怖え(こえ)这个词怎么查想不到结果的恐怖片.它是什么词

> 问题详情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在这样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
悬赏:0&答案豆
提问人:匿名网友
发布时间:
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1.(&&&&)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在这样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2.花儿(&&&&)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盛开在维吾尔人的门框边、房梁顶、墙壁的挂毯上。&&&&3.北京(&&&&)是城市,(&&&&)它也是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网友回答(共1条)展开
1.虽然。。。。。。。但。。。。。。
2.不仅。。。。。。。还。。。。。。
3.虽然。。。。。。可是。。。。。。
您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要……不要……  即使……也……  虽然……但是……不但……还……  因为……所以……1.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的环境中,(&&)世界并不太平。2.雨来能够脸朝天在水里躺着,(&&)不沉底,(&&)要把小肚皮露在水面上。3.这歌声,(&&)是听惯了鸟叫的人(&&)觉察不出跟真夜莺的有什么两样。4.救救孩子们,(&&)和平(&&)战争!5.(&&)这顿饭是我们自己做的,(&&)吃起来特别香。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不是……而是……如果……就……  无论……都……1&.我惊奇地想:它们为什么(&&)在温暖的阳光下冒出来,(&&)偏偏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呢?2&.(&&)生命短暂,(&&),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3&.(&&)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是有意义的。4&.(&&)你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拥有生活的权利。5&.(&&)我们比身残的人幸运得多,(&&)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3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空。无论……都…… 即使……也…… 虽然……但…… 如果……就……1.乡下人家,(  )住着小小的房屋,(  )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2.(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4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尽管……还是…… 不是……而是……1.(&&)有人说伽利略胆大妄为,骂他固执,但伽利略(&&)毫不动摇,坚持要进行公开试验。2.伽利略通过试验证明: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一先一后,(&&)同时着地了。
我有更好的答案
请先输入下方的验证码查看最佳答案
图形验证:
验证码提交中……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找答案会员
享三项特权
选择支付方式:
支付宝付款
郑重提醒: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元)
支付后,系统自动为您完成注册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请您不要关闭此页面,支付完成后点击支付完成按钮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QQ:
恭喜您!升级VIP会员成功
常用邮箱:
用于找回密码
确认密码:▲《社会语言学》讲义(2012.3)_甜梦文库
▲《社会语言学》讲义(2012.3)
社 会 语 言 学 讲 义2008 年 3 月第 5 回讲义 2008 年 9 月第 6 回讲义 2009 年 2 月第 7 回讲义 2010 年 3 月第 8 回讲义 2011 年 3 月; 2012 年 2 月甲、提纲一、主要内容第1讲. 第2讲. 第3讲. 第4讲. 第5讲. 第6讲. 第7讲. 第8讲. 第9讲. 第10讲. 第11讲. 第12讲. 第13讲. 第14讲. 第15讲. 第16讲. 第17讲. 第18讲. 绪论:社会语言学的兴起(2 月 24 日)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3 月 2 日)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 月 9 日) 语言变异暨西方经典社会语言学研究案列(3 月 16 日) 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3 月 23 日) 语文规划暨讨论课一:汉语的书面表达相关论争(3 月 30 日) 语言接触诸现象及其关系,狭义语言接触概念(4 月 6 日) 词汇借贷与结构干扰(4 月 13 日) 语言混合(4 月 20 日) 语言接触与语言历史关系(4 月 27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奇偶相间?数词(5 月 4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手脚并用?身体词汇(5 月 11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红白相间?颜色词(5 月 18 日) 基本词汇的社会文化意义之一:日月山川?自然现象词(5 月 25 日) 语言濒危暨讨论课二:如何失落母语(6 月 1 日) 社会语言学研究专题(6 月 8 日) 结语:社会语言学对语言观念的启发(6 月 15 日) 考试(6 月 22 日) [新生考试周]二、参考书目(一)基本参考教材 1、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概论》,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2、 [法]路易-让? 卡尔韦《社会语言学》,曹德明译,商务印书馆 2001 (二)其他同类著作 3、 陈 原《社会语言学》,学林出版社,1983 4、 陈松岑《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院出版社 1993 6、 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7、 郭 熙《中国社会语言学》浙江大学出版社,1999 年;(增订本)2004 年 12 月 8、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2003 9、 游汝杰《社会语言学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10、 赵蓉晖 编《社会语言学――迈向 21 世纪的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年 11、 徐大明《社会语言学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年 12 月 (三)专题研究 12、 陈保亚《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语文出版社,1996 13、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广东教育出版社,1997 14、 陈建民《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许嘉璐、陈章太主编“应用 语言研究丛书” 15、 王士元《语言的探索》,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6、 王 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17、 意西微萨?阿错《藏汉语言在倒话中的混合及语言深度接触研究》,南开大学博士论 文,2003 18、 周玉忠《语言规划与语言政策:理论与国别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9、 杨永林《社会语言学研究:功能?称谓?性别篇》,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0、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年 12 月 (四)译著 21、 祝畹瑾编《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2、 [英]R.A 赫德森《社会语言学》,丁信善等译,林书武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23、 [美]伊佐基《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 24、 [日]真田信治《日本社会语言学》,胡士云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6 25、 [美]拉波夫《拉波夫语言学自选集》,冯胜利导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三、研讨提纲:1. 内容 1)理论。 2)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心理学方法应用(语感测量,自由联想??),语言 态度测量;试验的方法?? 3)实践。 自由联想,态度测试, 2. 形式 1)理论研讨。综述的;专题研究的 2)试验分析。 3)读书报告。 4)译介新说。包括翻译文本。3. 各章内容与实践、研讨项目 章节及主要内容 第1讲. 绪 论: 社会语言学的 兴起 实践项目 语言态度测验 问题讨论 ?1 那种语言更为动听?世界上最动听的语言是那 种?普通话、粤语、天津话。社会语言学:不是做出 评价,也非为了更好的评价,而是对评价加以研究。 ?2 学了语言学之后,写作水平会提高吗?是否更加 会说话了? ?3“语言大师”是指语言学家吗,为什么? 【语言学,一:主要在研究对象,距离创造对象尚远 (生成语法的理想);二、语言学距离实际的全部活 生生的语言尚远。】 【语言学的基本魅力,正在于探索对象世界,不问所 用,但求追根究底的满足人类好奇心的――科学精计划用 1 次课程 神。自觉的把研究放在基础科学研究上:研究生孩子 不一定要求能够生孩子;从这个角度反观,则又可以 见到这种科学知识、语言学知识又有巨大的应用价 值】 ?4 偏误分析,能够走多远?偏误是否都应该被纠正 的? 【社会语言学在这个意义上拓展了语言学视界中的 “语言” 不单单是正确的说话, 。 而且有得体的说话, 在后一层面上,甚至可以采用“不正确”的形式达到 得体的交际效果】 第2讲. 社会语言 介绍: 王士元先 ? 语言是天生固有的还是后天形成的? 学的基本概 生 “语言发生建 ? 