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对月,岁月蹉跎不知人生几何何 男人为什么离不开酒

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历代大书画家与酒的逸事狂来轻世界,醉里得真如,历代大书画家与酒的逸事历史火山百家号明代唐伯虎临《临李公麟饮中八仙图》局部自古以来,酒与书画不分家。中国书画史上记载着数万位名画家,好酒者亦不乏其人。大多书画家都会借助酒来激发灵感。他们或以名山大川陶冶性情,或在花前酌酒对月高歌,往往就是在“醉时吐出胸中墨”,酒酣之后,“解衣盘薄须肩掀”,从而使“破祖秃颖放光彩”,酒成了他们创作的催化剂。纵观历代中国书画杰出作品有不少有关酒文化的题材,可以说书画和酒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之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有了酒,书法才会洒脱,绘画才会显得大气。明代陈洪绶 饮中八仙图张旭(675~750),唐代大书法家,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人。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张旭性格豪放,嗜好饮酒,常在大醉后手舞足蹈,然后回到桌前,提笔落墨,一挥而就。张旭古诗四帖局部张旭喜欢喝酒,每次大醉后,号呼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句穷,若有神助,时人号为张颠。据李肇《国史补》说,张旭每次饮酒后就写草书,写时,挥笔大叫,把头浸在墨汁里,用头发书写。他的发书飘逸奇妙,异趣横生,连他自己酒醒之后也大为惊奇,相传他为长安崇仁场资圣寺净土院的门墙画壁,久之不得,后遇大醉才天机勃发,“秉烛醉画”,神妙异常,这恐怕有夸张之嫌。张旭嗜酒成性,而且往往在醉后书写,草体字也写得尽善尽美,这是事实。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说: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笔如云烟。三杯是指喝酒,并非实指喝了三杯酒。脱帽句,是描绘他在书写时的狂态。挥毫句是形容他的草体字之精妙。 张旭死后,大家都很怀念他。如杜甫到达蜀地后,见张旭的遗墨,伤感万分,写了一首《殿中杨监见蚕张旭草书图》,诗中曰:斯人已云亡,草圣秘难得。及兹烦见示,满目一凄恻。高适在《醉后赠张旭》一诗中说:兴来书自圣,醉后语犹颠。李顾在《赠张旭》一诗中说:露顶据胡床,长叫三五声。兴来酒素壁,挥笔如流星。唐张旭书《肚痛贴》怀素(737-799)是唐代名僧,著名书法家,字藏真,精通禅理、禅趣。与唐代张旭齐名,人称“颠张醉素”。怀素的狂草,与他创作时嗜酒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怀素爱好书法,也好喝酒,且饮酒达到'一日九醉'的程度。20多岁的时候,怀素已经广与酒徒词客相交往,与他们终日畅饮于酒肆、客舍以及士人的华堂之上。他常常酒酣兴起时,在寺院墙上、器皿上,甚至衣服上任意书写,不尽兴不罢休。他终日不离酒壶,以酒为伴,酒已成为他创作的必需品。怀素在《自述帖》中就说到自己醉来信手两三行,醒后欲书书不得。兴来豁胸中气,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宣和书谱》中对怀素醉书的草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耸动当世,则后生晚学者,不啻膻蚁之。怀素《自述帖》局部怀素《自述帖》局部唐代“画圣”吴道子名道玄,画道释人物有“吴带当风”之妙,被称之为“吴家样”。唐明皇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的风景,他能一日而就。《历代名画记》中说他“每欲挥毫,必须酣饮”,画嘉陵江山水的疾速,表明了他思绪活跃的程度,这也是酒剌激的效果。