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想未来科技,智能手机新技术要想实现这些技术还要多久

畅想未来科技 手机要实现这些技术还要多久?
  手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想象都意味着一番创新,每一次突破都预示着一场变革。从1974年摩托罗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到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手机,再到如今高通预告全球首款5G手机将于明年登场。
  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手机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也伴随它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一些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而手机也已然成为你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一切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这些行业先驱不断地攻坚克难,使得我们如今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和多元。
  然而,笔者在这里无意赘述手机史过往的辉煌与荣光,还望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遥望远方,畅想未来手机领域的一场&工业革命&到来。
  柔性显示屏
  现如今,曲面屏幕已经不足为奇,无论是曲面手机亦或曲面电视都已经做出成品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曲面屏并不是显示技术发展的终端,可随意弯曲的柔性显示屏才是行业发展的趋向所在。
  比起传统的液晶显示屏,柔性显示屏采用OLED技术发光,并用塑料基板代替传统的玻璃基板,具有低功耗、体积小、轻便、可变形等等优势,其应用方向非常广泛,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作为国产新兴的一家专注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厂商,柔宇科技早前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
  这款屏幕可以自由卷曲,卷起来的半径只有1毫米。这种独有的工艺技术,将满足柔性显示屏对高强度的柔韧性和完整度的要求,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对未来显示设备需求的考量,我们理当相信,柔性显示屏必然会是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
  这一形态的出现,将会极大改变目前智能终端产品的设计方式和交互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厂商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实践和努力,也让我们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或许我们能在不久后看到带有柔性显示屏的手机成品问世。
  屏内指纹覆盖
  尽管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在目前来说是业内备受推崇的技术,但是这两种识别方案在使用场景上还是有所限制,例如在光线较暗或者运动场景下进行识别操作时会出现解锁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就在此时,屏下指纹方案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所谓屏下指纹识别,就是通过屏幕玻璃下方完成解锁过程的指纹识别,该技术最被看好的是采用超声波和光学指纹的识别手段。
  作为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链公司,瑞典FPC已经在研发基于光学和超声波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
  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机型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出现,而vivo最近也已经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
  据了解,X20Plus屏幕指纹版内置的是Synaptics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屏下指纹传感器&&Clear ID FS9500,其利用光电反射原理识别指纹图像。
  据悉,该技术能够穿透0.68毫米厚度的玻璃盖板到达手指,专门适配OLED屏幕的RGB Piexl发出的光线。
  不过笔者认为,目前的屏下指纹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发布成品并量产之后,随着指纹识别方案不断深化,未来将有极大可能达到屏内指纹全覆盖的程度。
  不需要指定屏幕内指纹解锁的范围,随手点击屏幕的任何区域都可以解锁,这才是屏下指纹技术的最终形态。
  隔空无线充电
