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造价值判断盲目判断

对完美职业的假设性思考

先给毕业后第一份工作属于理想职位的下一个定义:欧美外企(良好的企业文化,积极向上的氛围,完善的培训体系)、高薪(5k以上)。假设得到了这么一份理想工作,但是五年后仍旧加班无规律,月薪十万却只够开销,所谓的行业经验也只不过是简单的重复性的机械劳动,并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蓦然发现五年了还是停留在为了赚钱为了生存的状态,如此往复循环,为了赚更多钱买房结婚以及养老善后做一辈子自己不喜欢做的工作过一辈子机械式的生活。来自工作上巨大的精神压力使自己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在这种状态下,我是否还应该以现在的标准来定位职业?如果说这是时代的安排是命中注定,那么为了解放自己的灵魂为了实现活着的意义就必须改变这种状态!

不幸的是,这样的假设不是凭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的确有太多的人物质富足却精神空虚,离所谓的幸福很远。如果真是这样,就有必要求索最终存在的目的。如果这个假设对不适用,通过五年的努力虽然物质上仍旧贫乏,但是已经获得丰富的行业经验,宽阔的眼界,具备了实现理想的基础能力。我觉得这就更有必要探讨最终存在的目的问题,理想是什么,苦苦追求奋斗一生是为什么?

于存在的终极目标的探讨

假设一,为了家庭美满,富足安详?但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是家庭美满的了(很少有父母不爱自己子女的),只是你需要更多东西,才变得不安详。即使富足了,也会有更多来自物质情感的压力的逼迫。如果说现在已经感觉到很安详了,那么请告诉我为什么你会对就业这么惶恐。如果你已经对就业也感到很知足了,那么现在就已经没有继续看下去的必要了,假若已经找到了人生的终极目标建立起自己的思想框架并拥有不断自动更新完善的能力,那么这些文字已被具备任何意义,在这里我强烈的感到了语言的乏力。

只要上面的问题有任何一点遗憾,那么就请进行第二轮假设: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是什么,你的目的是什么,价值在哪里,能清楚的认识吗?自我实现的手段多样化,价值表现形式多样化,这都是客观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自我实现是本质力量对象化,本质力量是内在价值,对象化是手段是过程,对象化的结果是价值表现形式。周恩来说,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他是通过读书这种手段达到自己内心需要中华崛起这一事实的价值。而过程中无论是当革命人还是当政治家,以及到达什么样的职位,这些都是手段,不是目的。中华崛起这是一个客观事实,加以抽象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包括他所在时代的中华人民以及未来的延续下去的中华人民。由此,周恩来的人生最终目标就是全中国人民的幸福。在说这个话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个能力去做这个事情,但是通过努力他做到了,并被历史认可了。这其中正确的目标定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这里要作点补充。我主观的认为写这些东西有个前提:承认价值多样性。个人价值判断决定了个人满意度,也就是说每个人的满意度是受他自身的价值判断标准衡量的。而个人价值判断标准是受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影响的。而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是由社会形态的各种因素长期演化而来的,像美国社会的职业价值判断标准就是工作与人的匹配程度来衡量的,像老友记里的Chandler跟Ross虽然一个是普通职员一个是科学家,但也没有表现出所谓的社会地位差别。而在中国社会评判标准是贡献度,相对于科学家跟普通数据录入员人们会更偏向于科学家,两者的社会地位肯定是不一样的。(当然这里我们不能把中国的社会价值评判标准简单的定义为职位代表的物质力量,那只是目前社会风气下一些片面的看法,不能起到全部作用)就这么两个国家的对比只是说明价值的存在都是合理的,因为标准不一样个人努力方向也会不一样。但这仅仅只是一个标准,一种客观存在,而非真理。况且每个社会在不同时代的评判标准也是不一样的。对于个人而言选择中国的标准还是美国的标准都是无可厚非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伟大以及是否追求伟大都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由此来看,追求家庭幸福的人如果现阶段已经有和谐一切的能力并且觉得没有太大的烦恼,那么现阶段来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最终目标的缺失,仅仅是为了家庭幸福而家庭幸福,这个框架还是不牢固的。接下去会再分析说明。

继续谈价值实现的问题,现在我已经基本上说明了一些前提假设性的问题。价值实现我们一直在探求一个本源的问题,也就是究竟本质力量是什么。每个人具体的本质力量载体肯定会不一样,但是我相信全人类本质力量的最终所指会是一样的。人存在这个世界上不过追求三种东西:爱,健康,财富。但请明白,这些只是手段,也不是最终目的,这些是达到那个最终目的存在状态的满足条件。地位跟权利与财富的本质是一致的,即享受平和的物质基础。中国人民的幸福,世界和平,以至于人类幸福,都是追求爱,博爱,这是享有平和的心理基础。而健康则是享有平和的载体基础。而平和的状态代表的是什么呢,是真、善、美。人类一切的手段最终达到的目的只有这个,从大的层面还是个人层面生生不息一致努力奋斗的都是朝了这个方向。但这只是一个虚体,每个人都要找到所谓的客观载体来达到这个目的。就像中国人民的幸福,世界和平,纯粹为了家庭富足的物质财富。当然这些载体其实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个人目标,但是在没有真正明白人类的终极目标前这些目标都是盲目的,空洞的,尽管只是一步之遥。而各种载体的作用又是不一样的,期间还有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真正达到真善美这个目标所找的载体是需要涵盖方方面面的。就如家庭幸福其实可以作为真善美的直接表现,但是家庭幸福不是有了物质财富就可以达到的,必须同时兼修精神力量,而对精神力量的追随可能就需要自我修养这么一个载体。

