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逃的掉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影响的影响吗?

你说你受了原生家庭的伤,却一直逃不了父母的魔掌 - 简书
你说你受了原生家庭的伤,却一直逃不了父母的魔掌
文/诚龍我是个农村出来的孩子,见过农村很多父母培养孩子的方式。当然有成功的,但更多的是失败的,甚至是毁灭的。
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
农村家庭的父母认为只有打,孩子才听话,才会做好人,才会孝敬老人。可是真的吗?小刚,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打,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孩子做错事就打,父母不开心就打,打着打着就走上一条不归路。一天,他吃饭不小心打碎了一个杯子,主动承认错误,第一次父亲原谅了,因为那天他心情好,打牌赢了钱,大人不计小人过。第二次,父亲用黄荆条子鞭打小刚,因为那天输了钱 ,假以名义,教育孩子。但有时候无缘无故也会被打,只因为父亲心情不好,而跟他无关。打完之后,父亲也很自责,心疼孩子,但绝口不提道歉,因为给孩子道歉没有面子。那时,在孩子心里埋下了深深的痛与恨,心里想着,长大后一定要离开那个家,离开那个打他的父母,甚至想过报仇。打着打着,小刚开始夜不归宿,当起了街上的小混混,看谁不顺眼就打谁,抽烟、喝酒、上网、偷东西样样都通,可他还只是个初中生。一次,带了朋友回家,被父亲骂了一顿,直接跟父亲对打,把父亲打伤,便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下次再听到他的消息的时候,小刚已经进了监狱,因为打人致死,被判无期徒刑。你看,棍棒底下出孝子,黄荆条下出好人,家庭暴力下的小刚,成了杀人的恶魔,走向无底的深渊。教育,多少父母借它之名,行戕害之事。驯兽员驯动物有两种方式,第一,鼓励,绝对的鼓励;第二,限定,甚至是惩罚。教育孩子和驯养动物是一模一样的,但现在很多做父母的还不如动物园的驯兽员。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小时候,有一次吃饭,我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碗,“哇”的就哭了,父亲闻声赶来,我以为会安慰我,没想到等来的却是指责。“你怎么不这么不小心,哭什么哭,你不要再吃饭了。”接着就是,头顶一碗水,双手不准扶,保持碗平衡,如果又打碎了碗,又免不了一顿打。以至于我后来很怕他,还说是为了我好,真的没看出来。小时候,看到别人父母拉着孩子的小手送孩子上学,我心里又羡慕又难受。为什么我的父母不能送我上学呢?当然,我不是一个人,我和我的大伙伴们一起,上学拿衣服,放学背书包,这些活我都干过,被欺负了还不能告诉家里,因为拍打。慢慢的跟着他们混,我学会了旷课,逃课,偷东西,打架,一直到初中。但一回到家,我看上去还是蛮听话的,成绩还好。父母每次打电话回来都是关心我的成绩怎么样,而不是关心人。以至于后来,好像我成了学习机器,父母成了提款机。他们说,到外面赚钱给我们读书,给的物质好多好多,给的关爱太少太少,他们说,这是为我好。我们要的是幸福的家庭,不是完整的家庭。一个家庭中,夫妻关系为核心,婚姻关系最不能容忍的就是暴力和出轨。这些都是在我身上发生的,都是打着为我们孩子好的名义,行使是他们自身的欲望。父亲,出轨了,一次,两次,三次,母亲都原谅了。因为离婚对农村人来说,那几乎是一个很陌生的词,别人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敢想。如果被村子里其他人知道了,这将是家庭的一个耻辱。“家丑不可外扬”是他们的信仰。闹离婚闹了10多年,一直没有离掉。理由是:想给我们完整的家庭,一切为了孩子。然而每个人都苟延残喘,我有时也是以泪洗面。我好想说,如果真的是为我们好,请你们离婚吧!我们要的不是完整的家庭,我们要的是幸福的家庭。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我去广州黄埔玩,到了广州,有人打电话让我妈来接我,可是不知道为什么被我爸接走了,他旁边还有一个女的,她让我叫阿姨,会买糖给我吃,那一夜,睡在他们的正中间,一夜没睡,我一直在流泪,后来也不知道怎么睡着了,那时我好像才6岁。