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癌胆囊切除后预防结肠癌两月,腹泻不止,有没有确切有

热门搜索词:
> 结肠癌术后腹泻不止怎么办
结肠癌术后腹泻不止怎么办
教授您好:情况是这样的、我老爸三年前做了胃切除手术,一个月前突然一直腹泻、而且很快、有时来不及上厕所会拉身上,在地方医院治不好,就来上海做了检查、肠镜和胸部、腹部ct医生说:现在是(原发)比较早,肺部和肝部有还没有发出来的囊肿,先做结肠手术,如果不做估计就剩两个月、做了结肠的话保养一下1年之后再做肺部和肝的。说做了手术可以止泻,生活质量可以好一点,可做了手术后一直就没停过腹泻、现在手术第十天、加上手术前估计泄了20天了、人都快泻虚脱了、医生说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该试的药都试了、也没效果、找不到病因。我现在几个疑惑:1、不知道这个腹泻和结肠癌手术没做好有没有关系?或者还有直肠或者其他部分也有而没有发现?2、腹泻是不是和结肠癌没关系而是肠道功能出了问题或者神经系统出了问题?3、我现在应该去看什么科?普?内消化科还是?
大家都在问
最佳答案已采纳
你好,尽管目前对肠癌确切的病因仍不清楚,但临床发现下列因素能大大增加大肠癌发生的危险生,它们包括: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各种致病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  2) 家族史:如果某人的一级家属,比如说父母,得过结的,他在一生中患此病危险性比普通人群要高8倍[如果您的某位直系家属(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不到50岁时患上大肠癌,或者在父系家族或母系家族中有两人及以上者患大肠癌,这时您就算是有大肠癌家族史]。大约1/4的新发患者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3) 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可能增加结直肠癌的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的危险性是常人的30倍;  4) 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的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的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 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的,这类患者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  欢迎点击
一般认为高脂肪食谱和纤维素不足是结肠癌主要发病原因。研究显示,饱和脂肪酸的饮食可增加结 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并改变大肠菌群的组成。胆汁酸经细菌作用可生成3-甲基胆蒽等致癌物质,固醇环 也可经细菌作用被芳香化而形成致癌物质。食物纤维包括纤维素、果胶、半纤维素、木质素等,吸收水分,增加粪便量,稀 释肠内残留物浓度,能够缩短粪便通过大肠的时间而减少致癌物质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若膳食纤维不足时,已是结肠癌 的发病因素之一。
你好,一些结肠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社会发展状况、生活方式及膳食结构与结肠癌密切相关,并有现象提示影响不同部位、不同年龄组结肠癌发病的环境、遗传因素可能存在差异。环境、遗传、体力活动、职业等,是影响结肠癌发病的可能病因因素。
其他类似问题80岁结肠癌手术后,肺部感染用(泰能)腹泻不止,请问怎么办?
提问时间: 04:54:33|
病情描述:
80岁结肠癌手术后,肺部感染用(泰能)腹泻不止,请问怎么办?
看了该问题的网友还看了:
医生回答专区
医师/住院医师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帮助网友:52045收到了:
你好1可能是抗生素使用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服用乳酸菌素片和整肠生。
TA帮助了147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24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TA帮助了199人
目前共收到封感谢信
肿瘤科医生
肿瘤科医生
妇产科医生结肠癌切除后两月,腹泻不止,有没有确切有
结肠癌切除后两月,腹泻不止,有没有确切有
发病时间:不清楚
大夫,你好!我太太因结肠癌接受了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两个月,天天都会感觉里急后重,每一天都要大便十次左右,大便形状偏稀,肚子绞痛不已,十分痛苦。我的问题是这种并发症是否是术后不可避免?什么原因?症状是否终身?药物能否给与极大帮助?谢谢
补充说明:大夫,你好!我太太因结肠癌接受了乙状结肠部分切除术。术后两个月,天天都会感觉里急后重,每一天都要大便十次左右,大便形状偏稀,肚子绞痛不已,十分痛苦。我的问题是这种并发症是否是术后不可避免?什么原因?症状是否终身?药物能否给与极大帮助?
