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课文》这篇课文,作者围绕着灯笼课文写了哪些回忆

文&&章:136篇
评&&论:156条
访问量:50240
找博主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的
&六(下)语文课文内容复习要点&&& 本学期培养的学习习惯: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②在实践中学会运用。☆1 长江之歌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公里,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它与黄河都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2.《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词作者是胡宏伟,曲作者是王世光,作者以雄浑的气势,赞颂了长江的宏伟、壮观,以真切的情感表达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热爱、依恋,全诗用第二人称,全诗的中心句是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第一小节,写了长江的源远流长、宏伟博大、多姿多彩,第二小节写了长江的历史悠久,气势磅礴,力量无穷,贡献巨大。3.课后题三:说说你是怎样理解长江“是无穷的源泉”和“有母亲的情怀”的?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是因为长江源远流长,资源丰富,滋润着、养育着两岸的动植物。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是因为长江无私奉献,哺育着各族儿女,胸怀宽广,像母亲般纯洁、神圣。4.拓展:描写长江的诗句:①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④星垂平野阔,日涌大江流。5.描写黄河的诗句:①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③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6.我国的名山大川: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九华山、普陀山、武夷山、黄山。7.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奉节的白帝城,东到湖北宜昌的南津关是瞿塘峡、西陵峡和巫峡三段峡谷的总称,全长192千米,是长江上最为奇秀壮丽的山水画廊。&&& 8.生词:& 荡涤& 灌溉 9.背诵、默写课文。&☆2.三亚落日1.《三亚落日》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运用清新活泼的语言,准确生动地描绘了三亚落日美丽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美丽的风光的赞美。A、《三亚落日》中依次将落日比成孩童,大红灯笼,跳水员。B、“在三亚看落日真有诗意”总括全文,点明题意,是点睛之笔。C、三亚在我国海南岛的最南端,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素有“天然大温室”、“东方夏威夷”、“天下第一湾”之称。2.课后第3题(品味一下带点词在句子里所表达的情感):①真让人担心洁白的翅尖会被海水蘸蓝了。(“担心”表示不放心,表现了“白鸥”飞翔得很低,让人觉得接触到海面了,突出对海之蓝的喜爱。)②……生怕眨眼的一瞬间,那盏红灯笼会被一只巨手提走。(“生怕”表现了人们全神贯注地欣赏落日之美,表达对落日的留恋和珍爱之情。)3.你喜欢哪些描写落日景象的语句?说说为什么喜欢。答:(1)“夕阳也渐渐收敛了光芒,变得温和起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红灯笼,悬在海与天的边缘。”我喜欢像大红灯笼的落日。大红灯笼颜色很美,这让我想起了过年的时候,家家门前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样子,带给人安宁与欢乐。(2)“它歪着红扑扑的脸蛋,毫无倦怠,潇潇洒洒地从身上抖落下赤朱丹彤,在大海上溅出无数夺目的亮点。”我喜欢像孩童的落日,因为它快乐、顽皮、活泼、可爱。读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天真的我们。4.拓展有关“落日”的诗句:①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③浩浩风波起,冥冥日沉西 ④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5.解释:美妙绝伦:美好到了极点。硕大无朋:朋,比。大得无与伦比。赤朱丹彤:赤,红色;朱,大红色;丹,一般红色;彤,红色。本课指程度不同的红色。6.背诵课文3、4自然段。☆3.烟台的海1.《烟台的海》这篇课文以生动的笔触,描写了烟台的海独特的景观:冬日的凝重,春天的轻盈,夏天的浪漫,秋日的高远及在大海的背景下烟台人的劳动与生活,激发人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全文围绕“独特”这个中心词展开,行文结构:总——分——总,按冬春夏秋的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2.课后习题2(体会两个“扑”字的细微差别):①小山似的涌浪像千万头暴怒的狮子,从北边的天际前赴后继、锲而不舍地扑向堤岸。