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留学中介排名都有哪些坑人的地方

过来人细数留学中介坑爹招数:花钱不一定买平安|留学|中介_新浪教育_新浪网
过来人细数留学中介坑爹招数:花钱不一定买平安
  留学杂志讯,每年申请季都有浩浩荡荡的“骚年”奋不顾身跳进留学路上各种大坑,要么因不知如何利用选校工具,要么对名校一往情深、死磕排名,要么一味信任中介,将留学大事全权托付给了对方。要留学君说,留学不是小事,只有自己尽心尽力才能避免“进坑”!
  中介联合出国班“卖学生”,流水化作业,两头收费,甚至为侵占高端案例威胁学生。但在“罪恶”之下,中介也因积累丰富经验帮助学生圆梦留学,抚平家长无暇陪伴孩子的歉疚,做了“善事”。找中介是跳火坑还是奔上康庄大道,全看双方所需,是否愿做周瑜黄盖。
  我经常被询问,选择留学中介是否是个“花钱买平安”的好事,还是一条“不归路”。窃以为,这个问题一言难尽,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中介或咨询机构,情况各不相同。那么,首当其冲的概念性问题就是“留学咨询”或者“留学中介”的模式分为几种,以及每一种的目标用户均是谁?
  1、代理中介模式
  “卖学生”换佣金& 院校与中介形成利益共同体
  最古老的留学中介模式就是“代理合作院校”,我称其为“经销商模式”。服务人群就是有些钱,没有能力考试(或者不愿意考试),火急火燎地要出国,对于学校档次不太执着的人。“被代理”的院校在北美、英国和澳洲都有,而在国际教育产业化的英国和澳洲俨然成为了“主流”模式。即澳洲和英国不少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上荣获两位数排名的学校(世界前100强的大学),在中国招生时,都会和一个代理公司合作。比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都算得上世界名校,但是也有下属项目在和中国代理合作,以便在中国招生。
  而代理公司会“大包大揽”其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品牌包装、招生、签约—到此为止,但凡学生交了去学校的订金(Seat Deposit),买下了一个位置,代理公司作为经销商就会拿到学校的佣金。就我了解,一个中型的代理公司可以每年“送走”5000名学生,每个学生可以拿到约1-2万人民币的佣金。而在北美名校中,“代理”模式是拿不上台面的——
  简而言之,美国大多数排名前50的院校,都不愿意和“代理公司”搭上关系,而需要走这种“遮遮掩掩”招生的往往是部分TOP80-200名的中档院校。
  客观来讲,经销商模式存在就一定有其合理性—这些中档大学也是需要经销商的,因为他们自身在中国的人手有限,品牌不过硬,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是家喻户晓的哈佛耶鲁,同时经费有限,从而人手有限—想要在中国大规模招生困难多多。但是,由于中国国际学生大多是全自费,为这些院校的财政状况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院校不得不招一定数量的中国学生以充家用。
  所以,使用代理模式对于这些自身品牌影响力有限的大学来讲,是一个非常经济的解决方案:毕竟花了钱,就不用担心没有生源,而有了生源,就可用这些中国生源的学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营。于是,对于澳洲、英国的大多数院校,以及美国的部分院校来讲,经销商模式虽然不完美,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2、出国班成生源基地
  代理公司又分为两种:和高中直接合作的,以及不与高中合作的。
  前者是“代理公司”的主流模式。简言之,每个代理公司在中国都有几个密切合作的出国班或“国际部”,专门负责解决这些“国际部”的出国问题。而这些高中也乐于接受这样的安排,因为可以不太花心思,便把学生的出路问题解决了:在2005年以前,去美国上一个中档大学(即排名80到200名),特别是在严重不公、信息又闭塞的三四线城市也是个不错的出路。