  虽然2012年诺基亚发布Lumia 920时就已经实现了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但由于通用标准未形成,充电成本太高等缘故,无线充电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不过在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带动下,今年或许会兴起一股无线充电潮。
  由于无线充电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而之前普遍运用的金属外壳会屏蔽电磁波,所以采用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材料作为手机外壳可以较好地支持无线充电。
  目前在手机上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有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两种,而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无线充电设备基本采用Qi标准,即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
  不过,现阶段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来是充电效能较低,二来需要借助充电板作为传输载体。
  而美国有一家专注无线充电技术的初创公司Pi,之前推出了一款更加高效便捷的无线充电产品Pi Charger。
  这款产品基于Qi的共振感应和特殊的波束形成算法,可以支持多个设备的近距离无线充电,它不限位置和方向,能够给移动设备距离约4.5米的范围内进行隔空无线充电,并且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0W。
  尽管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仅仅只是作为传统有线充电的一种补充,但是在手机行业众多厂商的带动下,无线充电技术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现今距离高效率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认为这一技术已经初具成效,对于最终隔空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同样指日可待。
  可见光无线通信
  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在业内受到相当一部分厂商的重视。
  通俗地说,可见光通信技术,就是在有灯光的地方便可以实现通信的技术,而Li-Fi,正是基于可见光通信基础的无线应用。
  Li-Fi(Light-Fidelity)可见光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传输数据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与光纤通信一样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优点。在理论传输速率上,Li-Fi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是目前Wi-Fi最快标准的100倍。
  有消息称,我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关于&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实现可见光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是当前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的5倍。
  虽然Li-Fi在传输速率上远远快于Wi-Fi,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普及的Wi-Fi会被Li-Fi所取代。假若未来Li-Fi能够顺利发展,可以在室内环境下作为Wi-Fi技术的补充,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快速顺畅的通信体验。
  写在最后
  以上所述的几点,是基于现实正在不断发展且在未来前景无限的手机技术。其他方面笔者还未提及,只是鉴于目前手机领域技术所限,在研发和量产上难度极大,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
  尽管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技术还是意识早已今非昔比。
  不过,科技的发展总有边界,人类的认知总是有限。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关键的瓶颈期时,转变思路,寻找技术障碍的突破口,成了业界同行共同探讨的课题。
  普罗大众对于科技领域无尽的想象和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厂商不断攻坚,直至最终成果的到来。
  但愿手机实现这些未来科技的那一天,能够离我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责编:梁爽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畅想未来智能科技---做黑科技界的一匹黑马,一切从点滴做起 - 供需广告 -
中国电子技术论坛 -
最好最受欢迎电子论坛!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畅想未来智能科技---做黑科技界的一匹黑马,一切从点滴做起
09:34:30  
