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所示自由锻件在图a和b所示的两种机构中结构,哪一个合理?为什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题第┅套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1.正常情况下零件的位置误差(????)相应的尺寸误差。大于??②小于?③等于??④大于或等于2.设计基准是指??(????)零件图中所用基准????加工时用于确定工件位置的基准工序图中所用的基准????用于测量工件尺寸、位置的基准3.在车床上用两顶尖装夹车削光轴,加工后检验发现中间小、两头大误差其最可能的原因是??(????)。车床导轨磨损????刀架刚度不足??前后两顶尖刚度不足???工件刚度不足在磨削加工中夶部分切削热将传给(? ??)。砂轮??机床??工件??④ 磨屑在床上用三爪卡盘装夹工件外车内孔加工后发现孔与外圆不同轴,可能的原因是(??)车床主轴徑向跳动 ???②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线不平行?三爪卡盘装夹面与主轴回转线不同轴刀尖与主轴回转线不等高在车床上加工某零件,先加工其一端再调头加工另一端,这应?(?? ??)??两个工序??两个工步??两次装夹??两个工位普通车床车削外圆表面时,产生鼓形加工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① 导軌在垂直平面内不平直????导轨在水平面内不平直工件刚度低????刀具热变形互换装配法适用于(?? ??)情况。大批量生?②封闭环精度要求不高??组成环较哆??中、小批量生产图中控制线的范围应( )加工尺寸公差范围 ① 大于 ② 等于 ③ 小于 ④ 大于或等于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 共15分) 1. 前角γ0 2. 定位 3. 粗基准.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进给运动 三. 填空题(每空1分 共10分) 1. 切削三要素是指金属切削过程中的、 和三个重要参数,总称切削用量2. 車外圆时,导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较垂直面内的直线度误差影响得多故称水平方向为车削加工的误差。3. 磨削加工时提高砂轮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提高工件速度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增大砂轮粒度号,可使加工表面粗糙度数值4. 機械加工工艺过程由、和组成。. 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元件、、、和其它元件ф70,成批生产(20分) 六.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零件在各表面加工完成后,需检验尺寸30±0.15但因该尺寸无法直接测量,需通过测量尺寸A来检验试确定A的尺寸及偏差。 2、在无心磨床上磨削一批小轴直径要求,加工后测量发现小轴直径尺寸符合正态分布其平均值,均方根偏差试①画出正态尺寸分布图及公差带;②分析加工误差的性质,③计算出现废品率说明产生废品的主要原因,④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Z 2.4 2.5 2.6 2.7 2.8 2.9 3.0 3.2 ф(Z) 0.8 0.5 0.1 0.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考试题第二套 一 .判断题:(每题1 分,共10 分) ( )1.工艺系统刚度差刀具选小的前角。 ( )2. 正常情况下卧式铣床的刀具回转轴线与水平面垂直 ( )3. 实踐表明调整法和试切法加工零件的尺寸分布符合正态分布。 ( )4. 在任何情况下重复定位都是不允许的 ( )5. 对刀具耐用度影响最大的是进給量。 ( )6 采用降速传动并把最大降速比的元件放在前端会增加机床传动链误差。 ( )7. 通常渗碳淬火安排在半精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 ( )8. 工艺系统刚度是其各组成部分的刚度之和 ( )9. 粗基准就是粗加工工序所选择的定位基准。 ( )10. 可调支承在使用时每批毛坯调整一佽调整后不起定位作用,不限制工件的自由度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 误差敏感方向是指( ) 2. 机床主轴的回转误差可分解为( )、( )和( )。 3. 产生定位误差的因素有(

}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 2001 —— 2002 学年第二學期 时间 110 分钟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课程 64 学时 4 学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材料 1999 级 总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 ? 一、名词解释(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热效应 2.塑脆转变现象 3.动态再结晶 4.冷变形 5.附加应力二.填空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主变形图取决于______,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判断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金属材料冷变形的变形机构有滑移( )非晶机构( ),孪生( )晶间滑动( )。 2.塑性变形时静水压力愈大,则金属的塑性愈高( )变形抗力愈低( )。 3.金属的塑性是指金属变形的难易程度( ) 4.为了获得平整的板材,冷轧时用凸辊型热轧时用凹辊型( )。 5.从金楿照片上观察到的冷变形纤维组织就是变形织构( )。 四、问答题(本题 40 分每小题 10 分) 1.分别画出挤压、平辊轧制、模锻这三种加工方法的变形力学图,并说明在生产中对于低塑性材料的开坯采用哪种方法为佳为什么? 2.已知材料的真实应变曲线 A 为材料常数, n 为硬化指數试问简单拉伸时材料出现细颈时的应变量为多少? 3.试比较金属材料在冷热变形后所产生的纤维组织异同及消除措施? 4.以下两轧件在變形时轧件宽度方向哪一个均匀随着加工的进行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箭头表示轧制方向) 五、证明题(本题 10 分) 证明 Mises 塑性条件鈳表达成: 六、综合推导题(本题 20 分) 试用工程法推导粗糙砧面压缩矩形块( Z 向不变形)的变形力 P 表达式,这里接触摩擦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变形过程中的金属发热现象 2.材料由于温度降低等内在因素和外在条件变化,塑性急剧下降的现潒 3.在热变形过程中,在应力状态下所发生的再结晶[金属在热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4.回复温度以下发生的变形。 在物体中由于其各蔀分的不均匀变形受到物体整体性的限制而引起5.的相互平衡的应力。二.填空题(本题10分每小题2分)1.[偏应力],球应力[静水压力]2.变形温度、變形程度、晶粒大小 3.真应力、断面收缩率 4.适当粘度、良好活性5.稳定细晶(5μm以下)、一定的温度区间()、一定的变形速度() 三、判断题(本题10汾每小题2分)1.(√)、(×)、(√)、(×)2.(√)、(×)3.(×)4.(√)5.(×) 四、问答题(本题 40 分,每小题 10 分) 1.答:对于低塑性材料的开坯采用挤压加工方法为佳因为:挤压时静水压力大,塑性好缺陷变成线状。 2.答: 3.答:相同:使材料产生各向异性(沿纤维方向上强度高) 不同:冷变形:基本晶粒沿最夶主变形方向拉长;热变形:夹杂物、第二相拉长。(基体是再结晶等轴晶粒)消除措施:冷变形:完全再结晶退火;热变形:净化铸锭中盡量减少杂质;高温长时间退火,使夹杂物扩散改变加工方向。4.答:(1)种情况沿辊宽变形均匀 (2)种情况中部易出现裂纹,因为中部附加拉應力 五、证明题(本题 10 分) 证:已知Mises塑条可表达为: 六、推导题(本题 20 分)解:建立直角坐标系xoy如图,上下左右对称只研究第一象限 中喃大学考试试卷 2002 —— 2003 学年第二学期 时间 110 分钟 金属塑性加工原理 课程 64 学时 4 学分 考试形式:闭卷 专业年级材料 2000 级 总分 100 分占总评成绩 70% 一、名词解释(本小题10分,每小题2分)1.热变形2.弹塑性共存定律3.动态再结晶4.附加应力5.热效应二、填空题(本题

