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学习状态会“判若两人”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08:18
查看: 2952
马上快毕业了 孩子根本没有紧迫感 不在学习状态 我很焦虑!
用户等级:大学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838 小时
元宝:1709
金币:15342
天津中考版主
<em id="authorposton17-5-12 09:42
我觉得是不是孩子激动了,即将迎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4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09:37
我家也没紧迫感,不过6年的积累,也不是这一个月就能怎么样的,稳住了,正常发挥就好了,也不要把家长的焦虑带给孩子,现在正常给老师复习,查漏补缺,把不懂的及时弄懂弄会。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1:08
太有同感了
用户等级:幼儿园大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20:44
每个孩子对于压力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不会没有紧迫感的,建议你,不要给他继续制造压力,还是自然一些吧,现在孩子都很敏感,不懂得疏解压力的方法,如果你再给他制造紧张气氛,我想效果不一定好,如果,再因此他再产生逆反心理,岂不弄巧成拙。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4 16:21
请叫我小李子 发表于
每个孩子对于压力的表现是不一样的,现在的孩子都是非常聪明的,他不会没有紧迫感的,建议你,不要给他继续您说的很有道理!顺其自然吧 健康的心理比学习更重要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15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0:26
我家孩子也是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3:54
张玉霞1976 发表于
我家也没紧迫感,不过6年的积累,也不是这一个月就能怎么样的,稳住了,正常发挥就好了,也不要把家长的焦 ...越是快考试了越是心浮气躁的 又不敢多说 怕孩子逆反 真不知道咋办好了
用户等级:小学三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3:56
niyaa560 发表于
我觉得是不是孩子激动了,即将迎来第一次重要的考试。开始我以为孩子压力大 想放松放松 可渐渐发现 学放松心越散 真怕收不回来了 苦恼中
用户等级:初中一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4:22
Qiushui168 发表于
开始我以为孩子压力大 想放松放松 可渐渐发现 学放松心越散 真怕收不回来了 苦恼中我也这样,还是不能放松,勒紧点
用户等级:小学四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5:06
顺其自然吧
用户等级:小学六年级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2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2 18:24
我们也是 天天就我着急 还不敢多说
用户等级:学前班
注册时间:
在线时长:0 小时
<em id="authorposton17-5-14 19:52
我们也一样浮躁,我这都急死了!
Powered by为什么孩子在学校与在家判若两人呢?原因在这里!
很多时候,我们总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于是我们就希望自己能陪在他身边,看着他,同时也“看”着他。
可有这个必要吗?我们有必要用自己的目光做一条锁链,将孩子“锁”在自己的可控制范围之内吗?
看看下面这个小男孩的表现,我们也许会有所感触。
前几天,幼儿园组织小朋友们演节目,并要求所有父母下午来幼儿园参加联欢会。
“老师绝对不会让小虎去演节目的!”妈妈内心已经认准了这个结论。
因为在家里,5岁的小虎真的就是头小老虎,四处捣乱不说,让他做点什么事都做不好,不是拖拉就是半途而废。妈妈已经做好了准备,今天就是要看好小虎,不让他捣乱。
可是当妈妈到了幼儿园时,却惊讶地发现小虎正乖乖地坐在小凳子上让老师给抹红脸蛋。
接下来,联欢会的第一个节目就是小虎和其他十几个小男孩的集体舞。只见小虎跳得有模有样,动作可爱又标准。跳完了舞,他居然还帮着老师把道具抬了下去。
妈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还是那个在家里让她感到头疼的“小老虎”吗?
是啊,家里的小虎和幼儿园里的小虎真的是判若两人,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就是因为之前妈妈总看着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去“指导”他。
妈妈不停地催促和永远不满意的态度,让小虎在家里失去了干劲,所以才会拖拉、磨蹭。
可是在幼儿园就不一样了,老师对所有的小朋友都是一视同仁的,他没有了那种紧张感,所以能放开手脚去做事,他的积极主动性也同时被调动了起来。
通过小虎的故事,我们也应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某些时候,我们也该适当地对孩子说一句:“妈妈相信你!”
