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经和今文经学和今文经学的区别,表现在经典的书写

黄庭坚的颤笔法你敢用吗?颤笔法是书法的一种用笔技法,但现实状态下很少人会运用颤笔法,因为颤笔法运...&什么是古文经学?什么是今文经学?_百度知道
什么是古文经学?什么是今文经学?
  经学中研究古文经籍的学术流派。与“今文经学”相对。  古文经  指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儒家经书。始皇焚书期间,民间儒生将一些古文经书埋藏起来,至汉代前期,相继发现,如景帝时,河间献王以重金在民间征集所得古文经书,以及武帝时鲁恭王从孔子故宅壁间所发现的古文经籍。诸王等先后献给朝廷,藏于秘府。  今文经  指汉初由老儒背诵,口耳相传的经文与解释,由弟子用当时的隶书(今文)记录下来的经典。
其他类似问题
今文经学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摘要: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诗经》研究应超越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理论视阈
  摘要: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划分作为一种理论框架是清末学者建构而成的,它深深地渗透到现代《诗经》研究中。现代《诗经》研究界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由于这种理论过度强调对立性而不能对汉代经学做客观的描述,对《诗经》研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消极影响。《诗经》研究应该超越这种理论框架。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263518.htm  关键词:《诗经》;今文经学;古文经学;今古学   中图分类号:120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0-04   在现代《诗经》研究中,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划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框架,它认为《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鲁诗》、《齐诗》和《韩诗》等三家诗属于今文经学,它们在汉代斗争激烈,处处立异。这种理论框架对于认识《毛诗》与三家诗的区别很有意义,但是对于认识它们的相同之处和进一步深化《诗经》研究却有着消极影响。   一、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理论视阈   古文与今文本指书写文字的不同,古文经就是用古文字书写的经书,是先秦旧典;今文经是用今文字书写的经书,是西汉初年用当时文字隶书所改写的经书。这两对概念在西汉初年就已形成,而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作为两个学派的概念是在清朝后期形成的。大致滥觞于清初,发明于廖平。康有为、皮锡瑞等许多学者鼓吹这种观点,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一些现代学者的继承和阐述,逐渐代替了传统经学研究中“汉学”、“宋学”分野的基本格局,成为研究古代经学的主要理论认识框架。   关于清末学者论述的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区别,周予同先生曾经归纳为13个方面,总的来说,“他们的不同,不仅在于所书写的文字,而且字句有不同,篇章有不同,书籍有不同,书籍中的意义有大不同;因之,学统不同,宗派不同,对于古代制度以及人物批评各各不同,而且对于经书中的人物,孔子,各具完全不同的观念”。书籍不同,学统不同,宗派不同和制度不同成为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两个学派差异的主要内容。两汉博士学官及其所传授的经书是今文学派的代表,而民间传授的《毛诗》、《周官》、《左传》、古文《尚书》则为古文学派。从时间上来看,前汉主今文说,讲微言大义;后汉主古文说,详在章句训诂。刘歆是由今文学派向古文学派转变的关键性人物。至于两派的关系,它们互相争斗,势同水火。