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中哪一种被认为是缺乏西方科学家认为人死后根据的

&&&&职场新手孙杨,似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自我分析是抑郁质的人,害怕这样的气质类型天生有缺陷。心理咨询师对他说: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你要学会的是在单位真诚待人,拿捏好说话的分寸,就能够渐渐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案例】&&&&孙杨的来信: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到了一个新单位不能很快适应。同事觉得我不会主动跟人沟通,很多时候,我不知道该不该说话,有时说一些话,别人又觉得不能接受。怎么改变才能增强适应能力呢?另外,大学时的心理老师说,人的气质分为4种类型,抑郁质类型据说是不好的,这样的人天生就是有缺陷的。如果我恰好是这种气质类型,怎样才能正常生活,与别人正常交往呢?&&&&罗曼萍(贵州明达心理咨询事务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回复:&&&&【解析】&&&&气质的概念&&&&孙杨,先回答你的关于人的气质类型的问题。&&&&气质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气质有很多特征,按这些特征的不同组合,可把人的气质分作几种不同的类型。25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并根据观察结果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型。500年后,罗马医生盖伦才在希波克拉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和一种气质类型相对应。希波克拉底所划分的这四种气质类型比较切合实际,所以至今仍用他提出来的名称。但是他的学说是缺乏科学根据的,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希波克拉底之后出现过多种气质类型的学说,比较有影响的,包括希波克拉底的学说在内,还有体液说、体型说、血型说、激素说等等。&&&&四种气质类型&&&&简单把四种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表述如下:&&&&1,胆汁质:精力旺盛,行为外向,直爽热情,情绪兴奋性高。但心境变化剧烈,脾气暴躁,难于自我克制。&&&&2,多血质:活泼好动,言语行动敏捷,反应速度、注意力转移的速度都比较快,行为外向,容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新事物。善交际,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3,黏液质:反应速度慢,情绪兴奋性低但很平稳,行为平和内向,头脑清醒,做事踏实有条有理,注意力容易集中。稳定性强,不善言谈,交际适度,但流于刻板。&&&&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多疑多虑,内心体验极为深刻,敏感机智,做事认真仔细。行为内向,胆小孤僻,爱独处不爱交往,动作迟缓,防御反应明显。&&&&以上四种气质类型是典型的类型,大多数人是中间型的或混合型的。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气质仅仅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每一种气质类型都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没法比较哪一种气质类型更好。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能影响工作的效率以及对环境的适应。&&&&那么孙杨,读到此处,你可以打消“抑郁质类型不好,天生就是有缺陷的”这一疑惑了吧?以上观点并非我的发明,而是人类文明的结晶。&&&&真诚对待同事&&&&作为职场新人,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上司陌生的同事,的确会让一些刚离开校园走进社会的年轻人心理上产生不适应感紧张感甚至压力感,极个别的还有恐惧感。但是,渐渐的就适应了。差别仅在于有的适应得快一点有的适应得慢一点。快慢无可厚非,要承认人具有差异性。正因此,人类社会才具有多元性。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即气质,求同存异,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你不能很快适应新单位,不必焦虑,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融入新集体的速度。值得你反省、关注的是:同事觉得你不会主动与人沟通。凯思·柯林斯说:“把自己封闭起来,风雨是躲过去了,但阳光也照射不进来”。人类的内心世界是由感情凝结而成的,真诚、坦荡、友善地对待同事,自己所处的小环境就能协调转动,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生活中有极高的价值。&&&&学会反省自身&&&&你说很多时候不知道该不该说话,有时说的一些话别人又觉得不能接受。这就涉及到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的问题。衡量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一个社会适应标准。即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家庭功能和职业功能完好,能享受生活和工作的乐趣。那么你反思一下你说过什么别人不能接受的话?是否考虑给别人一个真诚的道歉?更重要的是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包容别人。对别人的言行,在心理上先作善意假设。至于不知道该不该说话这件事,其实不必纠结。拿捏不好分寸时就不说,同事并不会因此疏远你。&&&&中华文化有一个优良的传统,就是自省。《论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呛几口水是正常的。只要你学会去反省自身,欣赏别人,还愁不能与别人正常交往吗?这与你是什么气质类型无关,而与你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关。&&&&采访/本报记者&陈艺
,结交更多好友。
已有账号?
