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为“长沙悦湖山楼盘览胜楼”.的翻译是:什么意思

玄武湖公园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玄武湖公园
玄武湖公园位于玄武区,东枕,西靠,是中国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和江南地区最大的城内公园,被誉为“明珠”,现为、。[1]
玄武湖古名桑泊、,已有两千三百年的人文历史,其人文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六朝时期辟为皇家园林,明朝时为黄册库,均系皇家禁地,直至清末举办时,开辟(今),为玄武湖公园之滥觞。玄武湖方圆近五里,分作五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宋人也曾写道“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玄武湖为风景园林,亦为文化胜地,历代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2]
玄武湖公园历史沿革
公元前221年的先秦到西汉玄武湖分别称作秣陵湖、蒋陵湖。[3]
玄武湖在六朝时面积比现在要大到2倍左右,而且直接与长江相通,湖中可以成为水军训练场所。大约从东晋开始,玄武湖已经得到多次整治与建设。特别是南朝时期,皇朝在玄武湖中及周边大兴园林,区域内先后有过上林苑、华林苑、乐游苑等皇家园林。
隋唐时期,南京的城市地位一落千丈,钟山和玄武湖也都被冷落。大书法家颜真卿任昇州刺史时,一度改玄武湖为“放生池”。
南唐时期,玄武湖一度复兴,以致南唐大臣冯谧贪恋湖中“名目胜境,掩映如画”,而向皇帝提出将湖赠给他为私园的请求,此事因遭到徐玄的阻止才作罢。
两宋至元代的近400年间,钟山及玄武湖均未受重视。钟山、玄武湖都在东、北郊。玄武湖在北宋年间一度还被江宁府尹王安石“废湖为田”,直到元代才逐渐蓄水还湖。200多年后复活的玄武湖面积比之六朝时期已大为缩小。
洪武初年,玄武湖成为贮存全国人口、田亩档案(时称“黄册”)的“黄册库”所在,也禁止民众入内,时人无奈写诗说,“为贮版图人罕到,只余楼阁夕阳低”。
明朝时,城墙建到了钟山脚下和玄武湖南岸、西岸一侧,使钟山、玄武湖与主城区及覆舟山、鸡笼山之间多了一道屏障,彻底改变了六朝以来南京城市北部山水相连的视觉景观,同时也阻断了玄武湖此前与长江的连通,使玄武湖的水面进一步缩小。在钟山和玄武湖接合部建太平门一座,又在太平门外建“太平堤”(今成为龙蟠路一段),并将玄武湖紧贴钟山西麓的一片湖面隔为“中湖”(现“中湖”之遗迹还保存于白马公园内),从而彻底把钟山—玄武湖区域人为分成两地,改变了此前这一地区千万年以来的山水格局。
改朝换代之后的清一代,玄武湖不再作为皇家禁区。玄武湖也逐渐变成百姓耕猎之所。
1840年以后,随着西风东渐,面向市民开放的近代“公园”在中国出现,其起源地就在离南京不远的上海。公益性的“园林”概念进入中国,促使过去封闭和独占式的皇家园林、私家园林等向“公园”形态转变。
1909年,清政府在南京筹办“南洋劝业会”,两江总督端方决定把玄武湖开辟为对社会开放的公园。为方便游人入园,湖西打破城墙辟建“丰润门”(1931年改称“玄武门”至今)。
1911年玄武湖公园正式开放。[4]
1928年9月又改园名为“五洲公园”。
1934年4月,重改“五洲公园”为“玄武湖园”,绿地面积进一步扩大,花卉品种增多,一批建筑如玄武厅、诺那塔、 凇沪抗战纪念塔等先后落成。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玄武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改造,迁出湖民,广植花草,多增景点。[3]
2005年底,玄武湖公园获得国家AAAA级旅游区称号。
日起,玄武湖公园免费开放。
