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出现哪些情况需要到胸痛中心总部就诊

豆丁微信公众号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胸痛中心_建设中国专家共识(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心血管内科关于“胸痛中心”建设的申请_曹优文心脏康复工作站_新浪博客
心血管内科关于“胸痛中心”建设的申请
心血管内科关于“胸痛中心”建设的申请
一、&胸痛中心建设的必要性
&“急性胸痛”是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多种致死性疾病。其中,ACS所占比例较高,如何快速、准确诊断和鉴别ACS及其他致死性胸痛的病因,成为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胸痛中心”&(Chest&pain&center&CPC)
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念,通过多学科(包括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科、心内科、影像学科)合作,提供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危险评估和恰当的治疗手段,对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分类治疗,从而提高早期诊断和治疗ACS的能力,降低心肌梗死发生的可能性或者避免心肌梗死发生,并准确筛查出心肌缺血低危患者,达到减少误诊和漏诊及过度治疗,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的目的。
随着全球第一家“胸痛中心”于&1981年在美国巴尔地摩St.ANGLE医院建立,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在医院内设立有“胸痛中心”。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及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了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以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1到3天方法的20%和50%。&
 我国ACS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轻化趋势,成为我国居民致死、致残和导致劳动力丧失的重要原因。而目前国内急性胸痛和ACS的治疗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①患者求治明显延迟;②诊断流程不规范,20%的患者出院诊断可能存在错误;③治疗欠规范,2/3高危ACS患者并未接受介入治疗;④ACS患者预后差,特别是心力衰竭的高发生率。“胸痛中心”正是为改善治疗流程中的不足、优化治疗流程而设计的,2015年11月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颁布了《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成为中国在急性胸痛治疗领域的第一部规范流程。这标志着我国国内“胸痛中心”的建设将逐步规范化。
合川地处重庆西部,是一个拥有160多万人口的城市,也是重庆经济、卫生医疗条件欠发达的地区。各种急性和危重病人较多,其中急性胸痛是急诊急救的重要内容,其病因繁多,临床预后意义相差甚大,及时正确的诊断各种胸痛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合川人民医院是合川规模最大、建院最早的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医院,开放床位1200张,日门、急诊量5000人次左右。本院以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病人第一、服务第一的原则,为了改善合川胸痛患者的救治水平,建议成立合川胸痛中心整合心血管内科、急诊科、影像科、导管室等科室的优势资源,制定程序化、规范化的急诊绿色通道策略流程,配备经过专业化培训的医生与护士,由心脏专科医师24小时应诊,设24小时值班电话,手机等联系方式,可以随时进行出诊与咨询服务。应用与国际接轨的胸痛评价方案对病人进行规范评估,对接诊的急性胸痛患者,通过询问病史、心电图检查、心肌生化标记物的测定等,及时筛检急性心肌梗死、心绞痛等缺血性疾病,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进行危险分层,而后给予相应的治疗。总之,本院胸痛中心的建立,可给予合川胸痛患者规范化的诊断,及时有效的分类治疗,可提高心肌梗死早期救治的能力,提高临床医生对胸痛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优势整合,合理利用医疗资源,对未来有深远意义。
