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是什么意思

【直击课程】为什么我们想和TA好好相处,却总事与愿违? - 萨提亚 - 天天心理网 - 专业的心理学在线学习平台为什么总是事与愿违——泉水叮咚第一期家长沙龙开始啦!
每位父母在家庭教育中都会遇到很多困惑:
为什么越是想让他自信,他越是依赖盲从父母?
为什么越是溺爱纵容他,他越是爱发脾气?
为什么越是督促批评孩子,他越是不喜欢学习?
本周日上午9:45&郭骅和姚媛在莱茵河畔小区和您一起分享真诚而有效的家庭教育观念,和您一起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活动时间:2014年1月5日上午9:45分入场签到,10:00开始
活动地点:北京亦庄莱茵河畔小区14楼3单元101&(公交车665,115,927等在富源里下车)
咨询电话:马老师
郭骅:曾接受精神分析,家庭治疗,中德舞动等心理培训,十多年心理咨询经验。毛毛虫童书馆创办人。
&&&&&出版《爱和自由》,《捕捉儿童敏感期》,这两本育儿图书一经推出,即得到媒体和广大家长的欢迎与好评。《实话实说》、《半边天》、《新京报》等近百家媒体给予了关注报道。此后五年内,这两本书连续在当当育儿类图书稳居TOP五以内,销量超过百万册,成为影响新一代家长的经典育儿著作。2010年起在广州,深圳,哈尔滨,北京等地做巡回讲座,面向家长普及心理学常识。
姚媛:毛毛虫童书馆总编,活跃的童书推广人,4岁女孩的妈妈。
&&&&&翻译有《圣诞童话》、《女孩进化史》,《查理和萝拉》等多种译著。
&2007年在澳洲墨尔本接受过为期三个月的华德福教师培训。
2009年与郭骅一起创办“毛毛虫童书馆”,同年受邀参加“亲近母语”阅读论坛,面向小学教师普及阅读常识。2010年起在广州,哈尔滨,北京等地做巡回讲座,面向家长普及育儿和阅读常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简易心理学
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关注后
阅读原文和更多同类文章教育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 - 情感天地 - 祁阳生活网 -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教育心理学---罗森塔尔效应!!
 很多家长都有经历这样的痛苦:孩子一大堆毛病,怎么说怎么纠正也不见效果;发现孩子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也及时采取措施让孩子改变,可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为什么呢?因为家长在每一次纠正孩子的行为时,都不经意间在数落孩子;别人在你孩子面前夸奖一句你家孩子真棒时,你确谦虚地说,我家孩子很笨;孩子考得不好时,又在孩子面前说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聪明等等。殊不知这些言行都是在给自己的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
  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最善于捕捉家长话语里暗示的内容,使得心理暗示愈加强烈,效果愈加扩大。如果孩子被家长或老师暗示为自己不是块学习的料,他往往就会放弃努力任由成绩往下滑,也许最后成绩就真的很难提高了。同时一旦孩子对学习产生了消极的心理,就相当于他们自动关闭了通向解决问题的所有通道。
  今天说说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 “罗森塔尔效应” 在孩子教育中应用的神奇效应。
学会积极心理暗示
  积极的心理暗示,就像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悄悄滋润着孩子稚嫩的心灵。父母或老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孩子,暗示孩子,孩子就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相反,如果对孩子存在偏见,孩子就很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这种奇妙的心理暗示就是“罗森塔尔效应”。
 给孩子积极心理暗示的原理和方法
  “心理暗示”在《心理学大词典》上是这样描述的:“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根据暗示的不同效果,心理暗示分为: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消极的心理暗示。可惜我们很多的家长因为不懂其中的原理,每天都在给孩子做消极的心理暗示,又渴望孩子变得优秀,一切只因方法不对,用心读完下面的文章,转变理念,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罗森塔尔是20世纪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实验,研究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这天罗森塔尔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声称要进行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测验”。测验结束后,他们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的老师,叮嘱他们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其实他们撒了一个“权威性谎言”,因为名单上的学生是随机挑选的。
  八个月后,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成绩都有了较大的进步,而且各方面都表现得很优秀。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明显的改善,这一点使得这些学生表现出了更强的学习能力和求知欲。
  显然,罗森塔尔的“权威性谎言”发生了作用,因为这个谎言对老师产生了暗示,老师相信专家的结论,相信名单中的那些孩子很有前途,于是对他们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加倍地信任他们、鼓励他们。这份名单左右了老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而老师又将自己的这一心理活动通过自己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他们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老师的关爱和期望,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得到增强,因而比其他学生更努力,进步得更快。
  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
  这一效应表明,一个孩子能不能成为天才,取决于家长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一样爱他、教育他。表面上看来,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暗示。究其背后,却掩藏着深刻的道理。
  很多事实都证明,人的能力、性格等的形成,相当一部分取决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期望。由于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心理控制能力较弱,受暗示性较强,所以容易被大人的期望所左右。他们很容易相信和接受别人的判断,会把外来的评价内化成为自己对自己的预期和判断。
  例如,孩子们凑在一起的时候,常常会议论:某科老师器重我,某科老师讨厌我……在这些孩子身上,很可能出现偏科的现象。相反,如果老师对学生寄予较高的期望,就会使学生加倍努力,克服困难,并取得好的成绩。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孩子的期望态度一样也会影响孩子。如果父母认为孩子是“天才”,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孩子就会全力以赴地去改变自己。
  相反,如果父母天天挑孩子的毛病,总把缺点拿出来说,就很容易让孩子在心中产生一种错觉:我不是好孩子,爸爸妈妈不喜欢我,我好不了了。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便有了家长“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的牢骚,有了孩子振翅欲飞却难以相信自己会飞的迷茫。
  因此,家长积极的期望和心理暗示对孩子很重要。
  好妈妈可以这么做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带给孩子的是积极的认识和体验。与说理教育相比,暗示教育更能协调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能避免说理教育给孩子带来的压抑感。暗示教育能使孩子在无形中拥有良好的道德认识、得体的行为举止以及坚强的情感意志。
  爱因斯坦的父母就是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促成了天才的诞生。
  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是一个被人看不起的学生。在爱因斯坦小学毕业时,他的校长对他父亲说:“您的孩子,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一样没出息。”
  有一次,爱因斯坦的母亲带他到郊外玩。亲友家的孩子一个个活蹦乱跳,有的爬山,有的游泳,唯有爱因斯坦默默地坐在河边,凝视着湖面。
  这时,亲友们悄悄地走到他母亲身边,不安地问道:“小爱因斯坦为什么总是一个人对着湖面发呆?是不是有点抑郁啊?应该趁早带他到医院看看!”爱因斯坦的母亲十分自信地对他们讲:“我的儿子没有任何毛病,你们不了解,他不是在发呆,而是在沉思,在想问题,他将来一定是一位了不起的大学教授!”
  从此,爱因斯坦时常拿妈妈的话来审视和鞭策自己,并不断地自我暗示:我是独一无二的!我会做得更好!这就是爱因斯坦之所以成为爱因斯坦的原因。
  积极的心理暗示会给孩子以积极的影响。教育孩子时切忌用消极的心理暗示,不要总是挑孩子的缺点、指责孩子的错误,那样做会让孩子失去信心,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
学习了~ 多发这样好文章
查看完整版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事与愿违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