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神经损伤怎么治疗艾灸怎么治疗

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单穴治病选萃4——所有资料文档均为本人悉心收集,全部是文档中的精品,绝对值得下载收藏!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单穴治病选萃4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李春梅& 郭珊珊& 李敏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 广东& 广州& 510240)
  【摘& 要】目的:探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方法:将脊髓损伤患者120例按照不同部位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4周,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残余尿量减少,膀胱容量增加,膀胱功能平衡状态得到改善,但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疗效明显。
  【关键词】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艾灸;吴茱萸;热熨;间歇性导尿;膀胱功能训练
  【中图分类号】R69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7-02
  The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vodia rutaecarpa hot ironing treating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
  Li Chunmeimei,Guo Shanshan,Li Min
  【Abstract】Objective: This research aimed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vodia rutaecarpa hot ironing treating spinal cord injury neurogenic bladder.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sci)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dama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nd each group had 60 cases. Control group treated patients with intermittent urethral catheterization and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observation group treated patients moxibustion combining with evodia rutaecarpa hot ironing 4 weeks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we observed recovery of bladder function in two groups. Result: The volume of residual urine in both groups reduced, bladder capacit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the bladder function balance improved in both groups. However the indicator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Conclusion: Moxibustion combined with evodia rutaecarpa hot ironing neurogenic bladder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effect has obvious effect.
  【Keywords】Spinal cord injury , Neurogenic bladder, Moxibustion,Evodia rutaecarpa, Hot ironing, Intermittent catheterization, Bladder function training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是由于控制排尿功能的神经受到损害引起的排尿功能障碍[1]。中医辨证认为,脊髓损伤后尿潴留属于中医的&癃闭&范畴,跌仆损伤,瘀血阻滞,督脉受损致阳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利,故排尿障碍[2]。目前为止,间歇性导尿被认为是神经源性膀胱常规的、科学的尿路管理方法[3-4]。有研究报道[5],艾灸可明显改善膀胱感觉缺失,有利于膀胱排空及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建立。袁杰等认为吴茱萸热熨包能通过温热之药力,刺激穴位,使药物及热力通过穴位直透膀胱,恢复膀胱气化功能[6]。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脊柱科(康复组)通过运用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配合常用的护理方法,对加速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纳入标准:均符合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诊断标准;处于恢复期;意识清楚。
  1.1.2排除标准:生命体征不稳定;完全性脊髓损伤;伴有严重心、脑、肺等重要脏器疾患;全身或泌尿系感染;恶性肿瘤性脊髓损伤;尿道损伤;导尿不顺利;合并严重肾积水、膀胱造瘘。