普通话是不是方言? “现代汉语的各种方言” 这句 念: 模” 话中的“现代汉语”是什么? 言语共同体, 交 际能力, 语言变 体, 语体, 语域。 变异、 变体、 变 项、变量 语体、 语码、 语 域、 计划用 1 次课程 第3讲. 社会语言 学的基本方法 观察法, 实验法 调查法、统计法 计划用 1 次课程 2X 补充: 社会统计基本方 法 计划用 1~2 次课程 第4讲. 影响语言 使用的各种社 会因素 年龄 性别 阶层 文化(民族) 场合 ?你会说家乡话(民族语、方言吗?)。语体。在什 么场合说什么话。 统计实践: “XX 大赛”中 的“素质分”与 比赛结果。 实践: 自由联想 介绍: 王士元先 生 “语言发生建 模” ? 观察者的矛盾?测不准原理?调查研究法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阶层等人的语言运用进行考察。 数学分析法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学统计和数理分析。 对比研究法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 实验分析法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定量 和定性的描述。 对象 第5讲. 语言变异 女国音现象讨 ? 听说过女国音吗? 论; 有无其他变 ? 异现象? 语音:w 与 v 词汇:字母词 语法:有 VP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4~5 课) 4X 语言与性别 隐语与行话 敬语与自谦 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4~5 课) 第6讲. 4) 语言接 触 计划用 3 次课程 (总第 6~8 课)? 语音、词汇、与语法何者变化更快? ? 哪种语言更容易学习?第7讲. 5) 语言交 际 计划用 1 次课程 (总第 9 课) 第8讲. 6) 语文规 划 计划用 2 次课程 (总第 10~11 课) 其中一次是讨论课 词式书写讨论 刘氏文字?? 汉字是低效率的文字吗? ?第9讲. 7) 语言濒 危 计划用 1 次课程 (总第 12 课)? 如何失落母语? ? 普通话推广与方言保护?方言与普通话塾为重 要? 第10讲. 社会语言 学对语言观念 的启发? 方言与语言的区别、界限在何处? ? 语言是什么?(自然语言中的语言与语言学的语 言。) ? 语言是用来干什么的?(表达思想,实现交际) ? 语言是一种流动的、能动的、自组织的活动,关于 言语行为的最基本动词是什么?―― “说” 说什么? 。 说的目的是什么? 词典:用语音表达思想。乙、讲义正文每节课尽量都有讲解、问题讨论和实践第一讲绪论一、 关于语言与社会语言学漫谈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一、测试与实践, ? 1、问题:“那种语言更动听”之后的“语言” 话题导入: 观念 天津话、粤语、 自然语言的语言:语言有雅俗 普通话那种更动 结构主义的语言:语言无分别 听? 社会语言学的语言:社会性的语言链接语言学分类以 及社会语言学发 源 问题:二、问题讨论: 语言学的功用等 见右备注栏 三、参考: 1、 话题导入选择 二 (也可以放在第 二章): 关于“vod gsal ―敖德斯尔―维 萨”?1 那种语言更为 ? 2、备考:神奇的语言,神秘的语言――语言, 动听?世界上最动 通往人类精神家园的曲径 听的语言是那种? 印度人的语言崇拜。巴尼尼的伟大成就。梵文字母 普通话、粤语、天 是世界上最为优美的字母――: 津话。社会语言学: 乔治?萧伯纳写了一篇有趣的论文,论述以拉丁为 不是做出评价,也 本的英文字母在语音学上是如何的不适切;廿六个字母 非为了更好的评 不能担负声音的责任。(因介绍英语的英文字母而引发 价,而是对评价加 一场内战??我不会为之怨恨。)语多尖酸刻薄是他的 以研究。 习性。 萧伯纳敦促英文要用四十二个字母。 (参考 Wilson ?2 学了语言学之 所作「语言诞生的奇迹」一书的序言)。这些字母几近 后,写作水平会提 完美的梵文。谁用了梵文五十音可避免发音错误。 高吗?是否更加会 亚细亚社团创立人威廉琼斯说:「梵文不论有多古 说话了? 语言是个永远 变化的东西。 2、 相关话题 (也 可以放在第四章 “语言观念”部 分) 1 神奇的语言 2 语言转向 3 言不尽意?3 “语言大师”是 指语言学家吗,为 什么? ?5 什么是语言?现 实生活中的自然语 言与语言学视界中 的语言。 【语言学,一:主 ? 3、世界的意义、人的意义,哲学与语言转向 要在研究对象,距 离创造对象尚远 ? 4、“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语言的终极目标 (生成语法的理 与尴尬 想);二、语言学 《周易? 系辞》(??)写道:“子曰:?书不尽言, 距离实际的全部活 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 生生的语言尚远。 《庄子》曰:“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 三、语言学的基本 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魅力,正在于探索 就不必在语言本身去求解,而应该“忘言”,在语言 对象世界,不问所 之外找答案。 这一观点也是庄子首先提出。 《庄子? 外物》 用,但求追根究底 曰:“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 的满足人类好奇心 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吾安得忘言之 的――科学精神。 人而与之言哉!” 自觉的把研究放在 列宁《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一书摘要》摘引的 基础科学研究上: 黑格尔的话:“语言实质上只表达普遍的东西,但人们 研究生孩子不一定 所想的却是特殊的东西。因此,不能用语言表达人们所 要求能够生孩子; 想的东西。” 从这个角度反观, 则又可以见到这种 科学知识、语言学 知识又有巨大的应 用价值】 ?4 偏误分析, 能够 走多远?偏误是否 都应该被纠正的? 【社会语言学在这 个意义上拓展了语 言学视界中的“语 言”。不单单是正 确的说话,而且有 得体的说话,在后 一层面上,甚至可 以采用“不正确” 的形式达到得体的 交际效果】 老, 它有最奇特的结论; 比希腊文完美, 比拉丁文富饶, 较之二者更精练。」 「自从古典文学的复兴, 亚美利加百科全书陈述: 」 「十八世纪末,在文化历史事件上没有一件比发现梵文 (西方学者)更重要。语言学、比较文法、比较神秘学、 宗教学??都与梵文的发现有关联,或者都受到梵文研 究深远的影响。」 二、 社会语言学的兴起课程设计讲义内容 关于语言学史的有趣比喻 法律学时期 生物学时期 化 学时期 数 学时期 社会学时期 ????? 艺术学时期?备注(一)相关背景 1、社会基础 1)美国:二战及其后期在全球推行战争的需要;凯 恩斯经济学与基础学科研究;由于历史或 者现实上的移民造成的双语、多语混杂现 象;黑人运动与黑人英语; 2)战后大量第三世界民族国家的独立。民族语言与 宗主国语言之间关系的处理; 3)为解决这些问题,一批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和语 言学家密切关注相关社会危急和社会问 题。 甘伯兹(John Gumperz)50 年代在印度北部的调 查,认为语言运用与社会结构和社会行为 之间有着有规律的联系; 弗格森(C. Ferguson)60 年代主持亚、非、拉美 国家第二语言学习,以及东非五国(埃塞 阿比亚等)的语言使用和语言教学普查工 作。与甘伯兹合编《南亚语言:地域、社 会与功能变异调查》,对从语言结构上的 相似性和通话程度作为语言与方言的划分 提出异议,认为必须参考某些社会条件。 拉波夫(W.Labov)1927 生于纽约。1944 年到哈 佛学习哲学和英语; 1961 年 34 岁重新走进 大学(哥伦比亚)。硕士论文(1963)是 马岛人的语音变异;博士论文是纽约黑人 方言为研究对象。1964~70 在哥伦比亚作◎1952 年 H? 丘里 (H. Currie 一译柯里) 《社会语言学的设计: 语 言 和 社会阶层的关 系》(A Projection of Sociolinguistics: the Relationship of Speech to Social Status) 最先出 现 “ 社 会 语 言 学 Sociolinguistics”术语。 ◎1964 年戴尔? 海 姆斯 Dell. Hymes)编 辑的《文化、社会中的 语言》》(Language in Culture and Society: A reader in Linguistic and Anthropology)(69 篇 讨 论 社 会与语言关系 的名著、39 页的书目) 出版。 ◎海姆斯与甘伯 兹合编的 《人类文化语 言学》 (言语人类文化 学)出版。 ◎同年, 拉波夫写 的 《社会分层与音系的 相互关联》发表。 ◎同年 5 月 W.布 赖特(W. Bright)主持 召 开 首 次社会语言学 研讨会。 ◎ 弗 格 森 ( C. Ferguson ) 正 是 1964 年夏季主持 “美国语言 学会语言学讲习班”, 并 且 个 路专家同意以 “社会语言学” 命名新 的学科。 ◎是年秋季, 美国 社 会 科 学院组成社会 语言学委员会。 ◎1966 年费西曼 (J. Fishman)《语言 的忠诚》出版,成为双 语 教 育 法令听证会的 参考材料。 调查外族移 民的语言状况, 认为必 须 尊 重 移民的语言文 化传统, 否则美国的政 治 和 文 化基础就将受 到削弱。 ◎1964 年马丁路 德? 金获得诺贝尔和平 奖;美国国会于 1964 助教;1971 年到宾夕发尼亚大学任教授, 从此把这里变成了研究“语言变异”的著 名中心。 2、哲学背景 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 后现代主义(福柯、德理达、海德格尔等等;生 态主义,价值、文化多元化,反“纯粹理性”, 对“未思之物”的可认识性的怀疑:如何认识与 认识何以可能;“中国的百科全书式”的范式) 3、语言学背景 1)索绪尔的内部语言学与外部语言学 2)梅耶与索绪尔的差异。梅耶与迪尔凯姆过从甚 密。 3)布拉格学派的基础 3)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4)言语行为理论(英国奥斯汀) 3、物质、技术基础 1)盒式录音机:40 年代发明录音机很笨重,60 年 代出现盒式录音机。 2)统计方法分引入;抽样调查和数理统计 拉波夫是第一人。 (二)主要对象 社会语言学研究的是语言的社会本质(社会性); 以及不同社会背景下的语言差异:语言的差异与社会因 素。研究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广义:社会与语言的关系;从广泛的社会背景去考 察语言; 狭义:从社会环境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中考察语 言。社会变量与语言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社会语言学的语言观 1 语言的社会性 与结构主义、生成语言学之语言社会性的本质区别 2 语言的异质性 与结构主义的同质说的本质区别 3 接近语言的本质 海德格尔:人说话,哪怕我们根本不吐一字,我们 也总是说话。语言说话。纯粹的语言是诗歌,所以,人 诗意的栖居在世界上。 永远无法接近,但是我们在接近。因为我们在说话。年 通 过 《公民权利法 案》。马丁路德?金 1948 年大学毕业。1948 年到 1951 年 间, 在美国东海岸的费城继续深 造。 年起领导黑人运动。 55 1963 年,马丁? 路德? 金晋见了肯尼迪 总统, 要求通过新的民权法, 给 黑人以平等的权利。1963 年 8 月 28 日在林肯纪念堂前发表 《我有一个梦想》 的演说。 