2012年,玄武湖公园成为南京市首批志愿者服务基地。[5]
玄武湖公园地理环境
玄武湖公园地理位置
玄武湖公园位于江苏省城中紫金山脚下,周围环绕着,,鸡鸣寺。[6]
玄武湖公园气候
玄武湖公园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3℃,6月中旬-7月初为梅雨季节。[7]
玄武湖公园地貌
玄武湖湖岸呈菱形,周长约15公里,占地面积502公顷,水面约378公顷,原湖更广。玄武湖西、南两面紧邻明城墙,西以、南以为出入口。古代时周长为40里。
形似火腿,湖泊分成三大块,北湖(东北湖、西北湖)、东南湖及西南湖,北湖水较浅,西南湖水最深.东南湖其次,湖内由湖堤、桥梁和道路连通使玄武湖水系完全处于人工控制之中,玄武湖属于浅水湖泊;南北长2.4km,东西宽2.0km;湖底质较厚,平均达70cm,以细粒粘土为主;主要入湖沟渠有7条,分别是南十里长沟、老季亭、香料厂、沟、沟、岗子村和,北部与护城河、相通,南部与珍珠河相接。[8]
玄武湖公园景区布局
玄武湖公园总面积502公顷(含情侣园30公顷),其中湖面积378公顷(含情侣园10公顷),陆地面积124公顷(含情侣园20公顷)。湖中分布着各具特色的五块绿洲,五洲之间,桥堤相通。
环洲,因洲形屈曲、环抱樱洲而得名,素有“环洲烟柳”之称,童子拜观音石和郭璞亭以及莲花广场坐落于此。
樱洲,因昔日樱桃遍布洲上,曾为宫廷贡品而得名。樱洲花繁叶茂,形成“樱洲花海”的盛景。
梁洲,因传说梁昭明太子曾在此建有“梁园”,故称梁洲。每年一度的菊展均在此举行,故有“梁洲秋菊”的美誉。湖神庙、览胜楼、友谊厅、明代黄册库遗址文化展馆等古迹新景汇集于此。
菱洲,因这里多产菱角,故名菱洲,自古有“菱洲山岚”之美名。
翠洲,洲上遍布修竹和雪松,故名翠洲。翠洲的苍松、翠柏、嫩柳、淡竹,构成了“翠洲云树”的特色。
环湖还有玄武晨曦、北湖艺坊、玄圃、玄武烟柳、武庙古闸、明城探幽、古阅武台等景点。[9]
玄武湖公园主要景点
玄武湖公园环湖风光带
清宣统元年(1909),两江总督端方、张人骏为方便参观“南洋劝业会”的来宾游览玄武湖,在玄武湖明城墙的西端开辟一新城门,1910年完工。1928年,改为“玄武门”。蔡元培先生应邀书写了门名。1934年添辟左右两个门洞。1984年,建造了玄武门城楼,经数次修缮保留至今。该门是玄武湖五大门中最主要的一个。
玄圃共分三栋建筑,总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六朝风格。
玄武湖公园环洲
假山瀑布(童子拜观音石)
假山瀑布位于环洲南端。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众多的太湖假山石堆砌成了形态各异的园林佳作。假山前的童子拜观音石为珍贵的太湖奇石,系北宋花石纲遗物,因其形态极似而得名。石高6.3米,宽0.9米,具有太湖石“瘦、透、漏、皱”的典型特征,是太湖石中的精品。假山之巅,引瀑布飞流直下,泻入凿地而围的水池。[10]
郭璞墩(市级文保单位)
郭璞墩位于环洲西端。是玄武湖地势最高处。郭璞墩为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衣冠冢。199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0]
郭璞纪念馆
郭璞纪念馆位于环洲,郭璞墩北,,2010年建成,建筑面积182平方米。集中介绍了东晋著名文学家、科学家郭璞的一生和学术成果。[10]
米芾拜石位于环洲北端。由三块天然巨石组成,其中最重的过36吨。相传米芾见奇石便“三拜九叩”,故有“米芾拜石”的典故。[10]
莲花广场位于环洲北端,占地约5000平方米,可容纳观众3000多人,广场以荷叶、荷花造型为构图,12米高的莲花仙子雕塑及四个莲花童子是广场的主题标志。广场集音乐喷泉、激光等设施为一体。[10]
喇嘛庙、诺那塔
