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分子键长的计算的有关计算怎么解题

总链数的比例为:2/2×2n=1/2n;(4)若;六、有关遗传基本规律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例](2002年江苏综合能力测试,一、19)水;A9:3:3:1B3:1:3:1C1:1:1:1;[解析]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答案]B;[解题技巧和方法]遗传规律的有关计算,比较多,也;1、杂合子多代自交;2、一对相对性状交配后代概率;3、
总链数的比例为:2/2×2n=1/2n;(4)若某DNA分子含某碱基x个,则该DNA分子进行n次复制,需游离的该种碱基的脱氧核苷酸分子数为:(2n-1)×x 。 六、
有关遗传基本规律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例](2002年江苏综合能力测试,一、19)水稻的有芒(A)对 无芒(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现有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代,再将此F1与无芒的杂合抗病株杂交,子代的四种表现型为有芒抗病,有芒感病,无芒抗病,无芒感病,其比例依次为(
9:3:3:1
3:1:3:1 C
1:1:1:1 D
1:3:1:3
[解析] 纯合有芒感病株与纯合无芒抗病株杂交,得到F1代,其基因型为AaBb,无芒的杂合抗病株的基因型为aaBb,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且比例相等;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2种比例相等的配子,杂交后代可以有8种组合,有4种表现型,其比例为3:1:3:1。 [答案]
B [解题技巧和方法]遗传规律的有关计算,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不少同学感到困难,但作为描述遗传现象的基本形式之一,也常常是重点考查的对象,因此必须掌握有关规律类型。
1、杂合子多代自交。具有1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逐代自交n代后,Fn中纯合子比例逐渐增多,纯合体比例为:1-1/2n;
2、一对相对性状交配后代概率。纯合子(AA、aa)概率1/2;杂合子概率1/2;显性个体概率3/4;隐性个体概率1/4;
3、两对相对性状交配(独立遗传)后代概率。表现型4种,比例9:3:3:1;基因型9种,比例(1:2:1)2;F2中亲代所占比例10/16、新类型6/16、纯合子1/4、双显性个体9/16、双隐性个体1/16;
4、n对相对性状交配(独立遗传)过程数量关系。F1产生配子数2n,F1自交产生F2代表现型种类2n,比例(3:1)n;基因型种类3n,比例(1:2:1)n;
5、已知亲代基因型,求子代表现型和基因型概率,运用拆分法。如:基因型为AaBbCc×AaBbCc杂交(独立遗传),后代表现型种类及比例,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多少?因每一对都符合基因分离定律,故拆分成三组:Aa×Aa、Bb×Bb、Cc×Cc,然后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先算出每对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再根据乘法原理,算出总的表现型和基因型种类及比例。即表现型为:2×2×2=8种,比例(3:1)(3:1)(3:1)=27:9:9:9:3:3:3:1;基因型为:3×3×3=27(种),比例(1:2:1)(1:2:1)(1:2:1);
6、人类遗传病概率。典例:已知甲、乙两种病均为隐性遗传,甲病的患病几率为A,乙病的患病几率为B,双亲正常,则后代同时患两种病的几率为A×B,仅患甲病的可能性为A(1-B),仅患乙病的可能性为B(1-A),仅患一种病的可能性为A+B-2AB,正常的可能性为(1-B)(1-A)。 七、
有关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例]某种群的3种基因型AA、Aa、aa初始个体数分别为400、500、100,现假定群体始终处于遗传平衡,请问F3(三代后),该群体中的3种基因型及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多少? [解析]A的频率=(400×2 + 500)/(800 + 500×2 + 100×2)=65%,a的频率=1-65%=35%;由于现在开始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故其基因频率不变,F3的基因A和a的频率仍为65%和35%;因此,基因型AA的频率为0.652=42.25%,基因型Aa的频率为2×0.65×0.35=45.5%,基因型aa的频率为0.352=12.25%。 [答案] AA:42.25%;Aa:45.5%;aa:12.25%;A:65%;a:35%; [解题技巧和方法]此类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有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根据遗传定律的有关计算等,综合性强,在遗传和进化专题中基因频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一大难点,需要掌握的内容有: 1、基因频率=某染色体上某基因的数目/该基因的等位基因的总数,基因型频率=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总个体数,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的频率之和等于1,种群中基因型频率之和也等于1;
2、通过基因型计算基因频率(见例);
