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杀熟是什么意思可以投诉吗

博主最新文章
博主热门文章
您举报文章:
举报原因:
原文地址:
原因补充:
(最多只允许输入30个字)电商大数据“杀熟”套路有哪些 律师:消费者有权举报
  同样的商品或服务,老客户看到的价格反而比新客户要贵出许多,这在互联网行业叫作“大数据杀熟”。调查发现,在机票、酒店、电影、电商、出行等多个价格有波动的平台都存在类似情况,且在在线旅游平台较为普遍,而国外一些网站早已有过类似情况。在一些网站,大V在客服投诉等方面甚至享有特权。同时,还存在同一位用户在不同网站之间数据被共享这一问题,许多用户遇到过在一个网站搜索或浏览的内容立刻被另一网站进行广告推荐的情况。
众多网友对此表示不满。有专家认为,这种行为属于一级价格歧视;有专家则表示,这一价格机制较为普遍,针对大数据下价格敏感人群,系统会自动提供更加优惠的策略。
订票约车等都会被“大数据杀熟”
网友“廖师傅廖师傅”称,自己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订一个出差常住的酒店,长年价格在380-400元左右。淡季某日,自己的账号查到酒店价格还是380元,但朋友的账号查询显示价格仅为300元。无独有偶,自己通过某叫车平台预约了普通网约车,但来了一辆七座商务车,以为被免费升级了,谁知查询过往记录发现,基本都是按照升级后的车型收费的。他称,自己被“大数据杀熟”了。
该说法遭到众多网友响应。有网友表示“我打网约车和同学差不多的路线,车型也一样,我要比他们贵五六块,对此不解”。另一位则解释称“你在常规地方打车,比这个点500米外要贵10%-20%”。还有的则回应“我和室友从公司回家的路线是同一条路,每次滴滴她都比我贵七八元,因为她是iPhone,我是安卓”。根据手机型号不同而给出不同收费待遇的还有某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会员费安卓和iPhone收费不同,iPhone年费248元,安卓登陆同一个账号年费178元”。
一位网友则称,自己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体验到了被“杀熟”。她表示,用新注册的小白账号、普通会员账号和高级别的会员账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小白账号,其次是普通会员账号,而高级别的账号一张票要比小白账号贵出5元以上。另外,自己下半年开始,电影票平台价格显示均价30-40元,而一年前均价为20元。
针对上述现象,大量用户表示极为不满。“廖师傅廖师傅”称,现在流行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大数据,一个是基于大数据的千人千面。本是美事一桩,通过让渡部分个人隐私,帮助大家做最优的决策。但是很多无良的互联网企业却利用了大数据这个利器作恶。他们会给消费者的每一次行为打数据标签,会为你打上千甚至上万个标签,比你自己都了解自己,然后利用这些标签和你的消费习惯去牟取不属于他们的利益。还有的网友称,“原来大数据是精准靶向坑人”。
在线旅游平台最爱“杀熟”?