关于传授学统,今文学派“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渊源清晰准确,所以非常可靠。清末学者很多像廖平、皮锡瑞一样,认为他们发现了汉代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流派的划分及其斗争的秘密,为经学研究开辟了康庄大道。但我们细读有关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流派划分的著作,发现他们对于流派的划分和论述却充满了矛盾。尽管这样,今文经学派与古文经学派的划分作为一种认识理论框架却已深入到我们现代的学术研究中。   这种认识理论框架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汉代经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启发意义,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度,不过它过度强调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的对立性和斗争性,而忽视了其复杂关系。这与汉代经学学术研究的实际状况有所偏差,对我们现代的学术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消极影响。钱穆、徐复观、李学勤等先生先后指出过这种消极影响,但这些先生的观点在《诗经》研究中反响并不大,今文学派与古文学派壁垒对立的理论框架的影响依然很深。   二、今古文与四家诗   虽然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理论的主要内涵在于经义解说的不同,但今文、古文字体的差异却是其理论的基础要素。我们先来看一下经学传授的文字问题。   在西汉初的经学传授中,无论是学官的还是流传民间的文本都存在着由古文或小篆改为今文隶书的情况,此改写过程在文帝、景帝时已结束。王国维说:“夫今文学家诸经,当秦汉之际,其著于竹帛者,固无非古文。然至文景之世,已全易为今文。于是鲁国与河间所得者,遂专有古文之名矣。”鲁恭王坏孔子宅,得古文经《逸礼》、《书》等,河间献王也得古文旧书《周官》、《尚书》、《礼》、《礼记》、《孟子》、《老子》等。由于当时经传全部改写为今文,所以《史记》、《汉书》等文献特别注明这些书籍为“古文”。“古文”之名于此产生。王氏的这种推测合情合理。对于《诗经》的传授来说也是如此,在汉景帝时期,不仅三家诗,就是《毛诗》,其文本应该都已经改写为今文隶书。《史记》记载,孝文帝时朝廷听说伏生能治《尚书》,使晁错前往学习;郑玄《尚书传序》说伏生传授《尚书》的一个困难就是“重以篆、隶之殊”,伏生是秦博士,可以看出,秦代博士经书用的是秦统一的文字小篆书写,伏生在教授时改写为隶书。当然,秦国统一文字后其文献用小篆来写,当时还存在着大量的东方六国的古文文献,即使在焚书之后也有许多古文献遗留下来。汉初经学传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小篆或古文改写为隶书。这对于《诗经》、来说也是如此。对于三家诗来说,它们最晚在立为学官后改写为隶书。   对于《毛诗》来说,在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论域中,《毛诗》属于古文经学,那么其书写文字就是古文。文献中对于《毛诗》是古文的说法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在《汉书?艺文志》中,《毛诗》很明显已是今文字书写的了。《汉书?艺文志》的书写体例是先列经书,古文经书在前,且注明“古文”;今文经书在后,因为当时书写字体为隶书.所以不着“今文”二字,经书的传记等研究著作罗列在后。《毛诗》在“诗类”目录中列在最后。“《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不注明古文,从《艺文志》的书写体例上来看,它已不是古文。王国维、徐复观先生对此都有论述。王国维指出:“《河间献王传》列举其所得古文旧书,亦无《毛诗》。至后汉始以《毛诗》与古文《尚书》、《春秋左氏传》并称,其所有并称者,当以三者同未列学官之学,非以其同为古文也。惟卢子干言‘古文科斗,近于为实’,而下列举《毛诗》、《左传》、《周礼》三目。盖因《周礼》、《左传》而牵连及之,其实《毛诗》当小毛公、贯长卿之时,已不复有古文本矣。”河间献王为汉景帝第三子,毛公为其博士,《毛诗》最迟在此时改写为今文。这一派的《诗》为什么称作《毛诗》应与小毛公毛苌有关,与大毛公毛亨无关。《汉书》说:“毛公,赵人。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班固此文就是交待《毛诗》师法由赵人毛公确立,但是班固并没有说毛公的名字。郑玄在《笺》中以《故训传》为毛苌作,在《诗谱》中又以毛亨作《故训传》,关于《故训传》的作者郑玄不能确定,而且毛公成了大毛公和小毛公两个人。后来。陆机和徐整继承这种观点,认为毛公有两个人,鲁人大毛公亨和赵人小毛公苌,且都认为毛亨作《故训传》教授毛苌。《鲁诗》、《齐诗》、《韩诗》三家诗的命名都跟博士学官、传授和对《诗》注解即师法的确立有关。我们认为,《毛诗》的形成与得名应与三家诗相似,小毛公为河间献王博士,虽不是汉庭学官,但他是诸侯学官,是《毛诗》师法的确立者,《毛诗》之“毛”即指毛苌,《故训传》也应为毛苌所作。
