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个性化时代个性化等于什么?

我的位置:
听讲 | 高考之后的教育什么样?未来是人工智能时代
来源:上观新闻
作者:徐蓓
摘要: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
日前,“人工智能与未来教育”大型公益论坛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围绕人工智能将给未来教育带来怎样颠覆性的挑战和创新这个主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和国务院参事、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发表了精彩演讲,给人颇多启迪。
互联网时代的“新师徒”
今天,人工智能的冲击已经越来越逼近。
比如说自动驾驶汽车。据说到2019年,谷歌的自动驾驶汽车就将正式上路了。一旦自动驾驶成了风气,有人预计,只要用目前1/10的汽车就可以满足现在对汽车的所有需求。当马路上只剩1/5甚至1/10的汽车时,交通堵塞没有了;但是,上千万的汽车司机、大部分的汽车厂工人都会失业。
未来还有哪些人将失去工作机会?最近,花旗银行与牛津大学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到2040年左右,在中国,现有77%的工作岗位将被淘汰或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这其中不仅有流水线上的工人,还包括会计、律师、记者等。信贷员、前台和柜台服务员、法务助理、做零售的销售员被机器人夺走饭碗的概率均超过90%;出租车司机、保安、做快餐的厨师失业概率均超过80%;程序员和记者的失业概率分别为48%和11%。
连医生这么高大上的岗位也岌岌可危。前些天,天津第三中心医院的一位胃癌晚期患者,由IBM公司的沃森机器人用10多秒钟就开出了精准详细的诊疗方案。2015年癌症领域新发表的文献为44万篇,最勤奋的医生一年也只能看完1000篇,而沃森花10多分钟就能看完,不但全记住了,还能进行分析。目前,沃森诊断的准确率已经比美国主流医院的医生高出很多。
不用到遥远的未来,很快我们各行各业都会感受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冲击。怎么办?像下岗工人一样“重新再来”,只能不断地学习那些机器暂时还做不了的事情,赶紧给自己找出路。与过去上个大学,拿个硕士、博士就可以吃一辈子的时代不同,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地充电。持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
我们其实每天也都在学习,但是都是非常碎片化、业余地在学习。可以说,我们缺少一种系统化地应对迅速变化的社会的学习方式。举个例子,现在的农民工最需要提高技术,需要再教育,但是他们需要的技术学校里有吗?老师能教吗?
4年前,为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我所在的友成基金会与北京人大附中一起开始了一个称之为“双师教学”的实验。所谓“双师”,就是一个贫困地区学校课堂的教学由两个老师来完成,一位是远端城市中的优秀教师,如人大附中教师,一位是当地乡村学校的现场教师。
我们每天录制人大附中老师的讲课内容并放到网上,经编辑后,第二天在乡村课堂上播放录像。当视频中人大附中老师提问人大附中学生时,现场乡村老师把视频停下来,让当地学生来回答问题。如果学生都答对了,就继续放视频。如果没答对,现场老师就会花几分钟把这个概念讲一遍。
到2016年春季,这个试验已在中西部130多个贫困地区乡村学校中进行。根据追踪评估,实验班的学习成绩大大提高,而且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精神面貌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有趣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双师教学受益最大的是参加试验的乡村教师。他们每天都在听全国最优秀的老师讲课,人大附中的老师们与全国参与试点的乡村老师还经常在QQ群中一起备课、答疑,乡村教师们自己也在群中一起讨论。几年下来,实验班的老师们很多都成了当地的优秀教师。
再举一个例子。2015年初,著名男高音歌唱家戴玉强开办了声乐慕课———“戴你唱歌”。每星期一、三、五,戴老师都请一位青年歌手做示范,他作点评。每节课25分钟左右,录下来挂到网上。短短的一年多时间,视频点击率已经高达4亿人次,每星期全国有近千万人跟着戴老师在学唱歌。
人大附中的“双师教学”,戴老师的“戴你唱歌”,对互联网时代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产生了有益的启示。既然艺术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都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为什么别的技能不行呢?能在网上教你唱歌,为什么就不能教你电焊、培养你当电工呢?