3、通过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即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等于它的纯合子频率与1/2杂合子频率之和; 4、设某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和a,其频率分别为p与q(p+q=1)。亲代基因型为AA、Aa、 aa。当种群足够大、个体间的交配是随机发生、没有突变、没有新基因加入和没有自然选择的理想情况下,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和等位基因的基因型频率在一代一代的遗传中是稳定不变的。这就是哈迪―温伯格定律,其数学方程式是:(p+q)2=p2+2pq+q2=1,即[p(A)+q(a)]2=p2(AA)+2pq(Aa)+q2(aa),其中p2、2pq和q2分别为基因型AA、Aa和aa的频率。 八、
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计算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例](2002年广东河南,二、41)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A、B、C、D 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能量的总量,Pn表示生物体贮存的能量(Pn―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
单位:102千焦/O/年
A B C D E Pg 15.9 870.7 0.9 141.0 211.5 Pn 2.8 369.4 0.3 61.9 20.1 R 13.1 501.3 0.6 79.1 191.4 分析回答: 1、能量流动是从A、B、C、D 中的哪个营养级开始的?为什么?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多少? 3、从能量输入和输出角度看,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否增加?为什么? [解析]因为B营养级含有的能量最多,贮存的能量和呼吸消耗的能量也最多,故B是生产者;因为E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由B到D再到A最后到C;从第三营养级传递到第四营养级的效率是15.9/141.0=5.7%。因为在该生态系统中,输入的总能量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Pg(生产者的)=870.7;输出的总能量=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13.1+501.3+0.6+79.1+191.4=785.5;因为870.7大于785.5,所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 [答案]1、B;B营养级含能量最多,是生产者。2、5.7%。3、增加。该生态系统输入的总能量大于所有生物消耗能量之和[或答P(生g产者的)大于R(所有生物的呼吸消耗)]。 [解题技巧和方法]生态系统中的有关计算主要是能量流动方面的。要解答好此类题,要掌握: 1、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沿食物链传递等); 2、递减效率是每两个营养级之间为10%~20%。答题时要注意“至少”(20%)、“至多”(10%)的用词; 3、认真分析好食物网中各生物的地位与关系; 4、相邻两个营养级的传递率=下一个营养级能量/上一个营养级能量×100%。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行业资料、文学作品欣赏、幼儿教育、小学教育、31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等内容。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 [ 作者:思齐生物网 | 来源:思齐生物网 | 发布时间: 19:52:42 ] 生物第二册第六章中有关碱基计算的题目, 一直是学生学习...  关于碱基含量计算的简便方法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引出的关于碱基含量的计算,一直...碱基互补配对的解题方法... 6页 1下载券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 7页 免费 ...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_理化生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对于碱基计算的这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几个基础的关系。只要能掌握三个关系式, 灵活运用这三...  化学计算题解题技巧 45页 5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容,请到百度文库投诉中心;如要提出功能问题或意见建议,请点击此处进行反馈。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 隐藏&& 碱基计...  答案:C 【例3】 含有 100 个碱基对的一个 DNA 分 子片段,其中有 60 个...答案: (1)Ⅲ(2)Ⅰ(3)第一(4) 自动调节 三.生物计算题的解题技巧 酶 ...  高三生物第二轮复习 专题三 生物题的计算和解题技巧 【高考说明】生物计算题在...( / =1/a ①某蛋白质中氨基酸数目:对应 mRNA 碱基数目:对应 DNA 碱基数目=...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对于碱基计算的这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几个基础的关系。只要能掌握三个关系式,灵活运用 这三个关系式,就可解决一般的碱基计算的题目。这三个...  碱基计算题目的解题技巧 7页 免费 有关DNA中碱基计算专题 21页 免费 碱基计算专题训练 5页 20财富值 碱基互补配对的解题方法总... 6页 2财富值如要投诉违规内...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有关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计算.doc 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有关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计算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有关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计算总结