(“扑”让人感到了海的壮观景象。)②……又害羞似的退了回去,然后又扑上来,像个顽皮的孩子。(“扑”展现了“微波泛起”的可爱与轻盈。)3.为什么作者把烟台的海说成是“画”,是“广阔的背景”,是“壮丽的舞台”?答:说它是一幅画,是因为它像画一样美丽多姿,说它是广阔的背景,是因为它是烟台人物质文化生活的依托,说是壮丽的舞台,是因为它为烟台人的生存、发展、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4.课文时按照什么顺序描写烟台的海上景观的?请你当一回小导游,介绍一下某一季节烟台的海。&&&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大家来到烟台,欣赏烟台夏季这浪漫的海上风景。春去夏来,海鸥高飞,来自南太平洋的风,使许多南面临海的城市感到湿漉漉的,而这股带着潮起的风经过胶东半岛崇山峻岭的阻挡、过滤,到达北面临海的烟台时,只剩下了丝丝凉爽、阵阵惬意。站在这里,夏日的燥热一下子便消失得无影无踪。面对眼前水平如镜的大海,也许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涌起这样的感觉:烟台的海真像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 到了夜晚,平静的海面倒映着万家灯火,岸边的石凳坐满了游人,观赏这美丽的海上夜景,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就在人们的脚下,是海浪与堤岸的呢喃细语,这是来自大自然的最动听的声音。&&&& 关于夏季烟台的海的迷人景象,我就介绍到这里。但愿我的介绍能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同时,祝您在这里有一次愉快的旅行。&&& 5.生词解释:前赴后继:前面的人冲上去了,后面的人紧跟上来。形容奋勇向前,连续不断。&&& 锲而不舍: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6.背诵你喜欢季节的烟台的海。&☆4.记金华的双龙洞1.《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叶圣陶,是一篇游记。课文按游览顺序,依次写了去金华双龙洞的路上,游外洞,由外洞进入内洞,游内洞的所见所闻所感及乘船出洞的情况。写了路上明艳的景色,欢唱的溪流,外洞的宽敞,内外洞连接处孔隙的窄小,内洞的“黑、奇、大”,课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A、叶圣陶:中国文学家,教育家,出版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B、课文浏览顺序: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另外,从课文中有关写泉水的语句可以看出“泉水流经的路线”也是文章的线索,泉水从深黑的石洞——内洞——孔隙——外洞——洞口——山下。&&& 2.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语的表达效果):①“挤压”“稍微”“准会”(采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山石离“我”很近,表现了孔隙的小、窄、低。)②“再加上”“即使……也……”(不仅说明石钟乳、石笋形状各异,更强调了它们颜色多样,值得观赏,充分显示作者由衷喜爱之情和深深赞叹之意。)&&& 3. 背诵第5自然段。&☆练习一1.拟人的修辞方法 注意点:(1)直接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拟人句中不要出现“像”、“好像”、“仿佛”等词语。(2)拟人句要写得恰当。(3)灵活运用拟人句能够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可以使句子更生动有趣。 2.背诵成语。寒冬腊月& 北国风光& 风刀霜剑& 塞外边疆& 漫天飞舞& 纷纷扬扬& 银装素裹& 雪照云光& 狂风暴雨& 雪上加霜& 风卷残云& 神清气爽造句: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满山遍野一片白色。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把北国风光描绘得壮丽多姿,令人惊叹。老爷爷的脸上满是被岁月的风刀霜剑刻画出来的道道皱纹。驻守在塞外边疆的战士们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保卫祖国和人民安全的誓言。看见漫天飞舞的雪花,孩子们兴奋不已。纷纷扬扬的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珠穆朗玛峰银装素裹,亭亭玉立于世界之巅,是那样的圣洁美丽。走在铺满积雪的原野上,雪照云光,分外耀眼。这场历史上罕见的狂风暴雪,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几天前,外出打工的爸爸出了车祸,使这个原本生活困难的家庭雪上加霜。他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把饭菜全都吃完了。从院子里飘来阵阵挂花的香味,令人神清气爽,畅快不已。&&& 3.口语交际1:我来当导游& (可参考第3课烟台的海的导游词)&☆5.卢沟桥烽火1.《卢沟桥烽火》这篇课文叙述了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恺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卢沟桥事变:也称“七七事变”。 “九一八变事变”:1931年9月18日。&&& 2.课后习题2(体会带点词语的感情色彩):①“偷偷地”、“摸”揭示了日本军队的险恶用心及卑鄙的行径,带有鄙视的感情色彩。②“悄悄地”“进发”表现了我国守军的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含有表扬、赞许之意。&&& 3.积累本课有关战斗场面的成语:人仰马翻& 哭爹喊娘& 鲜血四溅 &狼狈而逃& 鬼哭狼嚎& 抱头鼠窜4.生词解释万籁俱寂: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挑衅:借端生事,企图引起冲突或战争。& 众寡悬殊:众,多。寡,少。悬殊,相差很远。双方人力多少相差很大。& 抱头鼠窜: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狈相。& 震耳欲聋:欲,快要。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同仇敌忾:忾,愤恨。全体一致痛恨敌人。& 夜以继日:日夜不停。多用以形容人勤奋。&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乎意料。&&& 恼羞成怒:由于羞愧怨恨出发怒。如火如荼:荼,茅草的白花。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原来比喻军容之盛,现在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6.半截蜡烛1.《半截蜡烛》这篇课文以“半截蜡烛”为叙事主线,生动记叙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与秘密情报传递工作的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与突然闯进的德国军官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并最终保全了情报站的事,赞扬了母子三人的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2.课后习题2(想一想带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①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似乎”一词准确地反映了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②……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似乎”逼真地反映伯诺德夫人此时紧张的心理,不能去掉。)3.“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杰克既然端不走蜡烛,为何还要生火?答:杰克想借生火端走蜡烛的计划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仍能继续从容地去生火,没有留下丝毫的痕迹,不至于引起德军的怀疑。可见杰克心思缜密,考虑周到。&☆7.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1.《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动地叙述了聂荣臻将军关心照料在战场受伤的两个日本孤女,并设法把她们送往日军驻地的经过,反映了聂将军宽仁大义和中日人民浓厚的友谊。2.日本人民为什么称聂将军是“活菩萨”,是“中日友谊的使者”?答:是因为聂将军无微不至地照顾两个日本孤女,体现了聂将军的慈善心肠和宽大襟怀,也缔结了中日人民的友谊。3.课后习题2(理解带点词语的意思,并联系课文体会这段话所含的思想感情):“杀害”是指非法杀死。“受害”是指遭到损害或杀害。“伤害”是指使受刑损害。这句话突出表现了聂将军的国际主义精神和至仁至义的品质。4.拓展记忆:十大元帅:朱德、叶剑英、聂荣臻、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贺龙、林彪、彭德怀、刘伯承聂荣臻:中国无产阶段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宽仁大义、胸襟宽广、慈善心肠)5.生词解释:无辜:辜,罪。没罪的意思。& 至仁至义:至,最。最仁爱,最讲正义。6.词语积累有板有眼& 有声有色& 有凭有据& 有头有脸& 有说有笑& 有来有往& 有棱有角滴水之恩& 血肉之躯& 举手之劳& 不惑之年& 不毛之地& 不解之缘& 百年之好4.背诵聂将军的两段话。&☆练习二1.认识农具:木犁、耙、耧、镰刀、锄头。2.读读诗句,说说下面带点的词语和什么农具有关。昼出耘田夜绩麻。耘田:锄草(与锄头有关),也可泛指种田。童孙未解供耕织。耕:耕田,翻地,用犁把土翻松(与木犁有关)。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锄禾:用锄去掉禾田里的杂草,翻松土壤(与锄头有关)。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种:播种(与耧有关)。收:收割,收获(与锄头有关)。3.背默《夏日绝句》。人杰——人中豪杰。项羽——秦末农民起义的首领之一,自称西楚霸王。4.李清照为什么如此怀念项羽呢?答: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李清照企盼有项羽这样忠勇之士横刀立马,抵御强虏,收复失地,重整山河。&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明·顾宪成)& &&& 口语交际2:聊一聊当前热点话题&&& 今天,我要和大家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上海世博会。