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互联网时代的新师徒”。以互联网为媒介,由某一领域的行家里手,用长期言传身教的方式,带领较大规模的徒弟们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与实践。
新师徒关系“新”哪里?一是“新”在规模上。传统师徒制是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而“新师徒制”通过互联网,一个师傅可以带几万、几十万个徒弟。二是“新”在师傅的选择上。名师才能出高徒,传统的师傅只能在本单位中挑选,而“新师徒制”的师傅可以在全省、全国甚至在全世界范围内挑选。三是传统的徒弟只能跟一个师傅,而在“新师徒制”下,一个徒弟可以在互联网上跟好几个师傅,博采众长更能出高徒。四是有强大的激励机制。
在市场机制下,培训平台可以对徒弟收费,给师傅重奖。还可以以网络的方式,每个徒弟赞赏几块,师傅马上可以有报酬。即使是由政府组织的新师徒制培训,对师傅也可以用提级、发“五一奖章”、冠“大师工作坊”等各种精神和物质奖励进行激励。
通过“新师徒制”,我们每个人的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将变得切实可行。而且对于那些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人来说,“新师徒制”可以让他们尽快学习新技术,从而很快转换新的工作。
学习中心必将取代传统学校
现在的学校制度是大工业时代的产物。从它诞生起,尤其是进入上个世纪开始,对于它的批评就从来没有中断过。在今天这个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时代,商业被颠覆了,金融被颠覆了,工业也走向智能化了,教育应该怎么办?学校还要不要存在?
我的观点是,学校正在走向消亡,或者说传统的学校正在走向消亡。什么会替代学校呢?是学习中心。
未来的学习中心将有以下十个基本趋势。
第一,从内在本质来看,它会走向个性化。过去的教育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为中心,所以是教师控制着整个教育的流程,控制着整个学习的过程。但是未来绝对不是如此,谁来控制学习过程?由学生自我控制。由“教”走向“学”,将是未来教育的基本特点。
学习中心毫无疑问会打破过去传统的统一的教材,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的学习方向。每个人制定自己的课程、学习计划,评价也是针对个人的,不会进行比较、排名次。
其实在国外已经有了这样的学校,比如美国的AltSchool,在这所由工程师创立的新式学校里,老师每个月会给父母一份孩子详细的发展报告,每个孩子有自己的课程规划,每个孩子的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
那么,还需不需要制订标准?国家还是有课程与教育标准的,但是未来的标准更人性化和基础性,会降低整体的学习难度,每个个体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二,从外在形式来说,它会走向丰富化。现在的每一所学校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王国,但是未来的学习中心将会是一个环岛,彼此之间是互通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会出现。现在我们在全国有3000所新教育实验学校,未来我们会有一个总的学习中心,这样共同构成一个学习社区。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习中心选择课程,教师也可以跨学习中心进行指导。
第三,学习时间会走向弹性化。学习中心全天候开放,没有暑假和寒假,没有双休日,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安排学习时间。这样学校的校舍和设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如果北京学习中心的学生想了解海派文化,他可以到上海来申请一个月的课程或者两周的课程。未来的学习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除了完成国家的基本课程以外,完全可以设计和定制自己的课程。这样一来,学习中心将会全天候开放,教育资源也会得到更大的利用。
同时,教育周期也会弹性化。现在学生满6周岁入学,少一天都不行。每天早上8点上课,晚一分钟就是迟到。其实在一个教室里,一部分学生是已经懂了的,坐在那边很无聊;一部分学生听不懂,坐在那里很难受。未来,每个人可以选择自己什么时候上学。5岁为什么不能上学呢?晚一点再开始学一个新的学科为什么不可以?没有留级的概念,学不好可以反复学,所以学制将更加灵活多样。
第四,学习内容会走向定制化。未来的教育将根据学生的天赋、潜能和个性、兴趣来设计个性化的课程,从补短教育走向扬长教育。现在的教育很大程度上是补短的,让每个人不断发现自己的不足;而扬长教育会让一个人不断挖掘自己的潜能,让自己变得更有自信。教育应该让人变得更幸福,更幸福的前提应该是更有学习自信。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为生命存在的。所以未来的学习课程会更加关注让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成就人生。拓展生命的长宽高,培养生命的真善美,是未来学习中心的一个重要任务。
第五,学习方式会走向混合化。现在我们已经进入到借助于智能设备来生存与发展的时代,人机结合的学习方式会发挥更大作用。未来中小学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混合式的、合作式的学习将成为学习的重要方式,很多东西可能电脑帮你学了,人工智能帮你学了,机器帮你学了,人和机器一起来学习,会帮助人变得更强大。
过去我们是知识的消费者,但是未来每个学习者同时也是知识的创造者。也就是说,他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通过学习来创造。研究型的学习,将成为未来学习的主要方式。未来学习中心将会研发自己独立的具有个性的课程资源,再和标准的课程资源相结合,通过网络来指导学生。课程不通过学校进行学习,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学习完成。