1964 年度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1968 年 4 月,马丁? 路德? 金前 往孟菲斯市领导工人罢工被人 谋杀,年仅 39 岁。1986 年起 美国政府将每年 1 月的第三个 星期一定为马丁路德金全国纪 念日。1955 年,在美国阿拉巴马州 蒙特马利针镇的一辆公共汽车上, 帕克斯与另外三位同伴一起下班 回家,她拒绝为白人让座而逮捕。 26 岁马丁.路德? 金等领导黑人抵 制公交汽车。1955 年,阿拉巴马州蒙哥 马利市黑人为反对公共汽车上 的种族隔离制度, 坚持抵制公共 汽车运动达一年之久, 使美国最 高法院判决公共汽车上的种族 隔离违宪。 此事件表明, 黑人运 动由合法斗争发展到非暴力直 接行动的新阶段, 是黑人民权运 动开始的标志。 运动以非暴力主 义为指导方针, 采取抵制、 静坐、 游行、和平进军等方式。1957 年,南部基督教领袖会议组成, 作为民权运动最有影响的组织, 负责协调各有关组织的行动, 马 丁?路德?金任主席。1960 年, 南部各州普遍开展在公共场所 的静坐示威, 显示出运动范围已 越出某一城市的局限, 主动冲击 种族隔离制。 1961 年和 1962 年, 民权运动的重点分别是反对长 途汽车上的种族隔离制和争取 南部黑人的选举权。1963 年运 动达到高潮。4 月,在种族隔离 最严重的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 爆发黑人抗议示威斗争, 迫使当 局接受黑人要求。8 月,在华盛 顿举行该市有史以来规模最大 的示威游行,25 万黑人和白人 同情者举行争取就业和自由的 “自由进军” 在民权运动的巨 。 大压力下,美国国会于 1964 年 通过《公民权利法案》,1965 年通过《选举权利法》,正式以 立法形式结束美国黑人受到的 在选举权方面的限制和各种公 共设施方面的种族歧视和种族 隔离制度。1964 年以后,黑人 运动走上武装抗暴斗争的道路。 (三)主要内容 1、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划分的语言共同体的使用语言 的情况。双语双方言。多语多方言。 2、语言的地域变体,社会变体;不同社会方言的构 造特点与不同的社会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等等。 3、对各种语言变体的不同的评价和态度,不同的语 言变体对使用者社会地位的表征和影响,以及上述两个 方面对于语言系统变异演变的影响。 4、语言演变与社会演变的关系 5、各种原因引起的语言接触及其结局。语码转换, 语码混合。 6、语文规划和语文政策。 7、濒危语言现象。 8、交际事例与话语分析。 9、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教学等等。 (四)理论类型(祝畹瑾) 1、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言语,变异,异质有序。 2、社会学的社会语言学:语文规划,母语维护、语 言濒危。 3、心理学的社会语言学。语感,语言态度,语言评 价等; 4、民族学的社会语言学:语言交际的方式、特点、 规范。(4、5 两点可以结合着说) 5、语用学的社会语言学。会话分析。礼貌原则;交 际策略;语篇分析等等。 6、应用社会语言学 1)语言与政治:语言的政治与政治的语言 2)语言与经济 3)语言与法律 4)双语教育第二讲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一、 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与板书(黑体字) 备 注?从名字读音的不同到语言的“变”。关于“vod gsal 从“微萨―”到“奥德斯尔―”; ―敖德斯尔―维 萨” 语言是个永 远变化东西。从“一西―”到“意西―” 从“白马唯色”到“白马寺”到“莲花寺” “变”!语言是个永远变化东西。? 一、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变体 变异、变项、变素、变式、变量 语体、语码、语域、 言语共同体 交际能力 1、语言变体:具有相似分布的一组语言项目(R. A. Hudson, 1980:42);意指是具备相同社会特征的人 在相同的社会环境中所普遍使用的语言表现形式 (祝畹瑾 1997:19,可以是语言、方言、语体或更 大的更小的项目,一个变体可以下辖其他变体) 相关概念:语言的地域变体与社会变体;语码; 地域方言、社会方言、个人方言(个人变体、个体 习语),传统的方言与共通语概念;标准变体与非 标准变体、上加变体 ――汉语方言是如何成为一种社会变体的? 2、变异:同一语言项目在不同运用环境中的差异。 社会变异(w. labov 拉波夫:social variation,因 于使用者社会属性不同),语体变异(拉波夫: stylistic variation,因于语境不同) 变项:有差异的语言项目; 变素:变异项目(变项)中实际存在的具体形式; 变化:正在扩展其社会分布的语言变异;又称行 进中的变化。社会语言学关心“如何变”与“为 何变”。 变量:经过严格界定可以加以计量的概念。 3、语体:语言的功能变体(礼仪、正式、商议、随便、 亲切) 4、言语共同体(speech community/ k?'mju? n?t?/): 又翻译为言语社团或言语社区。 通过稳定的社会交往和相对一致的语言态度形成 的具有相似语言特征的人群。 其他观点: 1)传统观:依据共同使用某种语言者 2)甘柏兹:通过人们频繁的交往而形成的,并在 语言运用方面自成体系,具备与其他类似共同体明 显差别的标记。 3)拉波夫:依据主要在于对于语言变体具有一致 的态度或者相同的评价标准。参考祝畹瑾教程 5、交际能力:运用语言实现交际的能力(dell hymes) 与生成语法的语言能力相对应;正确的说话(能力) 到得体的说话(能力)。 得体说话的基本要求:1)根据具体情景使用恰当 的语言变体;2)运用语言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 手段;3)懂得谈话规则和策略。第三讲社会语言学的基本方法课程设计讲义内容 方法 对象 认识主体 事实 真,真实,真理与知识备注? 观察者的矛盾? 测不准原理? 核心:1)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搜集到不受调查者影响 的、关于社会背景与语言关系的一手材料; 2)采用抽样与统计的方法是面对复杂社会背景 的必须手段。真实的材料与有价 值的材料 神秘的概率??一、 基本方法框架 1、假设 2、收集材料、观察调查、实验 3、整理材料,统计 4、结论、统计检验二、具体方法 (一)分类 1、一种分类:方法自身的分类调查研究法 对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阶层……的人的语言运用进 行考察。 数学分析法 对口语材料和文献资料进行数量统计和数理分析。 对比研究法 分析社会因素、研究语言差异。 相关分析法 分析社会因素与语言特点之间的相关性。不单是统计学意 义上的,更是基本理念上的 实验分析法 用语音或心理实验仪器对语言差异进行实验分析,并作出 定量和定性的描述。2、一种分类:与学科联系的角度 a“语言学方法” 记录方法,分析语言项目、结构 b“人类学方法” 获取语料 c“数学方法” 整理材料 d“心理学方法” 获取、分析、 e“实验法” 预设、获取 二、 方法的基本理论问题 方法之所以必要: 对象不会自动展现; 观察者的矛盾 归纳法与演绎法各自的矛盾(二)具体方法举要 1、隐蔽观察法 2、快速隐匿调查法 3、配对变语法 4、自由联想补充统计相关内容 统计基础 1、变量及其种类(及与均值,众数、等的关系) 统计实践: “XX 大赛”中的 “素质分” 与比赛 结果。 2、概率 3、抽样与样本 4、离差、极差、方差、 相关分析与检验 1、皮尔逊系数 2、拉姆达系数 3、伽马系数 4、统计检验第四讲语言变异暨西方社会语言学经典研究案例 一、 拉波夫的经典研究课程设计讲义内容备注计划两次用课程 参考 祝畹瑾社会语言学 徐通锵历史语言学一、拉波夫的经典研究 1、拉波夫生平与学术成就 1927 年 12 月 4 日出生于美国 Rutherford。1948 年 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学位, 1963 年在哥仑比亚大学获得 硕士学位,次年(1964)获得博士学位。1964 年到 1970 年担任哥仑比亚大学助理教授, 1971 年至宾夕法尼亚大 学任副教授,1976 年担任该大学语言学实验室主任。 1979 年任美国语言学会主席,1986 年还出任纽约语言 学研究所萨丕尔教授席位。 社会语言学成就:“没有社会语言学”; 实验语音学成就 2、纽约英语的社会分层研究 威廉?拉博夫在他的社会语言学著作《纽约市英语 的社会分层》中引用了统计学的控制变量方法,控制语 言变量及社会变量, 研究纽约市的社会阶层情况。 thing think this them ? θ 与 d t ?? car card four(forth) floor下东区调查百货公司调查他认为英语中的[r]音在纽约社会是一个很关键的 发音, 可以区分社会阶层。 他选取了 “four floor 四楼) ( ” 这一英语词组,在纽约市的三种档次服装店中,假装是 问路人进行访问。这三家服装店按服装的平均价位从高 到低排列分别是:Saks、 macy's 和 S.Klein。他事先已 知道四楼是卖女装, 但是在问路时还是装着不知道的 样子。他会先问一句:“不好意思, 想请问一下卖女 装的在几楼?”当对方第一次回答:“Fourth floor”他 假装没听清又问 了一遍, 仔细听对方的第二句 “Fourth floor”,然后就在一个没人看见的地方偷偷记录两次回 答的差异。这是一种很巧妙的诱导方法, 他还可以得 到人在不留心说话和留心说话的差别。 原先他预计[r] 音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随着社会等级(根据光顾 的服装店的价位高低确定其阶层的高低)的提高而增 多。可结果却显示:年龄越偏轻的人说的[r]音越多,并 且说[r]音最多的是中产偏下的阶层(lower middle class) 的人, 而不是最高阶层(Upper class)和中产偏上阶层 (Upper middle class)的人。他解释道,这是因为对语言 过于讲究(hypercorrection)造成的。他认为[r]音是上 层社会的语言标志, 中产偏下阶层的人非常急切地想 要达到上流社会的语言标准,于是就在自身英语中刻意 添加[r]音却导致不是[r]音的也带上了[r]音。 不过他的 这一结论引起了一些语言学家的争议。他们认为人的发 音还会受到生理、方言等因素的影响。二、 语言变异研究种种(一)变异、变项、变素与变式 (二) 变异研究种种 1、语音 1)回顾历史音变 汉语 错 tshags 上古陌母(郑张) 母、每、海、悔 汉、难、滩(h、y、 口、各、格、洛 2)共时变异研究 女国音: W―V 音变: 徐大明:2、词汇变异 1)词汇历史演变 汉语史上的几个词汇演变高峰 2)共时研究3、语法变异4、语体变异5、语码变异第五讲课程设计中国的社会语言学研究讲义内容 备 注计划讲 2~3 次课 一、中国社会语言学简要回顾(在郭熙 2005 《中国社会语言学: 现状与前瞻》 基础上整理)社会语言学于 20 世纪 60 年代在美国诞生,到 70 年代末才开始在我国起步,可以以陈原先生著《语言与 社会生活――社会语言学札记》 (1979 年三联书店香港 分店, ,1982 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为中国社会语言学 的早期标志(或以陈原的出版作《社会语言学》 (学林 出版社,1983) 。经过许多语言工作者的努力,中国社 会语言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初创阶段():从自发到自觉 一般认为,中国的社会语言学是舶来品,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中 国最早提出社会语言学的学者之一陈原则指出,社会语言学发源比较早。