  我们说,《诗经》在文帝、景帝时已改写为今文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证据,那就是1977年安徽省阜阳市出土的汉简《诗经》,埋藏时间为文帝十五年,其文字为隶书。文字、篇章顺序与《毛诗》和三家诗都有所不同,胡平生、韩自强两先生认为它应该是没有被《艺文志》收录而流传于民间的一家,李学勤先生推测可能是楚国地域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汉文帝时期,民间的《诗经》都已用隶书书写,学官中的《诗经》更可想而知了。   西汉末年,古文在经典的意义上由泛指六艺为基础的儒家经典文献变成专门指代孔壁之书,即鲁恭王坏孔子宅所出的古文《尚书》、《礼记》、《论语》和《孝经》等,尤指古文《尚书》。古文《尚书》和《礼记》都没有立为学官,由于《左传》、《周官》、《毛诗》等经也没有立为学官,人们往往把它们看作同一类经典。   三、今古学与四家诗   汉代经学除了今、古文问题,还有今学、古学的问题,两者关系复杂。今古学是在西汉后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施行之后,经学经过长期发展后而产生的两种观念。   《史记》中的“古文”大致有三种含义。一指文字字体;二指一种学统或流派;第三,“古文”既指一种学术传统,也指经典著作。这一经典系统包括《诗》、《书》、《春秋》等经书及其相关文献,是周朝礼乐制度的体现,也包括记载孔子弟子的文献,作为史料,它也是最可靠的。西汉初期,“古文”作为学派意义是与百家言相对的,当时没有什么“今文”学派,他们不是一对相对立的概念,到了东汉古文与今文在学派意义上作为一对对立概念只局限于《尚书》研究。   两汉之际,经学研究中产生了今学与古学两种观念,并成为东汉经学研究的重要分野。古学与今学的内涵可以从多方面来看。从经典上来看,古学的经典包括古文《尚书》、《左传》、《毛诗》、《周礼》等,今学的经典包括今文《尚书》、《公羊传》、《韩诗》、《鲁诗》、《齐诗》、大小戴《礼》等。这在许慎《五经异义》中是非常明显的,前者多冠以“古”字,后者多冠以“今”字,以示区别。《后汉书》中,古学的概念也与这些经典联系在一起,今学经典全是博士学官所授,而古学则为民间传授经典,所以今学与古学可以指代博士学官与民间的经学研究。由于古学和今学的经典不一样,所以因经典的解说也就自然形成了两种学统,即博士学官派和民间经学派。需要指出的是,他们在古学设立博士学官的问题上意见相左,不断斗争,但在学问上并不是壁垒森严,互相排斥,而是相互借鉴,互相阐发。东汉时期,无论是今学家还是古学家,对五经都有深入研究,甚至可以说兼收并蓄。今学和古学的差异还表现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今学以章句学为代表,文辞细碎繁冗,涉及谶纬,讲究家法;古学则注重古文字研究,侧重于从文字训诂,追求古义,讲究圆通。钱穆先生把章句和谶纬作为今学的两个重要因素可以说抓住了要害。当然他们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的这种区别不是绝对的,他们也是相互影响和互相渗透的。今古学的内涵非常丰富,涉及的问题也非常复杂。今古学的区别正是清末学者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理论形成的基础,不过这一理论框架过度强调了今古学的区别性和斗争性,而忽视了其共同性。   东汉的《诗经》研究当然也是伴随着今古学观念的形成而展开的。大致说来,齐鲁韩三家诗属于今学,都是博士学官,是国家开设的课程;《毛诗》属于古学,不是博士学官,是民间经学的内容。这并不意味着,博士学官不学习《毛诗》,民间《毛诗》传授不学习三家诗。在研究方法和形式上,《毛诗》有训诂、有传,在传承中基本按照这种文体发展,而齐诗、鲁诗、韩诗在训诂、传的基础上发展出章句。《汉书?艺文志》录“《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后汉书》说:“初,九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序》,善得《风雅》之旨。”