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主角是农村的,成为中国中国地调局首席科学家家

访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袁东来
作者:杨威来源:多彩贵州网
富碳农业:创新人类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助推贵州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
---访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袁东来
  引言: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政府长期高度重视并积极应对。在国际上,中国力推气候谈判多边进程,引领全球加速向低碳发展转型;在国内,中国将气候变化视其为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节能减排行动,并提出2020年至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目标、实现路径和政策措施,展现了中国低碳发展的新蓝图。中国用自身行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富碳农业提出了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一体化的富碳农业工厂方案,以期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同时,促进农业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总书记对贵州生态文明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寄予殷切期望。为了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袁东来教授建议选准贵州发挥生态优势、探索发展富碳农业,实现后发赶超的战略路径,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使贵州青山常在、碧水长流,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助推贵州真正实现“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那么什么是富碳农业?富碳农业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富碳农业落地贵州发展具有什么战略意义?富碳农业如何助推贵州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多彩贵州网记者近日在北京专访了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袁东来教授。
  人物名片:袁东来,欧盟中国经济文化委员会富碳农业碳金融运营管理中心主任,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中国生态环境监测中心首席专家,北京交通大学富碳农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教授。
  记者:请袁教授介绍下什么是富碳农业?
  袁东来:社会的命脉是经济,自然生态的命脉则是碳。我们的地球被称为碳星球,因为地球所有的生命体中,碳是基础元素,由碳为框架形成的有机质是生命的基础物质。碳是生命之本。自然万物的生长和繁衍,实际上是碳循环的不同表现形式。
  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源是碳循环的严重失调。目前中国采取的应对气候变化措施以减少工业企业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为主,虽然成效显著,但对于经济运行压力较大,对于恢复和促进自然碳循环的贡献较小,并非长期根本之策。为从根本上解决碳循环失调问题,富碳农业提出了农业第三次(绿色)革命,即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一体化的富碳农业工厂方案。
  “富碳农业”,包括富碳林业,是一种全新的理念,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根据自然界植物生长规律,并遵循自然科学、生态环境学、能源经济学、循环经济学,土壤学、植物学、植保学基本原理,运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技成果,将工业生产活动产生的、巨量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纳的二氧化碳富集后,用于工农业生产,加入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循环之中,将二氧化碳有机地使用、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粮食或其它干物质的形式储存在地球表面,创造促进农、林、牧、副、渔业单产大幅提高,并能可持续发展、集约经营的高效大农业。既可利用碳资源节能减排,消纳碳资源,解决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又可以促进相关工农业生产。探索和实践富碳农业的发展方式,有助于系统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粮食短缺、困难立地四大综合性难题。
  记者:富碳农业落地贵州具有什么战略意义?
  袁东来:通过富碳农业,贵州发展科技型经济“新模式”,创建科技创新多轮驱动的大农业战略产业园区,打造以“碳、氢、磁、菌、水、光”等六大元素为核心的研究型和创新型企业。努力找到顺应能源大势之道,创造性地形成可再生能源全面发展的多轮驱动能源供给体系,推动农业的第三次(绿色)革命和新能源技术革命,带动市、县、乡(镇)三级产业升级,以此来分类推动技术创新、农业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能源的商品属性,创造出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形成一个巨大的新兴农业产业。
  富碳农业驯服了二氧化碳这匹“野马”,为破解“三农”难题出力,为现代农业服务,不但能使人类在农业方面获得更大自由,也关系到工业生产中作为废气处理的资源变废为宝和综合利用,更关系到人类当今和未来的生存环境与质量。
  大力推广富碳农业,既能减少碳排放,又能增加人类食物生产,增加农民收入,逐渐平息极端气候变化的发生和振幅,是我国现代化新兴农业必由之路。同时富碳农业可以通过大数据把农村的环境和资源资产化,让农村和农民在增加收入的基础上,享受资产收益,为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提供有效的抓手,这也是解决近代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命题。
  记者:富碳农业如何助推贵州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袁东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贵州重要讲话中强调,良好生态环境是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发展要实现的重要目标。要正确处理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推进。因地制宜发展展现生态环境优势的产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把提出的行动计划扎扎实实落实到行动上。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这是贵州要写好的一篇大文章。
  通过富碳农业的理论和方法论将贵州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捕集后运用到贵州的青山绿水,比如:树木、粮食、茶叶、花卉、瓜果蔬菜、中药材等,通过光合作用固碳,产生出几倍的干物质,造福当地人民促进绿色经济发展,摸索出一条工业排碳用农业来固碳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达到阴阳平衡,为世界的可持续发展摸索出一条宝贵经验。目前,被誉为中国富锌富硒有机茶之乡、现有35万余亩锌硒茶园的贵州凤冈县将全面开展实施富碳农业,几十万亩茶园,可固碳千万吨,既可通过二氧化碳碳肥增产,杀虫,修复土地,又可增加茶叶叶绿素的质量,再进行碳汇交易提高茶农收入,并利用干冰保鲜技术提升锌硒茶叶全生命周期的良性循环,出口全世界。
  今年是中国及世界的碳元年,贵州应该抓住这次新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好党和国家在治理温室效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的各种政策及财政资金,利用贵州的青山绿水完成一次大的碳交易。习近平总书记在巴黎会议代表中国政府提出的减排60%的碳排放目标,贵州可以通过青山绿水来减排二氧化碳,肩负起应有的责任和义务,为老少边穷地区发展利用好碳循环、碳交易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及道路,并争取成为富碳农业先行先试省份。
  记者:富碳农业与贵州生态文明建设有什么关系?对贵州的精准扶贫有什么意义?