有关DNA分子结构和复制的计算是高中生物学的重点同时又是难点,总结题型如下:
有关碱基互补配对的计算。
解题方法:主要把握住A=T,C=G;A+C=T+G。这种题型的做题步骤:先画图(横着画出DNA的两条链)→再标碱基(若题目中告诉有哪两个碱基之和,就把这两个碱基标在一起;若没告诉哪两个碱基之和就可以随便标)→分析题目类型(所求结果是求碱基个数还是求碱基所占的比例)→分析计算(主要把握住某个碱基或某两个碱基之和占DNA一条链的比例是占两条链比例的二倍)
⑴DNA的一条单链中A+G/T+C=0.4,上述比例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分别是(
B. 2.5 、1
C. 0.4 、0.4
D. 0.6 、1
【解析】【答案】⑵
某DNA分子中G+C之和占全部碱基的35.8%,一条链的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比例是(
A. 32.9%、 17.1%
B. 31.3%、 18.7%
18.7%、 31.3%
17.2%、32.9%
【解析】【答案】
A .(a+b)/2
B.(3a+b)/4
C.(2a+3b)/2
D.(a+3b)/4
2.某双链DNA分子共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链的碱基中(A+T)/(C+G)=2/5,问该DNA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数目是(
3.假设将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的DNA复制用15N标记,并供给14N的原料,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15N标记的DNA的精子所占比例为(
4.分析一个DNA分子中,发现30%的脱氧核苷酸含有腺嘌呤,由此可知该分子一条链上鸟嘌呤含量的最大值可占此链碱基总数的(
5.一个DNA分子中的碱基A+T为70%,其转录的信使RNA上的U为25%,则信使RNA上的碱基A为(
D.以上三者都错
6.某DNA片段所转录的mRNA中尿嘧啶占28%,腺嘌呤占18%,则这个DNA片段中胸腺嘧啶和鸟嘌呤分别占多少?
7.某生物的某种核酸的碱基比率为A:G:U:T:C=24:23:0:37:16则这种核酸可能是(
A、双链DNA分子
B、单链DNA
C、双链RNA
D、单链RNA
8.某DNA分子中,G和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5.8%,其中一条链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9%和17.1%,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2.9%和17.1%
B、31.3%和18.7%
C、18.7%和31.3%
D、17.1%和32.9%
二、有关DNA分子复制的题目
1.已知DNA分子复制的次数,求需要多少个游离态的脱氧核苷酸。这种题型应先求出原来DNA分子中的某种脱氧核苷酸的个数,然后再根据公式(2n—1)X=复制需要的某种游离态的脱氧核苷酸的数目进行计算。n代表复制的次数,X代表所求原来DNA分子中的某中脱氧核苷酸的个数。
1.已知某DNA分子含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上A:G:T:C=1:2:3:4。该DNA分子连续复制2次,共需要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分子数是(
【解析】【答案】【解析】【答案】【解析】复制n次是指复制了n次,是指复制了n1次【答案】【解析】【答案】①两条链都是32P的DNA:一条链是32P,另一条链是31P的DNA:两条链都是31P的DNA=
②含有32P的DNA:含有31P的DNA=
③含有32P的单链:含有31P的单链=
【解析】【答案】
15.含有32P或31P的磷酸,两者化学性质几乎相同,都可参与DNA分子的组成,但32P比31P质量大。现将某哺乳动物的细胞放在含有31P磷酸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数代后得到G0代细胞。然后将G0代细胞移至含有32P磷酸的培养基中培养,经过第1、2次细胞分裂后,分别得到G1、G2代细胞。再从G0、G1、G2代细胞中提取出DNA,经密度梯度离心后得到结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答题.ppt 5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为了更好理解DNA复制,请同学们用短直线代表DNA,画出上述实验中大肠杆菌的一个15N标记的DNA分子在14N的培养液中连续复制3代的简图。 (请用不同线条表示不同同位素) 亲代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
无论DNA复制多少次,含有原来母链的DNA分子永远只有两个,原来母链也永远只有2条。
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一种半保留复制方式,一个DNA分子连续进行n次复制,可形成
个子代DNA.如图所示: 含亲代DNA母链的DNA分子数为
1/2n-1 不含亲代DNA母链的DNA分子数为
1-1/2n-1 3.复制所需的某脱氧核苷酸数=a×(2n-1),其中的a为所求的脱氧核苷酸在原来DNA(即作模板的亲代DNA)分子中的数量,n为复制次数。 第n次呢? 即时训练
1、由15N标记细菌的DNA,然后又用14N来供给这种细菌,于是该细菌便用14N来合成DNA,假设细菌连续分裂三次产生了八个新个体,它们中含14N的DNA与含15N的DNA的比例是(
);含14N的链与含15N的链的比例是
B D 只含14N的DNA与含15N的DNA的比例? 3:1
变通:亲代母链与子代DNA链数之比为:
2/(2n×2)    DNA复制有关计算规律总结 即1/(2n)
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碱基互补配对
B A B 拓展 DNA复制与细胞分裂的关系
