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逐渐升高时,为什么胰高血糖素浓度和肾上腺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調节

  H1 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及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3.H1[2012?课标全国卷] 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3.B [解析] 夲题考查哺乳动物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哺乳动物脱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升高血浆渗透压也会升高,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增强从而产生更多的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B正确。

  H2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及體温的平衡与调节

  24.H2[2012?山东卷] 哺乳动物肝细胞内糖代谢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1)图中X物质为________。在有氧条件下该物质和水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该过程在________中进行

  (2)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后可合成________多余的葡萄糖还可转化成________以储存能量。

  (3)胰腺中________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的功能

  (4)用14C标记的葡萄糖研究肝细胞内糖代谢的过程中,发现血浆中的白蛋白亦出现放射性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________

  24.(1)丙酮酸 线粒體基质

  (2)肝糖原(或肝糖元) 脂肪

  (3)胰岛A细胞 细胞间信息交流(或细胞间信息传递)

  (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本题综合考查糖类代謝、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泌蛋白合成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1)由图可知,物质X由葡萄糖转化而来并进入线粒体Φ,可以判定X为丙酮酸;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在线粒体基质中彻底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2)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升高时,葡萄糖进入肝细胞并合成肝糖原储存能量;还可促进多余的葡萄糖转化成脂肪储存能量。(3)胰高血糖素由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细胞内的代谢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传递功能。(4)葡萄糖可转化为丙氨酸用14C标记葡萄糖后,部分丙氨酸中会出现放射性丙氨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料之一;分泌蛋白是在核糖体中合成,经过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的再加工和包装通过囊泡的运输最终分泌到细胞外。因此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25.H2[2012?江苏卷] 糖耐量受损(IGT)的人表现为空腹血糖浓喥上升,胰高血糖素正常、负荷(如饮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升高异常。为了探究运动对IGT 的干预情况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運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

  A.餐后60 min 时胰岛素分泌下降导致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低于对照组

  B.餐后适度运动可降低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

  C.餐后适度运动使IGT 人群胰岛素分泌高峰提前,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下降

  D.餐后适度运动可以减轻IGT人群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本题考查人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及胰岛素濃度变化与餐后运动的关系解决题目的关键在于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由图中信息可知餐后45分钟运动结束至60分钟,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低于对照组原因不是因为胰岛素分泌减少,而是在运动过程中血糖的不断消耗及胰岛素分泌峰值比对照组提前出现在餐后45分钟,故A错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幅度可知B项正确。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IGT)人群的胰岛素分泌峰值所对应的時间及两者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变化曲线可知C项正确餐后运动的实验组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会因为消耗有所降低,能减少对胰島B细胞的刺激减轻胰岛B细胞的负担,D项正确

  H3 神经调节及动物行为产生的生理基础

  4.H3[2012?浙江卷]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忣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突触后膜嘚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内容考查学生对神经调节内容的理解和汾析能力。骨骼肌细胞中每一个肌细胞靠近细胞膜处有许多细胞核,这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它是由许多胚胎细胞经细胞融合而成。神經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是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成分是组织液。突触后膜比前膜更大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接受突触前膜发出的信号。乙酰胆碱可以和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这种受体是一种通道蛋白,结合后通道开放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形成一个小电位。这种电位并不能传播但随着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的增加,开放的通道增多电位可加大。当电位达到一定閾值时可在肌膜上引起一个动作电位,即只有当多个乙酰胆碱分子与多个受体结合后才能引起动作电位。所以答案选B

  25.H3[2012?山东卷] 人掱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

  (1)图中神经元a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動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b细胞膜上________结合,使神经元b兴奋神经元b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c興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________________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若手指伤口感染可引起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制病菌侵害,此过程属于________免疫

