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道高一数学培优专题讲义题,麻烦写题号作答,第9题和第12题要手写过程,谢谢

补充一件小事情:关于提到的答题技巧和易错点整理的部分。可以找一张纸,容易掉的话也可以找一本那种能放在口袋里的本子,用处的话是随时记录下做题和订正的&u&心得&/u&,包括但不限于答题技巧和易错点。&br&&br&有一些想法只有当时做的时候才会有,时间久了再回来看可能会忘记当时为啥做错或者思路是什么。这些想法比较零散,及时记下来收集的话后期整理会方便很多,不用到处翻作业。同时如果一些经典的题目来不及当时记在整理本上的话,做好标记,画个荧光笔啥的。&br&&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v2-bef13cff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bef13cffb1_r.jpg&&&br&像这一页我就是提前想到这个点可以专门整理一下就空出来的。然后后期复习到哪里就添新的上去,比较方便。&br&&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v2-c597b170b947eb36b5dbe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c597b170b947eb36b5dbe8_r.jpg&&&br&&br&这一页比较散,但后期会归类到相应的部分去,复习起来更方便。&br&&br&————————————————————————————————————————&br&&br&1/19更新数学整理的照片 这次全部换成了直线部分 便于大家理解怎样才算是完整的框架 添加了例题~(一定要整理例题哟)&br&也更了英语的一部分 ( 'ω' )&br&———————————————————我是分割线——————————————————&br&答主小黑这里也是一枚高二~过来分享一些自己的想法,也算是给自己写的一篇寒假计划吧&br&&br&
和题主情况可能稍有区别,小黑在魔都考的是加三,但鉴于我加三选的是史地政的文科标配,所以应该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br&&br&
先写的是数学部分~英语和语文这两天会更。&br&————————————————————以下正文———————————————————&br&&b&·数学·&/b&&br&
数学是文科僧的心病…假如用得好简直是超级无敌大buff!今年的寒假还挺长的,建议大部分时间留给数学。从收益率的角度来看,同样投入相同的时间,个人以为数学是比语文英语更快更显著的(前提是有适宜的方法)(当然高分段同样是难提升的…这一点所有科目是相似的)。在时间保障的情况下,这个寒假主要做两件事:&br&&br&&strong&
一是知识体系的梳理。&/strong&对于理科底子薄的文科僧来说(像我这样)不弄清知识点刷题就是在搞笑......为什么要把知识梳理这种看似在一轮复习才需要完成的工作放到高二的寒假呢?原因很简单,赚一个先手优势,千万不要怕现在复习的知识等到高三的时候又忘掉了——遗忘是肯定会有的,但如果&u&全部&/u&积到高三前的暑假去复习压力还是很大的:那个暑假是各种高校夏令营的集中时间,还有各科的复习等等。经过多次把一学期的知识都积到考试前两三天集中复习来不及看的血的教训之后,我明白了学习就是一个不断忘记不断记忆的过程......因此不要怕忘,先下手为强。&br&&br&
那么高二寒假进行的知识梳理和一轮复习的知识梳理又有怎么样的区别呢?我接下来讲一下梳理的内容和方法,以此来解释这个问题。&br&&br&
首先是梳理的内容。重点是三个板块:&strong&解析几何、函数和数列。&/strong&剩余的例如集合、行列式、向量啊都是捡起来很快的知识,如果时间多可以入手,但这三个重点板块是一定要整理的:一是因为知识体系复杂而且是考察重点,二是因为解析几何和数列都是高二新学的知识,记忆鲜活方便整理。&br&&br&
然后是梳理的方法。答主亲验十分有效,大概从期中的年级排名220+到这次期末103,三总排名年级到了前20(都说数学考好就是文科僧的buff了呀0w0)。主要准备几样东西:一本五三(我主要看前面的知识清单不做题所以无所谓,如果要做的话也许紫色会更好?)、一本A6&strong&活页本&/strong&(本子小不用纠结格式布局,当然其他size也行,但一定要是活页本)、一本你的数学笔记/平时做过的练习集。活页本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添加新的内容到某个版块中,不用担心留的白写不下~&br&&br&
接着就可以开始了,我主要用圆锥曲线作例子说明方法。一言以蔽之,是&strong&普遍化与个人化&/strong&。&u&所谓普遍化,是利用五三对知识进行分类&/u&,分类可以快速帮助你回忆知识与基本方法,在做题的时候也知道这是哪一部分的知识点和题型,把题目拆解成普遍的知识。圆锥曲线就按照圆形、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式分类,每一类的下面又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基本知识和基础题型。基本知识在圆锥曲线里就包括方程、图像、性质(定义域、值域、对称性)等,然后不是还有一堆什么弦长公式、焦半径公式、焦点三角形这种比较常见的公式和性质也可以算在性质里。更可以按照题型分类,这样便于答题技巧整理和比较,但这样比较需要自己花心思,不能直接照搬考纲整理。(五三有一部分题型的技巧,可以直接用~)网上随便搜“圆锥曲线基本题型”,自己大概理一理,我是这样分的:轨迹、对称、弦长、中点弦、焦点三角形/四边形、取值范围、定值与定点(含参几何图形位置关系)。如果这样分类,就整理通法+特殊法。总之要“因地制宜”,圆锥曲线可以按题型分,可能数列就不行,总之要自己根据做过的题目和经验找到最适宜这一板块的分类。&br&&br&
但最重要的是个人化的部分。基本知识整理完了之后一定要给出&u&几道具体的例题&/u&,是那种&u&你错了很多或者很容易错&/u&的基础题型(注意是你自己,有一些错只有自己才会犯),这时候就是笔记和习题集的作用了,例题和习题都不会太难,但绝对是经典中的经典,把题目抄下来再做一遍,然后在题目最后写小结:这一类题或者知识点的&u&&strong&答题技巧&/strong&&/u&和&u&&strong&易错点&/strong&&/u&。光写技巧和易错点而不给具体题目,效果是要打折的。五三也会提供技巧和例题,比如圆锥曲线部分就一定要整理点差法,易错点就是不要忘记计算&strong&△&/strong&大于等于零。&br&&br&&strong&
二是熟能生巧&/strong&。就是刷题。知识点整理过后做基础题简直是飞一样的感觉~刷基础题可以靠寒假作业和五三。整理完一个版块的知识,正热乎着呢,做几道基础题巩固是最好不过的。量不必太大,主要确保速度和正确率。然后是中档题和难题......知乎上有好多刷圆锥曲线到一定境界的巨神们orz我是很希望到这种境界的然而文科僧还要留时间看小说是吧=w=所以我会在解析几何、函数和数列这三个板块里挑一个我最弱的来攻克难题。这个就看答主喜好了w&br&&br&以下是自己整理的一些~&br&&img data-rawwidth=&1280& data-rawheight=&1707& src=&/v2-59cbcb55dc1e15b74891f60cddf028f7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80& data-original=&/v2-59cbcb55dc1e15b74891f60cddf028f7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5c2c761cb6a0b46d1e456b19bb50a3e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5c2c761cb6a0b46d1e456b19bb50a3eb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78af1cb30f6e88d42389c5ccd1fdb2b4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78af1cb30f6e88d42389c5ccd1fdb2b4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105f6d2b9c25d97ae3feae29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105f6d2b9c25d97ae3feae29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e2da7398b1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be2da7398b1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bc152d333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bc152d333c_r.jpg&&&br&&img data-rawwidth=&1707& data-rawheight=&1280& src=&/v2-39ba628dfc6c6e5355bff7c8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707& data-original=&/v2-39ba628dfc6c6e5355bff7c8_r.jpg&&&br&&br&&strong&·英语·&/strong&&br&啊...小黑的英语可能没有数学提高那么快吧,因为一直都保持年级前15左右(不要打我呀qwq)不过题主问到了,我就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希望会有帮助x(如果米娜读完英语变好了一定要告诉我hhhh)&br&&br&英语是一门很容易成为“考试内容和上课内容的交集是空集”的学科orz可能认真做完了许多套一模卷上课认真听老师讲题结果还是考不好......这是有道理的,除了语法课上好好听了就是明白了,英语考察的其他能力都是渗透在方方面面的,有时候上课从来不听也并不影响考试成绩。不像数学化学和物理......新课不听基本崩盘。(请理科僧不要嘲讽( 'ω' )我知道你们都会预习和自学)那么我还是针对一张英语试卷的题型来对症下药,哪里不会补哪里。掌握好的答题方法,在能力持平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很大提升。如果真的要提升能力,背单词是必须,看片听歌读书更好。(不过在开始之前我还是要说,如果高考词汇没有背出来的请先好好背几遍吧~包括词组和例句)(这是最基本的要求)&br&&br&以下具体题型不知道其他地方的小伙伴有没有,请酌情食用。&br&寒假里想要提高某一板块的话,可以按照这些技巧来进行专题训练。一模卷二模卷最好了对吧x&br&&br&&ul&&li& 语法填空(Grammar)&/li&&/ul&&br&&ul&&li& 完形填空 ClozeⅠ(俗称小猫钓鲨鱼)(忘记是几选几了)&/li&&/ul&&br&&ol&&li&&strong&给选项标词性&/strong&。拿到一篇ClozeⅠ,先处理的是鲨鱼哦不是选项。是标&u&词性&/u&!认识的单词好说,不认识的单词就猜啊!-ion结尾肯定是名词,还有什么-fy,en-之类就是动词。&strong&注意,可能有多种词性。&/strong&比如有-ed/-ing结尾可能在文中作动词也可能作定语(形容词),multiple既有形容词也有名词词性。这种题的难点也在这里:&u&考一个认识单词的陌生含义或者陌生词性&/u&。这个要小心,平时也要多积累。实在不知道一个单词的含义,词性也标不出,可以先做个记号。&/li&&li&&strong&读文章。&/strong&英语巨神会说Ta只要读有空的那一句就可以选出来了.......这是没错的,但遇到水平不够或者文章太难还是乖乖读下来吧。至少填空前后几句要读。&/li&&li&&strong&钓鱼!&/strong&你读完了句子,中间被硬生生挖掉一块好难过.......好难过.......别难过了hhhh如果你知道这句句子的含义,也知道单词的含义,那么直接选进去。可不知道呢?有两个方案:一,先跳过这个空,做完后面确定的,再进行选择;二,词性和你过的词组就有用了~看这个地方&u&缺少什么成分&/u&,比如介词后是名词,更可以&u&根据空的左右判断&/u&,比如be+_______,可能填一个动词的过去式构成被动,又比如_______+to doing,这时候摆在你面前的两个动词可能就可以排除一个了。记不住这些固定搭配?Well,自己用这个搭配造个句子,下次看到的时候想起句子就记住了。&/li&&li&&strong&检查。&/strong&这是所有整张卷子做完以后,如果这篇你觉得有哪个选项不确定再回来复查。记住做第一遍的时候,把所有没有100%把握的题号&u&全都标出来&/u&,检查的时候不仅要代入轮空的选项进去看看是否更好,也要把这些不确定的都重新检查一遍,以免出现刚好两题选反的情况而没有发现。&/li&&/ol&&br&&ul&&li& 完形填空 ClozeⅡ(许多许多四选一的那个)&/li&&/ul&&p&