吴道子在学画之前先学书于草圣张旭,其豪饮之习大概也与乃师不无关系。又如王洽(?-825年),以善画泼墨山水被人称之为“王墨”,其人疯颠酒狂,放纵江湖之间,每欲画必先饮到醺酣之际,先以墨泼洒在绢素之上,墨色或淡或浓,随其自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烟,变化万千,非一般画工所能企及。董其昌云:“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其意。”唐 吴道子 作品局部活动在五代至宋初的郭忠恕是著名的界画大师, 虽然他的绘画作品倍受人们欢迎,却从不轻易动笔作画,谁要拿着绘绢求他作画,他必然大怒而去。可是酒后兴发,就要自己动笔。一次,安陆郡守求他作画,被郭忠恕毫不容气地顶撞回去。这位郡守并不甘心,又让一位和郭忠恕熟悉的和尚拿上等绢,乘郭酒酣之后赚得一幅佳作。大将郭从义就要比这位郡守聪明了,他镇守岐地时,常宴请郭忠恕,宴会厅里就摆放着笔墨。郭从义也从不开口索画。如此数月。一日,郭忠恕乘醉画了一幅作品,被郭从义视为珍宝。五代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绢本墨笔厉归真,五代时期的一个道士,籍贯不详,被人们称之为异人。极擅长画走兽和禽鸟,笔下的一鸟一兽,都非常生动。虽为道士而无道士服饰。惟著一布裘,入酒肆娼家,每有人问其所以,辄大张口茹其拳而不言。 梁太祖(九o七至九一三)召问云:“君有何道理?”对曰:“衣单爱酒,以酒御寒,用画傥酒,此外无能。”梁祖然之。意思是,梁太祖问他为什么如此好喝酒,厉归真回答: 我衣裳单薄,所以爱酒,以酒御寒,用我的画偿还酒钱。除此之外,我别无所长。五代 厉归真苏轼是一位集诗人、书画家于一身的艺术大师,尤其是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乘酒醉发真兴而作。黄山谷为苏轼的画题诗中说:“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中墨。”他还说苏东坡“恢诡诵怪,滑稽于秋毫之颖,尤以酒为神,故其筋次滴沥,醉余频呻,取诸造化以炉钟,尽用文章之斧斤。”看来,酒对苏东坡的艺术创作起着巨大的作用,连他自己也承认“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搓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苏东坡酒后所画的正是其胸中郁勃和心灵的写照。宋 苏轼 《枯木怪石图》(传)北宋著名山水画家许道宁在没有成名前,并不钟情于山水,那时候他比较喜欢画人物,准确地说他更喜欢画那些长得磕碜的人。南宋人张邦基在《墨庄漫录》中记载:“(许道宁)性颇跌宕不羁……每见人寝陋者,必戏写貌与酒肆,识人者皆笑之。”许道宁在市井闹市间每每发现谁谁长得相貌丑陋,就到小酒馆铺开纸,取来笔墨画那个人寻开心,围观者有认识那个人的无不放声大笑。如果恶作剧中被作弄的人不知道的话,大家伙儿乐呵乐呵也就罢了,有时候恰巧被人家察觉,人家当然不乐意了。有点涵养的损他两句拉倒,可是有时遇上脾气大的,往往会“为其人殴击之,至碎衣败面竟不悛。”北宋 许道宁 关山密雪图也许正是这种近乎癫疯的性格造就了一代丹青大家。许道宁有一次游历太华山(华山),被眼前险峻的峰峦所震慑,此后开始醉心于山水写意。许道宁因喜好醉酒后作画,所以人送外号儿“醉许”。诗人黄庭坚目睹过“醉许”的一次表演,写下了诗句:“……举杯意气欲翻盆……醉拾枯笔墨淋浪,势若山崩不停手……”北宋 许道宁 雪溪渔父图梁楷,生卒年不详,祖籍东平(在今山东省东平),南渡后流寓钱塘(今杭州)。南宋宁宗嘉泰年间(公元年)为画院侍诏,赐金带不受,把其挂于院内扬长而去。梁楷性好酒,行为狂放,敝屣尊荣,一杯在手,笑傲王侯。自号“梁风子”,因被人称为“梁疯子”。善画人物、山水、道释、鬼神,初师贾师古,中年后承宋初石恪画法,变细笔白描为水墨逸笔,自成一格,是南宋水墨人物画的杰出代表。