喇嘛庙、诺那塔位于环洲东端,始建于1937年,2012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喇嘛庙是一座面阔三间的单檐歇山式殿堂,形制古朴;诺那塔九级六面,仿唐宋风格,底级四面镌刻碑文,系国民党元老居正所撰并书的《普佑法师塔碑铭》,均为纪念诺那法师()而建。[10]
月季园位于环洲东端,占地约7200平方米。栽植月季5000多株,200多个品种,有树状月季、藤本月季、大花月季、微型月季等种类,是南京市著名的月季专类园。月季园中央挺立着的一棵200年树龄的银杏,是南京市保护的古树名木之一。[10]
玄武湖公园梁洲
湖神庙位于梁洲西端,始建于明朝,占地1300多平方米。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初为“神祠”,传为明洪武年间为纪念一毛姓老人而建,民间又称其“毛老人庙”,后改名“湖神庙”。现在的格局是曾国藩任两江总督时的遗存。[11]
铜钩井位于梁洲西端,掘于明洪武三十年(1397年),占地近20平方米,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湖神庙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掘井时得铜钩一具(估计是六朝的兵器)而得名。铜钩井井栏为胭脂红大理石制成,栏高55厘米,外径70厘米,内径40厘米。直至建国初期,铜钩井都是玄武湖内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源地。[11]
黄册库文化遗址展览馆
黄册库文化遗址展览馆位于梁洲西北角,建于2005年,面积378平方米。 “明代黄册库文化遗址展览馆”比较集中介绍了明代黄册制度的辉煌与沧桑,也印证了明朝的兴盛与衰败。[11]
览胜楼位于梁洲北端,始建于六朝,清宣统元年(1909年)新军统制徐绍桢重建,建筑面积175平方米。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当时是徐绍桢邀集文人雅士联吟结社之所,称为“湖山览胜楼”。该楼重檐拱斗,图案彩绘,为二层四角攒尖式建筑。[11]
阅兵台位于梁洲北端,始建于六朝,1987年重建。原为南朝刘宋大明五年(461年)宋孝武帝刘骏阅兵的阅武台旧址。[11]
友谊厅位于梁洲北端,建于1941年,面积180平方米。初为“涵碧轩”,为汪伪政府与国民政府接待上宾之所。建国后,用以接待中外嘉宾之用。文革中,改名为“友谊厅”。[11]
闻鸡亭位于梁洲北端,重檐四边。南朝时,齐武帝萧赜喜欢打猎,常深夜出宫,赴琅琊山猎兽,兴尽才归。走到玄武湖时,天刚破晓,鸡啼声正好传到这里。因此在这里建了一座闻鸡亭。[11]
杜鹃园位于梁洲西北角,占地380平方米,由原有的牡丹园改建而成,并扩大了原有专类园面积,栽植映山红、毛鹃等6000多株。杜鹃园由湖石堆砌自然花池。[11]
盆景园位于梁洲北端,1982年建成,占地2000多平方米,由展馆、温室、园中园三部分组成。[11]
玄武湖公园樱洲
樱洲长廊位于樱洲西北,于1954年建成,长达304米。二樱洲长廊最初为竹木结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改长廊为钢筋水泥结构。长廊南侧为一字排开的是世界各国友好城市代表团历年种植的友谊树。[12]
荷花园位于樱洲南端,于1992年建成。收集品种荷花170余种。园内建有水池、片石路、木栈道等,供游客观赏休憩。[12]
清真餐厅位于樱洲南端,始建于清朝,1986年重建,建筑面积1492平方米,是南京名菜——荷叶包盐水鸭的发源地。[12]
玄武湖公园翠洲
华梓园位于翠洲,2001年建成,占地366平方米。2001年为迎接第六届世界华商大会在南京召开,在翠洲建造以世界华侨、华人、华商的故乡情结为主题的专类园。[13]
留东同学会旧址
留东同学会旧址位于翠洲,建于1935年。2006年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列为南京重要近现代建筑。是一座具有典型欧式风格的建筑,主体为钢筋水泥结构,二层式楼房。[13]