——复制好的两个DNA总是分别放在姐妹染色单体上
染色体复制 亲代DNA分子分别进入两条染色体上 间期 前、中 后期
末期进入两个子细胞中 技法提炼 以上面第4题为例,利用图示法理解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相结合的知识。 A C P119 题组三
DNA复制的实验探究 第5题 阅读课本P57,画出重点语句,并完成步步高P116“回扣基础” 基因与染色体、DNA、脱氧核苷酸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 1个或2个 DNA 主要的
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很多个 线性 成千上万个脱氧核苷酸 遗传信息 ___________ 生物性状 线粒体、叶绿体 提醒 ①对于真核细胞来说,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基因的载体。 ②对于原核细胞来说,拟核中的DNA分子或者质粒DNA均是裸露的,无染色体。 分析下面的概念图,回答有关问题:
A 染色体 B +
E 脱氧核苷酸
H 磷酸 + + F G (1)图中B是
(2 )1个A与C有两种比例关系:
(3 )每个C含有
个D,每个D中可以由
E 组成。 蛋白质 含N碱基 脱氧核糖 1:1 1:2 很多 成百上千 蛋白质 含N碱基 脱氧核糖 (4 )D 和A的位置关系:
(5 )从分子水平看D和C的关系是
(6)C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
。 (7 )在E构成的链中,与一分子G相连接的有
分子H。 (8)遗传信息是D中
的排列顺序。
D位于A上 基因(D)是有遗传效应的DNA(C)片断 E 1 2 E(脱氧核苷酸)
A 染色体 B +
E 脱氧核苷酸
H 磷酸 + + F G 蛋白质 含N碱基 脱氧核糖 ×
提示 排列顺序应为4n,n指碱基对数,100个=50对,即应为450种,其中“4”有特定含义,代表4种碱基,不能写成2100。 解 惑 (1)基因是遗传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其主要载体是染色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存在基因。 (2)原核生物体内也存在基因,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70页23页17页27页21页29页26页19页40页17页2016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数据计算类解题模板练(有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6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数据计算类解题模板练(有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6年高考生物热点题型数据计算类解题模板练(有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题型5 数据计算类解题模板练[解题模板概述] 的考查核心在于通过定量计算考查学生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定量的取材主要涉及蛋白质、DNA、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细胞分裂、遗传育种、基因频率、种群数量、食物链与能量流动等方面的内容。其解题思维模板如下: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明确知识体系,找准原理依据。&理顺数理关系,确定计算方法。&准确计算,回归要求,注意单位。&将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的叶片分成4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 h,再光照1 h(光照强度相同),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数据。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组别&一&二&三&四温度(℃)&27&28&29&30暗处理后重量变化(mg)&-1&-2&-3&-1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mg)&+3&+3&+3&+1注: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A.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7 ℃B.该植物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是29 ℃C.27~29 ℃的净光合速率相等D.30 ℃下实际光合速率为2 mg•h-1&&思维导表 明体系•找原理&(1)暗处理时进行的生理过程:细胞呼吸;光照时可进行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2)表中第三行变化数据是相对于暗处理前的变化,而第四行的变化数据是相对于暗处理前的变化。(3)净光合速率=实际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理关系•定方法&(1)表中第三行变化数据的绝对值反映细胞呼吸强度。(2)第四行的变化数据的绝对值能 (填“能”或“不能”)反映净光合作用强度。(3)若暗处理前、暗处理后和光照处理后叶片重量相对值分别用如下柱状图表示,则请在图中标绘出暗处理后重量变化量和光照后与暗处理前重量变化。&答案:如图所示&