梁楷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画 48.7×27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梁楷著名的《泼墨仙人图》便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画中这位仙人的整体几乎是以水墨泼写,写尽了仙人醉步的姿态,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简单的笔触却充分表达出仙人飘逸的气质。 不拘形似的画法,表露出了画者创意的奔放,也为传统人物画的发展开拓了新境。整幅画,不出十数笔之间,就将一位特立独行,眯着眼笑的仙人诠释的几近完美,他的画完成于瞬间,但却是一生绘画技巧经过千锤百链的成果。梁楷的艺术创作,借酒助兴,酒酣意发,无拘无束,正是最真实的自我。梁楷 泼墨仙人图元朝画家中喜欢饮酒的人很多,著名的元四家个个善饮。倪瓒一生隐居不仕,常与友人诗酒留连。“云林遁世士,诗酒日陶惰”,“露浮磐叶熟春酒,水落桃花炊鲸鱼”,“且须快意饮美酒,醉拂石坛秋月明”,自“百壶千日酝,双桨五湖船”,这些诗句就是倪瓒避俗就隐生活的写照。吴镇作画多在酒后挥洒,但云林称赞他和他的作品时说:“道人家住梅花村,窗下松自要满石尊。醉后挥毫写山色,岚军云气淡无痕。”王蒙元末隐居杭县黄鹤山,“结巢读书长醉眠”,酒酣之后往往“醉抽秃笔扫秋光,割截匡山云一幅”。王蒙饮酒也颇出名,向他索画,往往许他以美酒佳酿,袁凯《海吏诗集》中的一首诗,就向王蒙提出,“王郎王郎莫爱惜,我买私酒润君笔”。黄公望也喜好饮酒,“酒不醉,不能画。”《虞山画志》说他:“隐居小山,每月夜、携瓶酒,坐湖桥,独饮清吟。酒罢,投掷水中,桥下殆满”。元 黄公望 九峰雪霁图元朝有不少画家以酒量大而驰誉古今画坛,其中郭畀的酒量更是大得惊人,“有鲸吸之量”,醉后信笔挥洒,墨神淋漓,尺嫌片楠,得之者如获至宝。山水画家曹知白的酒量也甚了得,身为一方豪富,曹知白喜交游,常招邀文人雅士在他那座幽雅的园林里论文赋诗,挥毫泼墨:“醉即漫歌江左诸贤诗词,或放笔作画图”。杨仲弘总结他的人生态度是:“消磨岁月书千卷,傲院乾坤酒一缸”。另一位山水画家商琦(字德符,活动在十四世纪)则能“一饮一石酒”。称他们海量都当之无愧。当然,也有的画家喜饮酒却不会饮,如张舜咨(字师费,善画花鸟)就好饮酒,但沾酒就醉,“费翁八十双鬓蟠,饮少辄醉醉辄欢”,所以他又号辄醉翁。元 曹知白 《雪山图》明朝画家中最喜欢饮酒的莫过于吴伟。明朝的史书典籍中有关吴伟嗜洒的记载,笔记小说中有关吴伟醉酒的故事更比比皆是。《无声诗史》中记载,吴伟在被皇上召见时也喝得烂醉如泥,撞翻墨汁,信手绘制《松风图》,被皇帝夸赞为真仙人笔也;《金陵琐事》记载:有一次,吴伟到朋友家去做客,酒阑而雅兴大发,戏将吃过的莲蓬,蘸上墨在纸上大涂大抹,主人莫名其妙,不知他在干什么,吴伟对着自己的杰作思索片刻,抄起笔来又舞弄一番,画成一幅精美的《捕蟹图》,赢得在场人们的齐声喝采。明 吴伟 《雪江捕鱼图》唐伯虎也是位喝酒的高手,他总是把自己同李白相比,其中包括饮酒的本领,他在《把酒对月歌》中唱出“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民间流传着许许多多唐伯虎醉酒的故事:他经常与好友祝允明、张灵等人装扮成乞丐,在雨雪中击节唱着莲花落向人乞讨,讨得银两后,他们就沽酒买肉到荒郊野寺去痛饮,而且自视这是人间一大乐事。还有一天,唐伯虎与朋友外出吃酒,酒尽而兴未阑,大家都没有多带银两,于是,典当了衣服权当酒资,继续豪饮一通,竟夕未归。唐伯虎乘醉涂抹山水数幅,晨起换钱若干,才赎回衣服而未丢乖现丑。明 唐寅 《春山伴侣图》明代画家中另一位以尚酒出名的就是陈洪绶。周亮工《读画录》说他“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银,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者,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捕笔也”。陈洪绶醉酒的故事很多。