玄武湖公园菱洲
台菱花架位于台菱堤上,建于1957年,占地6400平方米。俗称“大肚花架”。该花架为钢筋水泥结构,分置在台菱堤两侧。[14]
玄武湖公园文化活动
玄武湖公园游园会
百花闹春游园会从每年的一月份开始持续到五月底。[15]
玄武湖公园菊花大会
玄武湖于每年十月一日到十一月下旬举办传统的菊花展览,布置各种
盆景菊、悬崖菊、造型菊。菊花展览主要布置在:玄武门—假山瀑布—梁洲—翠洲一线,主要展出各种造型菊;梁洲盆景园展览馆展出盆景菊。[16]
玄武湖公园园事活动
玄武湖美景
景区管理者在打造春季樱花节、夏季荷花节、秋季菊花节等传统花事活动品牌的基础上,又成功地举办了第二届中国国际园林花卉博览会、第三届亚洲跳伞锦标赛、第六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闭幕式、2004世界名城会闭幕式、第六届中国南京赏石展暨国际赏石展、全国第七届菊展等国际性、全国性园事花事活动,以及中央电视台欢乐动画城、龙聚玄武六朝风大型灯展等园事活动。[17]
玄武湖公园旅游信息
玄武湖公园门票
玄武湖公园开放时间
五洲 6:00——20:00
环湖路 24小时[19]
玄武湖公园交通信息
搭乘在下车,依指示牌出站即到(入口)。
入口:搭乘1、游1、3外环、8、25、28、30、33、47、801、802路等在玄武湖公园站下。
入口:搭乘游1、2、3、20、31、44、48、52、67、70、140、802路等在鸡鸣寺站下;搭乘304路在台城站下。
入口:搭乘2、11、20、24、40、44、48、58、59、67、68、70、140、313、808路等在太平门站下。
翠洲门入口:搭乘游1、游3、22、24、40、66、73、93、308、311、318、809、819路等在新庄广场站下。
入口:搭乘1、游1、8、22、25、28、32、33、35、117、813、819路等在许府巷北站下。[18]
.江苏旅游资讯网[引用日期]
.中吴网[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深圳新闻网[引用日期]
.北方网.[引用日期]
.腾讯网.[引用日期]
.新浪旅游[引用日期]
.中国网.[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
.新浪资讯[引用日期]
.新浪旅游[引用日期]
.南京玄武湖[引用日期]尚上园·揽胜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尚上园·揽胜
尚上园·揽胜项目地址位于五象新区银海大道西侧708-1号,占地5.5亩,是一栋30层的高层商业住宅综合楼,处在金象山脉与五象岭森林公园之间。
尚上园·揽胜楼盘概况
项目占据[1]
南宁两大“绿肺”核心交汇位置,北往朝阳商圈,南接玉洞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南北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路线。广西体育中心、市级行政中心、总部基地、五象新区综合物流园、总部基地、滨江公园等休闲广场环绕周边,新南宁三中及邕江大学入驻,8分钟可享受各种成熟配套。
打造成五象新区首席行政,主推的户型是38~48平方米精装公寓,2梯9户,多变灵动的9种设计风格,最大限度地利用每一寸空间,干湿分离的功能划分,让居住更科学合理,家电、家具、寝具等豪华阵容全配置,让您的从容生活一步到位。项目目前已开放了一层的实景间。
尚上园·揽胜基本信息
参考价格:6500 元/㎡ (起价)
所在区域:良庆
物业类别:
主力户型:全部户型
交房日期:
楼盘地址:五象新区银海大道西侧708-1号
尚上园·揽胜详细信息
装修状况:
建筑类别:
物业公司:南宁市幸福物业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开 发 商:南宁市玉桶金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售楼地址:南宁市五象新区银海大道西侧708-1号
