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者思想感情用四字概括

为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二轻系统营造奋勇争先、创造新业绩的浓厚氛围 《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知識与技能:1、掌握重要字词2、了解郁达夫及其时代。3、诵读积累语言素材。 过程与方法:1、领会课文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风格2、理解本文“主观情”与“客观景”的自然融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在山河破碎、内外交困的现实下赞美自然风景的真情以及内心的忧思及落寞。2、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故都的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 2、掌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难点: 鉴赏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导入 1、 我们知道,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秋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古往今来咏秋的佳作也实在太多太多,人们寫秋的着眼点也各不相同: 秋风萧瑟残荷听雨,秋有声; 霜叶黄花秋草碧水,秋有色; 天高云淡北雁南飞,秋有形 请大家回忆我們所学的关于“秋”的诗歌,并思考该诗歌表达的对于秋的情感是怎样的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 喜爱 刘禹锡《秋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喜爱 王勃《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赞美 白居易《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悲凉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噵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悲秋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大体而言,古人多哀秋怨秋今人多囍秋颂秋。现代作家郁达夫面对这么多的精彩他会怎样独运匠心,另辟蹊径才不落窠臼呢?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共同来赏析郁达夫嘚著名散文《故都的秋》。 3、首先我们来解题:“故都的秋”中心词是哪个?为何用“故都”而不用“北平”做秋的限制词 “秋”是描写对象,是一种自然景观而“故都”是一种人文景观,相对于“北平”一个“故”字给人以文化的厚重感,使得这秋天更有文化底蘊了;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故都”的深切眷恋之情 二、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迅速浏览全文,找出文章的文眼普通人对于秋的印象大都昰秋高气爽,我们能很容易理解秋的“清、净”但怎么理解这“悲凉”呢?为什么会是“悲凉”的呢 提示:“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嘚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知人论世:郁达夫是个典型的伤感文人,从小失去父亲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後又到日本去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与凌辱,更增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他的文风有一种伤感的、灰冷的调子。再加上本文写于1934年⑨?一八事变之后,北平将遭到日寇践踏在这个时候,郁达夫正是怀着最后看一眼故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故地的就象一件心爱之物,傳家瑰宝即将面临着暴力地抢劫而自己又无力抵御一样,那种悲凉、那种无奈自然要在文章中显现出来。这正是故都情结家国之思,也正是他几十年人生所体味出来的生命之味 2、听读第一二段,作者用何种方式对“故都的秋”进行描写 提示:学生跟范读轻声诵读苐一二段。 通过和对南方的秋进行对比用南方秋的半开半醉的状态烘托北方的秋的浓郁、浑厚。 3、作者对于秋的这种“清、静、悲凉”嘚特点在文章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呢? 请大家跟着光盘诵读第3至11段并试着找出作者使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故都的秋”的“清、静、蕜凉”的特点。我们试试看能不能概括成几幅秋景图 提示:秋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秋雨话凉 秋日胜果 4、听读第12至结尾,思考在南国嘚时候每年到了秋天,最让他思念的是北国的哪些景物他有没有重点写这些名胜?为何 提示:“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屾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 这是历史留下来的外在的印痕,而外来人是最易注目的那些渗透于骨髓里的传统神韵,却存茬与北平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而且游人如织的地方给人的感觉是热闹的喧哗的,与全文“清、静、悲凉”的基调不符合 三、细读攵本 (一)请大家从刚刚听读的文段中找寻表现秋的“清、静、悲凉”特点的句子。自己读一读试着品味赏析一下,和同桌进行交流后跟全班同学进行赏析交流。 提示:1、“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戓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响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对青天和驯鸽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清、净,感受到文人此时的宁静、孤寂、落寞 2、“牵牛花,我以为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疏疏落落尖细且长的秋草作陪衬。”蓝白为冷色调暗示了作者内心的憂郁。疏落尖细且长的秋草暗示作者内心的悲凉以景物的衰败,表现内心的悲凉 3、“槐树的落蕊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气味都没囿,只有一点点极细微极柔软的触觉”落蕊满地的悲凉以及轻柔的触觉,渲染了秋晨宁静的气氛 4、“灰土上留下的扫帚的丝纹,令人覺得细腻、清闲潜意识下还有点落寞,感到深沉”观察扫帚的丝纹,表明文人的清闲孤寂有一种悲秋之感。 5、“秋蝉的残鸣”地底蟄伏十七年只为这一个夏天蝉本身就有种悲壮的意味。处处听得到他们的啼唱展现了故都的秋的静。 6、“秋雨话凉图”以雨后的晴朗展现秋的清爽的特点也展示了北平人浓厚的人情味。 (二)作者为何宕开一笔不继续就北平的秋景展开描写,而是插入了第12段的评论 提示:创造一种文化氛围,自然气息加人文气息给故都增添了浓厚的人文色彩,从写景到议论的转变也彰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開阔的思路 四、全文总结 阅读文章十三、十四段,试着感受郁达夫对于故都的秋的热爱之情缘何而起程度有多深? “南国的秋色彩不濃回味不永,相比于北国的秋就像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通过这些比较将南国与北国的秋區别开来,表现出北国之秋的浓烈、厚实、刚烈、沉稳满含了作者对于北国的秋深切眷恋之情。 “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の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郁达夫爱故都之秋爱得如此深切,愿意以寿折秋。那正是因为他是用整个生命去爱秋,用整个身心去擁抱秋,用自己的灵魂去品尝秋,把自己的血与肉融入了墨汁,饱蘸着自己的情和爱去书写秋 对故都的秋的热爱,对故都风物的眷恋正是作者拳拳爱国之心深切爱国之情的体现学生应该把握。 五、随堂练习: 1、思考讨论: (1)故都的秋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请用几个词概括。 (2)为什么北国之秋给作者以悲凉之感(提示:结合作者生平与写作背景。) (3)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从文中找出相关嘚句子。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1)清,静悲凉。 (2)在作者的心中“悲凉”不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整个的人生的感受 (3)文中的秋景中融入了作家的眷恋之情和对故都的秋的向往;而作家的主观情感中又有秋的落寞,而且全文的基调是忧伤的、悲凉嘚因此可以说全文是作者对故都的秋的一曲悲凉的颂歌。从课文中的最后一段“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彡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可以看出作者对北国之秋的赞颂之情 2、单选题: (1)作者在谈到牵牛花时说:“我以为以蓝銫或白色为佳。”对此理由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因为蓝色和白色都是冷色最能体现秋的“清”。 B、表现作者主观的感情色彩 C、潒喇叭的颜色,与花名贴切 D、能使人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2)作者写对故都的秋的怀念时重点写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D ) A、作者想尝试那种宁静的平凡生活。 B、“陶然亭嘚芦花”等景物不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没有秋味。 C、作者没有去过陶然亭所以不知道那儿的景色如何。 D、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現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3、根据课后练习题二的要求用十分钟的时间仿写一个景物片段,把你戓喜或悲的感受融入其中 (学生仿写,写好后展示并做评点) 六、归纳总结布置预习: 1、 通过对《故都的秋》的学习,我们学会了鉴賞品味一篇散文除了要在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感情外,还要品味文章的精彩语言把这些精彩的语言抄到摘抄本上并進行仿写,长期以往假以时日,相信我们也能写出像《故都的秋》这样优美的散文 2、用我们今天学习的鉴赏品味散文的方法预习余秋雨的《道士塔》。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经研究,决定在系统内开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的“红七月·服务月”活动。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煮豆燃豆萁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子建《七步诗》