看在我认真花了一个下午不好好写寒假作业来答题的份上,点个赞咯~多谢捧场&/p&&br&hhhhhh谢谢小可爱们 不过点赞是手机端左下角欧 ————
补充一件小事情:关于提到的答题技巧和易错点整理的部分。可以找一张纸,容易掉的话也可以找一本那种能放在口袋里的本子,用处的话是随时记录下做题和订正的心得,包括但不限于答题技巧和易错点。 有一些想法只有当时做的时候才会有,时间久了再回来看可能…
大致三个步骤。&br&第一步,打开手机,卸载所有社交软件。&br&第二步,举起手机,往课桌上使劲砸,砸到屏幕碎烂为止。&br&第三步,拿起手机,掷向你的仇人。比如瞧不起你的班主任啊,比如你的情敌啊,一边掷一边骂:操你们妈的,狗眼看人低,你爹我以前都在隐藏实力,就是想试试你们的态度,没想到你们这么长时间还是把我当成菜鸡。&br&然后背起书包回家,保安如果不让你走就一拳打他脸上,翻墙出去。&br&所有步骤做完之后,一星期别回学校,在家苦读。&br&等你回去的时候,不但成绩提升了,别人对你也尊敬多了。我说的办法,可比&a href=&///people/ec& data-hash=&e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c&&@贺仙&/a&的什么狗屁玄学套路靠谱得多。
大致三个步骤。 第一步,打开手机,卸载所有社交软件。 第二步,举起手机,往课桌上使劲砸,砸到屏幕碎烂为止。 第三步,拿起手机,掷向你的仇人。比如瞧不起你的班主任啊,比如你的情敌啊,一边掷一边骂:操你们妈的,狗眼看人低,你爹我以前都在隐藏实力…
谢邀。&br&教科书没有,高考有。&br&高中的教科书的确有很多不严格甚至可以说错误的地方,但是高中教科书毕竟是为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高中生编写的。可以说编者在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最好。&br&但是问题不是没有,罪不在课本而在考试。本来一些知识之所以表述如此是考虑到这个阶段学生特点的权宜之计,但是因为高考的存在而成为了不容置喙的真理。&br&诚然对于一定分数区间的学生来说,分数越高代表他们对知识掌握越好。&br&但是对于高分段的考生来说,完全成为了猜测出题人含义的文字游戏。
谢邀。 教科书没有,高考有。 高中的教科书的确有很多不严格甚至可以说错误的地方,但是高中教科书毕竟是为这个年龄段的大部分高中生编写的。可以说编者在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大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情况下,已经尽可能地做到了最好。 但是问题不是没有,罪…
&p&&/p&&img src=&/v2-19cdbf948e4e0d6b5f966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82& data-rawheight=&53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2& data-original=&/v2-19cdbf948e4e0d6b5f966_r.jpg&&&p&&br&&/p&&p&刚开始还以为是《韦一笑很倾城》式的言情小说,弄个“数学天才”、“理科大神”之类的人设当幌子。&/p&&p&&br&&/p&&p&结果真的是一本数学书,什么“女孩”才是幌子。&/p&&img src=&/v2-32bef5bcf90c988b446012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010& data-rawheight=&14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010& data-original=&/v2-32bef5bcf90c988b446012_r.jpg&&&p&&br&&/p&&img src=&/v2-7ba735bfeef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914& data-rawheight=&106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14& data-original=&/v2-7ba735bfeef_r.jpg&&&p&&br&&/p&&p&作者还写过这两本书:&/p&&img src=&/v2-912249feba61ee05dec794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54& data-rawheight=&5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54& data-original=&/v2-912249feba61ee05dec794_r.jpg&&&img src=&/v2-8a2edc6d9c4a530b02ae_b.jpg& data-caption=&& data-rawwidth=&1384& data-rawheight=&5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84& data-original=&/v2-8a2edc6d9c4a530b02ae_r.jpg&&&p&&br&&/p&&p&《程序员的数学》我觉得挺好,7.2有点低,可能是书名里“程序员”犯忌讳吧。&/p&
刚开始还以为是《韦一笑很倾城》式的言情小说,弄个“数学天才”、“理科大神”之类的人设当幌子。 结果真的是一本数学书,什么“女孩”才是幌子。 作者还写过这两本书: 《程序员的数学》我觉得挺好,7.2有点低,可能是书名里“程序员”犯忌讳吧。
我觉得以上所有答案都是来搞笑的,什么体系、方法、砸手机、打安保的一点都不靠谱(解题模板和体系什么鬼有现成的,例如天星教育试题调研四大本,你觉得是自己一个个总结快还是学习别人的快?有这总结能力我想也不需要问提分方法)。&br&
快速提高成绩?你能不能七天写完一本五三?如果可以你就用49天写完五三,成绩保证每科都进步,如果一科目进步十分就是60分。然后你再把错题反复做几次,完成整个任务大概79天。然后再买天星的问题一本全做一遍、再买天星的解题模板做一遍、做完再买天星教育的1000例做一遍、最后再做一遍天星的错题笔记。如果你这样成绩还不能进步,我想你应该放弃高考,真的不适合你。&br&
不过特别搞笑的是,我们班很多人连一本练习册都做不完,还天天问我学习方法。其实只要把任何一本练习册做完多多少少都会有进步。但是大多数人都在找捷径,放在一条大道不走。进步不难,只要去做就会有收获,撸主的问题是如何快速提高成绩,可见是有多浮躁,但是请问练习册写完了么?如果你连一本练习册都还没写完就别问快速提高成绩了(能写完的人自然也不会有这种问题,因为他们一直在进步)&br&
也许有人会笑我这是题海战术。&br&1.其实这真算不上题海,只是几本练习册而已,而且其实这些练习册大多数题都是一样的(好出版社的都是真题+高质量模拟题),题海是盲目的,而几本练习册都是很明确的。上面会有知识点和技巧……&br& 2.就算是题海又怎样?很多人笑题海没用。那是对尖子生而言好不好,百分之九十的同学要么就是练习量不够、要么就是练着很渣的练习……题海绝对可以让一个人拥有不错的分数。有哪个高考状元敢说自己没有大量练习?那是不可能的。————————————————————————————&br&回答一下问题&br&1.五三很多题不会做,做不下去怎么办?&br&
你应该高兴才对,因为这是你进步最容易的时期。高中学习不就是为了考试嘛,无非就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哪里不懂,没遇到问题就更谈不上检查问题了。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查漏补缺”,既然你全是“漏”,那该多高兴。你要有一种做完就高分的信念(虽然不一定)&br&&br&2.有很多同学刷了五三、三五也没见提高啊?感觉刷题也get不到技巧怎么办?&br&
第一,你不刷题是不可能稳在高分的,无论差生优生都需要刷题。 &br&
第二,我也说了那些一本练习册都没做完的就别问学习方法了,对于那群人来说刷题是绝对很有效果的。而你同学应该是属于常刷题的,对他来说效果当然有限。 &br&
第三,对于你的同学,单纯的刷五三、三五有没有效果受很多因素影响的,前面我也说了,需要把错的题总结找知识点和重复做……(明明很多人连做完一本练习册的耐心都没有嘛) &br&
第四,我的回答举例子时说是先做五三,再做试题调研主题书四大本,你同学可以直接做那四大本,什么技巧、套路、学习方法、体系人家都帮你弄好了。他分为 知识点、解题模板、经典例题、易错点四大部分,那本才是从中等生变优等生用的。 &br&
第五,我说的可是每科都刷哦,如果你同学只是那一个科目刷完五三刷三五当然不见得有什么质的变化。因为两本书内容其实是一毛一样的,如果每一科都刷完,无论基础好差,每科进步几分对总分来说都是质的变化好不好。(要知道多少同学在瓶颈期搞来搞去不进反退呀~)。&br&&br&3.规律、技巧是不是要自己总结?&br&
自己总结固然是好事,但是你能总结的是很有限的,覆盖面肯定很难应付高考的广度的。(个人非常鼓励自己总结,但是自己总结存在局限性)&br&
所以我建议中等生可以做一下试题调研主题书四大本(其他书也可以,但是我不了解哈),非常注重技巧性和规律。他们四本书本身就是一个很完善的体系的,他的规律、技巧可是一堆老师总结和多年发展的不断完善的,就凭这点来说我们自己总结就很难超越了。&br&
自己总结最大的优点就是印象深刻,而直接用别人总结的就需要更多的练习巩固(鼓励前者,推荐后者,最好是结合一下哈,不过你会发现自己能总结的大部分都会在试题调研主题书第二本的解题模板中找到哈。)&br&————————————————————————————&br&4.什么五三,试题调研,能清楚点告诉我全名吗?&br&