今学三家诗有章句之学。章句的形成与博士学官的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那就是在研究方法上《毛诗》的传授遵循着早期“师法”,而齐、鲁、韩三家诗并没有严格地遵循“师法”。这与皮锡瑞所说的“前汉重师法,后汉重家法”的结论有所不同。《汉书》说:“申公独以《诗经》为训诂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汉兴,鲁申公为《诗》训诂,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鲁诗师法形成之初只有训诂,没有传;齐诗、韩诗都有传,从《艺文志》所收书目来看,齐诗、韩诗还有诂、说、记等。西汉末年,它们都有章句,并形成不同学派家法,即在研究方法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方法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研究的内容。如果说师法主要是解说内容方面的,那么同一师法形成了不同的家学,这就意味着在解说内容方面出现了差异,如果要严格遵照师法的话,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毛诗》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它在小毛公形成师法之初只有训诂和传,后汉时仍然遵循这一传统。这实际上也就是古学的一个内涵。即在研究方法和风格上遵循着当初的师法。   还有一个问题与师法、家法及《诗经》的传授密切相关,那就是对诗歌意旨和功能的研究和理解,即诗小序的问题。诗小序是《诗经》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作者、构成、形成时间等问题上众说纷纭,是《诗经》学的“四大公案”之一。夏传才先生说:“《毛诗序》的作者问题,现在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结论:《毛诗序》不出于一时一人之手,其中保留了一些先秦的古说,秦汉之际的旧说以及多位汉代学者的续作;整理执笔的有毛亨、卫宏.可能还有别的人;在保存的先秦古说中,可能有孔子、卜商之说、荀子之说、国史之说,也可能有孟子之说或诗人自己的说明,缺乏具体的材料,这些已很难考察清楚。在没有发现新材料之前,现时只能作这样概括的说明。”夏先生的概括非常中肯。我们在这里着重指出的是小序是四家诗共有的内容,当然这种观点也是前人就有的,如魏源、王先谦。清末之后受今文经学、古文经学理论框架影响的学者们往往批评《毛诗》小序滞于“美刺”和“正变”,但是反观三家诗却发现它们同样以“美刺”解诗,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毛诗序》与三家诗对今本《诗经》大多数篇章的理解是相同的,只对少数篇章的理解有差异。我们认为可能小序和诗歌文本共同构成了汉代《诗》的经学文本,这可以从1977年出土的阜阳汉简《诗经》看出来。阜阳汉简《诗经》除了诗歌文本竹简外,尚有三片“诗序”残简,诗歌文本与序文同时出现,说明阜阳汉简《诗经》经文不仅包括诗歌文本,也包括“诗序”。阜阳汉简《诗经》不属于四家诗的任何一派,我们完全有理由推测,其他诗的情况也可以如此。洪湛侯先生说:“阜诗诗序的写定在汉文帝十五年以前是肯定的。它和三家诗序以及《毛诗序》开首二句都可能是秦汉以前或秦汉之际经师所传,而《毛诗序》首句以下的‘续申之词’则可能是后来在流传过程中相增益的产物。”我们同意洪先生的观点。对于《毛诗》和三家诗及其在小序上表现出的异同,根据西汉初年古文与百家言对立到东汉今古学区分的经学历史发展,我们是可以理解的。西汉初年,申培确立《鲁诗》师法,辕固确立《齐诗》师法,韩婴确立《韩诗》师法,毛苌确立《毛诗》师法,它们都来自于秦汉之际流落民间的不同经师。刘歆《移太常博士书》说:“至孝武皇帝,然后邹、鲁、梁、赵颇有《诗》、《礼》、《春秋》先师,皆起于建元之间。”从《史记》和《汉书》来看,申培、辕固、韩婴等人信守儒家经典,为人严谨,刚直,遵守师法。如果他们当初形成师法时没有共同的或大致相同的小序,在经过西汉后期和东汉时期的章句学发展后还对诗旨有大致相同的理解,这是不可思议的。西汉末年、东汉时期的今古学争论是围绕《公羊传》、《谷梁传》和《左传》展开的,《毛诗》只是被涉及,这就意味着在对《诗》的意旨的理解上四家诗大致是相同的。如果《毛诗》与三家诗对主旨的理解差异很大,这不会不进入今古学经师争论的视野的。四家诗关于《诗》的内容及诗旨的相同点我们这样理解。对于其不同之处我们也可以在其传承中得到答案。四家诗确立师法之初,口头传承为主,研究资料相对较少,解说非常简单,随着新的经书及传记资料的不断发现和积累,研究内容也就越来越丰富,差异也就越来越大。   