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歇后语,然后在括号里填上真正浮生未歇表达什么歇

 您现在的位置:&&>>&&>>&&>>&歇后语的来历正文
歇后语的来历
歇后语的来历
作者/编辑:佚名
& & 我们都知道歇后语,但很少人知道歇后语的来历,它是我国人民在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贴切。在一定的语言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 & &&
& & 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
1)八十老汉学吹打 && 上气不接下气
2)八月十五吃年糕 && 还早
3)八月十五的 && 光明正大
4)白虎进门 && 大祸临头
5)半夜弹琴 && 暗中作乐
6)包公升堂 && 尽管直说
歇后语的来历2    〖预览〗民间民俗歇后语100句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形式。范文先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民俗歇后语100句,希望大家喜欢。  1、三十晚上的案板――不得空  2、豆芽上蒸笼――蜷起脚脚受气  3、蚂蚁上磨盘――条条是道  4、驼背子仰起睡――两头不落实  5、十五个驼子睡床――七拱八翘  6、放屁打饱嗝――上下通气  7、干胡豆下酒――展牙巴劲  8、叫化子摆围鼓――穷作乐  9、老太婆吃腊肉――扯皮  10、疯姑娘讲笑话――嘻嘻哈哈  11、马屁股上钉掌――离蹄(题)太远  12、麻子照镜子――个人观点  13、冬瓜皮做帽子――霉起灰(霉透顶)  14、肚脐眼打屁――腰(妖)气  15、儿媳妇哭老公公――懒心无肠  16、驼背子滚阳沟――七拱八翘  17、抱鸡婆打摆子――又扑又颤  18、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  19、阎王吃胡豆――鬼炒(吵)  20、苍蝇衔称砣――嘴硬  21、细娃儿穿西装――大套  22、稀饭泡米汤――清(亲)上加清(亲)  23、龙灯的脑壳――随你耍  24、铁匠的围腰――尽是眼(近视眼)  25、青蜞蚂穿套裤――绷绷扯扯的  26、看戏掉眼泪――替古人担忧  27、(办不到)下雨天出太阳――假晴(情)  28、篾条穿……【】歇后语的来历3    〖预览〗小学歇后语大全  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歇后语是长期以来人民群众在丰富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范文先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小学歇后语大全,希望大家喜欢。  1、提着影戏人上场――好歹别说这层纸  2、老太婆开了口――一望无涯(牙)  3、柳藏鹦鹉――语方向  4、破饽饽――露馅了  5、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6、纸老虎――就穿  7、十月间的桑叶――谁人采(睬)你  8、狗戴箩筐――藏头露尾  9、八十岁婆婆拜堂――空费一对蜡烛  10、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1、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2、猫尾巴――越摸越翘  13、纸糊灯笼――就穿  14、丈八的灯台――照见人家照不见自己  15、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16、参天大树――高不可攀  17、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  18、烂颈蓑衣――披不得  19、一顿能吃三升米――肚量大  20、马尾丝拴饺子――提就露馅  21、芝麻开花――节节高  22、老婆婆的脚 趾头――窝囊一辈子  23、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24、头顶上长眼睛――旁若无人  25、手电筒――专照别人,不照自己  26、秃了头上的虱子――藏不住  27、孙大圣听了紧箍咒――头疼  28、雪里埋人――久后分明  29、头顶生目,脚下生手――眼高手低  30……【】歇后语的来历4    〖预览〗搞笑有谐音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形式,文化内涵丰富,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社会生活和文学作品中,使用的范围非常广,具有独特的表意特点。范文先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谐音的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1、肚子里撑船――内行(航)  2、老蜘蛛的肚子――净是私(丝)  3、山林中烧火――就地取材(柴)  4、孔夫子搬家――尽输(书)  5、碗底的豆子――历历(粒粒)在目  6、保温瓶的塞子――赌(堵)气  7、寿星弹琵琶――老生常谈(弹)  8、草把作灯――粗心(芯)  9、一根麦秆打鼓――不想(响)  10、墙上栽菜――无缘。(无园)  11、六七八九――没食(十)  12、对着窗户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13、老鼠跳到琴上――乱谈(弹)  14、年初一吃酒酿――头一遭(糟)  15、瓦匠的双手――多疑(泥)  16、藕炒黄豆――钻空(孔)子  17、酱缸泡石头――言难尽。(一盐难进)  18、井里放爆竹――有原因。(有圆音)  19、货轮出了海――外行。(外航)  20、守著厕所睡觉――离死不远。(离屎不远)  21、扇著扇子说话――疯言疯语。(风言风语)  22、二两棉花打絮――谈(弹)不上  23、牵著羊进照相馆------出洋相。(出羊相)  24、大胡子――难题(剃)  25、大麦去了皮――白人(仁)……【】歇后语的来历5    〖预览〗生活中一般常见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中国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范文先生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般常见的歇后语,希望大家喜欢。  