五三全名是《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这个太经典了,他分为同步和高考版本,直接买高考版。高考又分为a版本和b版本,a偏基础、b提醒会更新一些(其实都是高考题为主)这个自己看基础买就好,不要想着做完a再做b,除非你高二当年就做完了a版本,感觉无聊可以再买b。&br&
试题调研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小本的,一个月出一本。另一个是大本的七彩梦想系列,有四本。其实用哪套都可以,如果实在不清楚直接去天猫天星教育官方店问一下(我只叫你问没叫你买,哈哈)&br&
如果大家还不清楚就说一下,我去找图&br&&br&5.试题调研主题书四大本在哪里能买到,是成套的吗?&br&
学校门口书店和各大购物网站都有的。四本构成一个 体系,如果你觉得你基础非常扎实就可以不用买第一本《高考常考问题一本全》(和五三功能重复较多),不过这本书有一个特点,他是先提出一个问题为中心,然后围绕着问题出一些相关的知识,他称为问题诊断法,哈哈&br&&br&6.还有个问题,暑假上课外班好还是自己刷题好??&br&
这个就难说了,成本来说刷题更低,但是刷题有没有效果要坚持刷到一定量,并且不能随意中断、要自己复习。也就是说就算你以前再懒你也要学会自我监督,对于那些思想巨人、行动矮子自然是不可做到的。&br&
补课成本相对高,优点是容易坚持(毕竟一次性交钱了),效果还真不好说,这个涉及到老师水平和学生态度、学习能力等。&br&
各有千秋,不过其实补课和刷题并没有矛盾,两者可以互补嘛。如果基础差到问同学都还看不懂答案,建议还是补课吧!&br&&br&&br&&br&...待更
大家可以踊跃提问,等有时间我会一一回答
我觉得以上所有答案都是来搞笑的,什么体系、方法、砸手机、打安保的一点都不靠谱(解题模板和体系什么鬼有现成的,例如天星教育试题调研四大本,你觉得是自己一个个总结快还是学习别人的快?有这总结能力我想也不需要问提分方法)。 快速提高成绩?你能不…
回答所有「XX天学完XX是否可行/实际?」格式的问题:&br&&ol&&li&可行,有人可以做到,但是是极少数;&/li&&li&这样的人往往具有基础扎实,求知欲强的特点;&/li&&li&这样的人&b&不会问这样的问题&/b&。&/li&&/ol&
回答所有「XX天学完XX是否可行/实际?」格式的问题: 可行,有人可以做到,但是是极少数;这样的人往往具有基础扎实,求知欲强的特点;这样的人不会问这样的问题。
我是今年的考生,坐标四川,今年也是考全国3卷哦。先说一句,我是属于那种比较懒的人,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上都在玩儿,高三开始才意识到了这个考试对我的重要性,所以说我的答案可能稍微不是那么地“正统”。&br&&br&&br&我觉得,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心态和方法。&br&&br&一个良好的心态,就是自信和坚持。&br&&br&模拟考试考差了不能灰心,高三以来,我一共经历了12次正式考试,一开始因为自己的努力,分数一点一点地上涨,但是后来到了二次诊断考试的时候,我的分数突然降到了540左右。就是因为自己一直不断的鼓励自己,这只是一次小考,没事的,下次肯定考得很好,所以最后阶段分数回归。&b&让心理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b&,在我看来,&b&肯定比高度紧张要好得多&/b&。&br&&br&学习是很枯燥的,一定要坚持。我喜欢拍照,一直想换个机身但是没钱,我妈给我说高考完了给我买个机身。不怕大家笑话,我就是依靠这个物质上的念想,在很累的时候 想放弃的时候,想想我的相机,又感觉有了些动力。&b&我们需要信念的支撑,物质上的或是精神上的都好&/b&。&br&&br&以下是学习方法,首先分析作息时间,然后是各科方法。&br&&br&时间分为块状的和零散的。我喜欢在拿块状时间来做整套试卷,零散的时间用来写数学题或者英语阅读。&br&&br&每天早上到教室,放下书包第一件事就是拿笔和便利贴出来,写今天要做的事。分为三种:&b&必须要做的、应该要做的、有时间就做的。&/b&&br&&br&每天早上到学校不是有早读吗,早读就用来背语文的默写和英语的单词,古文本是应该一篇一篇地背,但是我比较懒,就直接看的老师发的默写总结,归纳了每一篇的考点,这种每个学校都要发的。&br&&br&上午的小课间就用来刷数学小题,或者简单一点的大题。我们学校的大课间是半个小时,可以做一篇语文的小阅读或者文言文阅读,再做三个后面的选择题,就是语病啊成语之类的,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都做了。&b&语文一定要在块状时间写,否则静不下心来理解文章的含义&/b&。&br&&br&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就会看看知乎,虽然说玩手机不好。。不过经常看看时事类的问题还是不错,比如怎么看待老人强迫让座儿啊啥的,都能在作文里用用。吃完饭以后的午自习,写一篇完型两篇阅读,或者是新题型 改错和填空各一篇,然后睡觉。&br&&br&下午第一节课是英语的,就可以听下听力,睡了觉起来是最懵的,这种情况下听力都做得好的话,就比较厉害了。然后下午的课间继续写数学,自习课写老师发的卷子,还有历史和地理练习。&br&&br&下午下课后,吃点东西,再背政治。&br&&br&晚上的自习,多好的块状时间,写卷子啊!文综和数学!&br&&br&好像上面的答得太啰嗦了,总之就是&b&要有一个计划,合理有效得把握每一点时间&/b&。以下是学习方法。&br&&br&&br&&br&&b&语文——基础要抓好&br&&/b&&br&一定要保证选择题全对,或者最多错一个。议论文或说明文小阅读一天一篇,持续练习着走,把握好因果错误 张冠李戴 以偏概全等问题,复习资料肯定比我概括得全。&br&&br&文言文阅读也是一天一篇,文言文重在积累。第一题是句读,先在之乎者也这种标志词后面划线,然后联系上下文明确大意,再细划线。第二题其实特别简单,文学常识基本上就是考纪年法啊 科举制度啊 几个表示退休的词之类的,像今年考的就是唐朝三省六部制度,这对我们文科生来说,挺有优势的。第三题是对文章的理解,包括后面的翻译都要回归文章,选择题要判断细节,比如动作的主语 宾语 时间,翻译要对特殊句式 被动句倒装句敏感,更要积累很多常见的 不常见的字。&br&&br&诗词鉴赏,每天或者每两天一篇。&b&诗词鉴赏是高分低分的分水岭,我们一定要在这里抓优势&/b&。首先要审题,是问的怎么描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还是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诗词鉴赏的对答不像我们平时问答,别人问你吃了吗?你的回答只有是或否。诗词鉴赏无论怎么问的,主要回答方向就是 三部曲。第一步,运用了什么手法,构成了什么样的画面,手法主要有虚实结合 情景交融 反衬 白描等。第二步,结合诗词解说手法,阐明有什么好处,比如拟人修辞就是把物体想象化了。第三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受。&br&&br&小说阅读,这个就是属于不能丢分类的了。把答题方法模版化,说到一句话的作用马上想到内容上 结构上 主旨大意上。说到刻画怎么样的形象,不要词穷,全部都要答四字词。&br&&br&成语,语病,句子的顺序包括填句子,这些都是不允许丢分的。尤其是前面三个选择题,每天各做一道,渐渐地你就“通”了。&br&&br&&br&&br&&br&&b&数学——勤奋勤奋勤奋 刷题刷题刷题&/b&&br&&br&我们老师说,得数学者得天下,说数学是我们文科生的“命根子”一点儿都不为过。我是通校生,而且是比较懒的通校生,晚上八点放学回家都是玩儿的那种,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做一套卷子和一页练习题。题主如果要上二晚的话就有很多的时间,可以更练多点。&br&&br&高三上班期以做练习册为主,目的就是把每一个模块的不常考点都守住。说到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三角函数,可他们知道把圆锥曲线中焦点三角形和这些定理结合起来吗?说到导函数大多数学生只知道最大值最小值 增减区间,他们知道构造函数解不等式吗?题主想要上六百分,在数学方面就必须要会一切题型,而且是一看到题就秒解那种。我到后期能一小时做到倒数第二大题,这样的速度和精确度绝对是离不开前期的精要练习的,我们的目标是 “&b&大家都不会的 我们要会 大家都会的 我们要做得比他们快&/b&”。&br&&br&高三下期以后就可以不用那么玩儿命写数学,保持稳定地一天写一张数学卷子,因为这个时候你数学成绩已经比大多数人都要好,而且重心应该拉到文综上来。&br&&br&考试,一般大考选择题都是“2332”的结构,我做了很多题发现前八个选择题一般都是abcd各两个,不过这都不科学啦,可以无视。反正选择题前9个必须全对,最后一个,猜吧,猜对了就是你的,猜错了也没关系。要保证选择题填空题加起来最多错两个,大题前四个全对,最后两个题就算难算也要写一大半。&br&&br&最后,数学最重要的是&b&改错本&/b&啊!有很多时候,老师评完了卷子我们抄完了笔记就把卷子压箱底了,其实错题并没有完全掌握!过两个星期就不会做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改错本了!考前看一看 做一做,真的很有益处!还有一年完全来得及啊!&br&&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3bf89af9fa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3bf89af9fa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f4c5debd7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f4c5debd7_r.jpg&&这是数学改错本,要经常拿出来翻一翻,自己能看懂就行了。&br&&br&&br&&b&英语——思维敏捷 领悟文章&/b&&br&&br&英语是答主的弱项,因为英语真的是需要极大的兴趣和耐力的一个学科,我直到高考 单词表也背不到四分之一。。&br&&br&不过英语还是有方法的!听力肯定是每天都要听的,不过我要告诉你们,高考听力太简单了!平时我们的听力都要绕个弯是吧,高考听力全都是打的直球!这可能和今年是很久不出听力的四川卷命题有关系。所有的题,每天做着走吧,5分钟一篇阅读,12、3分钟一篇完型。&br&&br&在答题方面,英语阅读你可以靠猜,毕竟我一篇文章好多单词都不认识。西方人有个习惯,他们的文章都是有头有尾的,不像我们中国的文章有些段落都读完了 还不知道怎么回事。因此&b&做阅读的时候 只读段落的首末句&/b&,答案往往都在这里,段落的中间一般都是干扰项。首先分析文章结构,哪些段写的什么,再看题,带着问题在文章里找答案。当然也可以直接看题,一般问题顺序和文章顺序是一致的,因此可以边写边读。&br&&br&说说英语作文吧,一个中心思想,连词 形容词和句式!不要只用and so but这样的简单词,多用用 additionally另外what's more而且 Apart from what I say除此之外 therefore因此 nevertheless但是 这样的&b&看起来逼格很高的词来连接句子&/b&,增加流畅度。形容词和副词更要用高级一些的 extraordinary卓越的 excellent极好的 significant重要的 exactly正是 absolutely当然 briefly简略地 词。
至于句式方面,&b&一个倒装&/b&句not only...but also...