分享到微博:
夜班编辑部:6625181&&&&&&&&&&&&&&&&&&&&&&&&&体育新闻部:6625165&&&&&&&&&&&&&&&财经新闻部:6625174&&&&&&&&&&教育周刊:6625157&&&&&&&&&&&&&&娱乐新闻部:6625164&&&&&&&&&&旅游周刊:6625175
广&&&告&&&部:26333&&&&&&&&&&发行部:6775896&&&&&&&&&&&&&&&&&&&&&新 闻 热 线:96677&&&&&&&&&&&&&理财热线:&&&&&&&总编室:6773939&&
本 报 地 址:贵阳市宝山北路372号贵州日报报业集团新闻大楼10-11楼&&&&邮编:550001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教育心理学习题汇编.doc 24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40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1.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2.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布鲁纳)
7.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8.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9.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C ]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10.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C ]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11.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C]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12.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13.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A ]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14.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C]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15.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16.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 A]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17.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18.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D]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19.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20.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D]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21.由于反映活动的形式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与[ A]
A.程序性知识? B.实用的知识? C.直观的知识? D.可应用的知识
22.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知识直观的方式主要有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 A]
A.言语直观? B.形象直观? C.感知直观? D.表象直观?
23.现代认知心理学把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 A]
A.长时记忆? B.内隐记忆? C.操作记忆? D.形式记忆
24.短时记忆的容量[ D]
A.较大? B.没有限制? C.非常之小? D.7土2个组块?
25.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的趋势是[ C]
A.时快时慢? B.快者愈快? C.先快后慢? D.先慢后快?
26.最早提出著名的遗忘曲线的心理学家是[ A]
A.艾宾浩斯? B.巴甫洛夫? C.冯特? D.弗洛伊德
27.所谓的及时复习,应该是指[ A]
A.在学习结束立刻复习? B.复习越早越好? C.在大面积遗忘开始之前复习? D.当天复习
28.根据知识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以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A.公式学习? B.命题学习? C.原理学习? D.推理学习
29.最早提出遗忘曲线及其规律的心理学家是[ B]
A.巴甫洛夫? B.艾宾浩斯? C.斯金纳? D.威廉?冯特
30.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被称作[A ]
A.操作技能 B.技巧C.操作能力 D.能力?
31.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即是[A ]
A.智力技能 B.知识迁移C.智力 D.思维程序
32.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A]
A.复杂方案? B.学习计划? C.可行方案? D.思维程序?
33.学习策略一般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B]
A.记忆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思维策略? D.学习方法?
3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C ]
A.智力技能? 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 D.自我意识?
35.生成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对所阅读或听讲的内容产生一个[D]