然后放开手,解开“目光之锁”,允许他在我们的视线之外做他能做的事情。
大力老师建议:
别总用高标准要求孩子
“叠被子要铺平整再叠,你弄得跟乱布团一样怎么叠?你怎么能这样拽床单?床单应该没有皱褶,你看你这一瞎拽,床单都变成烂菜叶了哎,别把枕头放那里呀!你看我平时放那边吗?枕巾,枕巾你也没铺好。哎呀,你动作太慢了……”
不知道有多少妈妈曾经说过类似这样的话。
在孩子整理床铺的时候,我们的存在说得好听一些叫“指导”,可在孩子心中,我们的身份就是“监工”。
对于才几岁、十几岁的孩子来说,他的体力与能力还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标准,可我们却“毫不留情”地用这样的高标准来要求他,甚至要让他做得和我们一样。
我们用高标准来催促他,恰恰是他做不好的直接原因,更是他慢的主要原因。
我们该适当地放宽一下自己的“政策”,相信孩子一回。允许他根据自己的标准去做事,别去要求他一定要做得和我们一样。
孩子内心自然会有一个衡量尺,我们只要认真做好能做的就行了,他会参照我们的做法努力去做好的。
真正去了解孩子的能力
我们有没有想过,自己之所以不信任孩子,其实主要是因为我们根本就不了解他的能力。
我们有时忽略了他的年纪、高估了他的能力,所以对他要求过严,他做不到,我们只能不断催促;有时我们却又“看扁”了他,不相信他能做好,不给他动手的机会,导致他丧失了干劲。
我们也该好好了解一下自己的孩子了,不要拿他与别人比较,也不要羡慕别人或者瞧不起别人。
我们只要认真看一看自己的孩子,看他在他的这个年纪都能做什么、做不到什么,做事又有怎样的节奏;看他的长处在哪里,看他哪里还需要继续努力。
当我们静下心来真正了解了孩子时,也许就会发现:“啊,我的孩子也不是那样差劲,他能做的事情有许多,他也能做快。”
给孩子处理事情的权利
如果我们总是介入孩子的事情,他就会将我们当成靠山,从而产生依赖性。
而且,得到了我们“资助”的孩子还会变得越发懒惰,不再自己主动思考,而他的思想与行动力自然就会变慢。
可我们不理他的话,他就不得不自己去想办法。
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他的行动也会变得快起来。
(大力老师,《爸妈必读》主编,家庭教育高级指导师。大力老师个人微信号 ID:shanhai113)
如果你有问题咨询大力老师,可以点击文章的最末端的“写留言”留下你的问题。
请尽量详细一些,比如孩子的年龄、性别、主要表现等,方便大力老师有的放矢,及时回复!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很乖 在家却不听话
导读:很多家长都会有此疑问:为什么孩子在幼儿园里很乖,回家后却任性耍赖,判若两人?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孩子在长期的遵守中已经养成了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约束,只有宠爱。所以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图片来源:昭元儿童摄影(配图与本文内容无关)
  常有父母抱怨,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时判若两人:在幼儿园里,自己吃饭、穿衣,按时睡觉,和小朋友们友好相处;可一回家就完全变了个样儿,任性耍赖,胡搅蛮缠。
  确实,看到老师在家长群里发的小视频,小朋友们一个一个都好乖,吃饭前双手背后,不乱跑乱动,午睡后自己穿衣穿鞋,俨然一个小大人。那么,为什么孩子在家里和幼儿园会是两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呢?
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其实,对于这种现象,在很多小朋友身上都有所体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幼儿园有一套系统、固定的规章制度,而且这些规章制度都带有强制性,任何人都不允许例外,孩子在长期遵守的过程中,心理上形成了定势,从而转化成一种习惯行为。而在家就不同了,没有各种规定的约束,加上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容易妥协,孩子完全不需要自我控制,所以就变得不听话了。
  很多时候,行为发生在孩子身上,问题却在家长身上。家长的教养态度、教育行为影响着孩子的发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晚上早早就要睡觉,自己看电视却看到很晚;家长要求孩子不挑食,自己却挑三拣四。类似的现象很多,家长要求孩子做到,自己却做不到,或家长的态度、方式不恰当,导致孩子在家和在幼儿园表现不一样。
  所以,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庭应该制定一些简单、必要的规定,让孩子从小在有规律的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学会自我控制。
制定家规,帮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建立生活规律
  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一份作息时间表,把孩子一天的生活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起床、睡觉、吃饭、学习、户外活动都应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作息时间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执行,长期坚持,不要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大人有活动就随意扰乱孩子的生活规律。