  袁东来:由于贵州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地貌,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贵州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损害后非常难以修复和恢复。这一特点决定了贵州在处理好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方面面临着更大难度。我们必须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坚决要绿色的好,不要污染的快。“两条底线”都要守牢,“两座山”都要建设好。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加快绿色化发展,走出一条有别于东部、不同于西部其他省份的发展新路指明了方向。
  通过富碳农业碳、氢、磁、菌、水、光等大自然六大元素使贵州的青山绿水及四千多万人民发生资源、思想、科技和财富的裂变,继而做到精准扶贫。不仅做到保护青山绿水,而且换来了金山银山。守住绿水青山的底线不应该被动的守,应该主动想怎么走,怎么跑,怎么冲,怎么飞,才能是真正的创新。
  贵州人民正在积极探索青山绿水发展之路,努力追求分享真正的生态红利。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在贵州连续召开了几年,富碳农业有望成为今年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的重要主题,从生态文明的核心、内涵、措施都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希望生态文明国际论坛由贵州再次向全世界发声:富碳农业按照大自然发展的规律做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创新出一条人类崭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拯救地球、拯救人类、拯救万物。(来源:多彩贵州网& 记者:杨威)
这种做法受到不少网友热捧,也有不少网友认为此举造成消费者额外付费,并不合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B.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某重点大学的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自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13年跌至最低.仅为26.2%.C.关于本市大大小小业余球场到底归谁 题目和参考答案——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 题目详情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B.1999年至2001年的3年间,某重点大学的农村新生比例均在39%左右。但自2002年起,农村新生比例开始下降,2013年跌至最低,仅为26.2%。C.关于本市大大小小业余球场到底归谁管这个问题,各个部门有不同的说法,现在大家一般认可的是以由市建设局管理的这一说法为准。D.次贷的真正大毒素在继续弥漫,我们能否如上次世界经济危机时那样独善其身,关系到我省经济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
B【解析】试题分析:A.语序不当。“将在2020年计划”应改为“计划将在2020年”。C.句式杂糅。应为“认可......这说法”或“以......这一说法为准”。D.两面对一面。删去“能否”。 病句题要熟知各种病句类型及各种常见例句,对正确的句子和修改正确的句子可以多读读,以培养语感。有人说病句是读出来的,做病句题可默读句子,别扭的句子如果判断不准,可用自己熟悉的内容造个句子。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练习册系列答案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等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玉楼春·题《柳洲待别图》送刘跃如[明]李日华轻暖轻寒无意绪,朝来几阵梨花雨。妆成独自倚阑干,暗数落红愁不语。杜宇一声人欲去,残云片片依沙渚。横塘十里柳烟浓,维舟正在烟深处。1.上片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3分)2.下片最后两句在表情达意上包含了哪两重意蕴?(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江门市高三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所谓常识,顾名思义是日常的知识.不要小看这些日常知识,它们不会先天地植入 人们的大脑,某种程度上却又是应该必须了解、必须掌握的知识·在事实面前我们恐怕得承认,我们很多人的常识还是凤毛麟角·比如因为对溺水者、对窖井作业遇险者盲目施救而导致更大悲剧的事情,近年已经发生不少起了,性质几乎如出一辙.究其根本,就是施救者缺乏这方面的相应常识.而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公众同样太需要被普及一些常,尤其是应急常。A.顾名思义B.凤毛麟角 C.如出一辙 D.尤其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广东省广州市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试一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大学的三种精神宋石南青年到大学,不是为了学习怎样成为社会机器中一个更有效的齿轮,而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梭罗说,一棵树长到一定的高度,才知道怎样的空气更适合。