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亢合并2型糖尿病糖尿病怎样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20"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与治疗对策
  摘要:目的 探讨临床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和40例甲亢患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的甲状腺治疗。观察组在抗甲状腺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相关降糖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关临床治疗后,病症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基本控制住,降糖药物的使用量也减少了,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50%),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状腺体积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临床症状十分类似,治疗不同,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上治疗时应该注意区分,如果针对两种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1/view-6565474.htm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糖尿病;临床疗效分析;治疗对策   糖尿病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下文简称甲亢)都是由于自身免疫和遗传相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的疾病,随着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日趋升高[1]。   本文对40例单纯甲亢患者和40例甲状腺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单纯甲亢患者(对照组)和40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19~57岁,平均(45.4±7.8)岁,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18~56岁,平均(45.5±7.7)岁。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入选标准:①确认符合WHO关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②糖尿病发病前有甲亢病史或者同时存在两种疾病;③在本院完成治疗过程;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重大疾病等可能影响结果者;②意识模糊、精神、智力障碍、语言表达能力沟通障碍等无法配合医生完成调查研究者[2]。   1.2方法 观察组常规给予抗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综合治疗,瑞格列奈0.5mg,3次/d,饭前10~30min服用;甲巯咪唑5mg,3次/d。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口服瘿气灵5粒,3次/d。待病情控制后均按常规减量,疗程为3个月。对照组仅进行抗甲亢病症的治疗,疗程也为3个月。   1.3疗效判定 疗效评判标准:①显效:主要的临床症状消失,甲状腺区震颤及血管杂音消失,血清甲状腺激素基本恢复正常;②有效:主要临床症状好转,脉率减慢,甲状腺肿缩小,血管杂音减轻,血清甲状腺激素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甚至或者恶化[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两组治疗前后B超测量甲状腺体积,分析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别。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O.01)为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相关临床治疗后,病症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基本控制住,降糖药物的使用量也减少了,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50%),有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甲状腺体积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糖尿病这两种病,临床症状相似,在临床上早已倍受关注,甲亢合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并未有一个明确的机制,但据相关文献表明,可能与以下具体几个因素相关联:①二者有共同的免疫学基础,都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4],可能是因为遗传的缺陷或者易感性、再加上患者免疫平衡遭到破坏,而发生的自身免疫和遗传相关的内分泌代谢异常性的疾病。②较多学者研究认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可导致糖尿病[5],一方面该激素分泌过多,将促进肝糖原的分解,从而加快了对于葡萄糖的吸收,促使了胰岛素的加速降解;另一方面,该激素也能增加儿茶酚胺的敏感性,进一步抑制了胰岛素的释放,令血糖水平升高,久而久之,长期存在将破坏胰岛素的分泌机制,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性障碍,最后罹患糖尿病。   本文对比分析我院4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及40例单纯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其疗效,结果表明,甲亢可影响糖代谢,导致餐后血糖增高,降低糖耐量,因此治疗上应采用控血糖和甲亢联合治疗才能有效控制患者症状,维持血糖的稳定[6]。两组患者经过相关临床治疗后,病症明显改善,血糖水平基本控制住,降糖药物的使用量也减少了,观察组在临床疗效上总有效率(100%)高于对照组(82.50%);两组甲状腺体积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总而言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和糖尿病可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临床症状十分类似,治疗不同,非常容易误诊和漏诊,临床上治疗时应该注意区分,如果针对两种疾病同时进行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费大东.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突眼35例[J].山东中医杂志,):485-486.   [2]王奕晖,谢帕莎.糖尿病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并存63例的临床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76-79.   [3]朱禧星.现代糖尿病学[M].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85.   [4]张光民. 8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8.210.   [5]高艳霞,张如意.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临床分析[J]. 宁夏医学杂志,7-389.   [6]颜少芳.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糖尿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体会[J]. 中医药导报,2-123.   编辑/王敏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甲亢合并糖尿病观察及护理.doc 6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xe600;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甲亢合并糖尿病观察及护理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甲亢合并糖尿病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观察甲亢合并糖尿病在临床上的特点,分析病因并针对病人不同情况进行护理。方法:回顾和分析在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35例甲亢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相关护理方法。结果: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后,甲亢得到有效控制,血糖浓度趋于正常。针对个体情况施行护理有助于病人的恢复,减少其他合并病的发生。结论:在正确对甲亢合并糖尿病进行诊治后,采取合理的护理方法对甲亢合并糖尿病人进行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甲亢合并糖尿病;观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2)08-0106-03
甲亢和糖尿病均为内分泌科常见疾病,有着相似的遗传学基础,和自身的免疫系统和情绪波动有关。临床上两种病并存的现象相当普遍,患者可以同时发生这两种病,也可先后发病,以先甲亢后再合并糖尿病出现的频率较高(相关报道约为8.5%-43.2%)。和2001年相关资料统计的2%-3.2%有大幅度提高,这可能是因为甲亢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糖尿病的相关症状,但也会并发糖尿病,诊断难度较大,容易造成误诊从而影响及时有效的治疗。因此,探索正确及时诊断甲亢合并糖尿病的方法能才能使患者得到合理治疗,减轻患者的痛苦。我院自2010年9月-2011年9月,在内分泌科共收治了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35例,现在将观察与护理的相关体会做如下总结。
2 临床资料
2.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中男性占15例,女性占20例,年龄段为25-65岁,平均年龄为49.5±2.8岁。有糖尿病家庭遗传史的患者为8例,糖尿病病情先出现且诊断的患者12例,甲亢病情先出现且确诊的为18例;两种病同时确诊的患者为5例。患者中以甲亢为主的为20例,以糖尿病为主的为15例。
2.2 患者出现的症状与体征
35例患者均表现出乏力、消瘦等体表症状,其他相关的症状主要为: 28例患者出现心悸, 25例患者出现频饮多尿,20例举止行为时手有细颤抖,18例患者在饮食方面表现出多食还容易饥饿,其中食欲下降出现9例, 19例患者在日常行为时表现出怕热且汗多, 19例患者日常排便次数增加,10例下肢还出现浮肿现象。其他医学上的表现主要有突眼、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相关异常。其中突眼程度分别为:突眼度小于16mm 14例,突眼度16至18mm 为11例,突眼度大于18mm10例。甲状腺肿大程度分别为:没有出现肿大的4例,I度肿大患者为13例,II度肿大的患者为 14例,Ill 度肿大患者为4例。甲状腺中听到血管杂音 20例,触摸到有结节的患者6例;心跳频率每分钟8O到99次的12例,每分钟100到119次18例,大于12O次每分的有5例。
2.3 仪器检测
35例患者均表现为FT3、FT4的增高,其中FT3波动于9.4-33.8pmol/L,而FT4波动于26.0-80.3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在0.35-5.5mU/L水平的患者10例,小于0.35mU/L水平的患者20例。患者在空腹时血糖浓度为6.4-17.8mmol/L,进餐后两小时血糖浓度为12.1-24.8mmol/L。全部患者在进行甲状腺摄131 I 扫描检查时有15例增高,其中有10例显示高峰向前移动。扪及结节的6例患者中进行甲状腺扫描后结果为热结节为3例,温结节为3例。
2.4 并发症观察
心律失常出现8例患者,其中3例患者心房微颤,4例患者房性早搏频发,室性早搏1例频发;2例患者了出现合并周期性麻痹;3例患者出现骨质疏松;慢性甲亢患者3例;3例患者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且这三例糖尿病酮症都为30岁以内的患者;皮质醇增多症1例;糖尿病肾病4例;糖尿病肠病2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1例;冠心病1例。
医生在诊断时应和其他原因导致的昏迷和酸中毒现象相区别。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皮质醇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和低血糖,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消瘦多饮,乳酸中毒等。
2.6 误诊情况
糖尿病是因患者基因受损而引起的,故可多见家庭遗传史。甲亢因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导致,后天的影响相对较大。甲亢的患者可诱发或加重糖尿病,这是由于甲亢可以引起患者体内糖代谢的紊乱。在甲亢的患者的家庭中,同时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也相当的高。两病在临床上均表现出烦渴、多饮、多尿、消瘦的等症状,医生诊断时难度大。在 12例先发现糖尿病的病例中有7例延误了甲亢的诊断。一般在2到 15个月后,在患者出现了严重乏力、消瘦及心悸等症状时,医生才考虑到可能为甲亢。在18例先发现为甲亢的病例中,有 8例延误糖尿病诊断。
3 方法和结果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得糖尿病怎么还会合并甲亢
核心提示:甲亢与糖尿病同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多为自身免疫异常加之环境、情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临床上甲亢、糖尿病伴发的并不少见,当糖尿病病人发生甲亢时,糖尿病症状会更加明显,代谢紊乱较难控制,体重下降明显。而典型的甲亢常可引起心慌、多汗、易饥饿、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等。
  小杨两年前怀孕时,大夫说她有妊娠糖尿病,当时她着实紧张了一番,所幸的是生完孩子,指标就都恢复了正常,加上自己家又没有糖尿病家族史,慢慢地这事她也就不再放到心上。可日前单位体检又说自己血糖高,是糖尿病。”三多一少”自己一样也没有,怎么又得糖尿病了?