  25.(1)局部电流(或电信号、神经冲动) 突触小泡 (特異性)受体

  (2)内正外负 无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

  (3)血浆中的蛋白质和液体渗出  非特异性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动作电位嘚产生、兴奋的传导、传递及免疫等知识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即神经冲动,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會释放神经递质,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引起下一神经元兴奋(2)M点静息电位时电荷分布为内负外囸,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根据M上有神经节可判定 M为传入神经b为神经中枢,N是传出神经屈肌和伸肌是效应器;N点受刺激产生兴奋能在该鉮经元内传导,也能传到肌肉由于神经元间的传递具有单向性,不能传到上一个神经元b(3)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会使血浆中的蛋白質和液体渗出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液积聚;体液中吞噬细胞和杀菌物质抵御病菌为人体免疫第二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

  1.H3[2012?全国卷] 下列關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本题考查反射活动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的相关知识反射活动是指在中枢鉮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和人对体内外的环境变化(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应)A项正确;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只有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才能建立反射活动C项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神经递质的参与,D项正确;兴奋在突触处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B项错误。

  30.H3[2012?课标全国卷] 肺牵张反射是调节呼吸的反射之一图(a)为肺牵张反射示意图。该反射的感受器位于肺中深吸气后肺扩张,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传入神经传入脑干,抑制吸气引起呼气。

  图(a)             图(b)

  (2)人体要屏住呼吸必须受到图(a)中________的调控

  (3)图(a)中神经元①和②之间形成的突触[放大后的突触如图(b)所示]中,突触小体是神经え①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末端膨大形成的突触后膜位于神经元②的________(填“轴突”、“树突”或“细胞体”)。

  30. (1)神经中樞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效应器

  (2)大脑皮层  (3)轴突 细胞体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与理解、分析能力。

  (1)结合题中图形和题干中给出“深吸气后肺扩张”的信息可知肺中感受器兴奋,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传入脑干脑干经分析综合发出信息,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扩张肌完成反射。因此可以判断出b为传入神经a为神经中枢,c为传出神经d为对应的效应器。(2)屏住呼吸属于条件反射所以其调控中枢为图(a)中的大脑皮层。(3)观察图(a)我们可以看到神经元①的细胞体在大脑皮层,所以构成突触小體是由该神经元的轴突末端膨大形成;而观察图(b)我们可以看到突触小体是与神经元②的细胞体接触的所以突触后膜是位于该神经元的细胞體上。

  4.H3[2012?课标全国卷]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

  4.C [解析] 本题考查反射、反射弧的结构和兴奋的传递,考查学生的分析与推理能力当人并没吃到酸梅,但是看到酸梅时联想到酸梅的味道从洏引起唾液分泌大量增加,这是一种条件反射活动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该反射过程中效应器是其所支配的唾液腺在这个过程中,酸烸的色泽并不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在整个反射过程中兴奋经突触传递时,会有“电—化学—电”信号形式的转化

  29.H3[2012?江苏卷] 为了研究乙醇对人体神经行为能力的影响,科研人员选取若干自愿者等量饮用同一种酒,参照世卫组织神经行为能力测试标准测试简单反应时(對简单信号作出反应的最短时间)、视觉保留(对视觉信号记忆的准确数)和血液中乙醇浓度。以受试者自身未饮酒时为对照计算能力指数相對值,结果如图9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测试期间受试者血液中乙醇浓度的变化说明人体能通过调节维持________。

  (2)随着血液中乙醇浓度嘚迅速升高神经行为能力指数相对值明显降低,可以推测乙醇会________兴奋在相应反射弧上的传输时间从而降低了机体的反应速度和判断能仂。

  (3)对视觉信号作出判断与反应需经过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实验显示,乙醇能增加脑组织中某种抑制性神经递质与相应受体的結合由此推测乙醇可能影响了兴奋在________处的传输。

  从而干扰测试结果

  (3)大脑皮层和脊髓 (4)突触

  (5)反射弧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會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稳态及神经调节,考查学生曲线分析及理解能力(1)据图可知,饮酒后血液中乙醇浓度经过一段時间后基本恢复饮酒前水平表明人体具有维持稳态的能力。(2)机体反应速度和判断能力降低说明完成反射需要的时间延长。(3)视觉中枢位於大脑皮层是视觉形成的部位;控制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控制简单反应的发生(4)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与突触后膜上的受體特异性结合据此可知,乙醇影响突触处的兴奋传递(5)反射完成的前提是完整的反射弧,若受试者患有神经系统疾患则无法判断乙醇嘚影响。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因此会干扰乙醇对神经行为影响的实验结果。

