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特发癫痫能癜痫可以治疗吗吗

当前位置:>>>>
小儿癫痫对孩子一生影响有多大
发布日期:
&&& 在我国约有900万癫痫患者,每年有约40万的新发患者,其中超过一半是儿童。癫痫给患儿的身心发育、社会能力及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由于癫痫发作症状千变万化,而在儿童癫痫患者中,约2/3的患儿表现为部分性发作,即孩子出现一侧肢体包括口角、眼睑或手指的短暂抽动,偏斜,或某些部位的麻木针刺感,有些还会出现短暂性意识丧失等。这也是导致很多家长掉以轻心、没有足够重视从而成为延误就医、漏诊的主要原因。小儿癫痫如不及早诊断、正规治疗,将对儿童的身体、心智都有较大影响。如果孩子出现癫痫持续状态,还有可能会危及生命。为此,本刊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神经内科周渊峰和张S健两位副主任医师为家长来解读小儿癫痫那点事。
  问:癫痫是否会影响认知发育?
  答:癫痫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没有影响是很多父母非常担心的问题。癫痫患儿的认知影响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包括起病年龄、癫痫病因、发作类型、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治疗相关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癫痫对认知的影响必须根据个体特点进行全面分析。
  癫痫发病年龄与其认知损害密切相关,癫痫早发是引起认知损害的重要相关因素。新生儿期起病约50%有后遗症,主要与原发病有关。婴儿期起病的癫痫比年长儿童起病者对认知影响大,可能与病因和基本病理有关。
  影响患儿认知障碍的癫痫病因主要有:各种重症脑炎、脑膜炎继发癫痫、外伤后继发癫痫、先天性遗传代谢缺陷、脑变性病及先天性脑发育异常等病因引起的继发性癫痫,大部分可致智力障碍。而特发性癫痫如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儿童失神癫痫等对抗癫痫药物反应良好,对认知无明显影响或轻微影响。
  癫痫儿童的认知损害与癫痫灶的部位密切相关。大脑皮质不同部位癫痫病灶引起不同类型的认知功能障碍。长时间或反复频繁的癫痫发作,尤其是癫痫持续状态可引起脑损伤及全身性并发症,可影响患儿的认知,因此必须尽快止痉并合理治疗。
  癫痫的治疗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应采取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医生应根据临床特征、药代/药效学、心理学等知识,权衡利弊,综合考虑,为病人制定个体化的科学治疗方案,并对患儿心理、情绪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全面关心,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需要强调的是,癫痫患儿认知影响主要取决于脑伤害程度,引发癫痫患儿认知低下的重要原因是其原发病。所以,家长应该对癫痫给予高度重视。
  问:癫痫能否痊愈?
  答:儿童癫痫发作的逾后大多良好。经过合理的药物治疗后,小儿癫痫的完全缓解率可达50%~80%。此外尚有15%~25%的患儿经治疗后发作明显减少,因而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约为80%~90%。特发性全面性癫痫和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的无发作率较高。起病年龄小、症状性或隐源性癫痫及癫痫性脑病等特殊综合征预后不良。在药物难以控制发作的少数难治性癫痫中,有相当一部分可通过外科手术控制发作。
  总之,小儿癫痫若诊断正确,治疗得当,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经正规抗癫痫药物治疗难以控制发作的患儿,如有外科治疗的适应症应尽早手术治疗,以避免反复发作加重脑损伤。
  问:长期治疗会有副作用吗?