人也是如此。而大学,就是要将适合的空气置于青年鼻尖。在适合的大学空气中,最重要的事就是思维训练。掌握知识或参与社会实践,不过是训练思维的必要条件。如何让青年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或人文学者的方式思考,才是大学的要义。一个人读大学,不是为了被各种事实塞满头脑,而是要提高自己的心智,培养有效思考的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逻辑判断的能力以及辨别价值的能力。相应的,大学精神也呼之而出,那就是自由、通识及德性。金耀基尝言,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可说是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大学之独立自由,并非理所当然,而是相当脆弱的。咄咄逼人的权力是它的敌人,巧言令色的功利是它的对手,匍匐在地的庸俗是它的威胁。蔡元培深刻认识此点,故说:“思想自由之通则,正大学之所以为大也。”自由独立是通识的基础,后者又反过加强前者。在教育中排除掉通识,则摧毁其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世界范围内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关于通识教育,l946年华盛顿大学诺斯兰教授的定义是:“其主旨在个人的整体健全发展,包含提升生活的目的、提炼对情绪的反应,以及运用我们最好的知识充分了解各种事物的本质。”就在诺斯兰写出这段话的头一年,1945年,哈佛大学推出《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开篇引用了修昔底德和柏拉图的话。前者说:“我们不需要荷马的称赞,我们已经开发了广阔的土地和海洋。”这象征着人们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后者说:“我们能草率地允许青少年听一些随意编造的故事,以致让他们接受那些成年后不应拥有的思想吗?”这象征着教育可能带的混乱与分歧。通识教育正是要解决这两个问题。它既要帮助年轻人成为独立的个体,拥有独特思想和个性化生活,又要使他们适应公共生活,成为公民和共同文化的继承者。实际上,通识教育已部分包含了第三种大学精神,那就是培育人的德性。但在高速前行又变动不居的现代多元社会,德性很难被界定,也很少被珍视。真正的德性在于培育,而非教育;在于自省,而非灌输。钱穆说,中国的学问传统有三个系统:人统、事统、学统。置于首位的“人统”,就是尊德性。他解释说:“人统,其中心是人。中国人说:‘学者,所以学做人也。’一切学问,主要用意在学如何做人,如何做有理想有价值的人。”遗憾的是,钱穆这种话,如今大多数人不喜欢听,他们更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而不喜欢去照看什么德性。中国的大学,自有其悠久的历史。但就现状而言,却距离真正的大学精神相去甚远。尽管现状灰暗,我们依旧可以憧憬更明亮的未。也许有那么一天,中国的大学能够真正拥有独立地位、学术自由和批判精神,成为“追求真理的民主机构”。到那时,大学是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从教师到学生,都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在其间,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而大学也因之焕发永久的生命力,站在批评的最前沿,站在创新的最前沿,成为国家社会当之无愧的“轴心组织”。 (选自2012年6月《看历史》)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一项给2分,选对两项给5分,多选不给分)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 (5分)A.一个人读大学,是为了自我教育和互相教育,在适合的大学环境中,训练自己的思维。B.大学的要义是让学生用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和人文学者的方式思考问题。C.金耀基曾强调一部争学术独立自由的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大学的历史。D.通识教育既要培养人对自由社会的自豪感,也要解决教育可能带的混乱和分歧。E.大学里的师生都在尽情追求智力、真理和美,所以大学成为了孕育创新者、批判者的大本营,这就是中国大学的现状。2.与“大学精神”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大学精神就是自由、通识、德性,三者相辅相成,关系密切。B.要是在教育中不重视通识,就会摧毁自由独立的生命。致力通识教育是所有有抱负的大学的重要目标。C.在现代多元社会里,大多数人喜欢去学如何做一个“成功人士”,这冲击着大学精神之德性。D.大学精神的建立和养成是指人们酝酿自由思想并自由表达,创造有价值的学术成果并以之推动社会进步。3.请分别概括大学精神之自由、通识及德性的内涵。(4分)4.美国著名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规定,工科学生要学习的人文课程占总课时的22%。请用文中的观点,对麻省理工学院这一要求的合理性作简要分析。(4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下面是一组预计世界人口数量的数字,请根据表格内容,用“未来”“爆炸”“解决”“计划”这几个词描述所列现象并提出应对措施。(要求语句连贯,不超过50字。)(2分)10万年前300年前1987年1999年2025年2095年320万5.4亿50亿60亿约90亿约102亿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漳州八校高三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学作品阅读
