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尔规怎么粮油储存品质判定规则合格

浅谈《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 城市规划博客
> 文章正文
/ 浏览次数:
用远见的眼光重视区位规划与发展(———-浅谈《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
“工业地景在欧洲已经不再是国力的象征,尤其是重工业的景观。知识经济的兴起,使得重工业成为没有竞争力,污染的象征。”请允许我用《城市的远见——鲁尔工业区的蜕变》的开场语来作为我所论述的开头。城市的建设,区域的发展,似乎是切合了区域规划与分析的最终目的。不过如此具有实际意义的举措与过程自有他的困难之处:不仅仅是由于区位差异所导致的单纯自然地理情况差异那麽简单,从对鲁尔工业区在当时被迫进行整体改造的被动条件便可看出,更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是有关经济、文化、宗教、历史、政治、军事等交叉学科间交互式所产生的问题。
《城市的远见》共13集所记录的12个秉承着”远见”二字主旨的特色的成功发展城市,告诉我们的不仅仅是因地制宜这麽简单的理论,更重要的是作为地理人,”远见”二字的真实含义。区位规划不是简单的布置,移动,而是从头到尾贯彻”远见”的蓝图。这让我想到具有”花园城市”美称的新加坡的发展精神:”坚持远见,整体规划。”很好的说明了每个区域都不能违背的规律与区域规划的真谛:整体性的发展策略而摒弃边缘化,碎片化的片面构想,才能真正保持整个区域的全面发展。而作为这当中最成功的案例之一,鲁尔工业区的衰兴质变绝对是我们值得参考的经验案本。因此我便想用自己的浅谈来从其中找出些许值得学习与领悟的知识与经验道理。
作为德国最大的重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位于德国北部,距离柏林大约5小时的车程。对于邻近的主要城市,东边是汉诺威,南面是法兰克福。整个工业区涵盖了恩瑟尔河流域,宽67Km,长116Km,占地面积约800Km2。这一地区共有十余个城市,人口540万。德国在二战当中的可怕战力,就是仰赖这个工业区的支撑。由于有着丰富的煤矿以及便利的水运,整个恩瑟尔河流域被开发成采矿,炼焦,炼钢,军火制造以及化学工业的超级工业带。而且这里不仅曾是最大的淘金移民区,在20世纪初也是德国经济的火车头。
光鲜的经济效益背后,其实隐藏着巨大的未来发展隐患。由于太过资源丰富而在开发是完全忘记了都市规划。没有城市规划,没有空间规划,没有,甚至连城市景观规划,都没有。一切仅仅为了经济效益,整个工业区成了冷漠而杂乱的被污染严重的造钱机器。但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而且毫无考虑的开采定会受到自然的惩罚。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在新一轮全球产业革命浪潮的冲击下,随着世界煤炭产量迅速增长,石油和天然气的广泛使用,鲁尔工业区煤炭储量急速下降,开采成本日益昂贵。环境压力加大,百年不衰的鲁尔工业区爆发了历时十年之久的煤业,钢铁业危机。原有的以采煤、钢铁、煤化工、重工机械为基础的重化工业经济结构日益显露弊端。煤矿关闭,冶炼厂停产,光煤矿和钢铁厂的失业人数便高达68万,鲁尔工业区陷入了低谷。
其实每个城市在初建构的时候都会出现完全成分的不足而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漏洞。我感觉其中的理由有三:1.在各个时期中会有对城市规划某方面的,由于科技不发达与知识的盲点不完整性所导致的,在决策者决定方案甚至在参与者制定方案的时候便存在基础性不足;2.大多数对于新建城市的目的都是以经济为契机的,若无利益则被开发的可能性在当今并不大,换句话说开发者对于新地区的看法往往仅仅为牟取利益,就好像当初对鲁尔工业区的目的一样。在制定开发方案时仅仅看重经济最大化式的方案,无任何”远见”成分,使得其在当初设计的可行性报告在后期出现弊端;3.城市规划没有最完满的结果与形式,就算是有也很难达到,而且这种完满构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时间,空间等属性的改变会使太多注入人文、地貌、经济等等需求与当时的现状出现对接不完全状态,泽规划的时效性不言而喻。
鲁尔工业区的现状是当时的西法轮邦政府下定决心全面整改这个在当时看来”早已退休无任何希望”的地带,由此便诞生了国际建筑博览会(IBA)。这一提倡与组成组织者的远见宗旨,与常计划有所不同,特别强调生态质量,文化质量,而不是仅仅经济效益或者尽可能地节约费用。
科学公园(Gelsenkirchen)作为鲁尔工业区内成功转型的第一步,定会给我们很多感悟。对于科学公园的外部初印象便是一大片的空地草地,这一举措不但让原来被各种工业建筑所挤占的城市有了点喘息的空间,同时这也成了周围居民的社交公园,是人文属性提高了一个新层次。这一地区曾在1960年时被建成炼铁厂,1984年破产,1989年IBA开始介入改建。如今已成为新产业的培育中心,以提供高科技研发,教育,生产相关配套的服务。室内留出3000平方米的空间,政策性地出租给太阳能、废弃物处理、电讯传播等高科技业者作为研发中心。又会有潜力的青年创业者以及与当地企业相互支援的企业。这不仅提供了良好的工作条件,也为地区性产业提升与转型创造了诱因,是转型成功的第一步。
其实由此我们应该想的不仅仅是凭借着什麽来进行规划改造这样的理论问题,而是我们应该如何有效的进行规改这样实际的问题。而对于鲁尔工业区的案例则可以很贴切的告诉我们其中两个关键词:人性与创意。原作为粗钢制造的钢铁厂的特森公司(Thysen)现如今成为杜易兹堡景观公园(Duisburg)。这里处处体现着设计者的绝美创意废弃的瓦斯存放管改建成潜水训练基地作为救难训练道具。存放焦煤的高大建筑墻则用来作为攀巖场地,使得原本没有山的该地区拥有了全国最多的攀巖会员并成立了攀巖俱乐部。而旧场房则出租给电影方作为拍摄场地。
人性与创意也许在大多数人眼中过于枝节,太过细节零碎,往往不被人重视。但正像叶子末端反馈于叉树树根的作用一样,每一个人性与创意的构想其实都直接影响着整个设计的效果。它的属性不仅仅简单的是一种方向与精神,而是在每个切面都精益求精而达到的整体和谐与完美的效果。而这两点在鲁尔工业区的改造的设计者施行的可谓深入人心。比如由驳船升降机所改造的西法伦-利伯风景协会博物馆;PGPA广告公司利用矿井架改建的飞碟型UFO办公室;在欧伯豪森城的大瓦斯槽(Oberhansen)所改造大巨大展览场等等,都令其他设计者惊叹于他们独特提案的构想。
至于我所得到的两点感悟:1.所谓文化并不局限与特定的形式,而是由日常生活中升华转化而来;2.应对各种使其各种问题的不同城市规划的阻碍,是否从人性与创意两个新颖的方向,具有针对性的出发,便是一个合理的应对问题的绝佳方案呢。
刚才所提到的第二点也是我想通过这个小论文所表达的中心主旨,而其中心的关键词,我个人认为除了人性与创意之外,还有的便是”针对性”。