  答:目前,药物治疗仍是儿童癫痫的首选方法,除部分癫痫患儿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外,多数患儿均需长期使用抗癫痫药物治疗。受药物作用的影响,短期用药主要表现为镇静、困倦、精神运动缓慢、顺行性遗忘、学习困难。长期服药则主要表现为智力下降、精神运动缓慢、信息处理和语言学习能力下降、注意力降低和反应迟缓。
  传统抗癫痫药物主要包括苯巴比妥、卡马西平、丙戊酸、苯妥因。目前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因对患儿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高浓度时表现明显。丙戊酸在治疗浓度范围内对癫痫患儿的认知功能没有或仅有轻微的影响,但在高剂量时可能会对认知功能有影响,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定期监测血药浓度。多数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浓度范围内长期服用卡马西平,比其他传统抗癫痫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为小。
  近年来,国内外已有一些新型药物上市,如托吡酯、奥卡西平、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等,给患儿和医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大部分研究认为托吡酯对认知功能有影响,尤其在增加剂量过快或大剂量应用的情况下,而单药治疗、低剂量或缓慢增加剂量时这一副作用表现不明显。奥卡西平、左乙拉西坦对全面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的癫痫患儿安全有效。拉莫三嗪很少引起认知方面的损害,甚至还有积极的作用。长期抗癫痫治疗时药物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是决定是否能依从和耐受的重要因素。为了减少药物对认知功能的不良影响,建议尽可能采用单药治疗、适当的起始剂量和加量速度,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使血药浓度在治疗范围内处于持续稳定的水平。其目标是以单一药物的最低有效剂量达到完全控制癫痫发作的目的,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因此,家长们在您的孩子患上癫痫时,就一定要给予正确的治疗。千万不能丧失信心,对孩子的未来失去希望。癫痫控制后的孩子,未来必是一片光明的。
  常见误区解读
  ★孩子发作时没有四肢抽搐,怎么可能是癫痫?
  首先,抽搐是癫痫的常见症状之一,但并不是癫痫独有的症状,不能把抽搐与癫痫等同起来。不少儿童癫痫并不出现抽搐,有的癫痫患儿表现为白天上课时反复的发呆,走神,自己不能回忆,这种类型的癫痫有时被误认注意力缺陷;有些癫痫儿童表现原来已具备语言能力的丧失,不能理解别人讲的话,不听大人的话,自言自语,容易被误认为精神病。这些癫痫儿童可能都没有抽搐,所以,并不能说没有抽搐就不可能是癫痫。
  ★癫痫发作时,患儿都有意识丧失?
  因儿童神经发育特点导致异常癫痫样放电易于传导扩散,所以绝大多数癫痫患儿发作时都伴有意识障碍。但有些类型的癫痫发作,如部分性发作,患儿发作时意识可以部分或完全保留。有的患儿癫痫发作时依次出现一侧口角、面部、肢体抽搐,有的患儿发作时描述为躯体异常感觉、看见闪光或各种幻觉、听到刺耳的声音、闻到某种难闻的气味等,这些癫痫发作时可以无明显意识丧失。一般在大年龄儿童相对容易判断,因此,不能因为患儿的意识丧失不明显,就否认癫痫的诊断而延误治疗。
  ★癫痫发作抽搐动作大就是大发作,除了大发作外就是小发作?
  通常人们日常生活中认为的癫痫大发作是指强直阵挛性发作,强直阵挛发作有四肢的抽搐;小发作仅表现为意识的改变而没有明显的肢体抽搐,但是癫痫发作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已经不能用大发作和小发作涵盖所有的发作类型。有些患儿家属认为强直-阵挛性发作以外的其他形式的发作都认定是小发作,是不确切的。小发作可以是失神发作,也可以是部分性发作,不同的发作类型抗癫痫的药物选择是完全不同的,正确判断癫痫的发作类型非常重要,是指导治疗、判断预后的重要依据。