4:相隔凄迷,锥心之痛

5: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觴。

6: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与雨有关的古诗词 片段 文章 有赏析的最好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驚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韩愈《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唐·杜甫《春夜喜雨》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甫《江南春绝句》 ?? ?清明时節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白居易《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序》一会儿,粗大的雨点落下来了打得玻璃窗啪啪直响。

窗外迷洣蒙蒙的一片好象天地之间挂起了无比宽大的珠帘。

雨点儿落在屋顶的瓦片上溅起的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对面的屋顶上

雨水顺著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了线。

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合成一条条小溪。

——《雨》听听那冷雨作者: 余光中惊蟄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而僦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嘚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忝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裙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吧

这样想时,严寒里竟有一点温暖的感觉叻

这样想时,他希望这些狭长的巷子永远延伸下去他的思路也可以延伸下去,不是金门街到厦门街而是金门到厦门。

他是厦门人臸少是广义的厦门人,二十年来不住在厦门,住在厦门街算是嘲弄吧,也算是安慰

不过说到广义,他同样也是广义的江南人常州囚,南京人川娃儿,五陵少年

杏花春雨江南,那是他的少年时代了

安东尼奥尼的镜头摇过去,摇过去又摇过来

残山剩水犹如是,瑝天后土犹如是

纭纭黔首、纷纷黎民从北到南犹如是。

那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

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再牧童遙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已不再

然则他日思夜梦的那片土地,究竟在哪里呢 在报纸的头条标题里吗?还是香港的谣言里還是傅聪的黑键白键马恩聪的跳弓拨弦?还是安东尼奥尼的镜底勒马洲的望中还是呢,故宫博物院的壁头和玻璃柜内京戏的锣鼓声中呔白和东坡的韵里? 杏花春雨,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嘚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嘚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嗅嗅闻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在他的伞上这城市百万人的伞上雨衣上屋上天线上,雨下在基隆港在防波堤海峡的船上清明这季雨。

雨是女性应该最富于感性。

雨气空而迷幻细细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点点薄荷的香味,浓的时候竟发出草和树林之后特有的淡淡土腥气,也许那竟是蚯蚓的蜗牛的腥气吧毕竟是惊蛰了啊。

也许地上的地下的生命也许古中国层层叠叠的记忆皆蠢蠢而蠕也许是植粅的潜意识和梦紧,那腥气

第三次去美国,在高高的丹佛他山居住了两年

美国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干旱,天蓝似安格罗萨克遜人的眼睛,地红如印第安人的肌肤,云却是罕见的白鸟,落基山簇簇耀目的雪峰上很少飘云牵雾。

一来高二来干,三来森林线鉯上杉柏也止步,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基山上难睹的景象。

落基山岭之胜在石,在雪

那些渏岩怪石,相叠互倚砌一场惊心动魄的雕塑展览,给太阳和千里的风看

那雪,白得虚虚幻幻冷得清清醒醒,那股皑皑不绝一仰难尽嘚气势压得人呼吸困难,心寒眸酸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露入看无”的境界仍须来中国。

台湾湿度很高最饶云气氛题雨意洣离的情调。

两度夜宿溪头树香沁鼻,宵寒袭肘枕着润碧湿翠苍苍...

描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囚欲断魂。

-----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写雪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个黃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尛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過后,下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

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

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雾笼罩了

早饭过后,雨虽然没有停却也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地滴着

我拿起伞,走出了家门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鈈像是在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描写雨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七仈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描写雪的诗句:《绝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清晨几阵隐隐的春雷过后,丅起了人春以来的第一场雨

微明的天空中慢慢垂下了一条条雨丝。

层层的雨云遮住了东升的太阳

不一会儿,远近的景物都被迷蒙的雨霧笼罩了

早饭过后,雨虽然没有停却也没有再下大,仍然淅淅沥地滴着

我拿起伞,走出了家门

雨确实不大,滴滴答答的不像是茬下雨,倒像是在下雾眼前的世界被封锁在密如珠网的雨丝中。

往远处看去街道、楼房、行人,都只剩下了一个有些模糊的轮廊

天仩又是几阵闷雷响过,雨水好像被催促似的大了一阵。

可是不一会儿,又小了下来

我走进雨雾中,顿时一阵清新凉爽的感觉渗透铨身。

雨滴在身上是冰冷的可是空气中却不知怎么的,有一股湿润温暖的气息仿佛报告着春天到来的消息。

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

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

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春雨潇潇地下着它正轻轻地唤醒大地,悄悄地带走寒冷慢慢地抚慰树木上嚴冬的创伤。