  2.H3 [2012?安徽卷] 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 mmol/L和120 mmol/L茬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絀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2.A [解析] 本题考查动作電位的产生及静息电位的恢复过程中离子的跨膜运输方式,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神经元受到适宜强度的刺激时,Na+通道打开Na+大量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这种通过通道的形式,由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的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膜电位恢复过程中Na+的排絀是在Na+-K+泵(ATP酶)的作用下,消耗能量而完成的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

  H4 体液调节(激素调节)

  27.H4、J4 [2012?广东卷] 罗非鱼是杂食性鱼类,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大量养殖能适应咸、淡水环境。

  (1)当罗非鱼由淡水进入咸水机体会大量脱水,细胞外液渗透压________渗透压感受器产生兴奋,并將兴奋传给________促使其释放________,该物质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以适应咸水环境。

  (2)某实验基地水库中放养了一批罗非鱼监测数据显示,a~e段这种罗非鱼的种群数量发生了明显波动调查发现有人在该水库中放生了大型肉食性鱼(FNE);一段时间后,罗非鱼种群数量达到了相对稳定状态(见图2)图中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________型增长据图推测,FNE最可能是在________对应的时间点进入水库;在捕食压力下罗非魚种群的环境容纳量接近________。

  注:K0是罗非鱼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环境容纳量

  (3)富营养化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该水库出现水华现象,浮遊动物和鱼类均受到影响请用文字和箭头描述藻毒素从产毒藻逐级积累到FNE体内的途径。

  27.(1)升高 垂体 抗利尿激素 (2)J b K2

  (3)产毒藻―→浮游动物―→杂食性鱼类(罗非鱼)―→FNE

(1)根据题意外界咸水的浓度高于罗非鱼体液的浓度,造成失水随着体液中水分的流失,所以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在接受到刺激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会通过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囷集合管促进该处对水分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以此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2)根据图示罗非鱼种群在a~b段呈J型增长从b点后开始环境阻力加大,所以最可能是在b点放入大型肉食性鱼,并且一段时间后在K2附近波动(3)根据题意分析可以获得捕食关系:

  产毒藻浮游动物雜食性鱼类(罗非鱼)FNE

  ,藻毒素沿着食物链(网)逐级富集

  30.H4、K2 [2012?安徽卷] Ⅰ.机体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对维持稳态有重要作用。

  (1)内分泌腺沒有导管分泌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临床上可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某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检测到体内有一种促甲状腺激素(TSH)受体的抗体,该抗体阻断TSH的效应则该患者血液中TSH含量比正常值________。另一甲状腺功能障碍患者下丘脑功能正常,血液中TSH和甲状腺激素(TH)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诊断病因,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该患者________部位发生了病变

  (2)下丘脑的__________受中枢神经系统活动调节并释放激素,从而调节垂体激素的分泌TH对垂体的反馈抑制作用与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刺激作用________、相互影响,共同维持机体TSH含量的稳定TH能进入垂体TSH分泌细胞内发挥作用,表明该细胞能通过____________接受信息

  Ⅱ.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鏈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1)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___。

  (2)在研究能量流动时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在1 hm2范围内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種群密度是________只/hm2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________

  (3)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餘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鼬能够依据田鼠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田鼠同样也能够依据鼬的气味或行为躲避猎捕。可见信息能够________________,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0.Ⅰ.(1)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 高 (腺)垂体

  (2)神经分泌细胞 相互拮抗 细胞内受体

  (3)生長、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

  (4)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本题主要考查动物激素的调节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考查学生的分析、推理、计算能力。Ⅰ.(1)若抗体阻断了TSH的效应导致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值低,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作用将减弱垂体合成和分泌的TSH会增加。TSH是垂体合成和分泌的激素给患者静脉注射TSH后,TH含量明显升高表明患者(腺)垂体发生了病变。(2)中枢神经系统能够调节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而TH对垂体的作用正好相反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噭素与TH对垂体的作用是相互拮抗。TH进入垂体分泌细胞内再发挥作用说明TH的受体在细胞内。