综上所述,汉代经学研究大致经历了这样四个阶段:西汉初期古文与百家言对立;西汉中后期是博士学官与民间经学研究互动发展;两汉之际产生今古学观念;东汉今古学观念进一步发展,并且与谶纬纠缠。清末学者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理论由于过分强调对立性和斗争性,而使得这一理论框架不能全面客观地把握汉代经学的发展。这一理论框架影响了《诗经》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诗经》研究应超越这一理论视阈。   (责任编辑 刘保昌)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5页
1 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
【摘要】汉代经学是儒家经典的确立阶段。经学自确立之时起,便经历了波澜起伏的思想斗争,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汉代经学的两个不同学派。这两个学派在文字和传本、对五经的排列顺序、对五经性质的认识以及学派门人的历史观等方面都有所区别。虽然有所区别,但是今古文经学都对中国哲学思想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
汉代 古文经学 今文经学
以儒家的重要典籍为阐述对象的经学,是中国古代传统学术文化的核心,对中国社会政治、伦理、文学、艺术乃至民族精神,都有十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令人欣慰的是,经学研究在中国内地走过长期式微的曲折道路之后,近些年来又活跃起来,学者们关于经学研究的论著日益增多,研究的内容和视角也与时俱进。新观点、新见解不时涌现,除整理发掘各种文献史料外,一些新出土的文物——马王堆帛书、郭店竹简也被运用到经学研究当中,这些都有利于经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事实上已往和当前的经学研究确也存在不少难点和争论。诸如经学究竟产生形成于何时?经学发展的历史分期应如何断限、各个时期的经学有何特点?经学发展演变过程中有哪些派别、汉代是否有经今古文学派之争?等等。对这些问题都应在宽松、和谐、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中开展讨论。也只有这样,经学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入。正是基于如上考虑,我选择了《浅谈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的区别》这样的题目。
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经”之本义,是指编织中的纵向丝线,线有纵横,故分经纬,“织之纵丝谓之经,必先有经后有纬”1。春秋战国时代,文字记载在竹木简上,典籍以牛皮绳编缡(如孔子晚年喜读的“韦编”,《周易》即是),如同织物之经,于是一些权威的开创学派的诸子文献便分别被其后学通称为“经”2。除“儒经”之外,墨家有“墨经”,道家有“道经”,法家有“法经”,医家有“医经”,天文学家有“星经”。
先秦时期,儒经只要是指所谓“六艺”(与西周的“六艺”修养不同),即蕴藉着“古之道术”的文化渊籔——《诗》、《书》、《礼》(《仪礼》)、《乐》、《易》、1
段玉裁:《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644页。 2章太炎:《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原经》,上海第一书局193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班,第56~68页。
第1页/共5页
寻找更多 ""今文经和古文经分别是指什么?今文经和古文经区别
今文经和古文经分别是指什么?今文经和古文经区别