&&& (来源:文汇报 作者:陈青)当前位置:
小儿癫痫的症状
  临床分类及临床表现:  癫痫的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其分类也几经修改,十分复杂,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癫痫发作分类和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相结合的方法。  一、癫痫发作的分类  方法简单明了,临床医生容易掌握,方便交流,还可根据发作类型选用抗癫痫药物,提高治疗效果。1983年,我国小儿神经工作者参考国际抗癫痫联盟1981年的癫痫发作分类标准,并结合我国国情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小儿癫痫发作的分类。  1.部分性发作  1)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开始意识多不丧失,最初的发作表理可反映癫痛起源的脑区。小儿时期以部分运动性发作为多见,有限局性某部躯体的抽动、转侧性作、杰克逊发作(发作自一侧口角开始,依次波及手、臂、肩)等。抽动后可发生一过性(24小时内)瘫痪,称To—d麻痹。部分感觉性或植物神经性发作在小儿时期较少见:前者表现为躯体感觉异常或有特殊感觉征候;后者可有阵发性呕吐、腹痛等。  2)复杂部分性发作:即精神运动性发作,与简单部分发作不同,发作时有意识障碍如突然凝视。颞叶癫痫即以这种形式发作,意识障碍前可有先兆.诸如恐怖或各种幻觉等,表明癫痛起源于脑的边缘系统。同时可伴有反复刻板的自动症如咀嚼、吞咽、情感冲动、奔跑或自言自语等行为。额叶起源者发作形式相同.但次数较频,每次持续时间短,发作中常有特殊姿态及不自主的发声等。脑电图在发作时可有双照颞、额区痫样放电。  3)部分性发作泛化成全身性发作:由简单及复杂部分性发作泛化而成。  2.全身性发作  1)强直一阵挛发作:叉称大发作(grand md),是小儿癫痫中最常见的发作类型。发作时意识突然丧失,可突然咬舌及尿失禁也时有发生;随即出现节律性肢体阵挛抽动,口吐白沫;逐渐呼吸恢复,抽动减少,肌肉松弛;随后进入深睡,醒后一般状况良好。发作间期脑电圉有全导散在痫样放电,发作时脑电图先有快波,继而出现全导广泛高幅棘波,杂有慢渡发放。  原发性大发作癫痛具有遗传性,大多数在睡眠觉醒后短期内发作,有时可伴有失神等发作。继发性大发作癫痫则多为继发于各种脑病变所致部分性癫痫的泛化。  2)失神发作:4gt,失神癫痫有遗传倾向,多在5~7岁起病,发作频繁,但智力发育正常(频繁发作可影响学习成绩)。典型失神发作时突然中止正在进行的活动而凝视,一般在半分钟以内意识即恢复,可继续原来的活动,患儿对发作不能回hz。  发作时EEG呈典型弥漫性双侧对称同步的棘慢综合波,每秒3次。发作可由过度换气诱发,少数除短暂凝视外可伴有轻度肌张力低下或自动症。随年龄增长可伴有大发作癫痈。少年失神癫痫于青春期起病,发作频率较低,EEG在发作时有每秒3.5次棘慢渡,多伴有大发作。非典型失神发作往往起止较缓慢,EEG的棘慢波多不规则、不对称,背景渡也异常。  3)肌阵挛发作(myoclonic seizures):发作呈全身或某部肌肉的突然短暂一次或多次收缩-意识可不丧失,EEG有多棘渡慢波、棘或尖慢波。①少年肌阵挛癫痈(JME):多于12~15岁起病,主要表现为早晨起床后双肩和上臂有不规则的单次或多次肌阵挛.极少数有跌倒,意识无改变,不影响智力;睡眠不足及疲劳可使之加重,起病数年后常同时伴有大发作癫痫;EEG有全导快速而不规则的棘慢及多棘慢波(以4~6次,秒为多,本型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家系调查资料表明属多基因复杂遗传,患者及其家系成员中除JME外还可有失神发作及大发作者。②婴儿良性肌阵挛癫痫:多于1—3岁起病.呈肌阵挛及失张力发作,也可伴大发作;EEG在发作问期有:~3次,秒或4—6次,秒棘慢,多棘慢波,对光刺激敏感;发病前发育正常,病后智力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正常。  