简答题(选做一题)(5分)⑴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瑜曰:“吾若取不得,那时任从公取。”玄德曰:“子敬、孔明在此为证,都督休悔。”鲁肃踌躇未对。周瑜想取的是哪个地方?周瑜和诸葛亮又是如何争夺此地的?清简述原著相关情节。 ⑵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他)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玄德曰:“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断桥一事”是指谁做了什么事?刘备又为何说“吾弟”“勇则勇矣,惜失于计较”?请简述相关的前因后果。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高一上第二次阶段期中测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删改后的下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福建省福鼎市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苏辙《六国论》,回答后面的问题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灭亡。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夫秦之所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蔽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雎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见矣!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耶?委区区之韩、魏,以当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遍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方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1.下面加点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五倍之地 不赂者以赂者丧B.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而不免于灭亡C.子孙视之不甚惜 秦之有韩、魏D.赵尝五战于秦 燕、赵拒之于前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不相同的是( )A窃怪天下诸侯 B发愤西向 C 辇来于秦 D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以攻山西千里之秦”千里”作“秦”的定语,意指秦国幅员辽阔,实力雄厚。B.“世家”指司马迁的《史记》中君王的传记。C.“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中的“出身”是家庭成份或个人来历的意思D.本文苏辙立足六国“不知天下之势”这一点,从战略进行理路详明的辩论,意见扼要而中肯。这种明辨六国是非曲直的见解,显然有超越前人之处。4.结合苏洵和苏辙两兄弟的《六国论》都论及了六国破灭的原因,但作者所持观点不尽相同,表现在哪里?苏辙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苏洵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2分)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常为之深思熟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学年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二上半期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语言应用
下面是一段介绍微信的文字,请概括其四个方面的特点。(每点不超过6个字)(4分)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初推出的一款新型手机聊天软件。它可以通过网络传送语音、视频、图片(包括表情)和文字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并且支持iPhonE.AndroiD.S60等不同平台的手机之间相互收发消息。用户可以同时与最多10个好友进行更加丰富的类似于短信、彩信等方式的聊天。微信软件本身完全免费,使用任何功能都不会收取费用,微信交流时产生的上网流量费由网络运营商收取。1M流量可发约1000条文字信息、1000秒语音信息以及约1分钟的视频信息。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解读中国农业新常态:两板挤压 双灯限行 六产开拓
关注新华网