补充提问:术前诊断结肠腺癌,于两个月前行结肠肿瘤部位切除大约12公分,病理报告为早期肿瘤,没有转移。病人术后两月一直有腹泻,每天至少十次,大便形状偏稀,量不大,不伴有脓血,肚子常常绞痛我的问题是这种并发症是否是术后不可避免?什么原因引起?症状是否终身?药物能否给与极大帮助?谢谢
补充提问:术前诊断结肠腺癌,于两个月前行结肠肿瘤部位切除大约12公分,病理报告为早期肿瘤,没有转移。病人术后两月一直有腹泻,每天至少十次,大便形状偏稀,量不大,不伴有脓血,肚子常常绞痛我的问题是这种并发症是否是术后不可避免?什么原因引起?症状是否终身?药物能否给与极大帮助?谢谢
您输入的回答少于20个中文字,请补充输入。
全国三甲医院,主任级名医在线坐诊已有124家三甲医院,828位主任医师在线答疑
向医生提问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二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0%。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1。
多发人群:多见于中老年人,30~69岁占绝大多数,男性多于女性。
典型症状:&&&&&&&&&&
临床检查:&&&&&&&&&&&&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元)乙状结肠癌切除后存活率
乙状结肠癌切除后存活率
(C)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结肠癌胀气
病人:男。66岁。结肠癌晚期,07年6月做的结肠一部分切除手术,08年5月行化疗手术8次。病人消瘦,肚子里气体跑来跑去,像过火车。胀气,肛门不排气,气上顶胃,打嗝,一吃东西就疼。因为发烧等有炎症所以2月余未化疗。癌症确诊前就胃肠胀气,肛门闭气,胀疼,无法缓解,手术、化疗后依旧如此,腹泻、有时便秘,请问各位有无良策,望不吝赐教!
09-02-05 &
结肠癌目录 概述 症状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手术并发症 预后 中医治疗 食疗 结肠癌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三、验方偏方 结肠癌提示: 食疗 结肠癌的饮食原则及要求 三、验方偏方 结肠癌提示: [编辑本段]概述  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占胃肠道肿瘤的第3位。好发部位为直肠及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占65%发病多在40岁以后,男女之比为2~3:1。[编辑本段]症状  (一)早期症状:最早期可有腹胀、不适、消化不良样症状,而后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如便次增多,腹泻或便秘,便前腹痛。稍后即可有粘液便或粘液脓性血便。   (二)中毒症状:由于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病人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表现,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   (三)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胀痛或绞痛),便秘或便闭。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强的肠鸣音。   (四)腹部包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五)晚期表现:有黄疸、腹水、浮肿等肝转移征象,以及恶病质,直肠前凹肿块,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肿瘤远处扩散转移的表现。   结肠癌患者大多已中年以上,其中位数年龄为45岁,约有5%患者的年龄在30岁以下。结肠癌的临床表现随其病灶大小所在部位及病理类型而有所不同。不少早期结肠癌患者在临床上可毫无症状,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和病灶的不断增大,可以产生一系列结肠癌的常见症状,诸如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带血和粘液、腹痛、腹泻或便秘、肠梗阻以及全身乏力、体重减轻和贫血等症状。整个结肠以横结肠中部为界,分为右半结肠和左半结肠两个部分,此两部癌肿的临床表现确各有其特点,兹分述如下:   (一)右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腔粗大,肠内粪便为液状,这段肠管的癌肿多为溃疡型或突向肠腔的菜花状癌,很少环状狭窄,故不常发生梗阻。