1、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  2、寺里起火――妙(庙)哉(灾)  3、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咸,样样有  4、白娘子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5、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6、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  7、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8、开封府的包公――铁面无私  9、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10、孔夫子搬家――尽是输(书)  11、芝麻开花――节节高  12、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13、猪八戒进了女儿国――不想走了  14、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15、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16、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17、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坏透了  18、猫哭耗子――假慈悲  19、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20、韩信点兵――多多益善  21、船头上跑马――走投无路  22、孔夫子的砚台――心太黑  23、脚踩两只船――摇摆不定  24、冬水田里种麦子――怪栽(哉)  25、粪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  26、朝着窗外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27、老虎的屁股――摸不得  28、灯盏油干――火烧芯(心)  29、四两棉花――免谈(弹) ……【】歇后语的来历6    〖预览〗常用的现代歇后语  下面是范文先生网为大家准备了常用的现代歇后语,欢迎阅读与选择!希望大家喜欢。  1、玻璃瓶子装开水――三分钟的热劲  2、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3、婊子立牌坊――假正经;假装正经;不要脸  4、殡仪馆里的棺材――装人  5、瘪粒儿的麦穗――头扬得高  6、冰窖里嬉耍――冷笑  7、冰库里点蜡――洞(冻)房花烛  8、秃子跟着月亮走――沾光  9、薄纸糊窗棂――一戳就穿  10、灶王爷上天――有一句说一句  11、冰面上盖房子――不牢靠  12、厕所里点灯――找死  13、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14、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15、跛子唱戏文――下不了台  16、变戏法的亮手帕――不藏不掖  17、病重不吃药――等死  18、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19、冰凌当拐杖――靠不住;不可靠  20、哑巴作报告――指手划脚  21、瞎子帮忙――越帮越忙  22、变戏法的本领――全凭手快  23、脖子上挂雷管――太悬乎  24、剥皮的树――不长  25、便宜买回的处理品――贱货  26、剥皮的青藤――一丝不挂  27、剥葱捣蒜――干的小事  28、病好郎中到――晚了;迟了  29、玻璃杯沏茶――看到底  30、博物馆的陈列品――老古董  31、玻璃瓶装金鱼――一眼看透  32、跛脚毛驴――不走正道;……【】歇后语的来历7    〖预览〗动物有关歇后语  关于读书歇后语有哪些?下面是范文先生网整理的关于动物有关歇后语,欢迎阅读!  1、耗子掉水缸――时髦(湿毛)  2、猴子爬树――拿手戏  3、猴子骑羊――不成人马  4、剥了皮的蛤蟆――心不死  5、虾子落锅――死了还是红的  6、地里的蚯蚓――能屈能伸  7、猴子捞月亮――白欢喜一场  8、猫肚子放虎胆――凶不起来  9、瞎了眼的狗――碰着啥咬啥  10、蚯蚓走路---伸一下,缩一下  11、猴子上凉亭――丑鬼耍风流  12、瞎牛撞草堆――碰着就吃  13、旱鸭子过河――不知深浅  14、蚱蜢碰上鸡――在劫难逃  15、猴儿的脸――说变就变  16、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17、耗子拉木锨――大头在后边  18、猫披老虎皮――抖威风  19、耗子的眼睛――只看一寸远  20、蚂蚱斗公鸡――自不量力  21、灶前老虎――屋里凶  22、耗子拿枪――窝里反  23、猫戏老鼠――哄着玩  24、做梦见老虎――虚惊一场  25、5亩洹爰医焕虢墙 26、纸老虎――一戳就穿  27、耗子滚到面柜里――乐糊涂了  28、耗子逗猫――没事找事  29、屋檐下挂猪旦――苦水滴滴  30、照猫画虎――差不离  31、猴子扛大梁――受不了  32、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  33、牛身上拔根毛――不在乎……【】歇后语的来历8    〖预览〗《红楼梦》有关歇后语  关于读书歇后语有哪些?下面是范文先生网整理的关于《红楼梦》有关歇后语,欢迎阅读!  1、黄柏木作磐槌子――外头体面里头苦(第回贾珍)  2、羊群里跑出骆驼来了――就只你大(第回贾母)  3、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第回王熙凤)  4、膊折了往袖子里藏――自掩苦处(第回焦大)  5、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第回彩霞)  6、锯了嘴子的葫芦――没口齿(第回王熙凤)  7、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扣了环了(第回王熙凤)  8、聋子放炮仗――散了(第回王熙凤)  9、仓老鼠和老鸹去借粮――守着的没有,飞着的有(第回柳氏)  10、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画儿(第回鸳鸯)  11、焦了尾巴稍子――绝后(第回众人)  12、耗子尾巴上长疮――多少脓血儿(第回王熙凤)  13、见提着影戏人子上场――好歹别戳破这层纸(第回尤三姐)  14、王熙凤害死尤二姐――心狠手毒  15、可着头做帽子――要一点富余也不能(第回鸳鸯)  16、推倒油瓶不扶――懒到家了(第回王熙凤)  17、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第回尤三姐)  18、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宴席(第回红玉)  19、贾宝玉住在小西屋――到哪儿说哪儿  20、刘姥姥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21、九国贩骆驼的――到处兜揽生意(第回鸳鸯)  22、站干……【】
  〔歇后语的来历〕
  歇后语的来历所属栏目:〖 尚无数据〗
  “歇后语的来历”相关:
  〖〗链接地址:
  歇后语提供的歇后语的来历由网友原创或转发,若歇后语的来历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本站联系,谢谢!