Only when...do I realize... &b&一个定语从句 一个非限 一个主语从句&/b&也就差不多了吧。what most significant should be attached to is that...这种句子我也比较喜欢&br&&br&&br&&b&政治——熟记模块,多练选择&/b&&br&&br&其实政治是一个相对地理、历史而言更“稳定的学科”。要想考85分以上吧,难。但是如果学透了,学懂了,75分是轻轻松松能拿到的。&br&&br&政治不止于“背”,但背诵绝对是政治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体会,一打开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对的要立足于质量和效益,依靠拉动内需这些我都知道啊!”可是一把书关上,脑子里就是空白的,到处飘着零散的知识点。背政治也是有方法的:&b&抓住知识模块&/b&&br&&br&&br&这一点在哲学上尤为凸显。例如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吧,分为三块:物质、意识、实践与认识。物质里面有三个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的含义)→物质的运动的(运动静止的相关知识)→运动是有规律的(遵守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意识有4个点个点:意识的4个特点(计划性、目的性等)→意识的作用[认识世界(怎么认识的)和改造世界(生理调节和导向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物质与意识的辩证
认识论有2条线(实践 认识):①实践的3个特点(社会历史性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标准、目的)→方法论: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 ②真理的特点(有条件的、具体的、客观的等)包括真理和谬误相伴而行(这种句子在选择题上常考)→认识真理的过程是反复的、无限的、上升的→方法论...&br&&br&经济学的点子相对而言更散一些,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归类,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材料。例如当前发展经济围绕一个主题: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一条主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驱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城乡一体化、保护环境 它们底下又有许多子知识点)。不过呢,我认为14分的经济题最重要的还是联系材料。你看审题吧,哲学题一般都是根据XXXX的知识回答,这样你生搬硬套都有分,但&b&经济题&/b&往往都是请你根据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范围大了,这就更&b&注重对材料的理解&/b&。看到税收,二话不说就是发挥财政的作用;看到产业怎么怎么了,二话不说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br&&br&我手边没有一本书,以上全都是我按照记忆打出来的,或许有点小误差。不过我更想告诉大家的是,首先要&b&明确一个知识的梗概,再一步一步细分&/b&。大家看时间都是先看时针、然后是分针、最后是秒针吧!&br&&br&把政治点子背的滚瓜烂熟,你就可以秒杀大部分同学了(可能老师有时候都没你溜)。材料大题平时可以不写,要写就写个简要的知识点好了,反正具体的点都在你脑子里。然后就是要注意选择题!一个星期就做它3、40个选择题吧,多练习。多抠字眼儿。如果后期能保证一卷44分以上,政治学科80是没什么问题啦。&br&&br&&br&&b&历史——梳理时间轴 仔细审题 &/b&&br&&br&&br&我觉得历史是最难的学科,它对考生的各项要求都太高了。举个例子,我以为我熟知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程,但当我看到考卷上“请你说出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发展”的时候,我又懵了,Excuse me?许多门外汉认为历史嘛,就是背。历史是对史实要求得很严格,但历史永远不会直接考你辛亥革命是在哪一年,只会“弯山搅水”地来设问。&br&&br&很多时候,大家做完了历史卷子下来会觉得“哪里考到书本知识了!”或者“没有学过历史的人都可以做得比我好!”其实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突破一个瓶颈状态,都把思维局限在书本或材料里面了。有时候我们单看一个选择题题干,觉得ABCD意思相近,都是对的。但是仔细联系课本的时间轴,才会发现其实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因此,一定要&b&把重大事件的具体时间记住&/b&(如1787年美国宪法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919年五四运动 1932年俄国一五完成 1992年南方谈话…太多了),&b&把不那么重要的事件的大概范围和前后顺序记住&/b&(比如秋收起义 抗日战争的几个战役 解放战争的几个战役等),还要&b&把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的时间段相对应&/b&(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阶段、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等 这些都是重要的时间段)。&br&&br&审题太重要了!“概括A和B的特点”“分别概括A和B的特点”这是不一样的!尤其是12分的评述题里,“分析”“说明”“评析”“对比”这样的词都很重要。不同的问法就有不一样的答法,试着自己归纳总结吧!一定要自己归纳才更加深印象!&br&&img data-rawheight=&3264& src=&/08ba36d4eff4b36c7f1fa867e8d98806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8ba36d4eff4b36c7f1fa867e8d98806_r.jpg&&&img data-rawheight=&3264& src=&/05bad48d279aa0fb57a19_b.jpg& data-rawwidth=&244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448& data-original=&/05bad48d279aa0fb57a19_r.jpg&&&img data-rawheight=&2448& src=&/61c6ff443b9b0f55e70fc_b.jpg& data-rawwidth=&32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3264& data-original=&/61c6ff443b9b0f55e70fc_r.jpg&&以上是我的部分时间轴和答题方法归纳。有点丑有点乱..不过没关系!自己认得就行了!(仅供参考)&br&&br&&b&地理——发散思维,多记多写&/b&&br&&br&&br&地理是一门比较特别的学科。它是文科理科的交汇点,既有文科的模版性,又有理科的逻辑性。可能这个概括得不是很好,总之,地理必须要以记忆为基础,练习为升华。&br&&br&记忆方面,建议大家准备一个笔记本,把答题模版和散点子记下来。我是按照日期记的,每天老师讲了什么或者有什么知识点得到了补全,写上去。洪涝发生的条件也好,舟山渔场夏墨冬带也好,各式各样的点子都可以记上去,不用担心重复,正好加深印象。&br&&br&如果是地理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趁这个假期先在你的本本上把所有重要知识点过一遍吧!然后每天积累一点,笔记 心得 疑难问题都写上去,一定要自己动手!这个本本要经常拿出来看,平时没时间起码考试要拿出来看啊,答题模版非常重要,毕竟地理就那几种题型。&br&&br&说到练习,一天12个选择题一个大题是必不可少的,习题方法可以像上面说的数学一样,先写练习册,把常考点 不常考点都囊括进来,再写卷子,注意坚持。&br&&br&思维方面,拿不准的题不要钻牛角尖,领会题意,往往答案就蕴含在题目里面。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今年高考题有一个 为什么这个企业不在东南亚而在美国兴办了棉花厂?劳动力价格 市场 原料价格 还是投资环境?
按照我们常规思维,东南亚的原料啊劳动力啥的都有优势,枪毙两个。美国嘛,肯定是市场广阔啊。
但是这组题的题干里就写明白了,企业的棉花是在外国加工,再运回本国销售的,所以市场是绝对枪毙了的,这个题只能选投资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 侵删&br&&img data-rawheight=&419& src=&/dd0aaa8cbca9_b.jpg& data-rawwidth=&57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75& data-original=&/dd0aaa8cbca9_r.jpg&&&br&&br&&br&另外要说的是,答题语言一定要规范简练。很多同学地理素质不错,但用拿不到高分。像我在高三上学期,明明都答到了点,但是老师不给我分,就是因为我语言太随意了。比如热力环流吧,相信很多同学都能把山风谷风的图片在脑袋里过一遍,但是考卷不聪明,它不懂你飞速运转的大脑,你只有逐字翻译过来。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是没办法说出 受地形影响,气流抬升,气压下降,形成地形雨
这种标准的语句的。那怎么办呢?看! 看练习册上的答案、真题上的答案、老师的答案。把他们说的话刻意地模仿到你的试卷上,分数就会上升到另一个阶段。&br&&br&地理需要记和练。它要求的记忆不像政史,政史太死了,而它需要我们灵活的归纳总结。它要求的练习不像数学,数学的题量太大了,而它需要我们在有限的练习中把握题意、运用模版。地理是一个特殊的学科,地理也是一个可塑性非常强的学科,学好了90分就是你的!&br&&br&&br&&br&&br&经过几天断断续续地更新,终于差不多把各科方法写完了,今后我想起了什么肯定还会更新。谢谢高考期间大家对我的支持,希望这些字能对各位学弟学妹们有帮助。最后,如果您觉得写得还行,就请赏个赞吧!&br&&br&&br&私信太多来不及一一回复 针对各位的普遍问题完善了一下答案 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 各位学弟学妹别再私信啦 认真看答案吧
我是今年的考生,坐标四川,今年也是考全国3卷哦。先说一句,我是属于那种比较懒的人,高一高二的时候基本上都在玩儿,高三开始才意识到了这个考试对我的重要性,所以说我的答案可能稍微不是那么地“正统”。 我觉得,学习主要有两个方面:心态和方法。 一…