但是这些癌肿常溃破出血,继发感染,伴有毒素吸收,因此其临床上可有腹痛不适、大使改变、腹块、贫血、消瘦或恶液质表现。中国医学健康网  1.腹痛不适 约75%的病人有腹部不适或隐痛,初为间歇性,后转为持续性,常位于右下腹部,很象慢性阑尾炎发作。如肿瘤位于肝曲处而粪便又较干结时,也可出现绞痛,应注意与慢性胆囊炎相鉴别。约50%的病人有食欲不振、饱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现象。  2.大便改变 早期粪便稀薄,有脓血,排便次数增多,与癌肿溃疡形成有关。待肿瘤体积增大,影响粪便通过,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出血量小,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肉眼观察不易看出,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  3.腹块 就诊时半数以上病人可发现腹块。这种肿块可能就是癌肿本身,也可能是肠外浸润和粘连所形成的团块。前者形态较规则,轮廓清楚;后者形态不甚规则。肿块一般质地较硬,一旦继发感染时移动受限,且有压痛。  4.贫血和恶液质 约30%的病人因癌肿溃破持续出血而出现贫血,并有体重减轻、四肢无力,甚至全身恶液质现象。  (二)左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肠腔较细,肠内粪便由于水分被吸收变得干硬。左半结肠癌多数为浸润型,常引起环状狭窄,故临床表现主要为急、慢性肠梗阻。肿块体积较小,既少溃破出血,又无毒素吸收,故罕见贫血,消瘦、恶液质等现象,也不易扪及肿块。  1.腹部绞痛 是癌肿伴发肠梗阻的主要表现梗阻可突发,出现腹部绞痛,伴腹胀、肠蠕动亢进、便秘和排气受阻;慢性梗阻时则表现为腹胀不适、阵发性腹痛、肠鸣音亢进、便秘、粪便带血和粘液,部分性肠梗阻有时持续数月才转变成完全性肠梗阻。  2.排便困难 半数病人有此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便秘情况愈见严重。如癌肿位置较低,还可有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的感觉。  3.粪便带血或粘液 由于左半结肠中的粪便渐趋成形,血液和粘液不与粪便相混,约25%患者的粪便中肉眼观察可见鲜血和粘液。  结肠癌转移  1.结肠癌的远处转移主要是肝脏,约50%的患者会发生术前或术后肝脏转移。资料又显示:约有30%的患者在手术前已有B超或CT无法检测的阴匿性肝转移。结直肠癌肝转移灶切除术是安全的,而且是目前有可能提高已经转移患者长期生存率的治疗方法。但是只有很少的一部分(10%-20%)适合手术切除,且其中70%术后复发。  2.结肠癌的淋巴转移,淋巴转移一般依下列顺序由近而远扩散,但也有不依顺序的跨越转移。  (1)结肠淋巴结 位肠壁脂肪垂内。  (2)结肠旁淋巴结 位邻近结肠壁的系膜内。  (3)系膜血管淋巴结 位结肠系膜中部的血管旁,也叫中间淋巴结组。  (4)系膜根部淋巴结 位结肠系膜根部。&BR&&BR&癌肿侵入肠壁肌层后淋巴转移的机率增多,如浆膜下淋巴管受侵,则淋巴转移机会更大。  3.血行转移 一般癌细胞或癌栓子沿门静脉系统先达肝脏,后到肺、脑、骨等其它组织脏器。血行转移一般是癌肿侵犯至毛细血管小静脉内,但也有由于体检时按压瘤块、手术时挤压瘤体所致,甚至梗阻时的强烈蠕动皆可促使癌细胞进入血行。  4.侵润与种植 癌肿可直接侵润周围组织与脏器。癌细胞脱落在肠腔内,可种植到别处粘膜上,脱落在腹腔内,可种植在腹膜上,转移灶呈结节状或粟粒状,白色或灰白色,质硬。播散全腹腔者,可引起癌性腹膜炎,出现腹水等。[编辑本段]诊断  结肠癌早期症状多较轻或不明显,常被患者忽视,也易漏诊。故对中年以上患者有下列表现时应提高警惕,考虑有无结肠癌的可能:①近期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如便秘、腹泻或排便不畅)、持续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②粪便变稀,或带有血液和粘液;③粪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④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或体重减轻等;⑤腹部可扪及肿块。  有上述可疑现象时,除作进一步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外,应即进行下列系统检查,以期确定诊断  (一)肛管指诊和直肠镜检 检查有无直肠息肉、直肠癌、内痔或其他病变,以资鉴别。  (二)乙状结肠镜和纤维结肠镜检查 乙状结肠镜虽长25cm,但75%的大肠癌位于乙状结肠镜所能窥视的范围内。镜检时不仅可以发现癌肿,还可观察其大小、位置以及局部浸润范围。通过乙状结肠镜可以采取组织作病理检查。