上一个工具: 下一个工具:
歇后语的来历相关工具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 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辛苦.没想到就在这里 【填上适合的谚语或歇后语
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 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辛苦.没想到就在这里 【填上适合的谚语或歇后语怎么写呀,大哥大姐们,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与《根据情境,按要求填空 这枚校徽让我找得好辛苦.没想到就在这里 【填上适合的谚语或歇后语》相关的作业问题
1.童真可爱 活泼有趣 2.真是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踏破铁鞋揽,得来全不费功夫
BDCBA CABCB
1、那经霜的枫叶火红火红的,好似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晚霞 ).2、废气从鲸的鼻孔里喷出来,形成里一股水柱,就像(喷泉 )一样.
(1)3x-2=x,则2x=什么?( 2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同一个整式,等式依然成立.(2)-7x=-7x,则x=什么?( 1 )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3)1/5x=9,则x=什么?( 45 )等式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依然成立.(4)2πR=2πr,则R=什么?( r )等式两
谚语:1.俗话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可见,“读”是学习语文最简单,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歇后语:1,我走进教室,忽然发现同学们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弄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时间,不知所措.2.李可听了老师的批评,连连点头,可以走出那间办公室,他便“外甥打灯笼——照旧”,依然我
(1)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3)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4)视死如归,坚贞不屈&&nbsp
这时我们班的最会唱歌的小女孩某某某给我们唱了一首动听的儿歌.
我很喜欢旅游,每到一处总免不了感慨一番.登上长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雄关万里 ),(固若金汤 ),(孤城绝塞 )等成语;乘舟荡漾西湖,我不禁想起了“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古诗句;来到海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碧万顷,海阔天空,心旷神怡等成语;攀上泰山,我想起了“泰山一何高,
秋季田野真美啊,可谓是“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情不自禁 雄伟壮阔 连绵万里 叹为观止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难以自己 海纳百川 波涛汹涌 波澜壮阔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应该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谚语谚语是民间集体创造、广为口传、言简意赅并较为定型的艺术语句,是民众丰富智慧和普遍经验的规律性总结.根据内容,可以分为三类:(1)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2)认识社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1)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2)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_辛弃疾________ 醉卧沙场(君 )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__诸君_______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董大________ 落花时节又逢(君 )._李龟年________ 晨起动征铎,( 客)行悲故乡.____温庭筠 _____ 寒雨连江夜
(盛大)的集会 (由衷)的敬佩(狭窄)的天井 (重要)的岗位(安静)的教室 (明亮)的眼睛(特定)的情节 (轻快)的步子
(挥汗如雨)的筑路队员 (坚强不屈)的精神形容比赛时每个人都施展自己的本领场面很精彩的歇后语是什么?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形容比赛时每个人都施展自己的本领场面很精彩的歇后语是什么?
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外甥打灯笼------照旧(舅)”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歇后语是汉语独有的文字游戏,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 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还不算太晚。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现象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摔了个跟头捡了个元宝——歪打正着十五个水桶——七上八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麦芒掉进针眼里——凑巧了踏破铁鞋无觅处━━ 得来全不费工夫瞎猫子撞到死老鼠----运气好歇后语是我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最初的歇后语与现在我们看到的歇后语的表现形式并不相同,是对当时通用的成语、成句的省略。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称之为「藏词」。例如用「倚伏」代替「祸福」(出自《道德经》:「祸兮福所倚。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象谜底,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有时也称作「俏皮话」,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如《战国策,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象谜面,“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歇后语的语言诙谐幽默,读了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楚策四》:“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意思就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物轻人意重,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但在民间流传肯定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这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后半截是解释、说明,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这种歇后语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其使用范围受到了限制,福兮祸所伏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在括号里添入真正表达歇后语意思的字.小葱拌豆腐— 一青(&&& )二白八月的核桃— 挤满了仁(&&&& )老太婆打哈欠— 一望无牙(&&&& )咸菜烧豆腐— 有盐(&&&& )在先外甥打灯笼— 照舅(&&&)(不抄题不选)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小葱拌豆腐— 一青( 清 )二白八月的核桃— 挤满了仁(人 )老太婆打哈欠— 一望无牙( 涯 )咸菜烧豆腐— 有盐( 言 )在先外甥打灯笼— 照舅(旧 )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歇后语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民间俗语,它生动、形象、活泼有趣,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它对语言学、方言学、民间文学的研究有一定的价值,对于文艺创作、丰富作家和群众的语言也有所帮助。所以适当地掌握一些歇后语有关理论也是很必要的。
  (一)歇后语的形式
  一般来说,歇后语是由比喻部分和解释部分构成的。它的形式比较简单,中间多用破折号分开。如:
  ①小梅也愁蹙蹙的说:“谁说不是呀!咱们两个笨鸭子——上不了架”
  (&新儿女英雄传&第228页)
  ②他把胸脯一拍,说;“这一回是长虫吃扁担——直杠一条!非照你的主意办不可,走!”