  我揣测,这些高中乐意接受这样的安排,一个原因是,校方也是代理模式利益链的一部分。即每送走一个学生,代理公司便从大学拿到2万元人民币,那么利益链上的校方就会分到其中5000元的“回扣”。
  这类模式的代理公司竞争颇为激烈,很早便到达了瓶颈期:其一,外国大学往往不愿意签“独家代理”的合同,这也就意味着,大大小小的代理公司都要和其他公司竞价,厮杀争抢地盘,同时被外国大学压价;其二,中国方面的高中渠道也有不少虎视眈眈的竞争对手,更有新东方这类巨龙盘踞,中介公司很难突破几千人的瓶颈。
  除此以外,还有一类代理公司不与高中合作,业界称B2C模式。
  由于此类代理公司不与国内高中的出国班直接合作,而是直接服务想要出国的学生和家长,往往可以收两份“佣金”。
  简而言之,如果小A想要通过这类公司出国,就要上交1-2万的中介费,而事成之后,公司又会收到合作大学1-2万的佣金。即公司承办小A一人的出国事宜,便可以获得3-4万的“双向佣金”,而需要做的事情少之又少。除了前期建立渠道的费用和时间成本来说,基本上是“空手套了两只白狼”。
  但是,这类代理公司也有自己的瓶颈,即招生并不是简单事情:既然没有了合作的高中输送源源不断的学生,他们往往要在市场方面砸大钱来建立自己的品牌。而由于学生被经销后对院校多多少少有不满,这些“不满”在互联网时代对于公司的市场公关增加了不小的压力。与其花大钱去做市场推广,不如干脆将这部分钱分给校方,换来安全感,从而很多公司走上了前一种模式的道路。
  对于学生本人来说,经销商模式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只能说因人而异。抱着“有学校上就万岁”的态度的人在此种模式下如鱼得水,毕竟花了钱就有学校上。况且,很多代理公司并不从学生身上直接揽财,只靠大学的“佣金”活着,那么学生相当于“没花中介钱便有学校上”。姑且算是好事。
  比如,我有一位朋友,家境殷实,无奈对于学术丝毫提不起兴趣,每每打开书上下眼皮便会进行激烈的抗争,高考三本都危险。于是,他决定去美国读书—但是,他多年来没有学习经验,英文字母按顺序说全都有些困难,别说上英文网站查阅院校资料了,就是上中文网站查资料也不是简单事。可能有人问,这样的人出国干嘛呢?我并不以为然:毕竟,这位早年不学无术的“富二代”已经在某个行业成为了领军人物;而他口口声声说,去美国学习的经历开拓了他的眼界,帮助他有了今天的成就。这样看来,代理模式算是做了好事。
  2014 年7 月18 日,山西某留学中介机构举行咨询会,主办方将数十面锦旗摆放在主席台上,来证明自己的实力。
  但是,对于院校有要求、对自身有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不得不在这种模式下“委身”于一个与自己能力或个性不匹配的大学。毕竟,接受经销商模式的大学比较有限,而代理公司自身的渠道也有局限性。
  有了佣金的诱惑,代理公司可能会把学生“生拉硬拽”进一个并不适合的大学或专业里。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经销商模式堪称噩梦。
  比如,我另外一位朋友小张,人颇为上进好强,高考失利,故生了出国的念头,但是对于美国院校包括考试都不了解。误打误撞进入了某代理公司的“圈套”,并被“安排”到合作院校—一个在美国排名较为靠后的公立中西部大学,充斥了被安排入学的中国人,校风糜烂—两年下来,美国人没有见到几个,英文还是不会几句,专业知识没怎么学过,但是由于富二代朋友圈子的原因,对于奢侈品的鉴赏能力倒是有所提升。而其父母反过来去找代理公司时,俨然不见踪影—况且,宝贵的大好青春已经浪费,钱财花了不少,即便找到了当时的“黑中介”,也没有意义了。
  3、无代理中介模式
  DIY易“跑偏”,中介“熟能生巧”
  2005年以后,新的一部分“无代理”的中介模式逐渐浮出水面。如果说“代理模式”或者“经销商模式”适合的是不愿意考试(或者不能考试)、对院校没有要求、着急要出国的学生,那么“无代理中介”适合的就是那些想要出国、对国外不太了解、家境殷实,又想要当“甩手掌柜”的人—即学生有能力,但是又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参与申请过程。
  我走访了几家此类中介,让其介绍流程。