预售许可证:南房预字(2009)第093号
尚上园·揽胜周边设施
学校:大沙田小学、五象小学、英华学校、玉洞小学、玉龙学校
商业:金象三区综合市场、玉洞商贸综合市场、南城百货、利客隆、金盛商业广场
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
医院:江岭医院、广西工人医院大沙田门诊部、广西水电医院、博大医院、玉洞医院、市二医院大沙田分院
尚上园·揽胜交通状况
公交路线:尚上园揽胜未来轻轨2号线经过项目,可乘21路、23路、65路、607路、707路、501路公车到金地花园站下车。
尚上园·揽胜
尚上园·揽胜小区图片
.南宁房产网[引用日期]中楼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中楼又名大观楼,位于户县县城四街中心。始建于明崇祯八年(1635),仿西安钟楼格式。
原名文昌阁。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修。乾隆十年(1745)重修后称大观楼。
又以位居四街中心,群众习惯称中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949年修东北角台座;1957年大修,亮椽揭瓦并油漆;1980年加固重修楼座;1981年彩绘外部。
大观楼基座一层,楼阁二层。结构为重檐三滴水四角攒尖顶。总高24.55米,基座高6.40米。四周洞口题字东“迎旭”、南“览胜”、西“瞻紫”、北“拱极”。
现存清乾隆李文汉《重修大观楼记》石碑一通,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中楼的周边环境进行了治理,新建的古槐广场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休闲、娱乐及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文庙广场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届时中楼将以更新的姿态迎接八方游客。
户县中楼,座落在县城东西南北四街中心,建于明朝崇祯八年(1635),原名文昌阁,清康熙时改称中楼,乾隆年间又改为“大观楼”,但因其当邑之中,所以人们一直习惯称为“中楼”。
楼体为木质结构,广深各三间,外加围廊共五间。整个建筑严谨庄重,全部装饰绚丽典雅,重檐复屋,四角攒尖,雕梁画栋,饰以斗拱。楼檐四角,如鸟展翅,楼脊宝顶,直插苍穹,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是一座雅致肃穆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古典建筑。
在中楼东、南、西、北门洞楣上嵌有引人注目的青石横额,分别阴刻着“迎旭”、“览胜”、“瞻紫”、“拱极”八个正书大字。字径盈尺,笔力雄健,书写工整,刻工精细,出自名家之手。观楼远眺,云雾变幻,草木蓊翠,稻畦麦畦,堡寨栉比,道路纵横,风光万状,难以具述。使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情趣盎然,流连忘返,春季,可饱万木吐翠的眼福;夏时,可享清风拂面之凉爽;秋天,可望远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可观银装素裹,玉树银花。邻里相送至方山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邻里相送至方山