清人毛奇龄《陈老莲别传》里的一节,说的是1646年夏天,陈洪绶在浙东被清军所掳,“急令画,不画。刃迫之,不画。以酒与妇人诱之,画”。毛奇龄所说:“莲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明· 陈洪绶 - 隐居十六观图册之一《陶庵梦忆》的作者还记述张岱、陈洪绶一次喝高了去追一个陌生女郎的事。说的是1639年,时近中秋,张、陈二人在西湖边的画舫应酬回来,看到月色明亮如许,两人又乘兴划船到断桥,一路饮酒、吃塘栖蜜橘,真个是不亦快哉。途中有一女郎要求搭船,此女“轻纨淡弱、婉瘗可人”,本来喝得昏昏欲睡的陈洪绶直如打入了一针兴奋剂,他以唐代传奇中的虬髯客自命,要求此女同饮。女郎竟然也一点不扭捏,欣然就饮,把船上带的酒都给喝空了。问女郎家住何处,她总笑而不答。等她下了船,陈洪绶在后面暗暗跟踪,只见此女身影飘过了岳王坟,就再也找不到了,疑是遇上了“狐狸精”。陈洪绶作品著名的书画家、戏剧家、诗人徐渭也以纵酒狂饮著称。徐渭(年),字文长,号青藤。曾被总督胡宗宪召入幕府,为胡出奇谋夺取抗倭战争的胜利,并起草《献白鹿表》,受到文学界及明世宗的赏识。徐渭经常与一些文人雅士到酒肆聚饮狂欢。一次,胡宗宪找他商议军情,他却不在,夜深了,仍开着鞍门等他归来。一个知道他下落的人告诉胡宗宪:“徐秀才方大醉嚎嚣,不可致也。”胡并没有责怪徐渭。后来,胡宗宪被逮,徐渭也因此精神失常,以酒代饮,真称得上嗜酒如命了。《青在堂画说》记载着徐渭醉后作画的情景,文长醉后拈写过字的败笔,作拭桐美人,即以笔染两颊,而丰姿绝代。这正如清代著名学者、诗人朱彝尊评论徐渭画时说的那样,“小涂大抹”都具有一种潇洒高古的气势。行草奔放着荡,蕴含着一股狂傲澎湃的激情。徐渭《墨葡萄》 轴 纸本 浙江省博物馆藏徐渭 羲之笼鹅图 立轴“扬州八怪”是清代画坛上的重要流派。“八怪”中有好几位画家都好饮酒。高凤翰“跌岩文酒,薄游四方”;以画《鬼趣图》出名的罗聘更是“三升酒后,十丈嫌横”,他死后,吴毅人写诗悼念他,还提到了他生前的嗜好,“酒杯抛昨日”,可见他饮酒的知名度了。金农也是一位朝夕离不开酒的人,他曾自嘲地写道:“醉来荒唐咱梦醒,伴我眠者空酒瓶。”“难得糊涂”的郑板桥一生也与酒结有不解之缘,他在自传性的《七歌》中说自己“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市楼饮酒拉年少,终日击鼓吹竿笙。”说明他从青年时代就有饮酒的嗜好了。“八怪”中最喜欢酒的莫过于黄慎,清凉道人《昕雨轩笔记》中说他“性嗜酒,求画者具良酝款之,举爵无算,纵谈古今,旁若无人。酒酣捉笔,挥洒迅疾如风”。清 高凤翰 《雪景山水图轴》清末,海派画家蒲华可以称得上是位嗜酒不顾命的人,最后竟醉死过去。蒲华住嘉兴城隍庙内,室内陈设极简陋,绳床断足,仍安然而卧。常与乡邻举杯酒肆,兴致来了就挥笔洒墨,酣畅淋漓,色墨沾污襟袖亦不顾。过着赏花游山,醉酒吟诗,超然物外,寄情翰墨的生活。曾自作诗一首:“朝霞一抹明城头,大好青山策马游。桂板鞭梢看露拂,命侍同醉酒家楼。”清 蒲华 《山晴水明图》现代山水大师傅抱石一生爱酒,无论到哪儿,酒不离身,画前必饮几盅。其山水泼墨恢宏,意境高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精细处出神入化,可夺天工;奔放处,势如破竹,可扫千军。傅抱石先生自己刻了一方印章“往往醉后”。为了给刚建起来的人民大会堂画一张大画,他到处买酒喝,可哪个年代,物质短缺,酒居然无处可买。为喝酒这么点小事,居然给周总理写信,周恩来听说后也居然立即叫人买来好酒给他,正因为有了这酒,他才完成了《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山水巨作。他晚年体衰,作画时更是借酒提神。现在南京傅抱石纪念馆的画室里还摆放着一瓶茅台酒,以作纪念。傅抱石作画傅抱石 关山月《江山如此多娇》)在众多的画家中能饮者不胜其数,三分醉意七分清醒,三分清醒七分醉意,酒催化了书画家的艺术灵性,使得书画家率意挥毫,不求形似求神韵。好酒书画家的作品都有一个共性,豪放,洗练,笔墨酣畅,痛快淋漓。其中许多书画家都是顶尖人物,这不能不说酒在造就大书画家的过程中起了许多至关重要的作用。