  往往,他们会询问我的各项标准化考试成绩(如果是申请大学本科,即SAT和托福成绩;如果是研究生,即GRE\GMAT\LSAT成绩等等),以及我的GPA(在校成绩),我想要学习的专业和意向,便开始“大包大揽”地开始推荐学校和专业。
  通常来讲,这些被推荐的学校和中介公司都没有直接的“代理”合作,而是根据学生本人的成绩和意愿进行推荐。一旦签约,中介公司便会发一张详尽的履历表给学生和家长,这表上要求填写的信息基本可以制作成一个关于学生个人的“百科全书”:从“性别”到“你小学时候获得过什么奖”应有俱有。
  而作为学生来说,如果把问卷填写的足够仔细,那么中介就会掌握不少信息,从而炮制申请的时候便来得容易。
  由于中介已经办理过很多学生,对于不同院校的口味,以及不同学生适合的院校有些经验,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中介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申请并不亚于(绝大多数)学生自己DIY创作的。毕竟,学生如果不愿意在研究院校的口味上下大工夫,往往会在申请中跑偏。
  4、业界良心也会“暗箱操作”
  流水线便于控制质量
  即便如此,“非代理中介”对于学生来说有几个风险:
  其一,即便是最负责任的此类中介,也在或多或少地黑箱操作。
  我有一个朋友正在做此类的“留学小作坊”:为人炮制申请文书,填表等等。我认识朋友多年,觉得他是一个有良心的人。但是,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他们必须要保持一定的信息不对称。比如,在客户填表结束后,他们会写出三版不同的申请文书,让学生和家长进行选择,但是这三封文书都不会给到家长和学生手中。原因在此:如果学生拿了文书,即申请中最重要的部分,那么就可以自行完成申请的其他部分了。而此时,全款还没有到账,如果已经给了客户最重要的东西,那么尾款靠什么收上来呢?
  所以,即便是良心中介,也要保持最大限度的“黑箱操作”。更有甚者,干脆不让学生和文书老师直接接触,用一位并不专业的“中间人”进行传话。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学生和文书老师“私奔”,从而导致机构分文不得。
  风险之二在于很多学生的文书并不是根据个人的特点进行“塑造”或者“个性化定制”。
  虽然选校顾问(或者销售)在和家长学生面谈时,都会告诉他们,服务是定制的,可但凡上了规模的中介机构,都不可能做到“定制化”,而是一条强有力的流水线。这条流水线中有专门负责“选校”的顾问,也有专门负责填表的老师,也有文书的写手。而文书的写作也并不是定制化的,大多数中介都有一套“模板”,有点类似于三段式或者“八股文”—如果说学生在进入流水线前是各式各样的“牛”,那么中介流水线便会把他们生产成一样的“盒装肉”,发送给各个学校。
  但是,这样的流水线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是没有太多害处的:毕竟留学申请就是一个可以标准化的过程,而标准化的管理可以使大型中介公司得以控制质量。同时,就美国市场来说,排名在30名以后的学校大多对于学生的个人陈述并不那么关注,而更加关注学生的标准化考试成绩—换言之,在文书上面别出心裁并不一定对这个排名区间的学校有效果,反倒不如让SAT考试分数提高100分来得方便。
  5、高端申请是品牌公关行为
  中介为案例威胁名校新生
  既然这样,中介公司为什么要帮助学生申请前30甚至前10名的名校呢?我曾经在申请时收到过多个“免费帮你做申请”的邀请——对于中介公司来说,这是一种“创造品牌”的过程。即如果有去年的学员申请到了美国前20的名校,甚至哈佛耶鲁,那么来年的招生中便可以用这个案例来做品牌背书。这使得中介公司对于优秀资质的申请者还是趋之若鹜。
  如果说标准化的二流学校申请喂饱了留学中介,那么高端申请就是一个品牌公关行为了。四年前,我被某所前20的学校录取后,一日无聊在网上闲逛,突然看见有四五家中介都声称我使用了他们的服务,更有甚者把我的名字和各项信息列在了网站首页最显眼的位置。困惑之余,我打电话给这个中介表示质疑,结果对方首先和颜悦色地表示“愿意进行交易”,而条件就是我不能公开否认曾经用过他们的服务。我拒绝后,他们就开始威胁我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我年少,不敢抗拒,便不与他们联系了。