第一次,他被全家原谅了。第二次,第三次,,,,,他都被原谅了。但是我心里埋下了深深的阴影,永远无法抹去。整个家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每个人都想逃离这个家,然而逃不了。我大妹和别人私奔,离家出走,一年没有消息。小妹,不想读书,经常和奶奶斗嘴,有一次长时间辍学在家,不想去学校。这些是为了我们好。我虽成了家里唯一的大学生,自我疗伤,自我成长,但是性格给了我致命的痛,永远无法抹去,还好我在慢慢修复童年的伤,关注家庭教育,学习心理学。当别人问我的梦想是什么的时候,我说成为一个好父亲。别人笑了,我也笑了。别把伤害说成是教育周冲在《别把伤害说成是教育》说:当父母控制不住想要对孩子歇斯底里的时候,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自欺欺人:我这是教育孩子为孩子好啊。一个是自省:我的内心有很多愤怒痛苦需要被觉知,需要被疗愈,我也曾经被父母这样伤害,这是我们家族代代相传的业力,我愿意经由亲子关系认识自己,成长自己。家族的不幸轮回,且让我承担,且于我终结。两个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整个家庭不同的命运走向,决定了孩子截然不同的未来。前者是轮回的继续:我爸妈这样对我,我自然也这样对孩子。后者是勇于斩断痛苦轮回,把爱和自由传递给下一代的勇士。可是,大多数选择前者,自己受了原生家庭的伤,并把它恶性循环下去。所以很多父母都会语重心长地对孩子说:“孩子,我这样做是为你好,等你以后长大了做父母了,就自然明白了。”研究心理学的人,都会知道。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是什么样子,孩子就会是什么样子。在独断的专制阴影下,子孙后代都难逃这种悲哀的宿命。你说你受了原生家庭的伤,却一直难逃其魔掌。那谁能帮忙脱离或打破?只有我们自己。我们要有非常强大的自省能力,反思自己的行为,有哪些纰漏、漏洞、问题,然后像一个孩子一样,去认错,去修正,去看见自己,接纳自己。这是一个无声、繁琐又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应该慢慢来,重回童年,像个孩子一样,重新成长。龙应台说,孩子,你慢慢来!我们,也慢慢来。
将自己活成一个励志故事,成为一个斜杠青年。
书路——荆棘鸟 请帮忙点击上图,不影响您浏览 荆棘鸟 作者:【澳】考琳·麦卡洛 内容简介 这本书是一部澳大利亚的家世小说,以女主人公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的爱情纠葛为主线,描写了克利里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之久。 年富力强的神父一心向往罗马教廷的权力,但他却爱上...
引子 刘琴三十岁了,至今想不通自己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有一回,她总结道:这一切都怪自己重欲。 晚上,躺在木板床上,听着同犯们的鼾声,间杂着梦呓,她的双眼瞪着日光灯,还有日光灯后惨白的墙顶。 睡在下铺的女人,精神有点失常,又在梦里尖叫:“放我出去!”每当失眠的时候,她就留意别...
内容简介: “我对死亡感到唯一的痛苦,是没能为爱而死。” 软弱者永远爱情的王国,爱情的王国是无情和吝啬的,女人们只肯委身于那些敢做敢为的男子汉,正是这样的男子汉能使她们得到她们所渴望的安全感,使她们能正视生活。 她从来没有想到,好奇也是潜在的爱情的变种。 一个人最初和父亲相...
记得有次我拿着一本《奥斯曼帝国闲话史》翻阅,这时一个师姐走过来问我:“师弟你为什么要看奥特曼帝国”。我的心头顿时被千万只草泥马蹂躏而过,连吐好几口老血都无法拯救我崩坏的三观。所以要说明一下,想看穿着紧身裤的奥特曼大战小怪兽的人,这里满足不了泥萌啊T_T。之所以想写写奥斯曼帝...
自闭症或自闭症谱系障碍(ASD)自1943年首次被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利奥·坎纳(Leo Kanner)发现,至今已有74年了。罹患ASD的孩子和他们的家庭饱受疾病带来的歧视、经济压力、干预手段、入托入学就业等之苦。自闭症儿童,有着一个富有诗意但内含心酸的名字——“...
