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有偏执型人格障碍下场的人谈恋爱是一种怎么样的体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本版帖子相册用户帖子
查看: 6429|回复: 10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怎样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相处?
我对照了一样,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症状,在我老公身上全部吻合。
请问专业的心理医生及律师,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心理病吗?算不算精神病?&&怎样跟这样的人相处呢?
如果这算是一种病,我现在能通过法院起诉跟他离婚吗?
望善良、大爱的专业人士为我解答,谢谢!
哈哈哈。你对照一下自己是什么型人格?
不要偏信网上的东西。 如果你怀疑自己有什么病,你到网上一对照,果然是。 自己对自己症断并不科学。你要谨慎。&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228 天[LV.7]常住居民III主题帖子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48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8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48532, 距离下一级还需 1468 积分
容忍,大度,等他心情好再和他商量事情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注册会员, 积分 336, 距离下一级还需 664 积分
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其行为特点常常表现为:极度的感觉过敏,对侮辱和伤害耿耿于怀;思想行为固执死板,敏感多疑、心胸狭隘;爱嫉妒,对别人获得成就或荣誉感到紧张不安,妒火中烧,不是寻衅争吵,就是在背后说风凉话,或公开抱怨和指责别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如果建立家庭,常怀疑自己的配偶不忠等等。持这种人格的人在家不能和睦,在外不能与朋友、同事相处融洽,别人只好对他敬而远之。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712 天[LV.9]以坛为家II主题帖子积分
本帖最后由 丁仁峰 于
15:22 编辑
& && &你好!
& && &在现有的精神疾病诊断与分类标准里,有诊断为人格障碍的一类。在所有的人格障碍里面,还真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他的还有诸如分裂型人格障碍、**型人格障碍、表演型人格障碍等等。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格障碍是属于精神障碍。不过,由于发生、发展的规律不同,人格障碍不同于大多数人理解的精神病。用严重心理障碍来称呼,或许会更符合一些。而且,从司法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严重精神病人在发作期间触犯法律,大多可以减轻甚至免除刑事或者民事责任;而具有人格障碍的人,却要承担全部的刑事和民事责任。即使能够减免,程度上也是非常轻微。
& && &精神医学上说的人格,其实就是平常说的性格,或是个性等等,表达的基本是一个含义。个性所表现出来的是个体对自己、他人及外部环境的稳定的态度和处事方式、行为特点。一个人个性的形成与个体的遗传及后天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有关。由此可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这也是区别于他人的本质的一面。个性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当的稳定性,极难改变。即俗话所说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 && &在所有这些形形色色的个性特点里,有适应性的,也有不适应性的,即人们常说的好的性格与不好的性格之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不适应性的性格都是人格障碍。在诊断人格障碍方面,有严格的诊断标准,并且必须由专业人员来诊断。盲目地用道听途说的观点、或者网上搜索的相关知识来套用,是不严谨也是不科学的。这很容易对号入座,导致错误的判断,会给当事人及其家庭等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 && &从楼主的内容上看,想来楼主是在婚姻方面出现了困难,并因此产生了许多痛苦。建议楼主不妨先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了解导致婚姻问题的实质原因,再作相应的解决为好。
义乌热线特聘心理咨询专家,主治医师。1991年8月参加工作,曾先后在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北京安定医院、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系统学习、进修精神病的诊断与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理论知识与技能,对治疗各类精神疾病、神经症、失眠及心理咨询与治疗有独到之处。
签到天数: 1 天[LV.1]初来乍到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6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20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96 积分
你自己觉的是,那个不一定,要医生来诊断。是不是精神病和你离不离婚也没有直接联系。估计你是不想过了,又不想把离婚的责任安在自己身上。我瞎说的。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223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95 积分
钻石会员, 积分 22305, 距离下一级还需 27695 积分
怎么知道是那种人格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主题帖子积分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30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偏执型人格障碍精神病路过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30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我应该去领个证来,不知道会不会发给我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签到天数: 30 天[LV.5]常住居民I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中级会员, 积分 1366, 距离下一级还需 3634 积分