  1.1.3分组情况: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18~70岁,平均(42&13.2)岁;病程35~79天,平均(51&11.3)天;按照损伤部位分为颈髓损伤23例,胸髓损伤31例,腰髓损伤66例。按照不同部位损伤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通过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国际公认的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间歇性导尿术和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5]。(1)做好规则饮水计划:间歇性导尿要配合良好的饮水计划,每天液体摄入量控制在ml,方法为:早、中、晚各饮水400mL,包括饮食水分,两餐之间饮水200mL,晚上8点以后尽量不要再饮水,养成膀胱有规律地充盈的习惯。(2)间歇性导尿:间歇性导尿前先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再进行导尿。每隔4~6h用一次性导尿管导尿1次,记录导尿时间、尿量及排尿次数,每次尿量不超过400~500ml,保持膀胱内压不超过40cm H2O,当残余尿量&250mL时,改为每8h导尿一次,当残余尿量&200mL时,改为每日导尿2次,当残余尿量&150mL时,每日导尿1次,当残余尿量低于lOOmL时,可以根据情况停止导尿。(3)膀胱功能训练:在每次导尿前行膀胱功能训练以辅助排尿。方法为:采用激发技术在小腹周围某一点轻轻叩击或挤压膀胱,拍打大腿内侧,轻轻拉扯阴毛,挠脚心,听流水声,手法排尿(按摩膀胱区、Valsalva 屏气法和耻骨上叩击法)、盆底肌锻炼[7]。
  1.2.2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艾灸以及吴茱萸热熨治疗。(1)艾灸方法:在患者情绪放松、精神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取任脉中极、关元、气海及膀胱经肾俞、气海俞、关元俞、膀胱俞和八s穴,使用艾条距离皮肤2~3cm处进行温和灸,以局部皮肤潮红、不起泡为度。随时弹去艾灰,每穴5~7min,晨起及晚睡前各1次。每周灸6天,持续4周。(2)吴茱萸热熨方法:在每次鼓励患者自行排尿前进行吴茱萸热熨。将吴茱萸500g装入布袋内,放入微波炉内,以中高火加热2~3min。患者取仰卧位,暴露下腹部;取出药袋用一次性布袋包裹,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区(神阙穴及周围)进行药熨治疗,适当配合揉、滚、搓、压等手法,注意不要烫伤皮肤,因患者脊髓损伤导致皮肤感觉迟钝,要特别注意掌握药袋的热度,随时关注是否出现烫伤的现象。待药袋热量散去后结束治疗。全过程约15~20min,次数依导尿次数而定,持续4周。
  1.3 评价方法&
  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记录两组患者建立反射性膀胱所需的时间和4周后达到膀胱平衡状态的例数。膀胱平衡状态指膀胱能低压储尿并有较大的膀胱容量(350~500ml),残余尿量<100ml,无尿失禁发生,上尿路功能不受损[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l7.0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残余尿量、膀胱容量的比较,见表1、表2。
  3 讨论
  脊髓损伤后出现排尿异常是神经源性膀胱的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癃闭&范畴,以小便不畅,点滴而出,病势较缓者为&癃&;以小便闭塞,点滴不通,病势较急者为&闭&。临床上帮助患者尽早建立反射性膀胱,控制感染,并达到膀胱平衡化,是治疗护理的主要目的。
  艾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穴位上施以适当的温热刺激,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中极、关元、气海穴属任脉,走行在下腹部,主要作用为补益中气,温经养肾,能疏通经络,行气血,调畅中下两焦的气机,从而使膀胱气化功能得以恢复。而且中极穴也是膀胱的募穴,通过调理膀胱,疏通水道,达到改善膀胱感觉缺失的作用,从而有利于膀胱排空及建立膀胱功能平衡状态。佐以足太阳膀胱经中的肾俞、气海俞、关元俞和膀胱俞,是中医针灸理论前后配穴法的典型应用。八s穴位于膀胱经上,在双侧第1至第4骶后孔中,有相应的神经根穿过,通过刺激八s穴可以刺激神经根,进而刺激骶髓排尿中枢,促进膀胱功能恢复[9]。本研究中,通过联合取穴的方法,可以起到固本扶元,改善脊髓损伤患者整体功能状态的作用。而且,艾灸疗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家属易于掌握,患者出院后可以继续进行家庭治疗[10]。
  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将近成熟果实,属传统的温理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吴茱萸性热,味辛苦,归肝、脾、胃、肾经。具有温中散寒、疏肝止痛、引火下行等功效。神阙穴为经络之总根、经气之汇海,通过任、督、冲、带、血脉而同属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医宗金鉴》认为&神阙穴,能主治百病&,借助吴茱萸热熨包温热之药力,通过穴位的刺激,疏通经脉,调理气血,进而调整脏腑功能。刺激下腹部膀胱区(神阙穴及周围),使药力及热力直透膀胱,促进膀胱气化功能的恢复。
  由此可见,艾灸配合吴茱萸的热熨,在理论上,可以促进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恢复。本研究表1、表2显示治疗4周后观察组残余尿量减少和膀胱容量增加均较对照组显著,表3显示观察组治疗4周后膀胱平衡状态例数明显增加,两组患者三方面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证实,艾灸结合吴茱萸热熨对治疗神经源性膀胱具有良好的疗效,促进膀胱功能恢复,而且方法安全,经济实惠,简单易学,是患者出院后家庭延续性治疗的良好方法。
  参考文献:
  [1]林瑞珠,许建峰.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康复治疗现状[J].中国实用医药.)225-226.