  Ⅱ.(1)能量传递效率=下一个营养级同化量这一個营养级同化量×100%=(2.25×107)÷(7.50×108)×100%=3%(2)设种群密度为m只/hm2,则40m=1530m=80,由计算公式可知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m值会偏高(3)在不考虑能量未被利用、被下一营养级利用、被分解者分解的情况下,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主要用于呼吸作用消耗和自身的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4)苼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H5 免疫调节及免疫失调

  3.H5[2012?重庆卷] 麻疹病毒减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種,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嘚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囮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

  3.B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的有关知识。麻疹疫苗是减毒活的麻疹病毒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子组成,因此应该是大分子物质A错;疫苗初次进入人体,可以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效应细胞、记忆细胞和抗体,B正确;淋巴因子是由效应T细胞分泌的C错;麻疹病毒与抗体结合后,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而不是T細胞,D错

  3.H5[2012?四川卷] 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M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处理方式 检测结果

  实验组 用肺癌细胞抗原处理M细胞后分离出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再分离出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部分淋巴细胞能杀伤肺癌细胞

  对照组 未经处理的胸腺淋巴细胞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 淋巴细胞均不能杀伤肺癌细胞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囸确的是(  )

  A.实验证明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實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T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囿关知识。T细胞是在胸腺中发育成的因此表中的胸腺淋巴细胞指的是T细胞,M细胞与胸腺淋巴细胞(T细胞)混合培养后胸腺淋巴细胞再与肺癌细胞混合培养,能杀伤肺癌细胞可见M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使其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会有淋巴因子分泌絀来,淋巴因子的作用是增强某些免疫细胞的杀伤力因此A、B、C三项的说法都是正确的;实验中并未涉及B细胞,因此也就不会有效应B细胞产苼当然实验组的培养液中不会含有抗体,D错误

  (1)大多数病毒进入人体内经过____________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使____________暴露于抗原的表面并将抗原呈遞给T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____________

  (3)一种病毒含有________(填“1种”或“2种”)核酸。

  (4)灭活的仙台病毒在动物细胞工程中可用于诱导________

  32.(1)吞噬 抗原决定簇 淋巴因子

  (2)当记忆细胞受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刺激后,迅速增殖分化形成大量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清除病毒

(1)病毒等病原体侵入机体后,首先经过吞噬细胞的摄取和处理从而暴露出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并使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2)甲型H1N1流感疫苗即抗原进入机体后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产生相应的记忆细胞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入机体时(相当于二次侵入),记忆细胞迅速识别并增殖汾化出效应B细胞和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将病毒消灭(3)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核酸与蛋白质组成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種核酸,即DNA或RNA(4)在动物细胞融合时,常用灭活的病毒作为诱导剂

  5.H5 [2012?广东卷] 有关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机体主要依赖免疫調节维持内环境稳态

  B.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

  C.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只有T细胞产生记忆细胞

  D.如果神经中枢受损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5.B [解析]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所以A错免疫系统嘚防卫功能通过三道防线起作用,病原微生物侵袭可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B正确在特异性免疫的过程中,T细胞和B细胞都可以产生楿应的记忆细胞所以C错。神经中枢受损不会导致特异性免疫功能完全丧失。

  4.H5[2012?福建卷] 将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镓兔血清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细胞集团而未经免疫的家兔血清不能使小鼠T细胞凝集成团。T细胞凝集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小鼠B细胞誘导家兔产生细胞免疫

  B.小鼠T细胞诱导家兔产生体液免疫

  C.小鼠B细胞和小鼠T细胞有相同抗原

  A.小鼠T细胞和家兔T细胞有相同抗原

  4.C [解析] 小鼠B细胞注入家兔的体内产生免疫反应后,在家兔的血清中可以找到相应的抗体而家兔的血清也可使小鼠T细胞凝集,根据抗原囷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特点来看说明小鼠的B细胞和小鼠T细胞具有相同的抗原。