  “新常态”一词最先出自于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之后华尔街的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概念,它的主要表现就是低增长、低就业率。自2014年以来,“新常态”成了中国最热门的话题,百业共说新常态。中国农业面临怎样的新常态,可用三句话概括,就是“两板挤压”、“双灯限行”、“六产开拓”。“两板”即农产品价格的“天花板”与成本价格的“地板”。“双灯”即世贸组织的黄灯与资源环境的红灯。“六产”即第六次产业,这是日本、韩国几年前就提出的新概念。所谓第六次产业,即农业是可以包含一产二产三产的产业,一加二加三等于六,因此,把农业称为第六次产业。
  上下“两板挤压”
  “地板”不断抬升。“地板”指的是农产品的成本价格。农产品价格在不断提高由许多因素造成,一是劳动力的价格在不断抬升,新疆采棉,人工成本已升到800元一亩,内地水稻插秧、茶叶采摘,每天200元的高价都很难找到人;二是土地的租金在不断抬升,有的土地租金1000多元一亩,比土地收益还高;三是农药化肥种子价格居高不下,而使用量却在不断提高;四是农技服务成本也不断提高,耕种收每亩由过去十多元的提高到今天的100多元。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使得农产品价格越来越高。
  “天花板”已被顶破。农产品价格全面飘红,部分农产品已冲开“天花板”,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一些主要农产品价格已高于国外到岸完税价,例如棉花等,2008年,只有大豆,今天主要大宗农产品价格均高于国际市场离岸价。国内农产品价格倒挂状况愈演愈烈,持续蔓延,将成为常态,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阻碍农业的发展。价格低廉的国际农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走私现象越来越严重。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兵海称,2013年我国牛肉消费900多万吨,走私约占到200多万吨。现在出现的奶农倒奶现象也与国外奶品进入中国市场有关。“地板”抬升,“天花板”下压使得农业生产空间越来越小。
  黄红“双灯限行”
  “双灯”,一个是黄灯、一个是红灯。“黄灯”指的是世贸组织设置的“黄箱政策”。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必须遵守其规则。世贸组织设置了黄、绿、蓝三箱政策。“黄箱政策”是指农业补贴进入成本,干扰市场价格;“绿箱政策”是指补贴不进入成本核算,不干扰市场价格;“蓝箱政策”指的是休耕补贴政策,中国没有休耕政策。我国的“黄箱政策”已使用差不多了,像粮食直补、粮种补贴都是“黄箱政策”内容。入世时我们承诺的黄箱补贴上线不超过农业产值的8.5%(发达国家为5%,发展中国家为10%),粮食再补贴就已违反世贸规定,补贴已经没有空间了,这一政策亮起了黄灯,有的产品已经亮起红灯。“绿箱政策”如土地整理、农田水利、扶贫、农业保险、治污等方面的投入,不直接对农产品价格造成干扰,世贸组织没有规定,可以大做文章。
  “红灯”指的是资源环境的约束,资源环境红灯已经亮起。农业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中国农业资源最吃紧的有三大要素,首先是耕地,20亿亩耕地约占世界200亿亩耕地的1 10,但是需要养活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人均耕地是美国的1 13,是加拿大的1 18,甚至连印度人均耕地都是我们的1.2倍。从量上看,土地资源越来越趋紧,耕地涉及中国粮食安全问题,13亿多人的吃饭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人的饭碗必须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的饭碗里必须主要装中国人自己的粮食。我国的土地质量越来越差,世界上最好的土地有机质含量12%,日本土地有机质含量10%,中国是0.7%,秸秆及人畜粪便还田被弃之不用,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越来越多,导致土地质量严重下降。中国每年消耗240万吨农地膜,而回收量不到100万吨,剩余全部留在土壤中,农地膜的污染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以棉花为例,一亩地残留3.5公斤农地膜就可以影响棉花15%的产量,全国目前平均每亩残留达4公斤以上,在新疆20个县的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亩残留达到22.88公斤。另外就是重金属污染,据公开数字显示,我国有2000万公顷土地受重金属污染,专家测算一公顷土地受重金属污染治理需花一亿多美元,先污染后治理的理论显然是荒唐的。
  其次是水资源。中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中国人均淡水占有量是世界27%,而且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占中国淡水资源的81%,而耕地面积只占36%。北方广大地区属干旱地区,而且降雨量时空分布十分不均。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十一年增长,农业发展取得可喜成绩。但是粮食丰收本应在水资源丰富的南方产粮区,从宋代以来便形成一个南粮北运的格局,但是十多年来南方种粮面积却越来少,广东粮食自给率不到30%,福建、浙江不到40%,大量粮食从北方运往南方,但是北方水资源短缺,农业设施不完善,北方粮食丰收主要靠大量开采地下水,过度开采使华北平原20多万平方公里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漏斗。水资源奇缺,水体污染也十分严重,不用说大江大河,就连乡间河沟都污水横流,鱼虾绝迹。