自古 以来,中外语文学家都曾讨论过古语与今语、文语与口语、标准语与方言在社 会功能上的差别。 欧洲 19 世纪初的方言学家对于自己民族语言内部各种变体的 调查,其实即是进行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事实上,社会语言学的诞生和有没有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是两回事。 进行某一方面的研究并不等于建立了某一个学科。 当然,一个学科的出现决不是突然从天上掉下来的。它一定是长时间学科积累 的结果。现代中国历史上的许多语言运动,如 20 世纪初期的国语运动、20 年 代的白话文运动、30 年代的大众语讨论以及北方拉丁化运动, 年代的推广普 50 通话、现代汉语规范化等等,都可以算是社会语言学的工作。但是这些运动或 工作可以说是自发的,而不是自觉的。70 年代后期,随着“社会语言学”这个 术语的出现,人们对社会语言学的研究从自发走向自觉。 这一阶段,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成果主要表现在通论性的著作和理论的译介 方面。 前者除上述陈原的两本著作外, 许国璋早在 70 年代末开始引进社会语言 学,有关论文后来收入《许国璋论语言》(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 另外,还有陈松岑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游汝杰、 周振鹤的《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1980 年到 1982 年, 英国语言学家特鲁基尔的《社会语言学导论》由林书武等翻译,在《国外语言 学》连载。1987 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祝畹瑾编的《社会语言学译文集》和 前苏联什维策尔的《现代社会语言学》(卫志强译)。此外,《国际社会科学 杂志》1985 年第 5 期(中文版)以 “语言与交往:社会语言学研究个案与应 用”的专刊形式,发表了一大批社会语言学的论文,很有指导意义。可惜因为 发行上的原因,许多人没有看到。 (二)迅速发展阶段():从引进走向结合中国实际 1987 年 12 月 1 日至 5 日,中国社科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在北京举办了 首届社会语言学讨论会。 会议展示了 70 年代以来中国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现状和 水平,它标志着中国社会语言进入了一个火热的阶段,对推动我国的社会语言 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988 年 8 月,深圳教育学院深港语言研究所主办了首次 “双语?双方言”讨论会。1990 年 11 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应用研究 所和苏州大学在苏州召开了首届应用语言学讨论会,其中有不少的论文也是关 于社会语言学的。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社会语言学的专题研究。著作有张清常的《胡同及其 他――社会语言学的探索》(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0)、高天如的《中国 现代语言计划的理论和实践》(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等。论文数量很多, 结集出版的有《双语双方言》(1-4 集)(分别由中山大学出版社等出版)、 《语言?社会?文化――首届社会语言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语文出版社, 1991)等等。 这个阶段,继续出版了一批关于社会语言学的译介、概论性著作和教材。 在译介国外社会语言学研究成果方面,除了《国外语言学》等杂志连续刊登译 介文章(例如 Lesley Milroy 的《语言和社会网络》等)外,还出版了佐伊基 的《社会语言学演讲录》(刘明霞等译,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9)、郝德 森的《社会语言学》(丁信善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等的中译本。 其中有的还不止一个中译本。 著作方面主要陈原的 《社会语言学专题四讲》 (语 文出版社,1988)、《社会语言学论丛》(湖南出版社,1991)和《语言和人 ──应用社会语言学若干探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陈建民的《语言 文化社会新探》 (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孙维张的《汉语社会语言学》 (贵 州人民出版社,1991)等等。教材方面主要有祝畹瑾的《社会语言学概论》 (湖 南教育出版社,1992)、王得杏的《社会语言学导论》(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2,英文版)、戴庆厦的《社会语言学教程》(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3) 等等。 (三)稳定深入发展阶段(1994-):从热潮走向冷静和成熟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前半期,是中国社会语言学蓬勃发展的时期。然而, 到了 1995 年以后, 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表现得相对冷清一些。 除了两年一次的 “双语双方言”讨论会在主办者的不懈努力下继续照常召开以及应用语言学讨 论会上还有人继续关注社会语言学问题外,专门的社会语言学研讨会从 1992 年起一次也没有举办。这方面的论文从数量上看也有所下降。以致有的朋友对 中国社会语言学前途感到忧虑,甚至将其类比于日渐失式微的“文化热”,提 出要重振中国社会语言学。 事实上,这一时期中国社会语言学不仅没有走下坡路,相反,它显得成熟 起来。 一方面,学术界开始就中国社会语言学形成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在 总结成果的同时也指出其不足,如高一虹(1996)就对中国社会语言学研究方 法等提出了很有见地的意见。 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出版的新著大多都极其注意紧密结合中国社会实际。 所讨论的问题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超过了前两个时期。 其中主要有陈保亚 《论 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 (侗台) 语源关系的解释》 (语文出版社, 1996) 、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周庆生《语言与人类》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邹嘉彦、游汝杰的《汉语与华人社会》(复 旦大学出版社、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001)、汤志祥《当代汉语词语的共时 状况及其嬗变――90 年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汉语词语现状研究》(复旦大 学出版社,2001)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民族出版社,2001)、于根 元《网络语言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等等。此外,《双语双方言》 继续按计划连续出版(5-6 集)。其他论文集如陈恩泉主编《双语双方言与现 代中国》(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1999)、李如龙主编的《东南亚华人 语言研究》(北京语言与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等等也为相关的研究打开了 新的视野。 当然,说这一时期社会语言学从“热”到“冷”也并非没有道理。80 年代 中后期,是中国语言学步履维艰的时期(郭熙,1996)。社会语言学的出现无 疑给它以新的希望。它和文化热一样,成了学者们竞相追逐的目标。言必“文 化”、言必“社会”,成了一种时尚。90 年代以后,随着认知语言学等的兴起 和计算机科学对语言学成果的需求,回归本体又成了中国语言学的一个趋势。 或许可以这样说,今天在社会语言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人,大概是真认准了这条 道路。 中国社会语言学的新发展(徐大明 2006) 2002 年 9 月北京语言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社会语言 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003 年 2 月, 中国社会语言学会在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 注册成立。2003 年 10 月,《中国社会语言学》学术期刊创刊。该刊物由中国 社会语言学会编辑出版, 在创刊号中宣布了学会的宗旨:“组织开展关于海内 外华人、中国各民族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2003 年 11 月, 澳门语言学会、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澳门理工学院联合主 办第二届中国社会语言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成立大会,澳门 特区政府、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语言学会、以及教育部有关部门的领导到会 祝贺。100 多位国内外语言学家聚集澳门, 就“社会语言学理论”、“语言生 活”、“语言变异”、“语言交际、应用和教学”、“语言与文化”、“社会 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专题进行了研讨。 重要成果举要: 1)陈保亚《论语言接触与语言联盟――汉越(侗台)语源关系的解释》(语 文出版社,1996) 2)王立《汉语词的社会语言学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 年) 第六讲一、相关有趣的材料:语文规划暨讨论课一:汉语书面表达相关论争(一)网民智造: 朱式拼音化方块字(二)网民智造: “世界文”汉字译写一切语言。Chinese characters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world, It can uniform 秦之 方Kh字t 是 其 最好的 文字t 在 其 世界, 其 可 y一 kinds of words that in this world!!! Nt
