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健走膝盖半月板损伤图片怎么办?

      你放心,问题不大的,这样的MRI报告我常发-首先你知道半月板是股骨和胫骨间的软骨,有两块的,用以运动时减少骨头间的摩擦、缓冲等作用。1."线形水平走形等T1异常信号影,FAT/S呈稍高信号"是说你的半月板有部分的变性,因为MRI是以质子成像的,说简单点就是看含“H离子”成分有否改变,改变了就是有问题了,但从你MRI的描述来看,不是太严重顶多是外伤引起的变性(就是内结构的性状有些改变),变性有很多原因了,如到了60岁你到医院做检查,你膝关节肯定有骨质增生,你的半月板也会有变性,因为用久了,就会有磨损;其次,你的韧带MRI信号良好,就是说没有损伤韧带;最后MIR也没说关节囊内有积液,也没说骨裂等等,就是不存在持续性的炎症性改变
      。-就算是做手术也不能改变你半月板的损伤。2.现在还是物理性治疗吧,就是健走,按摩,运动不要过大。打球还是可以的,要注意的是,以打完后膝关节不疼痛为基准运动量。3.注意保暖,冬天或换季时,你膝关节会有不舒服,要带个护膝啦。4.你帮我去骂下那个你的接诊医生,病人有知情权的,他没履行义务。5.生活愉快点,也好好爱惜下你的膝关节,要用一辈子的啊。

}

撰文: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 张还添 博士

21世纪的今天,健康产业化极大地推动了运动产业化的发展。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运动健身也越来越成为主流。近年来,社交媒体APP与运动健身(跑步、行走)的结合如微信运动、咕咚、乐动力、Nike+等多款手机软件的兴起,使得运动健身在一定程度上已成为时尚的宣言,成为最新潮的娱乐方式,甚至成为跟风、晒图、攀比的新方式。

时至今日,健康意识的增强与落后运动理念之间的矛盾仍是主要矛盾。

最近几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关节外科查振刚教授在关节专家门诊中,不时会遇到几位因为“暴走“而出现膝盖肿胀、酸疼的患者,一检查,发现他们的关节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损伤。作为一直潜心研究并始终关注关节的国内众多患者信赖的专家,查教授深感自己有责任及义务更新大家“运动(刷步)”的理念,于是在查教授口述、学生张还添博士后代笔下,此文就华丽诞生了。

别让心急为您的膝关节买单

伟大哲学家黑格尔曾说:“存在即是合理”。各种社交运动APP的存在理所当然能促使大家动起来,这不,一部分低头族已经放弃“葛优躺”,放弃“低头玩手机-失眠-继续玩手机”的恶性循环,准备出门刷步了。然而,社交运动APP的存在与您是否要开启“暴走”刷步模式,还真因人而异,还仍需仔细斟酌、膝下留情、量力而行。

通过追问病史,不难看出很大一部分患者“暴走”刷步的心态及驱动力:

——“哎呀!我才只有4000步,你看,钱××妈妈都有一万七了,她占领了我的封面!不行,继续走,我今天非得走到一万步不可!这是典型的攀比心作怪,为了刷排名、占封面,想尽办法凑步数。

(我的封面、我的头条)

——我今天走了20144步,超越了100%的朋友!这条状态引来不少朋友点赞,纷纷感叹太厉害了。这是典型的虚荣心作怪,将“运动战果”晒到朋友圈,为了满足虚荣心。

——张女士每天看着自己运动的成绩,很在意自己走了多少步,消耗了多少卡路里,越来越兴奋,每天都想有新的挑战,不断的突破。这是典型的违背初衷,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

为了运动而运动,为了刷步而刷步,完全忽视了运动及刷步的本质是不可取的。今天,我们要为社交运动揭开神秘的“红头盖”。

黑格尔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人作为大自然的产物,理所当然也具备各个体自差异(个体身高、体重、肺活量、体质、结构等等),因而我们提倡社交运动(刷步)需要科学辩证分析,不可乱了分寸。

“暴走”中的您,软骨已悄然损伤

查振刚教授从事骨与关节疾病临床及基础研究年头已三十有五,其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开启“暴走”刷步模式对膝关节软骨的磨损最为首当其冲!