  [2]郭恩吉.中国针灸外科治疗学.内蒙古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3]伊仙琼,朱文宗,黄建平,等.艾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效果观察[J].护理与康复.).
  [4]常赛男,王红红.脊柱损伤患者清洁间歇导尿的护理进展[J].检验医学与临床.).
  [5]刘承梅.艾灸配合间歇导尿术对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266-268.
  [6]袁杰,贺利红.针刺配合吴茱萸热熨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68例[J].中西医结合研究.)255-256.
  [7]邢晓红,杜莹,常淑娟.膀胱功能训练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773-775.
  [8]金锡御,宋波.临床尿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
  [9]亢连茹,杨忠锋.中医特色护理对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患者的操作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37-139.
  [10]陈青.隔姜灸治疗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护理[J].中国临床护理,):24-26.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文章
&&站长推荐
&&期刊推荐
&&原创来稿文章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邮件地址:
写信给编辑
您的邮件地址: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治疗马尾神经损伤的穴位
医学百科提醒您不要相信网上药品邮购信息!
马尾神经损伤(caudaequinainjury)为病名。详见百科词条: [ 最后修订于 17:51:05 共29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治疗马尾神经损伤的穴位如下:犊鼻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犊鼻穴的位置(肌肉)犊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犊鼻穴穴位解剖:犊鼻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膝关节囊。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皮肤有股前皮神经分布。大腿深筋膜致密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髌下方髌韧带外侧深进,直抵关节囊。在关节囊的周围,有膝关节网,由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股动脉的膝降动脉、膝上下外和膝下...,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枢中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分中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环跳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麻胀感可达外生殖器,治疗外生殖器及少腹疾患;3.针尖向髋关节直刺2.0~2.5寸,局部酸胀感,治疗髋关节疾患。注意:环跳穴深部有坐骨神经主干,故针刺时不宜进行反复多次的大幅度提插补泻,以免造成神经损伤。灸法:可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图84)。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20分钟。镮铫穴的配伍:环跳配殷门、阳陵泉、委中、昆仑,有疏通经络,活血止痛的作用,治坐骨神经痛...大腿背侧肌群。坐骨神经在腘窝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股后群肌、小腿和足肌的运动神经,也是小腿和足的重要感觉神经。坐骨神经痛患者,往往在臀部和大腿后部有明显痛点。临床上作臀部肌肉注射应在坐骨大孔(梨状肌上、下孔)外上部进行,以防坐骨神经及其他血管神经受到损伤。耳穴名·坐骨神经:坐骨神经(zuògǔshénjīngAH6sciaticnerve)为耳穴名。在对耳轮下脚的前2/3处。...鼻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犊鼻穴的位置(肌肉)犊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外膝眼穴穴位解剖:犊鼻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膝关节囊。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皮肤有股前皮神经分布。大腿深筋膜致密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髌下方髌韧带外侧深进,直抵关节囊。在关节囊的周围,有膝关节网,由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股动脉的膝降动脉、膝上下外和膝下...。正坐仰靠取之。