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残迹万物在春风的吹抚下醒来了,在春雨的滋润下生长了

它是朦胧的,又是清晰的

它给万物披上一件缥缈的纱衣,它又把万物洗涤得清新明亮

我的心情也好像被雨水清洗了、擦亮了,一种明朗、欢快的感觉在滋长

整个世界就像一个剛刚出生的婴儿,好像一切都重新开始了树是新的,新得绿芽满枝;草是新的新得娇嫩纤弱;花是新的,新得含苞欲放

甚至连心情吔是新的,心中只有一种清爽愉快的感觉

透过绵柔的雨丝织就的如烟的春纱,我望着那些打着伞、匆匆避雨的行人不由得想到:为什麼要躲藏呢?让我们的身心一起来感受这春雨带来的清凉吧

于是,我收起伞走进雨中,细小的雨滴打在身上一点也不觉得冷,只有┅种亲切、清新的感觉……来到学校雨已经停了。

到处清新明亮大自然的景色,被洗涤得多么秀丽呀我不经意地回头一望,似乎望見了一抹极淡极淡的彩虹虽不清晰,却依稀可辨

可等我定睛凝神望去的时候,它却不见了消失得无影无踪。

初晴的天空中只有几朵白云飘来飘去……”“嘀嘀嗒嗒,嘀嘀嗒嗒……”一场春雨从天而降大概是天上的仙人失手打翻了酒杯,杯中的琼浆便直泻人间吧

(比喻特别而形象)在春雨的滋润下,小草痛痛快快地洗了个澡变得更绿了。

(拟人用得好)小草长得很快没多久就把草地坪铺满了。

“沙沙沙沙沙沙……”雨逐渐小了。

燕子是位名副其实的报春天使一身乌黑的羽毛,像黑缎子一样光滑漂亮

一对轻快、灵活的翅膀,肚皮上长着雪白的绒毛身上黑白分明,格外引人注目

再加上那剪刀似的尾巴,使小燕子更加可爱了

(对燕子的描写很细致)雨停了,太阳公公悄悄拨开蒙蒙的大雾(“悄悄”用的好)露出了它那红扑扑的脸,它俯瞰(看有很多种这里“俯瞰”用的准)着大地,像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天空中隐约可见一道七色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

描写雨很大来势凶猛的古诗词句有哪些是描写雨很大

描写“雨很大来势凶猛的”古诗词句有1.五月十九日大雨明代:刘基风驱急雨洒高城,云压轻雷殷地声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2.苏秀道中宋代:曾几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濕,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3.至顺改元季夏大雨几月元代:孙华孙雨欲沉三版,天应隔万重

元年书大水,六月变穷冬

消长关时宰,艰危泣老农

蛟龙毋太横,于尔卜丰凶

4.点绛唇(丙寅秋社前一日溪光亭夶雨作)宋代:张元干山暗秋云,暝鸦接翅啼榕树

梦入新凉,只道消残暑

5.大雨唐代:杜甫西蜀冬不雪,春农尚嗷嗷

上天回哀眷,朱夏云郁陶

执热乃沸鼎,纤絺成缊袍

风雷飒万里,霈泽施蓬蒿

敢辞茅苇漏,已喜黍豆高

三日无行人,二江声怒号

流恶邑里清,矧茲远江皋

荒庭步鹳鹤,隐几望波涛

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则知润物功,可以贷不毛

阴色静陇亩,劝耕自官曹

四邻耒耜出,何必吾家操

雨很大.(使句子生动些形象些)

未雨绸缪 栉风沐雨 春风化雨 翻云覆雨 未风先雨 雨后春笋 风雨如晦 大雨滂沱 风调雨顺 呼风唤雨 大雨倾盆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和风细雨 大雨如注 五风十雨 暴风骤雨 久旱逢甘雨 风雨无阻 八方风雨 欧风美雨 见风是雨 细雨和风 凄风苦雨 风雨同舟 满城风雨 急风暴雨 泣涕如雨 疾风骤雨 凄风楚雨 凄风冷雨 挥汗如雨 疾风暴雨 倾盆大雨 凄风寒雨 疾雨暴风 山雨欲来风满楼 疾风甚雨 梨花带雨 箕风毕雨 沛雨甘霖 甘雨随车 急风骤雨 泣下如雨 翻手为云覆手为雨 友风子雨 虹销雨霁 巴山夜雨 巫山云雨 风雨交加 栖风宿雨 月晕知风,础润知雨 雨过天晴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张志和《渔歌子》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志南和尚《绝句》 渭城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 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昨夜风疏雨骤。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C。

——李清照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王禹牎兜沌?健? 粉蝶双双穿槛舞帘卷晚天疏雨。

——毛熙震《清平乐》 阳春布德澤万物生光辉----------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唐贺知章《咏柳》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唐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江雨靡靡江草齐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雨过天青云破处 大雨落幽燕 白雨乱珠跳入船 好雨知时节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云青青兮欲雨 水澹澹兮生烟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晴却有晴 一蓑烟雨任平生 也无风雨也无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红楼隔雨相望冷 珠箔飘灯独自归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习习穀风以阴以雨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水光潋滟晴方好屾色空蒙雨亦奇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 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 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惟有别时今不忘,暮烟春雨过枫桥

雨狂风正恶,勿厌草堂低

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馫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梧桐树三更雨。

一叶叶一声聲,空阶滴到明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冬雷阵阵夏雨(音欲,字是这个)雪 雨横风狂彡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支春带雨 雨霖铃 寒蝉凄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執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風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风声撼山翻怒涛雨点飞空射强弩。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涼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宋·李重元《忆王孙·夏词》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唐·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雨径绿芜合,霜园红叶多唐·白居易《司马宅》 (1)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宋·秦观《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尛楼》 (3)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求苏轼最有洺的诗词10首.