  她带着这个疑问,来到内分泌科诊治。通过降糖药物治疗,并严格控制饮食,一个月后血糖是降下来了,可她却整天饿得心慌不说,人也明显消瘦了,而且“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出来了。她开始对治疗产生疑问,难道这样的治疗不正确吗?于是,她再次来到医院要求调整治疗方案。
  医生听完她的叙述,摸了摸她的脖子,听了听她的心脏,还让她把双手平伸……虽然她不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但她还是认真照做了。检查后,医生告诉她说:”你很可能合并了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消瘦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糖尿病所致……”“甲亢?我得了糖尿病,怎么还会合并甲亢呢?”小杨问。医生说:“甲亢与糖尿病同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多为自身免疫异常加之环境、情绪因素的影响而发生。临床上甲亢、糖尿病伴发的并不少见,当糖尿病病人发生甲亢时,糖尿病症状会更加明显,代谢紊乱较难控制,体重下降明显。而典型的甲亢常可引起心慌、多汗、易饥饿、体重减轻、大便次数增多等。”
  另外,由于甲状腺激素对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一定影口向,同时甲亢时胃肠道运动增快,可有血糖的升高,但一般仅餐后1小时血糖增高,且<
  10.0mmol/L,餐后2小时恢复正常。由于甲亢时高代谢的需要,一般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而糖尿病的饮食又要求总量控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按比例搭配,两者从饮食治疗的角度是有矛盾的。但只要科学合理地搭配饮食,及时明确诊断,合理用药,治疗并非难事。
  “那我如果真的得了甲亢,需要打胰岛素吗?”小杨又问。医生回答:”从你目前的情况看,饮食控制已经非常严格了,可餐后2小时血糖还在7.5—8.0mmol/L之间,尚未达到理想的控制标准,我给你计算了一下体重指数(BNl)19.3,属于偏瘦的类型。一般糖尿病患者体型瘦的,大多胰岛的功能不太好,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有利于保护残存胰岛细胞的功能。你目前可以做一下胰岛功能检测,了解一下自身胰岛的实际情况。因为瘦的缘故,临床常用的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降糖药物虽有减轻体重的作用,但对你并不合适,如果胰岛功能尚好,可以服用磺脲类药物,否则我还是建议你使用胰岛素,待甲亢病情平稳后再复查胰岛功能,如有明显好转,就可以停用胰岛素。”
  那次看病之后,小杨遵照医生的建议,很快完成了各项检查,结果确实是合并有甲亢,她的胰岛功能也不太好,在治疗甲亢的同时,她采纳了医生的意见,使用预混胰岛素控制血糖,每天早晚两次注射。很快血糖就正常了,症状也减轻了。
  近两年笔者在内分泌门诊接诊的过程中,发现糖尿病患者往往有一个误区,就是无论出现什么样的躯体不适感觉,都认为是糖尿病“惹的祸”。尽管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可引起各种并发症,但并不等于糖尿病患者就不会再患其它疾病。若要判断是否因糖尿病引起的症状、体征,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认真倾听大夫的意见,以免耽误病情,错失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我们在临床上就遇到很多病人,只知道开药,却不愿做身体检查,若问他有没有什么不舒服,他也说不清楚:另一方面由于近年糖尿病发病率增高,内分泌科门诊医生工作量大,繁忙之余,如患者不讲,也顾不上”刨根问底”,以至一些伴发的躯体疾病未能在早期得到诊断、治疗。希望病友通过这个病例,能受到一些启发,当机体出现某些异常时一定要告诉医生。
(实习编辑:吴伟棋)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养阴清热,活血化瘀,益气固肾。...[]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我国从1991年起,配合国际糖尿病联盟,在每年的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前后,以共同的年度主题,从事大规模的宣导活动。2009年“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是“糖尿病教育与预防”。与以往“世界糖尿病日”每年一个新主题不同的是,从2009年开始至2013年,“世界糖尿病日”一直沿用这一主题,以强化人们对糖尿病的防控意识。 []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近日,功夫巨星李连杰罹患甲亢的传言成了网络热点,于是甲亢这种疾病再次引发了公众的关注……眼突、脖子粗,小心甲亢来敲门。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甲亢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治分析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一院普通内科& 山西临汾& 041000)
  【摘要】目的:对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加以总结,并提出对应诊治办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甲亢合并糖尿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糖尿病与甲亢症状,如消瘦、多尿、心悸、多汗等症状,而经对应治疗后,患者血糖均得到相应控制,甲状腺功能也有了明显缓解,血糖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甲亢和糖尿病患者在某种症状上存在一定重叠情况,诊断时需提高警惕,同时诊断,一旦确诊后,对两种疾病进行同时治疗,效果显著。
  【关键词】甲亢;糖尿病;临床诊治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