正坐仰靠位,人迎直下,胸锁乳突肌前缘,在人迎与气舍两穴连线之中点处取穴。穴位解剖:水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和颈阔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甲状腺侧叶(下端)。有颈总动脉。分布着颈皮神经,深层为交感神经发出的心上神经及交感干。皮肤由颈丛的皮神经之一,颈横神经分布。皮下组织内除颈丛的皮支外,还有颈阔肌、颈前静脉、颈静脉弓。针经深筋膜浅层入颈丛肌支支配的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再进甲状...耳鸣,暴聋,齿龋痛,咽痛,暴瘖,手臂痛,偏头痛,咽阻如梗,眩晕,呼吸气短,臂膊疼痛,上肢瘫痪,现代又多用四渎穴治疗喉头炎,腮腺炎,及肘关节炎,臂神经痛,臂神经麻痹,耳聋牙痛,咽喉痛,上肢麻痹,瘫痪,神经衰弱,肾炎等。出处:《针灸甲乙经》:四渎,在肘前五寸,外廉陷者中。穴名解:四为数字,渎即河流,古代称长江、黄河、淮河、济水为四渎,经气至此,渗灌更广,喻称四渎四渎。四,数名。渎,水之大川。四渎,星座...)耳门穴的取法:正坐或侧伏,微开口,当听宫穴直上0.5寸之凹陷处取穴。正坐或侧伏位,微开口,当听官直上0.5寸之凹陷处取穴。耳门穴穴位解剖:耳门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腮腺。有颞浅动、静脉。分布着耳颞神经及面神经分支。皮肤由三叉神经的上颌神经的分支耳颞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含有上述皮神经外,还有颞浅动、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腮腺上端的筋膜入该腺,直抵外耳道软骨上方的骨膜。层次解剖:皮肤→皮下...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听会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听河穴的取法:正坐仰靠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颔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当耳...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听会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后关穴的取法:正坐仰靠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颔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当耳...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听会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听会穴的取法:正坐仰靠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颔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当耳...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再从廉泉向外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穴位解剖:扶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颈动脉鞘。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分布着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皮神经外,还有颈阔肌及颈外(浅)静脉,前者由面神经的颈乳突肌后部,并深达颈动脉鞘后壁。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颈动脉鞘内包括...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当耳屏间切迹前方,下颌髁状突之后缘,张口有空处。听会穴在足少阳胆经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肌肉)听会穴在耳前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听呵穴的取法:正坐仰靠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直下,下颔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听会穴位于面部,耳屏间切迹与下颌骨髁突之间的凹陷中。正坐仰靠或侧伏位张口取穴。正坐或仰卧位,张口,当耳...微侧仰,先取甲状软骨与舌骨之间的廉泉,再从廉泉向外3寸,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穴。穴位解剖:扶突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胸锁乳突肌后缘、颈动脉鞘。深层内侧有颈升动、静脉。分布着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皮肤由颈丛的颈横(皮)神经分布。皮下筋膜内除皮神经外,还有颈阔肌及颈外(浅)静脉,前者由面神经的颈乳突肌后部,并深达颈动脉鞘后壁。胸锁乳突肌由副神经支配;颈动脉鞘内包括...取穴。犊鼻穴在足阳明胃经中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犊鼻穴的位置(足阳明胃经)犊鼻穴的位置(肌肉)犊鼻穴的位置(骨骼、血管)穴位解剖:犊鼻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膝关节囊。