合理进行城市区域规划的难点之一便是,不同的地区不仅在自然地理状态,人文水平发展程度,经济流动进化阶段,以及其它诸多方面因素所致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出”因地制宜”这样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很有深远意义的针对性的解决方向。其实光看世界各地的城市的成功发展案例,我们便不难看出,具有针对性的发展是每个成功案例必备的发展原则目标。这也是解决当地问题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除了上面提到的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案例,曾获得”国际都市设计奖”的,便根据文化特点与当地居民习惯,提出从小型改建单点切入的理念,在道路中间设置人性条形岛,是道路亲切化并增加了安全的人行空间;再比如法国巴黎,针对当时交通问题进行了干道路网的规划建设,并且秉承了奥斯曼的浪漫主义,在道路旁增加了很多长椅等艺术元素;日本古川町在刚开发时针对城市排水问题,对排水系统与街道结构做出了调整。这些针对性的举措也是这些城市最终可能成功的基础。
以上浅论述所得出的结论也便是,人性、创意、针对性是城市在进行与分析时需要考虑的三个要点。区域的规划终究是为了让人更好的生活,所以作为一爿与荒地相比更具有社会与人文属性的区位,唯有”远见”周全才能更好地发展。当然这三个关键词,也是”远见”的很好体现。如果决策者用远见的眼光重新审视城市发展,也许会是另一番充满前途的新光景。
标签: , , ,
版权所有: , 转载请注明本文出处。
觉得好,请分享一下,我会继续努力
本站QQ群推荐
城市规划设计人员群:
城市规划管理人员(工作单位必须是规划局的)群:
城市规划专业考研群:
城市规划专业在读研究生群:
城市规划专业本科学生群: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复习群:
江苏规划专业交流群:
浙江规划专业交流群:
四川规划专业交流群:
以上群必须验证,请填好单位或专业情况,请勿重复加群!
请大家多使用站内搜索,寻找相应关键词,如果找不到相关内容可以发邮件询问!
投稿交流邮箱> 【答案带解析】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各题: 1.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A.钢铁工业比重上升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C.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上升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2.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试题分析:
1.根据三角坐标图1958年与1995年的对比看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较快,远远超过化学工业的增幅,而钢铁工业有所下降。
2.鲁尔区通过引进电子、汽车、石化等新兴工业,改变原有钢铁、煤炭为主的单一结构,促进经济的多样化。
考点:本题组主要考查鲁尔区的整治措施。
点评: 掌握三角平面坐标图的判读以及鲁尔区整治措施。
考点分析:
考点1: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
相关试题推荐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各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D.④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各题。 1.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A.西水东调
B.南水北调C.东水西调
D.北水南调2.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C.地中海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各题。 1.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B.土壤C.水分
D.经济发展水平2.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各题。1.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A.离法国东北部煤矿很近
B.莱茵 、易北 、鲁尔等河流供给丰富水源C.在法国与西欧有广阔的市场
D.众多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2.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进入了“煤炭时代”
②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
④铁矿资源进口受阻A.①②
D.③④3.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
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
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A.①②
D.②④ 
下图为某制糖厂废水的末端处理示意图,回答各题。 1.判断该制糖厂的厂址可能位于(
B、黑龙江C、云南
D、台湾2.关于该厂生产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重视从废物中回收有用成分C、隔断了与其他工厂的联系
D、生产重点转向对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拒绝访问 | www.gkstk.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kstk.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f9a-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螺纹止规判定标准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