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矛盾辩证法是什么的真正奠基人

您现在的位置是: &
辩证法与神秘主义
摘 要:生活在公元前6~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不仅提出了“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理论,而且还被后世人们誉为“古代辩证法的奠基人”。素以思想晦涩而著称的黑格尔在谈到赫拉克利特时,称他为“晦涩的哲学家”,南此可见其哲学思想有多么晦涩!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之所以显得特别晦涩,主要是由于他那玄奥深邃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关注“背后的东西”的形而上学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而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某种神秘主义的意韵。
  生活在公元前6-5世纪的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不仅提出了“火本原说”和“逻各斯”理论,而且还被后世人们誉为“古代辩证法的奠基人”。素以思想晦涩而著称的黑格尔在谈到赫拉克利特时,称他为“晦涩的哲学家”,由此可见其哲学思想有多么晦涩!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之所以显得特别晦涩,主要是由于他那玄奥深邃的辩证法思想。辩证法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关注“背后的东西”的形而上学有着千丝万缕的精神联系,而且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某种神秘主义的意韵。  当人们置身于现象世界时,往往很难觉察出事物本身的发展变化。对于一般人来说,能于此物中看到他物,于静止中看到运动,于单一中看到繁多,无疑已经是一种高屋建瓴的智慧了。倘若能够更加精进一步,竟至于超越此物与他物之差异,于运动变化中悟出涅槃永恒,从纷繁芜杂中窥见单纯同一,那就更是一种大彻大悟的般若境界了。这种超凡脱俗的般若之识,对于凡夫俗子而言,无疑具有浓郁的神秘主义味道。因此,古代社会中那些具有深邃辩证思维的哲学家,往往会因其思想与大众常识相悖逆而命运乖张。他们不是出于愤世嫉俗而采取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就是由于触犯众怒而亡命他乡,甚至命丧黄泉。前者有如赫拉克利特,后者有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师徒。赫拉克利特是爱非斯城邦的王族,原本可以继承王位,极尽荣华富贵,但是他  却主动放弃王位,遁迹山林。赫氏为人狂放不羁,行为乖僻,平素喜爱与儿童掷骰子为戏,时常说出一些貌似谵妄的深刻箴言。他一方面表示,万物流变,无物常驻,存在之物就如同一条不停流动的河流,人不可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另一方面又认为,纷繁变化之物实际上只是那永恒不变之“逻各斯”的诸多现象,对立之物的相克相生,生与死、醒与梦、少与老之间的相互转化,说到底不过是“同一的东西”罢了。因此,从一切产生一,从一产生一切,这种见识才是永恒的智慧。赫拉克利特因为语言晦涩、思想深邃而被同时代的人们所不解,他自己也孤芳自赏地宣称,一个优秀的人抵得上一万个平凡之徒。赫拉克利特晚年因患水肿而去城里求医,他不说自己得了水肿病,而是用诡异的语言询问医生如何可以使洪水泛滥的河谷变得干涸。医生听不懂他的隐喻之言,因此这位古希腊辩证法的奠基人只能在神秘的晦涩中无助地死去。  其实早在赫拉克利特之前,希腊“哲学之父”泰勒斯的学生阿那克西曼德就已经以一种否定的方式表达了最初的辩证思想。他对其师泰勒斯提出的“水本原说”不甚满意,进而认识到一切有形之物都有其局限性。因为一个事物之所以是该物,就在于它已经具有了某种规定性;而一旦当此物具有了某种规定性,它就不可能再是他物了。因此,像水(以及后来的气、火等)这样的有形或限定之物,是不足以作为其他事物的本原的。阿那克西曼德不是用一物来取代另一物而作为万物的本原,而是从根本上超越了一切有限制的东西。针对一些有形有限之物,他提出了一种无形无限的东西,即“阿派朗”(无限或无定形)来作为万物的本原。火固然不同于水,甚至与水截然对立,但是火与水都是有形有限之物。而“阿派朗”作为无形无限之物,则从根本上超越了水火之间的对立。在水、火、土、气等相互分殊甚至彼此对立的有形之物背后,有一个无形无相的本体,它超越了一切形式或规定性,因此,只有它才有资格成为宇宙万物的真正本原。这“阿派朗”就如同道家所言的“道”一样,它是说不清、道不明,恍兮惚兮、玄而又玄的“万物之始”或“万物之宗”。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所谓“大道无形”,表达的都是同一个道理。这无法言说的“阿派朗”或“道”只能以否定的方式来加以表述,即我们只能说它不是什么,却不能说它是什么。这个绝对的否定者,就是一切肯定之物(有形之物)的真正本原。两千多年以后出现的博大精深的黑格尔哲学,同样也是从这个不具有任何规定性的“纯存在”(或者什么都没有的“纯有”)开始的。这个“纯存在”由于缺乏具体的内容或规定性,因此它实际上就等同于“非存在”或“无”。然而“存在”与“非存在”、“有”与“无”毕竟是一对直接对立的概念,而从“存在”到“非存在”或者从“有”到“无”的转化就意味着第三个概念的出现,这就是“变易”。因此,“有”(存在)、“无”(非存在)和“变易”就构成了黑格尔逻辑学最初的一个否定之否定三段式。 ......(暂无全文信息,请到维普官网检索)