  ((大路歌)上,第85页)
  ③李过对张献忠素有成见,说道:“虽说罗汝才外号叫曹操,张献忠却比他更狡诈。他是吃素椒长大的水晶猴子,不光刁滑,肚里还辣。”
  (&李自成&1卷上,第324页)
  例①中的“笨鸭子”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比喻部分,“上不了架”是后半部分解释部分。例②中的“长虫吃扁担”是比喻部分,“直杠一条”是解释部分。例⑧中的“吃素椒长大的水晶猴子”是比喻部分,“不光刁滑,肚里还辣”是解释部分。
  从语法的角度来看,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比喻部分相当于“主语一,后半部分解释部分相当于“谓语”。总之,歇后语不管它的形式是长是短,是简单还是复杂,都是由前后两部分组成,而且多半都是单句。有的歇后语虽歇去了后半部分解释部分,但这并不等于不存在,只不过是藏起来不露,让人们自己去猜测而以。
(二)歇后语的特点
  歇后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l)口头性
  歇后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是一种群众语言。它和人民的社会生活密切相联,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歇后语中有许许多多生动、巧妙的比喻,这些比喻都是以人民群众的丰富生活经验为基础而创造出来的:
  大楼改意见箱——盛(成)老问题了
  电线杆子打秋千——没抓手
  小鸡和鸭子做嘴——一个嘴大,一个嘴小
  武大郎坐月子——难产
  这些,都流传在口头上,生动、活泼、风趣,有的具有强烈的讽刺性。有些古今文艺作品,像&红楼梦&、&西游记&、&山呼海啸&、&新儿女英雄传&等中的一些歇后语,绝大部分都是用在人物的对话里。例如:
  ①却说宝玉自出了门,他房中这些丫鬟们都索性恣意的玩笑,也有赶围棋的,也有掷骰的,嗑了一地的瓜子皮儿。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瞧瞧宝玉,见宝玉不在家,丫鬟们只顾玩闹,十分看不过,因叹道:“只从我出去了,不大进来.你们越发没了样儿了,别的嬷嬷越不敢说你们了。那宝玉是个丈八的灯台,照见人见,照不见自己的,只知嫌人家腌腊。这是他的房子,由着你们糟蹋,越不成体统了”
  (&红楼梦&,第188页)
  ②那女子都跳下水去,一个个跃浪翻波,负水顽耍。行者道:“我若打他啊,只消把这棍子往池中一搅,就叫做‘滚汤泼老鼠,一窝儿都是死’”
  (&西游记&第27回)
  ③凌少辉笑道:“我的石头大王,你对‘二炳’是摸透了!”
  范春江也笑道:“常使的驴,摸脾气。”
  (&山呼海啸&上册,第318页)
  ④张金龙喝得筋都暴起来了,他放酒杯,说:“何团长,我这个人你知道,说话向来是‘袖筒里入棒槌一一直出直入,要是有郭 三麻子在,我反正不走!”
  &新儿女英雄传&,第59页)
  这些例句中的歇后语,都间接地也雄辩地说明了歇后语的口头性这一特点。近些年来,尽管歇后语已经越来越频繁地用于小说、戏剧、曲艺里,但歇后语的口头性这一特点足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因为失去了口头性,歇后语就将断绝了来源,就不能发展,甚至不能生存,所以口头性是歇后语最明鲜的特点之一。
  (2)双关性
  歇后语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双关性。有好多歇后语后半部分解释部分是双关语,表面上是“说明”它的前半部分比喻部分“话题”,实际上是另有所指。例如: 八月的石榴一满脑袋的红点子
“满脑袋的红点子”,表面土说石榴本身有很多红点子,而实际是比喻人头脑里有好主意,好办法。
  灌油的漏斗_没底儿
  “没底儿”,表面上是说漏斗没有底儿,实质真正要说的是比喻人心里没有数,没有把握。
  擀面杖分长短——大有大用,小有小用
  “大有大用,小有小用”,表面上是指长短擀面杖说的,实质真正要说的是其它东西,大有大的用处,小有小的用处。
  楚霸王种蒜——栽到家了
  “栽到家了”,表面上是说楚霸王把蒜栽到自己家的园田里了,实质真正要说的是比喻这个人彻底栽了跟头。
  街上的传单——白给
  “白给”表面上是指街上的传单不用花钱买,白送给。而实质真正要说的是指某人没有工作能力,什么也不是。
  双关性歇后语,由于语意双关,含义深刻,有强烈的针对性和讽刺性。例如曲波的&山呼海啸&(上册,第337页)有这样一段描写;
  那青年突然反问道:
  “我倒要问您,您对你们这种信念不怀疑吗?”