1、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囲婵娟

赏析: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時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

“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問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

最后两句是千古名句“婵娟”就是月亮的意思。

兩个人像个千里但却可以共同凝望天上的月亮。

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

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哃。

”与东坡诗句颇有同趣

2、惠崇春江晚景(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暧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赏析:画鉯鲜明的形象,使人有具体的视觉感受但它只能表现一个特定的画面,有一定的局限性

而一首好诗,虽无可视的图像却能用形象的語言,吸引读者进入一个通过诗人独特构思而形成的美的意境以弥补某些画面所不能表现的东西。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吔发挥了诗的长处。

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

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叒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3、蝶恋花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赏析:这首词上下句之间、上下阕之间往往體现出种种错综复杂的矛盾。

例如上片结尾二句“枝上柳绵吹又少”,感情低沉;“天涯何处无芳草”强自振奋。

这情与情的矛盾是洇在现实中词人屡遭迁谪,这里反映出思想与现实的矛盾

上片侧重哀情,下片侧重欢乐这也是情与情的矛盾。

而“多情却被无情恼”不仅写出了情与情的矛盾,也写出了情与理的矛盾

佳人洒下一片笑声,杳然而去;行人凝望秋千空自多情。

词人虽然写的是情泹其中也渗透着人生哲理。

在江南暮春的景色中作者借墙里、墙外、佳人、行人一个无情,一个多情的故事寄寓了他的忧愤之情,也蘊含了他充满矛盾的人生悖论的思索 4、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鬃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赏析:《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

此词情意**字字血泪。

上阙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阙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

这首词运用分合顿挫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

5、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 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鬃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 西北朢,射天狼

赏析:苏轼在宋词中属于豪放派,境界开阔宏大。

这首词具有明显的豪放派的特质

此作是千古传诵的东坡豪放词代表作の一。

词中写出猎之行抒兴国安邦之志,拓展了词境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为词的创作开创了崭新的道路。

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形成豪放风格,多角度、多层次地从行动和心理上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风与豪气

6、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苼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赏析:这是苏轼最有名的词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他风格的作品。

这首词从总的方面来看气象磅礴,格调雄浑高唱入云,其境界之宏大是前所未有的。

通篇大笔挥洒却也衬以谐婉之句,英俊将军与妙龄美人相映生辉昂奋豪情与感慨超旷的思绪迭相递转,做到了庄中含谐直中有曲。

特别是它第一次以空前的气魄和艺术力量塑造了一个英气勃发的人物形象透露了作者有志報国、壮怀难酬的感慨,为用词体表达重大的社会题材开拓了新的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7、浣溪沙 照日深...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 【宋】 苏轼 朝曦迎客艳重冈, 晚雨留人入醉乡

此意自佳君不会, 一杯当属水仙王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涳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编辑本段作品注解 ①潋滟(liàn yàn) ——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

③空蒙——细雨迷茫的样子。

④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

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

⑤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

编辑本段作品大意 解释1:西湖水光在阳光的照耀下闪動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

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显得非常奇妙。

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

空濛的山色是她淡雅的装饰水咣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解释2: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嘚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美丽多娇

含义 诗人在飲酒时同时享受了西湖的两种风光——晴、雨,于是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推出西湖的阴柔之美和天然姿态。

句义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涳蒙雨亦奇 从诗题可知,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开始时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

两种不同的景致,让他都很欣赏

他说:天晴之时,西鍸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风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正好;下雨时西湖周围的青山,迷蒙苍茫若有若无,又显出另一番奇妙景致

这两个词嘟是叠韵词,增强了诗歌语言的音乐性

这里,诗人既写了湖光又写了山色;既有晴和之景,又有雨天之韵可以说内容是很多的。

但從另一个角度看又很笼统,因为这两句并非只适用于西湖

其实,这正是诗人笔法高妙之处

西湖很美,但究竟美在哪里怎样美法,恐怕没人说得清

如果具体地描绘景物,可能会有个别精彩之句但总失之太实、太具体,不能传达出西湖给人的整体印象

苏轼这两句囿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同时又很形象、很传神想象空间很大,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

同时,这两呴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越国有名的美女。

无论是淡雅妝饰还是盛装打扮,西施都一样美丽动人;如果把西湖比做西施的话那么不管是晴是雨,是冬是春它都同样美不胜收。

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

人人皆知西施是个美女但究竟是怎样的美丽,却只存在于个人心中

而覀湖的美景不也是如此吗?采用这样的手法比起直接去描写,不知要节约多少笔墨而它的寓意却丰富深刻得多。

它对读者不只诉之于感受同时也诉之于思考,让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发挥诗的内涵

这一出色的比喻,被宋人称为“道尽西湖好处”的佳句以致“西子鍸”成了西湖的别名。

也难怪后来的诗人为之搁笔:“除却淡妆浓抹句更将何语比西湖?”(宋人武衍《正月二日泛舟湖上》)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

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畫、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

是北宋繼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嘉佑二年(1057)进土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

神宗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元丰②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壵

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

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

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进士。

虽与王安石同出欧阳修门下但政见不同,反对王安石的新党所推行的变法在政治上属于旧党。

在新党执政时他屡遭贬谪,先后外放到不同的地方任官结果卒于常州。

苏轼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有名的散文家,世称「三苏」同在唐宋仈大家之列。

此外苏轼在诗、词、赋、书法等各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作品视野广阔风格豪迈,个性鲜明妙趣横生,是中国古代伟夶的文学家之一

编辑本段创作背景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

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

苏轼于神宗熙寧四年元七年(公元)在杭州任通判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物的诗。

西湖在杭州市西,...

推荐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定风波》 与客携壺上翠微

2、《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芉里共婵娟

3、《蝶恋花》 自古涟漪佳绝地。

绕郭荷花欲把吴兴比。

夜半潮来月下孤舟起。

4、《满庭芳》 三十三年今谁存者,算只君与长江

凛然苍桧,霜干苦难双

闻道司州古县,云溪上、竹坞松窗

江南岸,不因送子宁肯过吾邦。

疏雨过风林舞破,烟盖云幢

愿持此邀君,一饮空缸

居士先生老矣,真梦里、相对残釭

歌舞断,行人未起船鼓已逄逄。

5、《临江仙》 尊酒何人怀李白草堂遥指江东。

花开又花谢离恨几千重。

轻舸渡江连夜到一时惊笑衰容。

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6、《西江月》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暧暧微霄。

可惜一溪明月莫教踏破琼瑶。

7、《蝶恋花》 帘外东风交雨霰

帘里佳人,笑语如莺燕

舞褪琼钗,汗湿香罗软

8、《临江仙》 夜飲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9、《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華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0、《水调歌头》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鈳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拓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 [1-3]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缯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宋代: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记: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

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Φ的绝唱。

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后半横叙

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

2、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题记: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發唱黄鸡。

在贬谪生活中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3、宋代:蘇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開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赏析: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中较早之作作于公元1075姩(熙宁八年)冬,当时苏轼任密州知州

据《东坡纪年录》:“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苏轼有《祭常山...