二、胸痛中心的运作机制&1&胸痛相关疾病患者分诊流程&&&&&(1)医院病人来源:120转运、院前接诊、门诊挂号
处以及门诊就诊的所有胸痛相关疾病患者及时分诊至“胸痛中心”。“胸痛中心”负责接诊所有胸痛症状的患者。胸痛界定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了胸部紧缩感、闷胀不适、窒息感、压榨或压迫感、沉重、烧心、堵塞、颈部发紧等感觉;排除外伤性胸痛的患者。
(2)、通过心电中心筛查的病人直接到导管室或者CCU治疗
2&“胸痛诊疗中心”工作流程&&&&&胸痛患者收住“胸痛中心”后,可在观察室的监护床上,连续24心电、血压监测,做ECG,拍胸片,抽血查心肌酶、D-二聚体等检查,根据情况可行心脏、大血管彩超以及双源螺旋CT、MRI等特殊检查。重点关注三种死亡率高的急危重症:急性心梗、急性肺栓塞
、急性主动脉夹层。根据ECG、心肌酶检查——急性心梗——送导管室行PCI;根据胸片、D-二聚体——进一步行胸部CT扫描——诊断主动脉夹层或肺栓塞
——进行相应的治疗。
如果须行介入治疗,可速与二线班及导管室联系,准备急诊介入治疗。“胸痛中心”负责对全院各级医师进行胸痛相关急危重症相关知识的培训。经“胸痛中心”明确诊断的其它系统的疾病的患者转送相应科室进行治疗;对低危胸痛患者“胸痛中心”医生负责联系会诊事宜。
3&“胸痛中心”与“急救中心”的关系&&&&&“胸痛中心”在“急救中心”设立常驻单元,专设胸痛诊室(24小时值班)和临时观察室,行政上归急救中心管理,业务归心血管内科管理,相关护理工作仍有急救中心负责。外派急救出诊由急救中心负责,并与胸痛中心随时保持联系,接诊病人向胸痛中心交接完毕,诊断明确者负责护送至导管室或CCU或心内病区。急诊科接诊的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由急诊科医师负责抢救,胸痛诊疗中心值班医师协助抢救。急诊科医师在出诊后判断患者的基本诊断,如果为非外伤性胸痛,及时与胸痛中心值班医师联系,准备抢救与相关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施行抢救。“胸痛中心”就诊患者应优先进行检查,各辅助科室应积极配合。
4&胸痛中心与心血管内科的关系&&&&&&&&&&&建制上,胸痛中心、导管室、心脏各病区、CCU(呼吸机、监护)、和心脏功能科均隶属于心血管内科。接诊首诊负责制:经专门培训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一线值班,他们均是经过专门的胸痛相关知识培训并经过相关考试合格者;一线医生可以通过120专线固定电话,或中国移动电信的专用手机号码随时联系和了解来诊病人的各种信息;二线医生,即各病区具有高级职称医师(包括具有职资的介入团队);导管室护士24小时值班制。一线医生进行初级诊断及鉴别诊断:床边X关机、床边超声、心电图机;快速胸痛检验试剂盒。全院各专业二线值班医生均可被请优先会诊;生化、血气、影像(超声X线)均有急诊值班。&&&&胸痛中心-导管室-病房直通车,医生一线、二线全程跟踪服务(胸痛中心医生均为培训合格医生)。胸痛中心医师和急救中心护士均经严格的专门训练,和谐相互配合。对胸痛病人进行快速的分类、危险分层和准确的评估,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治疗延误。通过程序化的通道,尤其是对最常见的胸痛原因——急性冠脉综合症(ACS),应做到:最大程度上降低AMI患者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最大程度防止UA和NSTEMI患者发展成为STEMI;因此,CPC的主要任务集中在“生命绿色通道”上,即快速、准确诊断和治疗ACS病人。&&&&&&&&&导管室同样施行24小时负责制度,配备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装置、大型呼吸机、OCT、FFR及血栓抽吸导管等相关设备和仪器。有专门夜班值班护士;医生则为具有介入职资的医生轮班;胸痛中心一线值班医生、介入医生、病区二线值班医生均为心脏中心医生,虽在不同岗位轮转,但均在固定的病区工作,值班基本保证同一病区一条龙服务,病区主任为3线值班者,需要时统一指挥。
