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类青霉素抗生素药有哪些的抗菌作用特点

肽类抗生素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肽类抗生素
氨基酸以肽键相连组成的一大类抗生素。绝大多数由细菌、放线菌产生,少数是真菌代谢产物。肽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各种生物中的活性肽 , 具有抗细菌 、真菌 、病毒 、原虫 , 抑杀癌细胞, 调节免疫等活性 , 有望成为继传统抗生素之后一类新的治疗药物。
肽类抗生素简介:
组成氨基酸除常见的氨基酸外,还有一些D-氨基酸、β-氨基酸、N-甲基氨基酸以及其他新氨基酸,有些还夹连脂肪酸、芳香酸、羟基酸、糖、胺、杂环等构件。
单纯由氨基酸组成的称为纯肽,其余的称为杂肽。
肽类抗生素发展历史:
肽类抗生素( peptide antibiotics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具有抵抗外界微生物侵害 、消除体内突变细胞的小分子多肽 。 肽类抗生素不仅具有高效广谱的抗微生物作用 , 还参与免疫应答 、伤口愈合 、细胞因子释放 、白细胞趋化等反应过程 , 是一类广谱 、安全 、不易产生耐药菌的抗生素 。 自 1962年 Kiss 和 Michl 从铃蟾 (Bombina variegata)皮肤分泌物中分离得到铃蟾抗菌肽( bombinin)以来 , 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已发现了约 800 种抗菌肽 。 随着研究的深入 , 目前已有数十种抗菌肽进入了药品开发程序 , 其中一些肽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效果良好且未出现明显的副作用。
肽类抗生素分类:
肽类抗生素按构成与形态分为如下几种:
(1)线状肽:如短杆菌肽、纺锤菌素、偏端霉素等;
(2)环状肽:如短杆菌酪肽、短杆菌肽S、枝杆菌素等;
(3)环状线状肽:环状肽上的游离氨基或羧基,再与氨基酸或肽相连形成的肽,如多黏菌素、颖霉素、杆菌肽等;
(4)酯肽:由氨基酸与羟基酸或氨基羟基酸以肽键与酯链相连组成的肽,如酰胺霉素、恩镰孢菌素、抗霉素等;
(5)含内酯环的肽:肽链上的游离羟基与羧基又以内酯键相连,如放线菌素、米卡霉素、醌霉素等;
(6)糖肽:与糖相连的肽,如万古霉素与博莱霉素等;
(7)高分子肽:如大分子霉素与孢霉素等。
肽类抗生素按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分:
(1)抗革兰氏阳性菌的肽:如杆菌肽等;
(2)抗革兰氏阴性菌的肽:如多黏菌素B、黏菌素等;
(3)抗结核的肽:如紫霉素、结核放线菌素、卷曲霉素等;
(4)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的肽:如万古霉素、太古霉素等;
(5)抗真菌的肽:如沙拉霉素等;
(6)抗病毒的肽:如偏端霉素等;
(7)抗肿瘤的肽:如博莱霉素、新制癌菌素、放线菌素等;
(8)免疫抑制剂:如环胞菌素A等;
(9)食品保藏剂:如乳链菌肽;
(10)饲料添加剂:如硫肽菌素、维基尼霉素等。
肽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的生物学活性及作用机制:
1、肽类抗生素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肽类抗生素抗菌谱广 , 可直接迅速地杀伤细菌 。 如天蚕素 PI 、indolicidin 和乳酸链球菌素( nisin) 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的活性。联合应用 ranalexin 和 buforin Ⅰ 对氨苄西林抗性的表皮葡萄球菌 ( Staphylococcus epidemidis)有较好的杀伤作用 。 目前较公认的杀菌机制为肽类抗生素以其疏水端插入细胞膜 ,通过分子的移动在膜上形成孔道 , 引起胞内物质大量渗出 ,最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 肽类抗生素的跨膜机制很多 , 较为经典的有栅桶模型( barrel -stave model ) 、环孔模型( toroidal pore model )、毯式模型( carpet model ) 等。