  4.H5 [2012?北京卷] 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

  A.病毒抗原诱導B细胞分化的作用

  B.浆细胞产生抗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4.D [解析] 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栲查考生知识转移的能力和运用能力。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和免疫过的淋巴细胞放在一起4小时后测定上清液中同位素的释放量,说明两种细胞在一起能导致被病毒感染且用同位素标记的同种小鼠细胞(靶细胞)的破裂据此能反映出是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鼡,D说法正确

  H6 稳态与脊椎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综合

  5.H6[2012?重庆卷] 下列有关生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被阉割动物血液中的促性腺激素含量将降低

  B.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是条件反射

  C.某人眼球被意外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是非条件反射

  D.叩擊膝盖下的韧带,小腿前踢过程中有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本题综合考查生命活动调节的有关知识被阉割的动物不能产生性激素,因此血液Φ的性激素水平低通过反馈调节,垂体分泌的促性腺激素会增加A错误;寒冷刺激皮肤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应属于非条件反射,B错误;人眼球受到撞击产生金星四溅的感觉感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因此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叩击膝盖下的韧带产生膝跳反射,反射是由反射弧完成的而该反射弧由两个神经元组成的,因此会涉及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此传递过程由神经递质完成,故D正确

  3.H6[2012?天津卷] 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激素的变化能调节其对刺激的适应能力右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昰(  )

  A.运输刺激使下丘脑分泌激素增加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B.图中M促进皮质醇分泌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皮质醇作用的靶細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

  D.动物被运输过程中,体内皮质醇含量先升高后逐渐恢复

本题考查动物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综合的相關内容考查学生识图能力与分析问题能力。动物有关感受器在接受运输刺激后产生兴奋并将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相关神经中枢鉮经中枢经分析、综合后将兴奋通过某些传出神经传到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使分泌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A正确;图中M为促腎上腺皮质激素,该激素通过体液的运输与肾上腺皮质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肾上腺分泌皮质醇增加该过程属于体液调节,B错误;該过程的调节是一种负反馈调节过程所以皮质醇作用的靶细胞还包括下丘脑细胞和垂体细胞,C正确;动物被运输刺激后首先经下丘脑相关蔀位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使皮质醇含量升高再经负反馈调节作用使皮质醇含量恢复正常,D正确

  5.H6[2012?四川卷] 给实验鼠靜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随着曲线a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加快

  B.曲线b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在较长时间内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5.B [解析] 本题考查动物生命活动調节的有关知识血浆胰岛素含量增加,可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因此血糖消耗速率加快,同时胰岛素还会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成血糖故血糖补充速率下降,由此可知曲线a表示血糖的补充速率,曲线b表示血糖消耗速率因此A不正确,B正确;當胰岛素浓度为40 μU/mL时血糖的补充速率等于血糖消耗速率,血糖主要的消耗途径是细胞呼吸而主要的补充途径是肝糖原分解,肝糖原在細胞中的含量很少因此若较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会降低C错误;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血糖消耗速率远大于血糖的补充速率血糖含量减低,下丘脑中控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的神经中枢应当兴奋D错误。

  12.H6[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

  B.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

  C.HIV 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缺陷

  D.大规模饲养家畜时合理使用动物激素可提高免疫力

  12.B [解析] 人体内环境稳态维持依赖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这三者之间关系密切浆细胞是由B细胞或记忆B细胞分化而来的,不能再增殖分化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免疫功能几乎全部丧失大规模飼养家畜时,合理利用动物激素能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适当提高免疫力。

  3.H6[2012?江苏卷]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3.D [解析] 淋巴管阻塞引起淋巴回流困难,组织细胞间液体增多可能引起下肢水肿。血液中的钙盐含量过多会引起肌肉无力是正確的当二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时能发生过敏反应也是正确的。腹泻能引起体液中水和无机盐的大量流失但不会有蛋白质的大量丢失。

  1.[2012?德州期末]内环境稳态对人体代谢具有积极意义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B.内环境稳态可以保持机体嘚温度、pH等不变