高三的我,打架、早恋、烫头、染黄毛、飙车、赌博&br&&br&&br&&br&都没干过,&br&&br&&br&&br&但我却爱上了一件事,那就是买教辅。&br&&br&&br&&br&下面开始我的表演:&br&(注:我推荐的书难度颇高,建议平常成绩最起码三位数的同学购买)&br&首先推荐两本比较基础的书:&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ea02b0ca90fea169f743aa17eacb9954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a02b0ca90fea169f743aa17eacb9954_r.png&&&br&上面这本书优点是题型比较全面,难度适宜,总之就是有你硬不会的题,也有秒杀的。推荐同名各个科目。尤其是物理化学和生物。&br&缺点是,太tm多了,一周起早贪黑拼命了老命也刷不完。(推荐同名其他产品)&br&另外就是45套卷&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fc1b9d69f8a09c3479386e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fc1b9d69f8a09c3479386e_r.png&&&br&如何只说45套卷,又如何装逼呢,下面推荐45套卷变态升级版&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3e828b5c3bdf861a8ff241f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e828b5c3bdf861a8ff241f_r.png&&&br&上面这个卷子,一看就感觉无法逼视,碾压各路学霸,数学选择题一般从第九题开始难度暴增到吐血,请量力而行,推荐125+使用。同样推荐同名其他产品。另外要说,我还把我们学校(省第一,全国十七)跟别的学校(皆全国五十强,多是省第一)联考的卷子卖给这个50强,这事不算太光彩,一套卷子1500,我卖了两套,算了发了笔小横财。如果你的学校够好,可以考虑一下。&br&下面随便推荐几个卷子,旨在给学霸加餐,因为到后期真的很容易出现题荒,无题可做了。&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cd04d61a8afff7dbc6bcfc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d04d61a8afff7dbc6bcfc_r.png&&&br&同一卷各个系列难度一般,自行选购。当然,上面这一款还是有些难度的。&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0dca07b39ba8f7dd1cbe75a47049deca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dca07b39ba8f7dd1cbe75a47049deca_r.png&&&br&推荐高考试题猜读个系列,难度同样适中,不过似乎新版没上架。&br&天利38套没有找到图片,请自行搜索吧,关键词还是&b&名校卷&/b&。&br&如果以上全部刷完!刷完!&br&那你不能买全国其他地区的么?全国一买全国二的去。如果再刷完?!&br&那就只好...推荐你刷江苏的了&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286ea668c239d5fa5c8ffbd742ba8aba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286ea668c239d5fa5c8ffbd742ba8aba_r.png&&&br&看见这名字都想一战。&br&不过全国卷的同学注意,江苏卷虽然难,但跟我们这边命题重点还是有所区别的,大家刷着玩就好,不用较真。推荐同名物理和化学,刷刷物理实验和化学大题,非常有好处。(因为十分新颖)英语也很不错呦,完型错一半哦。&br&&br&&br&&br&另外,实在是欲求不满的同学,请自行锁定网上题库,推荐金太阳教育(散题为主),高考资源网(套卷为主)(账号的话x宝有比较便宜的,原则上还是支持正版吧)我曾经把题库里面的数学和物理难题都打印了下来,一共大概a4纸打印3000页左右,好几厚本,淘宝打印店,然后快递寄过来,也就一二百块钱。刷起来异常痛快,经常模拟题碰到原题。&br&&br&&br&当然最装逼的还是下面这书,我买了理科数学和理科综合,不要问我卖不卖,明确告诉你,不卖,这本书,说实话很适合送礼,送老师,送同学,送亲友,别的没啥用,看个稀奇而已,不忍得刷。&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00afc1f4ed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00afc1f4ed_r.png&&&br&&br&&br&&br&题就不再推荐了,大家自行选购,下面推荐一些技巧方面的书。&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3faf61a507e2b702ee7d67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faf61a507e2b702ee7d67_r.png&&&br&上面这本书很酸爽,看起来十分解气,有一种虐题的感觉。曾借给学霸看,学霸只说了一句话:我要能拥有这本事,欧几里得都要给我加冕。(欧几里得曾说数学无王者之道。)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平常题目没有这么巧的,而且遇到了也不一定能想到。不过开阔思路真的很不错。&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382ce572b3ae7eefb10727fda5a19ea5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382ce572b3ae7eefb10727fda5a19ea5_r.png&&&br&上面这个书推荐高二同学看,高三时间比较紧张。我高二花了两个月看了个大略,但却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数学秒提四十分,从此学数学轻松很多。但是请量力而行。&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1e7e6af9ced8b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1e7e6af9ced8b_r.png&&&br&上面这个书是蔡小雄写的,十分有针对性,个认为超过下面三本的他的书。&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cdecbeea05f6e6686eed7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decbeea05f6e6686eed7_r.png&&&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153fab0eadea0a7aa94d7e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153fab0eadea0a7aa94d7e_r.png&&&br&&br&&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cef314d0a13b5efe8dbd333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cef314d0a13b5efe8dbd333_r.png&&&br&上面这个也不错喔,我在另一个讲物理的答案里也提到过。&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63f2b73ceaba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3f2b73ceaba_r.png&&&br&上面这个书,不想再夸了,好话都说尽了,总之很有效就是了。&br&&br&不装逼的说,是只要你能找到的教辅,我都买过,当然你要硬是那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练习册跟我对质,我也没办法咯,对哪本教辅拿不定主意,可以咨询我。我没推荐的基本都是比较基础的,或者不怎么样的。推荐的都是精华。&br&&br&&br&有问题最好私信,问题具体一些,不要太宽泛,有礼貌颜值高的优先。&br&&br&&br&下面留下我高考完收拾教辅留下的照片,大家自行感受:&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446a58d1bb98ff636cb12dc514e689c3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446a58d1bb98ff636cb12dc514e689c3_r.png&&&br&&br&&br&任何推荐的教辅建议自己买来瞧瞧,我给你吹到天上也是没啥用的。自己看看印象最深。&br&&br&&br&&br&觉得我写的不错的同学,不要吝惜你的小手,收藏的同时点个赞吧。&br&&img data-rawheight=&398& src=&/v2-751a31bcf844fd0f2b132c20f859c6f9_b.jpg& data-rawwidth=&4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6& data-original=&/v2-751a31bcf844fd0f2b132c20f859c6f9_r.jpg&&&br&&br&----------------更新一下----------------------&br&下面这书,各种难题,保准你怀疑人生,不建议,四五月份使用,你会虐的死去活来,放弃生的希望。推荐同名物理。我发现最近又出了英语和语文,当年是没有的,大家可以尝试购买一下。另外,喜欢刺激的的同学,墙裂推荐生物和化学,一言不合就超纲,各种偏难怪,尤其是生物,文字游戏6得飞起。相比之下,数学和物理好太多,只是难而已。&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680b64c82c6fc86324a06e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680b64c82c6fc86324a06e_r.png&&&br&-----------------再加一个---------------------题型分类真的很细,但是题目难度不算很高,想对高考数学有个更加立体的了解的,可以入手。&br&&br&&img data-rawheight=&1334& src=&/v2-ef91d796d6eac84fe26e7ff_b.pn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v2-ef91d796d6eac84fe26e7ff_r.png&&&br&---------------丑陋的分割线----------------&br&补充,强烈推荐猿辅导和乐学高考这两个app,高一高二只用猿辅导就行,高三可以以乐学高考为主线,用猿辅导修修补补的。&br&&br&这两个app优点在于,商业化程度很高,不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直击学生的痛点,用各种大招、总结和口诀快速提升成绩,并且价格很低廉(相对线下来说)。&br&&br&跟谁学这个平台也不错,但是还得挑老师,之前见过一个北大的学生在这个平台上教作文。&br&&br&腾讯课堂里面有个机构叫晨露课堂,这个平台优势在于请了不少衡水中学的学生来讲课,优点是更加贴近学生,但也缺乏整体观,教学方法上也略有欠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机构有个学生(非衡水学生),14年全国二语文145,他自述高一完全是个小混混,后来发奋,但数学学不会,想上好学校,只好靠刷题提高语文成绩,然后考了140+,这说明语文成绩靠努力去提高是available的。(没有合适的中文词了)&br&&br&&br&附上另一个物理教辅的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218&/span&&span class=&invisible&&0353/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如何背诵生物课本&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6256&/span&&span class=&invisible&&5374/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高中文言文学习新思路&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3721&/span&&span class=&invisible&&6639/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br&&br&如何背诵高考词汇&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566&/span&&span class=&invisible&&7510/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高三的我,打架、早恋、烫头、染黄毛、飙车、赌博 都没干过, 但我却爱上了一件事,那就是买教辅。 下面开始我的表演: (注:我推荐的书难度颇高,建议平常成绩最起码三位数的同学购买) 首先推荐两本比较基础的书: 上面这本书优点是题型比较全面,难度适…