A.新的理解? B.不同的见解? C.认知策略? D.类比或表象等?
36.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B]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2014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单选题九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4黑龙江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强化训练:单选题九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认证文库|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专家称千年一遇寒冷天气说缺乏科学依据_新闻中心_新浪网
专家称千年一遇寒冷天气说缺乏科学依据
  新闻提示&&&
  10月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可全国大多数地区明媚的秋阳让人感觉恍若春天。然而,在各大网媒上,关于今冬可能遭遇“千年极寒”的预测却“寒气逼人”。有报道称,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已受到或正受到低温的影响,某波兰科学家更警告说,今年入冬,北半球可能面临“千年一遇”的极端低温,中国等亚洲地区也可能难以幸免。
  ■记者 王昕 吉江华 张五多 实习记者 卢玉鸽 崔雪/报道
  本报讯 连日来,关于“千年极寒”的话题,已经成为长春市街头巷尾人们最感兴趣的谈资。刚刚过去不久的2009年的冬天,已经留给大家一个格外寒冷的印象了,今年冬天会不会更冷?到底会冷到什么程度?千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又将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不少市民心里惴惴不安,一边担心供暖不达标,一边忙着采购羽绒服等保暖装备。那么,今年冬天到底会不会出现所谓的“千年极寒”呢?昨日,记者采访了吉林省专业气象台的专家桑老师,并联线了中国气象局。采访中专家们表示,目前世界上,尚无法准确预测极端严寒天气事件,所谓“千年极寒”,不仅无可信赖的手段进行预报,同时,也缺乏科学依据。
  驳斥论据一
  准确气象记录仅存百余年
  吉林省专业气象台的专家桑老师告诉记者,他在看到“千年极寒”这几个字的时候,首先就觉得,这个词用得有点夸张,因为从全世界范围看,准确的气象记录出现不过百余年,而对百余年以前的气象记录只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手段进行推测的。所以,今年冬天可能比较冷,但是千年不遇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驳斥论据二
  无可信赖手段预报大气候
  昨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了中国气象局,气象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也提供了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就此事做出的回应。任福民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他的第一感觉是不相信这一则消息,并怀疑这位发表言论的波兰科学家的科学态度。任福民表示,从预报手段上看,波兰科学家预报的是整个冬季,这是个气候预报的概念,气候预报和天气预报完全不同,它更复杂也更困难。而针对气候时间段里的极端天气事件来预报,难度更大。目前,国际上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刚刚2―3年,并没有可信赖的手段来对此进行预报。
  驳斥论据三
  “千年极寒”缺少科学依据
  任福民也表示说,波兰科学家说的“千年极寒”理由是,“拉尼娜”现象会导致今年冬季欧洲的寒冷。而“拉尼娜”现象是指热带特别是赤道中东部太平洋地区的偏冷现象。“拉尼娜”现象直接影响的就是热带太平洋地区,而它对热带太平洋地区以外的地方的影响是有些信号,但是对欧洲,这种信号并不可信。波兰科学家从“拉尼娜”现象上做出“千年极寒”的预报,在科学上是缺乏依据的。
  专家说法
  我省不排除气温偏低的情况
  “千年极寒”既然是概念上的炒作,那么,吉林省今年冬天的天气情况会是怎么样呢?吉林省专业气象台的专家表示,今年夏天,从整体上看,虽然6月份有段时间气温比较热,但是整体和常年比较相差不多。2009年,吉林省是在10月3日正式进入冬季的,但今年进入冬季的时间明显延后,至于今年冬天气温会不会偏低还很难预测。只能说,不排除出现比常年正常情况偏低的情况。
  权威声音
  “千年极寒”论如同“瞎子摸象”
  “千年极寒”之说缘起何因?是否有科学依据?它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是否南辕北辙?对此,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目前大家关注的“千年极寒”是个怎样的概念?这个说法从何而出,又缘起何因?
  宋连春:我也从媒体上看到了波兰学者关于“千年极寒”的观点,但这观点有点儿“瞎子摸象”的意味。这位学者仅仅依据单一影响气候的因素预测未来气候的趋势,显然是一种对气候系统缺乏全面系统和深刻认识的表现。气候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涉及到大气、冰雪、岩石、生物、水五大圈层,甚至还包括了人类活动。因此,“千年极寒”的说法不能就此一言以蔽之,一锤便定音。
  记者:目前“千年极寒”的观点,已经出现了人云亦云的声音。这个结论是否有科学依据?类似“千年一遇”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目前可以预测吗?
  宋连春: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
  实际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湾暖流扯到一起有“风马牛不相及”的感觉,因为它们是属于不同时间尺度的变化。“拉尼娜”是年际尺度,逐年之间的波动起伏比较大;而大西洋暖流却是相对稳定的,主要表现为十年以上的长周期变化,而且近几十年的观测显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减少趋势。目前国内外研究还缺乏足够的科学证据来证明“拉尼娜”与墨西哥湾暖流有直接关系。
  自1986年以来,欧洲地区发生过4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两次出现了冷冬。2007年12月至2008年2月“拉尼娜”事件期间,欧洲气温普遍较常年明显偏暖了1℃至4℃,并没有出现偏冷的现象。
  记者:全球变暖是大家都了然于心的一个趋势,如今“千年极寒”的说法与前者之说是否南辕北辙?它出现的可能性大吗?