准计算•归要求&(1)27 ℃、28 ℃、29 ℃和30 ℃时的细胞呼吸速率分别为1 mg/h,2 mg/h、3 mg/h和1 mg/h。(2)27 ℃、28 ℃、29 ℃和30 ℃时的总光合速率分别为5 mg/h、7 mg/h、9 mg/h和3 mg/h。(3)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大约都是29 ℃,27~29 ℃下的净光合速率是不相等的。答案 B解析 从表中分析,暗处理1小时,光照1小时,则在27 ℃时形成的总光合量是3+1+1=5 (mg/h);28 ℃时形成的总光合量是3+2+2=7 (mg/h);29 ℃时形成的总光合量是3+3+3=9 (mg/h);30 ℃时形成的总光合量是1+1+1=3 (mg/h)。由此可知,该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约是29 ℃,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也约为29 ℃。再分析净光合速率(即在光下的净光合速率):27 ℃时应为5-1=4 (mg/h);28 ℃时应为7-2=5 (mg/h);29 ℃时应为9-3=6 (mg/h),27~29 ℃下的净光合速率是不相等的。30 ℃下的实际光合速率(即在光下总光合速率)为3 mg/h。&一、蛋白质的相关计算1.某多肽链为199肽,其分子式为CxHyNaObS2(a&199、b&200),并且由下列5种氨基酸组成。那么该多肽彻底水解后将会分别得到赖氨酸、天冬氨酸的个数为(  )&A.a-199、(b-200)/2& B.a-200、b-200C.a-199、(b-199)/2& D.a-200、(b-200)/2答案 A解析 由题意知该多肽为199肽,则它是由199个氨基酸组成的;又知该多肽分子式为CxHyNaObS2,其中N有a个,则可知组成该多肽的199个氨基酸共有a个氨基;又知组成该多肽的5种氨基酸中只有赖氨酸含有2个氨基,所以赖氨酸个数为a-199。由于组成该多肽的5种氨基酸中只有天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设该多肽共含有d个天冬氨酸,反应前199个氨基酸中氧原子共有4d+(199-d)×2,形成199肽时脱去198个水分子,每个水分子含一个氧原子,所以该多肽分子中尚存在氧原子数为b=4d+(199-d)×2-198=2d+200,d=(b-200)/2。2.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4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图)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4个氧原子B.若将得到的5个氨基酸缩合成5肽,则有5种不同的氨基酸序列C.若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总共有5个羧基,那么其中必有1个羧基在R基上D.若将新生成的4条多肽链重新连接成一条长链将脱去3个H2O分子答案 A解析 该50肽水解得到4条多肽链和5个氨基酸需要断开8个肽键,需要8个水分子参与,因此该50肽水解得到的几种有机物比原50肽增加了8个氧原子,故选A。二、与生物膜层数有关的计算3.CO2从外界进入某绿色植物细胞完成光合作用,然后又通过有氧呼吸被分解成CO2离开该细胞,共穿过多少层生物膜(  )A.6层& B.8层& C.10层& D.12层答案 C解析 可先画出该过程的简图(如图所示),再根据题意来解答。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由此产生的丙酮酸进入线粒体进行彻底的氧化分解。&4.分泌蛋白在内质网腔折叠、初加工后,被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组装,最后释放到细胞外。这一过程中分泌蛋白穿过的磷脂分子层数为(  )A.4& B.2& C.1& D.0答案 D解析 分泌蛋白是以囊泡的形式,由内质网经高尔基体到细胞膜,通过膜融合而分泌到细胞外的。三、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相关的计算5.将某种绿色植物的叶片放在特定的实验装置中,研究其在10 ℃、20 ℃的温度条件下,分别置于5 klx、10 klx光照和黑暗条件下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结果如图。据图所做的推测中,正确的是(  )&A.该叶片在20 ℃、10 klx的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为8.25 mgB.该叶片在5 klx光照强度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的少C.该叶片在10 ℃、5 klx的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是3 mgD.通过实验可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温度和光照强度均成正比答案 A解析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相关计算,注意黑暗条件下只进行细胞呼吸、光照条件下O2的释放量为净光合作用量是正确解题的关键。叶片在20 ℃、10 klx时,每小时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10+2)/2×(44/32)=8.25 (mg);据图可推知,在5 klx光照强度下,10 ℃时积累的有机物比20 ℃时的多;在10 ℃、5 klx的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O2量是(6+1)/2=3.5 (mg);净光合速率可用光照下O2的释放速率表示,5 klx光照强度下,10 ℃时该绿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6/2=3 (mg/h),20 ℃时的为4/2=2 (mg/h), 由此可知,叶片的净光合速率与温度不成正比。6.用等体积的三个玻璃瓶甲、乙、丙,同时从某池塘水深0.5 m处的同一位置取满水样,立即测定甲瓶中的氧气含量,并将乙、丙瓶密封后沉回原处。一昼夜后取出玻璃瓶,分别测定两瓶中的氧气含量,结果如下(不考虑化能合成作用)。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透光玻璃瓶甲&透光玻璃瓶乙&不透光玻璃瓶丙4.9 mg&5.6 mg&3.8 mgA.丙瓶中浮游植物的细胞产生[H]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B.在一昼夜内,丙瓶生物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量约为1.1 mgC.在一昼夜后,乙瓶水样的pH比丙瓶的低D.