有人说,做黑科技不容易,感觉看不到未来,就如同现阶段的智能家居一样,不温不火,其实我想说,现如今的智能家居做的貌似也不错啊,呵呵,仁者见仁,即使在下坡路中也能看到趋势,我喜欢科技产品,也愿意在这上面投入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至于我目前能做多长时间,那得看我的业务能力能不能让我维持下来,做好自己,努力就好
我叫王洪刚,90年的,我的座右铭就是:战胜自己,因为我感觉,自己是生活中最大的对手!
一个热爱、喜欢也愿意从事黑科技行业的我,简简单单!附上一张我的照片,让我也不要脸一下,哈哈哈!
IMG_643.jpg (48.97 KB, 下载次数: 0)
09:33 上传
Powered by
供应链服务
版权所有 (C)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活区间】近未来科技生活24小时
[摘要]一些技术距离实际商用还有一段时间、或是体验并不完全,但已经形成现象级的趋势,逐渐贴近现实生活。
腾讯家电讯(Linda) 人们一直在畅想未来生活,也正是因为这种期许,才激励了无数科学家、技术专家研发新的技术,采用了乔布斯、扎克伯格或是佩奇等改变世界的人和企业。事实上,未来并不仅仅存在于科幻电影中,而是无比接近现实。当然,也许一些技术距离实际商用还有一段时间、或是体验并不完全,但已经形成现象级的趋势,逐渐贴近现实生活。所以,下面的“近未来生活24小时”绝不是笔者发梦,它正在到来。10:00-享受机器管家烹饪的早餐一觉醒来已经10点钟,不过毕竟是周末,可以理解。不过,谁来做早餐呢?也许这会成为年轻夫妻吵架的一个争端,但在我们家并不会,因为美味的早餐已经在制作中。Moley Robotics的厨房机器人拥有灵活的手掌和智能的大脑,擅长数百种菜肴,美味的煎蛋培根、蟹肉浓汤或是烤土司,都难不倒它。只需大概30分钟,一桌丰盛的早餐便摆在我们面前。事实上,不仅仅是Moley Robotics的产品,IBM的Watson超级电脑已经学会了9000道菜肴,另外泰国政府研发的美食机器人、日本开发的煎饼机器人和拉面机器人、北京和上海部分餐厅的机器人大厨,目前都已经开始正式商用,显然,家中的机器人大厨并非遥不可及。11:00-通过增强现实设备查看邮件吃饱喝足,我需要查看一下邮件、天气、待办事项,再看看新闻,这显然是很多人吃完早餐后的习惯。不过,我的医生告诉我,由于颈椎问题,我需要尽量少接触手机、电脑,不过,这并不妨碍我的数字生活。戴上HoLoLens,我的眼前立即跳跃出半透明的Windows界面,通过手指触摸(实际上是在触摸空气),可以查看今日新闻、天气、电子邮件,使用各种应用程序。而在这个过程中,我并不需要一直低着头或是正襟危坐,我可以去泡个茶、走来走去,不会影响信息的查看。增强现实、虚拟现实无疑是最符合“近未来”标准的科技产品,它们能够带来非常新奇的体验,改变你的工作、娱乐方式。同时,非佩戴化是该领域的趋势,未来你可以期待全息投影仪、全息沉浸式虚拟现实设备的出现。13:00-坐着自动驾驶汽车外出简单地吃了个机器人大厨做的汉堡,我需要驾车出去呼吸些新鲜空气。进入我的座驾,我只需要将手机连接、打开地图选择预设地点,汽车便会自动开始行驶。当然,我仍需坐在驾驶员位置上,但并不担心汽车会出现意外,先进的雷达测距、智能AI以及道路上的传感器设置,已经让自动驾驶汽车成为了非常可靠的代步工具。15:00-公园散步,自拍不求人来到公园,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顺便试试自己的新玩具——自拍无人机。这款有趣的小玩意儿,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自拍体验:将其抛向空中,便会在约9米的高度自动飞行徘徊,同时会紧紧跟着用户,拍摄每一个精彩瞬间。事实上,如果你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开跑,都不会甩掉它。拍摄完毕之后,只需按下手上的遥控器,它便会自动飞到你身边,降落在你的手掌上。无人机虽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搭载先进传感器,甚至包括军用级别,实现更准确的定位、自动巡航、超高清拍摄体验。自拍无人机显然只是一个开始,相信未来还会有更多更酷、更智能的无人机,在人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扮演重要角色。17:00-充满科技感的健身体验散步完毕准备健身,来到颇具未来感的健身房,在拥有沉浸式环绕屏幕的互动式空间及骑上一会自行车,充分感受风驰电掣的快感。同时,我并不担心我的运动强度超过负荷,因为我的运动监测器可以插入室内自行车、跑步机等设备中共享数据,终端会根据我的身高体重、此前的锻炼数据计算出我今日需要完成的目标,并给出锻炼建议。想要偷懒?也不太可能。因为健身教练会调取我的锻炼数据,并通过安装在我手机中的客户端发信息甚至是视频通话,鞭策我坚持运动。19:00-在智能餐厅享用一顿晚餐消耗完了一大堆卡路里,是时候补充一下能量了,我决定奖励自己一顿丰盛的晚餐。来到一家智能餐厅,不必呼喊服务员,便可通过集成在桌面上的屏幕即可方便点餐。点餐完毕,送餐员居然是一款无人机,让我感到小小的惊喜。吃完结账,我完全不需要掏出信用卡,只需点选桌面上的结账按钮、将手机靠近即完成支付,感谢移动支付带来的便利。22:00-回到智能化的家尚未靠近大门,智能门锁已经知道我在门外,自动打开并欢迎我回家。进入门廊,灯泡自动点亮,家中的温度也非常宜人,多亏了具有GPS位置调取的智能灯泡和恒温器,是的,它们随时关注我在哪里。走进浴室,冲个凉出来站在具有吹干、称重二合一的智能体重秤上,我今天的体重便会上传至健身房的云端资料库,一个月的体重走势可在手机客户端上一目了然。躺在床上,我对着音箱说:来点舒缓的轻音乐,灯光自动调暗,把手机放在无线充电床头柜上,开始培养睡眠情绪。当我睡着了,音乐会自动停止、灯光熄灭,这得益于与音箱和灯具联动的智能床垫,因为它已经监测到我心率平稳、进入梦乡了。当然,在我睡眠的过程中,它也会一直工作,监测我的翻身和心率情况,并在早上生成一个图表,让我了解前一晚的睡眠状况。新的一天开始了。我精神奕奕地醒来,期待着全新一天的开始。
来源:腾讯视频
[责任编辑:bennywu]
还能输入140字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畅想未来科技 修博士分享实现这些技术还要多久?