2 肽类抗生素对真菌的杀伤作用  某些肽类抗生素有很强的杀真菌作用 , 如天蚕素在 25 ~100 μ g/mL 水平下即对 曲霉菌属(Aspergillus)和 镰刀菌 属( Fusarium)的病原菌产生杀菌效果 。 研究表明肽类抗生素可非竞争性抑制真菌细胞内的 β-1 , 3 -D -葡聚糖合成酶 , 使其不能合成葡聚糖 , 从而使细胞壁结构异常 , 致使细胞破裂 , 细胞内容物渗漏 , 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 最近研究发现 cecropin的衍生物 P18 对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等致病性真菌均有抑制作用 , 其活性部位位于肽段的中央 , 而与 α -螺旋的多少无关。
3 肽类抗生素对原虫的杀伤作用  肽类抗生素可以有效地杀灭引起人类及动物寄生虫病(如疟疾 、利什曼病等 )的寄生虫 。 研究发现 1 种合成的天蚕素 -蜂毒素杂合肽能有效杀伤利什曼原虫( Leishmania ) ; dermaseptin 的 1 种衍生物能够杀灭寄生于红细胞内的恶性疟原虫。 目前认为 , 肽类抗生素可迅速降低原虫细胞膜 H + /OH -的通透性 , 从而破坏膜电势 、损坏质膜形态 , 杀灭原虫 。  4 肽类抗生素对病毒的杀伤作用  肽类抗生素可从病毒的核酸复制到颗粒包装的全过程进行干扰 , 作用机制有 3 种 : ①直接与病毒粒子相结合 , 如乳铁蛋白经蛋白酶水解后释放的活性短肽乳铁多肽( lactofe rricin ) , 具有抗疱疹病毒( herpes simplex virus , HSV)活性以及抗阿昔洛韦( acyclovir)抗性病毒的活性, 其两亲性 β -折叠结构在与病毒粒子结合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 ②抑制病毒的繁殖 , 如蜂毒素和杀菌肽 A 对 HIV 的作用 ; ③模仿病毒的侵染过程 , 如蜂毒素可以伪装成烟草花叶病毒包被蛋白质而参与病毒的合成 , 从而干扰病毒的组装产生抗 病毒活性 。  5 肽类抗生素对肿瘤的杀伤作用  肽类抗生素通常可以选择性地作用于癌变细胞 , 而对正常哺乳动物细胞无不良影响 , 这与癌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增加 、细胞骨架系统不发达有关 。 研究显示 , 肽类抗生素不仅能够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 , 在细胞膜上形成孔洞或促进癌变细胞向正常细胞逆转 , 还能够通过干扰肿瘤细胞 DNA 合成 、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途径抑杀癌变细胞。 更生霉素能选择性与肿瘤细胞 DNA 结合形成复合  物 , 阻碍 RNA 多聚酶的功能 , 从而阻滞肿瘤细胞的分化与增殖 ; 蚯蚓肽可将肿瘤细胞阻滞在 G0 ~ G1 期 , 最终引起癌细胞凋亡而使其增殖受阻 ; 此外 , 观察癌细胞的病理组织切片可以看到 , 与对照组相比 , 给予肽类抗生素后癌细胞周围有明显的炎细胞浸入 , 如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 且正  常机体与癌细胞接触区出现大量结缔组织增生现象 , 有形成区域化结构抑制癌细胞扩散的趋势 。  6 肽类抗生素对机体免疫反应的调节作用  肽类抗生素可调节微生物入侵时宿主的先天性防御能力 , 如提高吞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推动中性粒细胞的再循环 、加强前炎症因子的产量等 。 同时 , 肽类抗生素还是细胞介导的获得性免疫的效应成分 , 充当单核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的趋化因子 , 使它们能快速聚集在炎症反应部位 。 近期研究发现某些趋化因子也具有防御素样的抗菌活性 , 但二者的进化关系尚无定论 。此外 , 肽类抗生素还具有免疫增强活性 , 在趋化 T 细胞再循环 、未成熟 DC 及单核细胞到感染部位中起重要作用 。防御素不仅能够调理机体的天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 还可能是多功能的细胞效应分子 , 如调节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17 ] 及调节平滑肌细胞的收缩。  7 阴离子肽类抗生素的活性  阴离子肽类抗生素抗菌机制尚未弄清 , 但推测 Zn2 +可能作为阳离子盐桥 , 使小肽分子克服微生物表面的负电荷穿过细菌外膜 。 杀菌作用的关键可能在于阴离子小肽能与胞浆内核糖体结合 , 抑制核酶活性 , 降低胞内蛋白溶解性从而使蛋白质失活。