我不是楼主老公,但我觉得楼主应该有点眼高手低,会赚钱的嫌不会修电器,会修电器嫌不会赚钱
民生零距离,生活早知道,欢迎关注稠州论坛微信公众号。
Powered by
请谨慎发帖
本网站会记录您的IP地址。请注意,根据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您发帖内容、发帖时间以及您发帖时的IP地址的记录保留至少60天,并且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这类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本网发布的内容属原作者和本网站共同所有,未经作者和本网站书面认可,不得转载。
声明:本网言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所有帖子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固执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
固执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 &
18:21:06| &分类: 转载---- 修灵 |举报|字号
病态的固执(abnormalfixation) 人受挫折后的行为表现之一,“固执”。
固执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的心理现象(即冥顽不灵)。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固执心理对于领导者,尤其是主要领导者来说,其危害性是很大的。久而久之,领导班子民主作风削弱,战斗力削弱,这既影响事业发展,也会使领导者处于苦恼的孤立地位。
英文: [obstinate]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认识,坚持到底
“固执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
驭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表示,人本身对事物是有自己认知的,对事件的态度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固执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认为,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并不一定是由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
从书籍中获得抚慰:法国数学家、哲学家笛卡尔说过:“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实验表明,
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更能使那些固执的人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但是应该注意的是,越有知识越要谦虚,为人处事要尊敬和信任他人。
加强自我调控: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的言语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善于应用幽默,自我解嘲地找个台阶下,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养成善于接受新事物的习惯:固执,常常思维狭隘,不喜欢接受新事物,对未曾经历过的东西感到担心。为此,要养成渴求新知识,乐于接受新人新事,并学习其新颖和精华之处的习惯。
抛弃“固执”,收获快乐
  这世上没有一个人说的话全对,也没有一个人做的事全对,谁都会有不足之处,谁都会有犯错之时。坚持正确的,我们称之为恪守真理;坚持错误的,我们称之为顽固不化。孰优孰劣,一辨既明。
  固执被许多心理学家认定为是不良情绪的催化剂。如若我们本已忧心,固执将使我们更加沮丧;如若我们身陷孤独,固执将使我们倍受冷落;如若我们烦闷焦躁,固执将令我们更加情绪不安。固执的情绪不会使事情变得更加好转,它只会给我们乱上添乱。
  而相对于年轻人来说,固执的阴影似乎更喜欢缠上老人,这使得我们中的一些人听不进大家的劝阻,做事固执己见,不但僵化了周边的人际关系,甚至伤害了自己的身体。
  既然固执的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将它扔开,便成为了我们平定心境的第一要事。只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若想改变固执的毛病,也绝非一日之功。正如看医生也得对号入座,我们首先要弄楚的是,为何上了年龄,人会变得固执己见,不听人言呢?
  一般说来,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在生活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也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日久天长,我们便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独有看法。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
  其次,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做:“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人们长期习惯总结老者的经验和教训,以年长者为尊,以年长者说的话为行事标准,这也使得我们老年朋友在自己的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时,为了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
  正因为年长的人有着这样一些心理特征,所以遇到一些事情后,我们即便知道自己的言行是错误的,也碍于某种原因不肯承认,并会因为这种错误而陷入痛苦,又因不能自拔而变得性情古怪,从而陷入固执的怪圈,一错再错。
  不过,值得我们思索的是,在成千上万的老年人中,为何有的人豁达开明,有的人却顽固不化呢?研究发现,如若我们拥有以下的心理状态,固执的阴影亦将不再紧紧追随我们。
  ◇◇思想开明,勇于担当生活和事业上的楷模。开明的老人懂得包容与接受不同观点的重要性,更懂得如何适当地运用自己的学识,成为他人眼中的模范代表。在他们的心目中,兼容并包要远胜于固执己见。
  ◇◇思想与时俱进。随着年岁的增加,我们如果不注意学习,便很容易影响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僵化的思想也会成为阻碍我们接受新知的绊脚石。反之,如若我们的知识增长了,见闻广博了,便不会拘泥于自己的框框里面,硬要将自己的旧思想强加于人了。
  其实,对于那些在家族里德高望重的老年人来说,固执己见不听人言并非是他们维护自己尊严的方式。有众多事实证明:豁达的老人才会更被尊敬,开明的老人才会更被人喜爱。
  由此可见,固执的心理不仅会让我们闭目塞听,更会让我们与快乐的情绪失之交臂。而当我们放开心胸,学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受他人、以接纳的方式去认可他人,兼容并包、开明大度的心态,必然会在我们面前开启一个崭新的世界。如此,快乐的生活又何愁不来呢?