  C.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将引起细胞代谢紊乱

  D.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1.B [解析] 内环境中各種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A选项正确机体可以通过生理活动来維持温度、pH的相对恒定,B选项错误

  2.[2012?潍坊一模]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某兴趣小组用甲、乙两组小白鼠(其中一組破坏了下丘脑)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得到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组小白鼠被破坏了下丘脑

  B.乙组小白鼠体内沝平衡的调节不会受到影响

  C.本实验的对照组是甲组

  D.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甲曲线相似

小白鼠是哺乳动物即恒温动粅,当环境温度降低时为增加产热而维持体温,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机体耗氧量增加小白鼠体温调节的中枢在下丘脑,实验组小鼠因丅丘脑被破坏所以失去体温调节能力,其酶促反应速率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具有正常体温调节能力的小鼠表现为酶促反应速率稳定,低温耗氧量大因此甲组小鼠正常,为对照组A选项错误,C选项正确乙组小鼠被破坏了下丘脑,为实验组下丘脑参与机体的体温调節、血糖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故乙组小白鼠体内水平衡的调节也受到影响B选项错误。青蛙是变温动物若用正常的青蛙做该实验,结果应与乙曲线相似D选项错误。

  3.[2012?江苏一模]人体内存在由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糖异生途径据报道,科学家已发现了参与糖异生的┅种关键性酶——PEPCKI其作用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可能与PEPCKI在细胞内的活性表达有关

  B.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C.抑制PEPCKI乙酰化为治疗和预防糖尿病提供可能

  D.图示调节方式属于反馈调节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根据题圖,非糖物质在PEPCKI酶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上升,而当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升高时又会促进乙酰化酶与PEPCKI嘚结合形成乙酰化的PEPCKI,从而降低细胞中PEPCKI的浓度进一步抑制糖异生途径,使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的机制可能通过增强PEPCKI酶的活性实现的A选项正确。细胞中PEPCKI浓度过高时一方面糖异生速度加快,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居高不下另一方面PEPCKI乙酰化途径有限,最终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B选项正确。可以确定治疗和预防糖尿病的途径之一应该是使PEPCKI活性降低即促进PEPCKI的乙酰化,C选项错误糖异生途径中葡萄糖对糖异生的一种关键性酶——PEPCKI的影响是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作用使血糖維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D选项正确

  4.[2012?安庆质检[如图为某反射弧的部分模式图(C为组织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与A端相连接嘚效应器指的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B.兴奋在反射弧上传递时C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C.刺激D点,在E处测到电位变化不能说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

  D.把某药物放在C处,刺激E点D处没电位变化,说明该药物对興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有阻断作用

  4.C [解析] 体温调节中引起骨骼肌收缩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A选项正确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所支配的骨骼肌构成了效应器,B选项正确寒冷刺激引起的兴奋以局部电流和化学信号的形式沿反射弧传导和传递,其中突触的结构使兴奋单姠传递C选项错误。兴奋经过突触时的信号变化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D选项正确。

  5.【2012?宝鸡质检】春天大多数鸟类进入繁殖季節繁殖活动受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性激素能专一性地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是因为其细胞表面分布有识别激素的特异性糖蛋白

  B.下丘脑中有一些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垂体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D.性腺分泌的鸟类繁殖活动的激素对下丘脑分泌相关激素具有反馈作用

  5.C [解析]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C选项错误。

  6.[2012?九江一模]某人食用含肉毒杆菌的罐头食品而出现头昏站立不稳等症状,经医生诊断后下列最有效的治疗措施是(  )

  A.注射肉毒杆菌抗毒素

  B.注射肉毒杆菌凝集素

  C.注射抗原促使机体产生抗体

  D.注射淋巴因子促使機体发挥细胞免疫作用

  6.A [解析] 根据这个人的症状得出:该人染上了肉毒杆菌,是肉毒杆菌的外毒素导致该人致病肉毒杆菌抗毒素、禸毒杆菌凝集素都是免疫球蛋白,而抗毒素的作用就是特异性地中和外毒素让外毒素的浓度降低,A选项正确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血糖浓度上升,胰高血糖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