肽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的应用研究
1 转肽类抗生素基因动物的研究  转肽类抗生素基因动物的建立不仅可用于肽类抗生素的大量生产以及体内活性的研究 , 还可以用来提高动物抗病菌能力以及构建新品种从而中断疾病的传播途径 。 Yarus 等于 1996 年成功将牛气管肽类抗生素( TAP )基因导入小鼠乳腺 , 并在乳汁中获得了具有杀菌活性的 TAP 。 Reed 等将构建的小鼠 IL -2 与抗菌肽 Shiva -1a 的融合基因导入小鼠原核期受精卵 , 结果发现转基因小鼠对布鲁氏杆菌的抵抗能力显著增加 。Kokoza 等将埃及伊蚊卵黄生成素( vitellogenin , Vg)与防御素 A 基因连接组成的 Vg -Def A 融合基因转入伊蚊基因组中 ,稳定表达的肽类抗生素可有效控制病原菌在蚊体内繁殖 , 阻断蚊虫介导的病原菌传播 。  2 肽类抗生素在中药生物工程中的应用  将肽类抗生素的基因转入植物以提高植物抗细菌 、抗真菌及抗病毒的能力已成为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热点 , 有关中药植株培养抗病新品种的研究已有报道 。 张家明等将天蚕素 BD 基因克隆到双元表达载体 pBin19 上 , 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广藿香 , 获得的转基因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性 。 此外 ,将外源肽类抗生素基因转入中药植株中还可赋予其新的活性成分 、增强中药的抗炎活性 、提高疗效 , 在中药新品种的开发上具有诱人前景。  3 肽类抗生素彼此之间联合应用及其与传统抗生素的联合应用  肽类抗生素之间以及与其它抗生素之间很少产生拮抗作用 , 相反二者的协同作用比比皆是 。 如 P18 与万古霉素联用后可对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 VREF)产生协同抗菌作用 。脂肽类抗生素卡泊芬净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 , 有利于两性霉素 B 和唑类穿过细胞壁作用于细胞膜 , Arikan 等证实卡泊芬净和两性霉素 B 联用对曲霉菌(Aspergillus)与梭霉菌( Fusarium)感染有叠加或协同的治疗作用 。 达托霉素( Daptomycin)  可降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肾毒性, 与利福平或氨苄西林联用后可显著降低后者的最小抑菌浓度 。 乳铁多肽与阿昔洛韦联用可产生协同抗病毒作用。
肽类抗生素肽类抗生素药物及其开发现状
1 临床应用的肽类抗生素药物 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是目前临床仅有的 2 种糖肽类抗生素 , 可有效治疗临床多重耐药革兰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 卡泊芬净于 2001 年 2 月首先在美国上 市 , 是 第 1 个 在 全 世 界 范 围 使 用 的 棘 球 白 素( echinocandin )类抗真菌药 ; 达托霉素是具有独特环状结构的脂肽类抗生素 , 于 2003 年获准用于治疗由革兰阳性病菌引起的皮肤及皮肤组织感染 ; 融合抑制剂 Enfuvirtide 于 2003 年上市用于对抗 HIV 。  2 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及新发现的肽类抗生素 加拿大Micrologix Biotech 公司开发的 2 种肽类抗生素 MBI -594AN 和MBI -226 , 用于治疗导管相关性感染和严重痤疮 , 已分别进入Ⅱ期和 Ⅲ期临床研究。 组蛋白衍生物 P -113 是唾液中天然肽类抗生素组蛋白的结构类似物, 具有较强的抗白色念珠菌 、革兰阳性和革兰阴性菌作用 , 其用于治疗艾滋病患者口腔白色念珠菌感染的 Ⅰ / Ⅱ 期临床试验已经完成 。Neuprex ( rBPI21 )为杀菌/ 通透性增加蛋白( BPI)氨基端重组片断 , 具有中和内毒素 、抗脑膜炎 奈瑟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的潜能 。Gordon 等对 rBPI21 减轻小儿胸外科手术后感染并发症的研究已进入 Ⅰ/ Ⅱ 期临床试验 。 