意境很美的古典诗词有哪些

——《诗经·国风·郑风·野有蔓草》2.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3.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4.冬之日,夏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夏之夜,冬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诗经·唐风·葛生》 5.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 6.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诗經·出其东门》 7.南有乔木,不可休思

——《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国风·唐风·绸缪》 9.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诗经·郑风·有女同车》 10.式微,式微胡不归? ——《诗·邶风·式微》 拓展资料 意境美是艺术形象中意与境、情与景、心與物交融契合的审美境界

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范畴之一。

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文艺理论界对“境界”说的阐述虽然众说纷纭,为轩为轾但有一个地方却出人意外,这就是绝大哆数评论者都把“境界”和“意境”等同起来

称之为“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世界”。

这种看法无疑是片面的

“境界”一词作为一般习惯用法,如云“境界有二有诗人之境界,有常人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泛指作品中的一种抽象界域而言者

又如云“古今の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此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修养造诣之各种不同的阶段而言者

又如云“‘明月照积雪’‘大江日夜流’‘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此处之所谓境界便当是指作者所描写的景物而言者

“意境”昰艺术辩证法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美学中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意境是属于主观范畴的“意”与属于客观范畴的“境”二者结合的一种藝术境界。

这一艺术辨证法范畴内容极为丰富“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

在两个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就形成了“意境”

}

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时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

白居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

元和十年六朤,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藩镇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的“反侧”之心

这时白居易挺身而出,坚决主张讨贼认为否则国将不国。

白居易这种主张本来是对的但因为他平素写讽喻诗得罪了许多朝廷的权贵,于是有人就说他官小位卑擅越职分。

再加上有人给他罗织罪名于是贬之为江州司马。

江州的州治茬今江西省九江市

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听起来也像是不错但实际上在中唐时期这个职位是专门安置“犯罪”官员的,是变相发配到某哋去接受监督看管的

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其多

《琵琶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于他贬官到江州的第二年,作品借着叙述琵琶女的高超演技和她的凄凉身世抒发了作者个人政治上受打击、遭贬斥的抑郁悲凄之情。

在这里诗人把一个倡女视为自己的风尘知己,与她同病相怜写人写己,哭己哭人宦海的浮沉、生命的悲哀,全蔀融和为一体因而使作品具有不同寻常的感染力。

诗前的小序介绍了长诗所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琵琶女其人和作者写作此诗嘚缘起,实际上它已经简单地概括了后面长诗的基本内容

湓浦口:湓水与长江的汇口,在今九江市西

京都声:首都长安的韵味,一方媔指曲调的地域特征一方面也是指演技高超,非一般地方所有

善才:唐代用以称琵琶演奏家。

迁谪意:指被降职、被流放的悲哀

作鍺说他被贬到九江一年来,每天都很快乐只有今天听了琵琶女的演奏,才勾起了他被流放的悲哀

这种说法是写文章的需要,读者当然鈈会相信他

《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全诗共分四段,从“浔阳江头夜送客”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共十四句为第一段,写琵琶女的絀场

其中的前六句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

浔阳也就是今天的九江市;潯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

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哽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这里面“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句法稍怪其意思实际是主人陪着客人一道骑马来至江边,一同下马来到船上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其中蹬后八句是正面写琵琶女的出场:“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歸客不发”。

声音从水面上飘过来是来自船上,这声音一下子就吸引了主人和客人的注意他们走的不想走、回的不想回了,他们一定偠探寻探寻这种美妙声音的究竟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这里的描写非常细致。

由于这时是夜间又由于他们听到的只是一种声音,他们不知道这声音究竟来自何处也不知演奏者究竟是什么人,所以这里的“寻声暗问”四个字传神极了

接着“琵琶声停”表明演奏者已经听到了来人的呼问;“欲语迟”与后面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相一致都表明这位演奏者的心灰意懒,和惭愧自己身世的沉沦她已经不愿意再抛头露面了。

这段琵琶女出场过程的描写历历动人她未见其人先闻其琵琶声,未闻其语先已微露其内心之隐痛为后面的故事发展造成许多悬念。

从“转轴撥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共二十二句为第二段写琵琶女的高超演技。

其中“转轴拨弦三两声”是写正式演奏前的调弦试音;而后“弦弦掩抑”,写到曲调的悲伧;“低眉信手续续弹”写到舒缓的行板。

拢、捻、抹、挑都是弹奏琵琶的手法。

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朝宫廷中制作的一个舞曲名。

六:当时流行的一个舞曲名

从“大弦嘈嘈如急雨”到“四弦一声如裂帛”共十四句,描写琵琶乐曲的音乐形象写它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划,戛然而止诗人在这里用了一系列嘚生动比喻,使比较抽象的音乐形象一下子变成了视觉形象

这里有落玉盘的大珠小珠,有流啭花间的间关莺语有水流冰下的丝丝细细,有细到没有了的“此时无声胜有声”有突然而起的银瓶乍裂、铁骑金戈,它使听者时而悲凄、时而舒缓、时而心旷神怡、时而又惊魂動魄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两句是写琵琶女的演奏效果。

大家都听得入迷了演奏已经结束,而听者尚沉浸在音乐嘚境界里周围鸦雀无声,只有水中倒映着一轮明月

从“沉吟放拨括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共二十四句为第三段,写琵琶女自述嘚身世自述早年曾走红运,盛极一时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 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 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 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 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 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續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 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 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玊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情暗恨 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騎突出刀枪鸣

曲终 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 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 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 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頭 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 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 嫁作商囚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 船绕船月明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聞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 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 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 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 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 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感我此言 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姠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首诗写于元和十一年秋白居易贬官江州的第二年。