不用。&br&“连蒙带猜”才拿50分的,肯定是基础差。&br&基础差的人建了错题本也没用。&br&因为:①不会的太多,错题本可以赶上《辞海》厚了;②很多题目其实是重复的,但基础差的人没有分辨力;③错题本建立了,需要每天看,否则也没用,但基础差的人应该去弥补基础,而不是看错题。&br&——当然,如果有人引导,帮你分析试卷,告诉你卷子上的哪些题可以移到错题本上,哪些题不用,这个是可以的。不过一般应该不会有这样的人。&br&总之,优先是补基础。&br&第一步,先背会公式。(是完完全全的背会,不要那种做题时再翻公式本的)&br&第二步,做课本上的基础题,反反复复做,一直到都做会为止。&br&(过程中,放弃掉任何的难题。难题是可以分辨出来的。比如课本上的B类习题的最后几道,一般来说都是偏难一些的。试卷上的也同理。放弃掉综合性太强的习题,比如一看某道题需要用到自己还没有复习到的知识点,那么就暂时先放掉。)&br&&br&什么时候做错题本?&br&大概8、90分的时候吧。而且不能是“连蒙带猜”,而是真的会。&br&&br&===========================&br&本来想在评论中回答你,但内容太多,所以就写在这里了。&br&&br&首先,你心态上要平和一点。上课听不懂会很烦躁的,我自己亲身经历过,当时想杀人的心都有了。所以你要正视这个现实:&b&你上课的效率会很低。&/b&&br&我下面会告诉你一个流程,你按照我这个流程去做,和你们老师的进度不一样,所以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分数都提升不了(你自己学的和老师教的不一样),这可能会带来额外的心理压力。&br&因为我不能当面指导,所以我不保证我这个流程你一定执行到位,所以你自己抉择。&br&&br&流程:&br&(1)先看三角函数。&br&把三角函数的公式背会,然后做三角函数的题目。&br&如果时间紧,可以暂时放掉“正余弦定理”的部分。&br&因为三角函数在其他题目中的运用实在是太广了,所以要先学。&br&此外,因为你是高三,和高一的学习内容、流程都是不一样的。高一先学函数,但如果已经到了高三,要先学三角函数。&br&(2)然后看不等式和向量。&br&不是因为这两部分内容重要程度高,而是因为这两部分非常容易学,而且也非常容易在别的题目中出现一些非常基础的运算,所以只要学到“会做中低档题”的地步就可以了。&br&&br&这些过程中要注意两点:&b&①公式一定要彻底背会!②难题、综合题不会没关系,但基础题一定要做到“看一眼就做出来”。&/b&&br&——&b&可以拿一些高考原题来检验,但也只做中低档题就好了。&/b&(选择题、填空题的前面部分,大题的第一问能做出来就可以了。)&br&如果老师开了其他部分的课程,你也只要做到我说的这两点就好了。&br&老师讲难题,就不要听了,因为你听也听不懂的。&br&老师的某些作业,如果你认为过难、综合性过强,也暂时不要做了。当然这可能会导致老师批评,你要做好心理准备。&br&&br&(3)看集合和函数。&br&过程中,把求导的公式要背会。&br&高考中有些题目,只要你会公式就能答出来。(尤其文科)&br&一般来说,我教过的学生中,像你这样的分数的人,都是公式不会背。现在也别提什么“理解”了,先死记硬背住,然后能直接套到题目中就可以了。&br&我敢打赌,如果你现在在我面前,我拿出张纸来,让你默写你刚刚学过的部分的公式,你肯定不能100%很快的完全正确的写出来。&br&&br&(4)其他知识模块的公式和基础题。&br&解析几何的公式比较重要,因为一般选做题都选的是“参数方程和极坐标”。(新课标卷为例)&br&那如果选的是“不等式选讲”或“几何证明”,就另说了。&br&不过,解析几何的公式真的是蛮简单的,&b&花费上哪怕1、2个小时,只要能将这部分公式背得滚瓜烂熟,都是完全值得的。&/b&(这是看似慢,但实际上最有效的、最暴力的学习方式。)&br&有的高考卷中出现的解析几何的选择题(两道中的一道),尤其是文科的,简单的令人发指。&br&&br&============&br&小题的模块中,有几道题是可以做到几乎100%拿分的:&br&(1)线性规划,集合,复数,程序框图(稍微小心一下),这4题。&br&(2)解析几何有两道,其中一般会有1道很简单。立体几何的三视图部分一般比较简单。&br&还会有几道中低档题,但不一定分布在哪个模块中了,不过只要按照我上面所说的,将每个模块的公式背会,最基础的题目会做,那么应该还可以拿上4道题的分数。&br&(就算偶尔有些出入,算上“蒙的概率”,也差不多了。)&br&这样,就是50分。&br&&br&在大题的模块中(以新课标卷为例):&br&第一题:三角函数或者数列。&br&三角函数比较简单,而且和其他知识关联太大,所以一定要重点学。&br&数列和别的知识模块的关联性弱一些,可以稍微放一放。当然如果真考出来数列了,那也只能说是运气不好了。&br&如果是三角函数,那么几乎12分是可以稳拿上的。但如果是数列,那就不好说了。有的时候数列的第一问就能卡住不少人。&br&&br&第二题,一般是概率。&br&这一部分,如果能背会公式,将几个典型题反复做,考试时拿上分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br&但一般学生好像这块总会丢上一些分数,所以也拿不全。&br&&br&第三题,立体几何。&br&第四题,解析几何。&br&第五题,导数(压轴题)。&br&这三道题,都只做出来第一问就可以了。其中立体几何的第二问还是有可能拿上的,不过以你的基础和时间,再考虑到你要自己控制学习,我不认为你能把这块学好。&br&最后还有一道“选做题”,仍然是“只要背会公式、熟练中低档题”,就有很大的概率拿上分,甚至拿全。&br&&br&最后总的下来,大概是8、90分的样子。&br&我估计你可能对这个分数也并不满意,不过实践表明:这恐怕是比较现实的一个目标。&br&而且,我可以告诉你:&b&高考时候,几乎所有学生的数学分数都会比平时要略低一些。&/b&&br&目标定得过高,会带来额外的压力和浮躁,所以未必是好事。&br&而等你学到一定水平后,比如已经到达8、90分的时候,再想办法提升,会更从容一些。&br&&br&综上所述,你可以看出来,你的学习重点应该在哪些知识模块了。&br&那么,当老师讲到不是你的主攻方向的知识模块的时候,或者讲到过难、综合性过强的题目时,你就应该不听了,将时间用来背公式、做基础习题。&br&如果你能做到“&b&公式脱口而出&/b&”、“&b&基础题、中低档题一看就会&/b&”,那么你的实力其实就已经有100分左右了。&br&&br&再次强调一下:&b&我上面说的流程,只是供你参考,最后要你自己选择。&/b&&br&(不过你如果跟着老师走,按照你所描述的,你肯定是100%完蛋。按照我的方法搏一下,你还有一线生机。)&br&(再说一句题外话:不如找个校外的辅导老师吧。)&br&&br&==============&br&我说了的,你这个分数,真心不用做错题本。&br&如果要做,不要理那些难题,就只看前面的那些中低档题。&br&尤其是那些“你感觉会一点,但没有做对、拿上分”的题目。&br&嗯,真不用做错题本,基础题都是重复的,没有太大做错题本的价值。但要把试卷保留住,隔上一段时间把以前的试卷上的题目拿出来看一看、做一做,一个是练习,另一个是看到原来不会的题目现在会了,会很开心,这样就更加有学习的动力了。&br&=========================&br&&br&&br&回答“一只眼”同学:(我知道是“晴”,^_^)&br&当如果不能够去找课外老师,又是高三,数学又不好的时候,如何去“挖时间”和“掌控学习”:&br&&br&时间方面,只能是“挖”。&br&如果数学差,那么&b&每天都要先复习数学,而且要“雷打不动”的1-2个小时,然后再复习其他学科。&/b&&br&这个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很困难,难在什么地方呢?&br&&b&1. 大部分人会不由自主地回避掉自己不擅长的学科。&/b&&br&比如数学学不好,一看数学就头疼,然后就想着“我不如先看一会英语吧,一会再复习数学”,结果过一会就忘掉了,或者等别的学科都学完了,留给数学的时间就只剩一点点了。&br&而更可怕的是: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内心并不会清醒意识到自己是在回避数学,相反,你还以为自己每天“已经分配给数学很多时间”了(其实并没有)。&br&然后,你会觉得:我已经这么努力学数学了,但都见不到提升,从而会产生焦躁的心理,有这么几次,很容易就产生放弃心理了。&br&&b&2. 眼前考试的压力。&/b&&br&我自己,是主张看轻小考的。&br&在我看来,小考就是个检验,所以考好考差我都没有任何情绪上的反应。尤其,当我自己掌控自己的学习进度的时候,我会明白眼前的考试并不能反映我的真实水平。&br&比如我现在正在复习函数,但老师讲到解析几何,整张卷子几乎全部都是解析几何的题目,那么我自然分数很低。&br&再比如,我因为从头开始学起,最近的一次小考中,有一道简单题,我忘记了公式,虽然我明明知道这道题很简单,但就是想不起来公式,那么我心里也明白:只要我复习到那个地方,我会将那个公式背会,那么这道题我自然会拿上分。(真实事件)&br&这个也是看起来简单,但实行起来很困难的一件事。&br&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和家长都会受到眼前压力的影响。(实际上,整个人群中的大多数都是如此。)&br&&br&只要抓好基础,就已经很厉害了。&br&我举个例子,2003年的时候,非典,学校放假,我自己回家学习,我家境也不好,当时也没有条件去请老师,我就自己弄了个学习计划。&br&当时我最差的学科是化学,120分,连30分也拿不了。&br&于是用了一个月多一些的时间,每天固定3个小时的化学时间,将课本重头到尾看上两遍。&br&做题只做练习册上的基础题,最多不过是中档题。&br&其余的学科,数学和物理也是如此。&br&就是看课本,然后做以前的练习题,把错题多做做。(公式已经背会的前提下,而且当时已经是3月份了,所以我会开始做错题。)&br&然后大概一个半月后,又重新开学了。&br&我放假前,是班里的30来名,开学后的考试是班里的前几名。当时其他同学问我“是不是找了什么家教”或者“是不是有什么好的卷子”,我说没有,就是把以前做过的卷子重新做了几遍。&br&他们都不信,一副好像我藏着掖着的表情,以为我有啥好方法不说,其实不是,我说了。&br&大部分人,总是贪心于做新题,做难题,我没有,我就把基础的部分尽可能弄扎实了,然后那些稍微难一点的题目,也能拿上一些分数了。&br&所以,&b&最为简单有效的方法,也往往最难以实施。&/b&&br&因为人心人性在作祟。&br&PS:那一年的高考很难,我数学只拿了90分,是班里唯一的一个及格的。化学具体分数不清楚,但高考前,已经成为理综三门中拿分率最高的。最后高考我是班里的第一名。后来被一所211录取,不过我没去,这就是后话了。&br&&br&如何对自己的学习掌控呢?&br&当你不能了解整体的时候,想对整体进行控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br&如果有人带,那么会事半功倍。&br&但如果没有,会难一些,但是——我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也没什么大不了的。&br&基本的思路,我前面已经说过了,你要能真确保“公式脱口而出”、“中低档题一看就会”,真的就已经很厉害了。&br&但怕两点:&br&&b&1. 你自己因为各种情绪、干扰而中途放弃。&/b&&br&比如,最近要考数列,考不好要叫家长。你一看,那我还是复习数列吧,就把正复习到一半的函数给放掉了。&br&&b&2. 执行不到位。&/b&&br&这是我最担心的。&br&因为就往常经验看,很多学生都并不认为自己不会背公式。&br&比如我教给他们背英语课文,他们就说“背过,但不管用”,我说:“那你现在背一篇给我听听。”&br&结果学生往往一篇都背不出来,而且磕磕巴巴,错误百出。&br&我说:“你这叫‘背会’啊?!我高考前,课文背到我自己都反应不过来的地步,也就是嘴里背出来的时候,大脑根本没有意识。或者说,完全是本能的往出背,根本不需要大脑去想。”&br&而且,我走路的时候,上厕所的时候,等吃饭的时候,嘴里面念的全是英语,在别人看来,我就跟个“傻子”似的——的确有人这么说过。我当时全身心在学习上,所以也没有注意到,是后来别人跟我说的。&br&数学公式也是这样。不管题目会做不会做,首先公式先背会了。(当然会先放掉过难的公式,比如三角函数部分的“积化和差”、“和差化积”。)&br&&br&如果你能经常接触到一些优秀的学生,那么你可以从中间找出那么一两个作为自己的榜样。&br&看看他们是如何勤奋学习的,看看他们把基本功掌握到什么地步。&br&(注意,不要选“天才型”的。)&br&&br&我也只能告诉你大概的处理思路,不可能太过具体。&br&所以,你现在也只能依靠你自己了。&br&人生很有趣的一个地方就是:当你为了一个目标,为了自己的人生,而全身心努力奋斗过,若干年后,你回头看时,你会真心喜欢那个时候的自己。&br&不管结果如何,你都会对当初的那个自己伸出双手,拥抱入怀中,说:“你真棒!谢谢你。”