特别说明:本文献摘要信息,由维普资讯网提供,本站只提供索引,不对该文献的全文内容负责,不提供免费的全文下载服务。
金月芽期刊网 2018“辩证法”源于中国老子《道德经》
导读:转自中国老子网
“辩证法”源于中国老子《道德经》--------------------------------------------------------------------------------在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心目中,辩证法是科学,阴阳五行是迷信。你可知道,实际上“辨正法”一词,是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 莱布尼兹 为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起的一个洋名字。就像现在的港人台人和内地时髦青年一样,本名叫阿猫阿狗,洋名叫露咝、查理。这事,连在延安抗大以苏联教科书为重点参考书讲哲学的毛泽东也没有想到。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有趣的是,西方人最初把“道德经”3个字翻译为“道路”(the way)和“德性”(virtue)的“经典”(classic)。至于传到德国,应该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后来,《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很多德国思想家为之着迷,成了“老粉丝”。其中,莱布尼兹是最佼佼者。莱布尼兹第一次看到中国《易经》拉丁文译本以后,结合他对老子思想的长期钻研功底,立刻发现“这是一个宇宙最高的奥秘”,连连称赞中国哲学的博大精深。莱布尼兹“继承、捍卫并创造性的发展”(嘻嘻)了《老子》和《易经》思想,他的重大贡献,一是根据伏羲黄老的阴阳学说,提出了二进制思想;二是给太极阴阳八卦起了一个西洋名字“辩证法”,为该思想在欧洲的接受扫清名称障碍。由此可见,以老子为代表的伏羲黄老学说,才是真正的辩证法之父。国人鄙阴阳而崇辩证法、鄙源而崇流、鄙本土而崇西洋,实在是数典忘祖。莱布尼兹对辩证法的论述深刻地影响着伊曼努尔·康德,使康德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成为辩证法的奠基人和阐发者。而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老子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哲学也给予西方学者以启迪,唯意志主义哲学和悲观主义的大师叔本华其精神源头中就有着老子的影子。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而托尔斯泰当年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但是,老子思想当时在欧洲的传播,基本局限于学者和文人圈子里,广大民众对于老子及其思想仍然不甚了然。随着逐步普及,欧洲接触老子的人们逐渐多了起来。几百年来,《道德经》的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在译成外国文字的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本文根据飞龙文苑老粉丝的文章编辑而成)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黑格尔:辩证法的奠基人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青少年必读书系(小学生必知的历史人物(下))_黑格尔:辩证法的奠基人
百度阅读官方账号|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敬请购买
注:购买后,该文档仅支持在线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无论在什么岗位,我都能干一行、爱一行”——追忆我国自然科学史与自然辩证法学科奠基人袁运开
2013年6月,袁运开在师大一村寓所为华东师范大学大夏学术网题字。 吕安琪摄
他曾是一名高校物理系学者,却半道转去研究自然辩证法。他一生经历多次专业方向转换,却总能华丽“转身”。带着骄人战绩,今年春天,这位“跨界”大师——我国自然科学史与自然辩证法学科奠基人之一、华东师范大学原校长袁运开挥手作别,享年88岁。
恩师深情嘱托:“你还是搞理工吧!”