  所以,高端品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而留学家长应该留着心眼,毕竟—这些留学中介声称自己的成功案例未必是货真价实的。其次,即便一个中介有几个“打品牌”的成功案例(比如有过去的学员上了哈佛),这并不代表您的孩子就定能上哈佛。
  上哈佛无论如何都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况且为那位哈佛学生申请的咨询顾问也许早已离开这家公司。
  通常来讲,非代理模式的收费通常在2万到30万之间,往往远超代理模式。跨度如此之大,主要是因为客户人群不同:新东方前途出国大约在6万左右,而华东某高端品牌的平均收费在20万以上。我在暗访时,有一家高端品牌径直报价20万,如果申请到了前五名的学校,还要再追加10万。
  这类高端申请主要是给一些从事金融、IT、政府、房地产等等高压同时高收益的行业的父母服务,其中不乏名人。他们的孩子在出国时也要选择出国咨询服务,因为父母对国外不了解,即便了解也不可能放下工作来研究学校。同时,这些人是不差钱的,即30万和60万对他们并没有本质区别。而这些人通常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奔波事业,对孩子关心甚少,心中不乏歉疚心理。如果说花出去的20万中有一半是用来帮孩子出国,另外一半就是为了赎清对孩子的歉疚。日后,想起这笔巨款,可以对自己说一声“在孩子教育的问题上,我已经努力了”。
  所以,留学中介到底是火坑,还是康庄大道?都不是,也都是—看你是谁罢了,各取所取便是。(来自公众号留学杂志 作者:范笑天)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53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57名专家为您服务)
三步报志愿
3166人已测试
3166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亲身经历,关于留学中介的可怕真相
我大概在去年5月份的时候找了一家留学中介,坑爹程度无以言表,直接导致我除了UIUC其他一所学校都没录&&总觉得应该写一写我找中介的血泪史,让能看到这篇日志的人别再跟我一样,一头跳进黑心中介的大坑,至少要擦亮眼睛找一找什么样的中介才是好中介。
先说一下我的基本情况吧,南大本科毕业,GPA4.4/5, GMAT760,排名top 10,公派交换,获奖证书,社团实习经历都不少。
虽然谁也说不准学校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发的拒信,但是像我一样找黑中介(那家英文名字以Ox开头,以下简称Ox中介),按他们的方式去申请,能成功才是见鬼了。下面是我认为黑心中介会导致申请失败的原因:
1. 我们熟知国外大学权威排名,会向您提供详细选校信息?
Lie!!Ox中介过分强调排名,选校时只搜集项目基本简介,忽略项目网站上的细节要求。比如如ps需要回答的若干问题,项目针对的群体,录取学生的专业分布和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等。Ox中介的负责人H先生曾告诉我,他详细查过MIT的一个项目,觉得我要是申请的话希望很大,结果我之后自己去看的时候,发现那个项目只有正在国内或者国外读MBA的人可以申请。
2. 我们有&资深文案老师&和&外国写作专家&会专门负责您的文书?
Big Lie!!为降低成本,黑心中介通常会找一名外国人坐镇并出面与客户交流,其实文书都是低薪聘请的英语专业学生代写。像我的文书号称都是一个马来西亚人负责,结果后来发现他一个人至少负责十几个学生的材料。每次发给我们的文书,质量差到只能自己重写一遍。语法错狂多,很多run on sentences,喜欢用各种花里胡哨的形容词,给每个人写的都千篇一律,一看就是套用模板的,让人都没有兴趣读下去&&.
3. 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向您透露您的申请账户及邮箱?