酒、书、画不解之缘是前有古人、后有来者。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历史火山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专注于历史行业研究,关注历史动态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1.1K7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赞同 71730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把酒对月,人生几何 男人为什么离不开酒_百度知道
把酒对月,人生几何 男人为什么离不开酒
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是曹操《短歌行》里面的一句男人以为酒可以消愁,不仅是男人,女人也是,一杯酒消愁,醒酒的时候该忘的就望掉……
为你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爱情与酒及诗词爱情与酒及诗词木凡的文艺苦旅百家号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爱情如美酒,浅尝陶醉,酗酒宿醉。有人会发酒疯,有人会长醉不醒。文人与酒与诗与爱情总是缠绵悱恻,说不清,道不明。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个钟滋味如何,恐也只有那酒中人,诗中仙能切身感受和明白。爱情在酒的催化作用下变得离奇而美妙。风退尽,云自伤,恨酒催柔肠,一抹暗创,几度痴狂。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酒伴的是孤独,是寂寞。醉后才发现,只是少了身边的那个人,只是那场酒浸满了全身,发自肺腑,只入心里。讨论起酒,总是离不开爱情!而讨论起爱情,总也是离不开诗词!讨论起诗词,更总喜欢喝上几杯!(一)诗词与爱情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醉意惺忪的纳兰趁着这几分酒劲想起的会是谁呢?“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京城里的他写尽相思,江南的她何尝不是秋水望穿,栏杆抚遍,日日等他归去。因为深情,所以凄恻。康熙二十三年五月,在浙江湖州的画船上,在好友顾贞观的引见之下,早已将心随着表妹和亡妻卢氏而去“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的纳兰与沈宛一见倾心,绿纱画船,她手拨琴弦,一曲自己所谱《长命女》在纳兰心中泛起波澜。黄昏后。打窗风雨停还骤。不寐乃眠久。 渐渐寒侵锦被,细细香消金兽。添段新愁和感旧,拚却红颜瘦。纳兰随即为其写下一阙《浣溪沙》: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紫玉钗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沈宛的出现重新唤起了纳兰心中柔软的万千。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没有爱情的人生,注定全都是苍白。然而,他们终究敌不过世俗的劫,天上人间从此只有无限恨。身份地位的悬殊使这对有情人始终要面临离别的相思入骨。一阙《南乡子》写尽了纳兰当时的无可奈何与对沈宛的痴情难收。烟暖雨初收,落尽繁华小院幽,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着分携泪暗流。人去似春休,栀酒曾将酹石尤,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而沈宛的多情,也似她的才情。从此对纳兰的相思也是到了极点:难驻青皇归去驾,飘零粉白脂红。今朝不比锦香丛。画梁双燕子,应也恨匆匆。 