  “克服固执”有窍门。
  ◆拥有虚心学习的态度。要克服固执的心理,就不妨试着将自己当作一个需要重新学习的小学生。如此,不管我们过去的贡献有多大,也无论过去的地位有多高,我们都需要重新学习,拜他人为师。当我们把心态降下来了,对人对事的态度自然也就会改变了。
  ◆多接触外面的世界。老年人多多接触外面的世界,不仅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更新的知识,亦能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加开阔,心态也变得更加年轻。只有眼界开阔了,我们才会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固执的心态才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潜心修炼自己的心境。克服固执的方式固然很多,却都并非是一日两日便能实现的。想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往往需要我们长期修炼自己的心境,使之达到一种大境界,方能放下执著之念。
  人生体悟。
  固执的最大受害者,往往是我们自己——我们让自己不快乐,我们让自己离群索居……其实,做事喜欢坚持己见是人人都有的毛病,只不过轻重程度不同罢了。只要我们学会多多倾听他人的意见、多多参考他人的建议,这个问题也就必然会迎刃而解。
固执是坚持成见、不懂变通的心理现象(即冥顽不灵)。在日常工作中表现为缺乏民主作风、一意孤行,只相信自己不相信别人。固执心理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具有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辨、缺乏幽默感等特点。固执的人常常发生与朋友分手、与恋人告吹、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等情况,因而可以说,固执是人际交往的大敌。
固执还可分为感觉性固执、记忆表象固执、情绪固执,这些心理现象可以连成一体,形成一种习惯,当别人破坏这种习惯时,就会使个体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甚至苦恼的情绪,从而引发攻击性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固执。除此之外,我们身边固执的人非常普遍,颇为多见,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付固执的人呢?
我们应该具体人群具体对待,不同固执的人群应该用不同的方法。
对付固执的老年人
一般说,老年人比中青年人容易有这种表现。首先,这里社会心理因素起了很大的作用。因为老年人本身都有过一段漫长的社会经历,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积累了不少积极的和消极的经验,在各种生产活动中,总结了一些成功或失败的教训,由此产生了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的态度,而当这种主观态度不适应客观环境时,在旁人看来便表现为明显的固执。另外这也由于老年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说要比青壮年差些,所以也更容易表现为固执。
其次,在我国,大家都知道大部分的老年人在社会上和家庭中都还处于受尊敬的地位,这也使有些老人在他们的言行不符合客观实际时,为了想维护自己的“尊严”,而主观地强调自己言行的一贯正确性。此外,也有少数老年人随着年岁的增加,由于不注意学习,影响了他们对新事物和新知识的接受;还有极个别人为了“爱面子”,掩盖自己的好胜心和虚荣心而固执己见,这些也都是具体的原因。
人们知道,固执的行为一般总是和固执的思想认识密切联系的,要想克服它,主要的就得靠这些老人改变自己的某些认识,使自己主观的看法不断适应变化了的环境。做小辈的当遇到老年人固执时,切不要粗暴顶撞与之相持,而应在了解老年人心理的基础上,耐心地多向他们作一些正面的说理,使老年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不再坚持那些不合实际的看法和做法。
对付固执的孩子们
现在的孩子就比过去要固执多了。面对这些新情况,人们该如何认识和应对呢?关于固执的问题,人们应认识到,现代的孩子在强调尊重孩子意见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很容易养成有自己的主见,甚至坚持己见的个性特质。
因此,家庭中常常会出现亲子间因意见相左而产生顶嘴、互骂的冲突,不但让家中充斥暴厌气氛,亲子关系也面临了严重的考验。
1、要避免恶性亲子关系的产生,最好的做法是养成孩子从小讲理的习惯,教导孩子如何去做正确的判断及选择。和孩子讲理并不要孩子喜欢辩白,而是让孩子在做决定的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的意见。
2、而父母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除了将自己的看法告知孩子外,也应了解孩子坚持己见的背后因素,也许就能找出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有时,透过“公正人士”(如:父亲或老师)的调停,也能让亲子间的争执达成共识。