这其实是导致很多申请失败的最大原因。Ox中介拒绝向我透露我的申请账户,邮箱及密码,理由是怕我再找别的机构申请。但实际上是为了掩盖他们由于超负荷工作而导致申请失败的问题。例如在线申请材料传错,在线申请问题填写草草了事,或是漏看学校面试邀请的e-mail等重大问题。我的同学也在这家申请,结果中介就漏看了他美国一所学校的interview invitation e-mail......
4. 为了万无一失,所有学校申请材料都会上传电子版并邮寄纸质版?
有些学校明确要求不能寄送纸质材料,并且该要求通常在网站的FAQ中,较难找到,因此中介图省事而一律寄送纸质材料,会导致部分学校申请失败。同时,如康奈尔等名校对请中介申请抓的非常紧,它们用web 2.0,若一台电脑申请者数量太大,所有通过那台电脑申请的人会被定义为通过中介申请,而直接取消资格,我也是在申请完之后才知道的TAT
由于Ox中介实在太坑,材料写的跟翔一样,所以我在年底又找了一个叫Nextlevel的机构,是一个叫Bryan的美国人开的。这家跟一般黑心中介真心不同,人家可牛了,不负责寄材料不负责替你网申(不过你遇到任何问题可以直接问他,甚至让他坐在你旁边看着你申都可以= =),所有的申请信息都是你自己掌握。Bryan说他们服务的核心是为客户打造材料,更好的展现自己。不得不说,Bryan的工作质量就是高,一份简历来回改了6遍,从内容到结构到语法到小标点,最后的成品简洁又专业。Ps就更不用说了,从第1稿改到第5稿,每次看着他发过来密密麻麻的修订和批注我都觉得我四年英语白学了。最后是推荐信,切入点小,内容不会太空洞也不会太详细,重点放在用事实突出优点上。Ox中介把写的跟翔一样的推荐信交给我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如果语法太正确,语言太地道,学校会怀疑是假的。但是,那种语法错一堆,全是花哨形容词,结构一看就是套模板的推荐信难道就像真的了么?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哥哥来守护我
这么暖的天就适合出去玩
植树节头上一点绿
新人主播(o?へo?╮)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过来人细数留学中介坑爹招数:花钱不一定买平安
每年申请季都有浩浩荡荡的“骚年”奋不顾身跳进留学路上各种大坑,要么因不知如何利用选校工具,要么对名校一往情深、死磕排名,要么一味信任中介,将留学大事全权托付给了对方。要留学君说,留学不是小事,只有自己尽心尽力才能避免“进坑”!
滴答网讯&& 每年申请季都有浩浩荡荡的&骚年&奋不顾身跳进留学路上各种大坑,要么因不知如何利用选校工具,要么对名校一往情深、死磕排名,要么一味信任中介,将留学大事全权托付给了对方。要留学君说,留学不是小事,只有自己尽心尽力才能避免&进坑&!
中介联合出国班&卖学生&,流水化作业,两头收费,甚至为侵占高端案例威胁学生。但在&罪恶&之下,中介也因积累丰富经验帮助学生圆梦留学,抚平家长(微博)无暇陪伴孩子的歉疚,做了&善事&。找中介是跳火坑还是奔上康庄大道,全看双方所需,是否愿做周瑜黄盖。
我经常被询问,选择留学中介是否是个&花钱买平安&的好事,还是一条&不归路&。窃以为,这个问题一言难尽,对于不同的人群,不同的中介或咨询机构,情况各不相同。那么,首当其冲的概念性问题就是&留学咨询&或者&留学中介&的模式分为几种,以及每一种的目标用户均是谁?