《邻里相送至方山》是诗人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分三层,前四句为第一层写自己将出任郡守,因与邻里有旧情而不忍分别。中间四句为第二层写行程中的所见,表达诗人本不欲迁外郡,而朝命难违,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只好扬帆上路 。最后六句为第三层就题意言是点明与邻里告别之主旨,写的是对朋友的勉励和叮嘱。这首诗运用比兴,且情与景的结合紧密自然。
邻里相送至方山作品原文
邻里相送至方山⑴
祗役出皇邑⑵,相期憩瓯越⑶。
解缆及流潮⑷,怀旧不能发⑸。
析析就衰林⑹,皎皎明秋月⑺。
含情易为盈⑻,遇物难可歇⑼。
积疴谢生虑⑽,寡欲罕所阙⑾。
资此永幽栖⑿,岂伊年岁别⒀。
各勉日新志⒁,音尘慰寂蔑⒂。[1]
邻里相送至方山注释译文
邻里相送至方山词句注释
⑴方山:当时皇都建康(今南京)附近的一个山名,山呈方形,山下有河水码头,亲友常于此送别行人。
⑵抵役:敬奉朝命赴外地任职。只,敬也。皇邑(yì):京城,指刘宋都城建业(今南京市)。
⑶憩(qì):休息。瓯越:指水嘉郡。永嘉一带在汉代地属东瓯,东越王摇曾在那里建都,故称瓯越。
⑷解缆:解开系船的缆绳,指开船。及:乘。
⑸怀旧:留恋老朋友。
⑹析析:风吹树木的声响。就:靠近。
⑺皎皎(jiǎo):光洁的样子。
⑻含情:这里指怀旧之情。盈:满。
⑼遇物:指一路上遇到的衰林、秋月。
⑽积疴(ē):多年患病。疴,病。谢:绝。虑:思虑、谋求。
⑾寡欲:少欲。阙:同“缺”。
⑿资:借。此:指永嘉郡。幽栖:隐退屏居。
⒀岂伊:岂惟。
⒁日新:一天比一天进步。《周易》屡见,如《大畜》云:“日新其德。”《系辞上》云:“日新之谓盛德。”又《礼记·大学》引汤之盘铭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都是进德修身之意。
⒂音尘:音信,消息。寂蔑(miè):寂寞。[2]
邻里相送至方山白话译文
自己奉王命离开京城去永嘉赴任,希望到那里后能安适地居住下来。
当船要趁着潮水解缆出发的时候,我却因留恋故人而不忍离去。
船在行驶中靠近了析析作响的凋败的树林,又看到秋月在放射着皎洁的光芒。
本来就因有怀旧之情,容易感到心中充满哀伤,现在又看到衰林、秋月,内心的悲愁就更加难以遏制了。
自己因久病而断绝了对于生活方面的追求。自己本来个人欲望就很少,所以现在并不觉得有什么不足。
我是想借永嘉郡永远隐居下去,哪里是只离开你们一年半载去做官呢!
希望你们努力做到天天进步,并经常来信以安慰我的寂寥。
邻里相送至方山创作背景
是晋代世家大族名将的孙子。在当时门阀制度下,他作为豪门世族的后裔,不仅拥有大量财产,而且政治上影响也很大。尽管宋武帝出身不够高贵,倚仗兵权在握才篡夺了晋室天下,做了皇帝,但他对当时的豪门世族还是要拉拢敷衍的。所以在刘宋开国以后,谢灵运虽未身居显要,却依然在朝任闲散官职,名气还是很大的。等刘裕一死,少帝即位,由于各派政治势力互相倾轧,谢灵运终于受到排挤,于永初三年(422)农历七月出任永嘉(治所在今浙江温州)太守。这首诗便是写他离开帝都建康(今江苏南京),于京城东面大约五十里的方山码头上船,与送行的亲友告别时的具体情景和思想活动的。[2]
邻里相送至方山作品鉴赏
邻里相送至方山整体赏析
前人谈谢灵运,都认为他是山水诗人之祖。而山水本自然景物,观赏者角度不同,思想感情每个人都不一样,同一风光,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就未必面貌相同。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谢灵运写,贵在其善于用精美准确的词句客观地刻画出山水景物奇异而微妙之处,有似看细腻的工笔画。然而这种精心刻意的描绘,又与他一生复杂多变的政治处境和矛盾纠缠的思想感情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同为山水诗,他的作品既不同于,也不同于。而谢灵运诗的真正特点,在于他能用深细的笔触来摹现其内心微妙的感情。即如现在要介绍的这首诗,就不是山水诗,而是一般的赠别抒情之作。表面上虽语多旷达,骨子里却是恋栈朝廷的,作者终于用凝炼而微带生涩的语言把这一真实而隐曲的思想给勾画出来了。这就是谢灵运诗值得借鉴的地方。