3、为了避免孩子出现为反对而反对的行为,父母还需要养成不随意批评孩子表现的习惯,千万不要因为对孩子期望高,就把标准订得过高,这样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反感及对抗,不服气的反应就会出现。
4、善用方法教导孩子判断自身的错误,也是相当关键的做法。&
固执心理给人们的感觉就是一种难以沟通的心理性格,但有一句话“择善固执”,它的意思就是说要选择好的,然后再去固执,其实这里所谓的“固执”已不再是人们惯有思维里死钻牛角尖的贬意。因为它固执的是“善”,所谓“善”就是好的、适合的、正确的,这句成语真正的重心在于“择”吧,因为一个人择“善”再去固执,可能结果就是锦绣大道,而择“恶”去固执,结果可能走向死胡同甚至灭亡。&
固执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这类人具有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辨、缺乏
幽默感等特点。固执的人常常发生与朋友分手、与恋人告吹、夫妻不和、父子反目等情况,因而可以说,固执是人际交往的大敌。固执可分为感觉性固执、记忆表象固执、情绪固执,这些心理现象可以连成一体,形成一种习惯,当别人破坏这种习惯时,就会使个体产生不愉快、不舒服,甚至苦恼的情绪,从而引发攻击性行为,表现出强烈的固执。
自尊心过强是导致固执形成的基础。自尊作为人的一种精神需要,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人自尊有睿智的思想,熟练的技能,幽默和风趣的谈吐,精辟的论证,高尚的品格以及谦虚的态度,因而只能用执拗、顶撞、攻击、无理申辨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使固执在这种满足中得到发展。这样,必然会影响与他人的正常交往。
浮夸、傲慢、懒惰、墨守陈规是构成固执性格的要素之一。这种人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对周围环境或人漠不关心,易与人发生摩擦,处不好人际关系。自己的内心苦闷,却又不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因而使自己的心理积聚无处排解,最后陷入心理变态的泥潭之中。
个人修养、平时所交往的对象是固执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常与个人修养好,善于应酬周旋、灵活性强或虚心随和的人交往,往往会改变或减弱本人的固执程度;而固执的人与固执的人交往,会促使双方更加固执。
固执心理什么造成的
您是否曾经有过陷入某事中不能自拔的经历,或者像家人抱怨的那样,总喜欢“一条道跑到黑”。不少具有这种行为风格的人最后获得了成功,但与之一步之遥的另一面就是固执了。那么———固执心理到底是由什么造成的?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悲情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却常常陷入某一个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凭周围的亲戚、朋友、旁观者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有一天,当他受尽折磨,终于解脱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近日出版的科普杂志《大科技》介绍了这种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那么,这种心理问题为何存在,它对人们的生活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笔者为此访问了几位专家。
何种因素导致执迷不悟
“执迷不悟指的是人们在认知过程中无法将客观与主观、现实与假设很好地区分开来。如果将自己这种已有的经验驾驭现实之上,并过分固化的话,就产生了执迷不悟。”华夏心理网心理咨询师曹芬元表示,人本身对事物是有自己认知的,对事件的态度是由自己的评价来决定的,而且这种评价是依赖于其自身的经验。
此外,美国心理学家莱昂-费斯汀格在解释人的执迷不悟的心理时,认为这是由认知失调导致的。他认为,人都会遇到信念与现实发生冲突的情况,这种情况就会导致认知平衡失调,此时,人们就会感觉难受从而想办法来恢复心理平衡。恢复平衡的方式有两种,一是承认事实,一是找到一个理由来维持平衡。后者就是我们所说的认知失调———当你做决定采取行动或者遇到跟你原先预想的不一样的信念、情感或价值观后,引起内心冲突,所体验到的一种心理状态。
北京慧源心理与教育研究中心的李玲认为,认知失调可能会导致执迷不悟,但执迷不悟并不一定是由认知失调所引起的。导致执迷不悟的原因有许多:首先是思维定式,以前认识事物的习惯可能会影响后来认知事物的方式,而不会因时因事而进行变化,这表现为人们的固执;其次,有的执迷不悟是由于心里的保护,有时人们未必认识不了事物的客观,只是由于自我防御机制,会使人坚持自己的看法。这就是说我们在劝解别人的时候语言要恰当,如果不恰当的话,两人会因为言辞争论,而不是因为事情本身;再者,有的是由认知失调引起的,比如说曾经有一个女孩深陷爱情骗局,别人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在骗她,但女孩子就坚持认为那个男人是爱她的。这就是另一种的固执。
执迷不悟常见吗