  再者是农业劳动力资源越来越紧张,离农、厌农、弃农现象在全社会蔓延。只要有一点可能,农村劳动力都会逃离农业,更不要说高端人才了。据有关调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考各省份产生1000多位状元,没有一位从事农业研究,60%以上学的是金融专业。中国现在的农业还是粗放式经营,农业现代化主要还是缺少现代化农民。
  环境问题不光在于污染,重大隐患在于生物链和生态链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什么是生物链?湖北是四大家鱼的产地,长江三峡大坝没有筑的时候,每年产200亿尾,三峡大坝一筑,现在产量是2亿尾,98%都没有了。生物链一断,许多物种没有了,会引起连锁反应。地球上每小时都有一个物种在灭亡,整个20世纪,已经有3/4的农作物品种消亡了,这是非常可怕的事。什么是生态链?人之命脉在田、田之命脉在水、水之命脉在山、山之命脉在土、土之命脉在树。没有树,山上就留不住土;没有土,这个山就没有水源;没有水,田就没法浇灌。这是个完整的链条。生物链、生态链的一断,对人的生命、生活、生产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科学家2009年定义并量化了地球生态可承受的九条安全线,分别是气候变化、臭氧空洞、海洋酸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淡水资源利用、化学污染、大气污染和生物化学地球循环。他们认为,人类只要不突破这些界线,即可在地球上繁衍和发展。但最近美国《科学》杂志称,人类活动已超越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土地使用和生物化学地球循环四条界线,从根本上改变了地球的运行。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已成为两个“紧箍咒”,严重影响我国农产品量与质的提升,国外农产品的廉价与高质形成强势竞争态势,使我国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多年来,农业将第一次经历从未经受过的严峻考验,两板挤压,双灯限行,对农业发展的速度与结构、机制与动力、战略与政策等方面都会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第六次产业”开拓
  把握新常态,积极应对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要演绎好农业新常态这个大逻辑,农业必须重新认识自身,重新解释自身,重新谋划自身。把农业打造成“第六次产业”是关键、是核心,当务之急在于拉长产业链:注入现代元素改造一产;紧扣四品主题,提升二产;致力创新突破,发展三产。
  所谓注入现代元素就是要在一产里注入现代理念、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现代设施等。中国农业一直走的是刘易斯外延扩展的道路,把城市、工业发展起来反哺农业,这在一定的历史阶段是可行的,但是在今天的大背景下应该让工业和农业两个轮子一起转,我国农业才能走出困境。另一位诺奖获得者舒尔茨认为,农业必须培育内生性的物质基础,自身必须强起来,不能光靠工业反哺。舒尔茨的研究发现传统农业的资源配置是最佳,家庭是发展农业最有效率的利益共同体,之所以落后是因为没有注入现代元素。我们今天应该两条腿走路,刘易斯和舒尔茨的理论都要用,特别要高度关注舒尔茨的理论,内涵改造,培养农村内生性的物质基础,培养造血功能。要综合统筹考虑产业发展。练好“粮牧功”,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果蔬牌”。
  首先,应该注入现代元素,在改造一产上做好四篇文章。
  1.做好地的文章。在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推进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我国国情决定农业经营规模必须适度。美国家庭农场平均3500亩,中美国情不同,美国地多人少,我们人多地少。美国农业追求的逻辑目标是劳动力产出最大化,中国农业追求的逻辑目标是土地产出最大化。如果盲目照搬美国会导致大量农业劳动力失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土地规模的适度,中央文件已经给出标准,就是当地农户经营规模的10到15倍,中国的家庭农场以此规模就是适度的。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个体系由六大主体组成,即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以及小农户。中国2.3亿土地承包农户,但是参与土地流转的不到30%,小农户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农业经营主体中的主体。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但是不应损伤旧的经营主体的利益,挫伤小农户的积极性。经营主体不论哪种形式都一定离不开家庭经营这个核心。小岗村的成功经验最核心的就是恢复了农业的家庭经营功能,美国的家庭经营占86%,欧盟占88%。新的五种经营模式都离不开家庭经营,关于龙头企业的经营模式有的地方推出大园区、小业主的形式效益就非常好。