纤维结肠镜检查可提供更高的诊断率,国内已广泛应用,操作熟练者可将纤维结肠镜插至盲肠和末端回肠,还可进行照相,确是一种理想的检查方法。  (三)x线检查  1.腹部平片检查 适用于伴发急性肠梗阻的病例,可见梗阻部位上方的结肠有充气胀大现象。  2.钡剂灌肠检查 可见癌肿部位的肠壁僵硬,扩张性差,蠕动至病灶处减弱或消失,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粘膜皱襞紊乱、破坏或消失,充盈缺损等。钡剂空气双重对比造影更有助于诊断结肠内带蒂的肿瘤。  (四)癌胚抗原(cea)试验 对早期病例的诊断价值不大,但对推测预后和判断复发有一定的帮助。  目前对结肠癌的大规模人群防治普查尚缺乏切实可行的方案,唯有遇见上述结肠癌可疑征象时,及时选用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作出诊断,特别是遇到粪便隐血试验阳性者,务必进一步追究其原因。[编辑本段]鉴别诊断  (一)结肠良性肿物 病程较长,症状较轻,X线表现为局部充盈缺损,形态规则,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未受累的结肠袋完整。   (二)结肠炎性疾患(包括结核、血吸虫病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 肠道炎症性病变病史方面各有其特点,大便镜检都可能有其特殊发现,如虫卵、吞噬细胞等,痢疾可培养出致病菌。X线检查病变受累肠管较长,而癌肿一般很少超过10公分。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也不同,可进一步确诊。   (三)其它 结肠痉挛:X线检查为小段肠腔狭窄,为可复性。阑尾脓肿;有腹部包块,但X线检查包块位盲肠外,病人有阑尾炎病史。[编辑本段]治疗  手术切除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并可辅以化疗,免疫治疗、中药以及其它支持治疗。   手术治疗     1.术前准备 除常规的术前准备外,结肠手术必须要做好肠道准备包括①清洁肠道:手术前二天进少渣或无渣饮食;术前1~2天服缓泻剂,若有便秘或不全肠梗阻者酌情提前几天用药;清洁灌肠,根据有无排便困难可于术前一日或数日进行。②肠道消毒:杀灭肠道内致病菌,尤其是常见的厌氧菌如脆弱拟杆菌等,以及革兰氏阴性需氧杆菌。其药物前者主要是应用甲硝唑(灭滴灵),后者可用磺胺类药物,新霉素、红霉素、卡那霉素等。肠道准备充分,可减少术中污染,减少感染有利愈合。   目前国内外一些医院有采取全肠道灌洗方法作肠道准备,方法是由胃管滴注或口服特殊配制的灌洗液(含一定浓度的电解质及肠道消毒剂,保持一定的渗压),用量4~8升,蹲坐于排便装置上。可同时达肠道清洁和消毒的目的。   2.手术方法   (1)右半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盲肠、升结肠及结肠肝曲部的癌肿。切除范围:回肠末端15~20公分、盲肠、升结肠及横结肠的右半,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肝曲的癌肿尚需切除横结肠大部及胃网膜右动脉组的淋巴结。切除后作回、结肠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缝闭结肠断端)。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保留结肠中动脉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切除结肠中动脉   右半结肠癌切除术   (2)左半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降结肠、结肠脾曲部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左半、降结肠、部分或全部乙状结肠,连同所属系膜及淋巴结。切除后结肠与结肠或结肠与直肠端端吻合。   左半结肠癌切除术   (3)横结肠切除术 适用于横结肠癌肿。切除范围:横结肠及其肝曲、脾曲。切除后作升、降结肠端端吻合。若吻合张力过大,可加做右半结肠切除,作回、结肠吻合。   (4)乙状结肠癌肿的根治切除 根据癌肿的具体部位,除切除乙状结肠外,或做降结肠切除或部分直肠切除。作结肠结肠或结肠直肠吻合。   乙状结肠癌切除术   (5)伴有肠梗阻病人的手术原则 术前作肠道准备后如肠内容物明显减少,病人情况允许,可作一期切除吻合,但术中要采取保护措施,尽量减少污染。如肠道充盈,病人情况差,可先作肿瘤近侧的结肠造口术,待病人情况好转后再行二期根治性切除术。   (6)不能作根治术的手术原则 肿瘤局部侵润广泛,或与周围组织、脏器固定不能切除时,若肠管已梗阻或不久可能梗阻,可用肿瘤远侧与近侧的短路手术,也可作结肠造口术。如果有远处脏器转移而局部肿瘤尚允许切除时,可用局部姑息切除,以解除梗阻、慢性失血、感染中毒等症状。   