&&& 首先,大家知道世博会是什么吗?世博会是世界博览会,英文名“ Expo”,又称国际博览会及世界博览会,简称世博会、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那么,上海世博会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呢?举办世博会,不仅能给我们国家带来发展机遇,扩大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更能给我国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知名度和声誉,促进社会繁荣和进步。&&& 说到世博的吉祥物,大家一定都知道。那就是“海宝”,意思是“四海之宝”。海宝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形象大使,他正用热情的双臂、自信的微笑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朋友们。&&&& 我相信这次上海世博会一定会举办得很成功的!&☆8.三打白骨精1.《三打白骨精》节选自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第27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2.为什么孙悟空一次打不死白骨精,而要三次?&&& 答:“三打白骨精”能够展开故事叙述,是情节曲折复杂,引人入胜,更能体现降妖除魔的艰难,从而突出孙悟空扫除妖魔的坚定不移。孙悟空:机智勇敢&& 疾恶如仇& 神通广大 唐僧:慈悲为怀 心地善良 去恶从善 肉眼凡胎 不能识别妖魔猪八戒:憨厚老实& 忠心耿耿待人真诚 好吃懒做沙僧:任劳任怨 忠心耿耿&& 白骨精:阴险狡猾& 贪婪 诡计多端描写孙悟空本领的成语有:上天入地、刀枪不入、腾云驾雾火眼金睛描写孙悟空品质的成语有:除恶务尽& 疾恶如仇、降妖除魔。&&&& 3.课后习题3(体会带点词对表现人物形象的好处):(1)“夺”表现了八戒迫不及待、嘴馋的样子。(2)“闪”代表了一个敏捷、很突然的动作,一个年满八旬的且拄着拐杖的老妇人能做出这种动作,说明她的行为与常人不同。(3)“摔”体现了唐僧胆小及受到了严重的惊吓。(4)“笑”表现出悟空的自信与乐观。4.你还知道《西游记》中哪些故事?《真假美猴王》《三借芭蕉扇》《女儿国》《大闹天宫》《孙悟空出世》5.生词:妖精& 斋饭& 癞蛤蟆& 紧箍咒& 隐瞒 拎篮子&☆9.词两首1.《如梦令》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这首词主要写了词人回忆了一次愉快的郊游情景,因酒醉在归途中误入藕花丛中,把栖息的水鸟都吓飞了,表现了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从“日暮”中可以看出游得兴尽,词人因为“沉醉”而“不知归路”,一不小心“误入藕花深处”又因为“争渡争渡”所以“惊起一滩鸥鹭”。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愉的词语是“兴尽”,词中与“误入”互为照应的是“沉醉”2.《渔歌子》是唐代词人张志和所作,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秀风光,这首词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斜风细雨不须归”的原因是:春雨蒙蒙下的很小,鳜鱼很肥,已经完全沉醉美景之中根本不需要回家。&3.词牌是填词时用的曲调的名称,词牌名有:清平乐、满江红、破阵子、虞美人、卜算子&&& 4.解释重点词语:常记:常常回忆 日暮:太阳将要下山 沉醉:大醉 归路:回家的路&& 藕花:荷花兴尽:游兴得到满足& 误入:错误的闯入& 争渡:抢着摆渡& 不须:不必 &&5.想象词中描绘的景象,写下来《如梦令》我常常记得儿时的那些欢乐时光。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都已渐渐归去,年少的我却依依不舍,流连忘返。也许是刚饮过美酒,酒意未消;又或许是景色宜人,惹人陶醉,我游玩兴尽才准备驾舟回返。湖面盛开的荷花向我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我的船儿前行。我情不自禁地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只顾贪看两岸秀丽的风光,谁知竟不知不觉迷了路,一不小心误入到荷花的深处。田田的荷塘一眼望不到头,我进也不是,退也不能,怎么办?我用足力气,摇动双桨,激起层层水花,突然,水面上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白鹭被我徘徊不定的小船所惊动,都惊得四散飞去。我不由得哑然失笑。 《渔歌子》美丽的西山前,白鹭在天上自由飞翔。桃花盛开时节,河水猛涨,正是鳜鱼肥美时节。头戴青笠帽,身披绿蓑衣,吹点儿斜风,洒点儿小雨。当然没有收起渔具往回走的必要。&& 6.《如梦令》和《渔歌子》中都写到了花,一个是荷花,一个是桃花,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前一首词写的是夏季,后一首词写的是春季。&& 7.《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相关博文正在加载中
最近推荐的博主部编新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灯笼》名师课件1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2页