文字t 那 在 此 世界!!!all T(三)专家发明:彭泽润教授的汉语词式书写 彭泽润帖子: 汉语 的 “词式 书写 的 理论 和 实践”――评论 《语言 理论》 彭 泽润、 葆嘉 主编 李 《语 言 理论》 (长沙:中南 大学 出版社,2003 (四)百年前的汉字大批评 鲁迅――汉字不灭,中国必亡! (可能是钱玄同等首创此说) “倘若不除去他, 只有自己先死”“汉字不灭,中国必亡。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 决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我是自身受汉字苦痛很深的一个人,因 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汉字是愚民政策的 利器” 、“汉字是劳苦大众身上的结核,倘若不除去他,只有自己先死”(鲁迅全集六卷《关于新文字》。 )钱玄同――废孔学不可不废汉文。 “我再大胆宣言道: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 之解决。至于废汉文之后,应代以何种文字,此固非一人所能论定;玄同之意,则以为当采用文法剪赅、 发音整齐、语根精良之人为的文字 Esperanto”(《中国今后之文字问题》) 。胡适――汉字不废,中国必亡。 陈独秀――强烈地主张废除汉字,中国文字,既难载新事新理,且为腐毒思想之巢窟, 废之诚不足惜。 瞿秋白――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 “汉字真正是世界上,最龌龊最恶劣最混蛋的中世纪的茅坑。”(《瞿秋白文集二卷》) 、“现代普通话的新中国文,必须罗马化,就是改用罗马字 母,要根本废除汉字”(《瞿秋白文集三卷》) 。傅斯年――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汉字起源是极野蛮,形状是极奇异,认识是极不便,应用极不经济,真是又笨又粗,牛鬼蛇神的文字,真是天下第一不方便的器具。”刘半农――汉字不灭则中国新文化无望。 蔡元培――汉字既然不能不改革,尽可直接的改用拉丁字母了。 谭嗣同――尽改象形文字(即汉字)为谐声(即拼音文字)。 毛泽东――走世界共同的拼音化道路。 吕叔湘――汉字“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 :现在通行的老宋体实在丑得可以,倒是外国印书的 a,b,c,d,有时候还倒真有很美的字体呢; “拼音文字能机械化,汉字不能机械化”“方块汉字 , 在电子计算机上遇到的困难,好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衰老病人”“历史将证明:电子计算机是方块汉字的掘 , 墓人,也是汉语拼音文字的助产士。(来源??) ”附: 世界计算机界: (IBM 微软 ……)――“要么不用汉字,要么不用电脑”(Or die out ChineseW Or die out computer.)。(五)其他 “汉字拉丁字母转写法――字母汉字方案” 二、问题 (一) 汉字是否要走人类语言文字共通趋势的的拼音化道路?汉字有无问题, 汉字有无 “特异功能”? (二)繁简文字之争,规范汉字与“汉字微调”如何评价? (三) “词式书写”与语文现代化问题 三、相关材料继续补充: (一)词式书写的主要理由 a. 计算机信息处理; “今天真热” 《中国 青年报》 (6) 报道 湖南 衡山 通过 电视 直播 从 廉政 建 设 方面 “考问” 部门 主要 领导 生活 问题 的 时候,有 这样 的 话: “同时致电来询 问题目的领导也随着节目的播出而人数攀升” 。 可以消除歧义。 “乒乓球拍 卖完了” , 拼音化道路是人类文字发展史的大趋势;分词书写是人类文字书写系统的大趋势。 汉语拼音分词书写是国家法规。 汉字与字母本质相同,字母分词好,汉字应分词。 汉字连续书写语言的时候漏掉了停顿信息?? 不影响阅读速度、不影响文本大小、纸张数量?? 可以提高阅读效率? i. 开始不适应属正常。古文没有句读标点,后来采用了,开始也有很大的争议;汉语 文本从竖排到横排也有争议,所以,有争议是很正常的事?? b. c. d. e. f. g. 2)汉字效率相关问题 a. 汉字是人类文字发展阶段中较低阶段的文字系统(周有光) b. 拼音化道路是人类文字发展史的大趋势 c. 汉字所占 bt 比英语多; d. 字母 可以 在 电脑 上 直接 传输, 然而 汉字 必须 经过 “中介” 这是 明显 的 , 效率 差别。为了 减少 效率 差别,虽然 不能 立刻 实行,但是 必须 立刻 研究 设计 一 种 字 的 数量 比较 少 的 简易 汉字。 (二)其他拼音文字 (1)梵文: “句式书写” (2)越南文:字式书写 维基百科(汉语)越南条:http://zh.wikipedia.org/wiki/越南: (表格格式有调整)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C?ng hòa X? h?i Ch? ngh?a Vi?t Nam 共 和 社
主 x 越 南重要节日日期 1月1日 农历 中文名称 元旦 越文名称(国语字) T?t D??ng l?ch 越文名称 (汉喃) 西 元旦 越南最重要的假期, 一连 备注新年(春节) T?t Nguyên ?án 除夕至初三 2月3日 农历 三月初十 4 月 30 日 5月1日 5 月 19 日 越南共产党成 Thà l?p ??ng C?ng nh s?n Vi?t Nam 立纪念日 雄王祭祖日 南方解放日 劳动节 胡志明寿辰日 ngày Gi? t? Hù ng V??ng Ngày Gi?i Phóng Qu?c T? Lao ??ng K? ni?m Sinh nh?t Ch? T?ch H? Chí Minh L? Vu Lan 成立h共a越南 祖雄王 解放 H四日。祭祀越南民族始祖―雄 王,2007 年为国家假日 1975 年 4 月 30 日北越军 队攻陷南越首都西贡日 五一劳动节o念生日主席胡 纪念越南共产政权创始 志明 人胡志明 Y盂m 祭祀先人之日农历 中元节 七月十五日 9月2日 9月2日 独立日 胡志明忌辰纪念 1945 年 9 月 2 日胡 L? Qu?c Khá nh,T?t ??c Yc,立 l?p 志明发表《独立宣言》 Ngày m?t c?a Ch? T?ch H? Chí Minh T?t Trung Thu 主席胡志明 中秋 纪念胡志明在 1969 年当 天逝世农历 中秋节 八月十五日越南政府网站(越南语) http://www.chinhphu.vn/portal/page/portal/chinhphu/trangchu : 越南政府网站(汉 语) http://cn.news.gov.vn/ :(3)谚文:字+词式???? Daehanminguk/大n民(4)梵文――藏文――八思巴文――谚文 句式――字式――词式―― 字+词四、总结 a. 关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特点与语言特点相联系(相反观点:周有光 2007:藏、汉语言特点相似,文字系统不同,因此文字与语言没有必然联系;韩文来源是汉字笔画,与八思巴字无关)从梵文―藏文―八思巴文―韩文看,1)采用表意(或意音)文字还是表音文 字与语言未必有必然的联系,但是,恰恰在分词问题上与语言关系密切;2)汉藏 语系语言的自源文字彝、汉都是表意文字;借源文字则与借源有关:日语借汉字 与藏语借梵字。 b. 关于人与机器的关系: 从根本上是技术为人服务,而是人为技术服务?以人为本 c. 关于表音与表意的优劣: 表意文字的特殊优势与表音文字的一个局限(藏、英、汉语文为例:拼音文字何 以另外再需要一个音标文字?) d. 关于交流工具与文化载体; 汉字作为一种文化传承的载体:承载了数千年文明流脉; (维族、蒙族的多种文字历史文字,韩国与越南的文字改革) 汉字本身作为一种文化遗产 e. 关于歧义消解: 1)可消解的很弱智: “今天真热”“乒乓球拍卖完了” 、 2) 不可解的更棘手: “西方媒体施压北京奥运必成输家” ( 《参考消息》
头版头条) f.可操作性上: 1)标准难以控制:汉语人对的“词”观念更接近语音词、韵律词。语音词与语 法词 2)计算机都不容易分的人工更难以分词,尤其是普通群众更难分词 3)分词标准与词感:专家标准好还是群众路线好? 附: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中规定《汉语拼音方案》不是拼音文字的原则。 “ ”1974 年 10 月 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 中国科学院、 四机部联合提出的 “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 (748 工程)的建议。工程分为:键盘输入、中央处理及编辑、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通用型快速输出 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印刷制版成形等,共 7 个部分。748 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 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8 年,上海电工仪器研究所部工程师支秉彝创造了一种“见字识码” 法,并被上海市内电话局采用,从而使率先使计算机的汉字输入进入了实用阶段。“见字识码”用 26 个拉丁字母进行编码,以 4 个拉丁字母表示一个汉字。这种编码方案建立在字音和字形的双重关系上,见字就能识码,见字就能打码,不 必死记硬背。由于每个汉字的字码是固定的,就给计算机码的存贮和软件的应带来很大方便。这种编码曾得到一定程度的应用,为建立中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 库打开了大门,并使建立在电子计算机基础上的照相排版印刷的自动化得以实现。 比五笔字型早。第二节 语文规划其他问题1)汉字的存与废 ――文化保护与拼音化“国际接轨” 2)如何失落母语 ――母语保护与英语学习、推广共通语 “汉语热”与“汉语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 全民学英语;奇文供欣赏:一定要全民换用英语 推普与保护方言,保护方言迫在眉睫 英语普通话与方言(民族语) :未来理想的语言生活 第七讲语言接触诸现象极其关系,狭义的语言接触概念一、 语言接触基本概念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计划讲 2~3 次课(一)狭义语言接触及其相关概念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是表达思想内容信息。语言接触的根本动因也是为了实现信息交 流。如果两种语言(或者语言的使用者)在空间上发生了叠置,但是没有试图互相理解,没 有试图理解别的语言所表达的信息内容, “语言接触”或者说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就不 会发生。 例如一位双语人如果试图为别人作语言翻译时, 便发生了试图把一种语言系统所表 达的信息内容用另一种语言系统表现出来的行为: 这时候, 被翻译语言的语法结构等等往往 最容易带进翻译后的目标语言,这是很常见的现象;而相反,一位两种语言同样熟练的双语 人, 在语码转换的途中, 大多数情况下可以不假思索的由一种语言状态转换到另一种语言状 态 ,这时尽管在同一时空在同一个人身上两种语言发生了“接触” ,但是,并没有发生语言 变异,则是因为“不假思索”地、不需要试图用一种语言去表达另一种语言的的思想内容, 因此这时候,我们认为并没有发生语言接触。 通常人们使用的语言接触概念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可以泛指一种或几种语言在空间 分布上出现叠置时所发生的各种相关语言现象。 如§4.1.1.1 所讨论的各种现象, 都是人们这 种泛指的语言接触现象,这里既有语言社会功能的转换(如语言兼用、语言替换) ,也有语 言系统的变异(如借贷和干扰) 。