3.术中注意事项   (1)开腹后探查肿瘤时宜轻,勿挤压。   (2)切除时首先阻断肿瘤系膜根部血管,防止挤压血行转移。并由系膜根向肠管游离。   (3)在拟切断肠管处用布带阻断肠管,减少癌细胞肠管内种植转移。有人主张在阻断肠管内注入抗癌药物,常用5-氟脲嘧啶30毫克/每公斤体重,加生理盐水50毫升稀释,保留30分钟后分离肠管。   (4)与周围组织粘连时能切除时尽量一并切除。   (5)关腹前要充分的冲洗腹腔,减少癌细胞种植与腹腔感染。   药物治疗   1.化学药物治疗 手术后的病人化疗一般一年~一年半内可使用2~3个疗程,常用药物主要是5-氟脲嘧啶(5-FU),也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环磷酰胺等,5-FU每个疗程总量可用7~10克。可口服或静脉给药,最好加入葡萄糖液中滴注,每次250毫克,每日或隔日一次。如果反应较大如恶心、食欲减退、无力、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等,可减少每次用量,或加大间隔期。骨髓抑制明显时可及时停药。口服法胃肠道反应比静脉给药大,但骨髓抑制反应轻。   用药期间必须注意支持治疗,并用减少副作用的药物。   癌肿未能切除的病人行化疗,有一定减轻症状控制肿瘤生长的作用,但效果较差,维持时间短,如病人一般情况差时,副作用显著,反而加重病情,不宜应用。 肠穿孔、出血、严重贫血、有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受损、年老体弱、骨髓功能低下,白细胞(WBC)&3.0×109/L,血小板(PC)&50×109/L,等的病人不能使用化疗药物治疗。  2.免疫治疗 可以提高病人抗肿瘤的能力,近年来发展很快,诸如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转移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等,已逐渐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免疫能力、而且可以配合化疗的进行。[编辑本段]手术并发症  1.吻合口漏 吻合口漏是结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左半结肠和直肠一期手术的发生率较高。传统的手法操作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一10%。使用吻合器技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有所下降,约为2.5%一6。6%。分析发生原因如下:  (1)术前准备不充分。国内文献报道急诊情况下结肠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4、1%。  (2)患者营养不良。结直肠癌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并且中晚期病例多见。  (3)手术操作失误。良好的血运是保证吻合口正常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过多游离肠管断端肠系膜或过多地切除结肠吻合口周围的脂肪组织,损伤结肠系膜血管,使吻合口血运不良,吻合口张力过大,缝合不够严密等均可影响吻合口的愈合。  为了预防吻合口漏的发生,应做到以下三点:  (1)严格掌握结直肠一期手术的指征,特别是急性肠梗阻的病例;  (2)手术操作注意吻合口的血远、张力。术中肠腔的清洁和吻合口符合上空、口正、下通条件;  (3)吻合口漏一经诊断,应积极行肠造瘘术或Hartmann术,同时给予有效引流、外科营养和抗感染治疗。  2.骶前出血 骶前出血是直肠手术的严重并发症,它常是致命性的。主要原因是分离直肠后壁时损伤骶前静脉丛。由于骶前静脉丛呈网状,固定于骶骨前,且与骶骨小孔内的椎静脉有交通,一旦出血点缩入骶骨小孔,很难止血。为了防止骶前出血的发生,游离直肠后壁要注意进入正确的间隙。处理出血的方法可使用钢钉钉入法。如实在难以止血,可用纱布卷填塞压迫止血,效果满意。切忌盲目缝扎。  3.其他并发症 在结直肠手术并发症中,还有输尿管损伤、造口坏死及腹内疝等。这些并发症均与手术操作有直接关系。大肠癌的手术方法比较成熟,而每一种手术均有其重要步骤。只要抓住这些要点,大多手术并发症是可以避免的。[编辑本段]预后  结肠癌予后较好,根治术后总五年存活率可达50%以上,若为早期病人五年存活率可达到80%以上,而晚期只有30%左右。   结肠癌手术以后要定期到医院检查和复查并且作好康复措施,具体治疗后的存活时间还是同个人的身体体质,以及康复环境以及手术后的放化疗有关系.   结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真正搞清楚,结肠癌能不能遗传,医生们的意见也不一致。   国外曾调查过某一家族,75年共有血缘亲属650人以上,其中96人为恶性肿瘤患者,多数是患结肠癌,并伴有其它器官的腺癌。