上视,势危欲绝,或怔忡,或气不足以息,诸症只见一端,即宜急服。读完这一方剂后,好像有神暗助一样,突然心明眼亮,对治疗急危脱症有了新的思路,张锡纯对脱症治疗有独到的见解。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故人虚极者,其肝风先动,肝风动即元气欲脱之兆也,因而提出山萸肉救脱之力为第一,脱救之功,较参、术、芪更胜,山萸肉对所有阴阳气血不固将散者,皆能敛之。我在实践中,也逐渐体会到,山萸肉收敛元气,固涩滑脱,通利九窍,流通血脉,效力非凡。来复汤中加用龙骨、牡蛎两味药,意在增强固肾摄精、收敛元气之力,可缓解麻黄和附子汗多伤阳的弊端,合为参附龙牡汤,提高了破阴回阳的作用。四逆汤回阳救逆,加麻黄、山萸肉,更加强了回阴救脱之力。辛夷之味辛走散祛邪,而取其质地轻浮,能温中助脾胃清阳之气上行达脑。中州清阳下陷,脑失所养,则元神失其调节内脏官窍的机能。从脾胃入手益气升阳乃脑病治疗之一法,故此方中加辛夷一味,加强了扶正固本、开窍醒脑、活血化瘀、复苏心脑、抢救呼衰、纠正全身衰竭作用,确实起到了神奇的效果。心脑复苏汤对治疗脑出血、脑梗死昏迷、脑危象病,为中医治疗急症寻找出新的思路。现在,核磁共振、CT等检测手段,对准确诊断大有帮助,特别是手术治疗脑出血的新技术已成功挽救很多急危症患者。但在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用中医中药治疗脑危急重症还有很大的空间,如脑干梗塞、脑出血破入脑室,因病变位置不能手术者,恰是中医抢救的强项。在临床中,凡中风昏迷者,我们皆可用心脑复苏汤,已成范例。 吕氏传三代的秘方--益智灵(中风后遗症药方) 益智灵是吕氏传三代治疗中风后遗症智能障碍的秘方,后经不断完善组方,用来 治疗老年痴呆,疗效明显。  方子组成:菟丝子(包煎)24克,熟地、巴朝天、丹参各20克,浙贝母15克,人参、天冬、辛夷、法半夏、制胆星各10克,炙远志6克。   老年痴呆以肾虚髓空为本,痰阻血淤为标,形成本虚标实的病理变化。肾藏精,主骨,生髓,髓通于脑。“高年无记性者,脑髓渐空”,故用“三才”(天冬、熟 地、人参)、菟丝子、巴戟天益肾填精生髓,为治疗本病的主要药物。除肾虚外, 患者多兼痰浊阻络,蒙蔽清窍,而致神机不爽。《景岳全书》说:“痰迷心窍,则遇事多忘。”故配炙远志祛痰利窍,安神益智;加法半夏、浙贝母、制胆星涤痰 开窍醒神。亦因痰还会阻滞脑络,使脑气与脏气不能相接,肾之精气不能上输,脑失所养,则机灵记忆渐无,故佐以丹参化淤通络;使以辛夷,上通脑窍,下通心肾,又助化痰开郁,活血通络。  在几十年的临床应用中,本方除对中风后遗智能低下具有明显增强智力、恢复肢体功能作用外,对老年出现的记忆力减退、思维紊乱、精神抑郁和早衰等 症,以及脑萎缩、帕金森氏病、脑炎等症所致智能低下均有一定疗效。 用针点刺“风疙瘩”出尽恶血 中风就不会发作 有中风先兆或中风刚发作时如果治疗及时,完全可以消除中风的发生。中风先兆或刚发中风时在患者的后头颈部风池,风府附近有一“风疙瘩”,用针点刺出尽恶血,中风就不会发作了。方法简单,又没有危险性。希望大家广为流传,为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保驾护航,如果大家都知道了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消灭中风了。具体操作方法:用手捏住“风疙瘩”随便用什么针都行,多点刺几下,再用火罐拔,使其出尽恶血。注:不可刺的太深,以免发生危险。 董氏奇穴治疗学---脑中风、中风后遗症 (一)中风急性发作1、十二井穴点刺放血。(二)半身不遂(偏枯、偏瘫)1、特效处方:(1)灵骨穴、大白穴特效(疗效优于十四经,健侧取穴,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2)针八关穴,配灵骨穴、大白穴,特效。2、针木火穴,特效。3、针神肩穴,配中白穴、下白穴,效佳。4、针肾关穴、通肾穴、通关穴、上三黄穴,特效。5、针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驷马穴,特效。6、针三重穴,上营穴、下营穴,效佳。7、五岭穴、总枢穴、膝后太阳区放血。8、针肩中穴、建中穴、地宗穴、骨关穴、木关穴。9、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斜刺透穴)加州圆穴、州昆穴、州仑穴透穴可加电针10、州火穴、州金穴、州水穴,配镇静穴、肾关穴、天黄穴、其黄穴。11、针肩中穴、建中穴、重子穴、重仙穴,配六完穴、木留穴。12、针上九里穴、中九里穴、下九里穴配八关穴、三叉穴。13、针肾关穴,特效(双侧取穴)14、灵骨穴、大白穴,特效。15、九里穴,使用倒马针法,特效。16、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效佳。17、肾关穴、正会穴、后会穴。18、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19、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针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20、高血压中风之半身不遂:五岭穴点刺放血。(三)中风昏迷不醒1、针其门穴、其角穴、其正穴,特效。2、针李白穴,云白穴,有卓效。3、针天宗穴、还巢穴,有效。4、针妇灵一穴、妇灵二穴,特效。5、正会穴、前会穴、后会穴、灵骨穴。(四) 口眼喎斜、口眼歪斜(五)中风舌强不语、舌强难言1、针地宗穴,特效。2、针上三黄穴,疗效卓著。3、针三风穴,配正会穴,有效。4、针肩中穴,配商丘穴更佳。5、商丘穴、正会穴。(六)舌僵硬不适1、金津穴、玉液穴放血。(七)中风手足拘挛1、针上三黄穴,配通关穴、肾关穴,有效。2、针灵骨穴、大白穴深针有效(针刺深度要深,且需先针灵骨穴,再针大白穴)3、针八关穴,神效。4、针对侧重子穴、重仙穴,有效。5、治疗中风手脚不灵活、不能握拳伸张:针火连穴、火菊穴、火散穴,单脚取穴(八)脑溢血管阻塞1、针三圣穴。2、十八星穴点刺放血,针地宗穴。(九)脑溢血1、先在十宣穴点刺出血,再针地宗穴(急性发作期间的急救处理)。2、针三圣穴。(十)四肢抖动(舞蹈症)1、针镇静穴、正会穴、前会穴,效果卓著。2、针正脑一穴、正脑二穴,配合上三黄穴,效果甚佳。本文转载自http://user.qzone.qq.com//blog/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脑血栓后遗症怎么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