为了更加集中深入地讨论语言接触尤其是混合语现象的形 成机制,本书在具体讨论语言接触现象时,必须对语言接触概念作一些限制,采用了一个狭 义语言接触概念,即试图凭籍一种语言系统去感知另一语言系统所传达的信息内容,或者 以一种语言系统去表现另一种语言系统所表达的信息内容时,我们说,这两种语言发生了 接触关系, 简言之就是试图凭籍一种语言去觉知、 或者表现另一种语言 (所传达的信息内容) 。 把 “籍一种语言感知、 或表现另一种语言” 视作关于语言接触的更为严格和狭义的定义, 还有一个依据和缘由是, 我们重视的是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及其机制; 尽管我们也关心 语言功能的变化, 但是只有当功能的变化引起了语言变异或影响变异的具体表现时, 功能变 化对我们的研究来说才是有意义的。 而如果没有语言变异, 仅仅是语言的社会功能和这语言 运用的主体发生了变化, 这种情况不在我们的探讨范围之内。 当然广义的理解与狭义的理解 没有什么谁对谁错的问题。 狭义的语言接触讨论, 并不妨碍人们可以在泛指意义的语言接触 层面上加以研究。①①宽泛的语码转换包括随交谈者或话题的转变而转变的为情景性转换(situational switching,与此相对的是 喻义性转换 metaphorical switching) 。而有的人更严格的限制语码转换,如波普拉(Poplack 1993)把语码转 换限制在同一次连续的讲话中的多种语言的夹杂运用,而且在这种夹杂运用时各种语言片段必需符合各自 语言的内部规则。这里不管从哪种意义上理解都是可以的。 另外, 由于本章涉及了一系列新的术语概念或者对已有概念的在本书中的特别界定, 为 了论述的顺利展开,对其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这里在集中略加说明。 母语:在本书中限定为指称自幼获得,并且在后天可以熟练运用的语言。自然可以包括 单语人的语言,以及后天习得形成熟练双语或多语者的第一语言。 母语性语言:母语,以及自幼习得或后天习得的、熟练程度与母语相当的语言,例如双 语人、多语人的语言,两种或多种语言都和母语一样熟练。母语之外的母语性语言也可以称 之为“第二语言” 。那么,母语性语言包括母语和第二语言。 外语:本书专指从未习得和接触过的语言。这样的界定后,外语不仅是与母语相对应的 概念,同时与后天习得的,已经掌握的语言亦即也是与母语性语言对立的概念。 目的语:语言觉知、语言习得和语言接触中的目标语言。 始发语:当事人自身拥有的、赖以觉知、习得和接触其它语言的语言。 始发语人群、目的语人群:如果承担语言觉知、习得或接触的是一个语言社团,则所用 语言处于始发语地位的人群称之为始发语人群; 相应的所用语言处于目的语地位的人群称之 为目的语人群。 始发语、目的语和母语性语言、外语、第二语言的关系。通常始发语都是母语性语言, 而外语只能是目的语。但是在双语和多语情况下,母语性语言(包括母语)也可以处于目的 语的地位。 源语言: 一种语言中拥有来自另一语言的成分时, 后一种语言称之为这些语言成分来源 的源语言。如借词,总有其来自何种语言的“源语言” 。混合语中的各种层次成分也可以分 析出来自何种语言的“源语言” 。 结构异源和异源结构:如果一种语言或者一种语言现象,拥有来自不同语言的成分,而 且不同语言的成分, 按系统的结构和要素 (以及对象的内容和形式) 的分野呈现不同的分布, 我们就说这种语言或者语言现象表现为结构异源现象; 同时, 一种语言或者语言现象由于结 构异源,在各个层次层面上,根据结构与要素(以及对象的内容和形式)的分野表现为不同 源语言的异源成分的交错分布,这种结构面貌,我们把它叫做异源结构。结构异源和异源结 构,一个是侧重历时的源流,一个是侧重共时的面貌,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 (二) “类型学距离” 如前所述,什么样的信息成为显著性成分,不仅取决于对象自身的特点,而且与观察者 有关;不仅与对象和观察者有关,而且与对象和观察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性质有关。 在语言接触中, 目的语系统中的哪些东西表现为显著性哪些东西表现为隐蔽性, 不仅与 作为信息来源的对象语言的属性有关, 而且与作为信息接受一方语言属性有关; 也就集中表 现为“试图去感知或者表达其意义内容的语言”与“借以理解和表现一种语言的语言”之间 .. 的关系, 亦即目的语语言系统与始发语语言系统之间的差异程度抑或相似程度, ――亦即 “类 型学距离” 。 过去的许多学者, 包括 S.G.Thomason 的语言接触理论的中, 强调所接触的语言之间 “类 型学的距离”对于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化的作用。梅耶(Meille 1921)关于语法借贷只发 生在非常相似的语法体系间的观点也正是建立在类型学距离的观念基础之上的。 类型学距离, 就是语言之间在类型学特点上的相似或者相异程度。 理论上说可以是任何 可比较的类型学参项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不管是语序类型的、还是形态类型,不管是音节结 构类型还是音位系统参项。 因而任何两种语言可能从多种角度综合加以各种比较。 然而对于 实际接触中的语言来说,需要关注的,并不是这种理论上的无限可比性,需要努力关注和发 掘的是语言接触中实际对接触结果有影响的那些类型参项。 这种参项也随着具体语言和具体接触条件的不同而不同, “相似――显著” “相 并非 或者 异――不显著”这样简单的对应,还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大致来说可以有这样几个层级 的分别。 1)完全相异;2)异中有同;3)同中有异;4)完全相同 无论是现实生活各种现象中, 还是在语言接触中, 如果在非常不熟悉的对象哪里观察得 到有个别熟悉的地方,在非常不同的对象之间,能感觉到有局部相似的地方,往往令人印象 深刻。这是“异中之同” 。 而在类型相似程度很高的语言之间乃至在其他各种事物之间,有一些似曾相似的地方, 也往往引人注目。北京人对于南方人说普通话时舌尖舌后不分之类的特点往往感觉非常深 刻,就在于对方说的是普通话,但是与北京音有所不同的地方感觉显著。这是“同中之异” 。 所以, “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都往往容易成为让人显著感知的地方;而在“完全 不同”的情况下,显著性的不同则进一步根据接触方向的不同,以及系统的结构/要素的不 同而不同;当然, “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也就是同一语言,没有什么接触可言。 在狭义语言接触中, 什么样的语音单位与结构层级的成为可以异源整合的具体的 “语音 要素”与“语音结构” ,什么样的语音要素层级成为感知与表达异语言意义内容的“匹配” 单位,也取决于被接触语言之间的“类型学距离” 。陈保亚(1996)的研究,生动揭示了语 言间的这种类型学距离,对于接触中语言之间可“匹配”语音要素的不同选择。例如,在类 型学距离很近的汉语方言之间,声调层面借贷或者“匹配”的语音要素单位是“调类” ,而 类型距离比较远的语言之间,则是“调值” 。亦即借贷或者“匹配”的语音要素单位是“调 类”还是“调值” ,与接触中的语言类型学距离直接相关。母语,第一语言 外语,第二语言 目标语 语言接触 狭义语言接触 结构与要素 类型学距离二、 语言接触诸现象的分类与相关问题课程设计 讲义内容 备 注 1、各种不同的语言接触现象 当语言间发生接触的时候, 从理论上说, 有几种可能性情况发生呢?前人总结了很多现 象,并提出了纷繁复杂的各种术语。如借贷(可以包括词汇的语音的甚至语法形式的借贷) 、 词汇借用、借词;母语干扰、底层干扰;双语双方言;语言替代;语言转用;语码转换、语 码混合;语言融合;洋泾浜语(皮钦语)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等等。这是一个含义相 当广泛的语言接触范域,多种提法纷繁复杂,一些不同的概念之间有的相互交叉,有些同样 的提法又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解释。这里,我们可以将各种现象大体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况:成 分借贷,结构干扰,语言兼用,语言替换,语言融合。 成分借贷首先是指一种语言从其它语言中借入一些成分;同时,相对于系统性、结构性 影响和变异的“结构干扰”而言,表现为一些零星的要素成分的借贷。成分借贷如一些局部 的语音借用、词汇借贷和语法影响。语言间的这种影响往往是局部的、零星的,不会对整个 语言和语言子系统的整体性质发生大的影响。 词汇借用就是最为常见的现象; 语音借用的情 况也是有的, 典型的情况如我国一些阿尔泰系语言和藏缅语族语言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产生了 双唇擦音 f 的现象。 语法现象中也可能有一些零星的借贷现象, 当不是一种系统的结构性的 影响时,我们都归入成分借贷。 结构干扰是相对于成分借用来说的。 这种影响和变异是语言间相对来说成系统的、 结构 .. 性的干扰、影响和变异。例如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干扰,在自觉不自觉的语言学习和模仿 时, 或者在专门地语言教学活动中, 由于受母语的影响, 所学说的语言带上许多母语的特征。 而且这种特征,往往是系统性的结构性的特征,以语音和句法为甚。人们经常说的外国人说 的中国话是“洋腔洋调” ,从语音上看,往往是外国人将母语的语音系统来匹配组合汉语音 节的结果。中国学生学习外语过程中说不好外语而戏称的“中式英语”“中式日语”之类也 、 是如此,不仅语音上可能是“中腔中调” ,而且在语法上往往也是中外并用。 借贷和干扰是语言接触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术语, 但是又往往很不容易分清楚。 本书区分 借贷和干扰在考虑了观察角度的同时,更主要的是引进了结构系统和要素成分的参照标准, 亦即借贷往往是不会对整个语言的性质发生大的影响的局部的、 零星的成分借入。 如词汇的 借用, 即使像日本语和朝鲜-韩国语这样大规模借用汉语的词汇的情况, 相对地人们仍然把 它看作是一种成分的借用, 而不是结构的影响。 尽管这些借词自身也可以按一定的形式分析 出其聚合的结构,但是,借词的借入不是以这些聚合的结构为单位借入的,而是作为组句的 要素的形式借入的,注意我们在前文已经分析,当人们将要素和结构并举的时候,结构通常 指的是组合结构,而不是聚合结构。而语言的干扰却往往表现为一种成系统的、结构性的影 响。例如前述我国一些少数民族中 f 音位的产生是一种借贷,但是,如果是外国人说的洋腔 洋调的中文,其语音格局则是受到了“老外”自身母语的干扰。所以本书将借贷和干扰又称 作成分借贷和结构干扰。 不过结构和要素有时也往往难以区分, 并且要素与结构也可以是一 1 种相对的概念 ,因此借贷和干扰往往也很难清楚地分别开来。因此这里的区分不是绝对的, 然而却是必要的和有效的。结构和要素(成分)并不总是能够完全机械的分析开来。要素自身也可能有结构,结构自有其要素 成分。通常所谓系统的结构,其实是要素的一种组合结构,而系统的要素同样有其聚合结构。本书坚持这 样一种观点:现实的一切客观的对象及作为其反映的概念,彼此之间未必都能够完全截然的分析开来。对 象、概念的不同类型,既有非常典型的,也往往有一些亦此亦彼的过渡地带。例如,方言与方言的界限、 方言与独立语言的界限,或如动物与植物的界限、金属与非金属的界限??分析的原则可以是明晰的、分 类的标准可以是明确的,但是实际操作中,总有无法彻底分析开来的地方。这是种根本上的不可分析性恰 恰是最为自然最为客观的现象,根本的原因在于对象世界的无限联系和全体同一性,认为可以把一切对象 和概念截然分析开来的想法是一种理想化的机械主义。因此,在实际操作之中,干扰和借贷也未必可以完 全彻底的分析开来,但是作为观察角度,以是否系统性结构性变异作区分的依据则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1 双语现象(bilingualism)和多语现象(multilingualism)也经常在语言接触研究中出现,可 以将其归入到语言兼用中去。 