首先,关节软骨没有神经支配,也没有血管,其营养成分必须从关节液中获得。根据国内外研究我们知道,关节液主要来源于两个途径:大部分是由滑膜细胞分泌,小部分由血液过滤掉细胞成分进入关节囊而形成。因而,适量有规律的运动(健步)对关节的磨损和损伤几乎为零,而恰恰这种运动使得软骨细胞不断得到压应力刺激,挤压关节液,关节软骨才得到营养。所以,正常的关节运动对于维持关节软骨的正常结构起重要的作用。

与之相对应,软骨的代谢废物也必须排至关节液中。因而,过度的、过量的、不正确的运动方式除了影响局部软组织,还会加重软骨磨损,而这种微磨损一方面刺激滑膜分泌关节液,表现为急性滑膜炎(膝关节的红、肿、热、痛);另一方面,微磨损在关节液中改变局部微环境,不利于软骨的修复(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甚至导致了骨关节炎的发生。

中国论语说:“物极必反”。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想想看人参具有大补元气等功能,您说这很好吧?您天天吃好吗?倘若天天吃肯定出大问题,少则喉咙痛血压高,多则七窍流血。我们的关节也是有运动限度的,也有昼夜调节规律,也需要休息。如最新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中“Chondrocyte clocks make cartilage time-sensitive material”一文中明确指出,软骨细胞昼夜代谢规律的失常可以导致软骨的损害及骨关节炎的发生。

变“暴走”为“健走”,查教授与您同行

针对以上分析,我们应该更新运动(刷步)理念,变“暴走”为“健走”,秉承“生命在于运动”之根本,掌握一个“度”,做好两个“动与静”的结合,遵循三不“不盲目、不攀比、不追崇”,这才是健康之王道。

风雨兼程、我们砥砺前行;迈开步子,我们不忘初心。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行初次运动(健步)前,以下选项阳性者拟运动量减半:

A、膝关节结构是否正常(如是否下肢立线正常,无O型及X型腿);

B、是否有引起关节软骨损伤的危险因素(心血来潮的运动、肥胖、超重、肌肉力量差、协调性不好、热身运动不彻底);

D、是否经常打软腿?(giving way),表明肌肉力量差、盘状半月板或髌骨软化等;

E、是否有扁平足?扁平足患者容易造成局部疲劳,因而宜选择质地柔软、轻便、透气的鞋子,鞋子的软硬度要适合,避免过度运动造成跟骨高压症;

F、其他全身状况如:感冒、月经等等。

健步走是极佳的有氧运动方式,一天以5000步为宜;运动强度及量以微微汗出为宜。(需考虑个体差异,如年龄、体质、心肺功能等,具体还得自己掂量,“摸着石头过河”)

(3)运动后遵循上医治未病的原则,查教授创立了“查氏六法则”。其中,不负重屈伸膝关节可以使得运动后关节软骨得到有效的“滋润”。另外一方面,通过不负重屈伸膝关节,可以平衡两边软组织的张力。一旦发生运动后疼痛,切勿紧张。请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的关节外科找专家治疗。

}

满大街的小黄,小橘,小蓝和小绿让人们享受到了共享经济福利的同时也为绿色出行和节能环保贡献了一份力量。与此同时,五花八门的骑车姿势也层出不穷,有的用脚尖骑车,有的用脚跟蹬车,有的男士骑车姿势从后面看俨然像一只青蛙,美不美观先不说,殊不知不正确的骑车姿势在日积月累的骑行中,在一点点的损害你的身体,伤害你的膝盖,而膝关节半月板的损伤一般是不可逆的。