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分布着腓肠外侧皮神经及腓总神经关节支。皮肤有股前皮神经分布。大腿深筋膜致密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在髌下方髌韧带外侧深进,直抵关节囊。在关节囊的周围,有膝关节网,由旋股外侧动脉的分支,股动脉的膝降动脉、膝上下外和膝下...刺或斜刺0.5~1寸,不宜深刺。注意:章门穴右侧为肝右叶前,左侧为脾下方,不可向内上方深刺。章门穴右侧深部当肝脏的下缘,左侧深部为脾脏的下缘,因此,针刺时针尖不宜向肝脏或脾脏方向深刺,以免造成肝、脾损伤。该穴所处部位深层为肝脾所在,故肝脾肿大患者,不可深刺,以防刺伤肝脾。灸法:可灸。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艾炷灸5~9壮,艾条灸10~20分钟。章门穴的配伍:章门配足三里、梁门,有健脾...——翳明穴的位置翳明穴取穴方法:正坐位,头略前倾。在项部翳风穴后1寸。正坐位,头略前倾,于乳突后下方处取穴。翳明穴穴位解剖:翳明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和头最长肌。分布有下颌神经的颌神经,舌下神经和面神经鼓索的神经纤维及舌动脉的分支舌深动脉,舌静脉的属支舌深静脉。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后支和耳...手太阳小肠经。肩即肩部,外即外侧,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当肩中俞外方,故名肩外俞。主治肩背酸痛,颈项强急,肩胛神经痛,落枕,肘臂冷痛,肩胛及上肢冷痛,颈椎病,肩胛区神经痛,痉挛,麻痹,肺炎,胸膜炎,神经衰弱,低血压等。出处:《针灸甲乙经》:肩外俞,在肩胛上廉,去脊三寸陷者中。穴名解:肩即肩部,外即外侧,俞即腧穴,此穴在肩部,当肩中俞外方,故名肩外俞。肩,在此意指肩胛。外,对内、里而言。俞,同腧,指...眩晕、目疾、耳鸣、失眠。安眠穴的定位:在项部,当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取穴:俯卧位或侧伏位,在翳风穴和风池穴的中点取穴。安眠穴安眠穴穴位解剖:安眠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头夹肌。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分布,深层有副神经、颈神经后支和耳后动脉分布;再深层有迷...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俯卧取穴。俯卧位,两髂嵴高点相平处正中再向下1个棘突,旁开1.5寸处取穴。关元俞穴位解剖:关元俞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背阔肌、骶棘肌、腰方肌、腰大肌。皮肤由第四、五腰神经和第一骶神经后支分布。有腰椎下动、静脉后支。分布着第五腰神经后支。腰丛位于腰大肌质内,其分支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神经干,依序排列于肋下神经血管的下方,腰大肌的外侧。股神经和闭孔神...力的易化区。2.通过多突触的上行投射影响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即网状上行激活系统。这种投射是非特异性的,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并不引起特定的感觉,而使大脑皮质处于觉醒和警觉状态,适合于接受各种刺激。损伤中脑的网状结构可导致昏睡不醒。3.调节内脏活动:延髓网状结构中有调节内脏活动的重要中枢,如呼吸中枢,心血管运动中枢。这些中枢损伤可造成呼吸、心跳停在,导致死亡。4.中缝或的功能与睡眠有关。损伤此核可...少气,带下,腰痛,溺血,泄泻,目眩,虚喘,肾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神经衰弱,现代又多用肾俞穴治疗肾炎,肾绞痛,肾下垂,尿道炎,肾结石,糖尿病,神经性耳聋,斑秃,性机能障碍,腰部软组织损伤,尿路感染,精液缺乏,膀胱肌麻痹,膀胱肌痉挛,胃出血,肠出血,痔疮,肝肿大,哮喘,贫血,肋间神经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等。肾俞的别名:少阴俞(《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肾念(《灸法残卷图》)、高盖...③子宫系膜,为子宫阔韧带的其余部分,内含子宫血管、淋巴管、神经及大量疏松结缔组织,称之为子宫旁组织。子宫阔韧带的作用是限制子宫向两侧移动。(2)子宫主韧带:又称子宫颈横韧带,位于子宫阔韧带基底部,由结缔组织和平滑肌纤维构成。连于子宫颈与盆侧壁之间,呈扇形,向下与盆膈上筋膜愈着。子宫主韧带是固定子宫颈,使其维持在坐骨棘平面以上的重要结构,损伤或牵拉造成该韧带松弛后,容易引起子宫脱垂。(3)子宫圆韧带...本页仅显示前30条,更多结果请
特别提示:本文内容为开放式编辑模式,仅供初步参考,难免存在疏漏、错误等情况,请您核实后再引用。对于用药、诊疗等医学专业内容,建议您直接咨询医生,以免错误用药或延误病情,本站内容不构成对您的任何建议、指导。
关于医学百科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链接及网站事务请与Email:联系
编辑QQ群:8511895 (不接受疾病咨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神经损伤的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