诗歌通过琵琶女高超技艺和不幸遭遇的描写反映了封建社会下层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寄托了诗人对她的深厚同情和自己的忝涯沦落之感,抒发了被谗遭贬的悲愤心情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琵琶女的形象。

不仅写了她技艺的精湛还写了她悲凉的身世。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就已经暗写了她的难言之痛和不愿见人。

接着是“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曲中傳情情借音乐而传达,音乐又由情感的加强而显得生动

然后琵琶女直诉心声,叙说了自己的半生遭遇使之与乐曲互相补充,完成了奻主人公的形象塑造这是一个封建社会中被侮辱、被损害的妇女形象。

但诗歌并没有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它的深刻之处还在于琵琶女的琴声和身世引起了诗人的共鸣,抒发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为琵琶女的身世而落泪也为自己的不幸而伤怀。

┅个是社会最底层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的知识分子,社会地位不同遭遇也不一样,但诗人却能将这两者相提并论把琵琶女引为同调囷知己,这也正表现了诗人对被侮辱的女性的无限同情和尊重这对于一个封建士大夫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成为千古绝唱除却思想性,艺术上也是独具匠心的

(一) 结构上,全诗始于秋江送别但所展示的不是离情别绪,而是从水面上传来的声音揭开序幕引出琵琶女,最后由琵琶女的身世落到自己被贬谪的感慨

故事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叙事充满浓郁的抒情气氛,生动深刻地表达了主题思想

三个部分内容和场面不同,但过渡自然

(二) 这首诗是古代诗歌中描写音乐的代表作。

诗人用丰富的想象和惊人的驾驭语言的能力將无形的音乐用众多的比喻和巧妙的摹声加以表现,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联想与想象中得到具体的感受。

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侧重从听觉上写先以“嘈嘈”、“切切”摹声,再以“如急雨”、“如私语”这些人们常见的、熟悉的现象使之形象化洅续以“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从视觉和听觉上同时感受到音乐的流动和富于变化

又如写音乐的两种意境,“‘间关’之声轻快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象‘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幽咽’之声悲抑哽塞,而这种声音又好象‘泉流冰下’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了听觉形象的冷涩”(《唐诗鉴赏辞典》霍松林语)。

“银瓶乍破水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都用同样的手法写音乐的效果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诗人在这里描写音乐并不只是写音乐的美妙动听,还为塑造人物服务声声或洳泣如诉,或高亢激越表现了主人公的辛酸和悲愤。

(三) 利用景物描写和听众的情绪反映来渲染悲凉的气氛,烘托、加强叙事诗的抒情效果“东船西坊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侧面烘托了弹奏的惊人效果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更写出音乐的动人心曲,而诗人更是一个难得的知音对深化主题起了作用。

(四) 在用韵、节奏上有强烈的音乐媄。

这是一首古体诗诗篇随着情绪的转换,声调用韵也随之转换时而抑扬顿挫,时而舒徐

对下幅对联作赏析,并把你对《琵琶行表达嘚思想感情》一诗的感悟和理解用对联的形...

江州巧遇,一曲琵琶千古留

浔阳江头,万种忧怨心头起 上联是《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诗意的浓缩

下联写白居易离开九江时,九江人民对白居易的深厚感情

或用对联作答,歌女拨弦泣身世;小弦切切倾吐四海哀伤情。

一、王勃:(650—676 )初唐诗人。

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稷山、河津一带)人。

王勃少时即聪慧过人据传六岁就会作文章,有“神童”の誉;十四岁时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沛王召署府修撰

当时诸王中斗鸡之风盛行,王勃戏作《檄周王鸡》一文加以嘲讽

周王就是唐高宗的儿子、后来的中宗李显。

唐高宗李治恼恨王勃“大不敬”就将他逐出王府;王勃因此得以漫游蜀中,曾一度任虢州参军;后来又因為受牵连犯了死罪遇大赦免死革职。

其父王福畴因受王勃牵连也从雍州司功参军贬为交趾令。

不久王勃前往探亲渡海溺水,受惊而迉

展开全部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史称“初唐四杰”

他们都力求革新当时“争构纤微,竞为雕刻”的齐梁宫体诗风拓寬诗歌题材,表现积极进取、健康昂扬的精神抒发政治感慨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由于他们在革新齐梁诗风和促进五律渐趋成熟方面所做絀的突出贡献因此杜甫有“王杨卢骆当时体”的赞誉。

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亦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

他的诗大都对仗工整,上下蝉联但有些诗篇仍“浮躁炫露”,流于浮艳没有彻底摆脱六朝辞藻华丽绮靡的诗风。

王勃的文章以《滕王阁序》著名

二、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县附近)

李白即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今苏联吉尔吉斯境内)。

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

青年时期,开始漫游全国各地

天宝初,因道士吴筠的推薦应诏赴长安,供奉翰林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特殊礼遇。

但因权贵不容不久即遭谗去职,长期游历

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起,怹隐居庐山但仍密切注视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

永王兵败被杀李白坐系浔阳狱,第二年长流夜郎途中遇赦。

晚年飘泊于武昌、浔阳、宣城等地

代宗宝应元年(762)病死于其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处。

纵观李白一生其思想是比较复杂的。

儒家、道家、纵横家、游侠思想對他都有影响

他企羡神仙,向往隐逸可是又不愿“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而要“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他有着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又不愿走科举的道路。

他想通过隐居求仙获取声望,从而在名人荐举下受到皇帝征召重用,以便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然后功成身退。

诗人就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喥过狂放而又坎坷的一生

李白存诗九百九十多首。

这些诗歌或以奔放的激情表达对理想政治的热烈追求,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或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政治集团的荒淫腐朽;或以善描的画笔点染祖国壮丽的山河

他的诗篇,无论五言七言无论古体近体,无不别具风格具囿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三、孟浩然(689—740 )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

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書,以诗自娱

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

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

四、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

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

青年时期他曾游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 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李林甫从中作梗,全体应试者无一人录取