说起来从小到大我们只学会了骑车,如何骑车的姿势是不损伤身体的并没有人告知过,一个骑车习惯就此养成,自己也并没有关注过这么习以为常的问题。其实,骑车时座椅的高度,座椅的前后距离,脚踏板的踩踏位置,脚的用力方向,骑车人的姿势,踩踏的频率,以及路面的变化等因素都于膝关节受损有关,而拥有正确的骑车姿势才能保护膝盖,同时骑的舒服,骑的高效。

骑行后有膝盖疼痛的表现,就要小心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出现。半月板的特点是纵向受力强,横向受力几乎为零,避免半月板损伤就要减少纵向受力,避免横向受力。

“吃力”的摇摆蹬踏加重纵向受力,骑车时突然发力、冲刺或遇上坡路段时,大腿肌肉力量跟不上身体的发力,就会借助其他部位的力量,尤其是整个身体的重量,都会被迫由膝盖来承受,膝关节可以承受正常的身体重量起到缓冲润滑的作用而不会加快半月板磨损,当踩踏的冲击力加上身体重量长时间压迫,甚至开始摇车骑行时,超过了半月板的承重而加速其磨损。这种情况下,大腿与小腿的夹角越小,损伤越严重。

支招:尽量保持有节奏的平稳蹬踏频率,避免突然发力,尽量选择平坦的路段骑行。

脚尖向外撇或向内撇导致横向受力,有人认为蹬踏就是脚往下踩,脚蹬子转一圈,车能前进就可以了。其实当脚尖向外或向内时,膝盖的方向也是向外或向内,膝盖受力方向与小腿脚掌方向不逞直线,骑行时用力的的方向不一致,一次两次不会有问题,长期骑行会造成膝关节半月板横向拉伤,造成拉伤或撕裂,骑车的效率也将降低。

支招:正确的蹬踏应该包括踩、拉、提、推四个连贯的动作,脚蹬在脚掌中部与脚趾之间,脚掌正好踏在脚蹬轴的位置。脚掌先向下踩,小腿再向后收缩回拉,再向上提,最后再往前推,这样刚好完成一周的蹬踏。双脚配合完成有节奏的蹬踏,不仅节省力气,还能提高速度,保护膝盖和颈椎、腰椎。

骑车前先要有一个合适的座椅高度,这也是在骑共享单车时要面对的问题。座椅高度如果太高膝盖就会打直,座椅高度太低导致形成蹲骑姿势,坐垫过高比坐垫过低对膝盖伤害更大,而且重心太高也容易产生意外。研究表明如果骑行时膝关节伸展角度大于150°,或者弯曲角度小于70°,膝盖磨损就会加重,骑行膝盖损伤中因座椅高度不合适导致的损伤占了15%。

支招:合适的座椅高度以脚跟踩踏到踏板上,腿刚好能伸直为宜,这样可保证骑车时不会过分屈膝或踮脚,且有利于发力。

骑行时有一个正确的骑行姿势,错误的骑车姿势不仅影响锻炼身体的效果,还会对身体造成损伤,比如身体过度前倾,抬头仰颈,就会造成颈椎关节和肌肉的疲劳及损伤等。

支招:正确的骑行姿势应该是身体稍前倾、两臂伸直、腹部收紧。

骑行中注意蹬踏的频率和节奏,骑行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慢慢将身体热起来了再考虑加速,保持一个稳定的速度和频率,用力均匀。并且避免长期低频率骑行,很多人有低频率骑行的习惯,并且是正在低频骑行时膝盖受伤的,此时膝盖受损的几率要比高频骑行大。

让你的膝关节更有力,平时注意强化膝关节肌肉群力量,锻炼大腿后侧的弯曲肌肉,加强大腿前侧股四头肌及十字韧带的锻炼。

靠墙静蹲,锻炼股四头肌肌肉力量,大腿和小腿夹角不要小于90°。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膝盖半月板损伤症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