Oritavancin 为半合成糖肽类抗生素 , 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Oritavancin 能有效治疗并发性皮肤和皮肤组织感染[ 24 ] , 其作用机制与万古霉素相似 , 并可能具有减少 RNA 合成的作用 , 是对耐万古霉  素肠球菌 ( VRE )作用最强的药物之一 。 Gordon 等[ 25 ] 研究发现人眼球表面上皮分泌的 LL -37 ( cathelicidin )具有抗铜绿假单胞菌等微生物的活性 。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同济大学医学院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生物制药第七章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ppt 5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生物制药第七章氨基酸糖苷类抗生素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硫酸抗敌素抗菌作用和应用范围
硫酸抗敌素是抗革兰氏阴性抗生素,对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痢疾杆菌,百日咳杆菌等有较大的活性,具有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渗透性。临床主要用于儿童及婴儿由于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为抗绿脓杆菌的首选药物。也用于大肠杆菌引起的败血症,急性肠炎及尿路感染、菌痢、绿脓杆菌的混合感染、中耳炎,百日咳,败血症、呼吸系统感染、胆道感染等。大剂量对肾脏有毒性,也可引起神经毒性反应,如头晕、口唇周围及手足麻木等。此外有注射区疼痛,药热、头痛等。 二、杆菌肽
杆菌肽(Bacitracin)是枯草杆菌或地衣形芽肽杆菌所产生的多组分的抗生素。杆菌肽A是其主要成分,结构如下: 杆菌肽的理化性质
杆菌肽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无臭或微臭,味苦。有吸湿性。易游于水、乙醇、甲醇、异丙醇、冰醋酸,环己醇。不溶于丙酮、氯仿及乙醚。其溶液在室温很快变质,但在pH 5-7和置冰箱中则相当稳定,很多重金属可使其沉淀而失效。 杆菌肽作用和应用范围
杆菌肽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包括对青霉素耐药的金葡菌)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除淋球菌,胸膜炎双球菌、流感杆菌外,无明显作用。其抗菌作用不受血、痰,坏死组织的影响,且为杀菌作用。其作用机制不仅限于细菌的细胞壁,而且还影响细胞膜的渗遣性。临床主要用于耐青霉素金葡菌所引起的各种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等,常与其它抗生素联合使用。皮肤粘膜局部应用对敏感菌所致皮肤感染、伤口感染及口腔、咽喉、眼部感染等有效,且刺激性小,很少引起过敏性反应。但对肾脏毒性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一般不作全身应用,除非对生命有危险而其他抗生素无效才考虑注射用药。 链霉素的发现   1945年,弗莱明、弗洛里、钱恩三人分享诺贝尔医学奖,这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了有史以来第一种对抗细菌传染病的灵丹妙药——青霉素。但是青霉素对许多种病菌并不起作用,包括肺结核的病原体结核杆菌。肺结核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传染病之一,在进入20世纪之后,仍有大约1亿人死于肺结核,包括契诃夫、劳伦斯、鲁迅、奥威尔这些著名作家都因肺结核而过早去世。世界各国医生都曾经尝试过多种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但是没有一种真正有效,患上结核病就意味着   被判了死刑。即使在科赫于1882年发现结核杆菌之后,这种情形也长期没有改观。青霉素的神奇疗效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能不能发现一种类似的抗生素有效地治疗肺结核?