不用。 “连蒙带猜”才拿50分的,肯定是基础差。 基础差的人建了错题本也没用。 因为:①不会的太多,错题本可以赶上《辞海》厚了;②很多题目其实是重复的,但基础差的人没有分辨力;③错题本建立了,需要每天看,否则也没用,但基础差的人应该去弥补基础…
&p&更新记录太长了,放到后面。&/p&&p&此回答为文科版,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适用于文科生和基础稍差的理科生。&/p&&p&理科版请看&/p&&p&&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question/2790&/span&&span class=&invisible&&3858/answ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p&&p&一、设点或直线&/p&&p&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点可以设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 x_{1},y_{1} \right) & eeimg=&1&&,&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 x_{2},y_{2} \right) & eeimg=&1&&就可以。还要注意的是,很多点的坐标都是设而不求的。对于一条直线,如果过定点&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0%7D%2Cy_%7B0%7D+%5Cright%29+& alt=&\left( x_{0},y_{0} \right) & eeimg=&1&&并且不与y轴平行,可以设点斜式&img src=&///equation?tex=y-y_%7B0%7D%3Dk%5Cleft%28+x-x_%7B0%7D+%5Cright%29+& alt=&y-y_{0}=k\left( x-x_{0} \right) & eeimg=&1&&,如果不与x轴平行,可以设&img src=&///equation?tex=x-x_%7B0%7D%3Dm%5Cleft%28+y-y_%7B0%7D+%5Cright%29+& alt=&x-x_{0}=m\left( y-y_{0} \right) & eeimg=&1&&(m是倾斜角的余切,即斜率的倒数,下同)。如果直线不过定点,干脆在设直线时直接设为y=kx+m或x=my+n(注意:y=kx+m不表示平行于y轴的直线,x=my+n不表示平行于x轴的直线)&/p&&p&二、转化条件&/p&&p&有的时候题目给的条件是不能直接用或直接用起来不方便的,这时候就需要将这些条件转化一下。&b&对于一道题来说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如果转化得巧,可以极大地降低运算量。&/b&下面列出了一些转化工具所能转化的条件。&/p&&p&向量:平行、锐角或点在圆外(向量积大于0)、直角或点在圆上、钝角或点在圆内(向量积小于0)、平行四边形&/p&&p&斜率:平行(斜率差为0)、垂直(斜率积为-1)、对称(两直线关于坐标轴对称则斜率和为0,关于y=±x对称则斜率积为1&/p&&p&使用斜率转化一定不要忘了单独讨论斜率不存在的情况!&/p&&p&几何:相似三角形(依据相似列比例式)、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p&&p&有的题目可能不需要转化直接带入条件解题即可,有的题目给的条件可能有多种转化方式,这时候最好先别急着做题,多想几种转化方法,估计一下哪种方法更简单,三思而后行。&/p&&p&三、代数运算&/p&&p&转化完条件就剩算数了。很多题目都要将直线与椭圆联立以便使用一元二次方程的韦达定理,但要注意并不是所有题目都是这样。&/p&&p&解析几何中有的题目可能需要算弦长,可以用弦长公式&img src=&///equation?tex=d%3D%5Csqrt%7Bk%5E%7B2%7D%2B1%7D+%5Csqrt%7B%5Cleft%28x_%7B1%7D%2Bx_%7B2%7D+%5Cright%29+%5E%7B2%7D-4x_%7B1%7Dx_%7B2%7D+%7D+%3D%5Csqrt%7B%5Cfrac%7B1%7D%7Bk%5E%7B2%7D%7D%2B1%7D%5Csqrt%7B%5Cleft%28y_%7B1%7D%2By_%7B2%7D+%5Cright%29+%5E%7B2%7D-4y_%7B1%7D+y_%7B2%7D+%7D+& alt=&d=\sqrt{k^{2}+1} \sqrt{\left(x_{1}+x_{2} \right) ^{2}-4x_{1}x_{2} } =\sqrt{\frac{1}{k^{2}}+1}\sqrt{\left(y_{1}+y_{2} \right) ^{2}-4y_{1} y_{2} } & eeimg=&1&&&/p&&p&解析几何中有时要求面积,如果O是坐标原点,椭圆上两点A、B坐标分别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x_{1},y_{1} \right) & eeimg=&1&&和&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x_{2},y_{2} \right) & eeimg=&1&&,AB与x轴交于D,则&img src=&///equation?tex=S_%7B%5CDelta+AOB%7D+%3D%5Cfrac%7B1%7D%7B2%7D+d%5Cleft%7C+AB+%5Cright%7C+%3D%5Cfrac%7B1%7D%7B2%7D+%5Cleft%7C+OD+%5Cright%7C+%5Cleft%7Cy_%7B1%7D-y_%7B2%7D+%5Cright%7C+%3D%5Cfrac%7B1%7D%7B2%7D%5Cleft%7Cx_%7B1%7Dy_%7B2%7D+-x_%7B2%7Dy_%7B1%7D+%5Cright%7C+& alt=&S_{\Delta AOB} =\frac{1}{2} d\left| AB \right| =\frac{1}{2} \left| OD \right| \left|y_{1}-y_{2} \right| =\frac{1}{2}\left|x_{1}y_{2} -x_{2}y_{1} \right| & eeimg=&1&& (d是点O到AB的距离;第三个公式教材上没有,解要用的话需要把下面的推导过程抄一下)。&/p&&img src=&/cfc5ea735821a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解析几何中很多题都有动点或动直线。如果题目只涉及到一个动点时,可以考虑用参数设点。若是只涉及一个过定点的动直线,题目中又涉及到求长度面积之类的东西,这时设直线的参数方程会简单一些。&/p&&p&有的解析几何题目可能需要求一个分式的取值范围,所以我这里也总结一下常见的六种类型分式取值范围的求法。设&img src=&///equation?tex=y%3D%5Cfrac%7Bf%5Cleft%28+x+%5Cright%29+%7D%7Bg%5Cleft%28+x+%5Cright%29+%7D+& alt=&y=\frac{f\left( x \right) }{g\left( x \right) } & eeimg=&1&&,其中f(x)的次数为m,g(x)的次数为n&/p&&img src=&/v2-90d42db1ec666d8af1dba1a486b7196c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在解析几何中还有一种方法叫点差法虽然适用范围不大,但是能用点差法做的题目用点差发真的会比常规方法简单不少。这类题目一般都会涉及到弦的中点,做题时一定不要忘了点差法的存在。设椭圆上两个点的坐标,将两点在椭圆上的方程相减,整理即可得到这两点的中点的横纵坐标与这两点连线的斜率的关系式,或者说得到两点联线斜率与中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积。因为点差法得到的是斜率关系,所以将点差法与转化斜率关系一起使用效果更佳。(当然前提是这道题得能用斜率转化)&/p&&p&为了是大家更好地认识点差法,我单找了一些点差法的例题,希望大家能对点差法有更深的理解&/p&&p&例一&/p&&img src=&/fea2e40d05c20baf6aab2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例二&/p&&img src=&/b4ffd51dacbe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例三&/p&&p&例三虽然是理科的题目,但是并不算难。&/p&&img src=&/24bacfb03ebabdf68e5eecd_b.png& class=&content_image&&&p&四、能力要求&/p&&p&做解析几何题,首先对人的耐心与信心是一种考验。在做题过程中可能遇到会一大长串的式子要化简,这时候,只要你方向没错,坚持算下去肯定能看到最终的结果。另外运算速度和准确率也是很重要的,在真正考试的时候肯定不像平时做题的时候能容你慢慢做题,因此需要有一定的做题速度,在做题的时候运算准确也是必须要保证的,因为一旦算错数,就很可能功亏一篑。&/p&&p&五、补充知识&/p&&p&这一部分主要说一些对做题有帮助的公式、定理、推论等内容&/p&&p&1、关于直线:&/p&&p&将直线的两点式整理后,可以得到这个方程:&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y_%7B1%7D-y_%7B2%7D%5Cright%29+x-%5Cleft%28x_%7B1%7D-x_%7B2%7D+%5Cright%29y%2Bx_%7B1%7Dy_%7B2%7D-x_%7B2%7D+y_%7B1%7D%3D0+& alt=&\left(y_{1}-y_{2}\right) x-\left(x_{1}-x_{2} \right)y+x_{1}y_{2}-x_{2} y_{1}=0 & eeimg=&1&&。据此可以直接写出过&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1%7D%2Cy_%7B1%7D+%5Cright%29+& alt=&\left(x_{1},y_{1} \right) & eeimg=&1&&和&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x_%7B2%7D%2Cy_%7B2%7D+%5Cright%29+& alt=&\left(x_{2},y_{2} \right) & eeimg=&1&&两点的直线,至于这两点连线是否与x轴垂直,是否与y轴垂直都没有关系。对于一些坐标很复杂的点,可以直接代入这个方程便捷的得到过两点的直线。&/p&&p&2、关于椭圆:&/p&&p&椭圆&img src=&///equation?tex=%5Cfrac%7Bx%5E%7B2%7D+%7D%7Ba%5E%7B2%7D+%7D%2B%5Cfrac%7By%5E%7B2%7D+%7D%7Bb%5E%7B2%7D+%7D+%3D1& alt=&\frac{x^{2} }{a^{2} }+\frac{y^{2} }{b^{2} } =1& eeimg=&1&&的焦点弦弦长为&img src=&///equation?tex=l%3D%5Cfrac%7B2ab%5E%7B2%7D+%7D%7Ba%5E%7B2%7D-c%5E%7B2%7Dcos%5E%7B2%7D%5Calpha%7D%3D%5Cfrac%7B2ab%5E%7B2%7D%5Cleft%28k%5E%7B2%7D%2B1%5Cright%29+%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 alt=&l=\frac{2ab^{2} }{a^{2}-c^{2}cos^{2}\alpha}=\frac{2ab^{2}\left(k^{2}+1\right) }{a^{2}k^{2}+b^{2}} & eeimg=&1&&(其中α是直线的倾斜角,k是l的斜率)。右焦点的焦点弦中点坐标为&img src=&///equation?tex=%5Cleft%28%5Cfrac%7Ba%5E%7B2%7Dk%5E%7B2%7D+c+%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2C-%5Cfrac%7Bckb%5E%7B2%7D+%7D%7Ba%5E%7B2%7D+k%5E%7B2%7D%2Bb%5E%7B2%7D+%7D+%5Cright%29+& alt=&\left(\frac{a^{2}k^{2} c }{a^{2} k^{2}+b^{2} },-\frac{ckb^{2} }{a^{2} k^{2}+b^{2} } \right) & eeimg=&1&&,将横纵坐标都取相反数可得左焦点弦的中点坐标。