还有人统计发现,结肠癌患者的同胞,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比一般人群增加5倍;结肠癌的家族性因素比其它消化道癌多见。所以,有许多医生认为遗传因素与结肠癌有关。[编辑本段]中医治疗  草药源于天然,对于患者的健康大有益处。服用中药进行治疗避免了化疗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和手术后患者在生活、工作等方而的诸多不便 [ 注:本药仅对直肠癌、结肠癌患者 ]  【治病求根 养一培元】 中国传统医学在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健康成长中经过了几千年的实践检验!中医在为中华民族做贡献的时候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和充实。中医有其有的理论体系:五行相克,阴阳八纲,八法,六经和三焦学说的建议更切实际的四诊就更能体现出中医的神韵和奥秘。社会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人类的生活节骤加快了,人类的健康更需要一个切实的保护!此对于饮食不节,劳逸不调,七情郁闷,血行紊乱,渐伤正气所引起的肝气不调,脾胃不和,心肾不调,胸闷气逆等进行针对性的治疗施以疏通理气,健脾胃和胃,上清头目,下调胃气等使心肾相交,五藏安宁,六府得通。疗效:和和煦日,五藏得生,新陈代谢,循循有章,肝木各逸,脾不受伐,良方圣剂,有病可祛,无病可防。相生相克,制节有度,此中药组方配合,功效太平。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快餐的增多、饮食结构的变化使得我们胃肠的容纳物越来越复杂多样,消化过程也随着发生了变化。与饥饿时的饥肠辘辘不同,腹腔有声蠕动往往是肠胀气在作怪。“肠胀气”,通俗地讲,就是放屁时排出体外的那种难闻气体,它与血液、唾液、粪尿一样,也是传递体内信息的一种载体,应该从科学角度去认识它。这样讲绝非“屁话”。 肠胀气最简单常见的应用是判断手术后肠道功能的恢复状况,而国外已经开始将其用于帮助医生监视患者的健康水平,在这方面美国航空天局首开先河。宇航员长时间生活在航天飞机的密闭环境中,生活空间极为有限,他们每天排出的肠胀气若任其积累,一旦发生中毒,后果不堪设想。最初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的肠胀气中含有氮、氢、二氧化碳、甲烷、丙酮、氧、硫化氢、氨、胺、吲哚和甲基吲哚等400多种成分。1998年,美国空间医学科学家舒尔茨的进一步研究认为,肠胀气的臭味主要由硫化氢、甲基硫醇和二甲基硫醚三种成分构成。肠道中呈糊状的食物被细菌分解时会产生气体,这些气体一部分经呼吸道排出,大部分通过肛门排出体外,成年人每天可排出400~2000毫升,其成分比例依500多种肠内菌的平衡状态而有所不同。这些成分的变化与身体状况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比如氨的比例增加往往反映出肝硬化趋势,恶臭较明显时则预示着可引发大肠癌、结肠癌的肠内有害菌的大量增殖。而另一种倾向不可小视,即老年人更应留心恶臭的变化程度,因为消化功能减弱,大量未分解物进入肠道,会造成有害菌的增殖。 可见,肠胀气功过难断。从有利于身体健康的角度,我们应致力于改善肠道内的环境,具体措施主要有:①防止便秘,如有便意,即使工作再忙也不可强忍。肠胀气也同样,必须马上去厕所解决。每天排便次数以1~3次为宜,以达到锻炼腹肌、缩短肠内粪便存留时间的目的。②改善饮食结构。肉食有加重肠胀气中恶臭成分的作用,因此应适当增加蔬菜、薯类的摄入量。③增加肠道内的乳酸杆菌等有益菌成分。酸奶、葡萄糖饮料在这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最近,日本大阪铁路医院的专家开发出一种肠胀气分析仪,它可以把手术后患者肠道通畅与否的简单结论,进一步细化分析、定性判断。测试时将一玻璃管插入患者肛门,以氢为示踪元素分析仪,感知肠胀气的量及其成分,并记录相应时间,把目前化验、透视乃至CT都无法看到的那些肠道功能变化以数据方式表示出来,从而诊断肠道的健康状况。这一装置不久将投入临床应用。随着对其成分比例的进一步分析研究,将提高历来不为人所重视的肠胀气在医学科研中的地位。引起肠胀气的原因很多,如有胃肠道病变,肝脾、胆、胰疾病均可引起消化吸收功能不良,而导致肠鸣、肠胀气。建议你平时注意:①少食甜食,避免肠腔产生过多气体。②适当体育活动,以促进肠蠕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你好,请参看&www.changwei120.com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胆囊切除与结肠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