在一昼夜内,乙瓶中生产者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约为0.7 mg答案 B解析 由于丙瓶为不透光的玻璃瓶,里面的浮游植物只能进行有氧呼吸,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故A错误;由于丙瓶中生物只进行呼吸作用,经过一昼夜后,丙瓶中的氧气减少了1.1 mg,故B正确;一昼夜后,乙瓶中的氧气浓度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一定降低,水中的pH比丙瓶中的高,故C错误;由于丙瓶中氧气减少了1.1 mg为呼吸量,而乙瓶中氧气增加了5.6―4.9=0.7(mg)为净光合量,实际上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量为:净光合量+呼吸量=0.7+1.1=1.8(mg),故D错误。四、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计算7.如果一个精原细胞核的DNA分子都被15N标记,现只供给该精原细胞含14N的原料,则其减数分裂产生的4个精子中,含有15N、14N标记的DNA分子的精子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互换现象)(  )A.100%、0& B.50%、50%C.50%、100%& D.100%、100%答案 D解析 依据题意画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简图(如图1)。由于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的复制实际上是DNA分子的复制,而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故可再画出图2来帮助解题。&&8.将玉米的一个根尖细胞放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将子代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下列关于细胞内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第二次分裂结束只有一半的细胞具有放射性B.第二次分裂结束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C.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D.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的一条单体被标记答案 B解析 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且DNA的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经过一个细胞周期后,产生的子代细胞均含有放射性,且一个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含有放射性。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具有放射性的细胞可能有4个。在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每条染色体都被标记,且每条染色体的两条染色单体中只有一条被标记。五、碱基相关计算9.已知某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其一条链中的T与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在它的互补链中,T和C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  )A.34%和16%& B.34%和18%C.16%和34%& D.32%和18%答案 A解析 设该DNA分子的两条链分别为1链和2链,双链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全部碱基总数的34%,则A+T占66%,又因为双链DNA分子中,互补配对的两种碱基之和占整个DNA分子比例和每条链中的比例相同,因此A1+T1=66%,G1+C1=34%,又因为T1与C1分别占该链碱基总数的32%和18%,则A1=66%-32%=34%,G1=34%-18%=16%。根据DNA分子的碱基互补配对关系,所以T2=A1=34%,C2=G1=16%。10.(;山东,5)某研究小组测定了多个不同双链DNA分子的碱基组成,根据测定结果绘制了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与其互补链、一条单链与其所在DNA分子中碱基数目比值的关系图,下列正确的是(  )&&答案 C解析 A项,无论DNA分子的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为多少,整个DNA分子中(A+C)/(T+G)都等于1。B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C)/(T+G)的值与其互补链中的(A+C)/(T+G)的值互为倒数。C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值相等。D项,由于双链DNA分子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故一条单链中(A+T)/(G+C)的值与其互补链中(A+T)/(G+C)的值相等。六、与遗传定律有关的计算11.某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2 500。有1对夫妇均正常,其中一方的母亲是该病患者,请问,这对夫妇的子女患该种遗传病的可能性有多大(  )A.125& B.150& C.1100& D.1102答案 D解析 一般人群中发病率为12 500,设其病人基因型为aa,则a配子的频率为150,A配子的频率为1-150=4950。由下表知人群随机婚配时基因型AA和Aa的频率分别为:AA=(4950)2,Aa=2×。则在正常人群中Aa的概率为:[2×]÷[(×]=251,即这对夫妇的一方基因型为Aa的概率为251,另一方基因型为Aa,因此,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概率为:251×14=1102。&
&&& 卵细胞精子&A(4950)a(150)