  2.做好“人”的文章。首先要培养现代化的职业农民,职业农民首要条件是文化水平要跟上。全国5亿多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是7.8年,这样的文化水平适应现代化是荒唐的。特别是农村十几年来撤点并校带来新的上学难问题,据17个省的调查,小学生家离学校的距离平均10.86里,初中生35里。原来59万所农村学校现在仅剩20多万所,撤掉了一倍多。义务教育的两大特点一是免费、二是就近,撤点并校之后农村父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得不进城租房,从而导致生活成本大大提高,教育是免费了,但农民负担却大大增加了。国家对教育的投入还应进一步提高,我国周边朝鲜、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家的教育投入都高于我们。还应转变农村教育模式,在抓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多方面发展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应把农村精英教育模式改为生存教育模式,提高农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防止千军万马都挤一条高考独木桥的现象。教育问题是培养现代化职业农民的根本。这方面,我国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日本近年来推出“接班人计划”,政府招募愿意从事农业的大学毕业生,由政府出钱到农业院校学两年,毕业后再跟随家乡种植大户当五年研究生,经考评合格,又愿意终身从事农业,由政府提供各种优惠政策,种植不少于20公顷的土地。日本这项计划很有吸引力,每年指标很快就能完成。这种举措值得我们借鉴。其次就是农民的组织化问题。今天的农民组织已经远不适应于农业的发展,全国的农业合作组织仅为120多万个。我国农民在组织化上出现三个问题,即无组织化、弱组织化、被组织化,我国农民应该由组织农民到向农民组织飞跃,这不仅是词序的颠倒,而是一个质的飞跃。组织农民,农民是被动的;农民组织是农民自己组织起来为自己服务,农民是主动的。
  3.做好钱的文章。缺少资金是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20多年来,农业贷款占全国贷款总额的比例仅为5%左右,而印度高达20%,最高年份达25%。要解决这个问题靠两个方面,一是政策性金融必须伸腿下乡,二是民间金融必须快速成长。农村金融现在情况可以说是:“五龙吸水,一蛇放水”,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加上邮政储蓄银行这五条“龙”吸收农民储蓄,但只有农村信用合作社这一条“小蛇”给农民贷款。光靠官办银行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今天必须发展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世界货币战争的硝烟弥漫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只有拥有9亿多农民的中国农村是个死角,农民被排斥在货币战争之外永远富不起来。农村发展本土金融是有优势的,因为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熟人社会的游戏规则靠的是善良、诚信、和谐,信息的采集不需成本,大家知根知底,谁不守诚信将被熟人社会集体抛弃,不仅自身受损,还将祸及子孙。把这些规则发掘出来用在发展农村金融上非常可行。
  4.做好“绿箱”的文章。“黄箱”已经关闭,“绿箱”应全面打开。像土地整理、农田水利、农村道路、扶贫开发等都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村村通只通到村部而不是每个自然村。道路是农业发展的经络,生活的道路通了,生产的道路还无从谈起。水资源是农业发展的命脉,我们的有效灌溉面积为52%,有效灌溉是传统农业都追求的而我们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都做不到这一点,还怎能实现现代化?再如农电、治污、扶贫等有很多地方都可大做文章。我们还有一亿多贫困人口,按照国际人均消费每天最低2美元的标准我们的贫困人口会更多。这么多贫困人口每年的扶贫资金400多亿元,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也就200多元,解决不了实质问题。首先中央层面应该形成合力,财政、发改委、扶贫办、民政部门都有扶贫资金、扶贫项目,这就使得扶贫力量过于分散,应该把这几股力量拢成一家形成合力,财政拨款也应大幅增加。总之“绿箱政策”潜力很大,应充分挖掘。
  粮食安全抑或农产品安全,首要的是能力安全,能力安全的关键是强力植入现代元素。
  其次,紧扣“四品”,提升二产。
  提升二产首先必须完整地打造几条产业链条。一是粮食及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二是畜牧及水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三是林业及林产品的生产加工产业链,四是秸秆的综合利用产业链。
  “四品”即农产品加工的品相、品质、品位和品牌。品相即要好看;品质即要有好的质量;品位即要上档次,从舌尖上的安全到舌尖上的美味;还要创立品牌。人类消费已经进入品牌时代,我们就必须在品牌上下功夫,拓展市场,根据消费者需要打造品牌。大国崛起首先要品牌崛起,现在我们有1500多种产品在世界上产量第一,但能叫得响的国际公认品牌十分有限,打造品牌意义非常重大。有一个例子很有意思,陕北有个洛川县,自然气候条件适宜种苹果,当地政府搞了个创意说洛川苹果是人类第四个苹果,第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苹果,第二个苹果是砸在牛顿头上的苹果,第三个苹果是乔布斯创立的苹果,第四个苹果就是洛川苹果,从此洛川苹果身价倍增。再者,致力创新突破,提升三产。
  农业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越是发达的国家,农业服务业越成为热门职业。美国农民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一点多,而为农服务的服务业却占总人口的20%。中国这一行业尚待挖掘的潜力十分巨大。