手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想象都意味着一番创新,每一次突破都预示着一场变革。从1974年摩托罗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到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手机,再到如今高通预告全球首款5G手机将于明年登场。
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手机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也伴随它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一些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而手机也已然成为你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一切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这些行业先驱不断地攻坚克难,使得我们如今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和多元。
然而,笔者在这里无意赘述手机史过往的辉煌与荣光,还望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遥望远方,畅想未来手机领域的一场“工业革命”到来。
柔性显示屏
现如今,曲面屏幕已经不足为奇,无论是曲面手机亦或曲面电视都已经做出成品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曲面屏并不是显示技术发展的终端,可随意弯曲的柔性显示屏才是行业发展的趋向所在。
比起传统的液晶显示屏,柔性显示屏采用OLED技术发光,并用塑料基板代替传统的玻璃基板,具有低功耗、体积小、轻便、可变形等等优势,其应用方向非常广泛,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作为国产新兴的一家专注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厂商,柔宇科技早前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
这款屏幕可以自由卷曲,卷起来的半径只有1毫米。这种独有的工艺技术,将满足柔性显示屏对高强度的柔韧性和完整度的要求,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对未来显示设备需求的考量,我们理当相信,柔性显示屏必然会是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
这一形态的出现,将会极大改变目前智能终端产品的设计方式和交互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厂商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实践和努力,也让我们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或许我们能在不久后看到带有柔性显示屏的手机成品问世。
屏内指纹覆盖
尽管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在目前来说是业内备受推崇的技术,但是这两种识别方案在使用场景上还是有所限制,例如在光线较暗或者运动场景下进行识别操作时会出现解锁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就在此时,屏下指纹方案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所谓屏下指纹识别,就是通过屏幕玻璃下方完成解锁过程的指纹识别,该技术最被看好的是采用超声波和光学指纹的识别手段。
作为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链公司,瑞典FPC已经在研发基于光学和超声波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
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机型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出现,而vivo最近也已经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
据了解,X20Plus屏幕指纹版内置的是Synaptics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屏下指纹传感器——Clear ID FS9500,其利用光电反射原理识别指纹图像。
据悉,该技术能够穿透0.68毫米厚度的玻璃盖板到达手指,专门适配OLED屏幕的RGB Piexl发出的光线。
不过笔者认为,目前的屏下指纹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发布成品并量产之后,随着指纹识别方案不断深化,未来将有极大可能达到屏内指纹全覆盖的程度。
不需要指定屏幕内指纹解锁的范围,随手点击屏幕的任何区域都可以解锁,这才是屏下指纹技术的最终形态。
隔空无线充电
虽然2012年诺基亚发布Lumia 920时就已经实现了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但由于通用标准未形成,充电成本太高等缘故,无线充电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不过在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带动下,今年或许会兴起一股无线充电潮。