果然,在1945年的诺贝尔奖颁发几个月后,日,美国罗格斯大学教授赛尔曼?瓦克斯曼(Selman A. Waksman)宣布其实验室发现了第二种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链霉素,对抗结核杆菌有特效,人类战胜结核病的新纪元自此开始。和青霉素不同的是,链霉素的发现绝非偶然,而是精心设计的、有系统的长期研究的结果。和青霉素相同的是,这个同样获得诺贝尔奖的发现,其发现权也充满了争议。
瓦克斯曼是个土壤微生物学家,自大学时代起就对土壤中的放线菌感兴趣,1915年他还在罗格斯(Rutgers)大学上本科时与其同事发现了链霉菌——链霉素就是在后来从这种放线菌中分离出来的。人们长期以来就注意到结核杆菌在土壤中会被迅速杀死。1932年,瓦克斯曼受美国对抗结核病协会的委托,研究了这个问题,发现这很可能是由于土壤中某种微生物的作用。1939年,在药业巨头默克公司的资助下,瓦克斯曼领导其学生开始系统地研究是否能从土壤微生物中分离出抗细菌的物质,他后来将这类物质命名为抗生素。 瓦克斯曼领导的学生最多时达到了50人,他们分工对1万多个菌株进行筛选。1940年,瓦克斯曼和同事伍德鲁夫(H. B. Woodruff)分离出了他的第一种抗生素——放线菌素,可惜其毒性太强,价值不大。1942年,瓦克斯曼分离出第二种抗生素——链丝菌素。链丝菌素对包括结核杆菌在内的许多种细菌都有很强的抵抗力,但是对人体的毒性也太强。在研究链丝菌素的过程中,瓦克斯曼及其同事开发出了一系列测试方法,对以后发现链霉素至关重要。 链霉素是由瓦克斯曼的学生阿尔伯特?萨兹(Albert Schatz)分离出来的。1942年,萨兹成为瓦克斯曼的博士研究生。不久,萨兹应征入伍,到一家军队医院工作。1943年6月,萨兹因病退伍,又回到了瓦克斯曼实验室继续读博士。萨兹分到的任务是发现链霉菌的新种。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实验室里没日没夜工作了三个多月后,萨兹分离出了两个链霉菌菌株:一个是从土壤中分离的,一个是从鸡的咽喉分离的。这两个菌株和瓦克斯曼在1915年发现的链霉菌是同一种,但是不同的是它们能抑制结核杆菌等几种病菌的生长 。据萨兹说,他是在日意识到发现了一种新的抗生素,也即链霉素。几个星期后,在证实链霉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图文】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氨基酸、多肽及蛋白质类药物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到电脑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几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生物大分子的亲和作用--《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硕士论文
几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生物大分子的亲和作用
【摘要】:抗生素对多数常见菌抑制效果良好。在日常生活中,抗生素常被用来治疗因细菌感染而引发的多种疾病;有些畜牧养殖厂为预防牲畜细菌感染而大面积使用抗生素;有些不法商家甚至使用抗生素促使牲畜快速生长,危害巨大。人体、牲畜使用的抗生素在体内吸收往往不完全,会随代谢产物排出体外,与大量过期的抗生素一起流入环境体系,破坏生态环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种类繁多,对大多数细菌(如革兰氏阴或阳性菌)所引发的细菌感染均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头孢菌素最常用的分类方法为依据抗菌特点而分类,分为四代,其种类居各类抗生素首位,且不同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工业生产产生的重金属离子,经水体、土壤、大气的传递与运输,广泛分布在环境中。具有强遗传毒性的重金属离子危害极大,一旦进入食物链,即使经过多层食物链的传递也无法从生物体内代谢除去,从而不间断地在重要器官内吸附、积累,严重威胁人类和动物健康。本文旨在利用生物化学方法,对比研究分子结构上差异性较大的头孢菌素与生物大分子的亲和作用,考察头孢菌素分子母核侧链连接不同基团对头孢菌素-生物大分子亲和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进而分析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亲和性对应关系。引入强遗传毒性重金属离子,考察重金属离子与头孢菌素之间的协同效应。本论文共分为五章,分别为: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现今环境中普遍存在的抗生素以及重金属离子,分别阐述抗生素与重金属离子的使用、排放以及污染现状;归纳现今用作分析药物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概括研究现状;从总体研究思路,文章立题意义,以及本文研究特点等方面概述。第二章:以头孢克洛(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第三代头孢菌素)为研究对象,采用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分子模拟技术、电化学方法考察这两种头孢菌素与生物大分子DNA相互作用时的作用机理、结合模式。研究抗生素分子结构-作用机理之间的关联。同时考察温度、离子强度、变性剂、热变性、作用时间、重金属离子等因素对头孢菌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影响。第三章:借助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分子模拟等方法研究头孢氨苄(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克肟(第三代头孢菌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比较并分析实验中所引入的两种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上存在的差异;比较相互作用机理;判断主要作用力;确定结合位点;分析所加药物对氨基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影响;实验中选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从分子结构角度深入考察作用体系具体键联信息;同时,选择性添加重金属离子,分析其对头孢克洛(或头孢克肟)与牛血清白蛋白亲和作用的影响。