没有潜规则的娱乐圈,根本就不是娱乐圈。看似光鲜靓丽的娱乐圈,实则是各种肮脏不堪。很多明星也只有在红了之后才有底气去揭开她们所知道的潜规则。 像是蒋欣1991年出道,打了十年的酱油,直到2011年因《甄嬛传》走红,而这一路走来真的很不容。 走红后的蒋欣曾在某期访谈中大谈潜规则...
可否给我一段这样的时光 与心爱的人,背上简单的行囊 远离城市的车马喧嚣与人来人往 去南方以南 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 一个美丽的村庄 一个幽静的院落 清晨,阳光把我们唤醒 推开窗是满院扑鼻的花香 还有几只鸟儿,在一根老树上欢快的歌唱 风是那样轻,云是那样淡 天空犹如水洗过的那般...【天问】为啥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很难逃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
父母总有一些令人难以接受的逻辑:
吃穿跟差的比,学习跟好的比;
自己跟差的比,让孩子跟好的比;
自己背后说亲戚坏话,让孩子在亲戚面前有礼貌别给自己丢人;
自己对孩子的侮辱从不记得,孩子做过的错事记忆犹新……
他们最喜欢说的话就是:
“我经常打你、骂你笨、逼你学琴、烧你的课外书、当众嘲讽你给你一巴掌,我做这些还是为了你好!”
父母总是以他们认为对的方式,来替我们安排人生。
现在都要进入太空时代了,然而还有不少父母的育儿观念还停留在石器时代。
很多父母不知道的是,他们那些神逻辑,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遇事喜欢推卸责任
从不反省自己
很多不成器的父母都陷入了这样的逻辑怪圈:
孩子成绩差,就怪学校不够好、师资力量不够强,于是便转学换个学校,上辅导班换个老师;
孩子学会社会恶习,就怪这个社会不够善意、带坏孩子,于是换个国家换个环境;
孩子变成网瘾少年,就怪网络游戏,但就算没有游戏,也还是会有新的东西来代替。
这些不成器的父母都有一种谜之自信,我很负责任,我的孩子很听话。
但是他们一遇到事情,就喜欢推卸责任,从不反省自己。
我不管你过得好不好
但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此前有一则新闻称,河北一名女子被母亲逼婚,无奈之下报了警,在民警的劝说下,母亲才作罢。
更有小伙子为避免被春节相亲,租女友回家过年,只为陪爸妈吃顿舒心的饭。
我们这一代人,大多都赶上了独生子女政策。
于是,父母开始担心你从小孤苦伶仃,长大无依无靠,老年孤家寡人,死后孤魂野鬼。
你努力寻求精神上的独立,但这些在父母眼里都不重要。
他们关心的是,你毕业之前绝对不准早恋,但你最好一毕业就给他们生个二胎。
“我不管你过得好不好,但我觉得好才是真的好。”
《奇葩说》中有一期的辩论话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一键定制之后,孩子就可以拥有高学历、高颜值、高智商,爱情事业双丰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登上人生巅峰……
但,什么是完美?
黄执中在节目中说:“那就是在人生的时时刻刻,永远都尽可能地保有最多的选择权。”
是自己做自己的主角。
我可以不够美丽、不够聪明、不够优秀,但这就是我啊,是每一个经过自主选择后的我。
你都是我生的
你的手机我还不能看
“你都是我肚子里掉下来的肉,你手机我还不能看了?”
知乎上一个网友评论这种现象说:“他们讲得过你的时候和你讲道理,讲不过你的时候和你讲伦理。”
此前有这样一则新闻让不少人震惊:
父母不放心暑假孩子独自在家,就装个摄像头好随时监控孩子是否安全、是否在做作业、是否一直在打游戏。
一位来自上海的陆女士称“孩子马上要升初三了,买个摄像头可以看到书房的全部,主要是为了吓吓孩子,让他明白家长在他头顶上盯着一举一动。”
这些父母控制欲极强,对孩子生活任何琐事都要发表意见,巴不得孩子这辈子都生活在他们的监视下。
然而,他们不知道的是,让孩子生活在没有隐私的世界,就像成长在没有自由的集中营里。
我把最好的都给你
砸锅卖铁也在为你铺好路
生活中,很多父母最喜欢说的就是“我砸锅卖铁供你上学……..”