3.分类不明的发作  包括所有按目前标准无法归类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的一类发作,其中包括一些新生儿发作,如节律性眼运动、咀嚼动作、游泳式动作、颤抖和呼吸暂停等。由于资料不充足或不完全,不能分类的也归为此类。  二、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分类  按发作分类具有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并能指导临床治疗的优点,但仅以发作分类来命名癫痫尚不能真正反映其病因、年龄特点及转归。一方面不同的疾病可能有相同的发作。例如良性婴儿肌阵挛性癫痫和Lennox-Gastaut综合征均以肌阵挛发作为主要临床表现,但两者的发病年龄、临床特点和预后均有明显的不同;另一方面,同一种疾病,甚至在同一时期可有多种发作形式。为此,国际抗癫痫联盟在1985年提出了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经多次修订1989年提出了新的现行癫痫和癫痫综合征的分类方法,其分类原则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按发作形式及脑电图改变分为部分性和全身性。其二是按病因将癫痫分为特发性、症状性及隐原性。特发性是指除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找不到其他病因,起病往往与年龄有关;症状性是指体内存在明确的致病病因;隐原性癫痫推测是症状性的,但其病因可能隐藏着未明确。  1.与部位有关的(局部性、局灶性、部分性)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与部位有关的癫痫和癫痈综合征是指其发作的症状或/和检查发现提示发作为局部起源的癫痫性疾患。  (1)特发性:起病与年龄有关的癫痫此类患儿常常解剖上无明确的病变,临床上无神经系及智能缺陷,且可自行缓解。但常有良性的癫痫家族史。发作形式各异,但同一患儿发作形式不变。脑电图特征为反复的高波幅棘波,可呈独立的多灶性,也可见频繁的广泛棘慢波暴发。睡眠时局灶性异常增加。  1)具有中央-颞区棘波放电的小儿良性癫痫:起病年龄为3~13岁,高峰为9~10岁。常有遗传倾向,男性多见。表现为短暂、单纯、部分性、面部半侧运动性发作,常有体感症状,有进展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的倾向。发作与睡眠有关。预后良好,多在15~16岁前恢复。脑电图有钝形高波幅中央-颞部棘波,睡眠可诱发。  2)具有枕区放电的小儿癫痫  起病年龄多见于4~8岁,男性略多于女性。表现为半侧阵挛性发作,可扩展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发作前常有视觉症状,如黑曚、光幻视或视野改变等。发作后部分患儿有偏头痛样头疼。发作频率变异较大,从一日数次至几年发作一次不等。青春期时大多发作停止,预后良好。脑电图表现为枕部和后颞部出现一侧或双侧高波幅棘波或尖波,节律性反复,睁眼时消失,闭眼1~20秒后重复出现。30%~50%的患儿仅在睡眠时才出现脑电图改变。发作时枕部放电可扩散到中央或颗区。  3)原发性阅读性癫痫:本病不多见,典型病例起病于青春期,与遗传有关。但几乎所有病例的发作均由阅读所诱发,尤其是在朗读时,但与阅读内容无关。多表现为累及咀嚼肌的简单部分性发作,或视觉症状。若阅读刺激不停止,可发展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体检及影像学检查正常,预后良好。脑电图在优势半球顶-颞部可见棘波或棘慢波。  (2)症状性癫痫:根据解剖部位、临床特征、发作类型及已知病因分有  1)儿童慢性进行性部分性连续性癫痈:又称Koj ewnikow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局部持续抽动。病因多种多样,病变类及运动皮质及皮层下部位。临床上分有两种类型:  第一类:起病年龄较早,平均起病年龄为5~6岁,大多在10岁以内发病。表现为半侧躯体肌阵挛发作,发作较频繁,常伴偏瘫,少数患儿可有构音困难、语言障碍。