迟日纱窗人自静,檐前铁马丁冬。无情芳草唤愁浓,闲吟佳句,怪杀雨兼风。他们的爱情恐怕也只能是恨有缘无分。自古情深难相守。他生于钟鸣鼎食之家,却郁郁寡欢,缘何心属落寞,绝不粘上半点俗气。一如塞上雪花,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他未曾想一直等着那青梅竹马的表妹忽然有一天成为了皇妃,初恋梦碎,但却始终忘不了梦中之人。一直到表妹郁郁而终,他才幡然醒悟:原来爱得深也会催人死。当他想要“不如怜取眼前人”的时候,留给他的时间却是那么短暂。“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共倚斜阳。”的时间只有三年不到,卢氏便难产而去。悲痛之中,他的心已随之而去。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惟有恨,转无聊。五更依旧落花朝。衰杨叶尽丝难尽,冷雨凄风打画桥。二十三岁的他感觉再也不会爱了,然而,也许是宿命的捉弄让他遇见了沈宛。然而,红颜知己,爱而不得,天意弄人,他已是心字成灰。小立恨因谁? 急雪乍翻香阁絮, 轻风吹到胆瓶梅。 心字已成灰。爱情中最怕的就是这种有缘无分,这种蚀骨之痛,往往令人无法喘息。而他那一阙:“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风悲画扇........”恐怕就是他和沈宛的故事写照吧。(二)酒与诗词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这句话曾几何时流行过。喧嚣尘世之中,人们总是需要点什么来自我救赎,获得灵魂上的诗意和远方,于是便有了这句话的接力创造和大众狂欢。而一个人作诗,人人都能作诗的时候,不止是古人喜欢来点酒助兴,即使是不喝酒也要来点醉意方能释放心中诗意的灵感,从而达到和自己,和自然,和身边世界的对话。进入一种诗意的迷狂。谈诗,怎能无酒,喝酒,自然有作诗之雅趣。有酒便有诗,无酒则诗不成。酒,激发着诗人丰富又敏感的心灵,在醉态中,诗人诗情大发。在醉态中,诗人暂时摆脱理性的缰绳,任凭诗情纵横驰骋,一日千里。美妙的诗篇便会如瀑布一般倾泻而出。这种诗与酒的交错已然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文学奇观。诗与酒的联姻,最早可以追溯到诗歌的起源,诗乐舞同体的时代可能喝酒更猛些,远古时期诗是用来唱的歌谣,欢庆的时候载歌载舞,哪能不喝酒呢。而《诗经》中就有不少喝酒作诗的明证。在诗三百中就有四十多首涉及到了酒。但在陶渊明之前,酒大多只是作为了创作素材而进入到是个领域,作为情感因子的介入而已。比如荆轲刺秦前饮酒而做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喝酒是为壮行,是一番悲壮豪情。也如军队出征前总要喝点酒一样。一直到魏晋风度里的名士,阮籍,嵇康等人,他们多好喝酒,其中不乏酒鬼,这在鲁迅的那篇著名的《论魏晋风度及文章及药与酒之关系》中论述得很深刻了。他们喝酒,买醉,写诗,但诗与酒的关系是疏离的。酒只是他们写诗的情感催化剂而已。到陶渊明开始,酒与人,酒与诗走向了融合,他第一次将酒称作“忘忧物”。众所周知,他在自己的《五柳先生传》中就介绍了自己嗜酒如命的性格,在他现存的174篇诗文中就有54篇是写喝酒的。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一语点破了陶渊明诗与酒在人生上的统摄和反应,他说:“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如果说陶渊明的诗与酒还有些生活的苦涩的话,那么开创出诗与酒的浪漫情调的就要算盛世唐朝了。在唐代众多璀璨夺目的诗人的诗作之中,绝大多数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有人专门对唐诗做过数据分析,在流传至今五万余首唐诗中,就有六千多首与酒相关,可见诗与酒之关系之密切。而将诗与酒之浪漫情调贯彻到底的就要数诗仙李太白了。