第四章:选取四种头孢菌素(头孢氨苄、头孢克洛、头孢克肟以及头孢吡肟),选用光分析方法、电分析方法、以及分子模拟方法分析四种头孢菌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对比实验中所引入的四种头孢菌素分子结构上所存在的差异;判断作用机理;确定主要作用力;确定结合位点;选用交流阻抗法考察反应体系电子的转移情况,并深入探究电子发生转移原因;实验中选用圆二色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同步荧光光谱法分析这四种头孢菌素的加入对蛋白质分子空间构象的影响;考察具有强遗传毒性的重金属离子与头孢菌素之间的协同效应;同时结合分子模拟技术,深入考察四种头孢菌素与人血清白蛋白结合的具体键联信息。第五章:总结全文并得出实验结论,展望后续工作,为头孢菌素结构-亲和性研究提出思考和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湖北师范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17【分类号】:R96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王瑞;魏源送;;[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年09期
郭晓强;冯志霞;;[J];生物学通报;2009年12期
陈竺,黄薇,傅刚,韩泽广,任双喜,张蔚鴒;[J];自然杂志;200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静;[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孙艳涛;[D];吉林大学;2009年
胡敏;[D];浙江大学;2008年
边平凤;[D];浙江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涂保;[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翟敏;[D];湖南大学;2014年
耿韶光;[D];河南师范大学;2014年
吴有丽;[D];湘潭大学;2013年
李小玲;[D];湖北师范学院;2013年
张艺;[D];山东大学;2013年
王琳;[D];南昌大学;2012年
罗娟娟;[D];延安大学;2011年
王亚江;[D];天津大学;2010年
王瑾;[D];浙江工商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红娜;阿旺次仁;李斌绪;叶婧;朱昌雄;;[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年11期
曹胜男;梁玉婷;易良银;裴孟;王丹丹;杨泽平;赵远;涂保华;;[J];环境工程学报;2017年11期
马良;邱寒峰;张晓萍;张汉民;李辰;滕江南;;[J];浙江农业科学;2017年10期
王美林;张润东;苏丹;;[J];科学通报;2017年27期
张欣;;[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7年09期
司文帅;董茂锋;张其才;白冰;宋卫国;;[J];食用菌学报;2017年03期
李霞;邓立刚;王峰恩;李腾;邬元娟;王文正;;[J];山东农业科学;2017年07期
周选武;王宇;陈代文;余冰;晨光;李延;何军;;[J];动物营养学报;2017年07期
何蓉;;[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年06期
温沁雪;曹永森;陈志强;;[J];环境科学;2017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于雪芝;[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周瑞;[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高亚梅;[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张涛;[D];浙江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萌萌;[D];河北大学;2017年
成丽洋;[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周雪;[D];南昌大学;2016年
陶摸;[D];南昌大学;2016年
鲍陈燕;[D];浙江大学;2016年
陈桂冰;[D];江南大学;2016年
孙静文;[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江珊;[D];湖北师范大学;2016年
速俊华;[D];南昌大学;2015年
张晓丽;[D];山西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丽贤;黄连喜;蒋宗勇;何兆桓;周昌敏;李国良;;[J];环境科学;2013年02期
李彬辉;许燕滨;赵欣欣;陈宏任;陈锐滨;江美欣;;[J];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11期
单英杰;章明奎;;[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2年01期
田野;刘善江;马良;王艳龙;陈桂梅;;[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07期
周俊;王电站;刘奋武;周立祥;;[J];环境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何增明;刘强;谢桂先;荣湘民;彭建伟;宋海星;李莲芳;苏世鸣;;[J];应用生态学报;2010年10期
季秀玲;魏云林;林连兵;;[J];生物技术通报;2010年05期
金仁村;黄冠男;沈李东;;[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0年01期