  “我们一点都不怀疑。”凌少辉说得非常干脆,“像登艾‘三炳’这样的民族败类,比起我们四万万以上的工农同胞来,不过是秃脑袋上扎小辫——几根毛有限。”
  这里的“几根毛有限”,也是运用的双关语。表面上是说秃脑袋上没有几根头发,实质真正要说的是像登艾“三炳”这种坏人是极少的。生动、鲜明、幽默,含义深刻。
  (3)谐趣性
  歇后语的第三个特点是以诙谐、风趣的语言,“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这就悬所说的“谐趣性一。例如:
  “辑你个大胆的王瑞英,今日上堂竟敢辱骂本县,你——可知罪吗!”
  王小姐现在是打破了脑袋扇扇子——豁出来了。听这话又顶了一句“哼!这是你自找的!”
  (&蒸骨三验&,第26页)
  ②桥隆飘又问道:“你思量,孔德第会怎样看咱们?”
  薛继超很肯定地答道:“他看我们是讹诈,没有实力,不是想真打。”
  。照你说,他把咱们看成了‘亚细亚’的火油——唬(虎)牌的。一看来桥隆飙很满意薛继超的回答,却又问道:“那为什么他又天天出动呢?”
  (‘桥隆飘',第72-73页)
  例①中的“打破了脑袋扇扇子”,这是一种对死满不在乎的一种表现,“豁出来了”点明这种举动不是轻而易举说出来的。实际上是说王小姐要拼命和他们干了,没有把死放在心上.这一歇后语既挖苦,又幽默、风趣。例②“亚细亚的火油——唬(虎)牌的”,是说不是正牌子,含有冒充的意思。这样一说就显得十分诙谐、风趣,给人一种快意感。
  类似这样的歇后语很多。例如:
  二姑娘包包袱——窝窝囊囊
  刀把老鼠——刁
  大风吹倒帅子旗——出师不利
  大肚子罗汉戏观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丈母娘坐在炕上——装姥姥
  口传家书——言而无信
  夫妻俩打铁——对手
  不倒翁盖被子——人小辈(被)儿大
  水瓜打驴——不见了半截子
  这些歇后语都很谐趣。朱光潜说:“谐,最富于社会性。……极粗鄙的人欢喜‘谐’,极文雅的人也还是欢喜‘谐,。”这种谐趣,不仅小说中有,一些古今戏剧中也常用。例如:
  ①陈母:大爷,事倒是件好事,不过您应该找个媒人说合说合。我呢,也要问问我们小妞愿意不愿意。哪有这样在茶馆里对说对讲的?想必当初你爸爸跟你妈妈就那么在茶馆里说合的。~
  石文:嗬,“梨巴”赶车,翻儿了。”有了,我给她来个硬拜丈母娘。丈母娘在上,小婿这里有礼。
  (京剧:&大英杰烈&,第二场)
  ②潘必正:二位大人,我把他二入好有一比。
  王金龙:比作何来?
  潘必正:黄柏树下抚瑶琴,
  王金龙:此话怎讲?
  潘必正:苦中儿取乐呀!
  刘秉义:我也有一比。
  王金龙:比作何来?
  刘秉义:望乡台上摘牡丹,
  王金龙:此话怎讲!