三、建立胸痛中心的措施
(一&)、医院根据2015《中国胸痛中心认证标准》整合心内科、急诊科、ICU、CCU、120等科室按标准投入建设
(二)、建立区内集中心医院、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诊所为一体的心电网络中心,中心设在心血管内科。
1、合川人民医院与合川卫生计生委合作,建立一套远程心电监控系统,系统以4G网络做依托,利用终端采集患者十二导心电图,通过互联网将患者心电图实时传输到监控平台,监控平台设有自动报警功能,并且24小时有监控人员。如判断确实有紧急情况,监控人员马上通知120医生,社区医生或患者家属。预警标准主要是一些致命的心电变化。具体如下:(1&)在原有心电图形基础上ST段抬高&0.1mv或呈水平型/下斜型压低&0.1mv。(2)&长RR间期≥2.8秒。(3&)心室率&40次/分或&150次/分。(4&)短阵室性心动过速(连续心搏数&4个)。(5)&心室扑动、颤动。(6)&心房颤动的心室率&110次/分。(7)&QT间期明显延长&0.47秒、短于0.33秒伴有室性早搏。(8)&QRS波群在基本心率的原基础上增宽至0.12秒,继而逐渐增宽。(9)&频发室早时出现RONT现象。
2、远程心电网络覆盖院前,院中,院后各个阶段
(1)院前阶段:与合川区内各医院,诊所的心电图室、内科病房,120急救车合作建立远程急救网络站,在院所或120急救车到达患者家中,通过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可将患者12导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血糖等生命体征实时传输到胸痛中心。网络站医生和120医生首先判读并处理,如网络站或120医生判读困难,胸痛中心专家可同时判读,从诊断到治疗给予网络站和120医生专业指导,从而把急诊功能延展到基层或者患者家中及120急救车上。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农村诊所患者均可佩戴远程传输系统,基层医生第一时间判读患者心电信息,如基层医生判断困难,三级医院可同时判读,指导其对患者进一步诊疗,必要时可转诊三级医院。从而形成以远程心电网络系统为工具,以合川人民医院作为整体协调和指导中心,辐射120急救,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的三级医疗机构的胸痛中心网络化诊治模式,达到分级诊疗的目的。
(2)院中阶段:门诊、急诊、住院患者佩戴远程心电终端,同时用做4G&holter。门急诊患者可将终端带回家中,心电信息24小时有监控人员密切观察。只要出现报警信息,监护人员立即通知患者或家属及时就诊,避免患者病情延误。如没有报警,24小时后由心电专家出具Holter报告。住院患者通过佩戴4G&holter,只要出现ST段变化或恶性心律失常,监控系统可及时报警,立即通知医生,24小时均可及时判断处理,从而避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延误。
(3)院后阶段:&术后围手术期患者回家可佩戴终端监控心电变化。监控人员和手术医生可实时了解患者心电信息及患者状况,使围手术期患者更加安全。心脏手术患者回家以后进行康复运动,可佩戴终端监控运动中可能发生的危险,如心率加快,ST段变化,可及时调整运动强度或终止运动,从而提高患者心脏康复运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高端、高危人群有条件者可长期配置监控终端,无论其在市内,国内或国外,随时随地预警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并及时得到规范的诊疗,降低患者心脏事件的发生。
3、我院建立网络心电系统,是心脏绿色通道有力的服务支撑保障,使胸痛中心得到更好的发展,真正缩短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使高危胸痛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同时让普通患者可以就近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及时接受更专业的诊疗,加强医疗机构间的相互学习,加强地区居民的整体心血管健康水平,并将心电信息纳入居民健康档案,进而提高地区整体心电医疗服务水平和居民健康水平。因远程心电监控网络建设紧扣国家“互联网+”政策概念,同时符合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需求,是政府、媒体关注焦点,可促进政府政策支持,引导媒体宣传,从而实现胸痛中心另一主旨--教育大众!