在调查中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线旅游平台被批评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最多。一位网友表示,自己在某在线旅游平台订机票,选好的那班每次看时都会上浮;而当自己选好该机票后取消,再选那个机票时,价格立刻上涨甚至翻倍,在自己觉得“不买会更贵”而匆忙下单后,发现该航班价格又恢复到最初的低价。
而一位业内人士对北青报记者表示,在线旅游平台内部有一种“套路”,就是根据用户的“上一次行为”而默认捆绑相应服务,这也是不少高级别会员强烈要求的。例如刚刚注册会员的用户,他在购买机票时,系统仅默认显示一张机票的价格;而一旦他在这一次同时勾选了贵宾休息室、接送机服务或酒店优惠券等附加服务,那么在下一次下单时,系统会默认帮他勾选同样的服务。当然,用户可以在下次预订过程中取消勾选,再次预订“纯粹的机票”,那么后续的订票过程中,系统则不会默认捆绑任何服务。该人士表示,“我们的高级别会员都非常认可、需要这种默认捆绑的体验”。该人士称,每位用户的出行都有其习惯,尤其是高级别会员,更加注重消费体验,他们对价格不敏感,而是希望得到个性化的服务,因此特别认可类似做法。
对此,该网站一位会员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网站记录用户的出行习惯,确让自己体验良好”。不过他认为,如能在醒目位置进行消费项目提示,体验则更完美。
一些网站标明新客户享有专属优惠
不同于上述网站隐蔽的价格差异,一些网站在宣传语中直接写明了针对新客户有特别优惠。如一家电商网站,其宣传语为“新人获得1000元大礼包”,用户在注册成功后即可获得系统赠送的各种满减礼券,总价1000元。另一在线旅游平台也宣称“999元旅游优惠券大礼包限旅游新客”,在注册网站后可领取优惠券礼包,其中包括机票、酒店等各类产品,用户在后续下单时可参与满减。
与此类似,一出行平台则为首次注册的用户提供充值返现活动,用户在注册并进行首次充值后可以获得5%的返现;一生鲜电商则为新用户提供“满99元减80元”的立即优惠待遇;一互联网金融平台提供新人专享理财产品。这些新人优惠每位用户只能享有一次。
对于该类价格优惠政策,网友们则表示可以接受。一用户表示,“完全可以理解,每个平台都想吸引新用户,我们也都曾是新用户,都享受过这种待遇。这种敞亮的方式,让人心里很舒服”。
广告联盟分享用户数据
除了不同账号拥有不同价格待遇这一情况之外,还存在同一位用户在不同网站之间数据被共享这一问题。许多网友都表示遇到过在一网站搜索或浏览某一产品,在其他网站的广告栏就会看到相关产品。一位网友表示,“在某电商网站给母亲买衣服,从此以后推荐的全是那类中年人服装”。还有的网友表示,在一个汽车论坛上搜索××汽车,再打开另一电商网站,该电商网站立刻推荐该款汽车配件。且目前有数家网站之间都存在数据互通问题。
还有的用户表示,自己曾和朋友在网上聊天中谈及一家温泉,随后登录另一网站,立刻收到了温泉度假等相关推荐。某知识付费平台网友则称,自己在该平台用语音输入了某产品,随后在另一电商网站上就出现了该产品。平台语音输入的识别度和信息同步的快速令他感到惊讶。
有网友表示:“大数据时代就没有隐私了?”还有的网友认为,在平台内部有基于大数据的推荐很正常,而在许多平台之间互通信息让人无法苟同,“还有哪些我不知道的地方有我的信息?细思极恐”。
大V投诉被更快处理?
一位技术研发经理介绍道,自己所在的网站也会给用户进行“画像”,根据用户信息、订单、行为等等推测出其喜好,再针对性地给出产品,可以极大地提升用户感受,能避免用户被无故打扰的不适感。其用户画像维度包含多方面,包括:用户个人资料、会员等级、行为、订单特征、其社交网站信息、搜索网站搜索信息、职场网站信息、内部客服信息等。
该技术研发经理还介绍称,用户画像适用于多个场景,如拥有较好支付能力的用户在搜索时会看到更多的奢侈类商品;在社交网站拥有较多粉丝的“大V”,其高影响力等同于高级别会员,在客服人员处理其投诉时被识别,从而更快、更好地被响应。
另有网友表示,大数据对于“售后服务”的运用不止这一例。在某电商网站上存在“好次掺卖”的情况,对于投诉较少的客户,网站发次品的几率较高,而对于质量较为敏感的客户,网站则发优等品的几率较高。该网友对此表示无奈和不满。
大数据为“一级价格歧视”提供便利?