  刘秉义:至死还要贪花J
  (京剧:&玉堂春&,第十四场,会审)
  ③他说得好听的,听着;说得不好听的,就他一个“实棒槌灌米汤”,来个寸水不进,我算是满没有听提,这才能过日子。
  (话剧:&日出&,第三幕)
  例①中的“梨巴赶车一一翻”;例②中的“黄柏树下抚瑶琴一一苦中几取乐”,“望乡台上摘牡丹一一‘至死还要贪花”;例③巾的“实棒槌灌米汤——寸水不进”,都有共明显的谐趣。这些歇后语不怎么生动,可是一旦进入贴切的语境,马上就明珠生辉,这也是它的特点所决定的。
  (4)地域性
  歇后语流传很广,各地区都有歇后语。有些歇后语是全国通用的,人人都懂。例如:
  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狗撵鸭子——呱呱叫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老和尚的木鱼——不敲不响
  刘备摔孩子——刁买人心
  驴粪蛋子——外面光
  这些歇后语不限于地区,各处都用,说法基本相同。但也有些 歇后语,方言性很强。例如:
  ①矮子过河——淹(安)心。
  ②矮子爬楼梯——巴弗能够的。
  ③长虫吃扁担一~直棍一条。
④戴仔箬帽亲嘴——差得远。
  ⑤坟头儿不叫坟头儿——土包。
  ·@海里摸锅——瞎摸海。
  ⑦和尚梦见油嫁妆——幻想。
  ⑧癞头婆死老公——无发(法)无天
  ⑨毛坑里的磨烂鼓——又臭又硬。
  ⑩年尾打山猪——见者有份。
  ⑩达狐见不的关二爷一一瓤不压正。
  ⑧王大娘的皮蛋——变了。
  例①“矮子过河——淹(安)心”,四川方言,“淹”与“安”谐音。
  例②“矮子爬楼梯——巴弗能够的”。吴语区说法,等于北京说“巴不能够”,或作“巴不得”,即迫切希望。例⑧“长虫吃扁担——直棍一条”,河北说法。例④“戴仔箬帽亲嘴——差得远”,苏州方言。比喻事有阻隔,不能如愿。例⑤“坟头儿不叫坟头儿一一土包一。东北及河北有些方言以人之不合时流,不谙世面者,讽之为“土包”。例⑥海里摸锅——瞎摸海”。“瞎摸海”北京土语,指治事毫无计划或操作漫无章法之人。例⑦“和尚梦见油嫁女——幻想”,此语流行于陕西。例⑧“癞头婆死老公——无发(法)无天”,广州话呼发稀
  少之妇人为“癞头婆”。间接称谓妻之夫为“老公”。例⑨“毛坑里的磨烂鼓——又臭又硬”。湖南方言说“磨烂鼓”是指一种石头。例⑩“年尾打山猪——见者有份”。广东广西交界处,每到寒冬腊月,农民便群出打猎,围攻山猪(野猪)。在从前打得山猪时,分配方法
  是,……无论人们有无直接参加打猎,或是半途加进去,或只是偶然路遇,只要有人在山野未抬到山脚以前,随便折根树枝走上前去触动一下那已被获取了的出猪,就公认那人应得一份。例⑨“砒达狐见不的关二爷——邪不压正”。冀南和豫北—带管“黄鼠狼”叫
  “秕达狐”。
这些带有地域性的歇后语,实际上是属于在某一地区使用的
  方言组成部分之一,流传的范围较小,其中某些个歇后语由于它们本身的精炼、生动、形象,久而久之,慢慢地扩大了流传范围,从而取得了“普遍性。这就是说,方言土语较强的会慢慢地弱化,甚至消失。通用的一些歇后语将要强化,逐渐完善。
  (5)灵活性
  歇后语是属于口头创作之一,而人民口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总是在流传过程中不断加以修改、润色、增删。正因为这样,就必然出现一些“异文”。这就是歇后语的灵活性。
  歇后语的灵活性表现在形式上的,是词语和结构上的“变型”。例如:
  布袋里的菱角——锋芒毕露
  {布袋里的菱角——乱出头
  布袋里的菱角——尖(奸)的出头
  这三个歇后语的比喻部分相同,而后半截的辫释部分却不相同,显示了它的灵活性。
  大年初一吃饺子一一第一回
  大年初一吃饺子——都一样
  【大年初一吃饺子——没外人
  快刀切豆腐——点到就开
  快刀切豆腐——两不沾
  .快刀切豆腐——两面光
  以上两组歇后语也是歇后语的前半部分比喻部分相同,后半部分解释部分不同,这就不仅显示了它的灵活性,也说明了它在发展变化。
  还有些歇后语前半截比喻部分不同,后半截解释部分相同。
  例如:
  瓮中捉鳖——手到擒拿
  坛子里捉鳖——手到擒拿
水缸里抓王八——手到擒拿
  【缸里捉鳖——手到擒拿
  芝麻开花——节节高
  竹笋出土——节节高
  山间竹笋——节节高
  【清明节的竹笋子——节节高
  铜锅遇着铁刷把——硬碰硬
  铁锚碰礁石——硬碰硬
  铁板上钉钉——硬碰硬
  铁杵舂石臼——硬碰硬
  石板上甩乌龟——硬碰硬
  石阶上乌龟翻身——硬碰硬
  青石板上摔乌龟——硬碰硬
  也有些歇后语用新鲜的比喻取代陈旧的比喻。旧有的比喻有
  的思想性差,需要代之以新的比喻:
  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阴天打伞——多此一举
  阎王爷招手——没救了
  姥娘死儿——没救了
  丈二的灯台——光照别人,不照自己
  拿着手电打招呼——光照别人不照自己
  “脱裤子放屁”的比喻比较粗野,不如后者清新。“丈八的灯台”的比喻没有“手电”的比喻更接近现实生活。这种以新代旧的比喻也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三)歇后语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歇后语是我国特有的语言文学形式,它的修辞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1)比喻
  歇后语中比喻的运用较为常见。它是用具体、浅显、通俗的事物和道理引申出解释部分抽象、深奥的道理。例如:
  ①“保管员要是扒拉不了算盘珠儿,就像珍珠少个眼儿——再光滑也是瞎宝!……”
  (&黄河儿女&,第41页)
  ②他也瞟了一眼罗文杰,心中臭骂两句,嘴里却又嘟哝道:“如今不知怎的,做什么事都好比冷水泡茶——无味。罗股长,有闲时多开导开导我吧!”