  在临床上,甲亢又称&甲状腺功能亢进&,同糖尿病一样,均为一种多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若两者同时并发时,临床症状并无显著差异,故极易造成两种病症的确诊失误,导致误诊或漏诊情况;而且甲亢的出现,也会进一步引发糖尿病,故在诊断甲亢或糖尿病实,需对两种病情进行全面诊断后再确诊,以免出现漏诊或误诊情况。文章抽选了我院收治的6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现将其诊治报告作如下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于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65例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男35例,女30例,年龄均在22~70岁间,平均年龄为(49.3&3.2)岁;因糖尿病就诊并确诊者32例,因甲亢就诊并确诊者30例,同时被诊断确诊者3例。
  1.2 诊断标准
  检查患者血糖水平,若空腹血糖值&7.0mmol/L,餐后2h血糖值&11.0mmol/L,则可确诊为糖尿病;同时结合实验室各项检查判断患者是否合并甲亢,即FT3超过正常值1.21~4.18ng/L,FT4超过正常值7.2~17.2ng/L,TSH值<0.6~4.5IU/ml,则可确诊为甲亢[1]。
  1.3 实验室检查方法
  采用单胺氧化酶法有效测定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h血糖水平,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测定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包括FT3、FT4、TSH三个指标。
  1.4 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对甲亢合并糖尿病者,先治疗甲亢,即给予患者口服300~600mg/d的丙硫氧嘧啶,以缓解甲亢症状,合并糖尿病后,适当加大抗甲状腺药物剂量,且用药伴随始终,及时好转出院,也需坚持用药半年[2];糖尿病治疗则主要以给予患者口服格列奈类与磺脲类等将抗药物与胰岛素为主,对结合症状缓解情况,适当调整药物应用剂量;(2)辅助治疗:叮嘱引导患者多食用富含微量元素与蛋白质的事物,确保每日摄入食物热量、糖、脂肪与蛋白质含量适当,并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不同食谱。如血糖控制不稳定者,控制其糖分摄入,适当摄入高脂肪食物;血糖有效控制者,引导其多食蔬菜与部分含糖分水果,并适当食用含高纤维、高脂肪与高蛋白食物,维持身体所需热量;同时,引导患者餐后进行适当锻炼,且为避免能量消耗过多加剧甲亢,需控制好运动强度、运动量与运动时间。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全部数据,均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8.0加以分析与处理。其中采用 (x-&s)代表计量资料,且用t检验;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用&2检验。如果P<0.05,那么则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糖尿病与甲亢症状,如消瘦、多尿、心悸、多汗等症状。其中,食欲下降者13例,食欲亢进者40例,运动后心慌者42例,精神状态不佳者10例,酮症酸中毒者6例,突眼者25例。
  2.2 治疗效果
  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所有患者经1~3个月的对症治疗后,血糖均得到相应控制,甲状腺功能也有了明显缓解,血糖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
  3.讨论
  就临床表现而言,甲亢与糖尿病既有相似处,也有各自特点。其中,甲亢患者最为典型症状就是怕热、多汗、手颤与易紧张焦虑、典型眼征等高代谢症候群,而糖尿病患者则多表现为多尿、多食与多饮、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的典型症状,故这两种病症合并时,极易出现误诊或漏诊情况[3]。故在临床诊断中,对甲亢患者,需同时对其进行常规血糖监测,如有必要,可引导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确诊,而当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是很好,且&三多一少&症状加重,体重明显下降,并伴有高代谢症候群与甲状腺肿大等表现的时候,则需考虑到是否合并甲亢。同时,对于甲亢患者,其高水平甲状腺激素也会造成血糖无法有效控制,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也可能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度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申明健康。
  在治疗方面,对甲亢合并糖尿病者,需先对其甲亢进行治疗,后对患者血糖进行有效控制。本次研究中,所有患者均在确诊后均被给予对症治疗,结果显示,患者治疗后,餐后2h血糖与空腹血糖水平均同治疗前相比,有了明显降低,而甲状腺功能也有了明显的改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在临床表现上多以消瘦、多汗、多饮与乏力、心悸等症状为主,而在治疗方面,应两者兼顾,通过对应药物治疗,并配以适当的饮食调整与运动,来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甲亢症状,整体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兰翠萍.甲亢合并糖尿病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
  [2]马保成,贺秋霞,张宏磊等.甲亢合并糖尿病的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466-467.
  [3]杜婧,魏枫,王云枝等.甲亢合并糖尿病46例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6,28.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甲亢会引起糖尿病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