实际上,“大数据杀熟”在国外早已出现。2000年,亚马逊网站开始了差别定价试验,亚马逊选择了68种DVD碟片进行动态定价,根据潜在客户的人口统计资料、在亚马逊的购物历史、上网行为以及上网使用的软件系统,从而确定不同的报价。例如,名为“泰特斯”的碟片对新顾客的报价为22.74美元,而对那些对该碟片表现出兴趣的老顾客的报价为26.24美元。通过这一定价策略,亚马逊提高了销售的毛利率。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教授刘昕表示,“过去经济学里讲一级价格歧视,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现在有了所谓的大数据,倒是堂而皇之地实现了。一级价格歧视又称完全价格歧视,每一单位产品都有不同的价格,它假定垄断者知道每位消费者对任何数量的产品要支付的最大货币量,并以此决定价格,因而能够获得每位消费者的全部消费剩余。”
实际上,一些消费者认为,针对不同的用户定价策略可以被理解,但前提是“知情权”。只要知晓了企业的定价策略、促销方式,那么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相应的网站和产品。
大数据营销应保护用户个人信息资料安全
知名大数据专家、电子科技大学大数据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周涛对北青报记者表示:“让不同的消费者看到不同的价格,大家往往一听到这个就觉得是价格歧视。其实可以反过来想,有些消费者看到的是原价,有的消费者可能会看到优惠券、返现券后的价格。在这种意义上讲,我们可以不把它理解为价格歧视,而是给价格更敏感的人更多优惠。”
电商用“算法”投放优惠券
周教授介绍称,一般的算法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并不是很简单地依据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数量和价格,比如他购买的商品越多,给他的优惠就越少;而是首先看他购买的商品在所有的三级品类中价格的排序是怎样的,比如他购买的钢笔在所有钢笔商品中的价格排序是怎样的。比较好的算法还会关注:他从加入购物车到购买的时间延长程度,包括以前他是不是点击、收藏或使用过很多优惠券。
我们通过一个人行为及其购买历时的分析,来判断他有多么对价格敏感,我们会给这些价格敏感人群一些优惠券,这是较为合理的。
对价格不敏感者容易成目标
周教授说“我觉得这不是"杀熟"现象,而是"杀对价格不敏感的人","杀"的方式不是给他超高的价格,而是少给他优惠券。这种现象在线下实际上也非常常见,比如一听可乐,在超市只卖2元,而在五星级酒店就能卖出30元,这不能叫价格歧视,这是因为你能进得起五星级酒店住,那么你就是要被"杀"的。”
至于不同网站共享用户的大数据这一问题,周涛教授表示,这其中有些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他说,合法的就是“广告联盟”,比如会有数万家网站甚至数十万个APP形成一个广告联盟,他们会共享用户的t记录(记者注:该记录包含访客的浏览器信息、浏览记录、搜索历史等),他们虽然不知道你叫什么名字,但知道你是来自同一台机器的点击。例如一个网上图书商城和一个在线电影网站都在该联盟中,“我从在线电影网站知道你爱看科幻电影,就在你一上网上书城的时候给你推荐科幻类图书,这是合法的。”不过,专家同时指出,商家应该切实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等隐私资料不被泄露,切实保护用户信息安全。
另外还有一类典型的不合法行为,也就是不法的商家或黑客在用户电脑上植入木马,以强行的方式弹出广告,通过木马或者病毒的方式来记录你的行为。
交易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京衡律师上海事务所余超律师对北青报记者表示,经营者与消费者进行交易,应当遵循公开、公平、自愿、诚实信用的原则。经营者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实情况的手段,用一个较高的价格欺骗、诱导特定的消费者与其进行交易,构成价格欺诈, 针对价格欺诈行为消费者有权向价格主管部门举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进行处罚。
另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还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信息不对称,坑你没商量……App“杀熟”,用户可举报!
信息不对称,坑你没商量……App“杀熟”,用户可举报!