曹芬元认为,每个人都会产生过执迷不悟心理,这是很常见的。人在认知时会依赖于自己的经验,受主观影响,有时认知会偏离客观事实。就比如说“旁观者清”,就是因为旁观的人没有先入为主的那种经验和情绪,能够比较客观地看待事情,故而在一定程度上“清”。
在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一位女士谈道:有时候自己太过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行,所以就觉得以后的每一件事情自己也可以做到。同时又想着“你们说不行,我偏要试一试,证明给你们看,你们都是错的”。还有人说:也说不好为什么会那样,只是觉得有样东西自己没有尝试过,很想试一试。有时别人也说了,自己心里也觉得可能会失败,但是又隐隐觉得有成功的希望,就有强烈的欲望去试一试。
如何调整执迷不悟心理
李玲说,执迷不悟对人的影响,要依赖于其主观的定义。如果你坚持的是对的,那么其正面的影响就要大些,有的时候成功与固执只有一步之隔。但如果以此固化自己的思维,会导致前进的停滞,无法创新。如果是因为自我保护而产生的固执,那会使自己无法客观地认清事物,只是在一味地逃避。她说,我们应当用开放的意识,去分析利弊。对于负面的影响,要分清楚好处与坏处,那么这种影响会减轻。如果只是一味地逃避、自卑或是与他人缺少沟通,负面的影响就会增大。
曹芬元希望人们在认知过程中,要认清现实与假设、主观与客观。她指出,遇到事情应当理性,提醒自己情绪会让自己的认知有偏差;任何事情对事不对人。不要将人与事情联系起来,不要带着成见去认知。
至于认知失调导致的执迷不悟,李玲说,调整的途径有三:一是改变或否定认知的一个因素,二是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进行调整,三是再增加一个能够减轻这种痛苦的因素。如果执迷不悟非常严重的话,就应该去看心理咨询师了。
挫折-固执假说
frustration-fixation hypothesis
指个体遭受挫折后反复进行某种无效的动作。固执行为具有呆板性、强制性和无效性等特点,既不能体制对实现目标满足需要无帮助的动作,也不能采取更适当的行为反应来取代固执行为。
心理学家隋勒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受到轻度挫折后,因原有行为的凝固化,学习新问题的能力大为降低。人们处于惊慌失措状态时,常表现出固执行为。如看见自家失火,光拍大腿而不知去灭火。
患有强迫性神经症(如洁癖)就是病态固执行为的典型。对这种固执行为如予以惩罚,不但不会改变,反而会更加严重,惩罚可能成为挫折的原因,从而产生更固执的行为。
故在使用惩罚手段时要特别谨慎,否则会产生反效果。
偏激和固执像一对孪生兄弟
三国时代的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孙权派人来向关之女为儿子求婚,关羽大怒,出口伤人,以自己的个人好恶和偏激情绪对待关系全局的大事,不计后果,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最后落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假若关羽少一点偏激,不意气用事,那么,吴蜀联盟大概不会遭到破坏,荆州的归属可能也是另一种结局。
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军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目空一切,气量狭小,盛气凌人,其他的人就更不在他眼里。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众叛亲离,无人救援,促使他迅速走向败亡。
偏激和固执像一对孪生兄弟。偏激的人往往固执。固执的人往往偏激。心理学对此有一专门的术语:偏执。
偏执是指人的意见、主张等过度。多存在于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一种心理疾病。它的产生源于知识上的极端贫乏,见识上的孤陋寡闻,社交上的自我封闭意识,思维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等等。
偏执的人总是带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的商讨,一概不听不理,怨天尤人,牢骚过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偏执在情绪上的表现,是按照个人的好恶和一时的心血来潮去论人论事.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客观的标准,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诱。如果对某人产生了好感,就认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错误、是缺点,也不愿意承认。
偏执在行动上的表现是莽撞从事,不顾后果。中学生往往认为友谊就是讲义气。当他们的朋友受了别人“欺侮”时,他们往往二话不说,马上就站出来帮朋友打架,把蛮干、鲁莽当英雄行为。
由于知识经验不足,辩证思维的发展尚不成熟,不善于一分为二地看问题,往往抓住一点就无限地夸大或缩小.自以为看到了事物的全部,极易出现以偏概全的失真判断,导致错误的结论。尤其是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内分泌功能迅速发展,大脑皮层及皮层下中枢的兴奋度,常迅速地增强或减弱,从而形成情绪的波动不安.容易出现偏激认识和冲动行为。