  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是西汉末年形成的经学研究中的两个派别.所谓“今文”和“古文”,最初只是指两种字体.“今文”指的是汉代通行的隶书,“古文”指统一中国以前的古文字.传授经典的学者,所持底本是用战国时古字写的即为“古文家”,用隶书写的便是“今文家”.  “今文家”和“古文家”的相互对立,是从西时开始的.成帝时,刘欲发现古文《春秋传》,认为左丘明与好恶相同并亲见孔子,故《春秋左氏传》比以后世口说为据的《公羊》、《谷梁》更为可,于是引《左传》解释《春秋》.哀帝建平元年(前6),刘歆又在今文诸经立于学官并置博士的情况下,作《移让太常博士书》,争立古文经传于学官.但因为在西廷中,不仅担任教职的太常博士都是今文家,就连那些达官显宦也都是通过学今文经而得官的,因此,刘歆的要求遭到诸儒博士的反对,未能成功.也因为此,才有派别含义的“古文”名称.而“今文”则是由于古文家,迫使原有经师结成一派之后,到时才出现的名称,它是古文经师加给立于学官的经书、经说和经师的.  经今古文学之争虽始于西汉末年,但其争斗的高峰却在东汉.而在这场斗争中,却是古文经学日益抬头,在民间流传甚广,并逐渐占据优势.直至郑学起,经今古文才.趋近混于一同.到清末,以皮锡瑞、为代表的今文经学,与以章太炎、刘师培为代表的古文经学,又形成了近代的今古文经学之争.时起时伏的今文古文经学之争,影响到了二千年左右的不少学术领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24小时热文
  纵观蜀汉政权的发展史。初期尽管刘备失势落魄,几度全军覆没,但总有一帮文臣武将
  秦始皇横扫东方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可以说是千古一帝。但是
  刘邦起义被立为沛公后, &祭蚩尤于沛庭& ,举起了红旗,表明了灭秦的决心。统
  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个人觉得还是是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本能反应,大家都知道,秦
  说到大奸臣,人们想起最多的除了宋朝的秦桧之外,应该就是明朝的严嵩和严世蕃父子
  不知道大家对崇祯帝有几分了解?其实大明朝到了崇祯皇帝在位的时候,已经可以说是
  公元前210年,这一年秦始皇嬴政49岁。始皇帝陛下最后一次巡游死在了沙丘。雄
  我国古代有许多战必胜,攻必取的将领,他们在征战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有失误,但今
  纵观中国历史,拥有雄才伟略的帝王数不胜数。然而有骨气,对外又很强硬的却少之又
  结束西汉建立新朝的王莽,被很多网友戏称为&穿越者&,此人信奉&社会主义&,主
  民间流传&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刘伯温人称刘文成、文成公,元末明
  八拜之交,旧时中国社会交际习俗。原表示世代有交情的两家弟子谒见对方长辈时的礼
  太监,是宦官的俗称,也称阉宦、阉人、宦者、中官、内臣、内侍、内监等。  很多
  江苏以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闻名,江苏和安徽以前合称江南,清朝时期被一
  乾隆和慈禧作为清王朝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他们地宫里的珍宝一定是最多的,所以首选
  胡雪岩是清朝时期的&红顶&商人,富可敌国。因捐输及辅佐陕甘总督左宗棠有功,清
  我们评价一个王朝的硬气,铮铮铁骨程度,主要看三点,一是,军事实力,尤其是对北
  1974年,陕西省临潼县一些农民打井的无意发现,挖掘出了世界的&第八大奇迹&
  楚国在春秋时很强大,有很长一段时间与晋国争霸,为当时强国之一。可是当吴国攻入
  熟悉历史的都清楚,大明王朝是被闯王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推翻。当年李自成率
  传闻中,一般拥有雄厚财力的人陵墓中都会放有长明灯,古代墓室长明灯的工作原理是
  提起温县,很多人想到的太极拳故里和铁棍山药之乡。但很少有人知道,地处豫北平原
  邱少云是人们心中的英雄,在一次潜伏任务中,所在潜伏区被敌军的燃烧弹射到,火势
  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的创立者,在其成长与革命生涯中,曾长期驻留于西方,耳濡目染于
  韦克菲尔德战役是英格兰玫瑰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日
  中国女战俘常常被日本人当作盾牌推上了战场,但她们不会就些投降叛变。在过去接受
  在中国十四年抗战中,每个中国人都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抗战的很多细节大家都记
  1941年,日本做了一件直接让希特勒崩溃的事情,就是偷袭珍珠港,成为了太平洋
  全面抗日战争一共持续了8时间,中国几百万军队,日军进入中国的总兵力不到200
  在很多影视作品和人们的印象中,大刀在肉搏战中已经成为抗战中中国军队的象征,而