这是指一个人或者一部分人群同时熟练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 的语言的现象。这种现象在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群交错杂居的地方,非常常见。使用不同语言 的群体之间, 由于长期社会生活的交流往来, 互相掌握了对方的语言, 形成双语和多语现象。 这种情况下,两种和多种语言的交际功能往往有所不同。例如袁焱博士(2001)曾经谈到的 我国云南省阿昌族人兼用母语、汉语,或者母语、傣语,以及兼用语言之间功能上的区别。 另外,由于历史文化和政治的原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同时通用两种甚至多种语言,也形 成双语或者多语社会。在双语或多语现象中,还有所谓语码转换(code-switching) 、语码混 合(code-mixing)等多种现象成为热门研究对象。 语言接触研究中,还经常讨论到语言替换(或称语言转用)的问题。这是由于使用某一 种语言的群体放弃自己原来的母语而转用其它语言作为母语的现象。在语言替换和转用之 后,被替换的语言也可能在替换后的语言中留下一些痕迹。这种现象,有些语言学家又把它 叫做“底层现象” 。关于语言底层问题,前苏联的语言学家有很多讨论,同时他们把底层现 象与语言的所谓“战胜”和“战败”联系起来, “所谓底层,我们是把它广义的理解为‘战 胜’语言中所吸收的‘战败’语言的成分” (B.H.鲍尔可夫斯基,1978,p 2) 。 语言接触引起语言变化最为深刻的现象莫过于语言融合。 这里又有皮钦语 (洋泾浜语) 、 克里奥耳语、混合语等等概念。有人把皮钦语(洋泾浜语)和克里奥耳语都看作是混合语, 有人把混合语和克里奥耳语区别开来, 并且不承认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是混合语。 也有人根 本不承认语言有混合的可能(本章§4.1.2.1 部分将进一步讨论这一问题) 。混合语存在与否 所涉及的一个根本问题是: 新语言的产生是否必然是单源的, 即一种或几种新的语言是否一 定得通过单一的原始语言分化而来。所以,一些语言现象在名目上叫不叫混合语并不重要, 关键是如果新语言的发生非要理解为单一的源流不可, 那么像倒话这样的语言现象其语源关 系必须归结为某一种语言,比如汉语或者藏语。而问题是,通过前文对倒话的共时运作机制 的描写我们可以看到,无论将倒话归到汉语还是归到藏语,只要归结为单一的来源(把另一 语言成分看作是接触后的影响) ,都带来很大的困难。所以对于这样的语言现象,与其迁就 “新语言发生单源论”理论,牵强附会地解释,还不如尊重事实,承认其有多源的来源。如 此等等, 倒话现象到底在语言接触诸现象中, 处于一种什么样的地位呢?我们进一步试加分 析。 2、从变异与变化角度对语言接触住现象的分类 人们关于语言接触的诸多术语中, 有的更注重从语言接触后语言系统发生变异的角度设 立,典型的如结构干扰;而有的则是从语言的社会功能的不同及其转换这一视角设立的,如 语言兼用和语言替换。 当然同样的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观察, 而客观事实对象本身可能即 涉及系统内的变异,又涉及系统外社会功能的变化。如克里奥耳语现象中,既有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语言接触发生系统混合的结构性变异, 同时也涉及由新产生的混合语言替换原来的母 语这样语言社会功能的根本性转换。因此,从功能变化的角度看,这里有一个“语言替换” 的问题,从系统变异的角度看,则有一个“语言融合”的问题。 这样, 首先是从语言系统的社会功能变化的视角出发, 还是从语言系统内的变异的视角 出发,可以把迄今为止人们讨论“语言接触”现象的各种概念分为两类: 表 5.1 接触现象类型 语言兼用、 成分借贷、结构干扰、 分类特征项目 基于语言系统的变异 基于语言功能的变化语言替换 - +语言融合 + -一类是从变异的角度出发,包括成分借贷、结构干扰以及语言融合;另一类则是从语言 外部的社会功能出发,如语言兼用(包括双语、多语现象) 、语言替换。它如人们提到的“双 语双方言” “语言转用” “语码转换”之类,其基本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语言功能的不同与转 换。 而我们关注倒话现象, 首先在于语言接触引起的语言变异, 这里更主要关心的是由于藏 汉语言的接触引发的语言系统的变异和整合; 同时在对倒话现象以及混合语的界定和形成机 制的探讨中,也还得考虑功能的因素。 从系统变异的视角看, 在上述各类现象中, 根据发生变异的程度是全局性的还是局部性 的区别,又可以分出“借用与干扰”和“语言融合”的分野: 表 5.2 接触类型 特征项目 语言系统全局变化 借用与干扰 - 语言融合 +如前所述,对于借用和干扰现象的区别,我们还可以根据变异是否结构性的变异(或是 否要素性的改变)来加以区分: 表 5.3 接触类型 特征项目 结 构 性 变 异 借 用 ― 干 扰 +当然,倒话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变异面貌,显然不是局部的、零星的,而是全局的、结构 性“系统整合”的,也就是说,显然倒话应该属于“语言融合”的范域里。综合以上的分析, 我们将各种语言接触现象从语言系统变异的角度的区分, 以及倒话在其中的地位集中列表如 下: 表 5.4 接触类型 特征项目 基于结构性的变异 基于全局性的变异 成分借贷 - - 结构干扰 + - 语言融合 + + “倒话” 的地位 + +我们上述的分类和找寻倒话在其中的地位, 有一个特点, 主要是从语言接触发生语言变 异的角度来看的。所以,对于多语(双语)现象及与语言替换的区别,也不必再深入讨论。 语言接触中的这些现象,在现象层面上,有些时候并不是那么可以截然分析开来。在共 时的层面上,几种接触方式可能交错进行,或者一种接触方式里可能包含着另一接触方式; 在历时的进程里也有可能一种接触方式引发了另一种接触方式。 另外, 作为一个具体的语言 接触事实,其实既可以从变异的角度观察,也可以从功能的角度考察。例如在语言融合现象 中可能也有语言功能转换的问题;在多语、双语现象中也可能有语言变异问题。 同样, 不妨从语言承担社会功能的角度看各种现象引起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 在语言接 触诸现象中,一些接触现象如词汇的借用,并不影响语言社会功能的变化;而一些现象如双 语现象则引起语言社会功能的分化; 而语言替换这样的现象, 则从根本上改变一种语言在一 定社团人群中的功能地位。据此,又可以作出这样的分类序列来: 表 5.5 接 触 特 征 项 目 类 型 语言影响 借用与 干扰等 - - 语言兼用 双语(多语)现象 (包括兼用皮钦语) + - 语言替换 (包括替换为 混合语) - + “倒话” 在其中的地位 - +语言部分社会功能变化 语言全部社会功能变化主要从功能变化的角度考察语言接触的研究,如袁焱博士(2001)关于语言接触研究的 中曾讨论到“语言接触变化的全过程”“语言接触一般要发生以下三种变化:语言影响、语 。 言兼用、语言转用”并且这三者之间,是“一环扣一环,由浅到深、由大到小的发展” “每 一环互相影响, 互相制约。 这条链从语言表层影响到语言深层影响, 然后再发展到语言兼用。 语言兼用有可能再导致语言转用??实现语言接触变化的全过程” (袁焱 2001,P9) 。尽管 在讨论语言影响的时认为 “语言影响是语言结构的变化, 语言兼用和语言转用是语言功能的 变化。(同上,p9)亦即涉及到变异,但是,当把语言接触的全过程看作是从语言影响到语 ” 言兼用再到语言转用的一个完整、 连续的过程的时候, 这里由浅入深的深入改变着的线索实 际上就是功能变化的程度。 在上表中可以看到, 从语言社会功能变化的角度看, 混合语现象还涉及语言替换的问题。 另外通过比较可以发现, 从变异角度看和从功能角度看, 混合语现象在两种序列中的地位大 不一样。从变异的角度看,混合语现象处于一种基于全局性变异的语言融合现象;而从功能 变化的角度看,语言融合产生新语言代替原来的母语,也应该可以看作是一种语言替换(或 者说语言转用) 。 综合从语言系统变异和从语言社会功能转变两个方面看, 可以将语言接触诸现象的地位 这样加以表示: 表 5.6 接触类型 及现象 举例 特征 项目语言部分 结构性的变异 语言全局 结构性的变异 语言部分 社会功能改变 语言全部 社会功能转换成分借贷 结构干扰 语言兼用 语言替换语 言 融 合如零星的词 如第二语言 双语及多语 包括母语被 尚非母语的 有母语地位 汇\语音\语 习得中的母 现象,包括 替换为一种 混合语,如皮 的混合语,如 法成分借用 语干扰等 兼用皮钦语 混合语 钦语\中介语 克里奥耳语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八讲借贷与干扰一、成分借贷课程设计 问题: 1)语言系统中那 部分最容易发生 变化? 2)革命、经济是 借词吗? 3)那种语言容易 学习? 讲义内容 备 注1 借音2、借词种种 借词,外来词,“贷词”,外来语,借字(罗常培 1950) 两个基本特点: 1)词源是外语(词汇中的某些部分与源语言词汇尚有 对应关系) 2)是汉语词汇系统的稳定成员(具有汉语语言成分特 点:符合汉语音系聚合和配列特点,与相应词类有着共 同的语法功能等等) 3、汉语借词。 刘正诺缺唷逗河锿饫从锎实洹飞虾4鞘槌霭嫔 1984: 有 84 种语言向汉语提供词汇借贷。 词条以上 15 种语 50 言。【1 万条词汇中,日语词 890】辨析 (亦可提问的 方式): 1)辨析词源,例 如革命、 经济是否 源自日语 2)语码混合还是 借词? 3)猜测那些事借 词猜猜下列词汉语词中那些是借词: 蒙语 库伦、敖包、乌兰牧骑 红色嫩芽 胡同、戈壁、(好)歹、哈巴(狗)、(驿)站 蘑菇 把式、 台吉 满语 藏语 尼泊尔 印尼 阿拉伯 匈奴 梵语 英语 法语 日语萨其马、埋汰 糌粑、哈达、喇嘛、锅庄、吐蕃 菠菜 槟榔、芦荟、榴莲 木乃伊、安拉 单于、葡萄、琵琶、猩猩、骆驼 菩萨、菩提、罗汉、佛、僧、尼、 和尚 咖啡、吉普、可可、白兰地 芭蕾、贝雷(帽)、蒙太奇 榻榻米、木屐、便当、料理妞、隆(白地) 磨蹭、邋遢福晋、 章京祖母绿 胡~、胭脂 塔、禅、婆姨、苹(果) 世界、现在、因果、结果、庄严、法宝 黑板、基因、绷带、热狗 香槟、沙龙 客观、主观、本质、积极、消极、哲学、 大 丈 夫 工学、化学、理科、警察、特务、议员、 勉 强 、 景气、左翼、右翼、财团 手纸、 怪我、 干部、俱乐部 本屋 写真 优婆塞 优婆夷1)借音 咖啡、沙发、榻榻米、哈达、喇嘛、引擎、雪茄 2)借意 问题:黑板、微软、热狗、 (1)借意词,不是直接采用汉语词;是汉语语素 的结合,是新造词; (2)语素与词义之间不一定有理据性; 微软、热狗 (3)内部结构方式不一定一致 后工业、后现代、城市中国、乡村中国, 3)借形 汉语借自日语 如今日韩对汉语人名地名的读法。 借词训读词。 方言借词! 英语借用拉丁语的:i.e (拉丁语 id est.) that is; e.g(exampli grtia )for example (赵元任,) 英译汉语! 问题讨论:关于“物语”与“写真”: 语义模糊――借形还是语码混合? 语义改变――借贷的另一种特点。 4)合璧词 半音半意:新西兰、新德里、南斯拉夫,冰激凌(ice cream) 借音加注:卡车,摩托车、吉普车、贡嘎山、拉姆措湖、 雅鲁藏布江。 里外结合: 干啤、耳麦 5) 音义兼谐: (gene) 可口可乐、 基因 、 乌托邦 (utop) 、引得(index)、绷带(bandage) 6)“新谐声字”:新造化学元素字。 锕、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 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7)返回式借词: 站 把式 台吉 福晋 章京 站:店 站:知去开咸咸二等 陟陷切 ? m(王) ? ? m(郑) ? ?? m(潘) ? ? 