第六,教师会走向多元化。哈佛大学的温伯格曾经说过,在知识网络化以后,房间里最聪明的绝对不是站在讲台前给你上课的老师,而是所有人加起来的智慧。也就是说,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依靠传统的教师。学习中心会拥有一部分自聘教师,但是大部分的课程可以购买。教师将成为自由职业者。教师从过去处于中心地位,变成了一个陪伴者、指导者、学习伙伴。
第七,学习费用会走向双轨化。也就是说,未来学习中心可以由政府举办,也可以由民间举办,采取政府支付与个人付费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为基本的学习内容买单,但是你要学习个性化的内容,就需要自己付费。所以,课程外包和政府采购,将会成为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八,学习评价会走向过程化,考试将会走向描述、判断、咨询。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发现你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在什么地方,帮助你及时调整,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而不再是对你进行简单的评价,给你一个简单的分数。所以未来的学习中心,课程证书的意义和价值会远远大于文凭的意义和价值。一个大学不可能所有的课程都很棒,所以未来不是我选择北大、清华,而是选择北大的某门课程和清华的某门课程组合起来。最终不是看你考了多少分,而是看你分享了什么、建构了什么、创造了什么。
第九,学习机构会走向开放化。学习中心将打破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壁垒,为人的终身学习提供服务。不再有为老年人办个老年大学、为幼儿办个幼儿园的现象,学习中心可以为所有人服务。混龄学习将成为重要的特点。
第十,学习目标会走向幸福化。教育不断地在变,但是如果没有把握住“不变”的东西,你永远把握不了教育真正的内在,你永远跟不上变化的步伐。什么才是教育不变的东西?我认为就是———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让每个人真正能够快乐、自主地学习,真正享受学习生活、享受教育生活。让每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潜能与天赋,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成为最好的自己。我觉得这是教育在任何时代,从古到今永远不会变化的东西。
未来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而是我们正在创造的地方。中国的教育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完全可以弯道超车,靠我们的智慧、勤奋,关键是看准方向,不断努力。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项建英
上海辟谣平台
上海对口援疆20年
第三届绿色账户微电影大赛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整合推广平台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客户端下载
Copyright (C) 上观(沪ICP备号-31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站长统计
沪公网安备 61号
解放日报新媒体研发中心技术支持人工智能时代,什么才是你的最大竞争力?
? 编 者 按
如果全面优先的人工智能一旦诞生,人类将面对何种命运?
2017年全国两会正在如火如荼中进行,两会讨论热点也随着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中展现出来,其中人工智能(AI)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按照可预见的发展速度,实现强人工智能的突破需要多长时间?如果全面优先的人工智能一旦诞生,人类又将面对何种命运?
▌人工智能是什么
人工智能不是车间流水线上那种释放简单劳动力的技术。人工智能致力于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目前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义处理和专家系统等。
人工智能的种种,都为了让计算机更加相似于人类,具备人类的能力,或者在具体领域更加优秀于人类。从这个角度看,人工智能就是重新造就人类,或者造就上帝。
这正是所有科幻作品热衷于提及到的:如果全面优先的人工智能一旦诞生,人类将面对何种命运。
▌弱人工智能的艰难进程
尽管 1997 年 IBM “深蓝”计算机已经战胜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但当时媒体宣称的“划时代意义”如今看来不过是相当原始的起步。语音识别、专家系统、深度学习等技术被大面积应用到商用场合,看似已经步入智能时代,但目前仅仅是停留在对人类智能的模拟。
语音助手哪怕多么接近人类交流,都只是“程序员努力让程序假装听得懂人类语言”而已,用户可能在屏幕外惊叹其智慧,但屏幕内的程序毫无感觉,按流程悄无声息走了一遍又一遍。
这些不完美的效果,如同人类制造了一个玩偶,一起玩耍。玩偶一举一动人类了然于胸,尽管制作过程耗费数十年科技的心血劳累,但人类毕竟是不会看得起一件玩具的。
人类希望看到能制造惊喜的生命,能够制造惊喜才算真正的智能设备。重新造就人类,就要发展强人工智能。
▌强人工智能之门
人类对高级智慧生命向来感兴趣。无论是对外寻找外星文明,还是在实验室研究人工生命。
在信息世界里,生命指代会自我思考,对外反馈和内部调整的一套系统。一个人按规则开车行驶,出现事故紧急刹车;一个城市的交通系统有条不絮运行,路况堵塞就会调整路线车流。从信息角度看来,城市的交通系统就是一个生命。
如果交通系统能够自我管理呢?强人工智能便是要打造具备自我思维的人工生命。强人工智能能够脱离程序指令自发决策并且行动,理解抽象思维,能够自我学习,复制技能并且快速提高。那么,如何赋予计算机心智能力,让其自我发展?