养成用户黏性、垄断流量后“杀熟”,有律师认为,这已涉嫌欺诈
近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数据权力如何尊重用户权利》,称通过深挖消费者过往消费甚至浏览记录,让算法洞悉消费者偏好,不少互联网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费者的“底牌”。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这种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损害了消费者权益。记者了解到,不少用户在不同的互联网应用上对比后发现,确实存在“大数据杀熟”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同样的订单,老用户比新注册用户付费贵,iPhone用户比安卓用户付费贵。有分析表示,此类“大数据杀熟”现象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律师建议,如果消费者发现自己被价格欺诈,可向物价部门等部门举报,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普通“杀熟”:高端用户、会员价格更贵据媒体报道,同在办公室的两位用户,同时打开某打车App,呼叫起终点相同的快车。但两位用户对比费用发现,平时经常叫高端专车的用户,其打车软件上显示的价格比平时只用快车的用户略高。另有网友称,自己在某电影票订票平台上也遭遇了被“杀熟”。这位网友表示,用新注册的账号、普通会员账号和高级别的会员账号同时选购同场次电影,最便宜的是新注册账号,其次是普通会员账号,而高级别的账号一张票要比新注册账号贵出5元以上。而另外一名网友经常通过某旅行网站预订某家酒店房间,自己所订的价格基本都在380元~400元左右,但通过前台询问,却发现酒店价格只有300元,而用朋友新注册的账号进行查询也是300元,但用自己的账号查询却依然是380元。据了解,此类老用户在同样的互联网服务中所付出的价格比新注册贵的事情,反映了预订酒店、预订机票,购买电影票,打车出行中普遍存在的“杀熟”现象。同时,有网友发现,同样的订单,苹果iPhone用户在消费时要比安卓手机贵。有网友透露,在苹果手机上购买视频网站VIP要比安卓用户多交钱,其中腾讯视频VIP月费多收4元,爱奇艺会员年费多收40元。进阶“杀熟”:价格“看看就涨”在各类“杀熟”曝光帖中,旅游类App成为吐槽重灾区。网友“卖铁小王子”发帖罗列了市面上常见旅游App的价格圈套:一些软件订房页面被浏览多了,相关酒店房价就自动上涨,营造“酒店很抢手”的错觉。一些用户清除浏览记录后,甚至能发现原本显示的价格又下调不少。还有用户披露说,用App订某个航班机票,看得多或者预订后再取消,价格便会抬高。整个预订中,App页面会不停提示,“最近又有×名客人在浏览此航班”,一些客人觉得越晚下手越贵,就匆匆下单,第二天再看机票又恢复了原来的低价。而“大数据杀熟”现象在全球知名企业也曾出现过。据媒体报道,2000年,亚马逊曾出现过差异定价的现象,一位亚马逊用户在删除了浏览器的cookies之后,再用浏览器浏览之前的商品时,却发现商品价格下降了近4美元。消息出来后,亚马逊遭到用户谴责,亚马逊CEO贝索斯也为此公开澄清,称这只是向不同顾客展示的差别定价实验,绝对跟客户数据没有关系,一切只是为了测试。杭州的胡先生经常乘飞机往返杭州和深圳两地,一直使用“去哪儿”App购买机票。最近,胡先生偶然在机票订单确认页中发现,“航意险”和“延误险”两项被默认勾选上了。“一般情况下,我觉得选就选了,没特别在意。但有一天,当我把勾选取消了,系统提示我放弃了两张价值8元的折扣券。等我重新把这两项保险勾选上后,订单总价竟然比之前便宜了8元。也就是说,平台通过默认勾选隐藏了老客户应该享有的优惠。”技术派这么说:养成用户黏性、垄断流量后“杀熟”在易观CTO(首席技术官)郭炜看来,在行业竞争初期,企业通过补贴以低价吸引消费者是一种普遍的竞争策略。随着竞争进入精细化数据运营,在流量垄断的情况下,随着对便捷服务更加习惯,消费者往往对价格不再那么敏感,倾向选择熟知的平台购买服务,这让一些商家看到了“杀熟”的机会。此外,即便用户发现了价格上的差异有所不满,但因“放弃成本”偏高,也只能无奈接受。“绑定手机号是消费者使用各种平台的最基本前提,即便因为被‘杀熟’对商家不满,也很少会换掉用了多年的手机号,再用新的号码去购买服务。”浙江省社会学会会长杨建华说,有些商家认准老客户黏性高,不会轻易更换平台,才敢有恃无恐。有业内人士分析,“杀熟”的本质就是商家通过大数据摸清客户消费习惯后,掌握了客户能承受的最高心理价格,尽可能地攫取更高利润。“‘杀熟’不是互联网企业发明的,但企业一旦利用大数据来做这事儿,不仅消费者权益受损,相关产业也会遭遇诚信危机。”