病程呈进行性,对智力有影响,又称为Rasmussen综合征。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表现为背景波异常,广泛持续高波幅慢波、弥漫性棘波或棘慢波,常为双侧异带;发作时表现为广泛性或双侧多灶性放电,少数为中央区限局性异常。  第二类:起病年龄较前一类晚。表现为局灶性肌肉抽动,可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多数可找到病因,如新生儿期缺氧,脑外伤等。每天发作次数不多,病程非进行性,对智力影响不大。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背景波正常,可见局灶性慢波增多或限局性棘波或棘慢波。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脑内病变,如颅内血肿、脑萎缩等。  2)有特殊促发方式的癫痫综合征:是指一类由一些发作前较为固定存在的外在环境及内在因素所促发的癫痫。这些促发因素包括有:①非特殊因素,如不眠、疲劳、恐吓、撤停药物或过度换气,为常见的促发因素;②特殊感觉或知觉,如特殊视觉图形刺激、疼痛刺激,其发作称为反射性癫痫;③大脑高级整合功能,如记忆、模式认知等。  3)颞叶癫痫;可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或继发全身性发作,或这些发作的合并出现。患儿常有热性惊厥史及癫痫家族史。发作时的表现主要有两部分内容:①有明显的精神症状、自主神经症状及感觉异常。如幻觉、错觉、情绪异常;嗅觉、味觉体感觉异常.有时患者有一种强烈的难以描述的异样感觉。②运动症状,或运动中断,呆滞不动,或出现重复性、刻板性、无目的的动作。可伴意识丧失,发作可泛化为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在发作间期可表现为背景活动不对称,颞叶尖波、棘波或慢波;发作时表现为背景波中断,颞叶出现低幅快波、节律性棘波或慢波。  4)额叶癫痫:发作形式多样,可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复杂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身性发作,或数种发作合并出现。发作频繁,每日达10余次,常在睡眠中发生。具有以下特点:①发作时间短暂;②由额叶开始的复杂部分性发作常无发作后意识障碍;③很快泛化为全身性发作;④运动性发作占优势,常为强直性或姿势性;⑤常在起病时有复杂的姿势性自动症;⑥当双侧放电时常跌倒。脑电图在发作间期可表现为背景不对称,额区出现尖波或棘波;发作时额叶或多叶出现单侧或双佣的低幅快波,混杂有棘波、棘慢波,或表现为双侧高幅单尖波继之为弥漫性平坦波。  5)顶叶癫痫:多以感觉性发作为主继发全身性发作,如受累超过顶叶则表现为复杂部分性发作。感觉性发作多表现为阳性症状,如针刺感、触电感、蚁爬感,较少有疼痛感;有时发作表现为阳性症状,如身体某一部分消失感,或无感知觉.空间失定向,构音不能。发作部位可局限,也可像Jackson发作一样逐渐向附近部位扩展,皮质代表区最大部分如手、臂和面,最常发作。下顶叶发作可表现为严重眩晕,旁中央小叶受影响时可有生殖器感觉异常,且易继发为全身性发作。脑电图可见局限性尖波放电。  6)枕叶癫痫:多为简单部分性发作及继发全身性发作,如受累超过枕叶时可复杂部分性发作。发作内容主要为视觉发作,可以为阴性症状,如盲点、偏盲、黑嗉等;也可为阳性症状,如火花、光幻视、目眩等‘也可出现视错觉,如单眼复视、视物变大或变小、视物变近或变远及视物变形等。偶尔出现复杂的视幻觉。有时也可伴有运动发作,表现为强直性或阵挛性头眼向对侧偏斜、眼球震颤、眼睑跳动及眼裂不能自然闭合。常伴有偏头痛样发作。脑电图表现为枕部限局性异常放电。  (3)隐原性:推测癫痫是症状性的,但目前病因尚未找到,故与上述无病因者不同。  2.全身性癫痫和癫痫综合征  全身性癫痫和癫痫综合征为全身性发作的癫痫性疾患,其临床第一个症状即提示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发作的脑电图改变一开始就是双侧的。  (1)特发性:起病与年龄有关,所有发作一开始即为全身性。病人发作间期的状态是正常的,无神经系统体征及影像学异常征象。