人工智能在 60 至 80 年代的发展一度萎靡,主要因为其演进完全依赖于科学家将知识灌输给机器学习,其学习广度是很有限的。
从 80 年代开始,一个重要的子领域开始探索: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省去了科学家自身认知这一步骤,直接把数据放进计算机学习程序内,让程序直接接触数据。在今天,大量的数据能够满足机器快速成长的需要。知名的 AI 程序 AlphaGo 每天能够尝试百万量级棋谱的走法。抛弃明显的差棋,将计算量控制在可完成的范围内。
另一关键在于,同样在 80 年代,神经网络算法开始兴起。
人类大脑是目前为止所知宇宙中最发杂的东西,对光年外星体的了解都要远远多于对人类大脑皮层细胞的了解程度。正因大脑的丰富性,科学家尝试通过逆向工程,从大脑的思考方式推动机器智能的发展。电脑大脑神经网络的结构,一层层输入数据,从简单到复杂,再输出结果。经过这些年算法的不断优化,以 AlphaGo 为代表的神经网络算法开始在公众视野中得到大面积的成功。
▌人工智能的“奇点”
按照可预见的发展速度,实现强人工智能的突破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人能够给出答案。
要知道,农耕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历经了千年,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各走了一百年,而从电脑过渡到手机不过短短 20 载。 VR 的热潮刚从硅谷涌现,风向已经刮到别处了。在信息时代,每一轮社会革新所需时间被极大缩减了。
我们突然很难预料十年后科技的模样。
更何况,人工智能存在科学家普遍认同的技术“奇点”:存在某一个时间点,技术发展将在极短时间内发生巨大得接近于无限的进步。一旦越过奇点,科技将超越科幻,我们无法预测技术的下一步,甚至预警其发生。
而强人工智能的自我学习,则极大推进了这一天的到来。
10 年,20 年,对于生命而言或许漫长,但放眼整个发展史,时间微不足道。就在当下,就在目前,没人知道人工智能下一个突破会发生在世界的哪个角落。
正因如此,越来越多的行业巨人开始公开在媒体发声:
霍金:人工智能会导致人类灭亡
比尔?盖茨: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能的崛起
马斯克:人工智能是人类生存最大威胁
而科幻作品中,作家早就思考过这个两难问题。一方面,科技必须发展,人工智能势必有一天能进化为智慧生命;另一方面,当某天人类不再能控制其发展时,无人知晓人工智能对待其造物者将是善意还是恶意。
但现实不是科幻,现实中的人工智能有太多的科技与伦理因素需要考虑了。机器人是否要纳税?人类大规模失业问题如何解决?机器人安全性谁来保证……在一个智慧到令人生畏的科技生命面前,人类再多的欢呼与焦虑都不为过。
西方圣经里讲述,上帝创造万物,在第六天按照自己的模样捏造了亚当与夏娃。这是人类的起源。但故事里没有记载,千年过后,代表造物者的十字架被众人虔拜过,也被众人推倒过。在下一个造物的故事里,人类将与智能生命同行。
▌人工智能时代,你的感受与想象才是最大竞争力
工业时代,机器出现,人力标准化;自动化时代,机器人出现,人力机器化;个性化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出现,人力何去何从?