  宋连春:所谓气候变暖,是指“整体趋势”在变暖,一般是指100年来的一个总趋势,但由于气候存在年际波动,所以并非“今年温度比去年高”就能称其为变暖。
  2009年是有记录以来南半球最暖的年份,2000年至2009年是1850年以来最暖的十年,这都表明近百年来的气候变暖趋势是一个全球性的长期过程。根据1500年以来的代用资料分析,欧洲冬季气温变化与1901年至1995年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负2℃之内。由此看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出现“千年极寒”的可能性极小。
  (据《中国气象报》)
  保暖产品跟风涨价
  自从国内各大媒体报道了今冬“千年极赛”后,各大商场的御寒用品纷纷提前登场,小到棉鞋垫、毛袜子,大到厚棉衣。昨日17时左右,记者来到恒客隆卖场,在卖场显眼的位置,棉被、保暖棉裤、电热毯纷纷推出特价促销活动。据销售电热毯的店员介绍,这几天电热毯卖得特别好,往年到了这个时候,电热毯也会上市,但今年因为有“千年极寒”的说法,所以提前几天就开始促销了。
  在采访中,市民冯先生正在和妻子挑选棉睡衣。当记者向其询问“千年极寒”一事时,冯先生说:“我是看报纸知道这件事的,第一反应就是担心房子的供暖问题,要是供暖不好,那可就糟糕了。”而一旁的妻子则是为了御寒而提前购置了棉睡衣。
  据商场的工作人员介绍,近期天气的变化,使得市民购买冬装的人数大大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顾客都是因为听说了“千年极寒”一说特意跑到商场挑选御寒用品的。昨日,记者在各大商场走访了解到,广大市民都觉得今年的电热毯,以及一些棉织品价位都比去年要贵一些,纷纷猜测可能与“千年极寒”消息有关。
  吓坏了南方大学生
  黄晓是今年刚来吉大上学的南方姑娘,在昨天的采访中,她表示,前几天刚听到这种说法,紧张得不得了,幸好师姐不住地宽慰她:“放心吧,东北哪有不冷的时候,习惯习惯就好了。过两天你买件羽绒服,不上课的时候就宅在寝里,哪都别去。”
  站在路边摆摊的赵先生感慨道:“最近很多人谈起过这事,他们说今年长春冬季温度可能降到零下40多摄氏度,听得我都有点害怕,去年冬季零下20多摄氏度,我出来摆摊时,穿两层棉袄都觉得冷,整不好今年摆摊时得支个火炉子。”
  什么决定一个城市的暖冬寒冬
  ■麦小迈
  “千年极寒”,缺乏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可以说没有任何根据。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止于科学,谣言止于真相――但是对于“千年极寒”传言的潮起或者潮落是一回事,由此引发的市民对于今冬供热的担忧和关注又是一回事。道理很简单,在一座极北部城市,在现代化生活条件下,今冬究竟是寒冬还是暖冬,从根本上讲,除非真的出现“千年极寒”,其决定因素在于供热温度而不是气象温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我们来说,今冬是寒冬,还是暖冬,与“千年极寒”的传言实在是毫无关系。
  这个担忧来自于多年来供热工作质量与市民基本生活需求的矛盾;来自于去年那个所谓的“多少年不遇”的严冬季节里,比天气的严寒更让人心寒的室内温度;来自于供热主管部门只能协调,无法主管的尴尬;来自于市民在用热权利上的极端无力感――维权难、测温难、退费难――无力到一个什么地步呢?花钱用热,但是对于供热质量和供热服务,就像自然气候一样,只能听天由命。
  幸赖“暖房子工程”温暖人心。迄今为止,长春市乃至吉林省各个城市暖房子工程全面推进,几乎所有老房子的保温能力都大大提高。这给我们一个希望,那就是去年很多供热质量极差的供热单位,在将供热问题归咎于气候原因之后,一再强调城市中的老房子建筑设计本身不符合供热要求,拒绝测温、拒绝退费,态度空前强硬――而今冬各级政府部门基本赶在供热季节之前做好了房屋保温改造,这给广大市民维护用热权利撑腰,也使某些供热能力不达标或供热态度也不达标的供热单位,失去了一个推诿耍赖的重要借口。这就使我们不但对于今冬供热质量的提升抱有希望,甚至对于难度极高的测温,乃至对于难比登天、在供热制度上几乎等于一纸空文的退费都有了一丝指望。
  但是指望不能靠天气,也不能仅仅靠做好保温。要提升供热质量,天气是个自然因素,做好房屋保温是个外在条件,如果供热工作本身缺乏改进提高的内在动力,外部条件的改变不会对供热工作本身造成任何直接的促进;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没有趁着外部条件改善为契机,积极促动供热工作从硬件到软件,从制度到机制的改革,那就等于白白放弃了一次最理想的时机。供热的温度,就可能像自然的温度一样,无拘无束。
更多关于&& 的新闻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1年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下载积分:400
内容提示:2011年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50:2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40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1年教育心理学选择题
关注微信公众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国人认为汉字不科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