发作时的脑电图背景活动正常,有普遍性放电,如棘波、多棘波和棘慢波,频率&3Hz,慢波睡眠时放电增加。特发性全身性癫痫各综合征的区别主要是起病年龄。以下按起病年龄分述。  1)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很少见,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在20号染色体(20q13.2)及8号染色体(8q)上。多见于足月顺产儿,生后2~3天内发病,以阵挛发作为表现,部分患儿表现为肌阵挛,有时发作表现为呼吸暂停。生化检查和神经系统影像学检查无异常,脑电图无异常改变。约14%患儿日后转变为其他类型癫痫。  2)良性新生儿惊厥:病因不明,无明显遗传倾向。大多在生后第5天起病,又称“五日风”。表现为阵挛发作,或呼吸暂停,发作频繁,可呈癫痫持续状态。无强直发作。持续状态以后可呈昏睡状态,肌张力低下.生化检查正常。发作时脑电图常见交替出现的β波。发作多在数周内停止,不再复发,预后良好。  3)良性婴儿肌阵挛性癫痫:多于1~2岁起病,常有癫痫或惊厥家族史。以短暂暴发的全身性肌阵挛发作为特点。表现为身体上部突然抽动,上肢向上向外突然伸展,伴点头,发作时双眼上翻,意识不完全丧失,很少波及下肢。抽动可以是单个的发作,也可重复发生。脑电图在发作时表现为弥漫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发作间期的亚临床的异常放电在清醒时少见,在嗜睡困倦时和睡眠早期可记录到短暂广泛的棘慢波暴发。  4)小儿失神癫痫:又称密集性癫痫。多在6~7岁起病,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女性多于男性。特征为频繁的失神发作,每日数次至数十次。脑电图表现为正常背景下双侧对称的3Hz的棘慢波。至青春期可出现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  5)少年失神癫痫:青春期起病,男女发病率相近。发作形式与小儿失神癫痫相似,但很少见发作时向后倒退动作,发作频率较小儿失神癫痫低,多在刚醒时发作,常伴有强直一阵挛性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双侧棘慢波,频率常大于3Hz,对治疗反应好。  6)少年肌阵挛性癫痫:又称前冲性小发作。青春期前后起病,与遗传有关,基因定位可能在6号染色体(6p21.3)上。男女发病率相近。表现为突然快速的肌阵挛,似电击状,单次或重复发作。发作时表现为肩外展、肘屈曲、届髋、屈膝.严重时向前跌倒。意识不丧失。肌阵挛逐渐加频可发展成全身强直一阵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棘慢波和多棘慢波,频率为3~6Hz,治疗后多棘慢波明显减少。  7)觉醒时全身强直一阵挛性癫痫:多于10~20岁起病,与遗传有关,男性略多于女性。特征为醒后1~2小时内发生强直一阵挛发作,有时可合并失神或肌阵挛发作。剥夺睡眠、劳累、生活不规律及节假日容易引起发病。脑电图表现为弥漫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合并有失神或肌阵挛时较多见。有时需记录从睡眠到清醒的脑电图才能明确诊断。  8)特殊促发方式发作的癫痫:包括反射性癫痫及其他非特异因素(不眠、药物戒断及过度换气等)诱发的癫痫。  (2)症状性全身性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常见于婴儿及儿童,为全身性发作。与特发性比较,其脑电图规律性差,更不对称,发作时脑电图表现为抑制暴发、高度失律、棘慢波或普遍性快节律。而临床检查、神经生理学检查及神经影像学检查常提示脑部器质性病变。  1)非特异性病因:①早期肌阵挛性脑病  起病于出生后3个月内,家族中常有类似病例,提示可能为先天性代谢异常。开始为断断续续的肌阵挛,随后表现为形式多样的部分性发作,有些病例表现为大范围的肌阵挛发作和强直发作。脑电图表现为暴发一抑制,暴发波是由无规律的高波幅慢波混有棘波组成,持续1~4秒,随之为一低平的抑制波,持续3~4秒。两个暴发波之间间隔5~10秒,多在睡眠时明显。可发展为高幅失律。本病预后差,精神发育停滞,多在生后1年内死亡。②早期婴儿癫痫性脑病伴暴发抑制  又称大田原综合征,生后2~3个月发病。