灯 笼作者:吴伯箫 目 录1 2 3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4 5 6合作探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整体感知 导 入 新 课灯笼在如今人们的心中,只是孩童的玩具和节日喜庆的象征,但在电灯尚未出现和普及的时代,却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它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吴伯箫的灯笼。 学 习 目 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课后读读写写中的字词, 品析优美语句。 2.思维发展与提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审美鉴赏与创造: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 4.文化传承与理解: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品味传统文化中寄寓的爱国之情。 整体感知o 预习检测 1.字音字形、词语解释。 2.作家作品及灯笼文化。 3.文章的主要内容。 o 课文研讨 1.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并思考文章为什 么以《灯笼》为题。“灯笼”是文本的线索,作者正是通过描写有关灯笼的事情以表达自己的情感。 2.找到文本围绕“灯笼”记叙事情的段落,并 说说围绕“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挑着灯笼迎祖父回家;上下灯学母亲对自己的照顾;村头红灯高照,慰藉孤行客;元宵节看灯、猜灯谜;族姊远嫁,官衔灯记录家门的兴衰;纱灯上描红;由宫灯、唱词联想汉献 帝;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表达做“灯 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 3.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 一些记忆,诸多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 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请你做简要说明。 有文化上的: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那 份雅致;对宫灯的想象,体验的是深长的历 史况味。 有情感上的:挑着灯笼,迎回祖父,长幼情 笃;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深;跟着龙灯 跑个半夜,伴着小灯入梦,绽放着飞扬的青春; 族姊远嫁,进士第的官衔灯映照着褪色的朱门, 是对岁月沧桑的感慨;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 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是 悲壮激越的家国情怀。 合作探究1.作者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来表达灯笼对 自己乃至民族的意义,但第10、11自然段却跳出回 忆,而去写了想象虚构的事情,作者这样安排有何 意义? 第10自然段作者由想象宫灯的装饰,联想到在 宫灯陪伴下人物的活动,想到了汉献帝,从而把灯 笼与历史人物联系到一起。第11自然段就自然而然 地写到历史人物中爱国的将领。这样的安排,使行 文更加自然、流畅,为后面直抒胸臆做铺垫,由对 灯笼的个人情感过渡到家国情怀。 2.结尾段“唉,壮……”作者为何发出这样的感慨,文本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义是什么? 作者写这篇散文时,正是日本
第1页/共12页
寻找更多 ""您的位置: →
第一篇:做灯笼灯笼
28、做灯笼
28、做灯笼
? 自由读课文,把生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圈出这一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标出自然段序号。
咱 置 愁 受 受 愁
良好 受到 赞扬 得奖 模型 教室 布置 张贴 烦恼 发愁 咱俩 心灵手巧
1.《做灯笼》这篇讲了谁和 谁之间的故事呢?
王京和李良
这篇课文讲的是(李良 )和( 王京 ) 一起(合作)做灯笼的事。
王京和李良
2.你能介绍一下王京和李良 的情况吗?
王京和李良是同桌。王京是班里公认的小画家。她的 画儿不光受到同班同学的赞扬,还在 学校的美术大赛中得过奖呢。李良可不爱画画儿,但是他的手 很巧,会捏泥人,会做飞机模型,还 能用草叶编小蚂蚱。
你能夸夸王京吗?
你能夸夸李良吗?
同学们看了,使劲 鼓起掌来。
同学们为什么使 劲鼓掌?如果你是他 俩的同学,你会说什 么?
他们为什么要做 灯笼?又怎么会想到 合作做灯笼的呢?
新年快到了,同学们都行动起来,想 把教室布置得漂漂亮亮的。王京想画一幅 画儿,把它贴在教室的墙上。可是她发现 已经有好几个同学在画画儿了。那做什么 好呢?王京把心事告诉了李良,没想到李 良也在烦恼呢。原来李良扎了一个漂亮的 纸灯笼,正在发愁白白的灯罩缺少点儿色 彩呢。李良想了想,忽然有了主意。他对 王京说:“咱俩合作吧!你在我扎的灯笼 上画画儿,好不好?”王京听了很高兴, 使劲点了点头。
王京在李良做的灯罩上,画了花草,画了 树木,画了可爱的小金鱼……还写下一句话“合作真快乐!”