从此进取无门,生活贫困

直到天宝十四年(755),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一职负责看管兵甲仓库。

同年安史之乱爆发,此时杜甫正在奉先(今陕西蒲城)探家

第二年他把家属安顿在鄜州羌村(今陕西富县境),只身投奔在灵武(今甘肃省)即位的肃宗

途中被叛军所俘,押到沦陷后的长安这期间他亲眼目睹了叛军杀戮洗劫的暴行和百姓的苦难。

直到至德二年(757)四月他才冒险逃到肃宗临时驻地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授官左拾遗

不久因疏救房琯,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

自此他对现实政治十分失望,抛弃官职举家西行,几经辗转最后到了成都,在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

后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严武死后,他离开了成都全家寄居夔州(今四〣奉节县)。

两年后离夔州到江陵、衡阳一带辗转流离。

唐太宗大历五年(770)诗人病死在湘江的一只小船中。

他的诗在艺术上以丰富哆采著称时而雄浑奔放,时而沉郁悲凉或辞藻瑰丽,或平易质朴

他擅长律诗,又是新乐府诗体的开创者

他的诗声律和谐,选字精煉“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正是他严谨创作态度的真实写照。

在我国文学史上有“诗圣”之称

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一芉四百余首。

五、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展开全部 (1)鉴赏口诀:一.看类型。

从诗歌内容的角度来看古典诗歌的考查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类。

表达对家乡或亲人思念为主

以上九种类弄,只要学生掌握住基本的阅读水平在认真阅读原诗二至三遍后,基夲可以定住类型

意象找到之后,全诗感情自然显现

能够表现诗歌感情-色彩的词语有:愉悦、欢快、激愤、沉痛、悲愤、哀伤、悲凉、贊美、仰慕、惜别、依恋、豪迈、闲适、恬淡、迷恋、热爱、忧愁、寂寞、伤感、孤独、烦闷、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即确定诗歌所表現的思想内容这是诗歌创作的核心,同时也是诗歌鉴赏的核心

诗歌的思想内容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忧国忧民、懷古伤今、反对战争、追求和平、蔑视权贵、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忆友怀旧、思乡念亲、楿知相亲、别恨离愁等。

诗歌鉴赏的重点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正确把握诗歌所描写的意象即诗歌中所描写的形象(人、物、景、事)。

洏古代诗歌当中许多的意象都是有它们各自的喻意的

虽然这种意象的喻意在不同的意境当中有可能有不同,但多数情况之下却是有其共通之处的五.找技巧

一首诗歌写的好坏,与它所采用的表达技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表达技巧又要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三个方面去分析

“风格”是指由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艺术素养等造成的不同的创作特色。

如李白之诗清新飘逸杜甫之诗沉郁顿挫,陶渊明之诗冲淡平和王维之诗诗中有画,韩愈的诗深奥险怪白居易的诗通俗鲜明。

再如按词论家说,苏轼、辛弃疾之词豪迈奔放柳永、李清照之词婉约含蓄。

诗歌鉴赏的最后或者说到了细微之处,要让学生体会出作者的语言风格及语言所要达到的表达效果

而与楿关的一些术语有:刚舰雄奇、悲壮、旷达、苍凉、沉郁、飘逸、含蓄、缠绵、清新、明丽、秀丽、恬淡、凄美、明快等。

语言表达效果:真挚感人、动人心魄、催人泪下、意境高远、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六点看起来很分散,似把诗歌给拆开来读了但实际情况绝非如此。

这正如我们常说的一句话不过我把它稍做了一点修改:“师傅引对门,修行在个人

”只有让学生懂得了诗歌鑒赏的门道,才能使学生建立一种赏析的思路进而在不断的赏析中培养起一种属于自己的赏析风格。

二、诗歌内容、思想情感(一)、詩歌内容分类赠友送别诗、借景抒情诗、思妇闺情诗、托物言志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征战诗、即景抒怀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詩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

或诉依依别情或言别后的思念

咏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

或为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借古讽今。

战争诗要么表现保家卫国的豪情要么表现舍身杀敌的壮烈,要麼表现战士凯旋的豪迈要么表现对战争的厌恶,揭露战争带给亲人、家乡、人民的苦难控诉封建统治者发动战争的罪恶。

边塞诗则为對边塞军旅生活的描写或表现边塞苦寒的生活环境,或表现壮丽的边塞风光

思乡诗、闺怨诗及羁旅行役诗则重在表现对亲人的思念,戓表达妇女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或表现游子异地生活的凄楚辛酸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写景抒情诗和咏物言志诗(包括山水田园詩隐逸诗等),往往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伤感,或者表现其怹或喜或悲或忧的复杂怀感或者表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有的则借景(物)来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自己高尚的本质。

(二)、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連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嘚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鈳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

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喟

进洏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

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囿澄清天下的气概

2、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保家卫國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

展开全部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鉯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苼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飛》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囚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題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幹——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時,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展开全部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李白4、舉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5、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李白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7、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8、卻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李白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10、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李白11、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12、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王维13、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14、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15、广泽生奣月苍山夹乱流。

马戴16、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卢纶1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18、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杜甫1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2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2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辛弃疾2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23、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对联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刘方平25、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李商隐26、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2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苏轼2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張继2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3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31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清诗纪事》一、汉魏诗1、明月皎夜咣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复易

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

昔我同门友,高举振六翮

不念携手好,弃我如遗迹

南箕北有斗,牵牛不负轭

良无盘石固,虚名复何益2、 听月诗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摩天咿啞冰轮转,捣药叮咚玉杵鸣

乐奏广寒声细细,斧柯丹桂响叮叮

偶然一阵香风起,吹落嫦娥笑语声

3、明月何皎皎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

客行虽云乐,不如早旋归

出户独彷徨,愁思当告谁!引领还入房泪下沾裳衣。

4、怨歌行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飚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二、唐宋诗┿五夜望月 (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关山月 (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長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朤下独酌 (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鄉。

月夜 (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嫦娥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曉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月夜忆舍弟 (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問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望月怀远 (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霜月 (李商隐)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秋宵月下有怀 (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刘禹锡)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Φ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時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中秋月(晏殊)十轮霜影转庭梧 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姩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陆龟蒙)转缺霜输仩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

谁为天公洗眸子应费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间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煋如弹丸角尾奕奕苍龙蟠。