沈颖;魏源送;郑嘉熹;方云;陈立平;;[J];过程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李瑞萍;张艺;黄应平;;[J];化学进展;2008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米铁军;[D];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田健;[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张荣;[D];浙江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米冉;[D];湖北师范学院;2015年
刘馥婷;[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郭小锋;[D];西南大学;2011年
余弦;[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张霭;[D];山西大学;2010年
胡娟;[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0年
曾晓芳;[D];福建医科大学;2009年
李磊;[D];江南大学;2008年
周春艳;[D];天津大学;2008年
范小鹏;[D];天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曹晓晓;李少华;邵宁生;;[J];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2008年02期
韩俊,盛龙生,相秉仁,杨仲元,安登魁;[J];药物分析杂志;1998年02期
张尚宏;[J];遗传学报;1993年02期
徐乐慧;洪鸣凰;赵文杰;任国宾;;[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1年07期
郑珩;[J];药学教育;2002年03期
阮小林,谢天尧,莫金垣;[J];现代医学仪器与应用;2002年04期
李耀东,白海燕;[J];青海医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谭燕,冯芳,仝新勇;[J];中国药学杂志;2005年21期
吴道澄,万明习;[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02年04期
陈中举,张燕玲,黄金瑛;[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200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钦南;;[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2:生命科学的思考与畅想[C];2006年
徐乐慧;陈金瑶;齐明辉;洪鸣凰;任国宾;;[A];第三届中国晶型药物研发技术研讨会暨中国晶体学会药物晶体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论文集[C];2011年
邹良剑;朱震刚;苏金瑞;朱长飞;;[A];内耗与超声衰减——第五届全国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7年
饶子和;;[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周兵瑞;杜芬;周拯;莫重瑛;陈杰;梁毅;;[A];湖北省暨武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和第十五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隋森芳;;[A];生命的分子机器及其调控网络——2012年全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2年
邓茂林;;[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曹春阳;;[A];第十七届全国波谱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邓茂林;;[A];第二届全国随机动力学学术会议摘要集与会议议程[C];2013年
李智立;;[A];第十次中国生物物理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郭斌;[N];中国医药报;2002年
新华社记者
吴平;[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李大庆;[N];科技日报;2011年
安吉;[N];科技日报;2008年
赵雪;[N];科技日报;2004年
高帷;[N];北京科技报;2001年
亦民;[N];北京科技报;2002年
新华社记者
张忠霞;[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彭俊辉;[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
刘晓庆;[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巫小蓉;[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李春;[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郭大川;[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姜舟婷;[D];浙江大学;2005年
王小辉;[D];南京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浩;[D];东南大学;2015年
李江南;[D];中央民族大学;2017年
成丽洋;[D];湖北师范大学;2017年
韩晓惠;[D];吉林大学;2017年
王斐;[D];西北大学;2007年
李武客;[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张雨薇;[D];天津大学;2007年
黄小艳;[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李晶晶;[D];东北大学;2008年
许延旻;[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霉素类消炎药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