&/p&&p&上面给出的几个内容大都是教材中没有的,但这不代表这些东西在考场上不能用。比如关于直线的内容,用的时候先写两点式或点斜式,在写上面的形式,阅卷老师也不一定知道你是在套结论。如果想用关于椭圆的内容,可以装模作样地算算,实际上再套用结论,老师也未必能看出来。用这些结论,都能或多或少地减小运算量,降低算错的几率。&/p&&p&六、例题&/p&&p&下面看几道例题。建议大家看解题过程之前最好先自己做一做。&b&就算不做也一定要看啊,里面涉及到有好多方法的!&/b&&/p&&br&&p&例1&/p&&img src=&/e25f4034b4acdc8cddf62e6f392bf100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2&/p&&img src=&/aa659c59c8ec2e2bc6ef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3&/p&&img src=&/0c35ee623fdffc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4&/p&&p&这道理科题有一定难度,可以用来锻炼运算能力&/p&&img src=&/9ee7df3e0ee64c805efa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01b3bf4f848d2a24f969e2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例5&/p&&img src=&/fe5c3f7be626fdcfd326aa94758bff91_b.png& class=&content_image&&&img src=&/cf473a34a34920e1fccc91fcbca35ef8_b.png& class=&content_image&&&br&&p&—————————————————&/p&&p&日更新:添加了例1&/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补充了“补充知识”部分&/p&&p&日更新:添加了例2、例3,改正了一些错误&/p&&p&日更新:完善了答案&/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p&&p&日更新:补充了第三个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补充了“设点或直线”部分&/p&&p&日更新:添加了例4,补充了代数运算部分&/p&&p&日更新:改正了一些错误,对“转化条件”部分有补充,添加了例5&/p&&p&日更新:对“转化条件”部分有所补充,补充了点差法的内容&/p&&p&日更新:补充了点差法的例题&/p&&p&日更新: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并将此版本设为文科版&/p&
更新记录太长了,放到后面。此回答为文科版,删去了原来比较难或用的不多的的一些知识点和相关例题,适用于文科生和基础稍差的理科生。理科版请看一、设点或直线做题一般都需要设点的坐标或直线方程。点可以设为\left( x_{1},y_{1} \ri…
&p&复现了一下这个问题.&/p&&img src=&/v2-6f0e357fb75c48c07c59526faf06deb2_b.png&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155&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p&tan 90°毫无疑问是不存在的,问题出在浮点算法上.&/p&&p&name问题来了...计算机计算正切值用的是哪种算法...&/p&&p&=====================================&/p&&p&如果是泰勒法,已知 Tan 的泰勒展式为&/p&&img src=&///equation?tex=%5Ctan+%28x%29%3Dx%2B%5Cfrac%7B%7B%7Bx%7D%5E%7B3%7D%7D%7D%7B3%7D%2B%5Cfrac%7B2%7B%7Bx%7D%5E5%7D%7D%7B15%7D%2B%5Cfrac%7B17%7B%7Bx%7D%5E%7B7%7D%7D%7D%7B315%7D%2B%5Cfrac%7B62%7B%7Bx%7D%5E%7B9%7D%7D%7D%7BB%5Cfrac%7BBx%7D%5E%7B11%7D%7D%7D%7BD%2BO%5Cleft%28+%7B%7Bx%7D%5E%7B13%7D%7D+%5Cright%29& alt=&\tan (x)=x+\frac{{{x}^{3}}}{3}+\frac{2{{x}^5}}{15}+\frac{17{{x}^{7}}}{315}+\frac{62{{x}^{9}}}{2835}+\frac{1382{{x}^{11}}}{155925}+O\left( {{x}^{13}} \right)& eeimg=&1&&&p&但是直接展开tan的话误差显然不是这个样子的&/p&&img src=&/v2-1b24e942d2c31e6b3d4d833b_b.png& data-rawwidth=&432&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32& data-original=&/v2-1b24e942d2c31e6b3d4d833b_r.png&&&p&------------------------------------------------------------------------------------&/p&&p&不过据我所知计算机计算用的就是查表+泰勒...&/p&&p&那么答案就是用了间接泰勒而非直接泰勒(因为直接泰勒有收敛域的问题啊)&/p&&img src=&/v2-67ba6dea4981_b.png& data-rawwidth=&478& data-rawheight=&27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8& data-original=&/v2-67ba6dea4981_r.png&&&p&这次比较接近了,在20次的截断误差下达到了这个数量词.&/p&&p&--------------------------------------------------------------------------------------&/p&&p&最后还是有一点点小小的误差...name这部分误差就是来自查表了&/p&&p&查表的话我也不知道表里具体写的啥了...&/p&&p&不过注意到&/p&&p&1/1.537`*^16
6.766`*^-17 = Cos[90.0°]&/p&&p&所以整个计算过程就是&/p&&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an[90.0°]=1/Cos[90.0°]
=查表= 1/6.766`*^-17
=计算=1.537`*^16
&/code&&/pre&&/div&
复现了一下这个问题.tan 90°毫无疑问是不存在的,问题出在浮点算法上.name问题来了...计算机计算正切值用的是哪种算法...=====================================如果是泰勒法,已知 Tan 的泰勒展式为\tan (x)=x+\frac{{{x}^{3}}}{3}+\frac{2{{x}^5}}{15}+\fr…
&p&考试中使用符合标准答案口味的方法解题,还是很重要的。你已经高三了,应该有意识的针对高考做这方面的训练,你的老师的建议是好的。&/p&&br&&p&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p&&blockquote&&p&补充:可能其中有几位答者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我是完完全全可以用常规方法做出来的,只是跟我的理想中的数学之美相悖。举个例子吧:比如圆锥曲线题,我知道用点差法可以做出来,后面只用变形代数式即可,也是我刚学的时候最早用的方法。但是我觉得数学不应该是重复的劳动,拿个题都去点差,我感觉这不是我心中的数学。我会选择去找线段之间的关系,用平面几何化简后简单几步就可以做出来了。&/p&&/blockquote&&br&结合你题目中其它几处描述比如&不求导改用个N元不等式或者柯西不等式&,我推断出题主更倾向于基于简单、初等的知识,使用比较多的技巧来解决问题,认为这种方法能更多的体现数学的美,而并不喜欢通用性的方法。&br&&br&我想说的是,题主对数学美的理解恐怕并不恰当。数学解题中固然充满了各种技巧,但是数学本身的发展趋势,是倾向于建立更加通用的结构和关系,寻找更通用的方法的。&br&比如,你小学的时候各种应用题,往往需要很多复杂的技巧,才可以用算术方法解出来;但是有了方程后,解应用题似乎就成了一种没有技术含量的体力劳动。&br&但是有了方程你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如果没有方程,是不可能靠算术方法来解决的。&br&但是实际上解方程也不能搞定一切,所以才会有更深入的发展。&br&&br&实际上,数学中那些看起来精巧的、让人惊叹的技巧方法,最终都会被吸收到理论体系中,而让你觉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机械化的、通用的。
考试中使用符合标准答案口味的方法解题,还是很重要的。你已经高三了,应该有意识的针对高考做这方面的训练,你的老师的建议是好的。 我觉得你的这种想法是值得商榷的补充:可能其中有几位答者没有看懂我的意思,我是完完全全可以用常规方法做出来的,只是…
占个坑先 ,原先只是想随便答答的,居然还有人赞,实在抬举。最近三个月一直在玩炉石传说,而且身体一直生病没来得及更,实在不好意思,现在开始更。首先要说明的该答案针对的是高考知识的延伸,不是针对竞赛知识,也不会系统地讲高数,大多只是断章取义,受众是基础一般的高中生,大神请自觉跳过。 然后,我现在将要写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尽量有空会将几何 代数 不等式 函数 数列 和有趣的tips都大致说一下,望大神勿喷。先讲解析几何&p&解析几何中 &/p&&p&关于导数&/p&&p&众所周知,导数在求关于求函数图像的切线等问题时非常有效,(可避免求△=0的复杂计算)高中定义的导数是要在函数的条件下(即一个x对应一个y),遇到抛物线
双曲线 圆 椭圆问题时求导该怎么办呢?&/p&&p&那就隐函数求导吧(自行百科)抱歉handwriting非常渣&/p&&p&&img src=&/d6bab1f79db76a4ab31f_b.jpg& data-rawwidth=&580& data-rawheight=&32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0& data-original=&/d6bab1f79db76a4ab31f_r.jpg&&那么请自行推导椭圆 圆 双曲线的隐函数求导会发现一个神奇的结论:以椭圆为例 &/p&&p&&img src=&///equation?tex=x_%7B0%7D+x%2Fa%5E2+%2B+y_%7B0%7D+y%2F+b%5E2+%3D1+& alt=&x_{0} x/a^2 + y_{0} y/ b^2 =1 & eeimg=&1&& 就是求其中一点(x0,y0)的 切线方程 将标准方程中的一个x和一个y换成该点的横纵坐标即可。 其它圆锥曲线亦然,好的提到这个方程就顺便迁到圆锥曲线的极点极线问题了。&/p&&p&既然讲到了解析几何那么不得不强烈推荐下贴吧里整理的知识点:&/p&&p&&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圆锥曲线基础必备&i class=&icon-external&&&/i&&/a&&br&&/p&&p&&a href=&///?target=http%3A///s/1pJJMcSr&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圆锥曲线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数学集合典型例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