他们这句话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感觉要是读不好书就对不起所有人。
反正我都最好的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这种道德绑架,时常压得子女喘不过气来。
很多孩子因为努力后成绩还是不好而愧疚自杀,很多孩子因为努力追不上父母的欲望,最后自暴自弃,破罐破摔。
父母盲目砸的这些钱,以为是在给孩子铺前行的路,但其实是埋在成长路上的坑。
这些坑里面,装着儿女对于自由的渴望,装着他们或多或少对被设置人生的不满,装着生活随时会被推翻的风险。
狄更斯说过:“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很多父母都认为这是一个拼钱、拼权力、拼资源的世界。
于是不断地将自己所拥有最好的东西全部给孩子,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应该是制造一个父母想象中的完美人,而是要帮助孩子实现自我塑造过程。
没有自我的人生,只是傀儡,再多的金钱也会被挥霍,再大的权力也终会被滥用,再丰富的资源也无济于事。
其实孩子们最想听的一句话是:
你不用成为我的骄傲,只要你快乐就好。
最好的教育是尊重,和陪伴
梁启超九子皆才俊,建筑学家、考古学家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等,全部都是人中龙凤。
他常在饭后给孩子们讲述有趣的历史故事,从维新运动后被迫逃到日本,到辛亥革命后回到天津。
只要他在家,全家每晚六点半都要围着圆桌。
听他讲自己正在写作的题目,听他讲历史、传记、哲学、古典文学等。
他告诉子女“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人生的价值在于努力过程,结果并非唯一重要的。
当儿女的茫茫人生路上,最好的办法不是带他走出迷宫。
而是将指南针放到他手上,让他学会辨别方向,学会独自面对困难,学会自己的路终究要自己走。
一直以来,黄磊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和尊重。
10岁的女儿多多聪颖好学,英文水平达到了很多成年人无法达到的水平,不仅能照顾自己,也能心里装着他人。
如此优秀独立的女儿究竟是如何培养出来的?
在《向往的生活》里,黄磊再次谈到了自己的“育女经”: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我要教会她这样是对的,那样是不对的,我不喜欢摆爸爸的架势,在我看来,亲身示范,让她身临其境地体会更好,而不是说教。如果她不要做一些事情,她就要承担不做的结果,为自己负责。”
“我特别反对有一句话叫赢在起跑线上,凡是赢在起跑线上的都是短跑,你见过马拉松抢跑的吗?人生是个马拉松,它绝对不是个短跑,要让孩子有个好的人生态度,慢慢对自己的人生有理解。”
黄磊说,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爱。
这份爱里,不仅仅应有足够的爱和保护,更有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面对未知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论家庭教育》一书中强调,对于儿童和青少年施加教育影响有六个方面:
一是家庭;二是教师;三是集体;四是自我教育;五是书籍;六是社会环境。
其中,家庭教育是第一篇章,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父母在孩子的一生中无法替代,孩子是从父母那里开始认识人和世界的。
因此,千万不要被以上几种逻辑所羁绊,因为你的这些逻辑也许正在毁掉孩子的一生。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在面对父母这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神逻辑时,我们都曾愤怒过,也曾无能为力过。
很多人在父母的高压政策下变得异常叛逆,也有很多人因为被父母操控而变得软弱异常。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很难逃脱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做的只有不断改变,不断学习,尽自己所能给子女提供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
来源:谈心社(ID: txs163) 编辑/怡心 个人微信号 qingquyixin512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高考状元12年不回家过春节”暴露原生家庭教育之痛:父母想控制,孩子想逃离