  (&霞岛&,第274页)
  ③万寿年接过香烟,道:“这这成了饭店的臭虫——在家吃客。”
  &风雷&,第一部上册)
  例①中的“像珍珠少个眼儿——再光滑也是瞎宝”,是明喻。
  例③中的“好比冷水泡茶~一无味”,是暗喻。例③中的“成了饭店的臭虫——在家吃客”,也是暗喻。
  (2)虚指
  有一些歇后语的解释部分不是直接、一般、平铺直叙的结论性解释,而是运用形象的语言,婉转的、诱人思索的说明,这种修辞方法就叫它虚指。例如:
  ①李副书记开会回来,进门就说他是打击报复,真是岂有此理,不过,三个负责人,两人不同意,老贾没咒念,只是觉得窝囊、憋气,就像德州扒鸡一样,窝着脖子别着腿!
  (&龙雄春色&,第317页)
  ②沮十三妹惊毳未定,听他这么一说,火气更上来了,质问道:“难道你是属公鸡的,光啼不下蛋?……”
(&霞岛&,第354页)
  ③“想叫我们给他送木柴,真是和尚庙里借梳子——摸错门
  (&泰山风云&,第317页)
  例①是借用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虚指。例②中是借用事物的性质特点进行虚指。例③是借用人的某种(包括假设的)举动进行虚指。
  (3)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的歇后语是利用词语的同音或近音条件构成了双重的意义。它的作用在于使语言深厚,有余味。例如:
  ①细心儿想想,六九年来屯子的那伙子征粮工作组,也实在是坏掉根的茄苗——不成个样(秧)子啦!
  (&男婚女嫁&,第20页)
  ②“狗东西,又想抓老百姓当盾牌,这次,你是夹在磨子里吃面粉——想(响)扁了脑袋!”
  (&战火催春&,第460页)
  例①中的“样”与“秧”谐音例②中的“想”与“响”谐音,构成谐音双关歇后语。
  (4)夸张
  有些歇后语进行形象生动的比喻,从而引申出含有明显夸张或者缩小意思的说明。运用夸张修辞方法的歇后语-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向大的方面夸张,另一种是向小的方面夸张。例如:
  ①“可真是包脚布当孝帽啊,一步登天,就是像个翻身户了。”
  (&太行风云&,第490页).
  国观音僳背靠老松树坐着,从光溜赤条的胸脯土抹下个红角蚂蚁,往地上一摔,看住李广和又把社员养蜂养山蚕的事叙道了一气,说:。年把天气又过去了,还是个拳头捣锣,没音。”他口气里带出几分嫌李广和不办事的意思。
  (&太行风云&,第鲥5页)
  例①是往大了夸张。例②是往小了夸张。又用拳头捣锣多少也会有些声音的,而这里却说成“没音”。
  歇后语的修辞作用有以下几点:
  (1)可以使语音通俗易懂
  歇后语是劳动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创造形成的一种语言类型,它集中了劳动人民的丰富智慧,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斗争生活,是劳动人民喜同乐见的语言.它的特点是口语化、通俗化,亲切感人,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例如:‘烈火金刚&第八回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解文华以为平常跟李金魁并没有什么恶感,李金魁是吃软不吃硬的人,这么一说,他的心一软,再加上家里有找出麻烦来的顾虑,准得教育教育他放他走。可是李金魁有个老主意:瞎子放驴——不撒手儿,不放他。李金魁干脆地对他说:“不行,不能放你走。”
  这个“瞎子放驴——不撒手儿”,不仅鲜明、形象、风趣,而且谁看了也都明白。
  (2)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
  歇后语做为一种人民群众语言,它具有着诱人的巨大艺术魅力。因为它取材于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和事,所以使人听了或读了惑到生动、活泼,栩栩如生。例如:我不是共产究!”康铭锐被逼不过,讲了一句实话。
  “不是共党?有枪,有刀,还杀了山岛站的人,你不是共产党是什么?”胡麻子咆哮道,“鸭子肉好吃,就是嘴硬!来呀,给他上老虎凳”
  (&特别行动&,第198页)
  看,“鸭子肉好吃——就是嘴硬”这一歇后语多么生动,深刻揭示了胡麻子鲁莽粗野的性格。
  (3)可以使语言含蓄、幽默而饶有风趣
  歇后语比喻部分取材丰富、奇妙,所以在实际运用上表现出幽默、风趣的特点。例如:
  李世民沉思不语,程咬金呵呵笑道:“三哥,你这叫堵着屁股过河—_多余加那份小心。你想想,我军三十万,战将上千员,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把敌军吓得肝胆皆裂,屁滚尿流,他们不跑等着什么?这有什么可奇怪的?你别没事找事,疑神疑鬼的给人添堵好不好”
  (&说唐后传&,第359页)
  “堵着屁股过河——多余加那份小心”这一歇后语,不仅含蓄、幽默、有风趣,而且非常适合程咬金的身份。
  (4)可以收到很好的讽刺效果
  有些歇后语有强烈的讽刺性。&儒林外史&中有好多这样的实例。例如:
  ①那掌舵的道:“想是刚才船板上几片云片糕。那是老爷剩下不要的,小的大胆吃了。’’严贡生道:“吃了好贱的云片糕你晓得我这里是些什么东西?”掌舵的道:“云片糕无过是些瓜仁、核桃、
  洋糖、粉而做成的了,有甚么东西?”严贡生发怒道:“放你的狗屁我因素日有个晕病,费了几百两银子合了这一料药,是省里张老爷在上党做官带了来的人参,周老爷在四川做官带了来的黄连!缘建奴才,.堵八戒畦人叁桑——全不知滋味’说的好容易!是云片糕?方才这几片,不要说值几十两银子。‘半夜里不见了枪头子——攮到贼肚里’;只是我将来再发了晕病,却拿甚么药来医?你这奴才,害我不浅!”