我们需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增长自己的阅历,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全面、灵活、完整地评价事物,冷静、客观地看待问题。同时,多参加有益的社交活动,培养勇敢、顽强、坚韧、机智、果断、团结、互助等良好的意志品质,有效地增强自控能力。此外,还要掌握正确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不放纵、不迁就自己,说话、做事多冷静思考,才能有效地克服那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偏激心理。
心理学家认为.固执与那种“不正常的”、愚蠢的、顽固的倔强相近似。它是一种偏执型人格障碍,其主要特点是敏感多疑、好嫉妒、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易冲动和诡辩、缺乏幽默感。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固执的人不但妨碍了健全的精神面貌,而且还会导致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到人的正常生理代谢过程,使人体的免疫能力降低,易患多种疾病。如神经官能症、消化道溃疡、高血压、冠心病等身心疾病,并使人早衰,缩减寿命。因此,有必要给这些人一些心理补偿,以减轻其身心的伤害。
偏执的人如何学会变通
1、回避——转移注意力,尽可能躲开导致心理困境的外部刺激。在心理困境中,人的大脑里往往形成一个较强的兴奋灶。回避了相关的外部刺激,可以使这个兴奋灶让位给其他刺激引起的新的兴奋灶。兴奋中心转移了,也就摆脱了心理困境。
2、变通——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酸葡萄与甜柠檬效应。心理学上又叫合理化。就是通过找一些理由为自己开脱,以减轻痛苦,缓解紧张,使内心获得平衡的办法。弗洛伊德指出,常见的合理化有两种:一是希望达到的目的没有达到,心理便否定该目的的价值或意义,俗称酸葡萄效应。二是未达到预定的期望或目标,便提高目前现状的价值或意义,俗称甜柠檬效应,如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只能得到柠檬,就说柠檬是甜的,于是便不感到苦恼。心理调适可借用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事实,变恶性刺激为良性刺激。
3、转视——换个角度看问题,横看成岭侧成峰。因为并不是任何来自客观现实的外部刺激都可以回避或淡化的。但是,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方面。同一客观现实或情境,如果从一个角度来看,可能引起消极的情绪体验,使人陷入心理困境;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它的积极意义,从而使消极情绪体验转化为积极情绪体验,走出心理困境。
4、换脑——换一种认知解释事物,更新观念,重新解释外部环境信息,也就是相当于换一个脑袋思考、解释问题。在个体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换脑法,减少或消除心理认知与心理体验的矛盾冲突。
5、升华——让积极的心理认知固着,把挫折变成财富。
人的心理问题长期不能解决,往往与他们的消极心理固着有关。如何克服心理固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心理位移,即选择一种新的、高层次的、积极的、利于他人和社会的心理认知固着代替旧有的心理认知固着,从而改变消极的心理状态,这就是心理升华法。“失败乃成功之母”、“化悲痛为力量”就是从失败的消极因素中,认识其中蕴涵着的积极因素,使之成为个体奋起图强,取得成功的动力和契机。
6、补偿——改弦易辙不变初衷,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人们难免会由于一些内在的缺陷或外在的障碍以及其它种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最佳目标动机受挫。这时,往往会采取种种方法来进行弥补,以减轻、消除心理上的困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补偿作用。补偿,就是在目标实现受挫时,通过更替原来的行动目标,求得长远价值目标实现的一种心理调适方式。
7、求实——切合实际调整目标。当实现目标过程中受挫时,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或痛苦,避免或缓解这种状况的一个有效措施,就是及时切合实际调整自我,并变换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方法。
人生路上,如果所面对的无法改变,那就先改变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改变属于自己的世界。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偏执型人格障碍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