主要表现为强直性发作,有时可见部分性发作,很少见肌阵挛发作。脑电图表现为暴发一抑制,在清醒和入睡后均可记录到,6个月后消失。神经影像学检查可能发现脑畸形。预后不良,可出现严重的精神发育迟缓和体格发育障碍,4~6个月后可能进展成West综合征,多数病例早期死亡。③未列入上述的其他全身性症状性癫痫。  2)特异性综合征:包括在许多疾病状态下的癫痫发作,如急性脑炎、结节性硬化等。  (3)隐原性癫痫,按年龄顺序排列  1)婴儿痉挛症(West综合征):起病高峰年龄为4~7个月,男性多见。其发病可能与脑的成熟程度有关。临床主要特点为:婴儿痉挛、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及高幅失律。发作时表现为一连串的强直痉挛。可分为屈曲型、伸展型和混合型三种。屈曲型表现为点头、弯腰、屈肘、屈髋、屈膝等动作;伸展型表现为头后仰、双臂伸展、双下肢伸直等动作;混合型表现为近端关节呈屈曲,远端关节呈伸展状,如点头、弯腰、双肩内收、前臂伸直、屈髋,或头后仰、双臂屈曲等。三种类型中以混合型最多见。痉挛多成串发生,每回发作可连续抽搐10余次或更多,一日内可发作数回。脑电图表现为高幅失律,又称高幅节律紊乱,正常节律消失,代之以杂乱、不对称的高幅慢波、棘波、尖波及多棘慢波。本病预后差,多合并严重的智力倒退和运动发育障碍.60%转为其他形式发作,多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  2) Lennox-Gastaut综合征:多于1—7岁起病,3~5岁为高峰。发作形式多样,常见轴性强直发作,患儿表现为低头、弯腰、双上臂外展高举,发作时间1~3秒。站立时发作可以摔倒。第二种发作形式是不典型失神发作,表现为缓慢出现的动作停止、发呆,意识不完全丧失,可继续原来的活动,但动作缓慢,缺乏目的性。意识丧失时可出现肌张力减低、流涎及不规则的肌阵挛。其他发作形式还可有失张力发作、肌阵挛发作及全身强直-阵挛性发作等。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表现为1~2.5Hz的棘慢波;在慢波睡眠期可见双侧同时出现的10Hz快节律或多棘波。在强直发作或不典型失神发作可见20Hz的低幅快活动;肌阵挛或失张力发作及强直-阵挛发作时可见多棘慢波。  3)肌阵挛-站立不能发作性癫痫:多起病于2~5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与遗传有关。特征为轴性肌阵挛发作,表现为点头、弯腰、双臂上举,常伴跌倒。肌阵挛发作后常继发失张力发作,表现为屈膝、跌倒、不能站立。故称之为肌阵挛一站立不能发作。脑电图表现为不规则棘慢波或多棘慢波,背景波正常。本病病程及预后变异较大,多数治疗效果好,个别不经治疗能停止发作;也有部分病例治疗困难。  4)肌阵挛失神发作性癫痫:起病年龄多为4~8岁,男性多见。特征为失神发作伴双侧肢体节律性阵挛性抽动,也可为面部肌阵挛,表现为面颊部、口角及下颏部抽动。可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每日发作数次,每次持续10秒至数十秒。脑电图在发作间期背景活动正常,可见弥漫性棘慢波,在发作时表现为双侧对称、同步的3Hz棘慢波,突然出现突然消失。预后较密集性失神癫痫差,可影响智力发育。  3.不能确定为局灶性或全身性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  不能确定是否为局灶性或全身性发作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患者兼有局灶性和全身性发作的表现,或两者相继发生,以及兼有局灶性和普遍性脑电图异常放电;二是没有明确的局灶性或全身性的临床特征及脑电图特征性改变。  (1)既有全身性又有局灶性发作  1)新生儿发作:发作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强直性眼向一旁偏斜,阵发性眼睑眨动、吸吮动作、咂嘴或其他颊唇口运动、游泳动作或踏足动作,偶可见呼吸暂停。也可表现为肢体强直性伸展,如去大脑强直状。还可表现为单个肢体阵挛或多部位阵挛,但很少见肌阵挛发作。脑电图可表现为暴发抑制。强直性发作多见于未成熟儿,常为脑室内出血之表现,预后不良。其余形式发作预后不定。  