远程心电传输系统让胸痛中心由无形变成有形,让胸痛中心插上翅膀,助力胸痛中心飞的更高,飞的更远!&
(三)、由医院层面起动网络建设
1、人员培训
2、设备装配
3、利益分配
鏇逛紭鏂囧績鑴忓悍澶嶅伐浣滅珯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120,636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中山成立胸痛中心完善分级诊疗_网易新闻
中山成立胸痛中心完善分级诊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中山成立胸痛中心完善分级诊疗)
急性心肌梗塞来势凶猛,随时可能出现心跳骤停、心脏破裂等猝死风险,堵塞血管能早一分钟开通,生存的希望就增添一分。据中山市疾控中心统计,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在类的心脑血管疾病是2016年中山人的主要死因。由中山市卫计局主办的中山市胸痛中心成立大会暨中山市城乡一体化胸痛中心建设研讨会日前举行。今后,市民如果有胸痛症状,只需第一时间拨打120,将被直接送至就近有救治能力的医院,减少延误,提高中山急性胸痛的救治质量。南方日报记者&王谦通讯员&唐柳青&黄琳1&从患者进门到血管疏通仅用时21分钟前不久,中山市中医院完成了该院胸痛中心自7月成立以来用时最短的一例手术抢救,突发心肌梗塞的老伯从坦背医院被送到中医院救治,全程争分夺秒无缝衔接,最终完成了黄金救援。中午12时42分,市中医院接到了中山市急救中心120打来的电话,一名突发剧烈胸痛4小时的老伯在坦背医院急诊就诊,持续胸痛大汗淋漓,医生诊断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坦背医院呼叫120请求中医院出车。市中医院急诊医生林沃均接到通知赶往坦背医院后,通过中医院胸痛中心微信平台上传了患者心电图,简单介绍了患者情况。一收到心电图资料,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黄国强在院内诊断,并指导林沃均给患者先服用急诊一包药,建议病人直接绕行急诊,争取更多抢救时间。林沃均在护送病人回医院的路上向家属简单介绍了病情及手术事项。在命悬一线的老伯被送往医院之时,黄国强迅速启动了导管室,医护人员完成了导管室的准备工作。13时35分,救护车绕过急诊,直接送达了介入手术室门口。医生再次简短地与家属沟通了病情,补签了手术同意书。随着穿刺针轻柔地送进病人的腕部桡动脉处,13时44分,介入手术正式开始。12分钟的高清晰造影提示患者心肌梗塞原因为前降支血管完全闭塞。确认原因后,上指引导管,过钢丝,送球囊,扩张病变,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医生在13时56分顺利完成了首次球囊扩张,血管的血流得以恢复,心肌得到灌注,病人生还有希望了。39分钟后手术结束,病人被送入了CCU监护。整个救治过程中,从患者进门到球囊扩张时间用时21分钟。术后第四天,患者病情稳定,经与坦背医院联系,顺利交接转送回了坦背医院内科病区继续康复治疗。医生介绍,像这种“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如不能快速、准确地诊断以及规范地治疗,往往会导致病情延误,造成患者预后不良,甚至死亡。2&去年心脑血管病占户籍居民死因40.03%根据市疾控中心近日发布的《中山市2016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监测》报告,心脑血管疾病是2016年中山人的主要死因,占全部死因的40.03%,比2015年升高1.08%,在中山市呈现出明显的疾病负担。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脏及血管功能紊乱引起的疾病统称,包括:冠心病(心肌梗塞)、脑血管疾病(脑卒中)、血压升高(高血压病)、周围动脉疾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心力衰竭。在我国,过去20年年龄标化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在下降,但由于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心脑血管死亡的绝对数仍在快速上升。中山市2016年65岁及以上户籍居民占全市户籍人口的10.17%,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尽管2016年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15年轻微下降,但是急性心梗发病率和死亡率较2015年上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山心脑血管意外的绝对数估计不会出现明显下降,心脑血管疾病仍将是影响全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主要问题。“心血管病发病时,通常表现为血压异常波动和痉挛。患者出现胸闷,有难以形容的压迫感。上述症状在5—15分钟内不能缓解,属于心血管病的急性发作。第一时间致电120求救,说明病种和大致病情,争取让救护车将病人送往就近、有能力施救的医院,争取在最短时间打通血管。”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孙艳香说。3&统一平台减少中间环节延误传统的基于绿色通道的救治模式,虽然能解决院内的救治延误,但大量心肌梗死患者首先就诊于基层医院,许多基层医院不具备介入治疗的条件,且与中心医院间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及协同救治的机制,等患者达到有能力进行介入治疗的中心医院时,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胸痛中心则是对传统救治模式的改造,让胸痛患者特别是心肌梗死患者以最快的速度从基层医院甚至是发病现场直接送达中心医院的导管室,开通梗死血管,尽可能减少环节延误,从而挽救更多的患者。中山市人民医院院长袁勇介绍,在市级胸痛中心成立之前,中山各家医疗单位创建胸痛中心工作属于自发行为,缺乏有效行政监管和质量控制,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违背就近、救急的原则,造成变相延误。“成立市级的胸痛中心能够提供行政力量的支持、规范和质量控制,避免出现基层网络医院由于担心转送风险、人员紧张、运营成本而出现拒绝上送病人造成救治延误的情况,同时也能以中心医院医疗技术带动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提高全市胸痛救治的质量。”袁勇说,胸痛中心的双向转诊实现了医疗资源的最优化分配和利用,是分级诊疗的最佳实践。