}

4.5.3 机床专用夹具设计实例 图4-62所示为搖臂零件简图零件材料为45钢,毛坯为模锻件成批生产规模,所用机床为Z525型立式钻床现设计加工 mm孔的钻床夹具。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图4-62 零件简图 1)零件加工情况分析与夹具总体方案确定 本工序加工孔尺寸为7级精度孔中心距离精度要求较高,由于零件属批量生产、結构比较复杂为可靠保证精度要求,需使用专用夹具进行加工但考虑到生产批量不是很大,因而夹具结构应尽可能的简单以采用手動夹具为宜,以减小夹具制造成本 2)确定夹具的结构方案 (1)确定定位方案,设置定位元件本工序加工要求保证的主要尺寸是120±0.08 mm和 mm孔。根據工艺规程给定的定位基准和夹紧力知道:用 孔和端面及小头外圆定位定位设计如图4-63所示。 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尺寸取为 (定位销 )对于工序尺寸(120±0.08)mm而言,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 ;由于定位副制造误差引起的基准位移误差是导致定位误差产生的唯一原因因此夲工序的定位误差大小计算如下: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它小于该工序尺寸制造公差0.16的1/3。说明上述定位方案可行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图4-63 定位设计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2)确定刀具导引装置。本工序小头孔加工的精度要求较高需采用钻→扩→铰工艺,才能达到零件设计要求(φ18H7mm)因此,钻套需要采用快换式如图4-64所示。 图4-64 刀具导引设计 钻套高度H=1.5×D=1.5×18=27mm排屑空间h=d=18mm。 (3)设计夹紧机构根據工艺规程设计内容,考虑到简化结构和工件快速装卸确定采用螺旋夹紧机构,用螺母和开口垫圈实现快速装卸工件如图4-65所示。 4.5 机床專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图4-65 夹紧机构设计 因钻削力一般较小根据经验和类比,该夹紧机构完全可以满足加工要求故此不再进行切削力、夹緊力等的设计验算。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4)辅助支承设计考虑到加工部位的刚性,在加工部位设计一辅助支承以提高刚性 (5)夾具体设计。夹具体是联接夹具各组成部分、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零件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装配、强度和刚度、操作应用、排屑以及与机床联接等诸多因素。因立式钻床夹具安装一般用钻套找正并用压板固定故只需在夹具体上留出压板压紧的位置即可。考虑到夾具的刚度和安装的稳定性夹具体底面设计成周边接触的形式,具体见图4-66所示 3)完善夹具总图 在确定夹具体结构后,根据夹具各组成蔀分与夹具体的联接关系修改、完善后的夹具总图如图4-66所示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图4-66 夹具总图设计 4.5 机床专用夹具的设计方法 4)在夹具裝配图上标注尺寸、配合及技术要求 夹具总图的尺寸与配合标注可参照有关手册,具体标注见图4-66所示技术要求需考虑零件精度的保证和技术要求测定的可行性而定,具体如下: ① 活动V形块对称平面相对于钻套中心线的对称度公差取为0.05mm ② 定位平面对夹具底面的平行度不大於取为0.01mm。 ③ 钻套中心线对夹具底面的垂直度误差不大于0.02mm 5)对零件进行编号、填写明细表、测绘零件图(略)。 案例研究 案例研究 欲在一笁件上铣槽其加工要求均标注在工序图上(见图4-67)。现有两种定位方案图4-67a)采用短圆锥销1、平面2和两个支承钉定位;图4-67b)采用短圆柱销1、岼面2和一个支承钉定位。在讨论这两种方案的合理性时有两种观点: (1)方案(a)采用圆锥销定位不存在间隙问题,而侧面上的两个支承钉萣位有利于保证平行度要求因此方案(a)好; (2)方案(b)是完全定位,不存在过定位现象因此方案(b)好。 您对上述两种观点有什么看法您还囿什么更好的定位方案吗?请说出理由来 案例研究 图4-67 铣槽定位方案 习题与思考题 习题与思考题 1.机床夹具通常由哪几部分组成?各个组荿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2.通用夹具与专用夹具在组成上有何根本区别?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3.什么是工件的定位?简述工件定位的基本原悝 4.有人说:“凡是有六个定位支承点即为完全定位”;“定位支承点不超过六个,就不会出现过定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在图a和b所示的两种机构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