此诗共十四句,前四句和中四句各成一小段落,末六句自成起讫,而这六句中,每两句又各为一层意思。其中最难讲的是中间“析析就衰林”四句,自闻人倓《古诗笺》至近人许多注本,几乎没有一位把它讲透了的。开头四句写自己将出任郡守,因与邻里有旧情而不忍分别。第一句是说由于敬承王命而服役赴郡,故出京远行。第二句是说要去的目的地。永嘉在今浙江,古瓯越之地。“相期”的“相”,虽有互相、彼此之意,却不一定有对方存在。这里的“相期”只是期待、打算的意思。“憩”本是休息、止宿,这里用得别有涵义。作者到永嘉是去做官的,不是去度假的,到任之后,根本谈不到“憩”,而应该是勤于公务。而作者却用了个“憩”字,言外之意,作者被朝廷外迁并非受重用,而是投闲置散;而作者本人也并不想在外郡有所建树,只是找个偏僻地方休息休息。这就是下文“资此永幽栖”的“根”。把做官看成“幽栖”,并且想长此以往地生活下去,这就是反话,就是牢骚。事实上,谢灵运本人原是不甘寂寞的。接下去,作者写船要解缆启程了。这句是说自己要离京出发了。但第四句又一转,说由于怀念亲旧而不忍离去,所以一时还未能出发。这种欲行又止的描写并非纯粹指行动,因为船终于还是解缆出发了;而是写心理活动,即该走了却不想走,不想走又不能不走。表面上是与邻里亲友依依不舍,实际上是对“皇邑”的恋栈。读下文自明。
以上是第一小段,下面四句是第二小段。“析析”二句是写实,也是比兴。这时船已前行,途中所见,应为实景;但与“含情”两句相连,则又属比兴了。“就衰林”,叶笑雪《谢灵运诗选》注云:“就,迎面而来。岸边的树林是静止的,江上的船则顺风随流急驶,在船中看岸上的树林,不觉船动而只看到树林向自己走近。”这个讲法颇具诗意,但不一定确切。依叶说,“就衰林”的“就”主语应为船,应为乘船人;而叶的解释却成了倒装句,成为“衰林”迎面而来,其本身逻辑已觉混乱;如与下文对举,则“皎皎”与“明”皆“秋月”之形容词,除“析析”与“皎皎”为对文外,其它词语并不严格对仗。且“衰林”亦为不词,不能同“秋月”相提并论。鄙意下句既点出“秋”字,则上句亦为秋景无疑。而谢灵运出京赴郡是在永初三年(422)农历七月,虽交秋令而木叶尚未衰枯。这时就把树林称之为“衰”,似乎不确切。故应读为“就衰”林始合。“就衰林”者,已经出现衰的迹象、向着衰的趋势发展之林也。耳之所闻,乃析析风吹木叶之声,感到又是秋天了,原来葱翠的林木从此又要日就衰枯了;而目之所接,却是皎洁明亮的秋月。作者动身的当晚是七月十六,正值月圆,故为写实。这与第一小段实际已有一段间隔,即跳过了船已解缆,人已离岸的阶段,而写途中景物了。“含情”二句,旧注多讲成作者自谓,而把“遇物”的“物”讲成林和月。其实,此二句乃逆承上文,“含情”句是说“月”,“遇物”句是说“林”,但同时又是借外景以抒内情,实质仍在写自己思想感情的变化感受。夫七月十六正月盈之时,因之作者联想道:由于月亦含情,尽管它经常有亏缺晦暗之时,而每月总要盈满一欢,看来这也并非难事。正如多情之人,一有悲欢离合,感情自然流溢,这也是一种不能自制的表现。即如自己之迁离皇邑,远赴越瓯,虽已成行,犹“怀旧”而“不发”,这也正是情不自禁,“易为盈”的表现。而“遇物难歇”,即《韩诗外传》所谓之“树欲静而风不止”,“物”指“风”,乃承“析析”句而言,指林木之声析析,正因风吹而不能自止。亦如自己本不欲迁外郡,而朝命难违,身不由己,欲罢不能,只好扬帆上路。旧注或将景语与情语割裂,或引老庄之言而故求艰深,恐皆无顺理成章之妙。若依鄙说,则因实而入虚,见景而生情,转折亦较自然,层次似更清楚。故不惮辞费,析言之如上。