据悉,中山市胸痛中心设置在中山市急救中心,基于信息化平台,实行双向转诊,把中心医院与网络医院联为有机整体。即使患者首诊于基层医院,仍然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实时互动,病人未到信息先到,通过绕行急诊和CCU,直达中心医院导管室,实现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无缝衔接。“中山已有6家医院建立了胸痛中心,全市层面来讲,各胸痛中心需要和120指挥中心结合起来,缩短治疗时间。”袁勇说。中山市卫计局局长雷继敏表示,对胸痛类疾病如何做到准确的诊断、快速的转运及规范的治疗是目前医疗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胸痛中心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好途径,创建中山市胸痛中心的意义在于规范全市工作流程,减少延误,提高全市急性胸痛的救治质量。
(原标题:中山成立胸痛中心完善分级诊疗)
本文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11.pdf 11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2011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search,May 2011,Vol.9,No.5 ·325·
The China experts consensus on construction of“Chest Pain Center”
“胸痛中心”建设中国专家共识组
【关键词】
胸痛;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中心
【Key words】 Chest Pa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Chest Pain Center
doi:10.3969/j.issn.1672-5301.2011.05.002
中图分类号
R541.4;R542.2+2 文献标识码
11)05-0325-10
!!!!!!“胸痛”是急诊科或心内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
5000 余家,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成立了“胸痛
及多个器官系统, 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
协会”相关学术组织。 目前全球多个国家,如英国、法
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和张力
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等国家的医院内设立有
性气胸等,快速、准确地鉴别诊断心源性和非心源性
“胸痛中心”。
各国的研究一致显示,胸痛中心的建立
胸痛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 为了优化、简化、规
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 降低
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范我国胸痛救治流程,提高我国胸痛诊断、鉴别诊断
(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
STEMI 住院时间,降
与治疗水平,减少漏诊和误诊,改善患者预后,节约
低胸痛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
医疗资源,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并邀
检查费用,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
请急救医疗系统(EMS)、急诊学科、心血管内科、影
度 [ 1, 2] 。 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
像学科等学科专家,根据国外“胸痛中心”运行模式,
的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
结合我国实际,共同讨论制订我国“胸痛中心”运行
而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
1~3 d 的 20%~50%[ 3] 。
模式和急性胸痛诊治流程。 本共识针对的人群是急性
2 “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救治现状
非创伤性胸痛患者, 目的是及时诊断和治疗
ACS、主
目前, 临床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诊断治疗中存
动脉夹层、肺栓塞等致命性疾病,并筛查出
ACS 低危
在如下问题:
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的鉴别诊断缺乏
人群及其他导致胸痛的病因,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
规范流程。
治疗过度和治疗不足现象并存,医
1 “胸痛中心”概念起源、发展与优势
疗资源应用不合理。 美国研究数据显示,因胸痛收入
“胸痛中心”最初是为降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院的患者中,只有
10%~15%被诊断为
AMI [ 4, 5] ,约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发病率和死亡率提出的概
70%的患者最终除外
ACS 或未发现任何疾病。
念,目前其概念已延伸,通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官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