2)要儿严重肌阵挛性癫痫:发作始于1岁以内,多有癫痫及热性惊厥家族史。发作形式初起为全身性或偏侧性阵挛性热性惊厥,继之为肌阵挛性惊跳状发作,常常为部分性发作。脑电图显示弥漫性棘慢波或多棘慢波,对闪光敏感,也可有局灶性放电。2岁后常有精神运动发育落后,对治疗反应差。  3)发生于慢波睡眠时有持续性慢波的癫痫:起病年龄可以从1岁至10余岁,男性略多于女性。临床特征为睡眠时发生的部分性或全身性多种形式的发作,觉醒时为不典型失神,不出现强直性发作,脑电图表现为发作后出现慢波睡眠中持续的弥漫性棘慢波。病程数月至数年,呈良性经过,但由于常出现神经精神紊乱,故预后仍不能乐观。  4)获得性失语性癫痫(Landau-Kleffner综合征):起病年龄多在4~7岁,男性多于女性。临床表现为获得性失语,发病前语言功能正常,失语表现为听觉失认,能听见声音,但不能理解语意,对语言指令反应茫然,而听力检查正常。逐渐发展为语言表达障碍,已获得的书写功能和阅读功能也逐渐丧失。另有一部分患儿以惊厥为首发症状,通常为全身强直一阵挛性发作。多数患儿有行为问题及心理障碍。脑电图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颞区或颞枕区反复阵发性高幅棘波、尖波及棘慢波;睡眠时异常放电明显增多。本病的惊厥发作多能控制,预后较好,但语言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困难,起病年龄越小,语言障碍的恢复越困难。  5)未列入上述的其他不能确定的癫痫  (2)没有明确的全身或局灶特征的癫痫:根据临床和脑电图资料均不能确定为全身性抑或为局限有关的全身性癫痫,如许多睡眠大发作没有明确的全身性或局灶性特征。  4.特殊综合征  热性惊厥:起病多在6个月至3岁,与遗传有关。特征为在急性发热性疾病时发生全身性发作,多数为强直一阵挛性发作,有时可有局灶性表现,惊厥后无神经系统异常征。约1/3患儿有反复的倾向,总的预后良好,日后发展成其他类型癫痫的危险性不超过4%。  仅出现于急性代谢障碍或中毒情况的发作:代谢紊乱及中毒因素均可干扰大脑功能,但导致癫痫的发生存在有个体的差异。  孤立的发作或孤立的癫痫状态。
疼痛是一种与组织损伤或潜在损伤相关的不愉快的主观感受和情感体验,是临床....
癫痫是由于脑细胞群异常的超同步放电而引起突然的、发作性的短暂性脑功能紊....
意识是因脑内神经活动而产生的;它是人脑对大脑内外表象的觉察。理学上,意....
臂是指人的上肢,在肩膀以下、手腕以上。臂是张力的体现,会直接起引导的作....
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部分,位于颅腔内。脑包括端脑、间脑、中脑、脑桥和....
手是臂前端的一部分,由五只手指及手掌组成,主要是用来抓和握住东西,两个....
综合征也被称为症候群,它指的是在种种病理过程中,当出现一个症候时,与此....
医生,掌握医药卫生知识,从事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专业人员的统称。医生,古代....
《儿科疾病药疗食疗全书》尤照玲主审;旷惠桃,刘克丽主编《小儿内科学》 黄绍良等主编
记忆力减退
颞叶癫痫主要发生于青年人,且62%病人首次发作在1...
额叶癫痫(Gontal lobe epilepsy...
大小便失禁
癫痫是一组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
恶心与呕吐
腹型癫痫综合征是指以发作性腹痛为特点的一种癫痫,此...
皮肤黏膜苍白
间脑癫痫又称为植物神经性癫痫,内脏性癫痫。主要表现...
用途: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清或尿中的镁。
用途:该产品用于日立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用于体外定量测定血清或血浆中的乳酸脱氢酶。
用途:与供氧系统配套供人体吸入氧气时使用
用途:组织血管
用途:用于人体耳温的测量。
无需注册,即可提问,您的问题将由三甲医生免费解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癲痫病可以治愈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