店:端去开添咸四等 都念切 tiem(高、王),tem(郑、潘) 把式:博士 博:帮入开I宕一等 a各切 p k(九家一致) 把:帮上开麻假二等 博下切 pa(七家一致) p? ? (郑)p ? (潘) 台吉:太子 台吉,源于汉语皇太子、皇太弟,是蒙古部落首 领的一种称呼,一般有黄金家族血统的首领才能称台吉 (蒙古语没有 ts 音)? 福晋:夫人 (人:平开真臻三等 如校? ? in 郑,? 潘) ? in 章京:将军 (将:精去开宕三等,ts? ? ? 郑,tsj? ? 潘) 章:章平开宕三等,t? ? ? ? 郑,t? j? ? 潘 日语外来语1956 年,日本国立国语研究所对 90 种现代杂志的用字、用语的调查表明,外来语 占现代日语总词汇量的 9.8%,十年后,以报纸为对象的调查中,外来语上升到 12%。 据《外来语中国语考》江原文种著一文讲到日本从英语、德语、法语等吸收的外来 词就有 4 万个之多。 从国别上看, 日语外来语吸收各国语言的比例英语的外来语数量最多。 占总数 80.8%, 法语其次,占 5.6%,德语 3.3%,意大利语 1.5%,荷兰语 1.3%,俄语 0.8%,葡萄牙语 0.7%,西班牙语 0.7%,中国语 0.7%(室町时代后传入日本的词汇),拉丁语 0.5%。 石野博史(日本放送协会综合放送文化研究所)曾对《现代用语基础知识》(自由 国民社出版, 1976 年) 进行调查, 结果显示, 高尔夫球 98.5%, 服装 97.4%, 美容 85.8%, 食生活 84.4%, 体育 76%, 棒球 74.7%,音响 74.4%, 住宅 67.2%, 音乐 52%,美术 46.9%, 经营 45.3%, 工学 39.9%, 化学 39.2%, 文艺 34.6%, 戏剧 32%, 生物学 29.9%, 哲学宗 教 22.5%, 教育心理 19.4%, 医学 18.5%,历史 16.5%, 物理学 15%, 经济 12.5%, 政治 10.7%二、结构干扰1、母语干扰 2、“底层干扰” 3、欧化句式 王力《汉语史稿》添加主语,定语繁长等的影响而在语法上发生改变的句子(王力 1943)。 1)无定指“一个”一种” 2)被动由表负面意义到中性 3)表并列“和”位置;表选择“或”只用于最后 4)共动、共宾 参考资料?欧化句式: A.词汇方面:-们 (复数标记, -s)一般只用在人称代词后面;有数量词组在前不用“们”;在“有” 字后面也不用) 学生们 *苍蝇们 *三个学生们 觉先们 *那边有人们 李大钊们 *他们是我的朋友们 -地 (状语后缀, -ly) 忽然地、同时地、首先地、非常地 (不需要用“地”) -着 (进行时态后缀 -ing) 继续着、相信着、存在着、有着 其它常用的欧化后缀: 化、度、性、者、主义 能见度 香港永久性居民身份证 讲者 B.句法方面: 它/ㄍǔV挥迷诒鲇镂恢蒙匣虬炎志淅镒魑鞍选钡谋鲇铮牵舅: 回忆!惺本箍梢允谷送б磺小 船开始动了!影侗咄巳ァ谧洹 梅底眼睛变得非常温和了,前卦谌痃宓琢成吓绦拧 这几个罐头,我们自己又用不者恰 主语用滥了: 我每一次见着她,我总想法接近她和她说话。 他掉过头不敢再看水面,他急急地走过了桥。他极力和那个思念挣扎。 他终于胜利了。 被动式用多了(passive voice 特别常见于科技文章和议论文里头): 他赶走了一个弟弟,又被另一个弟弟骂为懦夫。 其它的陈设以及壁上的画屏等等都搬到后面被称为“后堂屋”的桂堂里去了。 在他出世的时候,他的命运便被决定了。 上身的衣服全被打湿了。 我们被告诉...。 表示进行时态的“在”字用多了: 他们努力在和风雪战斗,但依旧敌不过 你在吃药吗? 左边的两个位子在空着。 表示处所的”在”字结构的位置: 胸前那两堆柔软的肉凸起在汗衫里。 一弯新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投下淡淡的银光在水面上。 &&中国学人在美国&& 、&&苏俄在中国&& 省略的方位词: 他在城市居住。 我们在这个问题达不到共识。 说话人的动作和所说的话顺序错误: “你为什么不答应我?”她嗔怒地问道。 “不行!他们有j。”又有人这样回答t “为什么要诅咒我们?”觉民阖了书温和地问, “我们和你们一样,都是在这个旧家 庭里面讨生活。” 打招呼的顺序习惯: 你好!先生。 再见!我的朋友们。 分句的位置(“虽然”、“假如”、“既然”、“因为”等 PRE-S1 连词的分句): 觉新也以为是这样,虽然他并不赞同祖父的办法。 他不敢看父亲的眼睛,虽然那眼光依旧是温和的。 因此,咱们对于“它”和“它们”(尤其是后者)以谨慎运用为佳,如果读者不讨厌 的话。 “当”字用滥了(不等于“when”): 当明天小鸟在树枝上唱歌,朝日的阳光染黄了树梢,在水面上散布了 无数的明珠时,... 当他开书本走出房门的时候,... 定语修饰代词或专有名词: 他,士大夫阶级的他,虽然有他底骄傲,但也有他底谨慎。 年轻时候的可伦坡... 这种快乐,在狂热者的他底眼前竟然带了空幻的、崇高的性质。 包孕句增多: 他临睡时总要去望那(((((躺在妻底身边),或(睡在妻底手腕)) 的孩子)底(天真的))睡脸)。 他变成了((梁任公底(带着煽动性)的文章)底爱护者)。 修饰性分句用在句首的情形增多了: 走到了这条街底中段,在一个更大的公馆的门前,这弟兄两个站住了。 和他的前辈完全不一样,觉民对于自己底亲事底进行非常关心。 “是”字作为系词用多了: 他们喜欢掷”狮子筹”因为潜冉细丛佣腥ぁ 多用了括号: 人们照常和平地,(至少是表面上)生活着... 否定词前置(心理动词): 我不认为她很用功念书。 我不想去参加比赛。 助动词的排偶 我不能,也不该离开他。 以”一个”、”那个”等代替英语冠词“a” 一个人是应该积极进取的。 我是一个学生。 由专至宽,而不是由宽至专 香港,中国 盟之夜九三 参考资料: 王力(1971)&&现代汉语语法(下)&& PP. 299-383,中华书局,香港。 Kubler, C. C.(顾百里) (1985) The Development of Mandarin in Taiwan: A Case Study of Language Contact, Student Book Co., Ltd. Taipei.三、语法与词汇,何者更为稳固新语言异源发生的一种重要机制,是词汇/语法的异源构建。那么对于这样发生的语言, 不仅可以推求其词汇系统的来源, 也应该可以推求语法系统的来源。 在考求其历史来源的工 作中,这两者就显得同样重要。然而,按照通常汉藏语系历史比较工作的标准,语法类型是 不得作为探求语言发生的标准的。其理由是,词汇、尤其是核心词汇比语法类型更加稳固、 不易变易。 对于语言系统来说,词汇(乃至核心词汇)和语法(也可以作核心与否的分析) ,到底 何者更为稳固?其实, 在本书看来, 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没有答案意味着:语法不一定比词汇稳固,然而同样也就意味着,词汇比语法更为稳固的命 题,是一个虚假的命题。辨明这一点非常重要,否则新语言发生既可以分化发生又可以融合 发生的认识无法从根本上得到理解。 1) “发生学标准”对于词汇和语法的不同待遇 在语言系属关系和语言接触关系问题的纷繁复杂的论争之中, 一个关键问题是, 确认语 言亲属关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在假想的汉藏语系语言的历史比较研究中, 这个问题一直是 论争的核心焦点。一般的认识是,汉藏语言的系属标准问题经过了一个转变的过程,即从初 期以单音节、有声调等“结构类型标准” ,发展到了以核心词汇的音义对应为主的“发生学 标准” 。关于这过程,徐通锵(1991) 、陈保亚()孙宏开、江荻(2000)总结尤 详,在此不必赘举。 最终,关于汉藏语系乃至其它语言亲缘关系的核心问题归结为同源词和借词的区分问 题,当然首先还得找到尽可能多的音义对应的“关系词” 。这样,语音的和句法的结构类型 的特征自然排除在语言系属关系讨论的视野之外。因为那是“类型学”的问题,与发生学完 全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因此“尽管语言现象可能有交叉,但分类的原则不能混淆” (徐通锵, 1991,p56) 。 在被认为是“类型学”标准的、早期关于建立汉藏语系的标准中,曾经包括单音节性、 有声调、 量词、虚词、 缺少形态变化、语序等等 (李方桂,1937;张琨,1947;邢公畹,1948、 ;俞敏,1949;罗常培,1951;罗常培、傅懋蓿1954;马学良、罗季光,1962 等) 。从语言自身的系统角度而言,被归为所谓“类型学”标准的,更主要是语法、语音方 面的的特征项目。而被看作是“发生学”标准的,是关于找寻和确定同源词的工作,以及涉 及的主要是属于词汇方面的特征项目。换句话说,前者主要涉及的是语法特征,而后者主要 涉及的是词汇系统。因此,尽管从根本上说,类型学和发生学的分野显然不等同于语法/词 汇的分野,但是实际上,从词汇/语法分野的角度看,语言亲属关系的判定,却主要是依据 同源词汇而不是语法类型。Paul K.Benedict(本尼迪克特)说:汉藏语比较中“一般来说, 词汇是主要的,形态和句法是次要的。(乐赛月、罗美珍译,1984 P2) ” 的确,从基本词汇、核心词汇的语音对应关系来判定语言亲缘关系,是汉藏语系语言历 史比较研究通过长期摸索得到的重要认识。核心词汇对于语源关系判定的重要性不容置疑, 但是肯定了核心词汇的标准, 未必就能够否定了语法特征对于语源关系的重要性。 这里的问 题是,到底词汇(核心词汇同源)何以就比语法类型更能够保证语言的亲缘关系呢?其中实 际上暗含着两个假设。一个是,在语言演变的历史长河中,什么东西最不易变化,什么东西 就更有资格证明语言的亲缘关系; 第二个假设是, 核心词汇比一般词汇乃至语法类型特征更 加稳固。然而词汇真是比语法结构更稳固吗? 2)何者更为稳固:有无标准答案 的确, 最不易变化的东西最有资格证明语言的亲缘关系, 这是一个极其简明而又极端正 确的命题。但是,进一步的问题是,到底谁能够保证或者谁能够证明,词汇、乃至基本词汇 和核心词汇就一定比语法特征更稳固呢? 在假想中的汉藏语系语言, 有一个十分有趣而矛盾的现象。 如果单纯考察任何语族或者 单一语言及其历史,人们往往更多地得到这样的印象:语音比词汇容易变化,而词汇又比语 法结构更加容易变化;相对地看语法结构对于语言来说最为稳固、甚至更为本质。过去人们 在这方面的论断俯拾即是,几乎看作是常识。但是,如果你要把几种语言联系起来,提高到 语系意义上去考察,则又不得不假定,语法类型是最不可靠和最反复无常的东西。那么,到 底何者更为稳固?由于核心词汇比语法特征更可靠的观念在语言历史比较工作中更受推崇, 以下多讨论相反一面的情况, 由此可见语法结构更为稳定的理由并不比词汇乃至基本词汇更 为稳固的理由更少。 以汉语为例,自有文字记载的上古汉语,到现代汉语各个方言,尽管经历了几千年漫长 历史的变化,但是,其基本语法结构格局没有太大的变化。尽管语音演变,南北方言之间完 全无法通话; 尽管词汇变换, 各大方言之间核心词汇的差异程度甚至超过许多印欧语言之间 的差别(参看徐通锵,1991,P422) ,但是,相应于此,语法结构方面的变化还是比较小的。 也许人们可以说,汉语在结构上的连续性,和几千年来,大一统为主的政治经济环境, 以及儒家文化的凝聚力,乃至汉字的功劳等等分不开。但是,数千年来,非独是汉语,在地 理山川隔绝、政治实体分属、文化形态互异、言语文字不通、甚至许多语言没有文字等等复 杂的历史环境中,藏缅语族各语言在语法结构类型方面却始终也没有什么大的改变。 因此, 语法结构比词汇更加稳固, 这种理解长期以来为大多数人所认同, 决不是偶然的。 梅耶曾经说, “形态,就是用来变化词、组合词以构成句子的全部规则,是语言中最稳固的 方面” (梅耶著、岑麒祥译,1957,p19)“至于词汇,那是语言中最不稳固的成分” , (同上, p28) ;萨丕尔也说, “总的说来,我们要把语言形式――语音格局和形态――的主要一致性 和分歧性归因于语言的自主的沿流,而不归因于一些个别的、蔓延开来的、一会儿集合在这 里一会儿集合在那里的特征。语言也许是最闭关自守的、最顽抗的社会现象。把它灭绝了倒 比瓦解它本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想不到结果的恐怖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