以上是一般意义上的分析,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下面就我个人的价值体系作一番剖析。真善美是一种价值指向,我最大能乞求的就是不希望看到这个世界有饥饿,疾病、战争、以及不平等。我简单的把这些东西定义为人类不幸福的源泉,当然历史也可能证明这个论断是错误的。但是现在我还认为追求人类的幸福是我毕生最高理想,这就是我的载体,为了达到真善美这一终极目标的载体。于个人意义而言就是我人生的终极目标。

内在和谐是我最终追求的状态:有才而性缓,有智而气和。内心世界的强大决定了外在世界的强大,是一切目标得以达成的根源。而评判内心世界强大的标准就是和谐程度。绝对和谐的内在是无懈可击并且不可战胜的。这种内在和谐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能够直接表现在外在世界的和谐上,即一个人的和谐能力。和谐能力包括整合资源的能力,个人影响力,做事效率以及一切达到某一特定目标的力量。内在力量也就是人的思想,人的思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人终生的写照即是人思想在生命过程中的映射。现实中成功的人也是那些有着最高精神领悟的人,一切巨大的财富(一切外在和谐的表现)都来源于这些超然而真实的精神力量。

内在和谐是思维习惯的表现,是潜意识。而习惯是可以通过刻意的行为来改变的。这种行为就是显意识的运动。要使内在和谐的力量变得更为强大,就必须养成更接近真善美的思维习惯。刻意的以社会道德标准约束显意识的运动状态,直接表现出更符合价值判断标准的行为,进而形成显意识的行为习惯,演变成潜意识,也就在不经意间提高了内在和谐的力量。

有了这种和谐能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据能力半径从个人家庭亲戚朋友社会以至于全世界一层层向外辐射,直至我的生命耗尽。这是很多人最后的价值实现体系模型(不管有没有意识到),但由于个人能力辐射范围不同并且也是不确定的,决定了能力半径的长短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只是根据自我价值评判标准来判断是否令自己满意度最大化。

价值体系指引下的职业定位

而外在和谐的直接载体就是职业规划。职业只是一种手段,手段只是为了达到外在的和谐。而外在和谐的决定因素,却是内在和谐的强大力量。故而,职业规划是应该以最终理想,或者说最终目标为指引方向的。如果目标是缥缈的,也将决定职业规划是没有归属的,只是一个为了手段而存在的方式。要有那种强大的外在和谐力量,我希望成为经济管理类的通才,做实际问题的有效解决者。职业手段可以是咨询家,投资人,或者经理人。要达到这个高度,必须有相应的经验跟知识来辅佐。

于是就要设计两条路:教育背景与行业经验。为了达到理想的职业高度,结合自身对现状的一些认识与判断,立志五年内取得国外著名MBA学府OFFER,进一步深入研究管理实践哲学。而行业经验的培养是从点滴积累起来的,付出和收获永远都成正比,我们为战胜困难而付出多大努力,就会从中获得多大的永恒力量。正如意念的集中能够激发潜意识的理念,并引导他行动的方面,驱使他实现我们的意图。对行业的一心一意能够导致行业经验的快速增长,而在行业间不断跳跃只会浪费青春,目标的不集中终将导致一事无成。故而于我们而言行业的选择才是求职中唯一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抉择的重大问题。

行业的选择当然需要根据个人的兴趣、技能、知识、特质等一些因素来决定。如果没有特殊行业偏好,只能说对自己没有做过全面客观的分析。致命的问题在于更多的外在因素会迷惑你对原定行业的坚信程度,继而越来越找不到自己的方向。这些因素包括现在的收入、工作的环境的舒适度,工作区域的便利性等,这往往是舍本求末的做法。如果能排除一切诱惑与困难,专注于一个行业,那么一切都会变得明朗:公司规模小,是否一定发展潜力就小,如果把自己定位成行业精英呢,如果能做到行业第一还怕公司小吗;薪资待遇差,就一味的认定生活艰辛,不用与月薪八百前途黯淡的车间工人比,就算跟进了最好企业的员工比,前五年大家的起步都是一样的,主要的任务就是把自己养活,只是生活的质量问题;工作任务重,就认为接下来几年必定要身心疲惫,却没有考虑是否是自我解压能力出了问题,或者心态不够端正。如果能够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份工作,最终目标定位在哪里,如果能知道华尔街大亨很多也是从扫地生做起,那么现在的艰辛只不过是一种必然罢了。

谦虚与执着被看作是第五级领导人的必备要素,是成功的基石。学习更多的优秀品质,排除更多的诱惑,让自己的内心力量变得更强大,寻找并深刻理解人生的坐标,对人生体系终极目标清楚认识的前提下设计自己的思维框架。当逻辑框架无比清晰的时候,就会真正明白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职业生涯设计只不过是达到最终人生目标的一种手段而已。太多的错把手段当目的,往往是我们陷入逻辑迷失的根本原因。

专注的享受本质力量对象化的过程,生活定会充满色彩。

}

评价、效果和经验——试论杜威的价值理论

杜威认为,哲学的诞生是为了找出一个可以代替盲目习惯和盲目自然冲动而指导生活、指导行动的向导。而建构一种能给人们以明智的指导,能使世界更有意义和价值的哲学,是杜威进行哲学改造和价值理论建构的宗旨。他指出,当时盛行的价值理论或者在思维方式上仍然沿袭了积弊已久的古典哲学信念和方法,或者走向偏激的经验主义而忽略了价值哲学引导人类生活的可能性,一种真正能给人类生活提供...  

相关论文(与本文研究主题相同或者相近的论文)

同项目论文(和本文同属于一个基金项目成果的论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盲目判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