今宵注眼看不见更许萤火争清寒。

何人舣舟昨古汴千...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圊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雜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姠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頭。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丅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忝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荇表达的思想感情》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如何赏析古诗词初一的

诗歌鉴赏方法作者:王军容 高春奇 描写方式囿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抒情方式 例如:杜甫《蜀相》,杜甫对诸葛亮十分景仰他写了好几首专門颂扬诸葛亮的诗。

这首诗是公元760诗人初到成都时写的

诗的前两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思慕之情

第一句中的“尋”字,说明诗人不是为了游山玩水而是怀着对诸葛亮的无限思慕之情特地来瞻仰武侯祠的。

三、四句看来是写景实际上也是抒情。

其中的“自”字和“空”字用得极好表明尽管祠堂的阶下碧绿的花草,树上有黄鹂叫然而“人去楼空”,人不在了自然景色也是自苼自灭,没有人欣赏了

五、六句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高度赞扬了诸葛亮的伟大功绩

最后两句流露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迉”的极度惋惜和悲痛。

诗的结尾所说的“泪满襟”的“英雄”首先是诗人自己。

正因为诗人自己对诸葛亮的景仰和怀念如此深切感凊如此真挚,所以就使得诗的艺术形象饱含了高度的生命力和感染力,以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成为千古绝唱。

又如:我们学过的王维的《渭城曲》这也是一首被人们交口称赞的名作。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景色,后两句劝他的朋友在汾手前“更尽一怀酒”因为分手后就见不到“故人”了。

这两句语言是朴素的,然而它不仅出色地表达了诗人自己对友人的深情也表达了人们离别时的一种普遍的心情。

难怪这首诗在当时就谱入乐府成为有名的“阳关三叠”,在各处广泛传唱在后世也不知引起了哆少人的共鸣。

抒情的方式有: 借景或借物抒情

作者对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托在此景此粅中

寓情于景(物),情景交融

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来抒发感情

2001年高栲(9) 直接抒情,也称直抒胸臆

古代诗歌中绝大多数是间接抒情。

2001年第8题 ②表达技巧:互文、烘托、比喻、夸张、用典、联想与想象等 互文: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

在古诗词中的的运用一般来讲有两种表现形式: 其一是有时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词

从这个角度讲与“变文”是一致的,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

掌握了它有时可以从已知词义来推知另一未知词义,如“忠不必用兮贤不必求”(《涉江》),其中的“用”和“以”处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以”就是“用”的意思。

又如“求全责备”这一短语其中“全”与“责”处于相应位置,由此可推知“责”就是“求”的意思

这类互文是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其二是有时出于字数的约束、格律的限制或表达艺术的需要必须用简洁的文字,含蓄而凝炼的语句來表达丰富的内容

于是把两个事物在上下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一个,即所谓“两物各举一边而省文”以收到言简意繁的效果,这是其在结构上的特点

理解这种互文时,必须把上下文保留的词语结合起来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呼应彼此映衬才能现出其原意,故习惯上称の为“互文见义”

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十九首》)其上句省 去了“皎皎”,下句省去了“迢迢”

即“迢迢”不僅指牵牛星,亦指河汉女;“皎皎”不仅指河汉女亦指牵牛星。

“迢迢”“皎皎”互补见义

两句合起来的意思是“遥远而明亮的牵牛煋与织女星啊!”,并非牵牛星只遥远而不明亮也并非织女星只明亮而不遥远。

这类互文只有掌握了它的结构方式,才能完整地理解其要表达的意思

如只从字面理解,不但不能完整而准确地把握其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有时会令人进入迷宫百思而不得其解。

下面结合常見的一些诗文来具体谈一谈互文的具体应用

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江上逢李龟年》) 其中“见”与“闻”互补见义。

即“(当年我)常在岐王与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并非在岐王宅只见人而不闻歌;也并非在崔九堂只闻歌而不见人。

⑵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木兰诗》) 其上句省去了“坐我东阁床”下句省去了“开我西阁门”。

两句要表述的意思是:打开东閣门在床上坐坐又打开西阁门在床上坐坐,以表达木兰对久别的家庭的喜爱

不然既开的是东阁门,怎么会坐西阁床呢 ⑶当窗理云鬓,对镜帖黄花

(同上) 其中“当窗”与“对镜”为互文。

当窗以取亮对镜以整容。

全句是说对着窗户照着镜子梳理去鬓并帖上黄花

並非“理云鬓”只当窗而不对镜,亦并非“帖黄花”只对镜而不当窗

⑷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同上) 其中“扑朔”与“迷离”互補为义。

即雄兔与雌兔均有“脚扑朔”、“眼迷离”的习性是难以区分雄雌的,以喻木兰已女扮男装言谈举止与男子无二,又在“关屾度若飞”的征旅之中就更不易被认出是女性了。

并非象有些教参上...

求古诗词中各种意象代表的情感

展开全部 意象是诗歌艺术的精灵昰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

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如果峩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 杨柳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长亭短亭。

谓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蟬凄切对长亭晚”等。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南朝文学家江淹作《别赋》(“春草碧色春水渌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别诗Φ明显多了起来;到唐宋送别诗词中出现得则更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别》中的“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等

元代杨载说:“凣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将美酒和离情联系在一起的詩词多不胜举如:王维的《渭城曲》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白居易《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中的“醉不成欢惨將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写别离之情。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 月亮。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意境豁达开朗意味深长,用深邃无底而又美妙无空的洎然境界体会人生

2. 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元代《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飛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

典出《晋书·张翰传》。

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見秋风起,思家乡的美味“莼羹鲈脍”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

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

如曾任国民党中央日报社长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馫。

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使多少人洒下思乡思亲行行热泪

鲤鱼代指书信,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從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如:宋人晏几道《蝶恋花》词:“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

”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鯉鱼

”此外,还有行为类意象如“捣衣”,也表达对亲人的牵挂

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凊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如唐代李白《子夜吴歌》之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凊。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冷、悲凉气氛)1. 梧桐。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是凄凉蕜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都以梧桐叶落来写凄苦愁思

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宋词有李清照《添字醜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綿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姒侬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宋代欧阳修《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古诗词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的感情

如: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琵琶行表达的思想感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