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 下“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在生活中,你有和 别人互相合作,共同完 成一件事情吗?说说你 完成之后的心情。
学了课文以后, 你明白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 果能与别人真诚合作,就能发挥 自己的特长,把事情做得更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关于团结合作的谚语
众人拾柴火焰高。
? 人心齐,泰山移。? 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
? 团结就是力量。
?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
把王京和李良合作的 故事讲给别人听。
第一篇:做灯笼《做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认识“良、受、赞”等 14 个生字。会写“良、使”等 7 个生字和以下词语:咱俩、泥人、使 劲。学习新部首工字旁和力字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固结合作的好处。重难点1、认读 14 个生字。会书写 7 个生字。2、通过本文的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懂得要和别人合作,愿意学习与别人合作。教学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 28 课《做灯笼》 ,齐读课题,读好灯笼的轻声音节。生字“灯”可以用 想象法记忆。2、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附板书:谁做?为什么做?怎么做?结果?) 二、学习课文 1、第一次读课文:带着问题自由读,标出自然段,圈划不懂的词。2、出示课件读词,你还有哪个词不懂 ? 3、第二次读课文:新字新词学会了,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再读读课文:讨论解决一下黑板 上的几个问题。4、汇报①、做灯笼讲了谁和谁之间的故事呢?(板书:王京 李良)生字“良”可以用熟字去偏旁记 忆。他们为什么要做灯笼? ②、你能介绍一下王京和李良的情况吗?(板书:小画家手很巧)生字“巧”可以用谜语法记 忆。③、齐读 1 至 3 自然段。5、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王京同学画的画。这是李良同学做的手工。怎么样,谁来夸 夸他俩? 6、 转眼新年就快到了, 他们都有一件心事。王京的心事是什么呢?李良的心事又是什么呢?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7、后来他们是怎么做的?(板书:加色彩 扎灯笼) 过渡:由于他们都各展所长,所以做出的灯笼怎样?――读第 6 自然段。王京还在灯笼上写了一句话,是什么话?大家齐声答。(板书:合作真快乐) 8、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要学会发挥自己的长处,真诚地与他人合作, 就能收到比自己独立努力更好的效果。。如果你是他们的同学,你会说些什么呢? 三、活动中体验合作的好处1、合作读文,同桌互相纠错。2、合作钩词,速度真快。四、总结: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愿意与别人合作,才能站得更高,进 步更快! 五、齐读全文。1、学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2、过渡:其实和别人合作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平时有和同学合作吗?和大伙说说吧!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王京为什么在灯笼上写了“合作真快乐”这几个字? 2、思考:剩下的生字可以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板书设计28、做灯笼 王京(小画家) 做灯笼(合作真快乐) 李良(手很巧)
第一篇:做灯笼www.leho.com
小灯笼的手工 DIY 做法
新年马上就要到了,家家户户都要挂起了灯笼,我们来动手做几个可爱的小灯笼吧,家里有 小朊友的,赶快动手做起来吧。。#旧物改造##巧手 DIY##DIY 手工#。爱乐活居家热门标签手工 DIY。
啊!漂亮的小灯笼!
www.leho.com
材料:卡纸、介纸刀、直尺、铅笔、双面胶、线绳。&br /&1、准备一张长方形的红色卡纸(我是用一张 过期的旧月历卡) 自己做的漂亮的小灯笼。
2、将卡纸两边各留出 0.5~1.0cm,按等分划好若干条平行线,然后用介纸刀切开。
www.leho.com
3、卷一下使卡纸呈弧形。
4、对贴,边角料剪成细条作穗,再贴上线绳 自己做的漂亮的小灯笼
www.leho.com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 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 IN 的角落。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http://i.leho.com/post/8eefb7f42481e02?from=wenku/?from=wenku
做灯笼相关文章
《》由(易啊教育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灯笼吴伯萧课文朗读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