王猛(化名)是某大院里的孩子,父母都是体制内的职工,文化程度在同龄人里较高,他是家中独子。
他从小成绩优异,高考时是四川某地级市高考理科状元,考入了北大最好专业之一的生物专业,本科后又成为美国排名前50大学的研究生……
这样的孩子,按理说应该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人生过得幸福而顺利。
但现实却是,12年前,王猛不再回家过春节;6年前,他拉黑了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
他甚至还准备再到北大读个心理学方面的博士,以解决自己长期压抑之下的心理问题。
他将自己与家庭决裂的根源归结为父母从小对自己的“过度关爱”。
从小,父母就包办了他的一切,连穿什么衣服都要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
上了北大,父母托北京的大姨照顾他。他的大姨不断给他打电话,甚至悄悄联系他的同学了解他的情况。
就算去美国读研,父母还找了一位“老朋友”对他进行关心,虽然,他认为父母的那位“老朋友”有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父母依然要求他与之交往。
近日,王猛写下15000字的长文,诉说这些年父母的肆意操控”、“冲突”和“炫耀”,并发给了一些要好的朋友,告诉这些年轻的父母“哪些事情是不能做的”。
故事中王猛的例子或许有些极端,但“父母想控制,孩子想逃离”,这样的现象确实在很多原生家庭中普遍存在。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的女儿。
在我们的眼里,她是一枚典型的乖乖女。
自小乖巧听话,性格温和,成绩优秀,待人接物彬彬有礼,长相漂亮可人。
人们都说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看着朋友有这样一个小棉袄,让没有女儿的我们颇有些羡慕嫉妒恨。
而有着一子一女的朋友,也每每幸福之情溢于言表。
甚至,他们早就为自己的人生做好了打算:儿子长大之后让他闯荡江湖,女儿则留在身边照顾自己。
但出乎我们所有人预料的是,在高考完之后,他们的女儿不顾他们的强烈反对,报考了一所离家最远的大学。
而且,孩子明确表示,这样做就是想离父母远一点。
原来,她早就下定了决心,她努力听话的目的,就是为了逃离。
真的难以想象,那位柔柔弱弱的小姑娘,是在心里面积累了多少不满,才有了这样毅然决然的选择。
有时候,我们的儿女真的像手里的沙子,你握得越紧,他们逃离得越快。
而如果握得太松,却可能完全脱离我们。
其中的度,最难掌握。
这里面,其实说不清谁对谁错。
或者说,双方都有对的地方,也都有错的地方。
或许,以第三方的视角进行观察,可能更为客观。
比如在王猛的初、高中同学小白看来,王猛父母的确在对王猛的保护上有些过度。
小白介绍,当时王猛上学到回家实际上仅有几分钟的距离。
不过,但凡下雨天,在下晚自习前,王猛的父母都会出现在教室的后门,“手上必备的就是一把雨伞和一双雨靴,连续几年都是这样。”
而同时,小白也认为,王猛过于孤僻,不善言语,抗挫折的能力较差。
即便王猛不出国,在国内也终有一天会出现挫折,而他一样可能难以适应。
显然,王猛与父母决裂,既有王猛父母的原因,也有王猛自身的原因。
其实,凡是爱,都带有盲目的性质,凡是反抗,都有激进的成分。
双方没有谁是百分之百正确,没有一点毛病。
父母总是以为给了孩子最幸福的生活,最全面的照顾,可在孩子眼里,那可能只是无用的关心和重重的束缚。
孩子总是以为不用父母就可以掌控世界,孰不知没有父母这么多年的事无巨细,自己可能迈不过人生当中那一个个沟沟坎坎。
父母总想了解孩子的一切,却不知道孩子本应也有自己的小秘密,有些东西我们本不必去探听。
孩子总是觉得父母管得太多说话太烦问题太刁钻,孰不知那是关心自己的人才有的正常反应。
所谓成长,就是孩子逐渐地进,父母逐渐地退。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矛盾。
而面对矛盾,最正确的应对不是逃离,不是对抗,而是沟通。
坐下来,父母拿孩子当成大人,和他们平等的对话,孩子拿父母当成朋友,向他们敞开心扉。
这样,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互相尊重,互相退让,才能达到一种平衡。
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我们彼此才是这个世界上最亲最近最可依赖的人。
千万不要以爱的名义给对方带来伤害,更不要以成长的名义给自己带来遗憾。
作者:遗君明珠,教师,时评人,自媒体平台作者。侧重于教育、美文、人生感悟。多篇文章创造千万级阅读。微信公众号: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逃离原生家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