  当然,特殊情况下,比如节日、生日时,可以允许孩子自由一些,但事先必须申明原因和具体要求,让孩子明白这是特殊缘故,不至于在平日也提出要求而破坏常规。
  制定行为准则
  家长可将良好的行为举止,制定成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让孩子通过反复执行内化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性行为。
  例如:吃饭之前要洗手;吃饭时不许乱跑或边吃边玩;喜欢的菜不能拉到自己面前;玩具、看过的书要及时整理归位;未经允许不能乱动大人的东西;家里的电源插座、危险物品不能接触;家中来客人要懂礼貌;外出做客要主动问好;接受礼物、食品要道谢;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做游戏、下棋要遵守既定的规则,不能因为怕输而耍赖等。
  提出劳动要求
  现代独生子女家庭中,年轻的父母常常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小、能力差,因此吃饭穿衣都不让孩子动手,一切代劳;或者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会惹出许多麻烦,越帮越忙,所以为了省时省事,就事事包办。这样做一方面影响了孩子很多能力的发展,另一方面滋长了孩子过分的依赖心理,使孩子缺乏进取心。
  家长除了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之外,还可视孩子的年龄大小规定他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2岁的孩子可以帮大人拿递小物品;3、4岁的孩子可以摆碗筷;5、6岁的孩子可以折衣服、叠被子、买小商品等。
  其实孩子是非常乐意帮家长做事的,但由于能力和经验的不足,常常会好心办坏事。因此,培养孩子劳动不要操之过急,要有耐心、多指导、多鼓励,千万别说&帮倒忙&、&越帮越忙&之类的话打击的孩子的自信心。
立家规,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力所能及;
  2. 循序渐进,不要一下子太多,孩子记不住;
  3. 标准一致,不可朝令夕改,让孩子无所适从;
  4. 坚持不懈,使孩子习惯成自然;
  5. 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好榜样。
  小么有话说:溺爱孩子,对孩子无原则地迁就,从家长本意来说是爱孩子,可实际上却害了孩子。由于溺爱,造成孩子的过分依赖,极易养成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气。因此,家长既要爱孩子,也要懂得怎么样爱孩子,要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也要做到有理智、有分寸地对待孩子,把爱与教育结合起来。
本网内容凡注明"来源:么么亲子网"的所有文字、图片(未标注么么亲子网LOGO除外)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么么亲子网所有。未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
我已阅读且同意么么亲子网,为我发表的言论负责
今日点击排行
潼潼的最新写真照
瑶宝和瑶妈的玩水之旅
桐桐的个性创意照
帐号或者密码错误
您还可以用以下账户登录:
么么亲子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
Copyright 2010 - 2016 enm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终于知道为什么小朋友在幼儿园和家里判若两人了
来自妈妈帮社区:
一说这个自律,就想到今晚,大宝四岁,晚上大便后,我都是让他自己擦屁屁,我再检查干净没,没干净再让擦,结果大宝祖祖看见了,过去一看大宝没擦干净,就说他这么小他自己哪儿擦得干净,就边说边给大宝弄,弄完后一直再哪儿说,我听后忍住没出声,过了好一会儿还在说,我就说他不会所以就要学,他祖祖又说小得嘛,大点自己就会了,我就说啥子都等大点就好了,学都不学哪儿会好,他祖祖就不高兴了。像这类似的事太多了,爱孩子理解,可得有分寸不是吗!!!
一说这个自律,就想到今晚,大宝四岁,晚上大便后,我都是让他自己擦屁屁,我再检查干净没,没干净再让擦,结果大宝祖祖看见了,过去一看大宝没擦干净,就说他这么小他自己哪儿擦得干净,就边说边给大宝弄,弄完后一直再哪儿说,我听后忍住没出声,过了好一会儿还在说,我就说他不会所以就要学,他祖祖又说小得嘛,大点自己就会了,我就说啥子都等大点就好了,学都不学哪儿会好,他祖祖就不高兴了。像这类似的事太多了,爱孩子理解,可得有分寸不是吗!!!
都这样,俺家孩他奶奶也是
家园共育,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的和谐发展
妈妈帮百科热门内容
微信服务号
礼包领取指南NO.1
关注妈妈帮服务号
即送育儿百宝箱
还有海量免费试用不要白不要!
礼包领取指南NO.2
第1步:扫码成功下载后,首页即可领取新人专属礼包。
第2步:填写收货信息,轻松领取帮宝适新生礼盒,更有机会获得?198帮Box大礼盒!
&&手机客户端&&备孕&&相同预产期&&同龄宝宝2018年2017年2016年2015年2014年2013年2012年2011年&&同城(21个)(11个)(13个)&&妈妈兴趣&&宝宝兴趣&&特别关注&&非常有用
|||||
上海丫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沪B2- 沪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