  ②石老鼠冷笑道:。你这小孩子就没良心了!想着我当初挥金如土的时节,你用了我不知多少;而今看见你在人家招了亲,留你
  个脸面,不好就说,你倒回出这样话来!”牛浦发了急道:“这是哪里来的话j你就挥金如土,我几时看见你金子,几时看见你的土!你一个尊年人,不想傲些好事,只要‘在光水头上钻眼——骗人,!”石老鼠道:“牛浦郎,你不要说嘴!想着你小时做的些丑事,瞒得别人,可瞒得过我?况且你停妻娶妻,在那里骗了卜家女儿,在这里又骗了黄家女儿,该当何罪?你不乖乖的拿出几两银子来,我就同你到安东县去讲!”牛浦跳起来道:“哪个怕你,就同你到安东县去”
  例①严贡生短短的几句话连用了两条歇后语。这两条歇后语本来是严贡生用来讽刺掌舵的,而事实上它却成了严贡生丑恶灵魂的表述。掌舵的吃了他几片云片糕,竟要几十两银子,还要告到衙里打板子。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例②。在光水头上钴眼”是南京的方言,这一歇后语意思是假冒和尚骗人。光水头,指光头。钻眼,指冒充和尚受戒时头上烫的香洞。牛浦用这一歇后语讽刺石老鼠骗人,可到底是谁在骗人呢?其实都在骗人。一个冒名顶替,
  骗娶妻子;一个揭短要挟,诓人金银。他们是狗咬狗。作者灵活地运用歇后语,采取种种高明奇特的手法,使这些人物“当场出丑”,真是痛快、干脆、彻底之极!
  (四)歇后语的使用及研究
  恰当地使用歇后语,可以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但是歇后语中有相当一部分粗野、低级庸俗的东西;这些是语言中的糟粕,必须加以剔除。这就告诉我们,在运用歇后语时,要注意选择,不能随意乱用。
  歇后语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可以起一定的作用,对歇后语的研究也有一定的价值。
  (1)歇后语的研究是语言词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远在唐朝,我国就有了歇后语,而且已被某些文人用到了文学作品中。如&旧唐书&记载说,唐代有位叫郑綮(后曾作过宰相)的诗人,专用歇后语的形式写诗,别具一格,用语诙谐,传诵一时。所以说研究歇后语对于了解语言的词汇系统是有一定意义的。
  (2)歇后语的研究也是方言词汇研究的重要对象和材料。歇后语既有全国共同流行的,也有方言地区的,不仅在汉语里大量使用,而且在少数民族口头语言中也有许多反映民族特点的歇后语,因此通过对歇后语的分析,了解方言词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途径。我们在进行方言调查时,应该有意识地注意歇后语的搜集和整理工作。
  (3)歇后语也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和材料。歇后语和民间文学关系十分密切,在古典戏曲中,以及一些民间口头流传的一些地方戏曲中大量地应用歇后语,这些东西都是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材料和对象。过去在“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破坏下,
  歇后语及其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也受到了严重干扰。粉碎“四人帮”,歇后语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又获得了新生,这无疑对歇后语的发展和研究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歇后语推荐
相关歇后语
本文关键字:歇后语犯了克山病,又得了虎林热--没治后半句或下一句
比喻特别友好,关系亲密无间,心心相连.如:你们两家有什么说的,是一个屯的,又是白菜叶子炒大葱--亲上加..
历史类歇后语
诙谐类歇后语
版权所有 (C)歇后语大全网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QQ}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则表达 方括号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