  一是创新研发。特别是种子,现在社会对转基因问题分歧很大,但是作为科研转基因技术一定要深入研究下去。转基因的核心问题其实应该是一个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转基因问题、生物技术问题,全世界都在关注,日本的大米现在20元钱一斤但是国家规定不允许进口,由国家补贴农民自己生产。印度也提出种子限期国产化,现在许多国家要求种子民主,即对种子有选择权,防止种子帝国的操控垄断。连美国在“9·11”之后都出台了震惊世界的生物国防法,防止恐怖分子利用生物技术在动植物上做手脚,危害国家安全。关于转基因问题,中央已经明确提出研发要深入,推广要慎重。特别是种业,我们7000多家种业销售公司2013年的销售只占世界的2%,排在前十位的种业公司美国占四家。最近很热的问题是土豆成为主粮问题,土豆营养非常丰富,矿物质含量是苹果的几十倍,综合营养也是苹果的三倍多,土豆消费俄罗斯最多,每年人均170多公斤,英国120多公斤,美国50多公斤,我们是31公斤,世界平均50公斤。我国土豆种植面积上亿亩,现在土豆的平均产量960公斤,它的潜力亩产可达一万多斤,现在科学家正在研发制造各种土豆食品,土豆饼干、土豆面包等,开发潜力很大。
  研发还应跟踪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与国际接轨。未来农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美国和以色列正在发展立体农业、垂直农场,立体农业是我们祖先发明的,现在他们用高科技手段搞垂直农场,即农业摩天大楼,30层的摩天大楼就可以生产100多种农产品供5万人一年的消费。二是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集旅游、休闲、观光、科教为一体。三是人控机械化向电脑自动化方向发展。垂直农场摩天大楼的一个电脑智能模块就可解决种植、浇水、采摘、包装等问题。四是化学化向生物化方向发展,农药化肥从他产生起就引起了很大争议,今天化肥农药危害越来越严重,许多专家现在重提使用生物化肥,农业正在向生物技术方向发展。生物芯法技术的应用,已经进入到动植物生命领域。五是从陆地化向海洋化方向发展。海上粮仓正在付诸实施,过去的海洋文明靠贸易,未来的海洋文明可能就以生产为中心。六是由地球化向太空化方向发展。现在有几十种农作物已经过试验可以在太空生长,到太空建立飘移农场人类将进入另一个游牧时代,原始的游牧时代是在大草原上放牧,将来的游牧是利用传输器从漂移农场采摘农产品到地球供人食用。七是由生产化向移民化方向发展。移民火星的计划正在试验探索,美国宣布未来15-20年将运八万人去火星生活。
  二是创新服务。一要创新全产业链的服务。国际四大粮商都是全产业链服务,从种子研发一直到商场销售,他们都有着上百年的历史积淀,拥有着资金、技术、人才和市场方方面面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产效益。二要规模化服务,最典型的就是农机服务,农业部只出台几项政策,如购买大型农机具有补贴,当地农机部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这样农民就自发地购买收割机,每年50万台收割机南下北上就解决了农作物的机械化收割问题。三要“傻瓜式”服务。现在农业一家一户需要多种服务很复杂,可以创造一个模式,打一个电话,企业就可以提供所有需要的农业服务。创造这样一个服务模式对于当今我国小规模经营实现农业现代化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三是创新业态。在云计算大数据的互联网背景下许多不可思议的新业态很快就出人意料的横空出世。特别是大型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搞淘宝村、淘宝镇。淘宝村标准是店设在农村,100个以上的店铺,营业额在1000万以上;淘宝镇的标准是一个镇有3个以上的淘宝村,阿里巴巴就允许进入它的平台销售。2014年,这样的村全国有一百多个,镇19个。京东的思路更妙,他们准备在全国几十万个村里,每村聘请两个农民帮助赊销农药化肥种子,收获庄稼之后再付钱,这样就节省了许多中间环节所需成本。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许多新业态正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人类社会正进入新部落时代,不要问我从哪里来,只要爱好、兴趣、价值观念相同,就可以进入一个虚拟部落,在这个部落里平等交流信息,分享成果。今天的互联网思维就是打掉一切中间环节,厂家东西拿来直销用户,这就是新业态。绩溪的聚土地也是很有意义的探索。他们利用众筹、利用互联网、利用电商综合起来做一些文章,让城里人成为不在地的地主,引城里人下乡,让农产品进城。
  把农业打造成一个一二三产融合、上中下游一体、产供销加互促的第六次产业是新常态下的新命题。这需要比较长的历史过程。农业要适应新常态,演绎好新常态下自身发展的大逻辑,必须做到“三有”,即要让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有生机。只有三者并重才能在新常态下解决好中国的三农问题,不可顾此失彼。只讲提高效益,学习美国大规模农业经营,数亿农民没事干将成为重大社会问题;只讲农民在零碎的土地上有事干,不顾效益,农业就走不出传统低效的怪圈;只讲农业有效益,农民有事干,农村一片衰败景象,没有生机和活力,农业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农业现代化也是无法实现的。要做到“三有”,必须城乡统筹,让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能只姓城不姓乡。人要进城,城要下乡。要实现从“物”的新农村到“人”的新农村,必须抓好三要素,居住环境美,社会和谐美,人的心灵美。三美与共才是完整的美好乡村,农业现代化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才能实现。
责任编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73首席科学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