1、代理中介模式
&卖学生&换佣金 院校与中介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古老的留学中介模式就是&代理合作院校&,我称其为&经销商模式&。服务人群就是有些钱,没有能力考试(或者不愿意考试),火急火燎地要出国,对于学校档次不太执着的人。&被代理&的院校在北美、英国和澳洲都有,而在国际教育产业化的英国和澳洲俨然成为了&主流&模式。即澳洲和英国不少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排名上荣获两位数排名的学校(世界前100强的大学),在中国招生时,都会和一个代理公司合作。比如,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和滑铁卢大学都算得上世界名校,但是也有下属项目在和中国代理合作,以便在中国招生。
而代理公司会&大包大揽&其在中国的市场营销、品牌包装、招生、签约&到此为止,但凡学生交了去学校的订金(Seat Deposit),买下了一个位置,代理公司作为经销商就会拿到学校的佣金。就我了解,一个中型的代理公司可以每年&送走&5000名学生,每个学生可以拿到约1-2万人民币的佣金。而在北美名校中,&代理&模式是拿不上台面的&&简而言之,美国大多数排名前50的院校,都不愿意和&代理公司&搭上关系,而需要走这种&遮遮掩掩&招生的往往是部分TOP80-200名的中档院校。
客观来讲,经销商模式存在就一定有其合理性&这些中档大学也是需要经销商的,因为他们自身在中国的人手有限,品牌不过硬,毕竟不是每个学校都是家喻户晓的哈佛耶鲁,同时经费有限,从而人手有限&想要在中国大规模招生困难多多。但是,由于中国国际学生大多是全自费,为这些院校的财政状况立下了汗马功劳,这些院校不得不招一定数量的中国学生以充家用。
所以,使用代理模式对于这些自身品牌影响力有限的大学来讲,是一个非常经济的解决方案:毕竟花了钱,就不用担心没有生源,而有了生源,就可用这些中国生源的学费维持学校正常运营。于是,对于澳洲、英国的大多数院校,以及美国的部分院校来讲,经销商模式虽然不完美,但也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我们这种人来说,澳洲是个很好的退路。
悉尼吃货最爱的高颜值Brunch店Top10来啦!
很多夫妻都认为保持规律的性生活是维持婚姻长久的关键
二维码扫一扫
关注澳洲站  楼主最近办留学,才发现里面有很多的洞坑,一不留神就会被带进去。  话不多说,直接说说楼主被坑的经历。楼主留学的第一家机构,号称专办澳洲的专业机构,我不说,大家也能猜出来是哪家了吧?这家机构我去的时候,先是天花乱坠的吹嘘,他们家在澳洲有多少分支机构,和澳洲多少学校有直接联系,他家收费又有多么的便宜!楼主当时不了解其他机构,也不了解留学流程,心想,他家既然这么专业,就在这办了。爽快刷卡,给钱一万六  没曾想,给了钱后,中介就开始冷淡了,你不找她,她不理你,楼主耐着性子,主动每天催促进展,好吧,到时间了,给你推荐一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中学。一查,我自己就可以到这个学校官网,点开申请就可以做了。这么简单?还拖拖拉拉的,还收楼主那么多钱,楼主心里一生气,决定不做了。  事情来了,中介说给我推荐了学校,就算工作已经做完,不管我去没去,也不管是不是后期工作做了没,第一部分,第二部份的钱都不能退了,要退,只能退第二部份的百分之10,,楼主一算,后期百分之10就是700块钱,你们基本什么都没做,就把一万六吞了,还打发叫花子似的退我700块。本想找她们理论,可是那段时间楼主很忙,好吧,楼主也就不想给你们理论了,那就退吧!总能剩点!  最高潮来了,中介电话给我说,要我提供户口本,银行卡,身份证,才能证明我曾经把钱给过他们,才能证明我不是缴费人的替代品,尼妈!收钱时你咋没有这些幺蛾子呢!退这么钱回来,还这么多过长,你们到底要咋?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楼主的钱都还没退回来  楼主今天在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提醒各位,找中介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找这种看上去不错,其实骗人的机构。哦,对了,后来,从其他机构知道,澳洲申请只要1万二,甚至只要几千的
楼主发言:6次 发图:0张 | 更多
  我朋友在奥福尔弄的,不错
  @u_16-04-20 11:13:44  我朋友在奥福尔弄的,不错  -----------------------------  我说的这家姓澳,大家应该知道了吧
  澳际这么坑人吗
  很多国人做生意就是一锤子买卖,坑一个是一个。  
  成都留学澳洲可以找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成都营业部,澳洲只做八大,教育部直属留学咨询机构,不是民办盈利性中介。
  东方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特别坑……血泪教训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内留学中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