360企业安全研究院院长裴智勇认为,一些互联网企业试图通过对用户使用偏好、购买习惯的数据分析,获取最大经济利益,这是对用户数据的一种滥用,违反了诚信经营的原则。对于苹果用户价格比安卓用户贵的问题,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iPhone是一个封闭的系统,iPhone用户通过iPhone进行网络虚拟商品购买时,苹果公司都要收取通道费用,其提成比例大约为30%,商家会把成本转给消费者,这导致了iPhone用户的价格比安卓用户的价格要高。大数据“杀熟”是商业道德伦理问题一名网络工程师介绍,大数据“杀熟”已经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商业道德、商业伦理问题。只要企业有动机,甚至能做到更隐蔽的“一客一价”。“比如说用大数据识别出某位消费者对价格不敏感,可以少给他投放优惠券,而对一些更在乎价格的消费者,就会多发代金券。商家可以把原价普遍定高一些,靠优惠券调节不同顾客的实际价格,这样大家看到的原价就是一样的,也挑不出APP毛病。”该程序员说。消费者对APP“杀熟”反应激烈,不仅由于一次消费多付了几元、几十元,更在于面对不知不觉来临的大数据时代,每一个普通人的信息、习惯被掌握,进而被筛选和“吃干榨尽”,而对这一切,甚至毫不知情。越是老客户越应该优惠多一些,这是大家的常识。“‘杀熟’行为让人难以接受,是因为商家颠覆了承诺和常识,对消费者造成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侵害。”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所长安晖表示。多名行业人士认为,面临新技术、新商业模式的发展,针对算法的规范、监管,需要一套新的商业价值、伦理乃至法规。律师:涉嫌价格欺诈有分析表示,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群体差别定价并非一定是坏事,但同一时刻对同一产品的差别定价,尤其是将消费者蒙在鼓里随意加价的情形,并不在其列。为了获得灰色超额利润,它已经构成违背消费者知情权的价格欺诈。福建瀛坤律师事务所律师张翼腾认为,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禁止价格欺诈行为的规定》第三条,价格欺诈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标价形式或者价格手段,欺骗、诱导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商家“杀熟”差别定价,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属于价格欺诈行为。中国互联网协会信用评价中心法律顾问、律师赵占领说,APP“杀熟”可以理解为一种价格歧视,即同样的产品、服务,对不同消费者采取不同的价格。现在,我国适用价格歧视的法律主要有价格法和反垄断法,但这两部法律的制订与网络时代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商业还不是很匹配。比如反垄断法中对价格歧视的认定门槛非常高,首先要求经营者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其次要“没有正当理由”。而互联网企业自主定价,可以辩称所谓“杀熟”是正当的定价策略,所以依据目前法律,很难进行直接有效的规范。赵占领等建议,主管部门应该对新技术手段下出现的一系列新问题进行汇总和研究,有针对性地修正原有法律或出台新的法规。“商家有自己的经营策略,根据不同人的消费习惯有不同推荐,这本身无可厚非。但平台在推荐的同时必须保障每个人有相同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这应该是立法和监管的底线。”江苏省消保委法援部主任张昊舒说。张翼腾建议,完善相关法律的统筹性和针对性,对大数据的搜集、保护和使用,进行直接、明确、全面的规定。物价部门:举报将调查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种“杀熟”现象,如果有消费者举报,会联合工商、工信等部门介入调查。经过一段时间对“杀熟”现象的曝光后,记者发现,多个平台已悄悄修改了差别化定价,一些曾被隐藏的优惠也被恢复。记者采访多地物价部门了解到,相关部门已经注意到这种“杀熟”现象,如果有消费者举报,会联合工商、工信等部门介入调查。(段郴群)来源|广州日报题图|视觉中国责编|崔文灿
请点击右上角的「 ooo 」按钮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未安装羊城派App?
遇到无法打开网页吗?
请点击下面按钮
未安装羊城派App?