最后六句,在全诗为第三小段,就题意言是点明与邻里告别之主旨,即做为诗之结尾。但中间每两句为一层。“积疴”二句从自己说起,“资此”二句既与赴郡相关联,又同来送行者相呼应。最后“各勉”二句看似与邻里赠别的套语,实将自己留恋京都、不甘寂寞之意“不打自招”式地点出。有人认为谢灵运的山水诗每于结尾处发议论,成为无聊的尾巴,而这首诗恰好相反,正是从末两句透露出作者深藏于内心的底蕴。先说“积疴”两句。上句说由于自己多病,因此对人生的考虑已力不从心,只能“敬谢不敏”,言外之意说:一切听从命运安排,爱把我怎么样就怎么样吧。下句说自己本淡泊于名利,没有什么欲望可言,因而感觉不到自己有什么不满足的地方。言外指自己由于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又不想贪图什么,因此留在朝中也罢,出任外郡也罢,反正都无所谓。看似旷达,实有牢骚。于是接着说到第二层,他认为此次出任永嘉太守,倒是自己借以长期隐蔽、不问世事的好机会,看来同皇帝、同都城以及在都中盘桓甚久的邻里们,都将长期分手,不仅是分别一年半载的事了。其实这两句也暗藏着不满意的情绪,言外说皇帝这次把自己外迁,大约没有再回转京都的希望了。其患得患失之情,真有呼之欲出之势。而结尾两句,上句是说:我们要彼此互勉,都能做到“日新”的水平,以遂此生志愿。下句则说:希望亲友仍经常沟通消息,只有经常得到信息,才能慰我寂寞。这两句也属于无形中流露出自己恋栈京都、热中政治的思想感情的诗句。一个人既已“谢生虑”、“罕所阙”而且打算“永幽栖”了,就不必“各勉日新志”了。他认为只有京城中的亲友邻里有信来,才能慰其“寂灭”之情,可见他所说的“永幽栖”只是牢骚而并非真话。从而可以这样说,作者的真实思想感情是并不想离开帝都建康,可是在诗里却说了不少故作旷达、自命清高的话;而恰好是在这种故作旷达、自命清高的诗句中透露了他对被迫出任郡守、不得不离开京城的牢骚不满。这既是谢灵运本人特定的思想感情,而且也只有谢灵运本人的诗才,才写得出他这种特定的复杂矛盾的思想感情。只有从这种地方入手,才会真正理解谢灵运及其脍炙人口的山水诗。
此诗,情与景结合,紧密自然。诗人通过对衰林、秋月的描写,衬托出离情别绪的浓重。成行时解缆而不发与结尾处对朋友的勉励和叮嘱,感情表达的真挚诚恳,不像诗人的其他诗那么多雕琢痕迹和玄言味道。说明谢灵运大力创作山水诗,开始从题材上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对南朝和唐代诗歌的发展有积极的影响。[3]
邻里相送至方山名家点评
清·王夫之《姜斋诗话》:“情景相人,涯际不分,振往古,尽来今,唯康乐能之。”[5]
邻里相送至方山作者简介
谢灵运(385~433),晋宋间诗人。原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东晋名将之孙,袭爵封康乐公,世称“谢康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政治烦恼,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山水景物。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的尾巴。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他成为的创始人。有《》。[6]
曹海鹰主编.太康历史文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2.11:203
李运富编注.谢灵运集:岳麓书社,1999年08月:29-30
饶异伦,郑孝萍主编.大学语文: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02:96
吴小如等.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2年9月:638-640.
吴兆路,林俊相,甲斐胜二
主编.中国学研究
第六辑:济南出版社,2003年10月:86
殷海国.山水诗奇葩——谢灵运谢朓诗选注: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05月:1-1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合肥悦湖山院在售楼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