袁运开是江苏南通人,日出生在一个曾经出过两位进士的书香门第。1941年至1947年在南通中学学习期间,他有幸接触到当地最优秀的一批知识精英。袁运开晚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至今仍记起数学课陆颂石老师把我叫到他办公室,他从当时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一直说到中国需要科学技术,需要有为的青年。他最后对我说:‘你还是搞理工吧!’我们当时有八九个同学比较要好,经常在一起讨论数学或自然科学中的问题,大家经常争得面红耳赤。当时,一种朦胧的科学救国的热情在我们内心升腾……”
1947年夏天,袁运开考入国立浙江大学理学院物理系。袁运开在这里接受了优质的教育,为其此后的学术生涯和教育生涯奠定基础。1951年大学毕业后,袁运开走上了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的讲台。1955年,华东师范大学从各理科系选调教师,到哲学系跟随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学习哲学,开展科学哲学和自然辩证法相关的研究工作。袁运开从物理学“跨界”到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史领域。
“跨界”成功秘诀:“全身心投入”
袁运开后来回忆道:“冯先生的要求很高,基本是按照苏联副博士学位的要求来教课。这为我之后研究自然辩证法打下了基础,我的专业转向由此开始。1962年,学校派我到中国人民大学参加自然辩证法和科学史的进修班。这之后,我的专业研究方向完全转向。从中国人民大学回来后,我就开始教授自然辩证法、物理学史这类课程。”
此后,袁运开长期从事物理学史、自然辩证法和理论物理的教学与研究工作,成为我国最早开展自然辩证法研究的先行者之一。
他主编的《物理学史讲义——中国古代部分》,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中国古代物理发展史的教学与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作为第一主编,袁运开参与编撰的《中国科学思想史(上、中、下)》获第十届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三等奖、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盛赞该书的写作“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令人兴奋的进展之一”。此外,袁运开还参与编撰了《简明物理学辞典》《中国学者心中的科学与人文(科学卷)》等多部著作,在自然科学史、自然辩证法等领域发表论文30余篇。
袁运开几乎在每个涉足的领域都作出了贡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几十年来,我换过几次专业,经历过多个不同性质的岗位转换。每改变一次位置,我总是兢兢业业于新的事业,全身心投入其中,并把它作为自己新的努力方向。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大成绩,可是,无论在什么岗位,或者从事什么专业工作,我都能干一行、爱一行,努力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袁运开说。
作者: 田波澜
[责任编辑: 宋金玉]
袁运开,自然辩证法,物理
记者4日从南开大学机器人所赵新教授领导的跨学科研究团队获悉,根据近日出炉的一份特殊的“亲子鉴定”报告,13头机器人操作的体细胞克隆小猪与“代孕”母亲无血缘关系,仅与供体细胞存在“亲子关系”。赵新说:“这从医学上证明世界首例机器人操作的体细胞克隆猪在天津诞生”。
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最新开发出一种深度学习算法,通过分析可穿戴监测设备产生的心电数据,诊断出13种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准确性甚至超过心脏病医生。这项成果未来可用于改善偏远地区心律失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王晓鹏,国家“千人计划”青年人才,致力于研发与创新虹膜识别技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