A(4950)AA[(4950)×(4950)]Aa[(4950)×(150)]
a(150)Aa[(4950)×(150)]aa[(150)×(150)]
12.如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a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中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兼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16答案 B解析 对于甲病来说,3、4和8号的患病情况说明甲病为显性遗传病,4号患病而8号不患病,说明不是伴性遗传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根据题意可知乙病是伴性遗传病。3、4和7号的患病情况说明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3号和4号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则其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为(3/4)×(1/4)=3/16。5号患甲病,含有A基因,因为9号不患病,所以5号甲病对应的基因型为Aa;对于乙病来说,5号正常而10号患病,所以5号基因型为XBXb,可得出5号的基因型为AaXBXb。10号的患病基因是1号通过5号传递而来的,但7号的致病基因来自3号。七、与基因频率有关的计算13.某动物的基因A和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只有基因A或基因B的胚胎不能成活。若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群体中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群体中A的基因频率是(  )A.50%& B.60%& C.45%& D.40%答案 B解析 结合题意可知,后代A bb或aaB 的个体胚胎致死,故后代个体不存在该种基因型。当AABB和aabb个体交配,F1的基因型为AaBb,全部存活,当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则存活的F2个体基因型有9/10的A B 与1/10的aabb,在9/10的A B 中,AA个体占其中的1/3,即3/10,Aa个体占其中的2/3,即6/10,因此,F2个体中AA∶Aa∶aa=3∶6∶1,即AA占30%,Aa占60%,aa占10%,由此可推得F2中A的基因频率=30%(AA)+1/2×60%(Aa)=60%。14.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个体间可以自由传粉,据统计,在该小麦种群中,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60%,基因型为tt的个体占20%。假设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请计算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  )A.50%和50%& B.50%和62.5%C.62.5%和50%& D.50%和100%答案 B解析 根据题中提供的该小麦种群在感染锈病前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可以计算出基因T的频率=20%+60%×1/2=50%;该小麦种群感染锈病后,基因型为tt的个体消失,基因型为TT的个体在存活个体中占25%,基因型为Tt的个体在存活个体中占75%,则基因T的频率=25%+75%×1/2=62.5%。八、与生态相关的计算15.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 千克。&答案 3 250 kg解析 从题目中可以获得该食物网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上一营养级的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生物量相等”,这句话确定了“某一生物从不同食物链获得能量的比例”。图解如图所示,丁每增加10 kg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3 250 kg。&16.图乙表示图甲所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kJ•m-2•a-1),请回答:&&(1)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 ,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2)某段时间人们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池塘中某种鱼类的种群密度,调查总面积为2 hm3,随机选取多处样方,若第一次捕获30条全部标志后释放,一段时间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有40条、标志的有10条,由此可估算出该鱼类种群在该时期是&&&&&&& 条/hm3。答案 (1)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12.7% (2)75解析 (1)输入生态系统的能量主要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图中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能量总量=3+14+70+23=110×103kJ•m-2•a-1,第二营养级即植食动物固定的能量为14×103kJ•m-2•a-1,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14÷110×100%=12.7%。(2)设种群密度为x条/hm3,30/2x=10/50,求得x=75。&文章 来源莲山课件 ww w.5 Y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分子键长的计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