所谓“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诗与酒就是李白的两张最耀眼的名片,他既是诗仙,也是酒仙。“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恐怕也是喝高了。李白喝酒都喝得那么有理有据,不行就作诗一首来证明:“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他高兴时喝酒:“好鞍好马乞与人”。他痛苦时喝酒:“但愿长醉不愿醒”。他有钱时喝酒:“十千五千旋沽酒”。而且酒量惊人,喝到醉如烂泥为止。“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而且他还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喝酒也喝得这么有情调古今李白算是第一人。而李白的小迷弟杜甫以一曲《饮中八仙歌》堪称写诗与酒与人的千古绝唱: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延续诗与酒的情感因子,在后来的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诗人身上也将酒与诗融合进了自我的生命体验中。酒,无疑成为了唐宋诗人创作的灵感媒介,杜甫说:“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陆游说:“诗情恰在醉魂中。”苏东坡则直接称酒为钓诗钩。这种酒为诗侣,诗为酒魂的联袂关系一直就是诗人,文人的创作灵感源泉。唐寅一曲《把酒对月歌》颇见这种诗酒情怀的延续。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诗酒同韵,酒魂诗心,便构成了诗酒文化的生命基质,而情始终是贯穿其中的生命线和诗酒内核。(三) 爱情与酒及诗的故事忽然有一天,我们要是见面,我一定要带上几瓶江小白,别的什么也不说,只管喝就行。十四长长地叹了口气,转过头对一旁的九说到。九若无其事,依然在用手中的苦楮枯枝在地上画着不规则的圆圈。凌晨三点四十分的路灯参杂着半裸云层的月色将两人的影子折叠在左前方砖红街墙上,孤独上映着一幕幕荒诞的对白。等我写完这首诗,我们一起干了这杯酒。十四踉跄着从石阶上起身站了起来,右手食指和拇指揪着长颈酒瓶,仰望夜空转起圈儿来。这回九好像看明白了,旋即起身挽上十四的左手,像脱离画地的枯枝跟上了诗仙的舞步,摇曳出迷醉的身姿。十四不知道昨晚自己是怎么回到这巴掌大的地下室小窝的,醒来只感觉头痛欲裂,拍拍脑袋,把一颗圆骨碌的头颅前后左右摇拽得咯吱作响几声,长吁口气拿起闹钟一看已经是下午三点十四了。用冷水拍洗了把脸后,十四总算想起今天有什么重要的事。一旁的九还在梦呓中依稀喊着十四的名字,不时还发出几声痴笑,夹带着冲破嘴里梦呓的口水泡泡的快感,接着便裹挟着床单跌落在水泥地面上,“噗”的一声闷响。九眯缝着睡眼注视着十四离去的背影,直到前方传来钥匙扭转锁芯的声音,清脆而悠扬,像是清晨的蝉鸣。而后九又倒回到了梦中的小床。由地铁1号线转7号线再到2号线,下车之后穿过商业街,沿着一片人工湖的月牙小道步行半刻钟后,十四总算看到了不远处的“茅草小屋”。夕阳的余辉洒落茅草之上,泛起点点星光。经过一条两旁种满烧仙草和各色奇珍的蜿蜒小路,踏过亭台小池,荷芳扑鼻,似有些古典式的诗情画意在十四脑海回旋,纠缠,令人迷醉。暮色铺陈,草屋四周彩灯环绕,韵声贯耳,琴瑟相和。十四停在门前捏了捏手提包里的新作,深呼一口气后昂首跨了进去。............(点赞超十四就完成这个故事)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木凡的文艺苦旅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喧嚣尘世,卸下利欲的皮囊,带着文艺去旅行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生几何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