请点击右上角的「 ooo 」按钮
选择「分享到朋友圈」或其他分享方式~工商部门:目前泉州尚未接到关于价格“杀熟”的投诉-闽南网
工商部门:目前泉州尚未接到关于价格“杀熟”的投诉
来源:东南早报
&  &杀熟&并非新鲜事。但是,在购买自己不太了解行情的商品和服务时,不少人的第一个念头常常是&找熟人问问&,&买熟人的东西比较放心&,往往吃了亏还不好意思计较。
&  如今,线上消费越来越成熟,一些常用的电商平台,也成了我们的&熟人&。出差前,长期使用同一个平台订酒店;旅游前,连续多天关注同一航线的机票;一件心仪的商品,放进收藏夹里时时关注&&身为熟客的消费者,原以为比新客户拥有更多的福利和更好的服务。但想不到的是,付出信任成为线上平台熟客的你,正在遭遇大数据&杀熟&。一些消费者发现,老客户在网上订房、订餐、购物价格可能比新客户贵上数十元,甚至上百元。
&  &杀熟&无处不在,&3&15&来临之际,我们为你提供一份&宝典&,尽量避开这些&杀熟&招数。
&  网上消费贵宾享贵价 大数据杀熟套路深
&  &杀熟&这个字眼并不陌生,利用人情关系,利用相互间的信任,专&宰&熟人,比如找同乡、同事、朋友等熟人买东西,比找陌生人买反而更贵。近年来,这种日常购物常见的戏码悄悄地演到了网上,在网络大数据下,VIP(贵宾)客户就好似熟人,被商家&无情&地宰割,出现了&大数据杀熟&。比如知道你出差住惯某个酒店并且接受了它的价格,从此一直给你报一个价格,哪怕酒店同期正在全面打折;发现你网购从不退换货,从此会&优先&给你发残次商品&&如果你是老客户,那么你可能比新客户享受更少的优惠。
&  网上订房近10年 才发现总住高价房
&  &不管到国内哪个城市出差或旅游,我几乎都是通过同一个网络平台,订同一个品牌的连锁酒店,包括家人外出旅游,我都会通过我的账号帮他们订房,已经将近10年了。选择这个网络订房平台,是因为我刚刚开始使用网络订酒店时,这家给我留下的印象最好。&市民李先生说。
&  然而,去年李先生却遇到了一件非常郁闷的事。他到国内某西南城市出差,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时,他听前台工作人员向直接到店询价的客户报价,居然比他在网上预订的价格便宜了数十元。这让他有些想不明白,即便近几年不少商品线上线下的价差缩小,但线上比线下贵超过50元的情况还是比较少见的。
&  &前台告诉我,其实现在很多酒店直接到店订房更便宜,酒店官网售价和第三方平台也不一样。更让人生气的是,即便在同一个网络平台上订房,新老客户享受的价格可能也不一样。老客户的价格都比较&平稳&,很少享受到比平时订房均价更低的价格。&李先生说。
&  在业内人士的指导下,李先生在未登录和登录网络平台的状态下,分别查询了某家酒店同一房型的价格,的确存在数十元价差。
&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有时候没登录账号查房,有很便宜的特价房,马上登录订房,房间就没了。我一直以为是价格低的房间几秒就会被人抢走,还怪自家网速慢,自己手速不够快,原来这里面有猫腻。10年下来,我被多赚了多少钱?&李先生说,没想到长期的信任却被&套路&了,这让他对网络平台很失望。
&  &网络订房应该是一种让生活更加便捷的方式,我明白它不可能一直以超低价吸引人,也明白不同订房渠道的价格不可能一样,但是通过大数据&杀熟&,让那些对其信任度高,黏度高的客户怎么想?一旦被曝光,他们失去的不是多年来打下的品牌美誉度吗?&李先生说。
&  订餐或比堂食贵40% 新客户才享满减优惠
&  &线上订餐,有些餐厅每道菜的价格可能比线下贵30%&40%吗?熟客并不会清楚记得每道菜的价格,反而会因为常吃、爱吃,忽略了价差。&市民陈女士说。
&  她告诉记者,自己和家人非常喜欢一家没什么名气的小吃店,店铺三次搬迁,陈女士一家都没&掉队&。
&  &店铺离我家挺远的,自从这家店上了订餐平台,我们已经很久没到店里吃了。有时爸妈会念叨物价长得厉害,一份炒面不到一年就涨了5元。不过我们喜欢吃,价格涨了也会继续吃。&陈女士说。