答案是: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时代仍不能替代人类,因为人类拥有各自精神个性,它是这个时代的最大竞争力。
工业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由非标准化向标准化过渡的过程,而自动化时代是一个人的劳动重新向非标准化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历史的复现。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有两重变化互为表里:一重是劳动的标准化,一重是产品的标准化。
工业时代巨变的标志是机器的出现。我们将会看到,下一轮时代巨变将是机器人的出现。机器人比人类更快捷、稳定、精确,早晚有一天,机器人劳动会便宜可得,工业流水线上的几乎所有标准化工作都可以交给它们。
事实上,在市场化社会,高度敏感的产品提供者几乎必然会想到另外的平衡之道:供应与机器人生产的产品相抗衡的人力产品。那就是非标准化人力产品。非标准化产品一直都存在。做品牌的人知道,只有高度特异化才能有优势,例如奢侈品和设计品。
这种非标准化产品在机器人时代会迅速蔓延。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我能做什么」,而结论必然是「我能做和机器人不一样的事」。机器人会迅速占领所有标准化领域,而人类在各种差异化产品的供应中寻觅新的领地。
这个过程是被动的,一如工业化时代对农业人口的驱动。但也因为被动,所以会大规模且不可阻挡。我们会经历新的时代转换:被迫回到个性化时代。
也许有人说,比个性也没用。人工智能已经非常聪明了,将来会更聪明,它们也能提供个性化产品,比人提供得更好。现在不是已经有很贴心的定制化服务了吗?更贴近消费者的个性服务。
是的,没错,人工智能小助手可以提供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但这也就是它们的瓶颈。它们是围绕消费者的个性做文章,而不是以自己的个性做文章。它们的产品,差异的源头在于消费者,而不是劳动提供者。
在信息化社会,我们会看到大量个人定制的产品。信息足迹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足以对你的喜好做方方面面的探查,一切都记录在案,一切都经过分析,你的购物习惯、看片品味、争吵方式、审美特征,都会被人工智能忠诚地记在心里,并给你提供贴合你习惯的个性化精神服务。你接收到的信息,会是你的偏好带来的选择。
这不是真正的个性化:你只是作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工业流水线上的一个服务对象,被它们的标准化作业「个性化」了。你只是一个消费者,作为价值的需求端存在于经济系统中,你的个性化只是人工智能为自己积累的数据,是它用来丰富算法的案例资料。
如果被动接受了被推送到眼前的所有信息,有一种可能,就是你的精神世界越走越窄。这就是人工智能对我们的终极遮蔽:它根本不需要有自我意识,只需要按算法不断强化我们某些思想偏差,就足够把我们的思维固定在一条越走越偏的路上。真正的个性化不是这个样子。自动化时代需要的劳动价值也不是这个样子。
自动化时代需要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个性化,而最重要的是劳动者的个性化。只有人的精神个性,才是这个机器人时代人类劳动的真正价值。
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根本不是计算能力和文书处理能力,而是人的综合感悟和对世界的想象力,才是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和竞争力。
到那个时代,我们的社会方式也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来源:爱范儿、36氪
编辑:Chaona
关 于 全 球 创 新 论 坛
INNOVATION DRIVES THE FUTURE
「全球创新论坛」由北大后E促进会发起与倾力打造,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协办,汇聚海内外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家和创客,倾力打造全球创新思想的发源地、创新产业的聚集地、创新投资的新高地。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后E视野。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定制个性化App 让企业跨入智能时代
关键字:App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步入了新媒体时代。、微信、APP客户端成为了无数人每天必玩的应用。轻触屏幕,快速了解新闻动态。单指滑动屏幕,轻松成就一笔生意……而这些,都是从定制APP开始的。
  据上海未星(企业APP定制平台)数据显示,目前有48%的企业已经定制了自己专属的APP(第三方)。这些企业在定制APP前后的交易额提升显著。
  据了解,目前第三方手机应用APP已凭借其多元化功能、卓越的客户体验等优势受到众多商家的青睐。相比国外“90%世界五百强企业都做了自己品牌的APP”狂热态势,国内企业APP定制和应用显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正快速深入到零售业、媒体门户、休闲娱乐、生产型企业、汽车、政府及事业单位、房地产等诸多热门领域。比如客户端,新闻,凡客购物客户端等等。相信再过不久,APP客户端会在各行各业遍地开花。
  传统企业运用自己企业的专属APP与9亿用户互动,正成为企业营销战略的新制高点。通过企业APP,客户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品牌信息,快速便捷的查询产品信息,在闲暇之余还可以打开APP了解品牌的最新动态和优惠活动,甚至直接用来下订单。“既方便又贴心!”定制自己的专属APP,在用户群体中推广和宣传品牌产品将十分便利。
  虽说APP客户端能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盈利,但由于APP在国内刚起步,专业人才稀少,企业开发制作的成本非常昂贵。这些因素无疑会加重负担,从而企业不得不放弃这一设想。而上海未星网络却决心打破此僵局,打开高成本制作的缺口,让能轻松拥有自己专属的APP,从而吸引无限商机。
  目前在主流的移动APP服务提供商中,上海未星(http://weibo.com/wxapp)的移动应用开发技术在为企业提供移动化解决,可谓优势明显。笔者了解到,上海未星拥有国内一流手机APP开发团队,凭借多年APP开发经验迅速巩固了其在APP行业的市场地位和品牌价值。
  作为“企业官方APP解决方案”专业供应商,上海未星(http://weibo.com/wxapp)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提供从需求分析、美术设计、APP开发、上传发布到应用商店或安卓电子市场、后台信息更新、线上推广等一整套专业的解决方案,更包括1年免费维护,为商家轻松实现广告展示、客户服务和等诉求,可谓“一举多得”。 人生不只有工作,APP神奇定制将会改变我们的感受!
[ 责任编辑:周文 ]
去年,手机江湖里的竞争格局还是…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工智能 个性化学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