由于无线充电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而之前普遍运用的金属外壳会屏蔽电磁波,所以采用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材料作为手机外壳可以较好地支持无线充电。
目前在手机上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有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两种,而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无线充电设备基本采用Qi标准,即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
不过,现阶段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来是充电效能较低,二来需要借助充电板作为传输载体。
而美国有一家专注无线充电技术的初创公司Pi,之前推出了一款更加高效便捷的无线充电产品Pi Charger。
这款产品基于Qi的共振感应和特殊的波束形成算法,可以支持多个设备的近距离无线充电,它不限位置和方向,能够给移动设备距离约4.5米的范围内进行隔空无线充电,并且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0W。
尽管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仅仅只是作为传统有线充电的一种补充,但是在手机行业众多厂商的带动下,无线充电技术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
现今距离高效率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认为这一技术已经初具成效,对于最终隔空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同样指日可待。
可见光无线通信
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在业内受到相当一部分厂商的重视。
通俗地说,可见光通信技术,就是在有灯光的地方便可以实现通信的技术,而Li-Fi,正是基于可见光通信基础的无线应用。
Li-Fi(Light-Fidelity)可见光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传输数据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与光纤通信一样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优点。在理论传输速率上,Li-Fi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是目前Wi-Fi最快标准的100倍。
有消息称,我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关于“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实现可见光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是当前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的5倍。
虽然Li-Fi在传输速率上远远快于Wi-Fi,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普及的Wi-Fi会被Li-Fi所取代。假若未来Li-Fi能够顺利发展,可以在室内环境下作为Wi-Fi技术的补充,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快速顺畅的通信体验。
以上所述的几点,重庆手机上门维修服务商修博士是基于现实正在不断发展且在未来前景无限的手机技术。其他方面笔者还未提及,只是鉴于目前手机领域技术所限,在研发和量产上难度极大,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
尽管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技术还是意识早已今非昔比。
不过,科技的发展总有边界,人类的认知总是有限。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关键的瓶颈期时,转变思路,寻找技术障碍的突破口,成了业界同行共同探讨的课题。
普罗大众对于科技领域无尽的想象和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厂商不断攻坚,直至最终成果的到来。
但愿手机实现这些未来科技的那一天,能够离我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水泵行业优质服务商
买单惠作为主办方承办2018年梁凯恩极限说服力重庆站
今日搜狐热点畅想未来科技:手机要想实现这些技术还要多久?-ITBEAR科技资讯
「科技点亮生活 智能改变世界」
我们与您同在:
您的位置:>>
畅想未来科技:手机要想实现这些技术还要多久?
发布时间: 09:33:24&&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
&编辑:贺飞&&背景:
  手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想象都意味着一番创新,每一次突破都预示着一场变革。从1974年摩托罗拉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手机,到2007年苹果发布初代iPhone手机,再到如今高通预告全球首款5G手机将于明年登场。
  在这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手机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也伴随它的进步,正悄然改变着一些看似寻常的生活方式和行为理念,而手机也已然成为你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载体。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这一切事物的诞生,正是由于这些行业先驱不断地攻坚克难,使得我们如今的生活变得如此丰富和多元。然而,笔者在这里无意赘述手机史过往的辉煌与荣光,还望以此为契机,继往开来,遥望远方,畅想未来手机领域的一场&工业革命&到来。
  柔性显示屏
  现如今,曲面屏幕已经不足为奇,无论是曲面手机亦或曲面电视都已经做出成品并受到广泛关注。但曲面屏并不是显示技术发展的终端,可随意弯曲的柔性显示屏才是行业发展的趋向所在。
  比起传统的液晶显示屏,柔性显示屏采用OLED技术发光,并用塑料基板代替传统的玻璃基板,具有低功耗、体积小、轻便、可变形等等优势,其应用方向非常广泛,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
  作为国产新兴的一家专注于新型显示技术的厂商,柔宇科技早前发布了厚度仅0.01毫米的全球最薄彩色柔性显示屏。这款屏幕可以自由卷曲,卷起来的半径只有1毫米。这种独有的工艺技术,将满足柔性显示屏对高强度的柔韧性和完整度的要求,并且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基于对未来显示设备需求的考量,我们理当相信,柔性显示屏必然会是未来电子产品的发展方向。这一形态的出现,将会极大改变目前智能终端产品的设计方式和交互体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厂商在这方面所做出的实践和努力,也让我们对此抱有很大的信心,或许我们能在不久后看到带有柔性显示屏的手机成品问世。
  屏内指纹覆盖
  尽管面部识别和虹膜识别在目前来说是业内备受推崇的技术,但是这两种识别方案在使用场景上还是有所限制,例如在光线较暗或者运动场景下进行识别操作时会出现解锁成功率较低的情况。就在此时,屏下指纹方案为手机厂商提供了一种截然不同的思路。
  所谓屏下指纹识别,就是通过屏幕玻璃下方完成解锁过程的指纹识别,该技术最被看好的是采用超声波和光学指纹的识别手段。
  作为指纹识别模组市场份额最大的供应链公司,瑞典FPC已经在研发基于光学和超声波的屏下指纹识别方案。三星的首款屏下指纹识别机型很可能会在今年下半年出现,而vivo最近也已经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屏下指纹识别的手机&&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
  ▲vivo X20Plus屏幕指纹版
  据了解,X20Plus屏幕指纹版内置的是Synaptics公司研发的全球首款屏下指纹传感器&&Clear ID FS9500,其利用光电反射原理识别指纹图像。据悉,该技术能够穿透0.68毫米厚度的玻璃盖板到达手指,专门适配OLED屏幕的RGB Piexl发出的光线。
  不过笔者认为,目前的屏下指纹技术还处于初始阶段。在屏下指纹识别手机发布成品并量产之后,随着指纹识别方案不断深化,未来将有极大可能达到屏内指纹全覆盖的程度。不需要指定屏幕内指纹解锁的范围,随手点击屏幕的任何区域都可以解锁,这才是屏下指纹技术的最终形态。
  隔空无线充电
  虽然2012年诺基亚发布Lumia 920时就已经实现了手机无线充电功能,但由于通用标准未形成,充电成本太高等缘故,无线充电这些年来一直没有得到广泛普及。不过在苹果和三星等手机厂商的带动下,今年或许会兴起一股无线充电潮。
  由于无线充电是通过电磁波传递能量,而之前普遍运用的金属外壳会屏蔽电磁波,所以采用玻璃或者其他非金属材料作为手机外壳可以较好地支持无线充电。
  目前在手机上采用的无线充电技术的主要有电磁感应和电磁共振两种,而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无线充电设备基本采用Qi标准,即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技术。不过,现阶段的无线充电技术存在的问题一来是充电效能较低,二来需要借助充电板作为传输载体。
  而美国有一家专注无线充电技术的初创公司Pi,之前推出了一款更加高效便捷的无线充电产品Pi Charger。这款产品基于Qi的共振感应和特殊的波束形成算法,可以支持多个设备的近距离无线充电,它不限位置和方向,能够给移动设备距离约4.5米的范围内进行隔空无线充电,并且最大输出功率可达20W。
  尽管目前无线充电技术仅仅只是作为传统有线充电的一种补充,但是在手机行业众多厂商的带动下,无线充电技术将有极大的市场潜力有待挖掘。现今距离高效率的隔空无线充电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笔者认为这一技术已经初具成效,对于最终隔空无线充电技术的实现同样指日可待。
  可见光无线通信
  近年来,面对日益增长的无线通信应用需求,无线通信技术不断发展。作为一种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可见光通信在业内受到相当一部分厂商的重视。
  通俗地说,可见光通信技术,就是在有灯光的地方便可以实现通信的技术,而Li-Fi,正是基于可见光通信基础的无线应用。