&  不久前,陈女士一家正好路过小吃店,就进去吃了晚饭。结账时,陈女士发现,订餐平台上一份15元的炒面,堂食只要10元。问起这事,老板有些尴尬,承认网上定价的确高一些,老客户也不会计较几块钱,就是图个方便。
&  &很多小店做的是熟客和周边生意,新客的数量非常少。不管是线上或线下,餐饮店那么多,一家普通小店,拿什么吸引客户呢?网络订餐的发展,打破了距离优势,以前我走出门吃饭,只接受200米内的,现在订餐可以选择2公里外的,导致小店客源流失。另外,原本薄利多销的小店,还要面对平台抽成,满减优惠等成本压力,不得不提高价格。小店能够生存,不得不感谢对其味道非常忠诚的熟客,但某些小店对新客户有满减优惠,对老客户却没有,从这个角度上看就是&杀熟&。&一位从事餐饮业的市民表示。
&  &我已经付出了配送费和餐盒费,为什么还要支付更贵的价格呢?&陈女士觉得商家伤害了她对店铺的感情。
&  网上商家&心机重& 会员常常被&杀熟&
&  不只是订房和订餐,网络消费被&杀熟&的情况比比皆是。市民大呼商家&心机重&,原以为老客户应被优待,其实VIP或者你曾多次关注过同一件商品,更可能被&杀熟&。
&  &用某平台连续几天查询机票,你会发现这条线涨价了,几天不理它再查,你又会发现降价了。我朋友曾经在某电商平台上关注了一家酒店,并放进了收藏夹里。有一天,他直接网页搜索酒店,发现比收藏夹里便宜了50元。&市民张先生说。
&  网友&coco521128&说:&某平台送了我一个VIP,价值199元/年。我有两部手机三张卡,用另外一张手机卡注册的非VIP账号,查看一件毛衣是209元,VIP账号看到的价格239元。&
&  &我是某购物网站的超级会员,但我同事是普通会员。她经常抽到优惠券,有活动时也比我容易抽到红包。我特地询问了客服为什么会这样,他们随便几句话就打发我了。有这行的朋友说,因为超级会员给不给券都会买,不需要像吸引普通客户一样吸引你。&市民庄小姐说。
&  &大数据会根据个人消费轨迹,在商品上制定买家能接受最高价格。现在还是大数据的初级阶段,随着发展越来越成熟,别说购物了,大数据会比你自己还了解你的一切。&业内人士许先生说。
&  线下保险
&  原价购买无折扣 &赠品&还得花钱买
&  &真是人情淡薄,交友不慎。&对于&杀熟&行为,市民徐小姐深有感触。徐小姐告诉记者,2011年,她买车后,每年都找自己的好朋友购买车险。
&  徐小姐告诉记者,她不了解保险的行情,由于信任对方,每年让朋友报价后,就将钱款转给对方。&都是按照原价买的,没有任何折扣。以前听说买车险有返点,但他说有返点的车险不规范,他不做不规范的产品。&徐小姐说。
&  直到去年,徐小姐和亲戚聊到车险时,才发现购买车险不仅有折扣,很多时候还有赠品。&这时,我才想起一件事。前年,我想装个行车记录仪,同事和我说有些保险公司有赠送。我就问了朋友,他说从来不送的,可以帮我找熟人买一个,最后花了我300元。亲戚和我说,这款行车记录仪其实是购买车险就能赠送的,朋友居然把赠品卖给我了。&
&  徐小姐非常生气,但又不好意思和好友翻脸。今年,她找了个理由拒绝了朋友,换了一家保险公司,发现车险价格比以往便宜,还有加油卡等赠品。
&  朋友&打折&价更贵 原来暗地赚抽成
&  相信很多市民都有这样的想法&&装修找熟人,但装修是最容易被&杀熟&的事。
&  &朋友报的价格确实比装修公司来得便宜,我就直接把硬装包他做了。&市民郑先生有个朋友是家装设计师,因为第一次装修,事事都询问朋友,包括到哪购买装修材料。
&  &出于信任,我都去朋友介绍的地方买,他还说帮我打折了。&郑先生说,有一次,朋友介绍他去一家店里买淋浴房挡水条前,他先到另一家店里问了下价格,熟人价居然比其他店贵了10元。
&  随后,郑先生又走了好几家店,发现订的瓷砖、木地板、硅藻泥等产品都贵了,&原来,设计师介绍人去买东西是有抽成的,虽然很生气,但也没办法,算是认清一个人了。&他说。
&  观点一 熟客价更高是为懒惰买单
&  昨日,记者从工商部门了解到,目前泉州尚未接到过有关于价格&杀熟&的投诉,也没有相关法律禁止线上线下等不同销售渠道定价不同的情况。对于&杀熟&,消费者也各有看法,早报记者进行了随机调查。