  在东北大地,有两位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一位是杨靖宇,一位是赵尚志,巧合的是,
  1932年日本陆军军医学校设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武器的&防疫研究室&,第二年便在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之后,长驱直下,进攻东南亚。开战
  白胜绰号  白胜的绰号听起来也没有其他好汉那么好听那么响亮,而且听起来也会让
  竹林七贤刘伶  刘伶,字伯伦,又称酒仙,是魏晋时期的诗人。因为与阮籍、嵇康、
  在我国,任何一个传统的民族节日即非政治性的节日,其起源或动因,大半都是或因农
  &新月派&是我国上个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盛极一时、影响颇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为
  乾隆在历史上的确问题多多,他肯定不是个好皇帝。但不能否认的是,他是中国历史上
  六根清净本是佛教用语。佛教以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
  长翅帽是宋朝大小官员戴的帽子。一天,宰相寇准微服出行视察民情。他着青衣,戴小
  日在萨达姆无视美国及其盟国多次警告后,沙漠风暴行动正式展开
  &拔&是超出,&类&指同类,&萃&指草丛,同类丛聚。  典出《孟子.公孙丑上
  951年2月11日,刘伯承、陈毅受毛泽东主席委托,向尤金作了介绍。陈毅概括说
  在我国古代最为珍贵的宝物就是和氏璧了,春秋战国的时候,当年秦绍王为了得到和氏
  丰碑,又名《军需处长》,由李本深创作。《军需处长》这篇课文就是围绕&quot
导读:今天是传统的&腊八节&,随着这一天的到来,年味渐浓,整个旧历年年俗随之拉开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按中国古代历法的解释,八月是秋季的第二个月
  我们今天形容一个人非常的吝啬,就会说这个人是个一毛不拔的人,而&一毛不拔&这
  奥古斯丁卢梭都是思想上的巨人,为我们留下了精神财富,对比奥古斯丁和卢梭两个人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又叫孟襄阳,孟山人。他是唐朝有名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之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一位伟大的小说家、剧作家、诗人,也是一位有影响的批评家。雨
  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伟大思想家,出生于1619年,1692去世,祖籍衡州。他的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
  王维是唐朝有名的诗人,对画画和声乐也极具天赋。他的主要著作包括了山水田园诗和
  说起苏洵,很多人都知道苏洵二十七始发愤。对于一个生活在宋代的人来说,二十七岁
  岁寒,冬季,如今已是深冬,很多地方有了雪花飘落,很多地方在期待雪花飘落,我们
  趣历史小编为大家整合了古诗词中最惊艳的九次初见, 一眼千年!&&n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
  大家都知道&黄花闺女&这个词,那么黄花闺女到底从何而来?来和趣历史小编一起看
  严助是汉武帝时期有名的辞赋家,著有很多不错的文赋比如《相儿经》《严助赋》等等
  阮大铖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他没有很好的身世,却文采出众,权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
  李贽,是明代著名思想家和文学家,以反对孔孟儒学著名。  李贽画像  李贽生于
  晏殊出生于991年,卒于1055年。字同叔,是北宋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
  姜夔向来有&痴情词人&之称,这是因为恋与情一向是姜夔作品中频频出现的题材,相
  公西华,别名公西赤,字子华,出生于公元前509年。他是中国东周时期鲁国的学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古文经与今文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