  Li-Fi(Light-Fidelity)可见光无线通信,是一种利用光波传输数据的无线连接技术,其与光纤通信一样具有高带宽、高速率的优点。在理论传输速率上,Li-Fi最高传输速率可达到1Gbps,是目前Wi-Fi最快标准的100倍。
  有消息称,我国信息工程大学牵头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关于&可见光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该项目实现可见光实时通信速率提高至50Gbps,是当前公开报道的国际最高水平的5倍。
  虽然Li-Fi在传输速率上远远快于Wi-Fi,但这并不意味着现在普及的Wi-Fi会被Li-Fi所取代。假若未来Li-Fi能够顺利发展,可以在室内环境下作为Wi-Fi技术的补充,帮助人们实现更加快速顺畅的通信体验。
  写在最后
  以上所述的几点,是基于现实正在不断发展且在未来前景无限的手机技术。其他方面笔者还未提及,只是鉴于目前手机领域技术所限,在研发和量产上难度极大,短时间内恐怕难以实现。尽管今天科技的发展已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论是技术还是意识早已今非昔比。
  不过,科技的发展总有边界,人类的认知总是有限。在技术水平已经达到一个关键的瓶颈期时,转变思路,寻找技术障碍的突破口,成了业界同行共同探讨的课题。普罗大众对于科技领域无尽的想象和需求,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厂商不断攻坚,直至最终成果的到来。
  但愿手机实现这些未来科技的那一天,能够离我们近一点,再近一点&&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声明:本文仅为传递更多网络信息,不代表ITBear观点和意见,仅供参考了解,更不能作为投资使用依据。
本文来源:太平洋电脑网
2017年是全面屏大爆发的一年,奠定了未来几年手机设计语言的基调,各大手机厂商陆续发布它们的全面...日期:01-27 PC行业不景气,行业巨头英特尔也一直在谋求转型,并逐渐取得丰硕成果,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日期:01-27 1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芯片制造商英特尔周四公布了2017财年第四季度及2017财年全年的业绩状...日期:01-27 近日,华硕宣布将投资1600万美元在内地成立游戏子公司,专注电子竞技业务。抛开华硕此次专注电子竞...日期:01-27 &创业者少了,培训也做不下去,我现在只是不忍心在过年前解散公司,让大家连年都过不好。&rdq...日期:01-27 手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每一次想象都意味着一番创新,每一次突破都预示着一场变革。从1974年摩托...日期:01-27 消费者正在北京大栅栏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经济日报 图日期:01-27 自动驾驶技术为人们勾勒出了一副美好的未来出行的画面:坐上没有方向盘的汽车,一觉睡到公司门口;甚...日期:01-27 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每年2月份都会在巴塞罗那举行,邀请移动技术行业讨论新技术,并为智能手机制...日期:01-27 春节将至,饭前拍照、聚会录小视频又将成为过年的必备环节。然而,手机内存成为不少人的诟病,特别...日期:01-26 近日,小米通过官微宣布,据调研机构Canalys和Counterpoint的最新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小米手机...日期:01-26 近日,2017年投影时代网(pjtime.com)大屏视听行业年度评选结果揭晓,作为显示领域的企业代表, MAXH...日期:01-26 1月24日,由上海报业集团&界面新闻主办的&2017年度中国臻善奖颁奖典礼&正式在沪举...日期:01-26 在知乎问题:&新手如何入门香水?&下,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当你对香水一无所知时,预算又有限,可以从中档品牌入手,年轻孩子这个年龄段用啥香水都不会错。日期:01-26 在已经悄然逝去的2017年里,中国x86服务器市场依旧延续了高速发展的整体趋势,而推动这一势头的则是...日期:01-26 距离戊戌狗年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于常居现代都市的人们来说,似乎传统过春节的年味有些淡,但...日期:01-26 随着社会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从奢侈品变为日常代步工具,汽车保有量和驾照考证人数的持续增长,推动我国汽车市场大繁荣,惠及汽车产业链下游后服务市场的高速发展。日期:01-26 这一周,有只不会说话的青蛙在不少人的手机中安了家,无数人的朋友圈充斥着它的身影;似乎一夜之间,我们就进入了&全民养蛙&时代。日期:01-26 市场研究公司IDC最新报告显示,全球区块链解决方案的支出预计将在2018年达到21亿美元,是亿美元支出的两倍多。日期:01-26 经过对2018年&互联网+&、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数字经济试点重大工程拟支持项目名单的公示...日期:01-26
微信扫一扫
下载ITBearAPP}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畅想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