&  &很多人对此愤愤不平,估计预设了&熟客应该得到优惠&的立场。我认为,熟客价格更高,是为自己的懒惰买单。老客户购买商品,省去了注册和输入个人信息等麻烦的流程,一键入住,何等方便。后台是谁在提供服务?数据存储历遍展示都需要成本的。假设酒店价格是固定的,谁来支付交易流程带来便利的成本呢?&市民陈先生说。
&  &这也不是强买强卖,成年人购物难道无法判断价格是否合理吗?老一辈都懂得货比三家,我们有了网络,为什么就不懂这个道理了呢?商家有自主定价的权利,消费者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市民蔡先生说。
&  观点二
&  &杀熟&有不公平交易嫌疑
&  &这是滥用大数据,不当牟利吧?我住过多少次酒店,查询过多少次机票,关注过几次同一件商品,都是我的隐私,商家凭什么利用这些数据来多赚我的钱呢?网上消费的确便捷,但这不是因为用户懒,而是一种消费趋势。我可以为便利买单,但是,我不能因为老客户这个身份而付出更多。&市民庄小姐说。
&  &不同渠道,价格不同是正常的,但是新老用户的价格不同就不行了,用户可不欠网站的情,一旦用户知道了真相,就会愤而抛弃,并通过网络传递该网站的不良行为,直接影响网站形象和用户基数。&网友&malaoshi&说。
&  &美国亚马逊就被投诉过&杀熟&,事情曝光之后,网站再也不敢这么干了。是不是应该把&杀熟&行为纳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里,这是不是不公平交易呢?&市民林先生说。
&  防杀宝典
&  线下 不要盲目信任 事先了解行情
&  1.不可盲目信任,认为是熟人,就大放手。找熟人买东西依然应该像找陌生人一样小心,因为即便你的熟人不打算蒙你,可他手下的工人可不一定也这么想。
&  2.货比三家。当你需要买一样东西的时候,不要急于一时。一定要多看看多比比,如果不想去实体店,可以先到网上查询比价,了解行情之后,才不会被熟人牵着鼻子走。
&  3.要有自己的立场。当找朋友买东西,或者朋友介绍你去一个地方买东西,工作人员发现你对店里的东西稍微有一点喜欢的时候,都会想方设法让你消费,会一直说好话。所以,你一定要有自己的立场,要懂得挑剔。如果你很喜欢的话,一定不要表现出来,要往不好的方面说。这样才能把价格压下去。
&  4.最好找了解行情的朋友一起逛。如果是你一个人逛,你肯定会赶快买了就回家,跟朋友一起就不一样了,朋友会给你建议,这样才不会因为冲动买了后悔。
&  注册一个小号 多看几家平台
&  1.不要在互联网上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现在个人信息成了互联网杀熟的一把利刃。举个例子,当用户在使用一些app的时候,经常会弹出其要求使用定位的提示,如果用户在网上搜索一件商品,而后台通过定位发现该用户附近没有售卖该商品的场所,那么就会提高一定价格,因为用户购买的可能性很高。除了定位,我们无意间在网络上泄露的个人信息还包括家庭住址、消费习惯、爱好等,很多用户认为对个人安全没有威胁的个人信息,在网络平台的眼里就是真金白银的数据。
&  2.可以注册一个小号。既然大数据&杀熟&,那么我们就可以扮演新手,在各大平台注册一个小号,注意最好使用和大号不同的身份信息,比如手机号、账号、邮箱、地址、设备等都注意不要留一样的。在购买商品之前,分别切换两个账号对比价格。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可以使用匿名浏览器查看网站,或者定期清除浏览器里的cookies,都是有效提防大数据&杀熟&的手段。(记者 李菁 傅恒)
原标题:网上消费贵宾享“贵价” 大数据“杀熟”套路深
责任编辑:纪玮维
“夏夜与美食更配”在泉州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趁着夜里的些许凉意,约上亲朋好友一
48小时点击排行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滴滴大数据杀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